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对缝 > 导航 >

钧瓷无对 窑变无双_陶瓷常识

钧瓷无对 窑变无双_陶瓷常识

瓷砖对缝 瓷砖对缝贴 古代钧瓷器

2020-04-20

瓷砖对缝。

钧瓷美,贵在其窑变。正所谓“钧瓷无对 窑变无双”世上是找不出一对相同的钧瓷器的,因其窑变是天然变化,并不是人所能控制的。

钧红釉瓷器,釉色青中带红,灿如红霞,极为珍贵。史有“钧窑一枚,价值万金”“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说法。钧窑窑址分布以河南禹县为中心,遍及县内各地一百多处。禹县古属钧州,其窑口因此称为“钧窑”。钧窑始于唐,兴于宋,金、元时续烧,明代衰退。

以铜为着色剂,在高温下一次呈现红色,是钧窑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陶瓷史的巨大贡献。早期钧瓷胎呈淡灰色,釉面则多为天青色。宋代官钧多在天青色的釉面上出现梦幻般的“窑变”,颜色斑斓诡蛾异,以色红如胭脂为佳,青如葱绿、深紫如黑都次之。

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是钧瓷的一大特点,是由于釉色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天然变化。因为窑变不为人工所控制,所以难以仿制。

钧窑器物多施满釉,釉质肥厚,呈“乳浊现象”,釉面下常出现不规则流动状的细线,被称为“蚯蚓走泥纹”。钧窑到元代以后,虽继续烧造但质量较粗糙,釉面很厚,常有滞留气泡造成的无釉凹痕,俗称“鬃眼”、“橘皮”。

宋代钧窑器型主要有各式花盆、折沿盘、炉、尊、洗、莲瓣纹碗、执壶、杯等,釉色千变万化,有天蓝、天青、蓝灰、灰绿、葱绿、墨绿、月白、大红、茄皮紫、玫瑰紫、丁香紫等多种。

taoci52.com小编推荐

窑变无双钧窑瓷


钧窑为宋代五大官窑之一。它以河南禹县为中心产地,窑址遍及县内各地,到目前为止已发现1000多处窑址。从发掘到的瓷器标本考查,烧瓷历史起始于唐代,下晚到元代。其中北宋末年是钧窑的鼎盛时期。当时烧造专供宫廷用瓷的官窑设在钧台。宋徽宗将钧瓷列为御用珍品,每年只准生产三十六件,多数为陈设瓷,册封为“神钧宝瓷”,弥足珍贵。钧瓷当时以其胎质坚固敦实,造型端庄典雅,釉色艳丽绝伦、气韵雍容华贵而独步天下。现今世界著名的大型博物馆虽有收藏,但亦寥若晨星。故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雅堂无钧,不可夸富”等千古美谈。

钧瓷虽属北方青瓷系统,但它破天荒第一次在釉料中掺用了少量的氧化铜,使釉色变化无穷,美不胜收,开创了我国烧瓷史上的崭新境界。这类非常了不起的工艺创造,使钧瓷形成了釉面独有的四大特征:乳光釉、窑变、开片、景观。

钧瓷以釉厚为本。釉面呈一种晶莹的蓝色乳光,称之为乳光釉。它会随光线变异而变幻不定,具有别种釉彩难以达到的立体感。这种幽雅绚烂的乳光釉,是由釉厚层中浮有极小石英粒所造成,色调之美,妙不可言。

钧瓷以窑变为神。钧窑瓷釉色用蓝釉和红釉两大系列。蓝的有月白、天青、天蓝、翠青数种;红的有海棠、胭脂、朱砂、玫瑰等等。蓝釉和红釉相互融和施用,变融变化,万紫千红,一经烧成即呈五光十色。故云:“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而窑变无双,钧瓷无对,就是说绝无两件同样的钧瓷艺术品。

钧瓷以开片为奇。即在釉面中呈现一条条逶迤延伸、长短相间、自上而下的釉痕,或如鱼子纹,或似蟹爪痕、或呈兔丝缕,或像蚯蚓走泥纹。视似碎裂而指感光滑,使人奇异万分。这是出于钧瓷的独特工艺:瓷胎在上釉前先经素烧,上釉又特别厚,釉层在干燥时或烧制初期发生干裂,后在进入高温阶段又被粘度较低的釉流入孔隙,故而形成种种不同式样的开片奇观。钧瓷在金元时代有很大发展,其中也不无上好精品,如内青外紫的仿宋官钧器足以与原物媲美,但能烧出这类开片奇观的极少。因此它是鉴定宋钧瓷的重要依据。

钧瓷还以出现景观为绝。釉面如能呈现“海市蜃楼”式奇异景观或动物画面的,历来被列为绝品。当时绝少出产,后世更难觅见。

图中的钧窑胭脂红功夫瓶,为泰康路瓷卖场藏品。

当代文物鉴赏家启功先生在一首《望江南》词中称道:“钧瓷好!异彩塑长,擅胜四朝美器。重古址炫中原,薄海举声喧。”的确,宋钧瓷艺术魅力光耀四海,彪炳千秋。

文武对瓶世无双


青花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桂林博物馆的明代出土梅瓶中最具特色的也正是青花梅瓶,不但品种较多,釉色丰富,纹饰还很生动有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1972年从桂林市东郊明代靖江安肃王朱经扶夫妇合葬墓出土的青花西溪问樵图梅瓶及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经耿宝昌先生鉴定,这对珍贵的文武图梅瓶,是明代宣德时期官窑器物。从器形到图案,均为青花瓷中的上品,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与之相似者,是明代永乐、宣德时期中国青花瓷黄金时期的典范之作。

这两件梅瓶高38.2厘米、腹围65.3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11厘米。造型工整端庄,美观秀雅。丰肩圆腹,平足沙底。胎体厚重,瓷质细白,釉色莹润。瓶体图案共分四层,颈部为龟背锦地纹。肩部绘波涛开光海马纹,其波涛汹涌澎湃,气势磅礴,有浊浪排空之势;胫部绘的海波纹与肩部的海波纹遥相对应,给人以宽阔无边之感。

腹部主题图案两瓶迥异,其中西溪问樵图梅瓶,绘一朝廷官员坐骑徐行,随行侍从肩托一柄宝剑在前引路。官人正勒马回首,与一樵夫搭话,仿佛出行途中向樵夫问路。樵夫砍柴归来,正在路边歇息,刚好遇官人询问,起身互致问侯,指点迷津,临别还拱手作揖。虽是村野鄙夫,却知礼识义,令人敬佩。

另一件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图中的官人神态怡然,亦坐骑而行,马前一琴童挟琴引路,马后一仆人肩担酒食随行。远处群山滴翠,碧水横流。路旁柳枝随风摇曳,人物衣饰隐约飘动。整图构思精巧,形神兼备,笔法极为细腻,人物、马匹、器用、景物比例准确,层次分明,线条流畅,尤如一幅精美的中国水墨画。这两件梅瓶图案,尽管人物衣饰为典型的明代风格,但从图意看,所反映的内容应为俞伯牙初遇樵夫钟子期以及担酒携琴拜访老朋友这两个主题,并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这种内容互为补充的对瓶瓷画实属少见,可谓文武合璧,举世无双。

钧瓷窑变的来历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钧窑居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之首。然钧瓷造型端庄,窑变美妙,色彩艳丽,五彩缤纷又为诸窑之冠。

钧瓷胎质细腻,坚实致密,扣之有声,清脆动听,圆润悦耳,犹如金属,釉色莹润,五彩缤纷,古朴典雅,艳丽绝伦,尤以多种窑变为其他窑口产品所不及,釉色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红,色彩纷呈,争奇斗艳。古人有“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和“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空中星满天;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的多样和窑变的微妙之美。

说起窑变,还有一个悲惨的故事呢。

很久以前,钧瓷是一种御用品,烧成一件非常不容易,所得的报酬又很微薄,加上官府常常催逼拷打,窑工们实在难以忍受,只好丢下祖业,携儿带女流落他乡。钧瓷生产一落千丈,眼看就要绝迹。有一个老窑工为了不使传统钧瓷工艺失传,坚持留了下来,甘愿忍辱受穷继续烧制。就在这时候,作威作福的皇帝想要一张钧瓷龙床,限期烧成,超出期限就要砍头。

俗语说“钧不过尺”,龙床那么大咋烧呀?一次次的烧制都失败了,眼看期限已到,老窑工心里明白,烧不成龙床是难活命的,但又舍不得这刚刚摸出点眉目的工艺,就放弃了逃生的打算。直到皇上派兵来抓,他还在专心地添煤、捅火,苦心琢磨。听到身后兵丁吆喝,他知道再也活不成了,就纵身跳进火里。

御林军走后,人们带着悲愤的心情打开窑门,意外地发现龙床已经烧成了,并且釉色分外新奇,真是清如水,明如镜,润如玉。这样好看的颜色,人们还从没有见过呢!后来在烧制钧瓷的时候,窑里也经常出现这样的变化,人们都说是那位窑工在暗中保佑,才烧出了绝世珍品!窑工们把这种现象叫“窑变”。

窑家为了纪念这位窑工,就把他敬成窑神。每逢一窑瓷器要烧成的时候,就点香放鞭炮来祭奠他。

台账“实转”对陶瓷出口无实质影响


今天,是实施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宣布对1853种商品(占海关商品编码的15%)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规定的第二天。由于在是次公布的1853种商品中,陶瓷制建筑用砖、瓷制面盆、浴缸及类似卫生器具等共计25项陶瓷制品也被名列其中,有人士担心该规定的实施是会否如上次出口退税率调整对陶瓷出口造成冲击一样,让陶瓷出口再次遭受打压。近两日,本报记者在对相关陶瓷企业及贸易公司采访后发现,此次新规的执行,对陶瓷行业产品出口的实质影响并不大。

据介绍,所谓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即企业开展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在合同备案时,须缴纳台账保证金,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加工成品出口并办理核销结案手续后,保证金及利息予以退还。这意味着,被列入限制类商品目录的企业,资金压力将会因台账保证金制度而大增。从8月23日开始,一旦进口原料或者其制成品被列入限制类目录,则不允许银行保证金台账“空转”,而是实行“半实转”。

“对我们这些以自有品牌出口为主的企业影响不大”。一位负责某大型陶瓷企业出口业务的蔡先生(化名)对记者如是表示。他认为,此次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新规的实施,主要的目标对象是加工贸易陶瓷企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为国外陶瓷企业贴牌生产的企业。他说,由于国家鼓励企业以自有品牌进行出口,这次新规的实施会对一些长期为国外品牌贴牌,而后产品又销往国外的陶瓷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那些以贴牌为主要外销渠道的中小型瓷砖卫浴企业。“他们的资金压力肯定会在短期内增大。”但他也同时表示,这次新规的出台,会加速国内陶瓷企业想办法提升自有品牌在国外的知名度,甚至会像重视国内的营销通道一样,在国外市场上也进行专卖店的建设等。他认为,从长远来看,对陶瓷企业发展会是一个利好消息。

佛山某家主要做陶瓷出口贸易的老总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则表示,国家出台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主要是基于宏观发展的需要,对目前陶瓷产品的出口贸易影响并不大,但对于代理多家陶瓷企业出口业务的一些小型外贸公司来说则会压力陡增,而且直接表现在资金的压力上。他说,这样一来,一些陶瓷企业的出口贸易必然会在不同外贸公司间发生转移,实质上将使专营陶瓷出口的外贸企业的门槛变高。“可能会使外贸公司出现一定的洗牌。”他表示。

有业内专业人士表示,此次新规的影响虽然短时间内还无法在陶瓷的出口量上有所表现,但也必须引起行业人士的重视。他认为,此次新规的出台,对陶瓷行业而言更多是发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国家不鼓励陶瓷这类高耗能、高消耗资源的产品大量出口。他认为,国家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不排除在近期内还会出招,给像陶瓷类属于高耗能行业的产品设置更多的出口门槛,运用多种经济手段进行限制。

河南钧瓷-“窑变” “作品”还是“产品”


河南钧瓷-“窑变” “作品”还是“产品”

“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作为中国传统五大名窑当中产量最大的品种,这句谚语是建立在钧瓷非常稀有的基础上的。如今,河南禹州作为钧瓷的故乡,钧瓷产业已经成为河南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和重要产业,2008年年产值接近10亿元。

然而与此同时,大量机械化生产的钧瓷“产品”,正在逐渐降低钧瓷的艺术价值和品位。钧瓷究竟应该是“产品”还是“作品”?在我国1000多年陶瓷文化的基础上,河南钧瓷产业应经历怎样的“窑变”,才能产生夺目的光彩?

“黄金有价钧无价”

钧瓷产于河南禹州市神垕镇,北宋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中的三大名窑均在河南,以钧瓷为首。

作为河南陶瓷产业的资深专家,中国陶瓷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会长王爱纯对钧瓷产业如数家珍。

“钧瓷属于青瓷的系统,在青瓷的技术上,出现了红斑,演化到现在以红色调为主,”王爱纯介绍说,钧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幻而著称。钧瓷始于唐代,盛于宋,又经历了元、明、清。直到今天,在历史长河中,始终闪耀着绚丽夺目的光彩。“特别是宋代以来,钧瓷一直被皇家定为御用珍品,只能皇家使用,不许民间收藏,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的盛誉。

而在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高级工程师张西林眼里,钧瓷实则是火的艺术,其灵魂就在于窑变,钧瓷最突出的成就在于铜红釉的稳定烧成,改变了以往单一釉瓷的局面,因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枝奇葩。

张西林认为,窑变核心在于“一把火”。他认为,自然窑变不等同于刻意地用其他色彩来追求某种效果,“那种饱满、丰富的窑变通过烧制火候的掌握,使得铜红釉在高温下的流动痕迹显示出来,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具有特殊美感和艺术情趣的瑰丽色釉。”所以一般精品钧瓷应具备以下特点:青者若蓝天,月白胜美玉,紫者或像熟透的葡萄,或似怒放的玫瑰,红者如盛开的牡丹、深红的海棠。

张西林认为,每一件钧瓷成品,其实都像人的面孔一样,无法复制。

是“作品”还是“产品”?

“目前中国的五大名窑当中,从产量上来说,钧瓷做得最大,然而不是做得最经典的。”王爱纯说,现在河南钧瓷产业量很大,然而古语云“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这是建立在钧瓷非常稀有的基础上,“现在河南钧瓷产业不是缺量,而是缺精品”。

她指出,眼下钧瓷产业的普遍状况是,一些生产者虽然在设计上下的工夫大,但做的东西太花哨,没有整体设计感。

“近年来,由于注浆等工艺的普遍使用,手拉坯制作得越来越少”,王爱纯说,现在也有一些钧瓷大师,一直坚持手拉坯制作,其作品是独一无二的。“只有通过手拉坯制作的艺术、烧制的艺术、上釉的艺术等结合在一起才能成就钧瓷艺术精品。”张西林十分赞同这种观点。

张西林很赞赏神垕镇钧瓷大师杨国政的作品。作为土生土长的神垕人,杨国政自幼耳濡目染的都是钧瓷,可以说闻的是窑火烟,看的是七彩火,听的是长辈们怎么烧好钧瓷的心经。在禹州的神垕镇,有一个顺口溜:邢国政的型,辛国政的釉,杨国政的火。而钧瓷的美贵在窑变,窑变又贵在烧制。“钧瓷的艺术就是火的艺术。钧瓷以窑变为神,而窑变就在于一把火。”杨国政说。

王爱纯说,杨国政熟知钧瓷的各种工艺流程,集手拉坯、适器配釉、烧窑观火于一身,这些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手工制作的钧瓷古朴厚重、典雅端庄、简洁大方、线条流畅,体现着古代宫廷的崇高和法度,表露出清新练达的民族含蓄之美,蕴含着人性与作品属性融合在一起的深刻哲理。也希望更多的制作者不要只求量,而要追求精品。

杨国政告诉记者,手拉坯是钧瓷传统造型的重要表现形式,手的感觉很重要,线条是否流畅,厚薄是否均匀,不仅在于对造型艺术的理解,更在于手对泥土的熟练把握。“遗憾的是,现在由于注浆等工艺的普遍使用,学习手拉坯的技工越来越少”。

应着力提升附加值

记者了解到,目前河南省钧瓷产业生产厂家已发展至近百家,2008年年产值接近10亿元。

“河南钧瓷产业眼下应着力提升附加值”,王爱纯说,钧瓷的附加值主要在于其文化、技术和品牌。

“要想提升河南钧瓷产业,就做出我们这一代人认为尖端的东西,做出个性、品位。让人家提到钧瓷会说‘这东西我非常想要,但是很难得到’,而不是 ‘到处都是钧瓷’”,王爱纯建议钧瓷不走普及的路线,而应用手工做,因为“模子做的东西很‘呆’,而手工做的一件一个样”。现在,由于注浆等工艺的普遍使用,学习手拉坯的技工越来越少。为此,杨国政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将拉坯的心得分几个章节详细记录下来,出版了《中国钧瓷工艺》一书。“我现在又写了一本《钧瓷艺术与工艺流程》,明年就会出版。”杨国政表示,希望这些用心血和汗水总结出来的体会,能使手拉坯这朵艺术奇葩得到更多的传承。

王爱纯还指出,钧瓷产业可以向紫砂产业借鉴,通过把钧瓷做精,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而不是希望通过大批量生产,提高产业规模。

王爱纯建议钧瓷应以手工制作,往高端走,甚至“把模子砸掉一些”。

此外,王爱纯建议钧瓷产业应加强与外界交流学习,提高知名度。

天青霞紫——钧瓷窑变之美


钧窑瓷器的特色:钧窑也称均窑丶均州窑是宋代初河南钧台建立的瓷窑。在今河南禹县八卦洞与钧台一带,金代属钧州,因钧台或钧州,故名。始烧于唐代,盛于北宋晚期,金元时继续烧造,以烧制乳浊釉青瓷为主,兼烧黑瓷及白地黑花瓷,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钧窑土脉细,釉彩有兔丝纹:红的像胭脂丶朱沙,青翠的像葱,紫色如紫玫瑰等多种颜色,俗称海棠红丶梅子青丶茄皮紫丶天兰等色彩。钧窑瓷器常发生窑变,除本色釉外还会变出其他颜色。

钧釉质地乳浊凝敛,一件作品往往经素烧及多次施釉的步骤,故烧制过程中,若先前一层釉彩出现裂隙,为後来添加的釉彩给填补上去,等烧造完成之後,釉面上会出现「蚯蚓走泥纹」,形成钧釉的特殊纹路。

钧窑瓷器以釉色着称,故宫所藏钧瓷瓶丶炉丶碗丶盘之器,釉色有天青丶粉青和天蓝的色泽,少数作品也出现以铜红为彩,在青蓝色的釉面挥洒出彷如霞紫般美丽的图画。至於花盆丶盆托之类的作品,千变万化的釉彩远超乎观者的想像;经常是一件作品同时拥有里外两种不同的色泽,难怪古人会以窑变釉来形容钧瓷的釉色。明末以来,钧釉即屡次见载於文人笔记,如高濂於万历十九年(1591)的《遵生八笺》中,曾以朱砂红丶葱翠青丶茄皮紫来描述钧窑花器的釉色。观察本堂的藏品,发现颜色固以青丶蓝丶紫丶红为主要的色调;然而同一色系之内犹包含深丶浅相异的色阶,以及多种釉彩汇合穿流的情景,在天蓝的色层中时而泛出浅蓝或玫瑰红的釉斑,口缘处乍现犹如彩带般的铜红釉彩,令人叹为观止。

宋丶金丶元钧瓷的特徵和鉴定要领

宋代产品胎色较深,呈浅灰色或褐紫色;胎质坚硬。釉为乳浊釉,釉色有天蓝丶月白丶玫瑰紫和海棠红等品种。器物上单独的紫斑几乎不见,绝大部分都是青蓝釉和红釉互相融合的玫瑰紫色。圆器内底釉中有"蚯蚓走泥纹"的曲线,是宋钧的特征之一。器外底普通刷一层芝麻酱色釉,亦为宋钧特征之一。器物多为盆丶盘丶碗丶瓶等日常用品,也烧制奁丶洗丶尊等陈设慈。盆丶洗及尊等宫廷用器的底部均刻一个由一到十的数字。

金代钧瓷突出的器形有龙首八角把杯丶胆瓶及折沿盘等,无"蚯蚓走泥纹"及外底刷芝麻酱色釉特征,器身与器底釉色相同,器物上的紫色大多为单独的紫斑。

元代钧瓷胎体厚实,器型高大,釉面有针孔,堆花装饰多见.明丶清仿钧釉有宜兴窑(宜钧)丶石湾窑(广钧)丶景德镇窑(炉钧)。区别点是:除器物造型不同外。宜钧为陶胎,胎有紫色与白色两种。广钧亦为陶胎,胎色暗灰,厚釉垂流,釉下有一层铁锈色底釉,故釉面颜色较深且有兔毛纹状。炉钧是景德镇在清雍正年间仿钧窑烧的一种低温釉,先以高温烧成瓷胎,挂釉后在低温炉中第二次烧成,故称炉钧;胎色洁白,釉较薄,光泽性强,缺乏宋钧高温那种厚重奔放感。

怎么借助元代纪年款对瓷器进行断代?_陶瓷常识


主要见于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钧窑、耀州窑、定窑瓷器上。既有彩书、墨书款,又有刻划款。常落款于外底、颈、肩、腹部等处,位置不固定。

如广东遂溪窑出土碗模外壁刻有“大德六年”款。元紫金釉贴花牡丹纹三足炉外底刻有“大德七年制”款。元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盘上落有“大德八年”款。元定窑刻划花鱼纹盘外底刻“至元八年制公用”款,前五字直书,后二字横书。元代白釉瓶上落有“大元国至元十九年九月十四日记耳”款。陕西铜川立地坡古窑址出土的残瓷片上刻有“至元二十九年六月十四日”款。山西琉璃龙莲花香炉上刻有“至大元年午汾阳琉璃寺诏伍塘城造”款。湖南衡东麻园窑址出土擂棒残器上刻有“延佑四年”款。元代磁州窑白瓷枕的外底有墨书“至治二年前五月十五造磁齐居(君)仁”款。元龙泉窑青花瓷大花瓶上刻有“泰定四年丁卯岁仲伙吉日谨题”款。1979年江西丰城县征集的出土于景德镇的青花釉里红楼阁式瓷仓上有青花料楷书“后至元戊寅五月二十三日”款;同时征集的出土于景德镇的青花釉里红塔式盖罐颈部有一周青花楷书款为“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收藏于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的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颈部有青花料楷书“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款。元磁州窑白釉褐花罐外壁釉下有褐彩书写的“至正十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款。另外,元代瓷器上还有一种不书年号的干支纪年款,例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出土的钧窑双耳兽足炉上落有“乙酉年九月十五小宋自造香炉一个”款。

古陶瓷鉴定常识


一、鉴定的内容 鉴定一件古陶瓷要做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 辨伪:即鉴定这件陶瓷确是真品,还是后代的仿品或伪作。这是鉴定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例如,一件带有“大清康熙年制”年款的瓷器,应鉴别出它确是康熙时期制作的瓷器,还是后代仿造的伪品,要仔细识别。

2. 断代:即鉴定陶瓷制作的时代。例如,龙泉窑瓷器,宋、元、明均有生产,要鉴别出它是宋代、还是元代事明代的产品。

3.断窑口:即鉴定陶瓷的产地,属于某一窑口的产品。例如,一件印花青釉瓷器,要鉴别它窨是耀州窑制作还是临汝窑制作、或是其它窑口制作的。

4. 评价:即评定这件陶瓷质量的优劣,以及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例如,器物是否完整,是否有裂痕、变形等,然后评定其艺术水平如何?经济上值多少钱?对此种种应作出正确的评价。

二、 鉴定的方法 陶瓷鉴定的基本方法有分类法、比较法和甄别法。

1. 分类法 运用类型学的分类排比法,找出各种陶瓷之间的异同点,加以分类分型,摸索出器物演变的规律,达到认识和掌握的目的。

2. 比较法 利用已知的标准器(例如窑址标本,纪年墓出土或器物本身带有年款的陶瓷器),与彼此有某种联系的鉴定对象加以对照,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比较,以已知比未知,使未知变知之,得出合乎事实的判断。

3. 甄别法 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调查、考证和科学检验等不同方法,通过逻辑思维和概括,对鉴定对象作出正确的甄别。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钧瓷无对 窑变无双_陶瓷常识》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钧瓷无对 窑变无双_陶瓷常识》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对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