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釉光鉴别新老瓷器 > 导航 >

蓝釉 影落明湖青黛光——·淡妆浓抹总相宜

蓝釉 影落明湖青黛光——·淡妆浓抹总相宜

釉光鉴别新老瓷器 瓷器消光剂鉴别 古代蓝釉瓷器

2020-11-20

釉光鉴别新老瓷器。

蓝釉的出现显然来自一支外来的力量,中国早期传统文化对蓝的认识有很大局限。当西域的驼铃声由远及近的传来,为中华民族不仅带来美妙的声音,还带来了丰富的色彩。聪慧的中华民族对一切熟悉的不熟悉的颜色都感兴趣,正因如此五千年的文明才最终构成了五色斑斓的中华文化。

1137 清 霁蓝釉扁瓶高 15.5 cm

1138 清 蓝釉碗 径 18.5 cm

1139 清 天蓝釉三联葫芦瓶 高 30 cm

1140 清 蓝釉象耳方瓶 高 30 cm

官釉·为有源头活水来

官窑在宋徽宗执政的鼎盛之时政和年间应运而生,推测规模不算很大,以烧制青釉为主,与以往不同的是,此青釉不追求青。追求灰蓝色调,沉稳冷静,不拘一格,称之官釉。

1141 宋 官窑贯耳瓶 高 16 cm

1142 清 哥釉四方瓶 高 33.5 cm

色斑釉·淡妆浓抹总相宜

1147 钧釉堆塑大吉瓶 高 20 cm

色斑这一装饰现象在陶瓷史中虽占比例极小,举重若轻。它把自己的长处——富于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它把自己的短处——容易混乱,回避得恰到好处。自唐代起,当西域的拍鼓拍响了迷人的节奏之时,花釉悄然登场,在梦幻般的旋律中增加了梦幻般的色彩。

1150 清 仿钧釉如意耳海棠尊 高 36 cm

仿生釉·四时佳兴与人同

1152  绿斑釉鹿头尊 高 18.5 cm

尽管仿生釉深沉的初衷与后世的艳俗审美截然不同,也不妨碍仿生釉在陶瓷大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路。至于清朝,封建社会最后也是最高的高峰,一览众山小尽管仿生釉在乾隆一朝掀起高潮,每面旗帜都独特漂亮,在风中猎猎作响。

1153 二十世纪 福寿堂矾红描金书盒 10×14×9 cm

上海嘉泰2016孟秋艺术品拍卖会——古董珍玩拾遗

拍卖时间:2016年8月28日 13:00

拍卖地点:南京西路1333号 上海展览中心东二馆 B层

拾遗君(lantiancaoyi)

taoci52.com扩展阅读

魅力无边赏无尽浓妆淡抹总相宜 醴陵釉下五彩早期手绘笔筒


醴陵釉下五彩早期手绘笔筒

醴陵釉下五彩瓷,始于东汉,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以其五彩缤纷的色调,优美清新的艺术风格,精致巧妙的工艺技法,丰富多样的花色品种,驰名中外,享誉世界。它的出现,突破了千百年来由唐代长沙窑创制的釉下单一彩瓷、以及元代景德镇青花、釉里红单色彩绘之风貌,而使釉下彩瓷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醴陵釉下五彩瓷质地精良、润泽清雅、色丰彩腴、艳而不俗的艺术特色,先后获武汉劝业会一等金质奖、南洋劝业会一等金奖、意大利博览会最优奖、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牌奖。

上图为醴陵釉下五彩早期手绘笔筒,这款瓷器瓷质细腻,画工精美,清新雅丽,别具一格,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且画面平滑光亮、晶莹润泽、清雅明快,具有饱满的水份感,能给人一种美感享受。虽为五彩瓷,却艳而不俗,淡而有神,色彩变化丰富。既瑰丽,又淡雅;淡妆浓抹,无不相宜。它集胎质美、釉色美、工艺美、形体美、彩饰美于一体,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是您收藏的佳品。

清代蓝釉


纵观清代各朝瓷器的工艺风格,相近又各具特色,其中以康熙的古朴凝重,雍正的清秀俊巧,乾隆的端庄规整生产和制作出不少稀世珍品,将中国古代的瓷器生产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清代在宋,明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研发出了很多新品种,除了粉彩,珐琅彩,古铜彩等,涌现出来一大批典雅的单色釉,包括明代所有的青花,五彩瓷器;清代已经逐渐形成了几大板块-----青花,彩瓷,单色釉三个平分天下。今天我们主要呈现的是清代的蓝釉瓷器

清乾隆 霁蓝釉天球瓶

清代高温蓝釉烧造技术在平稳中有所提高,此时霁蓝釉仍以钴为呈色剂,釉面洁净平稳,色泽深沉厚重。由于祭天有蓝色瓷器,所以它的规格都较高,器形以高足碗,盘,尊等祭器为主。除素面器物外,还有暗刻花纹和描金彩装饰。官窑霁蓝多有官款。民窑霁蓝多是庙里祭器,均无官款,但是书记年款的。

清 天蓝釉双耳瓶

除霁蓝外,还有天蓝和洒蓝的烧制。

天蓝为清康熙朝在仿制天青釉时,在含铜、铁、钛等金属元素的透明釉中加入钴料呈色,生坏挂釉,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因色如天空般蔚蓝而得名。天蓝釉在康熙朝时颜色优雅深沉,为当时名贵瓷种,由于烧制难度较大,为官窑制造,传世数量很少,多为重要陈设器皿和小件的文房用具。雍正朝烧造技术有了长足进步,釉色有深浅之分,深着淡雅,浅者明净。器物除文房用具外,还有瓶、罐等。乾隆之后,天蓝釉极为罕见。

清雍正 雪花蓝釉撇口瓶

酒蓝在明宣德以后一度中断,清康熙年间恢复了这一工艺。此时釉面匀净,洒点均匀,状如鱼子,俗称“鱼子蓝”。随着制作水平更加成熟,洒蓝与更多工艺相结合,其中以洒蓝釉加金彩装饰品较为多见,此外还有开光辅以五彩和釉里红装饰的。由于烧造时的工艺难度不大,景德镇民窑大量烧造洒蓝釉器,器形为碗、盘、壶、棒槌瓶,花斛,观音尊一类实用器,成为当时外销瓷主要品种之一。

鱼子蓝釉


窑变,开片,立体开片,这对陶瓷来说意味着什么?

一看这三个词,权威陶瓷专家会告诉你,这三项技术加在一起,堪称最复杂、最奇特的中国陶瓷制造技术。由此,陶瓷制成品的文化艺术价值自然难以想象。

窑变与开片是制造奇美陶瓷的两大技术。窑变技术是形成陶瓷变化莫测,独一无二的决定性因素,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就是指的窑变釉具有的超乎想象的美丽。开片制瓷工艺到了宋代趋于成熟,北宋五大名窑中的汝、官、哥窑都有这种产品。现在世界上流存的北宋开片瓷为数稀少,当然,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品。

随着现代人审美情趣的转变,窑变开片陶瓷的文化及市场价值大幅攀升,而其制造技术也有了重大的突破。山东硅元新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新开发的鱼子蓝釉就在技术、效果及文化价值上完全超越了历史上的窑变开片瓷。

上世纪70年代初,硅元新材在当时文献资料较少的情况下,经过反复艰苦实验,探明了开片瓷釉蓝釉的组成特点和呈色规律,克服了呈色均匀和釉层厚的两大难题,研制成功了历史上没有过的高温艺术釉——鱼子蓝釉。但当时因工艺复杂,条件所限,未能投入生产。2003年,硅元新材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开发,终将完全创新的鱼子蓝釉展现给世人。

历史上虽有“鱼子蓝”之称谓,但古之“鱼子蓝”非今之“鱼子蓝”。历史上的开片釉均为平面开片,但硅元鱼子蓝在窑变过程中为360度立体开片,形成了近似球形的鱼子状裂纹,而且鱼子纹形状及大小每一件产品都略有不同。硅元鱼子蓝整体呈现纯正鲜艳,珍贵稀有的土耳其玉蓝色。瓶的上部为天之淡蓝,下部为海之深蓝,从上而下颜色渐次变化,海天一色,浑然一体。

在突破性的创新工艺之外,硅元鱼子蓝艺术瓷的巨大文化价值正在被逐渐发掘和深度显现。

蓝色为幻想之色,艺术之色。“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古人这样表述青与蓝的关系,正好反过来证明了蓝色作为母色的优秀与出众。鱼子蓝的蓝色,有着大海一般的宁静,天空一般的深邃,仿佛凝聚了人类的梦想与渴望,完美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浪漫情怀。

鱼子蓝立体规则开片是对宇宙规律的形象表达。宇宙神秘而又有秩序,无限接近宇宙的只有人的心灵。仰望星空的感觉就是观照鱼子蓝的感觉,当你用心感悟鱼子蓝时,遍布瓷瓶全身的小球就是我们的幻想、希望。这些球形的裂纹,是鱼子蓝的毛细血管,它赋予了鱼子蓝以鲜活的生命,赋予了鱼子蓝一种神秘的气息,它使瓷器整体活起来了。球形裂纹有规则地密集排列,每一个小球都呈现圆润灵秀,仿佛飘浮在夜空中的点点星光。

宇宙之心,我们想象不出还有比这个更好的名字。她只能属于鱼子蓝。

如何消除陶瓷落渣


落渣也称落脏,指制品表面粘有匣砂、糠灰等渣粒。日用陶瓷的大量生产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但是陶瓷落渣的产生不但影响了日用餐具、茶具等的美观,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落渣产生原因:

(1)装车时匣钵与匣钵之间放置不平稳或轨道不平,用力过大,在推窑车时造成匣钵晃动或震动而掉下的渣粒。

(2)装坯或装窑重叠匣钵时没有轻拿轻放,而引起渣屑掉在坯体内。

(3)因匣体上的灰渣未扫干净,装坯时粘在手上而带进坯体上。

(4)匣体本身有开裂未修补使用。

(5)装坯时未吹干净,未扫净坯件的尘粒,或坯体入匣后吹灰过重,将钵内糠灰吹入坯内。

(6)煅烧土匣前未细致逐个整理叠好,坐平口沿,配死口面,并用高岭土浆划好配死线。

(7)煅烧响匣后的刷扫不清,未涂涂料或涂料过薄。

(8)匣钵质量差,高温焙烧后,疏松底部开裂。

(9)装坯场地灰尘大,污染严重,装好坯后,又未加盖,使灰尘落入坯内。

(10)涂料不当或涂料与匣钵底面不相粘接,而掉入坯内。

图:没有落渣的精美手绘荷塘青花盖碗

克服落渣的办法:

(1)土匣炼烧前,必须逐个整理、叠平,分支打线,防止错乱。

(2)要检查匣钵质量,需要修补的匣钵要修补好,同时打扫干净匣钵的浮渣灰尘,底部均匀涂上一层涂料。

(3)装坯人员应认真仔细严操作,入匣前要吹净坯体灰尘,装坯时手法要轻,叠匣要稳、平、齐,防止重力移动产生歪斜和碰车。

(4)装窑时要清扫匣内的灰尘,匣钵要轻拿轻放,不得擦动对位。

(5)轨道要平整清洁,推车要缓慢,防止匣钵震动相互碰挤。

大珠小珠“落”瓷瓶


大珠小珠“落”瓷瓶

提起河南有名的瓷器,人们一般都会想到禹州的钧瓷、汝州的汝瓷、开封的官瓷。其实,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我省还有一处响当当的陶瓷烧造地、中原民间第一窑――登封窑。

4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登封市大金店镇,走访嵩山古陶瓷研究学会会长李景洲的窑场。经过不懈探索,李景洲终于成功烧制出登封窑最经典的珍珠地划花瓷器,让这种高雅、精美的瓷器历经千年后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李景洲告诉记者,珍珠地划花,是登封窑瓷器最著名的传统装饰技法,始于晚唐,兴于北宋。它借鉴唐代金银器錾花工艺,在已画好图案的底胎上,用细小的竹管印上一个个疏密有序的珍珠般的小圆圈,而后上釉烧成。烧成后,图案线条和小圆圈的线条呈褐色,与莹润的白底色形成对比,装饰效果独特,在当时是一种高档装饰用瓷。

现在故宫博物院里收藏的一款国宝级的瓷器“珍珠地划花双虎纹瓶”,就是登封窑代表作之一。

在李景洲窑场的办公区,设有一个收藏室,里面收藏着他几十年来在登封各个古窑址收集的隋、唐、宋、金、元等时代的陶瓷标本,达数十万片,不但静静地记录着登封窑的发展和变迁,也记录着主人数十年倾心陶瓷研究的心血和汗水。

珍珠地划花瓷器是登封窑的代表作,传世不多,工艺却比其他瓷器复杂得多,想让这种珍品“重见天日”,难度不言而喻。李景洲在对登封窑研究的基础上,从收集到的标本入手,又拜陶瓷大师阎夫立、任星航为师,按照传统方式选料、加工、拉坯、上釉……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完成了珍珠地划花陶瓷的烧制。

在李景洲的作品展示厅里,上百件饱含心血和情感的瓷器静静地伫立着:古朴厚重的造型,线条流畅的纹饰,回味悠长的意境,尤其是那大大小小的珍珠图案,宛若透明的珍珠落在美丽的白色瓷瓶上。

如今,李景洲正在思索如何让登封窑珍珠地划花瓷器与地方文化相结合,在他的珍珠地划花瓷器作品中,也已经出现了少林武术、嵩山文化的图案。他说,找回了千年前的“登封陶瓷”只是第一步,希望在创新的道路上继续探索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喜欢它。

寿纹瓷片的光内光


开光让瓷器变得更丰富

开光,一种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指在瓷器的主要部位,以线条勾画出圆形、方形、长方形、菱形、云头形、花瓣形、扇形、蕉叶形、心形、桃形等各种形状的栏框,然后在栏框内施画图画。这种技法借鉴古建筑的“开窗”形式,以加强装饰效果。

寿,寓意长寿,常在古代瓷器上作吉语。一些瓷器开光“寿”字纹瓷片,奇妙的是于“寿”字纹中再次开光,光内绘寿星纹,成为光内光,在开光装饰技艺中,实属少见。

南宋吉州窑、金代耀州窑、元代磁州窑、元明清景德镇瓷器的“开光”更加普遍,形式也多种多样,俗称“斗方”。古瓷器不仅造型典雅、釉彩鲜艳晶莹,而且装饰图案也十分端庄精美。瓷器的装饰由主图、纹饰、题款三者组成,纹饰是衬托主图的辅助装饰,如绿叶之于牡丹,与主图交相辉映,达到高度和谐的审美境界。

瓷器上一般为白地开光,也有色地开光。在成型器物表面,贴上圆形或方形的湿纸,施色釉后把纸揭去,在没有釉的空白处,以色料绘花纹,干燥后即行吹釉或以其他方法施釉,高温烧成。还有一种洒蓝地开光五彩器的制作,先贴上长方形湿纸,然后用青料吹青,揭去贴纸,罩上透明釉,经高温烧成即为洒蓝地。再在白色开光内用五彩绘画,低温烤烧即成。

开光在景德镇的老艺人中又称“开堂子”,具有突出主体、对比强烈、以静衬动的特点。为了使器物上的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留出某一形状的空间,然后在该空间里饰以山水、花纹、人物等。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窑口各有不同的装饰技法和纹饰特色。明以前称为素瓷时代,所产瓷器多为素瓷,不予任何装饰,只有少数档次较高的瓷品才饰以不同的花纹。但多为暗花、浮雕之类,与瓷品同一色调,少有彩绘。明代开始进入彩绘时代,各种彩绘纹饰色彩斑斓、争奇斗艳,极大地丰富了瓷品装饰。

影青瓷有什么特点?影青瓷的鉴赏方法


影青瓷有什么特点?影青瓷的鉴赏方法。

宋元时代的影青瓷,与宋之汝窑、官窑、哥窑、钩窑、定窑五大名窑的收藏价格可以说相差甚远,陶瓷市场甚至可以说与汝、官、哥、钩、定之价有着天壤之别。

汝官窑的一只小小的盘子都乃价值连城,而即使景德镇其同时代的头窑产品,即湖田窑的生产的名品也极难与其相抗衡,价也难值几万;一只品相全优的高质量的娃娃碗也仅仅只值一万来元;至于其他傍窑侧品那就更不用说了。

影青瓷的特点

“影青”是人们对宋代景德镇烧制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的俗称,由于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带白、白中闪青,加之瓷胎极薄,所刻划的花纹迎光照之内外皆可映见,因此被称为“影青”。

“影青”的釉色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白中闪淡青色,厚处闪深绿色,莹润精细,晶亮透彻,前人把它称为“假玉器”,有晶莹如玉的美称;二是淡青闪黄,这种釉色的“影青”瓷最为大量。另外,“影青”釉中还有一种在器物周身加绘褐色的彩种,人们称为“点彩”。宋时点彩位置随便、自然,面积往往较小,彩色有非常明显的浓淡区别,中心处最浓,呈铁斑色。

影青瓷的鉴赏方法

影青瓷釉质的手感和观感,犹如青白玉一般,这是在鉴识宋代影青瓷时首先要考虑的。若遇干枯无光,釉面粗糙,或反之过于莹洁润滑者,则要谨慎。

又如影青瓷的胎色,洁白细腻,淘洗精细,有的器物精细到几乎脱胎的程度,但在制坯和上釉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够均匀之处,坯胎有厚薄,釉面有流淌,故若遇胎质过分精细洁白,状如粉末,露胎和釉面均光润无瑕疵者,须小心。

再如其纹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北宋早期影青瓷和元代的同类器物,花纹都不及南宋;若遇上像元青花上的人物故事图案,则显然值得怀疑。

宋、元时期的影青瓷器的底部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北宋影青瓷器的底部较高,南宋次之,元代则很矮,甚至接近平底;且底部颜色各异。

影青瓷的发展

青白瓷曾风靡一时,行销海内外。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京都汴梁与临安都有专门出售白瓷的店铺,出售供都城人们日常生活中饮食、饮茶及饮酒的器皿。赵汝适《诸蕃志》记述我国当时陶瓷器对外贸易的情况,其中有在“婆”等地番商用青白瓷器交易的记载。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也有瓷器对外交易的记载。

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由半透明的釉,发展到半透明的胎,这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是一个飞跃。由于青白瓷制作的丰富经验,为以后青花瓷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21世纪北方陶瓷市场上,宋元时期的影青瓷器很少。原因是北方的瓷器爱好者对来自南方的影青瓷不太熟悉,加之赝品太多,认为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问津。其实,只要掌握了上述影青瓷的胎、釉、工艺特点(掌握器型的意义不大。因为仿古者对各类器型一般都把握得较好,如遇罕见而又特别的造型,则要慎重)和造假作伪的一般手法,完全可以一展身手。

什么是蓝釉?蓝釉有多少种?


什么是蓝釉?蓝釉有多少种?

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中,但那时还是低温蓝釉,只有绮丽之感,缺乏沉着色调。高温蓝釉的出现是在元代。入明以后,特别是在宣德时,蓝釉器物多而质美。被推为宣德瓷器的卜品。至清康熙时,更出现洒蓝、天蓝等多种新品种。

蓝釉属高温石灰碱釉,掺人适量天然钴料做着色剂,在1280℃-1300℃窑内一次烧成。元、明、清三代景德镇窑几乎从未间断过生产。蓝釉瓷器装饰有以下两种技法:一是在纯蓝色的釉上绘制金彩,蓝与金色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了金彩的装饰效果;二是在通体蓝釉地上,绘以白色花纹,使着意刻画的白色纹饰更为牛动,代表器物如扬州博物馆藏传世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明、清时期,蓝色釉器皿数量增多,质感越来越好。永乐蓝釉蓝色纯正、釉面光润肥厚。宣德时期蓝釉烧造的工艺技术更纯熟,蓝釉质感凝厚、有层次感、色泽美艳,犹如蓝色宝石。被叫做“宝石蓝”,后人在品评时,将其选为上品。成化蓝釉蓝中泛紫。弘治、正德蓝釉有的蓝中泛黑,有的闪灰。正德时期个别器皿垂流釉现象比较明显,质量明显不如前朝。嘉靖、万历时期蓝釉取用回青料,发色浅淡,次者蓝中泛灰。清代康熙、雍正时期蓝釉瓷器色泽匀润稳定,烧造高温蓝釉技术在平衡中有所提高,釉色光泽匀润,釉面近似茄皮色,色浓暗者仿明宣德蓝釉效果,然而釉面稍欠肥润。

回青

专指明代嘉靖、万历朝烧制的一种蓝色釉。因为烧造回青釉所用的钴料是进口回青与石子青调合而成的钴着色剂,故名。回青釉着色较淡,不如霁蓝釉色泽深沉、浓艳,质量较次的颜色泛灰,这可能与钴料中的石子青比例过大有一定关系。嘉靖、万历时期所烧的回青釉器多带有暗花纹。

霁蓝釉

霁蓝釉是高温石灰碱釉,也称“宝石蓝”、“积蓝”、“霁青”、“祭蓝”,在1280℃--1300℃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其特点是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稳定。盛于明代宣德朝,《南窑笔记》中把它和霁红、甜白相提并论,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霁蓝器物除了单

色釉外,往往用金彩来装饰,还有刻、印暗花的。

洒蓝釉

洒蓝釉系明宣德时期首创的名贵品种,蓝釉中自然分布着白色的斑点,如同雪花洒落,故名洒蓝,又称雪花蓝、青金蓝、盖雪蓝。采用吹釉法来施釉,是在烧成的白釉器上用竹制的管状工具,一端包扎纱布醮青釉料对准坯体,用口吹竹管的另一端,使釉附着在瓷胎上。宣德洒蓝釉产品除景德镇御器厂遗址中有出土标本外,传世品极其罕见。清代康熙年间,景德镇民窑大量烧造洒蓝釉器,成为当时外销瓷品种之一,杯志着洒蓝釉制作水平的成熟与发展。

孔雀蓝釉

孔雀蓝釉不同于一般蓝釉在高温烧成,而是在低温下烧成。一般是在制好的素坯上直接挂釉,或于白釉器上挂釉烧制。在素坯上直接挂釉的,釉层极易开片剥落。孔雀蓝釉器物中,多为不同规格的大盘类,小件器较少。另有类似弘治牺尊的双耳罐,为嘉靖官窑的祭器。器型较弘治时略矮,满施孔雀蓝釉,色呈艳丽,但欠匀净。

天蓝釉

天蓝是高温颜色釉。它是从天青演变而来,创烧于康熙时。釉色浅而发蓝、莹洁淡雅,像蔚蓝的天空,故名“天蓝”。其含钴量在2%以下,釉里的铜、铁、钛等金属元素均起呈色剂的作用,呈色稳定、幽菁美观,可与豇豆红媲美。清代康熙时均为小件文房用具,色调淡雅、釉面匀净莹润。至雍正、乾隆两朝才见瓶、罐等器型,大部分是官窑产品。雍正时期烧造技术更为纯熟,淡雅的天蓝色釉分成深、浅两种色。阶,如同蓝天有远近之别一般。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蓝釉 影落明湖青黛光——·淡妆浓抹总相宜》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蓝釉 影落明湖青黛光——·淡妆浓抹总相宜》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釉光鉴别新老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