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 导航 >

浅谈中国陶瓷工业未来发展方向

浅谈中国陶瓷工业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中国古代瓷器发展 中国古代陶瓷器

2021-04-10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讯:纵观我国陶瓷行业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可以说是得到的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品牌还是公司的产值甚至规模,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得益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至于这样的发展势头还会持续几年,这还得看房地产业的发展。可以说目前我国的陶瓷行业是直接挂沟于房地产,因为目前我们的陶瓷行业上主要产品是瓷砖,卫生洁具等与家庭家居密切相关的产品,你可以去看下中国陶瓷行业十大品牌里,哪个品牌的主打产品不是跟房地产有密切相关的呢。

试问一下各陶瓷公司,假如有一天房地产发展崩盘了,产品没了市场,或者市场更加激烈了,有没有想过如何生存下去呢。有人会以为这样的可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只会更加向前发展,问题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总会有一限度的,如果目前有能力去考虑,去准备,那不是比到时临时抱佛脚更有积极意义吗?

那应该往哪个方向去发展呢?

陶瓷产业虽然是一个传统产业,但也是一个很广的产业,从古代到现在无论哪个朝代的人类基本上离不开陶瓷,那么到了现代,各种各样的材料都出来了,金属的,塑料的,树脂的等等,反而陶瓷材料应用的发展却比较有限,其中原因有陶瓷相对比较脆弱,容易破碎,其二是搬运比较麻烦,比较笨重,还有就是生产工艺得不到太多改进。

但是如果我们跳出中国看世界,会发展其实在国外的陶瓷工业的发展其实有很高的技术水平的。

不单是陶瓷材料,陶瓷制品,足以说得上是高科技产品。比如说:特种陶瓷中高性能复合氧化锆应用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质量轻,坚固耐磨,适用范围很广。还有潜水艇上用的消声瓦,航天飞机上的隔热瓦都跟陶瓷有关……特种陶瓷市场前景广阔,据有关方面预计,我国特种陶瓷市场到2015年产值将达到450亿元。而这对具有众多陶瓷品牌集中的佛山能分摊到几块蛋糕呢。

特种陶瓷的发展之路将是中国陶瓷工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陶瓷企业生存壮大的根本,没有技术是没有话语权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把陶瓷做高科技的产业,才能无愧于"china"的称号。

寻找更适合陶瓷企业发展的路

自金融危机以来,多数陶瓷企业都慨叹销售艰难,即使今年前几个月,市场有“小阳春”现象,但仍有不少企业举步艰难。但在成都及周边地区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需求旺盛、销售红火,中低端产品供不应求,特别是西南灾区的地县及市场,市场非常广阔,未来2~3年内,需求量非常巨大,这与当前陶瓷企业的销售艰难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究其根本,还是要打开眼界,走出自我。不能否认,我们很多陶瓷企业,一贯以来,眼睛盯着的是经济发达的一、二级市场,特别是东南沿海和环渤海等省地市场,这在思维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式。殊不知世易时移,很多地方的经济态势和需求供给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四川的灾后重建,泛西南地区的大规模建设和城镇化进程,这些变化都会给陶瓷销售带来新的契机。只要与时俱进,因势利导,调整产品层次、产品结构,创新销售大有可为。

由此,也想到我们的行业媒体。特别是广东佛山的陶瓷媒体,大部分眼睛只看到佛山的企业,一叶蔽目,不见泰山,外面的世界很大很大,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产区的发展、市场的变化、供求结构的变换、经销商的生存状况、市场格局的物换星移、沧海桑田,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报道、去推动、去指出不足、去为进步而鼓咙呼。然而遗憾的是,大多的同行都是自我感觉良好,在行业的区域小圈圈里自娱自乐,这实在是一种遗憾。

打开眼界,走出自我。国家经济的发展,行业形势的变化,市场需求的起伏,只有在立足发展的基础上,真正走出去,才能把握时代的脉博,才能走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

taoci52.com扩展阅读

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方向探讨


现状:中国已经是当代世界传统陶瓷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未来:中国有条件将源远流长的陶瓷业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成为国内多个区域的经济支柱产业,成为世界陶瓷业的生产基地和制造中心。

△关键:中国陶瓷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经济增长、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三者之间是否能实现和谐的代偿互补。

△探讨:如何将传统的陶瓷制造业转变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陶瓷工业循环经济的现代化产业。

一、陶瓷产业已经是当代世界很有活力永不湮灭的经济产业

本属“硅酸盐”工业的陶瓷业源远流长,到了今天,陶瓷业和很多现代化产业一样成为全球化的产业,并可分为两大分支:传统陶瓷产业和高新陶瓷产业。

传统陶瓷业的陶瓷制品以天然矿物原料为原料,使用粉碎—成型—高温烧成的工艺制作陶器、炻器、瓷器,生产美术瓷、陶瓷墙地砖、陶瓷洁具、电瓷等。具有规模数量大、资源消耗大、环保工作量大、物流量大、市场大等特点。

高新陶瓷业的制品以化工原料为原料,使用传统陶瓷生产工艺技术,制作柱塞、辊棒、各种耐磨耐腐蚀器件以及当代的能源工程、环保工程、生物工程等众多现代科技领域所需之材料。通常划分为工业陶瓷、功能陶瓷、电子陶瓷等多个种类。具有高性能、高技术、高附加值等特点。

本题的论点是有充分依据的。

1、陶瓷业从陶器—原始瓷—瓷器—陶瓷行业—(包括传统陶瓷和高新陶瓷)陶瓷产业,包括了技术产业和民用为主的制造业。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2、陶瓷生产制造广泛使用的物料粉碎混合—成型—高温烧成工艺技术是当今世界各类制造业中最具特色最具发展潜力的工艺技术。3、陶瓷制品是可集实用性、功能性、文化艺术性于一体作为古老而现代文明载体的行业。

试设想,餐桌上如果没有陶瓷饭碗、汤盆、盘碟,卫生间没有陶瓷卫生洁具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境况,就会体现陶瓷业的价值。

二、中国已经成为当代世界传统陶瓷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2.1附表1、2的数字表明,中国是当代传统陶瓷产量最大的国家。

2.2传统陶瓷业成为国内多个区域的经济支柱产业,广东的佛山市、潮州市,山东的临沂、淄博,四川的夹江县,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

2.3近年中国陶瓷的出口迅速增长,日用美术瓷、建筑卫生陶瓷制品在全球陶瓷市场的占有额逐年增多,预期2005年的出口额将突破50亿美元。中国陶瓷已进入全球化领域。

2.4形成一个产业的各相关配套环节已发育得相当完善和成熟,由陶瓷制品作为产业主产品已经带动起来装备制造业、色釉料业、辅助材料业、五金业、窑炉业、会展业、物流业、专业传媒业等等。

2.5由于传统陶瓷是资源型、劳动密集型、民用型的产业,其规模数量和市场影响力、环保状况影响力巨大,逐步成为国家有关经济部门备受关注的产业。

三、发展传统陶瓷产业的必要条件和要解决的难题、产业前途

(一)传统陶瓷业的可持续发展条件:经济增长、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三者能否实现和谐和互补。

(二)产业的生存最依赖三大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市场资源

人力资源最关键的是科技创新人才、管理人才和生产劳动力的来源。中国有一定的优势。

市场资源包括国内国外的市场,不但是买卖货物,还包括交流、信息,是产业动态发展的原动力。中国有广阔的国内市场支撑,也算是世界上有最大建材市场的国家。

自然资源包括电力、天然矿物原料、燃料、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时空容量大小与要求等等。此项是中国至少三五年内最不具备优势的问题。解决办法唯有两策:一是依靠科技进步;二是依靠好的产业政策。

(三)陶瓷产业最急迫也是最困难要解决的两大课题

1、节能降耗。对佛山地区制砖业的实际调查表明,当前生产每平方米抛光地砖,均耗电力5.5~6.5千瓦时,柴油均耗2.5~3.2公斤。国内生产每公斤日用瓷,最节能烧成窑仍需3600×4.18千焦以上。

按2004年传统陶瓷生产实况作概略统计,本产业将耗用1亿吨不可再生的天然矿物原料,1200万吨以上柴油,250亿千瓦时以上电力。

按年增长5%计算,2004年年砖产量以30亿平方米计算,到了2010年,将达40亿平方米。那时本产业年耗用矿物量将超过1.4亿吨,柴油超过1600万吨,电力超过320亿千瓦时。

通过计算,可得出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若干物质数量。

2、除尘、除硫(和其它有害气体)、除污水废渣,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损害

(四)产业前途

本产业的发展,如果解决好本文(三)的两大问题,则本产业将是世界上最好的产业,其发展前景将是光明美好的。

如果本文(三)的问题不彻底解决,本文预测结果有如下出路:①急速萎缩,产业规模降至能耗、环境可以接受的程度,陶瓷产业不会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但中国陶瓷不会根绝;②产业转移,经济先进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此类国家又转移到贫困落后的国家。国内也有类似的转移,缓解环境污染的伤害。

中国解决陶瓷业的发展,又解决好(三)的问题,也可算是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

四、构建具有活力的有特色的中国传统陶瓷产业

陶瓷能延续千万年,有其不变的根,也有其变化的源。根是取之地球最丰富的资源,即水火土;源是随时代发展不断吸纳科技成果。具有活力就是两者不能丢,而是有所进步。

强调特色是基于历史的实践经验:在中国办陶瓷要靠中国人为主体,在中国办陶瓷一定不能照搬外国的东西,包括工艺技术、装备等等,要搞本土化。

特色陶瓷最主要的是在产业的市场、资源利用、工艺技术与装备、环境保护四大部分有独特创新的东西,或叫做法,或叫作为。

市场特色就是既要经营国内市场,又要经营国外市场,中国土地辐圆广阔,东西南北中对产品的要求不一样;消费层次是立面的,多层次的;各地存在文化素质差异等。

工艺技术与装备特色就是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低成本,即三高一低。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传统陶瓷产业走过了从传统作坊式—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国产化本土化—全面国产化与创新发展的道路。例如墙地砖生产走大规格、大规格、大循环的路子;日用瓷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路子,等等。

环保问题,当前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投入与产出难以达到平衡的问题。由此提出一个低成本、高效益、根治污染的研究课题。

五、中国传统陶瓷产业发展方向若干见解

1、陶瓷是一个可以直接提供几百万个就业岗位,直接为社会的文明进步服务、直接从全球贸易中取得财富、直接和自然环境保护实行代偿互补、直接作为文化载体的传统制造业。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传统陶瓷制品不能靠进口,而且要努力争取成为出口大国。在五至十年内,中国陶瓷业有三大任务:大力发展高新陶瓷、保持适度的增长(5%~10%为宜),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向清洁生产转变。2、对不可再生的天然矿物原料钻探、开采、利用制定科学规划,大力提倡低质料、红坯料、废渣废弃物的使用,禁止用优质料做低附加值产品,禁止或限制部分原料(如黑粘土)出口。鼓励进口原料。3、调整部分产品结构。至少近期不提倡发展三种陶瓷砖产品:大规格尺寸砖、抛光砖、用优质料做全质砖。优先发展日用瓷和卫生洁具、环保陶瓷、微粉砖、釉面砖。4、限期禁止使用固态液态燃料、鼓励使用天然气、水力能、太阳能。这是推行清洁生产的关键。5、加强传统陶瓷业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科学技术研究的投资和力度。现在所看到的成果,论文大多停留在理念上或缺乏可行可靠性,远离实用性。6、发展高新陶瓷促进传统陶瓷业的提高发展。7、加强产业基础性、公共性陶瓷科学技术的研究。8、节省用地。9、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品牌建设。10、建立必要的产业准入制度和必要的立法。

快速无模成型是未来陶瓷工业发展趋势


近20年来,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陶瓷材料制备工艺是降低陶瓷制品生产成本、提高陶瓷材料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不能逾越的环节,新的陶瓷粉体的制备工艺,成型工艺及烧结工艺的研究逐渐成为陶瓷材料研究领域的重点。其中陶瓷材料成型工艺的研究已逐渐成为陶瓷制备工艺科学研究的主流。

近年来人们将传统陶瓷成型方法的发展和新型陶瓷成型技术作为研究重点,各种新型成型技术不断涌现,这其中典型的代表有流延法、凝胶注模、直接凝固注模等。但是无论是这些新型方法,还是传统的注浆、干压等方法,都没有摆脱模具对陶瓷生产的制约,显然这种状况无法满足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日益缩短产品更新周期、频繁的产品试制和改型。而固体无模成型技术的出现,使先进陶瓷的产业化看到了陶瓷事业发展的光前景。

快速无模成型技术有以下显著优点

1、高度柔性

SFF技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柔性好,它取消了专用工具,在计算机的管理和控制下可以制造出任意复杂形状的零件,地可重编程、重组、连续改变的生产装备用信息方式继承到一个制造系统中,使制造成本完全与批量无关。当零件的形状,要求和批量改变时,无需重新设计、制造工装和专用工具,仅改变CAD模型,重新调整和设置参数即可制造新零件。

2、技术的高度集成

SFF技术是计算机技术、数控技术、激光技术,材料技术和机械技术的综合集成。快速成型技术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CAD/CAM一体化。对于机械制造来说,设计制造一体化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在传统的CAD/CAM技术中,由于成型思想的局限性,致使设计制造一体化很难实现。而对SFF技术来讲,由于采用了分层堆积的加工工艺,CAD/CAM能够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设计制造一体化。

3、快速性

由于快速成型技术是建立在高度集成的基础之上,从CAD设计到原型(或零件)的加工完毕。无需等待模具的更改就可以灵活的实现对设计的调整或更改,从而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费用。这使得快速成型技术尤其适合新产品的开发与市场竞争。

4、自由成型制造

作为一种新型的成型方法,它能快速地制造任意复杂的原型或零件,而且特别有意义的是,零件的复杂程度大小对成型工艺难度、成型质量、成型时间影响不大。在小批量或单件生产上具有传统成型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

5、材料的广泛性

固体无模成型的原料可以是树脂。塑料类等高分子材料,可以制造金属、陶瓷材料部件。在某些工艺中,还可以从液体乃至气体直接生成固体部件,使材料的制备和部件的加工统一起来。因此该技术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材料的成型中。

由于SFF技术具有以上特点,因此自出现,发展极为迅速。虽然高分子等材料的成型机已经实现商业化,但针对陶瓷材料快速成型的研究在我国才刚刚开始,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由于高性能陶瓷材料涵盖范围广,坯体形状复杂而且多样化,同时作为实现陶瓷应用及产业化的关键工艺过程,开发适合于陶瓷材料成型的方法和工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快速无模成型是未来材料制造的发展趋势,日前开发快速无模成型技术还会有很大的困难,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进一步促进的制造工业的集成化,这些困难相信都会尽快得到解决。在陶瓷领域,尽快研究和推广快速无模成型技术对我国较落后的陶瓷工业来说势在必行。

陶瓷人物访谈讨论核心话题展望陶瓷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艺术陶瓷本身的生产与进步

各大平台都在发展陶瓷产业方面进行广泛的资讯征集,但是真正的核心话题,关于对陶瓷产业未赤发展的展望,的确各有之言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真正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在于艺术陶瓷本身的生产与进步。陶瓷人物包括各界的陶瓷业内精英人士,陶瓷产业进步的发展经营人士,还有一些专业的收藏家们,都在陶瓷文化传承中有着很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各家之言都有一定的代表性。

结合陶瓷人物的设计以及本身的需要,进行陶瓷产业发展的讨论。各界的大师们,更加关注的是艺术品的发展境界,是艺术的一种创作,是对时尚的把握,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可以更好的适应新形式、新的审美需要。但是在陶瓷人物访谈中,关于一引起专业的陶瓷代表商以及经营者们的意见,也更有着市场的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艺术大师们的一些观点与相法。

站在陶瓷产业链的不同位置,自然对陶瓷产业的看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有着并不完全一致的看法,但是最终可以让陶瓷产业更加有序的发展,一个终极方向,必须有着很强的综合性,不单纯相信一家之言,而是要在一家之言的基础之上,总结提高出未来的生产目标与方向,这样通过专业的访谈,达到很好的指导现实的陶瓷生产实际的目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活动。

综述:中国陶瓷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近日来,随着中国入世一周年的到来,有关国际市场准则下中国陶瓷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在各地炒得风风火火,事实说明,中国“入世”对陶瓷业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有人在喊“狼来了”,认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有人认为机会来了,市场将扩大,外资将涌入,有利于发展,各种心态都在关注入世后的变化。总之,问题肯定是来了。

“入世”是挑战,更是机遇,任何事物都相辅相承,主动迎接挑战才能抓住机遇,否则不但抓不住机遇,还会在“入世”的挑战中落败。那么,中国加入WTO后陶瓷工业路该怎么走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陶瓷工业在国际市场准则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体制创新之路。

先进完善的企业体制往往是企业发展的机制保证和动力源泉。企业体制创新的核心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过去那种企业单一的投资结构,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利于企业之间的联合,已不适应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发展的需要,即不利于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也不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实行产权多元化,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在行业内部,通过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企业相互参股,打破由过去的行政区划限定而形成的单一投资格局。二是吸引、利用行业外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各企业要紧紧围绕“多种所有制、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多种分配的方式”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思路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产权多元化的形式,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要通过产权多元化,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机制;要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的机制发展壮大龙头、骨干和高效企业,淘汰落后、亏损严重的企业;要深化企业内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起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激励约束机制;要从健全和完善制度入手,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监督约束机制,用更有效制度规范经营管理行为;要加强财务监督、审计监督,健全民主决策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结构调整之路。

加入WTO后,降低了国外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国内企业也将面临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也面临着来自国外的市场竞争压力,将与更多的跨国公司“硬碰硬”。我国陶瓷工业由于受重复建设的影响,存在大而不强、生产过剩、各自为战、分散经营、产品档次低、技术落后等方面的问题,与国际上著名的企业相比往往相形见绌。这就要求国内企业要根据市场定位,明确竞争策略、找准优势,把提高竞争能力与避免重复建设、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结合起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对于在国际上已经树立自己的品牌,且产品有竞争力的企业,应该进一步利用加入WTO的有利时机,充分运用WTO规则,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网络化使自己的品牌国际化、经营国际化。对于产品具有一定竞争力,但还没有形成自己品牌的企业,首要的任务是建立国内市场经营网络,打出自己的品牌,要充分利用我们在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加快企业重组和结构调整步伐。

特色经营之路

中国入世后,我们的企业好比“与狼共舞”。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如何取胜?关键要研究和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靠特色经营、追求个性取胜,这是国际国内的一条重要经验。入世后,国内企业要各走各的优势路径,各打各的特色仗,在特色产品、特色文化、特色服务、特色品牌、特色模式上下大力气、花大工夫。

品牌经营之路

品牌商品抢占并瓜分市场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明显趋势之一。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品牌经济,拥有名牌就拥有市场。名牌商标代表着企业及其产品的信誉,它作为能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精神产品,具有高质量、高信誉、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效益的特点,并使他具有吸引资金、聚集人才、改进科技、扩大规模、开拓市场的功能。目前国内不少陶瓷企业商标品牌意识尚未树立起来,不注意商标名牌战略的研究和运用,对创名牌、保名牌这个涉及企业生死攸关问题的紧迫性和认识不足,特别是缺少创国际驰名商标的志气。面对加入WTO后将直接面对全球市场的机遇与挑战,我国企业应当有紧迫的商标意识,和走名牌发展之路,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科技创新之路

作为企业发展的推进器,科技的巨大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所认识。我国陶瓷行业与国外同行业竞争的劣势关键就在于科技含量不够。为此,国内企业要不断瞄准高科技,以高起点、高标准去构建企业的科技发展战略。不仅重视对科技意识的培养、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吸引,还要从实际出发,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去构建自己的研制、开发战略机构,建立企业制度创新机制,坚持把科技创新当作企业的核心能力精心培育,将科技研发视为后盾,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更新设备、创新产品,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科学管理之路

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卖技术、一流的企业卖规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表面上是产品的竞争,实际上,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而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说,产品不是技术的产物,而是管理的产物,在本质上,产品创新就是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就是创造市场的基本动力,实行科学管理比选择产品方向更重要。中国入世,在直接扩大中国企业的外延,即规模和效益的同时,也间接地增加中国企业的外延,国内企业要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的同时,将大力推进成本、质量、财务、营销等方面的创新和管理信息化,努力实现科学管理。

集约经营之路

加入WTO后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看,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规模较小,仍是我们的最大不足,规模就是覆盖力和影响力。在当前以科学技术发展为动力,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在全球范围进行生产结构调整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们不能消极地抵御外国跨国公司的挑战,只有加大联合自强,加速经济一体化进程,把自己的企业办的更大更强,要努力提高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走高科技、国际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创新之路,以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应对经济全球化,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才能趋利避害、乘胜而起,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外向发展之路

加入WTO后,由于经济全球化可以使生产要素得以跨国优化配置,这可以促进全球范围的资本流动、产业转移和技术共享。因此,国内的企业可以利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机会,发挥劳动成本低、资源丰富和市场广阔的优势,扩大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的空间,并通过引进、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资金和管理经验,实现企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促进行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在一个新的高起点上的跨越式发展。

问题总是在、可以预知和解决的,关键是怎么去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入世也为中国陶企走出国门提供了条件。2002年广东、福建等省的出口数据表明,沿海各省正在积极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积极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

印度陶瓷工业近几年发展概览


一、印度最近几年的发展情况

最近几年,由于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进入,印度的陶瓷工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产品质量、生产率和设计水平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快速烧成和一次烧成技术明显缩短了产品烧成时间,一些产品的烧成周期已达到40分钟或30分钟,这使得矿物燃料的消耗大幅度降低,也使环境污染下降,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但在印度陶瓷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档次等问题。1998年及1999年,印度的工业发展遇到了困难,产品需求不旺,经济水平下降,但目前已有市场复苏的征兆,工业显示出需求增长的趋势,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这种趋势如何持续下去。

二、印度的陶瓷墙地砖

由于建筑工业的发展,促进了陶瓷上釉瓷砖需求的发展。据印度陶瓷行业一个著名的机构统计,目前印度的陶瓷砖的人均消费率为0.05平方米(西班牙3.4平方米,意大利3.2平方米,德国2.08平方米,中国0.18平方米)。该机构预计印度的人均消费量将有所上升,并预计该行业将以20%~25%的速度增长。

90年代早期,瓷砖工业形势很好,利润率在40%左右,受这个数字吸引,在过去四年间大约有100亿卢比的资金投入该领域,使产量大增,井出现过剩。1995年~1998年间,印度瓷砖工业安装的生产能力从每年67万吨增加到每年110万吨,但1997年-1998年的需求量只有70万吨,需求增长从20%下降到15%。生产过剩使产品价格受到影响,地面砖的价格比二、三年前下降了10%左右,从而导致企业的利润下降。

在印度的Gujarat、Rajasthant和Mahrshtra地区拥有27家大型瓷砖生产厂和100家小厂,这里的产值为l00亿卢比,其中小型企业占20亿卢比,总成交额为3亿美元,占世界总成交额的1.3%。1997年~1998年印度瓷砖产量达到了95.6万吨。

印度的陶瓷企业分两部分,其一是协会的会员企业,他们占有市场份额的大部分,另外一部分是非协会会员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少。

KajariaCeramics、Spartek和MurdcshwarCeramics是印度三家具有较强实力的地砖生产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竞争激烈,目前所占的比例都为15%,其次是H&RJohnson为14%,Regcncy为12%,BellCeramic为8%,另外,H&RJohnson在墙砖生产上占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为31%。

三、印度的卫生陶瓷

印度陶瓷协会中生产卫生陶瓷的企业有15家,1996年~1997年期间,安装生产能力及产量分别为11.48万吨和7.26万吨,而非协会会员企业有大约200家,大部分分布在Gujarat地区,安装生产能力和产量分别为8.5万吨和6.5万吨。会员企业和非会员企业的生产增长率分别为10%~15%和10%。

在印度,非协会会员企业和协会会员企业的卫生陶瓷产值大约在50亿卢比,预计2000年将翻一番。由于印度城区住宅建设的发展,对卫生陶瓷的需求正在增长,而且还将继续增长。

HindustanSunitaryware(HIS)和Eik.Parry(parry)是印度的两个大型卫生陶瓷企业集团,控制了印度卫生陶瓷市场70%的份额,目前这两个集团公司正陷入激烈的竞争中。不久前,HIS获得了生产能力为6000吨/年的RaasiCeramics公司,而Parry则兼并了PeddarJohnson,其生产能力为每年1000吨。这样两个公司的实力又形成旗鼓相当的局面。

由于合并两个公司都宣称是目前印度最大的企业,Parry生产能力为3.4万吨/年,HIS为3.2万吨/年。

除了Parry和HIS之外,印度还有三个重要的卫生陶瓷生产企业,已成为Parry和HIS的目标。

四、印度陶瓷的出口范围

对印度来说,斯里兰卡和阿联酋是两个潜在的陶瓷出口市场,特别是建筑卫生陶瓷产品。斯里兰卡对卫生陶瓷、上釉瓷砖及绝缘瓷的需求量很大,而且市场接纳能力强。在这里高档卫生陶瓷市场主要由欧洲一些国家、马来西亚、中国和印度的产品所控制。在中低档产品上,印度的企业有很大可能扩大其市场份额,至于上釉瓷砖则主要由中国供应,比例非常大,印度厂家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阿联酋对骨灰瓷的需求很大,这一点印度企业大有机会,但卫生陶瓷则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名牌产品。

五、印度陶瓷未来的发展

目前,尽管印度的建筑陶瓷工业存在着生产率低、产品质量低、生产过剩等问题,但随着行业的整顿,人们对这类产品认识的增加.以及建筑业的推动,将有望获得继续的发展。原材料资源易得、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也将在这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淄博陶瓷工业发展迅猛 扬起产业龙头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淄博的陶瓷工业发展迅猛,涌现出一批骨干企业。这些骨干企业生产装备先进、技术管理水平高、产品档次高、产品质量好、信誉度高、规模优势明显,是淄博陶瓷行业的中坚力量。

建筑陶瓷:三足鼎立引领潮流

在建筑陶瓷方面,淄博市最大的东岳实业总公司共有生产线21条,年生产能力4000万平方米,70%的压机为国外进口产品,4条窑炉长度达到217米,采用两机一线的生产方式,日产高档抛光砖1万平方米,奠定了淄博建陶行业的龙头企业地位。

淄博的耿瓷集团现有高档生产线10条,年生产能力达到2000万平方米。公司产品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并通过瓷质砖(吸水率)的产品强制性认证。产品质量高,烧结度好,吸水率低,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工艺水平、产品花色品种等方面,在国内建筑陶瓷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山东亚细亚陶瓷有限公司是中国陶瓷业首家在新加坡挂牌上市的亚细亚集团的控股公司,现有4条全方位的自动生产线,年产量618万平方米。

近期,该公司将把总部由上海全线迁入淄博建陶工业园,届时年产量可达1500万平方米。

随着淄博陶瓷产业的不断引进和升级,一批行业的新兴代表不断崛起。

在最近揭晓的“影响中国陶瓷行业100人”中,淄博共有5人上榜,其中企业负责人只有淄博狮王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宝和淄博统一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国梁。

目前狮王陶瓷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专业生产高档地砖的现代化企业之一,进入全国陶瓷第一品牌行列;统一陶瓷则是淄博仿古砖的代表,现有“瓦伦蒂诺”、“潘帕斯”等著名品牌,首创防静电复古生态砖,荣获“国家发明专利”,统一陶瓷在短短时间内成为陶瓷行业的后起之秀。

日用陶瓷:硅苑与华光双雄并立

在日用陶瓷方面,有两家生产企业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拥有员工500余人,由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改制而来的山东硅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年收入接近3亿元,其中技术陶瓷、日用陶瓷和熔块销售创历史新高。

目前,该企业由山东硅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谊陶瓷分公司、淄博硅林制釉有限公司、淄博百灵功能陶瓷有限公司、淄博福禄新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淄博硅苑窑炉工程有限公司等5家分公司组成,还拥有一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所获得的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数以十计。

年产值超过1亿元的淄博华光瓷业有限公司是另一家淄博日用陶瓷的龙头企业。

上世纪末,“华光”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中国陶瓷企业第一个驰名商标。该企业生产的系列颜色釉精炻器咖啡杯、餐具是无铅无镉的健康陶瓷。

华光陶瓷咖啡杯系列有600多个造型、200多种釉面,生产量世界最大、出口量全国最多,市场覆盖率最高。在美国,每三个美国人平均一年用一件“华光”咖啡杯。近年来和沃尔玛、迪斯尼、雀巢等公司都有着良好的合作。

横向对比市场网络大大逊于佛山

在建陶行业处于龙头地位的佛山,拥有超过三百家陶瓷墙地砖生产企业,年产量达16亿平方米。引领佛山建陶生产的新中源、新明珠、东鹏、蒙娜丽莎等龙头企业,都拥有20条以上的生产线,年销售量超过2000万平方米,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建陶行业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经过多年的发展,佛山的龙头企业不但产能惊人,也打造了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在全国各地拥有数量可观的经销商。

根据本报对全国48个城市普查,新中源在当中的30个城市都有经销商,在大部分省会城市都有两个以上的分销点,其中多半以专卖店的形式出现,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销售网点更达到7个之多。

早在1998年,新中源就在全国开始推行专卖店制度,首先把年销售量300万作为准绳,从各个地区筛选出最优秀的经销商。然后,新中源设立了区域保护制度,在每一个城市只设立一个独家代理,城市里其它的商家不能够直接从厂家拿货。

对于跨地区的窜货现象,新中源制定了一套严格的体系进行处罚,最大程度保护其代理商的利益。

新中源在各地的专卖店,厂家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例如统一标识,提供装修补贴等。新中源最大的专卖店在河南郑州,面积达1800平方米,此外在湖南长沙和广西南宁的专卖店面积也超过了1000平方米。

调查所覆盖的新中源全国70个销售网点,平均营业面积高达311平方米,在众多建筑陶瓷品牌中名列前茅。

作为淄博建陶行业龙头企业的东岳实业总公司,其生产能力不到新中源的一半,在渠道网点上更是远远逊于新中源。东岳公司生产的陶瓷,有相当一部分是为其它的公司贴牌生产,而公司旗下的自主品牌,只有斯格米一个。

根据调查,在70个城市中销售斯格米陶瓷的经销商只有4个,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除去淄博本地的那个以外,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有两个,在河南郑州有一个。

斯格米陶瓷的经销商规模都比较小,平均每间店铺的营业面积只有84平方米,而且都是和其他品牌的瓷砖一起销售的,并不是以专卖店形式出现。

此外,尽管斯格米陶瓷以山东品牌的身份参加了2008年中国名牌的评比,但是在消费市场,东岳公司的斯格米陶瓷是打着佛山陶瓷,而不是淄博陶瓷的旗号进行销售的。在其网站主页上,仅留下一个400的全国统一免费电话作为唯一的联系方式,有点故意遮掩之嫌。

点评

“头狼效应”是打造一个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最有力的武器。当时,日本的家电业崛起就是凭索尼、松下、东芝等几家龙头企业所带动,以至今天的日本家电称雄于世界。佛山陶瓷业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这与新中源和东鹏等几家龙头企业的蓬勃兴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淄博陶瓷有着比佛山陶瓷更为久远的渊源,可眼下有些淄博的龙头企业为了适应少数商家一时的喜好,不注重品牌,不断追逐短期的效益,从而改祖换宗,这对整个淄博陶瓷产业发展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淄博的陶瓷产业要想做强做大,当地政府必须下大力气培植一批龙头企业,再借助龙头企业来带动广大中小企业,使之在市场竞争中迅速形成“狼群效应”。

只有这样,淄博的陶瓷产业才会更加兴旺。

钧瓷艺术的发展方向


中国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替代的象征物。钧瓷是中国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钧瓷之乡的禹州,钧瓷发展史是极其辉煌的,它经历了由起源、产生到创造发展及至艺术巅峰的整个过程。其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强烈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就与精神风采。尽管钧瓷的产生是生活的、实用的,但随着钧瓷的发展,人们更多观注钧瓷窑变釉色和艺术造型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指向。多少年来,无数文人骚客歌颂它的优秀品质,如以“雨过天青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的诗句来颂扬钧瓷,可见钧瓷的无穷艺术魅力。

人们对钧瓷文化内涵和精神指向的强调,促使我们来考虑钧瓷发展问题的时候,必须在思想观念、艺术审美层面上体认和把握钧瓷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纵观钧瓷发展史,钧瓷艺术的发展沿革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这种烙印使我们由衷地为祖先对钧瓷发展付出的心血和汗水顶礼膜拜,他们一代一代继承创造,把对钧瓷美的探索和追求融进每一件钧瓷之中。唐代崇尚雍容华贵、酣畅淋漓的审美特点,使独具窑变特征的钧瓷应运而生。因为,唐钧黑底白斑的酣畅流动,自然天成,体现了当时的审美时尚。到了宋代,钧瓷这种自然天成的窑变特征正符合了当时崇尚自然之气的“合乎天造,厌于人意”的美学思想,受到当时达官贵人的肯定和崇尚,并被确定为宫廷用品,反过来促使钧艺家们更加追求一种质朴净润,自然天成,趣味高雅的意境,其轮廓线条流畅、造型端庄、法度严谨、做工精细,以优美的形象体现着宋人典雅朴素的气质风度和追求的美学境界,从而使宋钧达到了钧瓷发展史上的巅峰,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到了元代,钧瓷胎体粗厚,釉层失透,釉滴下垂,器形也较宋、金时大了许多。在器物的造型装饰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元钧在器物表面所采用的堆雕、镂孔、青釉点斑等装饰技法是宋、金窑器中所没有的。形成元钧显著个性特点,并元朝蒙古族粗犷的民风相吻合。直至近代、现代,这种审美的发展仍在不断变化。至此,我们不难看出,只有符合时代的审美风尚,顺应艺术发展规律,并不断地探索、创新,才能在时代的坐标上站准位置,并成为历史积淀的经典。否则,悖离了时代审美特点,胡抹乱造或固步自封,只能被无情淘汰。

艺术需要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不断创新,才能显出其勃勃生机。而创新不是盲目的,必须适合时代的审美趋向。当时间流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审美观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了准确把握钧瓷的发展的方向,我们必须对这一时代变革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审视。

当前钧瓷的烧制,从规模上看是历史上任何朝代都不可比拟的,人们对钧艺的研究、探索也日益高涨,从不同程度上体现着各种艺术思潮。但究意怎样探索才能把握钧瓷发展的主旋律,那就是尊重传统、挖掘钧瓷工艺传承,充分发扬钧瓷窑变的不可预见性和乳光玉润的本质特点,用艺术、科技、工艺三位一体的思维方式来审视和把握。首先要用当代的审美思潮融入钧瓷的艺术造型、釉方配制、窑变效果等各个工艺环节中,丰富钧瓷艺术形式,汲取其它陶艺的审美元素,使钧瓷在造型艺术、釉色窑变效果方面不断丰富和升华,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提高钧瓷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其次要把现代科技应用到钧瓷制作工艺中。紧紧抓住钧瓷独特的窑变艺术特征,从釉料的选取加工、釉方配制、成型工艺,窑炉技术方面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科学创新体系,为钧瓷艺术制作打好科技基础,使之与当今陶瓷制作技术同步发展。如在窑炉技术上,虽然经历了柴烧、煤烧之后发展到现在气烧,但这不是它的终结,还有窑炉结构的改造,耐火材料的改进,升温曲线的调整,保温时间的长短,烧成气氛的控制,烧成方式的选择等诸多工艺环节,对钧瓷的窑变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有待于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第三,加强对其它瓷种先进技术、工艺手法和表现形式进行学习、研究、借鉴,拓宽钧瓷创作的途径。

总之,我们需要构建一种更为开放,更具创造力的钧瓷艺术创新系统,用更新的钧瓷表述语言,给钧瓷注入新的活力,使钧瓷的寓意性、表达性、装饰性更具时代特征,达到一种新的艺术境界和高度,使这一具有千年历史的艺术瑰宝永放光彩。

中国陶瓷工业应对入世的战略思考


中国陶瓷业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工业,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知名陶瓷厂商纷纷将目光锁定在中国市场,中国陶瓷工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将从国内转向国际,从而在家门口与国外企业进行“资格赛”的国内陶瓷工业怎样才能真正抓住机遇,共享WTO时代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阳光呢?按照中央提出的发展是“十五”时期,结构调整是主线的思路,笔者与几位企业家座谈后得出了统一共识。即对中国陶瓷工业来说,只有牵住提高效益这个“牛鼻子”,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根主线,以结构调整求生存、以结构调整图发展、以结构调整创新业、以坚持调整不动摇才能改变我国陶瓷工业大而不强、技术落后的面貌,才能增强我国陶瓷工业的国际竞争,求得在国际市场准则下更快更好地发展。

心态和观念需要调整

陶瓷行业的调整,首先应是心态和观念的调整,观念是否转变,怎样转变是调整的最初起点。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融入世界一体。在世界大家庭中生存、竞争和发展。国内陶瓷企业也要在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的大环境大背景下生存。这就要求我们从现在起想问题、办事情、抓工作要有世界眼光、要有国际意识。要跳山传统思维、传统营销模式、传统管理方式的困扰,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克服消极畏惧和夜郎自大的想法,树立新的竞争意识。用国际化视野改革创新,用世界性眼光谋划未来,以更开放的经营管理理念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就要求陶瓷企业加强对WTO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则、基本的权利和义务的学习,对企业的战略接轨问题、机制转轨问题等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必要的研究,结合我国陶瓷行业和自身的情况,借鉴先进管理新思潮,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战略观念、营销观念、人才观念、遵守规则观念、特色制胜观念、平等竞争观念、知识产权观念等各种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的新理念,以适应迅速变化的企业内外环境。

组织结构需要调整

目前,国内大多数陶瓷企业属于一般性的中低档产品结构,劳动密集型的技术结构或小而全的组织结构,形成企业新优势,已成为能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迅速前进的关键一招,组织结构包括企业规模实力,内部机构,人力资源结构等方面。陶瓷行业要打破原有的组织形式和区域界限,实现向优势企业、名牌产品和优秀经营能手集中,彻底改变陶瓷行业存在的小而全、小而散的弊端,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使他们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优势企业要敢于以产权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网罗、兼并吸收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增强扩张意识,不断壮大自己。企业要解放思想,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选准位置,努力使自己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对企业的内部机构,本着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按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市场流向设置调整,实现内部组织机构与市场对接。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结构也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其得到不断优化,以此提高工作效率。总之,通过对组织结构的调整把规模调大、机构调精、人力资源调优、效益调高、竞争力调强。

资本结构需要调整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企业的管理领域大大拓宽,企业管理应调高到不仅重视产品经营,而且重视资本运营的新阶段实施资本运营、推动资本结构凋整,是陶瓷工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陶瓷行业体制性、结构和机制性矛盾突出,造成了资本布局分散,配置不合理,出现大量的呆滞资本、存量资本、无效资本和沉淀资本,计多资本处于无效或低效运行状态。由于闲置资产得不到利用,呆滞资产不能盘活,有效资本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严重影响了我国陶瓷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解放思想,善于利用—切符合生产规律的方式,通过股份改造、兼并联合、吸纳增量、出让存量、合作开发、调整余缺、外资嫁接等形式,吸纳社会资本、盘活存量资本、活化闲置资本、引进国外资本,使社会活资本与企业死资本有机结合、达到调整企业的存量资产。优化资本结构的目的,扩张陶业的资金和实力,为陶瓷行业的发展积聚能量、增添活力。

产品结构需要调整

许多企业产品结构的科技含量过低,产品结构单一是我国陶瓷行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目前虽然有一部分陶瓷企业重视产品的营销和开发,他们针对市场需求开发科技含量高、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断满足市场,提高了效益和竞争力。但是仍有许多企业在研究营销策略及产品开发上没下功夫,有的明知有鱼、手中无网,心中有市场、手中无产品,白白丢掉了自己的市场份额和开拓市场的机遇。有的明知产品无销路,却要保生产撑台子造成质次价高的产品积压。由于产品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带来许多企业产品积压、效益低下,这就迫切需要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把产品开发提高到重要位置,一是要通过与产学研的联合。要跳出本地圈子,积极和“两大一科”(大专院校、大型企业和科研单位)靠挂引联,与他们建立技术协作的关系,用他们的技术力量,指导产品开发和结构调整。二是通过技改投入,壮大拳头骨干产品,使之形成规模。三是依靠名牌产品繁衍家族,实行系列开发、深度开发。四是研究和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搞特色开发。在国际竞争中,得特色者得天下,得品牌者得天下。入世后,企业要走好优势路,打好特色仗,在特色产品化,特色品牌上下大力气,花大功夫,靠特色产品取胜。

经营结构需要调整

调整经营结构是增强我国陶瓷行业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经营结构的调整包括经营方式的改进、经营网络的建立、经营策略和经营思想的创立,经营方针的制定以及经营业务的拓展等。陶瓷企业必须根据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对企业的经营要素进行个理有效地配置和使用,充分利用自身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分析技巧,灵活调整经营结构。一是母体裂变。将承担社会职能的服务组织剥离出去分离企业与社会的职能,形成多元化经营结构的独立经营的子公司,二是跨业经营,坚持走“厂外办厂、厂内办厂、集约经营”之路,不断实施经营扩张,朝跨行业经营集团迈进。三是跨区经营。打破区域界限,利用管理、技术、资金、设备、土地、商标、信用有形或无形资产合作经营。四是建立内部银行,实行模拟市场核算的管理办法,促进企业经营观念和内部经营结构的调整。同时还要注意灵活运用品牌经营。虚拟经营、特许经营、求异经营、连锁经营、租赁经营、专业化经营、多元化经营等现代方式和手段。

技术结构需要调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能否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是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我国陶瓷工业受重复建设的影响,大而不强,因此造成了企业资源利用率低,产品质量差,跑冒滴漏现象十分普遍,出现了竞争不合理,无秩序摊款行为等很多深切层;企业竞争力差。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做好技术结构的调整工作。一是坚持资本输入与技术引进并重、调整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快技术改革的步伐,改变我国陶瓷行业技术水平低,消耗高的状况,尤其应改造项目的高新技术含量。开发高效率、低消耗、低污染的陶瓷生产技术。二是要着眼于从整体上搞活陶瓷工业,继续坚持“抓大放小、淘汰落后”的方针,把从战略上调整行业结构与所有制结构,与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结合起来;与提高竞争能力和避免重复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区别企业的不同情况,做到该大的做大,必须提高的提高,适合放开的放开,应该淘汰的淘汰。对落后的生产工艺技术要坚决淘汰,对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要坚决收缩或转换;逐步向技术密集型的企业、知识密集型转变。

管理者结构需要调整

一个企业的兴衰,与企业经营管理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让真正的企业家管理企业,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改革的关键。从我国陶瓷行业经营决策层的现状看,熟悉国际贸易和市场运作有关规则的人才不多,企业经营决策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盲目性。许多企业的厂长经理对国际国内同行业企业发展水平—知半解,许多企业科技,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严重不足,信息渠道不灵、职工素质低,这都严重地影响国内陶瓷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在建立健全企业家选拔任用机制的基础上,陶瓷企业的厂长经理要加强全方位的学习和借鉴。勇于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把自己锤炼成一个出色的企业家。同时,按照“能者上、庸者让”的原则,运用竞争机制公开招聘管理人员,对聘用管理人员,注重运用激励机制,将管理者与企业经营挂钩,对违规违纪的企业管理者做到坚决查处,决不姑息。还要着力构建各种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对企业后备人才进行系统培训,做到使用一代、储备一代、培育一代,对政治上可靠、经营管理水平高的人员要大胆提拔任用。

产业布局结构需要调整

随着我国陶瓷工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三山一海”(佛山、唐山、博山、上海)为重点的生产出口基地。此外,20世纪90年代中,福建、河南等地的陶瓷工业也呈较快发展态势,但与东(南)部陶瓷相比,各方面的差距都很大。随着中国加入wT0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会导致中国陶瓷工业向具有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西部地区转移。东(南)部企业的劣势将会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广东的陶瓷企业,虽然实力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品牌等方面优势明显,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供大于求的矛盾相当突出,市场趋于饱和,容量低、资源贫乏劳动力价格较高,在原料、能源、劳动力、运输的经营成本上都处于国内生产的劣势。这就要求东(南)部的陶瓷企业面刘经济的全球化,要立足自身优势,与西部陶瓷工业加强团结协作,通过技术合作、资产重组、品牌带动、管理输出品开发,连锁经营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优化生产要素,增强我国陶瓷工业的整体实力。同时,国内陶瓷工业要善于发挥入世后进出口关税削减,产品市场国际化、出口产品市场扩大等优势,扬长避短,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好的合作伙伴,到国际上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增强国际竞争力。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浅谈中国陶瓷工业未来发展方向》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浅谈中国陶瓷工业未来发展方向》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