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不同时期瓜棱形瓷器鉴别 > 导航 >

商周时期就有瓷器出现

商周时期就有瓷器出现

不同时期瓜棱形瓷器鉴别 鉴别瓷器

2020-12-10

不同时期瓜棱形瓷器鉴别。

欧阳富说自己这个春节没有白过,他回老家过年时居然从一位藏家手里收到一件非常珍爱的宝贝——战国原始青瓷酒杯。见记者来淘宝,他忍不住兴奋地拿出来展示。

这个酒杯有三个脚,两个提耳,杯体是不规则的扁圆,杯体并不深,想来一碗酒端起就可以一口干尽。酒杯造型非常朴拙,没有任何修饰,两个耳朵很随意地粘在内侧,像个孩子做陶器时的成果。“从器型看酒杯应该是春秋至战国时期的,酒杯的釉非常浅,杯底和三个脚甚至没有上釉,正是典型的原始青瓷。”欧阳富说,他过年回老家,在一位熟识的藏家家里看到了这个酒具,很是喜欢,“虽然原始青瓷的价格并不是很高,但东西很难得,你想想,这是几千年前人们用过的酒杯,心中自然会升起一种难以言表的历史感、沧桑感,它是穿越千年的时光来到你身边的,该需要多少的缘分啊!”

我国商周时期便有瓷器出现,一般来说,早期的瓷器都是青瓷。商周到西汉这一时期的原始青瓷所涂的釉子是用石灰石加黏土配制而成的,釉里含铁元素,烧后呈现青色,当时去不掉这个颜色。含铁量越高,颜色就越深,由绿逐渐到黑;反之,含铁量减低,减得越干净,颜色就越白。著名收藏家、古董鉴赏家马未都在《马未都说收藏》中对瓷器由青变白有非常形象的描述:“我们赴一个宴会,大家觉得盘子很漂亮,但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觉,最重要的感觉还是今天吃什么;至于使什么杯盘,不是很重要了,但是这种感受在古代很重要。我们设想今天人家请你吃饭,桌上的餐具都是黑的,你有什么感受呢?捧着黑碗吃饭心里比较沉重。今天偶尔还用黑色餐具,比如你去吃一碗乌冬面,街上日本餐馆里都有,一般都使黑碗,里面盛着白面条,看着很漂亮。但这是偶尔的事。要是你天天捧着一个黑碗吃饭,心里就会很沉重。所以,瓷器的整个生产过程,其实就是摆脱黑暗的过程。首先要让它白起来,一定要变得悦目。这是瓷器最开始的简朴美学追求。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市场出现康乾时期官窑青花瓷收藏热


青花瓷的制作历史悠久,传世作品数量较多。尤以景德镇青花瓷传世作品为多,康乾三代的的青花瓷收藏价值不同,要看该瓷器的钴料、发色和艺术水平等方面。世博会礼品中,世博青花瓷作品也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青花瓷器的历史悠久,传世品数量众多。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典雅的风格,为历代收藏家所青睐。在每次拍卖会上,青花瓷器都可以见到,但并不是所有的品种都有高价位和热销的市场表现。

近年来,“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官窑青花瓷器受到市场热捧。这首先是由于“清三代”的瓷器烧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又加上康、雍、乾三朝帝王对瓷器的热爱,不惜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所以烧制出的青花瓷器堪称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巅峰之作,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和收藏价值。其次,“清三代”的御用瓷器,必须经过督窑官的精心挑选,如有瑕疵立即销毁,所以民间极少流传,存世数量并不多,具备很高的升值潜力,市场价格十分惊人。2007年初,广州艺拍迎春拍卖会上,一只康熙朝的青花八美图瓶以121万元的价格成交。

此外,对于初涉收藏的投资者来说,“清三代”较其他藏品易于识别。简单鉴别的重点如下:

第一、看钴料。青花瓷钴料种类分为苏泥麻青、平等青、石子青、回青等几种。

青花瓷钴料的种类:

1、苏泥麻青,又称苏泥勃青、苏勃泥青、苏麻离青等,其名称的来源,一说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村民们认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此料。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一种蓝玻璃。此料属低锰高铁类钴料,故青花呈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元代青花的一部分和明代永乐、宣德官窑所用青料均是这种,产地均在古波斯或今叙利亚一带。

2、平等青,又称陂唐青,产于江西乐平。明代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时使用。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稳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时。

3、石子青,又称石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此料单独使用时,青花发色灰暗甚至发黑,明清二代民窑普遍采用此料,官窑则用于与回青调和使用。

4、回青。有产于西域、新疆、云南等多种说法。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与石子青混合使用。明代嘉靖至万历前期多用此料。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于混水(填色),发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于设色(勾勒轮廓),笔路分明清晰。

5、浙料,又称浙青,产于浙江绍兴、金华一带。国产料中以浙料最为上乘,其发色青翠,明代万历中期至清代,景德镇官窑青花器均采用此料。

6、珠明料,产于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其中以宣威料最好。此料发色明丽纯正。康熙青花多采用此料。

7、化学青料,即用化学制品氧化钴配制的青料。发色紫蓝、纯粹、浓艳,但轻浮而缺乏附着力,价格也低廉。使用此料制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上述国产钴料多属高锰类,而进口青花钴料烧制的瓷器更具收藏价值。因为,使用进口颜料烧制的青花瓷,大多由当时算得上高级的工艺师创作,因此,艺术价值更高。本届世博会的世博会纪念品展出中,少不了当代大师的青花瓷作品,其收藏价值也很高,升值潜力很大。

第二,看发色。釉下发色艳丽、“青花见五色”的青花瓷品种尤为珍贵。清康熙时正是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所谓“青花见五色”,指的是使用一种青花颜料烧制出来的瓷器,图案出现深浅虚实等各种变化。例如,“康熙青花釉里红人物图棒槌瓶”就是“青花见五色”的代表作之一。

第三,艺术水平。这是决定青花瓷的一个关键因素。器型优雅、构图有立体感、层次分明,人物景致清晰明显的青花瓷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中国的陶瓷制作历史悠久,各朝代的传世作品收藏价值各有不同,应本着自身的经济能力去选择,不能跟风收藏。

只要喜欢,就有收藏故事


伍立桥喜好收藏补丁碗

对于藏友而言,玩收藏讲的就是一个喜好。尽管收藏的门类不同,但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并且耐心、细心、诚心地收集保藏起来,就拥有无限的收藏乐趣和让人欣赏的收藏故事。

他与邮票“玩”了60年

梁劲斌这个名字,在广东省顺德集邮爱好者中,几乎无人不识。他今年62岁,与邮票“玩”了60年。

受父辈、兄姐的熏陶,梁劲斌从2岁开始就认识邮票,5岁起“深爱”邮票,从此不能自拔。1975年考上大学后,他推动了同学间对邮票的收集、整理和交换,也使自己对集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995年,他开始参与容奇集邮协会的组织工作以及后来的容奇、桂洲两集邮协会的合并工作。此后,他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了热爱的集邮事业。他每年以协会名义向会员寄发纪念封、片三次,用封、片来记录协会的活动史;要求会员每年至少要以个人的名义向其他会员寄发纪念封、片一次,让“邮谊”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2004年,梁劲斌自办了不定期的小报纸《多彩邮苑》,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邮识和喜闻乐见的消息,并以此加强会员之间的联系。2009年9月,他接手了顺德区集邮协会的《顺德邮讯》,每2个月出版一期;2010年10月,他又创办了《校园邮报》,为中小学师生集邮爱好者提供服务。

为了推广集邮文化,他还热衷于使用互联网和电脑技术,制作大量彩色实寄纪念封,如汶川大地震的纪念封、中国第一乡纪念封、香港回归10周年纪念封、五四青年节封、无烟日封等。梁劲斌说,每一封都要仔细收集挑选材料、寻找邮票、到邮局盖上当天的邮戳等,很花心思和时间。

“目前,顺德有多所中小学校开展集邮活动。”梁劲斌说,从自己成长的经历来看,集邮可以给人带来综合素质的提高,他愿意在推动青少年集邮文化方面下功夫。

(杜达雄)

情迷古老补丁碗

有人爱收藏字画,有人爱收藏陶瓷。63岁的伍立桥先生反而喜欢收藏各式各样的古代陶瓷碗。

近日,伍先生在广州芳村一号文化广场3号中庭的老兵画廊,展出自己收藏的各类清末文初陶瓷碗。其中最大的是口径43厘米的青花大碗,最小的仅为口径7.8厘米的青花小碗,还有最名贵的是家族留存、市值数十万的宋代影青碗,此碗胎薄如纸、敲声如磬。在琳琅满目的陶瓷碗中,当属最奇怪的打补丁碗,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眼球,名为“笠式碗”。

奇怪的补丁碗让参观的年轻人莫不称奇道绝,而同行的老一辈长者则笑谈:“清末民间乃至解放初期,修补陶瓷碗算是广州城的一种"揾食"行当。俗语云"没有金刚钻,不做陶瓷活"就是形容这一种工种,非常受人尊重。”衣服可以缝缝补补,但陶瓷碗也可以缝补确实令人大开眼界。

伍先生介绍,清末明初人们生活并不富裕,民窖碗并不多见,若然碗有一些裂缝,就会请师傅用铜线把碗像补衣服一样缝起来。解放前,广州十三行有专门补碗的手艺工,现在补碗工已经不存在了,所以这珍贵的补丁碗也成了他收藏的宝贝。

6月8日端午节期间,伍先生将在老兵画廊再次举办“碗”收藏品的小型展览会。届时,他会把收藏的几十只“太公级”瓷碗展现出来。

道光时期瓷器欣赏


清道光粉彩仙人献寿方瓶

清道光黄地粉彩福寿纹双耳瓶

清道光松石绿釉堆白缠枝莲纹喜字瓶

清道光胭脂紫地粉彩缠枝莲纹“吉祥如意”双耳瓶

清道光釉里红苍龙教子图笔筒

清道光豆青釉描金花卉花盆一对

清道光白釉仿青铜壶

清道光仿哥釉琮式瓶

清道光仿官釉直颈瓶

清道光粉彩八蛮进宝图双耳瓶

清道光粉彩花卉榴开百子图双螭耳瓶

清道光粉彩庭院婴戏图双耳瓶

清道光茶叶末釉绶带葫芦瓶

清道光祭蓝釉描金盖罐

清道光绿地粉彩缠枝莲纹壶

清道光绿地粉彩缠枝莲纹双耳瓶

清道光珊瑚红描金宝相花寿字纹瓶

清道光松石绿地粉彩福寿纹葫芦瓶

清道光松石绿釉花口花盆一对

乾隆时期瓷器特点


1、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2、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4、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5、法琅彩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6、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明。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8、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9、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10、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s11、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12、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画凤严谨而细腻13、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14、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个别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楷书款比较少。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宣德时期瓷器鉴定


1、永乐为明代瓷器的开创和发展时期,而宣德则为鼎盛时期。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青花以其胎土精细,釉汁均净,造型工整,凝重浑厚,胎质细腻, 多细砂底,器形多样,青花浓艳,纹样优美而久负盛名。琢器接口少见,胎体比永乐时厚重、坚致。

2、釉面特点为桔皮纹。青花器釉面,呈亮青,前期与后期釉面稍白,中期为青白色,釉面均很细润。

3、青花用三种色料;①进口苏泥勃青料,②国产料, ③进口和国产混合料。青花自然晕散,形成浓重的凝聚结晶斑,深入胎骨。宣德青花可谓青花之冠。

4、矶红彩始于宣德,瓷釉为宣德创新品种之一,仿哥釉也是从宣德时开始的,黄釉是宣德时烧制成功的,青金兰釉又称“雪花兰”或“洒兰”,为宣德时景德镇能工巧匠又一杰作。

5、纹饰一改永乐时的纤细风格,显得粗重豪放,笔法苍劲。尤以龙纹狰狞凶猛之状,可为明、清两代之最。

6、宣德瓷器署有年款的,较永乐时显著增多。一般为六字楷书款,亦有四字的,书写部位不定,全身均可书写,亦采用篆书。曾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

7、彩瓷楷书写“德”字无“心”上一横,篆书写“德”字,“心”上都有一横。

8、器足、琢器多细砂底,无釉、无旋痕,泛有火石红斑。盘心微有下凹。雍正仿斜坡盘底,于足脊处滚圆如“泥锹背”状。

康熙时期瓷器的鉴赏


1、器形敦重古拙,新创器形繁多。琢器的颈部,较其它时期细长,圆器以墩式为主。

2、胎坚质细,缜密似玉,修胎规整,普遍有厚重感。

3、釉面光滑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有早期的青白演变为中期的粉白与浆白色。中期以后至雍正时期又变化为硬亮青釉。

4、青花使用国产珠明料,青花色调翠兰色为主,均有色调深沉,紧贴胎骨的特点。

5、五彩与其它彩器,早期色彩浓重、艳丽,中期渐淡,晚期色调柔和。

6、早期器物口部常涂酱黄釉,一般器口均施一层含粉质的白釉,给人以加厚口沿凸出的感觉。

7、五彩是由红、黄、兰、绿、紫等五个颜色组成。明代 五彩是由红、黄、绿、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组成。以釉上的兰彩,代替釉下青花。还有红、黄、绿、兰、黑组成。康熙时五彩有的增加了金彩,使画面富丽堂皇。

8、这时三彩器较为盛行,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墨地三彩、酱白地三彩、虎皮三彩。此时还有釉下三彩,即由青花、釉里红和豆青三种釉下的色彩组成,它是康熙时期一种特殊品种。康熙抹红,其色为正朱,鲜艳夺目,其官窑彩碗为最佳。釉里红亦为上乘。

9、康熙后期,出现了郎窑红,器物口沿有“灯草口”是从明代永乐时期出现的。

10、康熙时,彩绘人物,多用兰笔勾出面目,甚为耐久,美人两颊又往往晕以淡赫,颇为娇烧。人物衣裙最为生动,树则老干锉费槎榧,花则风枝婀娜。画松为茄色之干, 墨色之针,渲以硬绿,给人以浓翠欲滴的感觉。

11、图案纹饰时代感较强,其画意、笔法、布局、施彩工艺等均有特定的时代韵律。题材为历史典故、人物故事,还有渔家乐、耕织图、海、樵、耕、读等。此外,还有草虫、花鸟、云龙、山水、八仙人、八仙庆寿、八宝、博古、缠枝花卉、楼台殿阁、合合二仙、三星人等。

12、器足,有平足、宽厚圈足、双圈底、二层台底、拱壁底、圈足。

13、康熙时有一种双底大盘,足底有两个圈,在两圈之间,有个深槽,这种双底大盘,比较典型。还有这时的笔筒特点是上下两部分粗些,中腰较细,底面有一圈无釉。

14、康熙宫窑款以书写为主,大多写在器底部,有少数写在器身上,一般为“大清康熙年制”有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民窑器物一般无款,有的器物仅有青花双圈或一秋叶、盘肠等。

永乐时期瓷器的鉴定


永乐时期瓷器的鉴定

1、在我国的陶瓷工艺史上,此时的鲜红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独树一帜,占有特殊地位,成为明清两代的典型。

2、永乐瓷器的造型清芳、圆润、灵巧。

3、永乐时胎土淘炼精细,胎体轻重适度,尤其以白砂底之细腻而著称。

4、釉面肥厚,莹润平净,无桔皮纹。臼釉器的口、底、边角与釉薄处多归白色或黄色,和l汁!手聚处闪浅谈和虾青色。

5、青花器造型工整精致色调凝重古雅,绚丽鲜艳,体态优美俊秀,用进口“苏泥勃青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形成浓重凝聚的结晶斑点,呈凸凹不平状。

6、圆器中的口沿,以手试之有锋利感。而后仿的口沿多圆润,不见棱角。这种器口特点,是我们断定年代初区分真伪的主要依据之一。

7、琢器胎体接痕微露,不及元代与明初时期明显。

8、常见器足有:里直外收式圈足、齐平式圈足、高深 外撇式圈足,圈足露胎处多泛火石红斑。盘碗类,器心多 微下凹,器底外凸,呈塌底状。

9、永乐时,开始书写帝王年号款,均为四字篆书。

乾隆时期瓷器的鉴定


1、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 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2、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4、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

5、法琅彩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

6、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明。

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

8、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

9、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

10、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

11、彩资釉面,常有似涟满的均匀小皱纹。

12、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

13、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 画凤严谨而细腻。

14、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15、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个别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楷书款比较少。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