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成化年制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成化瓷是汉族瓷器烧制的稀世珍品

成化瓷是汉族瓷器烧制的稀世珍品

成化年制瓷器的鉴别 怎样鉴别瓷器是不是均瓷 成化瓷器的平等青鉴别

2021-04-01

成化年制瓷器的鉴别。

成化瓷是汉族瓷器烧制的稀世珍品。其最重要的成就,是斗彩的烧制成功。成化斗彩瓷胎薄体轻,釉脂莹润,色彩鲜艳,画面清澹雅逸,代表作如鸡缸杯、成化斗彩三秋纹碗、高士杯、葡萄杯、婴戏杯、天字罐等,均为绝代精品。成化时的官窑产品质量极其讲究,民窑产品也很精细。青花瓷在成化时风格为之一变,其呈色由浓艳变淡雅,成化青花被推为明代八大时期之冠,淡描五彩精雅绝伦。

成化时期是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有句话叫“明看成化,清看雍正”,意思就是成化瓷器在明朝各代中是拔尖的成化时期瓷器有2个主要品种,一个是青花,一个是斗彩。

现在我主要说下成化青花瓷的特点:

1、胎:成化时期的瓷器胎子洁白细腻,没有白中泛青的感觉;

2、釉:莹润如脂,又肥又透;

3、青花:成华时期,进口的苏麻离青料几乎已经用完,所以成华青花瓷用的都是国产的平等青。这种青料含铁较少,含锰较多,呈色蓝中泛青灰,没有了铁锈斑,发色稳定,淡雅柔和;

4、底款:成华瓷器的底款都是“大明成华年制”六字楷书底款,有个别“大明年制”或“大明年造”的款子。现在市场上有“成华年造”的款子都是假的。

总之,成化时期的瓷器,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大多都是精品,在辨别的

tel:18121434528

主编微信:zhang136251

邮箱:[email protected](古董鉴定评估代卖)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喂鸡破罐竟是稀世古瓷


50多岁的永川农民刘远书偶然捡到宝贝:花几十元钱买来的邻家喂鸡破罐,经专家鉴定竟是距今约千年的稀世古瓷——“紫定黄地酱彩剔花盖罐”。昨日,刘远书在亲戚陪同下赴京寻买主。

刘介绍,5年前,从邻家院子经过,发现一破旧的喂鸡粮槽,“有花纹,很古朴,像古董。”刘虽是地道农民,平时却喜欢古董。遂找来邻居,掏钱买下“破烂”。除掉瓷器表面水泥,用胶水将瓷片粘在一起,成了一个扁扁略鼓的圆形罐子,上面还有精美的牡丹花纹。查阅资料后,刘远书越来越觉得这个破罐是古董。

刘远书决定找专家“诊断”。今年6月,刘找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汝瓷鉴定权威专家赵青云。赵青云非常肯定地认为,这件瓷器是稀世珍品,并出具了盖有自己钢印的鉴定证书。赵青云认为,该瓷器年代在北宋到金代之间;整件保存基本完好,釉层光亮而匀净,造型古朴,丰满圆润,器物上雕刻的牡丹花精美而精细,“实为北宋-金定窑紫定之精良作品,乃传世之稀有佳品”。

昨下午,记者致电赵青云,他证实了鉴定证书的真实性。赵青云说,宋定窑瓷器中,白定、黑定较为常见,而像这样的紫定则非常罕见,完整的紫定更是极为少见。因此,虽然刘远书的瓷罐是碎片重新黏合而成,仍具很高的收藏价值。

手捧权威专家的鉴定证书,刘远书决定到北京卖高价——少了千万元不卖。有专家认为,有裂痕将使这件瓷器的价值大打折扣。

刘远书的定窑瓷罐,与我们使用的芝麻酱颜色较为接近,而非紫色。专家介绍,“紫定色紫”是一种误解,所谓“紫定”其实是酱釉,用的是铁金属烧制而成。

据介绍,定瓷精品原本是众多藏家追寻的目标,而黑定、紫定更是因为罕见而被推崇。有报道称,我国收藏定窑的三大博物馆即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定州博物馆,在它们的文物图录中,发表了56件定窑瓷器,其中53件是白釉即“白定”,仅3件是“紫定”。

成化瓷器


成化瓷器是明朝瓷器的一个里程碑,成化瓷器上的胎质是不可逾越的,斗彩是明代成化瓷器的代表,成化时期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具有艺术上的线条美。成化官窑瓷器烧造数量虽不及之前宣德朝的,物然而品种繁多,色彩缤纷,堪称明代瓷器鼎盛的时期之一。这个时期不仅官窑瓷器质量极其讲究,数量有限的民窑产品亦很精细,颇中具典雅之风。

成化瓷器的特点

成化瓷器的胎骨

成化瓷器大部分胎薄体轻。胎体坚实、胎质纯净精致、细腻洁白,润泽晶莹。也有少量胎体厚重的瓷器,如仿哥釉八方高足杯、明成化鲜红釉盘等。器物薄者玲珑透体,厚者质如美玉。成化时期制瓷原料为“麻仓土”,所以这一时期的瓷器胎体具有在光线下呈肉红色、透影为牙黄色的特点,后代因为麻仓土己用绝而改用其他瓷土制瓷,这一特点也不复存在,瓷器胎色透光一中华般为青白色的。成化瓷器底足常常露胎无釉,有较多的黄褐色或黑褐色斑点,称为“米糊底”,如青花麒麟纹盘就具有米糊底的特点。

成化瓷器的釉质与釉色

大部分成化瓷器为白釉,釉面肥厚滋润、细腻平滑,亮洁无瑕,如脂似玉。釉色温婉柔物中和、晶莹润泽。其他的釉色也有,单色彩釉有鲜红釉、黄釉、绿釉、蓝釉、酱釉及中仿前代的哥釉等。如明成化鲜红釉盘,盘里及足内均施白釉,外施高温铜红釉。红釉釉层肥腴,物呈色鲜艳,灿烂如红宝石,由于釉层气泡大而密集,釉面泛桔皮纹,使入射光线闪射,视之柔和悦目。口沿用高温烧成时釉料熔融,垂流而显露白色胎骨,形成一道圆润白边,口沿下釉呈黑褐物色。圈足外墙积釉处,红里透黑,宛如青蛙之背。明朝鲜红釉以永乐时最好,产量最大,后来由于技术原因,较难生产,产量骤减,成功之作少见。后来不得不以易烧制的低温矾红釉来取代此种高温烧中制的铜红釉。传世的成化时期鲜红釉瓷器极为罕见,所以该件器物弥足珍华中贵。成化黄釉器是在已烧成的白釉上挂黄釉,色釉虽有深有浅,釉面都娇嫩匀净,色浅的施釉轻薄。成化蓝釉器釉色蓝中泛紫,较之宣德蓝釉器釉面洁净光润平中博整。成化酱釉器较之前朝釉面亦更光亮,釉质肥腴。

成化瓷器纹饰开始出现了规矩化的宝相花、团花,并大量运用对称、连续等装饰手法,瓶罐类器物多用修长的蕉叶装饰。常见纹饰有:荷莲鸳鸯、松竹梅石、灵芝花草、秋葵牡丹、折枝花果、缠枝花卉、菊花、苜蓿花、兰花、栀子花、宝相花、山茶花、牵牛花、莲花八宝、龙、凤、火云、狮子麒麟、海兽、花鸟、团龙、婴戏仕女、高士,以及梵文等。器口内外多以弦纹,少数以卷草纹带或锦地纹带装饰。其中莲托八宝纹应是成化时开始流行的纹饰,而树石栏杆的庭院图虽很早出现,但亦以成化时为盛。在这些图案纹饰中,尤以夔龙和十字宝杵最具代表,夔龙的龙嘴常衔一枝莲花,因此又称香草龙

成化瓷器鉴别方法

成化瓷器:辨胎釉

釉质肥腴,润如凝脂

成化瓷器胎质洁白、细密、干涩;胎体秀美而轻薄,迎光透视呈牙黄色或肉红色;釉色微微闪青,釉质肥腴,润如凝脂,上手抚之如同婴儿的肌肤一样,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这种釉色是鉴定明成化瓷器的重要特征之一(图十)。

成化瓷器:辨纹饰

纹饰线条纤细柔和,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

成化时期纹饰线条纤细柔和,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青花之淡雅之态如轻歌漫舞,画意飘逸潇洒。成化斗彩器物装饰讲究浓淡搭配,以平涂为主,不分阴阳,画面缺少层次感。花朵和人物衣服以平涂法绘画施彩,树叶、花朵无阴阳向背之分,人物衣服,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之说(图十一),山石也无凹凸之感。

成化瓷器:辨彩料

成化色彩具有清雅的色彩效果,旷绝古今。色彩特征是:“鲜红色,艳如血,厚薄不匀;鹅黄色,娇嫩透明而闪微绿色;杏黄色,闪微红;水绿、叶绿、山子绿色,皆透明而闪微黄;蜜蜡黄,色稍透明;赭紫色暗;姜黄色浓光弱;姹紫色,色浓而无光。而彩色中的“姹紫”一色独具特色,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后代很难模仿,可谓成化一代的标志(图十二)。

成化瓷器:辨工艺

成化瓷器砂底呈褐黄色,俗称“米糊底”

成化瓷器修胎规整,琢器类器物(瓶罐类立件器物称为琢器),由于当时是分段拉坯成型,腹部可见接胎痕,由于成化时期工艺非常好,瓶、罐、壶等琢器,接胎痕不明显;盘子多有塌底现象,碗、盘类底足较直而且较高(图十三)。官窑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两种。以带釉居多,器物底部釉色和器身釉色一致,砂底呈褐黄色,俗称“米糊底”(图十四),上手抚之,温润细滑,无粗糙感,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器物底足墙较窄,足脊较圆;足迹露胎处可见黄溢;器物里釉、底釉平滑细腻;足外墙大多围以两或三道弦纹,一道靠上,两道靠近足底部边缘,靠近足根那条圈线较深,上面一条则谈。

成化瓷器:辨款识

成化款肥

明代成化年间官窑瓷器款识有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和“天”字款两种,不见“成化年制”款,且只有楷书款,不见篆书款。成化官窑瓷器年款主要体式为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围以青花双重圆圈或双重方框,也有极个别无边栏的。落款位置多在器物外底。另见有以青花料自右向左横书的六字楷款,落在盘类的口边或高足杯的的足内沿,另成化彩瓷均属青花款。特点是字体深沉,无漂浮感。笔法苍劲有力,中锋运笔,笔道粗,字体肥,故有“成化款肥”的说法。字体并不严谨规范,似为儿童所书,透着稚拙之气,成化官窑款识的蓝本似出自一人之手,也为历代仿写所不及。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成化款识,作有歌诀“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肩腰。”就是说款识中的“大”字的第二笔上端有尖有圆,出头并不很高; “成”字第五笔的撇直而生硬;“化”字左边单人旁和右边“匕”上端几乎持平;“制”字中下半部分的“衣”字一横一般不越过右方的立刀;“明”字左边的“日”多是上窄下宽或上下相同;“成”字最后一笔的一点,有的点在横以上,有的点在与横持平部位,有的点在横以下,但以点在与横持平部位多见;另还有个别“成”字没有一点。

成化时期瓷器的鉴定


1、成化时期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小件居多,俗称“成化无大器”,但也不是绝对的。

2、胎质纯洁细润,胎体轻薄,迎光透视呈牙白色或肉红色,如脂似乳,莹润光洁。釉质肥厚,光洁晶亮,胎精釉亦精,高穆深雅,同臻其妙。

3、成化青花瓷器,以淡雅、沉静的色调行于天下。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的最为突出。青花色调浓重者,相近于宣德晚期,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

4、斗彩为成化创新品种。

5、纹饰线条纤细,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只用平涂,只分浓谈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绘人物衣着,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作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成化青花以淡雅著称,用“平等青料”取代“苏泥勃青料”呈色稳定,发色兰中闪灰青,成化青花与弘治青花相类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说法。

6、成化瓷器釉面,以细润见著,俗谓“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7、成化器足,凡饰有青花双边线很规矩,紧靠圈足底部,而靠近足跟无釉处,那条圈线,颜色较深重,上面一条则显清谈。可用这一点来做鉴定参考依据。

8、款识字体,挺拔有力,如同出自一人之手。一般为“大明成化年制”,“大”字尖圆头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制”字上大下小,“衣”字一横不越刀。

明清官窑瓷器是中国陶瓷器物珍品 如是假的呢


明清官窑瓷器是中国陶瓷器物的珍品,向为收藏家和富贵人家所青睐。因其金贵,民国时期明清官窑仿品屡屡现身。当年,天津锅店街的同泰祥便精于此道,其所出真假难辨,扑朔迷离,给收藏界造成极大的危害。

同泰祥仿明清官窑瓷器比北京前门大街德泰之所仿,色彩、品种要多,数量也大,国内外现存明清官窑瓷器中的赝品,不少是同泰祥于上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在景德镇仿制的。20年代中后期,居住在天津租界地的官僚政客和大户人家,包括溥仪,庆王爷的后裔,军机大臣那桐,北洋军阀政府总统曹锟、黎元洪,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苏督军李纯,还有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奉系军阀张作相、吴俊升等人,都买过同泰祥的仿官窑瓷器。

据说同泰祥为溥仪烧制过“水燉”和白瓷祭器,书写“宣统年制”款识。水燉是一种早已不见的餐具,下部像盘子,上部有屉,屉和盘都是双层空心,可注入热水,用以保持菜肴常温。张园里的仆人也大量购买仿官窑器,用以调换溥仪从宫里带来的真东西。

清廷内务府总管文索的后代,人称“曾二”,住在英租界。此人拥有不少真正的明清官窑器,可他还是到同泰祥购买仿制品,以赝品充真品,唬那些行伍出身的军阀老粗。汤玉麟没那么多真正的官窑瓷器做陈设,便从同泰祥买来大批的仿官窑器,摆起来壮门面。江西督军陈光远,财产逾千万,他的大儿子也经常去同泰祥选购仿制的明清官窑器。同泰祥的徒弟们称呼他“陈大少爷”。李善人家、正兴德穆家、长源杨家、益德王家、振德黄家、元隆孙家等也都是同泰祥的主顾。元隆孙家有位姑娘出嫁,在同泰祥订制瓷器嫁妆一百件,一百件瓷器都绘有《百子图》。

现在看来,当时购买同泰祥瓷器的,有的是知假买假,以假官窑作装点,或用赝品充真品取乐儿耍人,有的实属上当受骗,不少人为此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有一位叫沈吉甫的老先生,是颇有名气的收藏家。他从1900年至1931年,先后搜集历代名贵瓷器达千余件。沈老眼力很强,收藏明清瓷器讲究釉色、彩头,一般瓷器他都看不上眼。可是,1932年春天,他在天津英租界一幢小楼赋闲时却上了大当。那天有人带来一件黄包袱,包着一只锦匣,匣里软囊卧着一件精美的珐琅彩瓶。这只彩瓶,胎质洁白,薄如蛋壳;锦匣的名签编号,都是宫里的标志。本主说还有十几件这样的瓷器。不久又拿来十几件黄包袱。沈吉甫将彩瓶一一观赏,最后以10万元代价全部买下。沈老兴致勃勃,请来北平几位朋友来津观赏,但几位鉴赏家都没表态。一看他们的态度,沈吉甫明白了。他送走了朋友,拿出放大镜细细观察,这才发现所谓乾隆珐琅彩瓶胎骨薄,手头轻,彩质也不够精细。实际上这些东西都是天津锅店街同泰祥细瓷店在景德镇仿制的。沈吉甫越想越气,盛怒之下,把那些瓷器摔了个粉碎。

明成化瓷上“梅妻鹤子”


明代成化年间,有一只大碗在南京被打碎了,它的残片几百年后悄然出土,被当今的一位陈姓收藏爱好者视为宝贝,只因为瓷片上有一幅“梅妻鹤子”的生动画面(见图),栩栩如生的人物与翩翩起舞的仙鹤……它的典故一下子抓住我,让人产生诗意的联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后来常常被人用来比喻清高或隐居时,也续“梅鹤因缘、妻梅子鹤”之意。

我看过一个民国抄本《古意解情》,其中说,宋代诗人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时,植梅养鹤,清高自适。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有载:“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更有甚梅妻鹤子者,宋室南渡之后,杭州变成了帝都。下令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庙,山上原有的宅田墓地等完全迁出,可唯独留下了林逋的坟墓。而这也给林逋带来了祸事,南宋灭亡之后,有盗墓的家伙以为林逋是大名士,墓中必有珍宝,于是去挖。可是坟墓之中,陪葬的竟然只有一方端砚和一只玉簪。砚是林逋自用之物,而那只玉簪又是怎么回事呢?

有记载说,林逋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家境贫寒,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但他刻苦学习,发奋上进,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可是他生性恬淡,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他非常厌恶社会上那种阿谀奉承、追逐名利的风气。于是,便在杭州西湖边的一座山中隐居起来,过着清闲自在的日子,虽然小孤山离临安不远,但他一连二十多年没进过城。

林逋一生有三个爱好:诗、梅、鹤。他觉得梅花高雅,傲霜斗雪,和自己性格很像,因此他在茅屋前后,遍植梅树,待到腊梅开放时,花香沁人,他十分陶醉。而他爱鹤如子。在他的家里,养了好几只白鹤。他把白鹤放出去,任它们在云霄间翻腾盘旋,他就坐在屋前仰头欣赏。白鹤飞累了、饿了,就会回来。林逋的脾气古怪,既不娶妻,更无孩子。闲暇时,他便一个人在院子里赏梅玩鹤。他有只鹤叫“鸣皋”,每有客人来访,如林逋不在,童子打开笼子,“鸣皋”便会跑去给林逋报信,林逋见“鸣皋”便回来见客。周围的人知道后,都说有“梅妻鹤子”是林逋的福气也!

林逋擅长诗文,作诗的时候,不用多加思索,大笔一挥而就,可是奇怪的是每次刚一写好,他读完后便撕掉。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抄下来留给后人呢?”他说,我现在隐居山中,尚且又从不想以诗出名,哪里还奢望名扬后世呢?

林逋终身未娶,到底是怎样的往事让这位才子青年时就断了情愫,且灰心于仕途,归隐林泉终老此生?或许他的另一首以女子口吻所写的小词才是他的心声——“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小词一阕,隐藏着文人的几多伤心惆怅,俱往矣!至今的人们与其为他叹息,不如为他祝福,愿他在天上仍有“梅妻鹤子”,如意见到他一生痴念的人……

这块瓷片15厘米大,瓷胎白质,蓝釉浅释,写意画法,较为典型地呈现着成化瓷画的特点。破而不失其真,残而不失其美,陋而不失其价,下而不失其师。一块明瓷残片让我们从中体会古瓷魅力。许多朋友收藏时,注重有故事的瓷片,年代、发色、画意、器身、底足、款识等,这也是我看重的方面。其实,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标准与风俗习惯、技法工艺不尽相同,当时所产瓷品在胎质、造型、绘画风格、釉色搭配等方面都会有各自的特征,这是古瓷收藏中的重要依据,更是我们爱它、研究它的动因和趣味所在。

成化年制瓷器的鉴别方法


成化年制是明代瓷器发展的里程碑,尤其是成化年制款斗彩鸡缸杯让成化年制成为瓷器拍卖又一次创造了历史记录明代成化年间官窑瓷器款识有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和“天”字款两种,不见“成化年制”款,且只有楷书款,不见篆书款。那么明代成化年间“成化年制”官窑瓷器怎么鉴别呢?

辨瓷器底足成化年制款识

成化款肥

明代成化年间官窑瓷器款识有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和“天”字款两种,不见“成化年制”款,且只有楷书款,不见篆书款。成化官窑瓷器年款主要体式为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围以青花双重圆圈或双重方框,也有极个别无边栏的。落款位置多在器物外底。另见有以青花料自右向左横书的六字楷款,落在盘类的口边或高足杯的的足内沿,另成化彩瓷均属青花款。特点是字体深沉,无漂浮感。笔法苍劲有力,中锋运笔,笔道粗,字体肥,故有“成化款肥”的说法。字体并不严谨规范,似为儿童所书,透着稚拙之气,成化官窑款识的蓝本似出自一人之手,也为历代仿写所不及。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成化款识,作有歌诀“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肩腰。”就是说款识中的“大”字的第二笔上端有尖有圆,出头并不很高; “成”字第五笔的撇直而生硬;“化”字左边单人旁和右边“匕”上端几乎持平;“制”字中下半部分的“衣”字一横一般不越过右方的立刀;“明”字左边的“日”多是上窄下宽或上下相同;“成”字最后一笔的一点,有的点在横以上,有的点在与横持平部位,有的点在横以下,但以点在与横持平部位多见;另还有个别“成”字没有一点。“天”字款只见于成化斗彩罐上,落款位置在器物外底。已故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总结“天”字款,作有歌诀为“天字无栏却为官,字沉云蒙在下边。康雍乾仿虽技巧,字浮云淡往上翻。”是说成化时期有一种官窑斗彩罐,外底书写一“天”字,字外无边栏;因釉质肥厚,青花书写“天”字不是很清晰,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感觉。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均仿烧过天字罐,仿款字体较成化时显得漂浮。

从胎釉上鉴别成化瓷器

釉质肥腴,润如凝脂

成化瓷器胎质洁白、细密、干涩;胎体秀美而轻薄,迎光透视呈牙黄色或肉红色;釉色微微闪青,釉质肥腴,润如凝脂,上手抚之如同婴儿的肌肤一样,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这种釉色是鉴定明成化瓷器的重要特征之一。

辨瓷器纹饰

纹饰线条纤细柔和,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

成化时期纹饰线条纤细柔和,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青花之淡雅之态如轻歌漫舞,画意飘逸潇洒。成化斗彩器物装饰讲究浓淡搭配,以平涂为主,不分阴阳,画面缺少层次感。花朵和人物衣服以平涂法绘画施彩,树叶、花朵无阴阳向背之分,人物衣服,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之说,山石也无凹凸之感。

鉴别成化瓷器彩料

“姹紫”一色独具特色,色如赤铁

成化色彩具有清雅的色彩效果,旷绝古今。色彩特征是:“鲜红色,艳如血,厚薄不匀;鹅黄色,娇嫩透明而闪微绿色;杏黄色,闪微红;水绿、叶绿、山子绿色,皆透明而闪微黄;蜜蜡黄,色稍透明;赭紫色暗;姜黄色浓光弱;姹紫色,色浓而无光。而彩色中的“姹紫”一色独具特色,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后代很难模仿,可谓成化一代的标志。

鉴别工艺

器物砂底呈褐黄色,俗称“米糊底”

成化瓷器修胎规整,琢器类器物(瓶罐类立件器物称为琢器),由于当时是分段拉坯成型,腹部可见接胎痕,由于成化时期工艺非常好,瓶、罐、壶等琢器,接胎痕不明显;盘子多有塌底现象,碗、盘类底足较直而且较高。官窑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两种。以带釉居多,器物底部釉色和器身釉色一致,砂底呈褐黄色,俗称“米糊底”,上手抚之,温润细滑,无粗糙感,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器物底足墙较窄,足脊较圆;足迹露胎处可见黄溢;器物里釉、底釉平滑细腻;足外墙大多围以两或三道弦纹,一道靠上,两道靠近足底部边缘,靠近足根那条圈线较深,上面一条则谈。

斗彩团莲纹高足杯,明成化,高7.2cm,口径6.7cm,足径3.4cm。

杯口微撇,深弧腹,瘦底,下承以中空高足。内、外近口沿处各有青花弦纹一道,近足处有青花弦纹两道。杯外壁斗彩装饰,腹部均匀分布团莲纹四组,间以上下对称的变形花叶纹。足内沿署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横排款。

此杯纹饰采用勾勒平涂施彩,色彩均匀,微微凸起,富有写实感,时代特征鲜明。故宫博物院珍藏数件成化斗彩高足杯,制作皆秀美,图案新颖,除了画团莲纹以外,尚见有画缠枝莲、花鸟纹者。

明成化斗彩的胎质洁白细腻,薄轻透体。其釉色乳白柔和,更能衬托出斗彩的鲜丽清雅。它的色彩丰富,青花呈色幽倩淡雅并有透明感,釉上彩色则有红、黄、绿、紫四大类十几种,彩色配制灵活自如。

如何鉴别成化瓷器的真伪


成化瓷器以其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时,追求淡雅幽婉,特别讲究线条美。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说法,这个时期的瓷器多是小件、观赏把玩瓷,在艺术和审美角度上看达到了历代高峰。

方法一:辨胎釉

釉质肥腴,润如凝脂

成化陶瓷胎质洁白、细密、干涩;胎体秀美而轻薄,迎光透视呈牙黄色或肉红色;釉色微微闪青,釉质肥腴,润如凝脂,上手抚之如同婴儿的肌肤一样,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这种釉色是鉴定明成化瓷器的重要特征之一。

方法二:辨纹饰

纹饰线条纤细柔和,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

成化时期纹饰线条纤细柔和,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青花瓷之淡雅之态如轻歌曼舞,画意飘逸潇洒。成化斗彩器物装饰讲究浓淡搭配,以平涂为主,不分阴阳,画面缺少层次感。花朵和人物衣服以平涂法绘画施彩,树叶、花朵无阴阳向背之分,人物衣服,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之说,山石也无凹凸之感。

方法三:辨彩料

“姹紫”一色独具特色,色如赤铁

成化色彩具有清雅的色彩效果,旷绝古今。色彩特征是:“鲜红色,艳如血,厚薄不匀;鹅黄色,娇嫩透明而闪微绿色;杏黄色,闪微红;水绿、叶绿、山子绿色,皆透明而闪微黄;蜜蜡黄,色稍透明;赭紫色暗;姜黄色浓光弱;姹紫色,色浓而无光。而彩色中的“姹紫”一色独具特色,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后代很难模仿,可谓成化一代的标志。

成化瓷上听“月下鸣琴”


明成化弘治年间的一块瓷片(见图),直径11厘米,瓷胎粉白、釉色平和,画的是一幅“月下鸣琴”图,人物生动、草花盎然,其雅致跃上瓷上。古人说,“虽有鸣琴声韵雅,悲然亦不在清音,几年浓浪随波过,那个知音契夙心。”而今天的“知音”当属收藏家们了。

工匠在弘治时画出一种意境,“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诗《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文脉传承到明代,依然如此美好悠然。王维,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它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这幅瓷画,首先是“月下”,工匠一笔画出圆月。月亮通常给人浪漫、静谧的感觉,但是月也有冷月凄清的意思。就是孤高、寂寞的,这种感觉是诗人的,被画在瓷器上,也是工匠的。“鸣琴”就有一种雅的味道了。鸣,给人的感觉,是声音飘荡的感觉。没有具体的位置,看不到声源,是一种飘忽的心领神会。琴,是拨弦乐器。是古老而有内涵的传统文韵。我国有七弦琴,西方有竖琴。都有那种神秘、梦幻的色彩。同时也是让人心神为之一震,随后身心俱静。瓷片上画工的简笔画意,在釉色之间配合“鸣”,更体现琴的特性。当我们今天抚摸着这块久远的残片时,月下鸣琴,依然给人一种缥缈,如梦幻般的意境。握着它,也有点现实的存在感,能于这烦嚣尘世中带来那么一点安逸……

可见古人写诗、画瓷都是间接地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遣词造句和绘画一样,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高雅绝俗的境界。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相映成趣,是诗人和画工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史载,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40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他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我想,诗人一定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这幅明代瓷画写景,写人独坐、弹琴似乎都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浓淡随兴的画意,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瓷片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是信手拈来,随意写画,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给人以“清幽绝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

唐代孟浩然有诗曰:“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意思是,正想要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怎么会呢?我知道,如今有众多的诗人、众多的瓷画爱好者与收藏家,他们都是古意诗画的追求者,他们在继承先贤文化志趣的艺苑里,与古为师,闲话清谈,良宵共研。捕捉古人生活中的诗意,细腻入微,诗味盎然,如历代辛勤工匠一样,绘出厚重的思想内容与形式之美,由境及意而达于浑然一体。

据专家说,明成化弘治年间的瓷画有它自身的特征:青花瓷鉴定一看青,二看花。所谓青,是指青花的色泽用料,如此画即是用料亮丽的一种,是民窑的上品色料;所谓花,是指绘画技法和题材内容,此处即是技法讲究的写意,题材也是继承古代诗意的故事内容。

至于“官窑青花瓷偏重于青,民窑青花瓷则着力在花”的探讨,那就是另外的议题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