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红色瓷砖 > 导航 >

红色收藏 正在刮起的“红色旋风”

红色收藏 正在刮起的“红色旋风”

红色瓷砖 古代红色瓷器 古代朱红色瓷器

2020-12-10

红色瓷砖。

近期,为纪念2013年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献礼大片《毛泽东》火热播出,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在藏友中,每一段精彩剧情都成为了他们茶前饭后的闲聊话题。

岁月飘红,收藏也飘红。在剧情真实、客观地展现一代伟人辉煌人生的同时,收藏市场也刮起一阵“红色旋风”,红色收藏市场一片红火。

从1998年开始从事红色收藏的陈亮说,新年的“红色剧献”注定了2014年成为“红色收藏年”,红色纪念品的火爆销售场面眼下已是一发不可收拾,这股“红色旋风”很是强劲,正在蔓延沈阳乃至全国的收藏市场,各种红色藏品价格更是水涨船高。

红色收藏孕育红色情结

“事实证明,我的眼光没有错,当初的判断是对的。即便现在选择红色收藏,我相信还是大有可为的。”盛京古玩城凝思阁业主陈亮对记者说,他从1998年开始收藏红色藏品,一直致力于红色收藏方面的收藏和研究,如今的行情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在红色收藏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陈亮回忆,1998年前后,在普通百姓家中,花很少的钱便可收来大量红色藏品,甚至在一些废品站都有机会得到。“就拿毛泽东纪念章来说,别看这些东西不起眼,它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历史,而且从工艺上来讲,代表着中国徽章艺术的最高水准。”此后,陈亮便投入到了红色收藏活动中。

“收寻不过是采购员,保存只不过是保管员,只有研究才是红色收藏真正的意义所在。”陈亮讲,红色收藏,其实就是收藏那一段历史,主要指对自1840年以来中国在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革命战争、建设新中国等活动中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遗存的收藏。

纪念章成红色收藏主流

从实际来说,红色收藏也是从纪念章开始的。据了解,全国至少有15万人在收藏毛泽东像章。普通像章品种几元钱一枚,质量稍好的能卖几十元至几百元,极少数精品大套章价格可达上万元一枚。之后才出现藏书、瓷器、油画、文献、老照片等藏品的收藏热。

陈亮介绍,我国最早的毛主席像章于1932年出自上海,是当时上海地下党组织为了祝贺毛主席在江西担任当时的中央政府主席而制作的。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又两次出现毛主席像章,一次是1943年,再一次是1945年在延安出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上海出现了一枚22K金质毛主席像章,是由老凤祥银楼制作的……此后,从北京到全国各地,群众纷纷自发地大量制作毛主席像章。

毛泽东纪念章从出现至今,仅品种就达上万种。单从像章的规格来说,以圆形为例,直径最小的0.48厘米,最大的1.2米,绝大多数都是4~8厘米。特别指出的是,10厘米以上的大型像章尤为值得收藏,因为大章表面面积大,可容纳的内容多,图案精美、舒展、大方,再加上能制作大像章并非一般单位。因此,无论从存市量还是制作工艺上,大章都是名章、精品章之首,升值潜力不可低估。

红色藏品众多价格飞扬

不止是像章这样的大众藏品,记者在沈阳收藏市场上发现,不少专售瓷器、油画、文献、革命宣传画的门店,近期的经营业绩也不错。“同比去年销售额增加40%左右。”盛京古玩城的一位经营业户表示,建党90周年纪念币一共两枚,零售价为65元,三天内就卖出近十套。

除像章外,一些和“红色”沾边的邮票、纪念币、画册和书籍等也是身价倍涨。如原本170元的中共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纪念邮票近期的价格就超过了200元。又如一个印有毛主席头像的小挂盘,其直径不过15厘米,价格竟在200元以上。中国银行发行的以建党90周年为题材的纪念币,一枚面值为5元,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市场价值已经涨到了20元左右。

“由于红色收藏涉及邮票、金银制品、瓷器、印刷品、书画等诸多收藏门类,因此包容性极强,沈阳收藏爱好者中起码有十分之一收藏有红色藏品,而且藏品质量均很高,有些藏品甚至是文物级。”红色收藏爱好者韩先生介绍,沈阳红色收藏水平高于国内其他城市。

红色收藏同样也有风险

“入行以来,身边的几位朋友陆续转行了,现在只有我坚持到了最后。”一位资深收藏人士告诉记者,确定收藏题材后,短期内很难看到效益,必须通过时间积累,得到广大藏友的认可,才能显现出真正的收藏价值,所以收藏要有始有终。但任何收藏都是有风险的。

红色收藏渐热后,不少商家以建党、建军、建国等为题材,推出了“限量珍藏”的邮册、纪念币册,并铺下海量广告吸引市民购买。这样的“限量”不一定升值。收藏人士解释,藏品的价值如何,关键看藏品本身意义和市场对其的认可程度,所以不要迷信限量版。另外还要弄清藏品的真实成本,有些专题邮册,收入的邮票价值本来不高,但加上精美包装后就敢叫出天价,这注定了其收藏投资价值不大。

这位收藏人士表示,任何市场都有涨有跌,收藏市场也不例外。从目前来看,红色收藏市场处于上升行情,但当藏品价格形成透支状态时便会出现回落,人们投资避险的意愿也会随之降低,所以收藏者要把握收藏节奏,别盲目跟风投资收藏。

taoci52.com编辑推荐

红色收藏的别样景致


一个国家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在收藏界再现出来的无论是鸿篇巨制抑或雪泥鸿爪,皆为本民族的情感所系。“红色收藏”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所产生的历史现象,自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物收藏价值。

《红色收藏》一书的作者秦杰先生,已有数十年的收藏经历,对“红色收藏”见解颇深。他认为,“红色收藏”是专指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活动相关联的历史遗物和文献的收集整理。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经出现过“红色藏品”收藏活动。随着收藏热的进一步兴起,社会怀旧思潮的涌动,在这一方面的市场投资热情逐渐高涨。红色收藏品富于时代内涵、历史韵味和信念指向,使收藏鉴赏的过程也成为了解历史、感怀今昔的过程。

秦先生认为,红色收藏涵盖了六大门类。

第一类是毛泽东像章。全国收藏者至少有15万人,收藏门槛低,存世量也比较多,品种约16万枚以上。

第二类是红色书报刊(含连环画)。目前拍卖最高纪录为《参政员毛泽东行踪》,2006年在中国书店秋季拍卖会上以18.6万元成交。

第三类是“文革瓷”(含“文革镜”)。“文革”时期的陶瓷器皿中带有毛泽东像的市场最火。

第四类是“抗日战争遗存”,其中手抄本《镇江沦陷记》以109万元拍卖成交并捐赠给博物馆。

第五类是“红色经典画作”。带有毛泽东肖像或形象的场景油画、国画最为瞩目,如刘春华1967年创作的《毛主席去安源》,1995年在中国嘉德以605万元拍卖成交。

第六类是宣传画和海报,在新中国建设高潮时期,宣传画和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海报引领潮流。

红色收藏带来的不仅是感受和享受,更是思索和求索。时间从中国翻天覆地的1911年,历经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直至新中国诞生这俨然是整个20世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缩影。红色收藏品,实际上提交了几组关于中国革命史的“同一主题”的“不同变奏”,具有内在的贯穿性。红色收藏变成了时代话语权的丰满承载体,以极高的精确度靠近史学的真实,从中开掘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表现力。

早在1993年正值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著名肖像画家刘宇一的油画巨作《良宵》在香港拍出836万港元,创当时中国油画最高成交纪录,同时也标志着“红色经典”油画首次进入拍卖市场。1995年嘉德秋拍中,颇受人们关注的著名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以605万元的高价成功拍出,标志着“红色题材”油画正式进入内地拍卖市场。2007年,陈逸飞的《黄河颂》在嘉德拍卖会上再次受到藏家的青睐,以4032万元的天价成交。红色收藏品中的经典,是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广泛尊崇的,被视为当代文物收藏中的顶级藏品。

对于红色收藏的保值增值,秦杰先生的建议是“藏两头”。即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井冈山、长征、抗日初期的书报刊为一部分;新中国美术作品和艺术性强的出版物为另一部分。在文物文献越来越具有艺术品投资氛围的今天,收藏爱好者进行组合投入,时间和时机节点的把握是成功的关键。

红色系列收藏品构成了极为丰富、极具传奇色彩的历史画卷,毫不逊色地屹立于中国现代史册上。中国现当代“红色”艺术精品伴随着时代脉搏,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凝固了历史,锁定了瞬间。

“红色官窑”收藏行情看涨


近年来,“毛主席用瓷”、“红色官窑瓷”的市场关注度不断升温,在瓷器收藏市场上,这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厂的老瓷器目前已经高价难求。据一位资深藏家介绍,许多藏家都认可的“红色官窑”,是指新中国成立后由政府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赎买民族资本或直接投资办厂的瓷器企业,所产瓷器提供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使用外,也为人民群众生产日常生活用瓷及出口创汇。而“毛主席用瓷”、“主席瓷”是对红色官窑瓷器一个直接的称谓。而“红色官窑”收藏热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其实也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因。而这波收藏热,更多的还是新瓷器推动起来的。1954年醴陵瓷器公司成立,釉下五彩瓷恢复生产并且发展迅速。随后,醴陵瓷业的群力、国光、永胜、星火四大瓷厂开始为中南海生产国宴瓷、生活瓷、礼品瓷等,从1974年至1978年间因烧制釉下五彩双面月季碗等精瓷,即后人所称“红色官窑”瓷。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瓷器中的极品都是呈送到北京的,其余略有瑕疵的则是被当时的党政军领导及老干部收藏。上个世纪80年代末,群力等瓷厂停产,直到2000年前后恢复生产,组建成现代体制的企业并且冠名“红官窑”,其大量生产、仿制此前“主席用瓷”样式的新瓷器也迅速引起了广大瓷器收藏爱好者的目光,收藏的热度这才逐渐升温。笔者的一位藏友周先生,收藏了大量上世纪70年代生产的醴陵瓷。周先生表示,老的“红色官窑”瓷器如今已经高价难求。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市场上冒出不少仿制品。对于普通的收藏人士来说,收藏的难度是很大的。而通过多年的收藏研究,周先生对醴陵瓷有颇为深刻的见解。周先生说,醴陵釉下彩瓷主要明显特征是胎细、釉白、彩凝重不透,但是不同时期生产出来的瓷器,其间又有一定的差别。周先生表示,收藏醴陵瓷要准确辨识是有难度的。普通收藏者千万不要在自己还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或是单纯地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进行收藏。

市民老张和他的红色收藏


老张小心翼翼地擦拭着一个个毛主席像章

1967年出生的老张不算老,只是总一身布衫布鞋,一副老年人的打扮,熟悉的人都喊他老张。

老张的爱好有两个,一是有空的时候端着相机四处走,拍下喜欢的照片慢慢欣赏。另一个是红色收藏,而且这个爱好已经坚持了20多年。

对于收藏的人来说,每一个藏品的取得都有一个艰辛曲折的过程,老张也不例外。

收藏第一件藏品时,他还是学生,看到同学家有几个还没有上色的半成品毛主席纪念章,当时他就喜欢上了,最后用自己的书包和同学做了交换。收藏的习惯也由此坚持了下来。如今,他收集的毛主席像章有2万多枚,材质从金银铜铁锡到竹子、塑料、陶瓷各类都有。

他还收集了不少毛主席塑像和绣品。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个高、宽各1米多的毛主席石膏像。那是1995年的冬天,下着鹅毛大雪,在一个熟人的带领下,他们先坐长途车后倒三轮车找到了甘肃的一个小山村。当天晚上10点,他在村里找了辆“蹦蹦车”,把石膏像捆在车厢里,下面垫着玉米秆,担心石膏像被颠坏,他一路上都把石膏像抱得紧紧的,就这样“蹦”到第二天下午5点才到西安。

让老张得意的收藏还有他的50多部老胶片电影。2001年夏天,他在一家废品回收站转悠时,恰巧碰到一个老年人刚刚从回收站收了3部胶片电影,说是回去提炼银子。他觉得很可惜,当即掏钱把3部片子买了回来。片子收回来了,可是没啥放,他又四处打听,从山东收回来了一部电影放映机,这台红旗牌的老式放映机,现在使用起来仍然很好。而他收集的胶片电影也从最初的3部增加到现在的50多部,包括《闪闪的红星》《地道战》《东方红》《雷锋》等,还有《白毛女》《红灯记》等当时的样板戏。现在,老张在家里专门腾出一个房间放电影,放给年轻人和小孩子看。这些片子他已经看了很多遍,但每看一次,他仍然热血沸腾,感触很多。

除了胶片电影,老张还收藏了50多部带有红色痕迹的收音机,以及2万多首红色歌曲的黑胶木唱片。

老张收藏的东西还有很多。说起收藏的意义,老张说自己是个粗人,说不出个啥,但这个自称为“粗人”的一番话却打动了记者,他说:“我刚开始收藏时,是觉得好玩、喜欢,有些东西是小时候自己想要但是没有的东西,所以就收藏起来。现在时间长了,我越来越觉得这些东西是有精神和记忆的,精神的传承是最高贵的,而这些东西才能代表那个时代的精神和记忆,这种记忆,也是不可再复制的记忆。”

下半年红色收藏将升温


今年是“八一”建军、井冈山苏维埃红色政权创建80周年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庆典,“七七”全面抗战爆发70周年纪念,党的“十七大”召开,相信在在民间收藏界已经蔚为大观的红色收藏将再度升温。

红色收藏展览、红色藏品拍卖——在下半在掀起一股红色收藏的热潮。据介绍,各地举办的红色收藏展览交流活动会更多、更精彩。收藏界人士认为,近年来国内发展迅猛的红色收藏将迎来一个新的高峰。红色收藏对收藏者而言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多年前,国内对毛泽东早期著作、革命宣传画等的收藏就已经开始了,但今天的红色收藏不论是收藏数量、档次还是收藏队伍上同过去相比都有了很大发展。虽然很难统计全国的红色收藏爱好者有多少,但据了解,仅毛泽东像章收藏一个门类,全国就有收藏爱好者数十万之众。此外,随着民间收藏的不断发展,与中国革命、伟人等题材相关的收藏活动也不断走向深入和普及。红色收藏的地盘还被拓展到了互联网上。像章、宣传画、“文革”瓷等红色藏品相关的收藏网站有近百家,有的收藏者喜欢在网上发布、浏览相关收藏信息,有的干脆不露面,藏品交流也直接通过网络来完成。国内一批独具慧眼的收藏者从10多年前瞄准了有关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史料、实物,千方百计地刻意收集,至今已经初具规模。据了解,目前红色藏品收集到千件以上的收藏者在全国达到五六百人以上,建有各类大小专题收藏馆200余家,而随时举办的各种专题展览更是层出不穷。

今年8月,《红色收藏》(秦杰 著)将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此书是指导红色书报刊收藏的第一本市场类工具书。占国内抗战史料收藏之首的樊建川在成都创建的中国最大的民间抗战纪念馆,馆内共有3万件藏品,其中一级文物就多达60件。7月7日,建川抗战纪念馆将有国际活动。

收藏界人士认为,今年下半年红色藏品市场潜力不容小视,相关收藏品的升温势在必行:毛泽东著作早期珍本、革命宣传画、“文革”瓷等的价格开始上调,反映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初期的油画作品,更是以其饱满的激情、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优秀的绘画语言成为拍卖场上的抢手货,许多作品都在百万元以上成交。国内红色收藏群体非常大,主题价值也非常大,并且有深厚的收藏基础,还应开发好红色收藏的附加效应,把红色收藏升华为天然入场券和主旋律。

红色收藏品中的经典


革命题材的作品成为红色经典,经久不衰的历代传承。毛主席瓷器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因为毛主席瓷所蕴含的不只是那个红色年代的历史信息,还有伟人信息在里面。今天小编就为您介绍几款毛瓷水杯。作为红色收藏品中的经典,无论是个人收藏,还是馈赠亲友,都是很好的选择。

四季花卉杯套件造型源于延安时期使用过的“中山筒”茶杯,改良后加盖加彩,底部略为内收,杯身呈现出流线型。当年被称为“胜利杯”,寓意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为毛泽东所钟爱,具有独特的政治意义与历史价值。

毛瓷单杯系列之釉下月季茶杯:毛主席用瓷,是1974年为庆祝毛泽东主席82岁生日寿宴专门烧制的釉下手绘双面花五彩瓷。特制了月季花、芙蓉花、菊花、梅花系列产品器型为碗类,杯类等。从瓷质到造型、釉质、釉色、花纹的描绘、堪称陶瓷经典之作。是当代醴陵窑中的极品。二十世纪最荣耀的中国名瓷。月季花:应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春季。月季花又名月月红,常开不谢,全年好景,以证毛主席“只争朝夕”之意(1963年《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象征全国山河一片红。

红色瓷器的种类


红色瓷器是中国人最喜欢的瓷器颜色,寓意红火吉祥之意。红色被称为中国红。红瓷是以铜为呈色剂,经还原焰高温一次烧成。红釉于北宋初年已出现,但呈色不太稳定。真正纯正、釉色稳定的红釉是景德镇窑在明初创烧的鲜红釉。嘉靖年间又创烧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釉。 铜红釉为高温釉,铁红釉为低温釉。高温红釉种类很多,按色泽分别称宝石红、霁红、豇豆红、郎窑红。如按其发展状况,则永乐鲜红、宣德宝石红、嘉靖矾红、康熙的郎窑红和豇豆红较为著名。古代红釉瓷器种类有郎窑红瓷器、霁红釉、豇红釉、钧红釉、胭脂红瓷器、中国醴陵红瓷等。

红釉瓷器品种

1.霁红釉瓷器是明宣德时创烧的著名铜红釉品种,因祭红器作祭祀郊坛之用,故名。釉色深沉,釉面光润,不甚透明,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是瓷器中的精品,非常珍贵。用普通制釉原料,加入釉灰、氧化锡,氧化铜含量少于1%,生坯挂釉,高温还原烧成。

2.郎窑红釉是由清代康熙时期江西巡抚郎廷极(1663—1715年)督理景德镇窑务时所创烧,故名郎窑红。它是在模仿明宣德宝石红釉基础上的一种高温铜红釉,因釉色浓艳,如初凝的牛血,故又称“牛血红”。它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经130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焙烧而成。烧造过程中对烧成的气氛、温度等技术指标要求很高,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所以郎窑红釉瓷器在当时就很名贵,民谚有“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 器物胫下部至底边由于釉汁的流垂凝聚而近于黑红,器物口部釉薄露骨,多呈粉白、淡青或浅红色,世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

3.矾红瓷 矾红釉色瓷器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低温红釉。因是以青矾(FeSO4.7H2O)煅烧所得到的氧化铁(Fe203)配入釉中,故称矾红。与铜红釉相比,矾红釉容易烧造,明代嘉靖年间,铜红釉瓷器烧造难成,有关官吏一再上疏皇帝,请求改烧矾红。 

4.豇豆红釉是创烧于清康熙时期的名贵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因其呈深浅变化的粉红色,有时掺杂绿斑或色晕,恰似豇豆色泽,故名。又有“桃花片”、“美人醉”、“娃娃脸”等美名。

5.胭脂红瓷器”。胭脂红釉的呈色有深、浅之分,深者称“胭脂紫”,浅者称“胭脂水”,比胭脂水更浅淡者称“淡粉红”。被称为“蔷薇红”、“洋金红”、“玫瑰红”,为低温釉彩。包括釉和彩两种:一为浓艳的粉红釉,因色若胭脂而得名,始见于康熙晚期,雍正时用得较多,施釉较薄,色调鲜艳。另一种指绘画于粉彩器上的桃红色彩,多用于花卉图案上。

6.金红釉瓷器是以黄金为着色剂的低温粉红色釉。金红呈色鲜丽,娇柔悦目。17世纪晚期从西方传入我国,故也称洋红。清代康熙晚期的彩瓷中已见应用,雍正时期金红普遍用于粉彩瓷器上。根据呈色的浓淡,有胭脂红、胭脂水、粉红釉的区别。大约在釉中掺入0.2‰的金,可得较浓艳的胭脂色,掺入0.1‰的金,即呈淡粉色。金红釉一般施于白瓷器上,在800-850℃的炉内烤烧而成。

7.中国红瓷亦称醴陵红瓷,中国红瓷是湖南醴陵特产,醴陵红瓷以精湛的制瓷技艺著称于世,在四大发明出现以前,它就已经传遍世界。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醴陵红瓷承载着吉祥、尊贵、自古就成为皇室追求的珍品。今天,中国红瓷将红瓷技艺运用到日常生活器具中,使古代只能皇家享用的红瓷进入到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中。

8.鲜红釉瓷器颜色釉品种之一。景德镇窑自元代开始烧造高温铜红釉瓷器,初创阶段呈色多偏暗。明初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窑烧制出纯正鲜艳的红釉,前人称之为鲜红。它以铜作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高温烧成。由于其对温度、气氛的要求特别敏感,稍有不慎即得不到纯正的红色,因此高温铜红釉是最难烧造的颜色釉品种,历来为人珍视。这种红釉器釉汁莹厚,器色鲜艳。因是当时祭日坛的用器,故也称祭红,又有积红、宝石红等异称。

红色经典石湾陶瓷成收藏新宠


羊城晚报讯记者孙晶报道:随着红色经典藏品的日渐走俏,石湾陶瓷中此类精品的价格开始出现大幅上升,有的大师作品8年涨了13倍。记者昨日从广东省工艺美术品珍品馆举行的《红色情怀-刘兆津石湾陶艺作品展》上发现,红色经典石湾陶瓷升值潜力不容小觑。

“也许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于那个年代特殊的感情,也许是当前的宣传,总之在目前的收藏界已经形成一股收藏红色经典作品风。有的藏家甚至从海外回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红色经典作品。”广东省工艺美术品珍品馆馆长谭伟彬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一位收藏家不久前就专门从新加坡花了6万元购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上世纪70年代的作品《农业学大寨》,而且还不是作者原作,只是作者参与制作的精品。由此可见这类藏品的受追捧程度。目前的收藏界对于石湾陶瓷特有的形神兼备的艺术气质大加赞誉,也令其的红色作品更加受到藏家追捧。

举两个例子,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佛山刘氏陶艺世家第五代传人刘兆津在2003年创作的一尊限量发行的《毛主席去安源》作品,当时的发行价为4000元,现在则要5.5万元才能买到。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庄稼在2004年推出的限量版110尊毛主席像也从当年的5000元跃升为目前的6万元。

短短七八年时间,红色经典的石湾陶瓷作品价格就有了13倍左右的升幅,其收藏魅力确实令人惊讶。原因何在?谭伟彬认为,一是这类红色经典作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作者往往要倾注更多的心血。比如一尊《开国大典》,作者光修改就耗费了两年时间;二是这类作品都是限量发行,一般也就100件左右,数量不多,价格自然会在发行后随之上升。

那么,要收藏这类作品最需要注意的事项是什么?谭伟彬认为,最主要要看作品是否传神。红色经典石湾陶瓷作品只有做到了传神才能在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上取得更高的分数,也才有长足的升值潜力。而一般的石湾陶瓷作品一年的升值幅度也就在20%左右。

七旬老人的“红色之恋”


宝丰县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五十多年如一日地收藏了2万多件毛泽东主席的各种纪念品,包括他人对毛主席的回忆、评论文章,毛主席的各种图像等,并在家里办起了“毛主席纪念馆”。

这位老人,就是宝丰县退休干部孙江。6月13日,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访了这位老人。

收藏品琳琅满目

走进孙江老人现在居住的县城春风大院三排一号院,便被一种红色的温暖和感动包围着。

红色铁大门门顶上至今还悬挂着“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一十七周年”红布黑字横幅。屋内东西两墙壁上挂着32张毛泽东主席的巨幅彩照。后墙上,“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9个红字光彩醒目,下面立着2.2米高、价值数万元的汉白玉毛主席招手雕像,雕像的两侧摆放着两个1.2米高的陶瓷大花瓶,上插两束鲜花。在毛主席雕像的底座前,贴着《井冈山》影片片尾曲词“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迷路时想您有方向,黑夜时想您指路程……”

东墙上面,挂着一台巨型电子日历钟,钟的两侧写着“毛泽东是人不是神,毛泽东思想胜过神”字样。这台电子日历钟每天定时地播放着“东方红”歌曲,声像相映。东墙中央,装置着8尺长、4尺宽的精美镜框,镜框上边写着“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15个光彩夺目的红色大字,里边陈列着毛泽东各个历史时期战斗、工作、学习、生活的60张照片。

走进东耳房,既是“图书馆”,又是“展览馆”。室内北墙中央,挂着2米高、1.5米宽的毛主席刺绣遗像,上书“日月同晖”,左联“开国创业千秋颂”,右联“振兴中华万代传”。东墙,一字形排列着七个白色的精致巨型大书柜,书柜里收藏着数千套(册、本)毛主席的各种著作、画册、语录、录像、音像影碟等珍品。

其中,毛主席著作有论文、讲话、诗词、书信、选集、手稿、墨迹合订本和单行本,计37种1300多套(册、本),还有有关老一辈革命家、专家、学者颂扬毛主席的文章52种173册,如《伟人毛泽东》、《论说毛泽东丛书》、《毛泽东大辞典》等经典大作。有关毛主席的各种纪念品,如毛主席像章、图像谱3600枚,其中金质套章240枚,同时还有相册、书画册、合影像、铜像、夜光头像、陶瓷全身像、仿制手表、钢笔等300件(个)。

孙江老人到底收藏了多少件毛主席的纪念品,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总之,14米深的两间屋子,四周墙上挂的贴的,书柜里一层层一摞摞摆的放的,全都是有关毛主席的纪念品,邻居们估计他最少收藏2万件。

为了收藏不惜代价

今年77岁的孙江老人1934年10月出生在宝丰县商酒务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旧社会受尽了地主恶霸的压迫剥削,差点冻死、饿死,是党和毛主席从火坑里把他一家人救了出来。他1955年参加工作,1956年入党,在党的培养、教导下,他先后担任过大队(村)、公社(乡、镇)机械厂党支部书记及镇党委副书记,亲自主持创办过3个煤矿、2个炼焦厂、1个矿山设备供应公司和1个铁路煤炭中转站等乡镇集体企业,曾先后荣获优秀党员、省级老模及优秀企业家等称号。

“吃水不忘打井人,翻身不忘毛主席。”孙江说,“没有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也就没有我孙江一家人的幸福今天。”所以,为了报答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恩情,从1956年起,他就下决心,倾其所有、不惜重金收藏有关毛主席的著作、像章、诗词、照片、手稿、影碟等。50多年来,只要看到各地新华书店和专卖店销售有关毛泽东主席的珍贵资料,他都视为珍宝,一一买到手里,珍藏在家。

为能得到24卷本《毛泽东藏书》这套书,他到郑州、北京、西安、辽宁等地寻找无果,后托平顶山新华书店联系才买到。他的家人和亲朋也都积极相助:《解放战争》全套影碟,是他大女儿买给他的;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高级镀金纪念章(5套90枚),是他的老同事在韶山为他买的……

孙江的事迹,在中州大地广为流传。近几年来,数万人慕名前来参观,接受红色教育,还有人愿出巨资收购全部藏品,但孙江说:“我搞收藏一不图名、二不图利,主要是为了报答毛主席的恩情、教育子孙后代。给我再多钱也不卖。”为此,2010年10月他立下遗嘱:希望我子孙后代,皆应倍加珍惜,严加保管,一定要珍视“传家宝”,代代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