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青花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明朝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明朝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青花瓷器的鉴别 古代瓷器青花瓷砚台 简一瓷砖是

2020-11-16

青花瓷器的鉴别。

明朝时期瓷器的烧造是我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烧制的瓷器主要是以景德镇烧制的瓷器为主,而景德镇主要烧造的瓷器是青花,所以青花迎来了属于它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青花的发展样式较多,有釉上彩、釉下彩、斗彩、单色釉等多种类型,样式类型十分多样,特别是对于青花瓷的色彩掌控较为的独特,增加了各种各样的颜色进行融合,在对于纹饰的展现上,工艺更加的精湛,瓷器的质量上,也更加的耐用,存世量虽然较多,但是收藏价值较高。

明朝青花瓷器在原有的造型上有了很大的突破,特别是在永宣时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类型,例如:天球瓶、双耳扁瓶等类型,主要是根据当时社会的流行样式的发展进行的改变,而在成化、嘉靖、万庆年间烧制的瓷器更为的精湛,在纹饰上有了更多动物形象以及生活中常间的样式都在瓷器的纹饰上有了较好的展现,例如:斗彩鸡缸杯、葫芦瓶以及文房用具等等,有着较高水平的展现。

从其青花瓷的色泽上看,不同时期对于青花瓷色彩的表达也有着较大的差别,其中以洪武时期为例,这一时期的青花瓷色泽主要是以偏黑、偏暗的色彩为主,缺少了鲜活的色彩,走向了淡雅、独特之风,但是这一时期对于青花瓷工艺的掌握仍不是很成熟,所以在其烧制的出品量上以及收藏价值上要略少一点。永宣时期以及嘉万年间瓷器的色彩上有着较大的发展,胎釉较为的精致且突出其青色,对于色彩更加偏向于艳丽、富贵之风,是当时社会中官宦世家、富商世家所争相分抢的物品。

明朝时期的青花瓷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之前朝代对于青花瓷的研究和发展,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彩瓷的融合,使其发展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彩瓷迎来了属于它的兴盛时期,在彩料以及彩绘的技术上掌握的更为熟练,对于白瓷原料的提纯程度更高,质量也有着较大的发展,可谓是艺术性以及实用性皆备的瓷器。

在这类瓷器中主要是以红、黄、蓝、绿、黑等色为主,这也成为了成化时期斗彩的最大特色,斗彩通过以釉上彩和釉下彩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彩瓷工艺,在艺术价值以及欣赏美观度上都有着较高水平的展现,这一时期烧制的斗彩瓷器不论是价格还是收藏价值都是非常之高的。现在我国的瓷器市场上有着非常多的斗彩瓷器。但是大多数都是现代仿制,收藏价值较低。

明朝青花瓷精品欣赏与拍卖成交价格:

1:[明]永乐朝御窑青花葡萄纹花口大盘,尺寸:口径43.2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RMB 20,700,000 ,成交时间:2015.11.19,拍卖公司:北京东正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说明:永乐青花盘以三十公分者为常,四十公分者为贵,而四十公分以上者,世间罕有,为世界公私收藏中国陶瓷机构竞相争夺的至宝。就永乐青花纹饰而论,“五朵花”不若“一束莲”,莲不若牡丹、扁菊,而花卉又不若西瓜、葡萄……此盘口沿及器壁呈十二瓣菱花式,形如盛开的莲花。撇口宽折沿、唇口凸起、浅弧壁、广底、圈足,平砂底无釉。通体青花纹饰,盘心绘折枝葡萄,枝叶翻卷,藤蔓缠绕,硕果累累;外壁饰灵芝、牡丹、菊花等十二组折枝花卉;口沿饰缠枝花卉纹一周。所绘花纹匀称分布,藤蔓绵绵,疏朗而饱满,纹饰写实传神,充分借鉴国画的笔墨意韵,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呈色极富层次,铁锈斑深入胎骨,从而令画面富具苍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浑之美,一如朱明盛世,清廉为政的治国之道。永乐青花纹饰明显地较元代疏朗,描绘手法趋于自然、写实。此器绘葡萄纹饰,带阿拉伯风情,应是为出口往中东专门烧製的,在伊朗阿德比尔寺及土耳其伊斯坦堡托普卡帕宫都有收藏。永乐一朝为朱明官窑瓷器艺术之典范,开创之功甚伟,集古今之菁华,融中外之风格,隽品迭出,尤为精绝,其中青花一项,色泽深翠,式样精妙,明代文人品评甚高,谓之“发古未有之名品”、“其价几与宋器埒矣”,备受后世推崇。

2:明宣德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尺寸:高42厘米,估价:RMB 18,000,000 ~ 25,000,000,成交价: RMB 20,700,000 ,成交时间:2013.06.28,拍卖公司:北京九歌国际拍卖股份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说明:永宣青花集古今之菁华,融中外之风格,素来为青花瓷中的典范,其色泽浓艳,式样精妙,珍品迭出,实为青花瓷发展的顶峰,后世倍加推崇,多加仿制,影响深远。此件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即为宣德朝青花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此瓶造型圆硕而挺拔,微撇口,长颈,鼓腹,圈足。通体以青花绘饰,腹部满绘缠枝花卉纹,枝叶缠绕,疏密有致,娇嫩的花朵分布其间,格外醒目。肩颈部绘变体莲瓣纹。整器胎骨白腻,青花发色纯正,绘工娴熟,线条流畅,具有极佳的视觉效果。

3:明永乐青花开光葡萄折枝花卉菱口折沿大盘,尺寸:直径45厘米,估价:RMB 10,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RMB 19,550,000 ,成交时间:2019.06.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永宣之际,为弘化天朝圣德,谕遣中官郑和七下西洋,中外往来遂变密切,此前中断数十年的海外经贸重开,与中东地区交流得以恢复,其中瓷器一项,深为当地贵族喜爱,故西下宝船之中不乏用于赏赉的青花瓷器。明承元制,重视窑业,后更于珠山置御器厂,设有司专备窑事以供御用和赏赉,较之元朝浮梁磁局,规制更宏,技术精进,所出之品,为世所珍,其中各式瓷质大盘为当时重要赏赉瓷之一,为中外交流盛事之见证者。本品即为此中之佳例,其形宏硕端庄,口沿平出,呈十二出菱花式口,此种器型始见于元代,非中国传统瓷器式样,而与中亚陶器及金属制大盘十分相似,应为适应中亚伊斯兰国家需要所制,是当地贵族围坐吃抓饭之宴饮佳器。其胎质细腻洁白,釉汁莹润亮青,口沿绘一周卷草纹,具有浓郁的西亚风情。内外壁均饰十二朵折枝花卉,计有山茶、牡丹、栀子花、菊花等数种,勾画婉转流畅,盘心主题纹饰为折枝葡萄图,所绘葡萄,藤蔓绵绵,硕果累累,细须缠绕,枝叶翻卷,布局疏朗而饱满,花果纹饰写实传神,充分借鉴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意韵,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从而令画面富具苍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浑之美,一如朱明盛世,威加四海之气势。青花料聚集处呈铁锈斑,有凹凸不平之感,在釉面映衬下产生清晰明丽之感,苏麻离青料深入胎骨,极具立体效果。葡萄产自西域,中土少见,故较为罕见于中国艺术品。唐代因丝绸之路通达,中西往来频繁,中原遂见有葡萄纹饰,却如昙花一现。元代作为中国版图最大的一个朝代,与西域贸易、文化交流互动频繁,纽带再连,至永宣时期中外往来愈发密切,瓷器在发达的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葡萄图案甚是流行。此式葡萄纹大盘为重要而珍贵的永乐官窑瓷器,为君主用于促进贸易或外交之重器。

4:明嘉靖青花群仙祝寿大葫芦瓶,尺寸:高56厘米,估价:RMB 16,000,000 ~ 20,000,000,成交价: RMB 18,400,000 ,成交时间:2019.06.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嘉靖年制」款。

与明代其它帝皇相比,明世宗嘉靖皇帝继承大统出乎其人生意料,一夜之间由藩王脱胎贵为天子,因此他比谁都深知荣华富贵得来之不易,对帝皇生活的痴心眷恋成为他祈求神灵、信仰道教方士的主要动因。正如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中所言「世宗起自藩服,入缵大统,累叶升平,兵革衰息,毋亦富贵吾所已极,所不知者寿耳。以故因寿考而慕长生,缘长生而冀翀举。惟备幅于箕畴,乃希心于方外也。」嘉靖二十一年他更是不问朝政,移居西苑(今北京北海、中南海)一心修玄,日求长生。当时宫殿所饰之物均为道教仙人众神、灵符祥瑞之类,其中瓷器一项也不例外。

而本品为嘉靖御瓷葫芦式瓶当中非常珍罕的一类,其上下腹均丰硕圆润,口部细直,圈足高深外撇,颇见豪迈古拙之气。其口沿与束腰均绘缠枝灵芝纹,上腹上下饰变形莲瓣纹和蕉叶纹,中间主题图案则是五仙行乐图,见有寒山凌波戏水而行,刘海骑金蟾腾飞,拾得携帚而坐,似与执杖佩葫芦仙人对语,后面松下仙人则执笔书卷,神态悠然。下腹主题为群仙贺寿图,场面热闹非凡,共有十三位仙人为寿星祝寿。见寿星端坐石上,泰然自得,观刘海为之戏蟾,众仙献寿,见有捧灵芝托蟠桃者,持宝瓶敲鱼鼓者,吹紫箫鸣玉板者,络绎不绝,气氛喜庆祥和。圈足外侧锦地四开光绘折枝瑞果纹。其青花一色浓妍泛紫,为回青典型之特征,绘画繁缛细致,众仙仪态不一,生动逼真,各见精彩,尤以寒山拾得为佳,拙朴木讷,又不失活泼、诙谐,与嘉万时期画家尤求所作《寒山拾得图》极为相似,由此可见画手技法不凡。底款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字体稚拙古朴。

本品装饰造型独见嘉靖一朝出现,后来万历时期继承嘉靖御瓷葫芦式瓶的众多式样,唯独缺失此类。结合其绘画风格、青花发色和款字等诸种特征,佐证以前述文献记载,估计其制作时间应是嘉靖中期,流行时间极短,故制作数量罕少。

5:明成化青花缠枝莲瓜棱甘露瓶,尺寸:高28厘米,估价:RMB 12,000,000 ~ 22,000,000,成交价: RMB 17,250,000 ,成交时间:2011.12.06,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秋季拍卖会。

器形别致秀挺,线条柔美舒畅,竹节式长颈,口沿饰海水纹,颈与腹部分别绘不同方向的缠枝宝相花纹,枝蔓舒卷缠绕,颇见画笔之灵动挥洒,肩与足墙饰勾莲石榴纹,规整而生动,深得双线勾勒填色技法之精妙。其纹饰层次丰富,却毫无繁密之感。胎质坚致厚重,釉汁莹白凝厚,抚之润泽如玉,青花浓淡二色分明,色泽略见深沈,幽雅而不媚弱,一展成窑轻盈秀雅的艺术风格。无款,然品格之高更在写款者之上,故成窑之美重在质量与内涵。目前成窑多见盘碗杯等圆器,琢器极罕,而琢器之中类若本品的高度更是寥寥无几。其呈瓜棱形,成型工艺颇为复杂,需要分段模印再衔接而成。

6:明宣德青花缠枝莲大碗,尺寸:,估价:RMB 8,000,000 ~ 12,000,000,成交价: RMB 16,675,000 ,成交时间:2015.06.07,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宣德年制」款。

此件碗为宣德一朝新出样式,造型端庄敦实,胎体厚重坚致,口沿平切,棱角明显;亦仅见洒蓝釉暗刻龙纹钵和青花云龙纹钵,皆以厚胎平口著称。其功用文献失载,后世众说纷纭。本品器内素面无纹,器外纹样以青花为饰,腹壁通绘缠枝莲纹八朵,画工精湛细腻,线条流畅自如。口沿以及近足处两道弦纹之前绘以火焰纹,近圈足处绘一周变形莲瓣纹,为此式大碗统一的装饰,圈足外侧画卷枝纹。口沿双弦线下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款,其风骨隽秀,笔意清新,端庄内蕴稚拙,莫不合乎晋唐小楷浑厚朴拙之法度。本品所书“大明宣德年制”楷体横款,朴拙苍健,古意盎然,绝非庸手所为。据考证宣德一朝御瓷款识的粉本应出自当时大书法家沈度之手,沈度的书法深得圣意钟爱,宣德皇帝常以之为师,故《万历野获编》赞宣德皇帝的书法“学颜清臣,而微带沈度姿态。”沈氏对明初宫廷文化生活影响颇大。明焦竑《玉堂丛话》卷七“巧艺”条记述:“度书独为上所爱,凡玉册、金简,用之宗庙朝廷、藏秘府、施四裔、刻之贞石,必命度书之”。今审沈度著名墨迹《张桓墓碣铭》中的“宣德”、“年”三字与瓷器上的款式如出一人之手,无论其点之大小,划之长短,运笔之轻重,间架之疏密均非常相像,可见宣德瓷器上的年款是由沈度书写后,再交工匠临摹上瓷的。其外壁装饰构图常见于缠枝四季花卉、岁寒三友图、缠枝莲花、缠枝灵芝、双龙赶珠、缠枝牡丹、缠枝莲托八宝、折枝瑞果等纹样,存世数量罕少,约在三十件之内,散见于世界各大收藏机构。

7:明成化青花狮子戏球纹大盌,尺寸:20.6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HKD 15,700,000 ,成交时间:2017.04.0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宣德年制》仿款。

成窑之品,独辟蹊径,在景德镇御制瓷器中,鹤立鸡群,世人搜求若渴。若论胎釉,可谓无出其右,成品皆质感卓绝,器身绘饰恬淡柔雅,笔触秀逸,引人入胜。

此盌纹饰及率意画风承宣德风范,亦吻合其成化初年之断代。成化一朝,以宣德青花为模范,故犹以借鉴。本品盌底着仿款,或藉此述其灵感所出,并表对先朝成就之尊崇,更显对宣德瓷之青睐。此盌虽似宣德,然其钴青流畅,且无黑疵,乃典型成化初年青花特征。

8:明嘉靖青花龙凤纹活环双耳瓶(一对),尺寸:高17.7厘米;高16.5厘米,估价:RMB 10,000,000 ~ 15,000,000,成交价: RMB 15,640,000 ,成交时间:2017.12.03,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单排楷书款。

此明嘉靖御用青花凤纹活环耳瓶,造型小巧规致,遍身青花瑞福图式,仙气袭人,应为帝王掌中把玩之物。通体施釉,青花装饰,口沿横书“大明嘉靖年制”款。观其双耳活环处,轻薄纤细,成形不易,尤可窥彼时官窑烧造工艺之高度。完整保存至今,实属难得。本瓶以云凤纹为主饰,自上而下环饰多层纹样,纹饰虽层层相隔,实则互为呼应。凤凰展翅飘尾,尾部毛发呈锯齿状,画风朴拙奔放,富集时代特征。且见四周伴以祥云纹,仙气缭绕,道教色彩甚浓。明世宗祈愿万寿无疆,喜好祥瑞图式,下必趋之好之,故令此种纹饰于嘉万年间蔚然成风。嘉靖青花以石子青与回青料配合使用,最是独特,不见成化青花之浅淡,亦无永宣铁锈斑之冷峻,自是鲜亮艳丽,诚如《陶说》所称“幽菁可爱”,与人以浓烈而自然的美感。此瓶釉色肥腴莹润,青花色泽明亮,甚具嘉靖青花之时代特征。此形制虽非少见,而制作却不流于形式。尤其青花纹饰之绘画,笔意潇洒,着色自由,乃匠心所至也。此式铺首衔环双耳瓶的原型来自周代盛酒之具—青铜壶。宋代金石学兴起,尚古之风盛行,青铜壶与其它商周古物一起得以出土,并被好古者收藏和摹制。宋室南渡之后朝廷对礼制的匡复和修订不遗馀力,极大推进礼器的复古思潮,确立新式礼器的功用,此式铺首衔环双耳壶随之更多地向礼器性质转变,其材质也在多元化发展,其中瓷制者日益风行。在元代此式瓷制瓶开始成对供奉于神台前,已成制度,并且被元代的龙泉窑和景德镇窑广泛生产,质量高低不同,充分适应社会各阶层的需求,如英国戴维德基金会所藏的著名至正十一年铭元青花龙纹瓶因其铭文“奉圣弟子张文进喜拾香炉一副”而明确其作为神前供器的身份,亦可以证明,此式样的花瓶是与香炉配套使用。明承元制,洪武和永乐时期内府继续在景德镇烧造此式供瓶,可证实物为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明洪武釉里红云龙纹环耳瓶”和1983年景德镇珠山明代御器厂遗址永乐地层出土甜白釉铺首衔环耳瓶。永乐时期内府供器的组合已确立为“五供”之制,沿用至清初。明代“五供”所指为一炉、二烛台、二供瓶,其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佛道两家在内的所有天地神灵及先祖等祭祀场所中均予以供设。例如永乐皇帝的长陵明楼前设置石五供一套,当中一对铺首衔环的花瓶,形制与瓷供瓶相同。目前所知完整一套明代瓷质五供为法国吉美博物馆所藏“嘉靖霁蓝釉地金彩凸云龙纹五供”,这可让我们窥知嘉靖一朝供器的面目,其供瓶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嘉靖青花云龙纹双耳瓶”形制纹饰一样,原本耳上有环,后损毁。据此我们可以确认在嘉靖时期,凡是此式样的瓷瓶均是供器。故宫同类藏品还有“嘉靖青花五灵图活环耳瓶”,“嘉靖青花云凤纹活环耳瓶”,尤其后者装饰八卦之“离”卦符号,更加可以判明它是专供道教敬奉之用。而本件拍品则是上述宫中供器之一,其形庄重典雅,釉汁厚润泛青,外口沿青花横书“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长颈凸起弦纹二道,两侧饰对称兽首耳下衔圆环,体现着独具特色的古老传统,而兽首缩小,耳洞变大,与圆环大小相近,是此时造型演变的特点,瓶腹绘青花云龙纹,躯干蟠曲,灵活矫健。下承覆盘式平底,纹饰层次繁密。所用钴料为回青,发色妍丽泛紫,明王世懋《窥天外乘》记载:“回青者,出外国。正德间,大铛镇云南,得之,以炼石为伪宝。其价,初倍黄金,已知其可烧窑器,用之果佳。”回青多与石子青配合使用,配制时二者比例不同,则呈色各异,时人王宗沐《江西大志 · 陶书》:“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多,则石沉而不亮。”此瓶青花发色妍美正是成熟掌握了回青与石子青恰当的配料比例的结果。皇室供器体现着朝廷对天地神灵、圣贤先祖的敬畏与膜拜,被赋予尊崇与神圣的地位,务必精心制作,小心使用。在明代御窑烧造当中供瓷的数量与其它瓷器相比少之又少,而且在宫中使用时间长久,历数十年而不变,若一旦损毁,再行更换时已是另一朝天子,又该烧造新年号的供瓷了。因此,此铺首衔环双耳瓶流传至今已属珍罕之品。

9:明成化青花婴戏图碗,尺寸:直径21.5厘米;高10.3厘米,估价:HKD 10,000,000 ~ 15,000,000,成交价: HKD 15,340,000 ,成交时间:2019.10.07,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

本碗侈口,窄圆唇,弧形浅壁,矮圈足。碗内口画两道青花一周。外壁绘山水园林奇石景致,中着十六童子于座园中嬉戏,圈足画回纹一周,口、足加饰青线六道。青花浓艳晕散,深处见黑色结晶斑,白釉微泛青色,凝润细致。器底无款。百子图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多孙、子孙昌盛、万代延续,为明代时期宫廷艺术品的重要题材。成化皇帝十八岁登基,一直对未有继位人而耿耿于怀。成化皇帝的宠嫔万贵妃比他年长十八岁。万贵妃所生的孩子夭折后,她亦不允许其他妃嫔诞下子嗣,以免自己失势。妃嫔中纪氏隐藏怀孕的消息,顺利诞下儿子,并将他收藏抚养至五岁,避过了万贵妃的加害,后来皇子继位为弘治皇帝。成化皇帝后期深恐后继无人,尤其偏爱寓意儿孙满堂的吉祥纹饰。

taoci52.com扩展阅读

人物访谈是陶瓷资讯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对陶瓷艺术有着不同的领悟

坚持以人为本是陶瓷和所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在陶瓷产品中艺术陶瓷是一个最大的分类,同时也在艺术陶瓷生产领域里,最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与形式,提高艺术陶瓷本身不断发展,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决定性的因素。在陶瓷资讯中很多关于人物访谈的内容都非常受到重视和欢迎,特别是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各届陶瓷大师以及代表人物们,都对陶瓷艺术有着不同的领悟,广泛发表意见,是最好的一种交流形式。

提高陶瓷艺术不断进步,实现广泛的艺术交流是一个重要的形式和内容,也是陶瓷的生产实践中,最主要的一个方式与内容,提高陶瓷产品的实际应用能力与水平,是陶瓷产业发展关键所在。人物访谈栏目,让陶瓷大家们不断发表自己的一些意见与看法,并且提出一些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促进一般陶瓷爱好者对陶瓷行业的广泛了解,可以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也在实际的产业发展中,促进非常广泛的交流。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态度,艺术陶瓷产业在陶瓷领域里的位置是最重要的,也是陶瓷技术水平的最高境界和表现。当然想要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与水平,还要把实际的陶瓷行业发展提高到更加专业高端的水平上来才行,把握更好的发展形式,不断追求更大的进步,这是陶瓷产业发展的一个基本形式与内容,更是艺术大师们各家之言的总结与提高。人物访谈的形式成为资讯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好的表达平台。

明朝各个时期的青花瓷特点


明代的青花瓷,官窑产品精益求精,晚期民窑以产品量大为特点。除了元代的窑场继续烧造以外,明代又兴起了许多新的窑场,著名的民窑窑场有: 瑶里、胡田、观音阁、十八渡、董家坞等处。青花瓷以其独特的优点,在明代瓷业生产中独占鳌头。这里主要考察有确切地层和纪年墓出土的青花瓷及有纪年款的瓷器鉴别。

根据不同的朝代,明代官窑青花瓷的特征各有所不同,主要从各朝的青花瓷典型器、青料、纹饰、胎釉、造型、款识等方面区分。

明洪武朝

青花瓷典型器

至今确定为洪武地层出土的器物共有三处发现。第一处是1964 年,南京明故宫(微博)出土的一批残片;第二处是1984 年夏季,北京四中出土的一批残片,第三处是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的一批残片;它们虽然都不完整,但是可以作为青花瓷典型器来对照完整的传世品。除此之外,上海博物馆藏青花“春寿”云龙纹梅瓶与河南博物院收藏的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为完整的青花瓷典型器。

明洪武朝的青花明显少于釉里红,完整器更少,但从大量资料的对比分析,此期青花与釉里红的纹饰和器型均相同。

青料

此朝主要使用淘洗纯度不一的国产料,但也不排除有少数使用元代剩余进口料的情况。这一时期青料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为清新明快的淡蓝色,色调稳定,不晕散,纹饰浓重处亦能表现出青花的层次;第二类青花发色浅淡,少有晕散,纹饰中常有明显的深色小点无规则地散布在其中,似繁星密布;第三类青花色泽泛灰,釉面呈灰白色。由于这种色料中含有较高的金属锰杂质,所以纹饰中呈现出较大斑块状的黑青色,有的亦深入胎骨,呈凹凸不平状。品种主要是白地青花。

纹饰

布局沿用元代多层装饰带和适合纹样两种。常见题材及特点如下:

主体纹饰有各种花卉和龙纹。花卉纹有缠枝牡丹、扁菊、牡丹、菊花、山茶、莲花、月季花等什锦花卉组成的缠枝花卉纹。多用于盘、碗的内外腹壁。插在山石上的什锦折枝花卉、芭蕉园景、松竹梅,多用在较大琢器的外壁和大盘的底心。龙纹: 龙的身体细长,典型的明清官窑龙纹,龙纹基本保持了元代风格,但改变了元代龙纹的矫健凶猛感,多为轮形五爪,亦有三爪、四爪的,爪与爪之间分得较开,猪形嘴,作张口伸舌状。

辅助纹饰有各式如意云、莲瓣、卷草、回纹、蕉叶、缠枝灵芝、海鸥戏水等。品字形云是明洪武瓷器的典型纹样,在多个品种上都有描绘。

胎釉

胎体洁白,瓷质缜密,但是与永乐官窑相比则显得粗厚疏松,胎体中有针眼状或细小的裂隙。瓷泥可塑性好,器物绝少塌底、夹扁的弊病。釉面肥润,白中泛青,圆器类口沿均有积釉现象,形成一圈明显的自然厚唇状。有些器物釉层较厚,可见细小釉泡攒聚密集,给人以温润柔和之感。尤其是浅淡的青花纹饰,在这种肥润的釉面下,更显幽青雅致。

造型

明洪武朝青花瓷的造型主要有碗、盘、菱花口盏托、执壶、玉壶春瓶、石榴形瓜棱大罐等。

口径在20 厘米左右与40 厘米左右的两种墩式碗最常见,分直口圆唇和撇口两式,深弧腹,圈足平切,釉底。

约20 厘米和45 厘米两种口径的盘子最常见。分菱花口与圆口两式。菱花口盘的造型为宽折沿,浅弧腹呈瓜瓣式凸棱,圈足平切。南京玉带河明故宫出土的青花三朵云纹盘残片无口沿,但结合大英博物馆所藏的同样纹饰的完整霁红、霁蓝釉盘看,为浅腹,大圈足,圈足根内外呈斜坡状,内斜更甚,足端平切,砂底见大片窑红。

菱花口盏托 口径约20 厘米左右。宽折沿菱花口,方唇,浅弧壁,呈花瓣式凸棱,内心凸起一圈棱,用以置放杯盏,浅圈足,底无釉,见火石红。洪武时期盏托的方唇外侧多有二方连续回纹。

执壶

高度为30 厘米和20 厘米的最常见。造型为小直口,长束颈,溜肩圆腹,腹部有弯曲长流,流口部与执壶颈部连有如意云形扁宽系带。颈部与腹部相连有弯曲板状凸棱执柄。柄上端有小圆孔系,壶盖为宝塔形宝珠钮,内插式。

玉壶春瓶 有大小两种,大者高30 厘米。撇口,长束颈,溜肩圆腹,圈足,底釉。

石榴形瓜棱大罐 这种大罐是洪武时期的典型造型,有大小不同的规格,高度大者约60 厘米以上,一般为50 厘米左右。撇口,短颈丰肩,长腹下收,十二道瓜棱腹,束胫,圈足,砂底,有火石红。

梅瓶

小口圆唇,短颈,略呈上大下小状,丰肩,下腹收束,胫部外撇,环形足,平切,外侧斜削一刀,砂底,中心凸起,局部见火石红。

款识、工艺

款识仅仅见于梅瓶肩部用篆书书写“春寿”两字。工艺方面,琢器内壁见明显接痕,器物底部均见明显的火石红色,俗称“朱砂”底。

综上所述,明洪武朝青花瓷中牡丹花、扁菊花、云朵等纹饰均留有白边。缠枝牡丹、扁菊纹的叶子缺刻大,蕉叶为双茎,中间留空白; 花蕊为细方格的扁菊纹。回纹一正一反两方连续。底足平切、有窑红。

明永乐朝

青花瓷典型器

景德镇珠山御窑厂永乐地层出土的青花五龙纹玉壶春瓶、龙纹款青花云龙纹刻海水宫碗等一批器物是明永乐朝青花瓷的青花瓷典型器物。

青料

明永乐朝青花瓷所用的青料有两类,一类发色浓艳,有“铁锈疤痕”。此类经测试为高铁低锰型进口料,即“苏泥麻青”之类; 另一类,发色稍淡而雅致,其上“铁锈疤痕”比较少,此类青料未经测试。

其他特征

明永乐朝青花瓷分出土品与传世品两大类。出土品于景德镇市明御窑厂旧址永乐地层出土,以明永乐十七年(1419) 前后为线,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

明永乐三年以及以后的几年间。纹饰有折枝、缠枝、团花的牡丹纹、莲花纹,梅花纹。器型有大盖罐、菱花口折沿或圆口折沿大盘,均为细砂底。此类大型器均于明永乐初年为郑和下西洋而烧造的赏赍品或工部外销瓷。

后期

明永乐十七年前后。青花瓷典型器中五龙纹玉壶春瓶即为此期。瓶身绘五爪云龙五条,一大四小,下腹绘海涛,圈足饰朵云一周。此期器物的主要纹饰有龙纹、海水仙山云龙纹、云凤纹、海水鱼纹、海水海兽纹、宝相花纹、什锦花卉纹、莲花纹、莲瓣式轮花纹、折枝菊花纹、梵字等,边饰有卷草纹、莲瓣纹、朵云纹、连续回纹、缠枝菊纹等。画笔有实笔与勾勒渲染两种。胎质洁白细腻,胎体轻薄。造型曲线圆巧,圈足足墙内外斜坡,足墙根部宽于洪武时期的器物,足端平切。器型有玉壶春瓶、大勺和高足把盏,高足把盏有口径8 厘米和口径15 厘米两种规格,杯靶有粗短、细高、中凸一棱下外撇三式,碗有口径13 厘米和20 厘来两种。纹样多为适合纹样,于口沿、近圈足处、圈足有装饰带,改变了元青花的主体纹饰、辅助纹饰多层装饰带的布局。品种有青花红彩、青花五彩。釉色白中稍泛青,釉汁肥润,均为满釉。此朝历22 年,值得注意的是出土的青花瓷上均无帝王年号款,一件青花云龙纹碗的圈足内绘一条青花云龙,此为图案款,表明此碗的等级是御用品,传世品中见花样款,均开宣德朝以后圈足落款之先河。工艺上,高足杯的高足均为中空。瓶、罐类修胎工整,接胎痕不明显。勺的边缘露胎,系覆烧。

传世品

纹饰布局有疏朗、繁密两大类,总体特征是清楚利落,一气呵成。纹样的细线条多为实笔,粗线条与纹饰为勾勒渲染,十分规矩,不出边线。主要纹饰多见各种折枝瑞果,如荔枝、石榴、香椽、桃子等,还有缠枝莲、牡丹、苜蓿、莲瓣、莲池、云龙、藏文等纹样;边饰有莲瓣、梅朵、卷草、蕉叶、朵花等。胎质细腻洁白,小件器物胎体极薄,有分量很轻的浆胎碗——用瓷土上层的浆水沉淀后做成的碗,其釉汁肥润、匀净,白中泛青,多为极润的细砂底,亦有釉底。造型有梅瓶、扁瓶、双耳扁瓶、玉壶春瓶、僧帽壶、漏斗、花浇、直口方流壶、绶带葫芦瓶、梅瓶、无档尊、莲子碗、折沿洗、折沿碗、菱口折沿及圆口大盘、压手杯等。款识,内莲池纹外缠枝苜蓿纹碗的圈足内有雪花形款。此碗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山东曲阜孔府有藏。此类碗的纹样,有的是青花,有的为青花描金彩,款为金彩。压手杯内心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此外不见有款器物。工艺方面,瓷土淘炼得比较细,拉坯工艺高,琢器横接口不明显。

明永乐官窑青花具有“胎体轻、釉汁白、色浓艳、花纹疏”的特征。

明宣德朝

青花瓷典型器

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宣德地层出土的青花器和传世品中的有款器。

明宣德青花瓷的青料与明永乐朝青花瓷的青料相同。

其他特征。以下分出土品与传世品两大类介绍。

出土品

景德镇御窑厂明宣德地层出土,分前后两期。

前期为明宣德一年至五年。出土器物有:海水瑞兽纹爵残片;篆书款“宣德年制”残片;砖残片;海水瑞兽纹大碗残片;外缠枝灵芝内折枝瑞果纹大盘残片,复原口径74 厘米、底径63 厘米、高10.9厘米;鹦鹉寿桃纹大盘残片,口径78 厘米等。

后期为宣德五年至宣德十年。御窑厂出土的器物上有扁菊纹或螭龙纹梅瓶、蓝地白花鱼藻纹高足杯、蟋蟀罐、鸟食罐、格子锦朵花纹蝶耳杯、梨式壶、双肩扁壶、海水龙纹梵文小把盏、七棱折沿花口钵以及各式花盆等。纹饰的布局、画笔与明永乐朝相同。主要纹样有葡萄、菊花、山茶、牡丹、莲花、海石榴、石竹、灵芝、折枝牡丹、柿、菊、莲、山茶、桃子、灵芝、格子锦朵花、香草龙、海水飞翼龙、穿花龙、藏文等; 边饰有大小双层莲瓣、实心莲瓣、如意云头、连续回纹、卷草、蕉叶、花瓣式曲折纹、席纹、海水、壬字云、点彩梅花、几何图案锦地纹等。品种有青花五彩、淡描青花、蓝地白花、黄地青花、青花浮雕等。小件器的胎洁白细腻,大件胎厚。底釉泛青,小器均为釉底,大器为砂底。造型有大有小,大至60 厘米高的大盖罐,小至高度4.4厘米,可把玩于手心的鸟食缸。

传世品

明宣德朝传世品青花瓷,较之永乐器,除胎稍厚,造型曲线不及永乐的优美,绝大多数有款外,其余因素基本与明永乐时期的相同。

款识

此朝历十年,绝大部分官窑器有款。砂底的罐、瓶、盘等大件及个别满釉小件,如鸟食罐,落款于肩部、侧面或折沿下,形式有无边框的六字一行楷书横款,有边框的六字一行楷书竖款。釉底的碗、瓶、壶等在圈足内书款,形式有双圈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款,单圈六字二行款,双圈、无圈四字二行楷书款,双圈篆书款( 仅出二件残器)。款识特点,以“ ”字为多,“德”字的“四”与“心”紧靠,中间无一横。“ ”字中“衣”的横画不过“刂”旁,“衣”的第四划的勾与第五划的撇不相连。工艺,见个别覆烧器,小鸟食罐,通体满釉,口沿去釉以覆烧。

综上所述,明宣德朝青花瓷的特征是: 色凝重,花纹密,釉泛青,形增多,体加重,款大盛。

明永乐、宣德时期青花器物的比较。

其一,两朝器物的共同点是盘的内壁与底的交接处,用手摸,不甚圆滑,可感到有一圈微凹棱,俗称“月亮底”,此处和盘底圈足内墙根一周为淡湖绿色,为釉稍厚所致。

其二,明永乐器物的总体特征是甜白多于青花,受素瓷以造型取胜因素的影响,明永乐青花造型较宣德的秀、巧、轻、薄,前期以适应外销需要,有大件,后期大件少;而宣德青花,偏重于纹饰,不甚讲究造型,所以造型不及永乐时期的秀美。明宣德青花数量大,品种多,影响也大,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说。同样纹饰,器型的器物,明宣德朝不及永乐朝的圆巧,且胎厚,故手感重。

其三,明永乐朝器物上的款少,宣德时期的款多。明永乐青花除压手杯以外,基本无帝王年号款,仅有两例花样款,釉底器亦如此; 宣德早期地层中出土器物有四字篆款,晚期地层中出土器物全部有帝王年号款。所以传世品中,明永乐、宣德同样纹饰、器型的青花器,有无款与有款二种情况。

其四,特殊造型有:大勺、漏斗、梨式壶、扁壶、花浇直颈方颈壶、僧帽壶,这些均不是汉文化的传统器型。

其五,明宣德器物中有一批带藏文的青花器比较特殊,例如,青花藏文出戟罐,青花藏文云龙纹斗彩莲池鸳鸯纹碗,青花藏文净水碗,均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西藏萨迩县萨迩寺,别处不见,藏文内容大致一致,意为“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吉祥,三宝吉祥”。这是皇室特命明宣德御窑厂为宣德五年(1430)来京的大宝法王乌斯藏尚师哈里麻举行法会而制的宗教法器,它反映了明宣德朝廷与西藏的关系。

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

青花瓷典型器

此三朝历29 年,社会动荡,官窑基本停烧,故古陶瓷界曾经认为此三朝没有瓷业生产,而将此三朝统称为“空白期”。随着出土资料的不断被发现,古陶瓷界虽然认定此三朝有瓷器生产,但是,以“空白期”作为此三朝的统称,已经是古陶瓷界约定俗成的。从景德镇御窑厂此期地层出土的器物着,此期虽然不“空白”,但是瓷器确实不多。比较典型的器物有缠枝花四棱双耳瓶、缠枝莲托八宝纹侈口碗、九龙纹直腹碗、海涛纹侈口碗、白龙海涛纹侈口盘、瑞兽莲池纹盘、海马纹四铺首器座、海涛纹高足杯、青花斗彩莲池鸳鸯纹侈口碗、云龙纹大缸。在传世品中,有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景泰元年青花奉天勅命牌,山西省博物馆收藏的青花天顺七年款阿拉伯文筒式三足炉,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花天顺年款筒式三足炉。

明成化朝

青花瓷典型器

天字罐、斗彩鸡缸杯为明成化朝名品。明代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成化地层中出

土的青花瓷残片,胎体轻薄,釉色莹润,是深入研究明成化时期青花瓷不可多得

的资料。出土的青花瓷器与传世品在器型、青料、纹样、工艺等方面大体相当,仅仅是由于不符合御窑厂的出厂质量而被打破销毁的。

青料

明成化朝青花用平等青青料绘画,呈色稳定,发色蓝中泛青灰色。明成化时期多淡描青花,故更给人以成化青花瓷发色淡雅的印象。但是实际上,画三果、三友、九秋纹一类的盘子,也有发色比较浓重,有小铁锈斑的一类。品种有白地蓝花、淡描青花、孔雀绿地青花、斗彩、青花红彩、青花绿彩、黄釉青花等。

纹饰

前期布局疏朗,后期比较繁密。笔画线条纤细,多用勾勒渲染。纹饰多见婴戏图、高士图、贯套纹、龙穿花、桃子花,还有秋葵、金盏菊、苇枝等组成的秋色图。纹饰特点:花叶作手掌状撑开;叶子多为齿边,无阴阳正反,山石无凸凹,作平铺的钥匙状;不讲究边饰,碗的口沿、圈足仅用弦纹。

胎釉

胎细腻、洁白,釉极温润,稍发青,手抚有玉质感。内、外、底三面釉一致。成化釉历来为世人称道,底釉也是历代最好的。

造型

成化朝青花瓷的造型有梅瓶、洗、盏托及各式罐、碗、杯、盘等。“天”字罐多为斗彩器,因底有青花“天”字而得名。有的盖罐造型与天字罐一样,但是底部署“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款,清代有后仿,有些是清唐英督窑时期仿制的,署本朝款,也有旧仿加新盖的。明成化天字罐的盖是凸起的,而清仿的盖是平的。

款识

此朝历23 年。有“天”字款,“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或单行横书款,六字二行款有外加双方框和双圈两种,无“成化年制”、“成化年造”款。款字特征:“大”字出头不高,为尖头或圆头;“成”字第三划角直,带勾或无勾,第五划生硬。“化”,字“乚”呈直角;“ ”字上丰下敛,“衣”的横不过“刂”。成化款在历代官窑款中比较突出,一方面字体很硬,历代后仿款很多,但是画笔都比较软;另一方面,款字小,且圈框紧挨着字,缩于圈心,有“大底小款,小底大款”之说。出现无款官窑器,仿永乐、宣德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出土了成化书宣德款的器物。

明弘治期

青花瓷典型器

为“大明弘治年制”款折枝花果纹盘、云龙纹碗及一批有帝王年号款器物。此期官窑曾一度停烧,故器物较少。

青料

大体与成化朝的相同,仍然用平等青料,色泽比较淡雅。后期则发色灰蓝,与正德色调街接。

纹饰、胎釉、造型

纹饰有折枝花果、云龙纹、龙穿花、鱼纹、梵文等。胎釉、造型,前期与成化时期的相仿,甚至比成化朝的更加纤巧、柔和,后期的则接近于正德朝。

款识

此朝历18 年。弘治纪年款不太多,主要有六字二行、四字二行楷书款。书款柔和秀气,笔道均匀,款式淡雅稳定。款字特征:“弘”字,第二划出头,“厶”旁较高,“治”字最后一划向右出头者多。落青花帝王年号款的白釉盘、碗比较多,清代、民国时期,古董商常用来做彩器。鉴定时要注意观察釉面的划痕是否被彩所断,以此判断是否为后加彩。

工艺

修胎规整。碗、盘稍有塌底现象,圈足边露胎处见窑红。

明正德朝

青花瓷典型器

有“大明正德年制”和流传有序的青花器。

青料

用国产料,前期用平等青料,呈色多闪灰蓝色,晚期改用回青料,发色泛紫。品种有青花红彩、青花黄地绿彩、黄地青花、青花五彩等。

纹饰

纹饰布局繁密,笔法双钩平涂、一笔点划均有。宗教色彩图案多。除常见的缠枝纹、折枝花卉纹以外,穿花龙纹、飞翼龙纹和回纹为常见纹饰,以阿拉伯文作装饰纹样较历代为多。

胎釉

后期胎质不及前期的细腻。釉汁肥腴,白中闪青灰色,但多气泡。

造型

后期大件渐渐增多,且造型浑厚,带座器较多。除一般圆器以外,多见各式烛台、花觚、香炉等供器,各式带耳瓶、洗、奁、盒及插屏。

款识

此朝历16 年。有六字二行“大明正德年制”楷款,多“正德年制”四字二行楷款,款字结构松,很规矩。款字特征:“明”字日、月上半部近于平行;“正”字三横平行,底横长;“德”字“十”小“心”宽,“四”、“心”不紧凑;“年”字上面一横最短,写法有好几种;“ ”字“衣”的横很少超过“刂”。

工艺

渐显粗糙,修胎渐草率,罐腹接痕明显,盘多塌底,露胎处多见火石红。

明嘉靖朝

青花瓷典型器

有嘉靖帝王年号款的官窑器,如明嘉靖青花龙纹盖罐,明嘉靖青花群仙祝寿盘、明嘉靖青花山水人物带盖梅瓶等。

青料

此朝烧瓷时间比较长,青料发色不一。最具特点的是回青料,呈色紫艳,有别于其他各朝。品种有青花五彩、黄釉青花加红彩、黄釉青花、青花矾红彩、蓝地白花。

纹饰

除传统纹饰以外,道教色彩纹饰增多,有云鹤纹,许多器物都用来做边饰,还有松竹梅纹、缨珞纹、八卦纹、八仙纹、花组字纹及树枝组字纹、折枝花托八吉祥纹等,都比历朝为多,其中花组字纹为独具特色的纹饰,婴戏图纹、高士图纹、鱼藻图纹被广泛采用。

胎釉、造型

小件胎极细,釉极润。但大件胎较粗,釉亦不及小件润泽。多大件,如大盖罐、大缸、大葫芦瓶、大碗、大盘等。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云龙纹大盘,口径73 厘米、底径49.3 厘米、高9 厘米;双凤穿花纹大盘口径71 厘米、底径50 厘米、高6.4 厘米,造型均为浅腹,圈足平切,外斜削一刀,砂底,满布窑红。异形造型多,多见八棱、四方、六焦、上圆下方葫芦式造型。朝珠盒造型十分少见。

款识

此朝历45 年,款式比较杂。底款为六字二行、四字二行双圈竖楷款,多六字一行边额款,多用“制”字,少用“造”字。字体瘦长,布局往往斜行不齐。款字特征: “大”字常见撇捺平开,“靖”的“立”旁位于“月”上。

工艺

琢器腹部见接痕。大件工艺显得粗糙,不够规正。底见火石红刷痕,大盘为圈足平切。

明隆庆朝

青花瓷典型器

“大明隆庆年造”款团龙纹四格方盒等有帝王年号款的造型规正的器物。此朝器物比较少,但是较嘉靖朝的质量高。

青料

用回青料,但因炼制得好,发色为用回青料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中最悦目的,呈色稳定纯正,蓝中泛紫。品种有青花红绿彩、青花红彩、黄釉青花。

纹饰

题材大都承嘉靖旧制,但画意较前朝的潇洒,人物身材修长,姿态飘逸。纹饰特点是常以蟠螭龙纹做主题纹饰与边饰,常见团龙、团凤图案。

胎釉及造型

胎坚致细密。釉面白中闪青,光亮,肥腴。造型的总体特征是器物较矮扁。各式盖盒、提梁壶为此朝新品种,有卧足碗。小件造型多承前制,大件极少。

款识

此朝历6 年,款少。多见“大明隆庆年造”六字二行双圆款,也见“隆庆年造”四字二行楷款。与其他朝代官窑款不同的是不用“制”宇,而用“造”字,且有“隆”字右下不用“生”字,而用“正”字的情况,有个别大器的一行字款书于器物口沿内。

工艺

小器胎薄,器型工整,制作精细。

明万历朝

青花瓷典型器

明万历朝青花瓷青花瓷典型器有“大明万历年制”官窑款的正规的器物。此朝器物较多,所用的日常用品和陈设器都可见到青花瓷,大器尤以梅瓶为佳。

青料

早期用回料,发色同嘉靖,晚期用石子青料及浙料,呈色淡,发灰,一直延续到天启时期。品种多淡描青花,还有白地蓝花、蓝地白花、青花紫彩、青花绿彩、青花红彩、红地青花等。

纹饰

布局繁密,主题庞杂。锦地开光是本朝纹饰特点之一。锦地纹饰多借鉴于云锦,“卍字不到头”为常用锦地纹饰。另一特点是福禄寿的内容多,画面多讲寓意,此现象一直延续到清代。

胎釉、造型

胎质较前为粗,釉白中泛青。此万历朝造型是历朝中最多的,大件较嘉靖明显减少,多棱器较多。壁瓶为新出现的器型。莲花洗为此朝的特殊器型,别的朝代少见。

款识

此朝历48 年,带款器较多。琢器多见六字一行单框款,圆器多见六字二行、四字二行双圈款,楷书严谨规矩。款字特点:“大”字撇短捺长;“萬”字草字头、羊字头皆有;“制”字“衣”的第四划、第五划相连。

工艺

小件质量尚好,但明显不如中期。活环瓶的活环工艺及镂空工艺很有特点。

明泰昌、天启朝

泰昌朝历30天即亡,所见泰昌款期均为后仿。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以后,朝廷就没有下令再造官窑器的记载,景德镇御窑厂萧条冷清,逐渐歇业停产。天启帝王年号器物非常少见。款识以“大明天启年制”为主,也有“天启年制”款器物。

明朝的青花瓷多少钱


众所周知,中国的陶瓷文化以及陶瓷工艺在世界上都是享誉盛名的。我国的陶瓷艺术已经有了千年的历史,在工艺上可谓能够达到目前世界上的先进水平。而作为陶瓷中独具魅力的青花瓷,更是历经八百年而不衰,其市场和收藏价值都是极具潜力的。

在产瓷的历朝代中,明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明朝在宋朝、元朝的基础上,瓷器烧制的技术得到了充分地提高,取得显著成果。尤其是产于景德镇的瓷器,几乎占据了中国主要的市场。

明初时期,陶瓷被高度重视,主要以青花为主。这个时期的青花改进了元代瓷器层次过多、花纹冗杂的效果,较多采用清新淡雅的风格。当然,每个时期在用料上也是有差别的。

永乐到宣德年间,青花采用了进口的古波斯“苏麻离青”钴料来烧制,胎釉精细、纹饰优美;成化到弘治、正德年间,青花采用国产平等青料,胎薄釉白、青色淡雅;嘉靖到万历年间,青花蓝中泛紫,艳丽浓重,其青料是将回青、回青与石子青混合使用的,多为大件;万历年后期直到明末期间,青花蓝中泛灰,青料采用的国产浙料。

在明朝这些朝代烧制的青花瓷中,数永乐、宣德两朝烧造的青花瓷最为珍贵,甚至整个青花瓷烧造历史当值中,都堪称数一数二的稀世珍品。它拥有异域风格的造型、浓厚艳丽的色彩、清新脱俗的纹饰,古未有之的魅力。

其中,永乐年制的“青花缠枝莲扁平大卧壶”是这个时期特有的、极罕见的代表作。器身圆形如龟状壶,两耳,小壶口;壶背面为素胎,中心一凹圈。壶的正面是隆起的;釉色光洁青白,青花浓翠。现目前,在北京故宫博物有收藏一件该精品壶,与永乐年制的各方面非常符合。由于民间极为稀少,价格昂贵,所以想要前往博物馆一睹其真容的爱好者和学者们非常多。

在国际市场上,永乐、宣德两朝的青花瓷多为三百万以上的价值。在2009年香港的一场拍卖会上,宣德年制的“青花藏文高足盌”以2306万元成交;2012年,一件永乐年制的“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更以1.41亿元港币成交。诸如此类的高价明青花还有许多,但是能够真正喜得如此珍品,还是需要一定经济基础的。

康熙青花瓷的30个特点(一)


1、早期康熙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与器底釉色不一致,个别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火石红,露胎处能看到一圈细密的旋环痕迹。

2 、康熙民窑器中常见缩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釉薄泛白,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有的足墙同面斜削呈尖状,圈足直径大,许多瓶、觚、罐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其折角处极为挺直,俗称“二层台”或“台阶底”。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夔龙折沿洗、印盒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露胎无无釉,圈足宽厚。

3 、 康熙中期青花由于烧成温度进一步提高,胎体洁白坚硬,断面有如“糯米糕”。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显疏松,偶有开片,还有一种亮青釉。中期青花瓷器圈足没有早期大,有的足端经过打磨,光滑呈泥鳅背状,但没有后期雍正青花的滚圆,少见火石红,胎釉结合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产品有水盂、印泥盒等,胎体偏轻。

4 、 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也有粉白釉,釉面光泽深沉含蓄,胎体比中期要重,硬度高,底足较深普遍采用平切,切削整齐。

5 、 早期青花瓷器使用浙料或江西、广东青料描画,呈色灰蓝,个别发色欠佳,浓重灰暗及蓝黑,与顺治青花特点很相似。

6 、 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练精纯,由于水沉法改进为煅烧法,呈色鲜蓝青翠,无漂浮感,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清代其它各朝青花有很大的区别,时代特征十分明显。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面貌。人们往往称康熙青花为“翠毛蓝”、“康熙五彩”、“墨分五色”。色彩变化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所用青料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古人对康熙青花评价甚高,谓“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器物画面浓淡深浅,光线强弱分明,不同层次的渲染,完全是由于工匠们熟练地运用色料的技巧,即分水方法,有意识地造成多种深浅层次不同的色调,甚至在一笔一划中也能分出深浅不同的笔韵,如青花山水人物图,花鸟图等,无论远山近水,层峦叠嶂,均富有层次的节奏感、立体感,结合晕染法的使用,使其更接近和达到国画题材的表现手法,犹如一幅水墨花,很具观赏性,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7 、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灰蓝,有的泛晕散,也有描青花,所占比重不大,多绘在杯、盘、碟等小件器皿上。

8 、 康熙朝除了烧造传统的白地的青花外,还有浆胎青药,哥釉青花,郎窑青花,蓝釉青花、黄釉青,洒蓝开光青花、蓝地白花、豆青釉青花、外酱釉内青花、青花红彩、青花釉里红、青花加黄、青花加紫、青花戗金、青花镂雕等派生品种,虽烧造数量不是很多,但别具情趣。

9 、 康熙青花仿明代青花发色也很流行,所占比例不大,主要是仿永乐、宣德青花苏泥勃青料重鲜艳带晕散的艺术效果。其次还有仿成化青花平等青料的淡描,仿嘉靖青花回青料蓝中泛紫。这时期最擅长仿宣德青花瓷,由于采用的是国产钴料,含铁量低,稳定性好,所绘花卉呈有黑色结晶斑点,是采用人工重涂积点方法,有意点染形成,青花下沉度及质感不够,釉面同样泛青,个别也有桔皮纹,用手抚摸釉面,比较光滑,凹凸不平感觉不明显,而永宣青花釉面往往带有波浪状,总体来看,仿制水平还是很高的。

10、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是清代青花瓷器中造型最为丰富的一个时期,形式更是变化多样,层出不穷,一种器型往往有多种不同的式样,以人们的现实生活需要和条件为依据,千姿百态,仿古创新,既有陈设瓷,也有大量日常生活用瓷,及各种文具、茶具、象生瓷、瓷塑及仿古铜器式样祭器、外销瓷等。外销瓷在当时对外贸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主要是表花、五彩两个品种,基本都是民窑器,用色偏浓重,造型高大,纹饰也适应于国外市场的需求,规整繁缛,并有许多创新式样。

11 、康熙朝的大件琢器生产在清代也是首屈一指的,这与成型方法日臻完善和技术列趋成熟有密切关系。如:大棒槌瓶、大香炉、万寿字大瓶、大盘口瓶,凤尾尊、花盆、大鱼缸、绣墩、大盖罐等,整体特点是古朴稳重,颇具阳刚之气的力度。尽管体积较大,有的高达80厘米,极少变形,器身接口不明显,反映了成型与修胎工艺的精进。器物外部轮廓线和转折处清晰、利落而有精神。风格硬朗,挺拔向上,浑厚朴实、有力,粗犷豪放,富有阳刚气势,制作很清楚规范,丝毫没有笨拙感。中小件器物富有独创性,严谨大方,讲究整体效果,不刻板,端庄中透出灵秀的美姿。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方形器,如方盘、方碗、方棒槌瓶、方尊、方花盆等,比较而言,烧制方形器要比圆形器难得多,充分表现当时工匠们造型设计的高超水平与制瓷技术的进步。

12 、 康熙青花瓷器种类繁多,根据一些常见器物现择要分类介绍如下:

瓶类:是康熙青花造型最为丰富的,多用为陈设观赏。有长颈瓶,早期瓶高颈粗,晚期瓶矮颈短。梅瓶小唇口,短颈,体丰满,多是玉璧形底,少量是圈足,无款,有平肩、溜肩两种,形体大的胎轻,个别釉面有开片,体小的胎重。筒瓶,又称象腿瓶,外形与崇祯、顺治基本相同,但没有顺治的高。棒槌瓶,创新式样,因形似我国南方洗衣用的棒槌而得名,基本是民窑产品,有圆棒槌和方棒槌两种,前者数量多,后者少,线条处理楞角分明,普遍高度在46厘米左右。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青花祝寿圆棒槌瓶,洗口,长直腹,高达77.6厘米,形体高大,十分引人注目。又如康熙青花渔家乐方棒槌瓶,都是这类器的精品。葫芦瓶,口沿部分增高,洋重线条美,底部有露胎和书款两种,前者仿明代特征。锥把瓶、玉壶春瓶与明代相比颈部缩短,腹部肥大。胆瓶、天球瓶、蒜头瓶、荸荠扁瓶,直口,长颈,扁圆腹,圈足,为康熙朝新创器型。此外,还有八方瓶,绶带耳扁腹葫芦瓶等。

13 、尊类:摇铃尊,又称纸槌瓶,为康熙官窑的创新式样,平底内凹,均有款,所见多为青花及釉里红两个品种;凤尾尊为当时的流行式样,因其口、足外撇形似凤尾,故名。它是从花觚演变而来的,线条优美,舒展流畅。多是康熙中、晚期产品,无款居多。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高73.5厘米,及青花雉鸡牡丹图凤尾尊均属代表之作。撇口尊、琵琶尊、形似弦乐器琵琶,故名。双陆尊、石榴尊、马蹄尊、筒式尊、兽面衔环尊、观音尊、双耳尊等,其器型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至底外撇。

14 、罐类:将军罐,始见明代嘉靖,康熙朝延续顺治式样,高矮大小不等。官民窑均有,但民窑所占数量多,早期口大罐高,晚期口小罐矮。常画仕女婴戏、洞石花鸟两种图案,往往底部无釉露胎,胎体厚重,足边有火石红,官窑产品尺寸小,常在腹部绘团寿纹,底部圈足满釉书有本朝6字款。莲子罐、瓜罐、冰梅罐、竹节盖罐,罐身绘翠竹纹,除青花外,还有白釉绿彩。鼓式盖罐、狮钮盖罐、粥罐,为康熙朝创新式样,多是民窑产品,尺寸不是很大,形体矮而圆,底部无釉露胎,肩部有对称双圆孔,穿有铜环,便于提用。罐盖分圆顶和平顶两种,前者多置宝珠形钮,后者无钮。

15 、 花觚类:大器居多。早、中期大量生产,基本是民窑产品。一般器型高大,高度在45厘米左右,份量适中。早期简单呈筒形,平底内凹。中期形体特征鲜明,开始发生变化,口足外撇,鼓腹,腹上下各凸起一周,二层台底,足内常见书写仿明代成化、嘉靖年6年字款,其双圈画的很大,有的花觚只画双圈,有的不写款,多数是口径大于足径。

16 、 壶类:执壶、贲把壶;又称“藏草壶”,宗教法器,是仿照藏族银制贲把壶形制烧造而成。茶壶,饮茶器具,烧造出许多实用美观的样式,善于随形变换,有竹节式、桃式、提梁式、端把式、八宝式、“福”字形、“禄”字形、“寿”字形等。壶体与壶流、壶柄比例适度,和谐统一,端庄大方。茶壶常见画松竹梅和博古图。博古即是用各咱工艺品组合成的图案。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康熙青花松竹梅纹茶壶,构思巧妙,盖钮、流柄塑成梅枝、竹节及松树,在用青花绘松、竹、梅纹,将绘画与雕塑融为一体,精美雅致。鼻烟壶,做为盛放鼻烟的器皿,开始在当时广为流行,但式样单一,呈筒形,又称炮竹形。小唇口,外绘缠枝莲花、折枝菊花和寒江独钓图,前者多无款,后者多写成化年制4字仿款。

17 、 笔筒类:文房用具之一,数量很多,器壁多较厚。较明末清初有了明显的变化,流行口底相若的圆筒形,数量最多的也是最具代表性。另有撇口形、竹节式、束腰式等,束腰式多出现在早期,有的口部施浆白釉,已不是主流品种。最常见的是玉璧形底,底心出脐微向内凹,有釉,比外壁釉要偏白、薄,脐内的外围有施釉和无釉两种,后者居多。其次是台阶底,圈足和平底无釉露胎。也有的是底部有三个条形小足。官窑笔筒多书长篇诗文,诗尾常用釉里红篆书“康熙传古”方章。民窑釉面泛青,多画山水人物故事和花鸟图。个别带有纪年如康熙二十年山水人物笔筒、康熙十三年山水笔筒等,这类带纪年的民窑笔筒,总体特别是胎厚重,底无釉,口沿与近底处往往有暗刻双弦纹或卷草纹,而这种暗花边饰在明末崇祯和清初青花瓷中非常流行,如笔筒、莲子罐和筒式瓶中经常看到。

一个陶瓷艺人的大梦


图/王双利

在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北泉河头村,刘文坦家随意堆放着沙石的小院杂草丛生,两只胖胖的小狗正在沙石堆上撒欢打滚。这看似简陋的小院,却在记者眼中充满玄机。

在陶瓷收藏领域,传统古方旧法烧制的陶艺,历来被收藏家视为至宝。而曜变天目瓷,又是陶瓷界的宝中之宝。由于当时连绵战乱等各种原因,曜变天目瓷的原址———福建建窑旧址已经塌陷,至今连一星半点碎片也找不到了,中国史籍上也没留下任何关于曜变天目瓷的文字。几乎近一个世纪,陶瓷界对于其烧制原理进行多方探寻,却难觅其踪。

全国有不少专业陶瓷研究机构,有大把资历显赫的专家学者,命运却把打开烧造曜变天目瓷秘密的金钥匙交到普普通通的陶瓷艺人刘文坦手里。



算起来,烧制曜变天目瓷这个工艺已失传了700多年。刘文坦不知前途几多坎坷,接过了打开曜变天目瓷秘密的钥匙。刘文坦家客厅墙壁架子上,陈列着几十个大大小小、形色各异的瓶瓶罐罐,这些就是他20多年的心血结晶:一步步接近完美的铁系彩釉曜变天目陶瓷系列。曾有专家评价,刘文坦烧制的曜变蓝圈釉瓷和现存日本的宋代曜变天目茶碗相近。此外,他新研制瓷的曜变天目品种,是对传统的传承、创新和超越。



寻找天目瓷的金钥匙

记者:是什么吸引你如此执著,非要破解烧制曜变天目瓷的秘密?

刘文坦:我从小热爱陶瓷艺术,最喜欢陶瓷中的曜变天目瓷,这是宋代烧制的一种铁釉陶瓷,烧制中因窑内温度变化,在黑釉底下出现丰富的黄色结晶,在日光下,结晶斑点周围闪耀着蓝色光彩。这种结晶效果的陶瓷在当时也很罕见,几十万件中,偶尔会出现一二件。也许是物以稀为贵,也许是我认准了的事绝不放弃,感觉总有种力量推我前行。

记者:这个陶瓷烧制中的异类后来也受到了世人的关注,为什么?

刘文坦:中国元朝时期,日本的书里就对曜变天目瓷有了记载,认为它“是最好的建盏,价值最高。”上世纪70年代,一位日本著名陶瓷专家用5年时间,烧成与宋代建窑曜变天目碗十分相似的产品,并把仿宋曜变碗送给其故乡福建博物馆。曾有人欲以5000万日元巨款购买此碗,因此而被称为“稀世珍宝”。

黑釉陶瓷始于汉,入宋以后烧造量更大,种类繁多,窑址遍及南北。根据外貌,铁系釉有曜变、油滴、兔毫和灰被等30多种。其中,以福建建窑出产的曜变天目为最名贵。

唐山是北方的瓷都,烧造陶瓷的历史悠久。往上数几辈,刘文坦家都有陶瓷艺人,解放后曾是地下党的父亲受政治运动迫害,一家人流落农村,为了谋生,他又重新干起了先辈们的老行当———烧窑制陶。

机会只关照有准备的人,毕业于农业中专的刘文坦最爱看书,姐夫在大学教书,他一有机会就去借书看。上世纪70年代末,唐山大地震,劫后余生人都在竭力挣扎着恢复生的信心,他居然跑到一幢大厦的废墟中掏书!艺高人胆大,他不知前途几多坎坷,就接过打开曜变天目瓷秘密的钥匙。



宝石般璀璨的天目瓷

“曜变,就是在日月星辰下发生变化的意思。”他边解释,边从架子上挑出一只掌心大的黑釉小碗,内表釉面底下散布着一簇簇黄水晶粒般的结晶。遭遇下午3点的阳光,这些斑点的颜色无论从什么方向看都保持黄色,周围的釉则显出深蓝色辉光。他说:“釉底结晶内薄膜的厚度不一样,在日光下,对太阳的反射角度不一,形成干涉、散射等光学变化,产生宝石般晶莹璀璨的光华。一般陶瓷釉底没有这种结晶,也就没有这种光学效果。”



同甘共苦一家人

刘文坦是家的精神支柱,是妻子儿女的绝对权威。28岁的刘鹏看父亲的眼神无限纯净、无限温暖,这种对榜样至爱的目光,是眼下绝大多数父母无缘体会的。他说:“爸爸20多年坚持研究铁釉天目瓷,这种毅力值得我学习。”

家里有三眼窑,只要能维持基本生计,所有精力和资金都投入烧天目瓷,但常常是十窑九空,废品多的能堆成小山,再重头开始。

建窑炉要花钱、原料、煤气,每项开销都很大。凭着聪明勤奋,刘文坦家曾是全乡最让人羡慕的家庭:第一个安装电话、第一个有汽车,甚至买了两辆汽车……但个人投资搞天目瓷把家底一点点掏空。

家里最困难时,只剩下4毛钱。儿子把水龙头凿开,外边是铸铁,当废铁卖;里面的铜心取出来,为了多卖几分钱。妻子说:“我们早晨做粥,吃点咸菜,中午贴饼子,晚上还是粥。孩子们觉得没劲,总是饿。老村长给我们做一大盆玉米面粥。哎呀,都跟恩人似的。”

儿子中专毕业时放弃到外面工作,过了两个月,爸爸才知道,他说:“家里缺的不仅是钱,是实实在在的投入。”

2000年正月十二还没过完年,刘家人还在烧窑。儿子上午发烧,在家输完液,下午4点多,来替爸爸。窑炉煤气管道突然崩裂,听着“嘭”一响,他爸就招呼“刘鹏,刘鹏”,孩子浑身是火,在地上打滚,是露着的地方都烧坏了。

在慌乱的救人后,刘文坦打开窑门,突然看到一个黑宝石色的茶碗,他十分惊讶,再清点一下,这一炉居然出了8件成品。全家人悲喜交加,在寒风中抱头痛哭,妈妈说:“这是用咱们儿子的血和命换来的。”

2002年底,刘文坦派儿子到福建,看看能否在建窑旧址找到一点远古文明的蛛丝马迹。刘鹏在建阳的小窑厂从小工做起,干了半年后传回来话:当地人只热衷于造新假古董。而且那时,非典已风声鹤唳,父亲急招其速回。

仿宋曜变天目瓷烧出来后,刘文坦想请专家帮着鉴定一下,听说故宫有,他和弟弟背抱着几件沉甸甸的陶瓷来到北京,想求得答案。

记者:为什么要到故宫去找?

刘文坦:我们也不太清楚,是撞着去的。我们住在前门一带的地下室旅馆,两人30元钱一天。我们抱着自己的东西,从前门走到天安门,沿护城河走到故宫正门。门房说我们要找的那位专家已经退休,没人接待,只好无功而返。

记者:回来你觉得伤心沮丧吗?

刘文坦:那没法。习惯了冷遇,习惯了不成功。

记者:你曾梦想过成功这一天吗?

刘文坦:多次做梦,在梦里喊成功,多少次应声跳下床。

记者:那现在是一种什么心情?

刘文坦:人既要能承受压力和痛苦的毅力,又要能压抑这种成功后的狂热。我通过不成功压抑痛苦,又非常平淡地对待成功。

记者:目前,你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刘文坦:陶瓷业正面临产业结构变化,我们就冲这个来。把曜变天目瓷从艺术陶瓷变成高档日用资,如餐具、卫生瓷,我已开始实践,我的事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默默无闻的小规模实验室产品到轰轰烈烈的产业化大生产,700多年前偶然的窑变异类,在700年后为陶瓷烧制技术吹进一股新风。雄心壮志的刘文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将经历的困难和问题也将不同于已往。祝愿这勤劳、善良的一家人———一路走好!

藏品分享是艺术陶瓷普及的一个基本方式


藏品分享是艺术陶瓷普及的一个基本方式

陶瓷艺术不断发展进步,最核心的地方还在于技术本身的发展,不断提高专业的水平,过到更高的发展目标,实现对藏品分享的有力承诺,这是在艺术陶瓷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形式与内容,特别是进行藏品分享的各类型的活动,都是普及陶瓷文化的最好方式,让更多的人可以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待陶瓷生产,来欣赏陶瓷艺术品,丰富人们的生活,同步传播陶瓷文化,这是最好的形式。

艺术陶瓷产业的发展,不仅有着巨大的实力,而且还在实际的生产应用过程中,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从普及到张扬,从实际的运作到较大的发展,从全面的提升水平,到最终实现丰富艺术市场,陶瓷艺术创作,最终还是要达到为生活服务的目的。藏品分享活动,则是对艺术的一种尊重,也是把艺术这种高雅艺术推广向更广阔的地方,实现整体的陶瓷产业进步与发展。

藏品分享活动在实际的生产应用过程中,有着非常强的实力,也在广泛应用的效果方面,特别是符合现实艺术追求的需要,很多人都对艺术创作没兴趣,却对艺术产品非常有兴趣,所以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达到较大发展,实现整体的发展要为全局服务的目的,必须体现藏品分享过程中,普及陶瓷文化的作用与意义,真正实现为全局发展更有实力,藏品与创作也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明朝成化青花瓷和斗彩瓷的特点


热衷于明清瓷器收藏的朋友一定听过这么一句话: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说的就是明朝成化时期生产的瓷器要比明朝其他时期生产的瓷器更加优秀,明朝成化瓷器烧制于明朝成化年间景德镇窑。明代成化时期是中国制瓷业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生产的瓷器主要有两个品种:青花和斗彩。

明朝成化时期烧制的青花瓷,以它独具特色的风格,征服了一众古董瓷器收藏爱好者的欢迎。从胎子的角度来看,明朝成化瓷器的胎子非常细致白净,并无白中泛青的现象;从釉质的角度来看,明朝成化青花瓷厚润通透;从青花用料的角度来看,进口的苏麻离青料在明朝成化时期已经所剩无几,因此这个时期的青花瓷都是使用国产平等青。平等青含铁量不多,含锰量却不少,使用平等青烧制而成的青花瓷呈现蓝中泛青的现象,铁锈红不复存在,发色比较稳定,具有素雅温和的特点,并且在这一时期,青花瓷的风格有了很大的变化,釉色从浓郁渐渐变得素雅,这主要是因为烧制青花瓷的色料由苏麻离青换成了平等青。;从款识的角度来看,明朝成化瓷器底部题款一般都是六字楷书:大明成化年制,现在市场上凡是底款为成化年造的瓷器,统统都是后世伪作。

明朝成化瓷器中能与青花瓷平分秋色的也只有斗彩瓷了,并且明朝成化瓷器最突出的成就,是成功创制了明朝成化斗彩瓷。这一阶段的瓷器的造型非常别致,流传于世的明朝成化瓷器的大小基本上都在一尺以内,宣德时期的大器十分罕见。在这个时期官窑瓷器的质量非常优秀,民窑瓷器也十分精致。在瓷器表面的纹饰精妙绝伦,笔法工细,恬淡雅致。明朝成化斗彩瓷器的胎质轻薄,釉色晶莹纯粹,色泽鲜明亮丽,造型丰富多样,譬如说:鸡缸杯、高士杯、天字罐、婴戏杯、葡萄杯......无不精妙绝伦。

总而言之,无乱世明朝成化官窑瓷器还是明朝成化民窑瓷器,基本上都是珍品。我们在鉴别的时候,需要从瓷器的胎子、釉色、器型、图案、款识、画工、色泽等多个方面去看。笔者在这里也要提醒一下各位藏友,现在市场上的伪作赝品并不少,大家在购买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心。

陶瓷向来是艺术市场的一个大类别


陶瓷向来是艺术市场的一个大类别 5月12日至5月16日的2010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前天晚上在世贸商城举行了开幕预展,人流量大增,据统计,昨晚参观者为去年同期的一倍以上,而几个月前沙龙展位即告租罄的消息大概已经预示了这一盛况。

本届沙龙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作品层次丰富,多了大众能看懂能欣赏的艺术品,少了以往被爆炒的那些所谓当代艺术和其他工艺品。从作品上说,油画、雕塑、国画、陶瓷等几乎涵盖了所有艺术类别,来自拉美、俄罗斯、法国、日韩的经典艺术、潮流作品均有展示,显示了国际艺术全面呈现的盛况,而且很多参展中国艺术家也有着海外留学背景。从上海到美国留学的画家周驰,此次带来了她向欧美前辈艺术家安迪·沃霍致敬的油画系列,每幅作品都以不同年代和造型的可乐罐头为框架,描绘了她的偶像杰克逊、猫王、梦露等,怀旧与前卫风格并存,让她的作品旁围着大批观众。

陶瓷向来是艺术市场的一个大类别,本次沙龙上虽然陶瓷机构不多,但作品非常精美,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和思维,跳出了传统。比如来自美国的周光真先生,是早期中国赴美学习陶瓷的先行者,他的陶瓷作品取名《搪瓷时代——上海怀旧》,用陶瓷雕塑复制了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如竹壳热水瓶、木拖板、肥皂缸等等,是一种现代感很强的观念性陶瓷艺术。而来自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张凌云几件以现代理念创作的陶瓷器皿,获得了中外观众的极大兴趣,不断询问价格,对于内涵和价格都看得懂的艺术品,人们还是愿意下手。

人流量大增,不过各家画廊机构对销售成绩并不太过期盼。他们纷纷表示,艺术不是用来爆炒的,前几年的不正常,现在需要慢慢回落消化,艺术最需要的是被欣赏和感受。在预展上,几乎每一个展位前都簇拥着一堆人在认真听着画家或艺术专家讲解,这才是沙龙真正令人欣喜的风景线。市文广局艺术处主管美术副处长肖谷表示,好的艺术品不怕没人欣赏,但需要画家的虔诚和大众审美的合理引导,沙龙就是这样的一个能提高审美能力的场所。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明朝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明朝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青花瓷器的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