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中国古代瓷器文化 > 导航 >

中国·文化遗产高层论坛隆重举行

中国·文化遗产高层论坛隆重举行

中国古代瓷器文化 陶瓷文化 中国瓷器鉴别

2021-04-28

中国古代瓷器文化。

6月13日上午,由中共景德镇市委、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的中国——文化遗产高层论坛在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圆形会议厅举行。市委书记许爱民,市委常委、副市长冯林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玉玲,市委常委,副市长卢正大等领导出席。冯林华介绍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及古窑民俗博览区的旅游业发展的情况,马玉玲主持。

参加论坛的专家的有: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刘魁立,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研究局原局长严昭柱,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何星亮,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副总编辑陶建群,国家文博研究员、历史博览区管理处副主任,景德镇市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委员,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特约研究员周荣林,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陶瓷博协会窑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冯青。

论坛的主题是:向世界展示古镇文化,用科学传承瓷都遗产,参加论坛的专家围绕论坛主题系统总结景德镇利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实践经验,用科学传承瓷都遗产,向世界展示古镇文化,并让全社会关心、关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以推动文化遗产事业实现新的跨越。

专家分别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战略思考》、《保护文化遗产、推进文化创新》、《景德镇的标志》和《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进行了主题演讲。

高层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真知灼见,就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及古窑民俗博览区工作进行科学评价、深入研讨,为我市陶瓷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及古窑民俗博览区的发展建言献策。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已经出土和仍埋藏着的丰富的古代陶瓷制品,更难得的是仍然遗存着古代特大规模、相当完整复杂的瓷业体系,堪称人类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保存至今的古代瓷业遗迹以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中国仍然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至今全市登记在册的地面文物1100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0余处,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和窑炉营造技艺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陶建群在最后总结发言中讲到,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的特点,千年不息的窑火铸就的瓷文化是景德镇之魂。几位专家的见解独到深刻,为今后如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创新发展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开阔了人们的视眼。同时认识到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构建科学有致的文化遗产保护,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华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素质,对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重要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专家的精彩演讲,引起了参加论坛听众的强烈共鸣。同时论坛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组、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组、香港有线电视台、新浪网、台湾汉森网络视频、上海《文汇报》、江西日报等中央省市各大媒体的关注。

taoci52.com编辑推荐

历史文化论坛 隆重举行


10月19日,由景德镇海外联谊会、景德镇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景德镇汉唐陶瓷文化研究院主办的“灿烂的文明――历史文化论坛”在豪门大酒店隆重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汪立耕,市人大副主任吴光辉为《灿烂的文明――历史文化论坛》一书首发式揭牌。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方府春,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周建新讲话。

此次论坛在2011国际陶瓷博览会召开之际,通过景德镇海外联谊会这个平台邀请了美国杜克大学教授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刘康等国内外致力于陶瓷研究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旨在弘扬和传承历史文化,就陶瓷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探讨。与会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表了许多具有理论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真知灼见,表现出了对历史文化乃至中国陶瓷文化的极大热情。论坛上还宣布了“景德镇汉唐陶瓷文化研究院”正式成立。

方府春代表市政府对这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出席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此次论坛的召开对文化遗产挖掘,对景德镇的陶瓷事业发展,对该市形成大师云集、人才辈出、精品荟萃、器走天下的繁荣景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希望景德镇汉唐陶瓷文化研究院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再接再厉,不断发掘探索陶瓷历史,以陶瓷振兴为突破口,做大做强陶瓷产业,繁荣陶瓷艺术,让“灿烂的文明”迸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建设繁荣和谐魅力瓷都作出积极的贡献。

周建新指出,这次论坛的召开是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促进事业繁荣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必将推动该市陶瓷历史文化研究迈上新台阶。并希望通过论坛,积极探求历史文化研究新路径,努力开辟历史文化研究新舞台,共同引领陶瓷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携手开创陶瓷文化更加美好的未来。

景德镇汉唐陶瓷文化研究院研究的重点在于立足汉唐高古陶瓷文化的发掘,加强其历史沉积层的研究,把原始属于景德镇地区或者影响景德镇地区陶瓷渊源脉络疏理清晰,还原于历史的面貌。研究的目的在于“古为今用”,使汉唐陶瓷文化研究成为顺应现代陶瓷文化发展潮流,赋予现代陶瓷文化更为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样也为现代陶瓷经济助威与添彩,承传与发扬,开发出独具刘汉、李唐王朝风彩的日用陶瓷、艺术陶瓷、陈设瓷、礼品瓷、旅游观光瓷、汉唐古典瓷等,也即在开发中永久保护,在发展承传中保护文化遗产。

记录片《钧瓷国礼》开机仪式隆重举行


“钧瓷真是太美了,太美了,太美了!”12月17日上午,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编导侯志军女士,连用三句“太美了”来形容钧瓷。当天,由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组织拍摄的大型电视记录片《钧瓷国礼》在禹州坪山钧窑有限公司隆重开机。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编导侯志军、《钧瓷国礼》总策划耿富华、中共禹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钧瓷文化产业园办公室主任霍保宏、禹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刘果岭、禹州市文广局局长白剑华、禹州市民政局党组书记丁进兴、禹州坪山实业集团公司总经理、禹州坪山钧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淇出席开机仪式,并共同为开机仪式揭幕。

《发现之旅》频道是中央电视台以人文探索、科学揭秘类节目为主的专业频道,内容以中国的原创作品,展现中国的本土特色为主,包括中国的文化、历史、地理、社会、自然的真实探秘等。此次是国内首次以“钧瓷国礼”为题材,全面展现、挖掘和记录钧瓷的最高艺术形式——国礼,以及钧瓷国礼创作背后的故事,从而更好的传播和弘扬钧瓷文化,诠释钧瓷的独特魅力。

钧瓷始于唐而盛于宋,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一。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钧瓷国礼是钧瓷这一瓷种巅峰艺术的结晶,是钧瓷艺人高超创作智慧的凝聚,更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与钧瓷文化的高度融合。自建国以来,钧瓷国礼频频出现在政治、外交等重大场合,由国家领导人作为珍贵礼品缔结国际关系,传递中华友谊,承载中华文明,彰显着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已经逐渐成为中国独有、世界共认的知名品牌。

开机仪式上,禹州市向来自中央电视台、各大媒体和社会各界的钧瓷爱好者介绍发布了禹州钧瓷被选定国礼参与重大政治外交活动的情况。近年来,禹州市各个钧瓷生产厂家致力于钧瓷创作,在器型、釉色等方面突飞猛进,呈现出“万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先后有18个钧瓷窑口的56件作品,被选定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成为钧瓷作品中的传世珍宝。其中,我国驻泰使馆赠送泰国国会主席颂萨的钧瓷国礼——禹州坪山钧窑独家推出的“钧瓷首饰”作品,采用传统钧瓷釉珠和瓷片,与金银珠宝和钻石等镶嵌结合,以独特的创意、精湛的工艺和完美的艺术效果,赢得了所有人的眼球。大型记录片《钧瓷国礼》的开拍,将全面荟萃展示禹州市各个钧瓷生产厂家、各个历史时段创烧出来的钧瓷国礼,对于深度挖掘钧瓷文化底蕴、集中表现钧瓷最高成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该记录片的拍摄和播出,钧瓷这一中华瑰宝将以更好、更高的形态,绽放于中华艺术之林。

【精选】“土之印”艺术馆开张庆典隆重举行


“土之印”艺术馆于1506古玩街隆重开幕

【导读】李品康,广东佛山美朮家协会会员。1993年来到佛山,拜潘柏林为师,潜心学艺三年。1997年后,为打好基础,李品康更先后到景德镇陶瓷学院和佛山科技学院等院校求学,并于2000年白手起家,创立美陶河陶艺工作室,可谓历尽艰辛。其代表作包括《稳坐钓鱼台》、《勇往直前》、《顺流、逆流》、《雄风依旧》、《义勇关圣》等,此外,更有多件作品被海外藏家及博物馆收藏。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潘柏林

6月23日,李品康大师再一次迎来了艺术人生的另一个里程碑——“土之印”艺术馆于1506古玩街隆重开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佛山精武会会长梁旭辉,联益陶瓷总经理霍协森、欧艺腰线厂总经理何灿先生、佛山卫浴洁具协会副秘书长吴少梅、总编金亚范以及众多媒体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中国陶艺家李品康大师

活动当日,人声鼎沸、锣鼓喧天、整个开业式沉浸在浓浓的喜庆氛围中;为了突显“土之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主办方还特意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醒狮表演,邀请了潘柏林大师以及梁旭辉会长分别为狮子点睛,点精后醒狮马上龙腾生风、威武雄壮,醒狮舞动,寓意着带来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左起:李品康、潘柏林、梁旭辉、金亚范

开幕仪式上,潘柏林大师对“土之印”的开业表示热烈祝贺。作为李品康的启蒙老师,潘柏林更表示对李品康今天的成就感到欣慰,并希望李品康能够再接再厉,创造出更多有灵魂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石湾陶艺。而精武门的梁旭辉会长在致词中则对李品康大师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认可,表示今后将会一如既往支持李品康大师的艺术创造,为石湾陶艺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作为“土之印”的掌门人,李品康大师听到了潘大师以及梁会长的寄望后也发表了感言,感谢了潘柏林大师多年的栽培,表示今后将会继续努力,不但创造更多动人的作品,更会以传承石湾陶艺为己任,让石湾陶瓷薪火相传!

佛山精武会会长梁旭辉赠送木人桩

“咏春图”剪纸赠送

发言结束后,迎来了整个开业活动的高潮,各大嘉宾被邀请到台上,为“土之印”开业正式剪彩。潘柏林大师,梁旭辉会长、总编金亚范女士以及李品康为“土之印”揭幕,霎时间,掌声雷动,“土之印”艺术馆正式开业。随后,梁会长更赠予李品康大师同样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色彩“木人桩”,寓意艺术传承,生生不息。而中国咏春剪纸第一人邓燕平也即场赠送剪纸工艺——“咏春拳”,在场观众个个拍案叫绝,把“土之印”的开业式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据悉,“土之印”艺术馆位于1506古玩街B331铺,店内珍藏了众多李品康大师的作品。问及“土之印”的成立初衷,李品康大师表示:“其实目前的石湾陶瓷遇到了瓶颈,到底如何更好地发展石湾陶瓷,成了更多老中青石湾陶艺家思考的问题。“土之印”的创立,除了希望让更多市民了解石湾陶艺,关注石湾陶瓷外,更希望把“土之印”打造成艺术交流平台,让更多的有识之士聚集在一起,探讨石湾陶艺。同时,我也希望从交流中获取灵感,创造更多有灵魂的陶艺作品。”

在保护中开发利用陶瓷文化遗产


9月17日,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一名制瓷艺人正在画坯,用纯手工技艺再现明清时期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工艺过程。

9月17日,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古典装扮的乐师为游客献上了瓷制乐器演奏的瓷乐。景德镇瓷乐器采用优质瓷土按专业乐器技术要求精心制作,演奏起来清晰悦耳,美妙动听。

9月17日,皖赣主流媒体“探访古驿道”活动全媒体采访团沿着古驿道步入景德镇。“这里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地区。”考古研究所所长助理、文博副研究员白光华说。

考古资料显示:早在新石器时期,景德镇就开始生产陶器,中晚唐开始生产青瓷,五代创烧白瓷,宋元不断兴盛,明清时期更是成为皇家御瓷和中国制瓷业的典范与代表,对世界制瓷业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一路走来,采访团的记者目睹了景德镇大规模、相当完整复杂的历代瓷业体系及文化遗存,历史遗留的原料产地、作坊窑房、交通道路、水运码头、城池衙署、商铺民居、窑砖里弄,还有仍在延续并浸润在景德镇文化中的制瓷传统技艺民俗等。“目前,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可喜成绩。”景德镇宣传部门相关负责人说,该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770处,其中大部分跟陶瓷文化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全市仅窑址就有52点(151处),初步统计文化大遗址片区规模约20.87平方公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70处。

“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好这些陶瓷文化遗产,不仅能把景德镇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而且还将促进当地旅游业快速发展。”白光华说,该市正在建设45平方公里新城区,给老城区“减负”;保护昌江河系周边从唐至明清古瓷窑遗址。重点推进御窑厂遗址、湖田古瓷窑址和高岭瓷土矿遗址等大遗址保护工程以及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保护沿朝阳路至珠山路为轴线的一条近现代陶瓷工业文脉。

重视民窑文化遗产 培养新时代陶瓷工匠


“民窑作为文化的基石,在瓷业发展和城市文脉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宁钢建议,应重视民窑文化遗产价值。

“古代民窑生产体系是成就景德镇瓷业辉煌的重要因素。”宁钢表示,作为世界上千年手工业城市的典型个案,景德镇工匠以创新的意识和开放包容的精神,形成了高度分工协作的“手工”模板化生产体系,塑造了前工业时代最具竞争力的产业模式。

2018年,国务院同意批复景德镇设立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千年瓷都”承载着“打造对外交流新平台”的历史使命。

对此,宁钢建议,景德镇须以标志性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与转换为契机,发挥文化在城市发展与试验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挖掘陶瓷文化基因,探索保护与传承创新的新模式。“在现有民窑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基础上,结合景德镇民窑特点,探索民窑文化遗址认定标准和保护模式,加强与民窑文化遗产相关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再造。”

在宁钢看来,当下景德镇琳琅满目的陶瓷文化产品,引领着新时代中国陶瓷文化时尚,彰显了景德镇瓷业匠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在继承中国优秀陶瓷文化基础上,艺人不断创新,开创了中国陶瓷艺术的新境界。”

“数万名青年‘景漂’在景德镇创业。”宁钢补充道,在景德镇创业的“景漂”响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赋予了新的文化活力,是景德镇民窑精神的传承和延续。

如何培养新时代陶瓷工匠?宁钢建议,筹划建立集艺术交流、文化沙龙、艺术展览为一体的“景漂”艺术交流中心,不仅能够汇聚合力,还能展示景德镇最新的陶瓷艺术发展成就。“新时代的陶瓷工匠,既传承了景德镇“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精神,也具有时代的“印记”,是文化魅力的彰显和体现。”

此外,宁钢还建议,筹建景德镇(中国)民窑民俗博物馆及景德镇(中国)外销瓷博物馆。展示在千年景德镇瓷器对外贸易史上的不同瓷器产品,让民众了解发展变迁历程,认知景德镇瓷业生产中的创新精神与开拓意识。(李韵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

唐三彩的生产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自然垂流、相互渗化,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现今所见的唐三彩陶器,大量的都出于盛唐时期,其烧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代表了唐三彩烧制的最高水平,然而从晚唐开始,唐三彩的制作逐渐走向衰败。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癣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摄氏度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为850-950摄氏度。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

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仿古产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这么一个过程,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

唐三彩的特点我们现在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首先它是造型,从造型方面来讲呢,它的造型与一般的工艺品的造型不同,与其他时代的出土的马也不同。首先它的造型比较肥硕,这个马的品种,据说是从当时西域那边进贡过来的,所以和我们现在看到的马的形状有点不大相同,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唐马的造型特点,它是以静为主,但是静中带动,你们看到这是一匹静立的马。但是它通过马的眼部的刻画,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圆睁的,然后马的耳朵是贴着的,它好像在静听或者听到有什么动静一样,它通过这样的细部刻画来显示出来唐马的内在精神和内在的韵律。

唐三彩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釉色。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但是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红、绿、白三色,让它交错、间错地使用,然后在高温下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又浇融流溜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中国地理)

文化遗产日 “零距离”接触河北文化瑰宝


□记者冯楠黄蓥

免费看文物精品展、跟民间艺人学点绝活、参观知名历史文化景点……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为此省市有关部门精心筹划的一系列活动,就是想让大家“零距离”接触河北文化瑰宝。在此晚报记者打造文化遗产日旅游图,为读者提供个参考——

路线一:看展览

如果你喜欢看展览,由石家庄市文化局、市文物局主办,市群艺馆、市博物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筹划的“石家庄市文化遗产宣传周”中,就有几个不容错过的展览,这些展览均免费向市民开放。

6月14日至21日,“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展”将在石家庄市博物馆举行,市文物局局长刘正军透露,该展览实在不一般,参展的百余件文物中有些是首次公开展示,其中不乏市博的镇馆之宝。“市博的书画藏品享誉海内外,譬如此次展出的清代《儒经大字塔》以儒家四部经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组成七级浮图塔,整个宝塔的轮廓图案由蝇头小楷组成,令人叹为观止。还有郑板桥、林则徐、董其昌、齐白石等人的书画作品也颇值得一看。”同时展出的瓷器、金石铜玉等展品也看点十足,“像唐代的青釉点褐彩贴伎乐人物执壶,清代的粉彩缠枝莲瓜棱形花盆等都很精美。”

同期“石家庄市剪纸精品展”也将在市博揭幕,展出无极剪纸作品100多件。据悉,剪纸在无极已经形成文化产业,无极剪纸艺人近两年走南闯北,将剪纸艺术发扬光大,对此石家庄市群艺馆副馆长李小吉介绍说:“他们心灵手巧,剪纸题材很广,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此次展出的就有人物、花草、民俗等几大类,还有反映当前抗震救灾的作品。”届时无极剪纸艺人还将进行现场演示。

路线二:看展演

民间艺人的现场表演堪称今年省会“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的一大亮点。6月14日上午,石家庄市博物馆的二楼展厅将热闹非凡,一批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将现场表演各自的拿手好戏,据了解,此次展演将体现“新”和“精”两大特色,记者在这里先说三样——

赵州扇鼓流传在赵县,因为表演者用的鼓很像团扇而得名。扇鼓起源于商代,其轻快、优美、诙谐、幽默、抒情的风格,逐渐演变成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形式,深受百姓喜爱。如今赵州扇鼓以集体舞形式为主,每逢喜庆丰收之时,农民们手持扇鼓,在场院里扭起舞步、敲起活泼轻快的鼓点、唱起民间小调,是他们最为惬意的时刻。

正定竹马也叫“跑竹马”。用竹子扎成马状,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有“高腔”戏班到当地演出,戏中有“跑竹马”场面,被东柏棠村人学会,改为街头表演流传下来。如今东柏棠村的竹马挺有名,表演者身穿古装,还分各种角色。

吹糖人不稀奇,但毫不起眼的一团糖面在河北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马青旺的手里可谓变化多端,而他利用独特的配料、气法、手法,突破了前人在夏日不能吹糖人、搞糖塑的历史,堪称国内独创,华夏一绝。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栏目与崔永元同台表演后,他陆续被各地电视台邀请,先后七次登上央视舞台表演的故事至今被人津津乐道。此次他是摩拳擦掌要为省会百姓献上自己的看家本领。

路线三:去互动

让文化遗产走近大众、走近青少年,是今年文化遗产日诸多活动的一个目标。由省文化厅等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暨河北省首届民俗文化节”就是专门面向大学生的一项活动,6月14日和15日两天将在河北科技大学推出“武强年画展”、“无极剪纸展”、“传统工艺美术展”等展览,对此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省群艺馆馆长马维彬透露:“此次还特别邀请到民俗学家乌丙安到科技大学举行讲座,他现任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还是国际民俗学家协会最高资格会员、中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委员会评委。另外,‘中华传统文化与青年学子’论坛也将在该校举行,这些活动都有助于青少年进一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了解到,6月14日在市博、省会文化广场也将举行一系列专家、传承人与大众之间的互动活动。当天上午,市博物馆展厅将设置咨询台,诸多“非遗”保护专家将进行现场答疑,文物专家则将现场为市民义务鉴宝。同时市博还特设了一个互动环节——有奖竞答,市民可参与答题,答对者将获得书画作品;14日上午在省文化广场,省内有关文博专家也将就有关文物法、藏品保管、修复等相关知识接受现场咨询。

路线四:寻历史

记者昨天还从河北省文物局了解到,6月14日当天省内69处文物开放单位将对观众实行减免费开放,在石家庄包括省博、省民俗博物馆、市博、毗卢寺、西柏坡纪念馆、平山县博物馆、井陉县福庆寺、于家石头村、井陉古驿道、赵县永通桥、赵州陀罗尼经幢、柏林禅寺均免费向大众开放;而赵县赵州桥景区,正定县开元寺、天宁寺、正定文庙、广惠寺华塔、正定南城门则实行半价开放。

中国陶瓷出口论坛“陶交会”期间举行


记者获悉,为配合春交会的顺利进行,组委会策划了一系列精彩务实的活动,并将在中国陶瓷城相继隆重登场。

据组委会负责人透露,4月18日下午2:00—4:00,由中国陶瓷城主办、《建材周刊》协办的“中国陶瓷出口论坛”在中国陶瓷城四楼会议室隆重举行。此次论坛是三大高校的学院派专家、教授的学术联袂,由广东商学院梁碧波教授、武汉大学商学院黄静教授和学院工商学院院长左和平教授分别主讲“中国陶瓷出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陶瓷的品牌国际化战略”和“中国陶瓷工业的竞争力分析”等专题。这次论坛将邀请了众多陶瓷企业的高层领导、出口部经理以及业内专家前来参加。“中国陶瓷出口论坛”是一次将国际前沿理论和陶瓷企业的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专题研究,是一次探讨中国陶瓷出口前景、品牌国际化战略等热点话题的盛会。

由于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中国陶瓷的出口趋势显得越来越迫切。但由于企业在正确把握国际市场行情上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遇到了发展障碍。因此迫切需要有专业人士、专家指引市场资讯,指点迷津,正确把握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引领企业往更高的层面发展。“中国陶瓷出口论坛”正是在中国陶瓷企业的热切呼唤下,为迎合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而诞生的。(易善)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中国·文化遗产高层论坛隆重举行》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中国·文化遗产高层论坛隆重举行》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中国古代瓷器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