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 导航 >

收藏历史的“魔方”

收藏历史的“魔方”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收边瓷砖 古代瓷器收藏

2021-04-01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都市巡礼

——天津博物馆

一文

1879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与美国总统格兰特在天津会谈的场景

(本版图片由天津博物馆提供)

西周太保鼎

东汉鲜于璜碑(碑阳)拓片

清代翡翠蝈蝈白菜

北魏铜造像

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

天津是一个有着独特历史文化背景的城市,地处九河下梢,既是海、河通衢,又扼守京师门户,元代以来持续发展的漕运业使其城市经济日益发达。经济的日渐繁荣,河与海的撞击融合形成了天津兼收并蓄的历史文化特性,体现出极强的包容性。自1404年设卫建城以来,天津走过了600年的沧桑岁月,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尤其是1840年以后,作为中国近代史中的先驱城市,天津更是走过了风云激荡的百年征程,留存下许多珍贵的文物史迹。然而,历史又是一位不会停顿的巨人,它留在身后的每一个足迹,都需要人们精心收藏。因此,博物馆便是一个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的天津博物馆虽然是2004年12月正式建成开馆,但追溯其源,它的“根”却始于20世纪初。近百年的漫漫行进,天津博物馆发展史的前50年曲折多变,后40年聚散两依,直到“天鹅”落脚银河广场,始于1916年的天津博物院筹备处和1915年创立的天津社会教育办事处,以及1930年面市的天津市市立美术馆,终于走进了一个新的会合点。

作为保护和收藏城市文化与历史的专门机构,天津博物馆为城市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如今,天津博物馆已拥有十多万件藏品,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展示近代中国历史方面,拥有很强的权威性。

天津博物馆馆藏丰富、藏品珍贵,为世人公认。天津博物馆馆长陈卓说,天津博物馆影响大的根本原因是,馆内的文物集藏能全面真实反映独特的历史文化特性,而且天津曾是中国近代发展文物收藏的一片沃土,聚集了很多文物鉴藏名家,如周叔弢、张叔诚、徐世章、吴颂平、朱鼎荣、方若、周肇祥等。除此之外,还有一批卓有成效的文物研究专家、学者,如王襄、陈邦怀等。正因为有这样的土壤和群体,天津得以汇聚了大量历代传世文物珍品。另外,作为中国近代史进程的亲历者与见证者,天津还积累了数量众多而且在近代史上极具分量的文献、史料。这些都为天津博物馆传世文物多,反映中国近代史历史文物、文献资料多,并形成与众不同的两大特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百年集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由106件(套)展品组成,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0件,专家介绍这在国内博物馆界尚不多见。如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玉猪龙”,商代的“用五百宰卜骨”,战国的“行气铭”饰品、“楚王鼎”,西周的“太保鼎”,隋朝的“白釉双龙柄联腹传瓶”,东汉的“双螭谷纹璧”,宋代李唐的《濠梁秋水图》,明代仇英的《桃源仙境图》这些国宝级的名贵珍藏,既具同类文物的代表,同时也体现了津城深厚的历史积淀。

《国瓷华彩——中国古代瓷器装饰艺术陈列》,有上自东汉,下迄清代的精品260余件。胎装饰在我国古代瓷器装饰艺术中出现最早、延续时间最长,它以划花、刻花、剔花、印花、堆花等为代表品种,装饰技法各有不同,艺术效果风格迥异。

《书法掠踪——中国古代书法艺术陈列》,集中体现了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公认的独特文化艺术种类之一。同时让人了解到:早在6000多年前,我国先民就创造了陶文——刻划符号,近代考古学研究认定为汉字先声(比两河流域黏土算筹符号和古埃及文字的萌芽早2600多年),继之约3000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的出现标志我国有了成熟的文字和契刻的书法艺术。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书写工具和负载文字的材料不同,进而形成的篆、隶、楷、行、草诸体,构成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

《中华百年看天津》是天津博物馆的地方史陈列馆,这里展出的内容再现了近代天津的风云变幻。虽然是地方史的陈列,但由于更着重突出地方在全国的重要性、地方与全国的关系,因此更彰显了天津具有近代中国缩影的历史特色,同时也使人们看到,天津在中国近代史中所拥有的战略地位与里程碑作用。

中国近代史是在中西文化的冲突、融合与升华中形成的,也是在中外民族矛盾和国家发展危机的背景下走过来的。历史上天津发生了多起能够反映这段历史的事件,如:第二次大沽口之战——近代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取得的首次大捷、抗击八国联军、火烧望海楼、保卫老西开——近代中国工人运动的先声等。除此之外,天津由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被迫成为首批开埠的城市,不仅成为洋务运动的试验基地,同时也最先与现代接转。

英勇悲壮的抗争、工业文明的启蒙、殖民统治的见证、北洋新政的诞生、中西文化的交汇、北方经济的中心、日本侵华的基地、红色风暴的雷鸣等等,均翔实地再现了历史。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古陶瓷鉴赏专家丘小君:收藏古瓷器就是收藏历史


(记者张坤)俗话说:“乱世藏黄金,盛世兴收藏。”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古玩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特别是经历了百年风雨洗礼的古瓷器,更是成了收藏界中的宠儿。面对风生水起的古陶瓷收藏市场,中国著名古陶瓷鉴赏专家丘小君老师认为:收藏古陶瓷就是收藏历史。更不要以盈利为目,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

瓷器是“第五大发明”收藏瓷器就是收藏历史

丘小君认为,中国古陶瓷也是中国文物的大发明,世人常说中国有“四大发明”,陶瓷应该是“第五大发明”。中国历史上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就有陶器了,并逐渐发展为瓷器。瓷器不仅改变了中国几千年的生活,而且还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见证。“在国外,主要是玻璃文化,他们不会制作陶瓷,所以这方面一直落后于中国。因此,说陶瓷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一点也不为过。”

丘小君告诉记者,收藏瓷器就是收藏历史。中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历史朝代更迭、经济发展状况都能体现在瓷器上。瓷器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古时候家里摆放的花瓶、茶壶、盘子都是历史最好的见证。“宋代瓷器以各色单彩釉为特长,釉面能作冰裂纹,并能烧制窑变色及两面彩等。所制瓷器质尚薄,色白如玉。”

发现古瓷的残缺美爱护每一件藏品

经历过成千百年风雨的“老瓷器”多少都会存在瑕疵,而正是这些瑕疵才重现了当时原始、天然的制作过程,“正式这些瓷器的不完美,我们才能从中找到它们最淳朴的地方。这就是它们美的原因。而瓷器上的瑕疵,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丘小君说。

今年70高龄的丘小君,从事古陶瓷鉴定工作已经40多年。在采访中,他不止一次提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需要在鉴宝时十分谨慎,从不轻易否定任何一件藏品。在丘小君看来,每一件藏品都有自己的意义,都有自己的生命。不能因为个人的观点,就否定藏品存在的价值。“每一件古陶瓷都有自己的故事。作为一名古陶瓷鉴定者、一名收藏爱好者,必须最大限度的保护藏品,而不是诋毁和损坏。一个合格的收藏家,必须对历史要敬畏,对文化要传承,对文物要尊重。”

保持一颗平常心始终坚持学习

面对当今古玩市场上一切以金钱为重的做法,丘小君十分不赞同。在采访时,丘小君先生谈的最多的就是要保持良好的收藏心态。在他看来,收藏是对历史的尊重,藏友要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才能享受收藏带来的乐趣。如果不懂得古陶瓷的历史背景,不晓得文物背后的故事,又何来鉴定和收藏呢。“真正想要从事收藏,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我见过太多想一夜暴富而买了赝品赔的倾家荡产的案例了。这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是要不得的。而那些真正看淡利益的人反而能得到价值很高的藏品。”

活到老,学到老。丘小君从接触到古陶瓷行业的时候,就一直兢兢业业,不断的从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年轻的时候,不断的向前辈请教学习,翻阅了大量的历史古籍和资料。也研究了大量的古陶瓷珍品,这都对我的鉴定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丘小君告诉记者,“直到现在,我每天都要看书学习,空闲的时候也经常与藏友进行交流互动,这样,我每天都会有收获。”

丘小君,美籍华人,祖籍山东省诸城市。中国著名的陶瓷评鉴专家,从事陶瓷文物鉴定工作40余年,目前居于香港和纽约两地﹐是香港著名收藏家学会“求之雅集”的董事和陶瓷鉴定顾问。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节目中担当古陶瓷鉴定专家。

收藏历代古陶瓷升值空间大


在收藏鉴赏家的眼里,元代以前的陶瓷器,方可称之为古陶瓷。而宋代古陶瓷的珍稀度、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显然要超过明清陶瓷器。但目前清陶瓷器价格要高于宋陶瓷,藏家普遍认为,用不了多久,宋代陶瓷器将随着古玩市场的成熟会逐步升温。

历代官窑陶瓷精品在古玩市场上已经很难寻觅,即使见到,几乎也都是价格不菲之天价。近年来,历代民窑陶瓷器已经逐步升温,为众多古陶瓷收藏者所青睐。就近段时间的态势来看,民窑陶瓷器尚有一定的升值空间,况且价位偏低,正是收藏的好机会。作为新入行的收藏者、投资者,先要从书本上弄清源流,了解陶瓷发展的历史,不要一到了古玩市场,见好的就买;不要遇到没见过的品种,还没弄清就买。要理论联系实际,实物与书本上的定义是否一致,有一个疑点也不要轻易放过,要立即“一票否定”。尤其对罕见的、价值高的古陶瓷更不要一见钟情。现在古玩市场赝品较多,鉴此,首先不妨把所有的古陶瓷都看成是假设赝品,然后沙里淘金,十目一行,“众里寻它千百度”。

古陶瓷的收藏投资要选断代精确的器物,要选明白清楚的品种,不要盲目追求冷僻、怪诞、偏稀的品种,免得被弄得一头雾水,杂乱无章。要釉色、图案、器型美观大方,要完整、无残、品相完好。要知道,投资增值快,价值上扬快的就是历代名窑品相好的品种。

书本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实战演练”中,练眼、练手、练鼻、练耳,看器型、胎底、断代,看纹饰花纹、胎釉再作进一步的定夺;看时代的留痕、残边、棕眼而最后作敲定与否。

读懂实物的最好方法就是看懂历代瓷片,现在古玩市场常有一些瓷片,不妨花费点儿钱购买回家用以练练眼法。

 广泛收藏 留住历史


很多人对连环画情有独钟,从小就开始收藏自己喜欢的连环画,周伟民就是其中一位。现在,在他的书橱里,静静地躺着300余册连环画。

“这些都是我从小一本本攒起来的。在没有电视机、电脑和游戏机的年代,它们是我认识世界的启蒙老师。现在一翻开这些连环画,我就回忆起了以前的日子。”周伟民感慨道。

对周伟民而言,收藏的过程也是品味生活、回味历史的过程,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工作之余,闲暇之时,欣赏着自己珍藏的一件件宝贝,如同与老友晤面,令他心情愉悦。

在周伟民家客厅影视柜两侧,放着两个青花大花瓶。“我收藏的陶瓷分为工艺礼品陶瓷、日常用品陶瓷、居家陈设陶瓷。”说话间,周伟民站起身,带记者走近去欣赏。他说,这两个大花瓶是仿清末官窑制品,整体造型端庄、舒展,画工细腻灵动,构图优美,色彩绚丽。“它们是1990年我花350块钱买的。那时候,我刚开始收藏。朋友看了说是假的,但我喜欢,一直留到现在。”他说。

收藏,靠的是眼力。要想拥有“货真价实”的好货,没有一双“火眼金睛”,没有多年的摸爬滚打,没有良好的心态和由浅入深的学习肯定是不行的。20多年来,周伟民始终不忘学习各种收藏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收藏经验。

客厅的一侧有个五层玻璃柜,里面摆满了四五十瓶不同种类的白酒,这些也是周伟民的宝贝。闲暇时,他喜欢把一瓶瓶藏酒拿在手中细细地抚摸,一遍又一遍地看酒标。“那是岁月刻在酒瓶上的印记。在我看来,它们不仅仅是酒,更是历史的见证者。”他说。

周伟民还收藏了不少旅游景点的门票。他告诉记者,门券收藏是从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收藏品种。由于门券具有鲜明的历史真实性,能见证时代的变迁,而且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因此很受收藏者的欢迎。此外,他还收藏了一些钱币、邮票、手机卡、烟票、字画。

对自己的收藏之路,这位“收藏杂家”有着这样的规划:“我想把重点放在烟文化方面,多收集一些烟具。如果有时间,还想往石头方向发展,收藏些奇石、怪石。”

特殊历史的见证——文革瓷的收藏


近来,收藏市场上,“7501”毛瓷屡拍高价,备受追捧。而在鉴宝活动中,文革时期烧制的毛主席瓷像也是价格不断攀升。文革瓷因它特殊的历史特征而成为了收藏界的宠儿。

“文革”时期,我国陶瓷生产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瓷器也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文革”瓷器,因其产生于那个特殊年代,在制作工艺、图案造型、题款铭文等方面,与历代瓷器有着较大的区别,“文革”瓷的特点是胎瓷厚且较粗糙,色泽偏黄,而且它的时代色彩浓厚、品种造型多样、制作工艺也极其精良。

“奇葩艺术网3v4CygKY“”“文革”瓷,广义上是指“文革”时期产生的瓷器,但从表现内容上来看,“文革瓷”主要指有“文革”画面、“文革”语录或文字(诗词、手迹等)的瓷器,具有典型的“文革”题材特征。从瓷质来看,“文革”瓷又分陶瓷和搪瓷。“文革瓷”多为塑像和像章,还有大量的生活用品,如瓷盘、瓷碗、瓷杯、瓷壶、花瓶、笔筒等,尤以革命圣地图和毛泽东著作语录器皿最能刻画那个年代陶瓷艺术特征。

文革瓷器品种繁多,最主要的“角色”,当然是毛泽东,还有革命样板戏、工农兵、乒乓外交、太平天国英雄等等。有位资深藏友专门将毛泽东曾大力赞扬的白求恩大夫、赤脚医生、针刺麻醉等构成了他“文革瓷器”收藏专题中的一个小专题。

现在时而想想收藏界的起起伏伏,不禁令人感慨时光真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 二、三十年前,“文革”瓷器遍地都是,人们只把它当做日常用品,现在作为特殊历史年代见证的“文革”瓷器以其巨大的收藏升值价值而引导众藏友蜂拥而至、竞相够藏。

漫话古陶瓷的历史与收藏


郭沫若先生曾说过:“中国古陶瓷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它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历史的见证,每一件器物背后都凝聚着人类文明与智慧,蕴涵着一段历史,述说着一个又一个故事。”

中国是瓷的故乡,也是瓷的发源地,在世界素有“瓷国”之誉。瓷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炎黄子孙,对瓷有深厚的感情,更有着得天独厚的收藏条件。

大约在1万年前,智慧的中国人就发明了陶器,在新石器时期,中国就发现了陶和印纹硬陶,这可谓是中国乃至世界瓷器产生的初始源头。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到了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出现了原始青瓷。从商代至战国,瓷器制作还处于原始阶段,一般来讲,瓷的胎体必须经过1200度到1300度的高温烘烧,方可具备瓷的物理性能,而陶瓷只需900度左右的温度即成,所以,瓷是人类进步的标志。青瓷烧造成功是在东汉,以河南、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等地墓葬出土的青瓷为佐证,从原始青瓷到东汉成熟青瓷,经历了1000多年。

到隋唐时期,随着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发展以及铜币的流通量扩大,使瓷器及日用品逐渐取代了铜器的地位;五代时,更是“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一时期出现了越窑秘色瓷。“秘色瓷”原是一种贡品级的越窑青瓷,它始于唐代,盛行五代十国和北宋初期,釉色分青和青绿两种,色彩清亮秀美,玉质感强,是难得的珍品,花口牡丹纹盘,花口双蝶纹盘,鹦鹉纹盘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当时的瓷器生产业已遍布全国,出现了许多窑厂,形成了“南青北白”一白一青南北呼应的格局。

到了宋代,中国的瓷器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阶段,艺术造诣之高,达到了中国瓷器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官窑瓷器不惜工本,精益求精;民窑瓷器粗犷豪放,独具匠心。这时期出现了声名显赫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另外,还有以烧制青瓷著称的耀州窑和龙泉窑。景德镇以创烧青白瓷而闻名遐迩,它经历了400多年经验积累,在技术成熟的基础上,又吸收历代名窑之所长,工艺独步天下,成为元、明、清三代全国瓷业中心,代表了制瓷业的最高水平。

清代是中国陶瓷繁荣的鼎盛时期,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被认为是整个清朝陶瓷业最为辉煌的黄金时期,工艺复杂、色彩丰富、大气磅礴、造型优美,当时御窑场制作分为钦限、部限官窑瓷器,前者是专给皇上用的,后者是给朝廷和外交礼宾用的。清代发扬了传统青花,这一时期创烧的新品种粉彩、水墨五彩、珐琅彩、斗彩加粉彩等,出现了多品种的单一色彩,而镂雕、转颈、转心的工艺技巧,更是达到了鬼斧神工的境地。

从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因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不同,瓷器产生了不同的种类,并随着人类不断的发展创新,尤其是明清瓷器丰富的造型、精湛的工艺,更吸引收藏爱好者对陶瓷的钟爱与追捧,出现了国内外收藏者竞相购买的局面,进而促进明清民窑青花瓷大幅度价位的提升。从近年的青花瓷收藏来看,价格一年比一年势头好。目前,瓷器的收藏可分为六大类:第一,是老窑瓷器,一般是指元代以前的瓷器;第二,是元代瓷器;第三,是明代瓷器;第四,是清代瓷器;第五,是民国瓷器;第六,是文化大革命瓷器和毛主席用的瓷器。当然,每一类中还有官窑瓷和民窑瓷的区别。目前最热的是元、明、清三代的官窑瓷。

官窑瓷就是宫廷用瓷,它的来源方式有两种,一是“贡器”,二是“官厂”生产,其要求和选制都有专人十分严格地把关,是以工艺精湛、造型别致、色彩丰富亮丽、数量稀少的优势成为艺术品市场上的“贵族”,更是拍卖行的宠儿,但价位较高。

我们大家在收藏过程中应注意防伪,因为历代都有仿造本朝和前朝器物的习惯,它在我国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各种奇奇怪怪的“作旧”技巧、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作假”手段也花样繁多层出不穷,收藏爱好者要慎重购买,细心观察,不断对比,但是“老仿老”有本朝仿本朝的,有后朝仿前朝的,只要是民国及民国以前的瓷器也称之为古董,都具有较好的收藏价值和空间。这是因为它仿制的年代已经进入了古董范围,和“新仿老”有很大的区别,另外,收藏者重要的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急于求成,不要东西买来就想出手去赚钱发财,对于古玩收藏更应理性对待;应多学习多查阅相关资料,多请教专家,反复仔细对比,这样才可以锻炼自己的“眼力”和“上手”能力,从而积累经验;不要总想去捡漏占便宜。当今古玩市场鱼目混珠,现在仿制品,做老做旧物品几乎到处都是,想淘真品就要多学习、多鉴别、多请教,多掌握相关知识,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否则,遇到真品你会错过,遇到赝品则易上当。总之,收藏本身更多的是在于品味一种文化,静养一种心境,取得知识的一个快乐过程。

上海收藏品市场的历史


瓷库中国讯有特色的大型古玩艺术收藏品市场就有十几处。收藏品爱好者与投资者、专业收藏家和民间鉴赏家总数已达几十万人。上海的古玩字画艺术品市场不但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而且已经成为上海市旅游业最吸引人的亮点之一,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目前上海市比较有影响力的古玩艺术收藏品市场可以概括为:老城隍庙地区的“二楼一馆一公司”:华宝楼、藏宝楼、珍宝馆、古玩公司;“二市场”:东台路古玩市场,南京西路的古玩奇石市场;“五街”:广东路文物商店街、茂名路画廊街、泰康路艺术街、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上海老街;“又一村”:浦东画家村。而上海最有代表性的古玩和旧工艺品市场则是:华宝楼的上海老城隍庙古玩市场、藏宝楼古玩旧工艺品市场以及东台路古玩市场。

古玩及旧工艺品的交易与老城隍庙市场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间,老城隍庙市场在当时就是各类工艺品的集散地,在中国的古玩业有“半壁江山”之说。20世纪80年代初期,老城隍庙附近的福佑路上,形成了古玩和旧工艺品的马路地摊市场,发展到90年代初,市场规模及影响力已经很大,最有特色的是凌晨就开始交易的“幽灵市场”,即古玩早市交易。随着城隍庙地区的经济发展,马路地摊市场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90年代初期,区政府开始对福佑路地摊市场进行逐步的“退路进厅”的改造。1994年10月,最先告别马路地摊的业主就搬进了新建成的华宝楼地下层面,当时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种类最为丰富的古玩旧工艺品的室内市场,就这样建成了。上海老城隍庙古玩市场的总营业面积为1500平方米,目前约有110家业户,经营着上万种物品,例如:玉器翡翠、青瓷陶器、佛像香炉、名人字画、文房四宝、红木器具、骨雕木雕、老式钟表相机等等。这里的物件比较整齐一些,品质档次较高,经营业户绝大多数是上海市本地人,业务水平较高,常常吸引着许多藏家前来“交行”。每天的经营以下午最为忙碌,经常有旅游团队光顾,时常会有外国来的重要人物造访;国内的西安、北京等地古玩市场的经营管理人士也常来此交流访问,老城隍庙古玩市场的管理人士也十分注意对外的交流和宣传。在这个经营环境十分舒适的市场转一圈,会发现这里的市场管理也十分到位。据说这个市场前一个时期卖得最好的是瓷器,现在好卖的大多是杂件和家庭装饰用的木雕及老红木家具。收藏作为投资理财的一种方式,受市场金融行情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业主们大都有经常光顾自己的“常客”,如藏家、玩家、发财的老板、外国倒爷。从这些常客们来往交易的变换中,经营的业主们虽然能对市场行情作出比较准确的推断,但是,他们有发财的时候,同样也有叹息无奈的光景,这就是市场。

随着1997年11月经改建而成的藏宝楼开始营业,以及在1998年藏宝楼旁边珍宝馆的开业,福佑路马路地摊市场上大批业户都进入楼、馆开始了新环境下的经营。

总的来看,上海市古玩旧工艺品市场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20世纪90年代是经营的高峰期,进入21世纪以后,市场的经营稳定,管理规范,数以万计的从业经营人员(约三分之一来自外省市)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作为新兴的文化产业,正在为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瓷库中国专家建议大家去上海的收藏品市场多去看看。

在历史的天空下静思收藏


纵观大历史,对于中国到底出现过几次收藏热,不同专家有不同的说法,有认为是三次,分别为北宋末年、康熙年间、清末民初;还有人认为是五次;收藏家马未都在央视《百家讲坛》中说,中国历史上的收藏热有四次北宋、晚明、康乾盛世、清末民初。无论哪种说法成立,有一点可以肯定,每一次收藏热,都可以“管窥”历史。

1

宋徽宗是有名的大收藏家,这个不用多说,而北宋末年的收藏热,也早有历史定论。遗憾的是,北宋末年在收藏热兴起的同时,也开始了与金的战争。此间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军事将领,但政治上的软弱和战略上的失误,以及百余年的武备松懈,屡战屡败,最终被金人攻破东京汴梁,创立瘦金体、擅画花鸟、猎尽天下奇珍的宋徽宗赵佶,成为阶下囚。

当时,宋军主力部队步兵和骑兵的比例为1比4,这远远落后于金军,且北宋最精锐的西军,正处在将领青黄不接的状态,一些名将如郭成、苗履、苗授、刘仲武都已逝去,就是健在的种师道、种师中兄弟,都已六旬开外,刘延庆、姚古不是主将,难当大任。年纪轻的姚友仲、姚平仲、刘光国、刘光世、刘锜等三十出头,还没有成长起来。遗憾的是,沉浸于收藏世界的宋徽宗,并没有把用来挖太湖石的银钱和画《写生珍禽图》、编纂《宣和画谱》的时间,投入到精修武备、培养年轻将领中去。

1126年12月15日,因收藏而废国的宋徽宗,成为金人的阶下囚。现有的史料,没有记载宋徽宗死后他收集的天下奇珍被金人如何处置,今天,当我们想起宋徽宗,想起这个一生浸淫于书画世界的亡国之君,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留在众多传世书画上、独特的“天下一人”签名,他号称“收尽天下青铜古器”,编撰《宣和博古图》,为后世建立青铜器收藏体系。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我们依然可见他在绝世汝窑水仙盆底刀刻的“奉先”款识。

2009年5月,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在保利2009春季拍卖会上亮相。这是传世宋徽宗书画中少数几幅流传民间的作品之一,原本的主人是比利时著名收藏家尤伦斯夫妇,2002年他们在中国嘉德公司春季拍卖会上以2530万的价格买到了这幅画作。那次的嘉德春拍,被众多收藏界的权威人士认为是“新中国历史上新一次收藏热”开端的标志性事件。

在那场拍卖会之前,很多民众不知道收藏意味着什么,更少有人知道有一个行业叫“文物艺术品拍卖”。那次拍卖,因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改变了很多事情,收藏新闻开始占据媒体版面,公众文物意识迅速增强,而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也因为宋徽宗这件画作的拍卖,一举奠定了在中国收藏市场中的龙头地位,至今无人能撼。而北京保利拍卖公司,则因为2009年的《写生珍禽图》拍卖,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的另一主力,近年来渐有与嘉德分庭抗礼之势。

2

宋徽宗后,南宋与金继而与蒙古继续战斗,皇帝赵构也延续了其先人爱好书画、爱好收藏的特点,但南宋的大收藏家与北宋没啥好比的,落后很多,而南宋画院中的骨干,李唐、刘宗古、杨士贤、李迪、李安忠、苏汉臣、朱锐、李从训等,也都是宋徽宗早年培养出来的。在南宋,收藏热已大大降温。元人因文化的差异和本土化未完成,所以不存在所谓收藏热。

在徐达、常遇春的骑兵大破蒙古骑兵之后,传统的中华文明开始重新统治。朱重八(朱元璋)出身穷苦,没太多嗜好,更不懂收藏的乐趣,把全部精力放在治国上,虽然后世证明,有些事情搞得不大好,但其勤奋和节俭是得到大家公认的。

明朝初年,收藏并不发达,无论是民间还是皇家。以官窑瓷为例,洪武年间(朱元璋年号)的青花瓷,是明历代官窑青花瓷中质量最低劣的,胎质疏松,釉色灰暗,且器形不够完美,甚至比亡国时的崇祯朝民间青花瓷质量还低劣。参观北京故宫文华殿的历代陶瓷展不难发现,明代洪武年间的瓷器,多已失去光泽,而更早的宋瓷和元青花,却显得更“新”一些。

到明成祖朱棣年间,收藏文化开始逐渐抬头,书画、文玩等藏品开始流行。在当今收藏市场上,永乐年间的佛像,是明朝历代佛像中最受欢迎的,香港苏富比的永乐佛像拍卖成交价早已破亿。

万历朝张居正主持的中兴结束后,明政治经济渐露疲态,其表象是军队战斗力大幅衰退。由于没有出现能与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媲美的名将,直接导致明赖以灭掉元、敢与北方游牧部落硬碰硬的骑兵部队攻击力大不如前,对外作战胜率有所下降。但令人惊讶的是,明朝中晚期的收藏文化却得到快速发展。万历年间的官窑瓷器烧制,在明代瓷器发展上承上启下:万历五彩瓷是收藏市场中的龙头品种,深受藏友喜爱。

喜欢收藏古籍善本的人都知道,明代中晚期的绝版、孤本刻本特别多。一般来说,孤本难得,收藏价值也会比较高,但明代中晚期的刻本却是个例外因为孤本数量太多。由于文化发达,明代中晚期很多经济条件允许的文人,都开私坊刻书,印数极少,仅为收藏之用。

回顾晚明的收藏热,我们不难发现,晚明竹木牙角类文玩藏品的兴起,对后世的中国文化影响深远。我们今天常见的笔筒,就是在晚明时期出现,并且迅速成为一类重要的藏品。风靡晚明并流行至今的,还有紫砂壶、黄花梨家具、和田玉牌、各类铜炉、墨……基本上,当今拍卖会上天价迭出的各类杂项,都是晚明时期进入文人主流文化生活的。

3

晚明时期,也是大收藏家辈出的年代,董其昌、项元汴、倪瓒、张修羽、朱之赤。几百年后,这些人依然是无数人顶礼膜拜的对象。这些人对传世文物的判别、他们提倡的收藏体系和理念,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着深厚的影响。在传世的《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明代先贤留下的鉴藏钤印,还有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崇拜。

现在,财富新贵们对这些前辈藏家也有着同样的崇拜。题有董其昌跋文的书画,往往在拍卖场上成为众多资本雄厚的实力买家追逐的对象。在春秋大拍中,众多竞争者不惜代价拿下一件倪瓒或者董其昌真迹,不但是财富实力的完美体现,更是自身文化深度的彰显至少是对自己热爱文化的情怀的彰显。

晚明的收藏热,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神往和惊叹,还有诸多谜团。例如,紫砂名家时大彬的作品,就很令人费解。抛开当下市面上数以万计的赝品不谈,传世的时大彬紫砂壶就有数千把之多,而且大小、形制、风格各异,水平高低相差悬殊,令人很难想象这些壶是出自一人之手。还有署名张鸣岐的铜炉,传世也有数千件,一个人是很难做出这么多铜炉的。竹刻大家朱松龄、制玉大家陆子冈、制墨大家方于鲁等人的作品,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收藏热兴盛不衰的年代,明却在与女真族争夺东亚大陆话语权的战争中屡战屡败。确定双方战略主动权的第一次大战萨尔浒之战,则正是万历五彩瓷风靡的时候,绚丽的颜色,精湛的工艺,令达官显贵和文人雅士赞叹不已。遗憾的是,先进的红衣大炮干不过落后的刀马弓矢,当杜松在萨尔浒中箭身亡、李如柏消极应战、马林的北路军怯战被歼时,不知有多少江南雅士心驰于陆子冈的羊脂玉牌和竹小松雕工精妙的笔筒。

其后,乾隆皇帝成为不但空前也很有可能绝后的“中国最大收藏家”,清宫囤满历代名画、古瓷、青铜器等珍宝。走进北京故宫,任何一位讲解员都会告诉你,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收藏热的一次高峰。

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历史上的收藏热,是由圆明园、故宫等地的皇家珍宝外流引起的清末民初收藏热。相较前几次收藏热来说,这次收藏热热度较低,时间短暂。

回看当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伴随GDP总量步入世界前列,民众搞收藏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常态。历史上欧洲也出现过收藏热,是由当时的权贵阶层主导,自上而下普及。现如今,收藏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列为金融、地产之后的第三大私人理财品种,已经不能简单地用“热”来形容。中国也是这个道理,当文明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全民收藏”将成为一种正常社会形态,已不是一个“热”字就能简单概括的了。

瓷炉收藏的历史渊源


瓷炉收藏的艺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几千年的渊源,从陶器到青铜器时代,它更是神灵和王权的象征。到了唐宋时期,瓷器炉得到了全面创烧,瓷炉的功用变得高雅和艺术,成为文化艺术用品。

瓷炉一般都保留有陶器、青铜器的造型风格,并且采用雕刻、雕塑、剔划、压模等工艺表现各种艺术造型和风格,如:饰以人物、动物的纹饰,铺首、兽足、兽耳、蟠螭、夔龙、八卦、八宝、乳钉、文字纹及花鸟鱼虫等,可谓精致优雅,美观大方。当然,瓷器炉因其大小不一、形状有别而功用也不同,色彩上也开始从单色釉转变为以青花、彩釉为主的装饰。

瓷炉本身具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长期以来都深得收藏家青睐。收藏瓷器炉的历史由来已久,古瓷炉中的名窑品种极为有限,已难得一见。但是,各种民窑生产的瓷炉存世量较大,因为在各个历史时期瓷炉的需求量都相当大,与日常用瓷器一样,瓷炉生产也相对较多,也就使得我们如今能够看到不同时期的瓷炉流传存世,让我们能够领略和欣赏到古瓷炉的风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