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山西瓷砖 > 导航 >

山西怀仁陶瓷产业加快提质升级

山西怀仁陶瓷产业加快提质升级

山西瓷砖 古代瓷器胎质 陶瓷艺术

2021-04-02

山西瓷砖。

11月21日,记者在市级怀仁县金沙滩陶瓷工业园区看到,园区内的东兴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投资7000万元,于今年7月底建成的国内最先进的日用陶瓷生产线——第一条微机调控96米燃气隧道窑生产线运转正常。该公司正加紧施工,逐步完成投资3.2亿元,二期、三期再建4条同样的生产线。全部建成投产后,仅东兴公司年产日用瓷可达1亿件,实现产值5个亿,实现利税8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800个。

金沙滩陶瓷工业园区是怀仁县贯彻落实省、市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发展质量提升“两大战略方向”,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推进“以煤扶瓷、煤瓷联合、瓷成精品”的综合性循环经济发展基地。园区规划占地6.3万亩,以消化煤矸石为主攻方向,该县年产的390万吨煤矸石可全部在园区内就地消化,真正实现循环利用。据该县经信局局长郭春林介绍,与东兴陶瓷公司一样,今年怀仁县入驻园区并在建的陶瓷项目还有东方陶瓷、佳美乐陶瓷、尊屹陶瓷、峙峰山陶瓷、柴沟瓷业等10多个项目,计划建设高标准陶瓷生产线27条。这些新建的陶瓷项目分别与景德镇、潮州等地的陶瓷企业联合投资生产,在引进他们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当地陶瓷产业的精品化程度。同时在技术上,与景德镇、潮州、淄博、唐山等全国先进瓷区企业合作联营,并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走“高、精、尖”发展道路,从而达到提高产品附加值,把金沙滩陶瓷工业园区打造成“怀仁陶瓷”的升级版,真正实现“瓷成精品”目标。

现在,怀仁全县陶瓷企业达45家,生产线90条,从业人员3.2万人,产能达到18亿件。产品形成日用瓷、包装瓷、琉璃瓷、工艺瓷、工业瓷、建筑瓷六大类。预计到“十二五”末,金沙滩陶瓷工业园区陶瓷生产企业将达到65家,生产线将上到150条,陶瓷产能达到30亿件,从业人员达到6万人,人均劳务年收入6万元。陶瓷产业将真正成为该县重要的支柱产业。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加快推动陶瓷产业升级


提高行业竞争力

“发展升级”,是加快发展与加速转型的战略任务,是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轮驱动,其核心是产业升级。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千年瓷都,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发展升级”要求,就应当以加快推动陶瓷产业升级为抓手,大力提升文化影响力、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引领力。

推动陶瓷文化资源与创意融合,提升文化影响力

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最为广泛、最为深远。1700多年的陶瓷烧造历史,给景德镇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展示好老祖宗留下的陶瓷文化瑰宝,在历史文化中注入现代元素,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是陶瓷产业升级的新境界。应加快完善陶瓷博物馆体系,以综合博物馆为核心、分类博物馆为补充、艺术馆和画廊为延伸,打造陶瓷文博之城,充分展示景德镇乃至全国各个时期、各个门类最具有代表性的陶瓷制品及瓷业民俗,更好地推动陶瓷文物保护、技艺传承和瓷业文化挖掘;加快打造陶瓷文化街区,以历史老街区和现代工业遗存为依托,重点建设景德镇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改造提升樊家井、老鸦滩等陶瓷作坊集聚区,打造展示陶瓷文化生态的“活博物馆”;加快保护陶瓷古窑遗址,以兰田唐代龙窑遗址、落马桥元青花遗址、御窑厂明清窑遗址等为重点,对151座古窑遗址进行保护性发掘,建设古窑遗址公园,以便清晰地展示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窑口发展脉络;加快建设陶瓷文化创意新区,把陶瓷总部、陶瓷会展和博览中心、陶瓷文化创意基地等集聚起来,进一步完善陶瓷文化艺术的交流、创作、展览、交易等功能;加快发展陶瓷文艺展演,以瓷乐队等为基础,整合做大演艺公司,打造一台全面展示景德镇陶瓷文化内涵和民情风俗的晚会,并进行常态化演出;加快完善陶瓷主题休闲功能,依托陶瓷博物馆、文化街区、遗址公园、创意新区、文艺展演等,大力建设具有购物、休闲、体验等功能的消费场所。

推动陶瓷产业生产和研发一体,提升产业竞争力

“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文化的传承、科技的转化,离不开承载的产品和产业。“大器成景、厚德立镇”的景德镇,之所以被称为瓷都,就是因为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完备的陶瓷教育、研发、产业、市场体系,实现了文化技艺的集聚和转化。推动陶瓷产业升级,就要加快形成以陶瓷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为基础,以高技术陶瓷为支柱,以高档日用陶瓷和陈设艺术瓷为主体,以建筑卫生陶瓷为辅助的陶瓷产业新格局,加快把陶瓷产业打造成千亿元产业。一要大力促进陶瓷产业集群发展。以国家新型工业化陶瓷制品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陶瓷工业园区扩园强区,坚持引进外来企业和支持本土企业发展并举,提高陶瓷产业承载力。当务之急是主动对接央企、世界500强企业,深化战略合作,引进行业龙头,积极扶持本地高科技陶瓷企业。二要大力推进陶瓷科技协同创新。以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学院这三所高校和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等各级各类陶瓷研究机构为依托,以陶瓷企业为主体,做好产学研用一体化文章,建立更多的科技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促进陶瓷领域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同时,加快建设政策共享、布局科学的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培育经营实体,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三要大力实施陶瓷品牌发展战略。加强陶瓷产品的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景德镇”牌证明商标和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等传统名瓷商标,以及“景德镇瓷器”地理标志的吸引力和品牌效应,培育一批中国驰名商标,提高产品竞争力。四要大力扶持陶瓷企业做大做强。积极争取国家税务总局对景德镇陶瓷比照文化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陶瓷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企业申报科技项目。同时,不断完善陶瓷原料、燃料保障体系及物流配套体系。

推动千年瓷都地位和功能升级,提升国际引领力

“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各地良工之精华。”在历史上,景德镇为世界陶瓷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只有再现“大师云集、人才辈出、精品荟萃、器走天下”的历史盛景,景德镇才能继续引领世界陶瓷走向。一要着力建设国际陶瓷博览之城。继续办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不断扩大其知名度。二要着力创建世界创意城市手工艺之都。景德镇申报世界创意城市手工艺之都工作已于今年启动,这将为进一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下坚实基础。景德镇被确定为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也将进一步提高瓷都的知名度,促进陶瓷文化交流。三要着力拓宽海外陶瓷之路。“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历史上,“海上陶瓷之路”树立了景德镇的国际形象。景德镇应积极实施更高水平的“走出去”战略,组织有内涵的参展团队,举办有水准的国际论坛,输出有特色的陶瓷产品。四要着力打造全球陶瓷人才之家。科技和文化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景德镇是国内目前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陶瓷设计大师以及陶瓷工程技术类高级工程师、教授和研究员最多的城市,也吸引了大批世界各地的陶艺大师,聚集了成千上万的陶艺人才。强化尊重人才、尊崇大师的文化氛围,更加重视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将使景德镇成为陶瓷人才的圆梦之所,为瓷都集聚磅礴的发展正能量。五要着力提升国际旅游人气。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今年成功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景德镇应抓紧推进浮梁高岭—瑶里创5A级景区,充分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让“千年瓷都”成为游客优先选择的旅游目的地。

贵州陶瓷产业蓄势启航 加快产业升级


近日,贵州联和陶瓷产业园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贵州省长顺县联和陶瓷产业园区建设指挥部隆重举行。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王录生、黔南州州委书记黄家培、副州长周俊生、长顺县县委书记张惠明、县委副书记杨兴华、副县长金光锐等一行领导莅临仪式。

据透露,贵州联和陶瓷产业园有限公司是隶属于贵州联和能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其背靠金世旗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两大重量级本土上市企业。公司此举意在依托长顺县高达5亿吨的丰富矿产资源及超过5000亩的县政府产业用地供给,借助企业强大的综合实力,整合长顺县政府优厚的政策条件及国内一线陶瓷制造型企业与配套企业,填补贵州陶瓷产业缺口,深入贯彻贵州建材工业“十二五”规划所指向“陶土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应大力培育陶瓷产业集群”的战略构想。

仪式当日,贵州省黔南州副州长周俊生发表重要讲话,同时指出“长顺县联和陶瓷产业园的构建,紧密围绕《国发二号文件》战略导向,紧扣长顺县‘一园四区,工业强县’的战略目标,充分突显地方产业发展优势。伴随政府的政策引导及企业的综合实力,必将在未来有效加快地方产业升级,促进贵安新区区域产业链接,推动贵州省‘十二五’战略规划进程稳步实施。”

政策引导,产业助推。从政府至企业,这一系列动作是否意味着一个全新的、非传统的、同时饱含贵州特色地域文化的集陶瓷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物流、文化创意、会展、博览、学术交流等为一体的多元化贵州本土陶瓷产业集群即将诞生;是否标志着贵州将进入中国陶瓷的快速产业发展轨道?透视未来发展方向,这一构想确实是值得贵州人乃至全国陶瓷人所期待。

当阳市积极推动陶瓷产业集群提档升级


近日,当阳市质监局在当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组织该市新中源等10余家建筑陶瓷企业负责人召开“质量提升、提档升级”动员会,正式启动建筑陶瓷企业“质量提升、提档升级”活动,同时也标志着该市陶瓷产业集群提档升级长效机制正式建立。

当阳市本次建筑陶瓷企业“质量提升、提档升级”活动主要从提升建筑陶瓷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标准化水平和计量管理水平、开展企业认证认可自查自纠及特种设备安全自查自纠等方面着力,深入开展质量兴企、推动品牌建设、实施标准化战略等质量提升活动,进一步提高各建筑陶瓷企业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积极推动全市陶瓷建筑陶瓷产业集群的全面提档升级。为当好本市陶瓷产品质量提升和陶瓷产业集群升级的推手,当阳市质监局制定并向陶瓷生产企业下发了《当阳市建筑陶瓷生产企业中开展“质量提升、提档升级”活动实施方案》,同时制定出《当阳市质监局“质量提升、提档升级”便民服务联系卡》,健全质监部门同陶瓷生产企业的沟通机制,为陶瓷企业提供在夯实质量基础、加强精品名牌创建及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近年来,当阳市依托境内丰富的高岭土资源优势,积极承接沿海建筑陶瓷产业转移,加大建筑陶瓷企业引进和建设力度,已被省发改委批准设立为“湖北当阳建筑陶瓷工业园”。本次在全市建筑陶瓷生产企业中开展“质量提升、提档升级”活动,将有力地推动当阳建筑陶瓷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管理和业务过程质量,走“质量、品牌、效益”的健康发展之路,进一步提升建筑陶瓷产业集群的整体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福建德化 陶瓷文化产业要提速提质


“此次党代会报告花了较多的笔墨,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目标和措施,说明文化产业已摆到我省发展的重要位置。”省党代会代表、德化县委书记吴深生高兴地说,这是德化加快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绝好机会,要提速更要提质。

德化陶瓷生产历史悠久,目前有陶瓷企业1400多家,近10万名从业人员,年产值上百亿元。吴深生说,就在数天前,电视文化系列片《文化福建》在京首映,12集节目中就有3集聚焦德化陶瓷,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而11月2日至5日举办的“2011中国瓷都·德化窑学术研讨会”,则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博物馆馆长以及陶瓷文化专家、学者近百名。

吴深生说,接下去,德化将以创建“世界瓷艺城”为目标,加快融合提升,充分挖掘、整理、开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推动德化瓷雕技艺申遗工作,积极创建陶瓷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品牌,不断丰富提升德化文化内涵;以推动转型升级为重点,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制订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抓好德化月记窑陶瓷创意中心、国际陶瓷艺术创作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文化与产业、城市和旅游的融合互动,努力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黎川烧旺陶瓷窑火推动产业扩量提质


近年来,黎川县围绕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发展壮大规模,创新发展提质增效,烧旺陶瓷窑火推动产业扩量提质。目前,该县陶瓷产业形成日用瓷、耐热瓷、卫生洁具、电力用瓷和酒店用瓷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其中,日用瓷产品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

该县突出产业招商,不断延伸产业链,丰富陶瓷产品,以集聚发展扩大产业增量。近年来,该县先后引进陶瓷原料、燃料、色釉料等陶瓷配套企业10多家,引进佳宜、华冠等5家耐热陶瓷企业和京尚、邦企等5家日用陶瓷企业,壮大了产业规模。同时,规划建设1万亩陶瓷专业园,提升项目承接能力。去年,该县引进了15家潮州陶瓷企业入驻陶瓷专业园。今年初,金伯德、金达等4家生产酒店专用陶瓷产品的企业建成投产。目前,该县拥有陶瓷企业47家。

加快技改步伐,帮助企业增资扩建,是该县做强陶瓷产业的一项主要措施。该县通过争取节能减排资金、发放“财园信贷通”贷款等途径,助力企业技改扩建。18家陶瓷企业先后完成窑炉改造,实现节能降耗;康舒、环球、九州等陶瓷企业分别完成多期技改扩建,产能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该县陶瓷企业与国内2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科技合作关系,不断开发新品。九州陶瓷从学院引进超耐热锂质导磁煲专利技术,使超耐热瓷产品销量不断扩大。环球陶瓷先后开发出电瓷煲、高档餐具、陶瓷电热壶等系列产品,去年日用陶瓷出口量排名全省第一。目前,该县有8家企业建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2家,在耐热陶瓷和日用陶瓷领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专利50余项。

复兴陶瓷文化 加快产业发展


10月24日上午,2014·第五届中国陶瓷艺术高峰论坛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名家名作展在我市隆重开幕,副市长辛琰出席活动。

此次活动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陶协陶瓷艺术委员会、山西省陶瓷工业协会、晋中开发区共同支持,中国《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社、中国陶瓷艺术高峰论坛组委会主办,山西翔龙黑陶工艺品有限公司承办。活动为期三天,来自全国各地40余位专家教授、陶瓷艺术大师、著名陶艺家、著名陶瓷艺术评论家将围绕复兴中国陶瓷文化,如何促进陶瓷产业发展等问题,展开广泛的研讨和交流。

辛琰指出,晋中文化底蕴厚重,制陶历史悠久,此次高峰论坛和名家名作展落地我市,为推进我市的陶瓷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她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我市陶瓷企业能够借鉴现代的制陶理念,学习先进的制陶工艺,全面提升我市陶瓷的产业水平,使全市的陶瓷产业能进一步优化整合,形成优质的批量生产地,全力推进我市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

佛山陶瓷产业升级 需要众志成城推动产业升级


陶瓷产业升级,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快速发展20多年的佛山陶瓷当下的战略需要,不但受到佛山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制定实施相关的政策以支持,而且也是众多陶瓷企业寻求新战略布局的方向。但因为佛山陶瓷产业集群规模较大,所以在佛山陶瓷产业因提升而进入新的转型时期的初期,必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因此需要相关的各方共同探索、探讨存在的问题,积极地面对解决,以求更快推动佛山产业升级的完成。

产业集群规模较大

据记者了解,佛山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年生产能力已占全球25%。该市现有建筑陶瓷生产企业近400家,1500多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约占全省的90%、全国的40%、全球的25%。95%的企业已通过ISO9001体系认证,50多家企业通过ISO14000质量体系认证。167个建筑陶瓷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如今的产业集群,其间有中国陶瓷行业的知名品牌,也有一些草根的小型企业,更有大部分处于中间的企业,都为佛山的经济发展作出过贡献,同时要协调、调整如此多各个层面的企业会有很大的难度。

政府态度明确

不久前,佛山市政府召开加快推进陶瓷产业调整提升现场会,并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陶瓷产业调整提升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这是市政府为佛山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要工作部署,对今后陶瓷产业的调整提升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陶瓷产业的调整提升工作进入了全面推进的实质性阶段。

《通知》明确指出调整提升陶瓷产业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贯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扶优扶强的方针,做好对污染重、能耗高、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陶瓷企业的治理、转移等工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大力推进陶瓷企业“佛山OEM”,积极发展陶瓷服务业、会展经济和总部经济,通过“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实现佛山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的“转移淘汰一批”,政府必会“动用所有的行政力量,包括税收、环保、交通检查等等手段”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清场行动”。尤其是为达到“一年初见成效,三年根本转变”的政策性时间要求,不排除政府使用一些行政手段。实行“扶优扶强”,积极推广环保先进技术,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工作,鼓励、支持一批有知名品牌、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有优势的成长型企业壮大发展。

此举表明,佛山市在加快、加大产业提升的力度和决心,为处于徘徊张望中的企业指明方向,也给正在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企业以鼓舞。

企业行业积极配合

受外界的压力以及自身的发展要求,陶瓷产业正在加快升级,而政府领导所提出“赶走污染、做强陶都”的口号以及陶瓷企业在佛山建立“总部经济”的提议也在受到行内的一致关注、讨论以及实践。

企业方面,7月以来,以新中源、金意陶为首的众多知名陶瓷品牌在东北、江西陶瓷产区布局基本完成。成为首批积极结合自身发展和政府号召的典范,为以后佛山企业、乃至全国的“总部经济”模式提供了模板。

行业方面,7月底,中国陶瓷城二期方案“落地”,首次把“总部经济”概念提上议程。与此同时,意美家卫浴陶瓷世界、南风卫浴城、瓷海国际等一批新建或招商中的“陶瓷城”也纷纷打出“打造专业市场”、“做精品”的旗帜,与政府“做强陶都”的口号遥相呼应。

“总部经济”是产业升级的缩影,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它毕竟处于探索、摸索期,需要各方面的齐心协力来共同寻找出路,正如佛山陶瓷协会秘书长尹虹所说的,“总部经济的路子要怎么走,政府、协会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商家都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方面要靠陶企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靠政府的统一规划以及政策扶持。”

佛山陶瓷产业升级牵动范围很广,每一个希望佛山陶瓷经济向健康方向发展的企业,都有责任和权利为佛山陶瓷在更高层面上进行运营尽力,当然这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方的力量,而是依靠政府、企业、协会、专家学者关心佛山陶瓷发展的人,以及行业媒体的共同探索、探讨、协作、众志成城的众力,一齐为佛山的产业升级献谋献策。

广西沿江陶瓷产业布局加快


在未来5年内,我们将建成拥有150条陶瓷生产线、年产值150亿元、税收6亿元的产业集群,成为广西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广西藤县有关负责人说,藤县以黄金(1747.60,5.90,0.34%)水道为依托,充分发挥丰富的资源优势,抢抓广东佛山陶瓷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机遇,加快打造陶瓷产业园区。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藤县位于广西西江的下游,境内既有发展陶瓷产业的资源优势,又能充分利用西江航运的物流优势,这为藤县加快发展陶瓷产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目前,藤县已经提出根据陶瓷产业发展的趋势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规划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先进、生态环境优美的陶瓷产业示范园区。

任建华告诉记者,西江沿江各市依靠西江巨大的运输能力、低廉的运输成本优势以及沿岸水源、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加快了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沿江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逐步形成了陶瓷、建材、汽车等一批特色沿江产业园区,综合运输效益进一步提高,西江黄金水道在“西江经济带”建设和东部产业转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贵港市委常委、副市长黄志光介绍说,贵港市已经在西江沿岸规划并布局了5个产业园区和15个功能区,打造建材、冶金、电力、船舶修造、食品等优势产业,临江产业集群初现雏形,港口及相关产业年产值达83亿元,沿江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日趋明显。

梧州市把全市人口的50%、产业的70%、生产总值的70%集中到西江黄金水道沿线的规划已经启动,全市“五园八区”已初步形成规模,产值超千亿元的再生资源产业园正在稳步推进,产值超百亿元的陶瓷产业园区、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和招商,各种产业集聚逐渐形成。

柳州市则重点加快建设柳州阳和、官塘等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积极打造广西柳州汽车城、西部装备制造业基地等产值超千亿元的重点产业类项目,力争把柳州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区域合作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际汽车产业集群中心。

此外,来宾市也已初步形成了“一区四园五带”的发展格局,重点打造能源电力产业基地、冶炼产业基地、铝产业基地、建材产业基地,力争“十二五”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其他各市也依托西江黄金水道沿江布局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山西怀仁陶瓷产业加快提质升级》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山西怀仁陶瓷产业加快提质升级》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山西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