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有哪些 > 导航 >

西夏瓷器以灵武窑为佳 它们有哪些特征

西夏瓷器以灵武窑为佳 它们有哪些特征

瓷砖有哪些 古代瓷器有哪些 古代文物瓷器有哪些

2020-11-30

瓷砖有哪些。

西夏是我国古代党项族人民建立的一个西北割据政权,其历史长达189年,建国时合北宋宝元元年,受蒙古入侵及政治内乱而灭亡,时合南宋宝庆三年。西夏存在时间短暂,但是政治、文化内容非常丰富。随着它的消亡,加之蒙古军队扫荡国界,西夏文化遗迹变得几不可寻。

庆幸的是,解放后西夏灵武窑遗址被发掘,西夏瓷器神秘面纱的一部分终于得以揭露。灵武窑是西夏瓷器生产中占比很大的一处窑口,根据出土情况来看,也是品种西夏境内最丰富的。遗憾的是,相比于宋元明清瓷器,西夏瓷器遗存非常稀少。西夏瓷器主要受到宋朝磁州窑系影响居多,在此基础上又糅合了当地民族独有的生活生产特色,形成了我国瓷器制造历史上的一朵奇葩。

从造型来看,西夏瓷器具有突出的游牧民族特色,尤其是生产了扁壶、四系瓶、牛头埙等众多生活器皿。其中,扁壶是西夏瓷的典型代表造型,分大小两种。大扁壶口小、颈短、腹呈扁圆,由两个浅腹钵对接粘合而成,腹侧带两耳或四耳,腹部中央有圆形圈足;小扁壶造型与之相似,但是腹部中央没有圈足,腹侧带双耳,可以穿带绳索随身携带。另一种造型很特殊的就是牛头埙,它是瓷埙的一种,做成牛头状,是当时流行的乐器之一。

而西夏时期常见的瓷瓶,大多是双系瓶或四系瓶,口小、圆唇微外侈,束颈斜肩,腹大而长圆,圈足平底,肩腹交接处置对称耳。西夏时期,瓷瓶在造型上或许不尽相同,但是腹大、口小的特征是一定的,这是为了满足游牧活动中盛水、盛奶而不易洒的便利性。此外,西夏瓷中有大量建筑用瓷,如筒瓦、瓦当、滴水和各种脊饰瓦件等,大部分属于素烧,脊饰多施黑釉,少数板瓦或滴水施黄釉。

从装饰技法来看,西夏瓷器采用了剔花、刻花、刻釉、剔釉、剔刻化妆土、少量印花及白釉黄褐彩等。其中受到北方磁州窑系影响最大的是剔花技法,主要运用有三种情况:①不施化妆土,直接在粗胎上施釉,半湿半干时剔掉花纹以外的地子;②在粗胎上挂白色化妆土,剔刻掉多余化妆土并施透明釉,再入窑烧成,花纹呈化妆土的白色;③前两者并用于一件瓷器上,造成明显的色彩反差和图案层次。

从纹饰题材来看,西夏瓷器主要有植物纹、动物纹、图案纹及反映民间生活习俗的纹饰。其中,植物纹最常见的题材是牡丹,形态丰富大方,莲花纹、菊瓣纹等的使用情况次之;动物纹则以鹿纹为代表,最具特色的就是鹿衔牡丹纹样;另外还有一些瓷器的纹饰图案是表现党项族人出游狩猎或者游牧的生活场面,很是纯真稚拙。西夏瓷器中也有极少量婴戏纹,但是婴儿形象为作秃发状,显然是有别于中原民族的瓷器纹样特征。

taoci52.com延伸阅读

西夏灵武窑剔刻花瓷浅谈


西夏王国的主体民族党项很早就生活在祖国的西北大地。唐朝末年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建立了地方割据政权,九传至李继迁时,势力大增,四处侵掠宋朝边境,地盘不断扩大。后经其子李德明30年休养生息,为西夏王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德明之子李元吴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开国雄主。他于1038年建国称帝,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国号大夏,宋人称其为西夏,此一称谓沿袭至今。西夏王国的领土,东据黄河,西至玉门,南临萧关,北抵大漠,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陕西北部、内蒙古西南部和青海部分地区。西夏王国前期与北宋和辽,后期与南宋和金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1227年为成吉思汗所灭,立国长达190年。

西夏王国的制瓷手工业,以灵武窑生产规模最大,产品有粗细之别。有些精品如高质量的白瓷、剔刻花瓷等显然是为官府生产,但大量较粗的瓷器是为民用。到元代及以后,则主要生产民用瓷。灵武窑地处西北的沙漠地区,烧瓷年代可能始于西夏中期。它的瓷器工艺及大量的产品,证实了西夏王国有着高度发达的制瓷手工业。它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灵武窑瓷的装饰技法主要是采用剔刻花工艺,一般有两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刻花,刻花不是在乎面上绘画,而是直接在上好釉的器体上,用刻刀刻绘花纹和图案的轮廓。刻花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器体纹饰的效果,所以要求工匠不但要有熟练的技术,而且还要有高超的绘画水平。第二道工序是第一道工序的延续,即剔釉,是将所要表现的花纹图案周围多余的釉剔掉或刮掉,露出胎体。这道工序的技术性很强,不但要熟悉所要表现的花纹图案和结构,而且剔釉不能剔得过深,过深会损坏器体。剔刻花又分为刻釉、剔刻釉、刻化妆土和剔刻化妆土四种。刻釉、剔刻釉都是先在器物胎体上施釉,二者的不同在于当胎体稍干后,前者是在釉上刻划纹饰,后者是剔刻掉部分釉层而形成纹饰。但无论是刻釉或是剔刻釉,刻掉的部分均露出胎体。剔刻釉的技法多用于施墨釉、褐釉、茶叶末釉和白釉等器物,从而形成了釉色与胎色的鲜明对比,装饰性很强。剔刻花又有留花剔底和留底剔花两种,前者是在坯体上刻划出纹饰,再剔去花纹外的空间,使花纹凸起,具有浅浮雕的效果,后者则是在施釉的坯体上直接剔出露胎的纹饰。

刻化妆土和剔刻化妆土均先在胎体上施化妆浆料(一种稀释胎土,烧后呈白色),待其稍干后再刻掉部分化妆土而形成纹饰,然后罩以透明釉。器物烧成后,剔刻掉化妆土的部分便成胎色。无论是白地上显出胎色花纹还是在胎色的地上衬出白色的纹饰,都具有对比强烈的装饰效果。

剔刻釉(化妆土)的技法是游牧民族在黄河岸边淤泥地上随意刻画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其风格粗深挺健,从而使瓷器显得质朴、粗犷,具有极强的立体感,是西夏古瓷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西夏瓷器上的剔刻构图常以花草为主,并饰以圆形、长方形、菱形、扇面形的边缘。在出土的西夏剔刻花中,以菱形开光的构图较多,尤以一花两叶的构图简洁美观。

柴窑瓷器有哪些特征?


柴窑瓷器有哪些特征?柴窑瓷器被誉为“天下第一美瓷”,其拥有“色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征。

“色如天”

现在的人们喜欢将天空的颜色说成是天蓝色,但是在古时候,人们将其说成天青色。后周皇帝柴荣将柴窑瓷器的青色形容为“雨过天晴破处”,强调瓷器的颜色犹如雨过天晴后的天青色,没有尘埃,非常美丽。

“明如镜”

现在人们使用的都是使用了水银涂层制成的镜子,而古时候,我国人们流行使用铜镜,镜子作用是能照出人的面部五官,用这来I型那个荣柴窑,即柴窑瓷器也能照出人面,从侧面说明了柴窑高超的制瓷工艺。

“薄如纸”

五代时期,耀州窑已经能生产胎质非常薄的单色釉瓷了,柴窑就是继承和发扬了耀州窑的这一传统,制成的瓷器胎壁厚薄和器件大小成正比,“薄如纸”或许是当时人们制造柴窑的一种理想状态,用它来形容柴窑,应该是一种夸张手法,重点是想要让阅读的人了解到柴窑瓷器分量轻,拿在手里就像拿着一张纸一样。

“声如磬”

柴窑瓷器胎质坚硬,但是用泥土做成的胎体和天然石磬还是有差别的,“声如謦”形容敲击柴窑瓷器发出的声音,意在强调在众多同类瓷器中,柴窑瓷器发出的声音最出类拔萃。但是一些学者研究认为,当时人们制作柴窑瓷器应该瓷胎原材中加入了一些其他成分,不然“声如謦”也属夸张说法了。

元代钧窑瓷器有哪些特征?


元代钧窑瓷器有哪些特征?钧窑肇始于北宋,在河南省禹县八卦洞烧制成功贡御瓷,制作精工,以铜红釉的玫瑰紫、海棠红、天青诸色为代表作。

而元代钧瓷的兴起与道教敬封为国教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当时元太祖为了稳固其统治,麻痹汉民族,尊全真道为国教,奉丘处机为国师。钧瓷是祥瑞吉兆,是“开元盛世”的象征,作为当时天下第一大教全真道领袖的丘处机,为了答谢朝廷的厚赐,便效仿全真道始祖吕洞宾等西天献钧的故事,在钧瓷的故乡神垕镇恢复了钧瓷生产。传说他烧制了一批精美绝伦的钧瓷,九套祭天,六套祭帝,三套祭祖。但此批器物已鲜有所见,只有诗人马祖藉有传“官窑瓷器玉为泥”之诗盛赞作参考。

元朝统治者对中原的统治的奴役,极大地摧残了中原的文化,反映在审美上,原有的对称、平衡、规整、秀巧、方圆、柔润、朴实、典雅、蕴秀、含蓄的陶瓷文化风尚都被排斥,追求实用、坚实、直观、华丽、明快的视觉效果和日用效果,影响到钧瓷业,也就产生了这一时期特定的艺术风格。

元钧的发展:

元代钧瓷处于一个大胆创新、敢于突破,无所顾忌的时代,打破了“九五之尊、钧不过尺”的皇家御规;装饰技法以贴花、刻花、透雕、浮雕等方式进行,改新了“清纯流畅,无欲而刚”的思维方式,创造了“泼斑施釉”,形成了“聚色成形”“形随意见”的窑变手法,在审美上以粗犷豪放的风格见长,极具有马背上民族的鲜明个性。

元钧的主要特征:

制作手法

采用了贴花、刻花、雕浮、堆雕、透雕、镂孔等工艺,与清纯流畅无欲而刚的宋钧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些装饰上更多地附会着其美好的愿望和祝福。整体造型寓意纷繁,颇显游牧农族之哗宠、天真和肤浅。

造型

在种类方面,依碗盘碟盆缸瓶为多,但也更多出现了炉、鼎、尊等,标志着向纯粹审美功能作品的过渡,如堆花三足炉,双耳连座瓶等。

工艺

在工艺上,明显承接了金代钧瓷的“不拘小节”的粗放性特征。其手的迹拍打明显,施釉厚薄不匀,并且多半釉不到足,有的作品甚至于为了数量原因,将内心剥釉或作无釉处理。

在釉的质感方面表现为,其釉质肥厚不一,垂釉、薄釉、棕眼随处可见。部分釉质有时显得精美含蓄流光溢彩,大部分则显得质感生涩,缺少必要光泽玉润等。

从釉色上看,元钧多天蓝、天青、月白,也有紫斑、红斑,但呈彩暗淡闷哑,装饰性较差,与宋钧的自然天成,美妙幻化,已不能同日而语。

烧制

在烧制过程中,很可能改素烧固胎,釉烧呈色的流程为一次烧成,因其胎质较宋钧松散、泛黄,敲击声音缺少瓷质钵音,其烧成温度较宋钧明显低,约在1180℃-1240℃之间。

审美

从审美角度上看,元钧继续着金钧的蒙昧,处于一种质朴、童真的审美层次,与唐宋的雅士、文人的欣赏有着明显差距,但其釉色的成功把握,仍具有着永恒的魅力,鼓舞着钧瓷业的发展,当然这些评论仅现于当今出土的文物,也许还没有涉及元钧官窑的产品。

元代钧瓷的成就和意义:

元钧作品当以普遍广泛日用的民间瓷器为主流,故元钧是钧瓷审美让位于实用的回归。

总之,元代钧瓷的发生发展是与当时统治者的审美倾向相关联的,以一种粗犷、奔放、大气的风格称著于世,打破了唐宋的清规戒律,突破了宋钧造型的限制,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进入到千家万户。但其粗犷过分变得粗糙和滥制,也制约着钧瓷的品位和重返宫庭的可能,这也是元钧的可悲之处。

西夏瓷器扁壶有哪些特点?


西夏瓷器扁壶有哪些特点?西夏扁壶的胎质、胎色,主要受地理环境、制瓷条件、工艺技术、燃料和烧窑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其胎质以黏黄或黏红土为原料。从已出土的西夏天都寨(西夏天都监军司遗址)、临羌寨(西夏牧马军寨遗址)和南牟会(西夏皇帝嵬名元昊避暑行宫遗址)的考古发现,西夏官窑瓷胎的制做以黄河多年沉积的澄泥为原料,细腻滑润,“工精而质贵”。其胎色以米黄胎、白胎、灰胎、青胎(乌黑胎)为多。当窑烧温度在1200℃±20℃时,瓷胎的颜色由红变为米黄胎,当窑烧温度达到1300℃±20℃时,瓷胎的颜色由米黄色变为白灰胎,此时瓷器的重量也由轻变重。

西夏扁壶的工艺造型、纹饰内容、装饰手法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造型新颖,风格独特。西夏扁壶作为西域游牧民族日用生活器皿之一,是解决身处戈壁大漠、干旱缺水的游牧民出行、狩猎,尤其是将士征战必备的盛水器具,凸现了西域边塞民族把生活与制瓷工艺紧密结合的睿智,也赋予了西夏扁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西夏瓷器品种繁多,其中扁壶是西夏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器。

其二,纹饰精湛,寓意深刻。西夏扁壶在纹饰工艺上,从整器造型特征看似一个圆形体,如果比喻它代表了天圆,那么腹部中央圈足可象形为太阳或月亮,恰似“圆如天、满似月”的真实写照,这与西域民族信仰中的党项人把日与月“母美艳如千百日,父智明如万红月”的传神写意相结合,以壶托情,赋予了党项羌人出行远离亲人但与自然万物、亲情和谐、形神相宜的一种意景。同时,日、月在西域少数进展民族宗教信仰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主、神等带有宗教色彩的情结,是西域民族的人文向往,这种把宇宙看作是“人化的自然”,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人化”,采用造型、纹饰写意传神、开光装饰或以人物、文扁壶字作饰手法,完整地表述了天、神、人合韵合辙和谐统一的理念。

其三,边塞文化,古瓷之美。西夏扁壶集西夏瓷艺之大宗,它所开创的将实用与审美、生活与文化、平淡与创新相结合的富有创意的民族文化、边塞文化,以民间特有的工艺技巧,表现出独特的艺术之美,为中国陶瓷美学领域平添了一朵奇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西夏灵武窑瓷器在拍卖市场上为何表现不佳


西夏是我国古代1038年由党项族人建立的一个西北割据政权,史称大夏,因地处西北而称西夏,享国189年。作为一个有帝制的皇权国家,西夏在历史上的色彩历来被冠以神秘二字,这是因为蒙古铁骑灭西夏以后,几乎横扫其界域,使得西夏国的遗存非常稀少,目前仅见西夏王陵墓一处较大遗址。在王陵墓以外,西夏国比较显著的遗址就要数西夏瓷器生产的窑址了,其中又以灵武窑比较著名。

灵武窑地处甘肃省灵武县一带,是目前西夏瓷器遗址中最丰富的一处。根据对西夏辖区内的考古情况来看,灵武窑的瓷器烧制在西夏早中期并不存在,而是出现于西夏中期偏晚,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西夏就已经是统治晚期。女真部落灭西夏以后,灵武窑并未随着西夏的消亡而立刻陨落,相反还在元明时期经历了第三到第五个发展阶段。

西夏灵武窑是当时西夏瓷器最主要的生产地和来源,灵武窑瓷的覆盖范围很广,从生活用器、文房用具到娱乐用品、雕塑艺术品甚至是建筑用材,均有涉及。其形制丰富,在西夏境内作为商品流传甚广,仅1956到1986年间就出土了上百件西夏瓷器,这也是侧面的一大映证。另一个特殊之处在于,西夏晚期的西夏灵武窑瓷器中,已经不少马匹和骆驼的素范,这证明当时灵武窑已经掌握了较为成熟的瓷器翻模制造的工艺。

笔者曾经有幸在一位藏友家中见过一件真实的西夏灵武窑瓷器,是一件黑釉剔花双系瓶。这件黑釉剔花双系瓶造型规整,胎体坚实,釉色黑亮泛褐调,瓶肩部立双耳,便于系绳携带,耳右下部刻西夏文字,瓶身以剔花技法剔绘牡丹纹样,俊美大气。藏友说这是他前几年在国外拍卖会上以25万拍得的,自己一直珍藏着。

这件双系瓶具有典型的灵武窑特色,其所采用的剔花技法是在瓷坯半湿半干状态下就进行纹样剔刻,剔出图案以后将多余的胎土撇去,再进行最后的烧制。因此从工艺角度来说,剔花的难度要比刻花更大,剔花瓷器价格也更高。但是,藏友表示自己咨询过专家,现在这件双系瓶的市场价值仅有18万,比自己当初拍得的价格还低。这又是为什么呢,是拍卖行情不好吗?

笔者向专家求教,专家表示,西夏灵武窑瓷器在拍卖市场上的表现一直不佳。原因主要有二:第一,是我国相关文物政策法令的规定,这类器物属于限制交易类的,不能上国内大拍更不允许出境。这件双系瓶是藏友在海外小拍捡的漏,在国内也很开门但是没有上拍可能。第二,西夏灵武窑瓷器文物价值极高,但是就收藏来说群体规模不太大,因为存世太少,所以即使能上拍,交易也受到客观限制。

建窑瓷器的特征有哪些


建窑黑瓷和德化白瓷为福建两大名瓷,宋代时期人们时兴斗茶,黑瓷因此流行,德化白瓷则被誉为外国人誉为“中国白”而享誉至今。今天古玩收藏网就和大家聊聊建窑瓷器的特征有哪些。

胎质 建窑黑瓷胎体含铁量较高,因此胎体厚重,拿在手里有压手感,胎色呈现黑灰色、紫灰色,被人们称为“铁胎”,胎质粗糙且坚硬。

器形 建窑瓷器有碗、盘、碟、罐、壶、灯、炉、钵、盒、梅瓶、冥器等,器足底部有“供御”、“进盏”标识字样的为宫廷御用瓷器。造型也是丰富多样,器件口 型就有大敛口、小敛口、敞口等,器足多为圈足,圈足又小又浅,修胎草率,刀法自然,底足不施釉,颜色暗淡且无光,底足有“供御”、“进盏”标识字样的为 宫廷御用瓷器。

釉面 建窑黑瓷除了器足通身内外壁施釉,釉面呈现黑色,且光泽度较好。釉面有明显的垂釉和窑变现象,按照不同垂釉和窑变现象,建窑瓷器被分为兔毫斑、鹧鸪 斑、玳瑁斑、虎皮斑、油滴斑等,其中兔毫斑是因为瓷器表面存在很多条状结晶纹,细的犹如兔毛一样,为建窑瓷器中的精品。

巩县窑瓷器的特征有哪些


在我国古代重要的窑口当中,河南巩县窑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窑口,尤其是在唐代众多的瓷器里,巩县窑瓷器所占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它的兴衰直接影响这后世瓷器的发展。对此,我们就要来了解一下巩县窑瓷器的相关信息了。

什么是巩县窑瓷器

据科学考究以及相关书籍记载,巩县窑它诞生与隋朝,在唐代盛行,到了五代十国开始日益衰退,但它的烧制方式以及特点则对后世的五彩瓷,辽三彩,珐华等陶瓷制品有重大的影响。在书籍中记载,自隋朝建窑以来,巩县窑一直致力于各类瓷器的烧制,在隋代专门烧制青瓷,在唐代烧制白瓷以及三彩陶器为主,同时也会有一定比例的黑瓷,绞胎以及茶叶末釉的烧制。

在具体的瓷器种类烧制上,巩县窑瓷器的产品是非常丰富的,它不单单包括人们常见的碗,杯,壶,瓶,同时也包括各类盒,钵,豆,枕以及人物动物的雕塑作品盒玩具等。瓷器种类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娱乐活动中,每个窑口所出品的瓷器都有他们自己的特征。

巩县窑瓷器的特征有哪些

1、不同瓷器呈现给人们不同的特征

由于当时瓷器烧制时所采用的原料的特殊性,巩县窑所烧制的不同瓷器呈现了特别明显的差异,例如在唐代所烧制的白瓷瓷器其胎色呈现灰白色,而釉色则亮白细腻,瓷器质量良好。黑瓷瓷器的胎色虽然也是白色,但其釉色乌黑,瓷器胎体厚,制作不失精细,规整。虽然烧制的三彩陶器制品数量较少,但灰白色的胎体下,釉色却是黄,绿,红,蓝,白,褐等多彩颜色,令人惊叹。

2、瓷器器形上各具特色

虽然说巩县窑瓷器的器形多样,但其中仍然以碗,壶,盘,罐等家居常见器物为主,这些器物当中又以盘碗最多。巩县窑出土的白瓷碗多为侈口或者四花瓣状态,足底分浅圈足,圆饼实足以及玉璧形足等多款类型,黑瓷碗为碗里白釉碗外黑釉设计,平底造型。白瓷盘多为直口和平底盘,四花瓣形口缘。黑盘造型与白盘无异,但仍然里白外黑,口沿不施釉露胎。

此外,巩县窑作为唐三彩烧制成功的窑口,它的创新意识在我国的陶瓷史上发挥除了耀眼的光辉,它对后世的宋辽三彩和珐华,素三彩的烧制都起到了积极的参考作用。

巩县窑瓷器精品鉴赏及价格:

1:唐(618-907)巩县窑白釉盖罐,尺寸:口径12.4厘米;底径14.7厘米;高32.7厘米,估价:HKD 280,000 ~ 350,000,成交价: HKD 495,600 ,成交时间:2016.11.29,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6年秋季拍卖会。

拍品造型浑圆饱满,端庄丰盈,虽无华丽色彩及丰富纹饰,盛唐气度自来。原盖一并保存,极为不易,堪为珍品。此式罐的造型为唐代经典样式,唇口外撇,短束颈,丰肩,鼓腹,向下渐敛出平底。上置原装盖,宽平沿,盖面隆起近倒三角状,盖顶置宝珠钮。器里满釉,外壁一直施釉至底边沿,截釉的切面平齐规整,显控釉能力之精湛,从切面可见薄釉及釉下的白色化妆土。釉层显现细碎开片,釉面见刷丝痕及垂釉。釉光半木光,色泽乳白,柔和沉稳,宝光内敛。器底平坦涩胎,垫烧糊底痕迹不明显,为匣钵正烧而成。胎色米白,紧密结实。巩县窑创烧于隋代,白瓷始烧于初唐,盛唐鼎盛,开元时期一度为宫廷烧造贡瓷。本件拍品,无论品质、气质,必为巩县窑鼎盛时期的作品。

2:隋·巩县窑白釉四系罐及水盂(一组两件),尺寸:1.罐高9.5厘米;2.水盂高3厘米,估价:RMB 220,000 ~ 250,000,成交价: RMB 287,500 ,成交时间:2017.12.23,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秋季拍卖会。

巩县窑是唐代重要磁窑之一,在今河南巩县。以生产唐三彩而闻名于世,同时生产白瓷,其中一部分作为贡品。罐身直口,球形腹,撇圈足,肩上等距离置四系,器形挺拔秀美。通体施白釉,开斜纹片,釉面莹润。水盂圆口,球形腹,平底,器形线条饱满圆润,规整大方。器物除外底满施白釉,施釉均匀,色泽温润。两件器型小巧,釉水润亮,盈手可握,可赏可玩,体现了极高的美学品味,为收藏佳品。

3:五代/北宋巩县窑绿釉刻牡丹纹撇口尊,尺寸:高16.5厘米,估价:HKD 135,000 ~ 195,000,成交价: HKD 188,800 ,成交时间:2019.03.31,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9春季拍卖会。

河南巩县地区的绿釉陶瓷,从唐至北宋一直都有生产,质量精,品级高。此尊阔口,圆唇外撇,束颈,斜肩,鼓腹下收出隐圈足。内外施绿釉不及底,釉面匀薄润泽,发色清新明朗,釉面可见细碎开片,局部泛五彩蛤蜊光。足内涩胎,质地细腻,色粉白,稍疏松,具粉质感。外壁通体刻划花工艺装饰五层纹饰带,主题纹饰为缠枝牡丹,上下辅以卷草纹、蕉叶纹、弦纹等。本品除口沿一处小磕、器身正常剥釉外,基本完整,极为不易。低温釉彩陶瓷器极易产生剥釉现象,又为立件,保存至今,甚是难得。据目前可见的公开资料,未见同类器。其用途应为陈设、插花,或为佛前供养花器。此尊制作精细,釉色明亮,应为巩县地区芝田窑产品。芝田窑较为出名的就是五代至北宋时期的三釉彩器物,尤其是绿釉陶瓷,器物品种有枕、瓶、盆、罐、花口尊、炉等。随着近几年城市基建,一些所谓芝田窑风格的器物标本在白河区域也有发现,但由于当地瓷土、技术太过接近以至于无法区分。

4:唐(618-907)巩县窑白釉花口唾壶,尺寸:口径14.1厘米;底径7.3厘米;高8.2厘米,估价:HKD 100,000 ~ 200,000,成交价: HKD 188,800 ,成交时间:2016.11.29,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6年秋季拍卖会。

胎白细腻,涩胎,外壁满釉,釉质莹润,釉层有细碎开片,釉色白中见黄,见流釉。唾壶与渣斗都是古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用器,二者形制接近,功用近似,易混淆,从造型上区分,唾壶宽沿、小口、短颈,而渣斗则是宽沿、大阔口、无颈。

5:唐巩县窑黄釉绞胎枕,尺寸:长12.2厘米,估价:HKD 130,000 ~ 180,000,成交价: HKD 153,400 ,成交时间:2019.10.07,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

绞胎为唐代瓷器生产中出现的新工艺,流行于唐、宋时期。其工艺复杂,制作难度极高,因此产量、品质均受到限制。但这丝毫没有阻挡住古代人对其妙趣天成的艺术美的追逐,创作出不同种类的精美小品,此枕即为其中代表,流传至今,品相这般完美,极为不易。此枕形体较小,秀雅别致。近长方,枕面前低后高,前壁中央靠上有通气孔,四棱去锐化成斜面,可见细工。枕面及四壁有流动感十足的绞胎纹,张弛有度,表现力丰富,装饰意味强,代表了唐人审美的最高标准。底部露胎处,可见胎土细润,胎色白偏粉红,为典型河南巩县窑制器。底部流釉处,可见釉层较厚。釉面见细密的开片,釉面柔和光亮。

6:唐(618-907)巩县窑黄绿彩弦纹杯(一对),尺寸:口径8厘米;足径3.4厘米;高6.5厘米,估价:HKD 120,000 ~ 150,000,成交价: HKD 141,600 ,成交时间:2017.05.30,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7春季拍卖会。

小杯造型周正,薄唇口外撇,深腹,直壁,近仰钟式,与唐代金银器高足杯的杯身相似,乃时代风貌。底承假圈足,足壁外撇,足心微凹,修足规矩有度。足部涩胎,可见细白的粉质陶胎。外壁施绿釉,向内延伸至口沿近1厘米处,下至足墙,内里施黄褐色釉。釉面薄润,清新明快,见自然流淌痕迹,有细碎开片。内壁釉下可见规整的螺旋纹,乃轮制法成器。外壁阴刻近20道弦纹,与内壁轮制旋纹相呼应,纹饰凹陷处积釉色浓。颈部起一道十分纤细的凸弦纹,釉薄似出筋,见细工。

7:唐-五代越窑秘色香盒及巩县窑白釉香盒(一组两件),尺寸:1.高3.4厘米;口径9.4厘米;2.高4厘米;口径6.7厘米,估价:RMB 80,000 ~ 120,000,成交价: RMB 149,500 ,成交时间:2017.07.15,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春季拍卖会。

香盒,是用于盛装焚香用的香料的小容器。过去的文人雅士,在读书写字、弹琴抚筝、品茗弈棋的时候,喜欢焚一炉香,以增添风雅的意趣。使用方式参阅长干寺地宫出土香盒及香料。这两件香盒均器形简洁而优雅,釉面匀润,釉色纯正。

8:隋巩县窑白釉杯,尺寸:高7.9厘米;口径9.2厘米,估价:RMB 20,000 ~ 30,000,成交价: RMB 138,000 ,成交时间:2018.07.08,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巩县窑是隋唐时期重要磁窑之一,在今河南巩县。以生产唐三彩而闻名于世,同时生产白瓷,其中一部分作为贡品。杯敞口、深弧腹、饼形足。胎质细腻洁白,釉色白中闪青,杯内底积釉处呈湖绿色,并开冰裂纹片,甚为美观。

9:唐巩县窑白釉环耳杯,尺寸:高5.3厘米;直径7.1厘米,估价:HKD 60,000 ~ 100,000,成交价: HKD 129,800 ,成交时间:2017.04.04,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7年春季拍卖会 。

杯侈口,收腹,环形鋬、圈足外撇。全器内外施白釉,釉内开片明显,足底无釉。此杯瓷器仿粟特金银器之造型,全器光素无纹,简洁大方,显出中原文化包容并蓄的时代特点,可参考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唐代窖藏之金杯。

唐代瓷器有哪些特征?


唐代瓷器有哪些特征?

唐代主要著名的是青瓷与白瓷,其光洁如玉,蕙质秀雅在那个时代分别用“类冰类雪”来形容。而相对于白瓷,唐时期的青瓷无疑在特色和艺术性上更为知名。青瓷可以说是唐宋时期瓷器的代表,其美感,质感,光泽程度上确实要比白瓷更为优秀。然而现在,中国的青瓷可以说是不怎么常见了,现在中国瓷器的发展,主要是以清代的青花,粉彩,珐琅为主体。虽然青瓷在中国已不再出名,却在韩国生根发芽,青瓷也早已成为韩国的国宝韩国的专利。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为普及,瓷器烧造迅速发展。瓷制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以及实用的瓶、壶、罐等各种器皿,几乎无所不备。瓷器的器类品种与造型新颖多样,制作精细,远远超越了前代。

唐代瓷器的发展,形成了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河北刑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瓷窑系统,一般以“南青北白”概称之。

瓷器做为日常生活器皿与时代和社会的风尚密切相关。唐代如饮茶之风盛行,促进了茶具的发展。因为制瓷工艺的改进,瓷制器皿品质的提高,瓷制的实用器皿就大大的发展起来并部分代替了金、银用具。唐代的陆上和海上的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促使了瓷器的发展,当时出口商品中除著名的丝绸外,瓷器也随之销往国外。为适应外销的需要,以及西亚文化的影响,瓷器的造型、文饰也吸取了一些外来的因素。唐代后葬之风很盛,主要做为随葬用的三彩器,也随之迅速发展。上述种种因素,形成了唐代陶瓷器的特有的风貌。

魏晋南北朝流行的鸡首壶,在唐代已不在出现,常见的是一种多棱形式圆柱形短流的执壶。壶柄也由以前的龙柄变为曲柄,在流与柄之间的立系耳的形式也少见。盘口壶壶口也有盘口变为喇叭口,壶腹一般作椭圆形,有的呈瓜形,唐代文献上,称为“注子”,顾名思义应当是当时一种酒具或茶具,在南北各窑中均大量生产,形制也大体相同。和注子一同使用的是酒杯,从唐人的“举杯邀明月”、“会须一饮三百杯”和“衔杯乐圣称避贤”等诗句中,可以知道当时饮酒是用杯。唐代的酒杯有高足杯、圈足直筒杯、带柄小杯、曲腹圈足小杯等,还有一些直接仿制金银器烧制的。

隋代最流行的四系罐,唐初还保留了它的基本形制,中、晚唐以后就不再出现。一种广口外卷、无颈、丰肩、无系耳、平底的罐却大量兴起,这种罐一般腹部丰满、有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南北各地的瓷窑都进行生产,尤其在北方广为流行,在三彩陶器中也常常可以见到。

隋代的高足盘,唐初的北方瓷窑中,尤其是三彩陶器中仍然烧制,但形制有改变。隋代的喇叭状高圈足已改为矮圈足或三足所代替,其制作也较隋代精致。

碗是生产量最大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器,南北各地瓷窑都普遍烧制,形制也大体相同。唐初的碗深腹、直口、平底,较多保留隋碗的造型。另一种碗近似钵形,但体积小,器壁一般较厚重。唐代中期,开始出现一种身浅、敞口外撇、玉壁形底足的碗。晚唐以后这种碗式大量出现,碗的胎壁从厚重逐渐转趋轻薄,从玉壁形底向宽圈足方向发展。这种碗式的流行,与唐代饮茶之风盛行有直接关系,唐代称这种碗作“茶瓯”。陆羽《茶经》曾对当时各地瓷窑所产茶碗,作了细致的比较和评论。孟郊、卢仝、皮日休、郑谷、徐夤、陆龟蒙、韩偓等诗人,也都有赞美茶瓯的诗句,给瓷制茶具增添了声价,促进了茶具生产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进。与茶碗相配套使用的式碗托,亦称“茶托”与“茶船”。

越窑茶托的托口一般较矮,浙江宁波市出土的一批唐代越窑青瓷茶碗中,还有碗托连烧的。有的茶托口沿卷曲作荷叶状,茶碗则作花瓣形,非常和谐,再加上越窑翠青的釉色而更显雅致,所以唐末诗人徐将茶和盛茶的茶具比为“嫩花涵露”,是绝妙的描述。刑窑白瓷壶与玉壁形底的碗、盏托等与越窑所生产大体相同,都具有共同的时代特征。

瓷枕再隋代已经出现,唐代有较大的发展。唐代瓷枕一般为长方形的小枕,以三彩陶枕为多,常出土于北方唐墓中,南方则较少见。

瓷砚多为圆形,魏晋时期多具三、四、五、六不等的蹄足。隋代除蹄足外还有珠足和滴足。唐代瓷砚则向多足、镂孔圈足发展。砚面较前代更向上凸起。唐代南北各窑均产砚,有大、有小,小者数厘米,大者近尺,这与唐代书法艺术普及有关。

唐代陶瓷器也受到了西亚波斯文化的影响。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龙柄凤头壶,造型巧妙,器身堆贴瑰丽文饰,壶盖塑成一个高冠、大眼、尖嘴的凤头,与壶口相合,由口沿平底部连以形状生动活泼的蟠龙柄,这是唐以前所未见的新样式。双龙耳瓶的器形也同样可以看出式吸取了外来胡瓶的特点,壶身与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的鸡头壶大体相同,无头,而用一对龙形耳作为装饰,这种双龙耳瓶与凤头壶均盛行于初唐,唐高祖儿子李凤墓中出土的白瓷双龙耳瓶,就是此种造型。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西夏瓷器以灵武窑为佳 它们有哪些特征》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西夏瓷器以灵武窑为佳 它们有哪些特征》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有哪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