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意瓷砖 > 导航 >

黎川烧旺陶瓷窑火推动产业扩量提质

黎川烧旺陶瓷窑火推动产业扩量提质

陶意瓷砖 古代烧瓷器 瓷砖推刀

2021-03-31

陶意瓷砖。

近年来,黎川县围绕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发展壮大规模,创新发展提质增效,烧旺陶瓷窑火推动产业扩量提质。目前,该县陶瓷产业形成日用瓷、耐热瓷、卫生洁具、电力用瓷和酒店用瓷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其中,日用瓷产品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

该县突出产业招商,不断延伸产业链,丰富陶瓷产品,以集聚发展扩大产业增量。近年来,该县先后引进陶瓷原料、燃料、色釉料等陶瓷配套企业10多家,引进佳宜、华冠等5家耐热陶瓷企业和京尚、邦企等5家日用陶瓷企业,壮大了产业规模。同时,规划建设1万亩陶瓷专业园,提升项目承接能力。去年,该县引进了15家潮州陶瓷企业入驻陶瓷专业园。今年初,金伯德、金达等4家生产酒店专用陶瓷产品的企业建成投产。目前,该县拥有陶瓷企业47家。

加快技改步伐,帮助企业增资扩建,是该县做强陶瓷产业的一项主要措施。该县通过争取节能减排资金、发放“财园信贷通”贷款等途径,助力企业技改扩建。18家陶瓷企业先后完成窑炉改造,实现节能降耗;康舒、环球、九州等陶瓷企业分别完成多期技改扩建,产能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该县陶瓷企业与国内2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科技合作关系,不断开发新品。九州陶瓷从学院引进超耐热锂质导磁煲专利技术,使超耐热瓷产品销量不断扩大。环球陶瓷先后开发出电瓷煲、高档餐具、陶瓷电热壶等系列产品,去年日用陶瓷出口量排名全省第一。目前,该县有8家企业建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2家,在耐热陶瓷和日用陶瓷领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专利50余项。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山西怀仁陶瓷产业加快提质升级


11月21日,记者在市级怀仁县金沙滩陶瓷工业园区看到,园区内的东兴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投资7000万元,于今年7月底建成的国内最先进的日用陶瓷生产线——第一条微机调控96米燃气隧道窑生产线运转正常。该公司正加紧施工,逐步完成投资3.2亿元,二期、三期再建4条同样的生产线。全部建成投产后,仅东兴公司年产日用瓷可达1亿件,实现产值5个亿,实现利税8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800个。

金沙滩陶瓷工业园区是怀仁县贯彻落实省、市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发展质量提升“两大战略方向”,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推进“以煤扶瓷、煤瓷联合、瓷成精品”的综合性循环经济发展基地。园区规划占地6.3万亩,以消化煤矸石为主攻方向,该县年产的390万吨煤矸石可全部在园区内就地消化,真正实现循环利用。据该县经信局局长郭春林介绍,与东兴陶瓷公司一样,今年怀仁县入驻园区并在建的陶瓷项目还有东方陶瓷、佳美乐陶瓷、尊屹陶瓷、峙峰山陶瓷、柴沟瓷业等10多个项目,计划建设高标准陶瓷生产线27条。这些新建的陶瓷项目分别与景德镇、潮州等地的陶瓷企业联合投资生产,在引进他们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当地陶瓷产业的精品化程度。同时在技术上,与景德镇、潮州、淄博、唐山等全国先进瓷区企业合作联营,并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走“高、精、尖”发展道路,从而达到提高产品附加值,把金沙滩陶瓷工业园区打造成“怀仁陶瓷”的升级版,真正实现“瓷成精品”目标。

现在,怀仁全县陶瓷企业达45家,生产线90条,从业人员3.2万人,产能达到18亿件。产品形成日用瓷、包装瓷、琉璃瓷、工艺瓷、工业瓷、建筑瓷六大类。预计到“十二五”末,金沙滩陶瓷工业园区陶瓷生产企业将达到65家,生产线将上到150条,陶瓷产能达到30亿件,从业人员达到6万人,人均劳务年收入6万元。陶瓷产业将真正成为该县重要的支柱产业。

佛山陶瓷产业升级 需要众志成城推动产业升级


陶瓷产业升级,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快速发展20多年的佛山陶瓷当下的战略需要,不但受到佛山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制定实施相关的政策以支持,而且也是众多陶瓷企业寻求新战略布局的方向。但因为佛山陶瓷产业集群规模较大,所以在佛山陶瓷产业因提升而进入新的转型时期的初期,必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因此需要相关的各方共同探索、探讨存在的问题,积极地面对解决,以求更快推动佛山产业升级的完成。

产业集群规模较大

据记者了解,佛山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年生产能力已占全球25%。该市现有建筑陶瓷生产企业近400家,1500多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约占全省的90%、全国的40%、全球的25%。95%的企业已通过ISO9001体系认证,50多家企业通过ISO14000质量体系认证。167个建筑陶瓷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如今的产业集群,其间有中国陶瓷行业的知名品牌,也有一些草根的小型企业,更有大部分处于中间的企业,都为佛山的经济发展作出过贡献,同时要协调、调整如此多各个层面的企业会有很大的难度。

政府态度明确

不久前,佛山市政府召开加快推进陶瓷产业调整提升现场会,并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陶瓷产业调整提升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这是市政府为佛山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要工作部署,对今后陶瓷产业的调整提升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陶瓷产业的调整提升工作进入了全面推进的实质性阶段。

《通知》明确指出调整提升陶瓷产业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贯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扶优扶强的方针,做好对污染重、能耗高、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陶瓷企业的治理、转移等工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大力推进陶瓷企业“佛山OEM”,积极发展陶瓷服务业、会展经济和总部经济,通过“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实现佛山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的“转移淘汰一批”,政府必会“动用所有的行政力量,包括税收、环保、交通检查等等手段”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清场行动”。尤其是为达到“一年初见成效,三年根本转变”的政策性时间要求,不排除政府使用一些行政手段。实行“扶优扶强”,积极推广环保先进技术,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工作,鼓励、支持一批有知名品牌、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有优势的成长型企业壮大发展。

此举表明,佛山市在加快、加大产业提升的力度和决心,为处于徘徊张望中的企业指明方向,也给正在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企业以鼓舞。

企业行业积极配合

受外界的压力以及自身的发展要求,陶瓷产业正在加快升级,而政府领导所提出“赶走污染、做强陶都”的口号以及陶瓷企业在佛山建立“总部经济”的提议也在受到行内的一致关注、讨论以及实践。

企业方面,7月以来,以新中源、金意陶为首的众多知名陶瓷品牌在东北、江西陶瓷产区布局基本完成。成为首批积极结合自身发展和政府号召的典范,为以后佛山企业、乃至全国的“总部经济”模式提供了模板。

行业方面,7月底,中国陶瓷城二期方案“落地”,首次把“总部经济”概念提上议程。与此同时,意美家卫浴陶瓷世界、南风卫浴城、瓷海国际等一批新建或招商中的“陶瓷城”也纷纷打出“打造专业市场”、“做精品”的旗帜,与政府“做强陶都”的口号遥相呼应。

“总部经济”是产业升级的缩影,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它毕竟处于探索、摸索期,需要各方面的齐心协力来共同寻找出路,正如佛山陶瓷协会秘书长尹虹所说的,“总部经济的路子要怎么走,政府、协会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商家都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方面要靠陶企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靠政府的统一规划以及政策扶持。”

佛山陶瓷产业升级牵动范围很广,每一个希望佛山陶瓷经济向健康方向发展的企业,都有责任和权利为佛山陶瓷在更高层面上进行运营尽力,当然这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方的力量,而是依靠政府、企业、协会、专家学者关心佛山陶瓷发展的人,以及行业媒体的共同探索、探讨、协作、众志成城的众力,一齐为佛山的产业升级献谋献策。

当阳市积极推动陶瓷产业集群提档升级


近日,当阳市质监局在当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组织该市新中源等10余家建筑陶瓷企业负责人召开“质量提升、提档升级”动员会,正式启动建筑陶瓷企业“质量提升、提档升级”活动,同时也标志着该市陶瓷产业集群提档升级长效机制正式建立。

当阳市本次建筑陶瓷企业“质量提升、提档升级”活动主要从提升建筑陶瓷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标准化水平和计量管理水平、开展企业认证认可自查自纠及特种设备安全自查自纠等方面着力,深入开展质量兴企、推动品牌建设、实施标准化战略等质量提升活动,进一步提高各建筑陶瓷企业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积极推动全市陶瓷建筑陶瓷产业集群的全面提档升级。为当好本市陶瓷产品质量提升和陶瓷产业集群升级的推手,当阳市质监局制定并向陶瓷生产企业下发了《当阳市建筑陶瓷生产企业中开展“质量提升、提档升级”活动实施方案》,同时制定出《当阳市质监局“质量提升、提档升级”便民服务联系卡》,健全质监部门同陶瓷生产企业的沟通机制,为陶瓷企业提供在夯实质量基础、加强精品名牌创建及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近年来,当阳市依托境内丰富的高岭土资源优势,积极承接沿海建筑陶瓷产业转移,加大建筑陶瓷企业引进和建设力度,已被省发改委批准设立为“湖北当阳建筑陶瓷工业园”。本次在全市建筑陶瓷生产企业中开展“质量提升、提档升级”活动,将有力地推动当阳建筑陶瓷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管理和业务过程质量,走“质量、品牌、效益”的健康发展之路,进一步提升建筑陶瓷产业集群的整体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福建德化 陶瓷文化产业要提速提质


“此次党代会报告花了较多的笔墨,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目标和措施,说明文化产业已摆到我省发展的重要位置。”省党代会代表、德化县委书记吴深生高兴地说,这是德化加快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绝好机会,要提速更要提质。

德化陶瓷生产历史悠久,目前有陶瓷企业1400多家,近10万名从业人员,年产值上百亿元。吴深生说,就在数天前,电视文化系列片《文化福建》在京首映,12集节目中就有3集聚焦德化陶瓷,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而11月2日至5日举办的“2011中国瓷都·德化窑学术研讨会”,则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博物馆馆长以及陶瓷文化专家、学者近百名。

吴深生说,接下去,德化将以创建“世界瓷艺城”为目标,加快融合提升,充分挖掘、整理、开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推动德化瓷雕技艺申遗工作,积极创建陶瓷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品牌,不断丰富提升德化文化内涵;以推动转型升级为重点,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制订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抓好德化月记窑陶瓷创意中心、国际陶瓷艺术创作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文化与产业、城市和旅游的融合互动,努力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税收专项检查 推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目前,景德镇市陶瓷艺术品市场的地方税收专项检查已开始启动。为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了解此次专项检查的基本情况,记者专门采访了市地税局负责人。

记者:陶瓷税收尤其是陶瓷艺术家税收管理,一直是困扰我市税务部门的难题。请问您怎么看待?

地税负责人:景德镇以瓷立市,以瓷闻名,艺术陶瓷更是千年瓷都的一颗璀璨明珠,经过一代代陶瓷艺术家的潜心钻研、继承创新、激情创造,更加熠熠生辉,璀璨夺目,同时也使景德镇这座古老的艺术之城繁荣稳定、充满活力、生机盎然。在新的市场环境和发展形势面前,我们与其他以艺术引领产业发展的地区一样,面临着艺术品税收管理难的困局。但我们充分认识到,在规范陶瓷税收管理、发挥税收调节职能、推动艺术陶瓷产业健康发展上,地税部门责无旁贷。我们已经把规范艺术陶瓷税收征管列入了《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工作目标和举措,按照依法治税和优化服务的要求组织力量进行攻坚,以达到规范纳税行为、提升纳税遵从意识的目的。

记者:作为公民,依法纳税是应尽的义务;作为税务机关,肩负着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请您介绍一下此次专项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地税负责人:“德”是立人之本,艺术家以德立身,以德精艺,从某种程度上说,依法诚信纳税是衡量陶瓷艺术家“德”高或低的标尺,也是陶瓷艺术家传承才艺、创新发展、提高社会认知度的基石。我们这次专项检查就是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坚持陶瓷发展优先”的战略决策,契合人民群众振兴陶瓷的愿景,通过发挥税收职能,准确执行税收法律法规,服务陶瓷文化产业发展,创建公平和谐的税收环境,促进社会正义、市场公平,最终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记者:那么此次专项检查有哪些工作步骤?

地税负责人:此次检查于6月份开始,至11月中旬结束,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组织部署和宣传发动阶段,时间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二是自查申报阶段,时间为7月中旬至8月底;三是重点检查阶段,时间为9月初至10月底;四是总结整改、建章立制阶段,时间为11月初至11月中旬。围绕这四个阶段,我们将精心组织好专项检查工作,与各项地税工作统筹兼顾,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地税网站向社会各界公布专项检查动态和信息,建立长效机制,增强工作透明度,体现此次专项检查的公平、公正、公开。

记者:针对这次专项检查,市地税局采取了哪些方式来进行宣传呢?

地税负责人:此次专项检查点多面广,工作非常复杂和艰巨,我们精心制定了专项检查实施方案和自查辅导提纲,加大宣传力度,在办税服务厅张贴了公告,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重点宣传此次专项检查的目的意义、法规政策、服务措施、检查方式方法和工作纪律等,取得社会各界和纳税人对专项检查的充分理解和支持,扩大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无烟“瓷都”火更旺


景德镇告别煤烧制瓷器历史,杜绝了陶瓷产业对大气的污染,现在该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传统陶瓷产业开始步入新型工业化之路。烟囱林立,浓烟滚滚,曾经是景德镇的一道特色“风景”。八十年代末,全市有600多根烟囱,一年下来要烧掉150万吨煤,排放烟尘超过50000吨,月平均最大降尘量达到53吨/平方公里,超过国家排放标准的4倍。污染最严重的是煤烧圆窑。当时,全市有209座这样的窑。九十年代中期,景德镇市政府开始对这些窑炉进行整治。通过7年治理,到2000年底全市的煤烧圆窑全部被拆除。去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又把拆改煤烧隧道窑作为重点,市领导坐镇指挥,市财政拿出300万元专款支持拆改工作,各部门协同作战,一根根烟囱灰飞烟灭。截至去年底,全市22条煤烧隧道窑已经全部拆改完毕。在拆除煤烧窑炉的同时,该市积极推广高效、节能、环保型窑炉。投资2亿元建成焦化煤气总厂,并不断改造扩大生产规模。现在,焦化煤气总厂每天能生产出60万立方米的煤气,一年能确保烧制6亿件瓷器的用气量。此后又投资6亿元,先后建起了33条煤气隧道窑。现在,一批辊道窑、轻体隧道窑、梭式窑在该市已得到广泛运用,仅梭式窑全市就有600多座。这些高科技的新型窑炉平均节能在35%以上,并且排放达标。据最新环保监察站报告表明,如今景德镇市,每年削减烟尘5000多吨,二氧化硫1600多吨。全市的烟尘排放比90年代初减少了75%。窑炉拆改工作不但改善了景德镇的大气质量,也使其传统陶瓷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2002年,这个市的陶瓷业呈现了恢复性增长,出现产销两旺的喜人局面,陶瓷工业总产值达到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销售收入突破13亿元,增长25%以上。

沈阳法库被授“中国瓷谷” 推动产业集群更快发展


东北亚地区最大的领军型陶瓷生产、研发、销售基地沈阳法库,5日被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正式授牌为“中国瓷谷”。

据了解,沈阳法库陶瓷产业集群已引进陶瓷生产及配套企业186家,建成区20平方公里,直接安排就业7万人,去年创产值450亿元,成为东北亚地区最大的领军型陶瓷生产、研发、销售基地。

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法库不断提升陶瓷品质,已研发先进陶瓷项目20个,申报发明专利15项,注册了70多个法库自主品牌,形成了12大类27个品种的现代陶瓷生产体系。“中国陶瓷谷大市场”目前已汇集全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知名品牌近百个,入驻商户达715家,年销售收入已突破100亿元,市场覆盖吉林、黑龙江、蒙东等地区,产品远销俄罗斯、美国、蒙古、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成为中国黄河以北最大陶瓷产地,“买全国、卖全国”的格局基本形成。

法库陶瓷产业正在向品牌化、国际化迈进。此次摘获“中国瓷谷”称号将进一步推动法库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步伐。预计到2015年,“中国瓷谷”将建成千亿产业规模。

沈阳市副市级干部、中共法库县委书记冯守权告诉记者,“中国瓷谷”标识,是在辽代鸡冠壶形状基础上演变而成,形似凤凰、形似火焰,寓意瓷土在科技之火中凤凰涅槃,升华为沈阳法库陶瓷。

标识的颜色以红色、黄色为主色调。红、黄两色既是火焰的颜色,更是中华文化的颜色,象征着热情、高贵、辉煌。

标识的整体形状为圆形,图中“中国瓷谷——沈阳法库”与两条中华龙融为一体,寓意沈阳法库陶瓷乘龙腾飞,走向世界。

“两条腿走路”推动产业发展


千年的文化积淀催生出景德镇固有的文化特质,多元化的艺术借助陶瓷这一载体催生出更为曼妙、璀璨的形态……在传承中保护,在发展中创新,文化产业走上了一条复兴之路,景德镇也藉此获得升级发展。

重现传统制瓷工艺

作为一座有着1700多年制瓷历史的城市,景德镇孕育出很多精美绝伦的瓷作精品。而今,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之下,那个时代的手工制瓷古作坊、古窑场、古建筑都在古窑民俗博览区得以重建再现。目前,景区内成功复建的宋元明清等多时期窑炉已投入烧制使用,已经失传的传统烧制技艺得以继承,实现了对传统烧制技艺的动态保护。

事实上,景德镇市分布了从唐至明清的52处151个点古瓷窑址,此外还有一大片大生产时代的近现代陶瓷工业活遗产。其中,景德镇御窑已经列入《国家“十二五”时期大遗址保护规划》。

建陶瓷文化创意园

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备的产业体系,景德镇正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陶瓷文化创意创作的聚集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国内外艺术家、画家来景研学、交流,开设创意创作室,形成了特殊的“景漂”一族。

利用改制企业原有土地、老厂房、老作坊,一大批文化创意的新载体正在规划建造当中。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已入驻创作工作室60余户。此外,陶溪川文化产业园正在建设,计划投资60亿元,占地2300多亩。景德镇历史上“工匠八方来,器从天下走”的壮观场景正在悄然再现。

坚持“两条腿走路”

研究所所长赖德全称,当地发展陶瓷文化产业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艺术瓷产业化,二是日用瓷艺术化。

景德镇佳洋陶瓷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高档仿古瓷。做精品、做高端、做品牌,正是这些精益求精做好瓷的企业,推动了在精品化、产业化的路上越走越远。

一套园区企业生产的高科技陶瓷刀具让很多游客爱不释手。小小的陶瓷刀,实际上是一张展现当地政府在发展高技术陶瓷的决心以及成果的新名片。以工业园区为例,其以功能陶瓷、结构陶瓷、电子陶瓷等高技术陶瓷为发展核心,引进了科技型企业20家,其中高技术陶瓷企业18家,高新技术成果和新产品300多项。据了解,2012年,景德镇市新材料高技术陶瓷产业完成工业总值127亿元,成功实现产、学、研的完美对接。

在发展陶瓷产业的同时,景德镇市还不忘资源保护,一直限制高耗能的建筑卫生陶瓷产业的数量和产能。

办展览提升知名度

在发展的同时,景德镇也极为重视经贸平台的搭建,2013年10月18日举办的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瓷博会)已是第十届了。通过瓷博会,世界各地的人们重新认识了景德镇瓷器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陶瓷文化魅力。

业内人士指出,在此前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注重自身品牌的宣传和塑造,“多办展览,多办博物馆,或许是一条推广景德镇瓷器的好办法”。

事实上,这也正是景德镇探索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景德镇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已经先后在俄罗斯、法国、德国等十几个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成功举办了近百场陶瓷精品展。越来越多成功的展览经验透露,过去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想法只会埋没景德镇瓷器,大声吆喝、宣传才是让世界认识景德镇瓷器的第一步。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黎川烧旺陶瓷窑火推动产业扩量提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黎川烧旺陶瓷窑火推动产业扩量提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意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