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 导航 >

明青花收藏 哪些因素是升值关键

明青花收藏 哪些因素是升值关键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瓷砖有哪些 古代瓷器收藏

2020-12-17

【www.taoci52.com - 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有人说,青花收藏,以“元”为尊,以“明”为珍,以“清”为贵。这是说,元代属于青花瓷烧造正式成熟的一个阶段,其青花作品不仅技艺成熟,且作品年代久远,地位尊贵。明代青花瓷制作属于全盛时期,尤其是以明永乐、明宣德和明成化三朝为代表,且其传世器物在后期战乱中遗失和损毁数量巨大,存世稀少,因此为真品。而清代以后,单一的青花瓷作品开始一步步衰落,更多出现的是融合了当代风格的组合性青花瓷,如色地青花、青花珐琅彩等。这三朝青花各有特色,今天我们就以明青花为例,来讨论一下在收藏中哪些是我们应该多加重视的、有关升值的要素。

首先,明青花的收藏肯定要看朝代,这是毋庸置疑的。在明青花中,永乐、宣德和成化青花是需要尤其关注的对象,也是公认的价值很高的作品。嘉靖、万历时期也有精品,但是总体上是很难与上述三朝相提并论的,于此先按下不表。永乐朝与宣德朝的青花瓷,原料为景德镇“麻仓土”,因此胎质洁白细腻,紧密坚致。在釉料上,这两个阶段都用的是南洋青料,这种青料深沉静雅,用料浓厚处会渗入釉汁并结合形成斑点,其浓淡变化极具自然美。成化青花则用的国产青料,其色泽更加淡雅、幽静。

在造型上,早期永乐青花的器型都比较小,厚薄很适中,属于细美俊秀的一类。但是宣德青花瓷则普遍器型较大,给人凝重敦厚之感,但是又制作精致,不会产生笨重呆板的嫌疑。成化青瓷又似乎回转到永乐的风格上,注重灵秀小件的制造,大件器物难得见到,并且制作上非常讲究规整化。在纹饰风格上,这三朝则又展现出截然不同的一面。永乐青花追求师法自然,纹饰题材也多是来源自然,生动多姿。宣德青花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很多新题材的运用,并且布局上也繁密起来,粗细有致;笔法上要比永乐更加豪放,各类瓷绘技法也要更加纯熟。成化青花属于兼改两朝弊陋的情况,一方面摒弃厚釉、重彩、粗笔的形式,另一方面增添线条的纤细感、渲染的均匀感,题材也偏向诗情画意、清新脱俗的一面。

其次,明青花收藏,更注重经济投资回报的最好是官窑作品,更注重人文、历史和研究价值的最好是民窑作品。在升值空间问题上,两者的属性有区别,但是在各自的属性上的升值前景都很不错。官窑作品的经济价值高,这是长久以来形成的定论,尤其是近几年的拍卖记录显示,存世本就稀少的官窑作品,价值百万及以上者不断增多。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同类型或者相似的官窑作品,近五年以来平均每年涨幅在20%左右,可见其势态迅猛。民窑作品,多数价格在几十万到百万,器型特别小的或者工艺不是契机及其精湛的也有大几万的。这类藏品的年平均涨幅多的可以跟官窑作品持平,少的在2~5%之间波动,属于收藏市场中集中人群最大的,大众接触和关注度高,也为后期升值提供了广泛的市场基础。

最后,明青花收藏在这些基础上,还要看器物的稀有程度,越是存世稀少,价值越大。比如正德年官窑青花的存世非常少,虽然在理论上它的制作精美程度难以跟永乐、宣德和成化相抗,但是其稀少性使一些品相好的正德青花也具有了不凡的价值,百万或千万级别也并非难见。还有一种情况是,虽然青花瓷出身民窑,但是工艺精美并有可考的皇廷、名家使用或者珍藏历史,那么它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的。

明青花收藏升值的要素,最主要的就是以上三点。但是收藏本为乐事,也不一定拘泥于这些条条框框,而主要以收藏自己中意的作品为主,把收藏当做爱好或者事业,而不是当做获利的途径,这才是真正有格调的收藏家的境界。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哪些因素决定了紫砂壶的价格?


哪些因素决定了紫砂壶的价格?紫砂器具的市场价格,总的来说是趋向升值的,如同其他的中国艺术品一样。但是并非所有的紫砂器买入以后都能保值增值,其中名家制作的精品,增值的潜力就非常大;而普通的大路货就涨势一般,如果高位买入可能就套牢了;最惨的就是买进假货了,无论是所谓“捡漏”得来的,还是花血本请进的,其结果都一样:只能是大幅跳水,甚至一文不值。

决定紫砂壶价格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外部因素与内在因素两大类。外部因素中,最根本的是艺术品市场的形势如何。如前所述,不同时代紫砂器具的价格有着天壤之别。“文革”中,破“四旧”时,再好的名家壶都无人间津,避之不及。而在当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之际,特别是人民币不断升值,资产价格节节高涨的背景下,名家制作的紫砂精品的价格水涨船高,亦是大势所趋了。

在未来的10多年内,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应该是值得期待的。对此,我们不必过于担虑。何况,外部因素作为我们收藏者来说,固然需要关心,但却不是我们所能主导的。因此,我们应该将关注的重点落实到紫砂器的内在因素上来。

紫砂器的内在因素也比较多,其中有五点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

1.真品为本。紫砂壶收藏与收藏其他中国艺术品一样,首先必须确保藏品的真实性,这是藏品保值增值的基础与前提。如果收藏的是膺品,则必然血本无归。这一点,是有志于紫砂收藏的爱好者和大小藏家,时时刻刻必须牢记的头等重要的原则!否则,就是拿自己的钱开玩笑、打水漂。

紫砂器具首先是日常用品,作为陶器,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极易损坏。因此,不要说明清古器,就是民国时期的器具,流传至今的亦已是凤毛麟角。改革开放以来,紫砂收藏一直比较热,“砂里淘金”的人一多,制假售假便悄然成风,生生不息。可以说,假冒产品充塞于市。不仅地摊市场上比比皆是,古玩店里常常谋面,而且拍卖会上也屡见不鲜。既有制作低劣的,也有高仿的,有些甚至做工比明清古器都好。所以收藏者千万不能存有“捡漏”的想法,尤其是对明清古器与民国时期的名家作品更要当心,十有八九是后仿的。名头越大,越要谨慎,其真品率不会到万分之一,甚至不会到十万分之一。要不然,吃亏的还是收藏者,花出去的真金白银往往是“缴学费”的。

2.名牌为王。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推崇与追求名牌,如年轻人饮料喜欢喝可口可乐,运动服爱穿耐克或者阿迪达斯的,挎包要用LV的。尽爱这些名牌商品价格比非名牌的同类产品高很多,照样卖得很火。这是因为名牌满足了消费者生理和心理多方面的需求,迎合了人们求名的偏好。紫砂收藏中,“名牌为王”的紫砂壶价格现象也是非常突出的,只要是名家作品,无论是明清的、民国的,还是当代的,拍卖会上的价格动辄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这就是名牌效应。

决定紫砂壶价格的,包括所有参与创作的人员的知名度。

如果紫砂器只是素烧光面的,那么就取决于制作者一个人的知名度。如果有多人参与创作,就由多人的因素共同决定。譬如有题铭的素面器,那么除了制作者外,还得包括题写铭文的人和刻写铭文的人。如果有画,则包括画家。这在清代就如此。《阳羡砂壶图考》称:“寻常贻人之品,每壶只二百四十文,加工者价三倍。”倘若紫砂器是采用雕漆、包锡、加彩、加釉等装饰手法的,还得包括参与这类二度创作的人。2002年香港佳士得公司拍卖的一把清乾隆剔红饕餮夔龙纹紫砂胎茶壶,就拍出139.41万港元的天价。最后,是参与紫砂壶具设计的人,如曼生壶的设计者当代的高庄、张守智、韩美林等人。他们设计的壶具就价值不菲。

总之,在参与创作的人中间,只要其中一人是名家,其作品就会因为名牌效应而大大增值。如果参与创作的人都是名人,则其紫砂壶价格就会呈几何级数般扩大。这就是名牌的威力与价值!

3.精品为上。那么,是否名家作品就一定会大幅增值呢?答案是否定的。名家的大路货作品、境界未高技艺未精时的作品,与其倾心之作、艺术高峰期的作品,其价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顾景舟先生早年制作的一把洋桶壶,如今可能值数万元,而其1983年陪妻子在上海治病期间制作的鹧鸪壶则卖到97万元之巨。个中原因就在于前者是当时成批生产的大路货,而后者是只做了数把的精心之作。

除了极个别英年早逝的紫砂壶名家外,一般来说紫砂名家在一生中都会制作相当数量的作品。在其创作生涯中,各个时期的作品水平与价值是有区别的。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每个名家的创作轨迹不同,有的少年老成,有的大器晚成;有的创作高峰期延续时间相当长,有的则如三月的桃花只能红一段不长的岁月。仍以顾景舟大师为例,我们可以观察到在20世纪40年代末,顾先生的紫砂壶制作水平与其时一流水准的同行之间,并无明显差异,可谓不分伯仲。新中国成立后,顾先生长期在宜兴紫砂工艺厂负责技术工作,遍访北京、上海等地博物馆,虚心向结交的书画艺术家朋友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终于从70年代起进入创作高峰期,成为著名画家亚明称道的“紫砂始于明正德,至今近五百年,高手不过十余人,顾兄景舟当为近代大师”。所以对不同的紫砂名家要作具体分析,尽可能收藏其创作高峰时期或者特别擅长的器具。虽然收藏精品的成本相对较高,但是,“宁要鲜果一枚,不要烂桃一筐”,艺术品收藏市场上只有精品才能持续不断地升值,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4.稀缺为贵。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在紫砂收藏中同样如此。紫砂器存世量的珍稀程度与其价格是成正比的。珍稀度越高,价格就越高;反之,亦然。明清古器中的名家作品,价格日益提升,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存世量非常稀少,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只会越来越少,甚至成为孤品。

而现代紫砂壶名家的作品,情况恰恰与之相反。只要其健在并且没有丧失制作紫砂器的能力,如果其愿意的话,就可以无限量地复制自己成功的作品,因为制作同一器具的客观条件没有改变,不存在硬性的制约因素,何况做得多了,反而熟能生巧,轻车驾熟了。有些职业道德差的名家,甚至叫自己的家人、徒弟依样画葫芦,然后略作修改后盖上自己的印章,就可以成批生产了。此种现象古已有之,防不胜防。所以收藏当代名家的作品,得留个心眼,以免高价买到的是大批量的“克隆”货。对于喜欢批量生产的当代名家的作品,要注意避开,尽量不碰。另外,社会上经常口1卖各种名目的“纪念壶”,可谓此起彼伏,层出不穷。此类“纪念壶”,一则批量生产,难保是名家亲手制作;二则定价都较高,有主题炒作之嫌。其收藏风险相对较高,建议一般的紫砂收藏者以规避为妙。

5.完美为佳。收藏紫砂器具与收藏瓷器一样,以品相完美为佳。如果紫砂器具有缺损,哪怕是米口或者冲线,其价格就会大打折扣。对于有缺损的一般藏品,收藏者应该放弃。对于有小损的名家作品,如茶杯、碗、笔筒等有小冲线或者米口,其价格至少要比品相完美的低1/3以上,才可考虑。如果是大名家的紫砂壶缺盖真品,或者盖唇缺损严重的,只要价格合适,还是可以收藏的,可以请当代壶家配盖。

清斗彩罐价格高低跟哪些因素为相关


“斗彩”一词最早见于清代《南窑笔记》一书,此后两百余年间一直沿用。斗彩瓷是一种釉下青花加釉上彩绘的独特品种,其最高成就当属明成化时期。后来的清朝时期,自康熙开始就不断有对明成化斗彩的仿烧,一般不落款或者落成化寄托款,也一度出现过仿烧较为成功的案例。但是清代的斗彩瓷器,更多的是失去了成化斗彩的清秀飘逸,仍然以时代特色鲜明而著称。其烧造已经走出釉下青花加釉上单一彩绘的局限,往往更多的是釉上彩绘集珐琅彩、粉彩、五彩等多种技法的运用。尤其是在明成化斗彩少见的大型器上,这种独具清宫特色的多彩绘手法运用十分频繁。其中,清代斗彩罐当为翘楚。

早在2009年,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就拍出过一件通高8.8cm的清雍正-斗彩-松鼠葡萄“子孙万代”图罐,获价542万元。另一边,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出的则是一件清乾隆-斗彩加粉彩-吉庆有余婴戏图罐,这就是典型的清代多种彩绘技法结合的作品,此罐高度仅为9.2cm,最终却拍出了1858万元的天价,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2013年,佳士得香港拍出了一对清乾隆-斗彩-团菊纹盖罐,其高12.3cm,底部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最终成交价604万元。2016年,一件高21cm的“大清乾隆年制”款-斗彩-绿龙盖罐经由AAA中国艺海展览拍出,成交价高达1240万元。根据雅昌艺术网的现有可见记录来看,目前市场上清代斗彩罐成交价最高的,是2018年9月由香港福羲国际拍出的一件价值高达5720万元的清雍正-斗彩-龙凤团花纹人头罐,其圆口、直颈、丰肩,上腹略鼓,向下逐渐内收,器形古朴淡雅,胎质细腻,纹饰布局疏朗,色彩丰富,雅致可人。

以各项拍卖记录来看,清朝斗彩罐的市场价格整体还比较不错。当然,市场规律是更古不变的,好的东西价格更高是一条铁律。那么,对于清代斗彩罐来讲,其价格高低跟哪些因素最为相关呢?

第一个主要因素是斗彩罐的“出身”,即到底是官窑烧造还是民窑仿官窑烧制的。由于清代官窑的烧造水平普遍要高于民窑水平,斗彩又是釉上彩之中最难制作的一种,因此一般来说,官窑烧造的斗彩罐不论是品相、质量还是彩绘水准都要高于民窑,尤其是御窑厂的作品,更为精粹。所以清代斗彩罐,一般都以御窑厂、官窑作品为佳,民窑中仿烧得很出众的也是不错的选择,其他普通的民窑斗彩罐则价值相对较低。

第二个是罐的品相,这里尤其指罐本身的品相完整程度。因为清代斗彩罐,很多罐的设计都决定了它的罐盖不稳,很容易滑落,不太容易保存,特别是人头罐这一类。例如,目前博物馆收藏的明代人头罐,罐与罐盖之间要么用胶条粘着,要么就不是原装盖。因此清代的斗彩罐也有这样的通病,而这个因素恰恰是很重要的,在收藏市场上,斗彩罐有罐盖和没罐盖或者后配罐盖,基本其价格要相差一倍。其次就是看罐上的彩是否完整,一般釉上彩如果有脱落、损毁,也就是俗话说的“有残”,则其价格要相对降低。

第三个是罐子的鉴藏是否明确可考、流传有序,一般是宫廷御用或者经名士大家使用、收藏过的藏品,其价格要高于普通、没有流传序度的罐。这一点也基本是收藏界所有藏品都可以遵循的一条定律。

瓷器收藏的关键 “古稀美俏”是指什么?


瓷器收藏的关键“古稀美俏”是指什么?

1.“古”。古瓷、古董贵在一个“古”字。远古的器物是历史文物,加之瓷器的保存不如金玉、铜石等物容易,所以越古越少,越古越贵。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和荒山野岭的开发利用,使不少古瓷器出土重见天日,这便为古瓷宝库增添了不少瑰宝,也为收藏者提供了机会。

2.“稀”。物以稀为贵。如宋代汝瓷,便因其稀有而倍加珍贵,尤其是御用汝瓷。据有关资料统计,从北宋晚期至今传世的御用汝瓷总数不超过百件,且分别珍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各地、各国博物馆和少数收藏家手中,故有了“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说法。国内外古瓷收藏界,均以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作品为热点,其次要数元代青花彩瓷了。而唐代青花瓷(唐青花是由白瓷与三彩孕育而生,唐代白瓷成熟的烧制艺,使三彩器与唐青花以其洁白的衬底映照出艳丽的色彩效果)因其存世数量极少而难得,故唐青花瓷从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上讲,均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

3.“美”。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只有定窑烧制白瓷,而汝、官、哥、钧都是以青釉取胜。然而,定瓷精品之所以珍贵,倒不仅仅在于其如雪似银的胎釉,而在于它精美的划花、刻花和印花的纹饰。而汝瓷的精美,可谓宋代瓷艺百花苑中一朵奇葩。它的造型,既注重古朴典雅,又追求造型美丽,把造型艺术之秀美,釉色高雅素净之风尚以及装饰艺术之风格融为一体,把东方美学特有的艺术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元代青花和清代彩釉瓷器,也都是以精美而闻名。

4.“俏”。古瓷市场前景看好,升值潜力仍然较大,若是投资收藏需要特别注重收藏市场需求量大、行情看涨的古瓷。这种“俏”货价格攀升潜力大。就拿清三代官窑瓷器来说,由于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大,现在的价格已经达到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了。另外,国内古瓷的拍卖价近年来虽然不断升高,但与国际拍卖价相比还是比较低的,后者往往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明中期青花瓷收藏大有潜力


2005年9月,纽约“青风习习”。明青花瓷器在佳士得、苏富比秋拍中成绩斐然。正德青花阿拉伯文四方瓶,以前所未有的1374万元人民币(169.6万美元)成交价闯入拍卖千万阵营,昭示着明中期青花瓷市场 “日照已炙”。

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青花瓷器,从颜色到器型较早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颜色由早期的浓烈转向淡雅。进口的苏麻离青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产于江西饶州的陂塘青,俗称“平等青”。发色淡雅,没有结晶黑斑,色泽平和均匀,使明中期的青花很长时间保持这一风格,至正德后期才开始发生显著变化。

成化斗彩闻名于世,青花也备受收藏家青睐。皆因成化青花胎质细腻、釉面温润、绘工古拙。其中绘意之古拙在明青花中无人望其项背,老古玩行素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一说。

由于成化青花在瓷质、色料、画工上的精益求精,从杯碗盘到罐缸,品相好、无瑕疵的,在国际市场上有百万人民币到数千万人民币的身价。2002年11月伦敦BONHAMS(博汉斯)拍卖行,拍过一件Cunliffe爵士旧藏的成化青花缠枝百合宫碗,成交价为904250英镑(约合1338万元人民币)。造型端庄圆润,发色淡雅。腹部与内壁绘的百合花朵硕大,双勾后淡平涂,叶子也如此,正是“花无阴面,叶无反侧”的写意画法。整体画面的花朵与叶子间大量留白,不去填充,是成化青花的典型特点。值得提出的,1947年Cunliffe爵士在伦敦以475英镑购得此碗,50余年价值上涨两千倍,令人咋舌。另外,这只底署“大明成化年制”两行楷书款的宫碗,同徐展堂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以400多万港币购得的那只为一对,同为成化皇帝御用宫碗。

弘治一朝,承袭成化青花的基本特点,分辨不易,因此有“成弘不分”之说。但胎质、釉面、绘工等略逊一筹。实际上,从弘治起,绘法即便平涂,也注意变化,从浅到深形成过渡,画面的布局比起成化时期,又开始逐渐增加内容,与成化疏淡的典型风格反而有些距离。弘治皇帝勤政恭俭,官窑曾经几度停烧,因此官窑青花传世品不多,比起成化更加稀少。在市场价格上,应不比成化低。其中黄釉青花创烧于明宣德,弘治时期最为精彩,为皇家用器。北京翰海1996年11月拍过一件弘治官窑黄釉青花花果盘。胎质细腻,内壁绘“三多”、栀子花纹饰,古拙不失艳丽,层次感强烈。当时成交价为286万元人民币。

正德皇帝荒于政事,明朝国力从此由盛转衰,青花瓷器也随之由顶峰转向下坡。青花料除用平等青、石子青外,后期开始使用“价倍黄金”的回青。正德瓷器的绘画手法非常精练,细描匀染,图案生动精致。2004年4月香港苏富比拍的一件正德青花穿花龙纹盘,直径19.5厘米,成交价118万港币。穿花龙纹的使用,在正德时期非常盛行。所绘龙纹穿行于缠枝花中,缠枝花纹勾边不留白,布局饱满。这种画法成为正德时期一种独特的纹饰风格。

正德皇帝崇尚伊斯兰教,凡有伊斯兰文字的明朝青花瓷器,基本都是该朝作品。此时造型也一反传统,出现了许多新颖奇巧的瓷器。纹饰多绘“回文”和“吉祥”图案,甚至还用“藏文”和“八思巴文”书写年款。

这些新颖奇巧、绘阿拉伯文的正德青花瓷,过去在拍场上一直处于低靡状态,成交价普遍走低。北京翰海1996年11月拍过一件阿拉伯文笔架山,成交价55万元人民币;1997年翰海拍过一件阿拉伯文多孔瓶,当时仅以11万元人民币成交;香港佳士得2003年10月27日拍的一件阿拉伯文三足炉,成交价27.8万元人民币。可见数次拍卖从未超过百万元。而已被伦敦古董商Eskenzi收入囊中的这件阿拉伯文四方瓶,在国际拍场上难得一见,此次高价成交,致使明中期青花普遍受到关注。

历数明代青花的拍卖纪录,明中期青花除成化一朝,历来价位不高。主要是藏家收藏重点一直重在永宣,故明中期青花被长久忽视。今天看来,永宣的高价会令一般收藏者望尘莫及,而明中期青花收藏却大有潜力。

明中期青花瓷收藏价值如何


明中期青花瓷收藏价值如何?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青花瓷器,从颜色到器型较早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颜色由早期的浓烈转向淡雅,没有结晶黑斑,色泽平和均匀,使明中期的青花很长时间保持这一风格,至正德后期才开始发生显著变化。那么,明中期青花瓷收藏价值如何呢?

成化斗彩闻名于世,青花也备受收藏家青睐。皆因成化青花胎质细腻、釉面温润、绘工古拙。其中绘意之古拙在明青花中无人望其项背,老古玩行素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一说。

由于成化青花在瓷质、色料、画工上的精益求精,从杯碗盘到罐缸,品相好、无瑕疵的,在国际市场上有百万人民币到数千万人民币的身价。2002年11月伦敦BONHAMS(博汉斯)拍卖行,拍过一件Cunliffe爵士旧藏的成化青花缠枝百合宫碗,成交价为904250英镑(约合1338万元人民币)。造型端庄圆润,发色淡雅。腹部与内壁绘的百合花朵硕大,双勾后淡平涂,叶子也如此,正是“花无阴面,叶无反侧”的写意画法。整体画面的花朵与叶子间大量留白,不去填充,是成化青花的典型特点。值得提出的,1947年Cunliffe爵士在伦敦以475英镑购得此碗,50余年价值上涨两千倍,令人咋舌。另外,这只底署“大明成化年制”两行楷书款的宫碗,同徐展堂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以400多万港币购得的那只为一对,同为成化皇帝御用宫碗。

弘治一朝,承袭成化青花的基本特点,分辨不易,因此有“成弘不分”之说。但胎质、釉面、绘工等略逊一筹。实际上,从弘治起,绘法即便平涂,也注意变化,从浅到深形成过渡,画面的布局比起成化时期,又开始逐渐增加内容,与成化疏淡的典型风格反而有些距离。弘治皇帝勤政恭俭,官窑曾经几度停烧,因此官窑青花传世品不多,比起成化更加稀少。在市场价格上,应不比成化低。其中黄釉青花创烧于明宣德,弘治时期最为精彩,为皇家用器。北京翰海1996年11月拍过一件弘治官窑黄釉青花花果盘。胎质细腻,内壁绘“三多”、栀子花纹饰,古拙不失艳丽,层次感强烈。当时成交价为286万元人民币。

正德皇帝荒于政事,明朝国力从此由盛转衰,青花瓷器也随之由顶峰转向下坡。青花料除用平等青、石子青外,后期开始使用“价倍黄金”的回青。正德瓷器的绘画手法非常精练,细描匀染,图案生动精致。2004年4月香港苏富比拍的一件正德青花穿花龙纹盘,直径19.5厘米,成交价118万港币。穿花龙纹的使用,在正德时期非常盛行。所绘龙纹穿行于缠枝花中,缠枝花纹勾边不留白,布局饱满。这种画法成为正德时期一种独特的纹饰风格。

正德皇帝崇尚伊斯兰教,凡有伊斯兰文字的明朝青花瓷器,基本都是该朝作品。此时造型也一反传统,出现了许多新颖奇巧的瓷器。纹饰多绘“回文”和“吉祥”图案,甚至还用“藏文”和“八思巴文”书写年款。

这些新颖奇巧、绘阿拉伯文的正德青花瓷,过去在拍场上一直处于低靡状态,成交价普遍走低。北京翰海1996年11月拍过一件阿拉伯文笔架山,成交价55万元人民币;1997年翰海拍过一件阿拉伯文多孔瓶,当时仅以11万元人民币成交;香港佳士得2003年10月27日拍的一件阿拉伯文三足炉,成交价27.8万元人民币。可见数次拍卖从未超过百万元。而已被伦敦古董商Eskenzi收入囊中的这件阿拉伯文四方瓶,在国际拍场上难得一见,此次高价成交,致使明中期青花普遍受到关注。

历数明代青花的拍卖纪录,明中期青花除成化一朝,历来价位不高。主要是藏家收藏重点一直重在永宣,故明中期青花被长久忽视。今天看来,永宣的高价会令一般收藏者望尘莫及,而明中期青花瓷收藏却大有潜力。

陶艺资讯的专业知识水平是发挥作用的内在关键因素


陶瓷信息传播陶瓷文化

组织相关的陶艺资讯,是对陶瓷产业进步与陶瓷文化传播都非常关键的信息形式,而专业的信息传播,让更多人从中找到有价值的商业信息,更多的文化发展信息,还有就是看到商机与前景,资讯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而且陶艺资讯的组织,必须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这样的才能在资讯充分发挥作用过程中,更好的起到传播陶瓷文化,促进陶瓷产业进步也发展的积极作用。

体现陶艺资讯的专业水准,一方面要看资讯的组织全面性,这是因为在资讯来源与组织的实践中,要对这个行业足够的了解,要对业内的各种大事有足够的观察力,要有敏锐的判断力,还要结合各类信息进行组织的过程中,有很准确的判断与定位,这样更有利于提高信息的价值与作用,也是在现实的资讯活动中,最重要的基础,组织好资讯信息,让它为陶瓷产业的进步起到更积极的作用,组织得力才更实际。

说到专业水准,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对陶瓷艺术的发展、现状、前景以及相关行业的特点,一般的技术,各类型的产品的特点等等很多方面的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可以不够高端,不够深入,但是必须足够熟悉,必须懂得行内的一些语言,一些内行话,一些内容才可以在实际的组织中得到更好的提炼与加工,才能让专业人士也一样可以通过资讯信息有所收获。

陶瓷选购 价格是关键


我们在选择陶瓷时,要关注多方面的因素对陶瓷的影响,价格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当然,价格贵的未必是好的陶瓷产品,但一般情况下,价格贵的比便宜的质量更好,下面就是陶瓷质量影响价格的一些因素,要想买好的陶瓷产品,贵一点的价格往往难免。

价格高的工艺质量高

瓷砖是工业产品,拼的是设备,没有好的设备纵使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不可能生产出全心全意让人民满意的产品。一条意大利进口的窑炉就是上千万元人民币,一个大的厂家一二十条窑炉,这可不是大多数的厂家能承受的,而一条国产的窑炉只是百万的重量级。试想想,这两条生产线的产品会是一样吗?

第一、压机的压力差别太大。现在主流的做抛光砖的压力在4200T以上,这直接决定了坯体的密度,关系是:压力大------密度高-----耐磨度高、吸水率低-----防污性强。这也是抛光砖质量的核心要素。

价格低的仿造

经常情况下,“看起来差不多” 往往是 “差得多”!釉面“看起来差不多”和是否真的“差不多”完全是两个概念,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还没建立,小的厂家往往通过模仿来销售,这也一惯作风。在大厂家推出新产品的2---3个月里,他们发现哪款花色好就立即仿造,一个星期就出来了。产品的质量则不是他们关心的,坯体烧结程度不够、吸水率高、釉面质量差、防污能力差。主要方法除了观察断裂面之外,还要加上用水滴瓷砖背面观察吸水快慢,或者用油笔表面测试能否擦干净等方法。

价格低的偷工减料

由于原材料特别是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许多厂家不堪重负,为了保持价格竞争优势,完全可能采取偷工简料,缩短烧制时间的做法。这使得瓷砖的表层和内层物理性质不一致(瓷砖按吸水率分可分为瓷质、炻瓷质、细炻质、炻质、陶质),在水和温度发生变化时,内外部的吸水膨涨和热胀冷缩程度就会不一致,从而导致瓷砖产生裂纹。这一点可以通过简单的办法检查,要求销售人员提供瓷砖碎块,观察断裂面,看颜色是否一致。一般而言,烧制程度不够的砖内部会比外部发红或发黑。

所以,消费者要想购买好的陶瓷,选择价格高一点的更放心,正所谓便宜没好货。

明青花壶


五彩缤纷的陶瓷艺术中,赤、橙、黄、绿融会互通,各领风骚;而青花瓷器以其清新高洁、雅致隽永独步一方,历数百年而不衰,既古老而常新。

青花是最著名的釉下彩品种,用钴料作着色剂,在坯体上直接描绘后再罩上透明釉,经高温一次性烧成。钴料发色湛蓝,烧成后清爽醒目,但产地不同往往使效果不一。

明代青花壶 规格:高29.2cm

钴蓝的应用始于公元前15、14世纪的古埃及,当时用在香料瓶上作装饰。未久,伊拉克等中东地区将钴蓝施于陶器釉。在中国,长沙战国墓出土有以钴着色的蓝色琉璃珠,经研究,认为与中东地区所用为同一成分,系进口青料,说明在战国时钴蓝已从西亚传入我国。唐三彩中的蓝釉和唐青花是钴蓝用于中国陶瓷釉彩的最早例子,但当时国内钴土矿尚未发现,钴蓝原料靠进口,来之不易,故没有大量应用。宋代青花瓷器上的钴蓝成分经分析认为是国产(属于高锰型),但国产钴土矿还处于开发的起始阶段,所以宋青花为数也很少。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烧造进入成熟期,代表着青花时代的真正到来,所用钴料进口、国产均有。

明、清两代青花的生产基地还是景德镇,所用钴料有进口的苏麻离青(如永乐、宣德时期),青色浓艳;也有用国产的陂塘青(如成化时期),色较清淡;嘉靖时用云南运来的回青和石子青的混合料,效果较好,蓝中微泛红紫,色泽鲜亮。

青花是明、清时期彩瓷制作的主流,景德镇因其地位特殊、产品冠绝全国而被其他小窑模仿。景德镇窑本身在不同时期也有特点,并非一成不变。如嘉靖一朝,景德镇官窑产瓷约达六十多万件,民窑更是难以统计。其时官窑器胎体较厚、细白,釉层厚而釉面光亮,器型有日用器皿碗、盘、壶、碟、罐。另流行方形、棱形器,如方碟、方罐、瓜棱形瓶等。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明青花收藏 哪些因素是升值关键》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明青花收藏 哪些因素是升值关键》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明宣永乐青花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