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蓝釉瓷器 > 导航 >

蓝釉瓷器价格如何 哪种更珍贵

蓝釉瓷器价格如何 哪种更珍贵

古代蓝釉瓷器 清蓝釉瓷器鉴别 清代霁蓝釉瓷器的鉴别

2020-11-16

古代蓝釉瓷器。

2018亚洲艺术珍赏精品迎春拍卖会上,一件永乐款-霁蓝釉-贴花花口盘的拍卖引起了很大轰动,其口径40cm,通高7.8cm,外壁通体施霁蓝釉,内壁施釉不到底,底部为红釉地白花龙凤纹,盘口一圈环饰三段白釉花草纹。这件霁蓝釉瓷器最终以9350万元的天价达成拍卖。当然,在这件霁蓝釉瓷器之外,还有不少蓝釉瓷在收藏市场上表现不凡。早在2006年,北京江洋富通国际就拍出了一件高26.6cm的元-蓝釉描金执壶,其釉色成宝石蓝色,器身描金彩绘蕉叶纹,海水纹,龙纹及弦纹,即使在此器有残的情况下也还是拍出了3300万元的高价。2015年,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出了一件高41cm的清雍正-双圈六字楷书款-霁蓝釉橄榄瓶,获价1444万元,亦属不菲。但是与之对比相较明显的是一件2018年经由保利(厦门)国际拍出的清道光-六字三行篆书款-霁蓝釉象耳方瓶,其最终成交价稍见逊色,仅为5.18万元。

那么,蓝釉瓷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瓷器,其目前市场价格究竟如何呢?在众多的蓝釉瓷中,又是哪一种更珍贵呢?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讨论讨论。

在唐代唐三彩作品中,蓝釉就已经出现,在当时属于低温釉,此后时期断续有发展。宋代由于文雅气息稍重,因此深调蓝釉瓷的地位并不特别高,反而钟爱浅淡的天蓝釉一类。到了元代,高温蓝釉瓷的工艺开始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并且烧制出很多精品。这种高温蓝釉是氧化钴为着色剂,在生坯上画釉,入窑经1200度到1300度的高温一次烧成。元代高温钴蓝釉也是明清霁蓝釉的前身,只是称谓有所区别。明代宣德年间,高温蓝釉的烧制技艺达到一个顶峰,因此宣德时期烧制出了非常著名的霁蓝釉瓷器,又名“宝石蓝”。宣德宝石蓝多是单色釉,也见少量绘折枝花及鱼藻纹的蓝釉白花瓷或者刻暗花纹样的。明代嘉靖时期还出现了“回青釉”及以铜为着色剂的“孔雀蓝”,前者蓝调浅淡,后者则色呈艳丽。

明代以后,虽然高温釉色瓷的烧造技艺更加成熟,但是有部分蓝釉瓷却出现了断烧。如最为人称道的康熙洒蓝釉实际上创烧于明代宣德时期,是中断三百多年后在康熙时期又复烧的典型代表。这种蓝釉虽然釉面凹凸不平,胎体厚重,但仍很受到人们的喜爱。康熙至雍正时期蓝釉瓷还有一大主要成就,那就是创烧了钴含量3%以下的天蓝釉,其色不输钧窑天蓝釉,色调犹如雨后青天,淡雅悦目。清三代时期的霁蓝釉,蓝如深海色,釉面有桔皮棕眼和气泡,分布均匀,非常优美。此阶段还出现了仿烧宣德宝石蓝非常成功的作品,更多的是乾隆朝时期,烧制工艺的提高使得蓝釉瓷器变得更精致了,有刻暗花纹的,有描金彩的,绚烂多彩,耐人寻味。

在目前的收藏市场上,由于元代蓝釉瓷工艺精美但存世稀少,因此价格均很高。此外,明宣德、永乐两朝的蓝釉瓷也非常受到欢迎。清代蓝釉瓷中,雍正、乾隆两朝的器物最多也最精美,康熙年器物工艺也很精湛但没有雍乾时期成熟。总的来说,以御窑、官窑瓷器为基础,目前高温蓝釉瓷中以元代、明宣德和雍乾时期的作品为最佳,明永乐及康熙时期作品也特别不错。在这几个朝代以外的高温蓝釉瓷,一般取明嘉靖蓝釉,和仿康熙比较成功的咸丰、光绪等朝的器物,这些蓝釉瓷往往还结合了粉彩或描金等技法,也很吸引人。但是不管如何评断,“物以稀为贵”是一条铁律,同时具有特殊历史文化意义的器物也要另当别论。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明代蓝釉瓷器价格怎么样?


明代蓝釉瓷器价格怎么样?明代嘉靖万历的青花和蓝釉瓷器,十分珍贵。事实上,整个明代青花和蓝釉瓷随着历史的进程有着奇妙的变化。早期颜色浓艳,中期淡雅,晚期又回到浓艳;器形早期硕大,中期小巧,晚期回到了硕大;嘉靖万历瓷器的器形繁多,风格在硕大的基础上前后也有变化。晚明瓷器不仅品种多,产量也较高,现在的存世量相对明早期的永乐宣德、明中期的成化弘治要多一些,在拍卖会上较容易见到,收藏的机会也多一些。

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又称“积蓝釉”、“祭蓝釉”、“霁青釉”。明、清蓝釉习称“霁蓝”,一种高温石灰碱釉。霁蓝又叫积蓝、祭蓝,其特点是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亦比较稳定。霁蓝釉盛于清光绪祭蓝釉赏瓶明代宣德朝,《南窑笔记》中把它和霁红、甜白相提并论,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霁蓝器物除了单色釉外,往往用金彩来装饰,还有刻、印暗花的。宣德时的产品以暗花为多。清康熙时的霁蓝亦颇有成就,其薄釉者无开片,釉色较昏暗。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把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艺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明代霁蓝最为后人称道的首推宣德一朝。宣德霁蓝釉瓷器多为单一色釉,也有少部分刻画暗花的,另有蓝釉白花的,多为折枝花及鱼藻纹。官窑款有青花和暗款两种。均为“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凡四字款者,均为后仿。

嘉靖开始进入明代的晚期,青花和蓝釉瓷这时一改明中期成化、弘治的淡雅,而变得浓艳。官窑如此,民窑亦如此。明中期青花瓷用的那种发色淡雅的平等青不知是开采不到了,还是用完了,回青料开始登上了舞台,扮演了青花和蓝釉瓷的重要角色。有了回青也就有了浓艳,回青料中提炼出最好的(一般称作佛头青,蓝中有些发紫)自然被官窑垄断,差一些的则广泛用于民窑。

现在认为回青料与元青花、永宣青花用的苏麻离青均来自于西域。元青花蓝中带黑点,偶有微紫现象,永宣青花蓝中常带微紫,嘉万青花瓷器几乎个个蓝中带紫色。这个现象十分有趣(当时道教盛行,道教讲究阴阳调和。红为阳,青为阴,红与青调和在一起即紫,回青带紫色,正合了道教),这也给了现代鉴定一个很好的依据。

嘉靖皇帝对道教十分痴迷,不是求仙就是炼丹。在皇帝的影响下,这时期的瓷器,不论官窑民窑都带有浓重的道教色彩。除了颜色外,八仙、八卦、云鹤、麒麟、灵芝、万年松、仙桃等纹饰多了,胡茹、香炉、仙槎等器形多了,四方、六方、八方的瓶子也多了,这一切皆与道教有关。器形变大与道教也有联系,那时实际使用的法器都较大,有些瓷器本身就是法器。

拍品名称估价(万)成交价(万)拍卖日期

明代蓝釉留白花叶纹抱月38-38万万2010-05-09

明代蓝釉兽耳瓶8-8万万2012-01-08

明代蓝釉刻花鱼藻纹双连6-6万万2012-01-08

明代蓝釉法华方炉0.1-0.3万万2010-04-10

明代蓝釉留白暗刻云龙火18-22万万2011-11-20

明代蓝釉束莲纹大盘990-1100万万2012-06-24

明代蓝釉三2-2万万2012-01-08

明代蓝釉葫芦瓶20-20万万2012-01-08

明代蓝釉花觚8-8万万2012-01-08

明代蓝釉矾红鲤鱼描金水1.5-1.5万万2013-10-12

明代蓝釉堆塑夔龙葡萄水10-10万万2009-05-24

明代蓝釉刻龙凤穿花卷缸7800-7800万万2011-10-29

明代蓝釉碗0.08-0.08万万2008-12-14

明代蓝釉凸雕缠枝花纹葫380-380万万2010-07-18

明代蓝釉磨盘55-65万万2011-11-20

如何鉴别蓝釉瓷器的真伪


鉴别蓝釉瓷器的真假方法现分别介绍如下:

以钴为呈色剂的蓝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三彩陶器。高温钴蓝釉瓷器则是元代景德镇发明的。钴是青花的呈色剂,融在釉中,即可烧成钴蓝釉,呈色十分稳定。但是色彩鲜艳的蓝釉,除釉色纯净外,尚须有洁白的胎质映衬,方能显现出蓝如宝石的理想釉色。景德镇陶工在元代发明高温钴蓝釉后,又于明清时发明了回青、洒蓝和天蓝等釉色,绚烂多彩,耐人寻味。

1、元代蓝釉

元代蓝釉产品传世完整者十分稀少,全世界仅存12件左右。故宫博物院藏蓝釉白龙盘一件,为清宫旧藏之物,盘中心贴塑三爪白龙一条,龙纹矫健,刚劲有力,动态盎然,为典型的元龙风格。同样的白龙盘早年流散国外两件,一件存日本出光美术馆,另一件现存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另有蓝釉白龙梅瓶一种,也是贴塑三爪白龙一条,原有3件,一为扬州博物馆收藏,一件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另一件为宫中旧藏,原存颐和园,可惜后被打碎。还有蓝釉白龙罐一种,是残器,为镇江地区本世纪90年代出土。解放后杭州出土元代蓝釉爵杯一种,保定市出土元代蓝釉金彩、蓝釉金彩杯和盘各一种,其呈色蓝如宝石,金彩画法娴熟,灿烂的金光与蓝宝石似的釉色呼应成趣,给人以富丽华贵之感,是代表元代蓝釉烧造水平的杰出之作。此外,西亚地区尚藏有元代蓝釉白龙和白花、飞鸟及海马纹的大盘,直径多在45厘米左右,分别存于伊朗巴士顿博物馆、阿特别尔寺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博物馆。这几件蓝釉瓷器当是元代与青花一起生产的外销瓷。

元代蓝釉瓷器传世稀少,且均藏于国家博物馆中,仿制者很难拿到手中,只能比照图录仿制。现代仿品主要出于景德镇,有用煤气窑烧的,也有用柴窑烧的。鉴定时只要把握元代造型胎釉特征,自可识别真伪。如盘底元代真品虽看去粗糙,但用手摸时,却感到平滑,新仿者或过于细洁,或过于粗糙,均未仿到真品原有的神韵。元代蓝釉真品釉色深沉,后仿者多偏蓝色,过于轻浮。

2、霁蓝釉

明、清蓝釉习称“霁蓝”,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明代霁蓝最为后人称道的首推宜德一朝。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把它与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宣德霁蓝釉瓷器多为单一色釉,也有少部分刻划暗花的,另有蓝釉白花的,多为折枝花及鱼藻纹。官窑款有青花和暗款两种。均为“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宣德霁蓝釉鉴定要点如下:

(1)里外满施蓝釉和里白釉外蓝釉者并存。

(2)碗、盘口沿“灯草边”整齐者少,多数线条弯曲,不规整。

(3)圈足施釉到底,平视不足圈足露胎。

(4)凡四字款者,均为后仿。

(5)浅刻花纹多为龙纹,白花者龙纹少见,且白花均是用堆塑法制作,为凸起的立体花纹,但观望时,似无立体感。

(6)造型碗、盘常见,瓶、壶传世品中少见。

成化、弘治、正德时期,霁蓝釉瓷器传世不多,尤其是成化时期,至今未见一件传世完整器,但景德镇御厂遗址出土过书有成化款的蓝釉碎片,说明其生产从未间断。弘治、正德蓝釉瓷器带官款的极少,鉴定时主要是把握两朝瓷器的胎釉及造型特征。

嘉靖蓝釉瓷器较为盛行,一是造型品种丰富多彩,二是釉色品种有新发展。造型除传统的宫廷祭器、陈设瓷外,日用器皿中也常见蓝釉产品。釉色除霁蓝外,又新创一种“回青”釉。嘉靖霁蓝釉色蓝中微泛紫色,有些釉面开细小纹片,个别的有棕色斑点,接近底足的聚釉处则发黑色。回青釉则呈淡蓝色,没有刺眼的浮光,有些器物的口沿及圈足处施一层酱色釉。嘉靖回青釉多刻暗款,均为六字楷书款,造型有罐、洗、碗、盘、杯、渣斗、香铲等。有些尚浅刻龙凤、云龙及缠枝花纹。这些器物主要藏于台北和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中,均是宫中旧藏。

清代霁蓝釉瓷器生产历代未断,均有精品传世。有刻暗花纹的,也有描金彩的,常见造型仍是宫廷祭器和陈设用瓷。官窑霁蓝釉瓷多有官款,且做工十分精细,民窑也有霁蓝釉瓷多是庙堂所用祭器,以炉、瓶最多,均无官款,但有年纪年款的。

3、洒蓝

洒蓝也是以钴为着色剂的一种蓝釉,制作工艺与蓝釉不同,却与青花有共同之处,只是青花以钴料作画,洒蓝则是将钴料吹于坯上,其装饰效果,取决于钴料吹于坯上的形状。如果是星星点点地吹于坯上,则形成洒蓝的装饰效果。洒蓝釉成熟于宣德时期,景德镇御厂遗址曾出土宣德洒蓝釉碎片,观其釉色,似为实验器,说明宣德时开始创新这种釉色。星星点点的钴料融于透明釉中,极类釉中包裹着朵朵雪花,故也被称为“雪花蓝”、“鱼子蓝”。明代宣德洒蓝釉完整传世器物仅见一种钵形碗,高为12.5厘米左右,口径26厘米左右,现知传世有4件,国内首都博物馆存1件,其余3件流散国外,均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青花楷款,当是宫中流出之物。

清康熙时,洒蓝釉又恢复了生产,《南窑笔记》称其为“吹青”,并认为是清初新制,实制上当为仿宣德的产品。康熙洒蓝呈色稳定,做工精细,多辅以金彩装饰,也有少量辅以五彩和釉里红装饰的。康熙以后历代均有洒蓝釉瓷器生产,仿康熙洒蓝的也不少。鉴定时要注意各时代的造型胎釉产,仿康熙洒蓝金彩容易脱落,常有后世金彩脱落后描金复烧的,一定要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后描金的痕迹。现代仿品金彩是用金水烧的,呈色比康熙金彩艳丽,要注意二者的区别。

4、天蓝釉

霁蓝、回青和洒蓝的钴含量均在百分之二左右,如果降低钴含量在百分之一以下,则可烧成天蓝色的高温颜色釉。此种釉色为康熙时始创,雍正乾隆时继续生产,色泽幽雅,传世数量不多,精品均为官窑生产,其造型有瓶、觚、洗、碗等类,基本未见大件瓷物。故宫博物院雍正天蓝釉呈红葡萄纹碗一件,把天蓝釉与釉里红融于一体,清新淡雅,耐人寻味,是代表雍正天蓝釉最高水平的精绝作品。康熙天蓝釉呈色浅淡,雍正略深,乾隆时积釉处微泛淡黄绿色。后仿天蓝釉的胎、釉均与真物有较大差距,注意把握真物的时代特征,鉴定真伪比较容易。现代新仿烧制天蓝釉并非难事,要注意当代高仿作品的出现。

以上是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如何鉴别蓝釉瓷器的真伪的问题,更多的收藏知识请关注我们。

如何鉴定嘉靖蓝釉瓷


明嘉靖蓝釉瓷在现代收藏中比较多见,且因为其造型丰富、色彩艳丽,因而也受到很多藏友的喜爱,追捧者无数。不过,对于如何鉴定嘉靖蓝釉瓷,也让不少人头疼,毕竟行情好的藏品往往都伴随着大量的赝品。想要不打眼,就要学会鉴定嘉靖蓝釉瓷的方法。那么,到底该如何鉴定嘉靖蓝釉瓷呢?下面,笔者为大家详细说一说。

嘉靖蓝釉瓷的造型品种非常多,且釉色也有所新发展,因而在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嘉靖蓝釉瓷都是非常漂亮且与众不同的。嘉靖蓝釉瓷的造型除了传统的祭器、陈设瓷之外,还有很多常见的日用品。而釉色方面,除了霁蓝之外还有回青釉,这是一大创新,也是当时蓝釉瓷风行一时的原因之一。

嘉靖蓝釉瓷中的蓝色并不单纯,给人一种微微发紫的感觉,而且有些瓷器的釉面会出现细小的纹片,个别还有斑点。在接近底足的地方,会发现有些发黑色。回青釉的色泽是淡蓝色,没有刺眼的浮光,有些器物的圈足、口沿等地方会有一层酱色釉。在落款方面,多为暗款且都是楷书书写。纹饰方面则以龙凤、云龙、缠枝花纹为主,像现在台北、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的都是这样的。

嘉靖蓝釉瓷的器型多以大型为主,这主要是因为在嘉靖年间,人们多重视大器,对小的器物反而不怎么喜欢。当时匠人们在烧制器物的时候,会选择一些造型复杂、笨拙的样式进行烧制,虽然看起来笨拙,但是却醇厚,深受当时百姓的喜爱。

再加上,当时明朝与海外贸易十分频繁,瓷器也是当时的主要外销品。受到外贸出口的刺激,当时的匠人们在烧制瓷器方面,无论是品种还是花样都有很多创新,因而当时的嘉靖蓝釉瓷质量和数量都是十分可观的。不过,很可惜的是,后来在战乱中,这些好看的嘉靖蓝釉瓷器损坏不少,尤其是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珍贵的文物被打碎销毁,让人着实感到惋惜。

到哪里可以收藏到嘉靖蓝釉瓷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建议直接找专业收藏平台。现在,网上有很多专业古玩平台,他们拥有专业的团队和权威的专家,能为藏友提供最专业、最详细的藏品鉴定和价格评估。只要找到这样专业公正的平台,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藏品卖低了或者是买到假货、便宜货。

关于如何鉴定嘉靖蓝釉瓷,笔者就和大家分享这些,如果你有意向,一定要咨询专业平台,不要找无资历、无知名度的平台,很容易吃亏。

王步瓷器价格如何 哪种值得收藏


作为一个陶瓷艺人,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陶瓷艺术,长达六十年的瓷器创作,换来的是数万件精美的瓷器,几代人的倾仰以及不胜数的美名。但或许他老人家是不在乎这些的,他研究陶瓷艺术不是为名利,而是为了陶瓷美学的发展,为了大众能够欣赏、使用到这样精美的器物。这个老人,就是被誉为“青花大王”、“民国瓷器第一人”的我国陶瓷美术大师王步先生。

王步老人自九岁起就拜了景德镇青花艺人许友生先生为师,最初学的就是青花瓷的制作。后来历经波折,又受聘在陶瓷名家吴霭生门下,专攻仿古瓷,这段时间不断临摹古瓷画,也为他日后创新打下了基础。吴霭生先生逝世以后,王步老人开始独立门户。于是,他逐渐摆脱仿古瓷的制作,转而在青花绘制上采用水墨画技法,并创造性地运用了“铁线描”的笔法。这样创作出来的青花瓷大方、清新,摆脱了晚清瓷画的陈规陋习,开瓷画之新风。在此后的较长一段时间里,这种铁线水墨青花成为了王步老人的代名词。

抗战时期到新中国建国稳定以前,由于物料紧缺,王步老人的青花创作不得不暂停。这段时间他多以釉上粉彩进行创作,多作人物、山水、丛菊等瓷绘。幸而在解放后,景德镇瓷业也逐渐复苏,王步老人开始重拾旧艺,还继续进行技法上的创新。可以说,建国以后是王步老人青花瓷器创作的一个高峰。这个阶段,王步老人还发明了一种画上去会流动、也会顿住的色料,大大增加瓷画的鲜润、流畅与自然感。

王步老人的青花作品,清新淳雅,画面构造简洁但意境浑厚,笔法老辣、流畅,不论山水、人物还是花鸟,都能做到形神兼备。王步老人的瓷绘作品有三个很鲜明的特色。第一个是他使用的青料一定是自己配制的,调得青中微带蓝黑,因此可以营造出一种浑厚、庄重、宁静之感。第二个是他所用的釉,并不是普通的纯白釉,而是一种白里泛青、光亮度较弱的釉料,其与青花结合有非常和谐的温厚效果。最后,王步老人的笔法是极其独特的,至今无人能超过。他的笔墨,个人风格很浓重,主要是吸取了北碑的用笔方法,因此有涩笔,颤笔。一般的青花笔法都追求比较潇洒、飘逸、流动的效果,但是他却是涩重的,就显得比较深沉、厚重,与众不同。所以,王步老人的瓷器仿造很难,尤其是以这种笔法写出的款子、签字,可以说根本没办法仿写出来,真假差距很大。

2014年,景德镇华艺拍出了一件王步老人于上世纪50年代末所作的白菜-青花釉里红瓷板,瓷板尺寸不大,高16cm,宽30cm,最终成交价高达954.5万元。同年底,一件王步老人的青花-渊明採菊图-观音瓶经由北京匡时国际拍出,获价更高,达1127万元之巨。2017年,北京匡时国际又拍出一组三件王步民国时期所作的青花-文人垂钓会友图瓷板,成交价再进一步,达1150万元。目前,根据雅昌数据来源,王步老人作品中价格拍得最高的,是他民国时期所作的一组四件青花-人物故事瓷板,每件瓷板尺寸为24×37.5cm,成交价为2935.2万元。业内人士表示,王步老人的瓷器作品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在当前拍卖市场上其作品的表现也异常强劲,动不动就过千万是常用的事。同时,既然王步老人有“青花大王”的美誉,那么自然是他的青花瓷作品收藏价值最为珍贵,其一些传世稀少的青花粉彩、青花斗彩等也是非常值得收藏的。

兔毫釉瓷器为何如此珍贵


黑釉瓷器中有很多精品,而其中论及珍贵与奇特兼备的,当推兔毫釉瓷器。这种釉色的瓷器相当罕见,以生动鲜明、古朴高贵著称,一向是收藏界千金难求的名贵品种。那兔毫釉瓷器为何如此珍贵呢?

首先,既然作为黑釉瓷器中的名贵品种,兔毫釉瓷器有着明显的个体特征。因为其本质上属于结晶釉,所以底色并不浓艳,兔毫釉瓷器的底色都是深沉内敛的绀黑色,但并不局限于此,其光泽是发散性的褐色,有的略微带赤,是极富有质感的底色。而在底色之上,兔毫釉瓷器所独具的兔毫纹路多为铁锈色,偶有赤色带黄者,色泽古朴,与兔毫本色相近,而纹路逼真,如丝如毛,富于变化,长短相杂,粗细相间,生动鲜明。所以兔毫釉瓷器不仅观赏性上佳,还独具艺术性,足见其珍贵。

另一方面,这样生动而鲜明的兔毫釉,其烧造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首先兔毫釉瓷器的坯体要求就很高,其中的铁含量必须达到一定的等级,因为在后期烧造的过程中,铁元素与釉料的反应才可能产生兔毫纹路。在窑烧温度达到千三百度时,流动的铁元素就让釉料层中产生气泡,而随着铁流动痕迹的冷却,会析出赤色的晶体,而这些晶体,就是兔毫的来源。这个过程不仅考验着工匠的技艺与经验,也需要极大的运气才能烧造完成一个完美的兔毫釉瓷器,因此而珍贵。

同时,数量极其稀少也是兔毫釉瓷器珍贵的重要原因。世存的兔毫釉瓷器器型均为盏,个体小而精美,流传保存不易。而论及历史,兔毫釉瓷器以宋瓷为佳,特别是在饮茶之风盛行的时期,闽、赣一带的窑厂频出兔毫釉瓷器,器型多为茶盏,为对应文人饮茶之风茶盏会根据兔毫颜色,如金、银之别而有“金兔盏”、“银兔盏”之名。其文化底蕴、数量稀少更凸显其珍贵性。

总之,兔毫釉瓷器的珍贵体现在多个方面,其兔毫形成的过程复杂、对工艺要求高,烧造所出数量便极少,更兼流传至今,品相好者难得一见;同时其因饮茶之风在宋朝风靡一时,颇具文化底蕴;兔毫纹路如丝如毛,富于变化,极其生动鲜明,整体呈现出古朴、高雅的美感,也难怪被收藏界奉为珍品了!

蓝釉瓷器及图片


蓝釉瓷器历史上官窑烧造的比较少,蓝釉属高温石灰碱釉,呈色剂为氧化钴,最早出现于元代,明、清两代在元代蓝釉的基础上相继创烧出霁蓝、洒蓝、回青、天青、宝石蓝等各色釉瓷器。蓝釉瓷器分低温釉和高温釉,蓝釉,以天然钴土矿为着色剂,除含氧化钴外,还含有氧化铁和氧化锰。

蓝釉颜色种类

1高温钴蓝釉瓷器

高温钴蓝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的新品种之一,它是明代霁蓝釉的前身。元代蓝釉器的造型有梅瓶、匜(yí 音仪)、爵、小杯、盘等。装饰方法有描金和用白泥堆贴龙、飞凤、海马纹等。饰有白龙纹的蓝釉器仅见于梅瓶和盘。

2.霁蓝釉

霁蓝釉又叫积蓝、祭蓝,其特点是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 淡均匀,呈色亦比较稳定。霁蓝釉盛于明代宣德朝,《南窑笔记》中把它和霁红、甜白相提并论,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霁蓝器物除了单色釉外,往往用金彩来装饰,还有刻、印暗花的。宣德时的产品以暗花为多。清康熙时的霁蓝亦颇有成就,其薄釉者无开片,釉色较昏暗

3.孔雀蓝

孔雀蓝一般蓝釉是高温烧成,所以釉面不易脱落。孔雀蓝釉则常于制好的素坯上直接挂釉,或于白釉器上挂釉烧制,为低温釉。在素坯上直接挂釉的,釉层极易开片剥落。孔雀蓝釉器物中,多为不同规格的大盘类,小件器较少。另有类似弘治牺尊的双耳罐,为嘉靖官窑的祭器。器型较弘治是略矮,满施孔雀蓝釉,色呈艳丽,但欠匀净。

4.天蓝釉

天蓝是高温颜色釉。属于高温颜色釉,从天青釉演变而来,创烧于清康熙年间,色调似天空之蔚蓝色,故称“天蓝釉”。天蓝釉含钴量在1%以下,釉里的铜、铁、钛等金属元素对呈色均有影响,其呈色之稳定可与豇豆红媲美。釉色浅而发蓝,莹洁淡雅,象蔚蓝的天空,故名“天蓝”。其含钴量在2%以下, 釉里的铜、铁、钛等金属元素均起呈色剂的作用;呈色稳定,幽倩美观,可与豇豆红媲美。天蓝釉器物的种类,康熙时均属小件文房用具,至雍正、乾隆两朝才见瓶、罐等器型,大部分是官窑产品。

5.回青釉

回青釉是明代嘉靖时特有的一种以进口“回青”料配釉烧成的高温蓝釉,它是在元代以来景德镇窑烧成的高温钴蓝釉基础上所衍生出的新品种,其釉色与祭蓝釉相近,但略显浅淡。

故宫里的蓝釉瓷器

1.蓝釉白龙纹盘,元,高1.1cm,口径16cm,足径14cm。

盘折沿,浅壁,平底。通体内外施蓝釉,外底无釉。盘心坦平,在蓝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塑贴一条矫健的白龙。龙细颈,三爪,作昂首翻腾状。

此盘属于高温钴蓝釉瓷器。这种传世元代蓝釉白龙纹盘见诸发表的共有4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一件以外,日本出光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和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各收藏1件。

2.霁蓝釉梅瓶,高27.4cm,口径3.8cm,足径8.6cm。

瓶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广至腹部内敛,圈足。通体施高温霁蓝釉,近底处由于积釉较厚呈紫黑色。足内无釉露胎。

此梅瓶造型端庄古朴,釉色浓重而匀净深沉,釉面莹润,是明嘉靖蓝釉瓷器的精品。

3.霁蓝釉小杯,清雍正,口径7.2cm,足径2.9cm,高3.7cm。

杯口外撇,弧壁,圈足。杯内施白釉,外施霁蓝釉。足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4.回青釉爵杯,明嘉靖,高16.1cm,口径12.7cm×6.6cm,足距7cm。

杯造型和纹饰均模仿古代青铜器。椭圆形口,配一铜制珊瑚圆纽镂空盖。深腹,下承以三柱形足。通体施回青釉,釉色呈淡紫蓝色。腹部饰回纹、兽面纹和鼓钉纹各一周。釉面匀净润泽,釉薄处映出白色胎骨。杯底无釉露胎,署阴刻楷体“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款。此杯胎薄体轻,造型规整,釉色均匀润泽。此类霁蓝釉器物多在祭祀时使用,因此又被称为祭蓝釉。

5.孔雀绿釉碗,明正德,高6.6cm,口径15.9cm,足径6.4cm。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腹外施孔雀绿釉,近足处釉下刻划变形莲瓣纹。碗内和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碗造型俊秀,是典型的正德宫碗式样。

孔雀绿釉亦称“法翠”、“翡翠”或“吉翠”釉,它是一种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中温颜色釉,其釉色明丽葱翠,颇似孔雀羽毛上的绿色。景德镇窑从元代开始烧造孔雀绿釉瓷器,这一色釉的出现是对我国传统的低温铅绿釉的继承与发展。清人佚名著《南窑笔记》曰:“法蓝、法翠二色,旧惟成窑有,翡翠最佳。”认为孔雀绿釉在明代始烧于成化年间,但从传世品和出土物看,宣德时已有烧造,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各朝均延续烧造。若论成色之佳,则首推正德时产品。

天蓝釉瓷器图片及拍卖成交价格


天蓝釉是一种高温的色釉,是通过“天青”演变而来的,釉色较浅发蓝,像天蓝色因此而得名。在清朝康熙时期开始了首次的烧制,因为其原料釉中含有铜、铁、钛等金属元素的加入使它具有着呈色稳定、莹洁淡雅的特性,康熙时期烧制的天蓝釉还都是小件的文房用具,发展到雍正、乾隆时期才看到了瓶、罐的出现,器型也变得更加的丰富了起来。

清朝康熙年间烧制的天蓝釉瓷器以器型的挺拔、釉色浅且淡、纹饰凭借着简单、大方得到了世人的称赞。从其烧制器物的外形上看,具有着精致、小巧、大气的特征,给观赏者一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感。

从其釉色上看,成色较为的稳定且光润度较高,有着非常光滑的手感,主要色泽是以浅淡的蓝色为主;从其纹饰上看,纹饰刻画的较少,大部分瓷器都是光洁无暇的,没有复杂多变的纹饰,从其纵向看或者是横向上看,具有着线条感十足的特点,造成了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力,以简单、素雅著称。

从其瓷器的造型上看,造型较为的多样,有小件的文房用具,也有着大量的大件瓷器进行收藏,其收藏价值十分之高;从其工艺特色上看,器物烧制的非常的精致且具有着浓浓的淡雅之气,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感。

除了清朝时期出现了天蓝釉的瓷器,早在汝窑的烧制出就出现了“天青色”这一色泽,这也是汝窑发展中最为独特的颜色,其价格以及收藏价值都是非常高的。从其制作的工艺上看,选用了名贵的玛瑙最为其最重要的原料、加上工匠工艺的精湛经过层层的提炼使其更釉色更加的明亮且多了一份莹润之感。

例如:汝窑烧制的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从其纹饰上看,在其颈部位置以及腹部的位置刻花了莲花纹;从其器物的色泽上看,色泽较为的饱满且施釉较为的均匀,杂质较少;从其造型上看,敞口、鼓腹圈足是其最主要的特色,虽然底部圈足露胎却不影响它的价格,被称之为“中国稀世珍宝”。

天蓝釉的瓷器烧制工艺较为的复杂且烧成率较低,流传至今完整的天蓝釉瓷器少之又少,做为一件刻花的瓷器其工艺、造型、釉色都是上乘的,其价值也是非常之高,收藏在河南省博物院内。像这样的天蓝釉瓷器其价格是非常高昂的,虽有许多仿品但是在色泽上、工艺上、釉层上以及最后的呈现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别,收藏价值较低。

各类蓝釉瓷器的介绍


明代霁蓝釉瓷器市场为何如此稀缺?

霁蓝釉

蓝釉又称“祭蓝”、“霁蓝”、“积蓝”、“霁青”、“宝石蓝”等。霁蓝釉是一种高温釉,即在石灰碱釉中掺入适量的天然钴料做着色剂,在窑内1280--1300摄氏度左右与坯胎一起一次性烧制成功的瓷釉。霁蓝釉始创于元代,一直延烧到现代。明代早中期霁蓝釉主要用于官家祭祀器和陈设器,属于数量少于其它釉种的高档釉种。优质霁蓝釉,是回青料中提炼出最好的(一般称作佛头青,蓝中泛紫),自然被官窑垄断。明代中晚期出现了民窑烧造一些质量差的国产钴料霁蓝釉瓷。万历中期以后至崇祯明末,尚未发现有官窑烧造的霁蓝釉瓷器。清代官窑和民窑继续烧造霁蓝釉瓷器,可是由于钴料不同蓝釉发色已非明代早中期苏料和回青料那种靓丽呈色。

明代霁蓝釉

历朝历代烧制霁蓝釉用料工艺呈色皆不尽相同。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年号),是明朝第十一任皇帝,在位48年,年号万历,是明朝统治时间最长的帝王。明代万历朝已近明代后期,社会动荡资源短缺,《明神宗实录》记载,“江西连年多事,百姓困瘁,烧造磁器,如碟、瓶、罐等项,不可缺少,量减分散……而御用回青系西域回夷大小进贡,买之甚难……”。万历二十四年,回青料已用竭,宫中曾命甘肃巡抚设法进贡,以应烧造瓷器的急用。《明神宗实录》还记载了神宗三十四年三月乙亥太监潘相到景德镇督察窑务后给朝廷的上书:“描画瓷器,需用土青,唯浙青为上,其余庐陵、永丰、玉山县所出土青,颜色浅淡,请变价以进。帝从之。”以上史料说明至迟在万历三十四年官窑已用浙江青料。成书于崇祯年间的宋应星《天工开物》说:“凡饶镇所用,以衢、信两郡山中者为上料,名曰浙料。上高诸邑者为中,丰城诸处为下也。”由此可以知道,景德镇官窑从万历二十四年至三十四年间开始,一直到崇祯,都使用浙料。故万历朝使用回青料烧制的霁蓝釉瓷器的下限年代可推论至神宗二十四年,皆御用官窑瓷器,民窑烧造的霁蓝釉为发色差的浙青料或石子青等国产钴料。

明代中早期的蓝釉瓷器比青花瓷器和彩瓷少得多,原因是:1、进口优质钴料回青十分珍贵,一个蓝釉瓷上使用的钴料要比一个青花瓷上消耗的钴料多得多,这就是蓝釉瓷比青花瓷少也珍贵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2、蓝釉瓷比青花瓷难烧,成品率极低。众所周知,钴料在自然界中是以矿物钴的形式存在,原本是黑色,在窑炉中氧化还原后才能呈现亮丽的蓝色。钴料在釉下比较容易还原(如釉下青花),如果混合在石灰碱釉中还原(如霁蓝釉),则对窑炉工作时的气氛和窑工技术要求很严!然那时窑工化学方面的知识和窑炉生产技术还没上升到理论和实践高度,当然不知道什么叫还原,什么叫氧化,凭的全是经验和运气,光靠经验和运气烧造成功霁蓝釉谈何容易!大多数不合格品都在出窑后就被窑工按照朝廷指令打碎掩埋掉了。因此,这两方面原因是蓝釉瓷比青花瓷少而珍贵的重要原因。原本当时官窑烧造成功的蓝釉瓷器就很少,传世至今能看到的仅有为数不多的台北和北京博物院清宫旧藏以及其他博物馆馆藏,民间藏之可谓凤毛麟角。

自嘉靖到万历时期的官窑瓷器有个较为奇特的现象,既器物的底款釉皆为亮青釉(白釉微微泛青),其清亮程度往往超过器物主体的釉色。嘉靖到万历中期,年号款用平等青与回青料书写。万历中期以后,由于官窑库存回青料几乎枯竭,所以青花瓷和蓝釉瓷款识就用浙料和石子青等国产钴料书写。很多霁蓝釉瓷器施釉肥厚,所用钴料甚多,且是明显的回青料发色和质感,而青花款识却是浙料,尽管当时官窑也是不惜成本要烧造精美霁蓝釉瓷器的,但在不醒目的底足部位书写款识还是使用了原料充足、价格便宜的国产钴料,足见当时回青料之稀缺金贵。

有不少学者研究认为:元青花和明早期永宣青花及蓝釉瓷用的主要钴料是进口苏麻离青,明中期嘉万用的进口回青,均来自于西域。元青花蓝中带锡光铁斑微泛紫,永宣青花亦同;嘉万官窑青花瓷和霁蓝釉瓷器几乎个个蓝中泛紫色。这个现象十分有趣(明嘉万道教盛行,道教讲究阴阳调和,红为阳,青为阴,红与青调和在一起即紫,回青带紫色,正合了道教),这也给了现代鉴定明嘉万时期青花瓷和霁蓝釉一个相关史料依据。

明万历官窑年款多为六字楷书,四字楷书较少见。款识字体颇近颜体,端庄工整,敦厚刚劲,转折处多顿挫,撇捺多偏长。早期字型较瘦,晚期趋肥。“大”字之捺顿挫有力。“製”字中“衣”的钩、撇有时连为一笔。“萬”字有“草字头”(艹 )与“羊字头”(丷)两种写法,体现了早中晚时期的风格。真款行笔流畅、笔触自然,仿款临摹,难免笔意游移不定,笔触露出破绽。

明代霁蓝最为后人称道的首推宣德一朝,宣德霁蓝釉瓷器多为单一色釉,也有少部分刻画暗花的,另有蓝釉白花的,多为折枝花及鱼藻纹。官窑款有青花和暗款两种。均为“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凡四字款者,均为后仿。因为真品稀缺,明代霁蓝釉由此也成为各大收藏家追捧,青睐对对象。明代霁蓝釉不仅是令人神往的一个瓷器品种,更是在藏市高度受到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蓝釉瓷器价格如何 哪种更珍贵》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蓝釉瓷器价格如何 哪种更珍贵》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蓝釉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