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 导航 >

钧瓷小茶壶的选用与收藏

钧瓷小茶壶的选用与收藏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瓷器的欣赏与鉴别

2020-08-06

民窑瓷器的收藏与鉴别。

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钧瓷魅力所在,钧瓷也经常作为国礼送给外国友人,随着钧瓷文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钧瓷和使用钧瓷,下面名窑钧瓷就为大家讲解一些钧瓷茶具钧瓷壶的选用和收藏。

白胜利-小号高梨壶

选用钧瓷壶需要从实用和美观两个方面入手,一般情况下,选用钧瓷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个人感官:壶的造型和外观要符合自己的口味,符合自己审美观,这是最基本的一点,钧瓷窑变万千,每个人喜欢的都不一样。

2、 钧瓷壶的质地:看起来要厚重剪影,色泽饱满莹润,上手有一定的手感和分量。

3、 钧瓷壶的精密度:看壶盖是否和壶身紧密契合,有没有盖不严或者壶盖不规则变形等情况的出现。

4、 倒水感觉:倾壶倒水水流顺畅,壶嘴圆润,不倒勾水流,能一次性将壶中水倒出。

5、 壶把舒适程度:倒水时感觉手握壶把不吃力,不难受,倒水时也不别扭则形。否则不行。

石瓢壶-茗钧堂作品

钧瓷壶的收藏

钧瓷壶的收藏一般要从釉色、造型、工艺、制作方法等四大因素考虑。

1、 看釉色

釉色是否莹润有质感,是否有奇特的窑变的纹路、斑点或者意境画面,如果有出现感官效果特别好的釉变,则为上品。

2、 看壶造型

壶造型是很重要的,造型有很多,但是具有收藏价值的造型一般都简约大气,有画龙点睛之笔,第一感官效果都会喜欢上。

3、 看工艺

具有收藏价值的钧瓷壶工艺一般非常精细,从手感触觉,视觉效果上看都是很舒服的,施釉的厚薄,釉色的变化都会引人入胜,一般这类壶都是上品。

4、 看制作方法

要想高价值的收藏,首先壶应该是手拉坯纯手工制作的,其次烧制一般采用煤烧或者柴烧的,另外一般是由名师出品,三者兼具,就具备很高的收藏价值。

仿古壶-温红远作品

钧瓷壶的选用和收藏是需要从很多方面考虑的,钧瓷具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特性,每个人的审美、价值取向和爱好不同,选择也会出现偏差。但也都是基于以上介绍的几个方面进行选择的。

taoci52.com精选阅读

陶瓷收藏与鉴赏:元代钧瓷小香炉


香炉起源于何时,尚未有定论。但其功用最初主要是生活起居时焚香,以修身养性,或祭祀先祖、神明。以至于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香道”。进而流传日本、朝鲜等国。至佛教传入中国,香炉自然地成为供奉佛祖的重要器物。当然,道教信徒拜神明也用香炉,都作焚香之用。

香炉种类繁多,质料也有铜、铁、锡、石、陶瓷之别。其中历代陶瓷类的香炉更是窑口众多,造型迥异,除了礼佛,祭祖,还有一些制作小巧精美的香炉,成为文人雅士案头琴旁的装点之物。如现在这样大雪纷飞的时候,有雅室一间,棱窗一扇,窗内除满壁藏书外,唯一案、一几、一炉、一琴。知交二人对弈也好,座下“谈笑有鸿儒”也罢,都是人生快事。或于青烟袅袅中,独自抚琴、读史,又是何等的清雅。胡喷与清谈,苦读与修身,其中滋味的分别似乎就在这一炉香。

这只元代的钧瓷小香炉,玲珑精致,牙白色胎上满施天蓝色釉,自然流淌的釉水微垂于底部,口沿自然窑变的绿斑,使之略显俏皮,让人爱不释手。钧瓷兴盛于宋金,中心窑厂位于河南禹州市。到了元代,各地窑厂竞相烧制。与宋代钧瓷整体釉面厚薄均匀的特征不同是,元钧釉面大多有垂釉现象,正是这种垂釉使元钧看起来显得粗狂、奔放,这只鹤壁窑的钧瓷香炉造型简洁,釉面莹润、肥厚。口径7.5cm,高5.5cm,其制作精美,釉色清新,似在等待有美人添香。

瓷中之王:当代钧瓷收藏与鉴赏


钧瓷发端于东汉,在北宋时期和汝瓷、官瓷、哥瓷、定瓷并称为五大名瓷,是当时宫廷御用的瓷器之一。钧瓷乃瓷中之王,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被称为国宝、瑰宝。

钧瓷烧造起源于唐代,但北宋时期才是钧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在河南禹县神的皇家窑场里,工匠们烧出了天青、天蓝、月白、玫瑰紫等一些珍贵窑变色彩,也凭借着这些变幻无穷的颜色,使钧瓷在北宋时期名噪一时,成为当时著名的五大名窑之一。后来宋金战乱时期,大批优秀工匠南迁,使钧瓷烧造水平随之下降。到元代时,钧瓷烧造水平已经大不如北宋时期了,但由于钧瓷色彩斑斓,深受北方人民的喜爱,元代时钧瓷在民间又一次发展起来,窑口从河南一地开始向北方传播,山西、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都出现了烧造钧瓷的窑口。元代以后,随着北方战乱不断,明、清时期钧瓷烧造渐渐式微,直到清末才有人重烧,但清末、民国时规模很小,几乎断烧,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恢复烧造。

现在所说的钧瓷收藏,一般是指宋元时期的钧瓷收藏。北宋时期的钧瓷已经很少能见到,元代钧瓷由于当时产量较大,市场上偶尔还能见到一些,但由于钧瓷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市场上一出现往往也是藏家争抢的藏品,所以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现在一个好一点的元代钧瓷碗盘,比如带红斑的元钧碗盘能卖到万元左右,而且市场上的价格仍在一路攀升。所以,遇到好一点的钧瓷品种一定不要轻易放过。

在收藏钧瓷时一定要对各时代的钧瓷有所了解,这样在市场上大家才能去伪存真,收藏到真正的钧瓷藏品。

宋代钧瓷一般色泽沉稳,窑变自然,胎土细腻沉厚,釉面流动感均匀,釉面开片较少,气泡少,棕眼很少或无棕眼,施釉到底足且足心施釉。

元代钧瓷一般色泽亮丽,胎土较粗松,釉水流动感强且釉水厚重,多有垂釉现象,釉面开片大,气泡多,棕眼较多,而且窑变多为人为点、刷形成,施釉不到底,底心露胎且多有乳状突起。

由于钧瓷烧造时温度较高,所以不论宋钧、元钧,釉面一般不吃土,玻璃感较强,有时有水蚀现象,但土蚀情况较少。也就是说,如果大家在市场上遇到一个土蚀严重的钧瓷就一定要小心了。而且钧瓷釉面莹润细滑,摸着手感较滑腻,如果你看到的钧瓷釉面很干涩的话也要小心了。

当然还有很多鉴定钧瓷的方法,但一般要有经验的积累才行,以上这些只是鉴定钧瓷的一点小窍门,希望在收藏时能用得到,同时也希望藏者都能收藏到好的钧瓷藏品。

钧瓷的鉴赏与甄别


关于钧瓷的鉴赏与甄别,这里结合先辈的研究,以及我(田培杰)多年收藏之经验,我认为钧瓷鉴赏可概括为两种:

一种是专家、学者、大收藏家所说的真伪鉴别,是指宋、元之钧瓷与近代、现代钧瓷的对比,严格说来,是指宋钧。真正的宋代官钧,民间流传甚少,能识真宋钧之专家也甚少,我去北京琉璃厂各家店铺,知钧者少,懂钧者少,能鉴定宋钧者更少。这是专家的事,是大亨的事,寻常百姓没有财力,也舍不得去买一件几十万、上百万、上千万的宋钧瓷,况且十有余八九上当受骗。

另一种是一般百姓所说的钧瓷鉴别,那是指广钧与神垕钧瓷的区别,或是其他瓷类与神垕钧瓷的区别,这是对现代人所说的。我所要说的就是如何鉴别现代钧瓷珍品。

(1)现代石湾仿钧与神垕钧瓷

石湾仿钧多以人物造型取胜,釉色暗红遍布全身,釉色匀而不厚,比较死板,阳光下不能出五彩七色。

神垕钧瓷则与之相反。

(2)景德镇瓷器与神垕钧瓷

景德镇仿钧瓷多为低温烧制,胎骨为白色,釉汁薄而匀,以绿色、天青、天蓝为主色调,现代作品甚少,有者必珍贵。

(3)其他瓷类与神垕钧瓷

其它窑系出产的彩瓷,是用化工原料有意着色的,红、绿、蓝都非常鲜亮,并会出现深浅变化,但不窑变,多为低温烧制,没有钧瓷鉴赏知识的人会误认为是钧瓷。

(4)新工艺钧瓷和传统工艺钧瓷

新工艺是80年代匠师们研制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出成品率高,烧制过程短,施釉非常薄,成品器物釉色鲜亮,给人以轻飘感,多成批生产。现在小窑户基本不用此法,因为一般收藏家是不予问津的。

(5)液化气烧制的钧瓷

1995年以后,中国钧瓷研究所经过专家和匠师们的反复试验,研究出一种方法,不用传统的煤炭和木柴,而是用现代的液化气进行烧制。这种器物成品率高,烧制时间短,色彩比较鲜美活脱 。但看起来比较浮夸、土俗、虚假,纯正血红、月白色甚少,远不及五六十年代国营禹县钧瓷一厂、二厂的作品,无甚收藏价值,但从部分窑厂的工艺釉色及器型看,却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不失为高端工艺品的异类。

买钧瓷五看(教您如何购买钧瓷):

一看釉色纯正无杂,柔润如脂,庄重稳托,红如血,蓝似天。

二看斑块柔活洒脱,图案形神皆似,自然天成。

三看窑变色彩丰富,山、水、云、霞雄浑朦胧,虚实动静相兼。

四看露筋线条清晰,粗细匀称,不漫不溢。

五看整体无裂无疵,不歪不斜,完美和谐。

钧瓷的收藏潜力认识


钧瓷的收藏潜力首先中国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替代的象征物,而钧瓷则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中国五大名瓷“钧、汝、官、哥、定”之首。中国钧瓷艺术始于唐,兴盛于北宋,得名于禹王故里夏启举行开国大典的古钧台,至今己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宋徽宗时期被定为御用珍品,只准皇家所有,不准民间收藏,封为“神钧宝瓷”“精妙绝品”。宋元时期以后,由于战乱,钧瓷烧制工艺失传,但很多钧瓷珍品也因此流传入民间,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黄金有价钧无价”之类的美誉。其次就是在闻名世界的北京博物院、大英历史博物馆、巴黎博物馆、日本皇家博物院等,钧瓷都被尊称为”镇馆之宝“。目前已有20多种当代钧瓷产品被确定为国礼赠送给国外政要,一大批钧瓷珍品被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收藏。钧瓷是华夏民族悠久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具有百看不厌的艺术魅力,自古就有豪门收藏、鉴赏收藏家们争先收购和馈赠贵宾的珍品,随着经济发展和收藏热的兴起,钧瓷近几年在海内外各大拍卖会屡创新高。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的当代钧瓷,其价格在二三十年内翻了数十倍甚至上百倍,钧瓷收藏的潜力及前景极为广阔。如果您的家中还没有那就赶快选一件您和他喜欢的钧瓷吧!

收藏小物件的快乐


名人字画,古币像章,青铜器、玉器、陶瓷,旧版钞票、粮票、纪念币,老银行股票、国库券,乃至文件、信件、手稿……收藏是没有界限的,不管古物旧物,还是当世之作,只要它具有稀缺性、艺术性、保值性、独特性等特征,都可作为藏品;收藏也是没有门槛的,旧时的达官贵人,现在的收藏名家,固然保有价值连城的绝世之作,但普通人只要热爱生活,细心留意身边的各种物品,不但有机会“淘”到几样称心的藏品,还能体会一番别样的收藏之乐。

教初中历史的张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平民收藏家”。他从学生时代就痴迷于集邮。后来随着专业知识的不断增长,他的眼界不断开阔,“收藏”的范围从邮票到古钱币,再到毛主席像章、老粮票、手稿等,藏品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他开门见山地说,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花在收藏中的财力和精力都十分有限,藏品的价值和收藏大家的藏品是比不了的。但他的每一件藏品,都是靠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细心得到的,时间长了也就有了感情。比起藏品本身的市场价值,他更看重收藏过程中感受到的时代感与乐趣。

张老师住在一栋老居民楼,不大的房间里,摆满了各样藏品。说起自己的藏品,几枚特殊的毛主席像章仍令他激动不已。1993年,恰逢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他在一家店里看到出售的像章堆里夹杂着三枚稀有的3522厂样品章,尽管内心激动,他还是不动声色地与店主周旋,最后以60元价格整堆购入,其中正包括那三枚3522厂样品章和整套悼念毛主席特制章。他还尝试在历史课上用自己的藏品作教学辅助,效果出奇得好。很多学生都从中得到了乐趣,甚至后来也成为了收藏爱好者。不过,收藏也带给了他一些烦恼。张老师坦言,自己在收藏中花费很多,家人并不理解、支持。投身收藏,且几乎只进不出,也导致他的生活并不富裕,至今还住在老房里。他说,自己只是普通的收藏爱好者,并没有考虑过利用收藏获利。每一件藏品他都记得来历,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回家看到“孩子”们,就算“苦中作乐”也值得了。

今年,是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故事爷爷孙敬修诞辰110周年。本报连续报道了纪念孙敬修大型文艺晚会《爱心托起未来》的活动,引起了张老师的关注,起因是他收藏的一份孙敬修的珍贵自传手稿。这份手稿,是天津人民出版社的一系列名人自传手稿中的一篇。手稿纸已泛黄,开始有名人档案并配照片,后面是名人根据出版社的问题所手写的回答,并有编辑修改与排版的痕迹。张老师介绍,这套手稿几经辗转,于2003年到他手中。作为孙敬修的铁杆听众,他见到手稿时格外亲切、激动。“孙老的字写得既认真又工整,编辑只修改了小部分,捧着这份手稿,看到孙老亲自写出的人生经历,我感到好像在与他隔空对话”。据他推测,这套手稿时间为1983年左右。除了孙敬修,还有李苦禅、臧克家、姜昆、李连杰等数十位名人的手迹,每人页数不等,但都内容完整。从得到名人自传手稿的第一天起,张老师就决心找到这本书,为手稿寻找归宿。可惜8年来,他遍访旧书市场,甚至去了出版社,都没能找到这本书。张老师说希望通过《天津日报》找到了解这本书的读者,进一步体会老艺术家德艺双馨的人格魅力。

元代钧瓷与宋代钧瓷的主要区别


金、元时期的钧瓷制作,从某中意义上讲,还是对宋代钧窑工艺的继承和延续,金、元时期的钧瓷工艺特征不可避免地有时代烙印及本民族特色,形成与宋钧有差异的工艺特征。

宋代钧瓷无论是民窑还是官窑,器物造型都非常规整。民窑釉色多以天青为主,也有月白、天蓝、葱青;官窑则以运用金属铜“窑变”呈色之美妙著称。民窑较之官窑胎釉略薄,但是都能做到施釉厚薄得当,所见瓷器流釉、粘足的极少。宋代钧瓷大多施满釉,且器底多涂褐色(俗称芝麻酱色)护胎釉。鼓钉洗、花盆和盆奁,以及盘类以支钉支烧,其它则以垫饼烧造。宋钧胎质细腻致密,呈灰褐色,它吸水率低,瓷化程度高,叩之其声铿锵圆韵悦耳。从胎质断面可以看出,纯净无杂质,很少有空隙,很少出现釉层剥落等现象。

金代钧瓷的制作基本上沿用了宋代的造型风格,并烧制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钧瓷作品,如一些瓶、炉,不仅造型讲究,而且窑变美丽。河南开封市文物商店所珍藏的一件金代钧瓷窑变罐,可称得上是金代钧瓷中的杰作,被定为一极品。此罐小口、鼓腹、圈足,肩上附有双系。通体饰明快的天青釉,底部亦有釉,圈足刷褐色护胎薄体。

罐内外釉面上共装饰有17块窑变斑彩,窑变斑色泽绚丽,大体有三种色调;中心为葱绿色,外层为朱红色,最外层为葡萄紫或玫瑰红色。基础釉的天青色和窑变斑的红、绿、紫色交相辉映,五彩斑斓,炫人眼目,堪与宋钧相媲美。金代钧瓷中的碗、盘的造型基本上也是沿用宋制,器形逐渐变大。

总体来说,金代钧瓷是战乱之后的恢复之作,是为满足民间大量的日常生活需要而在民窑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的,从这一点来讲,它并不十分严格要求钧瓷胎釉的选料精细,制作的精益求精。它的首要目的十分明确:实用为上。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烧制出的金代钧瓷,除少数精品外,普遍出现胎料粗松、胎质泛黄等现象。金代钧瓷较少支烧,大多以垫饼垫烧,轮制产品不规整,盆、碗、碟、罐的圈足统旋直足,所掏窝子一刀而过,窝子不正,深浅不一,刀痕、指痕都程度不同地出现在胎体上下不加任何修饰。

釉色以天青、天蓝为主,窑变色彩不及宋钧自然,其釉彩流动性小,与宋钧窑变神奇美妙、变幻莫测的艺术效果形成鲜明对比,成为金代钧瓷色釉变斑一大特点,这也真实地反映出战乱之后的金代钧瓷的艺术水平。

元代是钧瓷瓷器蓬勃发展的时期,烧制钧瓷的窑场遍及各地。钧窑瓷器在这一历史时期已经成为民间百姓中最主要的生活用具,这种大量的需求虽然刺激了钧瓷的生产,但也同时带来了负面影响,只追求钧瓷生产的数量,而忽视了钧瓷的质量,整个元代钧瓷量大质粗。

与宋、金时期的钧瓷相比,元代钧瓷品种单一,器物多大件,给人以笨重之感。其特点具体表现为:胎釉皆粗,釉厚而不匀,厚的则过度,釉流下垂处聚釉达到了“垂若蜡泪”的程度;薄釉露胎处则又可看到胎上的轮指和刀痕。釉质较粗,烧成后多有气泡和棕眼,釉面光泽度较差。釉色以天蓝、月白居多。器体上的紫红窑变斑似人为之作,形成彤云密布之景象,或聚成物形,不及宋钧窑变美妙自如。元钧施釉一般不到底,底足露胎,底芯也露胎。

元代钧瓷也偶有少数精品,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白塔村出土、带“已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铭文的钧瓷双耳炉,及北京城出土的窑变双耳联座瓶最为代表。钧瓷双耳炉,侈口,直颈,圆腹,下承三足,口沿至肩安有双耳,颈部有三个雕帖的麒麟,造型饱满。在器体上有明确纪年的铭文,这在钧窑瓷中是少见的,为断定它的烧造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钧瓷双耳联座瓶

高63.8厘米,瓶的口沿为花瓣形,长颈,丰肩,上腹圆鼓,下腹微收,下联五孔座,两肩对称处安有双耳,肩腹两侧还饰有对称虎头图案,额头有一“王”字。器表满饰天蓝釉,颈、肩、座等部位出现紫红窑变彩斑。

从以上两件元代钧瓷代表性作品可以看出,元钧器形不仅较之宋、金时大了很多,而且在器物的造型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元钧在器物表面所采用的堆雕、镂孔等装饰技法在宋、金钧窑瓷器中是不见的。

通过实物对比,我国可以看出元钧与宋钧的主要区别在于:

1) 宋钧大多为满釉支烧,底足刷有酱色护胎釉;元钧多施半截釉,底足露胎。

2) 宋钧釉厚而匀;元钧釉厚而垂。

3 ) 宋钧胎釉细腻;元钧胎釉粗糙。

4 ) 宋钧器体上的紫红窑变弥漫全体;元钧则聚成块斑。宋钧釉无论深浅浓淡皆浑然一体;元钧釉浓处起斑彩或条纹,浅处仍见水浪。

纵观整个元代钧瓷的生产,数量都较之宋金时期有发展和提高,在造型和装饰艺术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改进,为钧瓷艺术增添了新发内容,充分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但是,钧瓷精品已属凤毛麟角之作,至元末已逐渐丧失了艺术生命力的钧窑瓷器。

小姜和他的收藏


小姜叫姜悦,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委会主任姚政先生也亲切地称他为小姜时,这个名字便在收藏界叫响起来了。姚先生今年6月份寻找本年度“中国民间十大国宝”时,亲临唐山看了小姜的收藏之后,记下了小姜两件宝物的名字:和田黄玉车马人物圆雕《鸿门宴》、青铜镏金《摇钱树》。中国十大民间国宝评选是去年开始的由中国收藏家协会发起的全国性文物保护活动,每年举办一届。由专家深入民间收藏实践考察,确定候选宝物,一般候选宝物30件,从其中将评出“十大国宝”和“十大金奖”20个奖项。能代表北方在收藏界为唐山争一个位置,小姜很自豪。

由于受爷爷的影响,很小时小姜就迷上了收藏,当然,那时只是痴迷于钱币、邮票以及家传的小玉件。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不足,越发激起了他研究收藏的兴趣。他跑遍了大江南北的玉器市场以及古玩市场,从实践入手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知识,从不懂玉器玉质及年代,到一上手就能区别玉质的产地、大概的年代,历经了十几个春秋。他坚定地相信知识的力量。他将自己的力量源泉归功于2007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玉器培训班毕业、2008年至2010年清华大学考古文物鉴定系结业,归功于学习期间每月一两天的理论学习、考试和数不清的文物市场实践、师长的精心传授,归功于先师们智慧结晶的著述与志同道和朋友们的互相激励。

小姜已有了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国家人力和社会保障部与清华大学共同颁发的古玉鉴定评估师证书,有了青铜、陶瓷鉴定师证书。他收藏的古玉包括从良渚、红山文化时期延续到清代的全国五大名玉系列,他收藏的青铜器有食器、礼器、酒器、祭器及多种古代青铜器数个系列,他收藏的瓷器囊括了唐代以后各大名窑的经典器形……

小姜说,他是在学习中了解古董文化的,他愿意做一个古董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他已在网络论坛上发表10万字的古玉鉴赏文章,还将继续写下去。他想和热爱古董文化艺术品的朋友建立一个古玉交流研究协会,毕生从事古玉一类的古董文化讲座、展览、鉴赏、推介。他喜欢用一首自创的律诗表达心境:千秋佳缘今朝聚/百代无言匿四方/剑舞经阁藏为乐/秦风汉韵古作香/惊羡华夏大壮美/愧说吾辈小轻狂/盛世当成凌云志/大风起兮论短长。北方小姜,还不足人生不惑的年龄,前面人生的路与收藏的路还很长,努力吧!

粉彩开光人物茶壶


收藏机构: 故宫博物院

大小尺寸: 高12.6cm,口径5.5cm,足径6.3cm

生产时代: 乾隆

生产窑口或产地: 景德镇窑

品种: 粉彩

陶瓷造型: 壶

说 明: 清乾隆

此壶圆鼓腹,柄呈耳状,壶盖为覆钵式,上有莲纹装饰钮。壶身以米红色凤尾锦粉彩团花为地,正、背面各有一开光。正面开光内以“雨中烹茶”为纹饰主题,用清淡的粉彩描绘出人物在庭院中烹茶的情景;背面开光内题墨书御制诗一首,诗曰:“溪烟山雨相空濛,生衣独坐杨柳风。竹炉茗椀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松风泻处生鱼眼,中泠三峡何须辨。清香仙露沁诗脾,座间不觉芳隄转。” 壶盖与底均有描金。壶底中心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 三行六字款。

此壶造型丰腴,线条圆熟,粉彩淡雅。纹饰取材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御制《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诗意,画面构图疏朗,描绘细腻,题诗书法精妙。乾隆是一位崇尚风雅的皇帝,一生所留诗稿丰富,从这件官窑茶壶中可见其文人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