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景德镇开展“一带一路”陶瓷文创产业调研

景德镇开展“一带一路”陶瓷文创产业调研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1-03-29

景德镇古代瓷器。

为贯彻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创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重大决策,围绕打造陶瓷文化旅游重要节点城市和做大做强陶瓷文创产业的目标,日前,市政府副市长,民革省委会副主委,民革市委会主委熊皓率民革江西省委员会、政协景德镇市委员会、民革景德镇市委员会、景德镇学院、市瓷发局等相关人员一行赴新疆、甘肃、陕西等地就“一带一路”陶瓷文创产业课题开展调研。

调研组通过与当地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及陶瓷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座谈、参观文化产业示范区内有影响的陶瓷类企业等方式,重点考察古丝绸之路上中国陶瓷的存在状况和影响力、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背景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及如何实现各地文化旅游与商贸密切结合、相向推进的策略与措施。

调研期间,熊皓一行还详细了解了丝绸之路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2016年新疆)、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2017年甘肃、2018年陕西)等展会上中国陶瓷的展销情况及三个地区如何利用“一带一路”平台开展文化研究与学术交流情况。同时,瓷发局主要领导还积极邀请新疆等地采购商来景参加2018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

中国陶瓷闻名于世很大程度是因为丝绸之路让世界认识到中国,瓷器是中国连接世界的桥梁和纽带,景德镇是享誉世界的千年瓷都,建议结合此次调研,由江西省陶瓷旅游产品研发设计基地牵头将课题转化为陶瓷旅游产品的研发资源,与企业合作,引导和激发企业,重视陶瓷文化话语体系建设,传承好陶瓷文化,讲好陶瓷文化故?拢銮恐泄幕娜硎盗ΑQ蟹⑹视λ砍裰泛?“一带一路”建设的陶瓷旅游产品,并使之规模化、品牌化。向世界各国展示了的艺术魅力,把我们景德镇打造成冠领中国、代表江西走向世界,世界感知中国,认识江西的国际瓷都,向世界弘扬新的时代建立新的丝绸之路,造福中国和沿线各国人民,并通过陶瓷向世界展示一个经济强大、文化自信、热爱和平的东方大国。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德化陶瓷乘“一带一路”东风再出发


德化陶瓷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所产白瓷有着“中国白”的美誉。作为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的“宠儿”,德化陶瓷见证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繁荣。

近年来,该县商务部门以陶瓷为抓手,乘着国家“一带一路”东风,围绕服务再优化、市场再聚焦、品牌再提升工作目标,再次推进“中国白”扬帆远航。德化已成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全国最大的出口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

统计数据表明:2018年,德化陶瓷产值328.46亿元,增长14.1%;自营出口总额21.52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约2.88亿元,同比增长29.8%。

服务再优化

紧扣服务优化提升,该县出台了《德化县提升营商环境行动实施方案》,商务部门立足职能,从目标、政策、服务等方面发力,着力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致力营造更加优质的亲商安商营商环境,全力激发陶瓷实体经济活力。

目标引领。贯彻落实好《德化县陶瓷产业跨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国外市场需求为目标,引导企业逐步由产品输出向品牌、文化输出转变,不断提升技术含量、文化内涵、产品档次、市场占有率和出口竞争力等领域的空间。

政策引领。整合扶持企业出口的政策组合,落实“一带一路”出口相关扶持措施,鼓励企业积极运用出口信保等手段,及时向企业兑现各项奖补资金。2018年以来,兑现各级各类外贸奖补资金1800多万元。

服务引领。强化预警意识,应对贸易壁垒,及时跟踪陶瓷行业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和要求,引导企业提高防范与应对能力。2018年,该县14家日用陶瓷生产企业通过土耳其对中国的日用陶瓷产品反倾销调查,经过无损害抗辩努力,获得8%的统一税率。今年4月,举办欧盟日用陶瓷反规避调查应对协调会暨日用陶瓷出口企业贸易摩擦应对培训会,为该县出口欧盟企业提供涉外律师服务,并指导涉案企业做好应对工作。

市场再聚焦

聚焦精准营销,德化商务部门注重筛选一批适合该县企业的知名展会,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企业参与,尤其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全方位拓展市场。

以参展拓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华交会、春秋季广交会、德国法兰克福礼品展等知名展会。同时,引导企业参加印度国际消费品展览会、马来西亚福建商品展、东盟(曼谷)中国进出口商品展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会,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出口份额。2018年共组织553家次企业、877个展位参加国(境)内外知名展会。借助中国陶瓷茶具城等营销平台,2018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德化)茶具文化博览会,加快建设“国际瓷艺城”,发挥活动推广平台的“虹吸效应”,打造名副其实的“世界陶瓷之都”。

寻电商新突破。据统计,该县现有电子商务应用企业7500多家、淘宝镇3个、淘宝村13个,2018年全县网络零售额68.5亿元,同比增长86.6%。今年成功进入商务部公示的10个“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工作典型县”之一。在阿里公布的电商百佳县名单,网商指数、网商应用数据普及性、跨境电商三项位居全省第一,电商发展综合指数排名全国第21位。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全国首批中国国际电商中心培训学院泉州分院、全国首家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合伙人试点LBS相继落地德化,率先在美国、俄罗斯设立陶瓷跨境海外仓,获评中国跨境电商创业最活跃县,着力打造跨境电商生态圈。

品牌再提升

通过实施品牌提升工程,该县不断完善鼓励企业品牌建设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深挖品牌价值,组建“品牌联盟”,提升“中国白”德化瓷的知名度。

推动品牌融合。促进“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大师品牌”四大品牌有机融合。区域品牌方面,连续三届荣膺“中国瓷都”称号,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德化县“世界陶瓷之都”称号,并征集选定世界陶瓷之都·德化LOGO标识。企业品牌方面,建立“商标孵化库”,以自主品牌进行出口。目前,全县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枚、中国陶瓷行业名牌45个,福建省著名商标36枚。产品品牌方面,德化白瓷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率先成为拥有国家标准的瓷类产品,德化陶瓷、德化瓷雕、德化白瓷等5个商标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德化白瓷”入选首批中泰“33”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大师品牌方面,开展省级以上大师人名商标注册,保护大师品牌;开展“名师带徒”活动,打造老中青大师培养梯队,推动陶瓷技艺传承。现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9名、省工艺美术大师101名、省陶瓷艺术大师108名。

加大品牌推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借助国内国外各种展览展会全面推介德化世界瓷都品牌,鼓励企业在展区抱团设立德化陶瓷区域,区域统一特装、摊位统一标识,突出德化世界瓷都形象,推广本土陶瓷品牌,提高参展整体水平,加大世界陶瓷之都形象塑造。利用春秋两届广交会平台进行立体组合宣传,在展馆显眼位置悬挂“世界陶瓷之都·德化”广告牌,在LED显示屏播放宣传片。开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品发布会,统一制作德化品牌企业展示柜,定制印有“世界陶瓷之都·德化”LOGO的T恤等方式,不断提高世界陶瓷之都品牌宣传。成立陶瓷艺术创作服务中心,建成10个外来艺术家驻地创作基地,先后有法国、韩国等100多名国内外艺术家来德化驻地创作。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中国白”德化瓷的品牌影响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德化商务部门将不断优化举措、对接融入,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交流合作往来,拓展新市场、焕发新风采,为打造海丝路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世界瓷都和助力福建外贸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带一路”:中国陶瓷新的“筑梦空间”


“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贸易畅通之路,也是文化交流、民心互通之路。回望古丝绸之路,无论是“西北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是贸易兴盛、民族交流之路,不同文明得以碰撞交融,并通过创新发展得到提升。

1877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但众所周知,与古代丝绸之路曾经辉煌的贸易记忆相伴随的不仅仅是丝绸,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主力商品,中国陶瓷曾风靡全球。

“菲律宾的每一个省、每一个岛屿都出土过中国古陶瓷。”在一本有关中国陶瓷的书中,菲律宾东方陶瓷学会前会长庄良有女士留下了这样的文字。在菲律宾群岛出土的中国瓷器居东南亚地区之首,菲律宾在先后十多年的时间里,共出土大约40000件中国古代瓷器。在“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都能找到古代中国陶瓷的出土。

中国陶瓷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从发端来看,中国陶瓷制作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中国一词的英文China原意是瓷器,瓷器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代表着中国悠久文明。陶瓷不仅是物质产品,且是一种文化产品。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陶瓷器,在交流和借鉴中,相互融合又独具特色,不仅有生活实用功能,还为人们提供着审美享受。

目前中国陶瓷无论数量或规模,均位居世界首位,是陶瓷生产制造第一大国,但缺乏在世界上叫得响的陶瓷品牌,离陶瓷强国还有较大的距离。“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让古老的陶瓷迎来了新机遇。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应更重视品牌建设和专利保护,并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需要,针对不同市场开展设计创新。

“一带一路”,为中国陶瓷打开了新的“筑梦空间”。一方面,中国陶瓷业要充分挖掘“一带一路”建设所带来的市场机遇,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要善于从文化交流中汲取艺术创造的精神财富。在历史上,中国的陶瓷和陶瓷技艺传播到了世界,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生活和艺术,同时也在传播中引进了一些独特的技术经验,如中国陶瓷的青花颜料,就是借鉴了波斯的陶瓷作品配料。

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陶瓷产业和陶瓷文化不仅是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使者,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一带一路”的“筑梦空间”里,中国的陶瓷业将获得巨大的推进力量,世界陶瓷产业和艺术的发展也将获得新的源泉。

“一带一路”国际陶瓷论坛将在荣昌举行,助推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


“世界旋转的轴心正在转移,移回到那个让它旋转千年的初始之地——丝绸之路。”正如牛津大学学者彼得·弗兰科潘所言,“一带一路”倡议下,这条承载50多个国家30多亿人口的丝路正在焕发生机。

陶瓷,千年不褪色。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经典的“三驾马车”之一,陶瓷是中国商品和中国文化的代表符号。

今天,当这悠远的商道再次成为聚集要素和财富的纽带,陶瓷,仍然是故事的主角之一——本月30日,2019重庆“一带一路”国际陶瓷论坛将在荣昌举行。届时,来自“一带一路”多个国家的专家、官员和企业家将齐聚荣昌,探讨如何合力做好“一片陶”文章,加大荣昌陶瓷产业的开放发展,助力重庆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更好发挥带动作用。

登入殿堂

传承与创新并重

“荣昌陶被中国美术馆典藏,登上中国艺术的最高殿堂,这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事。”在荣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梁先才看来,这是对荣昌陶的传承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曾在古丝路上行走千年,陶瓷,是传播中国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载体。在荣昌,陶器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1953年,荣昌陶器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广西钦州陶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而荣昌安富与江苏宜兴、广东佛山石湾并称为“中国三大陶都”。

今年5月12日,“千年古驿镇·一品荣昌陶”2019荣昌陶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召开。来自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书画家聚集一堂,为荣昌陶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出谋划策。

会上,中国美术馆典藏了7件荣昌陶精品,这也是重庆陶艺作品首次被全国最高艺术殿堂收藏。

专家们认为,荣昌陶能有今天的成绩,是传承与创新的合力所致。研讨会上,7名陶艺专家,就荣昌陶传统制作技艺特点、雕塑工艺、陶土特点、创新与创意、釉色使用、烧制技艺、雕刻技艺等展开了交流。

陶土仍是从前的陶土,产品则早已跨越千年。传统泥料与创意和新工艺的千锤百炼,让荣昌形成了传承文脉、吸引要素的陶瓷产业发展氛围。

事实上,凭借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四大名陶”“中国三大陶都”这几块金字招牌,荣昌陶早已是市场公认的响当当地域品牌。但对荣昌而言,如何做好“一片陶”的文章,让千年不熄的窑火“烧”出一片新天地,则是荣昌人多年来的雄心。

传统优势

全面开放先手棋

重庆努力发挥“三个作用”,荣昌作为重庆众多区县的一员,应该如何作为?突破口在哪儿?如何下好先手棋?在全面审视后,荣昌区把目标瞄准了陶瓷产业。

从资源禀赋看,荣昌境内优质陶土储量约为1.5亿吨,且埋藏浅,地层稳定,极易开采。另外,与荣昌相邻的地区,陶土资源同样丰富。

从人才和技术准备看,目前荣昌拥有陶瓷产业工人10000余人,其中包括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两人,陶艺师50余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18名。

从产业基础看,荣昌现有陶瓷企业共70余家,其中像惠达、唯美这样的规上企业有25家。2018年,荣昌区规上陶瓷企业实现产值47.5亿元,同比增长12.21%。今年上半年,荣昌规上陶瓷企业实现产值24.2亿元,同比增长8.8%。

加上汉代延续至今的陶文化和文脉传承,荣昌,有底气也有能力向世界推介中国陶瓷。以陶瓷产业开放促全面开放,助力重庆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谋定而动的荣昌,开始大力引导和鼓励陶瓷企业走向海外市场。

筹办2019重庆“一带一路”国际陶瓷论坛,建设“一带一路”陶瓷博览中心,绘制重庆市陶瓷产业园发展规划,制订区域内陶瓷产业政策……一系列举措,凝聚成推动荣昌陶瓷企业开放发展的强劲动力。

蓄势待发

荣昌陶瓷“卖全球”

最快明年7月,惠达卫浴的第一批产品,就将从位于荣昌的重庆市陶瓷产业园出发,经长江黄金水道在上海洋浦港换乘海船,驶往国际市场。

11月18日,在惠达卫浴位于荣昌的生产基地,几栋巨大的厂房已经建成封顶,工人正忙于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

这家来自河北唐山的著名陶瓷企业,在国际卫浴市场耕耘了近30年,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6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中,四成来自出口。

荣昌,是惠达陶瓷走出唐山异地建厂的第一站。惠达卫浴荣昌生产基地项目的设计年产能为220万件马桶,其中一半销往包括重庆在内的中国西部市场,另一半,则用于出口。

立足重庆做全球生意,惠达陶瓷打的什么算盘?

“荣昌的天然气等要素成本低,发展环境好,更重要的是,新一轮内陆开放中,重庆已经体现出明显的区位、通道和政策优势,更利于我们拓展海外市场。”惠达智能家居(重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辉表示。

惠达卫浴的“邻居”,同在荣昌陶瓷产业园的唯美陶瓷,也把未来增长点锁定于“一带一路”等海外市场。据透露,这家产值规模全国领先的陶瓷企业,近来正密集调研俄罗斯等市场,目前已着手在东南亚建立销售网点。重庆工厂,将成为唯美陶瓷外销生产基地,其即将开建的三期项目,产品也将以出口为主。“我们的主打产品是马可波罗牌瓷砖,这品牌名就有利于走出去。”唯美陶瓷重庆工厂办公室主任程鹏说,700多年前,整个欧洲正是从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描述中知道了中国,了解了陶瓷。

在荣昌,像惠达和唯美这样正蓄势待发走出去的陶瓷企业,还有很多。“通过走出去更快实现做强做大,是荣昌包括陶瓷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期待。正是在这种强大的共识和期待下,我们决定举办这次论坛。”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说。

通江达海

开放之路流金淌银

陶瓷产业,对出向物流要求高,依托陶瓷产业搭建开放通道和平台,也是荣昌推动全方位开放的题中之意。

利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持续推进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荣昌以争取货运枢纽机场为突破口,依托泸州港口优势、内江铁路优势,致力于构建“空、铁、公、水”立体多式联运体系,形成辐射全国、服务全球的“荣内泸”国际物流金三角。

利用成渝铁路连接永荣矿务局的一段铁路专线,荣昌建成综合物流园区,目前的年货运吞吐量已接近百万吨。荣昌区商务委主任龚霞透露,下一步,荣昌将从内外两方面扩大这一外贸通道的承接能力:一是和寸滩港紧密合作,加快推进川渝合作,增强对周边区县及四川的货运集结能力,争取在荣昌设置海关工作站,让货物从荣昌出口更便捷;二是,通过陆海新通道,与广西钦州港、防城港建立互动,让发自荣昌的货物更快走向全球市场。

龚霞介绍,目前,荣昌已有外贸企业180余家,产品或服务拓展至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提升外贸产品附加值,荣昌还着力引导企业加快产品创新步伐。经过荣昌区政府的引荐,该区企业澳龙生物和重庆海关实验室签订合作协议,利用海关的技术资源和海外市场信息资源,加快奥卢生物的技术成果转化,增强国际竞争力。

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既需要推动本地企业走出去,又需要让全球资本、技术和产品走进来。在刚刚闭幕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荣昌区一举揽获多个项目:新西兰将在荣昌设立进口产品专销馆,马来西亚将在荣昌建设产品分拨中心,来自两国的畜牧产品、榴莲、棕榈油等,将通过荣昌,销往中国西部市场。

以荣昌夏布小镇为依托的服务贸易园区项目已经启动。和重庆另外3个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区不同,这里集产品展示、销售、研发和体验于一体,外贸功能更加完备。目前,荣昌夏布年出口货值已经跃升至1亿美元。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荣昌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4.4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4.06%;实际利用外资3585万美元,同比增长32.19%。今年,荣昌还实现了重庆市血橙首单出口,生物制药产品海外市场也已经拓展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尽管荣昌不沿海、不沿边,也不沿江,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也有办法走出一条开放发展道路。”曹清尧对此充满信心。

专家点评》》

意大利驻比利时大使馆文化参赞倪波路博士:

让文化“走出去”立体化展现荣昌陶之美

传承千年的烧制技艺,形成了荣昌陶瓷“红如枣、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的独特美感,既体现出民俗文化特色,又充分展示了民族文化内涵。

千百年来,荣昌制陶工匠们在不断探索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寻求浑然天成的窑变之美。时至今日,传统的“柴烧”技艺在荣昌依旧生机盎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通过“柴烧”,荣昌陶呈现出粗犷自然的质感、朴拙敦厚的色泽、深沉内敛的古雅,带来的是惊喜和艺术审美享受。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曾令荣: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助力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荣昌正站在更高位置找定位,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立足“陶文化”、拓展“瓷文章”,做实做细陶瓷产业规划,持续强化陶瓷产业技术改革创新,持续强化陶瓷产业与文化、生活、教育有机结合,持续强化陶艺人才扶持政策,全力做大做强陶瓷工业,推动陶瓷产品走向世界,为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凝聚力量。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高级顾问、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新文艺复兴学程总导师陈丁荣:

加快推动陶瓷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

荣昌具有唐代昌州窑的陶瓷文化艺术历史底蕴,在此基础上,加快推动陶瓷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

荣昌要把握机遇,瞄准现代陶瓷产业发展方向,做大做强高端建筑卫生陶瓷、有特色的日用艺术陶瓷、高科技的特种陶瓷等,加快推动陶瓷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高质量发展建筑陶瓷,走高端、创品牌、新科技、促集成;因地制宜发展日用艺术陶瓷,推动陶瓷文化传承和创新;丰富发展以节水型、轻量化、智能化、品牌化、配套化为重点的卫生陶瓷;大力发展特种陶瓷,抢占全国陶瓷新型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制高点,打造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先进陶瓷新材料基地,让荣昌陶瓷走向世界,建立国际品牌!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教授刘学建:

走好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之路

荣昌陶已有上千年发展历史,在传承历史的同时,荣昌区坚定不移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之路,实行创新与传统、工业与艺术、产业与文化、质量与品牌的融合发展,更加着眼于现代先进化、高端化陶瓷产业体系的构建,将重庆市陶瓷产业园打造成融合特种陶瓷、日用艺术陶瓷和建筑卫生陶瓷的现代化陶瓷聚集区,现已成功引入了唯美陶瓷、惠达卫浴等一批现代化、智能化的大型陶瓷企业,让荣昌陶再现了昔日辉煌,成为我国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瓷都景德镇:大力拓展陶瓷文创产业新空间


今年瓷博会期间,名坊园正式亮相喜迎开园;而在9月份,皇窑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也开始试运营;同时,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基建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室内装修以及通道亮化、绿化等辅助设施工作,陶溪川陶瓷美术馆内,已进行了“17届全国设计大师奖作品展和颁奖典礼”以及“大元梦华——元代落马桥出土瓷器展”等与瓷博会相关的活动。

上述三处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是近年来景德镇地区着力打造的重点项目。随着项目相继投入使用,无疑对促进当地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旅游业和新兴服务产业的发展,改变地区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些通过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份而获取发展动力的活动。而文化创意产业则是在创意活动中加入文化元素。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北京、深圳、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紧跟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步伐,站在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制高点上,不断探索追求,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为国内创意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陶瓷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及其产业园在全球性文化创意产业和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带动影响下应运而生。

景德镇是千年瓷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制瓷历史悠久,陶瓷文化底蕴深厚,在全球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理应争当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排头兵。景德镇未负众望,近年来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方兴未艾,全市陶瓷创意产业产值占全市陶瓷总产值的40%以上。与此同时,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也快速成长。

从景德镇地区来看,园区的发展过程经历过两种形式,一种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另一种是新近打造的。自然成长起来的如三宝国际陶艺村,雕塑瓷厂陶瓷产业创意园等。而新近打造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如前面提到的陶溪川、名坊园等)相对来说比较规范,有一定的规模,内容也比较充实,从经济性质来看,又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范畴;而从当前一些规模较大的园区来看,在环境打造、软硬件建设上,按照AAAA或AAAAA标准来规划,又属于旅游业的范畴。

景德镇市的陶瓷文化产业园建设相对来说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客观上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盲目跟风,数量偏多;只重建设,管理欠缺;缺乏超前,人才匮乏等。如何使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及是其创意产业园健康有序的发展,笔者认为:

陶瓷文化产业园建设应充分突出陶瓷文化特色,同时要考虑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一般普遍性特征,这方面陶溪川就具有代表性。最近,笔者花了近两个小时游览了陶溪川园区(原宇宙瓷厂内),该园区占地近200亩,打造过程中基本保留了这家上世纪50年代建设的老厂房的原貌及工艺走向,特别是陶瓷生产鲜明特征的窑房和窑体原汁原味的遗存下来了。成型厂房和彩绘包装厂房只是内部作了修整,外型外貌未作改变。而不同时代的烧成工艺所呈现的烟囱高矮不一,风格各异,更具时代烙印,尽现历史沧桑。欣赏陶溪川,展现在面前的就是三大板块和三条主线,三条主线呈南北走向,中间的板块以窑为主线,这条主线通过工业遗产博物馆和陶瓷美术馆加以表现。靠东边的板块为“体验区”,通过古代和近现代成型工艺这条主线加以表现。靠西边的板块为“休闲创意体验区”,以“大学生创意”,休闲娱乐,酒店餐饮为主线,融进了国际上创意产业园最具时尚的元素。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不愧为“国际范”,她将以不可复制性、没有同质性、找不到相似性的独特品质,而载入景德镇乃至中国的陶瓷历史,所凸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不在当前,而在未来。

与此同时,在推进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程中,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指导和宏观管理。应通过产业政策的制定和相关优惠条件的引导,达到优胜劣汰,扶优扶强。还要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品。所谓文化创意产品是指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发挥人的智慧和灵感生产出与常态产品存在差异性的物质形态。如陶瓷文化创意产品就要打破传统的碗盘杯碟,坛坛罐罐的形态,发挥想象力去创制与传统陶瓷不一样形态的“新物态”。雕塑瓷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办的“创意集市”里,大学生销售的陶瓷产品千姿百态,这就是陶瓷文化创意产品。

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属于长期投资,见效慢,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遭遇资金瓶颈,为此,笔者认为应畅通融资渠道,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金融部门要设立专项贷款,广泛吸收民间资金,多管齐下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同时,大力培养和发现人才,通过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较好的政治生活待遇来广纳人才,并从长远出发,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人才。

陶瓷名词:一路连科


一路连科——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在器身上画一只鹭鸶和莲花,取鹭与路、莲与边谐音,故名。一路连科是对科举时代应试考生的祝颂语,清代瓷器上多见,是祥图案。此外,画鹭鸶芙蓉寓意"一路荣华",画鹭鸶花瓶寓意"一路平安"等等。

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状况调研 选


团队成员:黄金平、袁伟、高智丹、毛子平、赖华生、赵琳

指导老师:李明文

1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必要性和可行性

自身的局限性意味着景德镇走传统的规模化发展模式不具备充分条件。同时,由于陶瓷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尤其是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过度地引进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大规模陶瓷企业,势必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大大增加节能减排的压力等一系列问题。此外,在2009 年3月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批44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中,景德镇也位列其中,由于过去数十年间过度开采,当地的瓷土(高岭土)已消耗殆尽,资源的不足致使景德镇瓷业发展面临着转型的过渡。转型一般要求采取多元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跳出产业衰退循环;实施集约整合战略,探寻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新途径。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恰好实现了这一转型的要求,对于促进景德镇陶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2 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状况浅析

2.2 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通过分析调研数据与资料,制约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的因素如下:

思想落后,自主创新观念不够。景德镇陶瓷文化是区域传统文化的经典,千年瓷都较长时期内发展缓慢,反映了陶瓷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在现代市场经济转型中的滞后。有57.5%的工作室经营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室应该向公司企业发展,20%的经营者希望自己的工作室保持原来状态,5%的经营者想转行到其他行业。大部分的经营者都不满足于现状,希望自己的工作室能够做大做强,但不希望自己的艺术瓷产业化。在这些工作室经营者当中,58.5%的人属于院校毕业生,7.3%的人来自陶瓷世家,7.3%的人属于陶瓷艺术家。他们工作时间长的人较少,其中5年以上仅有15.9%,说明后期转业的人占大多数,反映了近些年来工作室的生存环境恶劣。

创业者融资困难。在这些工作室经营者当中, 67.5%的人通过自筹资金创办工作室,创业的环境比较恶劣,政府没有给予相应的扶持措施。27.5%的人有充足的创业资金,5%的人通过与企业合作,来获取创业的机会与资金。景德镇有三所与陶瓷有关的院校,每年都会培养出6000余名专业人才,由于创业环境比较艰苦,很多人选择了直接就业。政府应加强对毕业生创业启动资金的扶持,让更多的人融入陶瓷创意产业发展当中。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当谈到产品被别人模仿、被人抄袭时,55%的人强烈反对这种做法,有27.5%的人觉得无所谓。受访者表示,作品被模仿,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瓷器的推陈出新有促进作用。5%的人对自己的作品被模仿表示支持,针对艺术瓷山寨化,政府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陶瓷文化创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原创性的承认和保护,也是尊重和承认个人创造力的价值。

艺术瓷产业化有待提升。采访时了解到,景德镇的艺术瓷产业化遇到不少困难。很多陶瓷艺术大师认为,艺术瓷产业化就不再是艺术瓷了,大众化的瓷器没有了艺术。很多人反对艺术瓷产业化,陶瓷艺术大师任瑞华说:“艺术的交流要开放思维,让大家的思想相互交流,相互碰撞。”

人才支撑不足,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等高级人才由于体制原因,往往限于个人创作,影响规模相当有限,很难支撑起全市的陶瓷产业。人才结构失衡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以陶瓷制作技术为主,对于中间阶层的陶瓷创意设计型人才非常短缺,同时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很不合理,存在着严重的断层现象。

创意产业发展缺乏品牌集群效应。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整体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很小,地域品牌响亮但企业品牌力弱,长期以来只有产地概念而没有形成产业的品牌效应。虽然,景德镇现有注册的民营陶瓷企业400多家,个体作坊2400余家,但是目前为止只有景德镇陶瓷只有一个驰名商标、2个中国品牌,还没有形成品牌集群效应,影响力较弱。

产品设计单一,缺乏创意。调查显示,陶瓷首饰成为工作室设计生产的主流产品,其中有55%设计生产陶瓷首饰,30%设计生产日用陶瓷,42.5%设计生产陶瓷艺术类产品。他们的产品从设计到成型再到成品的周期在一周到一个月之间占45%,3—5天的有10%,一周的占22.5%,一个月以上22.5%。从这组数据来看,成品周期直接与市场的占有率挂钩,短暂的设计与成型不能达到创意的精致。然而,单一的产品设计直接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

缺乏销售人才,销售渠道不畅通。销售渠道成为工作室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50%的工作室是采用零售兼订购的销售模式,60%采用批发兼订购销售模式 。了解到工作室月销售额一般在5000—10000占32.5,1000—2000的月销售额占2.5%,月销售额在3000—4000占15%,月销售额在10000以上占25%。从月销售额上看,工作室的规模太小,需要不断壮大,从而向公司与企业方向发展。销售渠道相对简单,没有适应市场的销售模式,销售渠道需要在实践中创新。工作室团队结构为陶艺与陶艺的有12.5%,有32.5%的团队结构为陶艺加雕塑,47.5%的团队结构为陶艺加其他,工作室的团队结构模式过于简单,缺乏销售人才。

3 景德镇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内外部环境解读

3.2 浅析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及瓶颈

3.2.1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

浓厚的陶瓷文化基础。景德镇这座“因瓷而名、以瓷而兴”的老城城池衙署、老街里弄、坯房窑房、民居会馆、瓷行柴行白土行、水陆码头、高岭古矿等角落拥有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区5片,文物遗迹达1500余处,仅南河流域就有136处古代窑业堆积。不仅如此,与之相伴而形成的“买书薄”、“禁窑”、“买位置”、“宾主制”、“买扁担”、“开红禁”等行业行规,“花朝”、“变工节”、“歇手”“烧撞火窑”等节日规定,一并构成了景德镇独特、珍贵而完整的文化遗产体系。

丰富的陶瓷人才基础。地处景德镇的景德镇陶瓷学院、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景德镇市高技术陶瓷研究所和各大陶瓷企业研究所、国家科技部与景德镇共建的国家陶瓷科技城、国家陶瓷工程技术中心登教育、研究机构所拥有的陶瓷研究人员多达2000 多人,占全国的半数以上,为景德镇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

坚实的陶瓷产业基础。目前,景德镇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日用、艺术、建筑卫生、工业陶瓷产业体系,形成了集地质勘探、矿山开采、原料加工、陶瓷器械、窑具、模具、窑炉修建、陶瓷成形、烧成、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为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潜在的市场基础。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艺术陶瓷在国内市场的交易出货量持续增长,已超过出口贸易量,成为我国陶瓷消费市场的主导产品,这些潜在的市场需求就成为发展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源动力。

良好的政策基础。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将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全市八大支柱产业予以优先发展。

对外开放基础。当前景德镇将陶瓷招商工作放在重心位置,“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对外开放环境,为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解决资本瓶颈提供很好的条件。

3.2.2.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

景德镇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人才储备略显不足。在景德镇加快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过程中,急需高级专业人才,而作为萌芽初期的景德镇创意文化产业,其发展更是需要大量极富创意的专门人才。尽管景德镇市陶瓷科教资源丰富,但人才外流现象突出,使得景德镇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人才储备略显不足。

缺乏市场主体建设意识,文化资源管理分散作为。国家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景德镇拥有众多的与陶瓷生产与交易有关的古瓷窑址、古窑坊、古作坊、瓷行、柴行、会馆、栅门、码头,以及相关建筑及建筑群遗址。而且二千余年的烧瓷历史,遗留了众多陶瓷文物。景德镇陶瓷馆、陶瓷历史博物馆收藏了自五代以来不同年代、不同艺术造型,不同创作风格的陶瓷珍品。然而,这些文化资源又由多个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分别管理,不仅存在着市场主体缺位、而且资源分配的机制缺乏有效整合和集聚,导致市场主体责任不清、市场主体效益低下、市场主体社会地位不高。

缺乏先进的创意陶瓷市场营销。当前,除了海畅、哈哈泥、法兰瓷等企业注重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品营销,很多企业及个体仍然处于被动经营状态,竞争意识不强,缺乏走出去为产品找市场的主动营销意识。

缺乏明晰的产业链分工。从整体来看,除一些中小型企业具有明确的产业链分工外,很多个体经营者仍然保持了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传统生存现状。景德镇大大小小的陶瓷作坊及工作室分布广泛,而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减少创业风险,这些工作室、作坊普遍采取了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很少出现生产与营销明显分工的现象。

缺乏主流形态的文化创意。由于景德镇本地陶瓷艺人大多囿于传统技法、造型、色彩、陶瓷的传统设计观念,甚至不愿意尝试改变一些陈旧的、不入主流的创作风格,导致大批艺术瓷至今仍然保留着数十年、近百年不变的风格,在创新方面上处于较落后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高端人才大量外流,与世界接轨的创作人才不多,产品设计样式古板,缺乏创新和创意。

政府政策扶持力度略显不足。目前,政府的相关政策已陆续出台,大力支持鼓励陶瓷创意产业项目。客观分析,很多政策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对创意陶瓷生产企业扶持力度和扶持广度略显不足。

5 创意陶瓷soho新经济体系的构建及产业化初探

5.1根据国内外soho发展态势及景德镇实际确定发展创意陶瓷soho的优势

作为新经济、新概念的代名词,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最早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随着几十年的发展,soho创意社区已经慢慢地在经济结构板块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且这种新型的经济生存体正以旺盛的生命力推动市场经济体系的改革,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在研究soho新经济体系的发展形态问题。

纽约soho区,在1969年,SOHO区已经成为一个街道多年未打扫、房屋破旧、墙皮脱落、门窗残破的区域,到了其发展的最低点。可在60年代,一些主要由画家和雕塑家组成的艺术家陆续搬进SOHO区,把这些空置的工厂变成工作室。70年代,当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搬进SOHO时,这些艺术家开始在房子上贴上石标“A.I.R.—ArtistsInResidence”(驻家艺术家),在旅游业的拉动下,现在SOHO发展成集居住、商业和艺术为一身的一个完善的社区,被誉为“艺术家的天堂”。今日的SOHO,特色酒吧和高档时装店为邻,艺术画廊和个性化的家居装饰品店并肩,是雅客、时尚青年和游客都不愿放过的重要时尚商业区和旅游景点。

北京宋庄原创艺术聚集区原来是由普通乡村向艺术村的转变始于1994年,最初集聚的艺术家并不多。1995年圆明园画家村遭清理后,原居那里的艺术家们开始外迁,有一部分来到宋庄与先期艺术家进行会合。随着艺术家队伍逐渐壮大,宋庄的名声开始鹊起。目前的宋庄画家村,以小堡村为核心,包括周边其他村落,艺术家队伍也从最初的架上画家扩展成为一个由雕塑家、观念艺术家、新媒体艺术家、摄影家、独立制片人、音乐人、诗人、剧作家等组成的巨大的艺术家群落。据有关数据统计,宋庄现有美术馆13家、画廊近百家,艺术家工作室3000多家,文化相关制造企业30家、文化相关服务企业25家,集中展览、经营面积达10多万平方米,艺术区发展到现在有近20个,4年来的艺术品交易额累计已达到8亿多元。目前,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原创艺术产业链,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原创艺术家集聚地和世界著名的原创艺术集聚区。

通过国际国内两个soho创意社区的发展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创意社区起初都是由创意人才的聚集,然后由商业化的运作,把艺术与商业进行整合,最终形成市场化的经济体系。

景德镇拥有清新的自然山水,悠久的人文底蕴,低廉的生活成本,便捷的城市系统,完整的厂房里弄,优秀的产业工人,建立在陶瓷基础上的丰富的艺术资源,尤其是艺术品市场这个要素优势资源,据了解,目前景德镇从事瓷画工作的人有3万多,其中仅有国家级大师50人,省级大师119名。并且,景德镇市陶瓷文化创业产业大小实体共有2900家,其中,初具规模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实体约有30家,其它小型创意工作室2800家。同时还形成了雕塑瓷厂创意产业园、景德镇国际三宝陶艺村、艺术瓷厂、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创意中心等创意作坊群聚集。

景德镇的城市形态以及经济要素资源决定了景德镇的生产制造规模不可能无限放大。因为景德镇没有佛山、德化、潮洲那样的区位优势,吸引外来资金建设出口外向型生产基地;并且景德镇最为优势的传统手工技艺又不适合大规模地机器工业生产;还有景德镇的自然资源、人口工业产业素质、历史经济基础等等条件都不是很好,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集群。然而景德镇的陶瓷产业链是完整的,因此在雕塑瓷厂、三宝国际陶艺村、建国瓷厂等景德镇地标地段创建创意陶瓷soho新型产业链集群是符合景德镇目前陶瓷业发展情况,也顺应了景德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大趋势。创意陶瓷soho陶艺工作室发展模式,是对创意陶瓷产业化发展的探究。因为创意陶瓷产业属于新型产业,正因为新型,所以它的市场需求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盲目的追求过大的产业化,这势必会造成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机制被破坏,陷入恶性竞争的漩涡,最终做烂了创意陶瓷市场。综合景德镇的实际情况,构建创意陶瓷soho新经济体系是创意陶瓷产业化的初探,对于创意陶瓷业得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5.2构建以三宝国际陶艺村、雕塑瓷厂、建国瓷厂等创意陶瓷产业集群的田园soho及城市soho

上述我们构建的3个创意陶瓷soho集聚区在园区定位,人才分流,作品分类上,我们都进行了考量,这样避免了同类产品在同一园区内进行竞争,也避免了园区作品大面积同质化的问题。园区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产业链的构建都形成了区分度,这使得景德镇整体的创意陶瓷产业在空间结构、园区功能、产品特色、产业链生成上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产业格局。

5.3构建景德镇创意陶瓷符号,培育品牌优势

与日本的京瓷、丹麦的皇家哥本哈根瓷、英国的维基伍德、法国的柏图相比,如今的景德镇找不出与之相对应的世界级陶瓷品牌,景德镇陶瓷品牌林立,到目前为止,无论是个体作坊还是规模化的企业都没能打造出与世界知名瓷都地位相适应的陶瓷品牌。受历史传统、企业定位、管理水平、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景德镇大多数企业的产品仍属于中低档产品,缺乏创新意识、市场定位模糊、产品外观粗俗。处于高端的大师级艺术瓷,虽然其美誉较高,但受制于产量稀少、价格昂贵等因素,不可能承载景德镇打造世界知名陶瓷品牌的重任。所以通过一般意义的招商引资很难解决景德镇陶瓷品牌难题,集中力量致力于引领景德镇本土陶瓷品牌走上世界舞台是景德镇陶瓷产业“破冰”、“复兴”的要点。

景德镇四大名瓷——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瓷,经过这么多年市场沉淀,青花、粉彩、颜色釉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亲睐,而玲珑则市场接受程度不高。所以在构建景德镇创意陶瓷符号过程中,笔者认为青花、粉彩、颜色釉等元素可以作为景德镇创意陶瓷符号元素。景德镇作为千年陶瓷制作艺术的发源地,它本身就是一项符号标记,既然它已经形成了注册商标,如何打造“景德镇”这一世界级符号和品牌就成为摆在景德镇创意陶瓷业面前的历史使命。从宏观上,打造景德镇城市符号,“景德镇”商标;在微观上,如何将景德镇传统工艺、高超画技和景德镇传统制陶元素、现代审美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形成具有景德镇特色的符号与品牌,这是构建景德镇创意陶瓷符号与品牌的关键所在。

5.4浅析创意陶瓷的范畴问题及创意陶瓷soho产业结构问题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美国加州南部的电影产业基地——“好莱坞”能够给予我们很多启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实效必须通过产品的制造才能得到最大的释放。“制作电影-出售电影盈利-用盈利制作更好的电影-取得更大的盈利”,形成上下游的产业链和成熟的产业结构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存之道。对于景德镇创意陶瓷soho的产业结构模式问题,它可以参考、借鉴“798”艺术区、纽约soho区、北京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等一批文化创意聚集区的产业结构模式。将陶艺家、艺术展示空间、艺术家工作室、景德镇陶瓷艺术民俗展示区、景德镇陶瓷艺术出版中心、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协会、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媒体企划机构、时尚店铺、餐饮酒吧等众多的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到创意陶瓷soho集聚区里,并且配套原材料、物流、釉料、画料等各类陶瓷艺术创造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企业,使得创意陶瓷第一、二、三类衍生性企业同步发展,共同发展,形成一个多元化、多态势发展的产业化格局。

5.5浅析创意陶瓷soho产业集群的市场化运作问题

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联似乎是密切一点,因为在文化展示的对象中游客的比重是最大的。而景德镇拥有千年的陶瓷文化积淀,肯定会给游客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陶瓷文化创意能不能为景德镇的旅游产业带来新的效益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们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能够时刻注意到这一点,想方设法地将对游客做陶瓷文化展示的内容、形式、途径、角度做突破,就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并且我们建立的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创意陶瓷田园soho集聚区、雕塑瓷厂、建国瓷厂创意陶瓷城市soho集聚区也可以纳入文化旅游产业的一部分,因为各式各样的制瓷工艺的展示、创造过程的呈现、极具景德镇区域特色传统民俗表演都具有很高的欣赏性,这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很有促进作用的。

从内部层面来看,景德镇创意陶瓷soho集聚区可以引进或者借鉴北京“798”艺术区的园区管理模式,因为他们的运行体系相对来多比较成熟,并且经过几年的市场考验,属于比较稳定的市场化运作体系。

6 关于景德镇发展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6.1做好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宣传和推介工作

景德镇陶瓷产业要走创意之路,首先就要转变发展理念,转变思维定势,要把文化的要素融进陶瓷产品,使陶瓷产品艺术化、创意化。日用瓷、建筑瓷、卫生瓷应增加文化含量,提高产品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使艺术陶瓷走出“象牙塔”,变艺术圈内孤芳自赏为大众的掌上明珠。其次,积极培养创意生活与创意环境,免费对市民开放景德镇历史博物馆、古窑遗址、景德镇陶瓷博物馆等,通过教育培训,积极支持群众的创意发展,在群众中间广泛开展宣传,多为他们提供与创意接触的机会,使人们可以享受到创意生活。

另外,开发多种形式的以陶瓷为特色和主题的文艺表演节目。周所周知,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景德镇就已经有这种类型的文艺表演节目。例如瓷乐、瓷舞、瓷娃娃表演等等。这些,在景德镇的对外宣传和接待工作中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也被社会广泛认可。发展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就应该在这个领域加大力度组织更多的精品剧目。

6.2设立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专门机构

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尽快一个统一的管理全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机构。建议市政府建立全市性的跨部门、跨行业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机构,对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统一的规划、组织和指导。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传统的陶瓷产业,它不仅仅与陶瓷生产有关,还涉及到文化、艺术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各个方面,因此,这个管理机构必须要有相当的权威与独立性。

6.3做好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和局部规划工作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有创意的载体来承载。从政府层面上讲,一定要制定比较长远的规划,一任接着一任去实施;从运作的上来看,要讲求实际,注重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宏观的产业政策引导,使企业成为创意产业的运作主体,从易到难,由简而繁。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同时,建立独立完整的陶瓷文化实体资源性开发与保护监督体系,包括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的监督、国家法律法规监督、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规划系统监督、社会公众与媒体监督、经济手段监督和制约。

6.4做好陶瓷创意产业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工作

景德镇需要明确一个最关键的短板——高端创意人才。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在创意。但是如何利用好现有的人才呢?在这方面,一要创新人才政策,引入全面的创意产业相关的培训,特别在高端人才短板不能短期解决的情况下,观念的更新往往带来创意的萌生,而不是仅仅将传统产业变更了下名字;引入高端创意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用项目吸引人,用景德镇这个品牌吸引人;完善基础设施平台,特别是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完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使用、激励和引进机制。

清代窑变釉瓷器价值为何一路走高


窑变釉瓷器本身是一个很宽泛的称呼,在我国古代以往的烧造历史中,凡是开窑以后瓷器成品形成了非预期的特异形状或釉色,并且具有区别于规矩瓷的明显美感,这类瓷器都可以称之为窑变釉。也就是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并没有将窑变釉视作一种单独的瓷器种类。

而到了清朝,瓷器匠人在钧窑烧制技艺的基础上,用景德镇颜料不断尝试、探寻窑变釉瓷器的成型因素。雍正七年,在人为配料、控火技术下的窑变釉烧造成功,这意味着窑变釉的随机性被进一步大大改善,已经能够初步为人力所掌握烧造结果。也就是在这一年,窑变釉瓷器成为了一个专门的瓷器品种。

自此之后的雍乾两朝,窑变釉瓷器不断繁盛,达到一个鼎峰。如今收藏市场上的窑变釉瓷器,大部分都是来自清代,其次有一部分是宋元、民国时期,极少见其他朝代的。但是宋元时期毕竟没有将窑变釉瓷器列为单独的品类,很多窑口烧出窑变釉以后甚至以之为不祥之兆,故而留存数量不多,能够传世者皆为难得的珍品。近年来,清代窑变釉瓷器的拍卖价格一直走势上翘,很多藏品的拍卖价格在几十万、上百万都是很常态化的情况,不少藏品年均涨幅可以达到百分之二十或更多。

2011年,中国嘉德国际拍出了一件高41cm的清乾隆-窑变釉蝴蝶耳尊,其主题色调呈月白色,淡雅清新,窑变色彩带水蓝、粉紫色调,光灿非凡,最终以313.6万元成交。2013年,北京保利国际又拍出一件高38cm的清雍正-窑变釉如意耳弦纹尊,其釉色斑斓无比,红紫交融于身,纵横变化,灿若晚霞,最终成交价557.75万元。

2017年,中国嘉德国际再次拍出一件雍正时期的窑变釉瓷器,这是一件窑变釉大鸠耳衔环尊,高35cm,器底落“雍正年制”四字二行篆书款,属于顶级御窑珍瓷,最终拍出了1035万余的惊人高价。一般来说,清代窑变釉瓷器价高者仍以官瓷为主,并且雍正、乾隆两朝的作品普遍高于清晚期窑变釉瓷器。民窑作品中,窑变釉瓷器价格破百万大关的较少,品相好的大多在几十万左右,也是一个很不错的窑变釉收藏初入之选。

那么即使在近两年艺术品市场整体遇冷的情况下,为什么清代窑变釉瓷器的价格在大体上仍然一直走高呢?首先我们要肯定的,是清代窑变釉瓷器尤其是官窑变釉的艺术价值。清代瓷器制作本身就是我国制瓷业的一个鼎峰,尤其是清三代期间,绝美佳品数不胜数。

这些瓷器经历了清晚期的时局动荡、抗日战争的洗礼和后期大大小小很多纷乱的局面,能够流传或者回到今天的中国的拍卖市场上,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其次,比清朝更早的时期,不论是否外销,窑变釉能够留存下来的数量则更加稀少,其所占市场份额本就不大,升值空间虽然很好但是也有一定膨胀限制。

最后,清代窑变釉瓷器的制造才是真正能够通过人为配料、火控来初步掌握烧造呈成果的,这种技艺可以说是集大成之法,其研究价值巨大,是后人完全有据可依的典范,自然更深受追捧。

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创小镇在省级考核中获评优秀


日前,省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发布2019年度省级特色小(城)镇创建工作考核情况通报,我市昌南新区(陶瓷工业园区)国际陶瓷文创小镇(简称“国瓷小镇”)获评“优秀”(最高等级),在全省4个获评“优秀”等级的“特色小镇”中位列第一。这是昌南新区(陶瓷工业园区)自该镇2018年批复建设以来,瞄准代表景德镇形象、展示景德镇魅力、打造“试验区”“窗口”、体现景德镇发展理念目标,加快推进小镇内各单元项目建设及基础设施配套的实际成果,也是推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的有益探索。

“国瓷小镇”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由名坊园、南苑文创园、陶瓷产业孵化(加速)器、名坊村、古村落、古坊群、国家知名美术机构(“八大美院”)创作基地等单元项目组成,每个单元项目均是数亿甚至十多亿元的“大制作”,如加上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其总投资近一百亿元。

经过两年多的开发建设,“国瓷小镇”框架已经成型,功能配套日趋完善,业态内涵极为丰富,产业聚集效应凸显,“大景区”形象深入人心,成为践行“美景、厚德、镇生活”发展理念的生动样板,其中名坊园以“生产最美瓷器的地方、生产瓷器最美的地方”而闻名遐迩。

正在紧张建设中的南苑文创园以广纳陶瓷以外其他文化创意研发为目标,实现陶瓷文化与其他多种文化产业互动融合,形成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片区;陶瓷产业孵化(加速)器以建设2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为目标,推动陶瓷产业“退城进园”落地见效;古坊群以打造全市首家融合陶瓷制造业集群、陶瓷文化展示、陶瓷产品交易、专业陶瓷产品电子商务运营为一体的复合型古作坊群为目标,建设古坊群配套住宿、艺术中心、中央游乐区、美食广场、物流中心、主题酒店及中央水景公园;国家知名美术机构(“八大美院”)创作基地以“陶瓷文化+”为核心,打造集艺术教育、研究、创作、交流、体验及高端美展为一体的世界级艺美产业园。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景德镇开展“一带一路”陶瓷文创产业调研》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景德镇开展“一带一路”陶瓷文创产业调研》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