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陶器与瓷器 > 导航 >

陶器的收藏价值与保值增值功能

陶器的收藏价值与保值增值功能

古代陶器与瓷器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2020-12-10

古代陶器与瓷器。

国内艺术品市场一直是瓷器、书画和玉器三分天下,在字画、瓷器、玉器被资金不断炒作的时候,陶器夹缝求生存,其价值一直未被市场认可。对此,上海国际陶瓷艺术博览会运营总监、展览总监王燕表示:“现在收藏热,藏家的收藏门类可谓五花八门,但对陶文化领域涉足者却很少。有藏家认为陶器保值增值功能差,也有藏家认为陶器品位不高、收藏价值较低。其实陶器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上与人们生活关系最为密切,不是陶器没有文物价值,而是我们的藏家群体缺乏文化历史内涵。”

赝品充斥

判断一件陶器的艺术价值,需要考量很多方面。王燕说:“首先要看产地,比如几大重要窑口,此外是器型、图案花纹、釉色、胎质,以及作者是否名家,其工艺水准如何。而古陶还特别要关注文字款识、存市量多少等。古陶器历史悠久外形质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是传统的收藏门类之一,也是文物中数量最多的品种之一,比较典型的包括封泥、秦汉瓦当,北魏、汉、唐俑人及动物俑,彩陶和代表各个时期的陶器等,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对于目前国内陶器的艺术内涵低,低端陶器产品充斥市场的现象,王燕认为是由于人们对陶器的艺术价值认知程度不够。“首先,制作者为牟取暴利,经常以次充好,以今充古。其次,陶器收藏群体尚未建立,藏家对陶器缺乏专业认知,当然市场还存在低端陶器产品的消费群体。”

在赝品云集的市场收藏一件有价值的陶器并不容易。“特别是高古陶器经历了几千年岁月,能保存下来已经是奇迹了。高古陶无论是稚拙自然的素面陶还是色彩斑斓的彩绘釉陶都是古人艺术美的再现。"陶器藏高古,瓷器收老窑",古陶收藏要讲究年代,特别是能够代表某段时期、某个地域的经典陶器。古陶中的唐三彩、宋三彩、辽三彩最具收藏价值。”王燕说。

夹缝求生

国内艺术品市场一直是瓷器、书画和玉器三分天下,在字画、瓷器、玉器被资金不断炒作期间,陶器夹缝求生存,其市场价值一直稳中有升。王燕说:“在国内拍卖市场中,相比古陶,新陶更受国内买家的欢迎。因为新陶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赝品少,价格也比较适中,更适合大众的审美需要。”

不可否认,古陶中的唐三彩、宋三彩、辽三彩也是市场的佼佼者,特别是其在国际市场的拍卖成绩非常骄人。“早在16年前,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一件唐三彩马拍出了近400万英镑的高价;2003年,一对唐三彩马被买家以157.6万美元买走;2004年,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唐三彩文官俑以14.24万美元成交。古陶的国际拍价至少是国内市场的5至10倍。其实,时至今日想拥有一件完整的古陶非常困难,而其市场价值却没有体现出来。”王燕说。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古陶市场价值的滞后?王燕认为:“与国际市场相比,国内古陶价格存在很大落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陶器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还没有被受众所接受,也可以说,陶器不太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很多人仅仅是从"好不好看"来判断艺术品的价值。古陶的色泽比较朴素,不具有装饰美感,制作工艺也相对简单,外表多留有泥土等历史痕迹;其次,古陶是由土烧成,原材料比较廉价。另外多数国内藏家热衷收藏喜庆吉祥的物件,而古陶大多是冥器,属于陪葬品,所以有些人比较忌讳收藏古陶。总之,大家对古陶的认识不够,藏家怕买假货,而市场又缺乏专业的评估机构。因此,陶器想惊艳市场,必须要经历其质朴之美逐渐被藏家认可的过程。随着收藏队伍的壮大,古陶存世量的逐渐减少,以及市场资金对低估值品种的发掘,和国内外拍卖价差的缩小,古陶的升值空间是很大的。”

升值潜力待提高

不论与明清瓷器还是与青铜器相比,穿越了数千年历史风云的古陶器一直“黯然失色”,不被藏家所珍爱。“古陶曾经是很重要的收藏门类。比如封泥瓦就曾是当时最著名的收藏家最关心的藏品。而在我们这个时代,它的价值不被认可。与铜器相比,陶器的造型和文饰变化多,不乏经典,虽然陶器存世量相对较多,但完好性不如铜器;陶器是瓷器的鼻祖,收藏不能只言瓷而不论陶。现在的古陶收藏家更重视中国古陶及老窑瓷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不会热衷于投资回报。”王燕说。

当然,对于藏家而言,陶器收藏也有一定的风险。王燕说:“我国陶器历史悠久,产量也大,除了过去流传下来的传世品外,现如今所出土的古陶数量也相当可观。而古陶器和其他文物一样,历代都存在复制品和赝品。大量雷同的器物的出土和涌入使市场迅速饱和;而大量真伪难辨的赝品充斥,又使收藏者不敢贸然介入。对于古陶收藏而言,除了买到赝品的风险之外,还有政策限制,收藏人群少交流面窄等。而新陶收藏的风险则在于进入流通领域比较慢,升值潜力还有待提高。”

鉴别赝品

古陶作假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藏家识别起来也需要经验积累。王燕认为:“古陶作假包括以真品作范模再做土锈。制作者以真品为参照,然后毁掉一些价值低的、与原器属同胎的陶器,调和配比后用其泥土做成范模,晒干入窑焙烧,然后入土使其生锈。其次是将破碎的陶器修补成一件完整的器物后再入窑作旧处理。此外还有依照史书进行仿制,以迎合按图索骥的藏家。这三种作伪都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所以一种把硫酸钾与泥土合成后涂在陶器上再入土的短期做锈法应运而生,不过这种低劣作伪很容易穿帮,用开水一冲就臭气熏人。还有是把陶器刷一层龙须菜煮成的汁,再撒上古墓里挖出的土,重复几次就能以假乱真了。”王燕说,当然有一些赝品的鉴别并不难。“先看器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技术条件,制约着不同时代陶器的造型。如陶鼎和陶钟流行于战国和两汉,到魏晋以后就绝迹了。藏家要掌握各时代器型特点。留神一些新器型,一些没见过的奇特器型有时是赝品,是现代臆造的。其次是掂重量,新的重,老的轻。此外是听声音,新的清脆,老的发木。最后是观察颜色,真品彩陶绘画色彩黑中泛褐,假的多是墨汁所绘。”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宜兴紫砂陶艺造型美,增值茶具收藏价值


拥有具有收藏价值的茶具,却不能保养好,也会令茶具的价值大打折扣,同时茶具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因此茶具也需要精心的保养。据瓷库中国网教授介绍,茶具使用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千万不要用手或布以及粗糙的东西来擦洗其内部,更不要用嘴直接在壶嘴上吸,以防串味。这样茶具用久了,甚至不放茶叶也可以冲泡出色味俱佳的茶水。平时不用的茶具应该清洗干净后打一层蜡,放在干燥的地方,这样才能保持茶具的美观洁净。才能使用者舒心。

说起茶具收藏品的精品,大家都会不由自主的先到宜兴紫砂。为什么这个地方的茶具就好呢?根据历史记载宜兴紫砂陶艺术起源于宋代,经历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如何鉴别和欣赏这一门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术,即对于紫砂陶艺术应持怎样的审美观点,直接影响了制作者的创作构思。所以,有必要谈谈紫砂艺术的造型美问题。

兴紫砂陶艺术紫砂的造型美简介:

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可说是一座壶艺造型的艺术品宝库。从形而言,有取材于自然,这里主要指动物和植物两个内容。动物,有飞禽、游鱼、走兽和人体。植物,有树木、藤草、花卉和蔬菜。这些都是壶艺造型、装饰的题材。从形而言,有借形改装,亦就是借古代陶瓷器、青铜器、漆器、竹木器、玉石器生产、生活用器具,如包、帽、秤砣、乐器等实物之形改装成壶等。从形而言,有几何形体、运用点线面的结合构成的壶体造型,有正方、长方、锥形、菱形、梯形、悬胆、张臂、扁长形、方圆组合等造型。从形而言,有自体伸缩,其中有整体的伸缩和局部的伸缩两种,这和造型的放大缩小概念又有不同,而是指构成造型的轮廓,整体的局部的向高度伸展,或向扁平压缩和扩张,达到效果。从形而言,还有抽象启示,天上云纹的变幻、烟的萦绕、纹乱线组合、奇石山川的花纹,给人以偶尔一得的启迪。以上这些都是茶壶传统的、创新的壶体造型的源和家。

道光瓷器的收藏与价值


很多人喜欢收藏道光瓷器,但除了专家、有经验的专家外,你对道光瓷器一无所知,如何收藏道光瓷器,而收藏会给他很大的升值空间。如果你连古董的新旧都不知道,你就不能要它。至于如何区分事物的新旧,则要求收藏者必须掌握古董鉴定知识。确保我们买的是真的,旧的,不是新的,假的。

今年春天,数万人在香港市场主要关注苏富比拍卖行,该公司共有227件瓷器,价格为33502.63万港元,6件价值超过1万港元。直径19.2厘米的圆盖盒拍到4380万港元;明嘉靖五彩荷塘鱼藻纹罐拍到2588万港元;清雍正雪花蓝釉撇口瓶、清乾隆霁青地描金开光式题诗粉彩花卉图铺象首四方瓶拍到2140万港元;天蓝玫瑰紫釉棱口花盆15世纪初拍到1684万港元明代易手1144万港元;

在康熙王朝时期,瓷器市场达到了近五年的高峰,多年来,青花瓷、釉下红瓷、五彩瓷器都被拍下了。在中国嘉德的春季拍卖会上,清代康熙的一对青花铃铛,以蓝白相间的釉下红图案被拍到2415万元(图31)、高22厘米和六字的风格。1998,该公司的秋季拍卖仅1276000元,近13年来上涨了近20倍,这也是迄今为止康熙瓷器的高价。在北京宝丽春拍卖会上,用2070万元拍了一对清康熙釉里红牡丹纹苹果尊,苹果尊是在康熙王朝新创建的。它们精致典雅,直径只有9.5厘米。去年春天,在香港的苏富比,两件康熙彩绘瓷以高价出售:一个直径为12.8厘米的6字款,一对直径为10.9厘米,直径为1522万香港元的“康熙御制”款,是康熙五彩缤纷的最好的器皿。

雍正官窑瓷器的数量远低于康熙、乾隆时期的瓷器。此外,生产工艺优良,高于两代产品。很少有低于一万元的。去年,雍正23件官窑瓷器在中国市场的价格超过万元。品种有粉彩、黄蓝花、红海彩、兰花、葛釉、陆俊釉、冀蓝釉、仿官窑釉、仿葛釉、天蓝色釉、仿汝釉、浅绿色釉等,其中粉彩数量较多。梅银堂老藏品中精品众多,直径50.2厘米。清代雍正的玫瑰花、梅花六字图,于去年在苏富比拍卖行在香港举行。这张照片于1976年由伦敦佳士得春季拍卖会发行,然后由苏里南收藏。1994年,由康瑞军列入《梅印堂陶瓷》目录,1995进入香港市场。

清代是中国制瓷界的一个融合时期,其制瓷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受严格的封建统治制度和制瓷历史传统的影响,清代官窑瓷器和名窑瓷器在搬运上也有一定的约定,同时也创造了金彩、墨彩、珐琅彩等新的铭文技术,而各种馆名、花卉典藏、吉祥语基金也更加多样化。

粉彩花饰和花果图案在雍乾时期很流行。它常以花卉图案和九桃五蝙蝠图案装饰。此盘精美典雅,具有典型的雍正粉彩风格。北京翰海春拍,高20.8厘米的六字楷书,清雍正黄帝青花三果尊派至2645万元,这种器物类型在清朝三代是常见的,但在雍正鲜有,黄帝青花是雍乾的名品,其中大部分是高品质的产品,可见当时的生产是在严格的数控下进行的。清代雍正黄帝16.8厘米高的青花六字楷书花瓶,估计价值400-600万元,2185万元。它已被记录在千年集锦展览和第二十周年纪念克里斯蒂的收藏在洪西美术馆。纽约佳士得春季拍卖456.62万美元的戈登藏青青雍正霁蓝釉橄榄瓶是每年名贵的雍正五彩瓷器。

乾隆官窑瓷器是明清时期价格较高的瓷盘产品。瓷器的品种、釉色、纹样和生产工艺都是势不可挡的。去年,中国有50件乾隆瓷器,市场价格在1万元以上。在纽约、伦敦和巴黎,乾隆瓷器是统一的。高价产品主要有粉彩、黄地青花、红地洋彩、青花、哥釉、炉钧釉、霁蓝釉、仿官釉、仿哥釉、天蓝釉、仿汝釉、淡绿彩等等,其中粉彩量大。玫茵堂旧藏中精品尤多,口径50.2厘米的六字款清雍正粉彩过枝月季梅花图大盘,售价9026万港元。这个花瓶是克里斯蒂1995在香港拍的,次年在蒙特卡洛展出。1994年被康蕊君收入《玫茵堂中国陶瓷》图录。

清代官窑普遍用“款”。景德镇官窑大多是皇帝的年数,如“大清康熙年制”,民间窑炉包括堂名款,花押款,吉语款等。有印刷、雕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有楷书、篆书。康熙楷书比篆书少、雍正楷和篆一起使用。乾隆以后,篆书多,楷书少。道光时期,民间窑中也有不少六四字的年代币。一般来说,它们不是很规则,开始出现数百节。同治、光绪、宣统末年,楷书较多,有圆或盒。

天球瓶的造型起源于永乐时期。青花天球瓶在早期很流行。粉彩九桃瓶在雍正年间很流行。永乾年间的产品非常优秀。私人收藏的完整船只不超过十艘。清朝乾隆粉彩山水亭如意湾一代六字琵琶像,在北京保利秋拍中拍得5462.5万元,也是著名的私人收藏,高37厘米。1997年在北京翰海秋拍中以220万元的高价拍出。据说,这尊雕像曾是清末清宽家族的老收藏品。徐占堂收藏的六字清乾隆黄土蓝白花梅花瓶,去年春天也曾在北京保利拍到,价值5980万元,高33厘米。它是在1996香港克里斯蒂的许占堂的收藏中发行的。有几个类似的私人收藏。香港苏富比的7010万美元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在清代乾隆楷篆均有在,钧窑釉光双象耳转心瓶、40厘米高、形状奇特、釉色各异。

收集道光瓷器也有很多不成文的规定。比如,不懂行业规则的人,一定要懂语言和行为的规则,否则就很难深入行业,收集到真正的产品。如果收藏家进入古董店,在看产品时说话彬彬有礼,在拿古董之前,首先要征求店主的意见,否则商家会忽略这一点,这是行业的礼仪和规则;商家有权拒绝与不正规的收藏家进行交易;业内趣闻轶事多,怪事多,但专家永远不会指名道姓,这就是行规;专家论证道光瓷器的真伪、年代和味道,他们的意见很有礼貌,相互辩论很平和包容。

宋瓷的收藏与鉴赏价值何在


北宋 定窑刻莲纹盘 直径16.5cm

回望两宋,我们忍不住会发出“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的感叹。说起宋瓷,不少人一定会轻轻念出:汝、哥、定、钧、官……其实,宋瓷何止五大名窑。在博物馆里,我们可以看到宋瓷以一个规整的方阵向我们走来。在北方窑口中,除了汝窑、定窑、钧窑之外,还有庞大的磁州窑系、同样窑场很大而影响至远的耀州窑系,还有登封窑、介休窑、扒村窑、浑源窑、大同窑、长治窑、鹤壁窑、淄博窑、霍县窑等。北宋的官窑应该特指汴京的官窑,“雨过天青”的汝窑因为特别珍稀而受到最高礼遇。而南方,则有景德镇窑、龙泉窑、吉州窑、越窑、建窑、繁昌窑、同安窑、泉窑、西村窑、潮州窑、永福窑、衡山窑等。南宋哥窑的窑址迄今也未发现,成了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南宋官窑是高宗南渡后在杭州另立的新窑,是汴京官窑的延续,今有郊下坛和修内司两处遗址供我们怀想。

南宋 龙泉窑凤耳盘口瓶 高20cm

南宋 吉州窑玳瑁釉剪纸贴双凤纹长颈瓶 高21cm

宋瓷收藏之热

两宋时期,中国陶瓷的覆盖面积不仅广大,而且在工艺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铜红釉发现并应用,釉上红绿彩也出现了,覆烧工艺得到推广,刻花与印花以及白地黑花等富有民间美术趣味的装饰技术被大面积采用。尤其到了南宋,高岭土的使用使青瓷的烧造成为美丽的现实,从此中国瓷器有了可与宝石比美的细腻质地与华美光泽。另外,从文化意义上说,民间趣味与文人审美在陶瓷上的体现,两宋作出了极大贡献与高品位的示范。任何一种文化形态上的高峰,必定有着坚实而广泛的民众基础,宋瓷的繁荣及深远影响,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既然宋瓷优雅,为何在今天的拍卖会上,频频刷新纪录的偏偏是那路花里胡哨的粉彩或珐琅彩?这是时代风气的折射,或者说少数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出了问题。不少人受到清宫剧或电视里鉴宝类节目的误导,以为唯有清代官窑才代表了中国烧瓷业的最高水平。其实在过去,收藏家们高度一致地认为,玩宋瓷才是最高境界,一件宋汝窑或哥窑的东西直抵十件清代官窑。

现在拍卖会上元青花拍得很高,那是因为存世量极少,而且多半在国外。而明代永乐、宣德两朝的青花瓷成交价格高,除了存世量较少之外,还因为当时用波斯、印尼等地进口的苏麻里青为呈色剂,后来这种原料没有了,改为国产的珠明料和浙料,永宣两朝青花那种恰如水墨画的晕散效果就差多了。物以稀为贵,永宣青花卖得贵是有道理的。

20多年前,当民间收藏热刚刚升温时,在古玩市场甚至地摊上经常看到宋瓷一闪而过的身影,价格也不贵。一件景德镇窑的影青斗笠碗(俗称娃娃碗),品相完整的,也不过3000元至6000元。建窑茶盏更便宜,1000元以内完全可以拿到手。上品一点的,比如磁州窑白底划花梅瓶或耀州窑刻划斗笠碗,三五万元也可以买下来。但当时人们并不把它当一回事,现在它越来越少了,价格也一路攀升。

宋瓷的独有韵味

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内涵,它紧跟着绚烂辉煌的唐代之后粉墨登场,打造了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文化类型,那是一种相对内省、色调淡雅但又不乏炫目亮点的文化类型。中国瓷器披一肩岁月风尘走来,略经整饬与梳理后,就很自觉地与宋代成熟的哲学思想与飘逸的道教文化以及市民社会高度认可的趣味相适应,并达到中国陶瓷史上第一个高峰。

宋朝时期,随着烧制工艺和新材料的发现,瓷器有了新的发展,比如此时的定窑,已经可以烧制出颜色很白的瓷器,而之前唐朝时期的邢窑,所烧白瓷均有淡淡的青色,而且由于瓷土的品质控制不够严格,因此很少能够烧制出壶嘴壶柄纤长优美的瓷器,到了宋朝,这些都不再是难题。

传统的中国读书人,是崇尚朴素雅致的,因此宋瓷官窑器型常见素器,并且大量仿烧古代的青铜器、陶器形制,颜色也仅以青、灰、白、玫瑰紫、铁褐色几种为主。五大名窑中汝窑、官窑、钧窑均为青瓷,钧窑由于窑变色难以控制,因此会出现玫瑰色、铁褐色等颜色,定窑、哥窑为白瓷,哥窑由于工艺特殊,呈现仅此一家的“金丝铁线”。大量的盘、炉、瓶也就是摹古仿旧,没有任何装饰,全靠线条流畅,颜色微妙取胜,留下来大量的传世作品。“家财万贯,不如钧窑一件;钧窑十件,不如汝窑一片”等等顺口溜,极言传世宋瓷之珍贵,例如仅北宋早期存在了20年的汝窑,至今倾全世界之力,仅发现67件半,从南宋时期,就是皇族都难得一见的珍品,那传说中的雨过天青色、蟹爪冰裂纹,是无数收藏家的美梦。

中国的陶瓷艺术发展到宋代,已经达到了举世公认的历史巅峰。宋瓷不仅继承了过去的优良传统,而且在陶艺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无论是青瓷、白瓷、黑瓷以及釉上彩、釉下彩的制作均有很大的提高,其中驰名中外的五大名窑,在造型、胎釉、纹饰等技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在艺术审美等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此外,宋代的南北各大窑口也同时呈现一派百花齐放的繁荣。

宋代的瓷器不仅品类繁多、卓越,而且影响深远,成了后代各类陶瓷的典范。宋瓷之美,首先美在气质,是一种典雅的文化气质,这种气质内敛、沉静、自信,宛如大家闺秀。

宋人的原则是“天工与清新,疏淡含精匀”,并形成了“顺应自然、平淡天真、中厚质朴”的审美观点,同时以此为标准,追求返璞归真的自然主义。因此,宋瓷就极大地倾注了这种浓厚的人文色彩,来体现自然中的物性、趣味性和思想性,而且上升到一种透彻了悟的哲学高度。即便是一般的日用品,也因为宋代整体文化风气的使然,有着不俗的气韵和风姿,艺术品位历经千年而不衰。

事实上,宋代以前的瓷器,绝大部分是以青色为美的。魏晋时期的青瓷风行,除了技术上的原因外,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这种崇尚青瓷的审美,到了宋代,得到广泛的推崇和发展。特别是瓷工们在原有玻璃青釉的基础上,开创出了失透的、乳浊状的瓷釉。一改以往南青北白时期,那种一览无余、可透彻见底的青釉传统,从而创造了可以展现独特美感的乳浊釉、结晶釉、石灰碱釉和多层釉。

像汝窑、官窑、哥窑、钧窑、龙泉窑等都是如此,它们具有玉一般的质感,有着“汁水莹润如堆脂”的色泽之美。这种美釉浑然天成,间或点缀着自然的开片和窑变,典雅、纯洁而令人回味,如幻如穹,不仅迎合了当时社会所热衷的审美心理,也开创了一个瓷器美学的新时代。

宋人在推崇釉面色调单纯、趣味高雅的同时,绝大部分瓷器的胎骨造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始讲究如何能更好地创造出顺应瓷土物性的制作方法。因此,宋瓷不再过度模仿金银器皿薄华的造型装饰,转而追求胎骨端庄、淳厚、中正的典雅风格。

宋瓷造型在突破模仿金银器皿的局限后,也不再简单地依赖于实用性,而具有了个性独特、造型优雅的作品。诸如出现在宋代的梅瓶、玉壶春、斗笠盏等器物,它们的胎骨造型都强烈地体现“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思想和意韵。这种仪表和风范成了宋瓷造型的主流,也成为后世长期追仿的榜样,至今仍为我们留恋和倾倒。

唐三彩的收藏价值与鉴别


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通称。用白色粘土作胎,以含铜、铁、钻、锰等金属元素的矿物作着色剂,配制低温釉,施于坯体表面,在800℃左右的低温中一次烧成。其彩色并不仅限三色,一般有绿、黄、蓝、白、紫等多种色彩,但以黄、绿、白为主。迄今已发现烧造唐三彩的窑址是河南巩县、陕西铜川、河北内邱。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拉克和埃及等地均有唐三彩出土,说明当时已输出到各国。日本、朝鲜并由此仿烧,制成了“奈良三彩”和“新罗三彩”。

唐三彩具有很高的价值,原因有二:

(1)唐三彩釉料中含有大量的铅,铅的氧化物作为熔剂,降低了釉料的熔融温度,在窑炉里烧成时各种金属(铜、铁、钴、锰等)氯化物熔于铅釉中并向四周扩散和流动,黄、绿、褐等多种颜色互相浸润,形成的釉面异常光亮,而且斑驳灿烂,绚丽多彩,烘托出了富有浪漫色彩的盛唐气氛。这是唐代以前各种单色釉陶器所没有的艺术效果;

(2)唐三彩的陶塑以人物俑、马俑和骆驼俑的塑造最为有名。特别是三彩马,头小颈长,膘肥体壮,眼睛炯炯有神,富于艺术的概括力。其中以白色三彩和黑色三彩最为名贵。1989年12月12日,国际苏富比拍卖行拍卖的一件唐三彩黑马在英国伦敦以4955万英镑成交。以黄、绿、褐为主的马则价值略低,比如1991年6月10日,佳士得拍卖行有一件黄、褐彩为主的“三花饰马”仅拍得6.05万英镑。

古代三彩质地疏松,有腐蚀痕迹,往往还有钙一类的锈斑,而现代复制品及商品生产的则无上述特征。古代三彩釉色深沉、柔和、微暗,而新的三彩则色泽光亮、鲜艳、刺眼。古代三彩中的绿釉,色泽较深、柔和,而新作色泽较淡而浮,缺乏润泽感。古代三彩中的黄釉或红釉多出现蚕吐之细丝一样流纹,而新烧制品一般无这种现象。古代三彩釉层较厚,质感很强,而现代作为商品性生产的三彩,彩层较薄,这也是区别真伪作品的显著标志之一。古代三彩一般无冰裂纹,而新烧制品往往出现冰裂纹。

还应警惕,有些作伪者故意将新制品打破,然后粘接起来以充古代真品,这是作伪者常用的手法之一。一般人认为,古代文物多系残破,所以古董商有意将其打破后粘接,就是想钻有这种心理人的空子。原陕西省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清末民初仿制唐代造型较好的粉彩马。这种打破粘接的伪品,一般有质地坚硬、色泽新鲜、断口整齐等突出特点,只要仔细察看,真伪是不难区分的。

现代钧窑陶瓷的收藏与投资价值


“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这是人们对钧瓷收藏价值的由衷赞叹。钧瓷以其独特的窑变魅力闻名于世。经过1000多年的历史演变,其鬼斧神工的烧制技艺在今人的传承中更加炉火纯青。

“即使你不懂艺术,不懂钧瓷,只要你喜欢美,就会被钧瓷深深吸引……”这是一位英国美学家在观赏了钧瓷展品后发出的感叹。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与汝、官、哥、定瓷并驾齐驱。钧窑又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艺术成为诸窑之冠。它乳光莹润,似玉非玉胜于玉;它质地淳厚,开片声似琴如铃;它色彩奇幻,意境幽远绝世无双……

钧瓷出现之初,主要生产盘、碗、盆、罐、瓶、炉等,用于日常生活需要。唐代以前,我国陶瓷制品的釉色比较单调,基本以南方青、北方白为主。到了唐代,陶瓷工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制瓷工匠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青色,开始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匠们通过在黑釉、褐釉、茶叶末釉上施以呈色不同的釉料,经过高温烧制,终于出现了灰蓝、乳白色的大块彩斑和流纹,这就是花瓷,也就是陶瓷史学界所说的“唐钧”。到了北宋时期,工匠们在唐代花瓷工艺的基础上,在青釉中加入微量元素铜,成功烧制出高温窑变铜红釉。这时的钧瓷,逐渐把釉在高温下的流动痕迹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展示出了意想不到的艺术美感和情趣。

《中国陶瓷史》上说:“宋代的钧窑首先创造性地烧造成功铜红釉,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也正是如此,我国陶瓷史结束了“南青北白”一统天下的局面。

那么现代钧瓷有无收藏价值?笔者常常会接到读者的询问,为此,笔者采访了有关专家,专家介绍说:在收藏领域,随着古代艺术品可收藏数量的逐年减少,现代艺术品收藏已经成为了众多藏家投资的重点之一。

随着现代科技在陶瓷生产中的运用,当代陶瓷制品无论从欣赏价值、制作工艺上都在接近甚至超越了古代陶瓷,并将逐渐成为未来陶瓷收藏市场中的主力军。倘若今天的陶瓷制品无人问津,无人收藏,那么我们的后代就永远看不到现今的艺术成就了。现代艺术品就是明天的古老艺术品,因此,现代艺术品的收藏已成为精明藏家的首选。老的有老的价值,新的有新的价值,只要是精品,就有收藏价值。

虽然现代钧瓷的收藏与投资价值要比古典钧瓷逊色很多,但挑选一些名家大师的仿制古典钧窑作品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尤其居家装饰兼顾的中长线操作策略,相信会有不错的回报。

瓷器与陶器区别


在收藏陶瓷过程中,究竟该怎么区分瓷器和陶器?

瓷器脱胎于陶器,我国在1万年前就已出现了陶器。上釉与否是瓷器与陶器的明显区别,但真正上釉的原始瓷则出现在3500年前的商周时期。上釉提高了陶瓷的硬度,没有上釉的陶瓷一般不容易保存,早期陶器出土后甚至会变成废泥,古陶器因此较少。

文化珍藏册有升值空间?

近日在市面看到《八闽风采》文化珍藏册,其中收录了郑成功、林则徐、陈景润、陈嘉庚、邹韬奋等福建名人及妈祖文化、福建特色景点的相关邮票,还有名人的彩色镀银箔片,是否有升值空间?值得收藏吗?

中国邮政总局陆陆续续发行了郑成功、林则徐、陈景润等福建名人和融入福建特色的邮票,但一般不容易全部集齐,一次集齐具有地方特色的邮票是可取的。藏品是否有升值空间与它的主题有关。

货币基金也有风险

货币市场基金是否为保本型基金?是否有风险?

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投资风险比较大,当其基金净值低于1元并到一定低点时,投资价值显现。而在大多数投资者心目中,以投资货币市场品种为主的货币基金收益率稳定,但是,货币基金也有“负”风险。货币基金的最大风险在大额赎回上,由于基金公司不得不对债券进行减持而发生亏损。

收藏陶器应接受的教训


陶器可说是文物中数量最多的品种之一。就陶器本身而言大多是不值钱的大路货,只有少数如封泥、秦汉瓦当、北魏、汉唐俑人、绘画精美的彩陶和能够代表某个时期、地点的有某种价值的陶器才有价值。但现在旧货市场上能见到的大多为仿制品。有很多爱好收藏的朋友就想从中捡漏,但目前作伪的水平也很高,捡不好漏就有上当的可能,过去的教训不可忘记。1993年开始北京的一些旧货市场开始出现大批仿制陶器,大多是仿北魏及汉唐俑人及秦汉瓦当、砖雕等。为了以假乱真外面裹满胶泥。后看某晚报一篇报道上说某文博单位在旧货市场抢救了大批出土陶俑等文物,过些日子也是在同一张晚报上又看到有人披露有些收藏的朋友和单位相继受骗。这些文化不高的农民,竟骗了这些人和单位,真乃不可思议。这件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认为有心收藏陶器的朋友,一定要学习一些修复、复制常识,不要只从书本上学,必须自己动手做些陶艺,塑上几件陶俑,翻成模子,脱几个坯烧出来,做上旧,看看像不像,也可自己动手修复几件破残的陶器,粘接几个陶俑。从这里面学到些有用的知识。再看东西时,被骗的范围就小多了。从实践中学来的东西,书本上没有,这样你的学问也就高多了。从这里可以体会到文物修复与复制在鉴定中的重要性。

这里有些经验可供收藏者借鉴:1、凡是论堆卖的陶器大多为赝品,你想想这些大量的北魏、汉、唐俑人,如果是真的,那得盗多少个墓?这种俑人每个墓中又能出土多少件?2、古代陶俑一模一样的少,凡是一个模子出来的,论堆卖的定是赝品无疑。3、陶俑出土时完整的少,如果是破碎经过粘接修补的有可能是真。如果是大批量完整的,而且不论时代,造型外表旧色和土锈大体相同,假的可能性就大。4、仿造者将内外刷满泥这其中就有伪装的目的,也有些里面是坏的,这与伪造者的心理有关,因仿得不像所以才将泥刷满。如果是卖真东西,他一定会把出土时的泥刷下来,不怕你找毛病。5、观察陶器的样式、年代、质地,如有些以唐三彩的造型做成陶器、还有不应是粉彩的上了彩绘、不应是红陶的烧成了红陶,不应是灰陶的烧成了灰陶。

据说市场上大批假陶器大多数出自河南洛阳郊区,也有部分是其他地区或陕西。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这些人过去大多从事唐三彩仿制,前几千年唐三彩被大批量生产,粗制滥造,目前已没什么市场。于是就改烧陶器,烧陶器比烧唐三彩还少烧一火,更有甚者,将过去烧坏的三彩坯子也刷上颜色、裹上泥,当真的卖。从那些陶俑的外形看,大部分俑是用真俑翻成模具,成批地用黄土泥制成的,经土窑烧制800-1000度,成为红陶制品,灰陶是在将烧完时烟熏或喷水使其变黑。出窑后经上粉彩,有些里外用红土子加黑烟子喷一下,上面再沾上或喷上一层有粒度的胶泥,以伪装其做旧技术的缺点。

这些仿制的陶器如作为家庭陈设,还是可以买的,只不过要当成假的。当前如此众多的收藏者,每个人都想买真的,但哪有那么多真的?我看应当提倡复仿制精品收藏,要不这样引导,中国的文物再多,也不够广大收藏者的需要。当然仿复制器价格就不能太高。

你如果喜欢,购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看造型,是仿哪个时期的,是原物上翻模复制的还是按照片仿制的。有些造型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只是仿造者凭空捏造的。再看看是红陶,还是灰陶及彩绘。2、轻轻敲敲,听听声,看看烧的火候,是否有裂缝。3、把泥刷下看看是否有坏的地方。4、重点要看俑人的脸、手、脚等处,是否做得精细。

陶器原始瓷与瓷器的区别


从陶瓷学上界定,原始瓷应该是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的一个时期。迄今为止,考古发现最早的中国陶器是20世纪后半叶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出土的距今约12500年的夹粗砂红陶。浙江也是中国较早制造陶器的地区。迄今发现浙江最早的制陶实物,距今约11000-9000年的浦江上山遗址。这些陶器的特征是火候低、陶色不纯、厚薄不均、内壁凹凸不平,制陶技术相当原始。

中国古代史籍中多有关于制陶的记载。《太平御览》卷78引《逸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史记·五帝本纪》里有“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神农为何人?神农即神农氏,也即炎帝,是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太阳神。传说炎帝神农,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龙颜大唇。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

2001年5至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区博物馆对跨湖桥遗址进行第二次发掘,出土了一大批陶、石、骨、木器,其中陶器复原器近150余件,器物形态及其组合迥异于余姚河姆渡、罗家角等附近地区发现的早期文化遗存,可明确为一个新的、独立的考古学文化类型。而且在出土的小陶釜中发现了盛有煎煮过的草药,印证了史前“神农尝百草”的美丽传说。《易·系辞下》中说:“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庄子·盗防篇》中也说:“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陶器的制作,开启了人类生活的新篇章。

起初,作为实用器的陶器,丰富了人们生活的内涵,改变了生活习惯,提高了生活质量。之后,陶器走向了实用和审美的结合,陶器由朴实、素雅变得华丽而富有文化、精神内涵,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升华。人类对美的追求确立了人类的价值规范。原始瓷在文明时代开始的商朝已经出现,从它的釉料使用和胎体结构看,比陶器是进了一步。这种进步,是经过了人类几千年的探索和发现。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次科技进步都是经历了漫长的积淀,一代一代的叠加,丰富了深度和厚度。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文字便是刻在陶片上的文字——“刻契陶文”。由原始瓷到瓷器,人类也经历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思考、探索和实验。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说:“原始瓷(ProtoPorcetain即加釉硬陶)的烧造,当为南方长江下游地区的发明……后来在长江下游地区逐渐改善,终于在汉末出现了瓷器,成为中国文明的特点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