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陶器与瓷器 > 导航 >

历代陶器瓷器特点与价格

历代陶器瓷器特点与价格

古代陶器与瓷器 古代瓷器的特点 价格瓷砖

2020-12-17

古代陶器与瓷器。

固然现在古瓷器的价高有今人吹捧的成分,但是作为民族的瑰宝也有它们非常宝贵的一面。古代没有现代化工具。从陶土。彩料,釉料都是工人们开采出来研磨淘洗等等许多复杂的工艺。尤其是官窑器。制作难度之大,画片图样的严格性等都是万里挑一的。古代烧制瓷器不可控因素太多。如:温度适度 窑内摆放的位置都影响瓷器的成型,彩料的发色等因素。再加之外观图样的绘画的艺术价值。以及精品存世量的稀少甚至独一无二。古董瓷器的价格当然高。但是民窑粗器 大路货大批量生产的实用器价格也不高。

陶瓷共同特点是取材容易,在各地都可以烧造,最开始都是实用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制作手段有长足发展,在朝代较为安定的时候人们对美的追求,反映生活状态都会体现到对日常品上来,不单单是陶瓷,也体现在绘画、家具等等方面,我认为不是说要在国力强盛的时候才做的出来,而是安定的社会环境给了艺术发展的温床吧。

陶器不是中国人发明的,瓷器是。唐三彩不是瓷器,是陶器,很容易破损。陶器用黏土就烧,温度一千一下,唐三彩是一千一,陶器吸水,种花用陶。瓷器得用瓷土烧,最好的就是景德镇高岭土,温度一千二以上,瓷器不吸水,但一定条件下透光。

唐三彩是多种颜色都有,不是三种颜色,过去是明器,就是下葬用的,我们对唐三彩认识近期才逐步加深,因为过去老百姓挖到就砸掉,嫌不吉利。西方人首先对唐三彩很高评价,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它是中国最贵的艺术品。1989年,苏富比在香港拍出的唐三彩马成交价374万英镑(当时600万美金)。

唐三彩马

早期瓷器都是青瓷,因为釉里含铁元素,烧后呈青色,含铁量越高颜色越深,含铁量减的越干净,颜色越白。瓷器的整个生产过程,其实就是摆脱黑暗的过程,白起来,变得悦目。东汉就有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到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南越窑,北邢窑,邢窑有的底下写着“盈”字款,即唐代的大盈库(皇帝私库),系皇家的御用瓷器,皇上用来赏别人。同一时期,还有长沙窑(开创釉下彩、文字装饰先河)、鲁山花瓷(装饰非常强烈的瓷器,有点像现代抽象画),还有秘色瓷,它算是越窑改进版,颜色非常青绿,87年法门寺发现地宫时出土了秘色瓷,因为有记载,大家才知道秘色瓷长什么样,这时瓷器有了宫廷特征。

越窑瓷器

邢窑瓷器(唐代白釉罐 内丘南中冯墓群出土)

长沙窑 唐长沙窑兽纹壶

唐 鲁山窑花瓷腰鼓

到宋代,就发展出官窑系统--五大名窑,和民窑八大窑系。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比汝窑再贵重的还有个柴窑,但谁也没见过。柴窑据说是柴世宗所烧御瓷。其状曰:雨过天青云过处,者般颜色作将来)

汝窑为魁,廖若星辰,珍如拱璧。北宋出现汝窑,南宋人已觉得十分难得,南宋高宗皇帝时,清河郡王进奉他16件汝窑都要仔细记载这十六件是什么(周密《武林旧事》)雍正朝统计,皇宫有31件,现在可查的汝窑全世界有67件,绝大部分在世界顶级博物馆,台北故宫有21件。汝窑为啥珍贵,史书上载内有玛瑙为釉。但从科学角度来说玛瑙能不能对釉色产生影响,至今没结论。汝窑只拍过一个直径8公分的变形盘子,80年代卖154万美金,08年左右卖到上亿元的珐琅彩那时卖二三十万美金。汝瓷的烧造和宋徽宗追求道教是有一定关系的,道教对青色的追求,影响了他的审美。

台北博物馆藏汝窑

官窑,北宋末年到南宋时烧造,到元代嘎然而止。官窑大多也在博物馆,流通性极低,1989年香港苏富比拍过一个官窑洗,2200万港币。哥窑和官窑很像,有时会弄混,官哥不分。官窑、哥窑代表宋代官方最高的审美标准。

宋官窑圆洗

哥窑

钧窑,烧造于宋金元,汝哥官都是青瓷,钧窑也是青瓷但开始出现颜色:玫瑰紫、钧红、天蓝、月白等。它是乳浊釉,一种不透明釉。它最大贡献是以铜为呈色剂,在高温下呈现红色。理论上呈色在入窑前不能控制,它属于窑变系瓷器。“入窑一色,出窑万彩”。30年代钧窑窑址在河南禹县被发现,包括德国人、日本人都去抢残片,导致“家有万贯,不值钧瓷一片”。

钧窑 天蓝葡萄莲花式花盆

定窑,北宋早期就烧造,但北宋晚期受排挤,所以排名靠后,但他在历史上地位也非常高,它是白瓷,烧造比青瓷难,因为除杂质难,北宋末年之前,定窑一直是老大。定窑以纹饰为表现形式,其它四大窑除个别外都不动雕工或不成功。

北宋定窑 白瓷瓜棱罐

宋代民窑有八大系统,北方是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南方是饶州窑(即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

磁州窑:20世纪初才被命名,窑址在河北磁县。它是北方最大的窑系,晋冀鲁豫四省内的大部分民间窑口都可称为磁州窑。历史上大量出口,一直延续到明清。北方耀州窑、钧窑、定窑都比较容易看,看不明白的说是磁州窑基本没错,磁州窑有黑的、白的、花的、刻花的甚至三彩的。有句俗话说:磁州窑是个筐,看不明白的都往里装。“磁州窑发明了一种工艺叫”化妆土“,就是很差的原材料要烧好瓷,在瓷器做好后,刷上一层白粉再上釉,这层白粉就叫化妆土。还有一个其他窑口罕见的装饰手段,是文字装饰。磁州窑典型是白底黑花,特征主要是率真、粗犷。宋代的耀州窑瓷枕很多,上海博物馆有个仕女诗文枕,上面有两句诗”叶落猿啼霜满天,江边渔父对愁眠“。耀州窑存世量大,今天收藏机会还很多,价格不是很高。

上海博物馆藏 磁州窑白地黑花开光人物花卉纹罐

工艺美术的生产不同于纯艺术品,是与整个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的,拿瓷器来说,虽然有官窑民窑之分,但都是实用器,在和平时期,人民对于生活的要求提高,对于民用瓷器有大量的需求,从而引起瓷器行业的竞争与技术变革,政府也有有足够的金钱来支持官窑的烧造。

除了国力强盛之外,瓷器的发展还与统治者的趣味有关,比如宋徽宗信奉道教,有相当的艺术底蕴,他追求的艺术效果是温润、内敛,所以北宋烧造出了汝瓷这种如玉般光泽的瓷器。而元朝可以说一度国力强盛,但并没有出现创新的瓷器品类,当然青花和釉里红的发展算是一个方面。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历代瓷器麒麟纹的特点


麒麟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瑞兽,有着“四灵之首、百首之先”的美誉,象征着吉祥如意。古时候制瓷工匠们常常将在各种器物之上描绘麒麟纹,这些带有麒麟纹瓷器在民间广为流传备受追捧,往往寄寓了老百姓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瓷器上的麒麟纹在各个时期都有着不一样的表现,从最初的简明美最终蜕变成为一种繁复美,麒麟纹走过了走过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历程。

在汉朝时期,麒麟纹富有天然野趣,一眼便看得出是鹿、羊、马这三种动物部位组成,线条极简形象概括,一种古拙的气息扑面而来。

从宋朝时期开始,麒麟的外在特征逐渐向龙靠拢,甚至成为龙文化的一部分。这一时期麒麟的身上呈现出龙鳞,鼻翼处冒出了龙须,颈部长出了鬃毛,肩部长出了火焰披毛,再加上马蹄和牛尾,瓷器上面的麒麟形象愈来愈加细化。

在元朝时期,景德镇窑开始大量烧造带有麒麟纹的瓷器,往往还配上山石纹、果实纹等等,使得题材内容更加丰富。偶尔也与凤凰纹搭配,形成了更加生动有趣的麟凤纹,画风逐渐趋于繁复。

在明朝时期,官窑和民窑都在烧造带有麒麟纹饰的瓷器。特别是到了明朝初年,民窑所烧造的青花瓷器上面所带的麒麟纹更加精致细腻,麒麟动态丰富,有站着的麒麟、卧着的麒麟、奔跑的麒麟、坐着的麒麟......画风从繁复转变成为了疏朗,工细的笔法也慢慢变得简练。在这个时候,带有麒麟纹的瓷器既有画风繁复的大器,又不乏画风精炼的小器。制瓷工匠多在麒麟纹周边配上火焰纹、花草纹。

到了明朝中期,瓷器上的麒麟基本上呈卧状,也就是前后两条腿弯曲着跪倒在地上,而在明朝晚期到清朝早期这一段时间里,瓷器上的麒麟基本上呈坐状,它的前腿直直伸着,后腿一直跪卧着。

到了明朝末年,民窑开始仿制带有明朝前期纹饰的青花瓷器,麒麟纹被广泛应用,可惜工匠的画技粗劣,难以再现明朝前期之辉煌。

到了清朝初期,麒麟基本上都是站姿,看上去威风凛凛,神气十足。在这一时期里,老百姓们更加喜欢寓意吉祥的物件,麒麟纹遍布盘、罐、瓶之类的器物上面,并且在于各种纹饰的搭配之下,祥瑞的意境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升华。

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长期以来,“陶瓷”都是被连在一起来读的,而且两字都是用来命名土烧器物的词汇。许多人不会知道,其实陶器和瓷器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先来看看两者用料上有什么区别。制作陶器的材料一般采用易熔的粘土来进行烧制,而瓷器的原料多数是瓷土。陶器和瓷器的釉质也有区别,陶器的表面一般只上低温釉或者不上釉,而瓷器一般都会在表面上琉璃釉。二者的烧制温度也不同,多数情况下,陶器一般都会采用700~1000摄氏度的温度进行烧制,而瓷器的烧制温度则必须在1200摄氏度以上。最后,它们的物理性质也有区别。陶器的胎质比较疏松,具有一定的吸水性,敲击时发出的声音不是很清脆;而瓷器则刚好相反,它的胎质比较结实,吸水性比较小,敲击时会发出清脆的声响。

说到陶器,就不能不提起这些城市。宜兴的紫砂陶一直都很出名,它所生产的陶器一般质地都很细腻,含铁量也比较高。早在宋代时期,宜兴就开始烧制紫砂陶器,一直以来都有“天下神品”的美誉。紫砂陶器时一种无釉陶,器皿造型十分美观,多有竹扁、合菱、鹅蛋等传统造型,是一种具有非常浓郁地方特色的陶器制品。采用紫砂陶种植的花草不易烂根,因此还受到一些花草种植爱好者的喜爱。

有一种叫唐三彩的彩釉陶器,它是中国洛阳地区人民创造的一种生活工艺品,唐三彩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风格,它的胎料多数采用普通的陶土烧制,制成后的陶器会呈现红色,其中,有部分唐三彩也采用烧制瓷器的高岭土进行烧制,所以釉质比一般陶器更加细腻,其釉色鲜亮,颜色丰富,是一种具有艺术情趣的陶器。此外,我国生产优质陶器的地区还有广西的钦州坭兴陶和辽宁的喀左紫砂陶等,它们多为无釉陶,各有其风格和制作工艺。

说到瓷器,种类就更加繁多了,烧制瓷器的名窑也很多,比如文明古今的景德镇等等。业内一般将瓷器分为两大类,即彩绘瓷和单色瓷。其中单色瓷又分为素瓷和色釉瓷,素瓷又细分为黑瓷、白瓷、青白瓷、青瓷。青瓷又名绿瓷,其釉中含有一种氧化铁,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瓷器,根据史料记载,宋朝最著名的龙泉窑出产青瓷。黑瓷是一种在青瓷的基础之上增加铁含量烧制而成的瓷器,多产于著名的德清窑和建窑。白瓷则采用与黑瓷不同的手法,减低了铁的含量,因此釉质透明,著名的邢窑和定窑多以烧制白瓷为主,白瓷因为可在其上作画,它的出现也为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陶器与瓷器如何区别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不在于有釉没釉,陶器可以有釉,如汉代琉璃釉器(俗称:汉绿釉)、唐代五彩琉璃器(俗称:唐三彩)等等。瓷器也可以无釉,如白瓷素胎器,由于质地洁白细腻,所以没有人会把它看成陶器。其实商周至战国时期我国南方地区采用瓷石生产的所谓硬质陶器,其胎质已经达到瓷化程度,敲击之声清脆悦耳,也应当属原始瓷范畴。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在于,一使用材料;二烧成温度,二者缺一不可。陶器可以使用包括瓷土在内的各种矿物粘土制作,烧成温度较低,多在700—1000℃之间,胎体基本烧结,不再遇水分解,但气孔率和吸水率较高。在显微镜下观察胎体,极少存在玻璃相莫来石结晶体,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瓷化,敲击之声较沉闷。而瓷器使用的是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瓷土即高龄土烧制。瓷器的烧成温度至少在1100℃以上,胎质基本瓷化,显微观察有大量莫来石结晶体存在,气孔率和吸水率较低,敲击之声清脆。瓷器收藏知识:宋代钧窑瓷器底部特征。

有关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主要有如下几点: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一、陶和瓷的吸水率不同

国标中,陶和瓷是按它们的吸水率来区分的,吸水率小于0.5%的为瓷,大于10%的为陶,介于两者之间为半瓷。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二、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中国瓷器精品:元青花瓷器。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三、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四、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清代瓷器特征:清康熙雍正乾隆瓷器款识特点。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五、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六、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瓷器皇后:最名贵的古瓷器柴窑。

瓷器和陶器虽然不同,但是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所取得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制陶过程中,不断认识原材料的性能,总结烧成技术,积累丰富经验,从而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陶器与瓷器有什么不同?


“陶瓷”是人们惯用的统称,其实陶与瓷无论从外表和本质上都有区别。

陶的出现比瓷早,根据史籍记载,几千年前,我国就在烧制陶器.史书载述:“神农耕而作陶”;《史记>)有云,“黄帝命宁封为陶正”,足见远古时代,我国便有了陶器。从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即公元前三千五百年至公元前一千五百年间,我国便已经有了彩陶工艺。公元前一千五百年至公元前一千年间,又有了青黄釉的陶器.直到魏晋时代,才进一步创造了瓷器. 
    陶与瓷的构造也不同,陶器胎体原料是粘土或青土.精陶器制作原料除粘土外,还加入有适量的长石和石英,泥料要经过充分陈腐和捏练.瓷器的原料主要是瓷土,粘土,瓷石,长石,石英等。原料要经过精选,淘洗,粗粉碎、细粉碎、搅拌、除铁质等工序之后,再经过压滤,脱水、陈腐,捏练才能制造瓷坯,他们的烧成温度也各有差异,陶瓷入窑后,在摄氏900—1200℃温度下烧成,低的只有六百至七百摄氏度.瓷器一般则在1300—1400℃的高温之下烧成。与此相应,陶的釉彩属低温釉,瓷器用的釉属高温釉。瓷和陶的物理特性也迥然不同,瓷器较之陶器胎体坚硬密实,敲击声清脆,洪亮、吸水率小而颜色洁白,半透明,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也好。而陶器质地较疏,敲击声哑,吸水率高,其颜色有杂色属不透明体,化学稳定性差,机械强度也差。

瓷器和陶器的根本区别在于:瓷器的坯体是完全烧结的,气孔率很小,机械强度大,烧成温度较高;而陶器坯体烧结程度较差,气孔率较大,烧成温度也较低。如果把瓷器打破,它的断面是光洁,致密的,而陶器的断面却显得粗糙,疏松。

广义地讲,瓷器是从陶器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没有陶器的发明与发展就不可能有瓷器。

瓷器出现以后,陶器还是在继续生产,不是有了‘瓷’面代替了“陶”,而是各自独立发展。

陶瓷知识:陶器与瓷器诞生


陶器究竟是怎样发明的,历来就众说纷纭。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古人在枝条编成的篮子里涂抹了一层泥土,本想用火将泥土烘干,不慎将篮子烧着,当篮子化成灰烬时,上面的泥土就变成了最初的陶器。笔者照此说法作了一个实验,但没有成功,篮子燃烧后的热量不足以将里面的泥土烧成陶器,看来此说不成立。

笔者认为陶器的出现与古人保存火种有关,当他们还没有学会钻木取火时,为了保持火种既不会熄灭又不会蔓延,就要用土坑或泥土将其围住,时间一长,火种周围的泥土则变成又红又硬且不再怕水的物质——陶质材料。古人根据这一现象,试着把哄小孩用的泥塑玩偶仍到火里去烧,陶器就这样产生了。此论仅为笔者猜想,无论事实如何,陶器的出现是自人类诞生以来,最具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明,“水火既济而土和”。

到后来,中华民族先民们在制作陶器的过程中发现,烧制陶器时的温度越高,其制成品就越坚实,越耐用,于是就想尽办法提高烧成温度。把陶器烧成温度从1000℃以下,提高到1200℃左右的技术革命是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完成的。而能耐住这一高温的瓷土也同时被发现。

先民开始普遍使用瓷土来烧制硬陶。当时都采用“裸烧”工艺,即把坯体码放在一起,直接与窑火接触。经实践,他们发现烧窑用的木柴,经燃烧变成草木灰后如果能飘落到坯体表面,就会在上面形成一种玻璃状物质,它能大大提高制成品的表面硬度并降低吸水率,后人称其为釉。俗话说:“无灰不成釉”,早期的釉,就是这样形成的。它多出现在器物的朝上部位,又称天然釉。

不久,先民们又发现如果把草木灰与瓷土按一定比例掺和在一起,再施涂到坯体所需的部位上,烧后就可以形成釉面,原始瓷器就这样诞生了。

瓷器知识:陶器与瓷器的区别要点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在古代各种手工业品种中有它的独有的地位,随着社会发展进步,陶器不能满足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需要,而瓷器的花式品种越来越多,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制瓷技术越来越精,适应了人类生活发展需要。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要点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在古代各种手工业品种中有它的独有的地位,随着社会发展进步,陶器不能满足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需要,而瓷器的花式品种越来越多,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制瓷技术越来越精,适应了人类生活发展需要。那么,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在哪里呢?现在就带你来了解一下: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之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之二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之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之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黑陶高柄杯

清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之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以上几个方面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原材料和烧成温度,其他几个条件,都与这两条密切相关。

人们总是把陶器与瓷器相提并论而称之为“陶瓷”,这种提法反映了陶器和瓷器都是火与土的艺术。由于陶器发明在前,瓷器发明在后,所以瓷器的发明,很多方面受到了陶器生产的影响。如人们对火的性能的掌握和对粘土特点的充分认识等。但陶器与瓷器无论就物理性能,还是就化学成分而言,都有本质的不同。总的来说,陶器与瓷器的区别还是很大的,瓷器比陶器细腻,而陶器特别的粗糙,陶器有杂色,微带点褐色的斑点;陶器的价值没有瓷器的大。

陶器茶具与瓷器茶具的区别


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由于制作材料和产地不同而分陶瓷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几大类。茶具材料多种多样,造型千姿百态,纹饰百花齐放。究竟如何选用,这要根据各地的饮茶风俗习惯和饮茶者对茶具的审美情趣,以及品饮的茶类和环境而定。

人们通常所说的陶瓷茶具其实是“陶器”与“瓷器”茶具的总称。用陶土烧制的茶具叫陶器茶具,用瓷土烧制的茶具叫瓷器茶具。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茶具都可以叫陶瓷茶具。瓷器茶具和陶器茶具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是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所取得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制陶过程中,不断认识原材料的性能,总结烧成技术,积累丰富经验,从而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下面是陶器茶具与瓷器茶具的区别

一、使用原料不同。陶器茶具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茶具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二、烧制温度不同。陶器茶具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茶具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三、釉料不同。陶器茶具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茶具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四、坚硬度不同。陶器茶具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茶具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五、透明度不同。陶器茶具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茶具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陶瓷知识:中国历代古陶瓷的发展与特点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每个时代都有着其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时代习俗,这种审美情趣和时代习俗一定会对陶瓷的发展产生影响,并反映到瓷器上。我将为您详细剖析中国历代古陶瓷的特点。实用绚烂的原始陶器原始陶器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和劳动实践中发明的,经过几千年不断发展,形成了品种繁多、制作精美且承载着大量远古信息的产品体系。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有彩陶和蛋壳黑陶。原始陶器的特点是实用性强、器型丰富、绘画艺术精湛、科技含量高、承载远古信息多。朴实庄重的战汉瓷器这个时期瓷器的发展处于原始青瓷时代。原始青瓷最早出现在商中期,经过周、春秋战国、汉的发展已经成熟,并得到广泛的使用。其特点是造型朴拙典雅、釉色青丽浅淡、纹饰简洁灵动。生动神异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这个时期已经进入了真正的瓷器发展阶段。以越窑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窑口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青瓷的发展品质。由于受政治环境、佛教文化、鬼文化的影响,瓷器的纹饰和造型呈现出生动、神异的特点。瓷器身上大量出现了植物纹、动物纹和佛教人物。雄浑大气的唐代瓷器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瓷器也相应进入了一个高峰时代,并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即北方喜欢邢窑之白瓷,而南方喜欢越窑之青瓷。唐代瓷器的共同特点是雄浑大气。精致内敛的宋代瓷器青瓷发展进入了顶峰阶段。宋代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与政治、军事的弱小,造就了宋代达官贵人既追求富裕的生活又内敛谨慎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也同时反映到瓷器的发展上来,使用高档的青瓷成为一种时尚。一枝独秀的元代瓷器元代青花瓷声名鹊起,白瓷上点缀青色纹饰,既典雅又丰富,内涵清丽恬静。因此青花瓷器在国内格外受到欢迎,甚至远销至很多国家。浓艳多姿的明代瓷器瓷器发展到明代进入了空前繁荣时期,不仅品种繁多而且色彩艳丽,出现了甜白、翠青、鲜红、娇黄、青花、斗彩、五彩等品种,它们既相互辉映又争奇斗艳。繁缛富丽的清代瓷器清代是瓷器发展的巅峰时期,追求新奇、华丽、富贵是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尤其是官窑瓷器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成为世人竞相追逐的奢侈品。百花齐放的民国瓷器民国由于清朝廷的灭亡失去了对瓷器生产的垄断和出口的刺激,瓷器发展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其特点:一是各种仿品大行其道;二是质量良莠不齐;三是文人瓷器让人耳目一新;四是出现了一些新品种。当今古陶瓷收藏投资注意事项当今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收藏热风靡一时。瓷器收藏是中国传统的大收藏项目,从事瓷器收藏的人越来越多。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真假难辨、市场法律法规缺失的环境,如何收藏、收藏什么却成了一大难题。对今后的古陶瓷收藏,我给您提三条建议供参考。从年代看:收藏高古瓷、康熙民窑精品、民国和上世纪50年代精品瓷器有较大的升值空间。从器型看:收藏文房用具、茶具、酒具、香具以及塑像有较大升值空间。文房用具是经典的收藏选项,虽然价格偏高,但由于更多人的喜爱,加之相对于官窑价格偏低,仍然会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值得收藏。从文化特征看:收藏与历史题材、文史题材、佛教题材、名人名家题材有关的瓷器会有较大升值空间。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历代陶器瓷器特点与价格》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历代陶器瓷器特点与价格》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陶器与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