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 导航 >

天启瓷如何鉴定

天启瓷如何鉴定

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瓷砖墙面 瓷器用紫光灯如何鉴别

2021-02-22

【www.taoci52.com - 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天启瓷如何鉴定。

说起来天启瓷的时间段是很难界定的,因为它的年代正好在万历年间和崇祯年间之间,所以目前的方法是一个模糊的时间概念。在如今的陶瓷市场中,只好根据有些有款的,或者确实有考古证据的和一些当时的书面记录来进行确认,以下是关于天启瓷鉴别的简单常用的方法。

这是一个比较具有明显特征的天启瓷鉴定要点,即使是为皇家烧造的带有“天启年制”双圈款的瓷器有时候也会呈现出这个特点。

在瓷器的边沿部分,如口沿、角边出现釉的自然脱漏,这是天启朝瓷器的特有特征。景德镇的瓷器早已经解决了脱釉的现象,而偏偏在天启这一代重出江湖,可谓返祖现象。日本后代仿造这种虫咬现象的很多,注意观察,区别自然脱釉和人为脱釉的表现,以免走眼。

天启瓷构图的独特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直观的断代依据。如从青花罗汉盘(见上图),可以看到一个与以往瓷器纹饰构图不同的现象。一般来说,碗盘背面的构图也有天地之分,靠底足为地,口沿为天,人物、风景、树木总是从底向上。而在这件盘子中可以看到一个天地倒置的现象,草木之根在盘子的口沿,往下伸延。这是天启瓷构图的特征,其他朝代真是不多见。反之,在盘子的正面也有从口沿向盘心伸延的草木。结合其他特征,可以为综合断代提供一个比较可靠的依据。

景德镇白瓷口沿涂酱釉的现象也是天启朝首创的。这主要还是由于虫咬现象的出现降低了瓷器的质量,陶工们想出了这个不是方法的方法来补救。大量出现这一现象的应该是崇祯朝以后的器物,也是人们区别天启和崇祯的重要标志。

万历皇帝仙逝,短命的泰昌皇帝按遗诏免除了没有烧制完毕的官窑瓷器,撤回了督窑宫。景德镇明代官窑历经200余年终于落下帷幕,直到康熙初期才恢复景德镇官窑的生产。景德镇经历了一个没有官窑的40多年,史称过渡期。这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历史时期,也是瓷器史上一个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时代。瓷器网认为天启正好是当时朝代的特色之一,它直接代表了当时瓷器的最高水平,哪怕到了现代它也是瓷器中的佼佼者。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天启瓷有哪些特征?天启瓷的鉴定要点


天启瓷有哪些特征?天启瓷的鉴定要点。

天启瓷:万历皇帝仙逝,短命的泰昌皇帝按遗诏免除了没有烧制完毕的官窑瓷器,撤回了督窑宫。景德镇明代官窑历经200余年终于落下帷幕,直到康熙初期才恢复景德镇官窑的生产。景德镇经历了一个没有官窑的40多年,史称过渡期。这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历史时期,也是瓷器史上一个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时代。天启正是这一变革时代的开创期,而变幻莫测的时代也带来了新颖之趣,“趣”正是天启朝瓷器的特点。

天启瓷有哪些特征?

粘沙底,这是一个比较具有明显特征的天启瓷鉴定要点,即使是为皇家烧造的带有“天启年制”双圈款的瓷器有时候也会呈现出这个特点。

虫咬现象:在瓷器的边沿部分,如口沿、角边出现釉的自然脱漏,这是天启朝瓷器的特有特征。景德镇的瓷器早已经解决了脱釉的现象,而偏偏在天启这一代重出江湖,可谓返祖现象。日本后代仿造这种虫咬现象的很多,注意观察,区别自然脱釉和人为脱釉的表现,以免走眼。

天启瓷构图的独特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直观的断代依据。如从青花罗汉盘,可以看到一个与以往瓷器纹饰构图不同的现象。一般来说,碗盘背面的构图也有天地之分,靠底足为地,口沿为天,人物、风景、树木总是从底向上。而在这件盘子中可以看到一个天地倒置的现象,草木之根在盘子的口沿,往下伸延。这是天启瓷构图的特征,其他朝代真是不多见。反之,在盘子的正面也有从口沿向盘心伸延的草木。结合其他特征,可以为综合断代提供一个比较可靠的依据。

酱釉口(俗称口红):景德镇白瓷口沿涂酱釉的现象也是天启朝首创的。这主要还是由于虫咬现象的出现降低了瓷器的质量,陶工们想出了这个不是方法的方法来补救。大量出现这一现象的应该是崇祯朝以后的器物,也是人们区别天启和崇祯的重要标志。

明代天启崇祯青花瓷如何辨识


明代天启崇祯青花瓷如何辨识。

收集古玩瓷器,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两关比较难,那就是辨伪和断代。首先是识真伪。因为,如果你买了假货,断代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先要学会识真伪,然后再研究断代的问题。而且,断代又在某种意义上是辨伪的一种延续。

辨伪工作十分复杂,不是一二句话能说得清,即使对于鉴识专家来说,也不是一劳永逸之事。因此,只能具体问题具体讨论。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感受,探讨一下天启崇祯青花瓷的辨伪和断代问题。

对于天启崇祯的青花瓷,一般都是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谈。因为,青花瓷发展到万历之后,已明显走了下坡路,而天启、崇祯制瓷风格比较相近。那个时候,由于制瓷业的趋于衰落,官窑生产几近停顿,现在能见到的,大多是民窑器。此两朝的胎质显粗糙,盘碗类器的器底有点点黑疵,跳刀痕明显,部分有烧痕或有粘砂。官窑器较民窑器稍好,但总体均不如前朝。主要是三类产品:庙宇供器、一般日用瓷和销日本的外销瓷。就一般日用器皿而言,虽然也有精良之作,但大多制作较为粗糙。底足处理草率。釉色灰青。青花大都用石子青着色,少数也有用浙料的。色泽有鲜亮明快的,但大多数青花发色蓝中泛灰,有些甚至泛灰黑,无青翠之感。崇祯时还出现灰暗发褐者,青花多有晕散。天启崇祯之时,底釉的釉发青,并常见有橘皮纹出现。明代天启之时,在审美风格上已完全突破了官窑程式化的束缚,大凡山水、人物、花鸟、走兽、鱼虫、静物,大至龙凤神仙,小到虾虫之微,无一不可入画。而且,画风疏朗随意、俊逸活泼、写意天然,颇具水墨写意的风韵,山水画面常以细线画成。很多文人画为画瓷者所吸取。如果再看到兔款装饰,且底部见跳刀痕者,足尖略成尖状,一般就可以认为是明末之物。绘画风格上与万历相仿,青花器也用双线勾边,中间一抹平涂的画法来绘制。此外,崇祯时期的瓶、罐、笔筒之类,常在颈部和近底部位装饰二圈暗刻花的图案,部分器物上有酱口,这也是辨别崇祯之器的一个装饰特征。当然,仅以此理念去辨别,却往往会上当。笔者就因此而吃过药。

后来,在见到真正的天启崇祯青花瓷后,方才悟到,有些东西仿品完全可以依样而做得和真品无异。如窗格纹、白兔款、瓷釉色调、造型制式等等,这些特征后来人均可仿制,因此,不仔细辨认的话很容易上当。要鉴识真正的天启崇祯瓷,首先必须看得懂明代瓷器的釉色。明瓷与清瓷不一样,由于年代久远,传世品包浆厚重,故釉色较清瓷尤为清亮。凡釉色暗浑,釉面无亮润之色,青花呆滞毫无灵动之气者,即便纹样风格、制式造型、青花发色均对,也不要轻易认定。还有一点很重要,即嘉靖期瓷器的胎釉之间常有一线橙黃之色显现,而且自万历以后,在青花的涂抹处,已有指捺水印纹出现。而窗格纹装饰一般出现在万历之后,因此,如在釉色和青花发色上可认定是晚明之物后,如胎釉之间无橙黃色调,又可见指捺水印纹者,加上纹样上有窗格纹、白兔款和底部见跳刀修饰者,再参考其他特征,如均符合,则断为天启崇祯瓷应无大错。因年代久远而生出的包浆,虽然现在也有仿造者,但仔细辨认则不难区分。水印指捺纹较难仿造,当是鉴定时的一个主要依据。当然,这种断代也是大体而言的,因为,无论是水印指捺纹也好,胎釉之间的橙黃色调也好,均不是绝对的。应根据具体情况,才能做出相应的判断。

明代天启崇祯的青花瓷如何鉴别?


明代天启崇祯的青花瓷如何鉴别?

收集古玩瓷器,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两关比较难,那就是辨伪和断代。首先是识真伪。因为,如果你买了假货,断代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先要学会识真伪,然后再研究断代的问题。而且,断代又在某种意义上是辨伪的一种延续。

辨伪工作十分复杂,不是一二句话能说得清,即使对于鉴识专家来说,也不是一劳永逸之事。因此,只能具体问题具体讨论。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感受,探讨一下天启崇祯青花瓷的辨伪和断代问题。

对于天启崇祯的青花瓷,一般都是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谈。因为,青花瓷发展到万历之后,已明显走了下坡路,而天启、崇祯制瓷风格比较相近。那个时候,由于制瓷业的趋于衰落,官窑生产几近停顿,现在能见到的,大多是民窑器。此两朝的胎质显粗糙,盘碗类器的器底有点点黑疵,跳刀痕明显,部分有烧痕或有粘砂。官窑器较民窑器稍好,但总体均不如前朝。主要是三类产品:庙宇供器、一般日用瓷和销日本的外销瓷。就一般日用器皿而言,虽然也有精良之作,但大多制作较为粗糙。底足处理草率。釉色灰青。青花大都用石子青着色,少数也有用浙料的。色泽有鲜亮明快的,但大多数青花发色蓝中泛灰,有些甚至泛灰黑,无青翠之感。崇祯时还出现灰暗发褐者,青花多有晕散。天启崇祯之时,底釉的釉发青,并常见有橘皮纹出现。明代天启之时,在审美风格上已完全突破了官窑程式化的束缚,大凡山水、人物、花鸟、走兽、鱼虫、静物,大至龙凤神仙,小到虾虫之微,无一不可入画。而且,画风疏朗随意、俊逸活泼、写意天然,颇具水墨写意的风韵,山水画面常以细线画成。很多文人画为画瓷者所吸取。如果再看到兔款装饰,且底部见跳刀痕者,足尖略成尖状,一般就可以认为是明末之物。绘画风格上与万历相仿,青花器也用双线勾边,中间一抹平涂的画法来绘制。此外,崇祯时期的瓶、罐、笔筒之类,常在颈部和近底部位装饰二圈暗刻花的图案,部分器物上有酱口,这也是辨别崇祯之器的一个装饰特征。当然,仅以此理念去辨别,却往往会上当。笔者就因此而吃过药。

后来,在见到真正的天启崇祯青花瓷后,方才悟到,有些东西仿品完全可以依样而做得和真品无异。如窗格纹、白兔款、瓷釉色调、造型制式等等,这些特征后来人均可仿制,因此,不仔细辨认的话很容易上当。要鉴识真正的天启崇祯瓷,首先必须看得懂明代瓷器的釉色。明瓷与清瓷不一样,由于年代久远,传世品包浆厚重,故釉色较清瓷尤为清亮。凡釉色暗浑,釉面无亮润之色,青花呆滞毫无灵动之气者,即便纹样风格、制式造型、青花发色均对,也不要轻易认定。还有一点很重要,即嘉靖期瓷器的胎釉之间常有一线橙黃之色显现,而且自万历以后,在青花的涂抹处,已有指捺水印纹出现。而窗格纹装饰一般出现在万历之后,因此,如在釉色和青花发色上可认定是晚明之物后,如胎釉之间无橙黃色调,又可见指捺水印纹者,加上纹样上有窗格纹、白兔款和底部见跳刀修饰者,再参考其他特征,如均符合,则断为天启崇祯瓷应无大错。因年代久远而生出的包浆,虽然现在也有仿造者,但仔细辨认则不难区分。水印指捺纹较难仿造,当是鉴定时的一个主要依据。当然,这种断代也是大体而言的,因为,无论是水印指捺纹也好,胎釉之间的橙黃色调也好,均不是绝对的。应根据具体情况,才能做出相应的判断。

天启年瓷器常用的鉴定方法


天启年瓷器连接了万历和崇祯时期,在两边的界限上都是比较模糊的,特别是和和崇祯的交接会更加的模糊一些,无法很好的做出判断,目前已被都是按照一些有落款,或者是有确凿的考古依据以及相关的史载来进行确认,这就导致对天启瓷的鉴别难度大大提升,但并不是完全无法辨别的,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进行鉴别。

1、虫咬现象

天启瓷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在瓷器的边沿部分,比如说在口沿或者是角边的位置上很容易就会出现釉的脱落问题,这个是自然而然造成的脱漏。原本在景德镇瓷器中就已经是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决,但是在天启年间又出现了脱落问题,也被业界人士称为是祖现象。市场上有不少的商家会故意仿造这种虫咬现象,在购买的时候要注意进行鉴别,区分出人为脱釉和自然脱釉的差异,避免购买到假货。

2、酱釉口

天启瓷还容易出现口沿涂酱釉的问题,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主要也是因为虫咬现象会导致天启瓷的质量受到比较大的影响,所以陶工们也是想出了各种的方式进行补救。而这种的现象更多的是在崇祯朝之后出现的瓷器中会有的,也是一个常用的进行鉴别的方式。

3、纹饰上的特征

天启年瓷器中的构图是比较特别的,和以前的瓷器在构图以及纹饰上的差异还是很直观的。通常情况下,碗盘背面的构图都是会有上下的差异,靠底足的一把是地,而在口沿上是天,人物、风景等自然景物都是按照现实规律从底向上。而在天启瓷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有不少的天地倒置的情况,草木多是在瓷盘的口沿四周进行伸延,这是天启瓷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在其他的朝代中十分的少见。另外,在天启瓷盘的正面也是会有从口方向沿着盘心生长出来的草木。结合这个特点,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对天启瓷进行比较可靠的鉴别。

4、粘沙底

天启年瓷器在鉴别的时候还可以通过粘沙底来进行,这也是天启瓷有别于其他瓷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点,在瓷器的底部往往会出现这种问题,不仅是民窑容易出现该现象,甚至是皇家烧造的天启瓷也是会有这个特点出现的。

天启年瓷器常用的鉴定方法就为大家介绍到此了,如果要进行收藏的话,可以参考这些方法进行鉴定。

天启年瓷器精品鉴赏及拍卖成交价格:

1:明天启青花关云长千里走单骑故事纹笔筒,尺寸:高20.7厘米,估价:RMB 900,000 ~ 1,200,000,成交价: RMB 1,771,000 ,成交时间:2015.05.09,拍卖公司:上海道明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年春季拍卖会。

拍品胎质实致,釉质肥润,形制硕大,制作精湛,品相完整,整器青花发色深沈,构图疏密有致,山石草树无一不精,画工细腻流畅,人物情真意切、神态描绘生动传神,既是研究天启瓷器及过渡期青花的重要实物数据,也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收藏佳品。天启一朝,瓷业萧条,故天启朝瓷器数量稀少,能流传至今者更为罕有。本拍品即为一件带有确切天启纪年款的青花重器,外壁以青花绘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中曹操赠绨袍故事,其中关羽横刀立马桥头,文官捧爵相进,武将捧锦袍而送,曹操稳坐山后,满怀期待,绘画细腻,情景生动,青花发色苍翠,蓝中泛深紫,上承万历遗韵,下启崇祯风貌。外壁题款为:“丙寅孟春月写于芝兰室”。丙寅年为天启六年(1626年),带有明确天启纪年款的器物极为罕见,目前国内外馆藏著录者仅寥寥数件。

2:明天启青花折枝花卉碗,尺寸:直径14厘米,估价:RMB 800,000 ~ 1,200,000,成交价: RMB 1,725,000 ,成交时间:2011.04.16,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第14期精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天启年勺园制”款。

此碗造型规整,沉稳大气,通体施釉白皙润泽,青花发色明快雅致,外壁绘折枝花卉数组,碗心青花双圈内一枝牡丹正在盛开,笔法豪放,别有趣味。碗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天启年芍园制”楷书款识,笔力劲健,方中带圆,颇有功力。此碗最为特别之处在于其款识,“芍园”为明末著名书法家米万钟所建私家园林,故此碗当为米氏芍园定烧。无独有偶,本公司2010年秋拍徐展堂先生“在望山庄”专拍中即有一件“明天启米万钟制青花洞石花卉出戟觚”,书有“天启年米石隐制”楷书款识,笔法与此碗十分接近,并且胎釉特征、画法也在同一时期,故二者当可相互参照。对这件米万钟定烧花觚,陶瓷研究学者黄清华先生曾有专文研究,现引述原文以作介绍。

3:明天启青花人物公道杯,尺寸:直径8.5厘米,估价:RMB 100,000 ~ 150,000,成交价: RMB 402,500 ,成交时间:2014.06.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损斋居士」款。

此杯器为撇口,圆腹下敛,圈足。杯外壁绘以诗文,内壁口沿绘卷草纹,画面布局疏密得当。杯内正中伫立一人物,所塑老者人物形态生动,青花发色纯正艳丽;观其开脸自然,笑口常开呈微仰状,胡须描绘细致入微。此杯由于利用虹吸原理,如液面超过杯中一定高度时,就会从杯底小孔流出,此器实为饮酒之器。细观老翁体内有空心管,管下有通杯底的小孔;瓷管上口相当于老人胸前等高。老头体下与杯底接处留有一孔,向杯内注水(或者酒)时,若水位低于瓷管上口,水不会漏出;当水位超过瓷管上口,水即通过杯底的漏水孔漏光。故有“满招损。谦受益”之意。系根据物理学上的虹吸原理制成,也充分的体现了中国古代艺人的聪明才智。公道杯于明代以福建德化窑制品较为多见,其酒杯内部的瓷雕造型一般以寿星人物为主,以青花为饰,绘诗文者寥寥无几。

4:明天启青花牡丹桃花纹双龙耳瓶,尺寸:高39.2厘米,估价:RMB 180,000 ~ 250,000,成交价: RMB 207,000 ,成交时间:2016.11.06,拍卖公司: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厦门2016年秋季拍卖会。

此瓶颈部两侧饰双龙耳。瓶身通体描绘青花图案,颈部及胫部绘桃花纹,腹部绘洞石、牡丹、桃花图,洞石嶙峋,鲜花娇美,画面清新雅致,格调清新,一派静谧恬淡之境。全器胎质细腻洁白,釉面肥润,青花发色淡雅宜人,浓淡之间显出笔法层次,属天启时期细致工丽之器。双耳保存完好,极为难得。旧配日本木盒。天启一朝,瓷业萧条,故天启朝瓷器数量稀少,能流传至今者更为罕有。

5:明天启青花寒林高士图盖盒,尺寸:宽16.3厘米,估价:RMB 120,000 ~ 180,000,成交价: RMB 207,000 ,成交时间:2014.12.04,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秋季拍卖会。

此件盒长方倭角。盖面以青花绘就寒林高士图,一隐士立于河畔桥上,岸边饰两棵枯树,四周云烟飘渺;盖边开光内饰花卉纹,外金钱纹锦地,盒、盖相接处饰回纹一周。盒外壁纹饰与盖边相若。

明代晚期青花器流行的故事人物图,不同于明初瓷器广泛使用花卉或龙凤主题,应与当时盛行戏剧及小说故事本之版画插图相关。此时期,内府对各式盒子需用甚多,制作极尽巧思,装饰华丽,式样丰富,多达十余种,为有明一代之最,其材质主要集中为漆器和瓷器,虽然彼此材质各有差异,然其装饰风格颇为相近,尤其明显可辨之处则是瓷器盒类多摹仿漆器之同类者。本品即为其中质量卓越的一例,其形精巧怡人,主题纹饰极为少见,风格古拙。

6:明天启德化窑环耳丹瓶(一对),尺寸:高3.5厘米,估价:RMB 35,000 ~ 55,000,成交价: RMB 184,000 ,成交时间:2017.06.06,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天启年造」款。

本品瓶为一对,侈口,束长颈,两侧对称置象首耳,象鼻弯曲向下连接瓶身,鼻中圈绕圆形环耳,溜肩,直腹。德化窑白瓷以其特有的如象牙般的釉质而独树一帜。此件造型古朴,通体施釉,釉层腴润,质地洁白,如脂如玉,色调素雅。本品瓶型属典型明时作品,德化瓶以无耳者多见,但亦有置耳者,明代时即有双耳花觚的出现。瓶饰以双环,其工艺颇为难得,这种象耳活环的样式开创已久,南京市中华门外郎宅山发现的明永乐五年(1407年)宋晟墓中,曾出土青白釉瓷器,其中就有“双环象耳瓶”的瓶型,其双耳与本瓶十分接近。而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明代德化窑白釉象耳弦纹尊,其象耳也为明代象耳之一式,而其风格较为写实,可见在明代,象耳的造型为抽象与写实兼有之。而到清代,象耳造型则愈趋写实、繁复。此种写实、繁复在乾隆时期达到了极致,这在当时的粉彩、珐琅彩瓷上均有体现。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清代碧玉象耳衔活环花觚,虽材质有别,但也可看出象耳造型由明至清的演变。

7:明天启青花三国人物故事图笔筒,尺寸:21厘米,估价:RMB 40,000 ~ 60,000,成交价: RMB 173,800 ,成交时间:2001.11.04,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01秋季拍卖会。

笔筒口部无釉,上下口沿浅刻海水波涛图案,外壁绘三国曹操赠绨袍故事,关羽横刀立马桥头,文官捧爵相进,武将捧锦袍而送,曹操稳坐山后,绘画细腻,情景生动,青花发色浓艳,为明末青花器之佳作。并有题款为:“丙寅孟春月写于芝兰堂”,丙寅年为天启六年(1626)。此件笔筒绘制精细且带有天启年款,极为罕见。

8:明天启哥釉双耳炉,尺寸:宽11.5厘米,估价:RMB 150,000 ~ 200,000,成交价: RMB 172,500 ,成交时间:2016.11.06,拍卖公司: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厦门2016年秋季拍卖会。

宋代哥窑一直备受后世青睐,元明清仿制者颇多。此香炉唇口,双耳于器身两侧,腹部圆鼓。釉面布满大小不一开片,开片自然,纵横交错、错落有致,形成哥窑的“金丝铁线”。香炉釉色莹润,极富凝重古朴之感,深得宋器神韵。

如何鉴定古瓷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它是我国历代文化的结晶。喜爱古陶瓷艺术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鉴定的人却为数不多。因为,古陶瓷鉴定是一门综合的技术,要掌握它,需要下一番功夫。例如,要鉴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首先要对中国几千年各地陶瓷的生产有所了解,才能从胎质、釉色、造型、纹饰、款识甚至重量等方面入手,作出准确的判断。对初学者来说,如能潜心钻研,循序渐进,掌握一些古陶瓷的鉴别方法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现将古陶瓷鉴定方法介绍如下:

一、根据各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例如,距今4000年前的商周时代的青釉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这是因为当时采用沥釉方法进行施釉的缘故。

又如,五代时的釉色为天青色。据传说,五代后周柴世宗指雨过天晴的天空,对向他请示御用瓷釉色的官员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所以,五代的瓷釉便被钦定为天青色。这种釉釉色莹润,施釉较薄,青中闪着淡淡的蓝色。

又如,宋代龙泉窑的梅子青釉。这是宋代龙泉的最佳色,是青釉中的代表作。其色可与高级翡翠媲美。釉层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开纹片,质莹如玉,其色近似梅树中生长着的“梅子”。

明代永乐、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永乐时期白釉最负盛名,釉质肥厚,润如堆脂,纯白似玉,釉面光净晶莹;胎色纯白,胎质细腻,并且有厚薄不均现象。如在强光下透视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种粉红、肉红或虾红色的倾向。这一特征,是其它瓷器中所没有的。

明代宣德年间,与明永乐年间时间虽近,但瓷胎釉色却迥然不同。同一器皿,永乐胎厚,宣德胎薄。宣德时大件琢器底部多无釉,露胎处常有红色点,俗称“火石红斑”,还有铁锈斑点。清康熙、雍正时的仿宣德瓷器则无此特征。

清代康熙时瓷器的胎釉,胎色细白,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与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体最重。此外,这一时期的同一件器,往往施两种白釉,器内、口缘、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较稀薄,往往见有小缩釉现象;底部还现有坯胎中旋纹痕迹。器身施亮青釉,其釉莹润光亮,胎釉结合极坚密。一件器皿施两种釉,是清代康熙年间生产的瓷器的最大特点。

掌握好各朝陶瓷瓷胎、色釉的主要特点,是我们鉴别古陶瓷的年代和窑口的可靠的依据。

二、从各朝代陶瓷的纹饰去判断

鉴定陶瓷,除了看其器皿的胎骨和釉色之外,纹饰的鉴定也很重要。瓷器上的纹饰就象一个人的衣冠,它有明显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我们鉴定古陶瓷时千万不要忽视它。

中国古代陶瓷纹饰繁多,但按类别可分为人物、动物、植物和装饰四大类。

纹饰本身有它的时代性,它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例如,明代中期,正德年间,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在社会广泛兴起,所以,瓷器上出现了八仙、八宝图、真武大帝、花捧回文、书写回文、仙人朝圣图等图案。又如,清代康熙皇帝吸取明亡的教训,对“尚武”和“习文”极为重视。所以,在瓷器图案中,“尚武”方面有各样的刀马人物和清装射猎图等出现;在“习文 ”方面,在瓷器上大量书写诗词,以文字作为图案装饰。

作纹饰鉴定时,对不同时代要掌握其不同纹制手法。例如我们最常见的云纹,元、明、清就有不同的“朵云”,只要细心研究,不难发现,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绘制方法。

元代朵云纹,其写法基本可分为两种。第一种,身绘成如意头状,多不对称,边大边小,其尾前段肥大,后半段细长,整个造型活像一条大头小蝌蚪在游动着。第二种,也绘一个不对称如意头为身,拖一长尾,尾的前段长出两个小头,其尾活像萌芽的种子根部,其如意头下的两个小头,又似两片小叶托着一朵盛开之花。但到明代宣德年间的朵云,又有变化,虽然也是绘如意头为身,但身上的飘带增多了;有的云头下飘出一带,有的在云头左、右两边和尾部各飘出一条云带,有的还在前者的绘法上在云头部再长出一带;所绘如意头丰满肥壮,飘带瘦长,变化多样。明代中期,成化年间的如意云,飘带较长,是如意云头长度的两倍,尾部的飘带又有增加突出的小小云块,和前期一条带状有所变化,云头又似露齿的兽面。到明代中期,万历时的朵云,又有三种形式:(1)有飘带的朵云,飘带加粗,云头缩小。(2)把云头拉成一块长云,朵云无头无尾、画工简单。(3)绘一如意头云头,全身绘飘带数条,不分头尾。发展到清代初期,雍正时期,朵云头拉长,左、右飘带短而肥,形成菱角形状。原来的云头没有了,在云头上端、左右两边和尾部的飘带均变成了云头。再发展到乾隆年间,朵云头不是一个,而是几个相连在一起,形成“一串云”。朵云的云头写成“牛面形”,其尾部的飘带活像一撮须,或者把如意云头拉长,成“S”形,或者拖至尾部。

元、明、清三朝,朵云绘法艺术最高,给人以美的享受。总之,我们鉴定陶瓷纹饰时,必须对 它的民族性和时代的特殊性有所了解,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判定每一件陶瓷的年代。

三、从各朝代陶瓷的造型去判断

陶瓷鉴定,造型是一个重要依据。它有明显的时代性,直接反映出不同社会时期人们的审美观。

饭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皿,一般人对它也许注意不多。其实,它的造型也是不断地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唐代的饭碗,一般是深腹,直口,实平足,胎厚,体重。明代的碗,口外撇,腹深而丰满,圈足较高,给人以古拙稳重之感。入清以后,特别是康熙时期,碗口外撇,但弧度没有明代大,腹深但显得瘦小,圈足开始变矮。到雍正以后,其圈足最下处,一改明代的平齐而向圆形(俗称“泥鳅背”)演变。

又如,我们常见的口小、肩丰、圈足的梅瓶,它也随着不同时代而变化。宋代的梅瓶造型是小撇口,短颈,肩特别丰,身体修长,圈足,给人以古朴秀美之感。到元代,则改宋代时的小撇口为板唇口,短颈加高,从直统式小颈改为喇叭状,下身加粗,体形变大。到了明代早期,其口又改为卷唇口,肩丰而斜,下身略胖,改变了宋代的秀长身形,向平稳实用发展,这是梅瓶造型最美的时期。发展到清代雍正时的梅瓶,它以明代早期为式样,但其口往往略高于明代,和颈相接处象欠一定弧度似的,没有明代早期那么好看。这时期的梅瓶,虽然丰肩,但肩的上部不是忽平就是下斜,下身又有所加粗,造型呆板,失去线条美。到清代后期,其造型更加呆板,更加粗糙,艺术欣赏价值也就更差了。

笔筒是文房四宝之一。顺治年间的笔筒体形高,平底无釉,胎厚体重。到康熙年间,体形略为降低,这时笔筒胎壁适中,底中央有一小圈下凹,涂白釉,凹圈外平坦,向外施一圈白釉,向内边的一圈则无釉。这种底形看上去似一玉壁型,所以,人们称之为:“壁足“。但到了雍正、乾隆以后笔筒变得胎体略宽,胎壁也略薄,其底也由“平底”、“壁足”改为“圈足”。

不同的造型,打着鲜明的时代的印记。因此,认识、熟记各个时代器物的造型,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拿起一把“鸡头壶”,我们应该知道这种壶是三国、晋朝、南北朝的产物。说起“宫式碗”,则应该知道是明正德年间产品的一种造型。如果是“观音尊”、“棒槌瓶”、“花觚”、 “太白缸”、“柳叶瓶”等等,这些都应是清代康熙时期生产的器物。所以说,型制对古陶瓷鉴定是非常重要的。

四、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别

款识也叫年款,是在一件瓷器的器皿底中央、器皿心里,身的中部或口缘等部位,书写上某某皇帝的年号,如“大明成化年制”等字样,以表示年记。这种年款,有一部分是专为宫廷烧制的,叫“官窑”款;有一部分是民间烧制的,叫“民窑”款。除了记年款,还有殿名款(如体和殿)、堂名款(如中和堂,这是康熙皇帝在圆明园居住过的殿堂)、齐名款、轩名款、赞誉款、吉祥款、陶工款、供养款、干支款(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花样款(如白兔、双鱼、折枝花朵等),等等。这些都称为款识,是表示某个朝代生产的器物。款识的识别,是古陶瓷鉴定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已知陶瓷上最早的款识,应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商、周青铜(资讯 论坛)器上铭纹和徽号已经盛行,但在陶器上有官方款的,可以肯定是在陕西咸阳出土的一件秦代陶器上的“王”字。前些时候,广州中山五路发掘一处秦汉遗址,曾发现有带“官”字的陶片;在三元里一个西汉初年墓中,也发现有“居室”款。

瓷器的款记一般都以官方有关。五代至北宋初,北方白瓷中常有“官”、“新官”的刻款;在宋代的瓷器中,也见有“大观”、“政和”等带国号的款;在元代,景德镇瓷器中常有“枢府”、“太禧”款识的。这些都是和官方用瓷有关的记年款。

明代开国至清代末,有500多年,换了27个皇帝。这个时期的瓷器,普遍书写皇帝的年号。对于这些年号,我们在鉴定时,可以从中找出其规律性和特殊性。明清的款识最多,但伪款也特别多。所以,在鉴定时要多作比较,要注意每个朝代的字体、风格、每一笔划的特征,这样,才能准确的判断出真伪。

明清的记年款有一定的规律性。绝大部分的记年款,都写上国号和皇帝的年号。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仅有“隆庆”一朝写“年造”而不写“年制”。明代最早写款从永乐开始,但它的款识也仅写“永乐年制”四字篆书。“大明永乐年制”、“永乐年制”从未有楷书款,若有则是假款。从明宣德至清康熙的年号款,都是六字楷书款。但雍正一朝楷、篆书款同时使用,有六字款、四字款(即“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乾隆时款识,篆书盛行,楷书渐少。嘉庆、道光两朝以篆书款为主。但由咸丰至宣统三年,这四朝又恢复了楷书写款,篆书款已不使用了。这是明清款识的规律性。例如,同治时的写款应是楷书,而我们鉴定时发现一件同治瓷器的写款是篆书,那就应该对这件作品的真伪多打几个问号了。

鉴定古陶瓷,除了注意它的各朝写款的规律、风格和特征外,还要注意各朝写款的颜色。不同朝代使用的颜料不同,其呈色也就不一样。以青花瓷料为例,明代至清代初期的青花款,在放大镜下可见其色下沉,周围有细小的均匀的小气泡,清代后期的仿制品则没有这种特征。

上述这些是专家告诉大家鉴定瓷器必须注意的事项。

如何鉴定弘治青花瓷


明中期青花主要是指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的青花瓷器。中国古玩收藏鉴赏研究会会长卢鹤寿先生为收藏爱好者介绍弘治青花的鉴定要点。

他说,要把握弘治时期青花瓷器的特点,必须从明成化青花传承上看,因为弘治青花瓷器不管是青花、色釉还是彩瓷基本上都是成化瓷的延续和发展,总体风格相似。这个时期,成化斗彩的制作已经停止,黄釉、白釉刻填绿彩则负有盛名。该朝瓷器传世量远比不上成化和永宣时期,由于物以稀为贵,弘治青花市场价位居高不下。

器型:主要有葫芦瓶、香炉、高足碗、折沿盘,撇口盘、三足炉、罐、收口碗、撇口碗等。官窑中琢器不多见,常见的盘、碗类圆器圈足较成化器稍矮一些,有些器底整个收缩下凹,器里圈足承托处微量凸露,盘底多有塌底现象。弘治青花总体上继承了成化朝的制作工艺,带有成化朝遗风,但就青花器型而言,更加规整流畅,秀逸柔美。

胎釉:弘治青花瓷器,胎骨细腻洁白、致密,修胎工整精到,圈足光滑圆润,足墙偏矮,内墙直立,深浅不一。官器碗、盘类器足双边线特征明显,即贴近器足的地方多饰有两条青花边线。所见仿品在胎足上和真品差异很大,底足平整光亮,足径宽大窄小不一,器身比例很不协调。

大明天启年制青花瓷器鉴定特点


明代天启(公元1621—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年号)朝仅7年,又处于明末艰屯之际,景德镇官窑堕入衰败状况,至崇帧时官窑停产,但民窑在大批外销订单的安慰下,青花瓷的风格百花齐放,始终遭到官窑影响的民窑,此时解脱了几百年的精力约束,逐步分开了临时依附的官窑底本,有很大的立异。其时期特色是大件产物渐少,小件产物增多大件产物规整度略差,小件产物则很精致,颇有万历遗风。

胎体釉料

天启朝采取石子青钴料,青花色彩多种多样,有万历时的淡描青花,亦有污浊娇艳与浓烈的色彩。总之,拥有明清之际过渡时代的特色。一些青花器物(重如果民窑瓷)有浓烈的东邻日本作风(即所谓的古染付瓷)。风行别开生面的两支笔的分水(混水)绘瓷技法,与事先青花料色非常共同,看上去别有情调。天启官窑青花极为习见,罕见多为民窑产物—其绘纹轻率工笔,青花晕散或带有浓褐景象,很像清初青花瓷,而民窑中青花佳构,绘画别致,工艺精致尤为别致可憎。此时代青花色彩可分4种:

1、继续万历传统,呈色稳固,为娇艳的浅蓝色,但己有浓淡深浅的档次变更,相似清初青花色彩。

2、青花光彩清谈,青中泛浅灰色,呈色稳固,画图工致,线条细微。淡描技法与万历晚期一模一样。另有更浅淡者。

3、青花呈色不稳固,有晕散景象,纹饰的线条与釉面呈熔融景象,相似永宣青花,但不永宣那种鞭辟入里、深刻胎骨的刚健之风。此类青花多为佛前供器。

4、青花色彩浓厚,泛蓝黑或灰黑色的,多见于胎体厚重的青花器上。彩瓷及写款上。其釉面少数粘稠且泛青色。

以上4种呈色,前两种属尺度官窑青花,后两种多见于民窑青花

瓷胎均由全白高岭土制成,胎质完整瓷化。胎体继续了万历朝的特色,大件器物胎质较粗拙,胎体粗重,器形不太规整。釉面玻璃质感不如前朝,釉色白中微带青,有一般釉面昏暗、粗拙。

造型纹饰

天启青花瓷大体可分为四类:传统的官窑器、寺庙用供器、海表里市场的日用瓷器、日本市场订制的外销瓷。外型重要是小件器物,制作精致;大件器物少见,规整度略差。

官窑器绘画手法大多采取“双勾混水”,线条流利,相似淡描青花。画风豪迈简洁,简笔工笔,非常清爽,一改万历时繁满的纷乱规划,造成本人的奇特作风,并为后世青花开启一代良风。其纹饰也露出出受日本作风的影响。

天启民窑此时逐步解脱官窑的约束,向其余艺术范畴鉴戒和追求立异图案及纹样,事先的江南地域和安徽新安地域活泼着很多文人画家和版刻家,大批的画谱和刻印作品影响了景德镇的陶瓷艺人。青花瓷大批采取种种画谱为蓝图和版画插图,有大批的小说、戏曲故事,构图规划显著是继续了新安画派。绘画作风以工笔为主,笔意有力,画工轻率,规划简略。有大批的简笔工笔画,线条粗豪豪迈。画法多为单线平涂,始创皴染法来描写山水人物,称为“山石皴染分水法”,这种绘画技法致使影响到清初的绘画作风,孕育了康熙时代的“青花分五色”技法。

民窑青花纹饰中有一些特别之处,如人物脚下画链状纹,器心画鱼、蟹,碗心灵芝托“喜”字或“寿”字纹饰,灵芝成菱米状(万历灵芝呈椭圆形),碗心莲花托“寿”字纹饰。

天启青花瓷中的人物纹饰比拟拥有时代特色,汗青人物图纹饰较罕见,这一时代,阶级抵触和民族抵触使得社会愈加动乱,大明王朝正在风雨中飘摇,堕入内忧外患、走投无路的地步。官窑的简直停留使得大部门制瓷技工涌向民窑,民窑绝对宽松的创作情况,使得青花瓷工匠能够自在施展本人所善于的绘画内容,更易汲取事先文人绘画的影响,对青花瓷人物纹饰题材的挑选就是这种自在性开放近况的产品。

款识辨别

天启官窑的年款以四字居多,字体扁宽。有“天启年制”四字双行青花楷书款,款外围以青花双重圈或双方框。另有青花料楷书“大明天启年制”六字双行款,落款于器物外底,款外围以青花双重圈。此外还见“天启年制”、“天启元年”、“天启八年”、“大明天启年制”、“大明天启米石隐制”款,有的带双圈。

民窑瓷器上的纪年款多以青花料书写,另有少数刻划款,未见釉上彩书写款。除上述仿官窑年款,另有“天启元年”、天启三年”、“天启四年”、“天启七年”、“天启八年”、“天启三年唐氏制造”、“天启五年吴各冬香”、皇明天启元年孟秋月谷旦立”、”天启元年仲夏月吉日立”、“天启三年仲冬月谷旦立”、“天启年米石隐制”、“大明天启年办”等。其中以“天启元年”款较为多见。

署前朝款的有署永乐款、仿宣德年号款、成化款,还有“正德年造”、“大明嘉靖年制”、“隆庆年造”等。另有“大明年制”款。

吉言款如:“万福攸同、福寿康宁、长命富贵、永保长春、天下太平”。

堂名款如:“富贵佳器、玉堂佳器、上品佳器、天禄佳器、长春佳器、同乐佳器、永昌佳器”等款,还有“竹石居”、“于斯堂”、“京兆郡寿房记”。

天启年青花瓷上以青花料书写的年款,其呈色不一,或明快,或灰暗,或浅淡,或浓重。笔道租重浓深者,大都写得很有功力;浅淡者则显得清新雅致。天启年款除落于器物外底,还常落于外口沿、肩部、腹部等。

赏析

万福攸同款青花云鹤纹盘

万福攸同

万福攸同款青花云鹤纹盘

盘内侧绘有四只展翅于云中的仙鹤,盘外侧绘有八只仙鹤展翅于云与珍宝中。底款为“万福攸同”,是意为同福多福的祝祷之词,款外围双圈。盘底的修足方式具有明显的十六世纪特征,且仙鹤是嘉靖的典型纹饰之一,此盘因此可被追溯为嘉靖晚期或万历早期的作品。

青花山水纹四系罐

天启-崇祯 青花山水纹四系罐

造型雄壮,唇口、短颈、丰肩、鼓腹、四系、圈足。胎体灰白,釉色白中泛青,青花发色艳丽,绘画通景山水纹,山水布局合理得当,皴法一丝不苟,细腻无比。此罐做工规矩挺拔,接胎平底削足刷痕明显,胎釉烧结紧密用料细致,青花发色浓重典雅,釉面亮丽,画意疏密有致山水等图案组合成一幅通景,笔法洒脱随意。虽没有官窑的富丽拘谨,也不失为一件明末清初的民窑精品!

青花人物笔筒

明·天启 青花高士图罐

明·天启 青花人物盘

天启瓷的特征与釉口


衔接万历和崇祯的天启瓷,两边的界限是很难确定的,尤其是与崇祯的交接更是不好确定。目前只好根据有些有款的,或者确实有考古证据的和一些当时的书面记录来进行确认,以下是关于天启瓷鉴别的简单常用的方法。

粘沙底:这是一个比较具有明显特征的天启瓷鉴定要点,即使是为皇家烧造的带有“天启年制”双圈款的瓷器有时候也会呈现出这个特点。

虫咬现象:在瓷器的边沿部分,如口沿、角边出现釉的自然脱漏,这是天启朝瓷器的特有特征。景德镇的瓷器早已经解决了脱釉的现象,而偏偏在天启这一代重出江湖,可谓返祖现象。日本后代仿造这种虫咬现象的很多,注意观察,区别自然脱釉和人为脱釉的表现,以免走眼。

纹饰上的特征:天启瓷构图的独特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直观的断代依据。如从青花罗汉盘(见上图),可以看到一个与以往瓷器纹饰构图不同的现象。一般来说,碗盘背面的构图也有天地之分,靠底足为地,口沿为天,人物、风景、树木总是从底向上。而在这件盘子中可以看到一个天地倒置的现象,草木之根在盘子的口沿,往下伸延。这是天启瓷构图的特征,其他朝代真是不多见。反之,在盘子的正面也有从口沿向盘心伸延的草木。结合其他特征,可以为综合断代提供一个比较可靠的依据。

酱釉口(俗称口红):景德镇白瓷口沿涂酱釉的现象也是天启朝首创的。这主要还是由于虫咬现象的出现降低了瓷器的质量,陶工们想出了这个不是方法的方法来补救。大量出现这一现象的应该是崇祯朝以后的器物,也是人们区别天启和崇祯的重要标志。

天启瓷:万历皇帝仙逝,短命的泰昌皇帝按遗诏免除了没有烧制完毕的官窑瓷器,撤回了督窑宫。景德镇明代官窑历经200余年终于落下帷幕,直到康熙初期才恢复景德镇官窑的生产。景德镇经历了一个没有官窑的40多年,史称过渡期。这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历史时期,也是瓷器史上一个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时代。天启正是这一变革时代的开创期,而变幻莫测的时代也带来了新颖之趣,“趣”正是天启朝瓷器的特点。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天启瓷如何鉴定》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天启瓷如何鉴定》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