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德化瓷器鉴别 > 导航 >

德化陶瓷

德化陶瓷

德化瓷器鉴别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2020-03-12

德化瓷器鉴别。

德化县地处福建省中部,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古瓷都,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 德化窑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福建省德化县而得名。中心窑址位于福建中部戴云山腹地,此处瓷土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交通运输方便,是烧制瓷器的理想之地。 

历史发展

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至今传承未断。它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为制瓷技术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如今德化县内保存着宋元时代的碗坪和屈斗宫等窑址。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烧造印纹陶器,唐代已开始烧制青釉器,宋代生产的白瓷和青瓷已很精致,瓷器产品开始大量出口,元代,德化瓷塑佛像已经进贡朝廷,得到帝王的赏识。明、清两代,德化瓷器大量流传到欧洲,它的象牙白釉(又名奶油白)对欧洲瓷器的艺术产生很大的影响。 

明代,德化瓷艺人何朝宗利用当地优质的高岭土,使用捏、塑、雕、刻、刮、接、贴等八种技法制作出精美的德化瓷塑,釉色乳白,如脂如玉,色调素雅,享有"象牙白"、"中国白"和"国际瓷坛明珠"的美誉,成为中国白瓷的代表。郑和下西洋所带的瓷器中,就有福建的"德化瓷"。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o波罗在游历福建泉州时,盛赞德化陶瓷并将德化瓷带往海外各地。 

因此,德化陶瓷闻名于世界还是以明代生产的白瓷最具特点,也最有影响力。可以说,德化的明代制瓷技术已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在造型艺术方面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陶瓷世界里天生丽质、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在清代时出口欧洲,晚清以后,德化瓷业每况愈下,但艺人苏学金、许友义等仍坚守此业,作品在巴拿马、英国、日本等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化瓷业获得新生,新秀辈出,他们继承前人的优秀技法和风格,不断创新发展,使德化瓷烧制技艺重新焕发出青春。 

艺术特色

德化瓷的制作方法可分两种,一是选用优质的高岭土直接塑造成型,一是翻制模具后再注浆或拓印成型。德化瓷一般在土坯干后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上釉,而后放入窑中,在摄氏一千多度的高温中烧制出成品。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德化陶瓷的收藏前景


投资收藏价值的品种

近年来,随着景德镇、醴陵瓷、龙泉窑等地瓷器价格的不断飞涨,德化瓷的价格也在稳步攀升,其内在坚挺的基本价值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也正被瓷器收藏爱好者挖掘,成为另一个具有投资收藏价值的品种。

德化瓷的主流收藏按时间序列来区分,大致为三种:一是明清德化瓷的收藏。明末清初的德化瓷已是国内外拍卖行的常客,这板块的收藏极需眼力和实力,收藏圈由资深业内人士组成。二是建国后的文革瓷收藏。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该时期的大部分作品属集体创作,且无款识,因此也给仿冒者留下了可乘之机,所以这个板块的收藏也需对“文革”时期德化老厂的制瓷历史沿革了如指掌,此非一般民众可涉猎,故该收藏圈也以业内人士为主。三是德化现当代瓷的收藏,该部分的收藏以老艺人和中青年实力派艺人的代表性作品为主。这些老艺人从德化瓷厂走出来,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自办陶瓷研究所,潜心研究德化瓷艺,并孜孜不倦地把技艺传授给中青年艺人。这些老艺人和中青年艺人就在普通藏家触手可及的范围之内,或可就近在中介机构欣赏作品,或有机会与创作者面对面交流。因此该板块的收藏门坎相对较低,涉入群体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市场刮起“德化瓷”收藏热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收藏德化当代瓷的行列中来。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民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逐步扩大,对艺术品的消费能力大增。其次,德化白瓷佛像满足人们对美和信仰的需求,人们追求多元化以及个性表达,带动了对当代艺术陶瓷的需求。再次,德化白瓷烧制原料资源的枯竭和老艺人的凋零,无疑将使得好瓷好工的作品成为民间收藏的追逐热点。最后,德化白瓷处于价值洼地,相比较其他窑口的价格,德化白瓷的价格还处于低位,相对于其价值,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此时正是收藏的好时机。

名家精品投资价值稳固

2006年6月2日,国务院在中央政府门户网上发出通知,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德化瓷烧制技艺名列其中。同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批准对德化白瓷实施地理产品保护。德化瓷烧制技艺的传承就有赖于德化当今陶瓷界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代表有柯宏荣和陈桂玉夫妇、苏献忠、许瑞峰和陈明良等,其中年龄最大的53岁,最小的44岁,正处于创作生涯的黄金时期。这些大师不仅在瓷塑创作上善于借古喻今,更是潜心于德化瓷烧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开拓了德化瓷的新格局。而一些老艺人,如许兴泰、苏清河、陈德卿、周雅各布、杨剑民、邱双炯、许兴泽和苏玉峰等人的作品都是精益求精,数量稀少,是高端收藏不可错过的“好东西”。除此之外,市场的逐步完善,中介机构和拍卖市场的合理化运作,不论对于作者本人还是收藏人士,都是有利的发展趋势。

德化:全力打响陶瓷品牌


福建讯1月10日,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会长霍晓虹、副会长王忠奇等领导暨陶瓷分会理事会理事到著名陶瓷产区——德化县调研,了解德化县陶瓷业的发展情况。

霍晓虹一行深入到德化县的创意集团、得盛集团、佳美集团、顺美集团、必达陶瓷有限公司、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等陶瓷企业及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参观考察,并与部分企业家座谈,详细了解该县陶瓷业的发展情况。

在参观考察中,霍晓虹充分肯定了德化县陶瓷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她指出,德化县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做强做大陶瓷支柱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所生产的陶瓷产品具有较为浓郁的文化底蕴,品种繁多,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德化的陶瓷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管理十分规范;德化陶瓷企业注重信誉,打好信用品牌,不断拓展陶瓷市场,不愧是名符其实的瓷都。

霍晓虹要求,要加大创新力度,不断开发设计出新产品,以适应剧烈的市场竞争;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要高度重视信息工作,加强同行业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互相沟通,互相促进;要加大创建德化陶瓷品牌力度,引导陶瓷企业,全力打响德化陶瓷品牌。

德化陶瓷走上外贸转型之路


随着本月15日公示期的结束,根据相关程序,商务部所认定的第一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也正式确定,福建省德化陶瓷基地、广东省佛山建筑陶瓷基地、广东省潮州陶瓷基地、湖南省醴陵陶瓷基地、河北省唐山卫生陶瓷基地等国内5大陶瓷产区位列其中。

据介绍,国家部委在近期将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对进入该名单的基地进行扶持,为产业服务。

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是国家和地方重点扶持和发展的集生产和出口功能为一体的产业集聚体,共分为三类:专业型示范基地、企业型示范基地和综合型示范基地。其中,专业型示范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出口规模、出口潜力和技术水平,示范带动效应较强的某一特定行业的产业集聚区。早在去年广交会期间举行的“轻工产品出口转型升级经验交流会”上,商务部官员透露,将在国内选择一批有实力、有特色的产业聚集区进行培育,建设一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将其打造成我国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同时,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对相关企业在研发设计、标准制定、品牌推广、渠道建设、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这批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有明晰的目标,不再只追求量的增长,而是要在外贸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推动外贸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自主品牌,拓展营销渠道,延伸产业链条。”交流会上,商务部外贸司司长王受文指出。

德化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改革开放以来,德化县坚持“传统瓷雕精品化,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艺术化”的发展思路,集中力量发展陶瓷业,目前陶瓷产业集群已形成了传统瓷雕、出口工艺瓷、日用瓷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也涌出了一批陶瓷名企,很多大企将分公司设到美、德、英等国。近年来,德化县陶瓷企业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迄今已有70多家出口陶瓷企业获“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和“输美日用陶瓷生产厂认证”的双认证资格。目前,德化陶瓷出口形成了艺术性非常高的杯、盘、碗、罐、碟、瓶等多品种热销世界各地的格局,出口美国、日本、欧盟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悉,今年上半年,德化县自营出口商品总值8876万美元,同比上年增长23.78%,其中6月份当月出口1972万美元,刷新该县单月出口最高纪录。此外,该县陶瓷出口出现了新增长,对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四个金砖国家的出口增长39.76%,增幅高于欧盟和美国两大传统市场。

尽管生机勃勃,但是德化陶瓷产业也面临着问题。近几年来,由于频频遭受原材料涨价、能源危机、运输费用增加等压力,陶瓷企业陷入高成本、低利润的困境,随之而来的“用工荒”,对陶瓷出口企业是雪上加霜。“陶瓷出口已是低利润,甚至是微利润。”名列全国工艺瓷出口50强第2位的福建省最大工艺瓷生产出口企业佳美公司副总经理陈志翰曾算了这样一笔账,“不说其他,单说陶瓷退税这一块,从13%降到8%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按照一年出口总额3600多万美元来算,那么一年收入会减少1000多万元人民币。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不能以低价、低质形象示人。我们希望通过建立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来推动提高‘中国制造’的商誉、形象,优化产品结构,推动外贸由大变强”。据分析,轻工行业目前平均利润率只有3%—5%,因此转型升级也更为迫切。

德化陶瓷产业焕发“芯”动力


讯:千年瓷都,独领风骚。在德化,陶瓷企业有1400多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这里是中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德化日用工艺陶瓷产业集群还被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然而,受多重因素影响,德化陶瓷产业也一度进入“内外交困”的微利时代。

转型升级,破解难题。近日,记者再次来到德化,感受在“二次创业”大潮中,陶瓷产业集群发展焕发的新动力。

特种陶瓷抢市场

靠捏观音佛像起步的陶瓷艺人,竟然也能捣鼓出尖端的特种陶瓷。这样的神奇故事,最近在德化时有耳闻,德化福杰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福文就是这样一个引人关注的人。在他的办公室,各种规格的特种陶瓷轴承一字排开,让慕名前来的记者惊讶不已。据介绍,这种陶瓷轴承具有耐磨、耐高温、耐腐蚀、硬度强、弹性系数大及无污染等特性,使用寿命是钢铁的十倍,可以与国际上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同类产品相媲美。

相比陶瓷轴承仍有待量产,一种新型的LED陶瓷散热器(俗称陶瓷灯头)已经收获不少订单。就在记者采访时,正赶上福杰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吕小军到广州参加一个大型LED展览回来。据介绍,虽然价格比普通LED灯头略高,仍有多家LED制造企业签下订单。

转向特种陶瓷,在德化远不止福杰公司。据德化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已有不少德化陶瓷企业“抬起头”,通过与国内一流科研院校合作,引进稀缺专业人才,寻求传统陶瓷与其他前景广阔的产品嫁接,福杰公司的LED陶瓷灯头就是其中一例。

引天下人才,为我所用,迈开转型升级步伐的德化企业家眼界大开。为了吸纳更多的国外艺术元素,工艺陶瓷出口巨头顺美集团直接在有欧洲文化重镇之称的法兰克福设立公司,在当地聘请众多专业人士组建研发中心。近年来,德化大力推动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还有很多像顺美这样的企业通过在外设立公司的形式,在全球网罗人才。

信息化再造经营模式

受国际需求不振影响,这两年德化陶瓷出口企业境遇不尽相同。去年出口超过1700万美元,顺美集团何以一枝独秀?董事长郑泽洽还把原因归结为:率先二次创业,不仅导入文化,不断开发新产品,而且经营模式不断创新。

10年前,顺美集团就推行信息化。“传统陶瓷产业经营模式再造,走信息化路子,引进先进设备设施,导入国际市场认可的文化元素。”郑泽洽向记者介绍当初走信息化的思路。然而,从引进ERP系统,到真正分步实施,顺美集团花了3年时间。“要求每一个生产管理环节都要懂得使用,不仅要增加人手,还要投入资金,花费时间。”郑泽洽笑称,单单围绕导入ERP系统,到目前就开了上千次培训会。

信息化路上的执著,让顺美集团尝到甜头。今年正月初四,在不少同行还无单可做时,一个国外客户一次就下了一笔400万美元的订单。“国外客户只要看中样品,就可以在电脑终端自行下订单。订单一进去,各项生产数据自动生成。”郑泽洽告诉记者,有了这套系统,可以实现标准化生产,无论是原料重金属的控制,还是产品成本控制,心里都有一本即时账本。

在德化,正是信息化带来的魅力,让越来越多的德化陶瓷精品走向世界。

创意赋予新生命力

每天都有来自美国、欧洲、东南亚等一大批客商来德化订货采购,德化也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

德化陶瓷何以独领风骚?郑泽洽认为,从国际市场带来了各国文化,这种文化跟德化的陶瓷产业完美结合,这就是德化陶瓷跟其他产区的最大区别和优势。在德化,流行这样一句话:只要你有主题,我们都可以做到,全球客户来此采购。

正是创意,赋予千年德化陶瓷新的生命力。一位长期关注陶瓷产业的德化县领导说,千年陶瓷文化是德化的“金名片”,县里的思路就是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月记窑陶瓷创意中心显然是开拓德化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先行者之一。在陶瓷古镇三班镇的一处斜坡上,月记窑诉说着四百多年柴烧窑的历史,“海归”的陶瓷艺术家吴金填在这里编织着一个“世界级陶瓷创意产业园”的梦。

“已经有20多位陶艺家的工作室入驻,月记窑美术馆马上要动工了,吸引世界各地的陶艺家来此创作。”吴金填一边抒发内心构想,一边领着记者一同体验从千年陶瓷到现代创意的“穿越”:从城市陶艺体验中心,到国际陶艺家作品展厅,再绕过2009年由新西兰奥克兰陶协主席PeterLange带队修建的欧洲窑,2011年修建的月记窑新龙窑展现在眼前。信步一圈,一个引领国际当代陶瓷艺术潮流的瓷都德化迎面而来。(泉州晚报)

德化陶瓷这个“冬天”并不冷


1-11月,泉州检验检疫局共检验监管德化出口日用陶瓷5680批、货值1.0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2.5%,其中出口值占福建省出口日用陶瓷的90%以上。

随着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生产成本节节攀升以及贷款难,国内陶瓷行业逐渐步入“严寒”。然而,德化瓷却逆势增长。原因何在?

采访中,笔者发现,转型升级成为当地共识,政府积极为企业“减负、解困、输血”,企业则以质取胜、创立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抢占高端市场。

政府:解困输血“暖冬”

日前,一个特殊的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资料库在德化龙浔镇建立。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该镇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帮助企业获取贷款1200多万元。

面对企业经营压力加大的局面,从10月8日开始,德化县委开展“驻百村、进千户(企)、帮万民”活动,安排县乡领导挂钩联系700多家企业,在政策、资金、项目上进行帮扶,加快企业“二次创业”步伐,切实促进其转型升级。

县委书记吴深生说,由于陶瓷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窄,当地政府已将转型升级当作长期策略,当好企业的“气象员”、“导航员”、“保障员”与“服务员”,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强身健体“御寒”

“公司的产品85%以上出口,走的都是高端市场,平均单价是国内日用瓷出口价格的4倍以上,连迪拜‘帆船酒店’里都用我们的产品。”德化协发光洋陶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庆水说。

顺美集团总经理郑鹏飞告诉笔者,开拓国外市场须了解顾客的喜好和需求,要根据复活节、万圣节、圣诞节等当地节日推出不同商品。今年,该公司仅新推出的夜光陶瓷一项,就为企业带来逾千万美元的利润。

“我们就是要做高端,要登大雅之堂。”福建富贵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少东说,为了打造品牌,公司所有瓷品都采取限量版生产,以专卖店、直营店形式销售,全国统一定价,不批发、不打折。富贵红还作为高端礼品瓷积极参与国内重大节庆活动和文体盛会,知名度直线上升。

采访中,笔者获悉,当地多数企业家已深刻意识到,简单模仿没有前途,贴牌生产难有丰厚回报。要避免受制于人,就须“强身健体”,让自主创新成为发展的核心战略,从质量、品牌、文化等多方面助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从外向型变为内外兼顾、从照单生产变为自主研发。

产业:抱团成长“迎春”

日前,德化县鹏祥工业区省级标准化示范园区试点项目获省质监局批准立项实施。今后,该示范园区将在标准制定、资金扶持和技术交流等方面,为当地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一个样本。

目前,德化已有近30家涉及陶瓷产业的企业入驻该工业区,其中多家企业参与陶瓷产品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园区内80%的重点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此前的10月28日,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顺美集团博士工作站成立。工作站成立后,校企双方将展开广泛合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再早一些,今年7月28日,德化成立了高档日用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2家高档日用瓷生产企业、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2个事业单位加入。该联盟按“共同投入、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有效整合资源,突破产业发展共性关键技术,合理调节资金、人才、设备,创建分工协作机制,形成抱团发展。此外,联盟还发挥行业自律的平台作用,有效规避产品仿制、低价恶性竞争等行为,增进陶瓷行业合作。

“抱团成长才能水涨船高。”德化县陶瓷同业公会副会长严宝敬说,在同业公会组织下,众多企业组成联盟,立下企业之间不能互相仿冒生产的行规,还抱团参加国内外陶瓷展览,共同寻求更广阔的市场。

德化建设万亩陶瓷园区


目前,德化县面积达1万余亩的坪埔、乐陶、鹏祥、诗墩、紫云等陶瓷工业开发园区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以满足该县陶瓷企业快速发展对工业用地的需求,为陶瓷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载体,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陶瓷业是德化县的支柱产业,德化县紧紧扭住这一支柱产业,大力实施“大城关”发展战略,依托城关企业、资金、人才等集中的优势,按照“传统陶瓷精品化、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工艺化”的要求,在抓好工艺瓷、日用瓷、陶瓷雕塑等的生产的同时,鼓励企业大力发展新瓷种。为进一步做强做大陶瓷支柱产业,德化县以服务企业、服务经济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建立了“有限政府、无限服务”的运行机制,当好企业发展的“后勤部长”。今年以来,德化县紧盯市场需求,大力研制开发特种陶瓷、功能陶瓷、精密陶瓷、“中温氧化高白瓷”等新瓷种,充分挖掘陶瓷业的发展潜力,积极拓展陶瓷业的发展空间,不断做强做大陶瓷支柱产业。尽管受伊拉克战争爆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该县的陶瓷生产仍然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1至3月份,全县陶瓷产值高达13.04亿元,比增20.67%,出口交货值达3491万美元,比增30.9%。

德化窑


相关资料:德化窑址

宋至明代民间瓷窑址。在福建德化县。始烧于宋,明代为极盛时期。以低铝高硅的“象牙白”为其代表作品而闻名于世。1954年起,经调查和发掘的窑址有碗坪、祖龙宫、屈斗宫、十排岭、后窑等30余处。其中,清理后的屈斗宫窑址已复原保存。

其特征和鉴定要领是:

1、宋元时期所烧青白瓷釉色偏白,主要以刻花、蓖划纹装饰。器物中盒子多见,式样有圆式、八角式和瓜棱式等多种,盖面多印有折枝花卉纹饰。

2、明代白瓷胎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迎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故被称为“ 猪油白”、“象牙白”。

3、清代德化白瓷与明代白瓷的区别是釉层微微泛青,与明代相比釉感较硬。

4、白瓷产品有爵杯、梅花杯、掀炉、碗、瓶、壶、洗及瓷塑等。一般来说,明代以生产供器和瓷塑为主,清代以生产碗、壶等日用器物为主。

5、德化瓷塑极为著名,白瓷观音、达摩等塑像,胎釉浑然一体,不仅面部刻划细腻,衣纹深而洗练,而且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这类作品往往印有名匠张寿山、何朝宗、林朝景等人的印记。

6、德化青花瓷器的特征是青花中有深蓝色的线痕,图案花纹除花卉、山石外,人物故事题材也常见。

传播

德化窑自宋元时起,就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以瓷为媒,漂洋过海,把优秀的中国陶瓷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到达泉州港,在游记中提到“并知刺桐城附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州(音译为德化戴云),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在东南亚,精美实用的德化瓷改变了当地“多以葵叶为碗,不施匕筋,掬而食之”的生活习俗;在欧洲,德化瓷引发了当地的厨房革命,所生产的啤酒杯、碗等,堂而皇之替代了原有的金银厨具,甚至引发了当地仿制德化瓷的热潮;在非洲,基尔瓦岛的大清真寺遗址、苏丹墓地都出土过德化窑瓷,有些还被寺院镶嵌在庙宇建筑或墓柱上作装饰……洁白如玉、精巧雅致的德化白瓷被推为中国白瓷的代表,称之为“中国白”(Blancdechina)。

制作工艺

这种瓷器的制作工艺程序如下:他们从地下挖取一种泥土,将它垒成一个大堆,任凭雨打、风吹、日晒,从不翻动,历时30、40年。泥土经过这种处理,质地变得更加纯化精炼,适合制造上述各种器皿,然后抹上认为颜色合宜的釉,再将瓷器放入窑内或炉里烧制而成。因此,人们挖泥堆土,目的是替自已的儿孙贮备制造瓷器的材料而已,大量的瓷器是在城中出售,一个威尼斯银印能买到八个瓷杯“。马可波罗的介绍,引起了西方人的强烈兴趣。

评价

德化白瓷,瓷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脂,近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故有“猪油白”、“象牙白”、“鹅绒白”、“中国白”之称。

寂园叟在《陶雅》中评:“德化所出白瓷花盆,瓷质雪白,价廉而式样不俗”,观世音“有彩画者,有坐像、立像者┅┅”。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评价德化窑,自明烧造,本泉州府德化县┅┅称白瓷,颇滋润,但体极厚,间有薄者,惟佛像殊佳。民国时的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后制者出德化,色甚白,而颇莹亮,亦名福窑┅┅白者颇似定窑,惟无开片,佳者瓷质颇厚,而青里能映见指影,以白中闪红者为贵。”

清代乾隆朝《泉州府志》和道光年间《福建通志》中,在记载德化著名瓷雕艺术家何朝宗时,有如下记载:“何朝宗,不知何许人,或云祖籍德化,寓郡城,若陶磁像,为僧迦大士,天下共宝之”;“何朝宗,泉州人,或云籍德化寓居泉州,若陶瓷象,有僧迦大士,天下共宝之”。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这样向世人介绍德化窑以及德化瓷器的制造过程:“在这条支流与主流道分叉的地方,屹立着廷基(德化)城。这里除了制造瓷杯或瓷碗、碟,别无其它值得注意的地方。

民国时的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后制者出德化,色甚白,而颇莹亮,亦名福窑......白者颇似定窑,惟无开片,佳者瓷质颇厚,而青里能映见指影,以白中闪红者为贵。”

清代乾隆朝《泉州府志》和道光年间《福建通志》中,在记载德化著名瓷雕艺术家何朝宗时,有如下记载:“何朝宗,不知何许人,或云祖籍德化,寓郡城,若陶磁像,为僧迦大士,天下共宝之”;“何朝宗,泉州人,或云籍德化寓居泉州,若陶瓷象,有僧迦大士,天下共宝之”。

赏陶瓷观美景 德化走进央视


赏陶瓷、观美景。连日来,中央电视台栏目组拍摄“美丽中国乡村行走进德化”专题片,开始全面的拍摄与录制。

在三班镇月记窑拍摄现场,20多名学生扮演了在瓷都德化土生土长的陶瓷小传承人,运用“捏、揉、搓、捺、粘”等手法,每人在现场创作了一件作品:有瓷娃、有神舟十号的宇航员、有老山羊、有花篮……然后将构思新颖独特、样式千姿百态的作品赠送给栏目组主持人。学生们既从泥巴中体验了陶瓷的乐趣,又展现出了新一代瓷艺接班人的风采。

摄制组一行还深入到陶瓷博物馆、岱仙瀑布景区等实地进行拍摄,外景主持人以游客身份体验地方风土人情,一路感受德化的美丽乡村。德化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秀美的生态风光、独特的民俗风情及特色美食给《美丽中国乡村行》摄制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期节目将于近期在中央电视台七套晚间时段播出。

据悉,《美丽中国乡村行》是中央电视台贯彻十八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部署要求而开设的一档全新栏目,以美丽中国的秀美乡村为着眼点,以“乡村旅游、乡村生态文明”为主题,展现乡村风采,关注乡村民生,体验在美丽乡村旅行的乐趣,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领略美丽中国广袤乡村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倡导新兴生态旅游模式。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德化陶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德化陶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德化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