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十大瓷砖 > 导航 >

凤首执壶:二十年前地摊货成为山西十大藏品之一

凤首执壶:二十年前地摊货成为山西十大藏品之一

十大瓷砖 十大瓷砖排名 中国古代十大国宝瓷器

2021-04-13

十大瓷砖。

5月1日上午九点半,孙先生和朋友抬着自己的九件藏品,第一个走上了设在太原永祚寺双塔下的舞台,整个鉴定活动现场此时已是人山人海。“我自己收藏瓷器才两年的时间,专业知识少,这次带了这么多东西来,就想听听专家的点评,自己多学习一些。”

五一期间,《鉴宝》栏目专家组三位成员来到太原,在永祚寺双塔下,为近千位山西藏友掌眼,并评出山西民间收藏中的十大藏品:辽金黄釉刻花龙纹斗笠碗、清康熙霁红大缸、耀州窑刻花盖盒、越窑凤首执壶、明代鎏金不动佛、宋代银器一组、石雕屏插、明代仿李松人物故事册页、傅山墨竹花卉册页和马文蔚“青峨心影”手稿。

值得一提的是,这十件价值连城的藏品中,有的是藏友从地摊上淘来的。

九件瓷器全是仿造藏友很坦然

孙先生从箱子里取出一件裹着毛巾的瓷器,小心翼翼地解下毛巾,告诉瓷器专家张宁,这是自己买来的清乾隆官窑青花釉里红扁瓶。张宁戴好眼镜,拿起瓶子仔细看了看,放下眼镜,问孙先生:“这个扁瓶你花多钱买的?”

听到专家这么问,孙先生一愣,随即问:“花了一万多,值吗?”张宁告诉他,这个扁瓶是民国时期造的,“是一百年内的东西,也就几千元。”

孙先生又拿出第二件、第三件瓷器,在看到一件双耳尊时,张宁戴上了眼镜,仔细地看了看,说:“这个还可以,是晚清的东西。”鉴定完毕,张宁告诉孙先生,这九件瓷器中,除了那件双耳尊,其他都是民国时期的东西。“你的东西有一些年头,不是那种一看就很新的东西,但也不是特别好,差不多都是百年左右的东西”

虽然是民国的仿品,但孙先生的心态很好,他告诉记者:“我是两年前才开始接触瓷器的,我喜欢它,看见好看就买了。就算它们没有多大的历史价值,不能当收藏品,但摆在家里,当艺术品看看也挺好。”“个别藏友在收藏中有一定的盲目性,经济投入大,但收效小。”张宁说,“但山西藏友的理念和心态比较好,是抱着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目的来收藏。这位藏友的九件瓷器全是仿品,我给他解释清楚后,他心态很平和,这很可贵,今后才能提高。”

“儿子,赶紧过来长长见识”

与此同时,在一扇木质镶玉屏风前,两位藏友争论地不可开交,一个说这是红木的,一个说是紫檀木的,眼见无法说服对方,便一起去问持宝人。但持宝人很谨慎,说自己也不能确定这到底是什么材质。

临近中午,终于轮到这位持宝人上台,刚才争论的那两位藏友也都靠了过来,想听听专家的意见。杂项专家杨宝杰摸了摸屏风,又仔细看了看,肯定地说:“是草花梨镶汉白玉山水图插屏。”并当即表示,这件藏品可以入围“十大藏品”的候选名单。

杨宝杰解释道,汉白玉的山水图并不是人为制造的,而是汉白玉的自然纹理形成的,“是老天爷的鬼斧神工。”

随即,持宝人又从一个纸盒子中取出一件铜漆金的造像。

看到这个造像,杨宝杰口中说着“不多见、不多见”站了起来。仔细看过之后,他告诉持宝人:“这是明中期的铜漆金道教天官造像。”并表示,这件铜漆金道教天官造像也可以入围“十大藏品”的候选名单。听到这个消息,持宝人显得很兴奋,不住地说:“太好了,太好了……”

此时,一位母亲赶紧把自己的儿子叫到面前,告诉他:“儿子,赶紧过来长长见识,老在电视里看,这个可是真品。”说完,她与儿子一同和藏品合影留念。

二十年前地摊货成为十大藏品之一

5月3日上午,山西民间十大收藏品最终确定。

“这件藏品是我二十多年前在地摊上买的,当时花了70元,是我一个月的工资呢。”越窑凤首执壶的持宝人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他年轻时就喜欢收藏,当时喜欢古玩的人很少,一次下班后,他在一个地摊前发现了这个凤首执壶,“我一看到它就觉得不是近现代的东西,当时就掏钱买下了。”

持宝人的女儿说,自己家里这种老东西有好多,都是父亲买回来的,“前一段时间听说河南有这样的活动,我父亲还打算去找专家鉴定鉴定,这不,正好《鉴宝》的专家来太原了,我父亲就赶紧把他的好东西拿来了。”

持宝人说,收藏了这么多年,自己也学到了不少知识,初步判断这是个宋代的东西,但自己也不能肯定,直到听到专家的鉴定,他才放心了。

◆专家建议

瓷器组:张宁(北京首都博物馆常务副馆长)

“收藏瓷器,需提高自身修养”

在三天的活动中,来请专家鉴定瓷器的藏友最多。张宁说,收藏市场火了,但文物不因收藏群体的扩大而增多,所以仿品的出现是必然的,而且越来越真假难辨,藏友还需提高自身修养。

杂项组:杨宝杰(CCTV—2《鉴宝》栏目专家组成员,首都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新玉的价值也不低”

藏友们来鉴定玉器的不少,但无一进入十大藏品,杨宝杰说,藏品中玉器虽然很多,而且老玉多,但参差不齐。“老玉不好把握,涉及沁色等问题,容易买假。”杨宝杰说:“其实,新玉的价值也不低,买对了和老玉差不多,因为玉的资源越来越少了。”

他提示藏友们,买新玉关键是选对玉质,“西方人喜欢宝石,中国人喜欢玉,所以俄罗斯、阿富汗等地产的玉也流入中国市场。有的商家用俄罗斯玉冒充和田玉,藏友们鉴别时可以在灯下看玉质,俄罗斯玉结构松散,开片较大。”

书画组:李元茂(CCTV—2《鉴宝》栏目专家鉴定团成员,北京国博文物鉴定中心书画鉴定专家)

“买书画,千万别抱有捡漏心态”

李元茂大体统计了一下,三天中鉴定的书画作品真伪各占一半,他提醒藏友:书画收藏虽然升值空间很大,但不同作者的作品有区别,并不是旧版的就一定有收藏价值,名家的名头不大,升值空间就相对较小。更重要的一点,李元茂认为是千万别抱有捡漏的心态,入门时一定要先请专家掌眼,一幅书画的价格离开市场价的定数太远,肯定是要吃亏的。“一幅价值十万的书画,有没有价格上的伸缩?有!可能八万能买到,但六万肯定就买不到了。”

taoci52.com扩展阅读

耐心等待二十年


饶中亮收藏了近一百位瓷器大师的作品,并且守候了近二十年,以见证当初自己的判断。

“耐心等待二十年”,这是饶中亮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之所以要把时间放到如此之长,他告诉我自己有过惨痛的教训。上世纪八十年代,月薪过万的饶中亮在外企做高管,“那时候我想买谁的书画都行,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我有好多呢!”饶中亮边收边卖,平均每件作品收益大概20%。但是随着书画市场的成熟,他逐渐发现自己卖出的作品升值空间非常大,而自己的工资又很难赶上资本市场的步伐,也就是说卖出很容易,买进却难了。尤其是到后期,他的藏品量直线下滑。“后来我决定重新开始,收藏瓷器。”

在饶中亮看来,现在很多人收藏的出发点太过功利,太急于短期的资金流转,这样很难留住好东西。十年前,四十出头的赖得全还是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他发明了珍珠彩绘方式,但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他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利用彩料的吸附性,采用喷、洒、浇、涂等技法,充分调动了陶瓷材料的晕染机能,使画面呈现出水彩画般的瑰丽斑斓。”但是,有很多人并不理解他的创新,反而说这不过是将水彩单纯地移植到陶瓷,而且由于是釉上装饰,且彩料看起来很薄,不可能历久弥新。为此,饶中亮专程拜访了赖德全,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细心的研究,加上实地的采访,使我认定了他在陶瓷装饰语言上的创新,而创新才是艺术发展的不二法门,于是就收藏了他的珍珠彩映日荷花别样红瓷板。”画面上,大片的黑墨像荷叶灵动飘洒,而几朵鲜艳的荷花,分外夺目,国画的佳构与陶瓷材制之美达到完美的结合。饶中亮以后又陆续收藏了他的四件作品。而现在,赖德全是景德镇最年轻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之一,其行业地位已经非常显赫。

饶中亮还有景德镇陶瓷学院的资深教授钟连生的作品。他早年曾经和周思聪等著名画家一同办展,是绘画与陶瓷双栖的艺术家。“但早年教授的作品在市场上流通的不多,也颇不受重视。我就先后收藏了他的女童和男童两块瓷盘。他将儿童特有的天真形态,用瞬间的造型定格下来,让人看后忍俊不禁。”更巧的是两件大小相同的作品放在一起,显现出两个儿童左右顾盼的关系,实在是一件趣事。

饶中亮说,收藏家的眼光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陶瓷产区。他向我介绍了上海著名画家陈家冷在上海设立的“冷窑”。“他自己研制釉料,形成了独特的陶瓷语言。”饶中亮收藏的“小鸟”瓷板,构图看似单纯简单,但是小鸟羽毛的肌理以及树叶的质感,经过高温颜色釉形成的窑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很多当时并不为人重视的作品,现在都已成为了饶中亮的重要藏品。“我给了自己二十年的时间,那么我将是多么从容啊!我可以慢慢研究和欣赏,慢慢去观察,看看谁在技艺和理念上有所创新。”

饶中亮格外将注意力放在有创新艺术家上。“因为创新才是艺术发展史的主线。如果这些创新性的艺术家在一段历史时间内,不为市场所公认,那便是收藏的绝佳机会。这样的机会,越早发现,收藏的成本就会越小,收获就会越大。”另外,饶中亮还建议,在艺术品市场上不要频繁地进出,“好的艺术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显示出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藏品留在手中,会迫使你研究它,比较它,使你的下一次收藏更加理性和成熟。”

耐心等待二十年,收藏更多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而非简单的投资行为。这种生活方式从容平和,摒弃了市场经济的浮躁与功利。从最初看五次再买,到现在看二十次也不一定买,明显增加的是阅历——阅读藏品的经历和阅读生活的经历。

沪上民间十大藏宝出炉


提要: “2010年上海民间藏宝十大珍品评选”活动日前揭晓,由十位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的专家组成的专家鉴宝团队在近万件藏品中海选出了58件优秀藏品入围,最终,陈巨来的印章、乾隆西洋人物鼻烟壶、犀牛角九龙杯等十件收藏品榜上有名。

继去年上海理财博览会首次推出大型民间鉴宝活动获得超旺人气之后,今年第八届上海理财博览会期间,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上海工作站和《理财周刊》再次联合推出“2010年上海民间藏品大型公益鉴宝活动”。本次鉴定分为书画、瓷器、玉器(古玉)、铜像、杂项五大类别,涵盖了民间收藏最主要的几个领域。由中国陶瓷界“国宝”级人物、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陶瓷工作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叶佩兰领衔,包括王春城、陈海波、余光仁、张荣、金申、金运昌、宣家鑫、古方、刘正丰十位国内顶级专家组成的超强专家团队受到了社会收藏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下午开始的鉴宝活动早上6点钟就排起了长龙,来自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三千多名的收藏爱好者慕名而来。经过两天的甄选,十位专家在万余件藏品中海选出了58件优秀藏品入围,最终评选出十件珍品。以下是“2010年上海民间藏宝十大珍品”。

01 清中期康熙素三彩四方瓶

持宝人:陈小军

满清康熙一朝之素三彩器极富盛名,对于成化、正德之三彩和嘉靖、万历色地重叠工艺多有继承,但又发明素胎上刻划出纹饰轮线,绘以图画,涂以釉彩,其工艺标新立异,品种丰富多样,质朴雅洁,黄色地、紫色地、米色地、虎皮釉等反复交替使用,变化莫测而颇具匠心。

02 清乾隆尊胜佛母

持宝人:陈慧

尊胜佛母三面八臂,每面三目。手中法器俱失,原应为主臂双手置于胸前,一托十字金刚杵,一持绳索,右三手分别是托小化佛、持箭或杵、结与愿印;左三手分别是上扬、持弓、托宝瓶。面容慈祥,身形优雅。项圈、璎珞、手镯、臂钏、腰带等饰物一应俱全。下裳紧裹腿部,衣缘錾刻花纹。全跏趺坐于束腰莲台之上,莲瓣挺劲细密。

此尊尊胜佛母材质为紫铜胎鎏真金,包浆老,年代久远,保存完好,造型独特美观,极具观赏收藏价值。

03 陈巨来(章)

持宝人:徐晓洁

陈巨来(1904-1984),原名斝,字巨来,后以字行,号墒斋,别署安持,安持老人、牟道人、石鹤居士,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乍浦镇人。以精到工细著称于世,为赵叔孺得意弟子,被乃师称为“篆书醇雅,刻印浑厚,宋元朱文为近代第一”。

此组闲章用刀条条毫发不爽,修饰而不见修饰之笔,自然天成,刻意经营中有秀丽工致,轩朗怡然的机趣.磨砻圆润光洁,造型浑朴古拙,刀法娴熟精湛。

04 郭兰祥山水画

持宝人:张正发

兹山水图画作者系郭兰祥。

郭兰祥(1885-1938)字和庭,江嘉兴人。似埙长子。弱冠即能写花卉,活色生香,颖海胶山,斗室之中如入波斯藏也。能诗,亦工山水,又工篆刻。后客上海张适园家,声誉籍甚。卒年五十四。

05 明晚期宣德炉

持宝人:陆坚志

宣德铜炉款式典雅精美,大多在宫中使用,只有一小部分赏赐给皇亲国戚或者有名望的文武大臣及全国著名的各大寺院、宗祠、庙宇。

宣德炉用料考究,制作极其精良。在民国初年,一尊精美的宣德炉,索价往往高达数十万,可谓无价之宝。

蒙自民间传藏元明“凤首壶”


釉里红凤首扁壶。

从蒙自送来的一件釉里红凤首扁壶,在昆明通过中华疑似文物甄别保护委员会云南科技检测中心科检,证实成分含量符合元末明初相关数据,属罕见的民间传藏文物珍品。

近日,蒙自白家明先生带一只家传瓷壶到中华疑似文物甄别保护委员会云南科技检测中心。白先生说:一天儿子上网时发现,首都博物馆珍藏的一只元代青花凤首扁壶,居然同自家的那只壶惊人的相似……家里为此事炸开了锅,为获得确切答案,多方打听后白先生找到疑保会云南科技检测中心。

经中心测量,此壶高19厘米,宽23.5厘米,口径4.5厘米。壶流塑成凤鸟的头部,羽毛长而飘洒,壶柄蜷曲成凤尾。釉里红勾画的两翅垂于壶体两侧,下面绘缠枝花卉,好像凤凰飞翔于花卉之间。造型生动别致,画面颇具立体感,可谓独具匠心;壶的胎骨坚致,釉质肥厚莹润,甚至还有流淌的痕迹,釉里红略有晕散,因烧造时窑温控制不好而呈灰褐色。吕志坚主任目鉴后判为明代早期景德镇窑产品。

随后中心检测人员依程序对扁壶进行科技检测,得出“送检样品胎、釉元素成分含量与14世纪中、晚期(元末明初)釉里红瓷器数据符合较好,属景德镇窑产品。”的结果。白先生进一步向专家咨询这件家传扁壶的价值。

吕志坚说,我们都知道釉里红瓷开创于元代,成熟于明代,清代之后也有发展。烧制该瓷要求有较高的温度,因此烧制成功并不容易,流传至今的元代釉里红瓷器很少,可见其珍贵性。纵观元代釉里红瓷器,胎体较厚,一般呈白灰色,釉面则是青白色,而烧制器具表面往往有接痕或削痕,底部挂釉处呈红色。

元代开创的釉里红瓷是难得的新品种,它具有如下特性:铜红色料的性质很不稳定,对温度要求极高,温度稍微有变化,便不会出现满意效果。同时,还原铜在高温下易挥发,易流窜或融合,若温度不适宜,便会前功尽弃。由于技术条件十分苛刻,故釉里红的出现堪称陶瓷史上的一次伟大创新。从一些出土文物来看,元代釉里红在装饰、造型等技艺上多有借鉴青花瓷的模式,但也有自己的特征。白先生家传的釉里红凤首扁壶,从成型工艺、绘画风格看都是一件典型的元代器物,非常珍稀难得一见,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及艺术价值。(记者 肖宇辉)

钧窑遗珍:十大海外钧瓷藏品鉴赏


公元前15世纪,当西方人还在对希腊陶瓶上绘画赞叹的时候,位于东方的中国已经在陶器上施釉了,这项中国独有的发明震惊了全世界,而这一步,西方人花了3000年的时间才追赶上。

而钧瓷的出现更是成为瓷器界的至宝,特别是自清朝后期,西方收藏家趁着中国内乱或重金购买,或暴力抢夺,很过国宝级的钧瓷从此流失,当时流传“钧窑一具千重厦”,能得到一具钧瓷收藏作品,在收藏界都能轰动。

在建国初期,中国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在国际邦交上拿不出礼物,就以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钧瓷(古代钧瓷)做为礼物送给国际友人,开展外交关系。

下面为大家展示一下那些流落到海外的钧瓷藏品,各个都是镇馆之宝!

钧窑遗珍:十大海外钧瓷藏品鉴赏如下:

1、北宋钧窑月白釉钵--现藏大英博物馆

2、北宋钧窑钧釉瓶(新安沉船出土)--现藏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

3、南宋-元初钧窑三足炉--现藏法国赛努奇博物馆

4、金代钧窑青釉紫斑盘--现藏英国大卫基金会

5、金代钧窑月白釉紫斑罐--现藏大英博物馆

6、金元代钧窑葵花式花盆--现藏法国吉美博物馆

7、元代钧窑天蓝釉渣斗式花盆--现藏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8、元代钧窑天青釉紫斑碗--现藏法国吉美博物馆

9、明代钧窑玫瑰紫釉鼓钉洗--现藏英国大卫基金会

10、明代钧窑六方带托盘花盆--现藏英国大卫基金会

以上就是整理的十大海外钧瓷藏品,更多钧瓷鉴赏请点击:禹州钧瓷

明清十大仿钧瓷鉴赏


明代江苏宜兴和广东石湾窑曾烧造仿钧瓷,二者并驾称雄,前者称“宜钧”,后者称“广钧”或“泥钧”。宜钧釉色以天青、天蓝居多,广钧以蓝取胜。广钧中有一种在蓝釉中流淌雨点状葱白色的品种,人称“雨淋墙”。

清代景德镇御窑厂创烧出炉钧,蓝、绿、月白釉色融为一体。窑变釉是清代雍正时仿宋代钧窑而创烧的一种高温颜色釉。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明清十大仿钧作品,这些作品也是很不错的钧瓷作品。

明代 宜兴窑天蓝釉鹅颈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代宜兴窑天蓝釉仿古铜纹尊,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代广窑楸叶式洗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雍正 仿宋钧窑鼓钉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 窑变釉钵缸,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 窑变釉菊瓣尊(景德镇),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光绪 窑变釉贯耳方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 炉钧釉琮式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雍正 炉钧釉辅首耳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雍正 炉钧釉瓶(景德镇),现藏上海博物馆

以上为十大明清时代的仿钧瓷作品鉴赏,希望对喜欢钧瓷的朋友有一定的帮助,明清时期并不是钧瓷发展的高峰时期,所以这个时期的作品相对就比较少。

宋代繁昌窑藏品牡丹刻花青花执壶赏析


藏品“牡丹刻花执壶”

繁昌窑坐落在皖南繁昌县城南一个名叫柯家村的山冲之间。相传五代时由柯氏两兄弟创建,故此这个窑烧制的产品中也有“柯大、柯二”之说,因宋时繁昌曾隶属宣 州,而史料中又有“宣州窑”的记载,所以学术界将其列为“古宣州窑址”。近年来随着芜湖、宣州、泾县、绩溪等古宣州辖区内大批古窑址被发现和考证,可能是 怕因窑名而混淆产品,人们不得不又以地名来冠以“繁昌窑”之名,而当地的老百姓却仍习惯称之为“柯家冲窑”。

繁昌窑是一个以烧制碗、盏、 壶、注、杯、钵、盒等青白瓷生活用品为主的民窑,所烧器物素雅青白、古朴大方,有较浓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繁昌窑早期产品多泛豆黄色,呈鱼籽开片,晚期 釉色泛翠,呈冰纹开片。藏品“牡丹刻花执壶”,壶高22厘米,口径5.5厘米,腹径14厘米,喇叭型小盘口,长流直升微弯,酷似天鹅之颈项,壶肩捏有两 系,釉水丰润肥厚,白中泛翠,开片呈冰纹,壶腹用双线一分为四,并刻划有四朵仰俯有致、花叶对生的牡丹,壶足与底露胎,足圈积浓釉处开片,在光照下闪烁出 淡绿光彩,曲柄宽扁并刻划四线装饰,手感如执玉带。宋白瓷素有“涕泪者佳,牡丹划花者最佳”之说,此壶线条流畅、古气盎然、特征俱符,是繁昌窑宋中后期烧 制的上品。

繁昌窑约起烧于五代,兴盛于宋早、中期,衰退于宋末元初,虽然此后再无烟火,但它在我国的陶瓷发展史上却留下了自己的一页。

中国钧瓷鉴赏之十大元代钧瓷​


钧瓷在元代传播到全国各地,在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体系。元代钧瓷比较粗放,不如宋代钧瓷精良自然。元钧用一种堆贴的装饰方法,这种方法为元钧所独有。元钧施釉不到底,圈足内外无釉。

中国钧瓷鉴赏之十大元代钧瓷

1、元钧窑:天蓝釉红斑贴花冲耳三足炉,现藏上海博物馆。

元代钧瓷:天蓝釉红斑贴花冲耳三足炉

2、元钧窑:双耳莲座瓶,现藏首都博物馆

元代钧瓷:双耳莲座瓶

3、元钧窑:凸雕龙纹双耳瓶,现藏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入选邮票)

元代钧瓷:凸雕龙纹双耳瓶

4、元钧窑:双螭(chi)耳莲座瓶,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元代钧瓷:双螭(chi)耳莲座瓶

5、元钧窑:方瓶,现藏上海博物馆

元代钧瓷:方瓶

6、元钧窑:带盖梅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元代钧瓷:带盖梅瓶

7、元钧窑:月白釉紫斑双系罐,现藏上海博物馆

元代钧瓷:月白釉紫斑双系罐

8、元钧窑:天蓝釉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代钧瓷:天蓝釉碗

9、元钧窑:天蓝釉紫斑盂,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代钧瓷:天蓝釉紫斑盂

10、元钧窑:天蓝釉紫斑圆盘,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代钧瓷:天蓝釉紫斑圆盘

元代的钧瓷一般是为了满足居民生活的需要,所以生产的一般是实用的产品。但是,元代也有不少好的作品,元代钧瓷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没落,但钧瓷文化的传播并没有断流,为后世钧瓷发展的延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盘点玉器收藏领域存在的十大误区


现如今玉器收藏者越来越多,但由于买家缺少鉴别玉器的知识,吃了亏上了当买到假玉次玉。玉文化作为从古至今中国传统优秀品德的象征和标准,以及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美观稀有的特性,所以历来一直为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所宠爱和收藏。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有“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除了玉的象征意义之外,玉也具有非常多的实际用途。民间有“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人们也因此大量制作玉枕、玉坠、玉锁、玉烟嘴,以此健体防病。另一方面,由于玉厉于不可再生的资源,玉石会随着不断地开采而越来越少。作为玉中上品的和田玉,现已基本采不到。众多的玉器商都认为,市场紧缺,供需关系紧张,必然导致玉石收藏价值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玉器无形中已成了“无价之宝”。目前中国玉器收藏者是仅次于书画和瓷器这两大收藏圈之外的第三大群体,并且随着买卖和收藏的日渐增多,新闻媒体对艺术品知识宣传的加强,收藏爱好者对玉器认识渠道的不断拓宽,这些都为玉雕作品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玉器因清新雅致、不落俗套的外观和接福纳祥、情真意切的象征意义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投资渠道的拓宽,玉器成为保值增值的主要收藏品之一,人们对玉器收藏可谓一掷千金。现为广大网友盘点玉器收藏领域存在的十大误区。误区一:盲目求白,看到白玉就以为是和田白玉玉可以美容,可以使人红颜永驻。所以白玉很受爱玉之人的青睐。在选玉送给母亲时,也寄托了一种白玉无瑕的美好寓意,认为玉越白,越值钱。这种选择也是不科学的。这里说的白玉是指含透闪石95%以上的白色软玉,主要产于新疆和田。和田白玉洁白温润,气质高贵,是收藏的宠儿,但有的藏家盲目求白,只要看到白的玉石,就以为是新疆白玉而掏钱购买,其实白玉并非只是和田白玉,青海玉、俄罗斯玉、韩国玉都有白玉,这几种玉与和田白玉的价格相差很多,一些商家往往拿青海白玉或俄罗斯玉冒充和田白玉,收藏者一定要仔细鉴定,以免上当。

误区二:认为羊脂白玉应该是有较高油脂度、有柔和白度羊脂白玉为软玉中之上品,极为珍贵,又称白玉之最。但羊脂白玉是新疆白玉中的极品,白、糯、润、温、细,且数量少,不少人看到很白的玉就误认为是羊脂白玉,其实白玉与羊脂白玉在矿物质成分和化学结构上是有区别的,用仪器测定可以清楚地看到区别,在玉器市场上人们无法时刻用精密仪器鉴定,便渐渐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标准,认为羊脂白玉应该是有较高油脂度、有柔和白度、润泽细腻的新疆白玉籽料。对于经验丰富的行家来说,区分白玉和羊脂白玉不是什么难题,但一般爱好者往往错把白度高的玉当做羊脂白玉,要是买到新疆白玉的话还好,可要是买到青海白玉、俄罗斯白玉的话,价格就比羊脂白玉低很多了。市场上有用水石冒充羊脂白玉的,但水石白得比较干涩、僵硬,而羊脂玉有油脂光泽,反射光线不强,购买时要注意区分。现在羊脂白玉玉矿已经枯竭,新品不多,以前出产的大都被藏家珍藏,能买到好的白玉就不错了。因此,在购买时要认清优劣,不要盲目追求羊脂白玉,避免花冤枉钱。

误区三:觉得古玉比新玉更有升值空间古玉在拍卖中价格屡创新高,致使一部分人只认古玉,觉得古玉比新玉更有升值空间。所以,大家在选购玉饰品为礼物时,会盲目选择古玉。其实这要综合来看,如果古玉没有很好的题材和历史内涵,其价值不一定比新玉高,一些现代玉雕大师的作品也屡创拍价新高。我们要理性收藏新玉和古玉,找准投资热点,必有升值空间。

误区四:捡漏心理,想买到一件好玉一夜暴富想买到一件好玉一夜暴富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商家在卖东西的时候往往花言巧语,误导买家以为自己能捡漏,捡到“馅饼”了。希望大家投资玉器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求暴富,但求长久,“只要买对,不怕买贵”,今年买的玉看似贵了,但是明年再回头看,发现还是值得。遇到鉴定问题多和专家交流,多学习,眼力高了,投资收益自然就会高了。

误区五:带皮的就是籽料玉品爱好者看到那种有皮的玉就误认为是籽料,这是错误的。过分看重玉皮带来的是造假皮之歪风,用山料甚至其他不好的玉料在机器里滚成籽料外形,再烧上皮子,没有经验的买家很容易上当。大家在购买时要擦亮眼睛,避免把山料当籽料。有的藏家认为不带皮的玉不是好玉,至于需不需要留皮,什么位置留皮,这和雕刻工匠的艺术眼光有关系,作者在设计作品时,根据所雕刻的题材或皮色的位置,来选择是不是需要去掉皮子,皮色不好的话就要去掉,只保留好的玉质,如果皮色美,就可以保留皮子加以巧妙利用,俗称“巧雕”,俏色用得好会锦上添花,大大提高玉的价值。

误区六:很多人追捧和田籽料,轻视山料时下很多人对和田籽料甚为追捧,反而轻视山料,认为山料不润、颜色干白,宁可要一个籽料的小坠也不要山料的大把件,这是有点极端的。和田籽料的价格限制了很多人的购买力,山料的价格这几年迅速增长,相对少之又少的籽料来说,山料的数量还是较多的,大家不妨选择好的山料作为投资对象,升值潜力也是很大的,但要注意有不法商人用加工过的山料冒充籽料出售。

误区七:和田玉硬度高,可以划破玻璃和田玉饰品,外形精美,质地细腻如脂。和田玉又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不论到哪都会给人一种体面感,戴上自然心情愉悦,长此以往身心健康。和田玉硬度高,韧性强,可以划破玻璃,有的人在卖玉器时,喜欢拿来划一下玻璃,看到能划动玻璃自身无损的话,就断定为玉,这是不科学的。玻璃的硬度通常为摩氏6度,而石英质玉石、玛瑙、红绿宝石,以及一些人造宝石硬度都在6度以上,就算同等硬度的材料也能互相划刻,显然不能作为判断标准。

误区八:以重计价,忽视其他玉的价格不能单纯以重量计算价格,还要看综合方面的因素,比如玉色、材质、工艺、沁色等方面。一件有历史故事或特殊意义的古玉,或工艺大师雕刻的新玉,其价格都远大于重量所体现的价值。

误区九:玉经过精心雕琢收藏价值更是不容小窥自古有言:“玉不琢不成器”。很多爱玉之人喜欢买玉赠自己的母亲,以表达母亲对自己的培育教养之恩。玉经过精心雕琢,其收藏价值更是不容小窥。可是,有些藏家只认雕工,认为没有雕工玉就不美了,这就有点偏激了。大家都知道田黄石很昂贵,篆刻大师用田黄治印留边款时都尽量少刻字,惜石如金。玉器便是如此,面对有漂亮皮色的籽料,玉雕大师往往都不忍下手,顶多只是去掉杂色,或只打个孔用于佩戴,很多籽料都保持着原貌出现在各个拍卖会中,原石陈设也成为一种美。

误区十:急功近利,落入故事圈套很多朋友到市场上看到心仪的玉,便急于想买下。商家看准时机,添油加醋编造一番故事,让人误以为这块玉有来头,有典故,升值潜力大,不买就亏了,致使买家头脑一热就乖乖掏钱。虽然编故事的伎俩只能对付某些“菜鸟”买家,但这样的事还是屡见不鲜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