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景德镇发现瓷石原料矿区 千万吨陶瓷资源助发展

景德镇发现瓷石原料矿区 千万吨陶瓷资源助发展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1-03-31

景德镇古代瓷器。

最近,章猛进与李月明内心澎湃。

与高岭国家矿山公园相比邻,一个占地9平方公里的废渣矿区,探明至少数千万吨的优质瓷石资源,按照瓷石年使用量30万~50万吨测算,可满足瓷石原料供应200年。

章猛进与李月明是原料界的权威人士。前者是协会原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原原料总厂厂长,后者为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这个瓷石矿将为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建设提供本地原料支撑;有望结束原料八仙过海的供给局面,大幅提升质量;同时,大学计划通过瓷石的开发,加强配方原料研发体系建设,制订出原料标准,让更利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大型瓷石矿的开采利用,将改变产业发展格局。

陶瓷原料“八仙过海”

瑶里的釉果难寻,南港的瓷石少了。缺了景德镇原料的,章猛进总感觉得少了“景德镇的魂”。

据史料记载,南宋末年之前,景德镇制瓷原料非常单一,是一种裸露在地表的露头矿产石质原料。古代陶工发现,这种灰白、灰青色的露头矿经过淘洗制浆成型后,能做出耐高温的瓷器。于是开始挖掘,并为它取名为“磁石”(瓷石),意为可以制造瓷器的石头。这就是人们理解中的一元配方。

露头矿只存在于地表,储量非常有限,到了南宋末年,已经濒于枯竭。而中下层的瓷石由于氧化铝含量较低,烧结的温度偏低,成瓷率因而大大降低。

在瓷石供应青黄不接时,景德镇人发现了一种新的制瓷原料,氧化铝含量高达35%,将它与中下层的瓷石混合后,烧结的温度可以高达1300度,比拿露头矿做原料还要高出两三百度,这种制瓷原料就是高岭土。按照景德镇瓷器的现有配方,两种主要原料的比例是三七开,瓷石占七,高岭土为三。这种瓷石加高岭土的配方就是二元配方了。二方配方生产出的瓷器可塑性强,同时,变形率降低。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景德镇产优质瓷石的生产越来越少。为了满足日常陶瓷生产原料需求,景德镇开始引进长石釉,其钾钠含量达到11到16%,瑶里釉果钾钠含量达4到6%。陶瓷烧成,胎体钾钠含量达到2.8%左右,在陶瓷烧成中,因瑶里釉果与胎体钾钠含量相近,黏合度较高,可以施八层釉,这样制造出的陶瓷,胎体厚实圆润,有强度。而长石釉与胎体粘合度较低,陶瓷产品较薄,不但体现不了特色,而且质量难以保证。

“长石釉制造出的瓷器,钾钠含量高,熔点低,烧成只能薄薄一层吸附在瓷器上,釉层薄,有些碗在高压锅里,容易像玻璃一样裂化。”章猛进认为,景德镇瓷石和高岭土制造出的陶瓷则不会这样。

景德镇瓷器对瓷石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对优质瓷石需求量大,一般认为,优质瓷石,是指三氧化二铝的含量超过18%的瓷石。满足正常生产的瓷石,要求三氧化二铝的含量不能太低,太低了烧出的瓷器容易变形,并且可塑性不高;铁含量不能太高,太高了容易出现黑点,影响美观。

现阶段,在景德镇,现存开采的柳家湾等瓷石矿,瓷石资源也几近枯竭。

无论是行业领导,还是陶瓷原料界人士,都希望能在景德镇探到新的优质瓷石矿。为了寻找优质瓷石,原料人甚至找矿到了景德镇隔壁的弋阳。

此前,有自然资源部门有关人士透露,景德镇境内分布着大量的酸性岩脉,其中不排除还有丰富的瓷石储藏。但是,当中能有多大比例的优质瓷石,尚不得而知。

在新形势新机遇面前,发掘景德镇本土瓷石资源显得更加迫切了。

废渣下的优质瓷石

如今,曾创造辉煌的高岭国家矿山公园,时常有游人来探寻过往的历史。

2019年下半年开始,刚退休的章猛进受邀带队在矿山公园的侧旁方圆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进行探矿。这块地是高岭土废矿区,章猛进原打算在这块地的风化层水洗出高岭土,结果发现,经水洗后所得到的高岭土比例只有10至20%,高岭土储量在300万吨左右。经过元素测定,此批矿石氧化铝的成份为25.9%,低于33%至36%的高岭土氧化铝含量,不能作为高岭土使用,但与优质瓷石的氧化铝比例相近。经过与李月明院长团队合作,通过成分配比和除铁,这个矿采出的瓷石样品加少量高岭土生产出的陶瓷白度达到85%,而且有白里泛青的效果,达到或超出景德镇传统陶瓷质量,有望再现品质的辉煌。

今年4月份,市瓷局、大学材料学与工程学院等单位召开了“创新利用鹅湖高岭土矿瓷石资源制造出具有景德镇地理标志意义的真正‘景德镇瓷器’”相关会议。会议认为,鹅湖高岭土与东埠高岭村的高岭土一脉相承,品质基本一致。根据现有的成分及综合分析,此矿体应归为微晶花岗石类。传统的微晶花岗岩不能作为制瓷原料,因为含铁量高,而且很难除铁,但此矿体的微晶花岗岩含有的高岭土成分与瓷石相近,而且含铁量较低,经过工艺后能有效地除铁,样品白度能够达到日用陶瓷标准。此矿制造出的胎体与瑶里釉果相结合,形成瓷化的胎体与厚实的釉面,烧制出真正意义的“景德镇瓷器”。

这个瓷石矿的风化层和半风化层可开采量在数千万吨以上,据不完全数据推算,的年需瓷石量在30万至50万吨。按此测算,该矿瓷石器产量将满足200年左右的需求,这为重振景德镇原产地陶瓷生产提供了基础保障。

记者采访章猛进时,他正在浮梁县三龙工业园区内,谋划生产车间建设。他透露,目前,此批矿石正进入中试阶段(产品正式投产前的试验,是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等政府相关支持政策到位后,就可进入量产。目前,已有多家陶瓷原料企业前来与他们联系瓷石供应。

为试验区提供原料支撑

“发现这样一个大体量的瓷石矿,我们感到惊喜。”

在大学材料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办公室,李月明向记者介绍这个瓷石矿时,言语中充满着激动。

在景德镇全力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当下,这个矿开采的意义显而易见。从目前研究情况来看,这个矿开采出来的瓷石,经过二元配方生产,不仅能达到景德镇传统陶瓷的品质,而且,经过现代技术加持,可以让品质还有提升。这既切合了试验区中的陶瓷文化传承和创新,又利于创建国际瓷都。

大学计划将以此为契机,介入到此矿瓷石的研发中来,争取研发出高品质瓷石原料和配方原料供陶瓷企业使用。并在配方原料研发过程中,制订出原料标准,这是界几代人的梦想。陶瓷原料标准一旦建立,将进一步提升品质,更利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李月明透露,瓷石研发将是他们学院一个主攻方向。同时,他们正在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形成相关报告向省里汇报,推进此矿的开采利用。

老矿山保护刻不容缓

记者采访过程中,老瓷土矿山保护被大家多次提起。

有数据显示,一平方米的陶瓷地板,对瓷石的需求量高达33公斤。

在一些景德镇瓷土老矿区,存有盗挖现象,供应给砖厂等企业谋取利益。盗挖之后,没有及时复耕复林,造成水土流失,破坏了生态环境。

业内人士呼吁,希望政府部门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让生态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同时,加强老矿区的复耕复林,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提倡企业产品升级换代,降低产品资源消耗,共同保护环境,让景德镇的天更蓝水更绿,陶瓷更有市场。

陶瓷矿产原料的保护和研发利用的同步,才会让业的发展行稳致远。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历程


陶瓷是我国古代最神奇的发明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陶瓷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陶瓷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最早以彩陶的姿态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千百年来,除了作日常使用的器物之外,作祭祀使用的器物也发展得非常快。到了汉朝早期,中国烧造工艺水准大有提高,采用的原料不再拘泥于玉料和和金属,质地坚硬的釉陶开始广泛流传开来,陶器烧造技艺有了明显的发展,“瓷”字至此在我国流行起来。

唐代是我国制瓷工艺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阶段,烧造工艺有了很大的进步,生产了不少精致的陶瓷。历史资料记载了景德镇窑烧出了精美的白瓷,甚至有“假玉器”之称,由此可见其在人们心目中有多精美。前些年,专家学者在景德镇发现两处唐代瓷器大型窑址,并且进行了长达数月地挖掘,出土了不少具有考古价值的唐代瓷器。

宋代除了五大名窑之外,还有不少优秀的窑口。陶瓷品种愈来愈多,并且开始大规模地销往海外。在当时宋代真宗皇帝处于对景德镇瓷器的喜爱,就把自己的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就这样原来的昌南镇摇身一变成了景德镇,景德镇瓷器从此开始扬名海内外。

元代以来,枢府窑备受重视,景德镇渐渐发展成了全国制瓷产业的龙头,声名远播四方。元代枢府窑烧造出来的白瓷和釉下蓝色纹饰相辅相成,青花瓷开始崛起,远销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备受人们的追捧和青睐。

明代以来,景德镇制瓷业不仅延续了昔日的风光,并且在工艺技术上不断进取,烧造水准达到了一个高峰。

清代前期景德镇制瓷业仍然蓬勃发展,尤其是在“清三代”时期独占鳌头,烧造水平当世无敌。在中后期,受到经济、政治等因素影响,景德镇制瓷业渐渐走向了低迷,工艺水平大不如前,只在光绪时期有过一丝回光返照的迹象。

景德镇陶瓷以独特的艺术风格称著于世,青花瓷是其中声名最盛。虽然不少国人对瓷器知之甚少,但是一提起瓷器他们就会想到景德镇,由此可见景德镇是当之无愧的千年瓷都。

景德镇全面勘探高品质陶瓷原料


景德镇全面勘探高品质陶瓷原料

景德镇被誉为"千年瓷都",而陶瓷又是"泥与火的艺术",在其千年的制瓷过程中,陶瓷原料这一环节是极其重要。景德镇的陶瓷原料主要有瓷石、瓷砂、高岭土、石英石、膨润土、镁质粘土、黑泥、白泥等,特别是瓷石、高岭土蕴藏量丰富,为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料支持。记者了解到,为了配合景德镇更好地承接好珠三角及沿海地区陶瓷产业的大转移,景德镇的国家日用和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员和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对全市建筑原料进行全面的勘探。从勘探的进展看,生产建陶的原料景德镇基本都有,只有高品质的黑泥还在勘探之中。

提起景德镇的陶瓷原料就不得不提高岭土,据资料记载,高岭土是因为瑶里的高岭村庄富含高岭土而闻名。高岭土的运用使得景德镇的制瓷技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至今很多瓷工仍然在使用这种宝贵的原料。据记者了解到,由于数百年的开采和使用,目前景德镇真正意义上的高品位高岭土较少,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一些采矿人员的滥采,导致整个高岭土的储量也逐渐少起来,所以很多的瓷艺人建议政府要保护高岭土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在昌江区新桥、宋家山和鱼山镇等地还储藏着一些优质的高岭土原料。位于景德镇市鱼山镇新桥的鹊湖高岭土矿,为沉积型风化高岭土矿床,矿体呈层状,矿石呈灰白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40~50%、石英50%左右,云母2%.资源储量约为57万吨,是优良的建筑、卫生陶瓷原料。

瓷石资源主要集中在寿安镇和竟成镇等地。位于景德镇市城区的寿安镇宁村的瓷石矿为酸性岩脉风化残积型瓷石矿床,由2个矿体组成,矿体呈脉状,矿石为灰色、灰绿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绢云母、高岭石、伊利石、石英、酸性斜长石、及少量方解石、磁铁矿等。据了解,该处瓷石资源储量约为261万吨,且有远景扩大潜力,现已广泛应用于中低日用瓷、建筑瓷和卫生瓷。位于景德镇市城区的竟成镇三宝村瓷石矿为细晶岩脉风化残积型瓷石矿床,由1个矿体组成,矿体呈肪状,矿石为灰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绢云母、高岭石、石英、酸性斜长石、及少量白云母、黄铁矿等。资源储量近200万吨,适合做大件日用陶瓷坯材料、釉用材料,也可作为建筑、卫生陶瓷的熔剂类坯用原料。此外,在昌江区的王岗、陈湾、乐平洛几、镇桥、礼临南沅及科山等地也有部分瓷石资源,已探明储量2560万吨以上,远景储量5000万吨以上。

景德镇检验检疫局多措并举力助陶瓷企业发展


多年来,景德镇检验检疫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多措并举,服务陶瓷出口企业,严格把好质量关,把不合格的出口陶瓷产品堵在国门之内,从而减少了国家和企业的损失,有效地保护了“景德镇”千年瓷都这块金字招牌。据统计,该局自1978年以来,共检验进出口陶瓷16万多批,货值10多亿美元;检验不合格出口陶瓷7000多批、货值约5000万美元。

景德镇检验检疫局坚持主动出击,提出了“工作有规范,服务零距离”的服务理念,为陶瓷出口企业实行全方位服务。长期以来,一线检验员严格执行首问责任落实制、24小时受理预约报检、全程跟踪检验服务、驻厂检验员制度,及时跟进陶瓷企业的出口报检及检验检疫工作,指导陶瓷企业搭建起有效的出口业务办理平台。同时致力于帮扶企业建立有效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等,利用部门的技术优势,帮扶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以“零代价服务、零时间等待、零误差检管”三个零的工作模式,尽最大可能给报检单位提供便利。对重点陶瓷进出口企业,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和定期走访制度,推荐更多符合条件的出口企业进入“绿色通道”;对检验不合格的出口陶瓷,派遣工作人员看现场、查记录,从源头上寻找不合格的原因,认真分析每个生产要素的影响,评估其产生的风险。

景德镇检验检疫局始终坚持监管岗位前移,采取精细化、保姆式帮扶举措,主动上门服务企业。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原辅料进厂验收制度,扩大对进厂全部辅料检测,从“源头”建立预防机制;强化对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确保生产的各个环节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强化企业的后续管理,采取日常监管与年度监管相结合的办法,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监督与考评。复制于。同时按照出口工业产品管理规定指导企业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全力推进ISO9000、ISO14000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积极帮助陶瓷出口产品生产企业减排降耗,实现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提升和产品质量的有效保障。近年来,通过该局的服务,景德镇远景瓷业有限公司等二十多家陶瓷出口企业相继获得I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并帮助景德镇东盈瓷业有限公司实现了投资三年、日用陶瓷出口量翻两番的预定目标,目前,该局正积极帮助该企业构建ISO14000管理体系、实现节能降耗低碳排放、工艺改进环保生产、品种新颖质量上档,努力打造全市首家实施ISO14000现代质量管理体系的日用陶瓷出口龙头企业。

景德镇检验检疫局还始终将目光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力求在检测技术上赢得“话语权”,近几年来,投入1500多万元用于陶瓷检测中心购置先进检测仪器设备,从检测设备上提升维护“中国制造”的能力,从而确保瓷都陶瓷产品顺利出口。为了更好地服务陶瓷出口企业,他们还一方面积极开展应对陶瓷技术性贸易措施前瞻性的研究,完成了《日用陶瓷抗热震性能检测方法》等标准修订工作,制定了《陶瓷产品认证规则》,填补了国家质检总局在陶瓷产品认证中无标准的空白;另一方面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与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

路甬祥支持景德镇发展功能陶瓷


景德镇市委书记许爱民、副市长黄康明率市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8月20日上午专程前往北京中国科学院拜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路甬祥。路副委员长对景德镇市近年来陶瓷工业的进步给予了充分肯定,表示将加强中科院与景德镇的科技合作,大力支持功能陶瓷的发展。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局长戚强等参加会见与座谈。

许爱民简要汇报了景德镇市陶瓷发展历史、现状及下一步发展方向,强调当前正由解困走向振兴、由传统走向现代,努力形成以高技术陶瓷为核心竞争力的大陶瓷格局,在世界陶瓷产业重组的过程中把握机遇、重振雄风;希望得到中科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且从加快功能陶瓷的发展、建立院地合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请求或建议。

路甬祥指出:中科院与江西有着很长的合作历史,同景德镇也有良好的项目合作经验。功能陶瓷则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代表着陶瓷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景德镇具有悠久的制瓷历史和良好的产业基础,要瞄准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前沿,把握机会,大力扶持发展功能陶瓷、工业陶瓷,开拓新的产业增长点;要把传统艺术陶瓷与高技术陶瓷相结合,提升品质和附加值,争创国际品牌;坚持科学发展,加快技术进步,发展清洁能源,促进节能减排。中科院将进一步加强与景德镇的科技合作,把有关科研成果优先在景德镇转化,大力支持产业的发展。

座谈会还就加强中科院与景德镇的经常性联系合作,开展先进陶瓷产业的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中科院研究成果在景德镇的转化、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等具体合作事项述成了共识。

景德镇加快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以陶瓷为载体、以文化为基础、以创意为灵魂,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为追求的新兴产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瓷都,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陶瓷艺术资源,经过千年演绎的传统陶瓷产业,在新时期正注入新的发展能量,面临新的发展嬗变。

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景德镇发挥优势的战略支点

景德镇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运盛,郭沫若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来盛赞景德镇的陶瓷历史和文化,在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产业集群发展。景德镇全市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大小实体3000多家,200多个陶瓷注册商标。所生产的陶瓷工艺门类齐全,涵盖艺术陶瓷、日用陶瓷、高新技术陶瓷、建筑陶瓷等多个种类。陶瓷生产、辅助、销售等分工协作呈现专业化、社会化的特点。

发展模式多样。有独立法人模式,如部、省、市陶研所,法蓝瓷实业等规模较大的实体;有“公司+工作室”模式,如雕塑瓷厂、建国瓷厂等国有企业改制后,利用原有土地和厂房吸引工作室入驻形成的创意基地;有名家工作室模式,如众多艺术家独立创办的个人工作室;有手工作坊模式,遍布全市各个街道巷弄之中,同样具备较高的创意水平。

陶瓷人才丰富。水土益陶的千年瓷都,每年都吸引成千上万的外来艺术家前来交流、创作。目前,全市拥有75位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100多位省级陶瓷大师,1000多位陶瓷高级工艺美术师,还有从事陶瓷工业的“十万大军”,形成了庞大的陶瓷文化创意队伍,文化创意的氛围十分浓厚。

文化底蕴深厚。境内遗存下大量官窑、民窑和古建筑、古街区、古弄巷,市区每5平方公里就有一处文物古迹,现有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区5处,地面文物500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0处;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5人,另有手工制瓷技艺研究保护中心、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等民间团体和保护单位,是其他瓷地和窑口所无法比拟的。

以创新的举措推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发展

今年2月,李长春同志在景德镇视察时指出:“现在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春天,艺术要积极抢抓当前文化发展机遇,引领全国陶瓷艺术的潮流,摘取世界陶瓷艺术的王冠。”景德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努力传承中外陶瓷文化、融汇古今陶瓷工艺、云集天下陶瓷创意人才,推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建设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打造集群区块,是国内外许多城市抓文化创意产业的经验。景德镇坚持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推进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建设两大陶瓷创意产业园区。在老城区建设陶瓷文化科技产业园,依托老城区工业遗存厂房,延续陶瓷工业文化脉络,建设艺术创意谷、国际陶艺村、明清窑作群、红店街四片区,构建元代以来中国陶瓷工业窑炉博物馆、明代以来世界陶瓷工业厂房博物馆、近现代陶瓷从手工制作到机械制造活的博物馆;大力引入国内外陶瓷大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建陶艺工作室,赋予工业遗存新的创意和内涵,激活沉睡的文化基因,使老城区近1500亩的工业遗存用地重新焕发活力。在新城区建设陶瓷创意文化创意新区,高起点、高品位规划总用地为15平方公里的陶瓷文化创意新区,涵盖陶瓷文化创意中心、国际陶瓷会展中心、陶瓷文化传媒中心、陶瓷产业中部基地等板块,进一步丰富陶瓷文化艺术的交流、创作、展览和交易等功能,使之成为集中展示历史与工艺、对接现代陶瓷发展潮流的文化创意产业示范集聚区。

提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创新能力。科技与文化历来如影随形,科技进步会对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景德镇坚持把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与提升文化创新能力相结合,用创新支撑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精心培育创意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拥有成熟技术工艺、明星设计师团队、全球销售网络、规模较大的工业导向型陶瓷文化创意企业,引领全市陶瓷文化产业发展。全面整合本地科研资源,依托学院、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等资源,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意产品,并通过陶瓷知识版权交易迅速实现商品化、市场化。广泛引进外地科研力量,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的文化科技合作,争取重大陶瓷文化产业项目和领先科技成果在景德镇实现产业化。推动设立陶瓷艺术最高奖,利用景德镇的世界知名度,设立陶瓷艺术成就最高奖“景德镇奖”,造就景德镇在全球陶瓷产业中不可动摇的中心地位,充分释放千年瓷都吸引人才与资源的品牌效应。

推进陶瓷文化创意资源深度开发。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旅游业扮演着参与者和展示者的重要角色。景德镇坚持把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与做大旅游产业相结合,深入挖掘千年瓷都的历史、文化等宝贵财富。加强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推动御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动古窑景区申报国家AAAAA景区,促进高岭申报世界矿山公园,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加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做好陶瓷旅游商品的市场开发,抓好陶瓷创意、制作体验、陶艺研修等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加强文化与旅游的嫁接。策划精品陶瓷文化旅游线路,让游客体验景德镇灿烂陶瓷文化,激发游客的购物欲望,实现陶瓷生产与旅游消费的良性互动。

打造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平台。完备的服务平台,能够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为产业腾飞持续助力。景德镇坚持把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与夯实产业基础相结合,构建适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平台。打造文化交流平台,办好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进一步发挥其国际性的陶瓷文化艺术交流、创作、展示和交易平台作用;办好国际性陶瓷文化论坛,推动陶瓷文化理论交流与思想火花的碰撞;建设艺术宫殿,将整理发掘的十万多件陶瓷文化遗产物件集中展示。打造产品交易平台,鼓励民间资本成立经济公司,引进国内外知名拍卖公司,促进陶瓷艺术品交易;建设陶瓷创意产品版权信息中心、版权交易中心和艺术作品交易中心。打造创业孵化平台,利用闲置的老厂房、老作坊,发挥厂区内原有的陶瓷生产配套服务功能,建设从事个性化陶瓷文化艺术创作的创业孵化基地;设立文化创意发展专项资金,对创意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予以资金扶持。

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发展环境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景德镇必须从理念、政策、市场、人才保障等各个方面着手,创建最优发展环境,让资本、资源、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知识、技术、管理等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创新发展理念。树立精品意识,走精品路线,做高端品牌,力争用较少的资源,换取最高的利润。树立市场意识,尊重市场规律,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促进创意灵感火花迸发、创意产品的形成和创意时尚的流行。树立创新意识,鼓励一切形式的创新创造,加快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规范市场秩序。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仿冒等侵权行为,净化市场经营秩序。强势打造“景德镇”区域品牌,强化品牌规划、品牌定位、品牌宣传和品牌识别等工作,把“”塑造成为可与“法国香水”、“瑞士手表”相媲美的世界高品质区域品牌。加强行业自律,发挥陶瓷协会组织的作用,定期提供陶瓷产品价格信息,指导和规范市场价格行为。

完善管理机制。在成立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架构下,建立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推动全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制定促进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落实国家和省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有关政策,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资”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

强化人才保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进校企委托办学模式,与国内外知名艺术院校开展教育合作,推荐优秀青年人才出国留学、进修或培训,实现创意人才的国际交流和国际化培养。加强文化名家培育,完善高端文化创意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政策措施,建立高端文化创意人才数据库,实施“陶瓷文化名人百人工程”,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文化创意名家。

(作者系中共江西省景德镇市委书记)

景德镇艺术瓷的发展方向何在?


人们投资收藏的首选

陶瓷艺术品是一种“既能观赏、还能把玩;既能使用,还能投资、收藏”的艺术品种,以其精巧的装饰美、梦幻的意境美、陶艺的个性美、独特的材质美,形成了特有的陶瓷文化,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并逐渐成为人们投资收藏的首选。

在2013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艺术瓷展区,记者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陶瓷艺术家展出的各类陶瓷艺术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向大家展示着他们对艺术瓷的理解,在这里交流借鉴,寻求着艺术价值的最终体现。

艺术陶瓷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陶瓷艺术家,请他们谈谈各自的看法。

艺术在传承中创新

在瓷博会上,山水瓷雕艺术家任宏生的山水瓷雕作品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他把国画艺术和瓷雕巧妙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新的瓷上美学表现形式,发挥了陶瓷的材质美,并具有三维立体效果,充分表现了国画的笔墨情趣等特点。

“我作品上的山石都是真的,不信你用手摸摸。”任宏生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作品上的山石是通过特殊方式镶嵌上去的,涂上釉彩,极具山水画风格。既传承了中国的山水画,又革新开辟了融陶瓷、浮雕、国画山水于一体的崭新的艺术形式。

上海丹鼎画院院长夏明来表示,“我以前是画国画山水的,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深深迷上艺术瓷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夏明来认为,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需要创新,就像他现在正在从事的瓷画艺术。他说,他原先是画国画山水的,在宣纸上画,而现在,他在陶瓷上画,传承了过去的,也创新了现在的。

融入市场,让作品价值最大化

谢军才是磁州窑的印坯传承人,他对艺术瓷行业的未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谢军才认为,传统的艺术瓷风格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对艺术瓷的追求,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追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艺术瓷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所以陶瓷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要遵循市场,让自己的作品通过市场使更多的人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位陶瓷艺术家,要坚持自己的艺术梦想,达到一个高度,也要学会市场化,让自己的作品实现它的最大价值。”高级工艺美术师张小兰说道。张小兰自己创办了一家公司,她的理念是做一个“富足的艺术家”,既要把艺术陶瓷推向市场,引导人们的审美观,又要创造出财富,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去创作精品。

在瓷博会上,许多来自外地的参展商和本地的陶瓷艺术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艺术瓷,就应该融入到市场中来。

艺术陶瓷发展遇瓶颈,景德镇转型


提起景德镇,更多的朋友会想起这个地方的特色产品,那就是陶瓷,这一个系列产品它的出现成为景德镇的最大代名词,而随着陶瓷艺术的整体大环境的变化,目前在陶瓷的发展过程当中,一些有艺术鉴别特点的陶瓷产品在发展的前景上遭遇到了瓶颈,如果无法突破的话,那么就会遭遇产业链终止的困扰,这对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噩耗!

在发展陶瓷产业的时候,景德镇对于目前的陶瓷行业的发展也采取了不少推动性的措施和政策,希望能够将陶瓷行业的发展推倒一个顶峰,改变这种瓶颈的状态,但是在发展陶瓷行业当中,对于瓷器艺术化的发展来说,它的风格变化以及在彩绘图案方面的应用比较传统化,可以说是无法跟上目前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和需要,那么对于陶瓷艺术来说,能够突破这个发展瓶颈的最大方向就是能够利用当地的文化特色,在陶瓷产业化的发展链过程当中,让服务更有一定的理念性,这样在遇到发展障碍的时候就不用担心突破性受到限制等问题了!

对于艺术类型陶瓷的发展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会要求拓展更广的销售渠道,同样在艺术的变化当中,也需要突破传统的风格,这样才可以改善目前的困境,让陶瓷行业有更积极一面的发展,同时也会随着带动艺术化在陶瓷行业当中的应用,更能够吸引不少产业链的迎合!

景德镇 资源枯竭性城市该向何处去


1868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环球行,在江西景德镇市瑶里镇高岭村,他看到当地人把脚底的土放入1300度高温的窑炉,烧成了贡奉给皇帝的陶瓷。李希霍芬将其命名为“高岭土”,使其成为至今国际通用的陶瓷术语。这位伟大的地质学家没有预测到,140年后他命名的这种瓷土经过自宋代以来的挖掘已近枯竭。2009年,以千年瓷都闻名的景德镇市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资源枯竭性城市。

没有瓷土,这些年已经在内生困惑和外来竞争夹缝中挣扎的瓷都,该向何处去?

重振瓷都雄风,景德镇面临的选择太多:是沿续手工生产还是发展大工业生产?是培养本土企业还是扶持外来企业?是以日用陶瓷为主还是建筑、卫浴、日用、特种陶瓷全方位发展?在选择中瓷都考量着繁荣的路径。

景德镇是独一无二的,城区40多万人口却有10多万陶瓷产业工人,有做泥的,拉胚的,吹釉的,贴花的、画画的,烧制的,分工明确,手工制瓷是景德镇独特的风景。大部分国有瓷厂倒掉后车间租给了私人,就连街巷里也尽是手工作坊。艺术大师们也都有自己的工作室,他们的作品往往绝世仅有,即使偶尔有成批量的,大约也就百千件而已。

尽管有十万陶瓷工人,陶瓷产业在景德镇并不能真正成为支柱,昌河汽车、飞机等机械制造产业支撑起景德镇的经济和品牌。股份有限公司是本土稀有的国有控股规模化日用瓷生产企业,月产量约50万件,而此前国有瓷厂红光瓷厂月产达到220万件。全景德镇有近万家陶瓷企业,但真正上规模的只有100家。规模太小是当地归纳的业落后的主要原因。

在许多大师级人物强调工业化生产会压制陶瓷艺术个性的时候,政府部门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招商引资。台湾法蓝瓷将艺术融于日用品,无疑给了景德镇最大的震动。明明是一个盘子,却飞出一只蝴蝶,不是画在其中而是雕于其上。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冯双喜说,“它颠覆了我们的传统思维和设计理念。它成功了并不只是靠个好政策。”更让他感到压力的是,一个多月前,法蓝瓷与法国柏图合资的法柏日用瓷公司成功试生产。

法蓝瓷已进入全球6000个销售点,它似乎已经回答了流水线上的大工业化生产能否承载景德镇文化底蕴的问题。然而,景德镇的环境、资源、交通能否承载大工业化的陶瓷生产?多年来在建陶卫浴领域保持空白的景德镇,近两三年来引入了10多家沿海建陶卫浴企业,其中不乏乐华、金意陶、特地等知名企业。

一条建筑陶瓷的生产线年产值可达一亿元,而一条日用陶瓷生产线产值只有一两千万元。景德镇目前100家规模以上的陶瓷企业中,64家日用瓷企业,2008年产值为23亿元,比上年增长29%,而10家建陶卫浴企业去年产值为16.7亿元,比上年增长569%。建陶给当地的经济贡献显而易见。

景德镇瓷局副局长刘子力说,规模不是第一位的,品位第一,我们要做高端产品。但记者在景德镇市乐平陶瓷产业基地,看到六七条从江苏、福建引进的琉璃瓦生产线,这种用于农村房屋屋顶的琉璃瓦,能否代表景德镇所期望的产品高端?

从佛山迁入景德镇的特地陶瓷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柳说,到景德镇来我们的原料、运输成本是上升的,但冲这块金字招牌我们还是来了。景德镇人私下说:他们来沾我们祖宗的光,消耗我们的瓷土,却丢给我们环境的包袱。产值上升是否会付出环境成本?市长李放说,这些陶瓷企业不是一家紧挨一家,而是以山相隔,足以消化环境压力。

应政府部门邀请到景德镇来做创意文化产业调研的一家北京投资公司董事长刘亚军说,意大利、西班牙都不产陶瓷原料,但却成为陶瓷产品设计、研发中心。景德镇要有这样的志气和魄力,成为陶瓷艺术的戛纳。

景德镇确实具备这个条件,景德镇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3人,有上千人获得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有上万名陶瓷艺术从业者和爱好者,是全国陶瓷工艺美术人才最富集的地区,这里还有全国唯一的陶瓷本科院校学院。但大师们现在都在干个体,灵感用于个人之作,如果让大师们的智慧贯穿于整个陶瓷产业大格局,景德镇就大有希望了。

学院教授、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的郭立说,产业衰落主要是因为规模小,但它的文化内核还在、技术核心还在,优势还会凸显。工程中心的任务是承担行业共性基础性工程技术,我们要把它打造成陶瓷界的“瑞典皇家科学院”,使之成为世界上顶尖陶瓷专家和产品云集的场所。“最先进的陶瓷产品景德镇没有,就愧对这个名字。”

不过,对于景德镇市长李放来说,发展陶瓷产业不等于景德镇的全部。获批资源枯竭性城市后,景德镇四年内将获得五亿元中央财政支持,“这笔钱将主要用于民生以及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一个瓷都创意文化产业正在酝酿中,刘安娜所期待的在街头巷尾、古老里弄体验千余年陶瓷历史和文化,也许就要变成现实。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景德镇发现瓷石原料矿区 千万吨陶瓷资源助发展》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景德镇发现瓷石原料矿区 千万吨陶瓷资源助发展》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