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雍正瓷器鉴别 > 导航 >

雍正时期寿桃瓶有几个桃子

雍正时期寿桃瓶有几个桃子

雍正瓷器鉴别 瓷砖有哪些 古代瓷器瓶

2020-11-09

雍正瓷器鉴别。

纵观古今,康乾盛世时期的烧瓷技术可以称的上是举世无双。瓷器造型精美绝伦,彩绘技艺鬼斧神工,尤其是在雍正时期粉彩问世之后,更使得这一时期的瓷器增添了一份雍容华贵的皇家风范。在这之中雍正时期的寿桃瓶更是清代瓷器之典范。2002年,雍正年间官窑烧制的寿桃瓶“粉蝠桃纹橄榄瓶”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惊喜亮相,并最终以4150万港元的天价成交,这无疑创造了寿桃瓶拍卖价格的历史记录。寿桃瓶为何会受到市场如此追捧?雍正康熙年间寿桃瓶绘制的桃子个数为何不尽相同?雍正时期寿桃瓶到底有几个桃子?接下来将带领各位藏友来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寿桃瓶,属于粉彩的一种。因得到雍正帝的喜爱而盛行于世。在雍正年间,寿桃瓶的烧制得到了较大发展,现流传于世的寿桃瓶多出自这一时期。寿桃瓶外观色彩艳丽,寓意深刻,深受皇亲贵胄的追捧,但由于其烧制难度较大,仿制品众多,存世数量稀少而导致如今市面上寿桃瓶的价格居高不下。

关于寿桃瓶,坊间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叫做“雍八乾九”。在雍正时期的寿桃瓶的瓶身上绘制八个桃子,而乾隆时期出土的寿桃瓶则由九个桃子组合而成。但万事是否绝对呢?其实则不然,据了解在雍正时期也出现过九个桃子的寿桃瓶,乾隆时期亦出现过八桃寿桃瓶。不过雍正时期八桃寿桃瓶居多,而乾隆时期九桃寿桃瓶居多因此才有了“雍八乾九”这一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两者都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都讲中国烧制技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寿桃瓶作为雍正帝喜爱的瓷器街头巷尾人尽皆知,也正是因为雍正帝的喜爱才使得寿桃瓶在这一时期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但为何雍正帝唯独钟情于寿桃瓶呢?原因是雍正时期,中国富强,国泰民安,举国上下一片祥和之气。而寿桃瓶色彩艳丽,雍容华贵的外观正符合这一时代背景。同时寿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深远,暗含着长寿多福,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祝愿,再加之其造型华贵,无论古今一直都深受欢迎。

taoci52.com小编推荐

雍正时期瓷器怎么鉴定?


雍正时期瓷器怎么鉴定?1、雍正瓷的造型特点是:隽秀尔雅,小巧玲珑,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物为主。器型比例协调,有所谓的“曲线美”。

2、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而不厚重。

3、釉色品种繁多,釉面有桔皮纹,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点。

4、窑变红釉,由这时开始出现,是由红和兰两种颜色交织一起,兰色多于红色。

5、炉钧釉,也是从这时开始的,是由高梁红和松石绿两种颜色交错在一起。

6、青花色调为青白和粉白。青花颜色层次不如康熙时多,一般的只有2一3个深浅颜色。

7、彩瓷的色彩柔和而不艳。粉彩、五彩、法琅彩所绘人物、景物,都明显缩小,画面聚收。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在施彩的纹饰周围,侧视往往可见白釉地衬托处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晕”。

8、纹饰有工笔画风格,人物面目清秀,花卉尤其细腻妩媚。

9、斗彩器比康熙时又有提高,无论是彩色还是花纹图案都较前更为精细,用彩较薄,色调显得非常柔和淡雅。

10、由雍正开始法琅彩瓷器称“古月轩”比康熙时的制作工艺更为精细。这时珐琅彩与康熙时有显著区别:康熙时,一般都是带彩地的较规矩的图案画。

11、雍正时纹饰仍以绘画为主,图案特别工整别致。写生画中的花卉、禽兽非常生动,表现的阴阳面也很明显与当时的纸绢画风相同。

12、绘画纹饰有缠枝花卉、折枝花卉、过枝花卉、松竹梅、皮球花、八桃、花鸟、花蝶、云龙、云凤、团龙、团蝶、八宝、壮丹、喜鹊登梅、山水、人物、西厢记、婴戏图、十六子、仕女图、八仙人及楼台殿阁等。

13、器足规整,足边滚圆,露胎窄细。

14、官窑年款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也有六字三行楷书款,都有青花双圆圈、青花双方框,个别也有不带边框的,还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图章款。

清雍正时期瓷器特点(彩瓷)


雍正一朝,为时虽然短暂,仅有十三年,介在瓷器制作工艺上却有突出的贡献,达到了新的历史水平。在康熙制瓷业的基础上,皇帝对瓷器的特殊爱好和直接干预都促使景德镇瓷水平迅速提高。这时的官窑不仅派有督窑官,甚至由皇帝本人亲自规定器物的造型、花纹图案、色彩,先由宫延制成木样,交督窑官照样烧制。督窑官奉命唯谨,为了解制瓷过程和工艺,不亲至窑场,与“工匠同食息都三年”,使自己由外行变成内行,并进而成为制瓷专家。唐英就是雍、乾两朝督窑官中一位成绩斐然,声名卓著的代表人物。

雍正瓷器造型尽改康熙古拙之风,变得异常轻盈秀丽,灵巧俊雅。雍正青花不如康熙青花色阶丰富,色泽鲜艳。官窑器以仿宣德、嘉靖青花最为成功,仿永乐、成化、正德、万历等次之。器形有各式瓶、尊、罐、花觚、花浇、壶、盆、水洆、碗、高足碗、盘、缸、绣墩、鼻烟壶等。仿明青花有大盘、鸡心碗、高足碗、梅瓶、玉壶春瓶、抱月瓶等。雍正时期釉里红呈色稳定,色调红艳。常见器物有釉里红三鱼大碗、釉里红鱼纹高足碗、釉里红双果文盘、青花釉里红缠枝莲双耳尊、青花釉里红玉壶春瓶等。青花和釉里红发色均很鲜艳。此外还有冬青釉地釉里红和蓝釉地釉里红盘、碗等。

康熙早、中期彩瓷画面宏大,花纹往往布满器身,晚期画面逐渐缩小。雍正时,花纹疏朗、纤细、飘逸,往往留出较多的空白地,因而画面上的景物显得悠远廖阔,清新悦目。雍正时期由于粉彩的盛行,五彩已退居次要地位。这时五彩的特点是器型秀丽,画面小,花纹精细,用彩也比较清淡。如上海博物馆藏“五彩草虫图浅盘”,盘心绘玲珑石、草花、天牛;内壁绘三只姿态各异的草虫,形象逼真生动。红彩用得极少。在大片白釉衬托下,愈益显得清雅宜人,与以淡雅著称的粉彩瓷异曲而同工。此外红地五彩、绿地五彩、墨地五彩、酱地五彩等品种也颇为精美。

粉彩发展到雍正时期,技艺纯熟,色调丰富。这时的薄胎白瓷制作极精,在莹洁如雪的白釉上用没骨画法绘出浓淡相同,阴阳明暗,层次清晰而富有立体感的瑰丽花纹,娇艳柔美,栩栩如生。绘画题材有花鸟、人物、山水等,尤以花卉见长,所绘花树枝叶纷披,轻盈袅娜,摇曳生姿。盘碗之类的过枝装饰,花纹由外壁向上伸延,越过器物口沿,延续到器里,展开后成为一幅完整的画面,新颖美观,韵致不凡。如粉彩过枝桃果文盘,红桃一树,硕果累累,红幅数只,翩然飞舞,在细润莹晶的白地衬托下,艳而不浓,华而不俗。雍正粉彩有白地和各种色地彩绘,如珊瑚地、淡绿地、墨地、酱地、木纹地开光,有时还加饰金彩。

雍正珐琅彩的特点是,除各种色地彩瓷外,多在白瓷上作画,绘画题材有花鸟、竹石、山水等。同时配以与画中景物相应的诗句。例如故宫博物院藏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釉光莹润洁白,腹部绘雉鸡一对,栖于花丛中。各色牡丹盛开怒放,旁题诗句“嫩蕊色金粉,重葩结绣云”,钤“佳丽”“金成”“旭映”红方章,底部蓝料书“雍正年制”四安揩书款。再如《故宫瓷器选萃》(台湾版)所录珐琅彩时时报喜把壶,腹部画梅、翠竹、月季、山石和十二只绕花飞栖的喜鹊。墨书诗句为“灵禽送喜梅花上,一个依时报一声”,钤“先春”、“寿古”、“香清”红方章。器底蓝料书“雍正年制”四字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珐琅彩梅树纹盘,一树红白相间的梅花,傍以翠竹,旁题“芳蕊经时雪里开”之句,并钤“佳丽”、“寿古”、“香清”胭脂红方章。备极清雅柔丽(见《陶磁大系46、清的官窑》)。由于皇帝的爱好,这时出现了蓝色和水墨珐琅彩。如珐琅彩墨竹图碗,一面用墨彩绘竹石,一面行书题“色连鸡村近,影落凤池深”诗句。钤“凤彩”、“彬然”、“君子”篆文章,画意清幽,书法俊逸。蓝彩山水碗,更是景物幽深、格调高雅,题诗曰“翠绕南山同一色,绿围苍海绿无边”。将诗、书、画融为一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味深长隽永。此外,还有墨地珐琅彩,如墨地白梅小盘等。

历朝斗彩瓷器均以釉下青花配釉上五彩,雍正时用粉彩与青花相结合,粉彩淡雅柔和的特点在斗彩瓷上表现得很突出,如上海博物馆藏斗彩花卉双耳扁瓶,即用浅淡的青花勾出极细的轮廓线,釉上用粉彩填绘四季花卉和规矩花,计用胭脂红、朱红、粉红、绿、浅绿、黄、蓝、紫、褐等九种彩色,所绘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婀娜多姿,淡雅明艳,若与成化斗彩相比,似优胜一筹。同时期的仿成化斗彩作品也很成功,如斗彩鸡缸杯、天字罐等。

故宫雍正时期瓷器鉴定图解


窑变釉贯耳瓶

窑变釉贯耳瓶,高33.3cm,口径10.7cm,足径13.5cm。

瓶直口,长颈,颈有双贯耳,颈下渐广,鼓腹,圈足外撇。内施天蓝釉,外施窑变釉,底施酱釉。底中心阴刻篆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

此器造型模仿古代青铜礼器,器物胎体制作细腻,成型考究又不失自然流畅的特色,反映出雍正瓷器的精湛之处。

秋葵绿釉如意耳瓶

秋葵绿釉如意耳瓶,高26.3cm,口径5.3cm,足径11cm。

瓶蒜头口,颈部上细下粗,腹硕圆,圈足,口、肩部连以如意形双耳。瓶内及足内施白釉。外部通体施绿釉,绿中带黄,淡雅宜人,称“秋葵绿釉”。口及腹部均有暗刻缠枝莲纹,肩部凸起弦纹3道,弦纹下饰如意头纹一周。足内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如意耳瓶的造型为雍正时所创,体态稳重,线条优美,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窑变釉弦纹瓶

窑变釉弦纹瓶,高25.3cm,口径7cm,足径11.7cm。

瓶撇口,细长颈,扁圆腹,腹下斜直收至底,圈足外撇。通体施窑变釉,有红、黄、蓝、月白等色,釉面光润。颈至肩凸起弦纹7道。足内施酱釉,阴文篆刻“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

此器造型端庄规整,色釉变化丰富,色泽绚丽明快,装饰效果鲜明,为雍正时的创新品种,乾隆以后延续烧制。

仿钧釉菱花式花盆托

仿钧釉菱花式花盆托,高6.6cm,口径24.3cm,足距10.2cm。

盆托折沿,通体六瓣菱花式,下承以三个云头形足。里外满施仿钧釉,底刻阳文篆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器造型、釉色皆仿宋代钧窑式样,形体端庄古朴,釉层晶莹肥厚,釉面色泽雅致

窑变菊瓣式扁壶

窑变菊瓣式扁壶,清雍正,高8.2cm,口径7cm,足径7cm。

壶扁形,通体菊瓣式,圈足,壶身一侧有短流,另一侧为半环形曲柄。通体施钧釉,外底有八处支钉烧痕,底印阴文“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

窑变釉是清雍正时期创烧的仿宋代钧釉品种,以铜红釉为主,还含有其它多种金属元素,经过氧化还原,呈现出美丽的月白、蓝、紫、绿、酱、青、褐等色彩,与红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千变万化的流荡的条丝和斑片,奇妙无比。

胭脂红釉盘

胭脂红釉盘,清雍正,高2.9cm,口径15cm,足径9.3cm。

盘敞口,弧壁,圈足。盘内及足内均施白釉,外壁施胭脂红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圈。

胭脂红釉创烧于清康熙末年,雍正、乾隆、嘉庆、光绪等朝均有烧造,其中以雍正朝产量最大,质量最精。它是一种以微量金(Au)作着色剂、在炉内经800℃左右焙烧而成的低温红釉。由于这种红料是从欧洲转入,故被称为“洋金红”或“西洋红”,而西方多称之为“蔷薇红”、“玫瑰红”。又由于这种红釉颇如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之色,故又名“胭脂红”。胭脂红釉的呈色有深、浅之分,深者称“胭脂紫”,浅者称“胭脂水”,比胭脂水更浅淡者称“淡粉红”。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所撰《陶成纪事》中记载当时岁例贡御的57种釉、彩瓷器中即有“西洋红色器皿”。从传世品看,雍正朝胭脂红釉瓷器造型有瓶、罐、盘、碗、杯、碟等,均胎体轻薄,玲珑俊秀,多数为内白釉,外胭脂红釉,极少数为内外均施胭脂红釉。

仿官釉琮式壁瓶

仿官釉琮式壁瓶,清雍正,高24cm,口径6-4.2cm,足径8.7-5cm。

壁瓶半圆口,长方体,半圆形足,足边沿为铁褐色。通体施灰青釉,釉面光亮并有大开片,瓶壁凸起四组八卦纹。外底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

官釉琮式瓶出现于宋代,此器的造型、釉色都极似宋代的作品,是仿古之作。清雍正时期对宋代五大名窑的仿制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摹古水平极高。此时所仿制的宋代官窑釉釉质莹润凝厚,有粉青、天青、灰白、灰青等色釉,釉面或有冰裂纹或无片纹,其纹呈白色或铁色。胎色黑,颇能体现宋代官窑 “紫口铁足”的特色,在清代文献中被称为“铁骨大观”。雍正仿宋官釉釉面没有真品肥厚匀净,也无宋官窑那种器口釉薄及其下渐囤厚釉一圈的特点。

鳝鱼黄釉钵

鳝鱼黄釉钵,高32.7cm,口径30.6cm,足径27.3cm。

钵敛口,圆腹,腹下渐收,瘦底,圈足。钵内外通体施鳝鱼黄釉,底阴刻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鳝鱼黄釉属于铁、镁结晶釉,清代宫廷档案称之为“厂官釉”。由于烧成工艺的某些差异,厂官釉的色调有多种变化。清雍正时期厂官釉品种名目繁多,如蟹甲青、鳝鱼黄、瓜皮绿等。此钵釉色偏黄,色如鳝鱼皮色,匀净优雅,且器型规整,为典型的雍正朝制品。

霁红釉胆式瓶

霁红釉胆式瓶,清雍正,高27.8cm,口径3.5cm,足径8cm。

瓶直口,细长颈,削肩,鼓腹,圈足。因形似悬胆,故名“胆式瓶”。通体施高温铜红釉,釉面匀净,色泽纯正。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圈。

胆式瓶属于陈设用瓷,一般用于插花。这种器形创烧于宋代,当时钧窑、哥窑、耀州窑均有烧造。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有“胆样银瓶玉样梅,北枝折得未全开。为冷落寞空山里,唤入诗人几案来”诗句

清代雍正时期釉里红瓷器龙纹油锤瓶


釉里红龙纹油锤瓶通体饰淡青釉,颈口及器身局部釉面有细开片,釉色莹润。腹部以釉里红描绘一四爪蛟龙,周围饰以云气及火焰,图案充满动势。主体图案之外,器身无过多装饰,简练明快,整体配色柔和。圈足刮釉露胎,外底白釉无款。

高42.5厘米、口径4厘米、足径11厘米

釉里红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瓷胚上描绘纹饰然后罩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一次烧成。这种高温釉下彩瓷烧造难度极大,初创于元代,历明清长盛不衰,但各个时期的表现良莠不齐。有清一代,雍正、乾隆时期釉里红烧制最为成功。这件雍正朝釉里红油锤瓶发色纯正,品相极佳。

油锤瓶是瓶的一种式样。器型大多小口,细长颈,圆腹,圈足,形似榨油作坊用的油锤,故名。

雍正时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陶瓷馆一个陈列柜前,总有许多人围着一件瓷器,欣赏它精细的瓷质,优美的造型和气势磅礴的画面。经工作人员指点后,人们更会津津有味的讨论其中的奥妙。这是一件梅瓶,高26.7厘米,口小成浅盘形,细颈,肩部圆鼓,上腹丰满,中腹以下逐渐收束,下腹至胫比较清瘦。造成瓶体结构的短线、长线挺直有力,构成腹部的大小弧线富有弹性,转折有序。整个梅瓶端庄秀美,婷婷玉立。

在装饰方面,它不像一般瓷器在口、颈、肩等部位安排许多几何图案来作铺陈,然后再安排主题花纹,而是用青花、釉里红直接画一巨幅松竹梅图作装饰,画面明净开阔,景象不凡。画面结构是瓶的下端用青花画出小坡地,山小石怪,烟云飘渺,一株苍老的松树拔地而起,笔法壮健。松树主干作斧劈皴,粗大的枝条向上端及左右两面张开,占据瓶体最大装饰面积的一多半。树干的颜色是釉里红,红得深沉发暗,苔绿点点,虽然老气横秋,但却古雅秀润。用青花画松针,松塔作圆球状。右侧是一棵老梅树,画得孤高奇逸,有的枝干已自然枯干折断,斜出的一枝长出朵朵红梅。另一主角的竹子画得姿致潇洒,空心傲节,挺立向上,竹叶苍茂,随风摇弋,工匠又将竹叶按照汉字字划形体结构的规律排列,将竹叶排列成有严格韵律的五言诗,歌颂松竹梅的精神和高尚品格。在封建专制主义的封建社会,松竹梅是歌颂士大夫知识分子那种不趋炎附势,不同流合污,高风亮节的高尚精神,尤其在满清王朝阴险狡诈,文字狱疯狂肆虐的雍正时期,这种艺术水平很高,寓意明确的作品的出现十分难得。

青花釉里红属于高温釉下彩工艺,这种工艺的突出之处是,坯体作好之后,在坯体上安排装饰花纹,根据花纹具体内容和显色需要,一部分用铜红彩料画出,一部分用青料画出,罩上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青花釉里红工艺在元代已经出现,河北省保定市一处窖藏发掘出土一批高水平的元代瓷器,有蓝釉描金瓷器,有青花瓷器等,其中就有青花釉里红镂塑大罐,整个装饰以青花为主,釉里红使用不多。由于铜红绘制的花纹在高温中很难控制,其效果往往不佳,有的烧飞了,有的红色太浅,显色花纹不明晰,有的颜色发黑,所以使用不多。明朝制瓷工艺,尤其御窑厂整体工艺大大提高,超过元朝,但釉里红的烧制很成功的不多。洪武用釉里红在瓷器作整体装饰,如四方连续的缠枝花卉,对称排列的折枝花卉、均衡整齐排列的图案装饰等等,显色美丽娇艳的极少。永乐以后多在白釉下,以大写意的手法作出三条鱼,大片涂抹只表现鱼的轮廊,意想不到的成就,是这种白釉下红色鱼影,恰恰符合鱼在水下漫游,人们只能看鱼的影子,好就好在似与不似之间,让人心旷神怡。青花与釉里红配合组成画面,尤其大幅画面的极少,严格来说这必竟是釉里红工艺不够成熟的表现。

广州佳昊国际:雍正时期的瓷器特点鉴定


广州佳昊国际:雍正时期的瓷器特点鉴定,雍正一朝,为时虽然短暂,仅有十三年,介在瓷器制作工艺上却有突出的贡献,达到了新的历史水平。在康熙制瓷业的基础上,皇帝对瓷器的特殊爱好和直接干预都促使景德镇瓷水平迅速提高。这时的官窑不仅派有督窑官,甚至由皇帝本人亲自规定器物的造型、花纹图案、色彩,先由宫延制成木样,交督窑官照样烧制。督窑官奉命唯谨,为了解制瓷过程和工艺,不亲至窑场,与“工匠同食息都三年”,使自己由外行变成内行,并进而成为制瓷专家。唐英就是雍、乾两朝督窑官中一位成绩斐然,声名卓著的代表人物。

雍正瓷器造型尽改康熙古拙之风,变得异常轻盈秀丽,灵巧俊雅。雍正青花不如康熙青花色阶丰富,色泽鲜艳。官窑器以仿宣德、嘉靖青花最为成功,仿永乐、成化、正德、万历等次之。器形有各式瓶、尊、罐、花觚、花浇、壶、盆、水洆、碗、高足碗、盘、缸、绣墩、鼻烟壶等。仿明青花有大盘、鸡心碗、高足碗、梅瓶、玉壶春瓶、抱月瓶等。雍正时期釉里红呈色稳定,色调红艳。常见器物有釉里红三鱼大碗、釉里红鱼纹高足碗、釉里红双果文盘、青花釉里红缠枝莲双耳尊、青花釉里红玉壶春瓶等。青花和釉里红发色均很鲜艳。此外还有冬青釉地釉里红和蓝釉地釉里红盘、碗等。

随着亚洲藏家数量呈现出强健的增长态势,广州佳昊国际将继续举办大型的鉴宝大会,对瓷器、玉器、字画、杂项的征集、鉴定、交易、拍卖起到了很好的市场效应,而雍正时期的瓷器特点鉴定,也将从而进一步深化东方瓷器鉴定的概念。

雍正时期的景德镇五彩瓷器


清代雍正时期的瓷器,人们多提"粉彩",然涉及此一时期五彩瓷则感生疏,谈及聊聊无几。其实,景德镇生产的五彩瓷器在明、清两代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雍正时期的五彩瓷,亦具新姿流行当世。笔者提出来,与为研究古代陶瓷艺术的学者共欣赏。雍正时的五彩瓷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局面呢?本文在这里写出、俾以对之有所了解。

五彩瓷器,明嘉靖时期产生,有五彩和青花五彩。基本色调以红 、黄、绿、蓝、紫五色彩料为主等带有玻璃质的彩料,按照花纹图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炉经过700——800摄氏度的高温二次锫烧而成,其特点是创造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料相结合的装饰方法。

粉彩在康熙时期出现之后,虽然成为生产的主流,但是五彩以它的独特风格依然发展着。粉彩以柔和见长,能表达阴阳向背,五彩色调明快,感染力强,两者效果尽管不同,各以所长成为陶瓷艺术史上的两个长期延续的传统工艺。五彩具有明朗特色,独树一帜,迄今是景德镇制瓷的精华。名为"古彩",永放光辉。

明代和清初的五彩给人的印象是色彩浓艳、强烈夺目,以纹饰粗犷、豪放为其特征。雍正时期的五彩因受粉彩彩绘具有立体效果以及当时欣赏风尚的影响,而这一工艺本身也相应的在起变化,它自然地发展,形成了一个清新、雅洁与粉彩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艺术效果,这个自然现象在康熙五十年后已是逐渐地在演变,雍正时期则更加成熟。以色彩来讲、一变浓艳为淡雅,情调柔和,图案纹饰取材,多是人物,由繁而简,稀疏清秀、突出主题,极为雍容典雅,见之于故宫博物院的院藏雍正五彩瓷一部珍品。

雍正时期的瓷器都具有哪些特点:

1、雍正瓷的造型特点是:隽秀尔雅,小巧玲珑,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物为主。器型比例协调,有所谓的“曲线美”。

2、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而不厚重。

3、釉色品种繁多,釉面有桔皮纹,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点。

4、窑变红釉,由这时开始出现,是由红和兰两种颜色交织一起,兰色多于红色。

5、炉钧釉,也是从这时开始的,是由高梁红和松石绿两种颜色交错在一起。

6、青花色调为青白和粉白。青花颜色层次不如康熙时多,一般的只有2一3个深浅颜色。

7、彩瓷的色彩柔和而不艳。粉彩、五彩、法琅彩所绘人物、景物,都明显缩小,画面聚收。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在施彩的纹饰周围,侧视往往可见白釉地衬托处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晕”。

雍正五彩和盛极一时的康熙五彩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一是数量减少,二是在色彩上改变过去以浓艳为主的特点,趋于淡雅,图案装饰也从繁复变为疏朗,笔意由遒劲趋向纤弱。这种变化是两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粉彩已成为当时的主流产品,它的制作方法、审美取向势必影响五彩,雍正五彩在绘制工艺上就结合了粉彩中多层次的技法,从而取得清新静谧的效果;二是雍正五彩在彩绘颜料方面仍以红、黄、蓝、绿、紫、黑、金等色为主,但彩绘效果已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雍正以后,五彩瓷逐渐被新的彩瓷品种所替代。

从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清代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瓷业的发展同其他经济、文化事业一样,随同国势之日衰,逐渐走下坡路。这正如《陶雅》所载:“中叶以后,深厚固不如康熙,美丽也不及雍正。惟以不惜工本之故,犹足以容与中流。嘉、道以降,画工彩料直愈趋愈下……”清末五彩已不再风骚独领。

清代各时期瓷器文化特点及鉴定小常识之雍正时期


1、雍正瓷的造型特点是:隽秀尔雅,小巧玲珑,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物为主。器型比例协调,有所谓的“曲线美”。

2、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而不厚重。

3、釉色品种繁多,釉面有桔皮纹,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点。

4、窑变红釉,由这时开始出现,是由红和兰两种颜色交织一起,兰色多于红色。

5、炉钧釉,也是从这时开始的,是由高梁红和松石绿两种颜色交错在一起。

6、青花色调为青白和粉白。青花颜色层次不如康熙时多,一般的只有2一3个深浅颜色。

7、彩瓷的色彩柔和而不艳。粉彩、五彩、法琅彩所绘人物、景物,都明显缩小,画面聚收。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在施彩的纹饰周围,侧视往往可见白釉地衬托处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晕”。

8、纹饰有工笔画风格,人物面目清秀,花卉尤其细腻妩媚。

9、斗彩器比康熙时又有提高,无论是彩色还是花纹 图案都较前更为精细,用彩较薄,色调显得非常柔和淡雅。

10、由雍正开始法琅彩瓷器称“古月轩”比康熙时的制作工艺更为精细。这时珐琅彩与康熙时有显著区别:康熙时,一般都是带彩地的较规矩的图案画。而雍正时,都是不带彩地的绘画,特别是讲求画意,而且绘画题材也多了起来,如花鸟、山水、松、竹、梅等,表现极为生动形象。

11、雍正时纹饰仍以绘画为主,图案特别工整别致。写生画中的花卉、禽兽非常生动,表现的阴阳面也很明显与当时的纸绢画风相同。

12、绘画纹饰有缠枝花卉、折枝花卉、过枝花卉、松竹梅、皮球花、八桃、花鸟、花蝶、云龙、云凤、团龙、团蝶、八宝、壮丹、喜鹊登梅、山水、人物、西厢记、婴戏图、十六子、仕女图、八仙人及楼台殿阁等。

13、器足规整,足边滚圆,露胎窄细。

14、官窑年款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也有六字三行楷书款,都有青花双圆圈、青花双方框,个别也有不带边框的,还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图章款。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雍正时期寿桃瓶有几个桃子》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雍正时期寿桃瓶有几个桃子》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雍正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