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 导航 >

小姜和他的收藏

小姜和他的收藏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古代瓷器收藏 古代小瓷器

2021-03-01

【www.taoci52.com -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小姜叫姜悦,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委会主任姚政先生也亲切地称他为小姜时,这个名字便在收藏界叫响起来了。姚先生今年6月份寻找本年度“中国民间十大国宝”时,亲临唐山看了小姜的收藏之后,记下了小姜两件宝物的名字:和田黄玉车马人物圆雕《鸿门宴》、青铜镏金《摇钱树》。中国十大民间国宝评选是去年开始的由中国收藏家协会发起的全国性文物保护活动,每年举办一届。由专家深入民间收藏实践考察,确定候选宝物,一般候选宝物30件,从其中将评出“十大国宝”和“十大金奖”20个奖项。能代表北方在收藏界为唐山争一个位置,小姜很自豪。

由于受爷爷的影响,很小时小姜就迷上了收藏,当然,那时只是痴迷于钱币、邮票以及家传的小玉件。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不足,越发激起了他研究收藏的兴趣。他跑遍了大江南北的玉器市场以及古玩市场,从实践入手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知识,从不懂玉器玉质及年代,到一上手就能区别玉质的产地、大概的年代,历经了十几个春秋。他坚定地相信知识的力量。他将自己的力量源泉归功于2007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玉器培训班毕业、2008年至2010年清华大学考古文物鉴定系结业,归功于学习期间每月一两天的理论学习、考试和数不清的文物市场实践、师长的精心传授,归功于先师们智慧结晶的著述与志同道和朋友们的互相激励。

小姜已有了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国家人力和社会保障部与清华大学共同颁发的古玉鉴定评估师证书,有了青铜、陶瓷鉴定师证书。他收藏的古玉包括从良渚、红山文化时期延续到清代的全国五大名玉系列,他收藏的青铜器有食器、礼器、酒器、祭器及多种古代青铜器数个系列,他收藏的瓷器囊括了唐代以后各大名窑的经典器形……taocI52.Com

小姜说,他是在学习中了解古董文化的,他愿意做一个古董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他已在网络论坛上发表10万字的古玉鉴赏文章,还将继续写下去。他想和热爱古董文化艺术品的朋友建立一个古玉交流研究协会,毕生从事古玉一类的古董文化讲座、展览、鉴赏、推介。他喜欢用一首自创的律诗表达心境:千秋佳缘今朝聚/百代无言匿四方/剑舞经阁藏为乐/秦风汉韵古作香/惊羡华夏大壮美/愧说吾辈小轻狂/盛世当成凌云志/大风起兮论短长。北方小姜,还不足人生不惑的年龄,前面人生的路与收藏的路还很长,努力吧!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收藏小物件的快乐


名人字画,古币像章,青铜器、玉器、陶瓷,旧版钞票、粮票、纪念币,老银行股票、国库券,乃至文件、信件、手稿……收藏是没有界限的,不管古物旧物,还是当世之作,只要它具有稀缺性、艺术性、保值性、独特性等特征,都可作为藏品;收藏也是没有门槛的,旧时的达官贵人,现在的收藏名家,固然保有价值连城的绝世之作,但普通人只要热爱生活,细心留意身边的各种物品,不但有机会“淘”到几样称心的藏品,还能体会一番别样的收藏之乐。

教初中历史的张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平民收藏家”。他从学生时代就痴迷于集邮。后来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增长,他的眼界不断开阔,“收藏”的范围从邮票到古钱币,再到毛主席像章、老粮票、手稿等,藏品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他开门见山地说,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花在收藏中的财力和精力都十分有限,藏品的价值和收藏大家的藏品是比不了的。但他的每一件藏品,都是靠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细心得到的,时间长了也就有了感情。比起藏品本身的市场价值,他更看重收藏过程中感受到的时代感与乐趣。

张老师住在一栋老居民楼,不大的房间里,摆满了各样藏品。说起自己的藏品,几枚特殊的毛主席像章仍令他激动不已。1993年,恰逢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他在一家店里看到出售的像章堆里夹杂着三枚稀有的3522厂样品章,尽管内心激动,他还是不动声色地与店主周旋,最后以60元价格整堆购入,其中正包括那三枚3522厂样品章和整套悼念毛主席特制章。他还尝试在历史课上用自己的藏品作教学辅助,效果出奇得好。很多学生都从中得到了乐趣,甚至后来也成为了收藏爱好者。不过,收藏也带给了他一些烦恼。张老师坦言,自己在收藏中花费很多,家人并不理解、支持。投身收藏,且几乎只进不出,也导致他的生活并不富裕,至今还住在老房里。他说,自己只是普通的收藏爱好者,并没有考虑过利用收藏获利。每一件藏品他都记得来历,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回家看到“孩子”们,就算“苦中作乐”也值得了。

今年,是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故事爷爷孙敬修诞辰110周年。本报连续报道了纪念孙敬修大型文艺晚会《爱心托起未来》的活动,引起了张老师的关注,起因是他收藏的一份孙敬修的珍贵自传手稿。这份手稿,是天津人民出版社的一系列名人自传手稿中的一篇。手稿纸已泛黄,开始有名人档案并配照片,后面是名人根据出版社的问题所手写的回答,并有编辑修改与排版的痕迹。张老师介绍,这套手稿几经辗转,于2003年到他手中。作为孙敬修的铁杆听众,他见到手稿时格外亲切、激动。“孙老的字写得既认真又工整,编辑只修改了小部分,捧着这份手稿,看到孙老亲自写出的人生经历,我感到好像在与他隔空对话”。据他推测,这套手稿时间为1983年左右。除了孙敬修,还有李苦禅、臧克家、姜昆、李连杰等数十位名人的手迹,每人页数不等,但都内容完整。从得到名人自传手稿的第一天起,张老师就决心找到这本书,为手稿寻找归宿。可惜8年来,他遍访旧书市场,甚至去了出版社,都没能找到这本书。张老师说希望通过《天津日报》找到了解这本书的读者,进一步体会老艺术家德艺双馨的人格魅力。

赵炎和他的紫泥公社


北京紫砂艺术馆馆长赵炎

砂与壶结缘,紫砂壶便成为壶中群芳之冠,紫砂壶与文人结缘,紫砂壶便更添独特的文化艺术气息,构成历史上一道独特的紫砂文化风景线。

紫砂壶的古厚纯朴、不媚不俗似乎天生就是在倾诉着文人的品格。其实,还不尽然。“不止是文人,简洁、大方、古朴、内敛、沉稳、厚重、包容、和谐,紫砂的这些品格更应该是咱们国人的品格。”赵炎的话语中透着对紫砂文化的虔诚和宣扬紫砂文化的信心。

有人说赵炎是个地地道道的紫砂壶痴迷者,也有人说他是紫砂壶收藏家,还有人称之为当代宣扬紫砂文化的“紫砂第一人”,而在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眼里,赵炎分明是一个宣扬紫砂文化的虔诚布道者。

公社,《现代汉语词典》是这么解释的:“它是原始社会中人们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的一种结合形式,如氏族公社等,也是无产阶级政权的一种形式,如法国1871年的巴黎公社、我国1927年的广州公社。”而上世纪60年代,当我走出校门回乡务农,自己也就置身于农村“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文革”期间,学校的红卫兵组织也一夜冒出许多带着革命色彩的××公社。

时移世变,公社的概念已在人们的头脑中逐渐淡去,谁料想,山东小伙子赵炎,玩了几年宜兴的紫砂壶,竟别出心裁地在北京注册了一家“紫泥公社”,真好玩。

宜兴紫砂,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今。说它始于北宋,是因为漫长的制陶历史,使独树一帜的宜兴陶器,门类逐渐齐全,品种逐渐增多。勤劳聪明的陶工,在大量的制陶原料炼制中,发现了独特的、十分细腻的紫砂泥,可用来制作精细耐用的案头日用器皿,如水壶、茶盏等等。苏东坡“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中的壶,想必就是选用紫砂泥做成的,当时尚未兴散茶冲泡,大概也只能派煮水的用场。而梅尧臣所说“紫泥新品泛春华”中的紫泥,应该就是紫泥所做,用来喝茶的碗、盏之类。说它盛于明清,则是因为明朝中晚期的饮茶方式已由饼茶烹煮改为散茶冲泡,宜兴的紫砂壶应运而生,为中国的茶文化登峰造极提供了更有利于发茶,也更有利于文人墨客书法情致的独特器皿而贡献巨大。

生活方式的改变呼唤着生活用品的改良与创新,所以说,宜兴紫砂是为茶而生。至于繁荣于当今,更让我辈有目共睹,泱泱中华从未像今天这样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文化繁荣,人们安居,社会和谐。享受喝茶,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更是精神升华的品茗赏壶。中国茶文化的繁荣极大地带动了宜兴紫砂工艺的发展与提升,因此宜兴紫砂也由茶而兴。

宜兴紫砂因资源稀有、做工精良、造型丰富、泡茶上乘、装饰高雅、且具独特的人文气质等方面的价值,鹤立于世界陶瓷艺术之林,让文人、茶人情有独钟,成为当今玩家、藏家、投资家追逐热捧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艺术品,他们因对宜兴紫砂的厚爱而大力宣传推介;要感谢文化人、书画艺术家对宜兴紫砂的积极参与;与此同时不能忘记的,就是奔走在紫砂产区紫砂人和社会上众多玩壶人之间经营艺术品的商人。赵炎,就是近年来颇为活跃的一个,他在闻名遐迩的琉璃厂西街,成立了2000多平方米的北京紫砂艺术馆,可见一斑。

我不知道赵炎发起成立“紫泥公社”初衷是什么,作为一个商人,是否看到目前宜兴紫砂的生产经营模式,已由原本的集体工厂回归到千家万户后,利弊各显,能否再来一个回归,即倡导业者应“形散神不散”的行业精神,面对同一个行业之“公”,共同来维护宜兴紫砂这样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品牌。果真如此,倒也功德无量。

赵炎也真有能耐,居然还能请来紫砂行业中的“守拙抱真”而口碑极佳的何道洪大师挂名紫泥公社社长,还说紫泥公社的“党委书记”要我来担任,说既是公社,就要有党委书记啊。按照他的思维,宜兴紫砂生产可以千家万户百花齐放,而市场经营,要有专业公司来做,北京紫砂艺术馆就是他要走向市场的作品展示馆,也就是紫泥公社的窗口门户,通过不懈的努力,把紫泥公社的牌子做响,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商号。于是,他不辞辛劳,北京、山东、宜兴来回奔跑,在芸芸制壶大军中,挨家挨户拜访,宣传他的紫泥公社,推销他的营销理念,并把中华传统工艺中的优秀文化元素,让制壶者借鉴。于是,2000多平方米的北京紫砂艺术馆中,数百件宜兴紫砂艺术品长年展出,常换常新。2008年6月,他组织编写了《中国文化遗产年鉴·紫砂陶艺卷》,2010年9月,还牵头举办了“首届北京紫砂艺术节”,吸引了京城众多喜爱和关注紫砂的人士参与其中。最近,赵炎还和媒体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定期推出宜兴紫砂历史上的经典之作、当今的名人名作、崭露头角的新人新作,隐于民间的实力派制壶人的扛鼎之作。总之,为了让“紫泥公社”声名鹊起,他是脑勤、嘴勤、手勤、腿勤,一刻不停。

为了紫砂,赵炎还有许多目标去孜孜以求。比如说,北京的紫砂艺术节要坚持每年一次办下去,他想邀请一批著名的书画家到宜兴,筹划“印象中国——宜兴卷”的书画活动,他还想出版新中国成立后的宜兴紫砂七位老艺人的紫砂艺术生平丛书,他还想以紫泥公社杯冠名,在宜兴组织制壶手工技艺大赛……不断从文化层面、时代需求去挖掘紫砂历史,培育紫砂新人,参与创造宜兴紫砂的未来。

这些,已远远走出了一个壶商所做的事情,毋庸讳言,赵炎是一个商人,不管是北京紫砂艺术馆、山东淄博的艺术馆,还是紫泥公社的运作,都需要钱来支撑维持。我从来不贬低商家在发展紫砂中所起的作用,这也是几百年宜兴紫砂走向市场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愿赵炎能抓住机遇,与紫砂人共生共融,在致富紫砂人的同时,自己也富足起来,否则,这些美好的目标无法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富民紫砂已是不争的事实,文化紫砂已形成共识,当前最为紧迫的是要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诚信紫砂,这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但这条路非走不可,传统工艺品如果不能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市场竞争中就会被打垮,而不讲诚信的行业将会不打自垮,衷心希望赵炎和他的紫泥公社,能和宜兴的紫砂业者同舟共济,携手发展。

(作者为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

相关链接

从文人紫砂到国人紫砂的推动者

自与紫砂结缘,十几年,赵炎的世界里再也离不开紫砂。把玩紫砂,收藏好壶,拜访名家,白天无数个奔波,梦里无数个萦回,他的脚步、他的思想几乎完全被紫砂占据,赵炎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紫砂人。

2008年,全国巡展活动“丹青妙手绘紫砂”,北京、天津、哈尔滨、沈阳、秦皇岛、青岛、宜兴、上海、广州、香港和台北,一时间国人纷纷说紫砂,赵炎身体力行了从文人紫砂到国人紫砂的努力,可谓是史上未有的国人欣赏紫砂壶胜景。

2009年,“荆溪陶苑品六家”紫砂盛事,让中国画坛名家与紫砂艺术大师再度齐手话紫砂,携手社会大众上了一堂生动紫砂文化课。

2009年夏天,“紫泥公社”成立,成为北京最大的紫砂艺术馆。自从京城有了紫砂艺术馆,每月的定期讲座,紫砂人与社会大众的活动交流,北京十大茗壶评比,赛壶、品茶活动,北京空气弥漫的紫砂文化气韵便愈来愈浓。

是琉璃厂的古文化气息成就了北京紫砂艺术馆,还是紫砂艺术馆惠添了琉璃厂的文化光晕,答案已经明明白白写进了馆里。

门前潺潺的流水,清雅中在诉说着生命之源,彰显着主人“上善若水”的道家哲学。走进屋子,仿佛走进了紫砂的艺术殿堂。满目望去,皆是精品,徐汉棠的“冰纹石瓢”、蒋蓉的“荷叶青蛙”、鲍志强的“三阳开泰”、汪寅仙的西瓜壶、王寅春的方器……或规矩方圆,或大方隽永,或朴茂内敛,或细柔空透。“大师风采”、“名家名作”、“力量中坚”、“大家之家”、“十二之星”、“丹青妙手”、“荆溪陶苑”,这里几乎云集了当代所有的名家之作。

宜兴紫砂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稀有精品。“我把宜兴紫砂搬到了北京,还要把紫砂文化带给全世界。”馆长赵炎笑着说,脸上写满了自豪。“每一把壶都是有生命的,读懂它,就会喜欢它。”

举办展览、组织宣传、学术交流,编辑紫砂典籍,举办北京紫砂艺术节,赵炎的每一步努力都可以当之无愧地写进紫砂的历史。2010年至今,两届北京紫砂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当代大师精品紫砂展,紫砂、书画、茶文化与国人齐分享共交流,紫砂文化在北京揭开了新的篇章。

“紫砂是集实用、玩赏、珍藏于一体的艺术品。沏一壶茶,把玩一把壶,带给人的是极大的身心愉悦。身心愉悦放松了,人才能有一种宁静的心和纯净的心。中国的文化需要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传承,紫砂走进我们的生活,才能得到真正传承,读懂了紫砂,就读懂了中国文化的‘宁静以致远’的意境。如果人人手中一把壶,也在一定层面上彰显了中国的和谐盛世。”赵炎说。

钧瓷小茶壶的选用与收藏


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钧瓷魅力所在,钧瓷也经常作为国礼送给外国友人,随着钧瓷文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钧瓷和使用钧瓷,下面名窑钧瓷就为大家讲解一些钧瓷茶具钧瓷壶的选用和收藏。

白胜利-小号高梨壶

选用钧瓷壶需要从实用和美观两个方面入手,一般情况下,选用钧瓷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个人感官:壶的造型和外观要符合自己的口味,符合自己审美观,这是最基本的一点,钧瓷窑变万千,每个人喜欢的都不一样。

2、 钧瓷壶的质地:看起来要厚重剪影,色泽饱满莹润,上手有一定的手感和分量。

3、 钧瓷壶的精密度:看壶盖是否和壶身紧密契合,有没有盖不严或者壶盖不规则变形等情况的出现。

4、 倒水感觉:倾壶倒水水流顺畅,壶嘴圆润,不倒勾水流,能一次性将壶中水倒出。

5、 壶把舒适程度:倒水时感觉手握壶把不吃力,不难受,倒水时也不别扭则形。否则不行。

石瓢壶-茗钧堂作品

钧瓷壶的收藏

钧瓷壶的收藏一般要从釉色、造型、工艺、制作方法等四大因素考虑。

1、 看釉色

釉色是否莹润有质感,是否有奇特的窑变的纹路、斑点或者意境画面,如果有出现感官效果特别好的釉变,则为上品。

2、 看壶造型

壶造型是很重要的,造型有很多,但是具有收藏价值的造型一般都简约大气,有画龙点睛之笔,第一感官效果都会喜欢上。

3、 看工艺

具有收藏价值的钧瓷壶工艺一般非常精细,从手感触觉,视觉效果上看都是很舒服的,施釉的厚薄,釉色的变化都会引人入胜,一般这类壶都是上品。

4、 看制作方法

要想高价值的收藏,首先壶应该是手拉坯纯手工制作的,其次烧制一般采用煤烧或者柴烧的,另外一般是由名师出品,三者兼具,就具备很高的收藏价值。

仿古壶-温红远作品

钧瓷壶的选用和收藏是需要从很多方面考虑的,钧瓷具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特性,每个人的审美、价值取向和爱好不同,选择也会出现偏差。但也都是基于以上介绍的几个方面进行选择的。

温肇端和他的柴窑满釉支烧茶具


在金元钧窑品茗赏钧是一件美好而惬意的享受。

窗外雪花飞舞,室内香茗缭绕,口中品着红茶余香,手中把玩着温润的钧瓷茶具,“垕”起之秀温肇端向我们讲起了创烧满釉支烧茶具的历程……

和大多窑口一样,金元钧窑多年来一直烧制圈足露胎的“芝麻酱底”钧瓷茶具。这样的茶具虽窑变万千,各具特色,不乏精品,但市场保有率高,工艺同质性强。为抢占高端茶具市场,温肇端决意从工艺上另辟蹊径,烧制具有皇家基因的满釉支烧茶具。

温肇端和他的柴窑满釉支烧茶具

“用满釉支烧工艺柴窑烧制茶具,烧成工艺复杂,出窑成品率低。在神垕也有气窑满釉支烧茶具的,但用满釉支烧工艺柴窑烧制茶具我是唯一的一家。”温肇端自豪地介绍。

满釉支烧又称“满釉裹足支钉烧”,为防止“满釉裹足”的器皿在高温时釉药熔融烧结粘连,在匣钵内用“支钉”将其托起的烧造瓷器的方法,是中国古代官窑制瓷的独特工艺。宋代宫廷用钧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

钧瓷茶杯

宋代的钧瓷满釉支烧工艺已达到极高水平,满釉、匣钵和支钉是其基本工艺要素。满釉既器物通体施釉,不露圈足。

匣钵的作用一是阻止薪柴灰烬污染,二是营造适度的烧成氛围。支钉用于平衡支撑,避免窑器与匣钵底接触粘连。满釉支钉柴烧钧瓷追求的理想境界是窑器不歪斜、胎体不炸裂、表面不滚釉、釉面窑变天成。

钧瓷茶具

“柴窑满釉支烧的钧瓷茶具之所以珍贵,主要因为成本太高,烧制过程不可控因素太多,烧成率太低所致。茶具胎质的厚薄、釉药的配比、支钉的制作、支钉在器物底部的装烧位置、薪柴的品质、烧成温度的把控、釉面窑变等等,但凡有一丁点儿的差错,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温肇端指着桌上的支钉,拿着一盏刚出窑的钧瓷单杯向我们讲解。

温肇端说,满釉支烧首先要选好支钉。支钉的用料一般选用耐火性和高温荷重能力较好且不易变形的高铝低铁黏土,这种黏土能够在高温下以较小的接触面支撑窑器。

支钉要一个个手工搓揉拿捏,做到大小高低不差分毫,然后经过900多℃高温烧制,只有少数无炸裂变形的支钉才能使用。

“做出好的支钉只是满釉支烧第一步,最艰难的是装窑,茶壶和单杯的圈足直径往往不足4、5公分,要在那么小的面积内均衡地放置三个支钉是一件精细的活儿,支钉位置、间隙大小的把握全凭经验和感觉,同时还要考虑到柴烧窑炉升温和住火过程中窑器和窑底的膨胀收缩对支钉稳定性的影响,任何一个偶然的因素都可能影响烧成效果。”

随着温肇端绘声绘色的讲解,我们似乎渐渐融入了这个年轻工匠的钧瓷世界,仿佛看到他一丝不苟地调制釉药、小心翼翼地装窑,以及他凝视窑火的那份期待与不安、开窑的欣喜若狂与萎顿沮丧……对柴窑满釉支烧钧瓷茶具的来之不易与烧制的艰辛有了些许体验。

钧瓷茶具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历几番挫折和失败,温肇端现在已能把成品率控制在60%左右。2017年下半年,柴窑满釉支烧壶具和单杯一经推出,便在高端钧瓷茶具市场一炮走红,藏友、茶客慕名争相而来,不少外地客户更是微信支付定金,或批量订购,或指定器型包窑,产品供不应求,“肇端钧贵”一时传为美谈。

温肇端的钧瓷茶具,讲究的是工艺和窑变。茶壶和单杯底足光滑如玉不伤几案,釉面窑变自然天成,意象万千,或晚霞紫光,或春意初绽,或松间明月……流光溢彩,乳光晶莹,青蓝错杂,红紫相映,妙不可言。品茗中把玩着这些精美的满釉支钉柴烧钧瓷单杯和手壶,仿佛与古人坐而论道,同台对饮,让人感受到天人合一的怡然之美和些许的高雅与尊贵。

钧瓷茶具

“高端钧瓷茶具的客户群体都是藏家和高段位茶客,主要以定制为主,今年我还会根据他们的需要烧制柴窑裸烧茶具,在提高工艺和增加品种上多下工夫”。谈到钧瓷高端茶具的未来发展,温肇端信心满满地说道。

陶瓷收藏与鉴赏:元代钧瓷小香炉


香炉起源于何时,尚未有定论。但其功用最初主要是生活起居时焚香,以修身养性,或祭祀先祖、神明。以至于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香道”。进而流传日本、朝鲜等国。至佛教传入中国,香炉自然地成为供奉佛祖的重要器物。当然,道教信徒拜神明也用香炉,都作焚香之用。

香炉种类繁多,质料也有铜、铁、锡、石、陶瓷之别。其中历代陶瓷类的香炉更是窑口众多,造型迥异,除了礼佛,祭祖,还有一些制作小巧精美的香炉,成为文人雅士案头琴旁的装点之物。如现在这样大雪纷飞的时候,有雅室一间,棱窗一扇,窗内除满壁藏书外,唯一案、一几、一炉、一琴。知交二人对弈也好,座下“谈笑有鸿儒”也罢,都是人生快事。或于青烟袅袅中,独自抚琴、读史,又是何等的清雅。胡喷与清谈,苦读与修身,其中滋味的分别似乎就在这一炉香。

这只元代的钧瓷小香炉,玲珑精致,牙白色胎上满施天蓝色釉,自然流淌的釉水微垂于底部,口沿自然窑变的绿斑,使之略显俏皮,让人爱不释手。钧瓷兴盛于宋金,中心窑厂位于河南禹州市。到了元代,各地窑厂竞相烧制。与宋代钧瓷整体釉面厚薄均匀的特征不同是,元钧釉面大多有垂釉现象,正是这种垂釉使元钧看起来显得粗狂、奔放,这只鹤壁窑的钧瓷香炉造型简洁,釉面莹润、肥厚。口径7.5cm,高5.5cm,其制作精美,釉色清新,似在等待有美人添香。

要选就选细粉彩——小谈民国瓷的收藏


近年来,在明清官窑瓷器长期占据陶瓷收藏市场的半壁江山之际,民国瓷器出现了行情看涨的势头。特别是民国的精品瓷器,颇受藏家的青睐。如今,在京、津、沪等大城市的拍卖行和古玩市场里,“不要小看民国瓷”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那么面对大势所趋的民国瓷火热的收藏市场,各位藏友在众多机遇中如何选择呢?

有关专家指出,收藏民国瓷器时应首选细路瓷器,特别是细路粉彩瓷器,即藏家俗称的“细粉彩”。内行人通常把瓷器分为细路瓷和粗路瓷两大类。细路瓷的胎质坚致,色泽洁白,手感细腻莹润,虽是手拉坯,却很少见旋痕。器物造型端庄大方,纹饰秀美生动,底足边线整齐。而在绘画装饰上,其图案构思精巧,笔法细致,设色和谐,风格优雅。

藏友们在确定收藏民国瓷首选细粉彩之后,还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个是作者的艺术地位和作品的艺术价值,这是进行陶瓷收藏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另一个是器物的完整精美程度。就器物而言,首推瓷板画,最好是四块以上的套屏或者是插屏、挂屏上用于观赏的瓷板,其价值要远远强于一般日常家具上的瓷板。

古陶瓷鉴赏专家丘小君:收藏古瓷器就是收藏历史


(记者张坤)俗话说:“乱世藏黄金,盛世兴收藏。”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古玩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特别是经历了百年风雨洗礼的古瓷器,更是成了收藏界中的宠儿。面对风生水起的古陶瓷收藏市场,中国著名古陶瓷鉴赏专家丘小君老师认为:收藏古陶瓷就是收藏历史。更不要以盈利为目,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

瓷器是“第五大发明”收藏瓷器就是收藏历史

丘小君认为,中国古陶瓷也是中国文物的大发明,世人常说中国有“四大发明”,陶瓷应该是“第五大发明”。中国历史上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就有陶器了,并逐渐发展为瓷器。瓷器不仅改变了中国几千年的生活,而且还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见证。“在国外,主要是玻璃文化,他们不会制作陶瓷,所以这方面一直落后于中国。因此,说陶瓷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一点也不为过。”

丘小君告诉记者,收藏瓷器就是收藏历史。中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历史朝代更迭、经济发展状况都能体现在瓷器上。瓷器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古时候家里摆放的花瓶、茶壶、盘子都是历史最好的见证。“宋代瓷器以各色单彩釉为特长,釉面能作冰裂纹,并能烧制窑变色及两面彩等。所制瓷器质尚薄,色白如玉。”

发现古瓷的残缺美爱护每一件藏品

经历过成千百年风雨的“老瓷器”多少都会存在瑕疵,而正是这些瑕疵才重现了当时原始、天然的制作过程,“正式这些瓷器的不完美,我们才能从中找到它们最淳朴的地方。这就是它们美的原因。而瓷器上的瑕疵,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丘小君说。

今年70高龄的丘小君,从事古陶瓷鉴定工作已经40多年。在采访中,他不止一次提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需要在鉴宝时十分谨慎,从不轻易否定任何一件藏品。在丘小君看来,每一件藏品都有自己的意义,都有自己的生命。不能因为个人的观点,就否定藏品存在的价值。“每一件古陶瓷都有自己的故事。作为一名古陶瓷鉴定者、一名收藏爱好者,必须最大限度的保护藏品,而不是诋毁和损坏。一个合格的收藏家,必须对历史要敬畏,对文化要传承,对文物要尊重。”

保持一颗平常心始终坚持学习

面对当今古玩市场上一切以金钱为重的做法,丘小君十分不赞同。在采访时,丘小君先生谈的最多的就是要保持良好的收藏心态。在他看来,收藏是对历史的尊重,藏友要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才能享受收藏带来的乐趣。如果不懂得古陶瓷的历史背景,不晓得文物背后的故事,又何来鉴定和收藏呢。“真正想要从事收藏,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我见过太多想一夜暴富而买了赝品赔的倾家荡产的案例了。这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是要不得的。而那些真正看淡利益的人反而能得到价值很高的藏品。”

活到老,学到老。丘小君从接触到古陶瓷行业的时候,就一直兢兢业业,不断的从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年轻的时候,不断的向前辈请教学习,翻阅了大量的历史古籍和资料。也研究了大量的古陶瓷珍品,这都对我的鉴定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丘小君告诉记者,“直到现在,我每天都要看书学习,空闲的时候也经常与藏友进行交流互动,这样,我每天都会有收获。”

丘小君,美籍华人,祖籍山东省诸城市。中国著名的陶瓷评鉴专家,从事陶瓷文物鉴定工作40余年,目前居于香港和纽约两地﹐是香港著名收藏家学会“求之雅集”的董事和陶瓷鉴定顾问。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节目中担当古陶瓷鉴定专家。

小小鼻烟壶 收藏窍门多 小古董大收益


小巧玲珑、造型别致的鼻烟壶,将玉石、珐琅、水晶、玛瑙、瓷等多种材质,与绘画、书法艺术相结合,成为工艺品中的一朵奇葩,被收藏爱好者视为珍贵文玩,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近年,这种既适于收藏,又便于把玩的艺术品,越来越受到藏家的青睐。

鼻烟壶

小古董大收益

中国鼻烟壶小中见大,材质繁多,包括琉璃、陶瓷、金银、犀牛角、玉石、竹木、葫芦等;工艺技法变化无穷,包括雕漆、套料、彩绘、珐琅彩绘、雕刻、琢碾、内画等。

在20世纪80年代,鼻烟壶收藏才正式成为国内收藏门类,20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收藏高峰。1996年,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举办了国内第一个鼻烟壶拍卖专场,鼻烟壶开始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中脱颖而出,其市场价位以每年50%~70%的幅度一路攀升。以内画鼻烟壶为例,2000年国内一流大师作品的市场价格在1万元~4万元,其弟子作品价格在3000元~8000元,到2008年,大师作品价已飙升至5万元~10万元,其弟子作品价也高达1万元~5万元,年平均上涨50%左右。而清雍正、道光年间的精品鼻烟壶身价更是高达上百万元,正所谓“小古董,大收益”。

收藏以旧为主以稀为贵

对于如何投资收藏鼻烟壶的问题,应把握以旧为主、以稀为贵的原则选择精品。

具体来讲,以旧为主就是鼻烟壶年代越久远,升值潜力就越大。康熙年间的鼻烟壶以翡翠、和田羊脂玉、红蓝宝石、金银等材质为主,流传下来的数量不多,非常珍贵。同陶瓷一样,鼻烟壶也讲究以官窑为贵,清朝的官窑鼻烟壶自然是上乘之选。但收藏官窑作品需要从其造型、用料、把玩痕迹上注意甄别仿品。

现代鼻烟壶,内画作品占到90%以上。收藏内画鼻烟壶要从大师级精品入手,具体说就是要收藏清末民初王习三、周乐元、马少宜、刘守本、马少宣、叶仲三等国内一流内画大师的作品。对于经济实力稍弱的收藏爱好者,可以从收藏这些大师的弟子王千、张汝财、陈润璞、王冠宇等人的作品入手,循序渐进。这些当代名家正处于创作的黄金期,其作品极具收藏潜力,未来升值空间可观。

此外,就具体作品而言,从材质上说,应首先考虑收藏天然水晶鼻烟壶,其次是透明度较高的玛瑙壶,再次是人造水晶壶,最后是料壶(玻璃壶);从造型上说,应以老鼻烟壶为标准,其外形要优美,壶的大小要适中,尺寸最好控制在6.5厘米×4厘米左右;从题材上说,内画鼻烟壶要首先收藏人物肖像画作品,其次是动物画作品,再次是人物画作品,最后是花鸟画作品。

收藏入门有诀窍

清乾隆年间是鼻烟壶制作的鼎盛时期,特别是珐琅鼻烟壶,装饰手法和题材内容非常丰富。但目前市场上清朝的鼻烟壶真品已经很难寻觅,所以对于初级收藏爱好者而言,想买到货真价实的鼻烟壶需要掌握很多相关的专业收藏知识。

需要提醒的是,有一部分清末的仿制鼻烟壶造型的瓷器作品正在市场上流通,但实际上是用来装药的药瓶,并不是瓷胎鼻烟壶,所以收藏爱好者在选择收藏时要特别注意。

瓷胎鼻烟壶的存世量最多,市场价格较低。瓷胎鼻烟壶中要以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制作的最为珍贵。如果想收藏瓷胎鼻烟壶,初级收藏者可先从青花、青花加紫瓷胎鼻烟壶入手,在对市场有了初步了解后,再逐步向粉彩等较高档次的瓷胎鼻烟壶深入。

若是对玻璃胎鼻烟壶感兴趣,这类品种目前在藏市中流通得较多,大都做工精致,质地滋润。收藏者在购买此类鼻烟壶时,可尝试价格不高的单色玻璃胎鼻烟壶。而玉石类鼻烟壶以雕工精美的羊脂玉为上品,初级收藏者可先从普通的白玉、青玉入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