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万利瓷砖 > 导航 >

“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之专家解析

“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之专家解析

万利瓷砖 简一瓷砖 瓷砖墙面

2020-04-26

万利瓷砖。

汝瓷残片

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

五大名窑代表了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其珍贵与稀有使得世界各大博物馆及顶级私人藏家都以拥有五大名窑瓷器来论英雄。而由于其传世精品主要保存于世界各大博物馆,尤以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为主。专家指出,能够流通于收藏市场上的五大名窑瓷器便是凤毛麟角。每每出现,必会惊起顶级藏家的一番“厮杀”。

收藏:汝窑瓷器存世量最少

“汝、官、哥、钧、定”,从宋流传至今,五大名窑的传世器极为稀少。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冯小琦告诉记者,五大名窑传世珍品主要藏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国外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集美博物馆等也有所收藏。其中,汝窑瓷器存世量最少。

记者了解到,尽管世界上的博物院数以千计,但能藏有宋汝瓷者不足10家,这几家博物馆的馆藏汝窑传世物总计为67件,也有说法认为不足百件。台北故宫是汝窑瓷器最集中的地方,现有21件,其余则存于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

冯小琦指出,除了汝窑瓷器外,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所存的官窑瓷器加起来有几百件,哥窑瓷器也有几百件,定窑瓷器的数量则稍多一些。

事实上,各大博物馆都以收藏五大名窑瓷器为荣。华辰拍卖总经理甘学军告诉记者,五大名窑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业内有说法认为,博物馆的等级高低也以收藏五大名窑的数量和品质论英雄。

拍卖:每件至少200万美元

早在明清时期,民间即有“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的口碑广为流传。时至今日,汝窑瓷器价格更是扶摇直上。不过,尽管价格不菲,在拍卖市场上能够流通的汝窑瓷器,甚至包括其他五大名窑瓷器都是凤毛麟角。

华辰拍卖总经理甘学军告诉记者,由于五大名窑瓷器传世品大都已经归入世界各大博物馆或者顶级藏家手中,能够流通的五大名窑瓷器便极为稀少,且主要在欧美市场出现。

对此,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也表示,大陆拍卖市场上几乎没有出现过五大名窑的身影,“乾隆很喜欢五大名窑瓷器,但从乾隆朝起,五大名窑瓷器便极为少见。为此,乾隆是到处收集。”

正因凤毛麟角,五大名窑瓷器也是拍场宠儿。1989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了一只官窑洗,成交价为2200万港元。该官窑洗此前为日本藏家收藏,流传有序,被香港知名收藏家徐展堂斥重金收入囊中,“而目前在欧美流通的五大名窑瓷器拍卖价每件应不低于200万美元。”刘尚勇告诉记者。

事实上,近两年中国大陆艺术品市场风生水起,中国瓷器也在国际拍卖市场上频频爆出天价,尤以雍正、乾隆时期的彩瓷最为突出,突破亿元大关的大都为乾隆彩瓷。相比之下,五大名窑瓷器的拍卖价格并不是天价。taoci52.coM

对此,甘学军解释,这种拍卖价格的不同受到目前收藏风尚的影响。尽管五大名窑瓷器代表了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但国内藏家的收藏品味偏向于明清官窑,尤以雍正和乾隆官窑为主,“国内藏家喜欢色彩艳丽的审美。”

与此同时,国内高古瓷器市场有很多法律限制。为了避免盗墓猖獗,高古瓷拍卖是受限的,由此国际上对五大名窑瓷器的投放量也有限。

taoci52.com小编推荐

一件宋瓷点燃法国当代陶艺


《飞行系列》

[摘要]初出茅庐的法布尔在巴黎吉美博物馆发现一只宋代官窑长颈陶瓷,这是她从未见过的完美。纯粹的器形,简约典雅,如墨如乳的釉色,以及纵横交错的开片纹,都让她深深着迷。

如果说在一千年前的中国宋代,陶瓷艺术已经走到了一个历史性的巅峰,那么当代陶瓷的可能性是什么?历史上,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曾对各国陶瓷艺术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而今天的西方人又能从中国瓷器中获得怎样的启迪?近日在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开幕的法国当代著名陶艺家克里斯汀·法布尔(ChristineFabre)“烈焰中的生命信仰”展览提供了一个答案。

本次展览由欧洲颇具影响力的法国卡帕萨现代艺廊与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共同主办,也是克里斯汀·法布尔女士在亚洲的首展,是对中国陶瓷的一种“致敬”。35年前,初出茅庐的法布尔在巴黎吉美博物馆发现一只宋代官窑长颈陶瓷,这是她从未见过的完美。纯粹的器形,简约典雅,如墨如乳的釉色,以及纵横交错的开片纹,都让她深深着迷。此后,以“回到中国”为主题,克里斯汀·法布尔创作了一系列仿若宋代官窑瓷器的作品。她热情地赞颂中国陶瓷给予她的灵感:“多么神乎其神的创造!多么巧夺天工的技艺!千姿百态中的精致、高雅,完美得恰如其分。中国陶瓷,如世界文明遗产,深藏在我们西方陶艺家的心中。我们从中多少汲取着养分,在那个将陶艺视为主要艺术的文明里,有太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了。”

之后,法布尔逐渐不满足于釉面的开片,而是让极具生命力的裂痕展现其肌理。她独自探索的技艺,宛如日本“乐烧”,塑造出简单却完美的形状,如同刚从土壤里取出捏制而成,留下手作的痕迹。法布尔此次带来约20件作品,包括有关古埃及信仰的《独木舟系列》、对生命万物思考的《球体系列》、致敬非洲艺术的《飞行系列》等。她的作品融合了陶土、琉璃、青铜等多种材质,风格清晰,而又单纯质朴。其简约中透出的力度和神秘感或许源于艺术家对生命的深入思考。

《永恒》

法布尔有着这样的信仰——“无论如何都肃然挺立,甚至破裂,依然悲壮站立。这是强悍的生命力量。”她表示:“我曾试图回顾我漫长的创作生涯,陶土让我更了解我必须成为怎么样的人,很多事情很难一开始就决定。我有很长的时间拒绝我的作品被称为‘瓮’,这些作品,是一个‘梦想物件’,像是人心里的回声,邀请你的参与。最后,在一个凉爽的清晨,成为了我的第一个碗,我的第一个茶壶,我的第一个盘子。这个时刻,碗的直径已达到60厘米,我的盘成了一个庞大的餐具,尽管它们不容纳任何茶、晚餐或各国美酒,形式已如浮云,它们承载更高层面的事物:所有人内心的诗歌。”

同时本次展览也是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举办的首个陶瓷展。为什么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第一次选择展出陶艺?策展人,同时也是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创始人的张毅表示:“一切从火里来,受尽磨砺而又站立着的作品,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都要展出。”(文/姜岑)

如何选购一件上等紫砂壶


如今收藏和使用紫砂壶的人越来越多。如何选购一把称心的紫砂壶呢?应该从泥、形、工、款、功五个方面去考量。一件好的紫砂工艺品,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融合,形、神、气、态、韵、精兼备。

一是“泥”:

紫砂壶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分不开,但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结构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有着细微的差别。

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是泥的优劣。泥色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视觉观感的不同,与功用、手感无济。而紫砂壶是实用功能很强的艺术品,尤其由于使用的习惯,紫砂壶需要不断摩挲,让手感舒服,达到心理愉悦的目的。所以紫砂质表的感觉比泥色更重要。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细而不腻,十分舒服。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壶质表的手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近年来时行的铺砂壶,正是强调这种质表手感的产物。

二是“形”:

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社会功能即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人各有爱,不能强求。

历史上遗留下来许多传统造型的紫砂壶,例如石桃、井栏、僧帽、掇球、茄段、孤菱、梅椿、仿古等等,乃是经过年代的冲刷,遗留下的仅存的优秀作品,拿今天的眼光看,仍然在闪烁发光。现在许多艺人在临摹,也是一人一个样,各不相同,原因就是古今的艺人们,都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进了他们的作品之中。一把紫砂壶造型的优劣,全凭个人的感觉,有句俗语说得好: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艺术上的感觉,全靠心声的共鸣。

三是“工”:

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交待的清清楚楚,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起笔落笔、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都必须交待清楚。面需光则光,需毛则毛;线,需直则直,需曲则曲;点,需方则方,需圆则圆,都不能有半点含糊。否则,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壶。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这也是“工”的要求。

四是“款”:

款即壶的款识。鉴赏紫砂壶款的意思有两层:一层意思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或题诗镌铭的作者是谁。另一层意思是欣赏题词的内容、镌刻的书画、还有印款(金石篆刻)。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显著特点。所以,一把紫砂壶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制作工夫以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能给赏壶人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历来,紫砂壶是按人定价,名家名壶身价百倍。在商品社会尤其显得突出。这样市场上就容易出现许多模仿名家制作,伪造的赝品屡见不鲜,选购名壶尤其需要小心。

五是“功”:

所谓“功”是指壶的功能美。近年来,紫砂壶新品层出不穷,如群星璀璨,目不暇接。制壶人讲究造型的形式美,而往往忽视功能美的现象,随处可见。尤其是有些制壶人自己不饮茶,所以对饮茶习惯知之甚少,这也直接影响了紫砂壶功能的发挥,有的壶甚至会出现“中看不中用”的情况。

其实,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它的“艺”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义,“艺”亦不复存在。所以,千万不能忽视壶的功能美,从上述几方面去选购一件完美紫砂。

一件藏品4000万 清三代粉彩瓷拍价居高不下


不久前,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一次中国古瓷拍卖会上,一件高37.5cm的清乾隆胭脂红地轧道锦纹粉彩缠枝花卉纹梅瓶,经过激烈竞拍,以41502400港元成交,清三代粉彩瓷拍卖价居高不下的行情,令全球收藏投资者兴奋不已。

粉彩瓷创烧于清代康熙晚期。它是在康熙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发明的一种釉上彩工艺,由于色调淡雅和有粉润之美,故而称为“粉彩”。粉彩的主要原料和施彩方法都是外来的。制作时,在烧好的素瓷上以玻璃白打底,用国画技法以彩粉绘画纹样,然后用低温炉火烧烤而成,粉彩器均由景德镇窑烧造。

康熙时的粉彩制品,由于初创阶段,所以流传下来的官窑品甚少。当时器物的胎骨较厚,彩绘也简单,图案以花卉和云龙为主,画面上多有留白,于疏朗中见典雅,令人遐想。雍正时期的粉彩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中的鼎盛时期。雍正皇帝是一位促进社会发展的政治家,使景德镇官窑厂得到迅猛发展。当时的制品胎薄透光,釉面白润如玉,绘画精致,笔线纤细有力,极为精美。画面纹饰以花卉、草虫、蝴蝶为主,尚有山水、人物、走兽等。乾隆时的粉彩甚为盛行,在彩瓷领域中,已取代了五彩,趋于主导地位。乾隆时期的器物以新、奇、巧而闻名,没有明代瓷器的大气典雅,没有康熙的古朴浑厚,也不如雍正的秀美雅致,而呈现出一种雍容华贵、玲珑精致的风格。在工艺技巧上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造型上,别出心裁地创造了转心瓶、灯笼瓶、带托爵等。在装饰方面有仿漆器、石器、玉器、木器、竹器、山石等粉彩器物。往往在白瓷上又加绘一种色地,如绿色、黄色、蓝色、胭脂红、紫色等,引人入胜。乾隆粉彩装饰的图案追求华丽繁缛的风格。题材内容广泛,在传统的花卉、禽鸟、山水、人物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寓意福禄寿、太平盛世、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很多纹饰运用谐音来表达吉祥的祝愿,脍炙人口。

解惑汝瓷之“鱼子纹”


谈起中国瓷器就会有很多民间传奇,汝瓷也不例外。稍有不同的是,围绕着汝瓷的一切已经不仅仅是传奇了,应该叫做神话,并且,这神话一旦形成就被后辈们一再的渲染造势、不断地添加和注入,即使到了今天也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粉青纸搥奉华瓶

这倒不是说汝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它应该享有这样的待遇。而是因为在中国瓷器史上,大名鼎鼎的汝窑,才只有短短二十年的灵光闪现。在短短二十年的辉煌之后,因为战乱而瞬间就“寿终正寝”了。因此在民族的记忆中,它只留下了昙花似的匆忙影像,其余的什么都没有。这种文献的严重缺失,一下子就把汝瓷这本来很普通的实用器物,推放到了让人可望不可及的高度。从此它不再是一种寻常物品,在民族情感中它成了神器,是需要我们赞美和敬仰的。

鱼子纹

但是文献的严重缺失,也为后代研究汝瓷带来了天大的难题。可以说,在汝瓷研究这一领域里到处都是有待研究的空白,所有的专家观点和理论都是需要争论和推敲的。

人们在谈到鉴别宋汝窑时,都会想到要看到“鱼子纹”,因为它是清末著名鉴藏家赵汝珍提出的汝窑特征之一。可是“鱼子纹”是啥样?专家的书里没讲明白,不是不想讲明白,而是自己压根就没搞明白。以己昏昏,怎能使人昭昭?

清末大收藏家赵汝珍在《古董辨疑》中,曾把“鱼子纹”作为鉴定宋汝的唯一特征“……宋时仿汝者有龙泉窑,其豆绿者与汝窑大致相同,往往易于相混,非细别之,真伪不易辨也。即汝胎粗而略糠,龙泉则坚而细;汝釉薄而清,龙泉釉厚而混;汝无釉处呈羊肝色,龙泉则如瓦屑;汝釉上有光,透脱如料,龙泉无光,滋润若玉;汝鱼子、蟹爪均有,龙泉则绝无鱼子纹者。”

一些人对“鱼子纹”的简单解释就是像鱼卵一样的小开片,密集分布。这是望文生义地瞎掰!因为汝窑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开片。那是不是清末鉴藏家赵汝珍把“鱼子纹”作为鉴定宋汝的重要特征是误人子弟之谈呢?本人认为赵汝珍没说错。错的是人们对“鱼子纹”的错误解读。专家搞不明白的事,民间古瓷玩家就有了发挥的空间,他们提出各种不同的解释,但没有一种是正确的。在此,仅选网上三个有代表性的,对“鱼子纹”的错误解释如下:

1. “鱼子纹是汝瓷釉面上存在的块条,片状的色块,如鱼卵一样,飘依在水中或块石之上,一团团鱼子纹非用10倍放大镜细观察才能发现确有其物,如用40倍显微镜看会更清楚。”

2. “民间藏家对“鱼子纹”的描述集中在以下两点:一是釉面的小气泡空洞聚拢处看起来很象成团的鱼子,二是由高温溶解的成片或点状的红玛瑙晶体。并且,第一个观点基本已被大家所认可。”

3. 鱼子纹是“类似鱼卵聚集的大小不一的圆形开片”。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瓷瓶 1987年宝丰县清凉寺出土

本人不懂陶瓷,但喜欢在各大古瓷论坛泡泡,偶尔发些拙见小帖,纯属闲暇没事找事。解决“鱼子纹”这一难题的思路很简单,就三部曲:第一,有人说赵汝珍把“鱼子纹”作为鉴定汝窑的唯一标准(赵汝珍是否这样认为?本人表示怀疑。),那说明,“鱼子纹”是汝窑的普遍而明显的特征,绝不会是肉眼勉强看到或只有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的特征;第二,汝窑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就是斜的,有点弧度和层次感的开片。这种开片与鱼子或鱼卵没有任何相似处!那为什么赵汝珍要把“鱼子纹”作为鉴定汝窑的唯一标准?如果赵汝珍没有错,那“鱼子纹”就是指这些开片;第三,如果说汝窑开片与鱼的什么地方相似,那只有鱼鳞,鱼鳞可以看作是一种鱼纹或鱼鳞纹。如果能将“鱼子纹”与鱼鳞纹合理地联系起来,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其实,“鱼子纹”本来和鱼子或鱼卵就没有任何关系!此处的子是助词,本身没意思,就像我们常说的“房子”,“车子”,“胖子”,“矮子”等。就是说,“房子”=房, “车子=车”等等。因此,“鱼子纹”中的鱼子=鱼,就是说“鱼子纹”=“鱼纹”或“鱼之纹”。那么,什么是“鱼纹”或“鱼之纹”? 回答是:鱼的鳞片纹。这就是“鱼子纹”的真谛!这种开片有一定弧度和层次感,开片前沿有淡淡的,若隐若现的白色反光线,符合汝窑的一些开片特征,观察时用肉眼就行,而且不能太近,要保持一定距离和合适的角度才看得真切,不需要用放大镜看(见附图)。

为了给自己的推论找到理论根据,本人在网上翻阅了英国大鉴藏家 Hobson 所著的《中国陶器与瓷器》(1915年版)一书。该书在第67页注释中对“鱼子纹”做了解释。其原文如下:

“鱼子(Fish roe ):a crackle of the finer mesh, resembling the scale of a trout.”

中文译文:“鱼子纹是一种较细的筛网状开片,像鳟鱼鳞片一样。”

洋人专家对“鱼子纹”的解释,支持了本人对“鱼子纹”的诠释。

小结:中国清末著名鉴藏家赵汝珍提出了汝瓷鉴定的重要特征---“鱼子纹”。洋书中说“鱼子纹”像鱼鳞开片,是正确的,但太过凸兀,人们没法理解,因为人们转不过弯:“鱼子”怎么会是“鱼鳞”呢?!虽然有不少藏家或专家提到过汝窑有鱼鳞开片纹,但没有将其与赵汝珍所说的“鱼子纹”完美地,合理地联系在一起。今天,有个中国人----本人,利用一点普通常识,加一点逻辑推理,再加点文字变通,就把“鱼子纹”与鱼鳞开片纹合理的调和在一起,解决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来中国收藏界都没有真正解决的一个本不是难题的难题,这是本人对中国古瓷鉴赏理论的一个可小可大的贡献!

附图:网名“片王 ”的汝窑瓷片,可见清晰之鱼鳞状开片(左图),也即“鱼子纹”

网名“汝官窑专研者” 的汝窑瓷片:可见清晰之“鱼子纹”,也即“鱼鳞纹”

后世仿汝窑者始于宣德官窑,署有宣德官窑款,其釉色较宋汝透亮,纹片较宋汝密而规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纹。清雍正唐英时再度仿汝窑,多数仿宋汝的天青色,纹片多为鱼子纹,少有大纹片和无纹片的。唐英时的仿品鉴别时也很容易,因为宋汝为无光釉,清仿品则釉面透亮,所有仿品均隐现一圈蓝色。再者雍正仿品不是仿古作伪,仅是仿其釉色,有些造型则属清代特有,且御窑厂产品多书六字或四字本朝青花篆款,更为鉴定提供了方便!

瓷器知识:一件瓷器的诞生(景德镇传统制瓷过程)


1、练泥:从矿区采取瓷石,先以人工用铁锤敲碎至鸡蛋大小的块状,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

一件瓷器的诞生(景德镇传统制瓷过程)

1、练泥:从矿区采取瓷石,先以人工用铁锤敲碎至鸡蛋大小的块状,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 这一环节在古窑里我没有见到,深感遗憾,于是我在前往三宝村途中仔细寻觅,有幸亲眼目睹。这种瓷石加工方法历史悠久,应与景德镇制瓷历史同步。

2、拉坯: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拉坯是成型的第一道工序。拉坯成型首先要熟悉泥料的收缩率。景德镇瓷土总收缩率大致为18—20%,根据大小品种和不同器型及泥料的软硬程度予以放尺。由于景德镇瓷泥的柔软性,拉制的坯体均比之其他黏土成型的要厚。拉坯不仅要注意到收缩率,而且还要注意到造型。如遇较大尺寸的制品,则要分段拉制,从各个分段部位,可看出拉坯师傅的技艺好坏和水平高低。

景德镇陶瓷的特殊美感和瓷文化的形成是与其独特的材质、工艺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景德镇瓷器名扬天下,除当地“天赐”的优质黏土之外,基本上是那些“鬼斧神工”的技艺将这些普通的“东西”变成了人类的“宠物”。由此,真正被“神灵”护佑着的正是这制瓷技艺的不断分工、进化和传承。这千年相传的技艺造就和组成了人类陶瓷史甚至是文明史上最耀眼的光环,这光环让人炫目,也让人敬畏。

3、印坯:印模的外形是按坯体内形弧线旋削而成的,将晾至半干的坯覆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然后脱模。

4、利坯:将坯覆放于辘轳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这是一道技术要求很高的工序。 利坯,也称“修坯”或“旋坯”,是最后确定器物形状的关键环节,并使器物表面光洁、形体连贯、规整一致。内外修坯是景德镇制瓷工艺中一个极为重要并优于其他窑系的成型技术,是形成景德镇陶瓷风格的一个独特的技术保障。利坯工不仅需要熟悉泥料性能,而且要熟练掌握造型的曲线变化和烧成时各部位的收缩比,以及各部分留泥的厚薄程度。一般来说,在同一器物的不同部位,坯体厚度各不相同,因为不同部位在高温烧成时的收缩率和受力情况不一致,因而利坯时应控制不同部位的泥坯厚度,以防止其烧造时变形。

利坯时对于坯体厚薄程度的控制及其识别方法,是掌握利坯技术和确保利坯质量的关键。按一般经验,测定坯体厚薄是以手指上下抚摸并轻轻弹叩,听其不同部位的响声。坯体较厚者,弹之发出“咯咯”之声,修至中等厚度时则发出“咚咚”之声;高档瓷坯体修至适当薄度时,弹之则发出“卟卟”的脆声。

5、晒坯:将加工成型后的坯摆放在木架上晾晒。

6、刻花:用竹、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体上刻画出花纹。

7、施釉:普通圆器采用醮釉或荡釉。琢器或大型圆器用吹釉。大部分陶瓷制品均需经施釉后才能进窑烧造。施釉工艺看似简单,却是极为重要和较难掌握的一道工序。要做到坯体各部分的釉层均匀一致,厚薄适当,还要关注到各种釉的不同流动性,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景德镇陶瓷装饰大致可分为釉下装饰和釉上装饰两种基本类型。釉下装饰是指直接在泥坯上进行艺术装饰加工,并上釉烧成的瓷器,因其装饰图案位于瓷器釉层之下而得名,主要包括青花、釉里红和釉下五彩等。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进行装饰加工的工艺,则称为釉上彩,包括古彩、粉彩、墨彩、新彩等。还有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结合的“斗彩”装饰。实际上自元代以后,中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历史,基本上是以景德镇瓷器发展史为主要脉络的。

8、烧窑:首先把陶瓷制品装入匣钵,匣是陶瓷制品焙烧的容器,以耐火材料制成,作用是防止瓷坯与窑火直接接触,避免污染,尤其对白瓷烧造最为有利。烧窑时间过程约一昼夜,温度在1300度左右。先砌窑门,点火烧窑,燃料是松柴,把椿工技术指导,测看火候,掌握窑温变化,决定停火时间。

9、彩绘:釉上彩如五彩、粉彩等,是在已烧成瓷的釉面上描绘纹样、填彩,再入红炉以低温烧烘,温度约700—800度。

烧窑前即在坯体素胎上绘画,如青花、釉里红等,则称为釉下彩,其特点是彩在高温釉下,永不退色。

瓷器的彩绘与一般绘画不同。因为画工在坯体素胎上施釉和作画时所见的颜料色,在经过高温烧制和烘烤后会发生很大变化。看到一件件颜色暗淡、貌不惊人的半成品,经过炉火的烧炼竟会呈现出如此绚丽夺目的色彩,这本身是奇妙的;而与此同时也便可以得知,为瓷器作画是需要怎样的特殊经验和想象力了。

景德镇传统制瓷技艺分工严谨精细,各种不同工艺步骤在看似简陋和普通之中却蕴含着相当多的合理性和惟一性,可谓博大精深。每个细节的深究都让人无不惊叹我们前辈陶工们在发现与运用、发明与创造中的聪明才智。古窑里的老工匠还告诉我们,现在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已经电气化了,考虑到环境保护、降低制作成本和提高成功率等多方面因素,不论是仿古瓷类、艺术瓷类,还是日用瓷类的瓷器都在电脑的控制之下,用汽窑烧制,原先的用柴窑制作陶瓷时的工序远不止这些,有72道之多呢……

上述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的许多场景和工艺环节,一般人是很难完整看到和了解的,而正是这些技艺的细节感动着我。我想世人对“瓷都”的寻访绝不仅仅是为了看这个城市的外观,而是想贴近属于这个城市的“气息”,闻到属于这个城市的“味道”。这个“气息”和“味道”只有从温润的瓷土中、从充满油脂的松柴中、从永不停息的河流中,最重要的是从陶工们积淀着千年制瓷文明的手艺中才能散发出来。

一件清康熙青花竹林七贤图笔筒拍出28万元高价


藏瓷也要看行情 市场掀起“笔筒收藏”风

春季拍卖已落下帷幕,拍卖行还是余热不减,收藏热逐渐在广大民众中扩散开来。广州艺拍春拍上,一件清康熙青花竹林七贤图笔筒拍出28万元高价,近期各地拍卖会上也出现其他成交价较高的清康熙笔筒,如35.2万元的青花后赤壁赋笔筒、19.04万元的青花山水人物诗文笔筒。

在文房用品追捧成风的今天,清康熙笔筒是其中深受宠爱的极品,近年来却成为市场追捧的对象,价格升幅惊人。在15年前北京瀚海首场拍卖会上曾推出一件清康熙青花“圣主得贤臣颂”笔筒,估价为60000-80000元,结果以30.8万元成交,在当年尚未全面起步的拍卖市场掀起巨大的涟漪。

此后市场中陆续出现青花或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笔筒。其中一件出现在2008年北京瀚海春季拍卖会上,并最终以100.8万元高价成交。十余年时间中,同类器物升值70万元!

据了解,青花笔筒的快速升值主要发生在近5年间,原因是北京某大收藏家动用大笔资金大肆收藏坊间的清康熙青花笔筒,几乎形成“垄断”之势。在基本“控盘”后,经过深入研究,出版著录,以此而掀起清康熙青花笔筒之热。

在瓷器收藏市场上,不少资金实力较强的企业收藏家也以这种手法大量收集某个小品种器物,因此形成大的收藏效应。如江浙某藏家就大量收藏民国“珠山八友”的瓷版画,令其名声大振,近年升幅可达数倍到十余倍。

曾有行家扬言,如果有大企业家愿意每年拿出1亿元的资金,就可以“称霸”瓷器市场,垄断多个品种。这种理论上的假设建立在瓷器市场存量不大的基础上;另外,随着收藏市场的逐步完善,各种品种的细分越来越明显,每个领域越来越窄。以文房用品为例,其中单是笔筒就包括了陶、瓷、竹、木、牙、石等品种。

市场细分程度提高,更要求收藏者达到“精而专”的标准。经济实力强的收藏者,自然可循上述“庄家”之法,独专一门;普通的收藏者不要把收藏战线拉得太长,既不能脱离社会的收藏主流,也要兼顾自己情有独钟的小门类,宁可专而不要博而不深。

前驱不断再前驱 瓷贯中西万古流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精神

但凡一种文化,必然会派生出一种精神。什么叫精神?精神就是信仰,精神就是力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座城市抑或是自然人都是在文化熏陶中成长,在精神寄托中生存、发展。因此,精神是文化的产物。作为千年瓷都,生生不息的窑火,派生出了以什么为主体的文化呢?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又云“为觅丹砂到市廛,松声云影自壶天,凭君点出流霞盏,去泛兰亭九曲泉。”……

这里赞许的就是景德镇陶瓷文化!景德镇陶瓷文化是经过漫长的历史阶段而形成的,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窑火,积淀深厚。因此,景德镇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浸透了华夏子孙智慧的结晶,是泱泱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她的表述为:火与泥的艺术,装饰与造型的艺术,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的艺术(民窑与官窑),先进文化和科学发展观的体现等等。独特的陶瓷文化,传承积淀,创新发展,这种华夏文化中的一枝独秀,会派生出什么样的精神呢?

不可否认,景德镇过去,曾经派生出来精神,但这是一种原始精神,这种原始精神是有局限性,也称之为阶段性,随着景德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不断繁荣和发展,譬如:内涵的扩大,对外贸易的加强,陶瓷生产格局的改变,科研教育体系的完备等等。文化丰富了,规范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共存,日用陶瓷艺术化,艺术陶瓷精品化;新的元素、新的理念,使景德镇的陶瓷文化进入了历史上辉煌的发展时期,应赋予反映党的政策、群众的呼声、瓷都的特色更为贴切的精神表述语。我们把景德镇精神作这样一个表述:“前驱不断再前驱,瓷贯中西万古流。”

既然我们景德镇的主体文化是陶瓷文化,近年来陶瓷文化的发展,已然进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发展时期,就是不断地攀越高峰,使“景德镇”这块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这里便体现出了与时俱进、高屋建瓴,也就是“前驱不断再前驱”(引用了郭沫若先生语),落脚点在于使文化更加灿烂绚丽,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瓷贯中西万古流”的表述应该是比较贴切的了。

青瓷一件青瓷一套房的说法可信吗


青瓷,是青釉瓷的统称。古人尚玉,青瓷的出现,满足了古人对玉在其他材质上复刻、再现的一大心愿,因为青瓷不论是在釉色还是质感上,都和青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青瓷自出现以来,其身影一直未曾淡出过陶瓷艺术界。从商代到南北朝的萌芽、生根和初步发展,到唐宋时期的鼎盛之况,再到元明清的缓缓衰落,盛时它是独当一面的王者,衰时它也是功成名就的隐士。

在如今的收藏市场上,好品相的青瓷,其身价一直高涨,尤其是一些官窑佳作,更是贵上加贵。2015年,香港蘇富比的春季拍卖会上,一件高度仅为21.9cm的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最后成交价高达1.1388亿元。庸俗一些来说,如果房价一万元,这些钱可以买下一百套面积一百平米的房屋,所以常有藏友说“一件青瓷一套房”,看来不假。虽然不是所有青瓷的价格都可以达到这个水准,但是很多青瓷佳品的价格确实都不低。2014年,一只宋代的青釉贯耳瓶,被拍出2300万元的价格。2016年,出自南宋官窑的一只青釉冰裂弦纹瓶,也是取得了成交价5750万元的不俗成绩。今年10月,一件南宋官窑-青釉葵瓣洗,由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出,最后以8135.1万元的高价成交。似乎以上拍卖记录,拍品都是宋代的,那么是否意味着其他朝代的青瓷就没有收藏价值了呢?接下来我们就说说这个问题。

青瓷出现在商代,一直到南北朝都属于初步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青釉瓷,经历了从陶到瓷的进步。商朝的青瓷成为原始青瓷,制作粗糙,用料限制也大。春秋战国,原始瓷进入高峰,有日常用具,也出现了各类仿青铜器的礼器。直到汉代,原始青瓷完成了陶变瓷的转化,虽然在造型上保持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影响,但因为瓷化程度变高,成品的釉色更加鲜亮。在纹饰上,水波纹、弦纹、三角纹、方格纹等最为常见。东汉末年到三国这个时间内,青釉瓷除了生活器具外,还出现了墓葬明器,不过造型和纹饰仍然是沿袭汉代风格居多,兼有微小变化,如盘形器盘口增大,颈部缩短等。两晋时期青釉瓷的最大特色,一个是装饰手法的更新,即采用印、划、堆贴等技法在器物上纹饰各式花纹或者白虎、朱雀等辟邪内容;另一个是西晋后期出现了褐色点彩工艺,打破了青瓷的单一格调。南北朝在前代基础上,因为佛教盛行,所以青瓷也多有佛教祭祀或庆典用具,同时在装饰上尤其注意莲花纹的运用和制作。

经过前述的初步发展,青釉瓷在唐宋两代进入顶峰。唐代青釉瓷的盛行与饮茶之风的兴起是难以分开的,并且这种关联一直或多或少地保留到后世。唐代青釉瓷主要来自于越窑、瓯窑、婺州窑、邛崃窑和耀州窑,五代时期这些窑口的烧造也并未停止,但是青釉中泛灰或者泛黄的情况较为多见。宋代青釉瓷,讲究单釉色的纯净通透之美,首先要提到的自然是龙泉窑作品,龙泉青瓷当属宋代青瓷之最,其烧制的梅子青、粉青,一直是世人求而不得的绝品。在龙泉窑以外,宋代烧造青釉瓷比较有名的还有南宋官窑、景德镇窑、汝窑、临汝窑、吉州窑和同安窑等。

宋代以后,元朝青釉瓷也并没有断烧,但是相比宋青瓷的纯净透润要差很多。明清时期,青釉瓷在瓷器舞台上的地位又进一步弱化,各种彩瓷你方唱罢我登场,五彩、斗彩、青花釉里红、珐琅、粉彩等应接不暇。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个时期就没有好的青瓷作品,只是往往在制造中已经融入了较多当代的造型、纹饰等元素,取其青釉之美,而又不全用其表现方式。要知道,在2017年的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清雍正-粉青釉-贴花双龙盘口尊,最后可是拍出了1.4054亿元的天价,是目前国内青釉瓷拍卖记录中的魁首,比唐宋青釉瓷价值还要更高一些。

5:龙泉窑青瓷划缠枝花卉纹梅瓶,成交价格RMB2,643,880。39cm。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之专家解析》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之专家解析》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万利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