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明青花瓷器万历年制鉴别 > 导航 >

万历朝青花瓷器下——承上启

万历朝青花瓷器下——承上启

明青花瓷器万历年制鉴别 青花瓷器的鉴别 仿古青花瓷器鉴别

2020-12-17

明青花瓷器万历年制鉴别。

明代万历(公元1573—1620年,明神宗朱翊钧年号)朝共48年,是明代历时最长的朝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由于宫廷和上层社会对于细瓷的追求和废除禁海,致使瓷器产量剧增,青花瓷品种繁多,数量巨大,还出现了专供对外贸易的外销瓷。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器物造型也开始转变,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此风格一直影响了明末乃至清初青花瓷器的面貌。

明代青花铁线描技法中的铁线描人物约在明代万历年开始,线条外形状如铁丝,故名。

近日深圳永乐有幸征集到这件“青花人物纹大盘”典型的万历年铁线描瓷器,釉面滋润匀净,平滑莹白,光洁无瑕,釉面线条外形状如铁丝,清雅秀美。在运笔上,铁线描行笔慢,压力匀,中锋用笔,线条变化小,实起实收。粗细一致、细劲有力,这种线条的特点画面制作简练而工致,运用流利而挺劲的线条。

明代人物形体的浑挺坚实塑造的准确生动。铁线描虽然缺少变化与运动感,但在坚挺中却能显出它的质朴、古拙的特点,有着别样的装饰情趣雍容华贵表现得淋漓尽致,图案精致,尤显富贵华丽,都是工笔重彩,一丝不苟。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具有强烈的美学效果和时代风格。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如今,这种青花铁线描瓷,在一般市场已经不能随便就能收藏到了。实际上,万历铁线描器物已十分难得被视作具有古陶瓷艺术品中的名贵瓷器,受到大量的收藏家、艺术品投资家的青睐!

taoci52.com编辑推荐

万历朝青花五彩龙纹折沿洗


明代时,中国的瓷器就已享誉海外,瓷器贸易频繁,产品被销往亚欧各国。尤其在明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间,形成了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期。当时,欧洲上层社会以拥有中国瓷器为时髦。日本人更是不惜重金求购,件件立档精心保存,并作为重要文化财富而登记在案。如今,翻开山中商会和龙泉堂旧时的账目,常可以看到万历五彩瓷器以高价进出的记载,在民国时,万历五彩的价格明显高于同等清代官窑。

此件青花五彩龙纹折沿洗(如图),为万历本朝制,曾旧藏于日本,2013年由中国著名拍卖公司秋拍回流,现藏于苏州古玩城。该洗状若梅花,六瓣绽开,器大宽沿,平底内凹,内外皆以五彩作画,内壁及口沿上均以云龙纹为主题纹样,洗心为一正面龙纹,龙身以青花绘饰,余部辅以红、绿祥云,内壁为五组蓝绿龙,每组绘二龙,青花龙与绿彩龙相对而视,龙爪苍劲有力。口沿上纹样与内壁相似,仅将绿彩龙换做红彩龙。四周祥云翻飞,红绿二色搭配变换。外壁为缠枝花卉托宝纹,缠枝密布,亦以青、红、绿三色为主。底露胎,中心施白釉,中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二行楷书青花款。施彩风格豪迈,繁缛华丽,红彩古雅深沉,绿彩厚润苍翠,青花明丽泛紫,颇具意趣,深有万历五彩瓷器之精髓。

由于万历五彩瓷名冠四海,到了清末民国,国外古董商纷纷来华收购五彩瓷器,一些精明的中国古董商也趁机为其代收购,造成国内的五彩瓷器严重流失。如今,国内留存下来的五彩瓷已十分稀少,万历青花五彩更是凤毛麟角,为名副其实的稀世珍宝。

明万历官窑龙纹青花瓷器


明万历 青花龙凤纹瓜棱罐

中国是龙的故乡。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到历代帝王的精神支柱,它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智慧。龙纹在瓷器上的应用确切地说始于唐代,宋、元以后愈加广泛,晚明万历朝官窑青花瓷集永、宣、成、弘瓷业发展之大成,开创了晚明瓷业发展的新局面。在龙纹装饰方面,元末明初那种强壮、粗犷、豪迈的龙纹形象已被万历朝洗炼、俊俏、洒脱的风格所替代,龙的形体拉长,身体呈桥形拱起,头部加大,双眼突出,上下唇均加长向上翻翘,鼻端通常被处理成“如意”形,鬃发茂密的向后方飘拂。龙多为五爪,短小而尖利,四爪指在前,一指在后呈轮式挣张,龙鳞简化而草率。龙的形式多样,富于变化,主要有腾空龙、升降龙(一龙在上,一龙在下,首尾相应)、行走龙、穿花龙、戏珠龙、团龙等,它们多与宝珠、祥云、海水、灵芝、花卉配合,寓意吉祥与瑞气。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景德镇官窑制品中,万历朝的几件青花龙纹瓷器极富时代特色,与同好共同鉴赏:

1、万历款青花双龙纹罐

高10.2、口径9、足径8.9厘米,敛口,圆腹,平底,圈足。外口下及足上部有如意云头边饰,腹绘双行龙戏珠纹,龙头硕大,嘴部奇长,上下唇开启吐细长舌,鼻为如意形,下巴的胡须系蝴蝶结,双目如珠,角细长,鬃发向上方竖起,形似沾足了墨汁的斗笔。此龙纹虽脸如马面,嘴的大小占整个面部的三分之二,但毫无狰狞之态,鼻端和下胡的修饰更显得柔和祥瑞,前肢和后腿关节处系的蝴蝶结带为晚期明时龙纹所独有。

2、万历款青花龙凤纹活环耳瓶

高21、口径5.5、足径8厘米。此瓶形制仿古代青铜器投壶的造型,颈两侧安龙耳套活环,外口下由右至左横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款,颈绘卷草及蕉叶纹,腹绘双龙双凤。双龙做立姿行走状,龙的身躯扁矮,粗壮,四爪向外挣张,龙额饱满如牛首,眼小而圆,角略短,鬃发倒披在脑后竖起,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刚劲而强健,简笔菱形的龙鳞更突出了膘悍的气韵。活环耳瓶的烧制创烧于明初,万历朝十分流行,清代康熙以后比较少见。由于工艺难度大,成功的制品数量极有限,两只套在双耳上的活环必须在匣钵中悬挂后再烧才能防止活环与大耳粘连,活环的胎体细窄轻薄极易变形断裂,所以在工艺制作上活环瓶的确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3、万历款青花穿花龙扇形蟋蟀罐

高9.8、口径9.2、足径8.9厘米。通体呈扇形,平盖,顶安圆钮,底白釉内青花花边扁额形长条框内有楷书六字款“大明万历年制”。斗蟋蟀是古老的游戏,明宣德时的瓷质蟋蟀罐已烧制得十分精彩。此罐追求新颖的形制,通体以九条穿花龙为主要纹饰,正面绘一立姿行龙,边壁均绘首尾相错的升降龙,隙地满绘缠枝花叶纹,由于受边壁画面的局限,龙的头部很大,躯干细瘦而蜷曲,四肢壮健有力,双目如灯,肉多骨少,丰肥饱满,双角随鬃发向两侧分开,面部略显板滞。

4、万历款青花镂孔龙穿花长方盖盒

口径19×18.2、足径25×18.2、高11.1厘米。盒长方形,盖面镂孔,中部菱形开光内有镂孔云龙纹,隙地绘火珠、朵花等,盖面及盒边壁均绘双龙戏珠纹,通体绘龙十七条,姿态为对首戏珠纹,龙头肥大,眼珠突起,身躯修长,充满动态。万历官窑中此类青花镂孔盒较为常见,多为胎体厚重,雕刻圆润,一般是供宫廷中盛装果品,从实用功能上讲它清洁卫生,具有良好的通风透气功能,从装饰效果上看,它形制古朴,花纹满密,十数条龙在花草间穿行舞动,生动优美。

明万历 五彩龙凤纹出戟大花觚(残)

5、万历款青花龙纹碗

高7、口径16、足径6厘米。碗撇口,深腹,圈足,里心青花双圈内绘正面龙,龙头肥硕,双目有神,椭圆形的龙面,脑后的鬃发向两侧飘动,龙劲扭曲,尾部短粗,爪窄小尖利,爪指间距拉长,是十分典型的晚明龙爪的特征;碗外部绘双行龙穿行于祥云之间,追赶宝珠,龙鼻上翘呈如意形,下巴极长向前伸展,整个龙的姿态是向前方涌动,形象生动而飘逸。有趣的是,碗外部的双龙姿态相同,只是一个开口,一个闭口。一般来说晚明行龙张口的较多,从绘画技法上说比较容易把握住龙的精神面貌,而闭口龙较难表现出龙的气韵,《图画见闻志》云:“凡画龙开口者易为功,合口者难为功。”画界有“开口猫,合口龙,言其二难也”之说。此碗外壁的行龙又唇紧闭,形态优美,神采飞扬。

6、万历青花龙穿花纹碗

高6.5、口径14.5、足径5.5厘米。碗里外绘龙纹,底白釉内有如意形花押款。碗心纹样与上一件大抵相同,为豹脸形的正面龙,外绘海水江崖,双行龙在云水之间翻腾舞动,大张龙口,颈细体壮,身体中部呈桥形拱起,脊背的羽鳍向上竖起随风飘拂,爪出四指,尖利如钩。四瓜龙最早出现在宋代,晚明青花中十分少见。此碗的胎体、形制、青花和绘法与上述书官窑款的龙纹碗相差无几,只是足内书花押款,当是万历民窑中官搭民烧的制品之一。

7、万历款青花龙纹盘

高3.8、口径20、足径12.3厘米。里心绘云龙纹,外壁绘双龙,一龙张口,一龙闭口,鼻上翘,半圆形的下巴上有一排竹叶状的胡须,龙头的画法十分特殊,眼眶突出,鬃发的发际与眉骨齐平,浓密的毛发如同一顶巨大的帽子扣在头顶上,背鳍呈锯齿状,躯体向前卷曲涌动,隙地基本空白,突出了龙的主体形象。

以上几件故宫的藏品由于数量有限,还不能概括万历青花瓷中所有的龙纹形象,但从总体风格上分析,我们仍然可以初步地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特征:首先,万历朝正面龙的形象较嘉靖朝明显增多,头硕大,脸丰满,有“牛头豹脸”之说,鬃发极为浓密,以头顶中缝为界向两侧分披,有的形如鸟羽,有的如蝶翅,面积是脸部的两倍到三倍,脖颈细长在头顶上方环绕成一个小小的半圆连续起分披两侧的鬃发。侧面龙头部扁长,似鳄鱼,嘴巴开张极大,吐飘带形长舌,有的下唇胡须呈竹叶状排列,有的系成蝴蝶结状。闭嘴龙的下巴多向前伸,将脸部拉长,双目圆睁,炯炯有神,其次,龙的躯体肉多骨少,鳞片不再是菱形而多被简化成尖长的锯齿纹,细密层叠的龙鳞已十分罕见。书官窑款识的多为五爪龙,爪短粗尖利而钢硬,拇指与其它四指的间距不同,多为轮式挣张。整体说来,万历朝的龙纹装饰更加抽象简约,着重描绘龙的精神和风格,而不太注重细部的刻画,它形式多样,以拟人式的夸张手法展示万历朝龙纹英姿勃发、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

明万历青花瓷赏析


明代万历(公元1573—1620年,明神宗朱翊钧年号)朝共48年,是明代历时最长的朝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由于宫廷和上层社会对于细瓷的追求和废除禁海,致使瓷器产量剧增,青花瓷品种繁多,数量巨大,还出现了专供对外贸易的外销瓷。万历青花早期继承了嘉靖、隆庆朝风格,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开始使用浙江青料,器物造型也开始转变,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此风格一直影响了明末乃至清初青花瓷器的面貌。万历朝青花瓷早期继承了嘉靖、隆庆两朝风格,晚期开始使用浙江青料,器物造型也开始转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一直影响到明末乃至清初青花瓷的面貌。故国外一些学者称万历朝为中国青花瓷的“转变期”。从瓷器数量上来看,万历青花瓷产量剧增,品种繁多,还出现了专供外销的特殊装饰青花瓷。如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文物鉴赏》编委会编著的《明代青花瓷》一书中介绍的“明万历青花象首军持”(图1)。“军持”亦称“君持”、“捃稚迦”,为梵语“Kundika”的音译,是佛教徒饮水和洗手用具。此件军持通高20.5厘米,象首,寓意“太平有象”。小流,背部有轮盖口,直颈,腹部饱满,平底。由背到底饰青花锦地纹,内绘留白的兔纹,象颈部饰青花璎珞纹。为典型的万历朝外销瓷。据统计,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二级以上万历瓷器共535件,其中青花瓷为286件,占总数的53%以上。而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收藏万历瓷器共525件,其中青花瓷为266件,同样占总数的一半以上。此外流落国外和民间的青花瓷更是数目巨大,举不胜举。由此可见,万历时期瓷业烧造仍然以青花为主,并显示出蓬勃发展的盛况。

(图1)

万历青花胎土淘炼不够精细,所以总体质地不如前朝,较粗松,制作工艺也不如前朝精细。

官窑小件器物胎体精细致密,且白腻,大器稍差,釉面光润肥厚,足内施亮青釉。

民窑器胎体大多厚重,修胎不规整,琢器类有明显接痕,碗、盘类的圈足足径比较大,底足制作粗率,大多为粗砂底,有明显的跳刀痕,个别的是平底或浅宽圈足,底部中心落款处常有凹陷,露胎处有火石红和铁锈斑点。早期的釉面比较细腻、肥厚,光泽度强烈,玻璃质感极好,晚期的釉质稀薄,还常有缩釉现象。

盒类瓷器多变形,不平整,撇口碗的口沿有极小的凸起边,盘塌底严重,碗、盘足内有跳刀痕和火石红色。

万历早期仍然使用回青青料,发色浓重艳丽,蓝中泛紫。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回青料用竭,开始使用浙江产的浙料,由于这个时期对青花钴土矿料有了新的工艺,从传统的水选到火煅,迅速提高了青花的发色质量,使得浙料呈色青翠幽蓝,蓝中泛灰,多有晕散,色调颇具沉静感。

万历青花瓷不同时期的造型

万历朝创造了一些新的器物,有筒瓶、壁瓶、莲花瓣式盘、四吉祥开光花鸟盆、高达73厘米的大瓶和多棱器。主要造型有花觚,分撇口式、洗口式、倭角式、出戟式、海棠式,有四方形、六方形、瓜棱形,还有带环耳、兽耳、贴兽纹等。

盒类有四方形、圆形、桃形、银锭形、双层、四层、多层式节盒、带屉式、天盖地式等。

文房用具类有笔插、笔管、笔洗、笔船、龙形笔山、调色盘、印盒水滴、烛台等。

盘类有八方形、梅花形、莲瓣形、葵花瓣形和出口外销大盘(胎体较薄,宽板沿口,器身有莲花瓣形开光,内绘花卉、杂宝等,这种外销大盘一直延续制作到清初)。

炉类有钵式炉、方形四足炉、筒式炉、鼎式炉、瓜棱炉、莲瓣炉、兽耳炉等。

罐类器形多种,口形分直口、花口、敛口,腹形有扁圆、八方形、瓜棱形,大小、高矮各不相同,还有蟋蟀罐的造型比较多,有圆筒形、扁圆形、方形、梅花形、瓜棱形、葵花瓣形等多种。

瓶类有六棱瓶、梅瓶、蒜头瓶、筒形瓶、葫芦瓶、壁瓶。蒜头瓶比嘉靖朝时开阔,颈部较粗,圆腹,圈足,有的带兽耳。葫芦瓶小口细颈,有圆形、瓜棱形腹身,也有上圆下方形。壁瓶有葫芦形、半圆形、莲花口式、瓜棱形等造型,大小各异。

万历官窑除常见的盘、碗、瓶之类外多制文具,大器比例也较大,如花缸、绣墩、梅瓶、花觚、地瓶、大盘等。小件器物精细,大件粗率。

民窑常见各式盘、碗、杯、碟、瓶、炉、高足杯、出戟尊、提梁壶、军持、鼓凳、各式洗、烛台、方炉、笔架、笔杆、调色盒、瓷塑人像等。

雕塑类最著名的有青花吹螺人、布袋和尚、八仙、南极仙翁、真武神君、观音菩萨、文昌帝君、仕女、童子和各种佛像。

万历青花器形种类繁多,大件器物数量不少,60厘米以上的梅瓶、70厘米以上的花觚、30厘米以上的大碗等较为多见。且梅瓶形体变长,瓶颈细长,瓶口颈转折处棱角突出,不像早期梅瓶那样无明显棱角。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万历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图2)。此瓶高72厘米,口径10.4厘米,足径19.3厘米。瓶口细高,器身瘦长,瓶上有盖,宝珠纽。盖与腹面上均绘龙纹,龙身姿矫健,张牙舞爪,非常威猛大气。此瓶器型高大规整,釉面润泽,是万历青花大器的代表作。蒜头瓶也是万历时期出现较多的一种瓶式,口及腹部的各种线条变化构成了此类瓶的多种形式。

壶的造型种类也很多,有的沿袭前代壶式,有的在原来基础上又加以变化。特别是明代提梁壶以万历青花瓷为代表,壶体有瓜形、球形、六棱形等式样,提梁有高、低之别;少数为窗格式,或在壶肩部有双竖系,双系之间穿半环形金属提梁。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万历青花六棱提梁壶”(图3)。此壶通高22厘米,六棱形,敛口,硕腹,浅圈足,弯流,高提梁,带兽钮盖。腹部画人物故事六则,肩部及底有边,各画蕉叶纹,口画勾云纹,提梁画松竹梅及回纹一道,流上画回纹及花蝶,盖面画云纹,兽钮加染青色。

万历朝花觚、香炉、盒类、罐类青花瓷的造型也相当丰富。花觚分撇口式、倭角式、出戟式、海棠式,有四方形、六方形、瓜棱形,还有带环耳、兽耳、贴兽纹等。香炉有钵式炉、鼎式炉、莲瓣炉、兽耳炉等。盒类有四方形、圆形、桃形、银锭形、双层、四层、多层式节盒、天盖地式等。罐类器形多种,口形分直口、花口、敛口,腹形有扁圆、八方形、瓜棱形,大小、高矮各不相同,还有蟋蟀罐的造型比较多,有圆筒形、扁圆形、瓜棱形、葵花瓣形等多种。此外这一时期文房用具类也很多,有笔插、笔管、笔洗、龙形笔山、印盒水滴、烛台等。

万历青花瓷不同时期的用料

万历早期青花瓷使用“回青”青料绘制,颜色呈蓝中泛紫,浓艳清亮。以北京首都博物馆藏“明万历青花莲瓣形盘”(图4)为例,此盘口径18.8厘米,造型独特,构思巧妙,形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口内莲瓣的凹饰双勾垂云纹,盘的平坦中央书梵文,周围绘两周如意云纹,以弦纹相隔。外壁第一层莲瓣内书八个梵文,用八朵花卉为隔界,第二层莲瓣尖部绘出叶脉纹,根部空白,突出莲瓣盛开的效果,近足部重叠花瓣。由于青花色调蓝中闪紫,故此器为万历早期产品。莲花为佛教圣物,此盘应为佛教礼器。万历中期采用“回青”青料加石青,呈蓝中泛灰色,具有庄重的效果。晚期回青料用竭,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开始使用浙江产的“浙料”,俗称“浙青”。由于这个时期对青花钴土矿料有了新的工艺,从传统的水选到火煅,迅速提高了青花的发色质量,使得“浙料”呈色青翠幽蓝,蓝中带灰,多有晕散,色调颇具沉静感。而民窑青花瓷用“浙青”绘制的青花大多呈色淡浅。

万历青花瓷胎釉的特征

早期万历青花瓷胎质除少数较为精细外,绝大多数胎质都比较粗糙厚重,露胎的胎骨有火石红和铁锈斑点;釉面比较细腻、肥厚,光泽度强烈,玻璃质感极好。而中期釉质肥厚莹润,釉色泛青,呈乳白色或白色。晚期尽管釉层稀薄不均,还常有缩釉现象,但是器型比较丰富,以擅长各式文房用具为特色,有笔洗、笔架、瓷砚、印盒等等,多为青色。

万历青花瓷的纹饰

万历青花创新的纹饰比其他各朝代的都多,且构图繁密、主次不清,稍显凌乱。很多器物里外满工,绘满了装饰图案,甚至在一件器物上绘了不同内容的二十几种吉祥图案。琢器类的瓶、觚等立件,构图简单的全器只用一种题材的纹样绘制,大多采用多层装饰的方法,从两层三层一直多到八九层的都有,每层内容都很丰富。但也有疏朗清秀的,比方说在青花瓷上“透雕”,即在器型上镂空纹饰,如北京保利2010年拍卖的“明万历镂空云龙纹盖盒”(图5),倒也精巧新颖、别具一格。此件盖盒直径21.3厘米,盖心点缀花蕊,盖面镂空纹孔,盒身绘飘逸灵动的云龙纹,极具神采,整体绘画具有万历时期典型的粗犷风格。纹饰虽繁缛而不乱,镂空工艺的运用令层次丰富清晰。

早期万历青花的绘画技法采用类似隆庆朝的手法,线条有阴阳深浅之分;后期绘画简单潦草,笔法稚嫩。晚期有代表性的技法是青花淡描、铁线描和淡水点染,构图时用线条加极淡的青料单线或双线勾出图案的轮廓,线条流畅简洁,再加以渲染填色,画面颇有水墨画的效果。还有一些特有的装饰手法,如在白地蓝花的画面上加绘蓝地白花的纹饰,画面蓝白互映。还有在画面上预留的空白处用单线描绘主题纹饰,称为“预留空白”。

由于外销的需要,构图上万历青花大量采用了开光的形式来表现纹样,“锦地开光”就是万历朝青花瓷装饰的一大特色。它借鉴于云锦,锦地有古钱锦、米字锦、梅花锦等,开光的形式有圆形、长方形、四方花瓣形、长方花瓣形等。如1996年中国嘉德拍卖的“明万历青花开光人物图盖罐”(图6)。此器高40厘米,鼓腹丰肩直口,底施轴落六字双圈官窑款,带有宝珠纽盖。肩饰缠枝灵芝,胫绘变形莲瓣,腹部是四面开光,内画人物图,盖上装饰以折枝花卉和云纹。青花发色蓝中泛紫,所绘人物生动传神,布局疏朗,层次清晰,是明万历时期的典型青花器物。盖上有纹一道,罐口磕一处。再如1982年出江西广昌纪年墓出土的明万历外销转内销的青花瓷盘,欧洲人称“嘉橹”,日本人叫“芙蓉手”,也是典型的外销开光瓷盘。

万历青花主要纹样有云龙纹、双龙纹、穿花龙纹、穿花团龙纹、龙舟纹、龙凤纹、月影梅花纹、卷云纹、杂宝纹、蕉叶纹、缠枝杂宝纹、灵芝纹、八卦纹、进宝图等。如2011年北京诚轩拍卖的“明万历青花穿花龙纹蒜头瓶”(图7)。此器高45.5厘米,自上而下分别以青花绘卷云纹、璎珞及杂宝纹、卷云纹、蕉叶纹、缠枝杂宝纹、龙穿花纹、花叶纹,共七层纹饰。纹样繁而不乱,极富层次感。青花发色淡雅,略有晕散。胎体厚重,造型挺拔,传世较为少见。杂宝有珊瑚、海螺、十字杵、古钱、银锭、象牙、犀牛、火珠、方胜、云板等,经常使用其中八种图案则称为“八宝”或“八吉祥”,没有像前朝那样规定死板。人物纹主要是绘制婴戏、仕女、仙人、老子出关、四妃十六子、达摩,还有戏曲插图等,另外在人物纹旁边往往还配以山石、梵文、八宝、龙纹等。纹样的特征是人物体形比较失真,画面多有道教色彩。仙翁的脑门很高,像冬瓜。小孩儿的头大,后脑勺大,和身体不成比例。具有万历青花特征的纹样还有娃娃攀花纹、狮子穿花纹、灵芝纹、天宫麋鹿图等。天宫麋鹿图绘于器心,是为“厚禄”之意。

万历青花瓷的款识特征

万历青花上的款识具有独特的时代风格。从字体布局到字体书写,与前代皆有不同。一是将朝代款与吉言或斋名、王府名、干支相结合,组成一体的款识,如“大明万历年德府造”、“大明万历辛丑年造”等。二是朝代款识,改变前朝隆庆款的“造”为“制”。三是字体上改变前朝的以楷书为主,而用篆、隶、行、楷。笔法刚劲有力,端庄工整。官窑器大多书青花“大明万历年制”双行六字楷书双圈款,如北京首都博物馆藏“明万历青花莲瓣形盘”盘底(图8),很少使用“万历年制”四字款。还有和其他字句合用的,如“古周饕餮,万历年制”、“万历年制,纯忠堂用”等。

万历民窑青花上的年款有“大明万历年制”、“大明万历年造”、“万历年制”三种。除年号款外也有“福”、“禄”、“寿”,以及“福寿康宁”、“万福攸同”、“金玉满堂”、“富贵佳器”、“天禄佳器”等吉语佳句款。

款识

官窑器大多书青花“大明万历年制”双行六字楷书双圈款,很少使用“万历年制”四字款,只有和其他字句合用的,如“古周饕餮,万历年制”、“万历年制,纯忠堂用”等。

民窑器年号款有“大明万历年制”、“大明万历年造”、“万历年制”三种。除年号款外也有古语款、赞颂款、图记款等,有“福”、“禄”、“寿”、“万福攸同”、“金玉满堂”、“玉堂佳器”、“富贵佳器”、“天禄佳器”等

清代历朝青花瓷器如何分辨


清代历朝青花瓷器如何分辨。

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

1.制型:制型、釉色、纹饰既有明朝遗风,也创始清朝特色,处于过渡时期。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制型单调,年夜盘闪现双层底。早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

2.工艺:粗糙不建胎。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现象。双层底,又称隔漏底,中足高而内底低,只有顺治康熙时有。

3.胎釉:胎骨疏松,瓷化水平不好。

4.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顺治初期呈色灰暗,顺治初期冶艳收紫。顺治时多数为酱心,康熙时继绝,雍正时便少,当前则不见。

5.纹饰:明朝适意花草、云龙纹多。清朝青花瓷上山川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肥削玲珑石。画花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皆有。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全国尽皆春”。或“梧桐叶落,全国皆春”。个别借有写“红叶传书疑,寄与薄情人”诗句的。

6.款识:有顺治年制,年夜清顺治年制,也有年夜明顺治年制,多是窑工有抗清豪情所致。祭器多干收编年款。如“顺治丁酉”净水碗。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伪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二.康熙时期的青花瓷(1662---1722年)

这一时期成绩最年夜,制型千变万化,工艺详实粗巧,色彩翠绿。《陶雅》上说:“天下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1.制型:前期比较敦薄,器型变革未几。前期薄薄皆有,以薄为主。器型前所未有,幻化莫测。常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为多。前期则不雅欣赏,陈列器物删多。年夜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碗变革较多,有洗式、墩式、四圆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奇异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借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2.工艺:碗,深背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年夜,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露底布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部门是璧形足和隔漏底足。笔筒底中有脐形,瓶罐接心不较着。盘碗底部皆有极细缩釉面,象针鼻眼。

3.胎釉:前期疏松,瓷量灰白;前期坚致,瓷量细白,如糯米粉。前期釉色白中闪青,露铁,前期闪现浆白釉,光明。釉面能见桔皮纹,白度删强。明朝青花有影青味,清带青花则雪白。

4.青花:前期以石子青为主,色灰暗。前期有石子青、回青,但以回青为主,呈色光辉光耀明快、洁明。青花原料好、底釉白,画风讲究,具有清初年夜画家“四王”的笔法,闪现条理。好的青花有玉量感。青花品种有白地青花、中酱色内青花、青花釉里红、豆青青花、青花加紫等。祭蓝釉中有洒蓝、雪花蓝,借有花觚与笔筒,主若是青花,心沿及圈足处用暗花卷草纹润色藻饰之。

5.纹饰:前期粗犷,有明末遗风,技法采用单线平涂,挖蓝处经常分聚散溢不工整。前期技法流利、工细,面蓝用山川画的披麻皴。题材,前期有山川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等。前期,题材宽年夜、搜罗万象。如二十四孝中“孟中哭竹”等。康熙时创新长篇铭文,有:“前后出师表”、“前后赤壁赋”、“兰亭序”、“腾王阁序”、“圣主得贤臣诗赋”等。诗文后经常用釉里红钤记。文字有“熙朝传古”、“熙朝博古”、“文章山斗”、“文房山斗”、“博古雅玩”等。瓶罐画有战争故事的,如“三国志”、“水浒转”等;(俗称“刀马人”)戏直故事有“西厢记”、“竹林七贤”、“直水流觞”等。清朝好几朝,青花图案喜留白边,但以康熙朝留白边最宽。康熙时画菊,留白边,且条理多。康熙时初绘勾莲、西番莲、洋莲等。

6.款识:前期楷书,前期用篆书。“年夜清康熙年制”,丁末是康熙六年。借有永乐宣德、嘉靖的伪托款。明朝书法刚劲有力,清朝仿制的采用馆阁体,较为虚弱脆弱硬朗。篆书是细硬的铁线篆。楷书年号写得较扁,底下一划较长。公众款有:玉石宝珍、杏林春宴、若深收躲、北庆堂制、益友堂制、偶石宝鼎之珍等。干收年号款,有丁末、葵丑、戊申等。普通康熙二十年之前,青花收灰。芝麻酱心、康熙皆有。康熙时有很多伪托款,而且较好。总的特面是用笔无力、工整,是馆阁体。图记款有杂宝、爵、螺、角、春叶、圆胜、团鹤、团凤等,借有画笔、银锭、如意的,露意为“必然如意”。图记款,明朝有,但较少。康熙借有仿成化天字罐,写天字款的。有一种底心唯一双圈的。康熙初期本款极少。

三.雍正时期的青花瓷(1723——1735年)

1.雍正朝仿明永乐宣德时的苏泥勃青较多,创新少。创新的有套杯,十个一套,心薄,微撇、身矮。借有灯笼尊、扁肚菊瓣瓶、贯耳瓶、蝠龙罐等。

2.工艺:粗工细琢,讲究建胎,不见接心。足根较深滚圆,俗称灯草根。民窑仿砂底,粗糙,有螺旋纹。

3.胎釉:详实雪白,瓷化水平好,胎体薄薄均匀,釉汁津润津润。

4.青花:担负康熙白釉,白中闪青,部门仿明朝的苏泥勃青,但不是用进心料,而是用野生面染,使之晕散。民窑器收青带灰,足根圆,图案机械。雍正时,唐英督制的青花釉里红,色彩把握自若,光荣斑斓,红白相映,俗称唐窑。

5.纹饰:康熙前期开初,侧重于图案化,呆板,雍正时继绝。纹饰有仿明朝的云龙、云凤、云鹤、折枝花果、缠枝花草、花托八宝、贯套纹等,线条纤细。民窑有八卦、八仙、梵文、勾莲等。梵文扁长,图案化。扁体梵纹犹如躲文,机械。人物画有渔耕樵读,以男为多;棋琴字画以女为主。

6.款识:青花瓷上以楷书为多,“年夜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款皆有。伪托款,以仿成化、宣德为多。民窑常见圆块款、肥白款、豆腐干款等。四朵花款,雍正前期坤隆前期皆有。

四.坤隆时期的青花瓷(1736——1795年)

1.制型:瓷胎薄薄兼有,形式包罗万象。有日用器、摆设品、纸墨笔砚、祭奠用品,借有印盒、小瓶等。

2.工艺:比康熙时有所突破,常见有粉彩转心瓶,青花五孔双活环瓶。嘉庆时有活环,但有搭釉现象,坤隆时皆无搭釉,双环活络。年夜件器,不变形,工整,薄薄均匀,成型线条生硬,不及雍正时平宁。

3.胎釉:坚致细白,硬度不及康熙,釉细莹润,光辉好,部门仿康熙浆白釉。民窑有灰青釉。

4.青花:前期担负雍正朝仿明永乐宣德的,色灰,机械,不及雍正斑斓,但图象清楚,呈色不变。浆白釉,康熙细,坤隆粗。坤隆色陈,康熙青灰。浆胎青花,分量沉、有开片,坤隆仿康熙,釉面不服整,有桔皮纹。借有玲珑青花加彩、胭脂红青花。

5.纹饰:民窑繁复。前期开初以凶祥图案为首要图案,如百鹿、灵芝、团形篆书寿字和山川、风光等。

6.款识:篆书款删多,楷书款加少。有六字二行及六字三行款。有仿宣德、成化款,有花押款。

坤隆与嘉庆时期青花的比较:

1.制型:坤隆沉浮工整,薄的也均匀。嘉庆薄重笨拙。

2.工艺:坤隆详实,讲究建胎,圆足,露胎未几。嘉庆粗糙,不讲究建胎,足滚圆少,尖状多,露胎也多。

3.胎釉:坤隆胎量坚致细稀,釉色细白亮光。嘉庆胎量粗松量沉,白中闪青,亮光度差。

4.青花:坤隆光辉光耀杂实。嘉庆灰暗,色不不变。

5.纹饰:坤隆绘画工细、题材仿古多。嘉庆绘画粗糙、题材凶祥图案多。

总之,嘉庆当前,经济式微,青花衰退,粉彩删多。光绪时,青花一度好转。依照清宫档案,光绪匹配时,烧制很多仿康熙的青花瓷。许之衡撰《饮流斋说瓷》记录:“近日仿康熙青花之品,亦有极粗者”。

五.嘉庆当前的青花瓷(1796——1911年)

1.制型:薄重笨拙,线条生硬。瓶罐有饰耳的制做圆法,如夔凤耳,蝙蝠耳、狮首耳、双龙耳、鹿头耳等。新的品种有:青花邓罩、药瓶、脸盆、壁瓶、痰盂等。

2.工艺:粗糙,足根圆而粗,建胎不粗,薄薄不匀。

3.胎釉:胎量详实而脆,稀度不强,硬度不敷。釉色细薄,不敷津润津润。道光时釉面有海浪纹、不服整,光绪时部门有桔皮纹。

4.青花:收色斑斓少,白洋闪灰多,个别闪灰褐色。总的特面是具有流落感,底釉较薄。闪现洋蓝,呈色流落扎眼。

5.纹饰:不敷粗细。凶祥图案盛行,勾莲图的盘碗较多,祸禄寿三星图,初于雍正,同治、光绪时删多,蝙蝠、寿桃、麒麟送子,借有五祸捧寿(团寿字)。道光后,带有瓜蝶画在一路,意为瓜迭绵绵。借有金鱼、鸽子、狗、猫等。

6.款识:帝王年号款。嘉道时楷篆两用,咸歉后多为楷书。图记款,有蝙蝠、寿桃、百结等,各朝而异。嘉道时画双蝠,道光咸歉时蝙桃各一,咸歉时二寿桃,同治时一寿桃,道光当前有百结。

万历青花鉴赏攻略


中国的瓷器历史最为古老,不仅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也是世界的伟大存在。中国瓷器在中国乃至世界工艺史上都独具盛名,也因此,中国被称为是瓷器之国。在中国瓷器史上,青花是非常独特的存在,它不仅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为中国主流品种之一,深受现代人的喜爱。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万历青花,看看这个时期的青花有什么特点和魅力。

万历朝时期是明代最长的一个时期,明神宗朱翊钧在位48年,这个时期不仅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且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又因为废除禁海制度,所以,在当时对外贸易非常频繁。而官窑、民窑瓷器都能出口,这也促使工匠在烧制瓷器时更加用心,自然也促进了瓷器史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个时期,瓷器产量不断增加,不过,这个时期的瓷器依然以青花为主,且发展极为快速。青花品种众多,数量也是无穷,除了本国使用之外,还有对外出口贸易的瓷器,所以当时的经济发展非常繁华。

万历青花继承了嘉靖、隆庆时期的个性,采用的是回青料,颜色不仅艳丽,且带有紫色,直到万历二十四年的时候,才改用浙江青料,蓝中带灰,器型也发生变化,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并影响明末、清初的青花烧制。所以,很多学者都将万历青花成为中国青花瓷的转变因。

1、器型方面

万历青花烧制数量非常庞大,种类也很多,且以大器为主。像大罐、大缸、大瓶等非常多见,而小器型比如盘子、碗、文具等也是非常多。万历青花的胎子做的非常精密,釉色肥厚光润,非常漂亮。

2、胎釉方面

早期的万历青花除了少数精美之外,其他的都比较粗糙,露胎处的火石红比较明显。釉面算比较细腻、肥厚,光泽度强,玻璃质感也很强。到了中期釉色泛青,为乳白或者是白色,晚期则厚薄不一,还有缩釉的情况。

3、纹饰方面

万历青花早期的纹饰绘画技法和隆庆时期差不多,后期则比较潦草,笔法稚嫩,比较有代表的就是淡描、铁线描、淡水点染等,这是当时比较有名的特点。除了传统的纹饰,还有一些新创的纹饰,这些新创纹饰结构比较繁密,但主次不明,比较凌乱,很多更是一件瓷器上绘制二十几种吉祥图案。有的青花瓷上还有镂空纹饰,这也是万历青花的特点之一。

青花瓷是中国古瓷中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品种之一,它的意境悠远,巧夺天工,让很多人为之倾倒,也为中国赢得了美誉。

万历青花瓷器精品欣赏价格:

1:明万历青花庭园凤凰纹大盖罐,尺寸:高67厘米,估价:RMB 4,000,000 ~ 4,500,000,成交价: RMB 4,830,000 ,成交时间:2015.12.08,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本品造型端庄,雄健饱满,气势恢宏。“言必有意,意必吉祥”是明代工艺的一大特征。若以此观之,本品之装饰则是绝佳注解。其绘以双凤、双鹊、双鸳鸯,以及四季花卉与洞石牡丹等,可谓富贵长寿,吉祥之致。其占据最大画面的装饰为“凤求凰”图,因传说秦穆公的女儿爱上了吹萧的萧郎而嫁萧为妻,后来萧郎吹萧做凤鸣声,引来凰至,夫妇二人则乘凤凰而成仙,后人对这个故事进行描述,绘制图案,寓意对爱情的忠贞,夫妻和美,本品所绘凤凰尊贵华丽,气韵生动。鸳鸯是一对形影不离的水禽,飞则同振翅,游时同戏水,栖则连翼,交颈而眠。雄左雌右、灵性似通人类。古人将鸳鸯比喻为吉样物则是珍视鸳鸯和谐美好,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情操。图中鸳鸯戏水,意境幽远,引人入胜。喜鹊则是童叟皆知的吉祥鸟,因喜鹊一名“大吉”,故如本品所绘则寄予喜上梅梢,日日见喜之意。本品之青花山石勾勒、渲染层次井然,尤具功力,锦地绘画于繁密中见灵动与挥洒,更有盖顶之宝珠底部做螭龙戏耍之情景,生动可爱,盖顶之“福”字做镂雕装饰,极具创意。以上观之,本品集青花绘画与雕塑于一身,通体寓意吉祥喜庆,是为祈福好运之作也。

2:明万历青花婴戏图八方盖罐,尺寸:高13.3厘米,估价:RMB 3,600,000 ~ 4,000,000,成交价: RMB 4,485,000 ,成交时间:2017.12.03,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婴戏图亦称百子图,元欧阳玄诗《题四时百子图》谓:“当时富贵傍观羡,至今宇宙流传遍。”可知百子图以其富贵气象而格外受到世人青睐。婴戏图始于唐朝长沙窑瓷器,而盛于明清,明代皇室尤其钟爱婴戏图,自宪宗成化皇帝以降,特别是在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瓷器中广为流行,画面也比以前更加丰富多彩。由于明代早期受青花料的限制,人物图案不易刻画,而从明中期开始,青花料有了更换,变得易于刻画图案的细微之处,从而推动了婴戏等纹饰的发展。万历婴戏图的表现内容较前朝有了明显增多。绘画技巧普遍提高,画面的层次感增强。在人物的画法上,或双勾填染或淡描线绘,童子的后脑突出,身体修长,上衣和下裤完全用青花的色彩来区分。万历朝的瓷画风格以古拙著称,画面类似今日的儿童画,带有童趣,以随意、夸张见长,这对后世的瓷画风格有极大的影响。此青花盖盒的主题纹饰婴戏图可谓百子图的节缩版,分别绘画了小儿当官、放风筝、执旗、下棋、斗草、牵车、骑竹马、捉蝶等儿童游戏,所绘婴孩头大身小,夸张生动,笔法稚拙,以天真活泼的童趣来表达吉祥的祝福。整器虽构图较为繁密但不零乱,画法生动随意,古拙有童趣。胎体厚重坚致,造型别致,釉色亮青莹润,青花色泽浓艳,蓝中闪紫,分水特征明显,当是万历早期(万历二十四年以前)官窑中的精品。

3:明万历青花蟠龙纹大梅瓶,尺寸:高63.8厘米,估价:RMB 3,800,000 ~ 5,800,000,成交价: RMB 4,370,000 ,成交时间:2016.06.07,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万历年制﹂款。

本品梅瓶小盘口,丰肩,深长腹,下腹斜收,隐圈足。通体施白釉,略泛青灰色,釉面光洁。梅瓶肩部及近足处上下以变形莲瓣纹装饰,瓶身主体绘龙纹,四爪龙腾空盘旋而上,张牙舞爪,跃于画面之间,腾云驾雾,口衔灵芝,亦有福寿之寓意。整体梅瓶器型修长,隽秀挺拔,青花色泽淡雅,肩部莲瓣下方落“大明万历年制”单行楷书款识,为典型明万历时期大器落款制式。

4:明万历青花婴戏图盖盒,尺寸:直径22.6厘米,估价:RMB 3,800,000 ~ 4,500,000,成交价: RMB 4,370,000 ,成交时间:2012.05.14,拍卖公司:北京中汉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拍品原为日本京都清水寺旧藏,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及玫茵堂藏“明万历青花婴戏图圆盒”造型、纹样相同。盖面主题纹饰为开光十六子婴戏图,绘十六个顽童在庭院中拌师教学、放风筝、执旗、下棋、斗草、牵车、骑竹马、捉蝶等,嬉戏玩耍,稚趣可爱。特别是在众多戏婴的中上部,坐着的是一位穿戴华贵的孩子,其他读书的孩子或恭立于侧或就前请教,尤如众星拱月,极为有趣。所绘婴孩头大身小,夸张生动,笔法稚拙,以天真活泼的童趣来表达吉祥的祝福。捧盒上下边饰绘有五爪龙纹,周围环饰花卉、杂宝、卷草等纹饰,颇具皇家之气。

5:明万历青花云龙纹寿字大罐,尺寸:高50厘米,估价:RMB 1,200,000 ~ 1,600,000,成交价: RMB 3,450,000 ,成交时间:2018.01.08,拍卖公司: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厦门2017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此罐形体壮硕,胎骨厚重,气势雄浑。唇口,短直颈,丰肩,弧腹至下渐收,外壁以青花绘制纹饰,肩部绘一周缠枝莲纹,腹部饰巨龙于祥云间穿行徜徉,其回首顾盼,鬃发成蓬,角向后高昂,双目圆睁,口大张,龙须自然飘荡;龙身矫健蜿蜒,其上龙鳞片片清晰;龙为五爪,锋利张扬,凶猛威严,具有万历朝龙纹的典型特征。周围点饰如意祥云纹,云纹翻卷飘逸,潇洒凛然。足胫处绘制海水仙山纹,山石于滚滚海浪中伫立,意境幽深旷达。因当时道教兴盛,故诸如海水仙山这类纹饰也频繁出现于瓷器装饰中。此罐造型周正饱满,青花发色浓郁鲜艳,绘画工艺精湛细腻,纹饰布局密而不乱。底部中央圆形施釉处落“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外围青花双圈,双圈之外不施釉,露黄色胎,此类落款方式极为独特。此种大罐由于形制硕大,故须拼接而成,因此成型颇为不易,传世品所见甚少。翻阅公私典藏,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比宫藏有类似的万历龙纹大罐,2003年香港苏富比也曾上拍过一件类似青花龙纹大罐,均可资比较。万历年间制瓷相比前朝所出较少,故如拍品这等形制硕大者留存至今更是极为难得。

6:明万历青花穿花翼龙纹罐,尺寸:直径27×高36.5厘米,估价:RMB 1,800,000 ~ 3,000,000,成交价: RMB 3,220,000 ,成交时间:2014.11.02,拍卖公司: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厦门2014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本罐直口,丰肩,敛腹。外壁通体施青白釉,釉层光亮匀净,质感温润,底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而除写款处皆不施釉,可见坚致胎体。器身青花为饰,口沿处以团花纹饶体一圈为饰,颈部绘一周变形莲瓣纹,与胫部仰如意云头纹相呼应。腹部主体纹饰为明代典型的穿花龙纹,飞龙穿翔于缠枝花叶间,身形矫健,气势雄浑,深具明代龙纹的典型特征:龙体修长,龙头庞大,双眼圆睁突出,鼻部前突呈如意形,张牙舞爪,凶悍有力。缠枝花叶勾连翻卷,形状近似如意头状,独具一格,十分少见。本件大罐,器形沉稳壮硕,气势雄浑,尽显大明气度。青花发色充分,浓郁明快,纹饰布局层次分明,密而不狡,当年必为宫廷重器,且本品来源有绪,最初的藏家为英国少将E.H.Goulburn,保存较好,实为珍罕。万历朝是明代瓷器快速发展的一个阶段,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中是承上启下的年代。万历时期,王室贵族铺张奢华之风更甚,客观上也促进了瓷器的生产,官窑、民窑都极为繁盛,民窑有大量外销瓷出口到海外,官窑则生产了许多大型制品。此期大件瓷器格外引人注目,大盘直径有达80厘米,大罐则有高达70厘米以上者。若没有纯熟的工艺技巧,大件瓷器是很难烧制成功的。因此,大件瓷器的成功烧制,展现了万历朝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此件万历青花云龙纹大罐即为此中一例。万历青花纹饰繁复,集永、宣、成、弘瓷业发展之大成,开创了晚明瓷业发展的新局面。按其风格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万历早期青花与嘉靖青花器物相似,原料亦使用回青,青花呈色浓艳。万历中期以后,改用国产青料石子青及浙料,青花呈色蓝中泛灰,并一直沿用到天启时期,青花纹饰采用淡描手法绘制。本品此件万历青花云龙纹大罐,胎体周正,制作考究,绘制技巧娴熟自如,青花发色幽菁浓艳,即为万历早期青花重器的个中翘楚,也是大件瓷器中有代表性的杰出作品之一。穿花龙纹又称“串花龙纹”、“花间龙纹”,是一种典型的龙纹,在龙纹之外,配置花卉,表现龙在花枝间穿行。花间龙的出现晚于云龙,海水龙。五代越窑青瓷已见龙与蔓草相配的纹饰,明代主要以青花描绘,也有用五彩的,穿花龙纹此时期运用较多。

7:明万历青花八卦纹三足炉,尺寸:高12.6厘米,估价:RMB 2,200,000 ~ 2,800,000,成交价: RMB 2,702,500 ,成交时间:2019.11.17,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9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万历本朝。

本品敛口,弧腹及底内收,下承三兽足,通体施泛青透明釉,釉面光润明净,底部露胎处可见胎质坚白细腻,并有发色自然的火石红斑。炉身通体以青花为饰,自上至下共分三层纹饰。颈部饰朵焰纹一周,腹部饰八卦纹并间以上下对称的如意云纹,胫部饰海水纹,三足外侧描绘兽首之样。整器纹饰勾描精细,填青精准,不漫不溢,彰显了窑工娴熟的绘画技艺。嘉靖万历时期青花采用回青、石青两种色料混合使用的方法。据《江西大志•陶书》载:“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加多则色沉而不亮。每两加石青一钱,谓之上青,四六分加谓之中青……中青用以设色,则笔路分明,上青用以混水,则颜色清亮。”纵观本品,其青花勾描笔路清晰,应是中青设色而为;分水色泽清亮,应是上青混水而绘,其绘画技法和青花发色颇为贴合以上文献记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底足内青花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明代立朝后,道教成为朝廷确定的官方宗教,得到长足发展。明代嘉靖、万历皇帝笃信道教,致使与道教相关的纹饰题材在皇帝的授意下,被大量绘于景德镇御窑瓷器之上,本品即为典型案例之一。八卦纹为典型的道教装饰题材,为出自《周易》的干、兑、离、震、巽、坎、艮、坤八种图形。明代景德镇御窑瓷器中装饰的八卦纹常与海水、云鹤为伍,组成海水八卦、云鹤八卦等,本品属于前者。值得关注的是,本品三足所绘兽面与胫部海水搭配,其体貌与明代青花海八怪碗、盘上所绘海兽纹极为相似。将八卦纹与海兽纹共同呈现于一器之上,或许具有更深一层的意义。此外本品落款采用三行六字之法排列,与各大公私收藏所见相同作品之双行六字款不同,甚为特殊,其用意亦颇具考证意义。

8:明万历青花龙凤大方觚,尺寸:高87厘米,估价:RMB 1,200,000 ~ 2,200,000,成交价: RMB 2,875,000 ,成交时间:2017.12.19,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万历年制」款。 著录:出版茧山龙泉堂,《嘉靖万历》,2016年,第34-35页。

万历时期器形最为多样,几乎所有日常实用器和陈设品都可以在同期的瓷器中见到。这一时期的花觚见有圆形、四方、四方撇口、方腹折角、六方和出戟形等式样,大器造型多不规整。有青花和五彩品种。纹饰多绘花鸟、花篮、云龙、龙穿花及人物等,笔划粗率,构图繁密。本品即属四方撇口大方觚,颈部饰布局极为繁密的龙凤穿花纹,肩腹部饰海水龙凤纹,腹部四周贴塑兽首四只,腹部以下又饰龙凤穿花纹,近足处则饰海水江涯纹一周。觚早在商周时期便以用作一种盛酒之器而出现。随着觚的功能演变,到宋以后,觚逐渐被称为「花觚」,花觚的器型也逐渐发生变化,先后经历由繁到简、从简到华美的蜕变过程。其装饰手法也由单一到变化多端,穷出不末。大方觚为明万历朝创制的器型,仿青铜器造型,是插花用的陈设器,万历朝以前的花觚均为圆形,万历朝创制了方形或多边形,甚至还带有双耳活环,甚为别致。

9:明万历青花莲池鱼藻纹大缸,尺寸:直径56.5厘米,估价:HKD 1,500,000 ~ 2,000,000,成交价: HKD 2,660,000 ,成交时间:2011.06.0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拍卖会。

明万历官窑青花瓷特点有哪些


明朝,是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尤其是青花瓷的成就,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青花瓷作为我国传统瓷器品种之一,也是如今古董瓷器收藏的主流之一。我国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湖田窑,明代时期进入大发展、大繁荣阶段。其烧造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以洪武至宣德为早期,正统至正德为中期,自嘉靖到崇祯则为晚期。

通常我们认为明代晚期社会动荡,青花瓷的烧造也就趋于衰落。但是这种衰落,是一种整体性的比较情况,因此在大环境之下,细化到每个朝代,也并不是没有青花瓷精品的存在。明代万历年间的官窑青花瓷,就是典型例子。明万历虽属晚期,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海禁的开放,青花瓷的生产反而有一段上升势态,内用及外销的数量、品种均有增加。

万历官窑青花瓷是明晚期青花瓷中重要的一个阶段,它的风格对明末几朝乃至清初青花瓷的面貌均有极大影响。从形制上来看,万历官窑青花仍重大器,小器型也有但流行度不高,生活器、陈设器及文房器均有涉及,尤其文房用具数量增多。在造型上,万历青花出现不少新器型,典型的是壁瓶、象腿瓶、莲花瓣式盘及多棱瓷器等。

从胎釉上来看,万历官窑青花的胎质相比前朝要粗疏一些,这是因为当时胎土淘炼不够精细,在制胎、拉坯成型时工艺精度也有所降低。在釉料上,官青小件器物所用釉质地白而稠腻,大件器物则相对稀一些。但是基本所有官青的釉面效果,都还是很肥润,并且习惯在底足内部施亮青釉。不过到了万历末年,官窑青花的釉面肥润度还是稍差,釉质偏稀薄,偶见缩釉。

万历官窑青花瓷早期所用的青料仍为西域进口的回青料,在发色上与嘉庆官青基本保持一致,蓝中带紫调,艳丽浓重。到了万历24年,官窑因进口青料竭尽而改用国产浙江青料,因此发色更加青翠,且蓝中泛灰,青花显得更为沉静。万历末期,官窑青花的发色在蓝中泛灰的基础上,出现了大规模晕散。

在装饰技法上,万历官青就显现出较大的缺陷,最明显的就是在纹饰构图上布局章法不足、层次不够清晰。造成这种现象的,除了当时里外纹饰满画的习惯性技法,还有瓷器纹样图案均来自前朝画稿的程式化。不过,万历官青也有较为突出的特色,如立件和琢器上对单一题材进行多层装饰,锦地开光的纹样表现形式等。

另外,万历官窑青花瓷,底部多书写“大明万历年制” 六字楷书、双行、双圈款,单纯的“万历年制”四字款基本不见,但有与其他底款文字合用的,如“万历年制,纯忠堂用”字样。此外,还有关键的一点,万历官窑青花瓷实际上基本没有火石红和窑粘现象,现代仿品中出现较多。

清代历朝青花瓷器有什么基本特征?


很多人都喜欢收藏清代青花瓷,对其研究颇深,但不少人也对其基本特征掌握不全面,这就导致他们在收藏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确定的情况。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说一说,看看清代历朝青花瓷器有什么基本特征?

一、制型

据专业藏家介绍,清朝时期的青花瓷在制型、釉色、纹饰等方面,继承了明朝的风格,但又有清朝独有的创新,属于过度阶段。在祭器方面,有炉、瓶、杯碗等,比较单一,早期是筒状炉,后来改成了钵式炉。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制型比较敦薄,前期不雅欣赏,后期则以雅致为主。嘉庆时期的制型比较厚重,线条生硬,但研发出很多新品种。

二、工艺

最开始的清朝青花瓷制作比较粗糙,而且不建胎,足底部位会露出胎体,有缩釉的情况。有时候还会有双层底,也被称为是隔漏底,中足比较高,内底比较低,这个特征在顺治康熙朝时期非常明显,到了雍正乾隆朝之后,这个特征就慢慢消失了。雍乾时期的工艺都得到大力提升和发展,而到了家清时期,工艺逐渐粗糙。

三、胎釉

清代青花瓷的胎骨比较疏松,而且瓷化水平比较低。到了乾隆时期,胎釉变得坚致细白,虽然硬度不如康熙朝时期,但是光辉好,釉色莹润,民窑也有灰青釉。到了嘉庆时期,胎釉更差,稀度不强,硬度不敷,道光时期,釉面还有海浪纹,不服整等情况,光绪时期则是橘皮纹。

四、青花

用料比较少,石子较多。在顺治初期的时候,颜色是灰暗色的,而且冷艳收紫。从目前看到的清代瓷器中可以看到,顺治时期的青花瓷器多为酱心,而到了康熙时期则改成了继绝,雍正时期更好,在后期就基本看不到了。不仅如此,在康熙朝时期,青花种类增多,比如白地青花、青花釉里红、豆青青花、青花加紫等,都是非常漂亮的青花款式。

五、纹饰

明朝时期的青花纹饰多以写意为主,比如花草、云龙纹等比较常见,清朝延续了明朝的风格,因而最开始也是以这些纹饰图案为主。顺治到康熙朝时间都是如此,到了后期才有所改变。雍正时期则比较侧重图案化,线条也比较纤细,人物以男性为主,琴棋字画以女性为多。乾隆时期的纹饰更加复杂,主题也更加丰富。

六、款识

清代青花瓷的款识较多,比如顺治年制、顺治丁酉、玉堂佳器、百花斋、伪托款嘉靖、万历等。乾隆时期的楷书款比较少,篆书款较多。

清代历朝青花瓷器的特征就为大家介绍到此了,在进行收藏的时候可以多多参考,从而确保货真价实。

清代历朝青花瓷器精品图片及价格:

1:清乾隆青花春耕图双福如意大抱月瓶,尺寸:高59厘米,估价:HKD 60,000,000 ~ 80,000,000,成交价: HKD 69,850,000 ,成交时间:2018.05.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六字篆书款。

这件珍罕之作器身敦硕,釉下钴蓝画工娴熟,前后腹各饰一面大型圆形开光,内绘耕耘图,边框环饰规整的缠枝牡丹纹。颈侧对称置蝙蝠耳,衔一枝喻长生不老的灵芝,瓶颈前后亦各绘一只蝙蝠。这些蝠纹与蝠耳俱上下倒垂,皆因「蝠」象征「福」,而「倒」谐「到」,故「蝠倒」喻指「福到」。瓶耳下方各绘莲花一朵,花下所悬饰物样式繁复,似结合了「卍」(音同「万」)及「寿」字,合指万寿无疆。其下悬磬音同「庆」,暗指「吉庆」。瓶腹前后的两面大型开光,描绘的是一派闲适自在的田园耕耘景致,对于渴望返璞归真、远离案牍之苦的中国文人来说,观之定然心驰神往。实则,其寓意之深远,远不仅止于此。瓶身图画直接取材于1696 年名作《御制耕织图》,或名《佩文斋耕织图》,英文多直译为「Pictures of Tilling and Weaving」( 耕织图) 或「Pictures of Agriculture and Sericulture」(农桑图), 图册含耕图、织图各二十三幅,每页配康熙七言绝句一首。

《耕织图》对十八世纪宫廷意义重大,除了可证诸乾隆在位期间为1769 年版《耕织图》新配的诗句,雍正年间的绢本设色五十二页图册亦可资左证:每幅图中皆有雍正的身影,而且他还躬秉犁器,所做俱是康熙版本中的粗重农活。此图册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图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14:清代宫廷绘画》页74-90(香港,1996)(图二),第76 页左下第三开〈耗耨〉与本拍品纹饰相近。

2:清雍正青花「折枝花果」图凸莲瓣撇口瓶,尺寸:42.3厘米,估价:HKD 15,000,000 ~ 20,000,000,成交价: HKD 46,040,000 ,成交时间:2013.10.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此雍正青花折枝花果凸莲瓣撇口瓶标志着清初景德镇御窑厂的至高成就,也体现了御窑督陶官唐英(1682-1756,字俊公,号蜗寄居士)的创意材华。唐英十六岁任内务府员外郎,事于养心殿,看尽养心殿作坊的珐琅作及画作,耳濡目染,成为他当督陶官时品味和灵感的泉源,对清初瓷器制作作出卓越贡献。1728年唐英奉命以内务府员外郎职衔兼任景德镇佐理陶务。在他监督下的二十多年中,景德镇瓷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名闻中外。唐英在任景德镇御窑时所烧制的瓷器,世称「唐窑」,此外,他在绘画、篆刻、诗词方面亦成就非凡,为人津津乐道。

3:清雍正青花喜上眉梢抱月瓶,尺寸:高37厘米,估价:HKD 40,000,000 ~ 60,000,000,成交价: HKD 45,900,000 ,成交时间:2016.11.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六字篆书款。

瓶小口,直颈,颈两边饰如意形耳,扁圆腹,椭圆形圈足。通体青花纹饰,颈绘竹叶纹,肩部及胫部分绘五出叶纹相对应,双耳各饰灵芝纹,瓶身一面画一对鹊鸲登梅树相互对唱,树底生矮竹几丛;另一面绘一对白头鸟栖息于杏花树上,一鸟回首仰望其同伴。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青花发色清丽幽婉,浓淡有致,画工生动细腻。

本品前后瓶腹枝上的鸟儿均殷殷对望,而杏枝梢头位于左方的鸟儿则回首顾视同伴。这些鸟儿的构图方式与北宋绘画一脉相承,前述徽宗的花鸟册页便是最佳证明。综而观之,本拍品的纹饰格局要比十五世纪初的版本复杂,但其画工仍无比严谨细腻。与此同时,疏影横斜的虬枝与娇美的梅花对比鲜明,而叶繁枝柔的杏树也与饱满妩媚的杏花相映成趣,笔法意趣均深得丹青之妙。

4:清雍正柠檬黄地青花缠枝花卉仿汉壶尊,尺寸:高34.5厘米,估价:RMB 25,000,000 ~ 35,000,000,成交价: RMB 33,600,000 ,成交时间:2010.12.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5周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製”款。

本品羡取南宋官窑穿带壶之造型,以彰其端庄古雅之优美,外表装饰宣窑黄地青花之釉彩,以撷其苍妍璀璨之华贵。胎釉精良,抚之似玉,笔意细腻,点染深沉,颇获宣青神髓。敷设黄彩,匀净明亮,与青花上下辉映。其造型与此等釉彩相配,犹如天作之合,两者相得益彰。底部青花双圈内留白书写“大清雍正年制”楷款,笔道有力,工整俊秀。黄地青花者为雍正御瓷名贵之品,始自明代宣德御窑,其中琢器尤为珍罕,公私收藏之中仅知数例,而与本品纹饰、造型相近者,惟见香港佳士得2000年春拍第1575 号拍品“清乾隆 黄地青花缠枝四季花卉纹荸荠扁瓶”。

5:清康熙青花龙纹瓶,尺寸:高24.1厘米,估价:HKD 5,500,000 ~ 6,500,000,成交价: HKD 22,520,000 ,成交时间:2006.11.28,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6:清康熙青花庭园仕女图盌,尺寸:19.5厘米,估价:HKD 150,000 ~ 200,000,成交价: HKD 18,720,000 ,成交时间:2018.10.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秋季拍卖会。

7:清嘉庆青花海水九龙葫芦瓶,尺寸:高30厘米,估价:RMB 5,500,000 ~ 8,500,000,成交价: RMB 13,440,000 ,成交时间:2010.12.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5周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嘉庆年制”款。

嘉庆一朝御瓷之烧造远逊乾隆时期,无论烧造数量、质量和经费,与前朝相比均多有不同。其中经费一项尤为明显,嘉庆四年时定为“统以五千两为率”,较乾隆后期每年“约用银七千余两”少了近三分之一。依清宫档案记载,嘉庆五年进瓷记录为“上色呈样尊瓶罐共三十七件,上色装桶尊瓶罐共一百五十九件”;嘉庆十年则是“上色呈样尊瓶罐共三十七件,上色装桶尊瓶罐共一百六十三件”,与乾隆时期琢器烧造动辄过千的情况确实不能相提并论。因此,嘉庆御瓷烧造规模缩小,尤其琢器数量锐减,故《景德镇陶录》卷二有载:“今上御极以来,诏崇节俭,每年陶器需用无多,而陶工益裕矣。”但因嘉庆元年至三年之际,乾隆为太上皇,烧造制度一切遵循前朝,据内务府嘉庆三年《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载,嘉庆三年发往江西烧造的官窑瓷器,尚须要求“一半乾隆款,一半嘉庆款”,如此独特的烧造现象是明清御窑绝无仅有之事,亦恰好说明嘉庆御瓷与乾隆官窑渊源密切,断不可截然区分。彼时工匠秉承前朝之造器精神,技术物料相同,故所出之物量虽少然其品质无异于乾隆后期,是为嘉庆官窑水平之最佳时期。本品正是烧造于此独特历史阶段的上品御瓷,可证瓷史之不虚。其以葫芦瑞果为形,丰盈饱满,别致精巧,通体纹饰以青花绘就,口沿饰如意云头纹一周,此为乾隆后期经典的边饰,颇为流行,器身上下部绘以九龙闹海图,所见惊涛之上,祥云迤逦,火焰飞滚,诸龙苍健凶猛,叱咤风云,气势凌厉恢宏,更有一龙破浪而出,昂首欲飞,以致方尺之间,犹有排山倒海之势。其布局繁密而不乱,诸龙神态之描画精准,逼真传神,青花妍美淡雅,于莹润洁白的釉面映衬之下,更见亮丽非凡。底为卧足内凹,中心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款,规整端庄,写法之特点与乾隆后期相同,如出同一人之手。

8:清道光青花福寿花卉如意耳抱月瓶,尺寸:高24.5厘米,估价:RMB 1,800,000 ~ 2,800,000,成交价: RMB 4,485,000 ,成交时间:2011.05.19,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道光年制”篆书款。

此件抱月瓶撇口短颈,腹部中央装饰桃实状凸起。瓶口自上而下分绘六层纹饰,腹部福寿纹绘于凸起桃形开光之上,纹饰繁复紧密,画工精致细腻。两侧颈部加如意耳装饰。抱月瓶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时期流行于西夏的陶制马挂瓶,左右双系,用以挂于马鞍之侧,极具民族特色。明代以青花为装饰,结合抱月瓶自身独特风格,将色彩与器形完美融于一体,使其发展成为陈设用的艺术品。清代以降抱月瓶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而类此者较少,乾隆时期有相似青花种,十分珍贵。

大明万历青花五彩瓷器


明代晚期,尤其是万历时期的中国陶瓷产品的对外贸易十分繁荣,输出量极大,贸易范围广阔,同时,针对各个海外市场,还衍生出不同的产品面貌。比如这件万历青花五彩盖碗,应该是针对欧洲市场制作的,外国人就喜欢大红大绿的风格。在17世纪,日本的伊万里瓷器模仿明代晚期的风格成功的打入了欧洲市场,顶替了中国的位置。

大明万历青花五彩盖碗,高17厘米,直径17厘米。

该器物分为上下两部分,装食品的器物,分开后是两个碗,合在一起可以保温。

在碗中心绘石榴纹,

碗盖顶部绘莲花,红彩做勾勒,中心填绿彩,蛤蜊光很明显。

碗的下半部中心同样绘有石榴纹。

碗盖,类似底足处施釉,与底足有区别。双全款接近边缘,也是日本伊万里瓷器的特点。

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纹饰,看着是人物的图腾。

水果纹饰都好区分。看绿彩老化的痕迹。

看绿彩老化的痕迹。

看绿彩老化的痕迹。

“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款书写规整,有力。双全款几乎接近底足拐角处。日本伊万里瓷器也是在仿这种万历时期的特征。

釉水肥厚,老化痕迹明显。

仙桃纹饰

人物图腾

绿彩有蛤蜊光,老化痕迹明显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万历朝青花瓷器下——承上启》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万历朝青花瓷器下——承上启》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明青花瓷器万历年制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