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高仿民国瓷器的鉴别 > 导航 >

一件高仿瓷至少赚20万陶瓷造假揭秘

一件高仿瓷至少赚20万陶瓷造假揭秘

高仿民国瓷器的鉴别 如何鉴别高仿瓷器 怎么鉴别高仿瓷器

2021-04-07

高仿民国瓷器的鉴别。

目前,仿造最为密集的三个地区为:景德镇、禹县神镇和福建龙泉地区。据了解,目前仅景德镇一地,个体窑厂已近万家。

高档仿造古陶瓷,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城市和国外。

香港和台湾地区,往往作为仿造古陶瓷销往国外的中转站。

调查背景

杨静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文物市场95%为赝品。”此语一出,四座皆惊。这对于时下红火的文物收藏界,无异于晴天霹雳。

杨静荣教授现为故宫博物院陶瓷组研究员,从事古代陶瓷研究三十余年,遍访各地古陶瓷仿制企业。长时间与仿造者直接接触,使他了解到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记者近日走访了这位国内以敢说实话著称的古陶瓷专家,为读者揭开古陶瓷造假的内幕。

古陶瓷造假·利润

一件高仿瓷至少赚20万

仿造分工逐渐细化,各环节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要价越抬越高

提及古陶瓷造假,杨静荣教授更愿意用“仿造”一词。“基本上,每个高水平的仿造组织者都会供养两个制瓷环节的技术高手。”杨教授举例说,在景德镇,一位仿造高手以每月每人万元的薪酬,分别供养一个专门研究用料配方和一个进行拉坯的技术人员。

“这样下来,成本也随之增高。”杨教授说,由于高仿瓷对技术要求非常高,基本上每年两名技术工人合作只能完成一件作品,仅他们每年的工资总额就达20余万元。

同时,仿造过程的分工逐渐细化,各环节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其要价也越抬越高。例如,将新瓶作旧这道工序,在各地已经成为一个谋生的专业,在仿制企业密集的村镇,可以见到满街涂写的“专业作旧”广告,就像大城市中“刻章办证”的小广告。

杨教授说:“一件高仿瓷,市场行价约为五六十万元。”除去工人工资、材料费用、租用窑厂等费用,每件高仿瓷的利润至少为20万元。据说,上世纪90年代,第一件高仿元青花的瓷瓶,在国外就拍出了300余万元的高价,其利润率之高可见一斑。

taoci52.com精选阅读

纵有家财万贯 不抵汝瓷一件


汝瓷残片

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

五大名窑代表了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其珍贵与稀有使得世界各大博物馆及顶级私人藏家都以拥有五大名窑瓷器来论英雄。而由于其传世精品主要保存于世界各大博物馆,尤以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为主。专家指出,能够流通于收藏市场上的五大名窑瓷器便是凤毛麟角。每每出现,必会惊起顶级藏家的一番“厮杀”。

收藏:汝窑瓷器存世量最少

“汝、官、哥、钧、定”,从宋流传至今,五大名窑的传世器极为稀少。五大名窑传世珍品主要藏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国外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集美博物馆等也有所收藏。其中,汝窑瓷器存世量最少。

记者了解到,尽管世界上的博物院数以千计,但能藏有宋汝瓷者不足10家,这几家博物馆的馆藏汝窑传世物总计为67件,也有说法认为不足百件。台北故宫是汝窑瓷器最集中的地方,现有21件,其余则存于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

除了汝窑瓷器外,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所存的官窑瓷器加起来有几百件,哥窑瓷器也有几百件,定窑瓷器的数量则稍多一些。

事实上,各大博物馆都以收藏五大名窑瓷器为荣。五大名窑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业内有说法认为,博物馆的等级高低也以收藏五大名窑的数量和品质论英雄。

拍卖:每件至少200万美元

早在明清时期,民间即有“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的口碑广为流传。时至今日,汝窑瓷器价格更是扶摇直上。不过,尽管价格不菲,在拍卖市场上能够流通的汝窑瓷器,甚至包括其他五大名窑瓷器都是凤毛麟角。

由于五大名窑瓷器传世品大都已经归入世界各大博物馆或者顶级藏家手中,能够流通的五大名窑瓷器便极为稀少,且主要在欧美市场出现。

大陆拍卖市场上几乎没有出现过五大名窑的身影,乾隆很喜欢五大名窑瓷器,但从乾隆朝起,五大名窑瓷器便极为少见。为此,乾隆是到处收集。

正因凤毛麟角,五大名窑瓷器也是拍场宠儿。1989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了一只官窑洗,成交价为2200万港元。该官窑洗此前为日本藏家收藏,流传有序,被香港知名收藏家徐展堂斥重金收入囊中,而目前在欧美流通的五大名窑瓷器拍卖价每件应不低于200万美元。

事实上,近两年中国大陆艺术品市场风生水起,中国瓷器也在国际拍卖市场上频频爆出天价,尤以雍正、乾隆时期的彩瓷最为突出,突破亿元大关的大都为乾隆彩瓷。相比之下,五大名窑瓷器的拍卖价格并不是天价。

这种拍卖价格的不同受到目前收藏风尚的影响。尽管五大名窑瓷器代表了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但国内藏家的收藏品味偏向于明清官窑,尤以雍正和乾隆官窑为主,国内藏家喜欢色彩艳丽的审美。

与此同时,国内高古瓷器市场有很多法律限制。为了避免盗墓猖獗,高古瓷拍卖是受限的,由此国际上对五大名窑瓷器的投放量也有限。

《免费古董评估鉴定咨询》微信;deng164391447电话;18217682770

专家揭秘古陶瓷造假


杨静荣教授告诉记者,目前,仿造最为密集的三个地区为:景德镇、禹县神镇和福建龙泉地区。据了解,目前仅景德镇一地,个体窑厂已近万家。

高档仿造古陶瓷,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城市和国外。

香港和台湾地区,往往作为仿造古陶瓷销往国外的中转站。

调查背景

杨静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文物市场95%为赝品。”此语一出,四座皆惊。这对于时下红火的文物收藏界,无异于晴天霹雳。

杨静荣教授现为故宫博物院陶瓷组研究员,从事古代陶瓷研究三十余年,遍访各地古陶瓷仿制企业。长时间与仿造者直接接触,使他了解到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记者近日走访了这位国内以敢说实话著称的古陶瓷专家,为读者揭开古陶瓷造假的内幕。

[古陶瓷造假·利润]

一件高仿瓷至少赚20万

仿造分工逐渐细化,各环节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要价越抬越高

提及古陶瓷造假,杨静荣教授更愿意用“仿造”一词。“基本上,每个高水平的仿造组织者都会供养两个制瓷环节的技术高手。”杨教授举例说,在景德镇,一位仿造高手以每月每人万元的薪酬,分别供养一个专门研究用料配方和一个进行拉坯的技术人员。

“这样下来,成本也随之增高。”杨教授说,由于高仿瓷对技术要求非常高,基本上每年两名技术工人合作只能完成一件作品,仅他们每年的工资总额就达20余万元。

同时,仿造过程的分工逐渐细化,各环节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其要价也越抬越高。例如,将新瓶作旧这道工序,在各地已经成为一个谋生的专业,在仿制企业密集的村镇,可以见到满街涂写的“专业作旧”广告,就像大城市中“刻章办证”的小广告。

杨教授说:“一件高仿瓷,市场行价约为五六十万元。”除去工人工资、材料费用、租用窑厂等费用,每件高仿瓷的利润至少为20万元。据说,上世纪90年代,第一件高仿元青花的瓷瓶,在国外就拍出了300余万元的高价,其利润率之高可见一斑。

[古陶瓷造假·手段]

新瓷配旧器真价难辨识

用老锔子、旧底儿蒙人,将高仿瓷打碎当“残片”卖,或老胎新画、废瓷复烧

手段1:新瓷老锔

文物收藏界第一次发现这种手法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件青花瓷瓶被认定为元代器具,在国外拍出300万元人民币。“当时专家看到锔子(用来连接器物的金属两脚钉)是元代的,便认为这个瓶子的朝代没有问题,后来,经过仔细探访,我们才发现仿制者的这种手法。明代的锔子现在市场上能卖到几百元一个,比几年前的价格翻了好几倍。”杨教授说,仿制者把新制的瓷器打碎,用古代的锔子将碎片连接在一起。一般收藏者看到锔子是明代的,就推断陶瓷的年代也为明代,便上了当。

手段2:新瓷老底

杨教授自己就曾上过这样一次当。十年前,他在福建农村考察时,当地人出示了一件底儿上有贡御落款的瓷碗。“我看落款和宋代建州窑的非常相似,同样的器物,当时故宫还没有藏品,就买了下来。”回到宾馆后,杨教授仔细观察才发现,碗底儿处有一圈胶,说明是重新粘在一起的。

因瓷器底儿上的印记落款很难仿制,故一些仿制者从破损或者不具备很高经济价值的瓷器上将旧底儿切割下来,与仿制的瓷身接在一起,烧成新瓷器。

手段3:老胎新画

一些古瓷器表面釉层脱落,将它表层釉刮去后,在老胎上重新上釉,很多经验老到的收藏家都会被蒙住。“比如,清代的人物图案瓷器传世量少,如果在旧胎上绘出这样的图案,一个旧瓶子身价立即翻了成百上千倍。”

杨教授告诉记者,这样的瓷器在北京的古玩市场“摆着不少”。

手段4:冒充残片

几年前,某古玩城的一家商户称自己在古代窑址里发现了一批被打碎瓷器的“残片”。其他商户一听便纷纷前来购买。

“没过多久这家商户就关了店离开,我后来经过多方打听才得知,这些残片是高仿瓷的碎片。”杨教授说,打碎了的瓷片难以辨别其真伪,很容易骗人。

手段5:废瓷复烧

“在发掘整理古代窑址时,经常会见到一些因为炉温没有达到一定温度而烧生了的废弃瓷瓶。”杨教授告诉记者,这些瓶子都是老器物,只要重新烧制一次,能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平,而且现在的检测手段不易辨别出来。

[古陶瓷造假·出手]

伪造出土地就蒙捡漏者

销售者将仿制品放入农民家、墓地,或者运到国外,冒充古董

骗术1:农家“埋雷”

“‘埋雷’就是销售者把仿造的陶瓷品放在农民家里,当收藏者到农村收集东西时,由农户卖给他们。这迎合了很多收藏者认为农民手里的东西都是从地里挖出来的真品,在农村能够捡漏的心理。”杨教授告诉记者,销售者现在“埋雷”的地点已经走出了国门,“伊朗乃至欧美的许多国家都能见到这样的‘雷’,对待海外回流文物需要小心鉴别。”

骗术2:虚假出土

杨教授曾经遇到自称藏有大运河挖出来瓷器的收藏者:“他告诉我,亲眼看见这些东西从河底挖出来,肯定不会有假。”但当杨教授看到这些瓷器时,发现了仿制的痕迹。

杨教授说,许多销售者会把仿制品放入墓地里,再当着买家的面把东西挖出来。“都相信眼见为实,可眼睛毕竟有看不见的地方。在文物界有这样一种说法——你看见挖出来,你看见埋进去了吗?以此来讽刺销售者的这种行为。”

[造假打假·博弈]

造假者执著

破解检测仪

●X光废了热释光鉴定法

杨教授曾遇到一些陶瓷仿造者向他咨询购买最新的测定年代的仪器。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研究破解的方法。“每次科技鉴定推出新的技术,仿造者就会想尽办法找到应付的方案。”

上世纪70年代,英国人发明了热释光法测定瓷器年代。当时被证明测定结果的误差不会超过50年,成为测定文物年代的主要科技手段。上世纪80年代,一位日本收藏家在洛阳买下一件陶俑,回国后经过热释光测定为1000年前的器物。当这个日本人回到洛阳告诉卖者这个消息时,卖者感到十分疑惑,因为那件陶俑是新仿制的。仿制者请了各方面专家研究,最终了解到,每次经过海关的X光照射后,陶瓷在热释法下测定的年代会增加500年。有了这一秘诀,很多仿制者纷纷效仿。热释光鉴定法被突破,使得研究者手中这些价值百万的精密仪器如同废铁。

近几年,国家博物馆推出了原料无损测定的新方法,通过这一方法可以测定制作原料的成分中是否含有现代化工原料。不久后,仿制者也立即拿出了解决方案:用旧料。

●仿制者瞄上最新鉴定技术

日前,中陶鉴定中心推出了一项新的鉴定方法。这种针对陶瓷釉彩进行检测其脱玻化系数的方法已经引起了仿制者的重视。“就我所知,他们正在寻找这个方法的结果计算公式,希望能够突破。”

●链接·专家档案

杨静荣

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1979年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从事文物鉴定工作36年。中央电视台《鉴宝》专家组组长、北京逸仙专修学院教授、中陶古艺术品鉴定技术开发中心技术总监、国土资源部主办《宝藏》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2002年入选《中国文物报》中国文博界百位“学术成就显著,具有创新精神”的专家学者。个人独立专著已出版的有《颜色釉》、《古陶瓷鉴识》、《颜色釉陶瓷的鉴赏和鉴定》等多部著作。

●链接·专家支招

学会看鉴定报告

杨教授告诉记者,目前有两种鉴定报告,一种是科技方法,一种是鉴定专家。科技方法以国家博物馆的无损鉴定为主,这种方法出具的鉴定报告,只能标示出陶瓷的原料成分是否具有现代化工原料,但并不能就此推定没有现代原料成分就为古陶瓷。另一种方法主要依靠专家的“眼学”。所以,专家在业内的口碑很重要。“开具鉴定的专家是否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鉴定能力是收藏者需要考虑的主要方面。”

不要迷信高科技

正如杨教授在前面提到的,由于现代古陶瓷仿制的日益高科技化,现代鉴定技术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杨教授认为,不应该一味依靠高科技手段,我国传统的鉴定手法其实也很有用处。例如,一件出土文物,如果想鉴定,最简单的方法是在上面泼凉水,然后闻是否有墓地的味道,埋的时间越久,土味越浓。

拍卖会上擦亮眼

拍卖会是很多收藏爱好者搜集真品的地方。目前北京每年有拍卖会多次,但是杨教授指出,拍卖会上的拍品并不一定是真品,买家需要擦亮眼。

一件明万历青花瓷器的鉴定实例


明末的民风:

稀有的青花大碗

明朝的万历皇帝(1537-1620),在位47年,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这期间瓷器烧造的质量也因皇帝的昏庸而每况愈下。

万历青花瓷的烧造,数量巨大,流传国内外。相对来说,万历青花瓷的胎釉纹饰,在这漫长的年代里,自成一格,另具一番风采,特别是分水法的描绘技术,此时已臻成熟。

不久前获得一青花汤碗,其碗口直径有22.6厘米,碗心有一仙翁乘鹤图,碗外壁画上八仙,密布篆书“寿”字纹。口外沿绘梅花纹边饰,由于釉光闪亮,很容易被当成新的仿品,但经行家鉴定,可断为典型的万历青花民窑佳品。

鉴定步骤一:

古瓷釉光的秘密

一般瓷器,如果烧造的火候足,釉光自然就悦目可人,特别是经过几百年的蕴养,更是宝光熠熠,与新仿品那种刺眼的贼光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这几年来,在香港有些人专门为陶瓷器上光,据说是用一种称为硅油的化学剂涂抹其上,以增加这些器物的卖相。

以前的古董界,怕新仿瓷器太亮,常以抛光方法,即用砂马铃薯或兽皮,将其摩擦,把亮度减低。这种作法,常在瓷器表面留下许多刮痕。

然而,古董界最崇尚的“真、精、新”,指的是精美如新的真品。这样的真品,自然要抹拭得如新的一样,才能卖高价。如果瓷器的釉光原来就不好,那变魔术也不能起死回生,使其光芒四射,所以说真不怕新,新不怕真。

鉴定步骤二:

造型的变化

这件大碗的造型优美,是典型正德碗的延续。明初的碗器,底部总是较肥大,有一种下盘稳固的风范,圈足则外壁向下斜削,作了向上撑的搭配,更是相得益彰;明中期以后,碗器的外壁顺着开撇的口端下溜,到腰部稍凹,形成一个动感的弧度,而圈足常是直壁,把弧度更好地衬托出来——万历碗器便秉承这样的造型,掌握时手感颇佳,除了美感,也加强了实用价值,成为后代碗形的滥觞。

鉴定步骤三:

口沿与圈足

明中期以前,景德镇的瓷土沿用附近麻仓地带所产的瓷坯,作为瓷器的胎,品质细腻精致,与釉结合紧密,因此器物坚固,很少耗损。但至明末,麻仓土用尽,只好以别地区的瓷土作胎,在烧制时便发生胎釉结合不佳的情况。器物口沿由于流釉关系,缩釉的现象便很明显,就像这个大碗,口沿有如虫咬,满是斑斑驳驳的小窟窿,在陶瓷界称其为蟑螂咬口,这是明末清初过渡时期的瓷器常出现的缺陷。无怪乎万历末期及清初,制瓷工匠总喜欢在器物口沿上一层褐色铁质的护胎釉,以防釉浆脱落。

圈足方面,明末的修胎流为草率,除了足外壁有层层垂直的刮痕,底足内常有明显的以竹刀修胎留下的辐射状跳刀痕,而且圈足与碗壁交接处,不论里外,都可以看到似蟑螂咬过的小洞洞。圈足露胎处有第二次氧化的火石红斑,这都是明末器物圈足的“注册商标”。

鉴定步骤四:

青花料的比例

明末从嘉靖始,便从西域运来回青料,再配以江西的石子青,作为青花的色料。回青料的比例若稍高,则青花便呈色鲜艳幽箐;若石子青用多了,呈色便灰蓝。由于回青价昂,所以到了万历末至天启时,多用石子青描绘纹饰。这件大碗的青花明亮活泼,可见是万历初的器物。

鉴定步骤五:

单线平涂与分水法

明中期特别是正德到嘉靖以后,瓷器上纹饰的描绘手法由勾勒渲染转向单线平涂,即把纹饰的轮廊用线条绘出,再填上青花色,因此常有上色超出轮廓用线的情况。到了万历时,描绘的技巧更上一层楼,工匠们在单线平涂的基础上,掌握了分水法的技术,用青花色更形象、更具层次地把人物、花草写得栩栩如生,其中应用了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的手法,把单一的青花色,也画出多层色阶,深浅有致,纹理娇翠欲滴。

用分水绘就的各种皴法,到了清代康熙时更是发扬光大,使得青花瓷更加载誉海内外,为古董界人士多年来珍而藏之、争相竞购的品种。这种分水法,在这个大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人的衣服涂色一笔而就,挥洒而成“一条衣”,其中绉摺纷陈,衣袂飘扬,达到人物写意画的最高境界;而梅花边饰就显然带了单线平涂的余韵,表现出万历瓷器从明中过渡到明末的画风。

鉴定步骤六:

图案故事的考证

这个大碗外壁画着八仙,这是明末民间最为流行的神仙纹饰,加上碗心的寿星仙翁乘鹤图,透出很浓烈的道家精神。万历前的嘉靖皇帝,对道学很入迷,整日炼丹求寿,不理政事。碗壁布满密密麻麻的寿字,就表现了皇帝这种长生不老的欲望。嘉靖皇帝的喜好,由隆庆传至万历,还是得到很大的承袭。因此此碗乍看时接近嘉靖风格,若不是口沿的蟑螂咬口及底足的跳刀痕,还真看不出端倪。

至于传说中的八仙,起初的成员并不确定,先后见于唐宋笔记、野史与宋元民间。由于宗教、政治、民间信仰的宣传,戏剧与绘画的演泽,逐渐形成了一个“神仙班子”:除了汉钟离、吕洞宾等我们熟悉的仙人之外,何仙姑是最后加入的一员;但之前反而是徐仙翁、东方朔先享其位。这种情形一直到嘉靖时吴元泰的小说《八仙出处东游记》出现后,才确定了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的八仙组合。

但是这八仙的定位,在民窑中并没有把何仙姑算进去,取而代之以东方朔或其他神仙。我想这也许是万历在位的前15年里,由于张居正宰相匡政,对万历管制甚严,特别是女色方面,同时因重男轻女的关系,在这个万历碗器上,我们找不到何仙姑,反而看到那一位梳着双髻的东方朔先生。

以上的核对与鉴定,是进一步说明这件碗是万历制造的器物。因为在接下来的清初至今,我们看到的是来自广州增城的何仙姑拈花微笑,而那个偷桃的东方朔,只好留在万历的回忆里了。

鉴定步骤七:对比

来自窑址的一块碎片

这几年,中国内陆很流行收集古瓷碎片,作为鉴定入门的学习;同时,这些古瓷碎片还可以卖钱,价码逐日升高。这些来自窑址的碎片,由于胎部横切面暴露,若附有底足,都足以成为研究与比较的好材料,提高鉴定水平,也是判断一件瓷器年份的最佳旁证。一位朋友最近到南京花了一笔钱,买了十来片明代青花碎片,其中一块带圈足的大碗碎片,正好在各方面吻合了这个青花八仙大碗的特征。该碎片正面中心也是画了乘鹤仙翁,足底的跳刀痕、接口处的小窟窿、露胎的削刀痕及火石红斑,几乎与这个大碗同出一窑,而该碎片标明是明末窑址出土,有力地证明了这个青花八仙大碗的万历身份。

鉴定步骤八:

与日本仿品的对比

日本举世闻名的有田系(Arita)瓷器,在17世纪初崭露头角。明清两朝更替时的战乱,使中国的陶瓷业受到了严重影响,外销瓷生产也一度中断,迫使欧洲的陶瓷商转向日本订制瓷器,这样一个天赐良机,客观地刺激了有田瓷的发展。

有田瓷器中,有大量是对中国明清时代青花瓷器、五彩瓷器的仿造,有些瓷商更寻求造假牟利之道,仿造的万历五彩、青花瓷器经商人带来中国,定制古色古香的锦盒,再饰之以中国式的包装,鱼目混珠,假冒中国瓷,赚取暴利。

由于存心模仿,所以这些日本器物也出现了许多“大明成化”、“大明嘉靖”和“大明万历”的手书纪年款,也有“富贵长春”、“万福攸同”之类明末常见的吉祥款。

我认识的一位收藏家,刚好就收了一个这样的有田大碗,其大小、青花图纹与这件万历大碗几乎雷同,笔笔仿到底;但是青花色调却是典型的有田釉下钴蓝(日本人称为“古染付”),而人物画工也显得拙劣刻板。这个17世纪日本青花碗的出现,却更进一步证明这件八仙碗是在万历时烧制的。

鉴定步骤九:

款识的书法特征

明末万历民窑器的底足,喜欢随意书上“大明成化年制”或“大明宣德年制”的款识,而这个万历八仙碗底的“大明宣德年制”的写法熟稔自如,勾画转折皆老辣有劲,非一般仿品的稚劣笔法可比。这正是典型明代民窑款识书法的恣肆流畅之风,可作为鉴定要点;而这件八仙碗所以是万历所产,最终就让这款识特征作一定论吧。

如何挑选一件正品钧瓷?


咱禹州人,喜客好客,有朋自远方来,非比寻常的不亦乐乎!来客人了,除了尝尝咱禹州的本地粉条,客人走时不免送几件钧瓷,但就这送客人的几件钧瓷让大多数人伤透了脑筋,挑选名家的钧瓷,品质保证没问题,可名家的瓷器动辄上万,甚至还有几十上百万一件的,礼品送了,客人走了,咱这日子还过不过了?挑选便宜的,又不知道怎么挑怎么选,生怕自己挑件人为修理过的次品。这些情况还真是个事儿,今天,咱们就聊聊如何选择钧瓷?如何挑选一件正品钧瓷?

说如何挑正品钧瓷之前,咱们首先要说的是如何拿钧瓷,不管到哪里选钧瓷,你一出手拿钧瓷人家就能判断出你内行不内行,钧瓷分口和底,一般器型,例如瓶子类的就要一手拿口拎起,等钧瓷完全离地,用另一只手托住钧瓷瓶底部,这样可防止钧瓷滑手。在放钧瓷的时候,要慢放,防止钧瓷底部磕碰,钧瓷在博古架上时切忌拖动,以防钧瓷底划伤家具。在拿其他的异形件时,如果是圆形的,用双手稳托底部,然后倒置过来一手拿底部中空的部分,一手托住。切忌有耳饰的器型单手拿耳饰提起,耳饰都为烧制前粘上去的,根本没有主体牢固。

说完怎么拿,就开始说正题如何挑选钧瓷,要挑钧瓷,必备的一点就是耐心,要仔细。看一件钧瓷首先要看的不是釉色,是器型,要看器型是否端正和大方。器型端正就是看钧瓷在烧制过程中有没有出现坍塌、歪斜、口底不平等情况,这个较为简单,就是把钧瓷放在一个平面上,看钧瓷底部是否平整,如果是瓶类的可以把钧瓷倒放,可以看口部是否平整,放在平面上的时候,离钧瓷2米远,四周看一圈,看整体器型是否端正。

所谓器型大方,讲的就是钧瓷整体造型是否得体。大家都知道,玉壶春、梅瓶、观音瓶等都是老器型,这些器型都是经过几百年的历史考验留下的经典器型,是经过多少前辈认可的造型,但随着近几十年钧瓷业的高速发展,钧瓷新器型纷纷涌出,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画蛇添足之作,经不起历史的考验。在神垕,每天都有几种新器型问世,有的甚至烧制者都不知道起个什么名字,只是一味在老器型的基础上粘几个耳饰,整几条大龙而已。曾见有一个钧瓷瓶子上粘了八条龙,各条龙都面目狰狞,清一色的头朝下,尾巴朝上口含宝珠,猛然一看跟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一样,问卖家其名字,卖家翘起大拇指和食指比划着答曰:八条龙!再深问其寓意,答曰没有寓意,瓶身粘了八条龙,就叫八条龙。所以在挑选钧瓷的时候,大家尽可能还以老器型、经典器型为主,挑选文化底蕴高,寓意好的钧瓷作品。

说完端正和大方,下面咱们就要说说周身如何看有没有小毛病了,这个可是个细致活儿,挑钧瓷讲究的就是完整,有小毛病的钧瓷价格可是正品的三分之一,甚至价格更低。

首先用眼看,看周身有没有沙眼和突起,特别是耳饰和瓶身的结合处有没有特别大的眼儿。其次是用手摸,周身最好全摸一遍,这主要是用来发现肉眼看不出来的钧瓷表面裂片,摸的时候一定要慢和轻,钧瓷釉面也是玻璃类材质,一旦有表面裂片,摸快了会划伤手指。

以上挑选都没毛病了,再用眼看一遍,仔细看钧瓷表面的色彩差别,这是防止有人将颜色相近的指甲油等填在钧瓷出现毛病的沙眼里,如果看到一个圆点和其他颜色较为不同,可用手去摸,看釉面平整是否,多摸几次,有必要用指甲去扣一扣,真正的釉面不会有任何变化,但指甲油会。

看完表面,接下来就要看底,底部看是否有炸裂的情况,一般底部炸裂修补都会和原本颜色有差别,没有修补过的底部颜色是一样的。

满足上面所有条件的钧瓷基本上就是没毛病正品,但钧瓷欣赏的是窑变,是窑变出来的色彩,釉色这点就要看个人欣赏什么了,这跟挑媳妇一样,都有各自喜好,有的喜欢红色,有的喜欢暗红,有的喜欢花釉,在挑选釉色方面,一方面根据自己偏爱的釉色,另一方面还要平时多看。多看指的是平时多看釉色的种类,看基本完美的精品釉色是什么样子,虽然钧瓷的颜色取决于烧制过程中的窑变,每一件都不同,但一种釉方烧出来的釉色大致是相同的,一种釉色烧好了是一个样子,如果欠火候或者火候过了就会出现颜色发乌或者发白等情况,所以多看看烧适中的颜色,从而判断钧瓷釉色到底好不好,烧到位了没有。

如何选择钧瓷-太白尊【煤烧工艺】

说完挑法,咱们再说件事儿,就是在哪里挑钧瓷,可能许多人会说,买钧瓷?神垕厂家里啊,理由是便宜,钧瓷可挑的多啊,这种观念有道理,但不完全对。在神垕,一个厂家烧出的釉色有限,往往是一窑就几种釉色,你要想多选择釉色就要一个窑口一个窑口的跑,时间往往都浪费在路上,并且神垕钧窑厂里大多不存放那么多产品,往往一开窑就被钧瓷销售商买走,大多数的经销商买的是正品,有一些地摊小店的销售商会买稍微有些小毛病的,回去修修补补就可以低价出售,这就导致同是一个厂家的产品一样的造型,修补过的价格是正品的三分之一甚至是五分之一,所以挑选钧瓷地点可根据个人情况不同而定,着急使用钧瓷礼品的时候可选择市面流通多的器型,货比三家,基本就可以得到瓷器的实际价格,买的时候最好到大一点的店面去购买,这样可有效减低买到次品的几率。如果不着急购买,可当是旅游一样到神垕厂家去转转,遇到厂家开窑碰到自己喜欢的就随着钧瓷销售商多挑选几件,因为窑口开窑一般器型有相同的,给自己选一件,再送朋友一件,这也是件很惬意的事情,因为挑选钧瓷的本身就是一个赏玩钧瓷的过程。相信您读到这里,如何挑选一件正品钧瓷?心里大概也有数了,但是对于没有太多基础的朋友,还是建议多看一些窑口及大师的作品,慢慢归纳总结,形成一套自己的挑选钧瓷的标准,才能真正领会钧瓷的乐趣,对于不懂钧瓷,又希望买到好钧瓷的朋友,还是建议找真正懂钧瓷的朋友,帮您一起挑选!,只卖好钧瓷!

说到底,选钧瓷、挑钧瓷是一个陶冶情操,增加眼力的一个过程,不同的钧瓷造型,不同的釉色的正品哪个好?哪个不好?这完全要看自己的喜好,自己挑出的钧瓷,放在家中,成就感也足,每逢好友来家中,你把这件钧瓷作品从如何发现到如何挑出,包括对这件钧瓷喜欢之处讲一讲,这无疑是与好友们在闲暇时光品茶鉴瓷最好的故事。

故宫文物专家揭密古陶瓷造假,买古瓷不如玩高仿


故宫博物院陶瓷组研究员杨静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文物市场95%为赝品,买文物不如买高仿玩”提及古陶瓷造假,杨静荣更愿意用“仿造”一词。他举例说,在景德镇,一位仿造高手以每月每人万元的薪酬,分别供养一个专门研究用料配方和一个进行拉坯的技术人员。由于高仿瓷对技术要求非常高,基本上每年两名技术工人合作才能完成一件作品,仅他们每年的工资总额就达20余万元。

为什么成本如此之高,许多人仍趋之若鹜呢?杨教授解释道:“一件高仿瓷,市场行价约为五六十万元。”除去工人工资、材料费用、租用窑厂等费用,每件高仿瓷的利润至少为20万元。20世纪90年代,第一件高仿元青花的瓷瓶,在国外就拍出了300余万元的高价,其利润率之高可见一斑。

手段一:新瓷老锔

文物收藏界第一次发现这种手法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件青花瓷瓶被认定为元代器具,在国外拍出300万元人民币。“当时专家看到锔子(用来连接器物的金属两脚钉)是元代的,便认为这个瓶子的朝代没有问题,后来,经过探访,才发现仿制者的这种手法。明代的锔子现在市场上能卖到几百元一个。”杨教授说,把新制的瓷器打碎,用古代的锔子将碎片连接在一起。一般收藏者看到锔子是明代的,就推断陶瓷的年代也为明代,上了仿制者的当。

手段二:新瓷老底

十年前,杨教授在福建农村考察时,当地人出示了一件底儿上有贡御落款的瓷碗。“我看落款和宋代建州窑的非常相似,同样的器物,当时故宫还没有藏品,就买了下来。”后来才发现,碗底儿处有一圈胶,说明是重新粘在一起的。因为瓷器底上的印记落款很难仿制,所以一些仿制者从破损或者不具备很高经济价值的瓷器上将旧底切割下来,与仿制的瓷身拼接在一起,烧制成新的瓷器。

手段三:老胎新画

一些古瓷器表面釉层脱落,将它表层釉刮去后,在老胎上重新上釉,很多经验老到的收藏家都会被蒙住。比如清代的人物图案瓷器传世量少,如果在旧胎上绘出这样的图案,一个旧瓶子身价立即翻了成百上千倍。”

手段四:冒充残片

几年前,某古玩城的一家商户称自己的古代窑址里发现了一批瓷器“残片”。其他商户一听便纷纷前来购买,并表示可以将这些残片当作样本来辨别其他瓷器。后来得知这些残片是高仿瓷的碎片。

手段五:废瓷复烧

“在发掘整理古代窑址时,经常会见到一些因为炉温没有达到一定温度而烧生了的废弃瓷瓶。”杨教授说,“这些瓶子都是老器物,只要重新烧制一次,能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平,而且现在的检测手段不易辨别出来。”

伪造出土地专蒙捡漏者

骗术一:农家‘埋雷’

‘埋雷’就是销售者把仿造的陶瓷器放在农民家里,当收藏者到农村收集东西时,由农户卖给他们。这迎合了很多收藏者认为农民手里的东西都是从地里挖出来的真品,在农村能够捡漏的心理。”销售者现在“埋雷”的地点已经走出了国门,“伊朗,乃至欧美的许多国家都能见到这样的‘雷’,对待海外回流文物需要小心鉴别。”

骗术二:虚假出土

许多销售者会把仿制品放入墓地里,再当着买家的面把东西挖出来。在文物界有这样一种说法——你看见挖出来,你看见埋进去了么?以此来讽刺销售者的这种行为。

骗术三:“专家”做托儿

销售仿制瓷器的商户私下里把鉴定专家分成两类,一类是具有相当鉴定能力的,另一类是经常“看走眼”的。“这些商户特意找第二类专家开具鉴定书,一般收藏者看到鉴定专家会十分放心,殊不知其中另有蹊跷。”

内冷外热高古瓷——从一件宋钧鸡心罐拍品说开去


老妖图片由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提供

长期以来,中国高古瓷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表现都对国内市场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每年国际大拍中都有不少的高古瓷出现,随着今年国际各大拍卖公司的春拍上精品频现,国内投资者对高古瓷的兴趣也日渐浓厚。尤其在当今资讯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中外交流便捷而频密,一些较为敏锐的投资者注意到了高古瓷市场“内冷外热”的状况。虽然目前国内关注并热衷于高古瓷投资的藏家在整体古代艺术品投资群体中人数并不算多,但正是这一少部分人占据了未来的市场先机。宋瓷历来都是最受追捧的高古瓷品种,宋代五大名窑在老窑瓷中的地位无可撼动,每年国际拍场上都有其出现。在新近结束的伦敦苏富比春拍上,就拍出了一件宋代钧瓷鸡心罐。这件拍品高9.5厘米,估价10000~15000英镑,成交价47500英镑。此罐敛口、弧壁、鼓腹急收,圈足,外形制作规整、精致。内外施天蓝釉,口沿处土黄釉色,圈足露护胎釉,釉层肥润、匀净淡雅。罐泛指盛东西或汲水用的器具,亦指各种圆筒形的盛物器皿。鸡心罐是罐式之一,为储茶器皿,宋金时期北方地区较为流行。这件鸡心罐造型别致,外形线条优美,天蓝色乳浊釉,釉层丰厚,釉质乳浊莹润,表现出一种优雅含蓄之美,为宋代钧窑佳作。兴盛于北宋的钧瓷,窑址位于今河南禹州市,因古属钧州,故称为钧瓷,有中国五大名窑之美誉。宋钧瓷神奇的窑变,在老窑瓷中独树一帜,其主要釉色有月白、天蓝、紫红色等,胎重釉厚。钧瓷的独特艺术魅力,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与高价位的明清瓷器相比仍有明显的升值空间。

鉴赏一件长沙窑诗文壶


众所周知,唐代诗歌以其气势的恢宏、内容的博大,声韵的优美、因而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在那个浪漫与辉煌的时代,诗不但可以入歌、入戏、入画,而且还被以各种工艺技法广泛地铭刻、书写在生活器皿之上。唐代湖南长沙窑生产的陶瓷器上,就常常用诗文书法来美化外表,开创了以诗文书法来装饰瓷器的先河。笔者收藏的这只青黄釉执壶就是一件极具典型性的例证。

此壶高22.5厘米,口径9.8厘米,底径12.3厘米。主体造型为口沿向外平折;筒形颈,较粗较长,其直径和高度基本相等,约为腹部侧视最宽处的二分之一;削肩,瓜棱形腹,瓜棱因前后左右均等对称按压四条较深阴线而凸显出来;肩部有短流斜直向上伸出,短流以刀削出十棱状,上细下粗;与流对应一侧的颈中部至腹中部贴有双条形柄,柄内可容入三指受力以持壶;釉色黄中泛青,开细碎纹片,质感莹亮柔润,透明度高;平底假圈足,胎土灰白,细腻致密。壶短流下方的腹部棱面上,釉下以铁褐彩书写诗文一首:“男儿大丈夫,何用本乡居。明月家家有,黄金何处无。”从诗的体裁上看,不拘泥押韵对仗,文字通俗易懂,可以说是一首五言绝句类的打油诗;从内容上看,吟咏志向,字里行间流露着一股好男儿志在四方豪迈气势;从字体上看,楷草相间,用毛笔蘸褐彩写成,线条圆转有力,间架结构随意自然,似与不似间见有唐代书法大家欧阳询的笔法格调,也多少带出点书圣王羲之的墨色神韵。如果你整体观察一下这把壶,再连贯起来欣赏:造型饱满而古朴,诗歌简练明快,书法拙中见巧,你一定会情不自禁的感叹,这就是大唐时代浪漫而又朴实的民间艺术。你一定会为大唐时代民间艺人的自由创造力所折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把壶的形体和纹饰达到了善与美的和谐统一。言其善,是因为它腹阔能容,利于致用;言其美,是因为它沉稳中见灵动,饰诗文以抒豪情寄壮志,每用之饮,见则自勉警醒。

中国陶瓷史上,唐代湖南长沙窑瓷器釉下彩绘装饰工艺,已是先领风骚,而以诗文书法来装饰瓷器更是前无古人,如果你能静下心来细细的品味这把壶,就一定能深切的感受到壶里壶外所浸透着、洋溢着、闪烁着的一千多年前泱泱大唐帝国的盛世情怀,感受到制作者对美的深刻理解和不断探索与追求。

一件粉彩瓷器顶三件青花?


古玩行有“一件粉彩瓷器顶三件青花”的说法。青花加矾红彩瓷器将矾红和青花两种工艺结合在一起,其工艺繁复、色彩艳丽,因此受到众多藏家的热烈追捧。自从2009年11月11日,收藏家刘益谦以8344万元人民币买下清乾隆青花海水龙纹吉祥如意葫芦瓶后,青花矾红彩瓷器可以说是尽人皆知,其价格是一年一个新台阶。

青花矾红彩始于明宣德时期,是把釉下青花同釉上红彩(铁红)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经高温、低温两次烧成。常见图案为海水行龙或海兽,它的做法是先在釉下用青花描绘海水,留出行龙或海兽纹的空白地,高温烧成后再在空白地上用矾红彩补齐图案,然后低温二次烧成。

从矾红彩呈现的颜色上看,随着所用添加剂的不同,青花矾红瓷上的红彩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明代瓷器上的红彩多有干涩鲜艳的特点,而到了清代,工匠华们大量采用皮胶或芸香油等油性物质调制红彩,烧成后的红色具有油润感,色调也更加鲜艳。

虽然青花矾红彩瓷器自明代宣德时期出现以来,先后在明代中期和清代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由于明代距今时间较远,留存下来的明代青花红彩瓷器比较少,目前藏家所能遇到的这类瓷器多出自雍正、乾隆时期,从拍卖场上可以看到,现今能够拍出高价的青花矾红瓷器多为雍正、乾隆两朝的制品。

2004年11月22日,北京翰海上拍了一件雍正青花矾红云龙大盘,胎壁轻薄、釉面细腻,纹样以青花绘流云海水,矾红绘行龙,盘心海水浪花生动、传神,内外9条龙,或回首、或前行,笔画严谨。此器为宫廷陈设之用。存世极少。当时以1298万元人民币成交。

青花矾红彩瓷器在香港也获得追捧。2005年10月23日,香港苏富比秋拍推出了清雍正青花矾红水波云龙图折沿大盘,该盘形制硕大周正,盘内心蓝地白花海水上,用红彩绘一条正面立龙形象:内外壁则分别绘4条行龙,或回首、或前行,龙爪有三爪、五爪之别,龙尾有花尾、尖尾之分。此盘布局疏密得宜,气势逼人。最终以2090.32万元人民币拍出。仅一年的时间,此品种同尺寸的青花矾红盘子就上涨了700多万元。

2009年11月11日,北京翰海上拍了一件清乾隆青花海水红彩龙纹八吉祥如意葫芦瓶,备受市场关注。此瓶为葫芦形,上部呈贺形,下部为扁圆形,长方形足;颈肩两侧各置一绶带耳。该器青花红彩为饰,青花绘海水纹,红彩绘龙纹、藏传佛教吉祥图案八宝纹中的宝伞纹、金鱼纹。汹涌澎湃的海水,红彩蛟龙闹海,飞腾其问,勇猛矫健,有叱咤风云之势。该器辅以青花绘缠枝花卉纹、回纹等,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瓶造型仿自西亚阿拉伯铜器,又称为“抱月瓶”或“宝月瓶”。明代洪武时期御窑厂开始烧制此器物,有青花器;永乐、宣德时期有青花与白釉品种。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有仿烧,改称“马挂瓶”,为皇亲国戚骑马出行时随身携带的用具。器型庄重典雅,构图疏密有致,纹饰清晰,釉彩搭配协调,令人赏心悦目。查阅海内外之遗珍,类此者寥寥,而以其工艺精致之状,则青花红彩器中罕有出其右者。经过激烈竞标,上海收藏家刘益谦博以8344元万人民币买下,创造了内地高端瓷器的最高纪录。此瓶过几年再次上拍,也许内地就会迎来瓷器的亿元时代!

2010年5月15日,中国嘉德推出的“气象堂皇——宫廷艺术集萃”专场,向藏家展示清代宫廷艺术的风采。其中,清乾隆青花矾红彩云龙纹贲巴壶(高9.5厘米),为一件具有浓郁藏式风格的瓷质佛教用器。博物馆馆藏中亦有彩瓷类品种,但不同的是纹饰均以八宝纹装饰,如旧金山亚洲艺术中华馆藏清乾隆斗彩八宝纹贲巴壶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绿地描金八宝纹贲巴壶,而非此瓶所用纹饰——代表清代最高统治的龙纹装饰,据目前所知出版物,未见同一者,可见其珍罕程度。

此瓶采用了青花加红彩装饰技法,其制作工艺是在烧制好的青花器上,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红彩辅以描绘纹样,低温烘烤而成。在青花的衬托下,矾红彩龙纹愈显艳丽夺目,极富装饰效果。更为难得的是此件贲巴壶流传有序,曾为民国收藏大家仇炎之先生旧藏,后为收藏家张宗宪先生收藏,出版在《云海阁》一书中。历经辗转被四方斋主人收藏。

2010年5月15日,北京买家以3584万元人民币购得,创造了内地瓷器春拍的最高成交纪录。此件拍品历经3年多的时间,增值了2873万元人民币。增值速度之快,不敢想象。中国买家日益提高的经济实力和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认知程度的逐年深入,无疑催生了高端瓷器的高价频出。

运用以上青花加矾红工艺的瓷器,还有一件拍品值得关注。这就是香港宝龙2010年5月28日推出的玛丽及庄智博鼻烟壶清乾隆青花海水矾红龙纹鼻烟壶(高5.53厘米)。瓶身两面以矾红绘为五爪龙,一面一条,以青花绘云波纹为地。壶形庄重典雅,构图疏密有致,釉彩搭配协调,令人赏心悦目。遍查海内外之遗珍,其工丽精致之状貌,罕有出其右者。经过十几轮争夺,北京藏家终以50万元人民币购得。拍后,此件鼻烟壶受到业内广泛认可,大有“只要东西好,不没人识物”之势。此件鼻烟壶与刘益谦购买的清乾隆青花海水红彩龙纹八吉祥如意耳葫芦瓶工艺相同,唯尺寸较小,然而价格确差了160多倍,升值潜力可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