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墙面 > 导航 >

瓷版画历史渊源

瓷版画历史渊源

瓷砖墙面 古代瓷器历史价值 全瓷瓷砖

2020-12-21

瓷砖墙面。

瓷版画,又称瓷画,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发端于瓷都景德镇,由景德镇烧瓷艺术演绎而来,形成于南昌,主要流传分布在南昌市、景德镇、九江等及邻近省市。是瓷器文化与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传承了赣文化的历史。今天一起来看看关于“陶瓷画的历史渊源”。

它的历史渊源,还得从唐朝说起。据其介绍。瓷版画是从中国传统瓷器基础上演变而来。最初瓷器只是为满足实用,到了唐朝才逐渐向装饰方面发展。明代中叶,西方珐琅传入中国,于是就增加了斗彩和五彩,为陶瓷绘画艺术增加了不少颜色。清代以后,彩瓷色釉发展到五彩缤纷的境界,一批文人开始介入绘瓷艺术。

自釉上彩绘在清代流行之后,许多大城市的瓷器店在经营景德镇彩瓷的同时,为满足当地客户的要求,也购买景德镇的白胎瓷,并聘请高手彩绘,自设红炉烧制。江西境内的南昌、九江、吉安等城市的瓷器店很早就开始自设红炉加彩,尤其是南昌的瓷绘一人最多,规模最大,瓷上肖像画的发展重点也转移到这里了。

梁兑石带入南昌

民国初年,南昌人梁兑石在现金的中山路繁华地段开设了丽泽轩瓷庄,招收学徒,聘请艺人按照顾客要求绘制肖像和粉彩瓷器,开创了瓷版画在南昌发展的先河。当时丽泽轩聘请的一人中,工于瓷上肖像画的画家有梁燮亭、吴月山、杨树藩、游家发等人,他们培养了许多学徒,在瓷上肖像画艺术方面卓有成就。后期影响很大的杨厚兴、邹昆仑、杨知行等也是在丽泽轩开始学艺的。他们所画的每一幅肖像画都写有梁兑石监制字样。

在梁兑石的带领下,南昌市陆续开有解放前西大街的“中华瓷庄”、子固路的“肖庐瓷像馆”、“丽芳瓷像馆”等陆续开设,一大批瓷版画家也随之诞生。如:吴月山、梁燮亭、杨厚兴等。抗战时期,日军逼进南昌,绘瓷艺人被迫四处逃难,为了糊口谋生,客观上也将肖像画艺术传播于各地。但不少艺人死于逃难,梁兑石即在逃往四川途中遇难,杨厚兴的师傅吴月山也在逃往黎川时病亡。

外贸市场

中华瓷庄”、梁兑石的儿子梁少石“新丽泽轩”、杨厚兴开的“最明轩瓷像馆”、陈信高的“丽影瓷像馆”等。

新中国成立后,瓷像艺人先后组建成南昌市瓷绘合作小组、南昌瓷像工艺社、南昌工艺美术厂,在政府的重视关怀下,艺人们的生活待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瓷版画发展在艺术层面上有了新的飞跃,瓷版画一人也由当初的组建瓷像工艺社的30人发展到数百人。

上世纪40年代始,南昌瓷版画便走出国门,远走东南亚。改革开放以后,香港摄影家仇永平与南昌瓷版画艺人联合创作了一大批瓷版画精品,向世界各地推介南昌瓷版画,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艺人也来昌学习瓷版画艺术,奠定了南昌瓷版画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

taoci52.com扩展阅读

龙泉青瓷有怎样的历史渊源


龙泉青瓷有怎样的历史渊源?说到瓷器,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五大名窑,即汝窑、哥窑、定窑、官窑、钧窑。五大名窑所生产的瓷器各有千秋,一般人会将它们作为中国瓷器的代表。但说起龙泉窑,不少人觉得低一等,缺少五大窑的名气,殊不知,龙泉青瓷自古以来就是各大藏家争相收藏的“香饽饽”。那么,龙泉青瓷有怎样的历史渊源呢?

龙泉窑址多分布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历史记载,北宋时期窑址有20多处,到南宋时有窑址40多处,多分布在大窑、金村两处,这两地的青瓷质量也是最高的。考古研究表明,龙泉窑始于三国两晋,盛于南宋和元,而衰于明,终于清代康熙年间,有近1500年的烧瓷史。

龙泉受越窑影响较大,特征也与其相似,北宋早期之前其特点为: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薄。北宋中期之后,博彩众长的龙泉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南宋至元代是龙泉青瓷的发展顶峰,南宋时期,工匠们在技术上有了改进,艺术上有所创新,出现了光泽柔和淡雅如玉的粉青釉和青翠透明似翡翠的梅子青釉,这两种釉色是后人所无法超越的。不只在釉色上,器型上面也有所丰富,并且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甚至还出现了模仿铜器或者玉器的青瓷产品。

元代时,龙泉青瓷在“海上陶瓷之路”有着重要的作用,元代的青瓷的品种相对于南宋有所增加,器型方面更加丰富,除了大量的民窑外,已有部分官办或半官办窑场,烧制供奉朝廷器皿,但质量相较于南宋有所下降。

明清时期,龙泉青瓷生产由盛转衰,大明《宪宗记录》记载,明早期龙泉窑承担了大量的宫廷用瓷烧制任务,所生产瓷器质量还属上层。明代中晚期,海禁的实施,导致瓷器销量锐减,龙泉瓷窑纷纷倒闭,直至清三代时期,龙泉瓷窑所剩无几,但由于皇室的需要,依然苟延残喘。

民国初期,龙泉瓷窑逐渐衰落。

中国红瓷发展历史


中国红瓷发展历史

一般人认为,中国瓷器以青蓝白诸色闻名,红色为主色调的瓷器并不多见。事实上,中国红瓷历史源远流长。红瓷的发展历史可分为晚唐的始创期、元明的成熟期、明清的极盛期、当代的复兴期红玉红瓷部分产品陈列在首都博物馆等几个特性明显的阶段。

红瓷始于晚唐,但从工艺角度分析,红瓷的技术成熟期是元朝。元朝景德镇发展并创新了前朝以来的釉里红技术,开始了批量生产釉里红的历史。

明清是红瓷发展的极盛期。明洪武是釉里红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极盛期,此时釉里红大多色较淡,红色晕散,纹饰以花卉为主,有较多扁菊花纹是一大时代特征。明宣德是釉里红瓷发展的又一高峰,该时期红瓷创新分为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两大类。

到了清康熙年间,红瓷制造工艺相当突出,红瓷成品色调浓艳鲜亮,有不同的浓淡层次,品种也较为多样,有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加彩、釉里三彩等。雍正年间所制红瓷在工艺上达到历史最高峰,其红瓷成品红艳,尤其是青花釉里红在色彩、设计上皆有前期未有的新意,青花色调浓淡不但很鲜亮,且时有晕散。但仍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红瓷器。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近50年后,才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研制出了真正的大红瓷器,因此这种瓷器被成为中国红瓷。

1998年,中国科学家攻克了陶瓷大红色釉不耐高温的世界性难题,烧出了色泽鲜艳、表面纯净的大红色瓷器,失传近百年的中国红瓷在20世纪末得以重生。这一技术实现了中外陶瓷艺人百年的大红梦,填补了世界陶瓷史上的空白。

文革瓷的历史印记


在那个"高举、紧跟"的极左年代,各式各样的"文革瓷"无一例外地成为最普通、最广泛的舆论宣传的载体,它以固有的图文并茂特点再现了"文革"时期的政治纲领及各大事件。从"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点燃"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到8.18毛主席天安门城楼接见百万红卫兵;从"革命大批判"到砸烂"旧世界";从标语、口号到"最高批示";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到"全国山河一片红";从"老三篇"到八个样板戏等等在"文革"瓷上都有所显现。一件当年烧制的瓷座屏就全文记载了"炮打司令部"这张大字报的内容。"毛主席挥手我前进"这句革命口号以画面形式显现在由湖南醴陵瓷厂烧制的茶壶上。该茶壶通高15公分、品相完好,胎釉洁白、细润,采用釉上蓝彩和红彩经人工绘制而成,图案清晰,人物生动、逼真,可谓"文革"瓷难得的精品。此外,花瓶上印绘着毛主席语录和工农兵形象,这是一种传统与现实结合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制瓷工人独具匠心、大胆构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产物。而景德镇瓷厂烧制的"景德镇艺术陶瓷厂革命委员会成立"这块瓷板,高37公分、宽26公分,通体使用红彩表示"山河一片红",衬托出用墨彩绘画的解放军和工人握手大联合的群体形象,这也恰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形势吻合。 赏析"文革瓷",它与历代的瓷器风格根本不同。"文革瓷"在中国两千年多年制瓷史上独立成章、自成体系。首先它所表现出强烈、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一切要为现实服务的浓厚政治色彩,与"文革"一样是史无前例的。其次它格式化的统一模式,没有过多的修饰和艳丽色彩,且工艺用瓷、装饰瓷要远远少于生活用瓷。但需要说明一点就是"文革"瓷中,使用最广泛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规格不一、图案多样、题材丰富的瓷质毛主席像章和主席像,它普遍制作精美,人物生动、形象逼真,像这样大量地以领袖形象出现在瓷器制品上,也创下了共和国之最,充分反映了当时人民对领袖的无限崇拜。"文革瓷"从设计、用料、绘画及工艺制作上可以说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而且是慎之又慎的。而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革"时期的遗存在"收藏热"、"文革热"的推动下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日在那个"高举、紧跟"的极左年代,各式各样的"文革瓷"无一例外地成为最普通、最广泛的舆论宣传的载体,它以固有的图文并茂特点再现了"文革"时期的政治纲领及各大事件。从"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点燃"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到8.18毛主席天安门城楼接见百万红卫兵;从"革命大批判"到砸烂"旧世界";从标语、口号到"最高批示";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到"全国山河一片红";从"老三篇"到八个样板戏等等在"文革"瓷上都有所显现。一件当年烧制的瓷座屏就全文记载了"炮打司令部"这张大字报的内容。"毛主席挥手我前进"这句革命口号以画面形式显现在由湖南醴陵瓷厂烧制的茶壶上。该茶壶通高15公分、品相完好,胎釉洁白、细润,采用釉上蓝彩和红彩经人工绘制而成,图案清晰,人物生动、逼真,可谓"文革"瓷难得的精品。此外,花瓶上印绘着毛主席语录和工农兵形象,这是一种传统与现实结合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制瓷工人独具匠心、大胆构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产物。而景德镇瓷厂烧制的"景德镇艺术陶瓷厂革命委员会成立"这块瓷板,高37公分、宽26公分,通体使用红彩表示"山河一片红",衬托出用墨彩绘画的解放军和工人握手大联合的群体形象,这也恰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形势吻合。 赏析"文革瓷",它与历代的瓷器风格根本不同。"文革瓷"在中国两千年多年制瓷史上独立成章、自成体系。首先它所表现出强烈、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一切要为现实服务的浓厚政治色彩,与"文革"一样是史无前例的。其次它格式化的统一模式,没有过多的修饰和艳丽色彩,且工艺用瓷、装饰瓷要远远少于生活用瓷。但需要说明一点就是"文革"瓷中,使用最广泛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规格不一、图案多样、题材丰富的瓷质毛主席像章和主席像,它普遍制作精美,人物生动、形象逼真,像这样大量地以领袖形象出现在瓷器制品上,也创下了共和国之最,充分反映了当时人民对领袖的无限崇拜。"文革瓷"从设计、用料、绘画及工艺制作上可以说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而且是慎之又慎的。而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革"时期的遗存在"收藏热"、"文革热"的推动下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日益升温的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和经济价值,更重要的它将为人们今后研究"文革史"提供有力的史料依据。

跟着历史的脚步 探秘玲珑瓷


玲珑瓷来源于祖先对美的发现和追求

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 以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灵巧,明彻、剔透,确切的形容了玲珑瓷的美妙之处。

玲珑瓷来源于祖先对美的发现和追求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将豆、高柄杯等一类圈足器的陶器坯体镂通成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形作为生活中的装饰,有的还将几种相间组成环带状的镂空装饰。三国东吴、西晋时期,有一种用青釉制作的镂空罐,敛口,圆腹,腹上有数排圆形镂孔,假圈足,有的肩部附双耳,有的口沿处附一弯柄,极似挎篮,形制大小不一。主要用途是熏香和蒸食,他们把美带进了日常生活。

明宣德以后,玲珑瓷逐步兴起

在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明宣德年间人们发明了镂空工艺,在镂空工艺的基础玲珑瓷被创造和发展起来。人们在细薄的坯胎上,雕成米粒状的通花洞,然后施釉多次,填平通花洞,再人窑烧制而成。到了清代,瓷工把青花和玲球巧妙地结合一体,形成了人人喜爱的青花玲珑瓷。碧绿透明的玲珑和色呈翠兰的青花互为衬托,相映生辉,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

解放后玲珑瓷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新中国解放以后,整个中国充满了向上、开放的新气息,各种技艺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玲珑瓷随着解放后的改革开放之风迅速发展,产品除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文具等日用瓷外,又精制成各种花瓶、各式灯具等陈设瓷。近几年来,更发展为彩色玲珑、薄胎玲珑皮灯等非常精美的工艺美术瓷。

近日,玲珑瓷遍布全世界

今天,我们可以在世界上每个国家找到玲珑瓷的足迹。当我们在观赏这些玲珑瓷的佳作时,不得不感叹劳动者的伟大和聪明。玲珑瓷的工艺是先把坯体上的花纹进行透雕后,然后通体施薄釉,同时洞眼也得以墁平,由此称为玲珑。烧制后,在光照下欣赏,其花纹呈米粒状拼辍而成,所以,又称米花或米通。把玲珑瓷举起,透过阳光,各种镂空的图案可以显现出来。在光线下显现出来的图案有了光的配合更透露着柔美,这种柔和让人不忍去打扰,仿佛仙女美丽的面纱,让人不忍揭去又期待着面纱后面美丽的面容可以一睹为快。

瓷质鼻烟壶的历史


鼻烟壶是明代后期由欧洲商人和传教士传入中国,但做为贮鼻烟的容器---鼻烟"壶"的制作,却是沿用中国历史上制造小药瓶的传统工艺。如图所示宋代磁州窑小药瓶实物为据,可以将中国瓷质鼻烟"壶"的历史追溯到宋代。

从宋代磁州窑白地黑花小药瓶的实物证据,可以窥见它的基本特征:

1、该瓶为灰白胎,小巧规整,其制法:即小瓶成形后先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在扁腹两面绘以褐色花卉图案,画风简练,流畅自然。然后再罩以玻璃质透明釉,这种工艺具有典型的宋代磁州窑的时代风格。

2、造型为小口,大腹、扁体。这样便于使用,多蓄和携带。这一鲜明的造型,正是历代无论选用诸如:宝石、玉石、晶石、玛瑙、珐琅、烧瓷、料、竹木雕刻、象牙雕刻、银、雕漆等材料制作的鼻烟"壶"的主体特征。

3、在小药瓶扁体腹部上白地绘褐花。用笔线条流畅,规整而活泼,十分精致典雅,这也是历代鼻烟壶上常用的图案纹饰工艺。

即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实属各类鼻烟"壶"所追求的共同特性。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鼻烟"壶"的制作,历史悠久。无论造型,图案纹饰,在宋代已达到十分精美的境界。虽然嗜用鼻烟的习惯已经绝迹,但鼻烟"壶"的制作工艺代代相传。鼻烟"壶"也由小药瓶,贮鼻烟的鼻烟"壶",发展到现代的鼻烟"壶"工艺品,如图所示的带有天然玉兔图饰的玛瑙鼻烟"壶"。鼻烟"壶"在历代御用和民间艺术家手中焕发异彩,"壶里乾坤京艺绝",它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星,为不少名家珍视和收藏。

尤其对历代鼻烟"壶"的系列收藏,更成为一种新时尚,也进一步展现了中华文化艺术苑中的靓影。为能得到一件理想的藏品,曾使不少痴迷者,如获至宝而兴奋不已,可见小小的鼻烟"壶",充满了艺术魅力。

骨瓷茶具的历史与特色


骨瓷原称骨灰瓷,人们对"灰"字感到不"雅",遂改称骨质瓷,简称骨瓷。骨瓷内含40%以上的食草动物骨灰,是环保的绿色消费品。相比一般的陶瓷,独持的烧制过程和骨碳的含量使得骨瓷显得更洁白、细腻、通透、轻巧。陶瓷起源于中国,但骨瓷始创于英国,曾长期是英国皇室的专用瓷器,就在如今,骨瓷也是主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骨瓷成品质地轻盈、细密坚硬(是日用瓷器的两倍)、不易磨损及破裂、有适度的透光性、保温性,色泽呈天然骨粉独有自然奶白色。骨瓷的制造厂商主要为欧洲与日本两大体系;我国只有唐山、淄博等地的少数厂家生产。骨瓷餐具是讲究配套的,每一套都有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如"书韵幽香"、"水晶之恋"、"小家碧玉"等,每一种花纹图案都营造出一种气氛,因而,哪一种装修风格的房屋,选哪一种样式的骨瓷餐具,看的就是主人的眼光与品味了。骨瓷饰金都是通过纯手工工艺,所以即使在成套的餐具中,饰金花纹也会有些许不同。每日每餐,盛宴当前,用足够雍容的骨瓷盛载,才会显出非凡的气派来。

青花瓷的历史及款识


【历史】

青花瓷器起始于唐宋,但了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制作已经成熟,这是我国制瓷史上的时代的进步。元代以前,影青刻花的运用较为普遍,自庄重浑厚的青花出现以后,影青刻花的装饰变便渐渐退居次要地位。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成化年间,嘉靖、雍正、乾隆三朝的青花,以康熙朝的青花最为突出,有莹澈青翠、明亮静丽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明清两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备受人们喜爱,成为帝王嫔妃、达官贵人的必备之物。就连欧洲人也常以珍藏青花瓷来炫耀自己的富有。据说15世纪的萨克森国王,竟用4队近卫军向邻国君主换取12个青花瓷瓶,来取悦新的王后。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继承历代优秀传统,开发了清新、明丽、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品种,在礼品瓷、展品瓷盒内外销商品瓷等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但国家机关、人民大会堂和我国驻外100多个使馆选用了青花瓷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宾馆、饭店,甚至单位团体、家庭等几乎都用青花瓷器。更值得一提的是,青花瓷器已成为我国外交礼仪上的珍贵礼品。如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访华时,周恩来总理送给他一套名贵青花餐具;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访日以青花文具礼赠日本皇太子、福田首相。

现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从总体上看,釉质白里泛青,青料发色青翠,造型美观大方,装饰有古朴典雅的艺术效果。在众多的青花品种中,人民瓷厂生产的“青花梧桐餐具”是青花瓷中的代表产品。它由数十件乃至一百几十件大小不同、器型各异的瓷器配套组成,器型轻巧大方,轮廓秀丽匀称,线条工整细腻,色彩和谐诱人。

“梧桐”是指青花传统画的名称,“梧桐”为呈吉祥之意,这是根据我国民间传说“梧桐引得凤凰来”的美句而定的。画面通过点、线、面的巧妙结合,对江南的园林风光做了理想的描绘:近处是石桥杏仁、花鸟树林、楼台亭阁,远处是层峦叠嶂、平波荡舟,如此湖光山色,确有“白浪青峰非人间”的意境。艺人运用中国画散点透视法,将繁杂的景、物、人铺叙在一幅画面上,运用吊珠图案装饰,中间衬以民间象征吉祥的“八宝”图案纹样。整个画面构思深邃,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东方艺术风格。优秀画面除“梧桐”外,还有芙蓉、海棠、满莲、敦煌、双龙、锦葵、金鱼等装饰,或丰满严谨、端庄秀丽,或挥洒自如、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1979年人民瓷厂生产的青花梧桐餐具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1984年又荣获法国莱比锡、捷克布尔法、波兰波兹南国际博览会三枚金质奖章。

【款识】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1)纪年款

在青花瓷上,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我国古代瓷器款识,以纪年示为主,纪年款又帝王年号的年款和以天干地支表明年号的干支款两类。明代永乐年间,在青花瓷上开始出现纪年款,篆书字体飘逸流畅,边饰莲瓣纹。宣靖款端庄刚劲。成化款铁划银钩,釉面有云蒙气。嘉靖款笔画粗重,劲中藏秀。前人曾将明代纪年款归纳为:“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五句话。清代康熙款字体工整,青花料色明丽。雍正款楷书苍劲有力,格式讲究。乾隆、嘉、道光款多为篆体,字体排列紧密,犹如一枚篆印。近代款识中“江西瓷业公司”款较多,楷书秀逸,其中还有英文款识“CHINA”,是近代出口瓷的标志,是青花中最早使用的英文款。民窑青花瓷的纪年款很少,有“大明年造”等,字体草率。书写得很随意。

(2)吉言款

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民间青花瓷上常普遍见到。字体多为行草,潇洒飘逸,一气呵成。“福寿康宁”、“长命富贵”、“万福攸同”等语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3)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有“浴砚书屋”、“若深珍藏”、“白玉斋”等。堂名款瓷的制作精良,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4)赞颂款

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昌江美玉”等。“哥瓦弟玉”四字款,清新俊逸,很有意思。“瓦”即陶,比瓷器历史悠久,是为大哥,而瓷又比美“玉”更洁白光润,“玉”就只能屈居为“弟”了。

(5)纹饰款

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工之妙。图案有博古图、暗八仙、八吉祥等。纹饰款中的“豆干款”为菱形框架结构,犹如现代建筑中的高楼大厦,是民间作坊的记号,又叫“花押”。

日本友人向李白故里捐赠世界大陶瓷版画


近日,正在访问的日本阳光美术馆理事长、日本中国历史文物保护协会会长对中义典,日本陶瓷文物专家、大冢陶业株式会社山田武一行昨晚向李白纪念馆捐赠了由日本顶尖陶艺专家制作的世界最大陶瓷版画,据此表达日本人民对李白的热爱和对李白故乡民众在特大地震中不屈不挠伟大精神的深深敬意。

“五一二”汶川大地震使李白故里——四川省江油市的李白纪念馆遭受严重损坏。对中义典一行十七人先后考察了李白故居、李白纪念馆的灾后重建工作,对江油市按照唐代建筑风格复原李白故居、李白纪念馆以及原汁原味恢复李白遗址遗迹的做法表示由衷赞赏。

据对中义典先生介绍,为了尽可能地帮助李白纪念馆早日重建开馆,根据李白与晁衡的一段历史佳话,日本阳光美术馆专门在有着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福冈陶瓷制作基地烧制世界最大的陶瓷版画,版画高九十厘米、长三百厘米、厚二厘米,由李白、晁衡画像与中、日两国文字构成,画面左侧为晁衡归国时李白挥手致意,表不完的依依惜别之情,上书李白诗《哭晁卿衡》:“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右侧为晁衡与李白隔海相望,述不尽绵绵不舍之意,书写回赠李白诗:“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思又皎月圆。”两首诗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板画构图精巧,色泽圆润,形象逼真,情深意切,回荡着二位友人难舍难分的深厚情谊,象征着李白与晁衡的不朽友谊,也承载着中日民间世代友好的美好愿望。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瓷版画历史渊源》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瓷版画历史渊源》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墙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