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大雅斋瓷器鉴别 > 导航 >

大雅斋瓷器世人很难一窥真容

大雅斋瓷器世人很难一窥真容

大雅斋瓷器鉴别 简一瓷砖 简一瓷砖是

2021-03-01

大雅斋瓷器鉴别。

“大雅斋”瓷器,得名于口沿上书“大雅斋”三字,属于堂名款瓷器,是慈禧太后专门为自己设计、烧制的御用瓷。长期以来,“大雅斋”瓷器珍藏深宫,世人很难一窥真容。

这些浓艳华丽的瓷器,代表了晚清时期的宫廷风尚,也展现了慈禧个人的审美追求和取向。异样的奢华,为渐趋衰微的晚清制瓷业平添了一道独特风景,堪称晚清最为著名的御窑瓷器。

慈禧御瓷

“大雅斋”瓷器,得名于口沿上书“大雅斋”三字,属于堂名款瓷器,是慈禧太后专门为自己设计、烧制的御用瓷。长期以来,“大雅斋”瓷器珍藏深宫,世人很难一窥真容。

这些浓艳华丽的瓷器,代表了晚清时期的宫廷风尚,也展现了慈禧个人的审美追求和取向。异样的奢华,为渐趋衰微的晚清制瓷业平添了一道独特风景,堪称晚清最为著名的御窑瓷器。

慈禧其人

提到“大雅斋”瓷器,首先要了解慈禧其人。

慈禧,叶赫那拉氏,满族镶蓝旗人,生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其祖父景瑞当过刑部郎中,父亲惠征当过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台,都是五品官员。清咸丰帝奕詝登基后,于咸丰元年(1851年)二月第一次挑选八旗秀女,叶赫那拉氏中选,时年16岁,次年五月进宫侍咸丰帝,为兰贵人,住储秀宫。咸丰四年(1854年)封懿嫔;六年(1856年)三月生载淳,晋懿妃;翌年春又晋封懿贵妃。咸丰帝死后,载淳继位,懿贵妃被尊为皇太后,诏旨尊称圣母皇太后,旗籍亦抬入上三旗。同治元年(1861年)四月上徽号曰慈禧皇太后,以后又累上徽号。光绪帝死后,慈禧决定立溥仪为嗣皇帝,她自己被尊为太皇太后,次日即死于中南海仪鸾殿,终年74岁。在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慈禧经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之久,是中国近代史上显赫一时、影响至深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

慈禧是一个拥有最高统治权力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女人。在她的一生中,除了朝纲独揽,除了擅权专政,还有许多作为女性的共通点。她喜欢花,喜欢听戏赏景,喜欢华美的服饰,也喜欢精致的瓷器。

“大雅斋”来由

关于“大雅斋”,清人吴士鑑在《清宫词》中写道:“大雅斋中写折枝,丹青钩勒仿笙熙。江南供奉虽承旨,不及滇南女画师。”诗后小注有曰:“内廷如意馆画工,皆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并坐指示之,眷遇始终不衰。大雅斋,孝钦自署名也。”魏程搏《清宫词》亦云:“二十余年侍圣慈,内廷供奉女筌熙。金笺宝篆红泥印,认得先朝老画师。”李珍注:“内廷如意馆画工,皆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并坐指示之,眷遇甚隆。内有大雅斋印,即孝钦自署。”从以上清代诗文及诗注可知,“孝钦”即慈禧太后,“大雅斋”是慈禧自署的斋号,是她写字作画的地方。

但“大雅斋”到底位于何处,一直困惑着人们。后据学者考证,“大雅斋”位于“天地一家春”的西间,而“天地一家春”是圆明园内“九州清晏”中一处建筑名称。“大雅斋”瓷器,正是为这处建筑特别烧造的慈禧专用瓷。不幸的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大雅斋”随“天地一家春”被焚而无存。

烧造始末

同治皇帝亲政后,并不能完全掌握朝政,为了拥有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权,他一直在寻找机会让慈禧退出权力中心。于是,以感恩皇太后为大清朝所作贡献为名,下旨重修圆明园,把圆明园辟为慈禧颐养天年之所,以示自己的孝心。慈禧曾经居住过的“天地一家春”是此次重修工程的重点。

慈禧对于“天地一家春”的重修参与良多,多次召见负责设计的雷氏父子,并对装饰中用到的各种花卉画样给出许多修改意见。同治十三年(1874年)正月十九日,圆明园正式开工重建。在圆明园开工重建的两个月后,内务府传办江西九江关烧造一系列的陈设及日用瓷器,并且下发了瓷器的画样,在这些画样上标有“大雅斋”、“天地一家春”和“永庆长春”的款识。

故宫中留存的画样详细地记录了烧造“大雅斋”瓷器的釉色、纹饰及器形等方面的规定,现存实物也与之对应。画样中,器形设计和纹饰描绘均出自内廷如意馆画工之手。晚清如意馆画风多流行工笔花鸟,故而瓷器上的纹饰也多花鸟。画样是统治阶级对瓷器生产的直接干预,通过画样把统治者的审美情趣,对于自然,对于艺术的理解转化为一种可以留存的物质载体。同时,画样的回收制度也体现了统治者对于这种物质载体的垄断性和皇权的不可侵犯性。

清代的御窑厂在咸丰五年(1855年)毁于太平天国的战火,同治五年(1866年)筹措十三万两白银,在景德镇复建御窑厂,由九江关监督领其事。虽恢复重建,但是重建后的御窑厂由于工人的流失,硬件条件的限制,使得这些御用瓷器的烧造困难重重。还有时间紧迫,烧造数量大等因素,时任江西巡抚的刘坤一不得不上奏肯请延期交付。直到光绪元年(1875年)、二年(1876年)头两批“大雅斋”瓷器才陆续完成。不过此后,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景德镇的御窑厂再也没有烧出第三批“大雅斋”瓷器。

从现存的“大雅斋”瓷器来看,釉面并不十分光滑,多存在气泡和橘皮纹现象,且在色地与彩绘纹饰之间有明显的接痕。“大雅斋”瓷器与雍正、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器相比,缺少了工艺上的精细度,这与当时御窑厂客观存在的困难有很大关系。

这些“大雅斋”瓷器的原意,是为重建后的圆明园“天地一家春”内的西间堂室陈设和日用所用。但彼时,清政府的国库并不充盈,对内危及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运动刚刚平定,对外在与列强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已无力负担重修圆明园工程庞大的开支,甚至连修园所需的大型木材都难于购得。加之朝中大臣的极力反对,圆明园不得不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七月二十九日被迫停工,慈禧期望重温当年景象的愿望也成为了镜花水月。因此,“大雅斋”瓷器转而入紫禁城专供慈禧在后宫里使用,并主要集中在长春宫内。

taoci52.com小编推荐

认识慈禧“大雅斋”瓷器


说到慈禧的瓷器,必然会提到“大雅斋”,大雅斋瓷器几乎成为了慈禧瓷器的代名词。虽然看到了这么多的大雅斋款瓷器,但是一般人却不太知道“大雅斋”在什么地方。

“大雅斋”是清代皇室一处宫室的名字,目前已经找到了原匾题字。题字写在洒金青蓝地笺纸上,外加饰双灯草线锦边的木框;墨书“大雅斋”三字,“雅”字上方盖有一方“大雅斋”朱文印章,再往上盖“海涵春育”白文方印。

清咸丰五年,也就是1855年的时候,咸丰皇帝写了两面“大雅斋”匾赐给了当时的懿嫔,也就是后来的慈禧,一块挂在皇宫紫禁城内的平安室,一块挂在圆明园的“天地一家春”建筑群中。平安室位于养心殿后殿的西耳房,是慈禧从咸丰四年开始跟随皇帝居住的地方,从嫔到妃再到贵妃,一直住在这里。而挂在圆明园“天地一家春”的“大雅斋”匾已在英法联军的大火中荡然无存了。同治皇帝为了取悦两宫太后而重建圆明园,其中就包括“天地一家春”建筑群,同时让景德镇烧造标有“天地一家春”的“大雅斋”瓷器,用来装点这处建筑,但由于圆明园重建工程中断,这批为“天地一家春”专门烧造的瓷器在完成后也就没能进入圆明园,而是最终留在了皇宫大内。

“大雅斋”瓷器之称,并不仅仅因为瓷器是为大雅斋所烧造的,而是在这些瓷器上有着特殊的符号和文字,那就是在每件器物的明显位置都题写有“大雅斋”三字楷书。一般是在器物外壁口沿下或是盘、碗等内壁上自右至左横写三个字,字的右侧是“天地一家春”盘龙篆书印章图记。而“天地一家春”印章款也有不同的排列方法,一种是双排,即“天地一”三字在右边,“家春”两字在左边;另一种是上下顶天,中间分左右,即“天”和“地”两字分开,分别位于上下两端,中间是“一家春”三个字,而“一家”两个字在右边,“春”在左边。无论瓷器上的图案如何变化,这种款识是基本不变的。也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款识,我们才将慈禧时期的这类瓷器习惯地称作“大雅斋瓷器”。

享用“大雅斋”瓷器的慈禧太后那拉氏(1835—1908年),满洲镶蓝旗人,清朝咸丰帝之妃,祖居叶赫(今吉林省四平附近),故称叶赫那拉氏。慈禧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掌权者,统制中国达48年之久,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之一。作为统治者,慈禧朝纲独揽、擅权专政。作为女人,她嗜京戏、好摄影、擅长书法绘画,其宫廷生活奢靡繁冗,颇具色彩。在其统治期间,为迎合她一人之享受,景德镇御窑厂依照内府新颁官样烧造了一些慈禧太后专用的品种,不仅质地精美,而且花样频出,体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平。这些浓艳华丽的瓷器,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宫廷风尚,也展现了慈禧个人的审美追求和取向。

光绪大雅斋瓷器的鉴定


大雅斋款的瓷器,烧于光绪元年至二年,由景德镇官窑,为皇宫进贡的瓷器。当时清政府企图重整瓷业,使陶瓷业进入了一个较繁荣的时期。 这个时期既有仿古也有创新,基本上烧造出光绪以前所有的传统器型。“大雅斋”是慈禧的御用画室的斋号,也就是慈禧皇太后在该画室的专用瓷。这个时期烧造的慈禧御用瓷,是比较少见的精品。瓷器大到鱼缸,小至印泥盒。器形多见:盖碗、瓶、尊、水仙盆、鱼缸、大缸、笔洗、盘、碟、高足碗盘、高足碟、盒、渣斗、花盆、花盆的器形更是多种多样、有长方、八角花盆、连体花盆、海棠形花盆、圆花盆、扇形花盆、元宝形花盆等等。

大雅斋瓷器纹饰题材丰富,多以色地黑线双勾花者最多,很有新意。纹饰描绘有藤萝花鸟、藤罗月季花、藤罗蝴蝶、莲塘荷花、鹭鸶莲花、栀子桃花、葡萄花鸟、荷花青蜓、喜鹊登梅、牡丹花、牵牛花、桃花、紫藤花、萱花、绣球等等)。

大雅斋款瓷器,色浓艳,彩略厚,胎釉致密精细,纹饰大多是在浅松石绿、佛头青、蓝色、深蓝色、浅蓝色、豆青色、浅青色、藕荷色、黄色、大红色、粉红色、浅紫色、绿色的地子上淡墨彩绘,画风细柔,图案精巧。可与康雍乾时期瓷器媲美。

大雅斋瓷器器口边有“大雅斋”三字横款,右边多用红彩图章款“天地一家春”。底足有红款 “永庆长春”。一般真的器物署款均以矾红彩书写。看椭圆形的篆体闲印章“天地一家春”布局方式是:“天”在上“地”在下,“一家”在“天和地”的中间,竖的排列在右边,“春”则排列在“一家”的左边。另一种布局方式是“天地一”竖的排列在右边。“家春”竖的排列在左边。款字的外围是海水双龙戏珠图案。

大雅斋瓷器大部分都有书写底款“永庆长春”,除了少部分的高足盘碗类的器物不书写“永庆长春”。但并不是所有书写“永庆长春”款的都书写“大雅斋”“天地一家春”。笔者在故宫就曾见过只写“永庆长春”而不写“大雅斋”款的器物。大雅斋瓷器大部分是粉彩瓷器。也有少数五彩器物。民国时仿品很多,涂彩不均,纹饰较粗糙。

清慈禧太后大雅斋瓷器款识鉴别


大雅斋是清代慈溪太后的斋号,慈禧太后锤炼听政在同治、光绪两朝掌握国家大权将近半个世纪。日常生活非常奢侈讲究。为她老人家专门烧造的瓷器,都要专门书写款识,不能与一般官窑一样,写个“大清光绪年制”就完了。给慈禧太后定烧的瓷器里,最代表的就是写“大雅斋”款的了。大雅斋是慈禧太后为自己的画室所起的名字。这名简单明了,也好记。这种款都是矾红楷书,自右向左一字排列。另外这个款不会独自出现,往往都会在右边再配合一个“天地一家春”五字篆书图章式款儿。“天地一家春”是圆明园一处建筑内所挂的匾名。据传说这个地方是慈禧太后当年还是兰贵人的时候,在咸丰四年春天被咸丰皇帝宠幸发迹的地方。慈禧对于这里有着特殊的情怀。但是在1860年,不幸被英法联军焚毁了。所以到了光绪朝,为了纪念这里,慈禧御用的大雅斋款瓷器,都会写有“天地一家春”这个特殊款识。这两个款都落在器物身上或是里边,不会写在底下。底部要不是空白,要不就写个“永庆长春”四字楷书矾红的吉语款儿。这是鉴别大雅斋瓷器的方式之一。官窑里为光绪皇帝大婚时烧造和为慈禧太后过生日烧造的御用瓷器里,有的款识比较特殊。比如会在标准的六字楷书款两侧再加有龙凤纹装饰。其中还有一种属有“体和殿制”四字款的,按照器物的工艺品种不同,有青花、矾红款儿两类。体和殿是北京故宫翊坤宫的后殿。清光绪十年,为庆祝慈禧太后五十大寿,对储秀宫进行大修。将储秀门和翊坤宫后殿拆除,在其旧址上建了体和殿。体和殿面阔五间,前后开门,当中一间为可以进出的过道。东二间相连,作为慈禧太后用膳、饮茶的休息室。里边的陶瓷用具都是专门定烧,纹样制式也为满足慈禧太后的审美要求而专门设计。体和殿款的瓷器是光绪官窑当中的官窑,款识选用文艺范儿十足的篆书,而不是普通直白的楷书。这种篆书深受晚清金石流行的影响。与乾隆、嘉庆的那种棱角转折清晰的篆书款不同,写的都非常缠绵妩媚。

大雅斋瓷器器型风格鉴别

慈禧太后大雅斋款的瓷器,除了款识特殊以外,风格也特别明显。看多了一眼就能够分辨,这是大雅斋的瓷器。首先是题材。这类瓷器绝大部分都是花鸟纹饰。比如牡丹、紫藤、荷花、鹭鸶、八哥、画眉鸟……最多辅助一些海水江崖啥的,其它题材几乎不见。而且画鸟,很多时候都只画一只大鸟,不画一群鸟。据说这是为了拍慈禧太后的马屁,一只大鸟就象征着慈禧太后唯我独尊,没人敢和她平起平坐。第二,就是这类瓷器几乎都是彩瓷,而且还都是色地彩瓷。比如松石绿地、藕荷地、黄地上加粉彩、墨彩。白地彩瓷也有,但不是主流。这种艳丽的瓷器风格,应该是慈禧最喜欢的路子。但是与其“大雅斋”款识所说的“大雅”却是想去甚远。第三,这类瓷器多为实用器,供盘、宫碗、大缸、花盆等等,专门陈设的器物则很罕见。

大雅斋粉彩花鸟高足碗,慈禧一个人的官窑瓷器


这是光绪当政时期的宫廷瓷器,但是跟光绪一点关系没有,因为写着大雅斋,这是慈禧专用的瓷器。口沿下署红彩楷体“大雅斋”三字款及篆体“天地一家春”印章式款。

“大雅斋”瓷器于同治十三年(1874)下旨传办,于光绪元年与光绪二年(1876)分两批烧制完成,器型多样,瓷器总数近五千件。在清末民初动荡的历史中,这批瓷器流散严重,民国时期又出现大量的仿品,因此目前所见的该类瓷器还存在甄别的问题。这件粉彩花鸟高足碗为建国后由故宫拨赠,身份无疑,因此十分珍贵。

这件粉彩花鸟藤萝高足碗是为慈禧专门烧制的宫廷用瓷,尺寸高14厘米、口径21.9厘米、足径8.3厘米,碗敞口,弧壁,高足中空,近底部外撇。碗通体以绿釉为地,外腹粉彩为饰。画面中布满了牡丹花朵,一只鸟儿伫立枝头。高足上部凸起描金弦纹一周,高足下部绘礁石海水纹。

大雅斋瓷器主要有三种款识,为“大雅斋”、“天地一家春”和“永庆长春”。“天地一家春”是慈禧初进宫时在圆明园的居所,“大雅斋”为其中的一处斋室名称,咸丰皇帝写“大雅斋”匾额赐予慈禧,这两方款识对于慈禧而言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当同治十二年(1873)重修圆明园慈禧居所时,建筑及其中用器又都选择了这两个款识。

慈禧太后专用大雅斋瓷:众多收藏家追捧对象


对于“雅”一字的释义通常为美好的,高尚的,不粗俗的。德高而有大才的人可称为“大雅”,“大雅斋”顾名思义。贵为官窑精品的“大雅斋”瓷器,诞生于晚清,至今仍是众多收藏家追捧的对象。

在一百多年前,“大雅斋”这个名字与一个特殊的人物联系紧密,那就是慈禧太后。因为“大雅斋”正是慈禧御用画室的斋号。

关于“大雅斋”这个名字还要先从圆明园说起,圆明园内有九洲清晏,其中轴东有“天地一家春”。在著名导演李翰祥拍摄的电影《火烧圆明园》中,就曾对这个地方有过场景再现。电影中,刘晓庆扮演的兰贵人(即慈禧)在“天地一家春”与梁家辉扮演的咸丰皇帝邂逅并得宠,这里也被称作是慈禧的发祥地。后来,咸丰皇帝御书了“大雅斋”,大雅斋成为懿贵妃(即慈禧)在“天地一家春”的画室斋号。不过,这间画室连同其他建筑后来毁于英法联军的战火中。在紫禁城的长春宫内,也曾悬挂有“大雅斋”匾,“大雅斋”可以说是慈禧进行“艺术”创作和感怀往日幸福、追忆逝水年华之所。

“大雅斋”瓷器则是慈禧太后的一种专用瓷。据清内务府记载,早在同治年间,朝廷就传旨给江西,由景德镇官窑烧造这种瓷器。不过出于时令等原因,瓷器最终烧造于光绪元年至二年,在清末内忧外患的大背景下,“大雅斋”瓷器在完成前两批后便没能延续。不过,慈禧太后的审美喜好还是在“大雅斋”瓷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清代的皇家瓷器也突破了传统的以龙凤为尊的题材限制,出现了一股“小清新”风格。“大雅斋”瓷器上多以花鸟入画,以相对新颖的手法描绘出鸟语花香的世界,题材涉及牡丹、紫藤、绣球等各色花卉,配以禽鸟、蝴蝶、蜻蜓等。由于女画师参与完成画样,也让瓷器上呈现出婉约、优美和淡雅的气息。

常见的“大雅斋”瓷器多为日用瓷,以小器形居多,有高足碗、花瓶、花盆、荷花缸等,种类较为丰富。色彩上有蓝的、黄的、湖绿的、白的等。瓷器上有红色“大雅斋”款和篆体“天地一家春”圆章,置于器壁口沿下。在慈禧的书画作品上也出现有“大雅斋”和“天地一家春”印。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就藏有不少“大雅斋”瓷器精品,另外,南京博物院也收藏了大量清宫旧藏,其中便有“大雅斋”瓷器。

“大雅斋”瓷器是清晚期最为著名的御瓷,虽然在烧制技艺上存在某些瑕疵,比不上清中期乾隆款彩瓷,但不得不说它的出现,为当时已呈衰落之势的官窑瓷器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也是一道“特立独行”的风景。

慈禧太后钦点的“大雅”瓷器


中国陶瓷的发明和使用曾在中国物质文化史和工艺美术史的发展过程中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艺术的结晶折射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睿智。在历代诸多陶瓷作品中,有的以烧制技术著称,有些以创作题材闻名,还有个别作品是以其使用者的居住地或其所要期盼的吉祥寓意为名,令人为之称道。晚清时期烧造的“大雅斋”粉彩系列瓷器,便是其中著名一例。它的名字与一个特殊的人物有关,那就是清末同光年间独揽朝政大权、统治中国长达48年之久的慈禧太后。

“大雅斋”粉彩系列瓷器是一种风格较为独特的晚清瓷器,因其间常题写“大雅斋”三字而得名,同时还钤有“天地一家春”椭圆形篆字红彩印,器物底部往往书红彩“永庆长春”楷款。而其在造型特征、装饰风格等方面,均与其他瓷器明显不同。这首先表现为色调浓艳,多以黄、绿、蓝、红、紫、藕荷色为地,并以珐琅彩料中的蓝、血、墨等色以及各色彩绘制纹饰,搭配出了黄地墨彩、蓝地墨彩、紫地墨彩、绿地粉彩、黄地粉彩、藕荷地粉彩、蓝地粉彩等不同风格。

“大雅斋”瓷器以花卉纹饰为主,这与慈禧太后的特殊喜好有很大关系,皇家御用瓷器一改往日的龙凤题材,以各式花卉、禽鸟取而代之,气息隽雅,意境清新,纹饰描绘均为喜闻乐见、富有吉祥寓意的题材,如莲塘荷花蜻蜓纹、秋葵菊花纹、蜜蜂花卉纹、寿桃鹦鹉花纹、喜鹊登梅纹等。值得一提的是,以绣球花、藤萝花、葡萄纹和绶带鸟等新颖的题材入画,也是“大雅斋”瓷器特有的装饰。以纹饰进行满密的表现手法,与晚清时期的其他瓷器风格迥然不同,颇有几分乾隆时期的华丽典雅韵味,显现出极致繁缛的皇家审美风格。其色地黑线双勾花的工艺手法颇有新意,所勾勒出鸟语花香、万物有灵的世界,这种结合宫廷画师审美想象创造出的兼工带写的绘画风格,使“大雅斋”瓷器上装饰的复合主题极具象征意义,在“淡细匀柔俏”间呈现出女性柔美娇媚、清新淡雅的气质。

而说到大雅斋瓷器的种类主要以日常实用器皿为主,从现有的材料看约略有花盆、盆奁、鱼缸、盘、碟、高足碗、高足盘、高足碟、盒、渣斗、羹匙。所有这些器型,除渣斗外都存在大小规格的不同,又存在着形制的差异。此前说过慈禧太后十分喜爱花卉植物,所以带“大雅斋”铭的瓷器以花盆居多,总其可见有方花盆、八角花盆、双圆连体亚腰花盆、海棠瓣形花盆、圆花盆、扇形花盆方形花盆连体花盆、元宝式花盆、六角花盆等。且这些花盆大多有盆奁相托,托底的盆奁又可单独作水仙花盆使用。

关于大雅斋瓷器,有人推断是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慈禧烧制的器物,如同署款“体和殿制”、“长春宫制”的器物一样,但大雅斋位于内廷何处却始终无法考证。所幸清人吴士鉴的《清宫词》中曾提到过一笔:“大雅斋中写折枝,丹青勾勒仿笙熙。江南供奉虽承旨,不及滇南女画师。”而诗后小注云:“内廷如意馆画工结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皇后并指示之,眷遇始终不衰。“大雅斋”,孝钦自署斋名也。”这里的“孝钦”即指慈禧太后,而由此记载可知“大雅斋”是慈禧的斋堂室名,也就是慈禧写字画画的地方。(许剑锋)

博古斋青花瓷碗:一展明代青花瓷独特风韵


青花瓷是最富有东方风情的瓷器品种,它的美穿越时空,隽永不衰,而青花也从瓷器上走进时尚界,走进更广阔的艺术空间,成为艺术家、设计师们的灵感源泉。回溯青花瓷的历史,进入明代时,青花瓷成为当时的主流瓷器,上至皇室,下至百姓家中,处处可见青花瓷的身影。在合肥市文物管理处收藏的青花瓷器中,明代青花瓷占据了不小的比重,其中一只明代博古斋青花瓷碗则是一件看似简单却富含诸多讯息的青花瓷文物。

景德镇产的青花瓷称霸明代

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唐代,专家通过对国内出土的青花瓷片的研究,认为当时制作青花瓷的钴料来自中西亚地区。遗憾的是,唐代青花瓷还未发展便已凋落在历史的烟尘中。直到元代,青花瓷重又绽放,并走向兴盛。“元青花以大气豪迈的艺术风格呈现。鲜明的视觉效果、简明的艺术快感将青花艺术推向顶峰,为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奠定基础。”市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徐凤芹告诉记者,“元代时的钴料既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制作出的青花的色彩有所差异,在纹饰上,元代青花瓷层次较多,比较繁复。”

有了元代发展的深厚积淀,明代的青花瓷大受追捧。明代瓷业,一改全国各地窑口争奇斗艳的局面,而由景德镇的瓷窑占据主导地位,而景德镇的瓷器又以青花为主。“明代不同时期,青花的色泽、纹饰等有所不同。比如,洪武时期的青花色泽偏暗黑,纹饰多简约留白;永宣时期的青花则青色浓艳,纹饰优美。万历后期,天启至明末的青花蓝中泛灰。”徐凤芹补充道。

青花瓷发展到清代,不仅在国内盛行,更远播到世界,工艺技术、绘画水平、生产规模和产量皆达到了历史上的又一高峰。

题写堂名款的瓷器皆为精品

青花瓷属于釉下彩瓷。徐凤芹介绍说:“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明末博古斋青花瓷碗为侈口,斜弧腹,矮圈足,其全身施釉,釉色白中泛青,青花发色青灰。外底为单圈青花纹,白胎。这个青花瓷之所以被称作“明末博古斋青花瓷碗”,是因为其碗心的青花双圈内从上至下书有楷书堂名款“博古斋”三个字。那么什么是“堂名款”,“博古斋”又是什么呢?

徐凤芹解释道,堂名款就是在定制的瓷器上刻划、模印书写上自家的堂名、斋名或年号,享用人既有皇室贵族、达官显贵,也有文人雅士、精工良匠。名款自明代嘉靖年间大量出现,从此逐朝延续,日渐流行。当时能题写堂名款的瓷器都为精品。

“有些学者认为明代瓷器款识中的‘博古斋’款是‘雅匠良工之自署’,出自景德镇董家坞民窑,但也有人认为,这种堂斋款瓷器多为古代知识分子或达官贵人以自己宅第中的厅堂或书斋之名订烧的瓷器。其他地区发现的还有如松柏草堂、雨香斋、白玉斋、青萝馆等,有的款识在碗心,有的则在碗底。”

江西高安青花国宝:掘地五尺国宝现真容


窖藏出土的6件元青花梅瓶 青花缠枝牡丹纹带盖梅瓶:短颈,丰肩,带盖,圆鼓腹下收,矮圈足稍稍外扬,全器纹饰多达九层,肩腹部主题纹饰为如意披肩缠枝牡丹纹,表面光洁滋润,造型饱满,视觉流畅,雍容华贵。这6个梅瓶盖内壁露胎处和底部分别写着墨书“礼”“乐”“书”“数”“射”“御”等儒家六艺。

高安市地处江西省西北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高祖时期,已经建县。唐时改为州,始命名为高安,并设置靖州。至元代,高安改州为路,归瑞州路治。高安城自古就沿锦河而建,漕运十分发达,商贾云集手工业成熟。

这批青花国宝的发掘地,如今已是高安市一个寻常的居民小区。市民们如同往常一样平静地生活,35年前的一次无意发现,让这个寻常之地变得神秘起来。这里 曾是江西第二电机厂的厂址。1980年11月29日下午2点半,时任高安县博物馆馆长的刘裕黑接到一个紧急电话:电机厂的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土 窖,里面藏有大量的瓷器。刘裕黑接到消息后马上与四五个同事赶到工地,工厂工人们已自觉停止施工,将土窖保护起来。为了保障文物的安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 进行了连夜发掘,到第二天清晨才基本发掘完毕。这是一个圆形窖藏,在窖藏上铺了一层锡片,离地表深约1.6米,直径约2米,器型大的罐子放置于土窖表面, 打开大罐,很多小件物品放置于内部。当时清理出的文物装满了整整6个箩筐,共计瓷器239件。工作人员当时并不知道他们精心发掘的文物来自哪个朝代,又有 怎样的价值,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这是国家文物,要好好保护,于是立即送往高安市博物馆保存收藏。

发掘后,当时的高安市博物馆馆长刘裕黑、副馆长吴萍生、考古组长熊琳等相关工作人员马上对发掘文物进行研究。研究过程是漫长的,在大量的资料比对后,发 现其中一件发掘的青花梅瓶与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元代无盖青花梅瓶的造型、纹饰、胎质一模一样。“这是元代的东西!国宝出土了!”用刘裕黑老人的话说,当时激 动得“心脏都要蹦出来了”。

后来又经过专 家仔细的比对研究,高安发掘的这批瓷器规格都很高,主要来源于景德镇的窑口,还有龙泉窑、钧窑、磁州窑的器物。其中最令人惊叹的就是19件元代青花瓷器。 蔡国声说,高安窖藏的元青花从器型、绘画、胎土等方面看都是那个时代的典型特色,是景德镇元青花的代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