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江西黎川陶瓷产业铆足劲头再发力

江西黎川陶瓷产业铆足劲头再发力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陶瓷瓷砖

2021-04-09

陶瓷艺术。

邦企、华冠、金海利等陶瓷企业4月底试产;舒雅、欣天利等陶瓷企业正在加紧兴建厂房和附属设施;京尚、佳宜、怀泉、嘉顺二期扩建等4个陶瓷项目已开工建设。8月6日,走进黎川县陶瓷工业园,只见一派建设与生产的火热场景,一大批陶瓷企业的入驻,壮大了产业规模,同时,康舒、环球、嘉顺、九洲等老牌陶瓷企业正在进行扩建,扩大生产规模,推动产业升级。今年1至7月,该县陶瓷行业实现产值10.6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税收4240万元,同比增长17%,陶瓷企业总产值占园区各企业总产值的20%以上。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第十九条明确支持黎川陶瓷产业基地建设,该县紧紧抓住这一发展契机,编制了《黎川县十年陶瓷发展规划》,规划了万亩陶瓷工业园。组建招商小分队,以引进日用陶瓷、耐热陶瓷、艺术陈设陶瓷及配套企业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几年来,该县先后引进原料、燃气、色釉料、花纸、机械、包装、物流等10多家陶瓷配套企业。投资5000万元的金海利陶瓷有限公司,2012年落户陶瓷工业园,现已建起了两栋厂房和一条陶瓷窑炉生产线,专业生产杯碟等陶瓷产品,于今年4月进行试产;县工业园区落户企业——天龙刺绣公司老总邓国彬,去年与人合股投资5000万元,办起了华冠陶瓷有限公司,专业生产耐热陶瓷产品,于今年4月点火试产。2012年以来,该县先后引进佳宜、华冠、舒雅、欣天利、嘉顺二期5家耐热陶瓷企业,以及京尚、邦企、怀泉、铭川、金海利5家日用陶瓷企业,全县现有陶瓷及上下游配套企业52家,其中年纳税额超50万元的有22家。新引进的陶瓷企业中,已有4家陶瓷企业进行试产,6家正在兴建厂房和附属设施,预计今年10月底进行试运营。

为鼓励能人返乡创业,该县通过寄公开信、开座谈会、走访慰问、建立同乡会等方式,定期向在外企业家通报黎川经济社会发展及投资环境情况,通过打“亲情牌”召唤他们回乡投资创业。在县工业园区兴建3000亩的乡友陶瓷园,并引进了签约投资额逾20多亿元、包括50家陶瓷企业的潮州陶瓷项目。目前,乡友陶瓷园已完成1500亩土地的“五通一平”和绿化、亮化、硬化、工程,今年7月已有4家陶瓷企业入驻该园区,预计年底50家陶瓷企业将全部进驻。

在通过招商引资壮大陶瓷产业的同时,该县还注重做大做强老牌陶瓷企业,推动陶瓷产业发力提速。县里成立了陶瓷工业局和陶瓷行业协会,加强对陶瓷产业的引导、管理,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陶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了陶瓷产业发展基金600万元,用于陶瓷园区平台建设、企业更新改造、科技成果转化、品牌创建、重点项目攻关等。全县现有8家企业建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在耐热陶瓷和日用陶瓷领域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专利50余项,完成省部级科技项目3个。2012年以来,该县陶瓷企业投入的技改资金达5000多万元。九洲陶瓷与苏泊尔公司合作开发的智能电饭煲耐热瓷内胆即将正式投产;嘉顺陶瓷申报的“嘉顺牌”中国驰名商标即将进入公示期;环球陶瓷生产的镁质强化瓷系列日用瓷,以及嘉顺瓷业生产的耐热瓷、导磁煲系列产品,被评为中国陶瓷行业名牌产品;康舒陶瓷的耐热瓷产品年产量占全国同质耐热瓷产品产量的60%以上。目前,该县陶瓷企业产品分为日用瓷、耐热瓷、陈设艺术瓷、卫生洁具和工业电瓷五个系列,共有1800多个品种。2012年,全县陶瓷产业实现产值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8%;实现税收6220万元,比上年增长18%。taoci52.COM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江西黎川:商标品牌战略助推陶瓷产业升级


金秋,黎川县陶瓷工业园区内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康舒7条生产线全部加大马力生产;环球瓷业作为江西省日用陶瓷出口量最大的企业,产品销往沃尔玛、麦德龙全球各大超市,位于上海、北京的专卖店也陆续开张……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黎川陶瓷却能逆市崛起,企业老板道出其中重要原因:黎川工商局引导企业培育、发展、保护商标品牌,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商标品牌已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黎川陶瓷业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初,2000年企业改制后,步入高速发展的良性轨道。但当时多数企业主的商标品牌意识不强,不少企业甚至贴牌生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黎川县工商局经过深入调研和认真思考,决定大力引导有市场知名度的陶瓷企业争创品牌,倾力打造具有黎川特色的本土品牌。黎川县将实施商标战略列入全县经济发展战略,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形成了政府大力引导、企业积极参与、部门共同配合的良好格局。

商标品牌战略实施后,在短短两年内,黎川这个小县城一下子飞出两只“金凤凰”:2010年1月,江西康舒陶瓷有限公司的“康舒”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1年5月,江西环球陶瓷有限公司的“怀泉”商标又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商标战略让黎川陶瓷在全国知名度不断打响,黎川县工商局也因此被评为“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商标工作先进集体”。

目前,黎川县陶瓷工业园区已引进43家企业,100多名抚州返乡创业陶瓷企业家也有落户意向。黎川县工商局局长万雷说,工商部门将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引导更多企业强化商标品牌意识,助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更好服务县域经济。

江西黎川欲打造"煲都" 成中国陶瓷大县


讯江西抚州黎川地区作为江西省最穷的地区之一,在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并不突出,而随着陶瓷大军疯狂入驻江西之后,黎川成为了第二类目标,在继高安之后是否又会出现一个超级大污染地区?这真的是令人感觉担忧,当地的特色产品在于耐热性陶瓷生产,并且是当地大力支持的产业之一,作为一个小县但是黎川的呼声却非常高,仅仅只有五家耐热陶瓷企业却声称将成为中国陶瓷大县,变身为中国“煲都”。看来黎川实在是志存高远,有着以区区数十里之地而挑战全国强势地区的决心。

口号总是响亮的,而实际状况又如何了?黎川当地不少企业已经和学院进行了合作,一次借助学院的先进技术将企业的生产工艺进行大幅度提高,当地鼓励企业进行创新但是在环保方面的细则并不明显,因而这让市场上比较担忧其是否会成为第二个高安,要知道高安的生态环境在短时间根本就不可能逆转。高安这种以牺牲环境为经济利益的做法实在是令人感到无语,当地为了追求利益根本就没有考虑过环境方面,最终被全国主流媒体共同讨伐。

黎川此次培养的重点项目也是陶瓷,而陶瓷在生产过程当中造成的污染最大,那么到时候如果没有注意好环境则很容易导致环境出现污染。目前黎川的陶瓷卫浴企业主要还是和当地一级江西本省项目进行合作,虽然去年某企业还曾经销售过产品熬海外,但是今年则难以延续海外方面的业务。黎川在中国卫浴市场当中可谓是名不见经传,而江西在卫浴市场当中也是处于靠后的位置,近年来江西卫浴市场的发展不过是一个数字的发展而并没有任何的品质,江西的卫浴企业基本上都是外省赶出去的高污染企业,选择江西只不过是因为当地经济较为落后。

黎川距离中国陶瓷大县的目标到底有多大的距离?就目前全国一些陶瓷县的情况来看,其他地区主要的优势不仅有时间方面还有数量方面,而且对于环境污染的控制也明显强于江西,因而在未来市场的角逐当中黎川想要迅速成就第一名号实在是难上加难。

腾飞的黎川陶瓷


黎川以江西“第二瓷都”名声远扬。到过黎川县的外乡人都不忘带些当地的杯杯碟碟回去。这里的日用瓷不仅洁白光亮,器形优美,且品种花色特多,中档茶杯的数量更是占了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杯碟大批出口欧美和中东。优质瓷土资源十分丰富,按目前生产规模至少可开采数百年。虽然黎川瓷业起步发展仅有30多年时间,但发展迅猛。目前,全县现有陶瓷企业21家,职工4000余人,全县陶瓷工业产值已过亿元。陶瓷工业已形成工业瓷、日用瓷、工艺瓷、航空瓷等生产体系,300多个品种,1200多种规格,其中数十个品种分别获部级、省级奖,陶瓷产品畅销北京、上海等地。技术进步为黎川陶瓷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每公斤瓷产品耗能5000大卡是轻工部“八五”攻关课题,1995年,这一技术难关被黎川陶瓷专家和技术人员率先攻克,并使每公斤瓷耗能从16000大卡降至4700大卡,产口烧成一、二级品合格率提高12个百分点,瓷器白度优于轻工部标准10个百分点,达到国内日用瓷炉窑先进水平。陶瓷老大景德镇市10家瓷厂的新老厂长专程来黎川考察取经。黎川窑炉水平并不因此停滞,1999年,大截面隧窑进一步节能30%,降至每公斤瓷耗3000大卡,窑内上下温差从20℃调至5℃,产品烧成合格率从60%提高到99%。技术的进步有力促进了陶瓷产品的开发、更新换代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全县每年投资新品开发资金逾300万元,先后开发了50多个省优、部优日用瓷新优产品,新瓷种、新品种异彩纷呈。已拥有轻质瓷、象牙瓷、高白釉餐具、高强耐热瓷煲四大瓷种,18个系列,580个品种,3000多个花面。去年,仅环球瓷业公司一家,就有宇春杯碟、月亮杯碟、各种花面马克杯等60多个新品种应市。系列青瓷功夫茶具、红棕芥茉碗、低温砂锅、注册名牌康舒高强耐热系列瓷煲等名优产品畅销海内外。锐意进取的黎川人,继1995年全县陶瓷企业全面实现从国有、集体所有制到股份合作为主体的改造之后,去年多家企业已完成买断企业产权的再转制,一批有实力、懂管理、善经营的私营企业主正充分协作,利用他们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西安、沈阳、成都等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的专营窗口,以强而有力的“联网”式销售,把黎川的日用瓷产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省领导考察黎川陶瓷产区 发展特色产业


2月16日至17日,江西省省长鹿心社轻车简从先后来到抚州市黎川县等地考察调研。他指出,要坚持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加快全省崛起的重要突破口,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推进差异化发展,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省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谭晓林随同考察调研。

黎川县发展陶瓷产业已有40多年历史,日用耐热陶瓷产业是该县的特色和优势所在,拥有两个中国驰名商标。耐热陶瓷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60%以上,被授予“中国日用耐热陶瓷产业基地”。鹿心社先后来到九州陶瓷、环球陶瓷、康舒陶瓷、华星陶瓷等企业和陶瓷城,认真了解黎川陶瓷产业发展情况,并对企业注重科技创新、开拓国内外市场、打响产品品牌、开发高档陶瓷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他指出,陶瓷是江西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我省陶瓷产业虽取得较快发展,但仍存在规模小、企业散、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希望陶瓷企业树立自我加压、永不满足、敢于争先的精神,进一步做大规模、做优产品、做强实力,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同行业争创一流。

高安陶瓷产业“弯道超车”逆势发力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许多陶瓷产区遭遇“寒冬”,不同程度存在停产、半停产现象。然而,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却逆势“高开高走”,呈现出“井喷”的发展态势:全市38家陶瓷企业不仅无一家停产、无一条生产线停窑,新明珠、新中源等15家企业还先后启动了二期生产线建设,新增陶瓷生产线30条;今年1至7月,该市引进神州陶瓷、金环陶瓷、瑞洋陶瓷等陶瓷企业及配套企业18家,签约资金25.95亿元;陶瓷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5亿元,总产量近2亿平方米,完成税收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54%和68.5%,创造了全国陶瓷行业的奇迹。

高安是建筑陶瓷产业的老产区、新基地。为了把基地打造成全国最适宜建陶企业发展的摇篮,该市一直把做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在引进陶瓷企业的同时,着力引进与陶瓷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配套,形成产业集群。引进福建汇诚公司和新明珠建材集团商业化运作开发基地商贸服务中心,有针对性地引进陶瓷机械、化工、原料、包装、模具等配套企业,确保了5公里半径范围内相关配套企业应有尽有,打造基地产业配套平台。同时,不断加快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与省地方铁路建设集团共同出资13.67亿元,建设陶瓷基地铁路专用线及货场;加快赣江通航和樟树水运码头建设,拓展陶瓷产品水运通道。超前完成电力平台建设,促成供电部门投资建设了1个220千伏变电站、3个110千伏变电站,满足了基地用电需求。积极与省投资燃气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基地管道天然气,与中国水务集团合作建设基地二期水厂。大力推进建陶实训中心平台建设,每年可就地培训专业技工6000名,对2万名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为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该市举办了第二届陶瓷论坛,邀请全国建筑陶瓷行业的专家、全国知名陶瓷企业家来高安为基地企业“把脉会诊”,为企业打通市场“对症下药”。为解决企业的资金难题,该市强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服务功能,累计为企业发放贷款3.38亿元;争取银企合作对接,与省农行达成新增50亿元信贷支持的合作框架。同时,该市充分发挥陶瓷行业协会集群发展优势,引导企业及时“转身”,根据市场调“频率”,让企业重新树立自身发展的新优势。新中源陶瓷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商机,主动调整发展战略,减少出口份额,以国内二、三线城市和农村为主要市场,实现了满负荷生产。

难题制约产业发展 黎川陶瓷期待“破茧成蝶”


近年来,随着黎川陶瓷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黎川被不少人誉为“江西第二瓷都”、“江西东部瓷都”。但是,相比闻名天下的景德镇,非业界人士(甚至不少陶瓷业界人士)对黎川的陶瓷产业知之甚少。黎川的陶瓷产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发展中存在怎样的“软肋”?如何破解瓶颈创造光荣与梦想?

近日,记者深入黎川进行了实地调查。

渐次崛起的江西东部瓷都

黎川陶瓷业的起源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当时,距县城17公里的社苹公社发现陶瓷原料后,组织10余名社员,借用面积600余平方米的邱家祠堂,开始生产日用瓷。之后,该县成功办起了红旗瓷厂、永华瓷厂等多家陶瓷厂。随着全国经济体制的变革,黎川陶瓷产业也几经起落。

2000年开始,黎川县对陶瓷行业进行机制体制改革,建立了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良性机制。由此,黎川找到了陶瓷工业崛起的原动力,驶上发展快车道。如今,全县拥有陶瓷及配套企业38家,形成了从原料生产、纸箱及彩印、花纸、陶瓷机械、能源供应到成品出口等完整的陶瓷生产销售产业链。黎川生产的陶瓷产品不仅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出口到欧美、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一批陶瓷生产企业开始崭露头角,形成陶瓷产业方阵,康舒陶瓷城被誉为“全国耐热瓷生产基地”,其生产的耐热瓷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60%,产品打入“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知名大超市;环球瓷业成为我省日用陶瓷出口量最大的企业;九州陶瓷研制开发比格陶瓷卫生洁具,填补了省内空白。

2008年,黎川县陶瓷工业总产值达12.75亿元,固定资产7.2亿元。陶瓷产业基本形成了工业体系、产业体系、产业链条、产业聚集的格局。

一个江西东部瓷都正在渐次崛起。

三大难题成为发展障碍

经过40余年的发展,黎川的陶瓷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与景德镇一起形成了江西的瓷业两翼。但是,放眼全国,与日用瓷生产重点区域佛山、潮州相比,黎川还存在不少差距。其中,人才缺乏、资金困局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弱三大难题,成了制约黎川陶瓷产业发展的障碍。

其实,陶瓷市场人才的缺乏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即使是国内知名陶瓷企业,也经常发出“急聘英才”的呼声。找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成了制约黎川中小陶瓷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这其中,待遇是关键。黎川县陶瓷局党组书记彭运根告诉记者,虽然政府每年都重点培训专业人才,也提高了人才的待遇,但与省外相比,还是相差太远。曾有一位技术骨干,从学院毕业后在县里工作了几年,后来到广东佛山某陶瓷企业就职,年薪高达80万元。另外,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也成了一些陶瓷企业的“软肋”。一些中小企业还是家族式管理,这显然阻碍了人才的进入和发展。因此,如何改善现有的管理体系,为人才创造出足以发挥其能力的舞台,也是当务之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黎川5大陶瓷企业的扩建均遇到了资金难题。由于普遍存在固定资产不高的现状,导致企业从银行贷款难度大,而民间融资渠道又不通畅,致使企业的发展空间受阻。嘉顺陶瓷拟扩建三条窑,需投资6000余万元,但迄今只筹到1000余万元,只能逐条投入。没有投入,企业难以做大,黎川的陶瓷企业与国内其他知名陶瓷生产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黎川最大的日用瓷生产企业九州陶瓷,年产值8000余万元,而在广东潮州,年产值超过2亿元的陶瓷生产企业随处可见。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黎川大部分陶瓷企业仍然处于落后的手工作坊、小工厂生产阶段,很少有大型先进的生产设备,加上产学研没有紧密结合,陶瓷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消化吸收能力薄弱,企业不能真正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由此,使得陶瓷企业的技术更新跟不上国际潮流,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

一位陶瓷业界专家对记者表示,虽然黎川陶瓷业已经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这些难题不解决,就制约了陶瓷业的发展速度和做大做强。而在全球化竞争加剧的今天,发展缓慢就意味着将被淘汰。

政企合力探索“化蝶”良方

来自市场的压力,企业能够最先感受到。当遭遇困境时,企业就会集中力量求生存、求发展,主动寻找新的突破口。

在黎川,变化已经悄然进行着。

华星陶瓷原本是一家作坊式工厂,创办人尧忠义懂技术,开发的“强化釉骨质瓷”在业界具有领先水平。但苦于资金受限,生产能力不足,面对许多大客户的订单,他都无力承接。今年9月,尧忠义与浙江客商李益晓经多次接触后达成合作协议,通过股权稀释方式获得3000万元扩建资金,在“新华星”中,尧忠义让出法人代表和董事长的位置,占49%的股份。对此,尧忠义没有一丝遗憾,他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这是一次技术体现价值的合作,企业将迎来一次全新的发展机会。

这是一次成功的民间并购重组,其透露出来的信息不仅仅是合作双方的勇气与智慧,更是企业“破茧成蝶”的希望。记者从多个渠道获知,类似的“自救”行动也在其他饱受资金不足困扰的陶瓷企业上演。

政府的协调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县投资担保公司正在筹建中,将对陶瓷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30万元,对报考并录取为陶瓷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学生实施最高5000元的奖励,技术人员1个月以上的进修每人补助1000元。

更具吸引力的是通过多年努力,人才开始有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该县学科带头人、毕业于学院的李小安,经县有关部门推荐,以技术入股成为环球瓷业有限公司的5大股东之一,并被重用为公司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成为股东及公司负责人后,李小安迸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创作“冲动”,在他的主持开发下,将公司原来的明焰裸烧隧道窑改为节能隧道窑,为企业节约成本35%,产品合格率从82%上升到96%。

记者手记

黎川陶瓷的未来

历经40余年的发展,成功跻身中国新兴陶瓷产业区行列,黎川无疑是成功的。但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如果不尽快改变“一将难求”、“千金难求”、“新品难求”的被动局面,黎川的陶瓷产业将很难进一步发展。我们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三大难题对于黎川的陶瓷业来说,有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继续存在,应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破解这一制约陶瓷业更好发展的瓶颈。

推动黎川陶瓷产业腾飞还有许多事要做,不仅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更应进行充分的物质准备,如调整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大创新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等等,为跨越发展积蓄足够的能量和动力。

黎川陶瓷产业四大系列产品竞相做强


去年,黎川县陶瓷业实现产值1.35亿元、税收600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2.7%、20%。其中,耐热瓷煲产品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60%,环球瓷业公司出口量位居全省陶瓷企业第一。黎川陶瓷窑火旺,这是该县激活内力降低生产成本,借助外力延长产业链条带来的结果。

陶瓷是黎川传统的支柱产业。如何做大做强这一产业,应对日益竞争剧烈的市场需求?该县的策略是:加大技改力度,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以“新”占市场,以“特”兴企业。近两年,黎川陶瓷完成技改投入近4000万元,新增品种100多个。目前,全县耐热瓷生产厂家发展到4家,耐热瓷品种150多个,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60%。康舒瓷厂成为全国最大的专业瓷煲生产厂,荣获“江西省名牌产品”称号。环球瓷业瞄准国外市场,开发出的咖啡杯、啤酒杯、圣诞杯等具有鲜明欧美风格的杯碟畅销国外,去年出口额达400多万美元,成为江西省民营陶瓷企业中创汇最多的企业。而九州陶瓷则面向城市中高收入家庭、星级宾馆生产高白釉石英瓷,如今,产品不仅摆上华联等各大超市货架,还进入了国家部委的办公场所。目前,该县耐热瓷煲、出口杯碟、高档餐具、卫生洁具四大系列陶瓷产品异彩纷呈。

不仅如此,该县陶瓷业还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企业内进行资源利用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以往,陶瓷企业使用水波淘洗、机电粉碎瓷土的方法,瓷土利用率仅为35%。近年来,通过技术改造,引进球磨加工生产工艺,生产一吨精瓷泥,仅耗水1.5吨,比原来节约用水14.5吨,瓷土利用率达到了95%。去年,该县康舒、环球、美佳、嘉顺等多家陶瓷企业对隧道窑进行技术改造,年节约燃料费用100多万元。

在激活内力的同时,该县还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客商租赁、购买、入股,借助外力延长产业链。近两年,该县重点引进瓷土标准化生产、釉料加工、花纸生产、模具开发等陶瓷配套企业,节约企业生产成本,提升陶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打造陶瓷产业群体集聚效益。该县环球瓷业有限公司吸引广东客商投资1200多万元开发出一系列出口瓷,使该公司成为该县陶瓷产品出口规模最大的企业。九州瓷厂引进客商投资开发的陶瓷洁具系列产品,填补了江西省陶瓷洁具生产的空白。去年,该县又引进香港喜力集团彩色陶瓷餐具等3个陶瓷新项目,不仅扩大了陶瓷产业的规模,而且延长了陶瓷产业链,结束了黎川无彩色陶瓷餐具生产的历史。不仅如此,该县还通过引进天然气站等化工建材项目,配套服务陶瓷企业。目前,该县已为6家陶瓷企业提供燃料用气,使陶瓷企业节约燃料成本40%。

广东江西联手做强做大陶瓷产业


9月19日~20日,在第七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即将在江西省召开前夕,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率广东省代表团到江西省景德镇市、九江市、南昌市学习考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朱小丹,副省长陈云贤,省武警总队总队长何宏成少将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考察。受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江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鹿心社委托,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凌成兴陪同考察,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安众,江西省政协副主席、九江市委书记钟利贵参加陪同考察。

景德镇是千年瓷都,景德镇瓷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蜚声中外,同为陶瓷生产大省的广东如何学习借鉴景德镇一手抓传承传统文化、一手抓科技创新的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经验,是代表团此行的考察重点。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黄华华一行仔细察看了反映古代陶瓷制作72道工序的全过程和利用柴火烧制瓷器的清代御窑,饶有兴致地向数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瓷器工艺大师请教传统制瓷工艺技术问题,当看到大师们以出神入化的娴熟手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捏出了惟妙惟肖的葫芦状的瓷器粗胚,描上了颇具神韵的花草饰纹时,黄华华赞叹不已,他指出,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景德镇市高度重视传承和发扬陶瓷文化,使奇瓷神韵传万家,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十分值得广东学习借鉴。

在继承东方传统瓷艺文化的基础上,景德镇市还扶持和引导内外资企业不断创新工艺,推动陶瓷产业做强做大。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是景德镇市引进的台资企业,该企业融合东西方艺术装饰风格,创新性地开发出造型精致、色泽丰富的法蓝瓷,打进了世界顶级收藏品市场,改写了近百年来世界陶瓷产业由欧洲名窑独领风骚的历史。而市属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则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而开发出一系列高端日用瓷器,成为在全国颇具影响的日用陶瓷旗舰企业。黄华华详细询问了两家企业瓷器产品的工艺特点和市场开拓情况,对它们通过大胆的工艺创新和持续的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的做法表示赞赏。黄华华指出,广东和江西两省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产业互补性很强,两省进一步密切产业合作的空间很大。特别是粤赣同属陶瓷生产大省,陶瓷企业各有所长,互补性很强,两省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这一平台,加大技术交流与合作力度,联手拓展国内外市场,共同把陶瓷产业做强做大。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江西黎川陶瓷产业铆足劲头再发力》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江西黎川陶瓷产业铆足劲头再发力》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