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洪武瓷器 ...

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洪武瓷器 ...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0-12-17

景德镇古代瓷器。

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洪武、永乐、宣德瓷器对比展”2日在故宫博物院斋宫和延禧宫开幕,共展出瓷器297件套。此次展览既是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首次联合举办瓷器展览,同时又是这些明代御用瓷时隔五百年后从生产始端到使用终端的首次聚首。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在明清两代,景德镇御窑是专门为皇帝生产御用瓷器的基地,紫禁城是这些御用瓷器的唯一合法使用地。至今,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收藏明代御窑瓷器的主要单位,包括龙泉窑、磁州窑、钧窑等不同窑场的产品在内,总数超过一万件,而且多是清宫旧藏,传承有绪。御窑烧造的合格品被源源不断地送进紫禁城的同时,在严格挑选标准下的落选品和残次品均被集中销毁。

经考古发掘,御窑遗址出土的这些落选和残次御窑瓷器,多可以与传世瓷器进行器型、纹样的对比。

在御窑生产的产品中,有的品种仅见于传世品而在出土品中不见,相反的,仅见有出土品而未见传世品的例证也同样存在,更有当时研发的新品种以及试烧之未成功者:展品中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的宣德斗彩鸳鸯莲池纹盘以及永乐红釉点彩碗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这两种器物在传世品中均未曾见到与之相同的。

此次展览与接下来将要举办的“明代御窑瓷器——御窑遗址出土与传世成化瓷器对比展”、“明代御窑瓷器——御窑遗址出土与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明代御窑瓷器——御窑遗址出土与传世嘉靖万历瓷器对比展”共同组成系列。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9月。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宣统瓷器


黄地绿彩花鸟纹碗,清宣统,高6.5cm,口径12.4cm,足径5.3cm。

碗直口微敞,深腹,上腹较直,圈足。内外均施黄釉,里光素。外壁黄釉地上以绿彩绘两株桃树和四只飞鸟,近口沿处饰绿色环线一周,足墙浅刻双环线一周,所有绿彩图案下的胎上均有与花纹相同的刻划轮廓线。外底墨书“大清宣统年制”六字楷书款。

黄地绿彩是低温色釉釉上彩品种之一,以黄色釉为地,用绿色在锥刻好的暗纹上施以彩绘。这种装饰方法在盘、碗上较为常见。

青花缠枝莲纹盖罐,清宣统,通高50.5cm,口径22cm,足径20.7cm。

罐直口,短颈,鼓腹,腹下渐敛,近足处微外撇,圈足。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通体青花装饰。盖面绘缠枝莲纹。颈部绘折枝桃间“寿”字,一长方形留白框内自右向左署青花楷体“坤宁宫祭器”五字。腹部绘缠枝莲纹。近足处绘变形莲瓣纹。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宣统年制”双行六字款。

此罐上所署“坤宁宫祭器”铭文已明确说明了它的用途,即这是一件宣统年间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坤宁宫萨满祭祀所烧造的祭器。

东青釉八卦纹琮式瓶,清宣统,高27.6cm,口径9.3cm,足径10.6cm。

瓶仿玉琮造型,小口,方腹,圈足。通体施东青釉。外壁四面各凸起八卦纹。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宣统年制”双行六字款。

此瓶从造型和色泽皆仿周代玉琮,古朴而雅致。

粉彩夔凤纹碗,清宣统,高9cm,口径21cm,足径8.7cm。

碗撇口,弧腹,圈足。碗内白釉光素,外口沿和近底处各饰金线一周,腹部以粉彩绘夔凤穿花纹。外底青花书“大清宣统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此碗器形周正,线条柔和,用紫、红、蓝、粉、黄、绿设色,色彩艳丽,画工精细,构图饱满而不失清爽,是一件上佳的粉彩瓷器。粉彩绘夔凤穿花纹是清乾隆时期以来官窑瓷器习见的装饰纹样。

东青釉杏圆瓶,清宣统,高30cm,口边长11.5cm,足边长13.2cm。

瓶通体四方形,直口,口至颈部委角,鼓腹,四方圈足。内外通体及圈足内均施东青釉,颈部两侧对称置贯耳,腹部前后两面均有杏核状凸起。外底署青花楷书体“大清宣统年制”双行六字款。

杏圆瓶是我国古代瓷器中的传统品种,自清雍正以来几乎历朝都有烧造,宣统时期的杏圆瓶现有窑变釉、仿官釉、东青釉等品种,均制作规整,反映了清代封建统治者奢靡生活用瓷的尾声。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同治瓷器

故宫博物院藏唐代瓷器欣赏


长沙窑褐釉模印贴花双耳罐,高19.2cm,口径12.6cm,足径14.2cm。

罐唇口,直颈,丰肩,圆腹,腹下敛,平底。胎呈灰白色,器身施褐中泛黄色釉。肩部有对称方形双耳及四朵模印贴花纹。近足处一周及底部素胎无釉。

唐代长沙窑器物以日用瓷为主,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大量外销。其造型简洁朴素,讲究细微之处的变化,以各种形式的罐和罐最多见。早期装饰上的用彩多在模印贴花的人物、狮、葡萄上涂褐色或绿色大彩斑,继而发展为用单一的褐彩或绿彩绘画,以后再逐步发展到用褐、绿双色彩绘。唐代长沙窑是中国大量生产釉下彩瓷器的发源地,它开创了瓷器彩绘装饰的新途径。

唐代长沙窑瓷特色鲜明,首先是釉下彩绘的发明,突破了青瓷的单一釉色。其次是釉下彩绘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活泼生动,具有写实性。其三是模印贴花工艺的大量运用,并用褐彩题写五言诗或六言民歌。此风始于长沙窑,至宋元两代发展到极盛。

三彩盖罐,通高23.5cm,口径12.8cm,足径12.8cm。

罐口微撇,短颈丰肩,肩下渐收至底,平底圈足。罐盖尖顶,出边,直口,盖与罐口不吻合,略小于罐口。罐口施黄釉,罐身施釉不到底,以绿釉为地,衬以白点及黄道组成的菱花图案,盖面以绿釉为地,衬以白点及黄道组成的四瓣纹饰。

唐三彩陶器是我国古代陶瓷史上的一枝奇葩,是在汉代低温铅釉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成果。此件三彩盖罐是唐三彩的代表作,釉彩鲜明亮丽,纹饰仿唐。

长沙窑白釉绿彩枕,高9.5cm,长16.5cm,宽10cm。

枕长方形,圆角,一侧有孔。枕面白釉地,中央以绿彩绘4朵菱形花纹组合成的大菱形图案,四角又各绘小朵花纹。釉面开细小纹片,底无釉。

此枕小巧雅致,为唐代瓷枕之典型器。图案简约,画风清新,寥寥数笔,意趣盎然。从此枕上可以看出长沙窑匠师融传统绘画技法于陶瓷装饰中的高超技艺。

邢窑白釉点彩子母狮塑像,唐,高10.8cm,底边长6.3cm。

母狮昂首,两眼凸起,双耳直立,张口露齿,长须卷发,前腿直,后腿曲,尾上卷,伏卧于台上。母狮两前腿间有一小狮趴卧。狮身皆施白釉,母子双狮眼睛及母狮腿部均点以褐彩。台为正方体形,四周施褐色釉,浓重处呈黑色。

唐代瓷器品种与造型新颖多样。此件白釉子母狮姿态雄健,浑厚古朴,为唐代瓷塑艺术的一件杰作。

白釉奓斗,高9.9cm,口径12cm,足径6.9cm。

奓斗口外撇,口沿呈漏斗形碗状,扁圆腹,平底。器里外施白釉,底无釉。

此件奓斗胎质洁白细腻,釉色莹润雪白,造型规整大方,在唐代白瓷中属上乘之作。

鲁山窑黑釉蓝斑壶,高15.6cm,口径7.5cm,底径8.6cm。

壶撇口,短颈,椭圆形腹,平底,肩部一面为流,相对一面为双带形曲柄,另两面各有一系。通体施黑色釉,里满釉,外部施釉不到底。口、肩等部位施灰蓝色斑纹为饰。

此壶造型为唐代典型器,其丰硕的壶体显示出大唐盛世的风韵。釉面色调黑白分明,以大块色斑点缀器物,质朴而凝重。此件花釉壶应为唐代河南鲁山窑的产品,因为相同类型的瓷器残片标本在鲁山窑窑址中有发现。

三彩刻花三足盘,高6cm,口径27.7cm,足距17cm。

盘口为板沿式,平底,下承3足。通体以绿釉为地,盘心刻一团花,外环荷花、花蕾及荷叶纹,施以黄、绿、白三色。底无釉。

此盘造型规整,盘心图案以刻花方法填彩而成,画面呈现凹凸状,立体感强。由于采用了素烧工艺,胎体致密,釉色以绿彩为主,色调清新淡雅,在三彩盘中较为少见,堪称唐三彩器中的精品。

巩义窑三彩双系罐,高12.5cm,口径13.5cm,底径6.9cm。

罐呈扁圆形,口内敛,平底,口外两侧各有一系。器内施黄釉,外壁以绿釉为地,上以白、黄、绿三色点染花朵。器施半釉不到底,露胎处呈白色。

此罐器型虽小,但丰满端庄,模制成型的双系是唐三彩罐的一个主要特征。此罐以瓷土作胎,胎体坚致洁白,烧成温度较高。在巩县三彩窑址中曾采集到与此罐双系及彩斑相同的残片,由此可知此罐为河南巩县窑产品。

花瓷双系罐,高19.9cm,口径7.4cm,底径10.7cm。

罐口微外撇,短颈,颈两侧对称各置一系,丰肩,肩以下渐收,平底。近底处刻深弦纹一道。通体施黑釉,近底处露胎。乌黑的釉面上装饰四块灰蓝色斑块,似色料自然流淌而成,妙趣天成。

越窑青釉直颈瓶,高22.4cm,口径2.3cm,足径7.3cm。

瓶直口,长颈,颈上细下略粗,硕圆腹,圈足。通体施青釉,釉色莹润细腻,发色纯正。

唐代越窑青瓷以其釉色之美著称于世,为当时全国青瓷之冠。唐代越窑青瓷釉质细腻,透明度好,釉色极为优美,青绿色调,浑厚滋润,其胎体灰白色,浅淡的胎骨使釉色愈加亮丽幽美,釉面犹如一湖清水。当时许多文人纷纷吟诗作赋予以赞美。唐人陆羽《茶经》中,形容越窑青瓷“类玉”、“似冰”。诗人陆龟蒙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之颂。此瓶应为晚唐烧制的越窑精品。

298件景德镇明代御窑瓷器珍品在故宫展出


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明嘉靖、万历、隆庆瓷器对比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展

11月6日,由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明代御窑瓷器对比系列展--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明嘉靖、万历、隆庆瓷器对比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景仁宫开幕。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景德镇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隽,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故宫博物院、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等相关领导、专家参加,开幕式由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主持。

吴隽表示,2014年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与故宫博物院签署战略合作以来,双方在考古研究、交流展览等各个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交流,这次双方联合举办的展览就是实施战略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借助故宫博物院这一国家级高端平台,展示晚明时期景德镇代表性的官窑瓷器,弘扬中华传统陶瓷历史文化。希望通过此次对比展,帮助人们更好地欣赏明代中晚期官窑瓷器的工艺之美,更好地探析晚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特别是制瓷业的变迁发展等方面情况,从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陶瓷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单霁翔、顾玉才、耿宝昌分别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景德镇政府与故宫博物院在研究展示方面合作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单霁翔亲切地把明代瓷器对比系列展比作:“出土与收藏文物的对话,讲述一对兄弟的传奇故事”;顾玉才盛赞系列对比展,是将丰富的馆藏品与最新的考古发掘成果、学术研究相结合,借助故宫展览平台,向社会推出的具有非常高的观赏性、学术性、高水平的展览;耿宝昌更是将此次的对比展特点概括为”琳琅满目、五彩缤纷”。

此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合作成功举办“明代御窑瓷器对比系列展”的第五次展览,展览分为嘉靖朝御窑瓷器、隆庆朝御窑瓷器和万历朝御窑瓷器三大部分,每部分分单元按品种予以展示,分别为“浓丽明艳青花瓷”、“纯净雅致颜色釉瓷”、“色彩缤纷彩绘瓷”、“影响深远后仿瓷”等四个单元,并遴选少量民窑瓷器加以对比。展出传世文物和出土瓷片标本共计298件套,其中嘉靖朝浇黄地青花龙穿缠枝莲纹大盘、隆庆朝浇黄釉锥拱云龙纹碗、万历朝五彩镂空花卉龙纹长方盒等,均堪称难得一见的珍品。

当天下午,与展览配套的“明代嘉靖、隆庆、万历御窑瓷器”学术座谈会在建福宫敬胜斋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就与展览密切相关的明代御窑瓷器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景德镇陶院三位教授向故宫博物院捐赠作品


5月28日下午,故宫博物院在其捐赠专馆——景仁宫举行捐赠仪式,接受学院秦锡麟、周国桢、施于人三位教授的个人陶艺作品。捐赠仪式由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处长娄玮主持,捐赠者秦锡麟和施于人先生之子施蒂、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吴本荣等出席。

秦锡麟教授是闻名海内外的著名陶瓷艺术家和教育家,现任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国陶瓷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等,1988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是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捐赠作品《春意盎然》尺寸为15*12*26(厘米),以拉坯成型,在坯体未干之前作形态的变异变化处理,采用景德镇特有的民间青花装饰形式,以茶花为纹案,有很强的现代民间青花特色和艺术效果。

周国桢教授曾任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景德镇美协主席、学院美术系主任等职。其捐赠作品《静观》2000年尺寸为24*23*37(厘米),打成泥饼的耐火材料和铁质溶化后形成斑斑驳驳的特殊装饰效果,是现代陶艺中泥板成型的代表性作品。

施于人(1928-1996),曾任学院美术系教授,研究生导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理事等。其作品斗彩《多子多福罐》,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写意笔调和装饰手法绘成釉下青花,成瓷后,通过釉上斗彩的方法,把“石榴”渲染的惟妙惟肖。该作品色彩鲜明,对比强烈,温润古雅,既有浓郁的传统意味,又有强烈的时代感。

陶瓷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它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内涵,推进了人类文明的程度。故宫博物院收藏陶瓷器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共35万多件。本次捐赠对进一步完善故宫博物院的陶瓷收藏体系,充实故宫陶瓷收藏,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是故宫博物院从传承民族文化艺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高度收藏当代艺术精品的又一举措。

故宫博物院陶瓷馆今年重新“开张”


16日下午,数字故宫线上分享会在故宫博物院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举办。经过漫长的疫情,不少网友对故宫的展览望眼欲穿。其实在这段时间,故宫策展也没闲着,而是为一个大展做精心准备,也就是武英殿陶瓷馆大展。阔别两年有余的故宫博物院陶瓷馆今年重新“开张”,从文华殿迁至武英殿后,它将有哪些“玩点”和“看点”?在分享会上,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主任吕成龙剧透了新展的五大亮点。

新陶瓷馆隐藏“明星展”

吕成龙透露,这次新开的陶瓷馆有不少变化,在场地上,展厅从原来的文华殿移到了武英殿,展览面积比原展厅增大了将近60%,用超大面积带观众“畅游”陶瓷世界。

在数量方面,以前的陶瓷馆只展示400多件,这次将展示陶瓷等展品将近1000件,翻了一倍多,古代汝、官、哥、定、钧窑“五大名窑”瓷器、明清两代御窑瓷器均在列表之内。此外,展示还增加了5个能反映故宫藏瓷特色的主题,如宫廷的进膳用瓷、赏赐用瓷、大婚用瓷、祭祀用瓷、宗教用瓷,以此让观众全方位尽览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变化和进步。

场地增大,展品增多,与此相对应,展览也拉长了陶瓷展示史,据吕成龙介绍,以前陶瓷展只展示到宣统时期,这次将时间线拉长,延续到了民国时期。值得一提的是,从晚清到民国的数十件精彩展品很少有亮相的机会,这次能相会共展,实属难得。

在展厅的布置上,陶瓷馆在灯光照明方面做了较大改进。吕成龙介绍,此次展厅采用全新的照明系统,给展室和展品以最佳亮度。除了展品外,屋内建筑彩画也将被照亮,以使展品和建筑相互映衬,彰显宫廷藏瓷的特点,带来超梦幻的观展体验。

与以前不同,这次大展还准备了一个彩蛋,在武英殿的正殿里设有一个小型展室,名曰“展中展”,以定期展示故宫馆藏的“明星展品”。吕成龙介绍,明星展品会有很多,可看性也很强。比如蓝釉描金朵云折枝莲纹匜,远观它通体闪烁着宝石蓝般的光泽,云朵般的金彩在其中熠熠生辉。在古代“匜”是用来洗手的,而经过瓷器史的演变,蓝釉描金朵云折枝莲纹匜其实是一种酒具,用于分酒。这个器物之所以光彩照人,是因经历过两次烧制,制作工艺极其复杂,特别是匜内部的“金色云朵”是由金子磨成粉,用大蒜的汁调制金粉后烧制而成。

又如青花加矾红彩海水龙纹碗,吕成龙在分享会上用三维高清数据对其进行展示。可见该碗色彩鲜艳,红彩部分是鲜艳的哑光,而青花部分则闪闪发光。吕成龙介绍,青花加矾红彩海水龙纹碗又叫“金钟碗”,因为它仿制古代金属钟的造型,将它倒过来看,就像是一只悬挂的钟。它是青花瓷的一个衍生品种,也是明代景德镇宣德时期创烧的新品种,同样是经历两次烧制而成,数量特别罕见。

吕成龙表示,这次大展吸收了近十多年来中国陶瓷研究的最新成果,目前,展览内容在丰富,展出条件在优化,展示手段在升级,总之,新的陶瓷馆会以一种崭新的面目呈现给大家。

数字故宫开启“新世界”

分享会上,故宫博物院还讲述了“数字故宫”这一年的成长。据了解,从故宫数字化工作到“数字故宫”的建设,故宫在数字资源采集、管理与应用等方面的经验积累已有二十余年。应该如何基于海量的故宫数字资源,进行更有深度地挖掘与更加前沿地应用?应该如何将兼具体量与质量的故宫数字资源以一种更为智能贴心的方式呈现给用户?“数字故宫”技术团队的年轻人们携手两位故宫文物研究专家,从各自工作的专业角度出发,以《韩熙载夜宴图》VR节目、高清三维陶瓷文物两项数字成果为切入点,为观众展示了更多数字文物资源深度应用的可能。

“经过超高清扫描的《韩熙载夜宴图》被放大到原画的40倍,观众可以在超4k高清画面中沉浸式观赏它,而不错过任何细节”,故宫书画部专家王琥结合最新研究成果,通过《韩熙载夜宴图》VR节目的互动展示,带领观众寻着画中的蛛丝马迹,走进故宫名画世界,感受“一画千面”的艺术魅力。

为满足观众们不同的文化需求,“数字故宫”在过去的十余年间分期分批建设了大量的产品和平台。今年疫情期间,“云游故宫”全媒体平台将故宫多年积累的数字资源按照用户需求进行了重组,平台一经上线,获得了广泛好评。而此次发布的“数字故宫”小程序则进一步、全面地整合了故宫在线数字服务,观众可以通过这款小程序在第一时间掌握全部故宫资讯,海量的故宫数字资源可以一键搜索,一站抵达,无需在网站、微博、app等故宫多个数字平台上跳转。

未来,“数字故宫”小程序将帮助更多关注故宫的用户通过小程序“一键查询”到故宫多平台、全渠道上为己所需的数字资源,全面构建“故宫数字社区”,开启一个不一样的“新世界”。(新民晚报驻京记者潘子璇)

景德镇御窑遗址拟建世界大陶瓷遗址馆


从景德镇市委宣传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市拟建世界最大的陶瓷遗址博物馆——御窑遗址博物馆。目前,该馆的设计规划工作已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完成,设计规模与档次可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相媲美。

据了解,该御窑遗址博物馆由遗址区、博物馆区、历史街区三部分组成,保护对象为窑炉遗址、瓷片埋藏与堆积方式、典型地层、衙署遗址、作坊遗址、古树名木、传统民居、传统商铺及相关陶瓷遗迹等。为防止偷盗,在遗址区和博物馆的重点区域,将安装先进的振动感应器,周边和博物馆内外还将设置红外线围栅报警装置、录像装置,并由中控室统一监控和管理。

又讯今年值景德镇千年华诞,30余件、拍卖底价约800万元的中外著名陶艺家的陶瓷绝品、精品将于本月16日在景德镇首次拍卖。在众多的拍卖品中,以景德镇曙光瓷厂珍藏了40余年的陶瓷雕塑珍品——大型瓷雕屏风瓷板“庐山四绝”最为珍贵。这四块瓷板系景德镇庆祝建国十周年的献礼作品,由景德镇当时最为著名的五位大型陶瓷雕塑专家联手历时两年制作完成,每块高140厘米,宽40厘米,生动地展示了世界风景名胜庐山的美丽景观。这套瓷板画仅红木框架就价值数万元,其拍卖底价约在350万至400万元之间。

景德镇御窑厂


明初,景德镇成立了御窑厂,宫廷瓷器开始注明皇帝的年款。

代表东方古老文化的瓷器,素有官窑、民窑之别。官窑,即官方创办的窑厂。封建社会的官窑是专为皇宫内院制造皇上用的瓷和皇帝赏赐臣僚的御瓷的御窑厂。

说到御窑厂,其来龙去脉应当是萌发于元初而兴于明清,绵延近七百多年。由于御窑厂的特权所在,历来荟萃着景德镇的陶艺精英和能工巧匠。它虽然专为皇帝烧制瓷器,而客观上则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大量瓷文化的奇珍异宝。除了不少流失于海外,至今尚有许多陶艺珍稀品为故宫博物院所珍藏,并向海内外游客作展示。

御窑厂是官窑的象征,是陶艺瑰宝的摇篮。历来,人们对御窑厂充满神秘感与好奇心。

一、元帝设浮梁瓷局

公元1271年,元帝国建立。蒙古族“国俗尚白,以白为吉”。其服饰建筑都崇尚白色。白色的瓷器,同样成为元代帝王的珍爱之品。白瓷在蒙元统治时期的景德镇有很大的发展,优质的白瓷引起了朝廷的高度重视。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景德镇设立第一所官窑———浮梁瓷局,专为元皇室烧造御用瓷器。应当说,这便是御窑厂的萌芽。

元代景德镇成功地造出枢府瓷、青花和釉里红瓷,其成就为后来明清两代御窑厂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景德镇自元代起就开始有了官窑。

二、洪武大帝建御窑

朱元璋推翻蒙元帝国,建立了大明王朝,却几乎全盘承袭了元代的匠籍制度。由于祭祀、赐赏、贸易的需要,明朝开国之初就在原浮梁瓷局的基础上建立了御窑厂,世称“洪武官窑”。

洪武窑瓷器,土质细腻,胎体很薄,釉分青、白二色,以纯素者为佳。据记载,洪武窑有大龙缸窑、青窑、色窑、风火窑、匣窑等二十座。洪武年间军事上需要以瓷器换马匹用于战争,又要用瓷器扩大贸易和安抚邻邦。御窑厂烧出器型硕大的青花釉里红大盘、大碗、大罐,素朴雄浑粗豪而不失民族文化风韵,形成了洪武官窑的独特风格。

三、戏说燕王红战袍

永乐为明成祖朱棣年号。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朱棣身穿鲜红的战袍指挥作战,威风凛凛,气势非凡。第二天清晨,士兵们发现朱棣的红战袍上的霜花自然凝结成了一条腾空飞舞的白龙,以为瑞祥之兆,士气大振,战果辉煌。1402年朱棣登基为永乐皇帝。御窑厂的技师们便依照燕王战袍的故事,设计烧制出鲜红甜白的龙纹瓷器,以表示对永乐皇帝的崇敬。而这种集鲜红与甜白于一体的瓷器,一时间成为永乐官窑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故宫博物院做的是“朕”的生意,景德镇,认真想过做好了瓷器卖给谁吗?


事情得从三天前,在产业园区的一次经历说起。那天是周末,本就人丁稀少的生产基地更显寂寥,随意走进一家陶瓷创业孵化基地的厂房,竟然发现还有人在干活,看来这行的生意还不错。

对于熟悉景德镇制瓷业的人来说,这里并没有什么稀罕之处,瓷器成型的工坊大多如此,半人工半机械的设备材料,满地满墙的泥浆粉尘,灰头土脸的操作师傅。一位师傅正在进行倒模成型中的脱模工艺,看着他熟练地把“藏在”模具中的成型泥坯取出,然后又将模具复原整齐地码好,不由得多看了急眼,并连同师傅的操作和取出的泥坯雕塑一道,拍照以记之。

此举引起了另一名同样打扮,浑身泥浆的“师傅”的警觉,操着非本地口音的他走过来,口气不是很严厉,态度缺很坚决地予以了制止:“这个不能拍,其他的都可以”。

他口中的不能拍,就是眼前这些猪。“未经允许擅自拍摄”,本该理亏的我经他这么一说,反而有了底气。这实在是一只太过普通的猪,多看几眼的原因是它十分眼熟,我家就有一个,那还是买给幼儿时期的孩子存钱用的。

我想你一定也觉得十分眼熟。

再问这个看似“师傅”,实则“老板”(他自己介绍)的人:为何这个不能拍?他却已词穷:我也说不上,反正对我们不利!

明年是猪年,我想他应该是担心这个造型被泄露后,会引起模仿、竞争……或许,它会成为爆款、网红的……

可是,它实在是太过普通。简直就是那个金光闪闪的塑料猪型存钱罐的翻版,只不过,材质换成了陶瓷的。就是陶瓷的,市场上也并不少见!一头不值、不必、不会被仿制的“猪”,为何他却如此抵触呢?

莫非他隐藏很深,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他经年在坯房里劳作,来了订单就倒模生产,已经很久没有与外界接触,并不知道原创设计界日新月异的变化?

想到这里,不禁莞尔,转念一想,又觉得有点可悲!

景德镇,一个产业支撑一座城市上千年经久不衰,至今,仍保有全套传统制瓷产业链,却在产业规模上不占优势,在文创设计界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来样定制、手工制作仍旧是产业收入的主要来源,那些整日待在坯房里拉坯、利坯、倒浆、翻模的“泥巴佬”无暇、无力,也无心去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通过怎样的途径去提升“泥巴们”的附加值?

当然,这里说指弱项仅限可批量生产、大规模复制并赢得广阔市场的陶瓷产品,景德镇这块实在是格外薄弱!

这个青青白白的碗儿好看吧,是手工的哦!别的都好,就是没有量!

近年来以陶溪川为代表的文创街区的产品不在此列,景漂一族、青年学生在这里摆摊设点,展示售卖的陶瓷工艺品五花八门,个性十足,网络线上营销和游客线下购买的组合式营销,让他们的创意之作可以直面终端,扩展市场,但对绝大多数个体而言,某类品种的销售总量还是少的可怜。

做(画)好的瓷器卖给谁?

即使是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的陶艺家也面临着等类似的问题,原有擅长题材类作品市场逐渐饱和,自我艺术类型难以突破、消费新生代的审美喜好难以捉摸等等主客观条件发生变化,大多数人无以适从。只能在原有画面、器型大小上做些加减法,勉强维持。

“没去想未来,能过好今天就不错啦!”即使是眼下生意还算可以,诸如重工、仿古、茶具类的工坊主也是抱着“吃一截剥一截”的心态浑噩度日。有老祖宗留下的金字招牌,有十几甚至几十年的手艺在身,他们的确没想那么多。凭经验造的器型外观,参照书本的纹饰尺寸,再加上多年来积攒下来客户的来样定制,这些心气不高的手艺人已经心满意足。

这是今年拍出天价的“清康熙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盌”半成品

主流消费人群已经从50、60、70后,向80、90、00后过渡,现在的年轻人还会为“四大美人”、“花开富贵”、“锦绣山河”买单?这一点,他们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愿意面对罢啦!

都知道创意是破解困局的利器,但如何创意,怎样破解,很多人没有方向,无所适从。

接下来,本文的重点来了。

或许,远隔千里的故宫博物院,开发文创产品的一些做法可以发挥开脑洞的功效。

景德镇和故宫博物院的关系,用院长单霁翔的话来说,已经恋爱500多年啦!

这个致力于故宫文创发展,爱讲段子超有梗,自称是故宫“看门人”,却被尊称为故宫“掌门人”的副部级干部曾在景德镇举行多次讲座。他认为景德镇与故宫就是通过皇家瓷器的生产联系在一起,近60年来,期间合作从没有中断,而除景德镇外,故宫从没有和一个城市合作如此深度而密切。

正经的皇帝会卖萌,庄严的故宫有温度,单院长认为“故宫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懂得其价值的观众之多寡。”于是,他从自己开始,搞笑卖萌,改变一直以来故宫“高冷”、“刻板”的印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

从严肃的紫禁城到萌萌哒的故宫淘宝,有趣好玩的文创产品满足了当下人们的生活和情感需求,再加上先进的推广营销手段,让其辐射力和影响面无限传播。从“奉旨旅行”的行李牌,到“朕就是这样汉子”的折扇,从花样百出、一贴就高级的胶带,到霸气全开的宫廷雨伞,从《上新了·故宫》一亮相就有价无货的真丝睡衣,到“冷宫”、“御膳房”匾额做成的冰箱贴,诸如此类萌系产品赚足了眼球和销量。

即使是用来销售产品的广告推文也可以赢得10万+的阅读,读的人都知道发文的目的,但就是愿意看,看的高兴,就动动手指,一买为快!钱是花了,可就是花的任性,花的高兴!

故宫的建筑、文物和历史挖掘素材,甚至一砖一瓦,都有机会成为文创产品的元素。

这些萌宠网红,成就了故宫文创产品品类近万种,年销售额超10亿元,利润近亿元的好事,也以平易近人,最接地气的方式,让民众将故宫文化“带回家”,润物细无声地传播着传统文化。

相较而言,的创意创新则显得泛善可陈,还记得那个骑着单车游山玩水,曾经火爆一时的小猪佩奇吗?我们能不能顺着佩奇带的路,继续左突右攻,趟出一片景色怡人的新天地呢!

在上海挤地铁的佩奇,我们学习的榜样!

再过两年,故宫将迎来600岁的大寿。而景德镇早已跨过了1000年置镇的门槛。单霁翔曾不止一次地提到要将故宫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那么,景德镇呢?(林文/文)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洪武瓷器 ...》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洪武瓷器 ...》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