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淄博瓷砖 > 导航 >

淄博陶瓷刀品牌陷困境 几乎沦为地摊货

淄博陶瓷刀品牌陷困境 几乎沦为地摊货

淄博瓷砖 瓷砖水刀 瓷砖推刀

2021-04-07

淄博瓷砖。

从2002年我国第一把自主研发的陶瓷刀在淄博问世,到现在陶瓷刀作为环保健康的餐具走进千家万户,陶瓷刀已经发展成为淄博陶瓷有代表性的地域品牌产品之一。然而,本报记者调查发现,陶瓷刀现在已经“两极分化”,部分高端品牌继续用氧化锆生产,而很多厂家直接用价格低廉的氧化铝替代氧化锆生产陶瓷刀。一个代表淄博陶瓷的地域品牌正在走向偷梁换柱、恶性竞争自我摧毁境地。

陶瓷刀良莠不齐

6月14日,记者来到了淄博开元文化大世界一楼。“3件套带大刀,100元。中刀90元就行。”在一店铺内销售人员表示,自己有工厂,材料都是氧化锆的。另外几家,同样是陶瓷餐具3件套,有的价格七八十元,也有的价格接近200元。

14日下午,记者来到义乌小商品城。不少商家3件套陶瓷餐具标价才40元左右。一名女摊主告诉记者,好的陶瓷刀是用氧化锆生产的,这种便宜的是用氧化铝生产的,用氧化铝生产的陶瓷刀硬度强度工艺各方面达不到刀具应有的水平。在另外几家,记者发现有的标价40元,最便宜的标价仅有38元。

而6月13日上午,记者到研发生产陶瓷刀的山东硅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了解情况时,记者看到,这里一把单独配有龙纹的菜刀就标价320元,三件套的陶瓷刀标价高达860元。销售人员说,一分价钱一分货,他们的价格高,质量同样好。

外包装无商标厂名

记者在淄博中心城区一些销售陶瓷餐刀的店铺采访时,大多数销售人员称,他们的生产工厂在淄川昆仑或者博山,质量有保证。但在陶瓷刀的外包装上,没有产品商标也没有生产厂的地址和电话,产品说明书上更没有标明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等信息。

6月15日,记者来到淄川昆仑的国瓷城。每个陶瓷门头内几乎都销售陶瓷刀,在一个比较大的陶瓷门店内,记者看到两名中年妇女正在拿着陶瓷刀片和刀把组装。记者以批量购买陶瓷刀的身份与店主进行了交谈。“你如果购买100套以上三件套每套38元就给你。”女店主说,他们的利润很低了,小刀片从南方进货5元,大刀片是8元,陶瓷把是淄博本地产,每个3元,刮皮刀6元,再加上10元左右的包装费用,成本价就三十五六元。

地域品牌陷入困境

从2002年国内第一把自主研发陶瓷刀在淄博问世,到享有国家专利的全陶瓷餐刀和景泰蓝餐刀在淄博陆续研发成功,可以说一步步把陶瓷刀打上了淄博的烙印。很多人看到了里面的商机,蜂拥进入陶瓷刀行业,由于人才、技术、工艺装备等各方面的不足,有的自己无法生产高纯度的氧化锆原料,有的没有加工装备而需要委托另外的厂家做后续加工,有的质量检测设备不全无法保证产品质量,甚至有的购买别人的刀片直接进行组装,造成了市场上的陶瓷刀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针对陶瓷刀无序发展的状况,2008年1月30日,全国工业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正式文件下发了委托淄博华创精细陶瓷有限公司制定“陶瓷餐刀”国家标准的通知。2009年,在北京召开的氧化锆日用陶瓷刀国家标准审定会上,由淄博华创精细陶瓷有限公司制定的《氧化锆日用陶瓷刀》国标通过专家审议。可是,由于陶瓷刀被划分为管制刀具,因为过不了安检这一关,到现在4年时间过去了,陶瓷刀的国家标准迟迟未出台。

而随着经济发展,竞争压力加大,为了赢得更多市场份额,降价成了必选之路。更有企业直接拿成本更加低廉的氧化铝代替氧化锆生产陶瓷刀。这时候,地域品牌的局限性显露了出来。过去大家都在说淄博陶瓷刀,一旦质量出现问题,不会追究从哪儿购买,买的什么品牌,而是直接印象就是淄博陶瓷刀质量变差。陶瓷专家认为,陶瓷刀容易被当作地区性品牌,适合在局部区域内的推广,不适合更大范围地拓展和推广。在同一区域使用相同或相似称谓的企业太多,不仅会造成品牌形象、企业形象的混乱,稍有不慎还会引起商标纠纷。

相关链接

上世纪八十年代,陶瓷刀在日本研发生产,其主要原料就是用于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的高纯度氧化锆,因此陶瓷刀又叫“锆宝石刀”。作为现代高科技的产物,陶瓷刀具有传统金属刀具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如不会藏污纳垢、非金属铸造不会生锈、切食物无金属味残留、轻薄锐利、易拿易切、清洗容易等。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景德镇瓷器”成了夜市地摊货


昨夜,一读者致电晚报零点新闻热线,称火车站对面开了一个地摊夜市,出售所谓“景德镇瓷器”,但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景德镇瓷器,值得怀疑。

昨晚10点,记者实地走访了这个瓷器夜市。夜市位于火车站对面的一片空地上,大大小小约20个摊位,电灯泡在夜风中晃荡。一群摊主正在争执着什么,看到有“顾客”光临,部分摊主回到了自己的摊位上。记者虽然对瓷器一窍不通,却也看出了这些“景德镇瓷器”里的一些猫腻。一个瓷盘底部印着“大清雍正年制”,标价800元,“清朝的古董只卖800元?”摊主诡谲一笑:“就这个价钱,是不是古董你自己有数。”记者随便看了几件“精品瓷器”,发现这些瓷器的底部十分粗糙,摸上去疙疙瘩瘩地碜手,再看看标价,全都是上千,最贵的要几万元。再则,所有的瓷器都没有正规的价格标签,甚至连一个出厂说明书都没有。最奇怪的是,一个瓷器摊位上竟然摆着几把紫砂茶壶,还有一些泥塑工艺品。

一位摊主说,他们在这里摆摊,10天的摊位费是1300元,但展销会已经开了8天了,摊位费还没赚回来,所以只能摆夜市了,该摊主说,这趟买卖铁定亏本了。

本市一家瓷器行的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所谓的“景德镇瓷器展销会”办遍了大江南北,甚至跨出国门漂洋过海,其中有一批专门的“展头”,他们到各地联系“展销会”,然后再组织个体户参展,靠吃摊位费差价赚钱。这样的“展销会”猫腻很多,其一,“展销会”几乎处于监管真空状态,加之这种展销会打一枪换个地方,万一消费者吃了亏,连讨说法的地方都找不到。其二,所谓的“景德镇瓷器”,假冒的十之八九,多数产自广东潮州,据悉,在济南的一次“景德镇瓷器展销会”上,一消费者以100元的价格买了一个“青花”瓷瓶,过了没几天,用抹布一擦,花瓶竟掉了色,该消费者去摊主处讨说法时,摊主却振振有词:“这个价格买的就是地摊货”。

就苏州而言,类似的“展销会”也在不断上演,出过的问题也不少。几个月前,在新康花园举办的一场“景德镇瓷器展”,就发生过展会组织者套骗摊位费的事件;再往前推,城北某街道曾组织过一次小商品展览会,结果该展会不仅充斥假冒伪劣,而且严重扰民,当地部门追查展会组织者时,此人却神秘“蒸发”了;还有一次,在某饭店内举行的家具展销中,其中大部分家具是“三无”产品……

如何规范街头展销会,维护消费者权益,已经成为相关执法部门必须正视的问题。

陶瓷展拒绝“地摊货” 教你如何识景瓷


昨天,有市民来电反映,金华市区江南的现代城广场在搞展,会不会又是拿一些假的来蒙金华消费者?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展销地,主办方景德镇市恒兴瓷厂业务经理冯上春说,有许多到现场来的消费者也有同样的顾虑,他可以向市民保证,这次参展的都是正宗,其中绝大多数还是厂家直销。

冯上春说,在接受现代城广场邀请来金办展销前,他已了解到在金华举办过多次类似的展销会,但很多展品根本不是景德镇出产的陶瓷,即便是景德镇产的,也只能算“地摊货”,大多来自抚州、德化、潮州等地,参展商大多是景德镇附近郊县如抚州、波阳等地的个体户,他们在潮州等地采购、定做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花瓶瓷器,然后冒充景德镇瓷器到处搞展销。这种展会不仅展品质量低劣,而且流动性大,消费者遇到质量问题只能自认倒霉。也因此背了黑锅。

在来金前,冯上春专门派人到金华考察,了解了金华的新居民和即将搬迁的居民比例较大,潜在市场还是有的,加上金华居民的经济条件较好,具有一定品位的陶瓷还是有市场的。

冯上春提醒市民,识别是不是可以从这四方面入手:一看颜色,景德镇制瓷素有“白如玉”的美誉,购买时可以先看看瓷质是否白里泛青,如果是白中透着乳黄或其他杂色,八成是低劣的瓷器;二听声音,听陶瓷敲起来的声音,景瓷“声如磬”,轻轻一敲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三比硬度,试陶瓷是否够硬,景瓷都是高硬度瓷,用金属工具在陶瓷上一划,毫无痕迹;四测导热,试导热速度,景瓷是高密度瓷,与其他瓷器相比更加厚重,导热速度较慢。

淄博陶瓷刀陷尴尬境地 国标可解行业乱局?


随着淄博市场上陶瓷刀铺天盖地地袭来,曾经被称为“贵族刀”的陶瓷刀,逐渐进入了普通家庭。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不小心掉地上就摔成好几瓣,没用几次刀口就崩瓷,刀片和刀柄连接处容易松动等。陶瓷刀国标可解行业乱局?

随着淄博市场上陶瓷刀铺天盖地地袭来,曾经被称为“贵族刀”的陶瓷刀,逐渐进入了普通家庭。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不小心掉地上就摔成好几瓣,没用几次刀口就崩瓷,刀片和刀柄连接处容易松动等。很多陶瓷刀生产厂家为了占领市场,实行低价策略,成本过度控制带来了相应的质量问题。淄博陶瓷界的专家学者建议,国家制定的陶瓷刀行业标准应该尽快实施,让消费者在购买陶瓷刀时,并非仅看到华丽的外包装,而是更能够明明白白地了解产品本身。

外购刀片本地产刀柄

经过采访多家陶瓷刀生产企业,记者了解到,淄博陶瓷刀价格节节下滑,这与全国陶瓷刀大环境有关系。因为和日德生产的陶瓷刀价格相比,我国生产的陶瓷刀价格低廉,出口是相当重要的销售途径。近两年来,受国际市场低迷影响,国内陶瓷刀出口受阻。南方一些陶瓷刀的生产厂家为了继续生存,就把目光转向了国内。为了占领更多国内市场份额,降价成了“利器”,淄博陶瓷刀也随之陷入了价格战中。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淄博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具备生产陶瓷刀片的能力,大多数自称是生产厂家的企业,只能生产陶瓷刀柄。刀片大都由南方购进,再进行简单的刀片刀柄粘合组装。

一名从事陶瓷刀专业生产的业内人士对此现象进行了解析。“生产陶瓷刀,得有大吨位压力机,还要引进磨具等等,投资至少几百万元。所以,淄博当地真正生产陶瓷刀片的企业少之又少。但是,刀柄工艺简单,投入低,成品率还高。”该业内人士介绍,生产陶瓷刀柄,本来应该用工业陶瓷,因为工业瓷强度是日用瓷4-5倍。但是,为了降低成本,现在多数陶瓷刀柄用的都是日用瓷。生产日用瓷刀柄,用磨具直接浇灌就行,成本低基本没技术含量。博山山头、淄川昆仑等地,不少日用陶瓷生产企业,都能生产陶瓷刀柄,却不生产陶瓷刀片。

偷工减料低质低价

6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淄博高新区一家专业生产陶瓷刀片的厂家。在生产车间,几个架子上都堆放了成型的陶瓷刀片,几名工人正在对生产出来的陶瓷刀片进行研磨。该厂不愿透露姓名的车间主任告诉记者,淄博市面上销售的陶瓷刀,刀片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南方购买。

针对市场上价格参差不齐的陶瓷刀具,该生产车间主任进行了分析,他介绍,为了增加销量占领市场,厂家很多选择降低成本,大打价格战。而为了降低成本,有的厂家减少了陶瓷刀片的重量,也就是同样一把刀具,其刀片被做小了薄了。有的则直接更换原材料,用价格便宜的氧化铝替代氧化锆。

对于几十元一套的陶瓷刀,也号称是用氧化锆生产的,这名车间主任直呼不可能。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一把普通重量的中刀片,一般需要100克左右氧化锆原材料才能制成。市面上氧化锆价格,一公斤在100元到130元之间。也就是说,这样一把陶瓷刀,仅刀片的原料成本一项,就需要十几元。市场上三件套的陶瓷餐刀才卖三四十元,连基本成本都不够,所以说这样的陶瓷餐刀根本不可能是氧化锆生产的。

出台国标严格监管

虽然都叫淄博陶瓷刀,看似没区别,但是内在质量,如质地、设计、工艺等存在巨大差异。那陶瓷刀对生产原料的选择是否有明确规定?6月20日,记者向淄博市质监局了解情况。在标准文献科,记者没有查到任何有关陶瓷刀国标和行标的相关标准。记者只能再次从制订陶瓷刀国标的淄博华创精细陶瓷有限公司了解情况,在这里,记者了解到在通过专家审议而未颁布实施的陶瓷刀国标里面,明确提出陶瓷刀的定义是氧化锆(氧化钇)含量大于或等于99.5%。另外,规定强度要达到800兆帕以上。“达到这个标准的陶瓷刀掉地上一般不会摔碎的,而氧化铝制造的刀具强度是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的。”专家表示。

如何让陶瓷刀避免在恶性竞争中倒下去?陶瓷专家认为,政府部门必须加强监管,有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并实施陶瓷刀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执法时好有据可依。同时建议陶瓷刀要像食品一样,对材料、性能、厂家及联系电话等进行公示。

相关链接:如何分辨陶瓷刀优劣

首先是看光泽度,真正氧化锆陶瓷刀颜色是象牙白颜色,有晶莹剔透的感觉,而掺了氧化铝,颜色更白,接近原白色。其次看重量,好的陶瓷刀密度高自然重,重量轻的陶瓷刀自然就是偷工减料。还有抛光和开刃也能看出区别,好的陶瓷刀光亮度好,刀片开刃部分也是很光亮的,不粗糙。

中国当代瓷器只能是国际市场的“地摊货”?


中国当代瓷器只能是国际市场的“地摊货”?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日前联合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了“汉光瓷创新成果论证及官窑文化继承与发展专家研讨会”。与会的耿宝昌研究员、李当岐教授、叶喆民教授、张守智教授、郑宁教授、李正安教授、陈华莎研究员、冯小奇研究员、王健华研究员、孟嗣徽研究员等国内陶瓷界的一流专家认为,“中国当代陶瓷的制作出现了突破性的成果”。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游宇领衔的中国陶瓷创作研究开发群体,经过15年苦心研制的“汉光瓷”,“国内首屈一指,赶超国际陶瓷先进水平”。汉光瓷主要的技术参数均超过迄今所有国产陶瓷。就“汉光瓷”的品质而言,它不仅超过了1975年的“7501”(毛泽东主席待客用瓷),而且可以与国际最著名的瓷器品牌“迈森”(德国)、“罗森泰尔”(德国)、“皇家道尔顿”、“韦奇伍德”(英国)、“诺里塔可”(日本)相媲美。汉光瓷已经成为中国当代瓷器的一个标志性的品牌,一刷国际上“中国瓷器地摊货”的印象,并已成功进入最为苛刻的德国、英国等国际主流瓷器高端市场。最近,以李游宇为首的创作团队,正在紧锣密鼓地为建国60周年创制180头系列精品瓷,这将是建国以来所推出的品种最为齐全的品牌瓷器,令中国陶瓷界所关注。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游宇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的一些有关中国瓷器在国际市场上的信息令人十分感慨。法兰克福消费品博览会是目前国际上各个国家陶瓷产品亮相的重要窗口,也是全球最负盛名的高档陶瓷产品的云集之地。但是,近年来,中国的陶瓷产品却屡屡在法兰克福消费品博览会上“走麦城”。

比如,某年的法兰克福消费品博览会,中国的68家陶瓷企业因侵犯知识产权被当场罚款,并写下悔过书。又如某年的一次法兰克福消费品博览会,虽然博览会邀请了不少中国的陶瓷厂商参加,但是中国馆的瓷器价格最低。相反,一些外国品牌的瓷器,实际上是由中国制作的,但是,一旦挂上他们的品牌,立刻身价暴涨几十倍。

中国陶瓷制作历史辉煌

李游宇说,中国陶瓷曾经有着无比辉煌的历史。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中,中国陶瓷一直以超强的产业规模、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鬼斧神工的传统技艺、精美绝伦的产品质量,影响着东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规模远远早于欧洲的工业革命,并影响了当时全世界陶瓷产业的发展,这在历史上是一个奇迹,足以让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现在在全世界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出一个又一个瓷器天价的所谓明清官窑,也不过是当年供应皇家的日用瓷而已。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百年来,中国陶瓷生产一直停滞不前,传统工艺没有得到有效保护,设计观念落后,中国陶瓷产业始终在低层次徘徊。但也正是在这段时期内,世界陶瓷产业发生了急剧变化:从传统手工业向机械化、规模化发展。在这个基础上,陶瓷设计得到了长足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像格罗皮乌斯、柯拉尼、萨巴蒂尼这样出色的闻名世界的设计家,从而培育出不少著名的世界瓷器品牌,如德国的迈森、罗森泰尔,英国的韦奇伍德,西班牙的理阿德诺,日本的诺里塔可等。这些著名的瓷器品牌基本分割了世界陶瓷的高端市场。

中国陶瓷品质高价格低没有叫得响的自主品牌

据李游宇介绍,现在世界上70%的日用瓷是由中国生产的,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用的是中国瓷器。从数量上来说,我们确实是一个陶瓷大国。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世界上的高级百货公司和商场,基本上见不到中国品牌的瓷器。一些世界知名博览会也曾邀请中国的陶瓷厂商参加,但是中国馆的瓷器价格最低。相反,一些外国品牌的瓷器,实际上是由中国制作的,但是,一旦挂上他们的品牌,立刻身价暴涨。中国陶瓷企业普遍安于为外国公司“打工“,不愿花钱打造中国自己的日用瓷品牌,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卖不了一个好价钱。

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日用瓷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大概是每件0.3美元;如今,中国日用瓷的品质尽管已经丝毫不逊于任何外国瓷器,但是依然价格低廉,每件不过0.35美元左右,只比40多年前多了区区5美分。

中国一些主要的陶瓷产区,几乎完全成了外国瓷器的加工基地。外国一些知名陶瓷制造商专门派人坐镇在这些产区,将中国厂商制造出来的瓷器贴上他们的商标直接出口赚取丰厚的利润。而我们的厂商只能赚一些微薄可怜的加工费。

万余陶瓷企业仅有10多个工艺美术师

李游宇说,中国日用瓷器虽然在材质和制作方面丝毫不逊色于外国产品,但是在设计上还是有差距的。现在,真正既懂陶瓷设计又有市场意识的设计师可以说奇缺。中国有一个著名的陶瓷产区,现有10000多家陶瓷企业,但是,却只有可怜巴巴的十多位工艺美术师。但是,一些外国公司却直接将他们的陶瓷设计所办到中国来,为他们在中国的陶瓷生产服务。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外国陶瓷设计研究所的设计人员大多是中国艺术院校培养的。外国公司除了要求这些中国设计人员在设计上出类拔萃外,还着力培养他们的市场感觉。比如瓷器产品是销往美国的,就要他们专门研究美国的瓷器市场、美国瓷器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专门派他们去美国考察当地的陶瓷市场,使这些设计人员在设计时非常有针对性。

打造中国品牌的高级日用瓷“百科全书” 

汉光瓷经过15年的摸索研制,已经基本上在国内外形成了中国高端瓷器的品牌,并先后获得过十多个中国工艺美术的最高奖项,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得奖最多、得奖级别最高的瓷器品牌。 

但是为了给中国的日用瓷器在国际市场上“争脸”,真正确立中国瓷器在国际主流瓷器市场的“高端形象”,经过多方协商论证,李游宇决定借国庆60周年之际,广邀中国陶瓷界设计高手,研制180头系列汉光瓷。其样式、器皿、造型涵盖了现有的日用瓷的各个层面,堪称是中国日用瓷的“百科全书”。但是,正因为范围广,品种多,其工艺难度也就十分高。因此,这套瓷器的部分样品日前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研讨会上一亮相,立刻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浓厚兴趣,并称赞这一创举“将会在新中国的陶瓷发展史上留下厚重而精彩的一笔”,汉光瓷可以“跻身于世界顶尖陶瓷品牌”。

“红色收藏第一人”身陷收藏困境


施永明 著名红色收藏家

几万件珍贵红色藏品部分出现发霉迹象

期待博物馆或有恒温恒湿收藏室的收藏家来接盘

今年46岁的施永明,此刻不像一位著名的红色收藏家,而像一个痴迷在金山上捡“宝贝”而找不到回家路的无辜孩子。

去年11月那天,中国最大红色收藏品博物馆,在横店影视城内黯然关门后,撤离的珍稀绝版藏品,装了满满18大卡车。

几个月以来,这位堪称“中国红色收藏第一人”的收藏家,正处在困境中——几万件珍贵古玩艺术品,由于资金匮乏,无合适场地,而得不到有力保护。

每当打开家中几幅已出现发霉迹象的绝版油画时,心疼,就像利剑一样,穿刺这位爱红色艺术品成痴的收藏家。

孤版绝版珍宝跟杂物一样堆放

穿过垄垄农田,永康唐先镇地处偏僻。夏日阳光下,施家院子一角,横七竖八地晒着老玉米,茶壶、锅子、凉椅几件等简单家什,被大厅里成垛的各种孤版名画,挤得搬到了院子。

这本来应当是一个宽敞而闲适的4层小楼,可自从横店的红色收藏品博物馆关闭几个月以来,如今被挤得快要“撑破”——往左走,小山似的堆放着各种珍稀的红色像章;往右走,成垛地垒放着各种绝版名画原作。

记者跟着施永明往上一层层仔细走过去,每一层乃至每一间,地上、床上、桌上,到处叠放着各种名家书法作品和红色收藏品……

“几万件收藏品,光红色像章就有300多枚,小到30厘米,大到两米多高,很多中国难见的孤版绝版,都有。”施永明谈起自己的“宝贝”,脸上发光。

施永明的“红色宝贝”,在国内确实独步天下。一位在“毛章”收藏界颇有成就的收藏家,看完施收藏的30多枚大型挂章后,曾心悦诚服地赞叹道:“看来,国内大型毛泽东头像挂章收藏第一人,非你莫属!”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许青松,曾参观过红色博物馆。他说,施的大型精品挂章数量之多、质量之优、史料性之强、珍贵程度之高,是前所未有的,把大型精品作为收藏主项的收藏爱好者并不多,且收藏数量如此之多,在中国收藏界也不多见。

浙江收藏协会秘书长贺善达则评价道,施的藏品中有不少好东西,比如毛泽东、周恩来和十大元帅的盘子,全手工画,非常精美,相当于古代的官窑器。

保护困境主要是部分藏品发霉

几万件红色收藏品,才占了施永明藏品的四分之一。由于藏品太多,缺乏合适场地,这些藏品只能像家具什物一样,堆放在农家院子里。另有不少,则分别寄放在施的三四位朋友家中。

昨天下午,记者赶到施的朋友胡华江家里。卷帘门打开,狭窄的仓库简陋,布着灰尘。30个大型红色像章一堆堆摆放着,胡家的孩子跳来跳去,偶尔走过看一下,有点不解大人的认真和虔诚。

“十大元帅十大将,1968年景德镇艺术瓷厂制成,全国仅一套……” 施永明介绍道。

几个月来,施永明为自己的宝贝寻找合适的落脚之处,而四处奔走。“这么珍贵的东西,就像垃圾一样堆积,心痛。”施永明无奈地告诉记者,“它们本来应存在恒温恒湿的博物馆里,作为国宝,供放起来。”

前段时间下雨天多,一些宝贝开始出现发霉迹象,施永明奔走的脚步更加迫切。他打开自家院子的一楼储藏室,记者闻到一股浓浓霉味,精美的油画跟家什拥挤在一起,一摞摞地堆放着。

施永明拎出一件60多年前创作的恩格斯画像油画,无奈而痛心。“头发部位出现一点点霉菌。”施永明拿出一条毛巾,起劲地擦拭着。

这幅油画像有来历:上世纪50年代,永康人民政府的大会堂正厅,庄重地挂着它。

施永明又顺手拎出另一幅《少先队员给毛主席佩戴红领巾》,画上笔触精美无瑕疵的少先队员,头发上却冒出一些难看的斑驳霉点。他用毛巾小心地一一擦拭掉。

“现在问题还不大,但如果仍这样摆放在恶劣环境里,再过几年,最多两年,几个梅天下来,这些宝贝可能就要霉烂掉。”施永明说。

为了给千辛万苦收藏来的宝贝找到合适的藏身之所,他决定卖掉一部分。来过问的买家不少,却并非施永明想要。“我觉得最好是博物馆,或者有恒温恒湿收藏室的个人收藏家……”

时至今日,几万件红色收藏宝贝,仍没有出卖过一件。

个人博物馆不成气候

2006年,东阳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的红色收藏珍品馆,在中国收藏界的注目下开馆。这个收藏馆如今已变成摆放道具的仓库。昔日的辉煌,只能从碟片和报纸上追寻。

当地报纸记载,“面积达8000平方米,规模在全国同类馆中应属最大,馆内主要陈列着反映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不同革命时期的像章、纪念章、雕像、油画、绣品等,另外还陈列有马恩列斯、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和新中国十大元帅十大将的瓷板画像,以及反映革命战争时期的大幅油画。目前全馆划分为8个展厅,分别是徽章厅、油画厅、名画厅、瓷板厅、绣品厅、大型挂章厅、塑像厅和印刷品厅,展品超过一万件……”

横店影视城周边居民的回忆里,它却乏人参观。施永明承认,印着两万张单价50元一张的门票,4年来只卖出了几十张。

“没人来买票。”施永明回顾这段历史时说:“环境制约着发展,我当初的思路规划不对,个人博物馆只能作为公益性,不能作为产业。”

施永明另一家在象山的个人博物馆,同样面临困境。2006年起,施开始筹建位于象山弥陀寺内的中国佛像艺术造型博物馆。但这个两层楼的博物馆装修做到一半,钱就没有了。如今,细心的游人透过紧锁的大门,满屋的灰尘里,能隐约看到古代佛像……作为博物馆主人的施永明,常常去看好友一样看它们,却又无可奈何。

“整个气候,不是我想要的。” 施永明说。

对于未来,他有很多想法,却又挺迷茫。

“淄博陶瓷,当代国窑”打响产区品牌


淄博瓷都打响“产区品牌战役”

山东是我国陶瓷工业大省,淄博是我国七大陶瓷产区之一。针对陶瓷产业新一轮整合的严峻形势,淄博竞争思路独树一帜,政企合力擎出“淄博陶瓷,当代国窑”这一产区品牌。

淄博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韩克新表示,一招妙棋激活满盘,淘汰落后产能、运作高端品牌、制定行业标准,一连串的竞争组合拳紧随其后,拥有近万年陶瓷历史的北方瓷都由此开始产业调整“三级跳”。

砍掉落后建陶产能

建陶产业当前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全国范围内酝酿变局,全国新兴陶瓷产区一波又一波产业冲击把北方瓷都淄博逼到了陶瓷产业不进则退甚至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到2011年要砍掉四成的建陶生产能力,具体就是从目前的12亿平方米控制到7亿平方米以内。”4月 20日,拿着一本《淄博市建筑陶瓷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2009至2011年)》,韩克新告诉记者:“产能只有向优势企业集中,才能提高产业竞争力,淄博规划三年内要淘汰转移落后生产线 200 条,产能5亿平方米。”

实际上,张店区从 2008 年 1月 1 日起就已不再批准新上建陶生产线。两年多来,该区已淘汰建陶生产线 42 条,淘汰落后产能8200 万平方米,腾出空闲土地1000 余亩。“走路眯着眼,吃饭捂着碗,推磨打着伞” 的现象从此一去不返。

擎起产区品牌

建陶领域大规模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淄博在日用陶瓷领域则提出了“淄博陶瓷,当代国窑”这一产区品牌概念。

中国陶瓷行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张守智介绍,淄博陶瓷是新中国成立后高档陶瓷的代名词,是国家用瓷的首选。

实际上,缺乏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卖不出高价一直是陶瓷产业的软肋,海关的权威数据显示,山东出口 13.9 亿件陶瓷仅创汇 11.5亿美元,平均每件 0.83美元。

这种局面正在打破。在上海东方商厦、八佰伴、燕莎等国内外一线奢侈品消费商场里,华光陶瓷已经是与英国“道尔顿”、日本“诺里塔克”、德国“罗森塔尔”等国际知名陶瓷品牌并驾齐驱的抢手品牌。就在世博会即将召开之际,华光陶瓷与上海某公司价值1835万多元的购销合同全部交割完成,开创了日用陶瓷团购一次订单国内最高纪录。

“淄博市陶瓷行业协会和淄博有关企业牵头制定的《镁质强化瓷器》《高石英质瓷器》《抗菌骨质瓷器》三个国家标准,已进入最后的国家日用陶瓷标准化委员会论证审批阶段。”韩克新告诉记者,能够牵头制定国家及省陶瓷行业标准,意味着业界对淄博陶瓷产区的认可,而行业标准的出台实施,本地企业首先要严格执行,这反过来进一步提升了淄博产区的地位。

汝瓷精品难产 “国宝”级工艺品可能沦为路边货


“钧瓷行业无序竞争严重,急需设定行政许可加强管理”这是禹州市今年紧急向河南省政府递交的一个请示。和钧瓷一样,我省的汝瓷、唐三彩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无序竞争、廉价倾销、人才短缺、掠夺性使用资源等问题,有使“国宝”沦为路边货的可能。

更为急迫的是,6月28日,位于我省的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禹州钧台钧窑遗址、巩义黄冶唐三彩窑址,将作为“中国古瓷窑址”的重要组成部分角逐世界文化遗产。按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要求,“不但要保护文物的个体,而且要保护文物的环境、历史地段,以及城镇的历史风貌”。如何规范好目前的无序局面,给“国宝”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由此显得更加紧迫。

一个镇的传奇

禹州市神后镇是一个地图上找不到标识的偏僻山村,这个终日烟尘缭绕,煤灰四溢的小镇头顶着“中国钧瓷之都”的光环。自宋代以来,小镇上民间的钧瓷烧制延续了数百年。随着生产厂家的增多,一直以名贵著称的钧瓷正面临着成为路边货的尴尬境地。

记者近日到神后镇采访,汽车还没进入镇区,远处各样的钧瓷广告标语便映入眼帘,走在大街上,各个钧瓷厂的招牌让人应接不暇。在该镇的钧瓷市场内,琳琅满目的钧瓷一直堆到路边,经过烧制、窑变出的各色钧瓷产品使人眼花缭乱。问及产地,店主都说是当地钧瓷厂生产的。

市场内,从开价几元的地摊产品到数千元的精品均有销售,外行根本无从鉴别好坏。在一家商店里,一件釉面效果为山水画的梅瓶颇为瞩目,瓶上的山水大有写生意境。如果真是窑变出来的产品,这个梅瓶当属上品。但一问价格,才50多元,店主说还可以再便宜。如此低的价格令人生疑,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店主才承认,山水画的效果并不是自然窑变成功,而是人工涂描的。

人工涂色现象只是冰山一角,以次充好,粗制滥造的现象已成了行内公开的秘密。当地媒体总结出钧瓷产业面临的问题,“设备简陋,品种单一,造型简单,品位不高,无序竞争,廉价倾销,恶意炒作”。据知情人介绍,禹州市的钧瓷生产主要集中在神后镇,现在该镇大大小小的生产厂家有近百家,但真正有技术创新能力的很少,很多厂家靠模仿别人的产品为生。由于模仿的成本低,其产品价格有竞争优势,有的甚至廉价倾销,10元、20元都能买到钧瓷。当地不少官员担心,曾经专为皇宫所用的钧瓷有沦为地摊产品的可能。

一个专家的无奈

和钧瓷齐名的还有汝瓷,汝瓷位列“五大名瓷”之首。宝丰以清凉寺汝官窑遗址为国宝级单位自居,而相邻的汝州则称汝瓷因“汝”而得名,说自己才是汝瓷的故乡。

20世纪80年代中期,汝州市工艺美术汝瓷厂成立,生产的汝瓷酒瓶、酒具、花盆以及生活用瓷占有大量市场份额,同时加大了对传统工艺瓷的研制力度,不断有精品问世。但后来,该厂却转产白水泥和玩具产品,大部分汝瓷技术人员外流。

朱文立是汝瓷界赫赫有名的民间专家,他在1987年研制成功了汝官瓷天青釉,使断代八百多年的汝官瓷重现于世。但朱文立发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刚投入生产,不同名目的汝瓷就在市场上冒了出来。仅在汝州,现在生产汝瓷的就有近20家,宝丰清凉寺村还有近10家。更有甚者,有些厂家相互诋毁,都说只有自家是正宗产品;有时竞相杀价,争夺顾客,制造行业内耗,形成无序竞争。结果大部分企业处于微利状态,经济效益不佳,企业发展缓慢。

汝州现有的近20个汝瓷生产厂家都是民营企业和一些家庭作坊,产品大同小异,以工艺瓷、鼎、洗、花瓶为主,品种单调。销售对象多为礼品馈赠,价格偏高,实用价值不大,市场受面狭隘。汝瓷没有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全部在原有的技术成果上吃老本,达不到新的突破。汝州市两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汝瓷工程师,一位大部分精力用在发掘古窑址上,一位在维持着企业的经营。很少有人在汝瓷技术创新上下工夫,导致了汝瓷精品难产,很难再现传世珍宝。

对汝瓷目前不如人意的局面,汝州市委办公室曾在去年做过一次详细的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令人沮丧:“企业规模小、发展水平低;市场小、销售渠道不畅;无序竞争现象严重;建立‘汝瓷行业协会’和‘汝瓷原产地注册’工作迟迟得不到落实。”

省长痛斥“唐三彩”泛滥

曾作为国礼赠送给5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唐三彩,一直是洛阳人的骄傲。但现在,唐三彩已经成了反面教材。从洛阳东大门310国道进入洛阳,很容易就会看到道路两旁卖唐三彩的摊点。一个个简易的帐篷里,一件件灰头土脸的唐三彩,令人怀疑这些是否就是荣耀一时的“国礼”,但这些堆放在帐篷里睡觉的驼、马无一例外地打着“洛阳唐三彩”的招牌。摊主说这些大都产自孟津县朝阳镇南石山村,那儿是生产唐三彩的专业村。

位于邙山脚下的南石山村仅有200多户人家,但鼎盛时几乎家家都能生产唐三彩。早在本世纪初,村里一位老艺人成功复制唐三彩后,村里人耳闻目睹,大都学会了烧制唐三彩。现在,随便投资几千元就能上马,一些设备简陋的家庭作坊经常偷工减料,把生产原料中好的贵的省掉后进行烧制,再以很低的价格销售。有的没有产品开发能力,就买来好产品,翻模后再造。据专家介绍,制作一件精美的唐三彩要经过20多道工艺,常见的三彩马,要达到骨骼肌肉线型流畅、神完气足的境地,不仅要严格地选择素胎的胎质,准确掌握釉料的成分,熟练地运用各种装饰及施釉技法,还必须均匀地、恰到好处地控制好窑温。而现在一些所谓的工厂,还停留在家庭手工业作坊阶段,根本没有能力达到技术创新。多年无序发展使唐三彩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出现了大量粗制滥造的产品。

“法规不健全,旅游市场治理整顿不力,生产、销售秩序混乱,是造成唐三彩泛滥的主要原因”,李成玉省长曾在一次旅游工作会议上严肃批评了洛阳唐三彩制售泛滥的问题,责成洛阳市政府采取得力措施整治。此后,洛阳市政府痛定思痛,对唐三彩的生产、经营、出口、销售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实行唐三彩生产、经销许可证制度和唐三彩工艺品审验制度。

禹州办法能否推广?

钧瓷的行业管理部门、禹州市陶瓷局负责人不无忧虑地说:“如果任其发展下去,钧瓷将可能沦为又一个唐三彩”。这位负责人说,钧瓷产业目前存在的残次品流入市场、人工涂色、粗制滥造等现象已经到了不得不整治的阶段了。在此背景下,禹州市今年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出台了《禹州市钧瓷行业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对钧瓷生产、销售的条件,生产经营单位的申报程序,钧瓷生产的地域范围,钧瓷精品、珍品的鉴定管理,钧瓷的工艺都作了明确规定。比如,在钧瓷的生产地域范围管理上,除了经过钧瓷原产地保护认定的8个乡镇,非钧瓷原产地域内的陶瓷产品不得称为“钧瓷”;要求生产钧瓷的企业至少有一名省级以上大师级的专业技术人员。

禹州市陶瓷局负责人对记者说,原有的小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把残次品低价拿到市场上销售,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新的办法规定“残次品应就地销毁,不做销毁处理流入市场的;销售残次品或以次充好,压级压价的”要受处罚。同时,合格的钧瓷产品还要贴上原产地域专用标志才能销售。

在钧瓷精品的认定上,设立了专门的钧瓷鉴定专家委员会,聘请钧瓷专家、钧瓷工艺大师和知名鉴赏家组成。如果厂家需要鉴定产品品质,可向钧瓷鉴定专家委员会申请,经评审后,签发钧瓷精品收藏证书,其它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鉴定钧瓷的品质,不得私自签发钧瓷精品收藏证书。经评定属钧瓷珍品的还要禁止出口。这一项管理措施可有效遏制钧瓷精品漫天飞的现象。

同时,该市今年还向省政府递交了《钧瓷行业无序竞争严重急需设定行政许可加强管理》的紧急请示,拟从源头上监控行业准入。省政府在本月初已原则同意了此项申请。

三大问题不容回避

记者在对钧瓷、汝瓷、唐三彩的开发利用现状作了调查后发现,在目前的开发和利用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是人力资源的制约。现在从事钧瓷、汝瓷和唐三彩开发的产业工人中,真正称得上艺术家的可谓凤毛麟角,像汝瓷业有高级职称的还不到10人,熟练工人多为辍学青年,技术人员大都为师徒帮带出身,技术创新后继乏人。钧瓷研究所副所长冀德强认为,建立一个专门培养这类人才的民间工艺院校很有必要。

二是原料资源限制。均瓷、汝瓷的生产条件要求严格,不同地方生产的产品品质有很大差异。如钧瓷用料,根据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规定,禹州市有8个乡镇是保护地,但这八个乡镇的陶土资源总有用完的时候,那些用于生产精品瓷器的优质陶土就更少。原料资源面临日渐匮乏的境地。禹州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新的管理办法规定“不许非法乱采滥挖均瓷生产天然原料和矿石”,代之以有序适量的方式使用陶土资源。如何处理好资源和效益的关系,关乎到行业的长远发展。

三是行业生产如何联合。现在生产钧瓷、汝瓷和唐三彩的厂家多为个体私营企业,有独立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更是很少,资本分散、人才分散、管理分散,企业规模小,发展水平低。生产厂家各自为战,为了经济利益,相互诋毁,恶意竞争。如何把古瓷作为一种文化来开发和经营,在原产地组建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打造出国家名牌甚至世界名牌是当地政府应该思考的。

淄博为全国陶瓷品牌化建设做表率


“淄博围绕打造‘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战略思想,实施日用陶瓷差异化、艺术陶瓷团体化、行业分工专业化、管理服务具体化的工作措施,走出了传统产业品牌化建设的新路子,很有前瞻性,很有战略眼光,为全国陶瓷传统产业品牌化建设作出了表率。”昨日上午,在“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使用权第三批授牌仪式上,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何天雄高度评价了淄博陶瓷品牌化建设。

去年陶博会,何天雄亲自代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向淄博市授予了“淄博陶瓷当代国窑”牌匾,见证了“淄博陶瓷当地国窑”地域品牌建设的每一步历程。他表示,淄博陶瓷一直在致力于打造品牌建设上下功夫,“淄博陶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成为全国陶瓷唯一注册的地理标志陶瓷工业产品,由市陶瓷行业协会组织制定的《镁质强化瓷器》、《高石英瓷器》、《抗菌骨质瓷器》三个国家标准一次性通过专家审查会的审定,由省陶瓷工业协会、市陶瓷行业协会组织制定的山东省淄博陶瓷地方标准由省质监局一次性公布实施,开创了全国陶瓷产区的先例。

何天雄指出,目前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围绕国家“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总体工作部署,制定了新的战略发展思路,发展方向都是由陶瓷大国向陶瓷强国转变。全国陶瓷产区按照要求都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各陶瓷产区都不同程度体现了各有侧重优势发展特点,具有较强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尽管陶瓷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任务也是艰巨的,但前景是光明的,广阔的,陶瓷行业的发展是充满希望的。

“发现人才,推举新人,把设计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何天雄说,山东省陶瓷行业协会为实施行业人才战略,连续开展了四届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及山东省杰出青年陶瓷艺术家的选拔工作,拥有国家级省级大师100余名,这是山东省和淄博市陶瓷行业队伍中的优秀人才和生力军,这对陶瓷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无疑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淄博陶瓷刀品牌陷困境 几乎沦为地摊货》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淄博陶瓷刀品牌陷困境 几乎沦为地摊货》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淄博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