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淘词语文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推刀 > 导航 >

税收专项检查 推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税收专项检查 推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瓷砖推刀 古代瓷器发展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2021-04-10

【www.taoci52.com - 瓷砖推刀】

目前,景德镇市陶瓷艺术品市场的地方税收专项检查已开始启动。为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了解此次专项检查的基本情况,记者专门采访了市地税局负责人。

记者:陶瓷税收尤其是陶瓷艺术家税收管理,一直是困扰我市税务部门的难题。请问您怎么看待?

地税负责人:景德镇以瓷立市,以瓷闻名,艺术陶瓷更是千年瓷都的一颗璀璨明珠,经过一代代陶瓷艺术家的潜心钻研、继承创新、激情创造,更加熠熠生辉,璀璨夺目,同时也使景德镇这座古老的艺术之城繁荣稳定、充满活力、生机盎然。在新的市场环境和发展形势面前,我们与其他以艺术引领产业发展的地区一样,面临着艺术品税收管理难的困局。但我们充分认识到,在规范陶瓷税收管理、发挥税收调节职能、推动艺术陶瓷产业健康发展上,地税部门责无旁贷。我们已经把规范艺术陶瓷税收征管列入了《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工作目标和举措,按照依法治税和优化服务的要求组织力量进行攻坚,以达到规范纳税行为、提升纳税遵从意识的目的。

记者:作为公民,依法纳税是应尽的义务;作为税务机关,肩负着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请您介绍一下此次专项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地税负责人:“德”是立人之本,艺术家以德立身,以德精艺,从某种程度上说,依法诚信纳税是衡量陶瓷艺术家“德”高或低的标尺,也是陶瓷艺术家传承才艺、创新发展、提高社会认知度的基石。我们这次专项检查就是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坚持陶瓷发展优先”的战略决策,契合人民群众振兴陶瓷的愿景,通过发挥税收职能,准确执行税收法律法规,服务陶瓷文化产业发展,创建公平和谐的税收环境,促进社会正义、市场公平,最终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记者:那么此次专项检查有哪些工作步骤?

地税负责人:此次检查于6月份开始,至11月中旬结束,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组织部署和宣传发动阶段,时间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二是自查申报阶段,时间为7月中旬至8月底;三是重点检查阶段,时间为9月初至10月底;四是总结整改、建章立制阶段,时间为11月初至11月中旬。围绕这四个阶段,我们将精心组织好专项检查工作,与各项地税工作统筹兼顾,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地税网站向社会各界公布专项检查动态和信息,建立长效机制,增强工作透明度,体现此次专项检查的公平、公正、公开。

记者:针对这次专项检查,市地税局采取了哪些方式来进行宣传呢?

地税负责人:此次专项检查点多面广,工作非常复杂和艰巨,我们精心制定了专项检查实施方案和自查辅导提纲,加大宣传力度,在办税服务厅张贴了公告,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重点宣传此次专项检查的目的意义、法规政策、服务措施、检查方式方法和工作纪律等,取得社会各界和纳税人对专项检查的充分理解和支持,扩大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taoci52.com小编推荐

沈阳法库被授“中国瓷谷” 推动产业集群更快发展


东北亚地区最大的领军型陶瓷生产、研发、销售基地沈阳法库,5日被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正式授牌为“中国瓷谷”。

据了解,沈阳法库陶瓷产业集群已引进陶瓷生产及配套企业186家,建成区20平方公里,直接安排就业7万人,去年创产值450亿元,成为东北亚地区最大的领军型陶瓷生产、研发、销售基地。

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法库不断提升陶瓷品质,已研发先进陶瓷项目20个,申报发明专利15项,注册了70多个法库自主品牌,形成了12大类27个品种的现代陶瓷生产体系。“中国陶瓷谷大市场”目前已汇集全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知名品牌近百个,入驻商户达715家,年销售收入已突破100亿元,市场覆盖吉林、黑龙江、蒙东等地区,产品远销俄罗斯、美国、蒙古、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成为中国黄河以北最大陶瓷产地,“买全国、卖全国”的格局基本形成。

法库陶瓷产业正在向品牌化、国际化迈进。此次摘获“中国瓷谷”称号将进一步推动法库陶瓷产业集群发展步伐。预计到2015年,“中国瓷谷”将建成千亿产业规模。

沈阳市副市级干部、中共法库县委书记冯守权告诉记者,“中国瓷谷”标识,是在辽代鸡冠壶形状基础上演变而成,形似凤凰、形似火焰,寓意瓷土在科技之火中凤凰涅槃,升华为沈阳法库陶瓷。

标识的颜色以红色、黄色为主色调。红、黄两色既是火焰的颜色,更是中华文化的颜色,象征着热情、高贵、辉煌。

标识的整体形状为圆形,图中“中国瓷谷——沈阳法库”与两条中华龙融为一体,寓意沈阳法库陶瓷乘龙腾飞,走向世界。

陶瓷工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聚焦陶瓷产业热点


第22届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将于今日在广州举办,作为目前全球第二大的陶瓷类展会,将吸引大批陶瓷产业专业人士参加,预计观众人数将达到3万人。借助盛会期间业内人士齐聚一堂的机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将携手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在展会同期举办“节能减排与陶瓷工业可持续发展论坛”。

面对着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陶瓷产业进入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发展阶段。大小陶瓷企业都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寻求生存空间,并积极开拓市场,以在产业洗牌的过程中站稳脚跟,在新的产业布局下谋求发展。包括产业迁移、技术升级等措施都成为了各企业的战略选择,作为近年的一大发展趋势,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了2008年陶瓷行业的重头戏。

在陶瓷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下,作为在行业内影响最大的两大行业组织,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与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紧扣产业热点,积极筹备举办了本次“节能减排与陶瓷工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论坛借第22届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的良机,邀请到了国内外陶瓷产业研究中最权威的学者,共同就陶瓷工业的节能减排问题发表专业见解,深入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可行策略。据悉,将有学院院长周健儿教授、陕西科技大学高力明教授、浙江大学材料学院杨辉副院长、国家建材科教委陶瓷专委会史哲民主任、中国建材科学研究院杨洪儒高级工程师、华南理工大学曾令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吴建峰教授等学界泰斗,以及来自韩国、意大利等国家的陶瓷产业专家就陶瓷工业节能减排的战略意义、技术手段等课题展开探讨。演讲题目包括“最新煤气化技术及工程”、“陶瓷工业燃烧技术发展与革新”、“建陶行业环保节能问题分析”、“陶瓷窑炉的最新节能技术”、“绿色建材与建筑陶瓷”、“科学利用固体废料和低品位原料”、“韩国精细陶瓷产业的技术方向”等。在此之前,还将召开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第五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以及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会。

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陶瓷产业盛会,是一次业内人士高度集中的盛事。作为陶瓷工业展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节能减排与陶瓷工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将起到加强产学研合作和技术交流的作用,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科研和产业政策信息。

谈谈“建陶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建陶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2月12日上午在新丰县人民政府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与新丰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

“可持续发展”早已是我国政经界普遍关心的话题与制定产业发展政策的关键,但是建陶产业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内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出现下滑的今天,建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格外重要。今天借本次“高峰论坛”从宏观层面谈几点对“建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看法:建陶产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做好规划,整体上应做好建陶产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与技术发展路线;局部应做好具体的发展规划。如:产业工业园区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定位等,佛山陶瓷由于早期规划的缺失,世界最大建陶产业基地,却没有完整产业园区,已使今天整个城市不堪重负,增加了产业调整提升的难度,影响了佛山陶瓷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在不断的产业调整提升过程中,要提高建陶产业的门槛,淘汰落后的建陶生产制式。2008年6月1日开始实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至今半年多,由于实行主体的不够明确,该强制性标准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九十年代末我国建陶产业已经形成了具有先进水平的中国建陶生产制式,合理的配置大产量低能耗,但是一些高耗能重污染的低端建陶生产线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应坚决淘汰;第三,建陶产业转移是建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自2000年以来,佛山陶瓷发展已经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建陶产业转移,这里的佛山陶瓷转移与目前政府提倡的“腾笼换鸟”及“双转移”的概念有所不同,这里的佛山陶瓷转移是以扩张、再布局、成本最低化、利益最大化为内涵,是一种出自产业本身的市场行为,是为了全面提升建陶产业的竞争力,确保建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要继续鼓励建陶产品增加出口,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降,我国建陶产品出口仍保持了近20%的增长(2008年1-3季度建陶产品出口5.1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1.4%),但占我国建陶总产量尚不足15%,相比意大利、西班牙60%以上的建陶产品出口,我们建陶行业应该大力发展出口业务,在未来十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不会改变,呼吁政府应大幅度提高出口退税额度,这本身也符合WTO规则。目前意大利、西班牙建陶产品在世界市场的份额正在不断下降,是中国建陶产品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的大好时机;第五,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坚持技术创新,建陶行业普遍存在创新不足、拷贝盛行的不良现象,这不仅打击了发明创新的积极性,影响了创新产品的市场秩序,而且削弱了整个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这十几年来的金花米黄、雨花石、微晶玻璃复合砖、洞石等事件没有很好解决都提醒我们必须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第六,坚持自主品牌战略,在不断提升建陶产品品质与服务的基础上,坚持名牌战略。我国的建陶产品已经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品牌形象方面与意大利、西班牙建陶产品尚有差距,如何在国际上确立中国名牌的形象也是我国建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建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进一步推进我国建陶产业的调整与提升,全面提高我国建陶产业的竞争力。

佛山陶瓷产业升级 需要众志成城推动产业升级


陶瓷产业升级,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快速发展20多年的佛山陶瓷当下的战略需要,不但受到佛山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制定实施相关的政策以支持,而且也是众多陶瓷企业寻求新战略布局的方向。但因为佛山陶瓷产业集群规模较大,所以在佛山陶瓷产业因提升而进入新的转型时期的初期,必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因此需要相关的各方共同探索、探讨存在的问题,积极地面对解决,以求更快推动佛山产业升级的完成。

产业集群规模较大

据记者了解,佛山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年生产能力已占全球25%。该市现有建筑陶瓷生产企业近400家,1500多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约占全省的90%、全国的40%、全球的25%。95%的企业已通过ISO9001体系认证,50多家企业通过ISO14000质量体系认证。167个建筑陶瓷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如今的产业集群,其间有中国陶瓷行业的知名品牌,也有一些草根的小型企业,更有大部分处于中间的企业,都为佛山的经济发展作出过贡献,同时要协调、调整如此多各个层面的企业会有很大的难度。

政府态度明确

不久前,佛山市政府召开加快推进陶瓷产业调整提升现场会,并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陶瓷产业调整提升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这是市政府为佛山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要工作部署,对今后陶瓷产业的调整提升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陶瓷产业的调整提升工作进入了全面推进的实质性阶段。

《通知》明确指出调整提升陶瓷产业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贯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扶优扶强的方针,做好对污染重、能耗高、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陶瓷企业的治理、转移等工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大力推进陶瓷企业“佛山OEM”,积极发展陶瓷服务业、会展经济和总部经济,通过“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实现佛山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的“转移淘汰一批”,政府必会“动用所有的行政力量,包括税收、环保、交通检查等等手段”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清场行动”。尤其是为达到“一年初见成效,三年根本转变”的政策性时间要求,不排除政府使用一些行政手段。实行“扶优扶强”,积极推广环保先进技术,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工作,鼓励、支持一批有知名品牌、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有优势的成长型企业壮大发展。

此举表明,佛山市在加快、加大产业提升的力度和决心,为处于徘徊张望中的企业指明方向,也给正在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企业以鼓舞。

企业行业积极配合

受外界的压力以及自身的发展要求,陶瓷产业正在加快升级,而政府领导所提出“赶走污染、做强陶都”的口号以及陶瓷企业在佛山建立“总部经济”的提议也在受到行内的一致关注、讨论以及实践。

企业方面,7月以来,以新中源、金意陶为首的众多知名陶瓷品牌在东北、江西陶瓷产区布局基本完成。成为首批积极结合自身发展和政府号召的典范,为以后佛山企业、乃至全国的“总部经济”模式提供了模板。

行业方面,7月底,中国陶瓷城二期方案“落地”,首次把“总部经济”概念提上议程。与此同时,意美家卫浴陶瓷世界、南风卫浴城、瓷海国际等一批新建或招商中的“陶瓷城”也纷纷打出“打造专业市场”、“做精品”的旗帜,与政府“做强陶都”的口号遥相呼应。

“总部经济”是产业升级的缩影,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它毕竟处于探索、摸索期,需要各方面的齐心协力来共同寻找出路,正如佛山陶瓷协会秘书长尹虹所说的,“总部经济的路子要怎么走,政府、协会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商家都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方面要靠陶企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靠政府的统一规划以及政策扶持。”

佛山陶瓷产业升级牵动范围很广,每一个希望佛山陶瓷经济向健康方向发展的企业,都有责任和权利为佛山陶瓷在更高层面上进行运营尽力,当然这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方的力量,而是依靠政府、企业、协会、专家学者关心佛山陶瓷发展的人,以及行业媒体的共同探索、探讨、协作、众志成城的众力,一齐为佛山的产业升级献谋献策。

评论:江西陶业多点布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上个月底从江西考察归来,萍乡市招商局、萍乡市湘东区招商局的负责人接踵而至、登门拜访,不为别的,只为征询意见。殷殷诚意,可见一斑。

斯米克突然在江西丰城投资,冠军跑到更远的成都,接着是金意陶、乐华携手落户瓷都景德镇,接着又是东鹏签约丰城,新中源更是不声不响地又在高安圈地开工。大企业接二连三地到内陆地区落子,显然,已经不是用简单的“转移”两字就能解释清楚的。也许在老板们看来,更愿意用主动的“战略布局”而不是所谓的“外迁、转移”来描述眼下新一轮的投资圈地热。

江西成为新一轮投资热土,再次印证了风水轮流转的道理。在景德镇、高安、丰城、萍乡四个“兄弟”产业基地“德比大战”中,目前只有萍乡没有大的斩获。因此,萍乡人着急是情理之中的事。萍乡地区工业陶瓷的产业基础在全国享有独尊之位,继续发展状大工业陶瓷乃顺理成章的事。但也许是工业陶瓷的市场容量有限,江西省发改委批复给他们的省级工业陶瓷生产基地的牌子,同时也撩拨其深藏已久的发展建陶工业的雄心———正如擅长艺术、日用瓷的景德镇想还原曾经昙花一现的建陶产业辉煌史。

在江西三个省级陶瓷生产基地的第一轮“德比大战”中,高安、景德镇奏起了凯歌,丰城是斜刺里杀出的计划外的黑马,萍乡成为暂时的失意者。但需要继续观察的是,景德镇、高安、丰城凶猛的招商势头,还能维系多久?江西能否独享主流陶企此番战略大布局的“红利”———在不长的时间内形成景德镇—高安—丰城—萍乡建陶产业带?显然这是一个很意思的话题。

首先,以今天江西四地同时开花的发展格局,今后在江西再出现佛山陶瓷产业集群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景德镇、丰城基本上确立了品牌陶瓷发展之路,前者吸引品牌陶瓷的优势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后者则主要是区位优势和能源优势。比较而言,高安因为是真正的省级“建陶生产基地”,有省里支持的10平方公里的园区规划,因此具备形成产业集群的条件。但问题是,在“节能减排”成为超级“关键词”的今天,高安的环境容量也必然是有限的。高安不太可能像当年佛山那样用无为而治方法催生出一个活力四射但企业品质良莠不齐的超级产业集群。而另一方面,有能力过来投资布局的企业也不愿意重走佛山之路。事实上,作为行业的一线企业,他们也不像小企业或新兴企业那样对产业集群的各种便利具有依赖性。换言之,他们更愿意走华东企业或者像东莞唯美离群索居,不受干扰、悄然壮大的发展之路。所以,在这一轮的战略大布局中,不太可能出现企业过度的扎堆现象。显然,这种以交通优势明显、接近资源地和终端大市场为特征的分散化的产业布局有利于整个行业的提升与可持续性发展。

有专家一直对萍乡市的开发区、芦溪区、安源区、湘东区各自独立、分散招商的模式提出异议,认为这样的兄弟之争,会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统筹。但笔者以为,结合陶瓷“高污染、高能耗”的特点,萍乡市分散招商,分散布局的做法,也许是歪打正着———它排除了集中污染,有利于行业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与景德镇、高安、丰城、萍乡四个产区四处点火,齐头并进有异曲同工之妙。

铜川将设专项资金 支持陶瓷产业发展


铜川市政府决定,5月1号起执行5年有效期的《关于支持陶瓷产业发展的意见》,将从财政、土地、金融、税费等方面,积极扶持陶瓷产业发展成为全市支柱产业。其中市政府将设立500万元的陶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有突出贡献的陶瓷企业和专业技术人才,支持陶瓷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及项目前期工作。对获得中、省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个人,市政府每年以项目补助形式分别给予10万元和5万元的专项资金扶持。

以“巧如范金,精比琢玉”著称的耀州青瓷,是铜川的城市名片和文化符号,陶瓷产业是铜川最具发展潜力的传统产业之一。

按照铜川市政府最新出台的相关《意见》:凡年销售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1亿元以及5亿元以上的陶瓷企业,分别奖励50万元、100万元和予以特别奖励;凡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陶瓷项目,按照“投资到位、核定算账、政府补贴”办法,将土地收益中市、区县政府留成部分全额补贴给投资企业。重大陶瓷建设项目土地价款的缴纳,按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和各级政府管理权限,在首付缴款比例不低于50%的情况下,可在一年内分期付清全部价款;经专业机构认定,产品属行业领先技术,且具有一定规模的陶瓷企业,由市金融办协调金融机构给予融资扶持;凡在铜川投资的陶瓷企业,依照相关规定享受中、省西部大开发及关天经济区的相关优惠政策等;在环境容量指标同等条件下,陶瓷项目优先。

综述:中国陶瓷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近日来,随着中国入世一周年的到来,有关国际市场准则下中国陶瓷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在各地炒得风风火火,事实说明,中国“入世”对陶瓷业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有人在喊“狼来了”,认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有人认为机会来了,市场将扩大,外资将涌入,有利于发展,各种心态都在关注入世后的变化。总之,问题肯定是来了。

“入世”是挑战,更是机遇,任何事物都相辅相承,主动迎接挑战才能抓住机遇,否则不但抓不住机遇,还会在“入世”的挑战中落败。那么,中国加入WTO后陶瓷工业路该怎么走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陶瓷工业在国际市场准则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体制创新之路。

先进完善的企业体制往往是企业发展的机制保证和动力源泉。企业体制创新的核心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过去那种企业单一的投资结构,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利于企业之间的联合,已不适应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发展的需要,即不利于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也不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实行产权多元化,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在行业内部,通过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企业相互参股,打破由过去的行政区划限定而形成的单一投资格局。二是吸引、利用行业外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各企业要紧紧围绕“多种所有制、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多种分配的方式”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思路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产权多元化的形式,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要通过产权多元化,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机制;要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的机制发展壮大龙头、骨干和高效企业,淘汰落后、亏损严重的企业;要深化企业内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起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激励约束机制;要从健全和完善制度入手,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监督约束机制,用更有效制度规范经营管理行为;要加强财务监督、审计监督,健全民主决策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结构调整之路。

加入WTO后,降低了国外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国内企业也将面临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也面临着来自国外的市场竞争压力,将与更多的跨国公司“硬碰硬”。我国陶瓷工业由于受重复建设的影响,存在大而不强、生产过剩、各自为战、分散经营、产品档次低、技术落后等方面的问题,与国际上著名的企业相比往往相形见绌。这就要求国内企业要根据市场定位,明确竞争策略、找准优势,把提高竞争能力与避免重复建设、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结合起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对于在国际上已经树立自己的品牌,且产品有竞争力的企业,应该进一步利用加入WTO的有利时机,充分运用WTO规则,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网络化使自己的品牌国际化、经营国际化。对于产品具有一定竞争力,但还没有形成自己品牌的企业,首要的任务是建立国内市场经营网络,打出自己的品牌,要充分利用我们在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加快企业重组和结构调整步伐。

特色经营之路

中国入世后,我们的企业好比“与狼共舞”。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如何取胜?关键要研究和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靠特色经营、追求个性取胜,这是国际国内的一条重要经验。入世后,国内企业要各走各的优势路径,各打各的特色仗,在特色产品、特色文化、特色服务、特色品牌、特色模式上下大力气、花大工夫。

品牌经营之路

品牌商品抢占并瓜分市场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明显趋势之一。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品牌经济,拥有名牌就拥有市场。名牌商标代表着企业及其产品的信誉,它作为能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精神产品,具有高质量、高信誉、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效益的特点,并使他具有吸引资金、聚集人才、改进科技、扩大规模、开拓市场的功能。目前国内不少陶瓷企业商标品牌意识尚未树立起来,不注意商标名牌战略的研究和运用,对创名牌、保名牌这个涉及企业生死攸关问题的紧迫性和认识不足,特别是缺少创国际驰名商标的志气。面对加入WTO后将直接面对全球市场的机遇与挑战,我国企业应当有紧迫的商标意识,和走名牌发展之路,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科技创新之路

作为企业发展的推进器,科技的巨大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所认识。我国陶瓷行业与国外同行业竞争的劣势关键就在于科技含量不够。为此,国内企业要不断瞄准高科技,以高起点、高标准去构建企业的科技发展战略。不仅重视对科技意识的培养、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吸引,还要从实际出发,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去构建自己的研制、开发战略机构,建立企业制度创新机制,坚持把科技创新当作企业的核心能力精心培育,将科技研发视为后盾,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更新设备、创新产品,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科学管理之路

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卖技术、一流的企业卖规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表面上是产品的竞争,实际上,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而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说,产品不是技术的产物,而是管理的产物,在本质上,产品创新就是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就是创造市场的基本动力,实行科学管理比选择产品方向更重要。中国入世,在直接扩大中国企业的外延,即规模和效益的同时,也间接地增加中国企业的外延,国内企业要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的同时,将大力推进成本、质量、财务、营销等方面的创新和管理信息化,努力实现科学管理。

集约经营之路

加入WTO后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看,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规模较小,仍是我们的最大不足,规模就是覆盖力和影响力。在当前以科学技术发展为动力,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在全球范围进行生产结构调整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们不能消极地抵御外国跨国公司的挑战,只有加大联合自强,加速经济一体化进程,把自己的企业办的更大更强,要努力提高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走高科技、国际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创新之路,以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应对经济全球化,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才能趋利避害、乘胜而起,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外向发展之路

加入WTO后,由于经济全球化可以使生产要素得以跨国优化配置,这可以促进全球范围的资本流动、产业转移和技术共享。因此,国内的企业可以利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机会,发挥劳动成本低、资源丰富和市场广阔的优势,扩大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的空间,并通过引进、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资金和管理经验,实现企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促进行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在一个新的高起点上的跨越式发展。

问题总是在、可以预知和解决的,关键是怎么去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入世也为中国陶企走出国门提供了条件。2002年广东、福建等省的出口数据表明,沿海各省正在积极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积极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

黎川烧旺陶瓷窑火推动产业扩量提质


近年来,黎川县围绕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发展壮大规模,创新发展提质增效,烧旺陶瓷窑火推动产业扩量提质。目前,该县陶瓷产业形成日用瓷、耐热瓷、卫生洁具、电力用瓷和酒店用瓷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其中,日用瓷产品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

该县突出产业招商,不断延伸产业链,丰富陶瓷产品,以集聚发展扩大产业增量。近年来,该县先后引进陶瓷原料、燃料、色釉料等陶瓷配套企业10多家,引进佳宜、华冠等5家耐热陶瓷企业和京尚、邦企等5家日用陶瓷企业,壮大了产业规模。同时,规划建设1万亩陶瓷专业园,提升项目承接能力。去年,该县引进了15家潮州陶瓷企业入驻陶瓷专业园。今年初,金伯德、金达等4家生产酒店专用陶瓷产品的企业建成投产。目前,该县拥有陶瓷企业47家。

加快技改步伐,帮助企业增资扩建,是该县做强陶瓷产业的一项主要措施。该县通过争取节能减排资金、发放“财园信贷通”贷款等途径,助力企业技改扩建。18家陶瓷企业先后完成窑炉改造,实现节能降耗;康舒、环球、九州等陶瓷企业分别完成多期技改扩建,产能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该县陶瓷企业与国内2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科技合作关系,不断开发新品。九州陶瓷从学院引进超耐热锂质导磁煲专利技术,使超耐热瓷产品销量不断扩大。环球陶瓷先后开发出电瓷煲、高档餐具、陶瓷电热壶等系列产品,去年日用陶瓷出口量排名全省第一。目前,该县有8家企业建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2家,在耐热陶瓷和日用陶瓷领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专利50余项。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税收专项检查 推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税收专项检查 推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推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