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强强瓷砖 > 导航 >

广东江西联手做强做大陶瓷产业

广东江西联手做强做大陶瓷产业

强强瓷砖 能强瓷砖 瓷砖做橱柜

2021-04-28

强强瓷砖。

9月19日~20日,在第七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即将在江西省召开前夕,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率广东省代表团到江西省景德镇市、九江市、南昌市学习考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朱小丹,副省长陈云贤,省武警总队总队长何宏成少将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考察。受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江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鹿心社委托,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凌成兴陪同考察,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安众,江西省政协副主席、九江市委书记钟利贵参加陪同考察。

景德镇是千年瓷都,景德镇瓷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蜚声中外,同为陶瓷生产大省的广东如何学习借鉴景德镇一手抓传承传统文化、一手抓科技创新的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经验,是代表团此行的考察重点。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黄华华一行仔细察看了反映古代陶瓷制作72道工序的全过程和利用柴火烧制瓷器的清代御窑,饶有兴致地向数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瓷器工艺大师请教传统制瓷工艺技术问题,当看到大师们以出神入化的娴熟手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捏出了惟妙惟肖的葫芦状的瓷器粗胚,描上了颇具神韵的花草饰纹时,黄华华赞叹不已,他指出,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景德镇市高度重视传承和发扬陶瓷文化,使奇瓷神韵传万家,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十分值得广东学习借鉴。

在继承东方传统瓷艺文化的基础上,景德镇市还扶持和引导内外资企业不断创新工艺,推动陶瓷产业做强做大。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是景德镇市引进的台资企业,该企业融合东西方艺术装饰风格,创新性地开发出造型精致、色泽丰富的法蓝瓷,打进了世界顶级收藏品市场,改写了近百年来世界陶瓷产业由欧洲名窑独领风骚的历史。而市属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则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而开发出一系列高端日用瓷器,成为在全国颇具影响的日用陶瓷旗舰企业。黄华华详细询问了两家企业瓷器产品的工艺特点和市场开拓情况,对它们通过大胆的工艺创新和持续的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的做法表示赞赏。黄华华指出,广东和江西两省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产业互补性很强,两省进一步密切产业合作的空间很大。特别是粤赣同属陶瓷生产大省,陶瓷企业各有所长,互补性很强,两省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这一平台,加大技术交流与合作力度,联手拓展国内外市场,共同把陶瓷产业做强做大。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把传统陶瓷做新做大 把先进陶瓷做大做强


11月21日下午,景德镇市委书记许爱民深入该市部分青花玲珑及高技术陶瓷企业调研指导工作。他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技术,健全完善机制体制,把传统陶瓷做新做大,把先进陶瓷做大做强,全面提升陶瓷产业发展水平。市委秘书长余振泰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随同调研。

青花及青花玲珑瓷曾是该市具有代表性的陶瓷品种,是该市陶瓷产业辉煌历史的见证。许爱民现场考察了景德镇福万利陶瓷有限公司、景德镇光明瓷厂、景德镇东泰瓷厂、景德镇顺玉瓷厂、景德镇市吕艺陶瓷有限公司等青花及青花玲珑瓷生产企业。每到一处,许爱民都深入生产一线亲切看望企业员工,详细了解企业产品、生产、销售情况,并就陶瓷生产工艺及企业发展前景和企业负责同志进行探讨、座谈。调研过程中,许爱民对窑炉的改造十分关注。他深入企业的窑炉车间详细了解了窑炉改造以及节能、节电的情况,并要求加大窑炉的改造力度,提高陶瓷企业节能降耗的水平,改善陶瓷产业的产业结构。对陶瓷企业提出的用气、融资等方面的困难,许爱民要求有关部门积极进行协调、解决。调研过程中,许爱民强调指出,各传统陶瓷生产企业一定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要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陶瓷,使青花、玲珑等传统陶瓷产品能不断推陈出新。要主动研究市场动向,研发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使企业的利润实现最大化,壮大企业实力,提升企业层次,实现传统陶瓷的复兴与发展。

这些年来,该市高技术陶瓷得到了长足发展,以结构陶瓷、功能陶瓷产品为主的陶瓷企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许爱民深入景华特种陶瓷有限公司、景光特种陶瓷有限公司、江西景光电子有限公司等高技术陶瓷企业察看了生产、经营情况。景华特种陶瓷有限公司技术开发能力强,在国内电真空器件行业具有很高知名度。调研过程中,许爱民充分肯定了他们大力加强自主创新的做法,并鼓励他们把企业做大做强,为推动该市陶瓷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景光特种陶瓷有限公司,许爱民考察了“陶瓷金属化”生产线,并和公司负责人就企业发展积极进行交流。了解到公司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时,许爱民要求他们抓住机遇,利用好专利技术,想办法把企业做大做强。在江西景光电子公司,许爱民现场察看了产品的涂膏、烧氢、制栅、检漏等工序,并希望企业能创新机制体制,壮大规模,提升实力,推动该市高技术陶瓷的发展。调研时,许爱民强调,高科技陶瓷具有能耗小、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的特点,发展高科技陶瓷是我们抢占陶瓷产业下一轮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所在,我们要进一步引导高技术陶瓷产业做大做强、上规模、上水平、增效率,以高技术陶瓷发展促陶瓷产业实现全面振兴。

做大做强陶瓷产业 饶平日用陶瓷出口居广东首位


南方网讯近年来,广东饶平县加大对陶瓷工业的扶持力度,建设一大批日用陶瓷加工生产基地,做大做强陶瓷产业,使陶瓷产业呈现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去年全县陶瓷工业产值12.1亿元,有27家企业出口了4139万美元,占全县外贸出口总值的35%,居全省日用陶瓷出口首位。

近年来,饶平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潮州市申报“中国瓷都”的契机,加大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强化服务措施,促进全县陶瓷工业上规模、上水平。调整产品结构,实施品牌战略,广开门路招商引资,在地方财政资金、信贷、税收、用地、供水、供电以及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实施更加优惠的政策配套措施,特别是设立投资服务中心,16个工作部门集中办公并在中心内设立招商局、服务局与职能部门实行项目申报“一条龙服务体系”,项目建设“全方位跟踪服务体系”和项目开工后的“经常性服务体系”等优质服务体系,全力支持陶瓷业发展。此外,饶平县还积极引导陶瓷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创新花式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使陶瓷产品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誉。如今,潮州市已被评为“中国瓷都”,饶平正抓住这一有利契机,进一步做大做强陶瓷产业。

做大做强 激活创意产业发展


景德镇作为享誉全球的千年瓷都,在历史上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和灿烂,曾出现了“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繁荣景象。近年来,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陶瓷优先发展战略,通过不断优化结构、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正形成以高科技陶瓷为核心竞争力,以陶瓷文化创意为特色,以艺术陶瓷和高档日用陶瓷为主体,以建筑卫生陶瓷为补充的陶瓷产业多元发展格局,做大做强陶瓷产业。

用创意提升陶瓷产品附加值

目前景德镇已经培育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实体近2900家,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家,省级文化产业试验基地1家。利用改制国有企业的原有土地、老厂房以及老作坊,景德镇打造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的新载体,构建了国际陶艺村、陶艺创意谷、红店粉彩工厂和明清窑作遗存园4大板块,形成以朝阳路至珠山路为轴线的一条现代陶瓷工业文脉。依托这条文脉,景德镇将引入投资65亿元,建设“一轴四片六厂”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区和集创意设计、文化交流、陶瓷商贸、展览展示、旅游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陶瓷综合服务区。

已年逾古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激动地告诉记者:“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面对现在这样好的政策形势,景德镇要迎头赶上,加快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据悉,2012年,文化创意产业超过100亿元。

目前,创意文化产业既有独立法人模式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陶研所,以及法蓝瓷、望龙陶瓷、红叶陶瓷等规模较大的实体,也有如雕塑瓷厂、建国瓷厂等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公司+工作室”创意基地模式,还有专门从事陶瓷文化国际交流的三宝国际陶艺村。

产学研结合提升制瓷业水平

景德镇拥有全国唯一的陶瓷学院,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院,陶瓷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高中,拥有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省和市三家陶瓷研究所,近百家陶瓷文化艺术研究社团机构,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和陶瓷艺术大师200多位,陶瓷类高级工艺美术师1000多位,还有3000多家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实体和10万陶瓷产业工人。目前,景德镇已经形成了十分完整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瓷业生产体系。

学院党委书记冯林华告诉记者,作为全国唯一一所陶瓷综合类高等院校,学院研发的“纳米修饰陶瓷膜”、“大规格超薄建筑陶瓷砖”等一批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陶瓷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于陶瓷行业,促进了陶瓷行业的节能减排和优化升级。“由我校研制的蜂窝陶瓷、超耐热陶瓷煲等高性能低膨胀陶瓷材料,打破了我国相关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现状,推动了我国高性能低膨胀陶瓷材料产业的形成。”

近年来,学院积极牵头组建产学研联盟,与地方政府、陶瓷企业、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近200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生产力,累计实现经济效益近百亿元。

艺术瓷发展势头喜人

景德镇的艺术陶瓷拥有深厚的根基。近年来,随着陶瓷文化保护及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景德镇市政府加大了以艺术陶瓷为主的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艺术陶瓷如鱼得水、扶摇直上。作为艺术活力最强的创新和制作主体,民营和个体艺术陶瓷企业担当起主力军的作用,它们朝气蓬勃、活力四射,成为当地乃至国内外叫得响的名企。如以黄云鹏大师作品为主的景德镇佳洋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余望龙大师创立的景德镇望龙陶瓷有限公司等创作的陶瓷工艺品已经享誉海内外,大受追捧。

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许美慧告诉记者,该公司打破区域限制,打造中西合璧的艺术瓷,“邀请法、德、美、国内以及台湾地区的大师组成顶级设计团队,设计的艺术瓷广受海内外人士喜爱。”据许美慧介绍,该公司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

高科技陶瓷产业集群正形成

高技术陶瓷作为现代陶瓷已经渗透进入了国防、家用、农业、工业等行业,是景德镇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景德镇依托学院、国家日用和建筑陶瓷工程中心,促进了60多项非金属新材料技术和5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景德镇本土高新陶瓷技术和产品已自成体系。景德镇的高技术陶瓷产品已经扩展到纳米陶瓷、陶瓷粉体、防弹陶瓷、远红外陶瓷、3D技术陶瓷等,产品架构、品种齐全,技术陶瓷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景德镇市望龙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望龙告诉记者,望龙陶瓷非常注重技艺的传承和科技创新,是景德镇首家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陶瓷生产的企业,3D打印技术将设计思路、模种开发和生产制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方便了模种的制造并直接用于器型石膏模生产。“满足了客户现场定位设计的需求,同时解决了一些异形类器型成型难的问题,实现了公司玲珑瓷产品多样化生产。”余望龙欣喜地说道。

高档日用瓷将打造成产业支撑

从史籍记载及沿海沉船打捞中都能发现,景德镇的日用陶瓷不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都具有极高的品质和影响力。经过数年的探索,日用瓷艺术化已经得到行业的普遍认同,不少陶瓷企业已经走出了高档日用瓷路线,将工艺与日用结合,形成自身特色,走出差异化路线。

作为应用中最广泛的陶瓷产品之一,日用瓷相对污染小、耗能少,是可持续发展的产品。瓷都人都已形成共识:要振兴,发展日用瓷是必由之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耀告诉记者,该公司的“红叶”牌日用瓷就以其瓷质细腻、釉面萤亮、花色新颖别致主打四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国礼、国宴、外交高档用瓷市场。

随着景德镇对陶瓷产业的重新定位,以及将原先所具有的艺术优势与日用瓷的更多渗透,景德镇日用瓷的发展正进入快车道,将成为产业支撑。

此外,景德镇适度控制建筑卫生陶瓷规模,淘汰一些产能落后、污染重的建卫陶瓷企业,引进欧神诺、箭牌等国内知名的建卫陶瓷企业落户景德镇。

近年来,景德镇市做大陶瓷总量规模、扩大陶瓷种类、扶持高技术陶瓷、做强陶瓷品牌,在保持艺术陶瓷和日用陶瓷为主体的同时,景德镇市创意陶瓷、高技术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发展势头迅猛。2012年,景德镇市陶瓷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陶瓷工业总产值、陶瓷固定资产投资和陶瓷税收三项主要指标,均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强强联手 抢占陶瓷企业“蛋糕”


金融危机的阴云依然飘荡在全球上空,浓浓的阴霾笼罩在国际市场中挥之不去。然而,正是这个契机使全球的目光盯向了中国市场,国内不少出口型的企业开始转战国内市场,作为中国第二大磷酸出口商的云南南磷集团也是其中之一。而南磷集团与广州雄泽贸易公司签下合作协议,则成为南磷集团正式进军国内的标志。

云南南磷集团自1989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磷化工品的生产与出口,以其专业的形象立足于市场,蜚声中外。然而随着国际的市场的萎缩,该公司把目光转回国内。据获得该公司三聚磷酸钠产品代理权的广州雄泽贸易有限公司佛山负责人透露,其公司与南磷集团的“牵手”标志着南磷集团正式转攻国内市场。同时,该负责人还向记者进一步说明,三聚磷酸钠是陶瓷化工原料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佛山是全球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南磷集团把佛山作为反攻国内的第一站无疑看中佛山陶瓷的巨大潜力以及市场发展空间,同时希望与佛山陶瓷行业进行更为紧密的合作;而该公司与南磷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同样是看中了陶瓷行业这块“蛋糕”,期待通过与南磷集团的“强强联合”,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据悉,广州雄泽贸易有限公司除了代理南磷集团的三聚磷酸钠产品外,还经营与陶瓷化工原料密切相关的水玻璃产品,并期盼与陶瓷企业有更多更为紧密的合作。

江西陶瓷刀具出口 瞄准做大做强远景目标


为帮助赣产陶瓷刀具实现顺利出口,江西检验检疫部门克服诸多困难,发挥自身信息、技术、政策优势,全力服务企业创业发展,给企业开辟了“特殊通道”优惠政策,为促进赣南稀土产业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日前,赣州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2500套氧化锆陶瓷刀具,在江西检验检疫局的大力帮扶下,通过“特殊通道”政策顺利进入香港市场。这是赣产氧化锆陶瓷刀具首次出口,改变了此前江西稀土企业只能生产陶瓷刀坯向外省刀具出口企业供货的局面,填补了该省陶瓷刀具出口的空白,成为江西省的又一新增出口商品。

香港商人签下首个订单

赣州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强最大的稀土金属生产和出口企业,也是江西检验检疫部门“质量提升”和“创业服务年”活动的重点服务对象。该企业成功研发出氧化锆陶瓷刀具后,立即得到了香港商人的青睐,并获得了首个出口订单。

出口日用陶瓷刀具产品在江西尚属首次。根据有关规定,日用陶瓷刀具生产企业须获得出口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方能报检出口,且须办理新增商品开检申报。按照正常工作周期计算,完成申报、筹备、考核、取证等工作流程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如果完全按正常工作流程办理各项手续,则会影响到企业该批货物的及时出口,从而影响后续订单。

对此,赣州市委、市政府领导非常重视。赣州检验检疫局一方面向江西检验检疫局汇报了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为首批陶瓷刀具顺利出口争取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该局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相关抽样和检验标准,为检验检疫检测验放做好前期工作准备。

3天时间搭好出口通道

了解情况后,江西检验检疫局领导带领有关处室负责人前往虔东稀土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并召集认监处、轻纺处、法综处等有关职能部门,商讨安全快捷的检验检疫放行途径。为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迅速制定工作方案,启动江西检验检疫局职能部门与赣州检验检疫局分工合作的“上下联动”机制,采取“特殊通道”措施,为企业货物顺利出口创造条件,大力扶持江西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根据方案,江西检验检疫局认证监管处按照“特殊通道”程序协调办理各部门审批手续;轻纺处对香港市场进行产品风险分析,确定检验标准和监管模式;法综处为新增报检商品审批提供“快捷通道”。景德镇检验检疫局陶瓷实验室加班加点在一天之内完成了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赣州检验检疫局则组织监管科室驻点指导企业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产品检测方法,制定出口陶瓷刀具开检工作计划,在最短时间内实施产品的抽样、检验及放行。

从了解企业困难到实施检测验放,江西检验检疫部门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需,上下联动,仅用了短短3天时间就完成了该批出口陶瓷刀具的各项检验检疫手续,并在合同规定时间内顺利出口至香港。

瞄准做大做强远景目标

氧化锆陶瓷刀的研制成功及海外市场的顺利开拓,是江西企业打破国内其他省份企业的技术垄断,在稀土产品深加工领域取得的一个全新突破,对江西稀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但可以加速赣南及江西其他地区的陶瓷刀坯生产企业的转型,延长生产链,大幅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还可以引导赣南稀土企业积极拓展稀土深加工领域,研发和生产以稀土产品为原料的民用品及其他稀土产业链最末端产品,避免稀土产品无序竞争。

目前,江西检验检疫部门还主动上门,指导生产企业参与制定氧化锆陶瓷刀国家标准,建立通过CNAS认可的产品检测权威实验室,帮助企业争夺产业规则的话语权,占领标准和技术制高点,为做大做强江西稀土产业奠定良好基础。

链接>>

虔东稀土是国内稀土行业产业链完整的少数高新技术企业之一。陶瓷刀是虔东稀土自主研发的一款高新产品,又称“贵族刀”,与人造宝石一样是以氧化锆为原料,经喷雾造粒、等静压成形、精密加工等多种工序制造而成,具有硬度高、耐腐蚀性强、化学稳定性好、高耐磨性等特点,外型美观精致,是真正意义上的永不磨损、永不腐蚀的宝石刀。该刀具的研制成功及海外市场的顺利开拓,是江西企业打破国内其他省份企业技术垄断,在稀土产品深加工领域取得的一个全新突破。

关于唐山陶瓷产业做大做强的几点思考


唐山陶瓷自明朝起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享有“北方瓷都”的美誉,产品远销日本、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唐山陶瓷经历了粗放型、资源型、投资型、创意型不同的发展阶段,唐山陶瓷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与国内先进地区相较还存在明显差距。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唐山陶瓷产业做大做强”的要求,借鉴先进地区做法和经验,唐山陶瓷需要在品牌、人才、产业集聚程度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

探索“培育+创新”方式,筑牢陶瓷产业发展品牌

品牌是产品通向市场的“通行证”,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唐山拥有超过千人的陶瓷企业十几家,但是叫得响的品牌却屈指可数,仅有的惠达、红玫瑰、隆达等品牌与景德镇、佛山等陶瓷产业发达地区在品牌知名度、影响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纵观陶瓷产业发达地区,善于利用品牌战略来引导企业实现附加值的提升是一条重要途径。首先,相关单位要通过政策、资金等方面引导,积极鼓励、扶持和推动全市陶瓷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出口免检产品等荣誉称号。其次,要鼓励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有效平台。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能够整合“学”、“研”的研发活动,一定要具备自己的研发中心。只有自己具有了一定的研发能力,才能真正吸纳企业外的研发资源。第三,鼓励自主品牌创新,围绕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有效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如路北区恒瑞瓷业采用新配方、新工艺首创了专利产品“乳玉瓷”,由于外观与骨质瓷接近,理化性能指标优于骨质瓷,“独树一帜”的产品迅速打开并占领的市场。

实施“培养+引进”战略,强化陶瓷产业人才支撑

人才是陶瓷产业的“助推器”,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人才流失与匮乏是制约唐山陶瓷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问题,而归根到底是缺乏行之有效的人才吸引、培养、使用机制。首先,重点培养陶瓷产业高端艺术人才,狠抓我市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并支持陶瓷人才参与市级、省级、国家级艺术大师评选;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陶瓷大师到园区兴业,招回外流人才重回本土创业,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次,利用境内院校、企业研究部门和生产单位等,培养一批陶瓷文化研究、陶瓷艺术设计、陶瓷工程技术、陶瓷生产管理、陶瓷商业贸易等方面的人才,积极探索人才培养和科研技术合作的新模式。第三,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定期邀请国际国内文化名家,以讲学、采风、项目策划等多种形式聚集唐山,参与陶瓷文化产业建设。第四,设立“振兴唐山陶瓷产业专项基金”,鼓励科技人才以入股等多种方式发展高技术陶瓷,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陶瓷艺术名人到唐山工作,或自带项目和创业团队到唐山工作的陶瓷产业领军人才,给予相应资金、土地等方面优惠政策。

打造“园区+研发”模式,引领陶瓷产业集聚升级

园区是助推产业升级发展的“引擎”,是产业做强做大的关键。一是把产业集聚作为园区的根本任务,要以市场为中心,提高土地投资强度,促进资源高效利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推进区域优势要素向园区集聚,实现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二是把技术升级作为园区的主攻方向,以艺术陶瓷、功能陶瓷和陶瓷新材料作为重点,鼓励自主研发生产应用于电子信息、能源交通、精密机械等高科技领域的高技术陶瓷品种。探索在园区建立陶瓷产业孵化基地,设立高技术陶瓷创业风险基金,加快园区中新产品开发及成熟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三是把资本运营作为园区的发展动力,组建运作陶瓷产业园区建设开发公司,通过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引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家和战略投资者推进园区建设和发展。同时加强招商引资,在园区内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陶瓷企业,通过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片产业。

今年以来,路北区围绕推进陶瓷产业做大做强进行了有益探索,依托缸窑路一带陶瓷文化的深厚底蕴,创造性的将艺术文化创意与大众消费旅游体验经济相结合,建设新型城市艺术文化创意综合体——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形成了以陶瓷文化创意中心为核心,集研发、生产、集散、陶瓷艺术与现代休闲相融合和文化交流与展示于一体的特色平台。为鼓励企业和大师入驻园区发展,路北区结合实际出台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奖励办法》、《唐山陶瓷文化创意园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和措施,从财政资金、人才引进、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园区先后吸引亚中陶瓷有限公司、唐山恒瑞瓷业有限公司、台湾法兰瓷等知名品牌企业的入驻,30多名国家级、省级、市级陶瓷艺术大师在园区设立了工作室,真正打造成为陶瓷艺术大师的创业家园,成为永不落幕的“陶瓷博览会”。(魏明)

(作者系路北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高安发展势头迅猛 做强做大陶瓷业信心


记者:您好!您是什么时候由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管委会书记调任主管高安工业的副市长的?

徐结强:不久前,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对我的工作做了调整,担任高安市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协助市长工作,包括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

我个人认为,我可以借此平台进一步促进高安工业和陶瓷产业的发展。以前,可能只停留在陶瓷板块,我上岗后,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陶瓷工业的发展,包括配套的企业,做到统筹发展,有利于做大做强高安的陶瓷工业。

记者:据了解,除了您由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管委会书记调任高安市副市长,与陶瓷基地密切相关的八景镇、新街镇主要领导也有不小变动。这会不会影响高安陶瓷基地建设?

徐结强:政府人事调整是正常的,可以说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可能有人担心这些变化会带来什么负面的东西。但是我相信,在高安不会因此有任何影响。

第一,高安政府是各个层面都很重视陶瓷产业,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都在跟踪服务陶瓷产业,高安市的常委、副市长们都在为陶瓷业的发展全力以赴,而且他们对陶瓷的认识随着陶瓷基地逐步成熟及企业的发展也在进一步加深。

第二,从侧重工业方面来讲,市委、市政府安排了市委副书记和一个常委及两个副市长在主抓工业,配备的领导阵容强大,充分体现了高安对开放型经济及陶业的重视。

第三、你要知道,高安对陶瓷的理解不是某个领导对陶瓷的偶然发现、一时的热情。可以说,高安对陶瓷的理解从空间上说,上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下到基层民众都有着执着感情,这与近两年高安陶瓷产区取得的成绩和规模的壮大有关。从时间来说,近两年,陶瓷的迅猛发展对高安经济及相关产业的拉动,更增强了高安上下做强做大陶瓷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记者:作为主管工业的副市长,您认为,经过近两年的发展,高安发展陶瓷产业的重点工作有哪些?

徐结强:对于高安来讲,发展陶瓷还任重道远。为此,高安政府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完善。我想,高安陶瓷产业的发展除了规模,更要有产业的深度及竞争力。

记者:现在,业内谈的更多是“区域化品牌”。政府将如何帮助和引导企业打造高安的区域品牌?

徐结强:我刚才提到的“产业的深度及竞争力”,提升高安陶瓷产区区域品牌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和支点。

第一,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创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市政府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支持政策,即对取得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的品牌进行奖励。

第二、引导企业做形象展示、做展厅,逐步打造高安建陶的文化特色。为改善和提高陶瓷企业形象和产品品味,我们规定建筑陶瓷基地的企业都要设立展厅,将高安的陶瓷产品充分展示。

第三、政府搭台铺路,积极支持企业产品走出去。比如,我们将带领高安的企业参加新疆陶瓷博览会,做集体推介。同时,江西省吴省长、洪省长多次提出,江西的工程建设尽可能使用我们的民族品牌产品。前不久,江西省林业厅一幢28层大楼装修,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使用的就是我们高安陶瓷基地的某企业瓷砖。

第四、加强企业的横向沟通,进一步发挥协会的桥梁作用、促进信息的互通,挖掘高安产区的资源并实现共享。

第五、促进陶瓷配套产业的“适度竞争、适度规模”发展。

第六、组织专家、学者来高安讲学,不断提升高安陶瓷企业的文化。

平川区做大做强陶瓷产业 阔步“西部陶都”


近日,正在实施“西部陶都”发展战略的平川区再传佳音:在八月即将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西部(白银·平川)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上,平川将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称号,同时7平方公里的专业陶瓷工业园也即将开工建设。这预示着平川陶瓷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平川区将通过精心打造陶瓷产业集群,把平川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陶都”,成为特色现代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地,并最终成为甘肃省产业发展的高地。

承接转移大力发展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

相比东部沿海地区,平川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而且平川区本身具有悠久的制陶历史,宋代这里就是西部著名的磁窑产地,建国后平川成为西北陶瓷重镇,虽然上世纪90年代大多国有陶瓷企业破产重组,但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陶瓷企业集聚,主要集中在墙地砖、卫生洁具等建筑卫生陶瓷领域,目前,平川陶瓷企业发展到15家,拥有4大门类、100多个品种,总产值近5亿元,陶瓷产品销售已覆盖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的大部分市场。

当前,随着东部沿海地区陶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容量的缩小,陶瓷产业北移与西进的转移态势十分明显。在这样的发展机遇面前,平川充分发挥自己地处兰州、银川、西宁三大城市的中心地带且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大力宣传自己具有的市场、资本和资源的优势集群要素,主动承接转移合作共赢,吸引东部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发展需求的陶瓷企业在平川落户,建立规模更大、竞争力更强的建筑卫生陶瓷产业集群。

依托优势全力推进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

平川各类陶土测算储量达40亿吨以上,种类齐全,质地优良,在西北具有独特的陶土资源优势。经广东佛山市陶瓷研究院综合评估认定完全能够满足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工艺陶瓷等常见的各种产品类型的生产需求。同时平川煤电产业为陶瓷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保障,加之平川陶瓷生产历史久远,培养了一批技术比较熟练的实用型人才,为平川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而且整个西北地区目前还未形成行业优势的陶瓷产区,平川的陶土、能源、人才和区位优势让平川成为西部陶瓷产业集群的首选之地。

同时,平川区具有独特的产业专业化条件、工商业传统,依靠民间微观经济主体的自发创新,并在内生性民间资本积累的推动下,和相对甘肃其他地区体制优势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发展具备西北民族文化特色的日用陶瓷、工艺美术陶瓷产业集群。

合作共赢潜心打造科技资源型产业集群

平川的陶土资源中,全国日渐稀少的紫砂土储量15亿吨以上,有“万土之王”美誉的凹凸棒土10亿吨以上,目前这些资源大多未被开发或处于低附加值开发阶段。为了高效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开发适合平川资源特点的特种工业陶瓷,平川区与国内多所知名大学签订了院地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了产学研合作政府专项基金,利用高校、研究院所在陶瓷领域的技术和研发优势,依据平川区陶土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发展具有平川特色的特种陶瓷产业。同时成立了平川陶瓷研究院和陶土资源开发公司,为实现陶土资源合理规范有序开采,为陶瓷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加强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各主产区陶瓷研究院所的技术信息交流,发挥陶瓷研究院研发、人才、技术支撑平台作用,为平川陶瓷企业发展服务。力争围绕这些科研资源集聚和发展一定数量的特种工业陶瓷企业,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重点、以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特种陶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广东江西联手做强做大陶瓷产业》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广东江西联手做强做大陶瓷产业》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强强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