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怎么鉴别清代青花瓷器 > 导航 >

康熙青花瓷器的款识在清代一朝是为丰富多样?

康熙青花瓷器的款识在清代一朝是为丰富多样?

怎么鉴别清代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的鉴别 清代道光青花瓷器鉴别要点

2020-12-14

怎么鉴别清代青花瓷器。

早期青花一般不书帝王年号款,偶见以宫廷或御花园中的斋堂落款,不带双圈,如“中和堂制”、“康熙辛亥中和堂制”(康熙十年)、“康熙壬子中和堂制”(康熙十一年)、“康熙癸丑中和堂制”(康熙十二年)等,中和堂是康熙皇帝在圆明园中的住所。

康熙青花中期开始大量书写帝王年号款,均为楷书,主要是青花“大清康熙年制” 6字款, 3行6字。晚期青花既有3行6字,也有双行6字,后者往往不画双圈,“清”字右下的“月”字下现一横常竖写,还有少量的“大清年制”4字楷书款。这种4字款在颜色釉中也常看到,如黄釉碗和青釉瓷器盖碗等。

康熙款总的风格是一般色泽稍浅淡,字体清晰,瘦长,端庄工整,清秀有力,熙字写法有“一撇三臣二笔已”之说,下半部的四点有直点和顺点两种,前者居多。字与字之间拉开距离比较大,上下不是很紧凑,顶天立地,时代特征鲜明。

仿明款识有“大明年制”、“永乐年制”、“大明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成化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正德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隆庆年制”、“大明万历年制”,从数量上看有一半是写仿成化款,既有4字,也有6字,多是楷书,其次是写仿宣德款和嘉靖款。

清康熙 青花人物花觚底

民窑青花的款识比官窑要复杂,区别很多,多数不书写年号款,这和当时禁书年号的规定有关系。往往写堂名款,双称斋堂款,即所居的“斋”、“堂”、“室”、“轩”,还有吉言赞颂款和花押图记款。

清康熙 青花御沟拾叶、婴戏图圆盖盒

多数是写在底足,画有双圈,没有双圈线的极为少见,少量是在碗心,常见:“碧云堂制”、“兴裕堂制”、“笔花斋制”、“世锦堂制”、“中和堂制”等。

吉言赞颂款有:“在川知乐”、“永庆奇珍”、“奇石宝鼎之珍”、“世德留芳禄在其中”、“沧浪绿水”、“文章山斗”、“世代文章”、“杏林春宴”、“球琳珍玩”、“球琳琅轩之珍”等。

个别器物只是在圈足内画双圈,圈内无字,有些绘树叶、梅花、海螺、小兔、双鱼、灵芝、爵杯、香炉、荷花等图案标记。

清康熙 青花唐朝人物故事四方盖瓶

盘、碗的足内常写“佳”字或“福”字,有的描绘笔、银锭、如意寓意“必定如意”,有的描绘杂宝、方胜等。康熙青花写干支年款的很多,绝大多数书于器身文尾,按年代顺序排列有:“丙午”款(五年)青花三友碗,青花山水笔筒,“丁未”款(六年)青花山水纹碗,“辛亥”款(十年)青花山水人物盘、青花八仙炉,“癸丑”款(十二年)青花山水笔筒,“已未”款(十八年)青花人物诗句套杯,“甲子”款(二十三年)青花人物三足炉,“丁卯”款(二十六年)青花诗句笔筒,“已巳”款(二十八年)青花云龙炉,“庚午”款(二十九年)青花渔家乐图方棒槌瓶,“壬申”款(三十一年)青花腾王阁序笔筒,“丁丑”款(三十六年)青花山水人物笔筒,“戊寅”款(三十七年)青花罗汉纹筒多瓶,“乙未”款(五十四年)青花人物纹凤尾尊等,这些带有明确纪年的器物,对我们鉴定同类型器的年代确认,深入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清代康熙御窑瓷器款识之我见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顺治朝御窑瓷器所见很少,康熙朝初期御窑瓷亦不多见。这也许是因为这时正是从明到清改朝换代的过渡时期,御用瓷器生产这类区区小事,不可能被顾及到。直到康熙18年之后,天下基本安定了,才出现了御窑瓷器发展的高潮,也就为清三代瓷业成为中国瓷器发展史的顶峰打下了基础。

康熙18年前的款识很少见,仅见有一种“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横排款。其熙字写法与现代写法相同(即熙),也叫古熙字,是历来各朝代沿用至今的写法。例如五彩山水纹碗活动底座上的青花款识属于此类(图一)。

康熙18年后,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御用瓷器有摔打跌破的可能,康熙帝认为朝廷称号被打成碎片是很不吉利的大事,故下令停止用康熙年号作款识。这是康熙中期(即康熙19~40年)御用瓷器款少的原因。但是,总得有个办法可以用来表示御用瓷器,因为从瓷器本身来说,有些民间定制瓷器(例如达官贵人家庭用瓷)的档次与水平并不见得低于御用瓷器。于是就采用划双圈作为御用瓷器款识的方法。也就是说,有双圈青花款识的,都应划属御窑瓷的范围内。

此外,在这一时期,御窑还烧制了许多仿明瓷,故有不少“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宣德年制”的仿明款识。

到了康熙40年——从康熙40年至康熙61年,算作康熙晚期,御窑瓷器质量大大提高,数量也成倍增长,此时才容许所以本朝款识。但仍有顾忌,仍然担心打碎底款的不祥预兆,所以便将“熙”字加一笔,改写成“熈”字(见图二)。这是汉字发展史上第一次出现“熙”字的异体写法。今天所见的康熙御窑瓷有此款识的极多。

这一时期,除了“熙”字写法的变化外,康字的写法也不一样。六字双行款的康字下部一般是一竖直勾、一点一挑、一撇一捺。

四字款“康熙御制”出现在珐琅彩器上,一般有三种写法。一种是当康字下部为“水”字时,御字中间上部则首先是一撇,成为“午”字头的头两笔,下部是一个竖出头,最后一横写成一横提的正字(图三)。另一种是康字下部为一直勾,左边一点一挑、右边一撇一顿捺(或一点),御字中间上部则是一个“十”字,下部为一“正”字(图二)。还有一种是康字下面左边为一点一挑,右边为一撇一捺,御字与第二种写法一样(图四)。

总的所来, 康熙款识均为楷书,只有六字和四字款两种,尚未见到有篆体款的。

康熙青花瓷器


清代康熙朝(1662——1722),经济贸易发达,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器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

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

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

康熙青花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釉。早期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现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许多大盘及琢器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俗称“二层台”。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大盘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无釉。中期青花胎体洁白坚硬,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疏松,偶有小开片,还有一种亮白釉。底足露胎处光滑细致,多呈泥鳅背状,少见炎石红,瓷器的质量明显提高胎釉结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胎体偏轻。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胎体比中期要轻,底足普遍平切,切削整齐。

二、色料。早期青花使用浙料,呈色灰蓝,个别发色较灰暗,与顺治青花特点相近。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明嘉靖青花蓝中泛紫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泛晕散。康熙朝除了烧造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浆胎青花、哥釉青花、郎窑青花、蓝地白花、豆表釉青花、青花釉里红、青花加黄、青花加紫、青花戗金、青花镂雕等派生品种。

三、造型。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千姿百态,仿古创新。既有陈设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祭器、外销瓷等。大件器物多是民窑烧制,尽管体积较大,但极少变形,风格挺拔向上,粗犷豪放,制作规范,丝毫没有笨拙感。中小件器物富有独创性,严谨大方。主要品种有:盘、碗、碟,杯、盒、瓶、尊、壶、罐、炉、钵缸、香熏、笔筒等文具、挂钟等。

康熙精湛的青花瓷器


康熙是我国历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其长达61年的统治中,总结和借鉴明代衰亡的历史教训,潜心研习汉文化,并善于引进和采用西洋的先进科技和工艺,使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制瓷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青花山水人物纹瓶

康熙民窑青花多使用珠明料和浙料等国产青料,制瓷工匠纯熟的掌握了这两种青料的呈色技术,烧制出被誉为“翠毛蓝”、“宝石蓝”的发色效果,青翠明快、赏心悦目。这是一次技术上的革新,在青花器制作史上应被列为重要的一页。山水图案是康熙青花瓷上常见的装饰题材,其成就最能代表康熙青花的艺术风格,构图多宗法宋、元、明以来的传统,以四季风光和远山近水为题,有的加绘人物,如读书、下棋、观瀑、野外漫游、泛舟、访友等。

清康熙 青花山水纹罐

绘画技法多采用“分水技法”,即借鉴中国中国水墨山水画“皴法”用笔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渲染技巧,明末已出现,康熙时达到顶峰,其方法是在勾好的轮廓线内,利用不同浓度的料水进行渲染,充分描绘出景物的阴阳向背和远近疏密,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和水墨画的效果。这种多色阶青花层次分明,突破了传统平涂的单调,使青花色如同五彩般缤纷多姿,故康熙青花又有“五彩青花”之称,《陶雅》中这样记载:“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

清康熙 青花开光花卉纹盖罐

器身及器盖在万字锦地图案上开光,共分四层,内绘花篮、博古图及折枝花卉,在开光的上部交接处又有小开光,内绘八吉祥图案。八吉祥又称八宝,是佛教中的八种吉祥物,分别是: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并赋有不同的吉祥寓意。此类图案是康熙外销瓷上最常见的纹饰。最为独特的是,该器的盖钮为一只仰头蹲伏的“反瓷”小狮子,其形态栩栩如生,与瓶体十分和谐而又富于变化。反瓷,亦称“生瓷”,是一种以瓷土作胎,胎上雕琢纹饰,素胎生烧的瓷器。

清康熙 青花博古纹花觚

“博古图”这一名称出自宋代,北宋徽宗赵佶曾经命人将宫中收藏的金石古玩编绘成《宣和博古图》三十卷,此后凡是描绘古器物的画幅就都被称为“博古图”了。此器图案除鼎、炉、瓷瓶等古物外,还配有几、案、书卷、犀角、宝珠、棋盘、方胜等,含有博古通今,崇儒尚雅之意。且古瓶中插一支珊瑚、两支孔雀翎,表示红顶花翎之意,这是康熙民窑较为典型的图案纹饰,乃是对高官显位的一种称颂和贺意。花觚是万历朝仿青铜器造型的新器型,为插花用的陈设器。

清康熙 青花“郭子仪祝寿图”将军罐

“郭子仪祝寿图”是清代初期瓷器的传统纹饰,唐代四朝元老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相传其有七子八婿,均在朝为官,其中一子还是当朝驸马。每逢寿辰,七子八婿均携子来贺,真可谓官高位显,子孙满堂。康熙时期景德镇工匠将此场景绘成画作,以祈盼富贵长寿、子嗣兴旺,亦称“大富贵亦寿考”。康熙民窑青花瓷器的装饰手法相当丰富,官窑的装饰图案主要是图案花纹,而民窑除了各种图案纹饰之外,大量出现整幅画面,尤其是人物类纹饰,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随意洒脱,既有装饰性,又有可读性。

清康熙 青花人物纹笔筒

清康熙 青花“前赤壁赋”笔筒

清人陈浏曾赞誉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熙为最”。而在众多的瓷器品种中,则又以青花瓷最受推崇,康熙时期是我国青花瓷器生产史上继明代永宣青花之后的又一个黄金期,其器型之繁、数量之多、色泽之青翠为前所未有。《陶雅》中这样记载:“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秾美者,亦可以独步本朝矣”。

清康熙 青花“阿弥陀佛纹”香炉

康熙青花有官窑和民窑之分,官窑青花精工细作,典雅优美;民窑青花也毫不示弱,同样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甚至在装饰题材内容上较之官窑更为广泛,绘画风格也更为生动。

清康熙 青花“岁寒三友纹”小罐

由于清初“匠籍”制度的废除和“官搭民烧”制度的继续实施,使得优秀艺人得到培养、优质原料可以官民通用,大大刺激了民窑工匠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力的促进了民窑青花的飞速发展,从而为官窑、民窑两相生辉奠定了基础。传世的康熙青花器中,民窑青花瓷不仅所占比例很大,更不乏有大量的精美之作。康熙民窑青花瓷器,发色娇翠清丽,图案题材丰富,堪称佳器,值得一赏。

清代瓷器在款识上各有什么特点


清代瓷器款识多而普遍,无论官窑、民窑器,除康熙初期外,大多留有各式款识。

顺治时期的官窑瓷器,年号款不多见,主要有楷书六字双行“大清顺治年制”、楷书四字双行“顺治年制”,均为青花书写,青花色泽比较深浓沉稳。另有少量“大清年造”、“大清年制”的,均是明末遗风。

顺治民窑以各种吉祥款、斋堂款、人名款为多。吉祥款如“雅”等,斋堂款如“望仙楼”、“百花斋”等,人名款如“许世文亢公制”等。

康熙早期款识字体以楷书为主。帝王年号款少见,多为干支纪年款、斋堂款、图记款、花押款。款识排列多种多样,有六字三行、六字双行、四字双行,四字十字形钱文排列等。

中期仍以楷体字为主,且大量出现帝王年号款。排列形式也趋向统一,以六字双行为主。

晚期则以楷书为主,另有少量篆书,排列形式也以六字双行为主。

康熙民窑器极少写年号款、纪年款的,大多数为赞颂款、吉祥款,尤其多斋堂款、图记款。

雍正款识以楷书六字两行和四字四行为主,有少量六字三行和六字一行的。此时篆书款也逐渐的多起来,有四字双行,六字双行,六字三行多种形式。

雍正民窑器仍以斋堂款居多。

乾隆时期的款识由康、雍时期的楷书为主变为以篆书为主。排列由六字二行为主变为以六字三行为主。书写材料除青花外,多种材料并用。

乾隆民窑除大量吉祥款、赞颂款外,也有不少写年号款的,但一般字体草率,有的甚至只是半边字,不可辨认。

嘉庆款识也以篆书六字三行为主。多用青花书写,也有红彩、金彩及刻款的。

民窑款识多为吉祥款、赞颂款、斋堂款之类,书写工整。也有写年号款的,字体草率。

嘉庆时期还兴起了一种篆书带方框的款式。篆书工整、框线整齐,似图章印鉴,故俗名印章款或图章款。

道光款以篆书为主,大多为六字三行式排列,也有极少一字横列的。

道光民窑器中,部分王公大臣烧制的斋堂款器,质量颇高,款字书写也见功力。

咸丰款识楷篆并用。款式则有六字三行、六字双行等。嘉庆朝始兴的篆书图章式款,此时大为盛行。

同治款识以楷书六字两行为主,青花书写色调浓艳,略有晕散。

民窑器除大量吉祥款外,也多年号款。年号款多为六字二行,也有四字双行者,均为红彩印章或篆书款,大多字迹草率,色泽暗涩。

光绪款识楷篆并用,以楷为主。款式多为六字二行。

民窑器多为篆书图章式款,篆书十分草率。民容器中的斋堂款器,制作上乘,款识也较精。

宣统官窑款仅见楷书,六字双行,以青花书写,字体工整秀丽,青花色泽明快,无圈栏。

实时输送最专业的古玩鉴定知识,欢迎订阅此账号!精品古玩古董免费帮你出手~~!

“最自私的行为是无私”。当你将有价值的信息,分享出去就是你帮助他人的开始。

微信订阅号ID:chen13636666043←长按可复制(每天推送最新古玩咨询)

主编平台ID:13636666043←长按可复制(为您提供藏品鉴定评估交易)

文化/交流/鉴赏/交易/古玩鉴赏.陈先生

康熙官窑青花瓷器


清代康熙朝历时61年(1662—1722),这时期经济、工商业兴盛,海外贸易繁荣。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正式恢复御器厂后,制瓷业得到迅速发展,在规模和工艺技术上都有了很多创造和革新。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瓷务管理方面由皇帝亲自选派督陶官,这些督陶官由地方官巡抚监管窑务,有的驻镇,有的遥领,督造宫廷御用器物。官民窑并举,欣欣向荣,呈现了兴旺发达的景象。清人陈浏曾赞誉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熙朝虽然五彩瓷器以及各种色釉瓷也很著名,但瓷业生产仍以青花为主流,显示出青花瓷器蓬勃发展的盛况。康熙青花瓷素以其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是继明代永、宣青花之后,我国青花瓷器的又一个黄金时代。甚至有人认为与永、宣青花相比有过之无不及。清《陶雅》谓:“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脓美者,亦可以独步本朝矣”。《饮流斋说瓷》谓:“硬彩,青花均以康窑为极轨”。

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康熙青花来看,数量多,品种全,纹饰丰富,除官窑青花外,民窑青花占的比重很大,其中不乏大量精美之作。

康熙青花由于烧造时间长,前后变化大,按照传统的划分方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具魅力。

综合归纳,康熙青花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釉。早期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许多大盘及琢器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俗称“二层台”。双圈足也在这—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大盘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无釉。中期青花胎体洁白坚硬,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疏松,偶有小开片,还有一种亮白釉。底足露胎处光滑细致,多呈泥鳅背状,少见火石红,瓷器的质量明显提高,胎釉结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胎体偏轻。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胎体比中期要轻,底足普遍平切,切削整齐。

二、色料。早期青花使用浙料,呈色灰蓝,个别发色较灰暗,与顺治青花特点相近。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明嘉靖青花蓝中泛紫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人们往往称康熙青花为“康熙五彩”、“墨分五彩”。这种色彩变化主要在于分色的熟练掌握。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有“头浓、正浓、二浓、汇淡、影淡”之分。古人对康熙青花评价甚高,谓“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器物画面浓淡深浅,不同层次的渲染,完全是由于工匠们运用色料的技巧,即分水方法,其装饰效果富有层次的节奏感、立体感,结合晕染法的使用,使青花更接近和达到国画题材的表现手法,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泛晕散。

康熙朝除了烧造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浆胎青花、哥釉青花、郎窑青花、蓝釉青花、蓝地白花、豆青釉青花、青花釉里红、青花加黄、青花加紫、青花戗金、青花镂雕等派生品种,虽烧造不是很多,但别有情趣。

三、造型。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以人们的现实生活需要和条件为依据,采取概括、夸张、抽象手法进行创作,千姿百态,仿古创新,式样繁多。既有陈设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及各种文具、茶具及祭器,外销瓷等。大件器物多是民窑烧制,尽管体积较大,但极少变形,风格挺拔向上,浑厚朴实、有力,粗犷豪放,制作规范,丝毫没有笨拙感。中小件器物富有独创性,严谨大方,讲究整体效果,不刻板,端庄中透出灵秀的美姿,表现出当时工匠们造型设计与成型工艺的高超水平。

主要品种有:盘(高足盘、花门盘、方盘、折沿盘),碗(高足碗、盖碗、合碗、花瓣口碗),碟,杯(套杯、铃铛杯、高足杯、撇口杯、十二月花卉杯),盒(盖盒、四节圆盒、印泥盒、串铃盒、棋子盒),瓶(直颈瓶、观音瓶、棒槌瓶、玉壶春瓶、长颈瓶、葫芦瓶、雉把瓶、洗口瓶、梅瓶、胆瓶、天球瓶、直颈弦纹瓶、八方瓶、绶带耳扁腹葫芦瓶),尊(马蹄尊、观音尊、凤尾尊、撇口尊、双陆尊、双耳尊、兽面唧环尊、筒式尊),壶(鼻烟壶、各式茶壶、执壶、寿字壶、贲巴壶),罐(将军罐、瓜棱罐、鼓式盖罐、粥罐),三足炉,撇口炉,钵缸,渣斗,折沿盆,猫式香熏,笔筒,水丞,葵花式洗,砚,漏斗,挂钟等。虽然有些器物承袭明代式样,但已在原来造型基础卜又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和发展。

四、纹饰。康熙青花装饰题材广泛,包罗万象,图案布局巧妙合理,与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民窑青花在纹饰方面,完全突破了历代官窑图案规格化的束缚,自由地发挥民间大众化特点的艺术风格,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这种自然、纯朴、流利、富于艺术气质的民窑青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官窑青花一丝不苟则代表着当时工艺的最高水平。

康熙青花在绘画技法上,改变了明代青花先勾勒花纹轮廓线,然后涂色的传统方法,即单线平涂,而是采用渲染即“分水皴”的技法,在瓷坏上绘画,一种颜色即能表现出浓淡深浅多种不同的色调。所谓“分水皴”就是用笔梢蘸浓淡不同的料水滴在胎上描绘,技术上要求高,最多能分出八九种色阶。《陶雅》所云:“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至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

题材方面主要有:植物花卉、山水、动物、人物故事、神话故事,以及长篇诗句等。植物纹中有:牡丹、菊花、莲花、桃花、梅花、石榴、玉兰花、松竹梅、秋叶纹、竹石蕉叶、折枝花果、洞石花卉、牵牛花、灵芝、缠枝莲、缠枝菊、缠枝宝相花、十二月花卉等。牡丹花花瓣肥厚,花朵饱满,叶片卷曲,花分往往分出两个酷似动物头上的犄角,又有双犄牡丹之称。此种画法颇具时代特征。动物纹常见:龙、凤、异兽、团鹤、雉鸡、鸳鸯、松鼠纹等。多数是与花卉组合描绘在一起,单独画的不多。如:松石鹤鹿、雉鸡牡丹、松鼠葡萄、海水异兽、鸳鸯卧莲、狮子穿花、牡丹狮子、八骏图、花鸟蕉叶、喜鹊登梅、鹤桃纹、龙穿花、鹭鸶莲花、麒麟蕉叶、松虎纹等。人物纹有:牧童骑牛、童户戏莲、仕女、八川卜西游记等。最能体现康熙青花纹饰特色的是山水人物,风格上许多是模仿名画家的笔法,山水画仿王石谷,人物画仿陈老莲、萧尺木。山水画立体感很强,画法精细,分色层次鲜明,浓淡相宜,对远山近岸,山峦的阴阳反侧,疏落茂密,描绘得出神入化。画画效果讲究意境美,整体给人以疏朗清新、幽靓雅致之感。人物纹中以耕织图、渔家乐图最具代表性,能够巧妙地把当时人们劳动场景、生活状况和自然景色融合描绘在一起,画画弥散着丰富的生活情趣,表达了人民安居乐业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另外,以长篇诗文作为装饰,也是康熙青花的一大特点。多是书写在笔筒上,有《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滕王阁序》、《四景读书乐》等。

五、款识。康熙青花瓷器的款识,在清代一朝是最为丰富多样的。朝代款主要是青花双圈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字体端庄工整,雄健有力,字与字之间距离比较大。

仿明代款有:“大明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正德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隆庆年制”、“大明万历年制”。这其中最常见的是写成化款,既有四字,也有六字,多是楷书。

民窑青花多数不书年号款,往往写堂名款,又称斋堂款。如:碧云堂制、兴浴堂制、兆庆堂制、惟善堂制、慎得堂制、杏林轩制珍玩、丛菊斋制、拙存斋、白云堂依古制、应德轩博占制、全庆堂仿古制、寿占斋得星堂造、德磬堂制、芝兰斋制、天宝堂制、琳五堂制、天琛堂、应德轩博古制、永和堂制、宿云斋、三元堂制、笔花斋制、世锦堂制、中和堂制。吉言赞颂款有:在川知乐、永庆奇珍、奇石宝鼎之珍、友崑连碧之珍、慎友鼎玉珍玩、益友鼎五雅制、风流宰相家、青玉宝鼎之珍、有美子斯、文章山斗、益友鼎玉雅制、杏林春宴、球琳珍玩、球琳琅轩之珍等。个别器物只是在圈足内画双圈,圈内无字,也有绘树叶、梅花、海螺、小兔、双鱼、荷花、如意、杂宝、银锭、方胜等。

总之,康熙青花在中国青花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书写了极为光辉的一页,使青花瓷器烧造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其艺术成就,颇令后人叹为观止。

鉴别清代嘉庆瓷器 款识是一大突破口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几乎在每个朝代都出现了名窑名瓷,譬如元代的青花瓷器、宋代的哥窑瓷器、清代的珐琅彩瓷器......但是在“清三代”之后,中国制瓷业陷入了低迷,可谓是盛极则衰。清代嘉庆时期,正是中国瓷器产业从巅峰慢慢走向衰落的转折点。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倒退,很多瓷器品种的产量和质量一降再降。即使有的瓷器仍然承袭了乾隆时期的质量,但是产量也大不如前。

很多收藏爱好者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清代嘉庆瓷器没有什么显著特征,很难将其和其他朝代的瓷器区分开来。比如说清代嘉庆早年生产的瓷器,颇有前朝瓷器之风,使得玩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实,咱们可以以款识作为鉴别清代嘉庆瓷器的突破口。

从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代嘉庆瓷器来看,大部分早期生产的瓷器有纪年款,品种比之前少一些,并且后世很少出现赝品。在清代嘉庆初期,官窑瓷器依旧延续前朝的红彩写款,一些仍然署乾隆款识,主要因为乾隆皇帝还是太上皇。直至嘉庆四年乾隆离世,这个情况才不再出现。

清代嘉庆早期的瓷器款识字体工整,结构严谨,运用青花书写。以青花“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最为常见。并且基本上都没有边框,字体细致整齐。另外,有些瓷器上面是“嘉庆年制”四字图章款。清代嘉庆晚期的瓷器多是青花四字楷书款或青花六字楷书款。虽然用两种字体书写年款,但是总的来说还是篆书款比较常见,并且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款式——“印章款”。

清代嘉庆民窑瓷器基本上都不带款识,只有少部分带“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嘉庆年制”双行四字楷书款。清代嘉庆民窑瓷器款识书法不佳,甚至字难看到无法识别的地步。不写“嘉”字下面的“加”或者只写半边字的情况也比较常见。人们比较喜欢图记款,底部常绘“蝠”一类寓意吉祥的纹饰,除此之外还有赞颂款、堂名款等等款识。

即便清代嘉庆时期的瓷器不如前朝精美,但是仍然具有不错的收藏价值。清代嘉庆官窑瓷器比清代乾隆瓷器便宜,适合大众玩家收藏。现如今国内古玩市场真假掺卖的现象很严重,笔者建议大家在购买的时候提高警惕。

同样是青花瓷盘,雍正朝的贵?还是乾隆朝的贵?


青花瓷可能是我们过人民最熟悉的瓷器品种之一,不仅有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在各种含有中国元素的设计中,青花也会是其中一个元素之一。雍正、乾隆时期青花器多仿明永乐、宣德的苏麻离青,但没有进口料,以笔端点染铁锈斑痕。其次是仿成化的淡描青花。仿明器物除了从胎、釉、青料等方面区别外,器型也是重要的区别点:明器的胎接口是上下接,清器是前后接。在北京中贸圣佳将要拍卖的一些瓷器中,小四看到两件青花瓷,分别是清雍正青花缠枝团寿西番莲龙凤纹折沿大盘和清乾隆青花应龙纹大盘,同样估价是50万-80万,最终会那个更贵一些呢?

清雍正青花缠枝团寿西番莲龙凤纹折沿大盘

尺寸:直径44.5cm 估价:RMB500,000-800,000

这是一件敞口盘,折沿,弧壁。口沿绘饰祥云纹,盘壁为六组缠枝并蒂莲纹,莲花中心有一篆书“寿”字,盘心绘一对戏珠龙凤,空白填以如意卷云,外壁绘福山寿海纹。此件青花龙凤穿云大盘,整体端庄规整,青花发色明亮清晰,所绘龙凤气韵生动。图案动静相生,纹饰线条流畅,尽显雍正官窑气质。

雍正时工艺精细,修胎讲究,民窑器则粗糙、有旋胎痕。乾隆时尤其是后期工艺开始走下坡路,除了继承前朝的品种外,还有创新的品种青花玲珑瓷。纹饰内容也较雍正时多样,但总的来说以寓意吉祥的图案为主。龙凤纹是明、清瓷器常用的装饰题材之一。龙为百兽之长,凤为百鸟之王,属于神兽瑞鸟。由龙凤组成的画面,称为“龙凤呈祥”,属于内府经典的吉祥纹饰。明清御窑烧制的龙纹瓷器中,应龙有其特殊含义和象征。据汉《淮南子•览冥训》载:“女娲补天之后,名声被后世,光晖熏万物。乘雷车,服应龙,骖青虬,援绝瑞,席萝图,络黄云,前白螭,后奔蛇,浮游逍遥。”后世续前史传说,不断神化应龙。清康熙时期的《述异记》称:“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角龙千年方为应龙。”及此,应龙已具清晰明确的地位,作为龙之长者和长寿的象征,随之固定。

清雍正时期为时虽然短暂,但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府财力雄厚,国内外市场活跃,制瓷工艺突飞猛进,在继承康熙朝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又有了许多创新、变化和提高,不仅品种多、题材广泛、造型多样,而且原料的选择和加工也比以前更讲究。青花瓷在雍正时期尽管不是官窑的主流产品,但其质量之精美,花色品种之丰富,艺术水准之高超,都是清代其他各朝所无法比拟的。雍正时期的青花瓷,无论造型和装饰,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概括,与康熙青花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风格。

雍正时期在仿古方面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体现了高超的制瓷技巧。景德镇御窑厂受雍正皇帝的影响,仿烧前朝作品达到高潮,尤以仿烧宋代五大名窑的色釉及明代永乐、宣德、成化这三朝的青花最具水准。从仿烧的青花来看,有的不仅造型神似,尺寸大小一致,而且纹饰色彩描绘逼真,达到了“仿古暗合,与真无二”的程度。雍正仿明代早、中期青花作品,追求形神俱似;仿明代后期青花则比原作更精雅;沿袭康熙青花作品几乎完全一致,如不注明年款,无法区别。雍正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尤其精美,某些方面已经明显超过了永宣的水平,带有雍正朝特征。雍正仿永乐、宣德青花与真品相比较,真品圈足未经打磨,雍正仿品圈足多经过打磨而呈滚圆的泥鳅背状;真品因淘洗不精底部见火石红,雍正仿品淘洗精细底部无火石红;真品胎较厚重,雍正仿品胎较轻薄;真品青花中有分布自然、深入釉底的铁锈斑,雍正仿品青花中无铁锈斑而有重笔点染、分布规则的藏青点;真品青花中可见小笔绘画的痕迹,雍正仿品青花中无此笔痕。雍正仿古瓷不是刻意模仿,而是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模仿,对于古瓷的缺陷,则是利用新的技术去克服。例如,宣德时期的玉壶春瓶是拉坯制作的,雍正时期的玉壶春瓶则是利用模具倒出来的;宣德时期的青料采取的是水洗法提炼青料,铁锈斑无法完全清除,雍正时期对青料采用的是火锻法提炼,可以完全清除青料中的铁锈斑。然而,为了达到宣德青花的效果,工匠没有刻意使用含铁锈的青料,而是在绘画时,在画中使用青料点染,同样可以达到宣德青花的效果,又在青花中不见铁锈斑。

清乾隆青花应龙纹大盘

尺寸:直径51cm 估价:RMB500,000-800,000

这件盘子比上一件直径大了近6厘米,盘口沿绘海水波涛纹,内外壁绘四条行龙穿行于莲花之间。盘心绘正面应龙,气势雄浑。线条流畅,尽显乾隆官窑经典气质。外底中心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朝青花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典型乾隆器,一类是乾隆仿古器。典型乾隆器生产量极大,是当时社会大众生活用瓷、陈设用瓷、外销出口瓷的主体。其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体现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乾隆仿古瓷不像雍正仿古瓷要求那么严格,但产量却远大于雍正朝。仿古的方法基本沿袭前朝,仿的最多的是明宣德青花瓷。

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民窑青花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精瓷与粗瓷的差别很大。

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如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胭脂彩、青花油红、青花斗彩、青花粉彩加金、青花描金、青花釉里红、黄地青花、哥釉青花、天蓝地青花、冬青釉青花、豆青地青花、哥釉青花加紫、冬青釉青花加紫、米色釉青花、蓝地青花加紫、蓝地白花、洒蓝地开光青花、仿木纹青花等。其中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釉里红这三个品种较多。

从工艺到器形上看,小四个人还是很喜欢雍正朝的,毕竟雍正的性格让他这一朝的瓷器成为清朝瓷器的巅峰。但瓷器的最终拍卖价格看的不仅仅是这些,还要看瓷器的品相、出处及流传等因素。最终价格谁高谁低,谁也说不准,我们等着拍卖结束来看看吧。

清代乾隆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是我国古陶瓷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品种之一。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元代,成熟于明、清,并成为主流,一直沿用至今。

清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的高度发展时期,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各种具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云集景德镇,形成该镇“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繁荣局面。体制上承袭明代,继续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烧制宫廷御用瓷,并实行官搭民烧的办法。

清代青花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最能代表景德镇制瓷工艺水平的仍然是官窑产品,品质精良,主要担负着朝廷陈设和生活用器及对内外赏赐和交换的需要。而民窑青花风格上则表现出自然、淳朴、流利,富于艺术气质。

乾隆一朝六十年(1736~1795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制做了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不仅官窑成就显著,民营窑场也兴旺发达。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送入宫中。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乾隆青花仍是当时瓷器生产的主流,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体现出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

通过对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乾隆青花瓷器整理和研究,综合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胎釉

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量为粉白釉,光泽莹润。

二、青料

乾隆青花在清代素以“稳定、浑厚、沉着”而著称,使用国产上等浙料烧制。乾隆早期青花发色与雍正青花差别不大,许多青花瓷器的青料描绘上加重点染纹饰,有橘皮纹、晕散和黑色斑点,主要是仿明代永乐、宣德青花“苏泥渤青”的艺术效果。乾隆中晚期青花发色同样浓重艳丽,但晕散现象逐渐减少。乾隆青花也有一些淡描或纯蓝色的以及浆胎青花,但数量不多。

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青花还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如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胭脂彩、青花油红、青花斗彩、青花粉彩加金、青花描金、青花釉里红、黄地青花、哥釉青花、天蓝地青花、冬青釉青花、豆青地青花、哥釉青花加紫、冬青釉青花加紫、米色釉青花、蓝地青花加紫、蓝地白花、洒蓝地开光青花、仿木纹釉青花等。其中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釉里红这三个品种传世较多。

三、造型

既有继承前朝康熙、雍正青花式样,也有仿制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式样,仿古铜器式样,外销式样,还有创新式样,造型千姿百态,应有尽有。主要是日常生活用瓷、陈设观赏瓷,文房用具等。整体讲究上下对称、规矩。由于创意追求精、奇、巧,所以浑厚古拙程度不如康熙青花,柔媚、俊秀程度不如雍正青花,但在工艺技巧上远远超过了康、雍青花。

四、纹饰

景德镇御窑厂多是按照朝廷送来的图样描绘,装饰风格以细致、繁缛、华丽为特色,反映民众生活内容的已少见。

乾隆青花最引人注目的是缠枝莲、云龙、八宝纹大量出现。另外还有:荷莲纹、三果图、勾莲、折技莲、把莲、缠枝牡丹、折枝桃、四季花卉、花蝶、花果、海石榴、九桃、云蝠、宝相花、朵花“寿”字、鱼藻、菊花蝴蝶、竹石、桃蝠、蕉叶、松竹梅、博古、梵文、诗句、过枝梅、鹊梅、鹭莲、芦雁、狮球纹、团鹤、穿花龙、穿花凤、穿花龙凤、松鼠葡萄纹等。

仿古铜器纹饰有:回纹、夔纹、兽面纹、饕餮纹等。多数是用在琢器上。

人物纹:有山水人物、柳下钓鱼、渔家乐、八仙过海、山水牧樵、人物楼阁、婴戏纹等。人物头部多采用渲染手法。

乾隆青花纹饰题材广泛,主要是以植物花卉为主,富丽繁密,细致精巧。每件器物都有多层图案装饰,有的多达数十层,无论是写意还是变形,都画工严整细腻,纹饰清晰,排列整齐,具有图案画的效果。另外,经常看到一些盘、碗采取里外绘画的装饰手法,如青花里博古外折枝花盘、青花里外缠枝牡丹花碗、里青花垂云团花外浅蓝地盘、里青花缠枝宝相花外霁蓝盘等,这种装饰手法在晚清瓷器中常出现。在乾隆青花的纹饰中,吉祥图案增多也是其特点之一,就是用各种动物或植物及物品的谐音,画出象征吉祥或祝福寓意的纹饰。如蝙蝠与“福”通,鱼与“余”通,松鹤表示长寿,鸳鸯表示成双成对等。可说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另外“山高水长”、“万寿无疆”等寓意长寿的文字也经常出现。

五、款识

乾隆青花多数是在器物底足内书写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极少见四字篆书款和楷书款。高足盘、高足碗、双连瓶一般是在足内写篆书六字横款。乾隆本朝官款字体紧凑工整,横平竖直,青花色调浓艳而又深沉,鉴别真假乾隆青花瓷器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製”字下半部的“凹”,一般呈“凹”样,即出头,这种写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仿明代款识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

堂名款:比雍正青花的堂名款多。主要有“和晖堂制”、“旭华堂”、“百一山房”、“宁晋斋”、“澹宁斋”、“彩秀堂制”、“养和堂”、“彩华堂”、“浴砚书屋”、“志勤堂”、“庆目堂”、“忠信堂”、“彩润堂”等。堂名款主要书写在盘、碗、碟等小件器皿上。

乾隆青花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产生的影响都值得我们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康熙青花瓷器的款识在清代一朝是为丰富多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康熙青花瓷器的款识在清代一朝是为丰富多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怎么鉴别清代青花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