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五彩瓷器鉴别 > 导航 >

明清五彩瓷器鉴赏

明清五彩瓷器鉴赏

五彩瓷器鉴别 古代五彩瓷器 宣德五彩瓷器鉴别

2020-11-19

五彩瓷器鉴别。

中国古瓷器在海内外拍坛上一向非常抢眼,专家蜂拥而至,拍价屡立异高。但假如细心辨别的话,会发现在国内瓷器拍卖专场上,拍卖成交价独占鳌头。

很多丢失海外据专家介绍,五颜六色瓷曾在明清两代呈现过制造高峰期,很多官窑瓷器首要来自于明代嘉靖万历期间和清代康熙期间,两者个性附近,但又各具特色,从撒播下来的御窑著作来看,其宣德期间的青花五颜六色瓷能够代表这一期间的个性特征。

不过,从其时前史记载来看,宣德官窑的五颜六色瓷也难为藏家所见,当然更谈不上大规模保藏了。

一些行家剖析以为,中外藏家对五颜六色瓷的不合情绪始于明万历期间。很多五颜六色瓷销往日本后,不只深得其时日本社会人士的喜爱,而且被上层人士和专业保藏家所珍爱。

进入清明今后,日本人愈加痴迷中国产的五颜六色瓷,很多人不惜重金求购,并掀起一股五颜六色瓷保藏热。

最让人津津有味的要数2000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明嘉靖五颜六色鱼藻纹盖罐通过屡次叫价,终究以4404万港元成交,变成其时成交价最高的中国瓷器,也是五颜六色瓷拍卖至今最高的价格。

虽然今后五颜六色瓷在拍坛上再未呈现疯狂的一幕,可是其价位基本价位都是处在1000万以上的。

明前期釉上五颜六色瓷器传世品不多见,因为其时景德镇连续元代制瓷主流产品青花、釉里红的出产。

但是从所见到的为数不多的洪武釉上红彩能够断定,洪武期间的红彩瓷器已为“五颜六色”瓷的蓬勃开展造声蓄势,能够说洪武釉上红彩已拉开了明代五颜六色瓷光辉的前奏。 洪武期间的五颜六色瓷器很少见,首要原因是洪武朝御窑厂设置较晚,其时所造瓷器应为民窑所烧。

1964年在南京明故宫遗址所发现的洪武期间釉上红彩龙纹残片,“盘壁表里各画五爪红龙两条及云彩两朵”。

其构图动感非常激烈,笔意潇洒劲利,龙纹图画空间组织疏密妥当,云朵画法也生动活泼,充溢意味;胎壁匀称,轻且薄,对光透映,里外龙纹叠合为一,体现了明初高明精致的制造水准。

器物虽小,但图画纹样规划合理,是明初釉上彩制形成就的展示。特别要指出的是,用红彩描写精细的龙纹、云纹等图画,仅仅明初才呈现于景德镇。

宣德至正德期间的五颜六色瓷 宣德窑出产的瓷器种类之多是空前的,单纯的釉上彩有釉上红彩和五颜六色。有文献记载:“彩瓷始自宣德。”

但从考古发现,洪武时已有红彩呈现。但是宣德时所烧红彩,较之洪武红彩愈加艳丽,而且颜色有浓重和浅淡之分。“宣窑五颜六色深沉堆垛”,也许就是指这种颜色浓重的红彩。

河北安次县曾出土明宣德红彩缠枝八吉利三足炉,其红五颜六色呈黑紫,深暗凝厚,外表无光,纹样线条粗暴。宣德时红彩是釉上红彩和五颜六色的初步,为后世的开展打下了根底。

明代五颜六色瓷器通过数朝的开展,到嘉靖、万历时已是适当成熟,质量和数量蔚然可观,开创了五颜六色瓷制造的新局势,在陶瓷史上做出了杰出贡献,嘉靖朝瓷器出产量在明朝最多,因为选用“官搭民烧”的做法,呈现了官窑民窑竞烧的局势。

一起瓷器的对外输出也极大地影响和促进了陶瓷种类的立异。《景德镇陶录》记载:“制造益考,无物不有。”嘉靖釉上五颜六色以红、绿、黄、紫、孔雀蓝、黑彩描画图画,其中红、绿、黄为三主色,亦有金彩等多种颜色的五颜六色器。

从某种意义上说,清康熙时的五颜六色瓷是真实意义上的五颜六色瓷。为何这么说呢?因为明代五颜六色,如不运用釉下青花,实际上就是釉上红彩、绿彩、黄彩等;而康熙五颜六色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釉上蓝彩和黑彩,形成了红、绿、黄、黑、赭、蓝等多种颜色的调配和运用。

因为有了深颜色的蓝和黑,使得康熙五颜六色的颜色对比愈加调和、沉稳。康熙时蓝彩烧成后的颜色,其深艳程度超过了青花,而黑彩又有黑漆般光泽。

康熙五颜六色所用的颜色比明代大大增多,因而康熙五颜六色比明代单纯釉上五颜六色更显得娇艳动人。康熙五颜六色瓷光艳照人,很主要一点是在烧成上。

釉上彩是在彩炉中低温烧成的,火候的掌握非常主要,温度过高,有些釉上颜色会活动或丢失,炉温太低则彩料的光泽缺乏。康熙五颜六色通常都颜色艳丽,光泽亮堂。

雍正五颜六色和盛极一时的康熙五颜六色比较有很大的不相同,一是数量削减,二是在颜色上改动曩昔以浓艳为主的特点,趋于浓艳,图画装修也从繁复变为疏朗,笔意由遒劲趋向纤弱。

这种改变是两方面要素形成的:一是粉彩已变成其时的主流产品,它的制造方法、审美取向必然影响五颜六色,雍正五颜六色在制作技术上就结合了粉彩中多层次的技法,然后获得新鲜静寂的作用。

二是雍正五颜六色在彩绘颜料方面仍以红、黄、蓝、绿、紫、黑、金等色为主,但彩绘作用已与以往有很大的不相同。雍正今后,五颜六色瓷逐步被新的彩瓷种类所代替。

从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迸发今后,清代政治发生了巨大改变,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瓷业的开展同别的经济、文化事业相同,伴随国势之日衰,逐步走下坡路。

这正如《陶雅》所载:“中叶今后,深沉固不如康熙,漂亮也不及雍正。惟以不惜工本之故,犹足以容与中流。嘉、道以降,画工彩料直愈趋愈下……”清末五颜六色已不再风流独领。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如何鉴赏五彩瓷器?


如何鉴赏五彩瓷器?五彩瓷器,顾名思义,它的基本色调以红、黄、绿、蓝、紫这五种颜色的彩料为主,然后按照绘制花纹图案的需求绘制于瓷器的表面上,然后再入炉烧制而成,这种瓷器特点是创造了后期釉下青花的装饰手法与釉上彩料绘法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中国古代的瓷器从一开始的原始陶器到后期成熟的青瓷,又由青瓷到白瓷,再由白瓷到彩瓷。期间总共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明清时期使中国古代陶瓷进入了一个鼎盛时代的五彩瓷器。

如今在市场上所出现的五彩瓷器极多,这类藏品有很大一部分景德镇的仿品。另外还有行内资深高手的仿品。极难鉴定。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常规的几种鉴赏方法:

第一、看器形。

明清时期的五彩瓷器种类多样,有盘有碗。还有各种盒子类瓷器,非常有时代的特色,器形偏小。造型精美。

第二、看胎体:

该类瓷器胎质非常厚重,胎土不精细,有气孔,露胎比较干。

第三、看釉面:

该类瓷器的釉面质地温润,光线非常柔和,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第四、看色:

而且五彩瓷器使用的青料特殊,当时是从西域进口,青料色泽艳丽,发色均匀。

第五、看釉面装饰:

而且彩瓷器的绘画方法大部分都是十分素雅古朴,绘制图案不规则,各类纹饰都有。

如果大家在以后的生活当中遇到该类五彩瓷器,请藏友们务必仔细鉴赏。

清代康熙五彩瓷器鉴赏


很不愿意介绍清三代的瓷器,因为涉及的面太广泛了。清三代瓷器是我国瓷器业的巅峰,涉及到的种类之多、数量之多非常的复杂。如果想初步涉猎倒是简单,但是想要仔细的研究一下还是需要下真功夫的。我一直不相信一篇文章就能让人完全的明白清三代的所有特征,比如今天这篇康熙五彩的内容都是缩水的。

胎质:康熙时期国富民强,有钱、任性!所以对瓷器的要求也很精细,我觉得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对瓷器胎质要求的严格,康熙瓷的胎完全改变了明朝的那种粗糙感,更为细腻、瓷土更为纯净,也只有纯净的胎才能烧出那么美的瓷器吧。康熙五彩的胎质坚硬细密、器型端庄稳重,器型和重量在一个非常完美的比例,这种瓷器一上手就知道比例是否合适的。

五彩的颜色:五彩瓷器自元代开始就有,到明代中晚期就已经很完善了,尤其是青花五彩更是精美之极,而康熙五彩主要的是白地五彩,而且五彩的颜色跟前者有很大的不同。

红色:康熙的红彩跟明代的枣皮红不同,很明显的能感觉到过度,颜色的深浅浓淡,施彩的薄厚等等都把握的非常好,仔细看红彩表面光亮、侧面看会闪光晕。

黄色:这个延续了明代的蜜蜡黄,只是颜色浓淡有变化。

紫色:深色的就是茄皮色,浅色的就是葡萄色。

绿色:这个颜色很多,早中晚期都不同,用的比较多的是墨绿、黑绿、西瓜绿、大绿、水绿。大多釉面细腻,光泽自然,浅色绿与明代相似,但是没有绿中闪黄的那种视觉感。

蓝色:蓝色一般用的都比较深、一般蓝色都用来画山石。

黑色:漆黑光亮、颜色很重,属于那种很纯粹的黑,多用来勾勒轮廓线。

这个口的颜色要多加留意

五彩的种类:这个分类也很多,用的最多的就是白地五彩,青花五彩,其他的还有豆青地五彩、米地五彩、红地五彩、蓝地五彩、墨地五彩、哥釉五彩等。咱主要介绍接触最多的白地五彩和青花五彩,其他的知道就好,接触的机会不多。

白地五彩:白地五彩前朝也有,但是康熙用的比较多,因为康熙的白胎好,所以五彩颜色对比强烈,很是招人喜欢。早期白地五彩人物形象高大,主题突出,笔法生动豪放。中期的“刀马人物”绘画风格细腻,笔法飘逸。晚期的时候人物占用比例很小,形态细致,颜色浓淡都有。

青花五彩:青花五彩就是把青花作为五彩纹饰中的一种釉下彩来表现局部纹饰,而不是用来勾勒线条的。青花多用粗犷线条描绘,早期青花发色较黑灰,颜色不艳丽。中期的五彩青花颜色浅淡,清新艳丽。这一点可以区分康熙青花五彩的具体时期。

康熙的五彩重要体现就是彩,配合胎质、底足的处理方式和形式结合起来鉴定还是有一定的根据的。

宣德五彩瓷器


提起宣德五彩瓷器,由于传世和出土实物较少,曾经是陶瓷史上的一个谜。据《博物要览》记载:“宣德五彩瓷器深厚堆垛”。在明人王世性《广志绎》卷四中有:“宣德五彩瓷器,堆垛深厚,而成窑用浅淡”的记载,在高濂《燕闲清赏笺》亦载:“宣德年造如漏空花纹,填以五色,华若云锦,有五彩实填,绚丽悦目”。可见,早在明人笔记中较多地记载了宣德五彩瓷器瓷器。

然而,长期以来因缺乏实物而使宣德五彩瓷器的争论长期得不到解决。围绕宣德朝有没有五彩一说,谁也说服不了谁。直到一九八四年,摄影家王露女士于西藏迦寺偶然拍摄到两件宣德五彩瓷器官窑碗的照片,引起文物出版社编辑胡昭静女士的注意,经耿宝昌老先生鉴定确为宣德官窑器之后,又加上1988年,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中又出土了一件“大明宣德年制”款鸳鸯莲池纹盘,让宣德五彩瓷器之争更为明了。这个谜才得以揭开。从此也对成化斗彩的起源又有了更新的认识。斗彩起源于宣德成熟于成化,已经有了实物证据

明初的彩瓷继承了元代烧造釉里红的技艺,其作品品质与元代较接近,釉汗肥厚,红色大多灰暗,呈黑红色。从釉里红大盘的胎、釉、造型、砂底火石红斑等都可以看出明初瓷的特征,盘的纹饰系明代盗盘最典型的纹饰。

明宣德青花五彩,为世上罕见,瓶口下侧有楷书青花“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整体画工细腻,形象逼真,形态自然。斗彩是由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同施一器,组成画面的。与一般青花五彩不同的是,斗彩必须先以青花勾勒出纹饰的轮廓线,或先以青花画出部分纹样,再在轮廓线内填上色彩;或以彩料补足青花留下的其余纹样。这样,一幅完整的画面呈现出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争奇斗艳的局面,因此称斗彩。斗彩是瓷中精品。万历时五彩瓷烧造器物较多,色彩鲜艳,享誉海内外,是藏家珍爱的名品,价格不菲在,应在嘉靖五彩之上。

万历五彩的色彩更加浓厚鲜艳,多用红彩和青花,红彩主要是枣皮红,彩釉层薄而色泽浓重,表面光亮而不透明。万历五彩瓷的纹饰往往布满全器,显示出富丽堂皇的华贵气派。

一、与宣德五彩瓷器有关的历史文献

1.明万历年间(1591年),瑞南道人高濂著书《遵生八笺》中的相关论述:

(1) 又若坐墩之美,如漏空花纹,填以五色,华若云锦。有以五彩实填,绚艳恍目。

(2) 宣窑五彩,深厚堆垛,故不甚佳,而成窑五彩,用色浅淡,颇有画意。

2.明万历朝(1597年),地理学家王世性著书《广志绎》中的相关论述:

宣德五彩瓷器,堆垛深厚,而成窑用色浅淡,颇成画意,故宣不及成。

3.明天启年间(1621年),谷泰撰《博物要览》中的相关论述:

(1) 又若坐墩之美,如漏空花纹,填以五色,华若云锦。有以五色寔填,绚艳悦目。

(2) 宣德五彩瓷器,深厚堆垛,故不甚佳,而成窑五彩,用色浅深,且用染色,颇为画意,故佳。

二、比对历史文献

对以上三个历史文献,经过严格的比对后发现:

1.高濂《遵生八笺》出版的时间比王世性《广志绎》的出版时间早六年,比谷泰出版的《博物要览》早三十年。

2.被我国文博界普遍接受并广为引用的王世性相关说瓷的论述,除了“宣德五彩瓷器”的内容与高濂说一致以外,其人对官、哥二窑的论述也与高濂说瓷大致相近。

3.更为惊讶的是谷泰撰《博物要览》中论各种窑器的卷五之作,整个篇幅只是对高濂说瓷的章节有所删减或结构调整,文字几乎一字不差地全版复制了高濂说瓷的内容。

4.《遵生八笺》出版于1591年,距宣德末年间隔155年。《广志绎》 出版于1597年,距宣德末年间隔161年。《博物要览》出版于1621年,距宣德末年间隔185年。高濂除外,后者是否真有机缘亲手触摸鉴赏到宣德五彩瓷器瓷器呢?笔者的结论是否定的。不然的话,他们肯定能从自己的观察中得出不同于他人的结论来,因此笔者判断:王世性和谷泰均有抄袭高廉之嫌。

既然这样,古今学界为什么大多引用《广志绎》和《博物要览》作为学术佐证,而忽视了《遵生八笺》呢?笔者推想可能是因高濂《明史》无传的缘故吧。

三、解读《遵生八笺》文献中描述的“宣德五彩瓷器”

1.“若罩盖扁罐,敞口花尊,蜜渍桶罐,甚美,多用五彩烧色”。[同2]高濂本段描述说明了五彩工艺在宣德时期不仅广为应用,而且在一些精美瓷器的装饰上应用更多的是“五彩烧色”。

2.“如漏空花纹,填以五色,华若云锦”,“有以五彩实填,绚艳恍目”,这是高濂根据看过的两种不同工艺的宣德五彩瓷器瓷器特征给出的分类定位。一类是“漏空花纹,填以五色”,这和我们已知的“青花填彩”工艺是一致的,即“斗彩”。另一类是“以五彩实填”,我们可以理解为“满彩工艺”,也就是整个画面被彩色釉填实、填满,没有漏空露白。根据这种分类标准,可将宣德五彩瓷器界定为两类:一是“漏空填彩”即斗彩,二是“五彩实填”即满彩。

3.“有蓝地填画五彩,如石青剔花,有青花白地,有冰裂纹者,种种样式似非前代曾有”。[同2]这一段内容,高濂至少提示了两个方面的信息:

(1) 早在宋元时期成熟的陶瓷剔花技艺在宣德时期与五彩工艺结合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陶瓷剔花工艺产生的凹凸立体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对剔花五彩瓷器若非上手仔细观察很容易产生彩釉堆垛的视觉偏差。

(2) 这些产品是宣德本朝的创新之作。

综合上述对“宣德五彩瓷器”文献的分析解读,笔者认为:古人高濂见过的“宣德五彩瓷器”是具有如下特征的三种产品,即斗彩瓷、满彩瓷和剔花彩瓷(因各时代或地区对同一种技艺的称谓有别,可称刻花彩瓷或雕花彩瓷)。

另外一个必须要说的重要史实,就是明史里与宣德凸花彩瓷的相关文献还有明朝中期学界名流李诩编著的《戒庵老人漫笔》,该书不仅说到了雕镂人物彩瓷,而且准确地指出是在宣德时期的蟋蟀罐上看到了这种工艺。有书为证:“宣德时,苏州造促织盆,出陆墓鄒莫二家,曾见雕镂人物,装采极工巧”。(虽然这一信息与宣德五彩瓷器无关,它却揭示了这个时期民间的彩釉瓷器已十分精美)。

4.“宣德五彩瓷器,深厚堆垛”是高濂描述“宣德五彩瓷器”的另一重要特征,这也是困惑了几代人的经典迷题。因为:深、厚、堆、垛是器物表面具有明显凹凸感觉的立体效果,而同一种彩釉被高温溶化后自然流平的物理特性又决定了釉料在同一烧制温度的条件下不可能产生堆垛现象。所以多年来对“深厚堆垛”如何解读,成了正确认识“宣德五彩瓷器”的难题。

笔者经过反复研究发现:“深厚堆垛”不是高濂对“宣德五彩瓷器”瓷器制作工艺上的孤立描述,而是为其论述“成窑五彩”胜于“宣窑五彩”的前期铺垫。下面我们系统地看看高濂如是说:

“成窑上品,无过五彩葡萄敞口扁肚把杯,式较宣杯妙甚。次若草虫可口子母鸡劝杯……。“余意青花成窑不及宣窑,五彩宣庙不如宪庙。宣窑之青,乃苏浡泥青也。后俱用尽,至成窑时,皆平等青矣。宣窑五彩,深厚堆垛,故不甚佳。而成窑五彩,用色浅淡,颇具画意。此余评似确然允哉!”

上述章节就是高濂论 “五彩宣庙不及宪庙”的整个过程,大家可以看出高濂评说是优或否的依据是“成窑五彩,用色浅淡,颇具画意。”而被高濂推崇可以拿来和宣窑五彩比美的成窑上品是“五彩葡萄杯和次之鸡缸杯”。笔者通过宣德、成化两朝的实物比较后认为:

高濂的评判带有个人喜好的倾向性,因为高濂是被万历后世公认的明代第一鉴赏家,能诗文、善词曲、精音律、通医理,琴棋书画、鉴赏文物、无所不达。他从书画艺术创作的角度上鉴赏瓷画作品:首先是“宣窑之青,苏浡泥青也”。而苏料的重要特征就是带有水墨跃然纸上的那种晕散效果,加之宣德青花小品的图案活泼、内容丰富,更具画意,成化青花使用的国产青料由于缺少苏料的晕散效果也略显呆板和画意不足,因而宣窑青花胜于成窑。

再说成窑五彩,题材灵动,意趣横生,不仅颇具画意,而且更加注重烘染设色并张弛有度,深浅浓淡且变化有序。这些特点在葡萄杯、鸡缸杯的图案里体现的尤为突出[7],与之相反的是宣德彩瓷的图案纹饰和成化葡萄杯、鸡缸杯相比对,传统的格式化图案不仅拘泥、乏味,且缺少新意,更没有纸墨画意。所以说,高濂评判“五彩宣庙不及宪庙”是深扼其要又入骨三分!

尽管如此,这并不影响高濂对宣德五彩瓷器“华若云锦”和“绚艳恍目”艺术价值的充分肯定。因为高濂从“颇具画意”这一角度对成化五彩品鉴的观点和其品鉴宣德五彩瓷器的观点一起被后人所接受,进而形成了明代中期鉴赏宣成官窑瓷器的理论基础并成为后世说瓷的重要内容。

四、结论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和实物的相互印证,我们可得如下结论:

1.历史上对于“宣德五彩瓷器瓷器”的相关描述起源于高濂的《遵生八笺》。

2.对高濂说瓷的内容分析后笔者认为:“宣德五彩瓷器”是对该时期生产的多彩瓷器的泛指,其中包括斗彩瓷、满彩瓷、剔花彩瓷。

3.五彩工艺在宣德时期不仅非常成熟且已广为应用,五彩与剔花工艺相结合的彩瓷品种是宣德时期首创品种。

4.“宣德五彩瓷器,深厚堆垛”一说是用来衬托“葡萄杯和鸡缸杯,颇具画意”的夸张比喻,并非指彩瓷表面彩釉重复叠加后产生的工艺特征。同时也不排除:是古人品鉴“宣德剔花彩瓷”时因视觉偏差而产生的错判。

宣德五彩瓷器究竟存世量有多少?目前,仍是个谜。因为,除了已被确认的西藏迦寺的两个宣德五彩瓷器碗和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中出土这件“大明宣德年制”款鸳鸯莲池纹盘之外,其他宣德五彩瓷器瓷器真伪未定,也没有人专门去统计过。虽然市场上出现过宣德五彩瓷器瓷器,专家和收藏界人士大多持怀疑态度。

国外没有发现,而国内的博物馆包括台北故宫博物馆也没有。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宣德五彩瓷器瓷器。有人作过专项调查,不过谁也不敢轻易下结论,明确真假。关键一条是真品的参照物太少,专家上手的机会也不多。具体原因是宣德五彩瓷器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官窑款青花料使用的是进口苏麻里青。

而且,据文献记载宣德五彩瓷器色彩丰富,呈色浓艳,除青花外有红、黄、绿、紫、白、黑等多种,而每种色彩又有深浅不同之分。如红有深红与浅红,黄有深黄与浅黄,紫有深紫与浅紫等的变化。这应当是宣德五彩瓷器有别于斗彩与以后的嘉、万五彩的一个最大的特征。两个宣德五彩瓷器碗和御窑出土的五彩盘符合此特征很有说服力。同时,由进口的苏麻里青青花料决定了它的真品地位。

而现在出现的宣德五彩瓷器瓷器,无不例外都是使用国产的青花料。国产青花料不管是那一种现在都能研制得来,惟有进口的苏麻里青青花料在明代成化早期已绝迹。它的产地也没有。再加上这种青花用于瓷器胎土上的那种特出效果(实际上是缺陷)是后仿者望尘莫及。

虽然,有人举证说宣德五彩瓷器有使用过国产青花料的例子,甚至拿出景德镇老窑址挖掘出的五彩瓷片作为证据,但这些宣德五彩瓷器瓷器与这三件的用彩又有区别,不过与景德镇现仿品也有不同之处,由于没有具体的实物资料考证。因此说:市场上的宣德五彩瓷器瓷器真假还得等到有一天,能发现明代的纪年墓葬中有这种国产青花料宣德五彩瓷器瓷器的出现,才能揭开这些不明身份的宣德五彩瓷器之谜。

依据上述对文献记载的分析:宣德时期确实烧造过大量精美的五彩瓷器。遗憾的是限于国家少有出土和传世的器物佐证,面对民间收藏的宣德五彩瓷器瓷器传统鉴定显得有些无所适从。

釉下五彩瓷鉴赏方式


瓷器中的五彩,一般是指釉上五彩或青花五彩,而釉下五彩是特指清朝末宣统年间创烧的新品种。当时烧制的数量不多,现已属珍贵之物了。

瓷器釉下彩的发展史也是源远流长的,早在三国时期的吴国墓中出土了一件青釉下彩盘口壶,胎上通体用毛笔绘褐黑色纹饰,外罩青黄釉一次烧成。它证明了三国时期已有烧制釉下彩绘的工艺,开创了釉下彩绘之先河,为后世的釉下彩瓷打下基础。到了唐代,在四川的邛崃和湖南的长沙窑中,釉下彩绘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用彩以多色为主,以含有铜、铁、钴、猛等元素的矿物质为着色剂,绘出所需纹样,罩上透明釉一次烧成,呈现出褐红、褐黑、兰、绿、黄、紫等色彩。装饰纹样有人物、动物、植物、花卉、云气山水和图案画等。

另从杨州唐城遗址和浙江龙泉金沙塔基、绍兴翠环塔基中出土的青花瓷片看,证明我国在唐、五代、宋已烧制出釉下青花瓷。

上述种种,只属釉下彩绘瓷,还不属釉下五彩瓷,所谓釉五彩瓷,按古代陶瓷辞典解释为色彩繁多、色泽浓艳、五彩缤纷者。

我国的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是在烧好的白瓷或某些纹饰用青花代替的白瓷上加饰彩绘,再次入窑烧成的。它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经成化、万历到清初的康熙朝都很盛行,后被粉彩所代替。

真正的釉下五彩瓷,是清末宣统年间由湖南醴礼窑创烧成功的新式瓷器,它是将多种着色剂绘画在瓷胎上再罩一层透明釉,入窑一次高烧成功。这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又一个新成就。它的问世受到国内外人士的一致欢迎。在1907-1912年间,曾两次参加过世界博览会,均获得一等金牌奖章。

釉下五彩瓷器的特点,是瓷化强度高,釉面玻璃化程度强,保护纹饰不被外界磨损、防止和减少彩料中铅的毒害,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彩绘瓷器。当时官商合一的新华公司也以此为鉴,烧制了一批釉下五彩瓷器。图中的笔筒就是当时的产品,它不仅瓷质亮丽,纹饰也是一幅很精美的山水画,画中群峰逶迤,湖光山色,从林村舍,鱼帆垂钓,景观相映成辉,给人一种尘嚣涤尽,心旷神怡之感。此后釉下五彩技术流传开来,许多窑厂也纷纷烧制。图二是一件“民国三十四年”(1943年)烧制的雄鸡图洗口瓶。一直到解放初期这种瓷品仍在烧制,而且产地并不仅限于湖南澧陵:附图还有一件参考器物就是50年代广东大埔所烧制的日用酒壶。

由于釉下五彩的各种彩料的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都各不相同,要烧制成功是极不容易的。在当时烧制的数量就不多,时今若能收藏到清末民初的精品,也属难得。

明代五彩瓷器鉴定


中国的五彩瓷器最早出现在宋代,只是当时五彩瓷器还处于萌芽阶段,直至明代,五彩瓷才达到真正地繁荣。我们现在说到明代五彩瓷,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单纯的釉上五彩和以釉下青花为底的釉上五彩(青花五彩)。

五彩瓷的制作需要先烧制好瓷胎,然后用彩釉在瓷器上绘画,再入石窑低温焙烧而成。虽然被称作五彩瓷,但实际上瓷器上的颜色并不局限于五种,一般是使用三种及以上色彩的瓷器都可以叫做五彩瓷。五彩瓷的色彩丰富,多见黑、白、红、黄和绿色,后期增加的蓝色和紫色也较为常见。

明代的五彩瓷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洪武至永乐年间,五彩瓷像一个懵懂的小孩,单纯简单,相关的传世作品都以红彩为主,造型和比例都比较粗犷随意,精细化不是很高。

到了宣德、正德年间,它像一个热情的少年,浓烈突出的红彩、构图活泼的青花成称主流,绘画技巧也更加精纯,逐渐增添了其他色彩的使用。

直到嘉靖至万历时期,明代五彩瓷趋于成熟,有学有所成的壮年模样,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较前期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此时的五彩瓷造型圆浑,纹饰豪放。在釉料上,黄、红、绿、紫、孔雀蓝、黑多种色彩都有,彩绘和纹饰丰富多样。在风格上,万历年的五彩瓷变化不大,但是相比嘉靖五彩瓷,在绿釉使用上有点差异。下面,小编以明代万历五彩瓷器为例,主要分享一下明代五彩瓷器的鉴定要素。

1、器形:万历五彩瓷器器形多样,除常见的盘碗状,盒状也颇多;造型上简洁、敦厚但会有些许歪斜、凹凸的小瑕疵。而赝品的器形过于规整、呆板,无古拙之气。

2、胎体:五彩瓷器真品的胎质较厚重,胎土淘洗不很精细。大件器物多为砂底,修胎不规整,衔接痕迹显露。赝品由于制胎工艺差别,胎土多用煤气窑,淘制较细,导致胎土油性略重。

3、釉面:万历五彩瓷釉质莹亮,光泽柔和,有自然使用痕迹和氧化皮层。而赝品釉面多发白,常使用物理和化学方式去除火光,导致釉面常有不自然的小黑点。

4、纹饰绘画:万历朝五彩瓷器多用开光图案,绘画技艺古朴,线条纤细繁密,图案无规整状;画工豪放,笔法写意,纹饰生动。赝品的纹饰绘画技艺较差,画法古板,人物刻画粗劣,细细观察多有败笔之处。

明、清五彩瓷器的断代勿忘鉴赏


我发现有些藏友爱犯一个通病,就是断代与鉴赏脱节。断代是指辨认历代藏品的造型特征,鉴赏是指识别历代藏品的工艺制造特点。有些藏友一见藏品的造型酷似真品,心头一热就急于下结论,往往忽视了造假者高超的技艺给人们造成的假象。其实断代与鉴赏是由表及里互相印证、互相补充的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共同构成验证古董真伪的总体。

如今在小拍或地摊有不少明清五彩赝品充斥市场,你光凭断代辨认藏品器型,恐怕要“大意失荆州”了。赝品器型往往很像明、清品,只要你认真鉴赏工艺特征马上就会发现赝品漏洞百出。一次小拍预展,我看图录上标有明代五彩与清代康熙五彩的拍品,就请工作人员取来鉴赏,拿起来忙又放下喽。您问为什么?因为明代五彩拍品没有大明彩的艳丽特征;康熙五彩拍品釉彩没有闪幻变化的蛤蜊光,釉粉外的白地上没有彩虹似的光晕。赝品造型再像也没用,因为赝品的胎质、釉彩及制造工艺特征都不对。玩家一看就明白,有些拍卖公司更门清,这叫拍品有卖相,就等藏友上当。

五彩又称硬彩,系相对于粉彩的“软彩”而言。采用勾勒填彩的方法,彩色无浓淡阴阳之分。明、清五彩瓷器受到海内外藏家的追捧,更是藏友们追寻的目标。图中的这只五彩笔架?.2厘米、高6.8厘米,是我在地摊淘来的藏品。

应当如何断代并对藏品综合鉴赏呢?以五彩笔架为例做个简要说明,按五彩笔架器型特征我断其为清末民窑器物。因为我对五彩笔架综合鉴赏得出了五点结论:

1.胎质鉴赏:胎呈粗米白色,胎质较粗松,器物手感适中。赝品胎质细密一般都手感重。

2.底足鉴赏:底足为平砂底,可见自然磨痕。底足中间处有一气孔,气孔的作用是便于烧造。

3.釉面鉴赏:釉面白中闪微青,有乔麦地零星小黑点,这是清代民窑器物釉面上的普遍特征。

4.釉彩鉴赏:阳光下侧视绿色已均有蛤蜊光,光绪时期器物上的绿彩恐怕还达不到这种程度,凭经验,我认为图中这件五彩笔架应是同治时期的民窑器物。

5.综合鉴赏:五彩笔架有苍老感,有些地方有轻度磨彩。

藏友不妨记住:胎是器的骨,釉是古董衣,纹饰显露出古董的历史特征。

陶瓷知识:明清五彩瓷器的历史演变及特点


明万历五彩鸳莲纹提梁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彩瓷的生产,发展到明、清两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已完全可以与青花瓷器平分秋色。特别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制作水平,更是如日中天,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高峰。

五彩瓷器的主要着色剂为铜、铁、钴、锰等矿物元素,采用低温烧制成型。五彩为二次成型工艺,彩饰色料分釉下与釉上两种,常用颜色有红、黄、绿、紫、赭、黑等。所谓五彩并非是说五种色彩同时出现,而是多种彩色之意,但其中必须有红色方为五彩。五彩也被称为古彩、硬彩。据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释:硬彩者,彩色甚浓,釉覆其上,微微凸起。其施彩方法,是勾线后平涂填色,以水或胶水作溶剂,按纹饰需要,在已烧成的白釉瓷器上,施以多种颜色进行再度创造,在770-800℃的温度中焙烧而成。烧成后的色彩呈现玻璃质状,有坚硬质感。五彩瓷器是釉上彩中的主要品种之一。

明天启五彩人物纹海棠式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釉上五彩

五彩一词,出现于明代晚期。明代天启年间谷应泰《博物要览》记载:宣窑五彩,深厚堆垛。1984年在西藏萨迦寺发现了器底带有大明宣德年制款的青花五彩碗,证明五彩瓷在宣德年间烧制已比较成熟了。从宣德到成化经历了正统、景泰、天顺三朝。这三朝时局动荡,政权不稳,在制瓷工艺上毫无成就,还没有发现五彩瓷器。直到成化年间才又出现了五彩。成化年间的五彩瓷十分稀少而珍贵,传世品也是极为罕见。到了明弘治年间,釉上五彩的烧制更加成熟。发展到嘉靖、万历时期,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开创了五彩瓷的新局面,出现了较大的罐、瓶类等。此时五彩的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完备的境界。

明早期釉上五彩瓷器传世品不多见,因为当时景德镇延续元代制瓷主流,生产青花、釉里红产品。然而从所见到的为数不多的洪武釉上红彩可以判定,洪武时期的红彩瓷器已为五彩瓷的蓬勃发展做好了铺垫,可以说洪武釉上红彩已拉开了明代五彩瓷辉煌的序幕。特别要指出的是,用红彩描绘精细的龙纹、云纹等斗彩是用青花勾勒出全部或部分纹饰的轮廓线之后先挂釉,烧成之后再在青花轮廓线内填彩,青花在斗彩中所占位置很重要,起到了主导地位;青花五彩则是用青花绘画纹饰的局部或某一块、某一点,不用青花勾勒轮廓,青花只作为一种颜料来点缀一是器物形制大,追求造型高、大、奇、巧的特点。二是装饰华丽,青花不仅作局部色彩点缀,而且还当作主色调使用。并出现了青花五彩镂空工艺。装饰内容广泛,常用的装饰纹样达几十种之多,最常见的是龙凤纹,还有蟠螭纹、花鸟纹等。万历五彩以蒜头瓶、出戟花觚、洗口瓶、蟋蟀罐、笔管、洗等常见。但有的造型不太规整,有明显的变形和塌陷,甚至官窑也是如此。这与当时的制瓷工艺有关。

青花五彩在清初虽有制作,但不占瓷器生产的主导地位,传世品中顺治朝有一些,康熙朝为多。顺治青花五彩器较多保留了晚明的古拙风格,青花翠蓝浓重,红绿彩鲜丽明快,俗称大明彩。康熙朝的青花五彩虽然没有釉上五彩的成就大,但它清新的色彩,优美的画面,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精美作品。清康熙青花五彩的显著成就是对青花的运用。由于康熙中晚期青花成就显著,青花特点突出,对青花五彩的烧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青花使用的是云南所产的珠明料,呈现出青翠艳丽的特点;彩绘工艺上运用了分水皴的技法,使得画面效果更加鲜亮。康熙青花五彩始终保持着独有的特色,一直烧制到晚清。

宣德五彩瓷器欣赏


在古籍资料中多有关于宣德五彩的记载,从目前的资料中查阅,最先记载宣德五彩的是明万历年间(1591年),瑞南道人高濂著书《遵生八笺》中的相关论述,明万历朝(1597年),地理学家王世性著书《广志绎》卷四中有如下记载——“宣德五彩,堆垛深厚,而成窑用浅淡”;高濂则在《燕闲清赏笺》中有言:“宣德年造如漏空花纹,填以五色,华若云锦,有五彩实填,绚丽悦目”。可见,早在明人笔记中即已较多地记载了宣德五彩瓷器。

西藏萨迦寺所藏的一对宣德青花五彩碗

说到宣德五彩瓷器这个问题,有必要先解释三个概念:

一、釉上五彩(也有人称之为纯釉上五彩):在已烧好的白釉瓷器上用多种彩料绘画,再入窑经过低温烧制而成的瓷器品种。

西藏萨迦寺所藏的一对宣德青花五彩碗

二、青花五彩:先用釉下青花绘一部分纹饰,上釉后入窑烧制,出炉后再用红、黄、绿、紫等多种色釉绘制另一部分纹饰,再入窑经过低温烧制而成的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的瓷器品种。

三、“斗彩”:先用釉下青花勾画出整个图案的轮廓线,上釉后入窑烧成,再用红、黄、绿、紫等各种色彩,完全按青花轮廓线填上彩色。

以上三者中,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含釉下青花;青花五彩和斗彩的区别在于前者中的青花是作为一种色彩填于局部,而后者则将青花作为一种线条勾勒于整体,是作为整个图案的轮廓线使用的。

西藏萨迦寺所藏的一对宣德青花五彩碗

明确了上述概念,我们就可以知道——宣德釉上五彩瓷器传世品,目前尚未见诸正式报道;而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目前全世界已知有三件,其中,两件为西藏萨迦寺收藏的五彩鸳鸯莲池碗(完整件),一件为景德镇明珠山御窑厂出土的宣德五彩鸳鸯莲池盘残件(考古目录中称“斗彩”),除此以外,则均未发现。

问题的关键是——

地理学家王世性著书《广志绎》卷四中所载的“堆垛深厚”、“华若云锦”的宣德五彩器未见诸清宫旧藏,景德镇珠山御厂遗址中未有出土,野外考古挖掘中也从未见过,而西藏萨迦寺所藏的一对宣德青花五彩碗,并非史料所载的那种“堆垛深厚”、“华若云锦”的宣德五彩,那么,这种“华若云锦”的纯釉上五彩品种是文献记载有误,还是仅因今人没有实物印证而长期存疑?一个未解之谜。

景德镇珠山御窑厂出土的宣德五彩鸳鸯莲池盘残件

世界上的谜团非常多,王世性著书《广志绎》卷四中所载的宣德五彩无疑使瓷器收藏界中的一个巨大谜团。后人不可能全面了解古人生活的年代,对古代的事物也做不到完全尽知,让我们欣赏现在还能见到的那些宣德五彩瓷器吧。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明清五彩瓷器鉴赏》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明清五彩瓷器鉴赏》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五彩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