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龙泉窑瓷器 > 导航 >

龙泉窑瓷器的特点

龙泉窑瓷器的特点

古代龙泉窑瓷器 龙泉窑瓷器鉴别 古代龙泉窑瓷器鉴定

2020-11-13

古代龙泉窑瓷器。

龙泉窑的历史十分悠久,问世于北宋早期,在南宋和元两代走向兴盛,后在明代逐渐衰落下来,直至清代走向结束,是我国生产瓷器的时间最长的,长达一千六百多年。它是我国古代南方地区著名的青瓷产地,和定窑、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耀州窑合称“宋代六大窑系”。

龙泉窑烧制的瓷器远销亚洲、非洲、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影响力。

龙泉窑因为主要产区在龙泉县而得名,而龙泉县在浙江省南部地区。龙泉县有着得天独厚的制瓷条件和环境,当地的瓷土矿产非常肥厚,沿岸重峦叠嶂,林木葱郁,为烧制瓷器提供了上好的燃料。并且龙泉县的所在地也在瓯江上游,因此交通运输十分方便,生产的瓷器得以方便地大量输出,远销多个地区。

龙泉窑烧制的瓷器釉色青翠,北宋时期的龙泉窑瓷器釉色基本上都是粉青,而南宋时期的龙泉窑瓷器釉色基本上都是葱青,并且在器皿的转折处都没有开片,通常都是露出瓷胎的颜色,施以厚润的釉色,并且器皿上很少有刻划花纹,基本上都是贴花和浮雕,譬如说,在器皿内壁贴上双鱼纹饰,在器皿外壁贴上缠枝牡丹纹饰。到了元朝时期,龙泉窑的制瓷技术有了不晓得突破,开始大量烧制比较大的瓷器,明朝中后期,我国各地瓷窑发展得越来越好,尤其是景德镇窑发展相当迅速,龙泉窑的许多陶艺工匠纷纷前往他乡窑厂谋生,至此龙泉窑慢慢走下历史的舞台。

在南宋时期,龙泉窑创制了精妙绝伦的青瓷釉色新品种——梅子青。之所以名作梅子青,是因为这个品种的釉色十分青翠透润,像是青梅的颜色一般。对于梅子青和粉青,人们有着如此高的评价: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顶峰。烧制梅子青釉瓷器对瓷胎的条件要求非常高,瓷器的釉料是石灰碱釉,制瓷工匠们多次在陶瓷上施釉,将釉层加厚。并且,运用很高的温度烧造,这样烧出来的梅子青的釉层不只是厚,而且还十分晶莹,青翠如玉。由于只有南宋时期才烧造梅子青釉瓷器,故而流传于世的梅子青数量极为稀少,而且梅子青釉瓷器的器型多仿古铜器和古玉器,通体洋溢着古韵,因此梅子青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都极高。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龙泉窑的特点和收藏价值


作为宋朝六大窑系之一的龙泉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主要产于浙江省的龙泉窑而得名,在我国的三国两晋时期开始成立创烧,清朝时期龙泉窑结束了烧制,生产瓷器的时间长达一千六百多难,是我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作为烧制时间如此之长的一个窑系,它烧制的青瓷工艺是数一数二的,在北宋早期之前的产品受到的越窑、婺州窑的影响较大,胎质较粗、胎体较厚且釉色呈现为淡青色,釉层较薄,在其装饰上刻花、划花较少,流行贴花、浮雕等新方式。

北宋中晚期是龙泉窑发展的重要时期,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风格,虽胎体较为的厚重,但是其烧制出的瓷器较为的规整、釉色由淡青转换为青黄色,产品类型较为的丰富,有碗、盘、杯、瓶等类型,在其装饰的工艺上有刻花、划花和蓖纹等新纹饰,图案上有花卉、飞鸟、鱼虫以及婴戏纹等。

发展至南宋时期的龙泉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龙泉窑的青瓷进入鼎盛时期,粉青、梅子青釉是南宋龙泉窑烧制的青瓷釉色之美推到了鼎峰。烧制出的青瓷主要为胎薄釉厚、有紫口铁足的特征,质量尤为的好,而烧制的类型也更加的丰富,有碗、盘、盆等基础性的家用器具,还有笔筒、投壶、水注等新类型出现,可谓是应有尽有。

元代的龙泉窑则是发展规模最大、占地面积最大的,烧制出的胎质较为的粗糙、釉面较为的光亮,但是其润度较低。其装饰的技法上有划花、印花、堆花、镂刻等多种类型,生动性较强,纹饰题材较为的丰富,有云龙、飞凤、花鸟、鱼虫等出现,还有进行文字装饰的瓷器,特色感十足。

龙泉窑瓷器烧制出的风格差异较大,工艺水平也有着较大的差别。在北宋时期,以胎骨较厚、胎土淡灰、釉的玻化程度较高,主要是模仿;而南宋时期的瓷器稳重大方、厚重感十足却不失秀丽之美,器型较为的丰富多样,艺术感较强;元代时期烧制量较大,器型以高大、胎体厚重为主,釉色上呈现为白中带灰或淡黄,粉青中带黄绿,光泽感较强,宋朝龙泉窑是青瓷工艺历史的艺术高峰,并且将其青瓷的釉色与质地之美发展的淋漓尽致,犹如璞玉般,深得人心。

宋朝时期瓷器的繁荣与其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龙泉窑也结合了南北的技艺,迅速的走向了成熟时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胎釉配方、造型设计、上釉工艺都是非常之高的。

南宋龙泉窑有哪些特点?


南宋龙泉窑有哪些特点?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瓷窑之一。从出土的标本来看,它创始于五代,继承越窑传统,烧造青瓷,至南宋而鼎盛,于明代开始走下坡,最终结束于清代康熙年间,有700多年的烧瓷史。它的产品自元代开始,除供应全国各地外,还大量行销海外,在今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埃及等国的古港口及遗址都有龙泉窑瓷器出土,影响十分深远。

南宋龙泉窑特点

龙泉窑以烧造青瓷闻名于世,器物除烧造盆、碟、盘、碗、壶、渣、斗等日用器外,还烧制各种文具及仿古的瓶、鬲、觚、鼎、炉等,还有仿玉器的琮。器物造型至南宋时形成自己的风格:淳朴,器底厚重,圈足宽阔而矮,具有稳重感。南宋中晚期,成功创烧出粉青和梅子青两种纯净的青釉,代表了中国青瓷工艺的最高成就,并被誉为“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顶峰”。其中,粉青釉釉层厚而透明,釉面光泽,外观柔和淡雅,有如青玉;梅子青的釉层比粉青釉更厚,略带透明,釉面光泽,色调可与翡翠媲美。特别是梅子青品种,仅在南宋一朝烧造,存世极少,又多为仿古铜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弥足珍贵。

鉴定技巧

龙泉窑釉色苍翠,北宋时多粉青色,南宋时呈葱青色,没有开片在器皿转折处,往往露胎呈现胎色,瓷釉厚润,装饰上很少刻花、划花,而流行用贴花、浮雕,例如在盘中常堆贴出双鱼图案,在瓶身上贴出缠枝牡丹图案。但有的釉层厚者,往往不再加装饰。元代,装饰彩用划、刻、印、贴、镂、堆等多种方法,以划花为主,划花纹粗略,线条奔放,并出现了褐色点彩、露胎装饰。纹饰以云龙、飞凤、双鱼、八仙、八卦、梅菊、马上封侯等多见。

在国内,景德镇仿烧龙泉窑产品延续的时间最长,从元代开始到清代,凭借着雄厚的烧瓷技艺,仿烧器物品种丰富。其最大的特点不是对龙泉窑产品机械地模仿,而是在注重釉色的基础上,对器物的品种和造型加以创新。清光绪、宣统年间,孙坑范祖绐、祖裘兄弟制仿古青瓷名噪一时,至民国初期,县城廖献忠(清秀才)仿古制品几可乱真。

市场分析

其实,优质的龙泉窑青瓷精品存世量并不很大,从古至今,历来受到收藏家的青睐。从整体来看,龙泉窑青瓷在国内市场基本上还比较冷清。2009年12月,中国嘉德(微博)拍卖会上,一件元代龙泉窑模印龙纹盘拍出24.64万元;2010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微博)拍场,一件明永乐宣德龙泉窑青瓷缠枝花卉纹碗以43.18万港元成交;2011年6月,在香港佳士得拍场,一件元末明初龙泉窑青釉盖罐成交价37.5万港元。近些年的拍卖情况一直如此,拍品的成交价都不高,超过百万的寥寥无几,成交不是十分活跃。但可以肯定的是,龙泉窑青瓷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升值空间,其价值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

从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中,初步认定龙泉窑确实存在明初官窑遗址,从而颠覆了“龙泉无官窑”之说,龙泉青瓷历史被全新改写。作为投资者来说,应该注重处于价值洼地的龙泉窑,其官窑身份的确定,将会使明龙泉窑官窑器价格飞速上涨,由官窑器推动对整个龙泉窑青瓷的认识,会带动整个价位的提升。

陶瓷文化:各个时代龙泉窑瓷器的工艺特点


龙泉青瓷大名鼎鼎,名声享誉国内外。生产龙泉青瓷的龙泉窑拥有长达1600多年的制瓷历史,是宋代六大窑系之一。今天,大豫米就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北宋、南宋、元代以及明代的龙泉窑瓷器的工艺特点是什么。1、北宋。北宋时期的龙泉窑瓷器大多施石灰釉,因此釉层给人一种又薄又透明的感觉,拥有较强的光感。在早期,龙泉窑瓷器的胎比较白,比较常见的器形是盘、碗、壶。到了北宋中期,胎的颜色变深,渐渐变为了灰色或者是浅灰色,施以青黄的釉色。在装饰方面一般都是运用刻花、篦点或篦划纹,另外,还有团花、波浪、蕉叶纹等一些纹饰。图案的花纹一般都是对称的。

2、南宋。南宋的龙泉窑瓷器的釉层比较厚,胎色比较白,在深中还泛着灰色。南宋龙泉窑所产的瓷器除了延续北宋的一些器形之外,还多了八卦炉、鼎式炉、奁式炉等一些新器形。在装饰方面,南宋的龙泉窑瓷器是以刻花为主的,在碗心有阴文“金玉满堂”或者是“河滨遗范”。

3、元代。元代的龙泉窑瓷器的造型大多都比较高大的,并且胎体十分厚重。从胎色上来说,元代的龙泉窑瓷器和南宋的龙泉窑瓷器基本上是一样的,仿古的器物比较少见,器物上面通常都有花纹,题材有云龙、飞凤、双鱼、八仙、八卦、梅、菊等等……4、明代。明代的龙泉窑胎比较粗,与元代的感觉差不多,但是相较而言更为粗糙一点。比较常见的器形有高足杯、菊瓣纹碗、玉壶春瓶、执壶、盖罐等等,纹饰题材有人物故事、金玉满堂等字。

龙泉窑瓷器的发展特点及鉴别方法


虽然龙泉窑并不在宋代五大名窑,但是它在中国制瓷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龙泉窑是一个非常大的窑场,问世于三国两晋时期,窑址多达两百多处,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龙泉地区,窑带足有两百到三百公里之远。

龙泉窑发展到了南朝,渐渐以烧制青瓷为主。龙泉窑历经漫长岁月洗礼,直至北宋时期强势崛起,风头一度盖过了越窑,取代其成为“南青”代表。在宋元两朝,龙泉窑发展得越来越好,在这个时期中国青瓷烧造发展到了一个巅峰。从明朝开始,在景德镇制瓷业迅猛发展和多个瓷器品种问世的冲击之下,中国大多数窑口的青瓷烧造慢慢走向低谷,但是龙泉窑是一个例外,它的窑火与众不同地熊熊燃烧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得以延续下来。但是令人叹息的是,这股传承了一千六百余年的窑火,到了清朝早期慢慢熄灭。即便如此,龙泉窑仍然是我国烧造历史最为悠久的窑口之一。

龙泉窑生产的瓷器,具有丰富多样的器型。从当前发现的传世龙泉窑瓷器来看,比较常见的器型有炉、尊、瓶、洗、琮等等。比较常见的龙泉窑瓷器,除了有文房用具和日常生活用瓷之外,还有用于祭祀的清供等等。龙泉窑瓷器之所以饱受老百姓的追捧和喜爱,主要是因为它的造型优美、尺寸相宜以及釉色丰富。龙泉窑瓷器最为世人瞩目之处在于各种各样的青釉,譬如说粉青、灰青、青黄、梅子青等等。其中,最受欢迎的釉色品种是梅子青。梅子青瓷器盛行于南宋时期,釉色美丽,造型精细,纹饰多样,十分耐人寻味。

由于古代龙泉窑瓷器价值不菲,因此有的无良商家为了谋求利益鱼目混珠,致使国内瓷器市场上出现了不少赝品。藏友们若是一不小心掉进陷阱里面,不但收藏热情会受到打击,而且会造成钱财方面的亏损。今天,给大家宋代龙泉窑瓷器的几个鉴别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一看器型:现代赝品多仿历代经典的龙泉窑瓷器,譬如北宋执壶、南宋鬲式炉、元代刻花大盘等等。而且多是对照图片资料仿制而成,故而器物线条刻板生硬,缺乏些许韵味,并且规格尺寸也做得不尽人意。

二看胎釉:历朝历代的龙泉窑胎釉有相应的成分和工艺。胎色、胎质、釉色、釉质皆有所不同。虽然不少粉青、梅子青仿品采用传统配方烧造,烧出来釉质和真品别无二致,但是仍然一眼便可看出破绽,仿品外壁通常呈“贼光”,缺乏厚重感。现在的作假高手采用溶液腐蚀、土埋等方法去除仿品上面的“贼光”,从而蒙蔽买家的双眼。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专家研究发现使用高倍显微镜便能辨识这类仿品。

三看纹饰:和龙泉窑瓷器真品相比,赝品纹饰没有神韵,线条显得呆板。露胎工艺和葱绿釉是元代龙泉窑的特色,葱绿釉和赭红色露胎相辅相成,而作假者往往忽略这点。

龙泉窑与龙泉窑系诸窑


龙泉窑属南方青瓷系统。早在公元三、四世纪时,今浙江东部宁绍地区以绍光、上虞为中心,已经形成了一个早期越窑青瓷体系,五代、北宋初期又以余姚为中心,再度形成一个以烧制所谓秘色瓷的越窑体系。除越窑而外同时烧制青瓷的还有婺窑与瓯窑。北宽阔时节的龙泉窑受三窑的影响,烧制与三窑相似特征的瓷器。南宋以后,龙泉窑为应会南宋宫廷、官家的需索,也生产一种以施粘稠的石灰碱釉为特征的似官或仿官瓷器,在南宋中期以后终于形成了有龙泉自身特点与风格的梅子青、粉青釉龙泉青瓷。

在南宋晚期,龙泉青瓷有很大的发展,除在今龙泉月月县境内有众多的烧瓷窑场,并旁及邻境的庆元、遂昌、云和等县,终于形成一个新的青瓷窑系,江西吉安的永和窑和福建泉州碗窑乡窑也烧龙泉风格的青瓷。这种趋势入元以后持续不衰,在今浙江南部的瓯江两岸就已发现一百五十处元代窑址,烧制龙泉窑风格青瓷窑场范围更为扩大,今福建省境内各窑也盛烧龙泉青瓷。

龙泉青窑系的迅速发展,除了龙泉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还因为入金以后,北方瓷业衰落,南宋立国水乡、海隅,水上交通发达,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南宋政府又以发展海外贸易为国策,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年)为防金银外流,“命有司止以绢布、锦绮、瓷器之属博易”(《宋史·食货志》)。更刺激了瓷器的出口,龙泉青瓷在东亚及东非、阿拉伯诸国都是受欢迎的商品,这情况到了元代仍有盛无衰。在国内,龙泉青瓷也和景德镇的青白瓷一样,它的商品市场也扩及到宋占领区的北缘。近年发现陕南与四川的青白瓷与龙泉青瓷的窖藏就是很好的证据。

宋人世窑诸窑系中,龙泉青瓷的兴起是最晚的,但由于有海外市场的支持,终于迅速发展成一个窑场众多的庞大瓷窑系。

1·龙泉窑

龙泉窑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龙泉县境不仅有蕴藏丰富的制瓷原料,而且山区丘陵都盛产松柴可作烧瓷的燃料。窑址炉多溪流山坡建筑,制瓷原料的加工依赖水碓利用。成品输出也便于利用水运。据浙江省文管会的调查,在龙泉境内发现的青瓷窑址有大窑、金村、溪口、梧桐口、小白岸、道泰、山头窑、松溪、安福口、安仁口、笔架山、项户、安福、碗圈山、马坳、大方、岑脚、周墙、大棋、下村、黄金坑、武溪等二十三处,其中以大窑和金村两地窑址最多,质量也最精,南宋时期大窑附近的窑址由北宋时期二十三处发展到四十八处,窑场数量成倍的增长。

从窑址遗存的早期标本可以看出,龙泉窑创烧于北宋早期,南宋晚期是龙泉窑的极盛期,元代在烧大件器物的技术上有突破,明中期以后逐渐走向衰落。工匠有的迁往江西等地,另行建窑,仍烧龙泉釉瓷器。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有带康熙五十一年铭文的龙泉窑标本,这可以做为龙泉窑的下限资料,此后看不到清代龙泉窑的产品,传世器所见,都是景德镇的仿烧品,文献里也有景德镇仿烧龙泉釉釉为配方的记录。

龙泉窑烧瓷有七、八百年的悠久历史。早期产品以习见的日用品如盘、碗、壶等为主,盆、钵、罐也少量烧制,造型制做工整,底部修理平滑,器物比较普遍地使用刻花,辅以篦点或篦划纹,此外还有波浪、云纹、蕉叶、团花和婴戏等纹饰;在大窑、金村、王湖、安福等窑址中这类标本都很丰富。早期产品在器形、装饰与釉色各方面与越窑、温州窑、婺窑有相似的特征。龙泉窑在南宋中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器物造型淳朴,器底厚重,圈足宽阔而矮。具有稳重感。早期的器物仍继续生产,并出现了炉、瓶、盆、渣斗、塑像等器物,器皿造型很多,每种器物有多种式样,炉有鼎炉、葱管足炉、八卦炉、四足炉、奁式炉等等,瓶有胆式瓶、鹅颈瓶、龙纹瓶、虎纹瓶、带盖瓶等等;釉晶透明如镜,装饰以刻花为主,篦纹逐渐减少,碗口多花口五出,花口下碗壁多凸起五条直线,碗内刻云纹的较多,有的碗分为五等分划线,内划“S”形纹饰,划饰简练快速;碗心印阴文“河滨遗范”或“金玉满堂”,四字也比较多。一种浅式平底小碟,碟时心刻一条鱼尾变卷的游鱼。这类浅碟里心还有刻荷花纹的,无论造型与纹饰均与陕西耀州窑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耀州窑这类刻花碟出于北宋中期层,北宋未期浮雕莲瓣纹开始流行,在盘、碗的外部以及瓶上饰以浮雕莲瓣纹的较多,龙泉窑不少窑址里也遗留有大量的标本。

龙泉窑瓷器,其造型、花纹虽可与其他瓷窑标本比较,参考断代,但若考虑到龙泉窑兴起较晚,在其未能进入远地广大市场与其他先进瓷窑争胜之前,同样的造型、花纹其实际生产时间可能要比其他瓷窑为晚,至于宫廷、官府烧造成的“官样”瓷器,流行于民间与民窑大量烧造的时间,可能还要更晚一些。

龙泉窑的兴盛期可能开始于南宋中期,至于通常作为龙泉青瓷的代表作品,成为青瓷釉色之美的顶峰的粉青釉、梅子青釉器和烧制成功,则可能始于南宋晚期。窑址遗存的大量瓷片,接其胎色可分为自胎和黑胎两类,而以自胎为主,约占总数十分之九以上。黑胎青瓷可能即是仿南宋官窑的产品,息胎青瓷则是代表龙泉窑系特点的龙泉青瓷。这一时期器物造型更加多种多样,有各类盆、碟、盘、碗、盏、壶、渣斗等到日用品,也有文房用文具水盂、水注、笔筒、笔架、棋子、还有鸟盏与佛前供器的各式香炉以及八仙塑像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出现了不少模仿古代铜器和玉器造型的器物,仿铜器的有鬲、觚、觶、投壶等器,仿玉器的有踪。表明龙泉青瓷工艺上的成就已受到社会各阶层的爱重。

龙泉青瓷是青瓷工艺的历史高峰。我国烧造青瓷的历史十分久远,浙江地区烧造青瓷的历史遗迹可以追溯到战国、春秋,从原始青瓷到龙泉青瓷经历了将近两千年的岁月,传统之悠久罕有伦比,历代烧制青瓷的匠师也都十分重视发挥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晋人形容瓯窑青瓷为“缥瓷”,唐人称越窑釉质“如玉似冰”,釉色为“千峰翠色”、“秘色”。但是成为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楠峰的则宋代窑工创造的龙泉青瓷,它是巧的人工制造的青玉,宋代龙泉青瓷每一个碎片,至今仍令我们为它的美感所倾倒。

龙泉青瓷的烧造工艺

为了对龙泉青瓷的烧造工艺进行科学的总结,1959年,中央轻工业部和浙江省轻工业厅邀请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央轻工业部硅酸盐研究所、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美术学院以及龙泉瓷厂等单位对历代龙泉青瓷的原料、烧制工艺、呈色机理、造型装饰作了专题研究,他们收集了五代至明各历史时期中较有代表性的青瓷标本,作了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研究。他们研究了龙泉地区的原料,胎釉的化学组成,釉层厚度,烧成温度,气氛性质以及显微结构等等因素对釉色的影响。他们的研究结果可大致归纳如下:

1.龙泉地区瓷土原料,有一部公属于瓷石类,它们含有大量石英和一定理的高岭石,绢云母等矿物,另有一部分则属于原生硬质粘土类,其中亦含有大量石英。而高岭石的含量则较前一类为多。用这些瓷土烧制成的瓷胎,其主要矿物组成是石英、绢云母和高岭石等等。因此,龙泉青瓷属于石英—高岭—云母质瓷器,与江西景德镇瓷器是同一种类型的。该地区的紫金土系由石英、长石、含铁云母以及其他含铁矿物所组成。紫金土的含量一般为3—5%,高者可达成15%左右。主要用于配制釉色或胎色较深的制品,如梅子青釉、豆青釉以及黑胎青瓷等。石灰(石灰石)是釉的主要助熔剂,根据文献记载以及向老工人调查得来的传统工艺材料、传统釉料是以石灰与砻糖制甩“乌釉”掺入釉内,制成的石灰碱釉。

2.古代龙泉青釉大体上可分成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两面三刀大类。前者见于五代和北宋,后者内陆于南宋和元、明。

3.石灰釉的特点是高温粘度比较小,即在高温下易于流釉,因此这类釉一般都显得比较薄。就显微结构而言,这类釉主要由玻璃相所组成,而气泡和未熔石英颗粒则很少。因此釉层显得相当透明,釉面光泽亦比较强,石灰碱釉的特点是高温粘度比较大,即在高温下不元气流釉。这样,釉层就可以施得厚一些,使器物的外观显得比较饱满。南宋的陶瓷工匠们还通过控制烧成温度和还原气氛,使这类釉的外观获得一种柔和淡雅,有如青玉一样的艺术效果,这就是著名的龙泉窑粉青釉。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粉青釉的釉层中还含有大量小气泡和未熔石英颗粒,它们使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强烈散射,从而使其在外观上获得一种和普通玻璃釉完全不一样的别有风格的艺术效果。南宋时期发明的石灰碱釉对青瓷说来是一个很有创造性的巨大进步。

4.南宋时期,龙泉窑还生产一种其色调可以与翡翠篦美的梅子青釉。通过试验得知,梅子青釉的烧成温度比粉青釉要高,故釉的玻化程度也比粉青釉高。梅子青釉的釉层略带透明,釉面光泽亦较强。从工艺观点而言,梅子青釉的形成原因除了烧成温度较高以外,还需较强的还原气氛和比粉青釉更厚的釉层。

5.上述粉青和梅子青釉,其所配的胎基本上都是白胎。从近年来大量发掘出来的实物资料看来,龙泉窑除了生产这种白胎青瓷外,还生产一种黑胎青瓷。从出土器物的数量看来,白胎青瓷的产量占主要地位。在发掘时还发现,黑胎青瓷和白胎青瓷混杂地堆积在一个层次里,没有单独的层位,这表达式明这二种类型的瓷器是在同一窑中兼烧的。黑胎青瓷的胎色跟烧成温度有关。烧成温度较高,胎呈深灰,烧成温度较底,胎的颜色也相应变淡。釉的色调和光泽也和烧成温度与气氛密切有关。温度较高的釉呈棕黑色玻璃状,温度较低,釉色也变浅,光泽亦减弱,呈半木光或木光。这种黑胎青瓷,无论在造型、釉色、纹片以及底足的切削形式等方面都和南宋官窑相似,从外观上看,这二类瓷很难分辨。

6.胎的色讯对釉色有一定的衬托作用。古代龙泉青瓷一般都要在胎的配方中掺加一定量的紫金土,其目的就在于降低胎的白度,使胎色在白中略带些灰的成分,甚至成为灰黑色,这样便可使釉色深沉,而不致过于显露。不同类型的釉色所要求匹配的胎色也不一样。如粉青釉要求胎白中带灰,梅子青釉要求胎的白度高一些,或白中略带灰,而黑胎青瓷则要示灰到灰黑色胎。

7.南宋和元、明时代胎釉配方中钾、钠含量很高,无法用现在见到的当地原料配成,这个问题可能由于古代所用瓷石的风化程度较浅,因而含钾较高之故,古代采用“木叶”来烧炼釉灰,也会在釉中引入一部分钾。所谓“木叶”,可能是一种钾含量较高的植物枝叶。

8.古代龙泉青瓷的烧成温度大约在1180—1230℃之间,梅子青则在1250—1280℃之间。胎质都不太致密,介于生烧与微生烧之间。利用还原比值这个概念可以看出古代青瓷在烧成时气氛的平均性质。上品的粉青釉的还原比值约为2——3,即要求强弱适中的还原焰,梅子青釉的还原比值约在10以上,即要求强还原焰,黑胎青瓷的还原比值约0.4左右,即要求弱还原焰。

龙泉窑瓷器怎么鉴定?


龙泉窑瓷器怎么鉴定?近年来,龙泉窑仿品时常在古玩市场上露面,给收藏者及爱好者带来很大的烦恼,故在鉴定时应特别注意,接下来就教大家四招来鉴定龙泉窑瓷器的真伪。

1、釉色鉴定

龙泉窑青瓷的釉色极为丰富,皆浓翠莹润,恰似青梅色泽的梅子青;有粉润如玉,半透明的粉青,还有青中泛黄,釉面光泽较暗的豆青。其青釉釉面滋润而无浮光,釉汁极少有流淌,釉色精美,呈色稳定,釉面没有开片。而越窑青瓷釉色较暗,为艾青色;耀州窑的青瓷釉色青黄,缺少纯净滋润。龙泉窑的釉属于石灰碱釉,流动性差,有较强的玉质感,在放大镜下可见大量均匀密布的微小气泡。一般来讲,北宋早期龙泉窑瓷器的釉为淡青色,釉层透明,表面光亮。北宋中晚期龙泉窑瓷器的釉为青中带黄,釉层薄,并有较多的开片。南宋中晚期龙泉窑瓷器的釉色青翠,极少开片,没有流釉现象。

2、胎质鉴定

龙泉窑的胎色发灰,胎质缜密,胎体细薄匀实。同时期的耀州窑青瓷的胎则是呈色较深,胎质不及龙泉窑缜密。同时期的越窑青瓷胎色较灰,胎体厚实,胎质较为坚硬。而民用仿品则胎体更为重要。在实际鉴定中只要用手掂一掂,就可发现越窑、耀州窑和民用仿品的器物手感沉重。在具体的鉴定过程中,要区分龙泉窑各个时期胎的不同特点:北宋早期龙泉窑的胎较为厚重,淘炼不纯,但质地坚硬。北宋中晚期龙泉窑瓷器的胎呈灰色或淡灰色,胎壁薄厚匀称,胎面光洁。南宋前期龙泉窑瓷器的胎壁较厚,胎体中氧化铝的含量较低。南宋后期龙泉窑瓷器的胎质坚硬细腻,玻化情况良好,胎色白中泛青。而同时期的龙泉黑胎青釉瓷器的胎比历代龙泉窑瓷器的胎都要薄,胎质细密坚实,多数呈灰黑色,少数呈黄色或砖红色,胎质松而轻。

3、纹饰鉴定

北宋时以刻划花为主,南宋前期尚有刻划花。北宋早期多莲瓣纹、变形云纹、水波形堆纹。北宋中晚期则以团花、莲瓣和缠枝牡丹纹为主。其布局严谨。南宋前期以刻花为主,划花次之,蓖纹越来越少。以云纹、水波纹、蕉叶纹较为常见。南宋中晚期已无纹饰,以青玉般釉色取胜。

4、造型鉴定

龙泉窑的品种非常丰富,品种之全在宋代各大窑系中位居前列,除日常生活用瓷外,还烧制各种陈设瓷。无论何种器物器型,均古朴稳重,器底与圈足制作规整。特别是一些日常生活用瓷多有弦纹、出筋等。

龙泉窑有宋代民窑的巨擘之誉,盖因其质量甚佳。在具体的鉴定过程中要严格区分北宋和南宋前期的龙泉窑器物与全盛期(南宋中、晚期)器物。一般来讲,北宋龙泉窑器物“质颇粗厚”,釉色淡青;南宋前期龙泉窑器物胎体粗重,釉色转为青黄;南宋中、晚期的龙泉窑器物则薄胎厚釉,以青玉般的釉色取胜。

龙泉窑青瓷


宋,元盛极一时的浙江龙泉窑至明代虽逐渐衰落,但明早,中期制品仍十分精美。明代龙泉窑系的青瓷造型,大体上和元代一致,其风格和宋代的纤巧秀丽不同,而代之以硕大厚重。产品多大型瓶,盘,日用的小件器物较少。釉色已失去南宋梅子青釉、粉青釉那种柔和、含蓄的艺术效果。这时的青瓷釉层薄而透明,光泽度较强。

从传世产品看,明代龙泉窑的制品有精粗之分。精品胎色白中微闪灰、胎质细腻厚重,制作精湛,造型精美,施满釉,圈足底部留有刮圈垫烧痕。釉面光泽度很强,滋润匀净,釉色绿中微泛黄。器表多有刻划花装饰,图案构图疏密得体,刻花精细。粗品胎质淘洗不精,质地较粗。制作也不精细,胎体特别厚重,尤以底部为甚。所见多为碗、盘类制品,釉色多绿中闪黄。器皿仍采用满釉刮圈垫烧,但工艺较粗,常见的有直口深腹碗等。装饰以印花和刻划花为主,图案纹样有器外壁的瘦长菊瓣纹,内里的花卉纹,以及颇有特色的印花历史故事、二十四孝人物等。其中人物图多印在器内壁,人像旁根据人物的具体形象分别书 "孔子泣颜回","韩信武之才"等,由于制作较粗,印花纹样常有模糊不清之感。

针对不同的釉料性能,明代龙泉青瓷还形成有别宋瓷的装饰特色不以釉色取胜,而以印花、堆贴,刻划花为主。明龙泉青瓷的装饰范围也大大增加。明龙泉青瓷正是利用釉的透明性能,采用刻、划,堆贴装饰,使作品另具一种工艺美。但总的来说,明代的龙泉窑系,大多产品成型草率,器形笨拙,因而到清初以后,就停止了生产。

龙泉窑剔花双耳瓶 明 高39厘米

元代龙泉窑


元代龙泉窑瓷器的胎质比宋代的要粗厚,但仍很坚致,白中闪灰,施釉厚,釉面不如南宋时润泽,但很光亮,有很强的玻璃质感,呈黄绿色或葱绿色。主要装饰方法是划、印、贴、堆塑、镂空、点彩等。贴花分有釉、无釉两种,多在碗、盘、洗的内心贴双鱼、小兔、荔枝、飞龙等,无釉的是元代新创品种,在碧绿的底心上凸起红褐色纹饰,非常醒目。龙泉点彩和青白瓷相同,在釉面上随意点染含铁量高的涂料,经高温烧成带褐色斑点器物。

元代龙泉窑早期纹饰比较简单,以后渐繁复。常见纹饰有折枝花、荔枝、莲花、牡丹、莲蓬、桃、龟、鱼、兔、鸟雀、八卦、云鹤、云龙、云凤、月影梅、秋葵、灵芝、牵牛花、松竹梅等。这时期新添纹饰有四如意、八吉祥、八仙、银锭、杂宝、山水等,还大量出现文宇,如"张"、"天"、"福"、"寿"、"大吉"、"金玉满堂"等汉字及"八思巴"文,因釉厚,纹饰不很清晰。

元代龙泉窑器型有盘、碗,罐、炉、执壶、洗、瓶、尊、高足杯、高足碗及人物塑像等。碗和盘多菱口或葵口,圈足施釉,足底靠圈足一圈无釉,中心有釉,俗称"脐状釉"。罐有荷叶形盖罐、高装盖罐、双系小罐等;瓶有梅瓶、环耳瓶、连座瓶、琮式瓶等;尊有凤尾尊、狮座尊;塑像有观音、达摩、佛龛等,人物的面部一般无釉,呈红褐色涩胎。元代龙泉瓷器最大的特点是器型很大,胎体厚重。

龙泉花口盘 元 43*7.4厘米

估价:RMBlO000-18000

花口板沿,鼓腹,凸棱似菊瓣,圈足。胎体厚重硕大,通身开细碎纹片,俗称"百圾碎",是元代龙泉窑仿哥窑品种。瓜棱荷叶盖罐 元 高32厘米

估 价:RMBl50000

此罐圆口,短直颈,鼓腹,圈足稍高,附荷叶形茎蒂形纽盖。通体以瓜棱形为纹样,饰以粉青釉,足底无釉,拓红色,胎质细腻坚硬,胎体厚重,形制雄伟有气魄。 龙泉窑缠枝牡丹纹瓶 元 45.5X19.5X13厘米

呼和浩特市白塔村元代丰州小古城遗址出土。通体施天青色釉,晶莹润泽,为元代龙泉瓷中的佳品。元代龙泉瓷器的装饰孜技法达到了中国青瓷装饰史上登峰造极的程度。备种技法在元代瓷器上几乎都有运用,除传统的刻花、划花、印花、贴花、铁褐点彩等技法外,还新创了露胎贴花、露胎印花、铜红点彩、镂雕等技法。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龙泉窑瓷器的特点》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龙泉窑瓷器的特点》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龙泉窑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