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的瓷器的名字 > 导航 >

宋人的完美强迫症,铸就了瓷器的青春岁月

宋人的完美强迫症,铸就了瓷器的青春岁月

古代的瓷器的名字 瓷器的化学金的鉴别 古代的瓷器

2020-11-19

古代的瓷器的名字。

也许是因为宋朝是文人治国的时代,

也许是因为统治者偏居一隅,Www.tAoci52.Com

因此宋人的心思多是敏感细腻,追求精致的。

他们将更多的心力倾注到对文化思想的追求,

对生活美学的坚持上,

因而才造就了灵秀脱俗的龙泉青瓷和那个时代含蓄灵性的美。

16世纪时,巴黎市长的女儿结婚时收到一件优雅温婉、翠绿剔透的瓷器,惊艳了所有人。然而大家却不知其名。刚好舞台上正在演唱《牧羊女亚司泰来》,市长发现男主角雪拉同(译:Celadon)穿的碧绿衣裳与青翠的瓷器相似,大喊,“雪拉同!这是中国的雪拉同!”于是,这种青瓷在欧洲有个独特的名字:Celadon。其实它的中文名更美:龙泉青瓷。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瓷器之所以会显青色,是因为釉里含有铁元素。龙泉青瓷因地制宜,采用了当地独有的紫金土原料,里面含有石英、长石、含铁云母和其他含铁杂质矿物,所以龙泉窑的颜色特别青翠润泽。南宋时烧制出晶莹如玉的粉青、梅子青釉色,更是将青瓷推向顶峰。青釉和梅子青釉被誉为“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顶峰”。

梅子青,釉层厚而透明,釉色莹润如玉,温润泽和,远看如树枝上挂着的梅子,“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故得此名。青色的梅子很快就会变软发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情谊可能被岁月冲淡,那个“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少女青春易逝,龙泉青瓷却将这份青翠剔透定格下来,想来也是件极浪漫的事。

不过按马未都的说法,梅子青与青梅并不同,“它重嫩不重青”,它在青色调里渐渐揉进蓝色调,可是,“让蓝欲言又止,一副羞羞答答的模样”。有人评价“景德镇瓷器是穿着华丽的美女,龙泉青瓷是裸体美女”。因为景德镇瓷器偏于绘画,而龙泉青瓷偏于器形。先要品造型,其次看釉色,最后看做工。

用生命烧瓷器,对完美的强迫症

宋朝时期,陶瓷工艺已炉火纯青,官窑鼎立,民窑峰起。龙泉地区有三百多处窑址,可见曾经的鼎盛。虽然龙泉窑属于民窑,但据考证,南宋龙泉青瓷的器形多是传承古代青铜器,带有官窑的影子,所以很可能当年龙泉窑不仅是当时政府收入来源,还可能为皇帝做贡品。

当地还有一个故事,讲一个窑工师傅叫叶老大,正烧制一批宫廷用品。如果再不烧制成功全家和所有窑工都要被问斩。叶老大有个美丽善良的女儿叫叶青姬,为了拯救父亲和大家,她纵身祭窑。最后,叶老大终于烧出了温润如玉、晶莹剔透的青瓷。大家都说这是叶青姬的化身。“青瓷”在龙泉方言里也谐音“青姬”,也是对她的纪念。

那时候为皇帝烧制贡品,如果一批里面有一个不合格,所有窑工都要被问斩。或许正是这种严苛至极的制度,逼着工匠们对瓷器追求极致的完美,在技艺上不断精益求精,才有了陶瓷青春而巅峰的时代。

自古陶重青品

青瓷能够仅凭颜色而脱颖而出成为一种艺术,离不开皇帝的喜好、文人的推崇。清朝蓝浦曾在《景德镇陶录》一书中总结道,“自古陶重青品”。宋朝是陶瓷美学的划时代时期,美学追求是“意境”。龙泉青瓷的美,是“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是“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它契合了中国文人对美的追求:含蓄、内敛、优雅、深沉。它静默成景,却又意境深远。

taoci52.com延伸阅读

中国红瓷器: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晶


荨玉壶春瓶

陶瓷史:中华民族史

中华文明,渊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陶瓷,璀璨夺目,精彩纷呈。陶瓷的发明与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不可分,特别是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郭沫若说过,中国陶瓷史就是中华民族史。

瓷器与祖国同名:CHINA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合称。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共同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在陶器基础上发明的瓷器,则是中华民族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性活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虽然它未被列入让国人骄傲的四大发明之列,但其影响和作用,不仅丝毫不逊于四大发明,它与世人日常生活的密切程度还远远超过火药和指南针。西方国家对我国的认识也是从陶瓷开始的。

正因为如此,陶瓷在英语中与我们伟大的祖国同名:China。

自中国陶瓷发展的第一块里程碑———陶器的发明,距今已有15000年。自第二块里程碑———原始瓷的发明,距今也有3600多年,其中经历了整整一万多年时间。随后,东汉时期青釉瓷器的发明,到北朝的白瓷,到盛唐时代的唐三彩釉陶和釉下彩,到开辟陶瓷美学新境界的宋瓷,到创新了原料、青花(釉里红)和颜色釉三项新技术的元瓷,到发明了彩瓷的明代瓷器,再到超越前人的清代粉彩和珐琅瓷器,时光又流逝了数千年。陶瓷伴随着中华民族一直走到了今天,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中国陶瓷自唐以来,一直外销,越到后来,销地越广,以至于世界各国莫不知来自东方华夏的瓷器,莫不知中国瓷器精美绝伦为全球之冠,以至于视瓷器为中国的代名称。以一种物品代表国名,可见其“声名洋溢固已久矣”。确乎如此,瓷器一物,包涵了何其博大精深的社会历史、思想文化之内涵。

中国的红色情结

如果问,哪种颜色最能代表中国?相信绝大多数人会选择红色。

红色,华夏颜色。中华儿女自古以来就与红色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人是华夏子孙,炎黄后代。炎帝又称赤帝,他是中国的太阳神,太阳鸟是他的化身。古时候,中原人称南方为炎方,称炎帝的国土为炎土,称炎帝的子民为炎人,炎帝的下属神是祝融,祝融是火神。

传说中的黄帝与炎帝是兄弟关系。因此黄帝的氏族也应是崇拜太阳神的民族。黄帝的“黄”字,是太阳初出之色,“黄”与“皇”字可以通假,在古书上,黄帝也经常称作皇帝。甲古文中的“皇”字,上面是光芒四射的太阳,下面是一个王字,因此,黄帝氏族仍然是崇拜太阳神、火神和鸾凤的民族。

二千多年前,楚国曾经是对中国文化产生和影响的“超级大国”,楚人尚赤、为东、尚左、拜日、崇火,礼丹凤,与炎黄文化一脉相承。

帝国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威严。中国历代帝王虽然对颜色有着不同的崇拜与嗜好,但对红色则有着共同的爱好,红色是主色调。72万平方米的北京紫禁城,建筑近千幢,房屋近万间,用的最多是红、黄两种色彩。远观最夺目的是红色宫墙、红色宫门,近看最醒目的是红色的大立柱、红色的门窗。红色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能衬托皇帝的权势和威严。明朝规定,凡送皇帝的奏章必须为红色,称为红本;清朝也有类似的制度,凡经皇帝批定的本章统由内阁用朱书批发,也称为红本。红色成为皇帝批发文书的专一颜色,称为“朱”批。朱批具有无上的权威性。红色代表权威性这种象征意义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凡重要的文件就用红色字体标注题头,称为“红头文件”。

富人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财富、兴旺。在古代,红色还是富有,财产的象征。古代富贵人家的建筑,多用大红大紫及其他颜色来布局和衬托屋宇的气势,更喜用红色来突出表明自己的财富。所以杜甫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形容富豪之家花天酒地的生活。

军人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勇气、斗志。现代人每看到猎猎飘舞的红旗,就立马热血沸腾,立即升腾一般热情和朝气。红色不仅是现代中国旗帜的颜色,也是中国古代旗帜的颜色。中国的军事家和将领们深悟红色对战争的作用,所以他们用红旗凝聚军心,鼓舞斗志,激发勇气,召唤勇往直前,英勇杀敌,不畏牺牲的精神。

文人的红色情结:红色象征着春天、活力、爱情。中国的文人雅士,莫不对能够体现进取、热烈、责任意义的红色有着特别敏锐的感受。他们将红色看成是美、春天、生机、青春、活力、爱情的使者。

百姓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吉祥、喜庆、正气。红色是自古至今老百姓最喜欢的颜色。在中国人眼里,红色是喜庆之色、高兴之色,是吉祥之色,是发达之色,是阳刚之色,是坚强之色,所以,只要是喜庆之事,都离不开红色。没有了红色,便没有了喜庆的气氛。

现代人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革命、真理、进取。红色是革命的颜色、正义的颜色、真理的颜色,成了凝聚民族意义和国家情感的颜色。一部中国革命史就是中华民族的红色精神史。不但中国人认为红色是自己代表的颜色,连外国人也都认为红色就是中国,中国就是红色。我们的党旗、国旗、军旗、团旗、少先队旗等统统都是红色。

可见,在中华民族的审美基因中,存在着对红色的情有独钟,几千年来,中国人有着一种特别浓厚的红色情结,这就是中国的红色情结。

千年历史难题:万金何处觅“大红”

中华陶瓷不仅承载厚重的历史文明,而且有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它功能上的实用美与造型、色泽上的形式美是统一的。千百年来,它以漂亮的外观和实用的价值一直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陶瓷的美首先表现它的造型上。由于其坯型的可塑性,构成了千姿百态的艺术造型,或稳健、或庄重、或柔美、或玲珑、或俏丽、或典雅、或雍容,形态各异,美仑美奂。

陶瓷的美还表现在它的色泽上。有的纯白如乳,有的翠绿晶莹,有的青如梅子,有的青中泛绿,有的黑如钨金,异彩纷呈,争奇斗艳。

然而千百年来,众多色彩斑斓的瓷器中,惟独没有象征吉祥、喜庆,最为中国人喜爱的大红色瓷。这是因为红色釉料不耐高温,烧制异常困难,成为世界陶瓷史上一道千古难题。兴盛于1100多年前的晚唐长沙窑,曾烧制出世界上最早的铜红釉执壶,成为世界彩釉尤其是红釉的开创者,其烧制工艺代表了当时世界陶瓷彩釉技术的最高成就,为中国陶瓷发展史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此后,又有宋代的钧红瓷,明清时期的祭红、郎红、胭脂红、豇豆红、珊瑚红等红色釉瓷。但这些红釉多是低温釉,色泽与枣红、橘红或棕红色接近,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大红色,而且这些釉料多以铜为发色剂,在烧制过程中,对色釉中铜的成分、窑内的温度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稍有变化,色调会改变,因此红瓷往往得来不易,即便是宫廷亲自经营的官窑,不惜工本的烧制,也不知要出多少废品,才能得到一两件精品,所以自古就有“千窑难得一宝”、“十窑九不成”的说法。而这些烧制出来的红瓷成品也只能由皇室宫廷珍藏。

红瓷尚为稀世珍品,那么大红色瓷器当然价值连城。于是乎历史上一些王侯将相、商贾巨富不惜万金,欲烧出大红瓷器,以便奇货可居,但均以失败告终。

尹彦征终圆陶瓷千年梦

被业界人士誉为“神品”的“中国红”瓷器,2002年5月11日在湖南问世。在长沙举行的“陶瓷耐高温大红色釉”技术鉴定会上,来自全国的知名专家,对这一技术独创,世界领先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近百年来,中、德、法、日等各国陶瓷专家倾全力研制耐高温的大红瓷釉,都未有实质性突破。这个千年难题终于被长沙大红陶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尹彦征所攻克。20余年来,尹彦征在总结前人的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瓷器工艺思路,经过上万次试验,终于研究出独特的基础釉配方,以及科学的工艺与生产设备,并成批研制成功能耐1200℃—1300℃高温,发色均匀,色相与中国国旗、国徽一致的“中国红”耐高温瓷器,结束了国际陶瓷领域高温红色瓷器无标准红色的历史。

以发明人和专利权人均为尹彦征独自一人的发明专利“陶瓷釉用耐高温硫硒化镉大红色料及制造方法”,已于2005年1月5日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01128545.1,《发明专利证书》证书号:第188765号。

“中国红”瓷器的问世,震惊了国内外陶瓷界。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在加大对该项目的支持力度,使其早日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要陶瓷产业。

在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和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社会各界的珍视和厚爱。公司投产短短几年来,就达到了年产7大类、300多个品种5000件的生产规模。成为全世界唯一能生产高温大红色瓷器的民营高科技企业。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内外的市场需求,尽快做大做强中国红瓷器产品和产业,在湖南省政府有关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长沙大红陶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省会长沙隆平高科技园内,征地50亩,投资5500万元,打造中国红瓷器产业化基地———中国红瓷器工艺园。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红瓷器工艺园,将建设成为集中国红瓷器生产、研究、展览、文化休闲、艺术创作和学术交流于一体的文化艺术园地。

长沙大红陶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中国红瓷器为依托,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湖湘文化,以“中国红、中国心”为该公司的核心文化理念,彰显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精神,把中国红瓷器打造成极具中国特色和湖湘文化品位的国际知名品牌。

■相关链接什么是“中国红瓷器”

在尹彦征发明高温大红瓷器以前,逾千年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无论发色元素是铜、铁,还是金,烧制成的红色瓷器,其色相约为枣红、棕红、铁锈红或紫红,都不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与中国国旗、国徽颜色一致的大红色。

尹彦征历经20年艰辛,攻克成千上万个难关,在1200℃以上高温,经多次烧制,终于烧成了颜色鲜艳、高贵华丽、喜庆吉祥,与国旗国徽颜色完全一致的高温大红色瓷器。据权威鉴定:“该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每件产品的拉坯、成形、雕刻、镂空、上釉、描金、彩绘,全部采用手工精心制作,颜色鲜艳、发色均匀、光致貌美,是艺术欣赏、美仑美奂的旷世之作、绝美佳品。

瓷器的英文名字为China,在世界的面前China即中国,ChineseRed意为中国红瓷器,又称中国红。

怎样识别真假“中国红”

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仿冒的中国红瓷器。现将识别真假中国红的几种简易方法介绍如下:

一、真正的中国红瓷器,每件均配有封面篆刻有发明人尹彦征图章的收藏证书,该图章与瓷器的底款一致。

二、收藏证书上标有每件瓷器的品名、规格、编号及发明人尹彦征的亲笔签名(非印刷),此编号与底款编号一致。

三、真正的中国红瓷器为1200℃以上高温烧成的大红色釉瓷器,仿冒品为800℃以下低温烧成的红釉瓷器。其区别为:①高、低温红色釉的颜色有差异;②低温釉的厚度极薄,无厚度感、无层次感、无玻璃质感,也无高温红色釉的亮度;③显微镜下观察,可发现低温釉表面有很多的深黑点;④低温釉表面很难做后加工处理,如彩绘、描金等,仿冒品多为700℃左右烧成,其表面上施加了一层玻璃金,约400℃左右烧成,故附着不牢固,存放时间不长,其釉和金易脱落;⑤真假中国红瓷器其价值极为悬殊,真品中国红瓷器的价格是仿冒品的100倍以上。

四、真品中国红瓷器的底款,2003年以前的产品标明的是“华红实业”并配有龙腾图案和公元的年号如“2003”及产品编号和红色图章;2003年以后的底款,由发明人尹彦征的印章、产地、编号、生产年代(以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而非公元的年号)如“甲申年”组成。

中国红瓷器的技术特征

一、中国红瓷器的白瓷坯,均采用景德镇经1350℃以上高温烧制而成的上等白瓷坯;

二、采用了五氧化二钽等熔体系统独特的陶瓷大红颜料包裹工艺方法;

三、其色相纯正、发色鲜艳的大红色釉系经1200℃以上高温烧制而成;

四、美仑美奂的中国红瓷器精品,系在高温烧成的大红色瓷器半成品上再经手工精心描金、彩绘后,再次重回特制的专用窑炉经800℃重新烧制而成;

五、中国红瓷器的色釉厚度感、层次感、玻璃质感强,其大红色釉颜色鲜艳,发色均匀,光泽度高,其釉和色彩永不脱落和衰退。

清代瓷器上的龙纹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古代封建社会皇帝自称“真龙天子”,龙是我国最古老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文化数千年的精神根基之一。自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开始进行器物装饰的创作,以龙形象或龙文化为纹样的历史就正式开启。龙纹最早出现的对象是石器,随着发展又蔓延到陶器和青铜器上,紧接着玉器上也出现了龙纹装饰。

陶器发展到后来出现瓷器,瓷器也就成为了龙纹出现的主要器物之一。尤其是制瓷业发展到清代已经进入最高峰,瓷器上的龙纹运用也就达到最兴盛的阶段。清代瓷器上的龙纹装饰虽说已经是两汉以后基本定型的龙纹式样,但是由于社会风貌的不同,清代瓷器上的龙纹在每一朝代几乎都有一定变化。

在封建社会的观念中,龙的形象属于皇家权威,早期民间器物是不能未得允许而私自装饰龙纹的,但是在清代瓷器上装饰龙纹已经得到允许。这是因为发展到后来,龙纹所代表的不仅是一种皇权,更多的是一种吉祥寓意或者说对于统治者的崇拜。只要不逾矩,不论官窑瓷还是民窑瓷,龙纹都可以装饰。

清代初期的顺治年间,清军入关不久,社会处在一种改朝换代的迷惘和恐慌之中,尤其是“嘉定三屠”、“ 扬州十日”给人们带来了莫大阴影。因此,顺治朝瓷器上的龙纹是半遮半掩的,龙身在雨雾中隐现,最典型的是一身三现,也有五或七甚至九现,惟独不见双数。这种一身三现的龙纹画法只在顺治年间的民窑瓷器中出现过,时间非常短。

到了康熙时期,康熙皇帝政权铁锻,社会局面相对稳定。这个时期的龙纹普遍反映出龙生猛的一面,尤其是官窑瓷,凸显一种具有狂放意味的生劲。这时瓷器上的龙纹一般刻画成额头高起、长须短鬣、身曲而四肢伸展有力的状态,多三四爪而少五爪。民窑瓷器则另有一种吉祥龙纹题材装饰,龙纹形态虽然强悍,但更多着重展现一种忠诚、吉祥。

雍正时期,瓷器上的龙纹多偏向体态肥硕,中规中矩,鬣毛整齐上飘,龙角光滑,颚平齐有力,四肢粗壮灵动,五爪精美。到了乾隆,瓷器上的龙纹在官、民界限上没有严苛的界限,因此龙纹形态甚众。官窑瓷最典型的龙纹是在雍正龙纹的基础上更加神完气足,皇家气度更加高贵。

嘉庆以后,瓷器上的龙纹开始逐步丧失政治权威性,大多沿用前朝的龙纹式样,但是在神态上多少都缺乏神灵之气,显得呆板,而清晚期瓷器龙纹则流行一种以空间美感均衡著称的“过墙龙”纹样。

【陶瓷文化】宋瓷鉴赏-品味岁月的质感


端详着它们身上淡淡的光辉,我们的目光和无声的岁月忽然有了交汇……大概是因为对那些逝去的岁月有着无穷无尽的遐想和好奇,所以人们爱上古玩。将它们捧在手中,看着那岁月留下的痕迹,仿佛在阅读一段沧桑的历史。每一种古玩都有着独特的意境和性格,宋代高古瓷就有一种温润而亲切的力量,仿佛可以将沉睡千年的梦轻轻唤醒。雍正、乾隆等朝代的瓷器,由于年代相对比较近,市面上出现得较多,再加上漂亮的形状和颜色,因而受到了最多的追捧,占据了收藏投资市场中相当重要的位置。而宋元等年代的高古瓷,大多数为出土的文物,市面上流通很少。然而对于真正的收藏家来说,宋代瓷器中那一份精工细作的沉静和淡定,却是不可多得的珍宝。宋代汝窑青釉盘口瓶目前已知仅存三只。2005年,由红太阳国际拍卖公司拍卖的一只高8.8厘米、口径13厘米的汝窑花口渣斗估价超过500万元人民币。而同年由香港一家拍卖行拍卖的元代鬼谷子青花罐更是拍出了2.3亿人民币的价格。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宋代瓷器以五大名窑所产为最佳。各窑因烧制工艺、取材、气候等条件不同,所产的瓷器也各有特色。如定窑在宋代主要烧制白瓷,也兼烧绿釉、黑釉、紫釉等,工整素雅的暗刻花纹定瓷,一向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汝窑主要烧造宫廷用瓷,是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窑。钧窑烧出的釉色青中带红。哥窑器物以纹片著名,纹片多为黑色和黄色双线,俗称“金丝铁线”。

原本宋朝皇宫的生活用瓷一直由定州提供,到了宋徽宗时期,由于定州的瓷器内印有模糊不清的絮状图案,遭到了皇帝的拒绝。于是,在宋徽宗的指导下,建造了汴京官窑和汝窑,它们把中国陶瓷推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巅峰,也开创了中国皇宫御窑烧造的先河。据说,汝窑和汴京官窑的产品仅供皇帝使用,而挑选出来不合格的次品则就地销毁,严禁买卖。“玛瑙为釉”是汝窑瓷器的一大特点。宋徽宗十分崇尚道教,而汝州玛瑙宁静淡雅的色泽正符合道教“静为依归”的审美观。宋徽宗创造性地将玛瑙加入汝瓷的釉料。由于玛瑙选料十分讲究,因此汝窑的产量十分有限,其制作工艺也受到严格的保护。直到1987年,考古专家才确定,汝官窑的窑址位于今济南省保封清凉寺。但其工艺早已失传。汝窑就这样消失于茫茫的史海,只有那遗留下来的一件件瓷器中,还深藏着古老的谜底。

鉴赏古瓷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收藏者长期的学习和积累。对于鉴赏行家来说,评价一个物件好不好,靠的是多年收藏古董的丰富经验和大量的古董知识储备。当然对于普通的收藏爱好者来说,这其中仍然有一些可供遵循的规则。要辨别古瓷的真伪,要从形、胎、釉、用料、画工、雕工等几个方面来观察。以宋代汝窑青釉盘口瓶为例,它的形状是大肚、长颈、盘口,这就是典型的宋代汝窑瓷器的器形。它的圆肩曲线度柔和自然,刚好可以成为一个球体的一段弧,而仿品的曲线则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弧度大了便成了溜肩,弧度小了则显得过于生硬。它的胎质也十分细腻。

宋代汝窑选料十分精细,瓷土需经过很多道工序的处理,用多种方法将粗土筛选出,留下最细的瓷土来制作瓷器。宋代瓷器多采用支烧法,将器物支起来烧制,因此会在器物底部留下没有上釉的支钉痕迹。通过高倍放大镜的观察,便可看出胎质。釉色也是分辨古瓷的一大重点。古瓷上一般都会有裂纹和开片。这是由于胎和釉之间的膨胀系数不同,瓷器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多次热胀冷缩后产生的。自然形成的开片不规则,小而凌乱,裂纹不张开,在高倍放大镜下,开片缝隙中的污垢呈放射状。而现代人为仿制而造成的开片则有很强的规律性,开片呈张开状,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假的污垢呈线状。

釉面上气泡的破损及氧化程度,受到多种外界条件的影响。烧制的年份不同、季节不同、空气湿度不同,都会影响气泡破损和氧化的情况。而在色泽上,由于不同朝代所采用的材质不同,气温气候等条件不一样,仿品也难以达到同样的颜色和层次感。如元代早期着色用的是进口料,而元后期逐渐采用了进口料和国内料相配的混合料,烧出的瓷器,色彩当然不可能相同。

由于官窑是专门供给朝廷使用的,因此通常选料更精、工艺更复杂,做得更加精致。宋代汝窑三羊尊就是典型的官窑制品。宋代普遍采取匣烧,将瓷器放在匣内烧制以免掉落的烟灰弄脏瓷器,另一方面还能使瓷器受热均匀,官窑的匣工更精细,掉落在瓷器上的烟灰很少,因而和民窑制品相比,釉面更洁净清爽。用手触摸,感觉温润细滑。虽然现在有的仿制品已经达到了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地步,然而几百年的历史是无法仿造的,在行家的眼中,真实的质感虽然沉默不语,却胜过世上无数谎言的喧嚣。

宋代瓷器香炉的这些特征决定了收藏价值的高低


“烧香拜佛”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习俗,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烧香这个行为早在拜佛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在历史上也是出现了很多盛香的器物——“炉”,包括宋代瓷器香炉等等,那么这种器物的出现真的只是为了焚香吗?

一、香炉的历史起源

我国香炉最早是从商周时期出现的,“鼎”就是香炉的前身,在商周时期出现了众多的青铜器物,而青铜鼎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一开始主要是用来进行烹饪食物的器物,后来才慢慢的演变成了祭祀礼器。

在中国数千年的香道文化中,香炉最为主要的作用有两种,第一种是放在室内用来盛放香薰;第二种是放在室外作为佛家祭器使用的。一直以来,老百姓都喜欢焚香奉炉,希望能够保佑平安,或是获得凝气安神。而在佛教中,香炉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作为焚香的器物,也是佛教中的比丘十八物之一。

二、材质、窑口不同,收藏价值也有所差异

宋代瓷器香炉的珍藏价值不仅仅是包含了它所含有的丰富的历史底蕴,同时在造型和艺术方面也是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受到最近几年中人们对于收藏香炉热情的刺激,使得香炉的收藏投资更加吸引人,在各大拍卖行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各个时期的香炉,不管是官窑还是民窑都是有了较大的占比。

其中,宋代瓷器香炉除了在国内的市场十分的受喜爱之外,外国友人对香炉的热情也十分的高涨,受到了众多收藏者的热捧。2006年在伦敦索斯比所拍卖出了一个宋代瓷器香炉,虽然在最初的估价上还没有超过两百万,但是在最后却303.42万元的价格获得了成交。

从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虽然说民窑所制造的香炉在价格上不是很高,但是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对于那些有投资意向,但是在资金上不是十分充足的投资者,小编建议大家可以选择民窑瓷香炉作为出发点。

有不少官窑的宋代瓷器香炉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而被收藏于博物馆中,所以官窑作品很少会出现在市场上,价格也是十分的高,所以民窑宋代瓷器香炉就成了一个香饽饽,受到了广大收藏者的喜爱,对于后续的价格走势上更加的看好。

宋代瓷器香炉精品鉴赏及价格参考:

1:北宋定窑白釉扣口弦纹三足奁式炉,尺寸:13厘米,估价:HKD 2,800,000 ~ 3,500,000,成交价: HKD 18,100,000 ,成交时间:2017.10.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宋初,士大夫经科举遴拔为官,取代世袭权贵执政治国,理学大兴,崇尚鉴史以修德。此炉形制古雅,仿高古铜奁,正与当时流行之理学相乎。尚古之风盛及瓷业,宋匠常依古玉及青铜器形制瓷,递衍递嬗。本例式样可溯至汉;汉有鎏金铜樽,熊形足,配兽首衔环耳,附盖,可见一熊足兽纹樽例,铸有「温酒樽」铭,知其为酒器,并有西汉成帝「河平三年造」字,即制于公元前26年,图见李学勤编,《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5:青铜器》,卷2,北京,1986年,图版217,另录鎏金铜酒樽一例,下配承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版236,应为东汉光武年制(公元25-57年),腰间环饰三道弦纹,口及底沿又各添饰弦纹,与此炉别无二致。此类三足奁式炉自宋风靡,今犹不衰,定窑弦纹奁式炉更乃经典。

2:北宋官窑青釉三足炉,尺寸:高11.2厘米;口径17.4厘米,估价:RMB 6,000,000 ,成交价: RMB 7,700,000 ,成交时间:2006.09.24,拍卖公司:北京中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6年金秋珍品拍卖会。

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附近设立窑场,专烧宫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窑”。南宋著名学者叶軮在其《垣斋笔衡》中有这样的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顾文荐《负暄杂录》说:“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当时的京师既汴京,目前对汴京官窑尚无定论。有人甚至认为汴京官窑并不存在,也有人认为汝窑就是汴京窑。还有人认为,明以前的官窑并不是官办御器厂,而是由朝廷遣官到厂地监造,有命则供,无命则止。凡贡入禁中的瓷器,就称官窑器。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此件官窑青釉三足炉,美观大方,造型古朴,庄重大气,鬲式鼎炉,彰显大气,器满施釉,釉层细润,开片稀疏,釉色粉青,胎釉及制作工艺,均具有北宋官窑的基本特征。对此器的确切年代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北宋官窑,有的认为是南宋官窑。但无论如何其是一件官窑器毫无疑问。本公司经多方组织专家鉴赏,均认为属于官窑早期产品,受汝瓷风格影响较多。此件器物的出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品,弥足珍贵。

3:南宋官窑鬲式炉,尺寸:宽11.4厘米,估价:HKD 2,200,000 ~ 2,800,000,成交价: HKD 4,660,000 ,成交时间:2018.05.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本炉造型少见,炉身呈瓜棱形,为仿照青铜鬲器而成。通体施厚润灰青色釉,米色大开片,底有六枚小支钉痕,排列成圆形,三足底部无釉,露出紫褐色胎土,为典型南宋官窑样式。

4:宋龙泉弦纹三足炉,尺寸:高9.5厘米,估价:RMB 1,350,000 ~ 1,500,000,成交价: RMB 1,512,000 ,成交时间:2008.12.05,拍卖公司:北京德隆宝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8秋季拍卖会。

筒式香炉,三足承托,胎体厚重,器形雄伟。通身施青釉,器身以凸起弦纹作式,错落有致,器物完美,存世极少,实属罕见。

5:南宋龙泉窑三足小琴炉,尺寸:高4.6厘米;直径9厘米,估价:RMB 1,000,000 ~ 1,500,000,成交价: RMB 1,322,500 ,成交时间:2019.07.06,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春季拍卖会。

琴炉是专门为抚琴弹筝用的小型香炉,文房用具中不能缺少的重要对象。中国社会自古重视音乐,孔夫子制六艺其中就有“乐”。古代宴乐场上、文人学士的书斋中,都离不开琴、瑟、筝、箫。为了营造高雅清香的环境,同时也为了便于计时,在弹、吹乐器时都要燃香助兴,于是专门为抚琴弹筝用的小型香炉也就应运而生,并且起了一个极雅的名字“琴炉”。琴炉燃香一次一支,故炉体要小巧玲珑,置于琴桌前更显雅致。此炉,焚香用具,也可作陈设之用,器形小巧,亦可掌中把玩。敛口,扁圆形筒腹,三柱足,胎质细白缜密,炉器通体施粉青釉,釉水均匀亮丽,釉色粉嫩。炉造型饱满端正,釉色莹润光鲜。三足设计精心巧妙,为炉中佳品。

6:南宋/元龙泉青釉鬲式炉,尺寸:直径13厘米,估价:HKD 500,000 ~ 800,000,成交价: HKD 1,187,500 ,成交时间:2016.11.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秋季拍卖会。

7:南宋·龙泉窑粉青釉鬲式炉,尺寸:高10厘米;口径12.8厘米,估价:RMB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943,000 ,成交时间:2017.12.23,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板沿口、束颈、丰肩、圆鼓腹、下承分档三足。满施粉青釉,釉层肥润,釉面清澈晶莹,为龙泉窑典型的石灰碱釉。宋代的龙泉窑高等级器物往往是不惜工本烧制而成,其中特别是一些薄胎厚釉器,采用多次上釉反复素烧,最后主温烧成的工艺制品,此炉造型古朴,釉质温润如玉,宝光内敛,呈色深浅适度,碧如翡翠,青绿可人,此器即是其中的成功佳作,为龙泉窑青瓷中的珍品,传世罕见。

8:宋朝龙泉窑鬲式炉,尺寸:高10厘米,估价:RMB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840,000 ,成交时间:2007.08.20,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7夏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钤印:邃古(朱文)、石世藏六(白文)。

宋代官窑器在生产宫廷所南非日常生活用品的同时,受当时盛行仿古复古风气的影响,亦流行仿青铜器式样的器皿,此炉的造型是仿照青铜器鬲的形制,敞口,折沿,短颈,圆腹面,下承以三足,炉颈,腹通过曲直的线形对比,突出了器物饱满圆润的特点,炉的腹部由堆贴凸起三棱纹线延至足部,逼真的模仿了铜器出筋的装饰效果。宋代的官窑往往是不惜工本烧制而成,其中特别是一些薄胎厚釉器,采用多次上釉反复素烧,最后主温烧成的工艺制品,此炉造型古朴,釉质温润如玉,宝光内敛,呈色深浅适度,碧如翡翠,青绿可人,此器即是其中的成功佳作,为龙泉窑青瓷中的珍品,传世罕见。带后配银流金镂空花卉纹。配日本木盒,盒盖内写:“绿银寒舍,牡丹唐草文官肉雕刻。平安藏六造”。外盒盖面写:修内司官窑,袴腰香炉。

水点桃花:燃情岁月中的一抹红


1975年正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文革期间文艺界遭受打压,在这种特殊的压制的时期,“7501”毛瓷却以其四绝超尘于世,实为难得,其陶瓷工艺精良,绘画装饰简洁而富有深意,点寸间带有诗意,实乃陶瓷博林中的精品。

1975年初,江西省委、景德镇市委按中共中央办公厅要求,为毛主席生产一套既能保温又能防尘、容量合适的生活用瓷。中国轻工部陶瓷研究所接受了这一任务,取代号“7501”,中国轻工部陶瓷研究所总共烧制22窑共数千件毛泽东主席专用瓷。“7501”毛瓷属于中国红色官窑,中国红色官窑经过了“抗美援朝”、“三反五反”、“三面红旗”、“三年自然灾害”、“文化革命”以及以后的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在各种特定的历史时期,“红色官窑”产品无不打上历史的烙印。特别是“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的文化大革命”中,“政治第一”,“一切服从、服务于大众”成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指导思想和方针。尽管“文革”中为不计成本、只求精品的“红色官窑”,在制作了大量印有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文革”专用宣传口号的生活用瓷外,也生产了一种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精美艺术瓷,例如“7501”毛瓷:制作出来的产品,不仅不含镉、无铅毒,而且重量轻、色泽美,釉色亮丽,如同“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毛瓷”四绝:白如玉,景德镇独有临川高岭土,烧制出来的瓷器洁白如玉、晶莹剔透;明如镜,瓷器表面如镜面一般泛银青色光泽;薄如纸,瓷壁厚度不足毫米,透光度极佳接近透明,最特别的是如此薄的瓷器注入开水却无烫手感;声如磬,用手指轻敲扣瓷器,声音清脆悦耳。这些瓷器装饰上追求简洁、端庄、稳重、典雅并富有中华民族特色,器型线条流畅,造型饱满大方,是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毛瓷水点桃花茶杯

“7501”毛瓷的陶瓷装饰主要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7501”毛瓷陶瓷绘画釉上彩主要以釉上水点桃花纹、釉上水点红梅纹和釉上翠竹红梅纹三种纹样构成,釉上彩组汇聚了当时陶研所的艺术家采用流水工作线形式,把水点程序按步骤分工合作,如拍图、点玻白、点洋红、画枝干、画叶、点托、结果、填色、贴底款等。设计者刘平的水点桃花纹最为有名,其借鉴中国画写意没骨画法,先用玻璃白水点花瓣,画出花形,再用水调彩料,在玻璃白上二次点染,下笔准确、轻捷,作品达到花头娇嫩的效果,清新脱俗,工艺不凡,由于毛主席对此花式的满意,所以“水点桃花”也被专用来指作“毛瓷”。釉下彩主要以釉下红梅纹、釉下芙蓉纹两种纹样构成,釉下彩装饰一般覆盖在釉层底下,经1400摄氏度高温烧结后,其耐腐蚀性强,无有害元素流出,是最为理想的陶瓷装饰,特别用于日用瓷中。在绘画工艺上采取中国画的写意没骨形式与分水填色,其没骨画法在精修的坯胎上用墨线勾以轮廓,在进行点色绘画,墨线在烧制过程中自然消失;分水填色即在墨线中加入乳香油成分,在填色过程中根据墨线轮廓自行将颜色分开,这样画面层次感增强,颜色干净。这两种绘图工艺使得“7501”毛瓷生气盎然,着色轻重得体,明快老练,颇具大家风范,代表着中国20世纪制瓷的最高水平。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主席爱梅一生,“7501”毛瓷绘画装饰元素大多数除了水点桃花图就是翠竹红梅,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竹子它代表着自强不息、顶天立地的精神,清华其外、澹泊其中、清雅脱俗、不作媚世之态。梅竹题材的瓷器体现出用瓷者的器宇不凡,坚韧不拔的蓬勃志气。翠竹红梅由老艺术家黄海云、舒松水勾勒绘制,其造型设计形态生动,用色浓淡转折相宜,富有空间感,枝杆用色有度,花丝、花蕊错落有致,整个画面给人以静制动、高雅大气。

陶瓷装饰艺术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的陶瓷艺术,“7501”毛瓷作为可以代表红色官窑文革时期的艺术作品,开创了中国艺术的时代化、多元化的新领域,是我国人民智慧与凝聚力的载体,是综合国力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涵,对于研究我国“红色官窑”陶瓷,无论从历史出发还是现实出发,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7501”毛瓷其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陶瓷工艺技术、造型形式、设计思维和材料的特殊性、艺术语言的多样化等都可以直接引发欣赏者独有的审美感受,“7501”毛瓷装饰独特的审美韵味将会大放异彩。

谁冷落了瓷器展销


远道而来的江西万余件瓷器,近日在省体育场拉开展销帷幕,然而,与以往展销相比,无论是购者还是观者均少得可怜,展销会呈现出“门庭冷落车马稀”的凄凉景象。那么,是谁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砸了瓷展的买卖呢?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这样的瓷展在本市先后举办过十几次,平均一年两次,均以来自江西的瓷器为主。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瓷器已从以往单一的实用性拓展到收藏、观赏领域,应当说,在本市还是有很大市场的。参展商也正是看准了这一行情才不远千里而来。可是,在以往的这类展销中,商家放出的“口风”均是“听信传言,轻率来并,赔本甩卖……”对此说法,省城的其他媒体还以同情的笔调发过报道……一而再,再而三,怎么每次都是轻率来并?有过购买或参观经历的人首先感到了其中的猫腻,他们对商家失去了信任,而后敬而远之。虽然,挑选一件上好的瓷器,应当是非常专业的事,多数市民对此较为陌生,但他们完全可以鉴别商家的报价,至少是价位高的为“优”,反则为“劣”吧?那么,商家的报价又有多大的准确性呢?居住在太原铜业公司的一位李师傅说,去年他在同类展销会上花260元买了一对花瓶,就是商家号称的“轻率来并”价,这次还是这些外地商家,但同样的花瓶仅要价200元。

记者在现场看到,空旷的卖场上购者寥寥无几,还没有经营者多。一位30多岁的女商家说,展销三天卖下的不够1000元,连场地租赁费也不够。另一位经营商说,来过太原几次,这次是最差的一次。

一位市民说,卖家一会儿说是“赔本价”,一会儿说是“最低价”,对此他不敢贸然掏腰包。诚信待客,是任何商家都该遵守的原则,几年的市场经济,消费者已逐步成熟,如果只为眼前利益而急功近利,市场的报复肯定也是无情的。

完美的破碎--哥釉瓷器欣赏


提到中国文化,就不能不提到陶瓷,提到陶瓷,就不能不提到北宋的五大名窑,而哥窑,正是五大名窑--柴、汝、官、哥、定中重要的一员。

关于哥窑瓷器,有一段离奇的传说。据说北宋年间,有兄弟两人同时烧造瓷器,哥哥造的总是比弟弟的美观,弟弟一气之下,把冷水泼向哥哥刚烧成的瓷器,这一泼不要紧,竟泼出了精美绝伦的哥釉瓷。

北宋的哥釉瓷平整紧密,片纹裂开成上紧下宽状;开片纹较规整,黑色纹片中有时闪蓝色。其釉质莹润,通体釉面被粗且深、细而浅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俗称"金丝铁线"。一般来说,大器小开片者和小器大开片者颇为珍贵。

由于哥釉瓷细致、精美,北宋后的各代对它也多有仿造。特别是到了清代,兴起了一个仿哥釉瓷的高潮。此时的哥釉瓷釉面光洁,开片规整,金丝铁线清晰深沉,迎光而视,莹润如玉,釉色好者,则有湿漉漉,水淋淋,凝露欲滴之态。

清代的哥釉瓷造型主要为盘、碗、瓶、罐、水盂、笔插等。此时的盘底大都施釉,有的盘底均匀的点着七点酱油,被称为"哥釉七星盘",这种盘一般都为乾隆时期所造。清中早期的水盂的底部大都没有釉,且向内凹陷,底部露胎处胎质细密,坚硬而不呆板,在灯光下显出一种平静而柔和的光泽。清朝后期的哥釉明显地不如前期,颜色越来越深,开片越来越细碎,釉面甚至出现凹凸不平的疙瘩釉,胎质也变得疏松。此时的哥釉瓷精致者甚少,大都显得随意,庸懒,浮躁,寂寥,甚至漫不经心。但是,也许这也是那时侯人们一种独特心境的表现吧。

到了现代,市场上对哥釉瓷仿制的热情丝毫不减当年。但是无论怎样仿,新做的哥釉瓷总带有一层火气,亮闪闪夺人二目,即使用砂纸打磨,磨掉釉光,仍然会留下均匀的打磨痕迹。而且现代哥釉瓷胎质也显得惨白、死板,毫无光泽。真正的老哥釉瓷应该是饱汲岁月之光,晶莹,油亮,温雅,深沉。置于书房会显得独立而不媚俗气,置于客厅则显得高雅而有品位,放入卧室自然是给自己看的,看着看着,也许你会看到自己的另一面,看到真实、平静,看到暖融融的幸福甚至淡淡的伤感……古老的哥釉瓷,就是这样--含蓄,柔润,不绚烂,不争执,悠悠的,淡淡的,完整地破碎着,破碎成完美。

雍正瓷器是清代瓷器的顶峰,反映了雍正爷的审美标准、当时的国力 ... ...


在封建社会,皇帝的个人喜好往往可以影响整个朝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倾向。一般的文人士大夫,仅仅沉湎于自我欣赏,而最高统治者的审美则可以贯穿到所有的宫廷艺术品制作中。雍正皇帝学养深醇,眼光极高,追求器物的至善至美,对御用颜色釉情有独钟。“上有所好,下必从焉,”御窑场把皇帝的喜好作为色釉调配的唯一标准,严格按照造办处提供的样品配釉烧制,生产出一批胎土细腻,体现宫廷艺术雅、秀、精、巧的高贵气质的颜色釉瓷器。雍正(1723-1735)朝时间虽短,但景德镇御窑烧造的瓷器品种却十分丰富,瓷器质量名列清瓷之冠。直接原因是,出现了唐英那样的督陶官和景德镇有大批技艺高超的匠师。历史上的雍正皇帝,除开勤勉政事以外,其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审美趣味也令人称赞。尤其是雍正时期的瓷器,简直堪称屹立于审美巅峰的奇迹。他到任后,细心钻研制瓷技法,与工匠打成一片,深谙制瓷技巧。至雍正十三年,官窑烧造就已十分辉煌,仿古、创新品种不断涌现。唐英在《陶成纪事》中记载了当时的各种仿古瓷器釉彩品种有五十七种之多,这些品种绝大多数有传世品印证。与康熙民窑比,雍正民窑的传世品少得多,但有许多制作精良的瓷器,与官窑相差无几。

整体上看,器物体积比前朝略小,瓷器造型一改康熙古拙浑厚之风,代之以轻巧俊秀之貌,是清瓷中最为细洁精致、赏心悦目的。在众多的瓷器品种中,以青花、粉彩为两大烧造主流,珐琅彩最为名贵。粉彩以白地为主,也有少量色地粉彩,青花以晕散的永乐、宣德风格为主,兼有晚明、康熙风格。粉彩十分鼎盛。相比于简洁素淡的单色釉,在富丽堂皇的粉彩瓷器上雍正皇帝自身的特征就更加明显。不同于其他时期的绚烂和堆砌,雍正时期的彩瓷图案明显有收敛之态,器身上绘制的人景花鸟均有明显的缩小和聚拢特征,纹饰绘制的笔触也更加纤细,这使得瓷面上的图画更加紧凑和错落有致,富于立体感。同时,雍正时期的彩瓷用色也相对比较淡雅,颜色柔和不艳,彩中带素。当然,无论是什么纹样,真正让雍正时期瓷器在众多瓷器中脱颖而出的还是绘制纹样的手法和技巧。素雅浅淡的纹样颜色,错落有致的瓷面构图,纤细柔美的笔触线条,都使得雍正瓷器成为清代宫廷瓷器中的审美巅峰。 雍正时相比于康熙时的瓷器,高端瓷器在价位和数量上都有了提升,超5000万的瓷器有3件,比康熙时期多了两件,TOP10总成交额为4.23亿,是康熙时期的2倍。

5040万成交珐琅赫墨彩山水碗

藏品年代:清雍正

2011年紫禁万象成交作品。

碗侈口,深弧壁,平底,矮圈足。外壁一面以赭墨描绘陡峭危耸的山崖,以及树立岸边,迎风远眺波涛的高土;碗的另一面则以墨书题写明朝诗人阮自华“题武夷”七言律诗中的两句:“蹊上红泉分径路 山中香雨有神仙”。诗的头末分别以红料描绘〈寿如〉〈山高〉〈水长〉三枚印文,藉由“寿如山高水长”的吉语,来传达此碗的吉祥象征。碗内素面无线纹,碗底以蓝料书〈雍正年制〉两行宋体款,外加双方框。雍正十年(1732)皇帝对水墨画珐琅甚感满意,并下令以后多烧造些。加上传世雍正瓷胎画珐琅鲜少出现以人物为师者,即使有,脸部也经常空无眉目。反观此品,眉目清晰运笔细致,故可置于内廷恭造之吉祥寓意来理解。

1495万成交粉彩福寿纹碗

藏品年代:清雍正

2011年瀚海成交作品。

直口,弧壁,深腹,圈足。粉彩装饰,盘内外壁绘桃蝠纹,一株枝繁叶茂的桃树,盘根错节,由碗外壁弯曲盘内,粉花绿叶,六枚嫣红熟透的硕桃悬挂枝头,五只红蝠展翅飞舞。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清末陈浏《陶雅》记有:“庚子后,所出五彩过枝之盘碗甚多,有桃实八枚缀于枝上者,索价亦甚巨。过枝云者,自此面以达于彼面。枝干相连,花叶相属之谓,皆雍正官窑也。”

1150万成交青花淡描双勾竹纹梅瓶

藏品年代:清雍正

2013年瀚海成交作品。

如本品梅瓶即为雍正淡描青花之罕见佳作,该瓶高35厘米,撇口圆唇,束颈丰肩,腹上圆鼓饱满,下向内渐收,近足处稍外侈,内圈足,整个造型线条优美,比例协调,恰如其分。项上勾绘复线莲瓣一周,肩以下通身描绘竹纹,竹子主干修劲挺拔,细枝斜逸横出,有竹叶簇簇点缀其间,竹笋冒尖衬于其下,图案用笔细腻纤巧,青花发色淡雅宜人,加之胎骨细白,釉面莹润,虽轻描淡绘,然清新雅泽之感逼人,以此铅华洗尽之素姿却得大道至简,大巧若拙之妙。

清雍正青花花鸟图八方扁壶

雍正时期瓷器最高价缔造者是“清雍正青花花鸟图八方扁壶”,比康熙最高价瓷器提升了861.15万元。它是2010年香港佳士得秋拍“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的最高价,不过在2010年秋拍有4件瓷器过亿的情况下,仅位于当时秋拍的瓷器排行中第7位。当时由于高价的吸引,大量境外精品回流,此件瓷器即是英国回流,虽然这件器物在当时瓷器交易一片火热的情况下,显得不够耀眼,但是就它本身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而言,毫无疑问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器身呈八方形,短颈,颈间处饰对称螭龙耳,扁腹,圈足外撇,青花发色艳丽,描绘生动逼真,寓意吉祥,富有皇家气派。八方扁壶在明朝器中未有所见,应为清朝所创的新品种。此件器物乃目前所见此类造型瓷器唯一一件藏私人手中,另一件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宋人的完美强迫症,铸就了瓷器的青春岁月》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宋人的完美强迫症,铸就了瓷器的青春岁月》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的瓷器的名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