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为什么古代瓷器好 > 导航 >

古瓷器收藏:为什么仿古瓷不可怕

古瓷器收藏:为什么仿古瓷不可怕

为什么古代瓷器好 古代瓷器为什么这么贵 古代瓷器用什么上釉

2021-02-15

为什么古代瓷器好。

古瓷器收藏:为什么仿古瓷不可怕?大家可能都从各大媒体上、或据某些所谓的专家讲,古瓷造假如何如何厉害,如何如何让人打眼吃药交学费等等,于是,大家都觉得仿古瓷如洪水猛兽一般,几乎到了“谈虎色变”的可怕程度。其实,仿古瓷并不可怕,因为事实并非他们所讲。那么,为什么仿古瓷不可怕呢?

首先,古瓷是不可仿的。因为古瓷身上凝聚着两个特征,再高明的仿家也是无法仿造。一是时代特征,二是岁月留痕。

所谓时代特征,就是古瓷在特定的历史时代中所具有的特征。比如特定时代的工艺(原始手工、科技时代不可能再用)、原材料(后来枯竭)、技艺发明(后来失传)、时代风尚以及审美情趣(后世无法理解)等等,毕竟人没有穿越的特异功能,后人想要仿造某一古瓷,只能是画虎画成猫,表面上象虎,实际上是猫,稍有识猫识虎能力的人都能准确辨识。

所谓岁月留痕,就是古瓷经历上千年、数百年之后的沧桑感,简言之,就是六十岁的老太婆,无论怎么打扮,都不可能打扮成小姑娘;而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儿,无论怎么化装、怎么表演,都只是一种逗人一乐的可笑表演。

古瓷也是一样,年轮和沧桑全在它的胎釉老化特征中明明写着的,只要你拿起放大镜,只要你本着一种正视现实、客观求实的态度,总能找到能够证明古瓷足够老的铁证。所以,辨别古瓷新老其实并不难,难的不是眼力,而是客观求实的科学态度。

第二,高仿是不存在的。古瓷,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一件精品古瓷,几十道、上百道制作工序,每道工序都是古代超级大师的勤劳智慧和汗水的付出,无论是器型、画工、釉色、制作精良度等等,无一不美,完美组合之后更美。而古代的那些超级大师,现代的制瓷人根本不能望其项背,因为古人宁静而今人浮躁、古人对当时的文化内涵理解深刻而今人无法理解等等。

姑且不说而今天的国家工艺美术师级别的制瓷大师能不能与古人相媲美,但有一个事实是客观的,现代真正的制瓷大师根本不屑于仿古,因为他们现代瓷的作品就能卖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了。所以很多人说仿古瓷仿得多么好多么逼真,其实都是糊弄小孩的,等“小孩”长大一点,谎言不撤自破。

第三,仿古作坊有名堂。由于近三十多年来古瓷大量出土,出土古瓷既可以流入各大古玩市场,同样也可以流入造假作坊。现在,一件瓷器,如果按传统工艺制作,一方面既仿不来又仿不象,更为重要的是,传统工艺制作出来的瓷器成本极高。

七十二道工序,每道工序都用传统方法去做,基本没有可能,大多都是半现代半传统,但就是这样,成本也高得吓人,比如柴窑,就烧柴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得了的,但结果还是费力不讨好,费了好大力气、花了好多银子,可生产出来的产品还是“四不象”。

于是,很多造假作坊便买来出土古瓷,与赝品一道放在自己店里卖,几万元、几十万元不等,但他们对外统统都称高仿,口口声声说是他自己仿出来。这样一样,他们既可省去辛苦制作且又不讨好的麻烦事,又可趁机用谎言来夸大自己的仿造技术,提高自己的声誉和名气。

造假作坊的这一把戏,的确骗过了很多光有理论没有眼力的体制内专家,也骗过了很多道行不深的藏友,于是,赝品仿品便被“神化”了。

taoci52.com扩展阅读

“修理”古瓷不可取


两年前,梁先生从拍卖会买了几件很说得过去的瓷器,其中有明崇祯时期制作的上下带暗刻人物的莲子罐,康熙时期带款青花小花觚,总共不下十余件,每件都在几千元,当时看上去很漂亮,拍卖场上,梁先生还是经几轮争夺战才拿到手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件器物的釉面颜色渐渐地由白变黄,现在时隔两年,已经黄得不成样子了。这些瓷器让梁先生看了就心烦,索性把它卖掉,就这样,王先生只花了当初梁先生买价的十分之一,几百元就把崇祯莲子罐这样的器物买到手了。买来后,王先生也无法看这些发黄的东西,因此经过一番火烧、水煮,把外表一层发黄的涂料搞掉,露出了这些器物可爱的本来面目,虽然器物表面有纹有冲,有锔眼,但不缺肉,也还真有点文物的样子,着实有几分可爱。但是,当时由于修理时,为了让涂层附着得牢固,修理工们竟然在器物的釉面凿成一片一片的小坑,把冲和纹磨成坡槽、深沟,在已经受伤的文物上又增加了一些更大的伤痕,让人看了实在痛心,这哪里是修理,实属破坏。

用这种方法修理过的瓷器,在北京古玩城的一些店里也随处可见,还都是些上点档次的瓷器,害得店老板们叫苦不迭。因为刚修理好就卖出去的就不必说了,店主们倒也庆幸。若是过了半年还卖不出去的,釉面开始由白变黄,最后连本都收不回来,更何况几百元乃至上千元的修理费,更是打了水漂。

这样的修瓷小作坊,北京有,河北有。据我所知,有的人买到上万元甚至几万元的官窑器,原本只有一道冲口,或一点缺损,为了求其完美,也到这些小作坊去修理,可时隔半年,釉面就开始由白变黄。

为什么说高古瓷难鉴定


为什么说高古瓷难鉴定呢?

一是窑口多。据资料统计,唐五代至宋金时期,全国各地官民杂窑数以千计。由于瓷土成分、制作工艺及烧成方法等特殊原因,即使同一窑场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其产品各有特点,也难以考量。

二是工艺粗。高古瓷绝大多数是民间杂窑产品,因其主要系供民间使用的大路货日用瓷,故它在当时不需要先进的设备和精湛的制作、烧成工艺,因此现代仿品制作起来相当容易。

三是可供鉴别的信息要素少。高古瓷不像明清官窑器一般在形制、釉色、纹饰发展源流有绪,高古瓷特别是民窑高古瓷在这些方面可供作为确定标准的信息和要素就少得多。如果不从全面、综合的要素上去鉴断,会使人产生迷茫。

四是烧制缺点诱人走入误区。民窑高古瓷工艺环节简单粗放,会出现一些缺点,而这些缺点又折射出其属于高古瓷真器的身份。但这些缺点和特征,又往往被现代民间仿品延用及还原,使人们从这些缺点上认仿为真。

古瓷收藏有什么技巧?


古瓷收藏有什么技巧?古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爱好者甚多。可火爆的市场、高额的利润,致使大量的仿品流入市场。赝品越仿越真,档次越仿越高,做旧手法越做越到家,搞得一些专家们也真伪难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避免收藏一些假古瓷呢?这就需要注意以下一要三不要:

要长些陶瓷学问。我国的陈设艺术陶瓷,分陶和瓷两大类。陶主要产地有以紫砂壶和花盆着称的陶都江苏宜兴,有以陶塑人物和动物造型见长的广东石湾,还有生产唐三彩的河南洛阳,生产黑釉陶罐的山西浑源,生产刻花陶器的四川荣昌等;瓷主要产地有以生产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名瓷的瓷都江西景德镇,有以釉下五彩装饰美术瓷而闻名的湖南醴陵,有生产雨点釉和发展刻瓷艺术的山东淄博,生产花釉和象牙瓷的河北邯郸,生产白瓷的福建德化,生产青瓷的浙江龙泉,生产釉上彩花瓷的广东潮州,生产仿南宋官窑艺术瓷的浙江萧山等。陈设艺术瓷作为商品,价格并非越高越好,这需要认真加以鉴别,比如釉下彩和青花,要看画功是否熟练、清晰,色泽是否莹润、透明,釉下装饰注重工笔式写意,必须是手工绘制,不是印花、贴花,而且颜色要光亮。对陈设艺术陶瓷的选购,既要看整体效果,也要仔细察看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釉面是否光洁,色度有无异样。选购陈设艺术陶瓷要在白天光线好的地方,灯光往往会出误差,对瓷质可轻轻弹叩,听声音是否清脆响亮,沙哑声音有裂纹的,再好看也不值钱,而且有裂纹的陶器不易保存。

一不要总想从旧货古玩市场买到珍稀名瓷。珍贵古瓷相当少,很早以前便受到人们的珍视,如官窑、汝窑、哥窑这些珍品瓷器,目前国内外的存世量几乎都有数可查,因其十分珍贵,即使皇家也不易得之。如元青花瓷在元代烧造较少,当时烧制元青花用进口青料,成本是很昂贵的,民间能用得起这种高档瓷器的为数甚少,主要是祭祀用器,因此遗存及少。但元青花在20世纪30年代被发现认识以来,声名远播,人人皆知其珍稀名贵,即便地摊小贩亦知其贵重。若能轻易廉价买到元青花,实属可疑,当慎之又慎。

二不要受古瓷鉴定理论书的误导。收藏者往往依照古瓷鉴定理论书中的特征,按图索骥,往赝品上凑。目前,有些理论专着是研究我国瓷器艺术成就和历史的,书中的论述对象往往选择最能代表当时成就的名品。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多,仿伪者往往依据这些资料描述的特征和图片进行仿制。在民间收藏活动中,一辈子也难碰上一件珍品,所以这些书籍只能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各时期的制瓷成就和代表名品,于实际收藏活动的指导意义并不太大。但是,市面上的仿品却有很多特征与书本上相符,如果按图索骥,便最容易上当。再有一种情形便是一些作者迎合兴起的收藏热,编辑出版一些指导购藏的图录,常常为了给书本增色,便不惜抄录一些根本不可能在民间流传或世上交易的珍品图片,随意地标上参考价格,使人产生这些珍品曾在市面上出现而被廉价购走的错觉。

三不要把收藏定位放得太高。对所处地区正常可能收藏的瓷器品种缺乏认识,不从实际出发确定收藏品位,这是许多爱好者的通病。对那些有收藏价值又有条件买到的古瓷不屑一顾,只想买那些没有可能出现的珍品瓷器,正好跌入制售赝品者的圈套。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收藏定位观,主观上便拉开了接触珍品的距离。

总之,收藏者要多与同好收藏的人士交流切磋心得体会,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还应该多看真品,从真品入手再结合书本知识,才能形成经验。只有在收藏瓷器中学习鉴赏,鉴赏中指导收藏,循序渐进,才能逐步提高。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古瓷收藏有什么技巧?”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紫砂壶收藏为什么薄古厚今?


紫砂壶收藏为什么薄古厚今?宁波茶具,尤其是紫砂壶收藏存在着一个“薄古厚今”的情况,很多古代茶具藏家不敢轻易购买,市场反应平淡,当代一些名家的作品却被越炒越高。近日宁波举行的一场古代茶叶与紫砂茶具专场拍卖中,紫砂壶拍卖成交率很低,一些紫砂新壶冒充老壶,纷纷流拍。与清代陈年普洱老茶频频拍出近千万元高价的反差十分强烈。

时大彬壶4万元成交?

9月27日举办的宁波富邦2012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推出了皇家御贡清代茶叶当代紫砂茶具专场,一批号称古董壶的拍品遭遇冷场。

一款陈仲美壶,标有“陈仲美款”,以11万元成交;一把标有清代“王南林制”款的紫砂壶以3.5万元成交;另一把“大清乾隆款壶”图录上起拍价仅2万元;标有“允公款”的允公壶,传为明代宜兴制壶高手之作,则干脆以1万元起拍价流拍。

有着二十多年玩壶经历的资深藏家周先生分析,类似的明清名家古董壶若是真品,恐怕500万元都不一定能买到。另外,辨识印章真实度还须对紫砂泥料的泥性有一定的了解,比如,一般明清老壶印章刻在泥料上颗料较大且颗粒感明显,烧成后看上去颗粒粗犷,肌理感丰富。与此相对照,看过预展拍品实物后他断定这些紫砂壶拍品是新料,属仿冒明、清代款。

而一把时大彬壶以4万元成交。周先生告诉记者,时大彬制壶若是真品,将是无价之宝,目前连全国各大博物馆都找不到时大彬制作的紫砂壶。

紫砂壶收藏“薄古厚今”

“古董壶年代的划分,大致从明代到民国为界,真正的古董壶大都在各大博物馆及收藏家手中,数量较少”,据周先生透露,从最近几次全国各大拍卖场紫砂壶拍卖的情况来分析,古董壶的成交价远不及当代工艺大师的壶价格高。

与古董茶拍卖场、市场遭冷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当代名家紫砂壶作品的飞涨。

一位宁波玩壶者告诉记者,5年前,徐渭明制作的一件紫砂分茶公道壶才4000元,现在已要价3万元。徐渭明的一件代表性名壶已从当年的3万元升到目前的10万元。连他的儿子制作的紫砂壶,也从几年前的几千元一件升到现在的几万元。他收藏的十年前一把名家顾景舟做的壶当时价值20万元,而如今价值已超过百万元,顾景舟的代表性作品最高甚至上千万元。在2010年中国嘉德(微博)的拍卖会上,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的相明石瓢壶,估价220万至320万元,成交价则达到了1232万元。

真假难辨古董壶收藏小众化

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大师应书良认为,茶具收藏“薄古厚今”的原因是古董茶具资源稀缺,造假严重,藏家不敢贸然进入。另外一个原因是,在市场过度炒作的影响之下,现代人收藏更看重的是名气,只有极少数人能鉴别藏品本身的史学价值、艺术价值。他指出,考证过去的紫砂老壶,辨认紫砂壶制作者的真假等,首要依据便是艺人在紫砂壶上留下的具有个人代表性的印记,如刻刀划下的名字、年号等,又如印章在紫砂壶上留下的款识标记。

应书良提醒,目前市场上所谓的老壶,大部分是后代人仿的,甚至新壶做旧、臆造的壶也有很多,许多玩壶不深的人很容易上当。前两年台湾等地海外回流到宜兴的产品,很多都是仿品。究其原因,无非是假壶或来历不明的壶太多,导致投资者不敢下手,转而收藏一些有明确制作年代、传承有序及当代工艺大师的作品。

“古董紫砂壶市场遇冷的原因还有不实用,这种年代久远的古董紫砂壶一般不适合饮用,因此有时候反而不如新壶受欢迎。”宁波一位历代茶具收藏大家告诉记者。

收藏古瓷器要注意什么?


收藏古瓷器要注意什么?古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爱好者甚多。可火爆的市场、高额的利润,致使大量的仿品流入市场。赝品越仿越真,档次越仿越高,做旧手法越做越到家,搞得一些专家们也真伪难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避免收藏一些假古瓷呢?这就需要注意以下一要三不要:

要长些陶瓷文化。我国的陈设艺术陶瓷,分陶和瓷两大类。陶主要产地有以紫砂壶和花盆著称的陶都江苏宜兴,有以陶塑人物和动物造型见长的广东石湾,还有生产唐三彩的河南洛阳,生产黑釉陶罐的山西浑源,生产刻花陶器的四川荣昌等;瓷主要产地有以生产青花瓷、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名瓷的瓷都江西景德镇,有以釉下五彩装饰美术瓷而闻名的湖南醴陵,有生产雨点釉和发展刻瓷艺术的山东淄博,生产花釉和象牙瓷的河北邯郸,生产白瓷的福建德化,生产青瓷的浙江龙泉,生产釉上彩花瓷的广东潮州,生产仿南宋官窑艺术瓷的浙江萧山等。陈设艺术瓷作为商品,价格并非越高越好,这需要认真加以鉴别,比如釉下彩和青花,要看画功是否熟练、清晰,色泽是否莹润、透明,釉下装饰注重工笔式写意,必须是手工绘制,不是印花、贴花,而且颜色要光亮。对陈设艺术陶瓷的选购,既要看整体效果,也要仔细察看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釉面是否光洁,色度有无异样。选购陈设艺术陶瓷要在白天光线好的地方,灯光往往会出误差,对瓷质可轻轻弹叩,听声音是否清脆响亮,沙哑声音有裂纹的,再好看也不值钱,而且有裂纹的陶器不易保存。

一不要总想从旧货古玩市场买到珍稀名瓷。珍贵古瓷相当少,很早以前便受到人们的珍视,如官窑、汝窑、哥窑这些珍品瓷器,目前国内外的存世量几乎都有数可查,因其十分珍贵,即使皇家也不易得之。如元青花瓷在元代烧造较少,当时烧制元青花用进口青料,成本是很昂贵的,民间能用得起这种高档瓷器的为数甚少,主要是祭祀用器,因此遗存及少。但元青花在20世纪30年代被发现认识以来,声名远播,人人皆知其珍稀名贵,即便地摊小贩亦知其贵重。若能轻易廉价买到元青花,实属可疑,当慎之又慎。

二不要受古瓷鉴定理论书的误导。收藏者往往依照古瓷鉴定理论书中的特征,按图索骥,往赝品上凑。目前,有些理论专著是研究我国瓷器艺术成就和历史的,书中的论述对象往往选择最能代表当时成就的名品。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多,仿伪者往往依据这些资料描述的特征和图片进行仿制。在民间收藏活动中,一辈子也难碰上一件珍品,所以这些书籍只能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各时期的制瓷成就和代表名品,于实际收藏活动的指导意义并不太大。但是,市面上的仿品却有很多特征与书本上相符,如果按图索骥,便最容易上当。再有一种情形便是一些作者迎合兴起的收藏热,编辑出版一些指导购藏的图录,常常为了给书本增色,便不惜抄录一些根本不可能在民间流传或世上交易的珍品图片,随意地标上参考价格,使人产生这些珍品曾在市面上出现而被廉价购走的错觉。

三不要把收藏定位放得太高。对所处地区正常可能收藏的瓷器品种缺乏认识,不从实际出发确定收藏品位,这是许多爱好者的通病。对那些有收藏价值又有条件买到的古瓷不屑一顾,只想买那些没有可能出现的珍品瓷器,正好跌入制售赝品者的圈套。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收藏定位观,主观上便拉开了接触珍品的距离。

总之,收藏者要多与同好收藏的人士交流切磋心得体会,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还应该多看真品,从真品入手再结合书本知识,才能形成经验。只有在收藏中学习鉴赏,鉴赏中指导收藏,循序渐进,才能逐步提高。

宋瓷为什么值得收藏呢


你要是问现如今哪一个瓷器品种值得投资收藏,笔者定会斩钉截铁的告诉你:宋瓷!那么宋瓷为什么值得投资收藏呢?

一些艺术品若是有价值的话,那一定是背后的文化、思想的外在体现。宋瓷背后所代表的是宋代文化,而宋代文化,大家现在都公认为是农业文明时代达到的一个巅峰。宋以后的元、明、清的文明都无法超越宋代文明。当时宋代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大概百分之十五左右,而它产生的GDP占世界大概百分之七十五左右。如果说宋朝只靠农业生产的话,早就亡国了,因为宋朝土地很少,并且农业是一个效率比较低下的方式,它的赋税根本支撑不起庞大的上层建筑。在那个时期,贸易的最大宗商品是瓷器、丝绸、茶叶,瓷器就是其中利润最大的商品。

考古学家们常常在沿海的沉船里发现一些宋代的瓷器,就比如说当年轰动一时的南海一号,里面就发现了大量宋代影青。从这艘船里面,人们还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是出口的这些瓷器并不是生产中最高档的瓷器,都是一些普通商品。这就说明了普通商品瓷在当时已经有了一个很高的利润,在海外市场上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可以想象当时的贸易瓷就像现在的品牌奢侈品被人争相抢购。由此可见,在宋朝这个特殊的时期,瓷器是全世界范围内公认的一种艺术品,它的收藏价值之高不言而喻。

对于绝大部分瓷器投资收藏者来说,宋瓷属于可望不可即的一个品种。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和很多人想得不太大一样,现在这类器物的价格一点都不贵。在香港佳士得三十周年春季拍卖会上有不少唐宋精品瓷器亮相,除了极少数能够拍得很贵之外,绝大部分的器物都是在一百万之内的,要知道这可是世界顶级的拍卖会,里面的器物也是宋瓷中的精品,仍然是大部分瓷器投资收藏者们都能买得起的器物。

以上并不是个例,这就说明了目前收藏市场上存在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宋瓷的价值和它的价格存在着严重的错配,宋瓷的价格远远低于它的价值,相信这种现象不会存在太久,藏友们若是对宋瓷收藏感兴趣的话,笔者建议你早点入手咯!

瓷器收藏:鬼谷下山罐为什么这么贵


瓷器收藏:鬼谷下山罐为什么这么贵?2013年7月12日,英国伦敦拍卖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当时的成交价折合人民币是2.3亿,以当天的国际牌价可以买两吨黄金。这个罐子高27.5公分,腹径为33公分,一共10来公斤重,可以买两吨黄金,这就是我们艺术的价值。用钱来衡量艺术是一件非常庸俗的事,但全世界统一的一个标杆,只能用钱衡量。过去我们经常说价值连城,其实说不清楚。一具体说到钱,大家都听得清楚。那么,鬼谷下山罐为什么这么贵呢?

第一,是由题材决定的。瓷器题材很少有故事情节,过去中国人画画也很少画带有情节的画,都是《观瀑图》、《花鸟图》,不画情节。画出情节的画,都是国宝,如《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鬼谷下山"是著名的历史军事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诸侯纷起,涌现出很多著名的军事人物。王翊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军事奇才,号称"鬼谷子",大名鼎鼎的孙膑就是他的徒弟。当时燕国和齐国交战,孙膑是齐国这头儿的,被燕国俘虏了。齐国就求他的师父鬼谷子下山救徒。这青花罐画的就是鬼谷子下山的情景。

在瓷器上画故事情节,这个情节后面一定隐藏一个故事。元末时期,朱元璋很长时间驻扎在景德镇。当时朱元璋率领的明军跟陈友谅的汉军交战,一开始处于劣势,陈友谅号称有六十万军队,他才十几万。打了几次仗,朱元璋都没有占着便宜。曾经有一次,朱元璋被陈友谅追得一直跑到浮梁。浮梁有一座红塔,今天还在,是用当地的红土砖砌成的,一下雨,砖一湿就变成微红色,到现在也叫红塔,40多米高。逃到此处,朱元璋走投无路,就钻到塔里。据说他是从层层叠叠的蜘蛛网下爬进红塔,躲到塔顶。追兵追到这儿,见门口全是蜘蛛网,就没往里进,这红塔算救了朱元璋一命。

景德镇当时是朱元璋的根据地,朱元璋一天到晚想的都是我怎么能拿下这个江山。所以,鬼谷下山这样的瓷器就应运而生。

第二,元青花开中国陶瓷装饰的一个先河。在它之前,瓷器的装饰都不这么强烈。鬼谷下山罐的颜色、画艺、质量,今天看都是登峰造极的水准,永不过时。

画有人物纹的元代青花罐非常罕见,全世界不足十个,分别藏在博物馆和私人手里。主要有东京出光美术馆藏的"昭君出塞"青花罐、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的"尉迟恭救主"青花罐、日本大阪万野美术馆藏的"百花亭"青花罐、英国铁路基金会藏的"锦香亭"青花罐、苏富比在1996年拍卖的"三顾茅庐"青花罐,还有"西厢记"、"细柳营"两个青花罐,都为私人收藏。这么大的画人物的罐子,全世界就这点儿,所以就变得非常贵。

清代青花釉里红瓷器为什么值得收藏


青花釉里红,是我国古代瓷器中的一种装饰手法,也是釉下彩瓷器中的一个名贵品类。青花釉里红,顾名思义就是青花与釉里红装饰技法的结合,也叫“青花加紫”。我国目前关于釉里红最早的记载,见于《宋史》,称其为“紫花坐墩”,不过在出土器和传世器中均未得见。普遍的观点认为釉里红瓷器的烧造出现在元代,一直到明代才走向成熟。而青花瓷在明清时期也是生产状况非常繁盛的一个瓷器品种,两者的结合似乎也就有了那么一点顺理成章的意味。

清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烧造,以康熙年间恢复釉里红烧造技艺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晚期仍有作品出现。但是这其中有一个较大的差异,就是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窑口。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烧造技艺多为官窑垄断掌握,民间能烧出青花釉里红的极为罕见。而清中后期,随着制瓷技艺的进步和广泛传播,一些实力较大的民间窑口也能烧出品相不错的青花釉里红瓷器。

归根结底,清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烧造早期几乎被官窑垄断,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其工艺技法的复杂性。青花装饰所用的色料,为含氧化钴的钴料,要得到稳定而浓艳的青花发色,需要1300℃的还原焰。釉里红装饰用的是含以铜为着色剂的铜红料,虽然烧造也是需要高温还原焰,但是温度区间非常狭窄,仅在1250~1280℃之间方能成功。

在温度达到800℃以上之后,铜红料中的氧化铜就开始分解、蒸发,而青花料的钴蓝成色却需要1300℃,等到这个温度恐怕铜红料都消失殆尽了。因此,要保证青花和釉里红双重发色的自然稳定,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即使是清代成熟的官窑烧造环境,青花釉里红瓷器的废品率也超过80%以上。

且不说釉里红烧造技法在康熙年间才得以恢复,也不提清三代官窑瓷器本就是我国古瓷烧造的巅峰;仅从青花、釉里红两种装饰技法结合的珍贵性,和瓷器烧造的高难度上来讲,清代青花釉里红瓷器就足算是清代古瓷中非常值得收藏的一个品种。迄今为止在大拍上出现的清代青花釉里红瓷,成交价最高的一件已经达到4658万元,是一件乾隆御制品。

由此足见,清早中期、官窑烧造的作品,基本都可以说是价值不菲之作,动辄百万以上。即使是民间器物,也有一些品相完好、工艺精致的青花釉里红佳品,价格也要十几万或更多。如果在青花釉里红瓷器烧造中,又适当加入其它装饰技法,典型的如色釉锦地、洒蓝、描金等,则其收藏价格应当更高。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古瓷器收藏:为什么仿古瓷不可怕》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古瓷器收藏:为什么仿古瓷不可怕》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为什么古代瓷器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