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瓷砖造型 > 导航 >

瓷塑的造型之美

瓷塑的造型之美

瓷砖造型 瓷砖的造型 美家美瓷砖

2020-11-24

瓷砖造型。

瓷塑是瓷器家族中相对小众的一个品类,也是造型艺术的最佳见证。与普通瓷器通过胎、釉、彩绘的装饰来达到艺术美不同,瓷塑是以丰富的造型设计来展示外观美——匠人经过充分的事前构思,用瓷泥捏制、雕刻做成胎坯,再上釉烧制。而且,瓷塑多为纯艺术性的作品,以陈设欣赏、供人把玩为主,增添人们的生活情趣,故在设计上具有更多的美学元素,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当今的艺术品市场上,也更能吸引收藏者的眼球。

古人很早就发现烧制瓷器的高岭土,有很好的黏结度和可塑性,并有一定的承受力,故在制作日用瓷器时,会有意识地添加一些审美元素作为装饰,构成不同的视觉效果,演示人与器物的崭新关系。到了唐宋时期,瓷器工艺有了长足的发展,时人也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瓷塑遂被分离出来,成为专用于观赏审美的艺术品。如瓷塑的唐代骏马、骆驼、瓜果、人物、亭台楼阁,其属性已经从实用性转为了艺术性,是被作为陈设品供人观赏,愉悦身心,勾起怡乐的兴致,成为雅致生活的点缀。

瓷塑的成型方式有捏塑、范制、雕刻几种。捏塑是最常见的工艺形式,工匠以瓷土为载体,以搓、揉、捏、剔、拼接等手法,做成各种艺术造型,上釉后或直接素胎进窑烧制。其特点是构图简净饱满,线条清晰流畅,从作品的设计布局、制作工艺以及反映出的文化内涵,都是制作者的文化积累、艺术审美力、灵感起点的展现。形态各异的瓷塑艺术品,实际上闪烁着制作者洞察世事的智慧。

范制是依照设计的规格、形状先做好模具,烧干成型,再把泥坯贴在模具上,获得想要的纹饰及造型,然后将泥坯烧制成瓷。其特点是巧形巧工、变化多端,而且可以大批量制作。雕刻是在半成品的泥坯上,进行二次深化加工,多种技法同时施行,为表现的题材服务,力使细节更为鲜明生动,动静的微妙变化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特点是作品的创意性强,很少会有重复,基本上每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具有很强的增值潜力。TaOcI52.COM

瓷塑的造型题材很广泛,既有传统特色,又有时代气息。如佛道神仙、十二生肖、历史人物、静物山水,都携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意象,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延续和传承。而上世纪50年代及文革时期的瓷塑作品,则有着不少的创新题材,如杨子荣、白毛女、雷锋,带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并不惟传世的瓷塑作品才具有收藏与投资的价值,近现代的瓷塑作品,很多也是出自美术大师之手,加之真实性高、赝品少、容易辨别真伪,在藏品市场上也有着不错的交易名声。越过文化的时钟,瓷塑艺术与历史、现代都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小编推荐

定瓷之美


陶瓷文明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之一。中国陶瓷文明源远流长,历史上名窑名品不胜枚举,宋代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已名扬海内外,其中的定窑就是河北大地孕育出的艺术奇葩。 白瓷的产生是中国古代瓷器产生和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对世界文明史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在白瓷的发展史中,定窑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定窑是我国宋金时代北方生产规模最大、影响最广、贡御时间最长的瓷窑场,是中国古代白瓷生产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杰出的窑场。

定窑白瓷在唐代时就堪与邢窑媲美,北宋时期,定窑取代了曾在唐代盛极一时的邢窑白瓷的地位,一跃成为“天下第一”的名牌产品。定窑烧制以白瓷为主,釉色多白中泛黄,呈现出象牙般的质感,给人以柔和悦目、温润恬静之美感,因此也被世人誉为“中和之美”。除烧制白瓷外,还兼烧白釉黑彩、黑釉、酱釉和低温铅绿釉、铅黄釉两色釉彩瓷等,还生产三彩器物。黑酱、芝麻酱色釉瓷即是文献记载的“黑定”和“紫定”,更受时人的欢迎,价格皆高于白定。

定窑瓷器的装饰手法多样,主要有塑贴、刻花、划花、印花和描金花等。此外,定窑模制器物,剔花,黑剔花也有少量生产,以金代的装饰手法最丰富。纹饰丰富多样,有花卉纹、莲瓣纹、海水纹、云龙纹、禽鸟、游鱼、走兽等。其装饰构图简练,线条明快,层次分明,纹样清晰,图案布局富于变化,独具一格。定窑装饰技法中,印花最为人称道,在宋、金时期所有使用的印花装饰的瓷窑中,定窑以高超的技艺独占鳌头,被推为“印花之冠”。

定瓷之美有目共睹,其釉色温润,纹饰精妙,造型精美,迎合了宋代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注定成为当时上层社会人们所关注和青睐的瓷器,并成为御用珍品。 随后,定窑瓷器被各地瓷窑纷纷仿烧,如山西的介休窑、平定窑、北京龙泉务窑等窑场,甚至江西景德镇、四川的彭县窑等,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综观定窑的巨大成就和深远影响,定窑遗址无疑是一座宝库,一座丰碑,它沉淀和蕴藏着创造性的天才杰作和独特的艺术与美学成就。

钧瓷造型美与釉色美


钧窑属厚釉系统,又系窑变成色,器物形体的的张、缩和釉色的存、流密切配合。器物的造型美与釉色美巧妙的融为一体。

钧瓷的口沿有侈口、平折沿等多种,侈口唇沿尖薄,棱角突出,经过高温焙烧,釉汗向下流动,在薄层玻璃质的覆盖下,胎骨露出呈紫色,和器身肥厚釉色多变,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神韵古雅。不论古代和现代的钧瓷工匠,在造型设计和加工原料,整修坯胎时,都别具匠心,精心操作,把口沿修得厚薄适当,使釉汗的流存恰如其分,做到口沿美和整体美有机结合。钧瓷器物除有尖薄的边沿外,匠师还充分发挥钧釉的特点,别出心裁,设计出宽厚的平折沿,使口沿装饰得分外娇艳。如鼓钉洗、海棠花盆、海棠洗等口沿的宽度约1厘米左右,口沿的两边设计两条凸线,中间形成一条槽沟,经过高温烧制,釉汁从凸线流入槽内。这样边沿突起,口沿内釉汁存留平整,使整个口沿釉色有厚有薄,胎骨有盖有露,露的部位单一清秀,盖的部分丰富多变,泾渭分明,把钧窑古朴雅致的格调,反映得更加突出。

匠师们在设计肩部和腹部时,根据钧釉的特点,对器物肩部、腹部的设计,是起伏适当、曲线突出。为使釉汁流阻适当,另加承上启下的弦纹,施釉时,根据器物部位的形体不同,分别施厚釉、薄釉,经过高温熔融,烧出器物的釉色有静有动,有的像飞流直下的清泉,有的像风平浪静的湖水。

钧釉釉层厚且流动性强,器物足部设计是内收外撇呈三角形,以承受釉汁的下淌并阻止釉汁粘染足部,不致破坏器物的整体美观。有的在靠近足部再加一槽线,以防釉汁的流淌,使釉色的流动恰到好处。再加上肩、腹、部五光十色的釉装饰,使整个器物既变化又统一,既对立又谐调,给人以高度的艺术感受。

瓷塑童趣


泥与火的共舞如同浪漫故事的开端,瓷是一个曼妙的结局。在“爱家”的得雅轩里,陶瓷收藏家于红河先生轻轻摩挲着或质朴或童趣的瓷塑,逐一地娓娓道来,仿佛是讲着一个又一个变换流转的故事。于红河先生偏爱老艺术家的瓷塑作品,认为他们的作品有着更为真挚与朴素的诚意。

周国桢被后辈称为“陶艺泰斗”,他的瓷塑作品以“动物王国”最为人称道,而在材料技法上尤以色釉的运用最为得心应手。《本是同根生》是周国桢1987年的作品,表现了一对公鸡互斗时激烈的情景,伸长的脖子,咄咄逼人的眼神,无不惟妙惟肖。周国桢一反以往过于注重颜色釉装饰的效果,而着力追求内在生命的塑造。黑白双鸡通体素淡,只在鸡冠处色釉流淌,仿佛是汩汩鲜血,将殴斗的惨状形象地表现在人们眼前。色釉是一种浑然天成的陶瓷语言,施釉之后出现什么效果,全凭窑火的烧制,并非人力所能控制,因而它要求制作者对釉的特性驾驭非常娴熟。以动物为题材,这样既有利于充分发挥景德镇高温色釉、窑变釉等来表现其纹理的效果,又便于借助动物的情态寄意造境,含蓄地展示人的精神面貌。而古老的泥条盘筑动物雕塑,也是周国桢创作的一个高峰。一只造型卡通的盘条小猪吸引了笔者的眼光,小猪双目圆睁、小嘴微张,表情可爱、稚嫩,纯真如孩童般的目光惊恐地注视这个世界,憨态可掬之余又令人忍不住心生爱怜。作品完全脱掉了华丽的外衣——颜色釉,至善至美的泥土与火焰烧结凝集,泥土粗糙而有质感,回旋起伏的泥条错落有致,艺术创作在似与不似之间进入了质朴的全新境界。

 陶瓷艺术家张正海出身陶瓷世家,他的作品典雅细致,尤以传统题材的瓷塑最负盛名。张正海从事瓷雕创作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他最擅长的要数传统题材方面的镂雕创作。于红河先生向笔者展示了张正海的瓷雕精品《西游记》,小至寸草片叶,大至亭台楼阁,无不精巧逼真、巧夺天工,最为难得的是师徒四人的表情各得真味,唐僧的慈眉善目、孙悟空的灵活跳脱、八戒的憨态可掬、沙僧的老成持重,令人称绝。

 于红河先生告诉笔者,现在瓷塑并不像瓷器那样被大多数藏家认同的原因在于,很多人认为泥塑的数量多,“大家一说雕塑,都以为是灌浆的”。其实瓷塑按制作方法分为两种,一种叫捏雕,一种叫印坯。捏雕是完全以手工塑造出各种形象,而印坯则是“将泥放入坯中,用手一点一点压出来的”。即使是印坯,压制而成的也只是“大形”,细节还需艺术家分别修饰,“尤其是老艺术家,他们的每种印坯作品也就十几件,装饰手法各不相同”,所以和单品没有特别大的区别。于先生认为,目前瓷塑的市场价值被低估,并不代表它不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于收藏者来说,瓷塑也是比较容易入手的门类。

哥窑之美


宋代五大名窑中,哥窑的身世最为扑朔迷离。其窑址迄今尚未得到准确认定。根据文献记载,大约有两个线索:一个说法是,宋代的章氏兄弟在龙泉窑烧制青瓷,哥哥章生一创烧了哥窑;另一个说法是,南宋修内司官窑附近,民间窑场烧制了哥窑。

1964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特请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所提供的宋哥窑实物标本进行化验,结果证明其化学成分、纹片颜色和形式皆与龙泉青瓷有所不同。研究者因而推断,宋哥窑似应出自南宋修内司官窑,只是因当时的官窑对民间保密,弃窑时又作了处理,故其窑址迄今未能发现。2011年9月,龙泉市召开了龙泉溪口窑黑胎青瓷研讨会,根据近年来溪口窑的挖掘整理情况,初步判断龙泉溪口窑黑胎青瓷可能就是明清文献中所述的哥窑。 哥窑的特征有三: 1. 金丝铁线开片。哥窑釉层有网状开片,或重叠如冰裂,或细密如鱼子纹,俗称百圾碎;黑色大开片与红、黄色小开片交织重叠,形成金丝铁线的视觉效果。 2. 聚沫攒珠般的釉中气泡。哥窑釉水肥厚,釉中气泡密布,如珠隐现,含蓄内敛。 3. 紫口铁足。哥窑胎体中含铁量较高,胎体为较厚的釉层相裹,口沿釉薄处隐现深紫色,底足露胎处呈深褐色,俗称紫口铁足。目前所见宋代哥窑瓷器,以传世品居多。这些传世品哥窑大部分集中收藏于两岸故宫、上海博物馆、英国大威德基金会等著名博物馆中。

哥窑八方贯耳扁瓶

哥窑胆式瓶

哥窑青釉贯耳瓶

哥窑青釉弦纹瓶

哥窑青釉鱼耳炉

哥窑青釉海棠式花盆

哥窑青釉葵瓣口盘

哥窑八方碗

哥窑瓷器体现出宋人那种喜好不事雕琢、追求清丽秀挺的审美风格。宋瓷本身非常讲究轻松灵动的美感,这是古人的尚玉精神在瓷器制作上的反映。哥窑瓷器的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最为流行。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罐等,均为宫廷用瓷式样。哥窑瓷的外观光洁莹澈,釉内虽多有气泡,却如珍珠般隐现,神奇而美妙。行内将这种工艺现象称为“聚沫攒珠”。哥窑瓷器的纹片也是多种多样,就纹道而论,有鳝鱼纹、黑蓝纹、浅黄纹、鱼子纹;如果从纹形的角度看,就有纲形纹、梅花纹、细碎纹、大小格纹、冰裂纹等,它们还有一个统一的名称,为“百极碎”。

哥窑碗

哥窑葵花洗

哥窑五足洗

哥窑葵口盘

哥窑葵口盘

哥窑葵口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