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有什么瓷器 > 导航 >

清代十帝瓷器有什么特征?

清代十帝瓷器有什么特征?

古代有什么瓷器 古代的瓷器有什么 清代瓷器鉴别

2021-02-01

古代有什么瓷器。

清代十帝瓷器有什么特征?

顺冶一朝经历17年。顺冶朝的瓷器胎质,釉色,造型,纹饰,彩绘等各方面与崇祯瓷器相似。如胎体厚重,釉色白中略泛青,釉层较肥厚。形制古朴浑厚,彩绘浓重。既保留了明瓷特征,又有康熙瓷常见特点。有相当一部分顺冶器口部施深浅不一的酱黄釉。有人将其看作顺冶器的重要特征。

康熙一朝经历了61年。康熙朝的瓷器是清代景德镇瓷器的重点之一。无论从造型,品种,釉色彩绘诸方面,康熙制瓷都具有较高水平。从造型看,挺拨硬朗,雄奇魁伟者颇多。尤其是大件琢器,小件作品中,细巧秀丽者也不在小数。康熙官窑瓷的主要特色在于颜色釉方面。康熙早期以此为主。康熙晚期创烧了珐琅彩和粉彩。青花在早中晚期有许多不同风格的作品。其中以“翠毛色”和“宝石蓝”为最隹。

雍正一朝经历13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官窑瓷器品种十分丰富,产品烧造质量名列清瓷之冠。原因在于本朝出现了唐英那样优秀陶官。与康熙民窑相比,雍正民窑的传世品要小得多。但雍正民窑中有许多制作精良的瓷器。如“粉彩”“斗彩”“青花”“颜色釉”等。均有突出的作品,有的与官窑相差无几。雍正朝最名贵官窑珐琅彩瓷传世稀少。粉彩是本朝的主流,制作也为清瓷之冠。而斗彩的制作实际上比粉彩更胜一筹。康熙斗彩的五彩与青花拼逗制作。雍正斗彩用粉彩与青花结合,比康熙朝的作品更显精雅细腻。青花不是本朝官窑的拿手作品,但烧造量很大。以仿宣德青花为蓝本,运用“点”“染”“拓”等绘彩方法,把宣德的青花神韵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仿作品乱真率为历朝之冠。而颜色釉中的仿官,仿汝,仿钧等釉色开创了清朝官窑仿制之先河,首次把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名品搬到本朝,予以精心摹仿,并结合本朝制作特色,书以本朝官款。雍正瓷器是清瓷中最细洁,最精致的。仿哥窑在雍正,乾隆朝十分流行。白哥窑(釉色较白)黄哥窑(釉色较黄)比青哥窑(釉色呈青灰色)的更受欢迊。青哥窑较为普通。雍正祭红釉瓷在清代祭红釉中质量最好,价格也最高。康熙,乾隆朝的祭红釉没有雍正朝的细洁,乾隆以后的就更粗糙了。祭红釉中,天球瓶较少,玉壶春瓶,胆瓶等较多。雍正朝的青花,粉彩为大烧造主流。粉彩以白地为主。少量作品上出现色地。青花以晕散的永乐,宣德风格为主,也有康熙风格和仿明晚期风格等。民窑青花也有以上几种风格。

乾隆一朝经历61年。乾隆朝是瓷器烧造的集大成时期,也是清代景德镇达到极盛的时代。这一朝的官窑瓷以丰富,多彩的品种和制作精美而著称于世。由于乾隆元年至二十年,依然有唐英等卓越的督陶官和大批管理人才与能工巧匠。乾隆早期官窑瓷的烧造与雍正朝官窑的烧造水平几乎不相上下,如果不施款,很难区分前后。乾隆二十一年。唐英殁病,官窑质日益下降。从此官窑的烧造开始滑坡。乾隆民窑瓷的烧造与官窑瓷的烧造基本上是同步发展,尽管在质量上不能与严格监烧的官窑瓷相提并论,但有特色的作品时有涌现。不少作品不加细辩,难分是官窑还是民窑。从品种看,除了珐琅彩是官窑在宫廷加工烧制外,其佘品种也有仿制。当时有所谓的“官古瓷”和“假官古瓷”等品种。实即是民窑所烧的上等瓷器,这类作品不断在当地烧制。从整体看,他们的制作水平在官,民窑之间。是乾隆民窑的代表作品。乾隆朝景德镇瓷器最大的特点是集古代文玩的大成。凡古瓷中有的品种,本朝均有仿烧,而且质量高超而逼真。乾隆朝官窑瓷器中有些品种有时代早晚的区别。如青花,早朝器似雍正,以仿宣德点染晕散的作品为主。中晚期烧造的作品,色泽稳定,表现基调明快的风格。粉彩瓷中,色地粉彩器的制作多于白地粉彩器。

嘉庆一朝经历24年。景德镇制瓷已明显不如乾隆朝。本朝留存下来的嘉庆官窑传世品数量相对减少,而且制作质量不十分高。嘉庆朝早期官窑均落款“大清乾隆年制”。直至喜庆四年,乾隆“驾崩”。一切才从头开始。这是一种传说,嘉庆朝品种比前朝大大减少,各种品种风格基本与乾隆朝瓷器相似,创新之作极少。

道光一朝经历30年。在清代景德镇瓷业历史上,道光朝经历了不少波折。道光二十年爆发“鸦片战争”。使景德镇瓷器业面临着潜在的战争威肋。御窑厂虽未停烧,但明显受到时局影响。道光二十年前后所烧的瓷器有明显的质量差别。无论是瓷器造型还是釉彩方面和制作方面,都有一种不尽人意的草率作风。不过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道光官窑依然有着其自身特色。同前朝嘉庆和以后几朝的作品综合比较,仍相当出色。不少作品甚至远胜过嘉庆朝瓷器。道光官窑分两种类型,一种六字款。“大清道光年制”。一种是“慎德堂制”款器。从制作品看,彩瓷质量高于颜色釉瓷器。这是因为颜色釉在嘉庆朝已趋衰落,此时已回天无力。而彩瓷则如终是乾,嘉以来主流产品。从工艺看彩瓷属于低温绘彩,相对易制作。因而理当然地优于颜色釉。青花瓷在青料呈色,绘画等方面依然保存着前朝风格。有些作品可与乾隆瓷并驾齐驱。从整体看,“慎德堂制”款器制作质量普通较高。所以“慎德堂制”官窑款似乎更值得后人珍视。本朝烧造了许多“嶰竹主人”款。少量为“嶰竹”款的瓷器,绝大多数的彩瓷制作质量上乘,是道光民窑中较高档的瓷器。从传世品种看,品种多于嘉庆朝品种。彩瓷(尤其是粉彩)。依然是道光朝官窑瓷器的主流。

咸丰一朝经历10年。景德镇陷入战乱。咸丰初年,太平军在长江江西的广泛活动,使御窑场烧造的部分瓷器无法运出江西。咸丰五年,太平军石达开等在江西与清军作战。景德镇御窑厂在战乱中被迫停烧。传世的为咸丰景德镇官窑瓷应为咸丰五年前烧造。据清代有关档案记载,咸丰元年,二年,皇家所用官瓷均为单色釉祭器。三年至四年御窑厂恢复传统产品烧造。所以品种有青花,祭红,仿官,仿哥,天青釉等。传世的咸丰官窑瓷十分稀少。咸丰朝民窑传世品有款识的也十分少见。太平军曾一度占领景德镇,在瓷器写过“太平天国”年号。传世品中有过这样的瓷器。但制作粗俗,质量低下。从总体看,咸丰五年前所烧的瓷器有着清代中期瓷器特征。与嘉庆,道光瓷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咸丰五年后作品。则多带有一点同冶,光绪瓷器的味道。这一阶段,似乎可看成是清代中期与晚期瓷器的分野了。

同冶一朝经历了13年。经历了咸丰朝激烈的战乱之后,至同冶五年。景德镇御窑厂终于恢复了烧造。由于连年战事。当地窑业元气大伤。景德镇御窑厂官窑瓷器的烧造仅仅为勉强应付朝廷的一种公务。至于同冶民窑瓷,更是粗制滥造.仅仅维持着商品瓷的烧造质量.由于本朝官窑恢复于同冶五年,因而可以推断,传世同冶官窑瓷均为五年后产品.从咸丰五年至同冶五年,共历十年,经过这十年停烧,景德镇官窑瓷的制作风格起了较明显的变化,最突出的变化是同冶官窑瓷与以后的光绪,宣统瓷有许多相似之处,与道光,咸丰瓷共同越来越少.有明显的近代瓷特征.无论是青花,颜色釉,彩瓷看均与光绪,宣统瓷器接近.许多作品如不施款,难区分¨同¨,¨光¨.同冶朝民窑瓷器中,无款器占有一定比重.而篆款者几乎都为图章款.许多款识上未书¨大清¨二字.有的写成¨大清年制¨.有的人写干支款¨某某年制¨有人以为这类缺朝号者是同光间作品,同治朝品种蓝本与前朝相同.但质量继续下降.近代瓷特征明显。

光绪一朝经历34年。光绪朝距今仅100年多,光绪末年距今不足百年。这一时期烧造的瓷器数量很大,传世品也极为丰富,品种也十分丰富。其间有许多书本朝官款。有落慈禧寝宫“储秀宫”和“大雅斋”款的作品。由于光绪朝距今较近,传世瓷器的品种,数量均十分丰富,可以认为与传世的历朝历代官窑瓷相比。传世光绪官窑瓷器的数量可能最多。从制作的质量看,比同冶官窑瓷器略胜一筹。光绪朝景德镇民窑业是异常活跃。在一种崇古,仿古之风影响下,当地民窑中大量出现了仿明永乐,宣德,成化及后朝的仿品。清康熙,雍正,乾隆以后至嘉庆,道光等朝官窑瓷。许多仿品的乱真程度相当高。光绪朝瓷器与前朝基本相似。仍是以粉彩,青花为主流。

宣统一朝经历了4年。宣统朝距现代仅一步之遥。本朝烧造成量可能有限,品种也不多。主要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颜色釉器等。从传世品看。宣统官窑瓷烧造质量均较高,不管品种,样式,釉彩皆仿前朝。与光绪器基本相似,但同类作品制作比光绪器精细。宣统民窑瓷器在传世中出现较小,这并不是烧造少,本朝烧造仅3年。但距今时间近,损毁面不致太大。因而必有许多器物存世,由于许多的瓷器不落款,所以在鉴定中可能被划归光绪或民国.宣统朝瓷器无特别创新,但彩瓷新品种浅绛粉彩在光绪流行后,此时仍继续发展,还烧造了停烧已久的珐琅彩瓷器。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清代各皇帝时期瓷器有什么特征


清代各皇帝时期瓷器有什么特征。

顺冶一朝经历17年。顺冶朝的瓷器胎质,釉色,造型,纹饰,彩绘等各方面与崇祯瓷器相似。如胎体厚重,釉色白中略泛青,釉层较肥厚。形制古朴浑厚,彩绘浓重。既保留了明瓷特征,又有康熙瓷常见特点。有相当一部分顺冶器口部施深浅不一的酱黄釉。有人将其看作顺冶器的重要特征。

康熙一朝经历了61年。康熙朝的瓷器是清代景德镇瓷器的重点之一。无论从造型,品种,釉色彩绘诸方面,康熙制瓷都具有较高水平。从造型看,挺拨硬朗,雄奇魁伟者颇多。尤其是大件琢器,小件作品中,细巧秀丽者也不在小数。康熙官窑瓷的主要特色在于颜色釉方面。康熙早期以此为主。康熙晚期创烧了珐琅彩和粉彩。青花在早中晚期有许多不同风格的作品。其中以“翠毛色”和“宝石蓝”为最隹。

雍正一朝经历13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官窑瓷器品种十分丰富,产品烧造质量名列清瓷之冠。原因在于本朝出现了唐英那样优秀陶官。与康熙民窑相比,雍正民窑的传世品要小得多。但雍正民窑中有许多制作精良的瓷器。如“粉彩”“斗彩”“青花”“颜色釉”等。均有突出的作品,有的与官窑相差无几。雍正朝最名贵官窑珐琅彩瓷传世稀少。粉彩是本朝的主流,制作也为清瓷之冠。而斗彩的制作实际上比粉彩更胜一筹。康熙斗彩的五彩与青花拼逗制作。雍正斗彩用粉彩与青花结合,比康熙朝的作品更显精雅细腻。青花不是本朝官窑的拿手作品,但烧造量很大。以仿宣德青花为蓝本,运用“点”“染”“拓”等绘彩方法,把宣德的青花神韵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仿作品乱真率为历朝之冠。而颜色釉中的仿官,仿汝,仿钧等釉色开创了清朝官窑仿制之先河,首次把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名品搬到本朝,予以精心摹仿,并结合本朝制作特色,书以本朝官款。雍正瓷器是清瓷中最细洁,最精致的。仿哥窑在雍正,乾隆朝十分流行。白哥窑(釉色较白)黄哥窑(釉色较黄)比青哥窑(釉色呈青灰色)的更受欢迊。青哥窑较为普通。雍正祭红釉瓷在清代祭红釉中质量最好,价格也最高。康熙,乾隆朝的祭红釉没有雍正朝的细洁,乾隆以后的就更粗糙了。祭红釉中,天球瓶较少,玉壶春瓶,胆瓶等较多。雍正朝的青花,粉彩为大烧造主流。粉彩以白地为主。少量作品上出现色地。青花以晕散的永乐,宣德风格为主,也有康熙风格和仿明晚期风格等。民窑青花也有以上几种风格。

乾隆一朝经历61年。乾隆朝是瓷器烧造的集大成时期,也是清代景德镇达到极盛的时代。这一朝的官窑瓷以丰富,多彩的品种和制作精美而著称于世。由于乾隆元年至二十年,依然有唐英等卓越的督陶官和大批管理人才与能工巧匠。乾隆早期官窑瓷的烧造与雍正朝官窑的烧造水平几乎不相上下,如果不施款,很难区分前后。乾隆二十一年。唐英殁病,官窑质日益下降。从此官窑的烧造开始滑坡。乾隆民窑瓷的烧造与官窑瓷的烧造基本上是同步发展,尽管在质量上不能与严格监烧的官窑瓷相提并论,但有特色的作品时有涌现。不少作品不加细辩,难分是官窑还是民窑。从品种看,除了珐琅彩是官窑在宫廷加工烧制外,其佘品种也有仿制。当时有所谓的“官古瓷”和“假官古瓷”等品种。实即是民窑所烧的上等瓷器,这类作品不断在当地烧制。从整体看,他们的制作水平在官,民窑之间。是乾隆民窑的代表作品。乾隆朝景德镇瓷器最大的特点是集古代文玩的大成。凡古瓷中有的品种,本朝均有仿烧,而且质量高超而逼真。乾隆朝官窑瓷器中有些品种有时代早晚的区别。如青花,早朝器似雍正,以仿宣德点染晕散的作品为主。中晚期烧造的作品,色泽稳定,表现基调明快的风格。粉彩瓷中,色地粉彩器的制作多于白地粉彩器。

嘉庆一朝经历24年。景德镇制瓷已明显不如乾隆朝。本朝留存下来的嘉庆官窑传世品数量相对减少,而且制作质量不十分高。嘉庆朝早期官窑均落款“大清乾隆年制”。直至喜庆四年,乾隆“驾崩”。一切才从头开始。这是一种传说,嘉庆朝品种比前朝大大减少,各种品种风格基本与乾隆朝瓷器相似,创新之作极少。

道光一朝经历30年。在清代景德镇瓷业历史上,道光朝经历了不少波折。道光二十年爆发“鸦片战争”。使景德镇瓷器业面临着潜在的战争威肋。御窑厂虽未停烧,但明显受到时局影响。道光二十年前后所烧的瓷器有明显的质量差别。无论是瓷器造型还是釉彩方面和制作方面,都有一种不尽人意的草率作风。不过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道光官窑依然有着其自身特色。同前朝嘉庆和以后几朝的作品综合比较,仍相当出色。不少作品甚至远胜过嘉庆朝瓷器。道光官窑分两种类型,一种六字款。“大清道光年制”。一种是“慎德堂制”款器。从制作品看,彩瓷质量高于颜色釉瓷器。这是因为颜色釉在嘉庆朝已趋衰落,此时已回天无力。而彩瓷则如终是乾,嘉以来主流产品。从工艺看彩瓷属于低温绘彩,相对易制作。因而理当然地优于颜色釉。青花瓷在青料呈色,绘画等方面依然保存着前朝风格。有些作品可与乾隆瓷并驾齐驱。从整体看,“慎德堂制”款器制作质量普通较高。所以“慎德堂制”官窑款似乎更值得后人珍视。本朝烧造了许多“嶰竹主人”款。少量为“嶰竹”款的瓷器,绝大多数的彩瓷制作质量上乘,是道光民窑中较高档的瓷器。从传世品种看,品种多于嘉庆朝品种。彩瓷(尤其是粉彩)。依然是道光朝官窑瓷器的主流。

咸丰一朝经历10年。景德镇陷入战乱。咸丰初年,太平军在长江江西的广泛活动,使御窑场烧造的部分瓷器无法运出江西。咸丰五年,太平军石达开等在江西与清军作战。景德镇御窑厂在战乱中被迫停烧。传世的为咸丰景德镇官窑瓷应为咸丰五年前烧造。据清代有关档案记载,咸丰元年,二年,皇家所用官瓷均为单色釉祭器。三年至四年御窑厂恢复传统产品烧造。所以品种有青花,祭红,仿官,仿哥,天青釉等。传世的咸丰官窑瓷十分稀少。咸丰朝民窑传世品有款识的也十分少见。太平军曾一度占领景德镇,在瓷器写过“太平天国”年号。传世品中有过这样的瓷器。但制作粗俗,质量低下。从总体看,咸丰五年前所烧的瓷器有着清代中期瓷器特征。与嘉庆,道光瓷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咸丰五年后作品。则多带有一点同冶,光绪瓷器的味道。这一阶段,似乎可看成是清代中期与晚期瓷器的分野了。

同冶一朝经历了13年。经历了咸丰朝激烈的战乱之后,至同冶五年。景德镇御窑厂终于恢复了烧造。由于连年战事。当地窑业元气大伤。景德镇御窑厂官窑瓷器的烧造仅仅为勉强应付朝廷的一种公务。至于同冶民窑瓷,更是粗制滥造.仅仅维持着商品瓷的烧造质量.由于本朝官窑恢复于同冶五年,因而可以推断,传世同冶官窑瓷均为五年后产品.从咸丰五年至同冶五年,共历十年,经过这十年停烧,景德镇官窑瓷的制作风格起了较明显的变化,最突出的变化是同冶官窑瓷与以后的光绪,宣统瓷有许多相似之处,与道光,咸丰瓷共同越来越少.有明显的近代瓷特征.无论是青花,颜色釉,彩瓷看均与光绪,宣统瓷器接近.许多作品如不施款,难区分¨同¨,¨光¨.同冶朝民窑瓷器中,无款器占有一定比重.而篆款者几乎都为图章款.许多款识上未书¨大清¨二字.有的写成¨大清年制¨.有的人写干支款¨某某年制¨有人以为这类缺朝号者是同光间作品,同治朝品种蓝本与前朝相同.但质量继续下降.近代瓷特征明显。

光绪一朝经历34年。光绪朝距今仅100年多,光绪末年距今不足百年。这一时期烧造的瓷器数量很大,传世品也极为丰富,品种也十分丰富。其间有许多书本朝官款。有落慈禧寝宫“储秀宫”和“大雅斋”款的作品。由于光绪朝距今较近,传世瓷器的品种,数量均十分丰富,可以认为与传世的历朝历代官窑瓷相比。传世光绪官窑瓷器的数量可能最多。从制作的质量看,比同冶官窑瓷器略胜一筹。光绪朝景德镇民窑业是异常活跃。在一种崇古,仿古之风影响下,当地民窑中大量出现了仿明永乐,宣德,成化及后朝的仿品。清康熙,雍正,乾隆以后至嘉庆,道光等朝官窑瓷。许多仿品的乱真程度相当高。光绪朝瓷器与前朝基本相似。仍是以粉彩,青花为主流。

宣统一朝经历了4年。宣统朝距现代仅一步之遥。本朝烧造成量可能有限,品种也不多。主要有青花,五彩,粉彩及各颜色釉器等。从传世品看。宣统官窑瓷烧造质量均较高,不管品种,样式,釉彩皆仿前朝。与光绪器基本相似,但同类作品制作比光绪器精细。宣统民窑瓷器在传世中出现较小,这并不是烧造少,本朝烧造仅3年。但距今时间近,损毁面不致太大。因而必有许多器物存世,由于许多的瓷器不落款,所以在鉴定中可能被划归光绪或民国.宣统朝瓷器无特别创新,但彩瓷新品种浅绛粉彩在光绪流行后,此时仍继续发展,还烧造了停烧已久的珐琅彩瓷器。

清代瓷器有哪些特征?


清代瓷器有哪些特征?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丰富,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不同的特点。清代瓷器的造型在顺治、康熙时期,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期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疏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明代留器露胎处常泛火石红色斑,这点到清代已基本消失。

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等几种色泽;雍正时釉面细白莹润,多有橘皮皱纹;乾隆时平整泛青;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

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

御用官窑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早期纹饰中的古装仕女端庄秀丽,花卉采用没骨画法。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肃穆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脚立体感强,龙身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

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如在珐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图案。清代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鳅背形足等。

景德镇官窑多属皇帝年号款。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清代珐琅瓷器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十分贵?


在清代瓷器中,珐琅彩瓷的价值尤其高,甚至被后世称为是清代最贵的瓷器。那么,清代珐琅瓷器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如此之贵呢?下面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珐琅彩绘来自欧洲,在康熙年间随着海关开放进入中国。因为康熙皇帝对珐琅画十分喜欢,因此将其创作到瓷器上,产生了今天让世人追捧的珐琅瓷器。清代珐琅瓷器继承了陶瓷发展史上的各种优点,从拉坯到成型,再到用料和施釉,烧制工艺无一不精湛,无一不是当时最先进最成熟的工艺。正是因为如此,清代珐琅瓷器才成为中国瓷器史上非常著名且收藏价值极高的瓷器。

在珐琅彩瓷出现之前,宫廷用的瓷器都是由景德镇烧制,然后运输到北京,但只有珐琅彩,是在景德镇挑选优质素器之后,运到北京宫廷造办处,然后由最着名的宫廷画师绘画,之后进行第二次烧制。珐琅彩的发展不仅是受当时技术的影响,同时也受康雍乾三朝帝王的喜好影响。正是因为他们表现出了对珐琅彩瓷情有独钟的喜爱,才让下面的人都精心钻研,最终烧制出美轮美奂的瓷器。

康熙朝时期的珐琅瓷器多以松石绿、蓝色以及黄色为主,纹饰多以缠枝牡丹、缠枝西番莲以及缠枝秋葵为多,其色彩、绘画以及款式等都与当时的同胎画珐琅器一样。构图上以对称规矩的图案为多,施色匀称干净。康熙时期的珐琅彩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色彩和绘画都是在器物的表面,内壁都是纯白色的。

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瓷变化并不太大,但工匠们为了迎合雍正皇帝的喜好,也进行了改变。此时的珐琅瓷器题材多为鸳鸯、水仙、锦鸡牡丹、秋树八哥、梅兰竹菊为主,更有一些山水楼阁之画,配上相应的诗句,显得格外的文雅。雍正时期的水墨珐琅彩以及蓝彩山水珐琅极为精美,市场价格也是极高。

乾隆时期的珐琅瓷器较前两朝时期有了一定的变化。在珐琅瓷器上出现了阴阳相背、凹凸感,同时用矾红勾勒,用不同浓淡、深浅的色彩去表现人物衣衫,配景极为传神。

总的来说,清代珐琅瓷器不仅美观度非常高,收藏价值也是极高,对研究清代历史也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在现代拍卖市场中清代珐琅瓷器的市场价格极高。不过,因为清代珐琅瓷器市场价格高的缘故,导致市场中的仿品也是众多,在收藏之时,一定要注意,避免买到赝品。

清代珐琅瓷器鉴赏及价格参考:

1:清雍正珐琅彩万花锦纹碗,尺寸:直径10.2厘米,估价:RMB 6,000,000 ~ 10,000,000,成交价: RMB 8,970,000 ,成交时间:2018.06.18,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8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雍正年制”四字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2:清康熙珐琅彩胭脂红地牡丹纹盌,尺寸:,估价:无底价,成交价: HKD 7,170,000 ,成交时间:1998.10.30,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1998年秋季拍卖会。

3:清雍正御制珐琅彩蓝地缠枝牡丹纹“万寿长春”碗,尺寸:直径11.6厘米,估价:RMB 6,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RMB 7,280,000 ,成交时间:2007.12.03,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7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雍正御制”青花楷书款。

琅彩是我国陶瓷装饰艺术中一朵奇葩,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极为名贵的御用器。珐琅彩瓷的制作技艺奇绝,时代特色鲜明,传世极少,至为珍罕,其备受收藏界推崇也就是必然的了。专场将展示一件中国瓷器史上的巅峰之作—雍正御制珐琅彩蓝地缠枝牡丹纹“万寿长春”碗。此碗口径超过足颈的一倍,且腹深仅为口径的1/3,成为雍正朝碗的显着特征。宝石蓝色地显得极为秀美柔妍,与纹饰黄色、白色珐琅彩形成强烈反差。四朵盛开的缠枝牡丹两两相对,胭脂红彩篆书“万寿长春”伸展于花蕊中。画师用绿、紫、蓝等色绘莲花的卷叶,并用丰富的色彩描绘细微之处,图案生动,形态逼真。珐琅彩施彩虽薄,却有立体感觉,但触摸起来却平坦光滑。此碗在珐琅彩瓷中可谓出色,暖色热烈,冷色沉着,色彩浓淡处理极佳。碗足内施白釉,书“雍正御制”双方栏青花楷书款。根据雍正色地珐琅瓷传世品看,该类足内落青花“雍正御制”年款的珐琅彩瓷器应属雍正早期作品,不同于后期的“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六字楷书款及“雍正年制”蓝料款珐琅彩瓷。此件雍正御制珐琅彩蓝地缠枝牡丹纹“万寿长春”碗,因为是青花款,必然要事先在景德镇烧制前落款,即景德镇制作这些瓷胎时,已经具备它的特殊性,然后呈进造办处。由于珐琅彩瓷的胎质较一般瓷器薄得多,在第二次上彩烧造时极易破裂。就是造办处的一流工匠在烧制时也难免破损。据说一次雍正皇帝命清宫造办处烧造一套五件酒杯,初次烧造就烧坏了两件,后来在雍正皇帝的严厉训斥下,小心翼翼直到三个月后总算烧制成功,其间匠师们竭尽全力,呕心沥血,摸索总结出一套烧制薄胎酒杯这一特殊品种的方法。凭借宫中造办处的优越条件尚不能完全杜绝破损,其技术要求之高,工艺之复狡杂是可想而知的。雍正三年(1725)八月,雍正皇帝开始到圆明园居住和理政。圆明园从此开始成为清帝治居的御园。雍正生于圣祖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雍正六年(1728)恰逢雍正50岁生日。帝诞日的名称在明清时叫万寿节。根据资料推断,专场推出的雍正御制珐琅彩蓝地缠枝牡丹纹“万寿长春”碗极有可能是圆明园珐琅作为雍正五十大寿定烧之物。这类为皇帝万寿节定烧的珐琅彩瓷器在当时数量也极为有限,拍卖市场更难觅见,弥足珍贵。

4:清康熙胭脂红地珐琅彩牡丹纹盌,尺寸:14.2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4,000,000,成交价: HKD 7,004,000 ,成交时间:2002.05.07,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2春季拍卖会。

《康熙御制》蓝料款

5:清康熙黄地珐琅彩荷花纹酒杯,尺寸:高4.8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HKD 6,620,000 ,成交时间:1998.11.03,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1998秋季拍卖会。

6:清康熙黄地珐琅彩花卉纹盌,尺寸:10.8厘米,估价:HKD 5,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HKD 5,662,400 ,成交时间:2003.10.26,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7:清乾隆珐琅彩描金轧道花卉双凤耳赏瓶(一对),尺寸:高度23.2厘米;上口4.1厘米;下口6.6厘米,估价:RMB 1,800,000 ~ 3,980,000,成交价: RMB 5,040,000 ,成交时间:2013.09.01,拍卖公司:香港嘉德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首届拍卖会。

8:清乾隆红釉地画珐琅寒梅争春玉壶春瓶,尺寸:高28.5厘米,估价:RMB 2,500,000 ~ 4,500,000,成交价: RMB 4,485,000 ,成交时间:2015.05.02,拍卖公司: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厦门2015春季拍卖会。

瓶敞口,束颈,圆鼓腹下垂,高圈足外撇,造型秀美典雅。器口、内壁及外底满施白釉,釉汁洁白润泽,外壁敷施霁红釉,釉色妍丽明媚,细腻匀净。其上以珐琅彩绘一树寒梅,依叠石横欹盘出,虬枝铁杆,蠖屈龙盘,枝头吐萼含英,暗香疏影,清新婀娜。绘画精细,配色和谐,五瓣单层白梅,花瓣略染胭脂红,花萼以黄料敷染,朵朵粉嫩宜人,极为清雅,与鲜红色地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富具立体效果,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丰韵傲骨。叠石晕染蓝料,质地湛亮透明,灰紫梅干点染青苔,苔点为绿釉上加染白料,形成苍雅古拙之感。整器胎釉精良,素肌玉骨,风格清丽,虽无款,但就烧造工艺及纹饰风格判断,无疑应为清乾隆御瓷之难得精品。玉壶春瓶身姿曼妙,曲线优美,是明清官窑最为经典的瓶形之一。乾隆颇喜玉壶春之姿态,并勇于创新,在宋式玉壶春瓶瓶形的基础上略作调整,本品亦是其中一例。

9:清乾隆珐琅彩描金轧道花卉蒜头瓶(一对),尺寸:高度18.6厘米;上口3厘米;下口5.8厘米,估价:RMB 1,800,000 ~ 3,600,000,成交价: RMB 4,144,000 ,成交时间:2013.09.01,拍卖公司:香港嘉德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首届拍卖会。

清代官窑瓷器有哪些特征?


清代官窑瓷器有哪些特征?顺冶一朝经历17年。顺冶朝的瓷器胎质,釉色,造型,纹饰,彩绘等各方面与崇祯瓷器相似。如胎体厚重,釉色白中略泛青,釉层较肥厚。形制古朴浑厚,彩绘浓重。既保留了明瓷特征,又有康熙瓷常见特点。有相当一部分顺冶器口部施深浅不一的酱黄釉。有人将其看作顺冶器的重要特征。

康熙一朝经历了61年。康熙朝的瓷器是清代景德镇瓷器的重点之一。无论从造型,品种,釉色彩绘诸方面,康熙制瓷都具有较高水平。从造型看,挺拨硬朗,雄奇魁伟者颇多。尤其是大件琢器,小件作品中,细巧秀丽者也不在小数。康熙官窑瓷的主要特色在于颜色釉方面。康熙早期以此为主。康熙晚期创烧了珐琅彩和粉彩。青花在早中晚期有许多不同风格的作品。其中以“翠毛色”和“宝石蓝”为最隹。

雍正一朝经历13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官窑瓷器品种十分丰富,产品烧造质量名列清瓷之冠。原因在于本朝出现了唐英那样优秀陶官。与康熙民窑相比,雍正民窑的传世品要小得多。但雍正民窑中有许多制作精良的瓷器。如“粉彩”“斗彩”“青花”“颜色釉”等。均有突出的作品,有的与官窑相差无几。雍正朝最名贵官窑珐琅彩瓷传世稀少。粉彩是本朝的主流,制作也为清瓷之冠。而斗彩的制作实际上比粉彩更胜一筹。康熙斗彩的五彩与青花拼逗制作。雍正斗彩用粉彩与青花结合,比康熙朝的作品更显精雅细腻。青花不是本朝官窑的拿手作品,但烧造量很大。以仿宣德青花为蓝本,运用“点”“染”“拓”等绘彩方法,把宣德的青花神韵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仿作品乱真率为历朝之冠。而颜色釉中的仿官,仿汝,仿钧等釉色开创了清朝官窑仿制之先河,首次把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名品搬到本朝,予以精心摹仿,并结合本朝制作特色,书以本朝官款。雍正瓷器是清瓷中最细洁,最精致的。仿哥窑在雍正,乾隆朝十分流行。白哥窑(釉色较白)黄哥窑(釉色较黄)比青哥窑(釉色呈青灰色)的更受欢迊。青哥窑较为普通。雍正祭红釉瓷在清代祭红釉中质量最好,价格也最高。康熙,乾隆朝的祭红釉没有雍正朝的细洁,乾隆以后的就更粗糙了。祭红釉中,天球瓶较少,玉壶春瓶,胆瓶等较多。雍正朝的青花,粉彩为大烧造主流。粉彩以白地为主。少量作品上出现色地。青花以晕散的永乐,宣德风格为主,也有康熙风格和仿明晚期风格等。民窑青花也有以上几种风格。

乾隆一朝经历61年。乾隆朝是瓷器烧造的集大成时期,也是清代景德镇达到极盛的时代。这一朝的官窑瓷以丰富,多彩的品种和制作精美而著称于世。由于乾隆元年至二十年,依然有唐英等卓越的督陶官和大批管理人才与能工巧匠。乾隆早期官窑瓷的烧造与雍正朝官窑的烧造水平几乎不相上下,如果不施款,很难区分前后。乾隆二十一年。唐英殁病,官窑质日益下降。从此官窑的烧造开始滑坡。乾隆民窑瓷的烧造与官窑瓷的烧造基本上是同步发展,尽管在质量上不能与严格监烧的官窑瓷相提并论,但有特色的作品时有涌现。不少作品不加细辩,难分是官窑还是民窑。从品种看,除了珐琅彩是官窑在宫廷加工烧制外,其佘品种也有仿制。当时有所谓的“官古瓷”和“假官古瓷”等品种。实即是民窑所烧的上等瓷器,这类作品不断在当地烧制。从整体看,他们的制作水平在官,民窑之间。是乾隆民窑的代表作品。乾隆朝景德镇瓷器最大的特点是集古代文玩的大成。凡古瓷中有的品种,本朝均有仿烧,而且质量高超而逼真。乾隆朝官窑瓷器中有些品种有时代早晚的区别。如青花,早朝器似雍正,以仿宣德点染晕散的作品为主。中晚期烧造的作品,色泽稳定,表现基调明快的风格。粉彩瓷中,色地粉彩器的制作多于白地粉彩器。

嘉庆一朝经历24年。景德镇制瓷已明显不如乾隆朝。本朝留存下来的嘉庆官窑传世品数量相对减少,而且制作质量不十分高。嘉庆朝早期官窑均落款“大清乾隆年制”。直至喜庆四年,乾隆“驾崩”。一切才从头开始。这是一种传说,嘉庆朝品种比前朝大大减少,各种品种风格基本与乾隆朝瓷器相似,创新之作极少。

道光一朝经历30年。在清代景德镇瓷业历史上,道光朝经历了不少波折。道光二十年爆发“鸦片战争”。使景德镇瓷器业面临着潜在的战争威肋。御窑厂虽未停烧,但明显受到时局影响。道光二十年前后所烧的瓷器有明显的质量差别。无论是瓷器造型还是釉彩方面和制作方面,都有一种不尽人意的草率作风。不过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道光官窑依然有着其自身特色。同前朝嘉庆和以后几朝的作品综合比较,仍相当出色。不少作品甚至远胜过嘉庆朝瓷器。道光官窑分两种类型,一种六字款。“大清道光年制”。一种是“慎德堂制”款器。从制作品看,彩瓷质量高于颜色釉瓷器。这是因为颜色釉在嘉庆朝已趋衰落,此时已回天无力。而彩瓷则如终是乾,嘉以来主流产品。从工艺看彩瓷属于低温绘彩,相对易制作。因而理当然地优于颜色釉。青花瓷在青料呈色,绘画等方面依然保存着前朝风格。有些作品可与乾隆瓷并驾齐驱。从整体看,“慎德堂制”款器制作质量普通较高。所以“慎德堂制”官窑款似乎更值得后人珍视。本朝烧造了许多“嶰竹主人”款。少量为“嶰竹”款的瓷器,绝大多数的彩瓷制作质量上乘,是道光民窑中较高档的瓷器。从传世品种看,品种多于嘉庆朝品种。彩瓷(尤其是粉彩)。依然是道光朝官窑瓷器的主流。

清代历朝青花瓷器有什么基本特征?


很多人都喜欢收藏清代青花瓷,对其研究颇深,但不少人也对其基本特征掌握不全面,这就导致他们在收藏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确定的情况。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说一说,看看清代历朝青花瓷器有什么基本特征?

一、制型

据专业藏家介绍,清朝时期的青花瓷在制型、釉色、纹饰等方面,继承了明朝的风格,但又有清朝独有的创新,属于过度阶段。在祭器方面,有炉、瓶、杯碗等,比较单一,早期是筒状炉,后来改成了钵式炉。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制型比较敦薄,前期不雅欣赏,后期则以雅致为主。嘉庆时期的制型比较厚重,线条生硬,但研发出很多新品种。

二、工艺

最开始的清朝青花瓷制作比较粗糙,而且不建胎,足底部位会露出胎体,有缩釉的情况。有时候还会有双层底,也被称为是隔漏底,中足比较高,内底比较低,这个特征在顺治康熙朝时期非常明显,到了雍正乾隆朝之后,这个特征就慢慢消失了。雍乾时期的工艺都得到大力提升和发展,而到了家清时期,工艺逐渐粗糙。

三、胎釉

清代青花瓷的胎骨比较疏松,而且瓷化水平比较低。到了乾隆时期,胎釉变得坚致细白,虽然硬度不如康熙朝时期,但是光辉好,釉色莹润,民窑也有灰青釉。到了嘉庆时期,胎釉更差,稀度不强,硬度不敷,道光时期,釉面还有海浪纹,不服整等情况,光绪时期则是橘皮纹。

四、青花

用料比较少,石子较多。在顺治初期的时候,颜色是灰暗色的,而且冷艳收紫。从目前看到的清代瓷器中可以看到,顺治时期的青花瓷器多为酱心,而到了康熙时期则改成了继绝,雍正时期更好,在后期就基本看不到了。不仅如此,在康熙朝时期,青花种类增多,比如白地青花、青花釉里红、豆青青花、青花加紫等,都是非常漂亮的青花款式。

五、纹饰

明朝时期的青花纹饰多以写意为主,比如花草、云龙纹等比较常见,清朝延续了明朝的风格,因而最开始也是以这些纹饰图案为主。顺治到康熙朝时间都是如此,到了后期才有所改变。雍正时期则比较侧重图案化,线条也比较纤细,人物以男性为主,琴棋字画以女性为多。乾隆时期的纹饰更加复杂,主题也更加丰富。

六、款识

清代青花瓷的款识较多,比如顺治年制、顺治丁酉、玉堂佳器、百花斋、伪托款嘉靖、万历等。乾隆时期的楷书款比较少,篆书款较多。

清代历朝青花瓷器的特征就为大家介绍到此了,在进行收藏的时候可以多多参考,从而确保货真价实。

清代历朝青花瓷器精品图片及价格:

1:清乾隆青花春耕图双福如意大抱月瓶,尺寸:高59厘米,估价:HKD 60,000,000 ~ 80,000,000,成交价: HKD 69,850,000 ,成交时间:2018.05.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六字篆书款。

这件珍罕之作器身敦硕,釉下钴蓝画工娴熟,前后腹各饰一面大型圆形开光,内绘耕耘图,边框环饰规整的缠枝牡丹纹。颈侧对称置蝙蝠耳,衔一枝喻长生不老的灵芝,瓶颈前后亦各绘一只蝙蝠。这些蝠纹与蝠耳俱上下倒垂,皆因「蝠」象征「福」,而「倒」谐「到」,故「蝠倒」喻指「福到」。瓶耳下方各绘莲花一朵,花下所悬饰物样式繁复,似结合了「卍」(音同「万」)及「寿」字,合指万寿无疆。其下悬磬音同「庆」,暗指「吉庆」。瓶腹前后的两面大型开光,描绘的是一派闲适自在的田园耕耘景致,对于渴望返璞归真、远离案牍之苦的中国文人来说,观之定然心驰神往。实则,其寓意之深远,远不仅止于此。瓶身图画直接取材于1696 年名作《御制耕织图》,或名《佩文斋耕织图》,英文多直译为「Pictures of Tilling and Weaving」( 耕织图) 或「Pictures of Agriculture and Sericulture」(农桑图), 图册含耕图、织图各二十三幅,每页配康熙七言绝句一首。

《耕织图》对十八世纪宫廷意义重大,除了可证诸乾隆在位期间为1769 年版《耕织图》新配的诗句,雍正年间的绢本设色五十二页图册亦可资左证:每幅图中皆有雍正的身影,而且他还躬秉犁器,所做俱是康熙版本中的粗重农活。此图册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图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14:清代宫廷绘画》页74-90(香港,1996)(图二),第76 页左下第三开〈耗耨〉与本拍品纹饰相近。

2:清雍正青花「折枝花果」图凸莲瓣撇口瓶,尺寸:42.3厘米,估价:HKD 15,000,000 ~ 20,000,000,成交价: HKD 46,040,000 ,成交时间:2013.10.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此雍正青花折枝花果凸莲瓣撇口瓶标志着清初景德镇御窑厂的至高成就,也体现了御窑督陶官唐英(1682-1756,字俊公,号蜗寄居士)的创意材华。唐英十六岁任内务府员外郎,事于养心殿,看尽养心殿作坊的珐琅作及画作,耳濡目染,成为他当督陶官时品味和灵感的泉源,对清初瓷器制作作出卓越贡献。1728年唐英奉命以内务府员外郎职衔兼任景德镇佐理陶务。在他监督下的二十多年中,景德镇瓷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名闻中外。唐英在任景德镇御窑时所烧制的瓷器,世称「唐窑」,此外,他在绘画、篆刻、诗词方面亦成就非凡,为人津津乐道。

3:清雍正青花喜上眉梢抱月瓶,尺寸:高37厘米,估价:HKD 40,000,000 ~ 60,000,000,成交价: HKD 45,900,000 ,成交时间:2016.11.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六字篆书款。

瓶小口,直颈,颈两边饰如意形耳,扁圆腹,椭圆形圈足。通体青花纹饰,颈绘竹叶纹,肩部及胫部分绘五出叶纹相对应,双耳各饰灵芝纹,瓶身一面画一对鹊鸲登梅树相互对唱,树底生矮竹几丛;另一面绘一对白头鸟栖息于杏花树上,一鸟回首仰望其同伴。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青花发色清丽幽婉,浓淡有致,画工生动细腻。

本品前后瓶腹枝上的鸟儿均殷殷对望,而杏枝梢头位于左方的鸟儿则回首顾视同伴。这些鸟儿的构图方式与北宋绘画一脉相承,前述徽宗的花鸟册页便是最佳证明。综而观之,本拍品的纹饰格局要比十五世纪初的版本复杂,但其画工仍无比严谨细腻。与此同时,疏影横斜的虬枝与娇美的梅花对比鲜明,而叶繁枝柔的杏树也与饱满妩媚的杏花相映成趣,笔法意趣均深得丹青之妙。

4:清雍正柠檬黄地青花缠枝花卉仿汉壶尊,尺寸:高34.5厘米,估价:RMB 25,000,000 ~ 35,000,000,成交价: RMB 33,600,000 ,成交时间:2010.12.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5周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製”款。

本品羡取南宋官窑穿带壶之造型,以彰其端庄古雅之优美,外表装饰宣窑黄地青花之釉彩,以撷其苍妍璀璨之华贵。胎釉精良,抚之似玉,笔意细腻,点染深沉,颇获宣青神髓。敷设黄彩,匀净明亮,与青花上下辉映。其造型与此等釉彩相配,犹如天作之合,两者相得益彰。底部青花双圈内留白书写“大清雍正年制”楷款,笔道有力,工整俊秀。黄地青花者为雍正御瓷名贵之品,始自明代宣德御窑,其中琢器尤为珍罕,公私收藏之中仅知数例,而与本品纹饰、造型相近者,惟见香港佳士得2000年春拍第1575 号拍品“清乾隆 黄地青花缠枝四季花卉纹荸荠扁瓶”。

5:清康熙青花龙纹瓶,尺寸:高24.1厘米,估价:HKD 5,500,000 ~ 6,500,000,成交价: HKD 22,520,000 ,成交时间:2006.11.28,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6:清康熙青花庭园仕女图盌,尺寸:19.5厘米,估价:HKD 150,000 ~ 200,000,成交价: HKD 18,720,000 ,成交时间:2018.10.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秋季拍卖会。

7:清嘉庆青花海水九龙葫芦瓶,尺寸:高30厘米,估价:RMB 5,500,000 ~ 8,500,000,成交价: RMB 13,440,000 ,成交时间:2010.12.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5周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嘉庆年制”款。

嘉庆一朝御瓷之烧造远逊乾隆时期,无论烧造数量、质量和经费,与前朝相比均多有不同。其中经费一项尤为明显,嘉庆四年时定为“统以五千两为率”,较乾隆后期每年“约用银七千余两”少了近三分之一。依清宫档案记载,嘉庆五年进瓷记录为“上色呈样尊瓶罐共三十七件,上色装桶尊瓶罐共一百五十九件”;嘉庆十年则是“上色呈样尊瓶罐共三十七件,上色装桶尊瓶罐共一百六十三件”,与乾隆时期琢器烧造动辄过千的情况确实不能相提并论。因此,嘉庆御瓷烧造规模缩小,尤其琢器数量锐减,故《景德镇陶录》卷二有载:“今上御极以来,诏崇节俭,每年陶器需用无多,而陶工益裕矣。”但因嘉庆元年至三年之际,乾隆为太上皇,烧造制度一切遵循前朝,据内务府嘉庆三年《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载,嘉庆三年发往江西烧造的官窑瓷器,尚须要求“一半乾隆款,一半嘉庆款”,如此独特的烧造现象是明清御窑绝无仅有之事,亦恰好说明嘉庆御瓷与乾隆官窑渊源密切,断不可截然区分。彼时工匠秉承前朝之造器精神,技术物料相同,故所出之物量虽少然其品质无异于乾隆后期,是为嘉庆官窑水平之最佳时期。本品正是烧造于此独特历史阶段的上品御瓷,可证瓷史之不虚。其以葫芦瑞果为形,丰盈饱满,别致精巧,通体纹饰以青花绘就,口沿饰如意云头纹一周,此为乾隆后期经典的边饰,颇为流行,器身上下部绘以九龙闹海图,所见惊涛之上,祥云迤逦,火焰飞滚,诸龙苍健凶猛,叱咤风云,气势凌厉恢宏,更有一龙破浪而出,昂首欲飞,以致方尺之间,犹有排山倒海之势。其布局繁密而不乱,诸龙神态之描画精准,逼真传神,青花妍美淡雅,于莹润洁白的釉面映衬之下,更见亮丽非凡。底为卧足内凹,中心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款,规整端庄,写法之特点与乾隆后期相同,如出同一人之手。

8:清道光青花福寿花卉如意耳抱月瓶,尺寸:高24.5厘米,估价:RMB 1,800,000 ~ 2,800,000,成交价: RMB 4,485,000 ,成交时间:2011.05.19,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道光年制”篆书款。

此件抱月瓶撇口短颈,腹部中央装饰桃实状凸起。瓶口自上而下分绘六层纹饰,腹部福寿纹绘于凸起桃形开光之上,纹饰繁复紧密,画工精致细腻。两侧颈部加如意耳装饰。抱月瓶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时期流行于西夏的陶制马挂瓶,左右双系,用以挂于马鞍之侧,极具民族特色。明代以青花为装饰,结合抱月瓶自身独特风格,将色彩与器形完美融于一体,使其发展成为陈设用的艺术品。清代以降抱月瓶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而类此者较少,乾隆时期有相似青花种,十分珍贵。

清代瓷器器形有哪些种类 分别有什么特征


清代瓷器在我国的陶瓷历史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尤其是在康乾盛世期间,瓷器生产可谓是达到了一个巅峰,此时的瓷器比起前代都有了很大的创新,尤其是在瓷器的器形上的创新。那么,在我国目前上现存的清代瓷器当中,器形一般分为哪些种类呢?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一、太白尊

在古玩界又称之为太白坛,鸡罩尊,其命名是因为它的造型摹仿了大诗人李白常用的酒坛,其外形如同平时圈鸡的罩子,故此得名,这种瓷器在康熙年间最为流行。在造型特点上,它口小,短颈,溜肩,半圆形的“大肚子”,底座处旋削而成,虽然窄小但很整齐,在外观装饰上多刻画团螭图案。市场上的仿品太白尊的规格往往与珍品大小不同,而且纹饰刻画用笔生硬不自然。

二、苹果尊

这也是一款在康熙年代独有的瓷器器形,顾名思义其外形如同苹果,其造型侈口,颈部如同苹果蒂凹在圆肚子之中。它产地为景德镇官窑,日常各类器物中均有涉及,在分类上它往往分为缩颈和无颈两种,其中缩颈苹果尊多为苹果绿和天蓝釉,而无颈尊多为釉里红。

三、各类动物尊

例如百鹿尊,马蹄尊,牛头尊等。其中百鹿尊为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均为盛行的瓷器,其外形大口设计,口下逐渐下放,瓷器肩两侧有对称的动物头耳,瓷器器身往往以彩绘百鹿奔跑与山林或者青绿山林风景等,而马蹄尊同样是大口广腹平底,外形状似马蹄,多为釉里红小物件。

四、茄式壶

清朝康熙年间所独有的官窑烧壶品种之一,据悉是宫廷医疗用器。其造型非常具有独特性,口小颈部弯曲,器身如同常见的长茄,底部施釉。

五、荸荠瓶

荸荠瓶在清代是比较流行的一种瓶式,用途较为广泛。直颈圈足,扁圆形器腹,状如荸荠。目前常见的有青花,黄釉青花,郎窑红以及豆青釉几个品种。

以上几种算得上在目前市场上比较多的清朝瓷器器形,在收藏界当其实还有其他瓷器器形,例如凤尾瓶,油锤瓶,柳叶瓶,日月罐,转心瓶,蒜头瓶等较为珍贵的,稀有的瓷器器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相关的书籍以及到大型的博物馆去了解和参观,相信这些不同造型的清代瓷器器形会引起人们足够的兴趣。

清代不同器型瓷器精品鉴赏:

1:清豆青釉弦纹蒜头瓶,尺寸:高28厘米;直径3.5厘米;B9.5厘米,估价:RMB 8,000,000 ~ 10,000,000,成交价: RMB 24,150,000 ,成交时间:2011.05.28,拍卖公司:江苏万达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乾隆时期,瓷器与康熙、雍正齐名,合称“清三代”,是我国瓷器集大成的时期,也是清代瓷业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乾隆时期由于乾隆本人和宫廷的大量需求,除继承康熙、雍正瓷烧造技术工艺和器型之外,还不惜工本地追求各种新奇的制品。此瓶长颈,削肩,圆腹,圈足,瓶口似蒜头而得名“蒜头瓶”。口状如蒜头而颈略长,亦可称之为虎爪瓶。釉色为青中泛黄,色彩淡雅,艳丽妩媚。旋纹若隐若现,线条优美流畅。底款书“大清乾隆年制”。

2:清雍正青花花鸟图八方扁壸,尺寸:高48.5厘米,估价:HKD 10,000,000 ~ 15,000,000,成交价: HKD 79,060,000 ,成交时间:2010.12.0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六字篆书款。

器呈八方形,唇口,短颈,颈肩处饰对称螭龙耳,扁腹,圈足外撇。通体青花纹饰。器腹圆形开光内饰花鸟画,一面绘一鸭回首站立于绘花草间,与飞舞于半空的同伴遥遥对望;一面绘一对鹌鹑,体态丰圆,一只举首,聆听风里着风声,另一只低头,端视地上无名的草叶;开光外边绘八组折枝菊花纹。秋意荡漾。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此器为雍正官窑中的精品重器,青花发色艳丽,描绘生动逼真,寓意吉祥,富有皇家气派。清朝瓷器承前朝之风,在雍正皇帝的提倡下,吉祥寓意纹饰成为器物上流行的装饰主题。此器一面绘「二甲传胪」图,「鸭」与「甲」为谐音,二只鸭子为「二甲」,寓高榜中元,前程远大之意;另一面绘「岁岁安居」图,鹌鹑和菊花并称,意为「安居」,稻「穗」谐音「岁」,充分表现了传统观念中人们所追求吉祥与平安的美好愿望。

3:清乾隆青花釉里红“匡庐图”灯笼瓶,尺寸:高47厘米,估价:HKD 15,000,000 ~ 20,000,000,成交价: HKD 11,500,000 ,成交时间:2013.10.06,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3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乾隆御瓷风格奢华精致,所绘主题多以各式吉祥图案为主,甚而达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之地步,故如此瓶以青花绘大幅风景图于其上者,诚然卓尔不群,独树一帜,在众多华丽御器中,格外引人注目。瓶作灯笼形,外腹环饰庐山风景图,若长卷延展,主峰突兀,飞瀑直下,诸多山峦起伏迭嶂,云雾缭绕,亭台楼阁掩映其间,湖水微波荡漾,小舟轻泛,好一幅如诗如歌之画卷。笔法细腻入微,钴蓝似水墨般浓淡有致、远近有别,最高峰处还留“匡庐”二字突显主题,云蒸雾罩间恍若神迹,亦真亦幻,不是仙境甚似仙境。颈部以青花釉里红作边饰以衬托,青花作枝叶,釉里红为花朵,自上而下绘梅、牡丹、莲花、竹各一周,口沿下为一周规整的如意云头纹,与之相对,胫部与近足处分绘松树和如意云头纹以呼应。设计精妙,制作规整,俊逸之中不失御瓷规范,不愧巅峰时期之御窑佳器。以风景入瓷,已属难得,以庐山风景入瓷,更是绝无仅有,中外资料中暂未见他例。庐山,位于江西境内长江之畔,有大岭七重,高峰九十座,传说远古有匡氏七兄弟隐居于此,故也称“匡庐”。庐山自古为文化胜地,无数诗人骚客曾慕名造访,留下众多诗篇画作,为世人传诵。素来重视文治的乾隆皇帝,自然不会忽视庐山之盛名,虽未曾到访,却不忘在诸多御题诗中多番提及,而宫中珍藏之庐山风景画,也足以让他对庐山之景了然于胸。此庐山瓷画,以主峰为中,奇峰银瀑并列其间,水泊舟船环绕其外,亭台楼阁点缀山林,其构图、布局与宫廷画家董邦达为乾隆皇帝绘制的横幅庐山图颇有相似,同样的取景角度,也见于《三才图会》、《新镌海内奇观》等木刻插画中。董氏庐山图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喜爱,他在画上钤盖印章六枚以示嘉奖,大概此画正绘出了他心目中的庐山之景。从瓷器品种看,乾隆朝亦烧造其它图案之青花釉里红灯笼瓶,如绘松石鹿麋者,见伦敦佳士得1985年秋124号拍品及望星楼藏品,后者年款与本瓶相似;绘三星图者,见香港苏富比2008年秋第2203号拍品及1982年春第261号拍品,此二件均无年款。也有纯以青花绘图之灯笼瓶,如北京故宫珍藏两件,一绘异兽图,一绘鹿鹤图,亦无年款。提及年款,该瓶底所落年款亦十分独特,六字篆款间隔疏朗,稳健大气,占底足的面积比例明显大于一般官窑琢器,且将“乾”字左边的“曰”字特意写为“由”字。检视当今存世实物,此类写法可参考者甚少,目前有上海博物馆收藏“粉彩米芾赐砚图唐英题诗笔筒”、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乾隆青花釉里红海天浴日图印盒”及“青花釉里红喜鹊海水印盒”、国家博物馆藏青花釉里红临孙过庭书谱笔筒、望星楼典藏“青花釉里红松鹿大瓶”、广东博物馆收藏“青花隶书诗文笔筒”等,这些器皿都具有乾隆早期御瓷的典型风格,而由上博笔筒之唐英落款及国博所藏笔筒的唐英“陶成堂”落款可知,此类写款器物当属于乾隆早期唐英榷陶之佳作。另外从品种看,此时尤为钟情青花釉里红之制作,这可能与乾隆初期乾隆帝不满御窑厂作品远逊前朝有关,史载乾隆三年乾隆帝明确下旨“釉里红梅瓶红龙颜色不好,往好里烧造”,想必榷陶官唐英此时肯定努力恢复青花釉里红的制作,以复皇命,遂有此作。

4:清雍正斗彩水波寿石团花纹天球瓶,尺寸:52.1厘米,估价:HKD 17,000,000 ~ 22,000,000,成交价: HKD 31,120,000 ,成交时间:2007.04.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7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这斗彩天球瓶可标志着清彩瓷器生产的顶峰。在巨大的器身紧密有致的纹饰布局上,巧妙安排配置不同釉色,尽收视觉上的美感和摄人效果。瓶腹下的湧湧波涛,像将要把寿石山吞噬,这和颈部的「八吉祥」花卉纹饰的祥和安靖成一强烈对比。而瓶腹的硕大团花以艳红的球花卉为中心,配合边沿的五朵寿菊,活像初昇旭日,绽放万丈光芒。天球瓶转眼间变身一颗耀目星辰。器形和主题真是再贴切不过。而绘画的线条包含大量的曲线,不论是婉丽的枝叶和团花,又或是汹涌的波浪,也和天球圆浑的器形相合得天衣无缝。这天球应是独一无二的珍品。现知资料中并未发现有可成对的例子。同是大型的斗彩天球瓶可作比拟者,或许只有于香港苏富比1976年11月卖出的斗彩「八吉祥」纹天球瓶,能在用釉和画艺上较量。

5:清嘉庆黄地粉彩福寿万年云口瓶,尺寸:高28厘米,估价:HKD 18,000,000 ~ 25,000,000,成交价: HKD 90,260,000 ,成交时间:2010.12.02,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矾红六字篆书款。

反卷如意云式口,细直颈,圆腹下收,圈足。里施松石绿釉。口沿施金彩。器外壁黄地粉彩绘勾莲纹,颈下部绘四组蝙蝠口衔系「卍」字绶带,下坠如意扣,足圈饰莲瓣纹一周。底施松石绿釉,矾红彩「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器造型俊秀,制作精细,寓意吉祥。嘉庆瓷器承前朝之风易与乾隆器混淆,其中不乏如此器一般的上乘之作,极瓶有可能是嘉庆初期乾隆作太上皇时的佳作。此器来源显赫,为十九世纪英国富豪阿尔弗雷特·莫里森(Alfred Morrison) 的放山居(Fonthill House) 之旧藏。传他购自洛赫爵士,后由其后人庄·莫里森男爵家族收藏至今。

6:清代五彩“鸳鸯绛”故事图棒槌瓶,尺寸:口径12.6厘米;高45厘米,估价:HKD 9,500,000 ,成交价: HKD 22,000,000 ,成交时间:2018.12.16,拍卖公司:香港福羲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福羲国际物宝天华秋季拍卖会。

此瓶作盘口直颈,溜肩腹微鼓,足上收,线条敦厚俊美,形如棒槌故名之,为康熙时期标准样式。瓶身通景绘五彩仕女胡舞图,画面正中身着红衣碧带之仕女于云纹方毯上翩翩起舞,似舞腾跃于云气之中,画屏一侧设有圆脚方桌,上呈文房酒盅,另有八位仕女各执乐器伴奏四周,姿态各异,刻画入微。

7:清乾隆豆青釉浮雕瑞蝠双鱼「百寿」图如意耳瓶,尺寸:42.7厘米,估价:HKD 10,000,000 ~ 15,000,000,成交价: HKD 88,600,000 ,成交时间:2013.10.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此「百寿」瓶,由著名督陶官唐英监烧,其青釉朗润,形制珍罕,浮雕细腻,满寓庆寿美意,非凡超绝,展现景德镇御窑厂之精卓制瓷技艺。另仅一例,可资比对,见于日内瓦鲍氏收藏,载于 John Ayers,《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卷2,日内瓦,1999年,图版295(图一)。唐英立志臻善制瓷工艺,可经此类体量硕大瓷品之烧造,窥觑一斑。本品所见青釉,通常用于浮雕纹样瓶式,呈明快海绿色调,谓之「豆青」。此种釉质可使色地与浮雕图案间形成强烈反差,异于乾隆早期常见的蓝绿色「粉青」釉种,「粉青」者,因其乳浊失透,无法清晰呈现纹饰,遂多见于素面无纹之器。此瓶满罩青釉,深海绿色,薄釉巧施,图案显明。清代早期单色釉登峰造极,当居魁位,透过本品,可见陶工对于色、釉技艺凝练革新之卓著成就,同时配以曼妙纹样,使得此类优雅杰作得以呈现于世。此瓶造型独特,意仿古代铜器样式,乾隆瓷器形制喜追古溯源,清初艺匠更擅将造型与样式相合,以求无穷变化,藉以创思出新,本器亦不例外,其形或仿汉代祭祖所用青铜礼器「壶」。身为鉴赏大家的乾隆,藏古、好古,而此鉴古思变之风,无疑更深得高宗皇帝赞赏推崇。瓶颈饰对称「如意」形耳,映衬出皇帝对于「意必福瑞」之热衷,其朝所制如意,数量颇丰,取材多样。「如意」原为佛教符号,宛如此瓶颈部所饰双鱼图案,于乾隆时期普具吉祥寓意,甚至可见其与道家纹样相搭配。

瓶身环绕凸棱四道,间以寿字纹三周,谓之「百寿」图,堪称景德镇书匠绝技,其所涵字体百变,构思精妙,一些字形更近传统篆文,此图案常见于寿礼之上。著名的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青花万「寿」大尊,为御窑厂敬献康熙皇帝,以贺万寿佳节之礼。录于《盛世华章》,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伦敦,2006年,编号302。此尊或为此类纹饰之灵感来源,其通体以青花工书「寿」字,总计一万个,寓意「万寿无疆」。

8:清乾隆金彩仿古铜浮雕“螭龙图”双耳盖壶(一对),尺寸:37.5厘米;38厘米,估价:HKD 20,000,000 ~ 30,000,000,成交价: HKD 43,220,000 ,成交时间:2011.04.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拍卖会。

9:清雍正五彩龙凤呈祥碗(一对),尺寸:直径15厘米×2,估价:RMB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8,740,000 ,成交时间:2016.06.07,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十周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款。

此碗口沿微撇,深腹,圈足。碗内心绘龙戏火球纹,口沿处施二道细青花弦纹。腹部绘龙凤穿梭于花卉之中,姿态矫健。龙身绿彩,凤凰矾红,色泽明亮,构图疏朗,而菊花、牡丹静穆淡雅,以静衬动,极富张力。此碗胎质紧密,釉质肥滋,五彩画面娇艳可人,色彩浓淡不一,构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龙凤呈祥”图。

此碗的独特之处在于口沿上的纹饰,以双鱼间以编磬及寿字纹,与一般五彩龙凤碗上所见的八吉祥纹不同,碗上绘工更是比其他朝的细腻及清雅,难能可贵。

五彩龙凤呈祥碗,在《国朝宫史》中记载为“五彩红龙瓷碗”,始见于康熙朝,此后历朝至晚清均有烧制,惟书雍正款的最为少见,传世品寥若星辰。五彩在雍正时期基本已被粉彩代替,乾隆时期所烧制的五彩,仅见官窑的龙、凤碗和十二花神杯,据《活计档》记载,乾隆四年谕“五彩时令酒圆⋯⋯不必烧造”,可见五彩在雍正、乾隆时期已很少烧制,为罕见之品。

清代瓷器有什么特点?


清代瓷器有什么特点?清朝是中国瓷器史上集大成的时期,较好的吸收了前几个朝代先进精湛的技艺,跟明代相比,清代的瓷器主要还是以景德镇为生产中心。康熙时期,逐步将景德镇的御窑厂恢复完善,使其产品质量更加好转,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清代瓷器制造的顶峰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古拙,风格轻巧俊秀,技术上讲究精工细作,不惜工本。后来随着清朝国力的衰弱,瓷器制造也开始走下坡路。从道光时起,瓷器的胎骨与乾隆时期相比变化不太大,只是胎质显得粗松一点。在胎骨的洁白程度上差了一些,器型线条生硬,常常见棱见角,无圆润秀美感,显得拙笨。但是,也可以显现出古代人的那种大方,做事果断。

康熙早期的瓷器,很少写款。原因是康熙认为瓷器上不能写款,写了款,如果打碎了不吉利,不让写。但康熙的很多瓷器上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写大量的寄托款。比如写"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这三个朝代写得最多。这在我们的想象中是犯大忌的。读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的文字狱非常厉害,尤其在康熙一朝,大量汉人提出"反清复明",电视剧里常能看到。当时你要有一丝反清复明的倾向,就被杀头了。可瓷器上写的款,却都是前朝的款。如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宣德年制。

雍正正官窑瓷器底款的篆书年号,《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分三行,每行两字。此种篆体六字款有青花、刻印和金彩三种,字体皆方整,外无双框。那时官窑瓷器另有四字款《雍正年制》,除了青花,还有刻画与模印两种,分两行,每行两字。少数为四字篆书竖式款,分有框和无框。有少量四字篆书款乃分上下左右,如古钱文排列方式。其实,雍正官窑用篆书款不多,主要乃用楷书,中后期为宋体小楷。真款平整秀雅,亦圆润有力。至于行书、草书与隶书则绝少见。另有一些书《雍正御制》,也有官窑器乃依御令不书写年款。

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种,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为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明显多于“乾隆年制”四字款。“乾隆年制”楷篆均有,楷书款一般用于彩瓷上。“大清乾隆年制”楷篆均有,篆书多于楷书。“大清乾隆仿古”一般用于仿古瓷上,青花篆款为主。高足盘、高足碗、双连瓶一般是在足内写篆书六字横款。

乾隆青花楷书款字体端庄,落笔利落,早期款字与雍正时期如出一人之手。青花篆书款笔画平直,横竖粗细一致,转角熟练,不留停落痕迹。青花字呈色早期有晕散现象,中期为纯正蓝色,晚期则蓝中含灰。

“大清乾隆年制”款双行多无边圈,三行则多双圈。“乾隆年制”款多双圈。楷书款有六字双行、三行双圈,也有四字双行双圈或双框。民窑款也多书“大清乾隆年制”和“乾隆年制”,只是字体不够漂亮,位置不够规则,与官窑款比较,有很大的差距。堂名款、花押款之多与康熙时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民窑青花器物上具体写明某年某月,如“大清乾隆伍拾叁年孟夏月制用春生”。外销瓷一般都不落年号款。

乾隆仿明代款识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堂名款主要书写在盘、碗、碟等小件器皿上。有:“和晖堂制”、“旭华堂”、“百一山房”、“澹宁斋”、“彩秀堂制”、“浴砚书屋”、“志勤堂”、“庆目堂”、“忠信堂”、“彩润堂”等。另外如“景慎堂”、“养和堂”、“彩华堂”、“避暑山庄”、“宁静斋”、“宁晋斋”、“宁远斋”、“百一斋”、“咏梅阁”、“敬畏堂”、“一善堂”、“雅雨堂”、“退思堂制”等款的瓷器制作精美,应视为官窑瓷

(一)造型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

清代无论在器形或种类方面均显著增多,并且制作精巧。其中以康熙时期创新之作独树一帜。琢器中如琵琶尊、马蹄尊、象腿尊、凤尾尊、观音尊、太白尊、苹果尊、杏叶尊、棒棰瓶、布布橙、倒载、柳叶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雍正时期在器形的创作方面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双陆尊、三羊尊、虬耳尊、鹿头尊、络子尊、牛头尊、蒜口绶带如意尊、撇口橄榄瓶、太白坛、菊瓣盘等。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窑及永、成瓷器不仅胎釉、纹饰维妙维肖,而且在造型上更足以乱真。

乾隆时期比较突出的造型有转颈瓶、转心瓶、转带瓶、花篮、扇子及书式印盒、书式金钟罩等。这一时期无论创新、仿古都达到了高潮,所仿铜、石、漆、玉、竹、木器以及象生物品均十分相似。到了嘉庆、道光以后,则大多因袭旧制,很少见有创新之作。造型从精美蜕变为粗笨,已逐渐失去前期的优秀传统。例如玉壶春瓶的造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区别并不显著,以后渐渐变得笨拙,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竟变成短颈丰腹的矮粗形式,造型远不及以前那样精美秀丽了。

知道了元、明、清瓷造型的基本特点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一般首先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很多同类的器皿乍看外表极为相似,仔细观察这三个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明代中期瓶、壶、罐一类的琢器造型,多在腹部留有明显的接痕,而清代以后制品由于旋削细致,此种接痕多不明显。如此所谓一线之差,往往在断代辨伪的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又如元代大盘盘身弧度较小而浅,明代永、宣大盘盘身弧度稍大而微深,前者底小,后者底大。特别是永乐造型,无论大小盘、碗多是器心下凹,器底心凸起,而且足内墙向外稍撇,较外墙约矮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其他如明末清初许多民窑盘、碗底常有明显的轮状旋削痕(即所谓“跳刀”),而在官窑瓷器中则极为少见。至于康熙大盘有些是双圈底,民窑三彩平底器物下面多有“麻布纹”,也是当时造型上比较常见的特征。文物工作者在鉴别新旧真伪时每以这些作为一部分依据。

有些时代接近或后世所仿前代的精品,由于纹饰画法和胎釉原料前后相似,常常很不容易区分。例如永、宣青花撇口碗多在碗里绘三层纹饰,碗外绘四层纹饰,而且乍看胎釉也大致相象,都是撇口圈足。然而如仔细加以对比,便会发现他们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碗腹下部收敛程度有所不同,即永乐碗腹较丰满,宣德碗腹微削。雍正时期所仿的成化青花撇口碗,也是在造型上存在着碗腹微削的缺点。

这些细微的差别,是根据实物仿制时,因成型、烧窑等技术条件所限,或偶然忽略而造成的破绽(仿品的器形往往与真品器形或多或少都有所区别,因仿制时虽按真品原器制造,在未烧前与真器原形尽同,但经过高温烧成后,其形与真器原形在某些地方就有差别。这可能是由于原料的配制和提炼的精粗不一致,而经高温后纵横收缩膨胀的结果,为鉴别器形的关键)。至于有些仅凭传闻或只靠臆测而制成的仿品,如后世所仿的各式各样的所谓“永乐压手杯”之类,在造型上更是愈变愈奇(自嘉、万间开始越仿越大,甚至后来的已不成杯而变为大碗),只要见过真的实物,自然就不致妄断臆测。

(二)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纹饰与色彩

陶瓷器上的纹饰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由于绘瓷原料与技术的不断丰富和改进,无论在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方面都有其不同时期的水平和特点,因而也成为划分时代、鉴别真伪的一条有力线索。

大体说来,瓷器纹饰的发展过程不外是由简到繁,由划印贴刻到雕剔描绘,由单纯一色到绚丽多彩。例如元瓷上惯用的变形荷花瓣(俗称“八大码”)图案,就是在晋瓷纹饰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尤其元代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的出现,开辟了瓷器装饰的新纪元,打破了过去一色釉的单调局面。明、清以后各种色彩的发明更丰富了瓷器的装饰,而每一种装饰方法的出现都有其产生、成长、发展过程,因此也可据以推断器物年代的远近。如早期的青花、釉里红因为尚未充分掌握原料的特性,所以在元代制品中颜色美丽的较少,而且釉里红中常有色调灰暗或变为绛褐或灰黑色甚至流散的缺点。但大部分成熟的元代青花、釉里红纹饰布局都非常美观,图案不仅重视主次协调,而且惯用多层连续的花边纹饰,无论山石、花卉多在外留有一圈空白边线不填满色,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至明代中期以后此种画法渐绝,虽间或采用,但为数不多。

此外由于原料成分的限制,在画法上也各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如元末明初有些使进口青料的瓷器,虽以颜色浓艳渲赫一时,但色调极不稳定,很不适于画人物,因而在元代纹饰中画人物的较少,也有所谓“元代人少,永乐无人,宣德女多男少”的说法。至于成化斗彩,虽然色泽鲜明,晶莹可爱,却也受原料和技术的限制而有所谓“花无阴面,叶无反侧”的缺点,而且画人物不论男女老少,四季均着一单衣,并无渲染的衣纹与异色的表里之分。类似这些就表现为纹饰上的时代特征,往往为后世仿品所忽略,倘能加以注意,自然对于鉴别真伪会有一定的帮助。

另外,在施用的彩色方面也可以找到一些时代上的区别,如根据现在掌握的实物资料看,成化彩绘中没有黑彩,当时除用釉下钴画蓝线外,还用红、赭色描绘轮廓线。假如我们遇到一件釉上黑轮廓的成化彩瓷器,就应该怀疑它是不是真实可靠,因为黑轮廓线的应用最早不超过正德初期。其他如粉彩的出现,现知不会早于康熙晚期,当然也很难令人相信施有粉彩的仿明瓷器不是赝品了。

至于乾隆时期由于大量使用洋彩,并且吸取了西方纹饰图案的装饰方法,有些作品但求笔法线条精细与纹饰奇异,从而有部分花样失掉了固有的民族风格。这种瓷以乾隆中期以后的制品较多。其他如明代正德时期的官窑瓷器中多有用阿拉伯文字作装饰的。清代外销瓷器中也有画着西洋纹饰图案的,都是比较别致的一种装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用文字作为瓷器装饰的特点上,明、清两代制品仍有所不同。如明代瓷器有写梵文、经语、百福、百寿字的,而用大篇诗、词、歌、赋以及表、颂等作装饰文字的则是康熙时期的创作。例如“赤壁赋”、“腾王阁叙”、“前后出师表”、“圣主得贤臣颂”等,此种只有文字而无图画的器皿历朝很少仿制。明确这一点,对判断时代和辨别真伪的具体工作,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根据纹饰的笔法同样也可看出时代特征。例如康熙瓷器由于当时对绘瓷方法十分重视,因而官、民窑瓷器在这方面的成就都非常可观,而且瓷器上的图案纹饰多是模仿名画家的笔法。只以画树方法而论,康熙枝干喜用披麻皴,显得老笔粉披、奔放有力,而雍正彩所绘枝干只是描绘皴点,工力虽细,但笔力纤弱,索然乏味。若能仔细从它的起落转折等处看清笔法,自然会有助于我们的鉴定工作。至于明、清官窑纹饰多较为工整而板滞无力,民窑纹饰则气韵生动而粗放不羁,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特点。不过,在官窑中又有所谓“钦限、部限”之分,民窑瓷器中往往也有近似官窑的作品,这种以清代带私家堂款者居多。

提到官、民窑瓷器,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所谓“官窑龙五爪,民窑龙三爪或四爪”的问题。这种封建社会的典型纹饰,一般说来固然也提供给我们一条判断真伪和区分窑口的线索,然而并非是绝对的。相反,在民窑瓷器中既有五爪龙的纹饰,而官窑瓷器画三爪、四爪龙的作品也不是没有的。例如“宣德官窑青花海水龙纹天球瓶”及大量的“康熙官窑青花鱼龙变化折沿洗”等均画三爪龙,“康熙官窑绿地素三彩云龙纹文具盒”画四爪龙。而元代民窑青花纹器皿则三爪、四爪、五爪者均有,并且明、清民窑瓷器中也不乏此种例证。

官窑瓷器上的纹饰往往还与当时最高统治者的爱好和意愿分不开。如明嘉靖皇帝迷信道教,于是多喜用八卦、仙、云鹤一类的图案作装饰。清道光皇帝嗜爱鸟、犬、草虫,因而这一类的画面也出现得较多。又如清代有赏赐瓷器之风,举凡雍、乾、嘉、道、咸五朝皇帝所赐群臣的瓷器,照例是以白地青花莲为主要纹饰,并以海水纹饰绘瓶口者为多(此种赏瓶通身共有九层花纹)。使用这种纹饰的含义,据说是表示为官以清(青、清同音)白为重,莲是廉(莲、廉同音)洁,海水是象征四海升平之意。其他如一桶(统)万年(万年青)、二蟹(甲)传芦(胪)、三羊(阳)开泰、四十六子、五伦图、六国封相、七珍、八宝、九莲登、百福、百寿、红蝠(洪福)齐天等,类似这些充满封建迷信色彩的纹饰,在明、清瓷器上出现的很多,如能进一步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于我们掌握其发展规律大有裨益。

此外,如某些常用的瓷器纹饰在同时代的银器、漆器、铜器乃至织绣等方面得到有力旁证的事例也屡见不鲜。若能举一反三,互相印证,往往能发现时代特征,找出共同的规律,而对于历代瓷器纹饰中较为突出的时代特征尤其需要了如指掌。例如元瓷的变形荷花瓣和山石花朵不填满色的画法,永、宣瓷的牵牛花与海水江芽,正德瓷的回文的行龙穿花,嘉、万瓷的花卉捧字和道教画,康熙瓷的双犄牡丹和月影梅花,雍正瓷的过枝花与皮球花,以及乾隆瓷的万花堆和锦上添花等纹饰,在决疑辨伪中有重要作用。

总之,观察瓷器纹饰既要考虑到它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色到多彩的发展过程,也要留意其题材内容、笔法结构以及时代风格和所用材料,并且多参考其他旁证,方可得出初步认识,当然还不能执此一端即轻下结论,因为后世利用所谓复窑提彩、旧胎刻填加彩、加暗花等种种手法制成的仿品,往往足以乱真。必须进而结合其他方面的特征,作全面的分析研究。

隋代瓷器有什么特征?


隋代瓷器有什么特征?隋代瓷器仍以青瓷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白瓷。隋瓷的胎子普遍较厚,胎质坚硬,釉子无论青绿、青黄还是黄褐,均为玻璃质,施釉不到底,大多数都有垂流现象。隋瓷多光素无纹,部分带纹饰的主要以印、划贴为主。

所谓印花,是把模子上的纹饰压印到瓷胎上,使纹饰凸起,再施釉入窑;划花是用尖状工具在胎子上划出纹饰,施釉入窑;贴花是将用手捏或模印等做成的小纹饰片贴到胎子上,再进行烧制。常见纹饰有团花,草叶、莲瓣。卷叶、波浪和弦纹等,个别的也有加饰黑褐彩的。

隋代白瓷是从青瓷转化而来的,最早的白瓷是由北朝的制瓷工匠创烧的,但这时的白瓷釉不是真正白色的,而是透明的玻璃釉罩在白胎上。器物胎质较白,釉面光润,已基本上看不到如南北朝白瓷中白中泛青或闪黄的痕迹。

隋代制瓷技术的重要成就之一,是成功地在瓷胎上采用白色化妆土。上釉之前,精选含铁成分少的白瓷土细密地挂在坯上,可以避兔瓷器烧成后胎体表面粗糙、坯面出现孔隙及胎体颜色不好等弊病,增强釉色透明莹润的质感,特别是对白瓷釉色透明度的提高和呈色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隋代瓷器器型主要有四系或六系盘口壶和罐、龙柄鸡首壶、唾壶、多格盘、五盅盘,高足盘,瓶、砚、盘和碗等。这时的壶、罐造型比南北朝时更加瘦高,讲究曲线美,肩部大多塑?字形系,也有桥形系。

鸡首壶的鸡头挺胸耸冠,手柄一端的龙首探进盘口,非常生动。除了鸡首壶。还有数量极少的其他动物形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双龙柄盘口壶。碗多为直口深腹,假圈足稍高。盘有大有小,有深有浅。高足盘的足上小下大呈喇叭状。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代十帝瓷器有什么特征?》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代十帝瓷器有什么特征?》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有什么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