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澄城尧头陶瓷

澄城尧头陶瓷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陶瓷瓷砖

2020-03-12

陶瓷艺术。

陕西关中东部的澄城县尧头镇出产粗瓷。此地煤炭资源丰富,又有坩土矿分布于沟涧的石崖中,夹生白、紫两色的原料,便于烧制陶瓷、砂器。当地农民利用农闲,夏秋制坯彩绘,入冬烧窑销售,代代相传。尧头古镇位于澄城县的西南,与白水、蒲城两县邻接,老镇很多民宅已被废弃,现改称尧头村,当地人称之为"老街"。站在西河岸边,向对岸的台地和崖坡上的老镇址望去,崖畔田头被弃置的残瓷堆积在黄土瓦砾之中,废弃的残垣、参差错落的旧瓷窑及耐火砖、匣钵、瓷片、窑渣布满山坡,从北到南约3里长绵延不断。从这些遗迹可以判定,历史上当地曾发展出关中东部规模最大的民间窑场。 

溯源    

澄城陶瓷主要产于尧头镇,据《澄城地名志》记载,尧头镇古称"窑头镇",因瓷器窑较多而得名,又由于古圣人"尧"与"窑"的发言相同,久而久之圣人之"尧"这个优雅的字符慢慢地取代了瓷窑的"窑"。尧头镇这一地名称谓一直延用至今。 

尧头粗瓷是陕西渭北历史上著名的民间瓷窑,有着1300年的烧造历史,其窑址也是历代民间陶瓷文化遗存的重要地方。据明朝县志记载,澄城"瓷砂始于唐"。这是尧头窑最早的文字记载。明嘉靖年间县志曾记述征收窑税,每年"窑课钞二百八十九贯五百文……物产:器用资黑瓷、石炭。黑磁尧头镇特产。"明代天启五年刻印的《同州府志》也记载:"澄城尧头……产陶磁器。" 

在元明以后北方青瓷日趋消亡的趋势中,澄城窑还能烧制青瓷,这种现象在北方瓷窑中极为罕见,为确定澄城窑的历史地位增添了浓重一笔。 

在明清时期尧头镇陶瓷业发展到兴盛阶段。据民间流传,在鼎盛时期,有窑百余处,年产陶瓷220多万件,不仅占据了渭北各县市场,而且远销山西、甘肃、内蒙古、陕北等地。 

清末至民国初期,由于战乱及匪患不止,加上光绪三年大饥的影响,导致澄城县人口急剧减少,尧头的陶瓷业亦严重衰落。民国15年《澄城县志》记述,"境内工艺不兴。无他特产。著名者惟长润镇(尧头)之瓷器砂器,余皆寻常日用之物……旧有40余家,民国十五年时有20余家,每年共出30余窑",当时的出产数为"每窑约值钱30余串,每年约售钱万余串",并较详细地记载了制瓷业的规模和生产流程。民国15年统计时由"旧有四十余家"减少至二十余家,可知当时烧瓷业仅达到清代规模的半数。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澄城尧头陶瓷欲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保护挖掘澄城尧头陶瓷这一久负盛名的民间文化艺术,澄城县积极为其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日前在澄城县表示,将在申报的技术鉴定、资金落实等方面给予澄城县最大限度支持。

澄城尧头窑是陕西渭北历史上著名民间瓷窑,系耀州窑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少说也有上千年历史。它始于唐代,兴盛于宋元明清,清末时渐衰。澄城陶瓷以其特有的粗瓷,青花瓷而闻名,产品以碗、碟、壶、罐、盘、瓮等器皿和各种精巧玩具为主,是典型的民间风格传统造型,充满着浓浓的泥土气息,被誉为“纯正的土瓷、地道的黑珍珠”,曾多次获得陕西省优秀民间美术品一等奖,并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盛赞。

但随着历史的变迁,澄城陶瓷传统制作工艺已远不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澄城千年窑火近年来奄奄一息。目前,澄城县民间陶瓷艺人尚不足30人,而且年龄大都已60-70岁,精熟几十道制瓷工艺的艺人更是凤毛麟角,澄城陶瓷正面临着灭失危险。

在澄城县文化馆陶瓷展览室,郑欣淼副部长认真听取了尧头黑陶发掘保护工作介绍,饶有兴致地参观了馆藏的上千件尧头黑陶精品,欣赏了已经征集到的碗、碟、壶、盏、盆、罐、盘、瓮等系列散失民间的文化精品。他对澄城县为保护尧头陶瓷这一民间文化艺术,积极为其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所做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并就抢救、保护好这一文化遗产提出宝贵的指导性意见。他表示将在技术鉴定、资金落实等方面给予澄城县最大限度支持,力争让尧头陶瓷尽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同时将派专家对其历史进行进一步考证。

据了解,目前,我省已批准澄城尧头陶瓷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上报国家文化部。有关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

尧头窑——千年黑瓷,陕西的黑珍珠!


尧头窑是陕西渭南历史上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该遗址是我国传统制瓷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北方黄河流域著名的窑口之一,对耀州窑有着极为重要的继承、弘扬和发展,丰富了陕西地区的窑口分布,是北方民间瓷窑的典型代表,对研究我国北方古瓷窑有着重要意义。

尧头镇古称“窑头镇”,因瓷器窑较多而得名,又由于古圣人“尧”与“窑”的发音相同,久而久之圣人之尧这个优雅的字符慢慢地取代了瓷窑的“窑”。尧头镇这一地名一直称谓至今。

尧头窑遗址东至白家城,北至澄白路,西至西坡村,南至沟边,约四平方公里,整个遗址包括古遗址窑址,瓷片堆积层,古民居建筑群、古道、古树、作坊和高岭土等。

尧头窑始于汉唐,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在明代,尧头窑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瓷釉品类得到很大的补充;至清朝时期,尧头窑工艺达到了鼎盛,瓷釉品质更加纯净,装饰艺术也进行了创新。在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尧头窑由盛而衰,窑场规模缩小,产品数量下降,新中国改革开放后,有些尧头窑的老工匠在已废弃古窑址重新开始了传统瓷器的制作,古窑场的制瓷工艺得以保留和传承。

尧头窑在明代时期烧造品种丰富,造型装饰多样,产品以黑釉瓷为主,还包括青釉、酱釉、结晶釉、白釉、白釉黑箍圈、黄釉瓷、酱红釉瓷、铁锈花瓷、白地黑花瓷等色釉品种,很多具有自身特色,其中尤以明清时期刻印花青瓷及黑釉瓷最具研究价值。

晚明时期尧头窑所烧的透明青釉质量非常高,其水平已超过了以北方青瓷著称的耀州窑明代青瓷,可以说是我国明代北方地区水平最高的青瓷。

尧头窑主要烧制具有地方特色的民用陶瓷,古窑体系基本分为碗窑、瓮窑、黑窑、砂窑四个传统窑系。其中,黑窑尤为有名。黑釉瓷是明代尧头窑的主流产品,在明嘉靖《澄城县志》中记载:“黑磁”为该窑特产,“窑课钞二百八十九贯五百文”,表明此窑在明代不仅以黑瓷产品为大宗,而且还需给官府缴课纳税,成为澄城县当时的一项财政收入来源。

古往今来,澄城尧头窑烧制的瓷器,大部分是当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用品,种类繁多。诸如缸、盆、碗、炉、罐、瓶、盏、托、灯、玩具等,用手工拉坯或脱坯成型,施釉,用倒焰式的馒头窑烧制,采用当地蕴藏的大量的高岭土,白碱土,其主要以黑釉为主,兼烧青釉、杂色釉。运用刻划花、青花、铁锈花及黄、褐、蓝、酱、窑变釉等进行装饰,题材极为广汜。

常见的有挺拔秀美的缠枝牡丹纹,也有栩栩如生飞禽走兽,多子多福的石榴纹,连年有余的莲花纹,喻意长寿的桃纹,五行的八卦纹,花鸟鱼虫,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吉祥图案,几何纹样等。无论是划花、刻花,形象均生动活泼,笔法简洁豪放,结构严谨匀称,造型挺秀大方,从而构成了尧头窑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为民窑,尧头窑的制瓷风格不受限制,风格多样,多取材于民间和普通百姓的美好祝愿。例如,黑釉堆塑老鼠罐。由罐身和罐盖组成,整个造型象征宇宙天体。罐盖喻天,罐身喻地寓意天地合一,盖钮为鼠形,鼠为生肖之首,寓意人类的繁衍生息、多子多福的祈盼。这老鼠罐自清代出品后,历经民国至现在,一直受人喜爱,产品久传不衰。

尧头窑有着极高的科学价值,展示了从唐朝到现代制瓷历史的变迁,是制瓷历史的实物例证,堪称烧瓷技艺的活化石,尧头窑对研究我国北方青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尧头窑的选址具有科学的合理性,在艺术方面,尧头窑瓷器有着与众不同的古朴风格和丰富的装饰艺术。社会方面,尧头窑对当地居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对传承传统文化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吕尧臣紫砂壶鉴定


吕尧臣,宜兴人, 1941年出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自幼是跟随我国著名的紫砂名家吴云根先生学习制作紫砂壶这门手工艺。在他从艺四十余年的陶艺生涯中,期充满创意的新品层出不穷,所创作的作品的风格也是韵秀而古朴。尤其是吕尧臣先生所独创的"吕氏绞泥"系列的作品更是出神入化,堪称一绝,他还在海外有着"壶艺魔术师"的美称,这可以说是对紫砂壶手工艺们的最高赞誉了。其作品还曾与"黄金争价",屡此为"故宫博物院"、国务院、"紫光阁"等单位收藏展览。

吕尧臣先生所创作的紫砂壶作品的造型新颖别致,构图角度别具一格,其作品的做工更是细腻严谨,他所创作的作品深受紫砂爱好者和陶瓷专家们的赞叹,吕尧臣他善于思考,观察力敏锐,紫砂制作技巧扎实。在四十于年的创作实践的生涯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善于捕获生活中美的形式,加上它的大胆构思尝试,在结合紫砂所特有的特质加以创作。使之会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具有其设计感的、奇趣无穷的,整体造型比例恰当,意涵深刻隽永,配合独树一帜的制壶手法,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气息。那么吕尧臣先生所制作的紫砂壶有哪些鉴定手法呢?

这说到吕尧臣先生紫砂壶的鉴定手法,那么小编我今天就先来简单为大家介绍几种方法。首先是看,这看说的就是观察其紫砂壶的表面,这是因为紫砂壶由于使陶土还不上釉,所以新的紫砂壶表面是不可能是光亮的,是有一定的粗糙感的,而许多假的紫砂壶为了让其壶的卖相好,一般会给紫砂壶打蜡抛光。所以我们在购买其紫砂壶时一定要注意其壶的表面。

其次就是我们在选购吕尧臣先生的紫砂壶时还要用开水试一下,这是因为我们将刚烧开水倒进紫砂壶内并且还要沿着紫砂壶的壶身用开水浇下,在盖上其紫砂壶的盖子。这是是为了让我们观察其紫砂壶中的水是否是顺着往下流,还是会慢慢被壶身吸干,如果是往下流这是赝品,而开水被慢慢吸干的则有可能是真品。

最后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我们可以将泡的的茶留在紫砂壶的瓶身里,这是因为吕尧臣先生所制作的紫砂壶将茶放在紫砂壶内的两三天的时间里茶是不会变搜的。以上这三点就是简单鉴定吕尧臣先生所制作的紫砂壶的方法。

陶瓷餐具多少头是什么意思?


陶瓷餐具是我们生活中的必备物品,诸多朋友在去购买陶瓷餐具之时,听到多少头的时候,都表示十分不能理解,陶瓷餐具里的多少头是什么意思?也为难到了很多朋友。其实,陶瓷餐具也跟我们购买别的 物品一样,都是有属于自己的计数方式,而陶瓷餐具中的计数方式也比较特别,自然是有很多的朋友不能够理解了。如果说一个陶瓷餐具是五十六头的话,那也就说明,一套里面有五十六个单品。碟子、碗、盘子不论大小,都算一头。如果这样解释的话,相信我们的大家一定不会感觉到陌生吧。

富贵满堂青花瓷陶瓷餐具

相信有了以上的解释后,我们大家也可以十分轻松的就理解陶瓷餐具中多少头是什么意思,这也根本不难理解。陶瓷餐具总是会有不同的套系,不管是在风格还是在数量上等,都有一定的差异, 所以说,陶瓷餐具里面的头也是用来形容陶瓷餐具的数量,总共加起来有多少件。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 要知道,陶瓷餐具的头越多,也就代表着,陶瓷餐具越是齐全呢,如果陶瓷餐具的头数很少的话,也就证明, 陶瓷餐具的数量不是很多,种类也不是十分的齐全了。

我们购买陶瓷餐具的时候,也可也根据陶瓷餐具的头数来购买的,毕竟陶瓷餐具的头数越多,使用的范围也就越为广泛。如果我们家里面的成员不算很多的话,那购买之时就可以不用买这么多头的餐具,可以购买一些头数比较少的陶瓷餐具,以免浪费了。如果家庭的成员比较多,我们自然是可以购 买陶瓷餐具头数多一点的套装,这样也是追求精致生活的一种表现了,我们大家都需要知道这一点。 在陶瓷餐具的领域中,有着很多不同的套系,我们可以用陶瓷餐具头数的多少来衡量一个陶瓷餐具的价值性。

其实,陶瓷餐具的头数,不仅仅是对一个整套里陶瓷餐具总数的确定,还有起到了一定的导购风向标作用。比如说,如果我们家里面的成员多的话,我们在购买的时候,首先就可以去购买那些头 数多的套装。如果你是比较追求精致生活的典雅人士,那我们更要选择头数多的陶瓷餐具套装,这样 里面的产品也会比较齐全,我们往往是购买一个套装,就可以一劳永逸,不用在费心买其他的。 相信有了以上的解释,我们大家对于陶瓷餐具的头数也有了很好的认识吧,也知道了具体的作用是什么。

瓷器拍卖“两头跷”


2004年秋季艺术品拍卖大幕尚未拉开,两则有关瓷器拍卖的消息引人注目:河南日信拍卖行9月12日举行“第二届文物艺术品拍卖会”,推出两件稀世宋汝窑瓷器,这是汝窑瓷器首次登上内地拍坛;上海拍卖行9月19日举行“珠山八友及其传人作品”专场拍卖,展示精湛的瓷绘工艺。

汝窑,北宋曾将其垄断为官窑,专门为皇宫烧制御用品,与官窑、钧窑、哥窑、定窑合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由于时间仅有20年,烧制要求很高,产量有限,流传甚少。据不完全统计,从北宋至今传世下来的汝官窑御用品总数不足百件,在国际拍卖场上也很少见。1992年,纽约苏富比拍卖行曾经以154万美元的价格成交了一件直径仅8厘米的汝窑小盘。

此次拍卖的两件汝窑精品,“鸳鸯水滴”是一件文房用具,宽4.2厘米、身高6.2厘米,鸳鸯小巧玲珑呈俯卧状,昂首翘尾,羽毛丰满,双目圆睁,炯炯有神,形态生动自然,具有典型的北宋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风格,估价600-1200万元;“荷叶带把杯”为天青色,口径9.5厘米、足径5厘米、高5厘米,估价300-600万元。开小细碎纹片,有玉质感,杯底浅圈足,底留三小支钉痕,露胎处显灰白色。据知情人士介绍,这两件珍品均来自委托人家中祖传。

“珠山八友”绘制的瓷板,也被收藏界认为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据有关资料记载,“珠山八友”有两种说法,一是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邓碧珊、徐仲南、田鹤仙、刘雨岑;一是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邓碧珊,何许人,毕伯涛,刘雨岑。事实上,“八友”所称乃是景德镇的一个优秀画家群体。此次拍卖这些名家几乎到齐,就连汪野亭的老师------张筱?的粉彩鸳鸯瓷板,乃至汪野亭后代的作品也都付拍了。据拍卖行有关人士介绍,此次部分珠山八友的作品直接来自于家属,因此品质有保证。

拍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汪野亭绘制的锦地开光青绿山水六方瓶,估价88-120万元。这件作品由景德镇名师余祥庚设计烧制,加上其中蕴涵了一段颇为曲折的故事,因此显得尤为珍罕。王大凡、汪野亭、程意亭和刘雨岑合作的一件山水人物方笔筒也颇为罕见,方形笔筒的四周的四位仕女分别由四位名家绘制,其中王大凡的粉彩人物、仕女尤为著名,用笔规矩严谨,用色艳而不俗,在这件作品上就可见一斑,估价28-35万元;汪野亭的西赤山水瓷板,估价虽然只有5.5-8万元,但因使用矾红单色绘制,颇见功力。

“景德镇”愁白商家头


成都消息缴纳了8.7万元的参会费,原本指望可以在成都好好赚上一笔,哪知组织者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价值300多万元的景德镇瓷器更是堆了满满一地。昨日,记者获悉,58名景德镇的陶瓷商有家不能回,被困在成都了。

招商:交1400元随便卖

昨日,记者在位于成都市太升桥附近的一空地上看到,近1000平方米的地上摆满了产自景德镇的瓷器,花瓶、人物、飞马随处可见。有的商家无精打采地坐在那里,有的更是打起了瞌睡。据一名叫陈齐柏的陶瓷商称,今年4月中旬,3个自称是景德镇市潮涌瓷庄的中年男子在当地搞了一个招商会,说是“每户只要交1400元钱,就可以参加由其在成都组织的陶瓷展览会”,并表示将提供全水泥地面的展场,“你们可以在那里随便卖,卖完为止”。

受骗:组织者人间蒸发

4月18日,在曹某等3人的带领下,58名陶瓷商浩浩荡荡地从景德镇来到成都。一到成都,原本还满心欢喜的陶瓷商懵了。没有全水泥地面的展场,有的只是高地不平的工地,四周还被围墙圈了起来。

一周过去了,由于展场位置不理想,参展的58家陶瓷商几乎没什么生意。据称,截止到昨日,“有的才仅仅做了几百元钱的生意,最好的也不过两三千元”。4月26日,曹某又来到展场,声称愿意帮他们进行推广,但“每户还要交100元的广告费”。或许是心存侥幸,原本已受骗的陶瓷商这次并未吸取教训,再次交了“广告费”。

“从那以后,我们就再也找不到那几个人了”。在场的几名陶瓷商气愤地说,他们想找组织者问个明白,但对方的手机一直打不通,“就跟人间蒸发了似的”。

发愁:300万元的瓷器咋办

组织者杳无音讯,展场如今又到了期,陶瓷商们愁成了一团。看着满地瓷器,陈齐柏称,当初曹某说两周内随便都能卖完瓷器,也就把用于包装的草绳给处理掉了,“如今要想把这么多的瓷器再运回去,难啊!”

据称,粗略估算一下,剩下来的瓷器“仅成本就有300万元”。陈表示,现在也不指望赚什么钱,“能卖出去多少就卖出去多少,尽快脱手后好回家去”。

西村窑青白釉凤头壶


收藏机构: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高16.8cm,口径4.2cm,足径8.4cm

生产时代:宋

生产窑口或产地:其它窑口

品种:青瓷

陶瓷造型:壶

说明:宋

壶顶部为凤头形,高冠,大眼,曲喙,凤顶花冠为注水口。长颈上凸起三道弦纹,圆腹丰满,宽圈足。壶体一侧为长圆形弯曲的流,另一侧为圆柱形柄(流、柄为后修补)。腹上部刻划缠枝花卉纹,下部刻划蕉叶纹。通体施青白釉,釉层较薄。

此件凤首壶之造型虽源于隋、唐时期受波斯风格影响的器物,但它的器腹等部位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隋、唐时期的凤首壶壶腹多修长,并在上面堆贴纹饰,而此壶腹部造型圆鼓,装饰手法采用刻划花。经与窑址调查所采集的标本对比可知,此壶为广东西村窑制品。

西村窑的瓷器主要用于外销,目前国内的出土物及传世品都非常少,而在东南亚一带特别是菲律宾则有大量出土。

陶瓷相关知识:五间头:瓷行聚集地


五间头西起中山南路东侧173号,东至弄底(5号),分上下弄,总长230米,宽2.2米,水泥路面。此地原是一片荒坦。清初有五户居民首先在坦上平基建房,后市民陆续在此建房定居,形成弄巷,取名"五间头"。五间头上弄弄口原为广肇会馆(岭南书院),后改为红卫电影院。

五间头分成上下弄,下弄主要是居民的居住地,当中有不少房子是用以前的窑砖建造的,一些房子的样式还保持着旧式瓷行的痕迹。

五间头属于旧时景德镇的闹市区,与附近的窑弄、菜园弄、再胜弄等里弄相通,加之临近昌江河水运,所以依照地理条件的优势,逐渐发展成一个瓷行的聚集地。

当年瓷行

瓷行是为外地商人代买、落仓、包装和托运瓷器的商行。通俗一点来说,就是现在陶瓷经纪人角色,主要的职责是采买陶瓷,然后帮客商将景德镇的陶瓷运往全国各地售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瓷行担任着景德镇陶瓷的外销功能,对景德镇陶瓷走向全国甚至世界起着非常积极重要的作用。

旧时的景德镇,瓷行多设立在闹市区以及河运便捷的弄堂之中,以五间头、老弄口、江家弄、小黄家弄等最为集中。行屋为土木结构,前堂宽敞,为堆放瓷器和包装瓷器之地,后堂有账房和客商住房及厨房等设施。

在五间头,能看到很多行屋架构的老房子,特别是五间头下弄15号,属于非常典型的瓷行旧址,目前已经被景德镇市政府列入重要历史建筑的范围。这些瓷行旧址,足以证明这里曾经的过往的确与瓷行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瓷行内除老板外,还有管事、学徒、炊事数人。老板主管全盘业务,接待外地瓷商,处理经济往来。管事协助老板处理日常事务,管账、代客或陪客采买瓷器,与把庄、汇色、茭草、打络子、箩行、船行等行业的头首联系有关业务。学徒主要学习管事技能,由老板传授,同时协助管事做杂务,招待客商膳突宿,打扫行内卫生。

瓷行的经营者多半做过瓷商。他们熟悉景瓷行情,更熟悉本籍销瓷情况。加上语言习惯相同,因而各籍瓷商都落在各籍人开的瓷行之中。瓷商落行还有一个"以老带新"的规矩,即某瓷商一经落了某瓷行,经过第一次代购瓷器后,便是"老宾主"了。第二次再来购瓷,如果落在他行,则被视为"挖墙脚",别行也会拒绝。如果老宾主带来了新宾主,新宾主到下次便又成了老宾主了。

瓷行把瓷商称为"瓷器客",对客敬若上宾。有关瓷器的采买、包装、运输等,无须瓷商劳神,瓷器行会一一保质保量完成。有时钱数不足,瓷行可以行代垫或者以瓷行的信誉向窑户或红店赊欠。瓷商的个人所需,瓷行无不满足。对于资本大者,更是敬若祖宗。

瓷行向瓷商收取的报酬叫"佣金",按买瓷器的总金额提成,一般收2%。另外,代收包装、运输等开销。瓷商在景德镇购瓷,也必须经过瓷器行、把庄、汇色、茭草、打络子五个行业,这是世袭下来的规矩。否则,便会受到行会的干涉。落行后,对茭草等工人也不能自由选择,必须照章办事,瓷行和瓷商都不与这些工人直接发生劳资关系。瓷商如果不落行,自租堆栈,那么就必须挂瓷行的执照,方能买瓷。

苏湖人驻地

瓷行与瓷商关系密切,同在一个行帮之中。明末清初,景德镇成立了"瓷商八帮公所",所址设在苏湖公馆(现六小)。八帮由宁波、绍兴、关东、鄂城、广东、桐城、苏湖人组成。

八帮中曾经在景德镇占据一定势力的苏湖人,其从黄金时期走向衰败,寻访五间头,便可大概了解一二。

五间头居民熊长生曾经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家对面整整一排房子,都曾是苏湖人的产业。据他介绍,解放以前,景德镇有不少苏湖人靠收取房屋租金生活,五间头下弄就是一个典型的苏湖人据点。熊长生记得很清楚,那时如果承租人不交房租的话,房门便会被拆下来扛走,直到交上房租再还回来。

说到苏湖人,熊长生那个年代的人印象特别深,也说明了苏湖人在当时的景德镇占据了相当的地位。据资料记载,"苏湖"是当时景德镇人对江苏苏州和浙江湖州简称,明末清初,苏湖人很富遮,苏产苏绣,湖产毛笔,皆闻名于世。后来,苏湖商人带来苏绣和湖笔到景德镇来开辟市场,然后再从景德镇收购瓷器去江浙,转从上海、宁波等地销往海外,至清乾隆年间,苏湖人在景德镇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时期,那时景德镇有不少苏湖人开设的大瓷器行,因为有钱,苏湖人逐渐在景德镇形成了一股势力。

至乾隆十九年,苏湖人欲霸占黄家洲,建店收租,爆发了洲民反会馆、反官府的斗争,在《浮梁县志·纪事》中有这方面的记载,事后苏湖人官司败诉后,逐渐败落,民国以后,苏湖帮的大瓷器行多数出租,原来苏湖籍采办瓷器的商人,也纷纷转回原籍,留下来的,都是做小本生意。清代后期,湖北帮取代苏湖帮,将瓷器运往江渐。

瓷行聚集地

五间头的地理优势,加上苏湖人占据此地进行瓷行产业扩张的原因,这里逐渐发展成一个瓷行聚集地,便有据可寻了。

据熊长生介绍,他了解的瓷行主要是为外地商人代买、储藏、包装和托运瓷器的商行,其中有不少外籍瓷商,为了方便采购,纷纷派驻专人在景德镇负责这项工作,五间头的瓷行最早是由苏湖人开设,后来苏湖人的势力逐渐败落,由湖北人取代,五间头的瓷行则改由湖北人经营。现在在五间头下弄,还能看到有不少房屋仍保持着原来瓷行的风貌。

记者查阅《景德镇市文史资料》后了解到,清代景德镇陶瓷的快速发展,各外籍人士开设的瓷行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据了解,随着各瓷商购销业务的日益扩大,经销景瓷能够获得优厚利润,外地的瓷商也来镇上购置产业,开设瓷器行,坐庄采购,由此景德镇的瓷行逐步发展起来,苏湖人就是瓷商中最典型的代表。那时,外地瓷商在景德镇设置瓷行的,按地区来说,几乎遍及全国各大中城市。有独家设庄,也有几家合伙开行的,总数上百家。其中,湖北同庆帮中的秦祥兴、义昌祥,桐城帮中的顺泰祥、王庆丰等,都在上海开设瓷器店,而当时的上海自清道光年间开作商港后,已成为远东第一大商埠,中外商贩云集,水陆交通非常发达,经济信息又极灵通,这给瓷商扩大经营提供了优越的客观条件,他们经营的各种粗细瓷器,除门市零售及批发业务外,在香港、南洋、美国、加拿大等地都有联络点,经销各种精美细瓷。

瓷行的见证者

说起瓷行,五间头居民占宪和最有发言权。占宪和就是湖北人派驻到景德镇瓷行管事的人,因而他到景德镇来的原因,与景德镇瓷器有着直接的关系。

据占宪和介绍,当时他就是为了帮东家(老板)采购瓷器,才来到景德镇的,之后与景德镇结缘,留在景德镇大半个世纪,并成为五间头历史的见证者。

开设在五间头的祥源瓷店,就是由占宪和负责采购,这家瓷店现在成了占宪和的居住地。回忆当时的采购过程,占宪和的记忆仍十分的清晰。他乡音未改,用湖北口间说,他们当时负责采购的瓷器品种主要以正德器为主,兼有普通日用瓷及灰可器,这些瓷器包装好之后,由昌江河运抵鄱阳湖,再经长江运至汉口,再用人挑到三斗坪,再装上轮船或木头船,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抵达重庆,这趟运输总共需经过几十个渡口,历时半年时间。

占宪和说,因为时间长的缘故,他一年最多只能跑两趟,所以每次他都得带着三百多件瓷器到重庆去销售。

占宪和还说,他的东家在重庆开了一家瓷器店,座落在重庆的瓷器街上,这条瓷器街总共有500米长,多数店家卖的都是景德镇的瓷器,只有少数人在卖湖南醴陵的瓷器,但因为质量没有景德镇的瓷器好,所以销售很一般。

说起五间头,占宪和说,以前听到有人说过五间头这个名字的来历是因为以前这里只有五间房子,但他来的时候,这里已经有几十家了。

解放后,因为孩子都长大了,占宪和便留在了景德镇。

老字号森泰楼

五间头下弄的弄口,就是景德镇老字号森泰楼原址,森泰楼的成立,与周围瓷行林立,商业发达有着直接的关系。

可能不少景德镇人对森泰楼都不是很了解,但饮食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说起森泰楼来,都会忍不住念叨念叨,在他们的眼里,森泰楼曾经是个与公和第一圃齐名的老字号酒楼。

熊长生说,森泰楼除了摆酒设宴之外,还经营早餐,因口味可人,食客云集,是远近一带居民宴请宾客的首选。至于当时该楼有哪些出名的菜式,熊长生却一无所知,只知道森泰楼最早叫德和楼。

现在的森泰楼早已不再从事餐饮业,老字号的招牌也早已不见了踪迹。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澄城尧头陶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澄城尧头陶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