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德化瓷器鉴别 > 导航 >

德化陶瓷业在“大洗牌”中咬牙挺住

德化陶瓷业在“大洗牌”中咬牙挺住

德化瓷器鉴别 陶瓷艺术 古代瓷器制造业

2021-04-28

德化瓷器鉴别。

一个人口31.2万人的小镇,其中10万人从事陶瓷产业,构成了素有“中国陶瓷之乡”之称的福建中部地区德化县的产业人口结构。

这导致了100%出口国际市场的德化陶瓷产品,在今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遭受一定困境:德化共1100家陶瓷企业有的停产,有的半停产,3万从业人员离开陶瓷行业。

为此,今年来一场政府、企业、从业人员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陶瓷保卫战在德化上演。

加强政企沟通今年来德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动态,谋划发展对策,引导企业应对;针对企业面临的难题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召开了6次较大规模的企业家座谈会和3次金融经济运行分析会,引导企业正确面对困难,树立发展信心,即使在局部亏损、总体保本的情况下,也要积极接单,企业家已形成微利或微亏都要接单而占领市场的意识,保证企业不停产、不关闭;尽可能留住企业员工,并争取员工的理解和支持,与企业共渡难关;加强与客户联系沟通,保住客户,保住市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尽可能降低资金运作风险,确保企业资金链不断裂,争取在这次陶瓷企业“大洗牌”中坚持住。

争取退税率上调德化政府和企业加强与海关通力合作,积极争取海关的支持,多次邀请厦门、泉州海关的领导和相关人员到德化实地调研,并在德化举办陶瓷出口产品海关商品归类培训班,使德化县生产的鬼节、复活节、情人节等节日用的陶瓷装饰工艺品归类为圣诞节用品,可享受11%的出口退税率,退税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地方政府还加强与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争取提高德化县陶瓷产品出口退税率。今年11月1日起,我国主要陶瓷产品日用及艺术陶瓷出口退税率由5%提高到11%,进一步减少了退税影响。

加强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建设

加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集中财政资金投入公共技术研发;扩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总量,建立创新奖励机制,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初步形成以政府为主负责公共技术研发、企业为主负责个性技术研发的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开展共性、难点技术的攻关,对德化县首条高温电热隧道窑、电热高温双孔隧道窑、微波辊道窑建设分别给予奖励50万元、100万元、108万元;加强“一学院一技校一园区两基地四中心”(陶瓷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学校、福建省德化陶瓷产业园区、国家火炬计划德化陶瓷产业基地、陶瓷产业技术开发基地和福建省陶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网络信息中心、技术管理培训中心、设备技术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建设高档日用瓷中试基地和福建省陶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金属实验室,支持企业创建技术中心、研发机构,推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加快技术创新引导企业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加强陶瓷配方改良、生产工艺改进及釉水创新、使用添加剂节能降温等技术的研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引进使用最新耐火材料、油嘴,设计自动控温窑体,窑炉的室内温差由原来±50℃降低到±5℃以内,节能25%以上,陶瓷产品合格率提高15%,产量提高30%。成功研发在低、中、高温段分别使用电炉丝、硅碳棒和硅钼棒进行烧瓷的技术,建成烧成温度高达1450℃的全自动电热高温隧道窑,节省烧成成本50%,节约能耗34.4%,陶瓷总成本下降11%。凤凰陶瓷研究所成功研发了夜光陶瓷;德化五厂研发的“自生釉骨瓷”,只需中温1200℃-1220℃一次性烧成,和传统两次烧成技术相比节能60%。今年1~10月,德化县共新建改造电热隧道窑31条,预计年可节能降耗3337.4吨标准煤、节约成本1494.3万元;陶瓷用电量2.7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32.3%。

与企业共渡难关德化政府一是强化政策扶持。

兑现已出台的高档日用瓷生产、陶瓷泥料标准化加工、出国(境)参展和考察、争创品牌、鼓励异地设立陶瓷营销点等各项扶持政策。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二是引导企业应对。引导企业改变以美元为主的单一货币结算方式,规避美元持续贬值风险;增加汇率变动合同条款,让外商共担汇率变动风险;开展进出口保险业务,防范海外收款风险。引导出口企业按照进出口国标准组织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应对技术壁垒,重点跟踪欧盟关于REACH(《化学品注册、授权和限制的制度》)和Eup指令(《耗能产品环境化设计指令》)的后续措施,加强预警信息收集,规避设限风险。

着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组建营销联盟,统一对外提价。发挥陶瓷同业公会作用,引导企业加强自律,遵守行业规则,避免无序竞争。继续巩固欧美市场,拓展新兴市场。

德化陶瓷的龙头企业---佳美集团在第104届广交会上,接了一笔老客户300万的陶瓷出口单子,虽然不赚钱,但能够解决当下的就业问题,同时保住客户。佳美认为,挺过这场全球性的危机,德化陶瓷业就能迎来更有发展的明天。

发挥会展作用,精心组织企业参加华交会、商交会、澳门国际消费品展、"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广交会和首届中国"海丝"工艺品博览会等国内外知名展览(销)会,参加首届中国美术陶瓷技艺大赛。在巩固欧美日市场的基础上,引导企业了解东盟、中东、俄罗斯等国外新市场的消费需求,注重将文化元素融入陶瓷作品,开发适销对路产品,着力拓展东盟、中东、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现着手向福建省外经贸厅申请2009年第六届中国k东盟博览会展位。三是抓好市场营销,打响德化陶瓷品牌。统一使用"中国瓷都·德化"标志进行品牌宣传和营销,引导白瓷生产企业申请注册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建立"中国瓷都·德化"陶瓷品牌联盟,推行区域代理和品牌经营,培育二、三级代理商,今年在国内大中城市设立德化名瓷营销中心10家。协助龙鹏、创意、协发光洋等企业争创中国名牌。鼓励企业与陶瓷工艺美术大师联手打造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四是引导企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抓住当前重新洗牌期,引导企业加强联合协作,推进企业内部改制,进一步明晰产权,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控股扩张、股权转让等方式促进企业的整合,加快形成龙头企业创新产品、开拓市场、获取订单、质量把关,中小企业负责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充分发挥冠福、富贵红、协发光洋等企业的营销网络优势,发展委托加工、贴牌生产、代理代销。同时,引导企业加入福建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充分发挥"邦可国际"、"美茵斯"等物流平台的作用,发展电子商务。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寒冬”太长 陶瓷业“被洗牌”


业内认为,由于陶瓷是非标产品,很难出现行业寡头。

受房地产调控影响,陶瓷行业迎来了寒冬,从华夏陶瓷城到陶瓷展览中心,都有不少商家歇业,作为龙头企业的斯米克陶瓷还关闭了部分生产线。有商家直言“已经放弃国内市场”,也有商家无奈表示“今年只要活过去就好”。虽然陶瓷行业已经形成了“旺市拼销售、淡市拼内功”的共识,无奈寒冬实在太长,而这轮洗牌是否会洗出陶瓷行业的寡头时代,也成为了业内热议的话题。

陶瓷行业过冬困难

日前,陶瓷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斯米克陶瓷决定关闭部分生产线,还在6月份后两次裁员。作为龙头企业之一的斯米克都如此萧条,别的中小型陶企生存情况又如何呢?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表示,现在陶瓷行业的情况比2008年还要困难,至今还未从低迷中走出,甚至连上升的趋势都还未显现,“现在去到企业看,很多中小企业都非常困难。”

对于很多陶瓷业内人士来说,此次房地产调控带给陶瓷行业的巨大影响,也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商家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也难改陶瓷行业萧条的现状。有业内人士还表示,三四线城市这块蛋糕看起来很大,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也难以支撑数量庞大的陶瓷厂商,陶瓷企业过冬困难。

或复制家电行业之路

寒冬太长,陶瓷行业也被迫洗牌。据了解,不仅是在佛山,全国很多中小型陶企都关停了生产线,甚至有些龙头企业也无法幸免。在这场洗牌中,陶瓷行业未来将如何发展?佛山某陶企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陶企可能会复制家电行业的发展之路,“在这场寒冬中,强的会更强,弱的要么倒闭,要么被收购,最后会出现寡头时代。”该负责人认为,在寒冬中,陶企拼的就是品牌和管理,如何修炼好内功才能在寒冬后活得更好,“但是很多企业已经缺乏活下去的能力了。”该负责人还表示,现在家电行业比较集中的品牌就是那么几个,以后陶瓷行业也会这样,“预计未来三五年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不过和家电行业会有所不同,陶瓷产品会出现更多个性化的产品。”

蒙娜丽莎董事张旗康则认为,目前陶瓷的品牌很弱,同质化竞争严重,陶瓷产业的集中度很低,“目前没有哪个陶瓷企业能占据市场份额超过1%,而陶瓷品牌的发展更是非常缓慢。对于陶企来说,在终端没有定价权就不算品牌,但是目前陶瓷的定价权不在我们手里,每个地方的经销商都可以和厂家抗衡。”

陶瓷行业难出现寡头?

新一轮洗牌会像家电行业那样,让陶瓷行业进入寡头时代吗?全友卫浴总经理施冰认为,在未来的发展当中,陶瓷卫浴行业的一个趋势,将是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就像家电行业一样,现在行业里剩下的也就几个品牌了,集中度高,这些品牌的实力也较强,带动行业的发展。

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则认为,陶瓷行业和家电行业有根本性的区别,陶瓷行业不可能走上家电的发展之路,“陶瓷是非标产品,而家电则是标准化生产,从这一层面来看,两者并不具备可比性。”蓝卫兵进一步表示,既然陶瓷是非标产品,就很难成就一家独大或者寡头的存在,“即使是在陶瓷业发展了很多年的意大利和西班牙(装修效果图)等国家,也没有出现寡头。”

和蓝卫兵的观点一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也表示,中国的国内市场广阔,细分市场众多,“陶瓷产品需求是巨大的,不可能仅由几家、十几家大企业来提供这些产品,所以即使陶瓷行业的集中度得到提高,也不可能出现寡头。”

陶瓷业在产能过剩阵痛中前进


促进行业规范迅速孵化企业

近年来,随着国内陶瓷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建筑陶瓷企业相继停产、破产的消息不断。于是,一些评论家预言,“十一五”期间,建筑陶瓷行业产能过剩现象可能更加突出,形势将更加严峻。那么,陶瓷行业产能过剩,究竟存在什么弊与利?

就整个陶瓷行业来看,适当的产能过剩现象,或许对于整个行业的成熟非常有好处。一是提升市场竞争的素质与内涵。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部分低档劣质的产品,使陶瓷业尽快规范。二是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它使企业迅速得到孵化,加快市场的成熟。过度的生产能力形成的整个产能过剩,其有利之处是提高陶瓷市场进入的门槛,从而进一步净化市场。

另一方面,产能过剩这一怪物,常常伴随着阵痛。从国家与部分企业的利益考虑,产能过剩是由于过度投资造成的,过度投资又造成资源的无端浪费。

回顾一下近十年我国陶瓷行业的发展,似乎一直是产能超过需要。既有过低级阶段的产能过剩,也有过中级阶段的产能过剩情况,现在中国陶瓷行业似乎进入产能过剩较高级的阶段。因此,现在陶瓷行业的产能过剩并不是此前过剩的简单重复,而是标志着一种革命性的提升。另外,从全世界工业制品生产的产能利用率观察,一般都在70%%-75%之间。而目前,我国陶瓷行业的产能过剩还显然低于国际水平。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陶瓷产业尚处在一个急速上升的阶段,而各地陶瓷企业为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势必会增加生产力度,产能过剩的现象就在所难免。因此,可以预言,我国陶瓷市场存在的产能大于需求的现象,仍然会存在下去。

近年来,尽管陶瓷产能过剩警告不断,但国内陶瓷生产能力与技术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在短短的几年中,许多原属进口的陶瓷产品被国产品牌所替代。

产能过剩可以提高陶瓷行业进入的门槛,而对那些动不动就想在陶瓷行业分到一杯羹的投机商,也给予明显的警示。适当的产能过剩,还可以规范陶瓷行业盲目投资的问题,逐步消除陶瓷的投资过热。激烈的竞争对投资者提出更高的产品要求,再加上陶瓷行业生产愈加成熟,利润空间压缩,将迫使他们作出更加冷静的思考。

此外,陶瓷行业产能过剩所反映出来的激烈竞争,还能够促进市场进行整合,推动国内陶企进行重组兼并,导致一批大型企业的诞生。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国家的许多知名陶瓷企业,也是经过产业重组兼并,迅速结束了长期的“内战”现象,大量的中、小型陶瓷公司被兼并或被市场淘汰,现在仅剩下几家或十几家公司。因此,随着整个陶瓷行业的日益成熟与健康发展,这种情况在将来也许会同样在我国出现。

总之,面对我国陶瓷行业目前出现的产能过剩现象,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避免惊慌失措,正视现实,坦然对待。同时,我们必须加快行业技术创新与确立自主知识产权,较好地迈过陶瓷产能过剩这道坎。

德化力促传统陶瓷业转型升级


从日益壮大的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到高档日用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再到企业的博士后、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创新平台正为德化陶瓷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在企业中创建“教授工作室”,作为学生成才与创业最直接的“孵化”基地,是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适应陶瓷业人才需求所做的尝试。该学院现设置20个专业,致力于培养陶瓷艺术设计类、陶瓷工艺类、陶瓷商贸类等专业人才,实现专业发展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学院还承担了“福建省陶瓷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白云陶生产工艺研究与应用”、“锂镁低温高白瓷研制与推广”等国家、省市科研项目7个,协助十几家企业投入资金3亿多元开展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方案的实施。

有22家高档日用瓷生产企业、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2个事业单位加入的“高档日用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适应市场对高档日用瓷的需求增大的需求,将在高档日用瓷生产技术开发、人才培养、信息共享、生产协作等领域展开合作,突破产业共性关键技术。

科技创新带来的示范效应开始发酵。更多企业正加大投入,研发节能、环保、清洁的生产工艺。“陶瓷窑炉微波辅助烧成技术研究与应用”、“临界氧燃烧技术在陶瓷窑炉上的应用研究”、“高分子与低分子材料在陶瓷生产工艺上的应用”、“陶瓷低温环保瓷土的研发”、“陶瓷制造业信息化应用”……在顺美集团博士工作站,一系列项目研发正在取得成果。顺美董事长郑泽洽介绍,“陶瓷窑炉微波辅助烧成技术”正进入调试阶段,一旦投入运行,将更大地降低成本,提高成品率。

规划显示,今后,德化将加强“一学院、一职校、一联盟、一工作站、一园区、两基地、四中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建设博士后、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研机构,开展技术、产品、管理创新,形成政府为主负责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企业为主负责产品功能个性技术研发的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

融合发力 德化陶瓷业探路转型


近日,“魅力中国白——德化窑陶瓷精品展”在瓷都德化启动。10月底,德化61名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的150件作品将集体亮相故宫博物院。这是德化民间陶瓷首次集体亮相国家级博物院。

德化因陶瓷而兴,陶瓷因德化更完满。改革开放以来,德化人重拾祖业并大胆创新,大力开发现代工艺陶瓷和日用陶瓷,使德化成为国内这两类陶瓷最大的生产基地,也成为传统工艺商品化和国际化的成功典范。

面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种种考验,外向度高企的德化陶瓷业何去何从?德化陶瓷人迎难而上,通过与技术、创意、设计等领域的融合,积极探路转型。

“大考”——十字路口,压力重重

“大姐,您做的是哪一道工序?动作好快。”“这是上釉。我们做技术活,不快不行。”“你们工资高吗,一个月能领多少钱?”

“工资一年比一年高,现在一般都有4000元。”

……

在德化儒苑陶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39岁的技术工刘明霞一边动作娴熟地给陶瓷坯体上釉,一边跟记者聊起来。

一番对话后,记者发现,相比往年,尽管今年经济景气度不高,但陶瓷业流水线上的工人工资涨幅仍然达10%。

儒苑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添福告诉记者,劳动力成本上涨只是陶瓷业面临的难题之一。德化陶瓷业外向度高,产品80%外销。相比内销型企业,德化陶瓷企业极易受人民币汇率、国际市场需求以及全球经济波动等因素影响。

“人民币上半年经历短暂贬值后,下半年以来,似乎又进入了新一轮升值周期,这对陶瓷出口利润影响极大。”徐添福说,目前绝大多数国外客户只接受美元作为结算货币,陶瓷产品出口价格或许没变,但人民币升值却使企业生产成本相对上升。假如接一笔10万美元的订单,人民币每升100个基点,利润就损失1000多元人民币。

国内陶瓷龙头企业冠福公司董事长林文昌则告诉记者,德化陶瓷业的困境还不止于此,“中低端产品扎堆、产品同质化严重、东南亚等低人工成本陶瓷产地崛起、比较优势逐年弱化、欧美客户审美疲劳等其他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此外,由于数十年大规模开采,德化高档瓷土资源供应日益紧张,价格上涨。“过去瓷土价格低廉,陶瓷企业竞相以规模取胜,以量博利。现在,瓷土供需已发生逆转,过去的发展老路走不通了。”林文昌说。

种种迹象显示,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多重不利因素正在综合“发酵”,对陶瓷这个传统的制造业构成“大考”。

“内”变——嫁接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突破困境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境,对于德化陶瓷业来说,加快转型,显得尤为迫切。

本月初,一场陶瓷技术运用推广会在德化进行,现场有来自国内多个陶瓷研究机构的160多项技术。两周来,已有60多家陶瓷企业对接适合自己的新技术。

德化县陶瓷同业公会秘书长赖耀清告诉记者,德化高端瓷土存量有限。加快推广新技术,就是要尽快改变德化陶瓷业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状况,发展高端陶瓷,提高瓷土的集约化利用水平,从而化解成本压力。

统计显示,今年初以来,德化全县政、企在陶瓷业投入技改资金已达2.2亿元,同比增长56%。随着一大批国内外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加速进入,德化陶瓷业的技术面貌和产品结构得到极大改变。

龙头企业率先发力,并结出硕果。

在工艺陶瓷出口大户——佳美集团,一种创新工艺的“陶瓷影雕”,让欧美客商大为赞叹。“把镶嵌在瓷器内部的灯光关掉,它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瓷器,而一旦打开灯光,那便是一幅栩栩如生的陶瓷壁画。”佳美集团负责人赖育豪指着一件表面坑坑洼洼的瓷器说。然后,他打开灯,蒙娜丽莎的笑靥即刻映画在瓷器表面上。

“这是一种借助光影成像原理的工艺陶瓷技术。”赖育豪说,通过对陶瓷的厚薄程度进行“雕刻”,形成透光度不同的瓷层表面,当内置光源打开的时候,图案就自然成像了。依靠这种工艺,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客商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在蕴窑陶瓷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款陶瓷3D打印机正在一个石膏模具上雕刻飞龙图案。先经过计算机设计成立体图像后,再通过打印机的精雕细刻,一条活灵活现的飞龙就展现在眼前,令人惊叹。

“3D打印这项看似高高在上的神秘技术,已悄然走进我们德化传统陶瓷产业里。目前,我们正计划向全县所有规模以上的陶瓷企业全面推广这一技术。”赖耀清说。

面对工业设计的风起云涌,德化陶瓷企业也不甘示弱。

在宁昌陶瓷公司,直接喷在陶瓷面板上的奖牌、风景画科技感十足。曾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宁昌公司,运用喷墨技术,将文字与图案喷绘在瓷坯表面,上釉之后直接烧制成品。“这样的奖牌,放100年文字都不会褪色,而且不怕潮湿、不怕水淹。”公司董事长苏友谊说,有的知名画家为了完好保存画作,专门将作品交由他们制作陶瓷版“副件”。

“既要保证传统技艺的传承,又要进行技术创新,研发新工艺,满足高端客户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工艺获得新生。”苏友谊说。

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涌动下的德化陶瓷业,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外”拓——

牵手电商、创意、旅游新产业,拓展外延

外销疲软,库存高企,如何打开内销市场?

德化陶瓷企业将目光转向了新兴的电子商务。

走进德化电商创业园,密布的陶企电商部、穿梭的物流人员、繁忙的货运车辆,让人目不暇接。这个建立不到3年的电商创业园,目前已入驻企业66家。创业园周边还自主汇聚了数十家电子商务企业和电子商务配套服务企业。创业园,让整个德化电子商务,迅速从“分散”走向了“集中”,产生了可观的规模效应。

统计显示,2013年,德化1400家陶瓷企业建成企业官网300多家、网店2200多家。目前,全县有30%的外销企业借助电子商务转战国内市场,全县茶具销售占全国茶具网络市场近80%,陶瓷电子商务零售交易额突破8亿元。在阿里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中,德化居全国第49位、我省第5位。此外,德化还拥有跨境电子商务企业100多家。

悠久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是德化人骄傲的“资本”。近年来,打响文化牌、带动陶瓷产业升级,成为德化政、企共同的重要工作。去年以来,德化出台了《支持创意产业发展若干规定》等文件,大力扶持传统陶瓷企业向创意领域进军。

走进位于德化三班镇的月记窑国际当代陶瓷艺术交流中心,古老的窑烧技术、美轮美奂的古瓷、自然开放的创作室,让人在怀古的同时,还感受到现代创作气息。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里,中心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和艺术家的身影。中心成立3年来,已吸引逾50万人次前来创作和观摩。

旅游业,是德化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产业。面对游客越来越多的情况,德化加快了陶瓷业与旅游业的双向融合。

德化推出以陶瓷博物馆、屈斗宫古窑址、祖龙宫及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鼎晟艺瓷等省级陶瓷工业旅游示范点为主的“海西陶瓷文化旅游精品线”;开发雷锋等名人雕塑纪念品,举办陶瓷文化旅游节、陶瓷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等活动,建成集陶瓷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农特产品为一体的陶瓷一条街,开设“陶吧”体验馆;建成省旅游商品陶瓷研发中心及6家配套生产基地,打造集参观、体验、购物、休闲为一体的陶瓷文化旅游品牌。

“旅游与陶瓷、陶瓷文化的融合,带动了陶瓷产品的销售,提升了陶瓷产品文化附加值,并且延伸了产业链,为德化陶瓷业转型升级和整个德化的经济打开了新的领域。”德化县委书记吴深生说。

晋江陶瓷业困惑中寻商机


近日,记者在素有“中国陶瓷重镇”之称的晋江市磁灶采访时了解到两个信息,一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整个晋江陶瓷业新增25条用于生产外墙砖的生产线,总投入超过3亿元人民币;二是近些年来,晋江陶瓷企业中颇有实力的一些公司接二连三倒闭被银行拍卖。这种前仆后继的投资方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本报记者对此深入调研后发现,营销手段单一是企业的软肋。

跟风生产和价格战困惑

记者走访了多家当地陶瓷企业,老板们一致认为,要在市场亮相,只有拿出创意新、质量佳的东西才不会“走投无路”。但是,深入了解晋江陶瓷企业生产现状,不难发现企业在生产中跟风现象严重,一家生产就会有一大群跟随者。比如说前年有一家企业开发出一种连体的琉璃瓦系列产品,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当地只要生产琉璃瓦的企业全部跟着生产这种连体瓦,价格一下子就降了大半。在整个晋江陶瓷业,跟风生产和价格竞争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

世隆面砖厂的老板吴明家认为,陶瓷业的发展要立足本地特色,晋江陶瓷在外墙砖和硫璃瓦两大品种上占有绝对优势,本地的大多数企业都是靠这两大类产品起家的。上世纪末,受广东省陶瓷业生产地板砖的影响,当地很多知名企业跟着引进设备转型生产地砖。但是由于受到技术和规模的限制,晋江企业生产的地板砖在质量上不如广东生产的,成本倒比别人高许多,所以得不偿失,到现在为止,晋江市所有的陶瓷企业没有一家可以规模生产出大规格地砖。晋江陶瓷要做大,只有扬长避短,做强做大自己的特色产品。

“汇源集团就是跟风广东陶瓷企业生产地板砖,投入过多,对产品市场定位不准确,最终导致产品销路受阻。”原汇源集团杨副总分析道:“目前,新增加一条生产线就意味着1000多万人民币的投入,但是陶瓷行业的特点是成本回收的过程较长。一旦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对企业资金的运作肯定是一大考验,现在看来盲目扩产就像是一场赌博。”

这种分析不无道理,上个世纪末,晋江陶瓷一下从外墙砖转型为地板砖的生产,规格从最初的0.3平方米发展到后来的0.5平方米,最后是1平方米的大规格地砖,生产厂家包括本地最有名气的汇源、东方、万通、中辉等数十家集团公司。但是这些在当时辉煌一时的生产厂家均已宣告破产。前面垮下来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过于追求产品结构的多元化,别人有的产品我都得有,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企业的能耐,到头来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幸免于价格战,而使整个晋江陶瓷业受到重创。

一家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市场的供求关系虽然有规律性,但实际上目前供不应求的局面能持续多久,没人能预测得到。再加上众多企业纷纷扩产,有可能导致产量激增而供过于求,进而形成新一轮的价格战。

找准站位赢得商机

晋江陶瓷是全国陶瓷业四大生产基地之一,年生产陶瓷4亿平方米,其中外墙砖占全国生产量的2/3。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房地产建设热潮激活了陶瓷业,使低迷了很长时间的晋江陶瓷得以复苏。由于晋江陶瓷业在外墙砖的制作方面有独到之处,所以销售一路看好,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从去年新增的都是外墙砖生产线来看,晋江陶瓷厂家的投资已经回归理性,新目标是把外墙砖做强做大。

记者在晋江市“中国陶瓷城”展示中心看到,外墙砖在这里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规格和花色数以百计,价格从高到低。陶瓷城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生产厂家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对企业资源也进行了整合,企业的市场营销手段不断丰富,促使陶瓷行业实现多元化经营。现在当地生产企业加大对外墙砖的开发力度,不管是质量还是花色品种,相对前几年来讲,提高了好几个档次。这几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小城镇建设力度的加强,给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晋江一些陶瓷企业主攻国内农村市场开始取得成效,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到各地农村市场。

如今晋江陶瓷厂家已经注重在产品的销售中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营销大军已遍布全国。同时,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成都、西安、昆明、南京、营口等城市投资建设陶瓷市场。去年底北京奥运会场馆首期价值约2亿元的外墙砖,全部采用晋江厂家生产的,这说明晋江陶瓷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正在进一步扩大。

陶瓷业备战销售旺季进行中


近日,记者在华夏陶瓷博览城走访的众多陶瓷企业中发现,各企业都在纷纷的开会,像是为迎接大战前做的准备。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对记者说,每年的9、10两个月对于陶瓷行业来说是销售旺季。要想在这两个月取得好的销售成绩就需要在8月开始策划销售方案。记者也注意到近几日来华夏陶瓷博览城挂有外地车牌的轿车多了起来,拉货的运输车也比上半个月多了。四处奔驰的大小货车,外表亮丽的外地轿车,拉来了陶瓷行业的销售旺季。这个时候聪明的陶瓷企业要怎么抓住这个销售旺季,企业怎样才能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呢?佛山××大型陶瓷生产企业市场部经理彭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佛山大大小小的陶企都苦思冥想地策划新一轮的企业促销。至于策划是否到位,或许还需假以时日,让市场说了算。

理性和感性推广和宣传

山东某知名陶瓷企业销售总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就要从感性方面跟理性方面入手。产品的设计,展厅的设计是我们制作的概念去迎合消费者审美趋向,这是感性层面。理性层面就包括我们的质量,价格的定位,怎么让消费者理解表达方式。我觉得这两方面做好了,应该在市场上就可以做好。这两块作细了,抓住消费者心理的问题就不是很大。但是行业里面做细的很少,感觉行业比较好的马可波罗、道格拉斯,在这个方面做得很细,他们已经跨出了一大步,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这个对后来者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后来的企业也应该在这两方面下功夫。理性都做完了,感性层面,营造环境,展示产品,细节上的融合在一起。放在市场里面就能有好的效果了。“比如说有的人拿了那种很艺术的电影票,看了一场觉得不过瘾还会看第二场,甚至第三场。这些人中有很多的人看不懂,为什么还想看?这就是感性的东西在里面,听别人说很好看,自己就想去看看是个什么好看法。这就是感性层面的东西。”该总监对记者解释感性时说道。

沟通了解超越消费需求

“了解消费者的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超越消费者的需要。这是我们做终极市场的目标。”某品牌企业策划专员说。但陶瓷企业做专业市场调查的很少。终端的经销商素质很低,他们不想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只想知道自己卖了多少产品。有很多的经销商就是这样。

因为终极目标是很漫长的道路,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实现的。企业先要注重素质的提升,然后经销商素质的提升,如果老板认识不到这一点,经销商人事部认识不到这一点,也没有用。

第一个就是要了解消费者真正的需求,消费者买我们的产品,在消费的过程中,会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是受设计的影响,还是网络的影响,还是广告的影响,还是专卖店的影响。

所以我觉得作为终端营销的话,要打动消费者就要了解消费者真正需求是什么。他装修的房子要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空间,需要什么样的服务,需要什么样的购买,预算是多少?

第二个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及时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并不是会满足消费者需求。比如说家里有老人和小孩,家里是多大的房子,要什么样的空间,如何满足家居的需求,或者是整体的方案。比如说橱柜,他基本上都提出了整体的解决方案,包括做装修,做墙面,包括做地面,站在消费者面前,提供整体的方案,这也是消费者所需要。

第三个我超越消费者的需求,如果能做到超越这一点,你这个品牌很厉害,市场的影响力都会提升。真正做到品牌,包括产品在终端市场是物有所值,物超所值。

把这三点真正做到实处,落在细节,我想很能打动消费者的心。

专业化销售离不开品牌“陶瓷行业到现在位置,还没有真正意义的品牌。品牌拿到幼儿园问小朋友,问你听过东鹏吗?他会举手不知道。你问小朋友你听过麦当劳吗?肯定有人说知道。”一位陶瓷行业的资深人士对记者说。陶瓷到现在,不是吸引消费者,更关注的是如何把产品卖出去,这才是我们的目标。消费者在买陶瓷的时候,首先到设计师,家装公司询问,受到不明确的因素影响他的决策。我觉得要与家装公司的合作,网络合作,通过这些渠道来卖陶瓷产品。我们的目的是想把产品卖出去,我们不会因消费者而降低我们的销售渠道,企业要真正的吸引消费者,最终是要*品牌,服务、专业化的销售。所以企业必须要找一些渠道满足企业销售的需求,而不是一味的搞自卖自夸。“我们不会走农村市场。高端品牌的建立是很难的一个过程,要是再从高端走向低端无疑于自杀行为。像××品牌陶瓷以前走的是高端产品,就是一直搞低价格促销,使产品变的像地摊货一样。若想再次重新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很难的了。”佛山某知名品牌销售经理如果说。在油漆行业,很多的消费者根本就不懂油漆,有些消费者就指定用立邦漆。他比陶瓷还要专业,这个企业很专业,甚至有很多的消费者,在买油漆的时候,为什么要买立邦漆,他也说不来什么道理?听别人说很好,就说不错。因为他根本不懂油漆,这就是感性,也叫口碑。“品牌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还有就是企业到底有没有这样的实力来做品牌。在北京盛事过后,我们企业会联合冠军做一系列的宣传来提升自己的品牌。”福建某陶瓷企业老总在接受记者时说。

打动消费者首先要打动经销商

这其实就是一套很感性的流程。在这套流程的支持下,企业有什么方式打动消费者?专卖店的产品,高频率的广告投放,导购的标准化运作,产品差异化,概念差异化的塑造,这都是很实际的东西,也是较细的工作。经销商不协助你做这些东西,一切口水都是白流。真正的销售人是什么样?十秒钟判断消费者是什么样的人?用什么的方式,有什么样的摸底,到细节,怎么解除消费者的抗拒,怎么解除自己的服务问题。这些东西,做培训也好,还是终端技巧也好,这些细节都很重要,关键是经销商愿不愿意。如果经销商不愿意。再谈10年也一样。

“像一个经销商,他的资金、实力和人员很规范,他对陶瓷行业了解很少,我们会对他进行思想上的引导,产品熟悉的引导,对过往陶瓷历史的介绍,让他有这个模式去了解这个产品,这很重要。国外的客户不需要我们的品牌,他只需要我们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要的是让国外的客户接纳我们的品牌。让我们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做大做强。”佛山一家企业的老板在聊到如何打动经销商的时候对记者侃侃而谈。这是以后陶瓷行业的方向,其实的陶瓷行业已经着手在做这一类型的工作,怎样开拓国际市场,已经提到了工作仪程。以前我们是追求量的方向,现在完全是两种概念。

要做市场调查,要让消费者感性的一面去了解他们对陶瓷认识的概念,要针对他的概念去做产品的策划手法。就算是一片砖,消费者对砖的规格,颜色,机理非常高。就像一件衣服,质量不一样,表现得气质也不一样。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一个质,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过往做策划。

所以我们策划这块,我们营销的监控能力很差,策划的执行力很弱,我们专买店监管执行力不到位,可能我们的执行力就在这个环节中出了问题,我们能不能采取往下面派监督员也好,或者是驻店的销售员也好,由总部进行调配,进行资源整合来做,我觉得是一种创新。

增值的服务就是客户的关系

“如果要把产品卖得更好,目前要解决几个问题,客户的关系,增值的服务,包括跟房地产做一些合作,这些很实在,谈别的没用。”山东一家知名品牌负责人对记者豪放地说,如果从家庭到公司化运营,告诉它怎么做好团队运营,这是很务实的东西,要一个老板拿1个亿做品牌,这是不现实的。

“营销作为企业的比重会越来越重,甚至会占到核心的部分,很多企业营销对企业不是很重,但是我个人觉得,营销策划对一个企业来说,是企业的文化的一种灌输。”业内资深策划张某说。营销策划的作用是很核心的,不光是广告做得好。大街小巷都是立邦漆的广告,还有一个就是口碑,一个好的产品,几乎是没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这很重要。反观的陶瓷行业,在营销这个方面,在推动市场这方面,我们同样也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推一个是拉,推是*我们的口碑去推。当年的鹰牌每年做14亿的时候,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收入?但是他没有花太多的广告费,为什么还能做到14个亿呢?重要就是他做到了好产品。他的口碑在当年可以说是一枝独秀。这就是推。所有的消费者只有要买一片砖都会有档案留在企业。以后企业会提供很多的增值服务,比如寄一个生日贺卡,每年都会搞随机搞抽奖旅游,并开通一些免费服务热线,促进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提升社会服务时效。

做专卖店做增值服务

佛山某展厅经理对记者说“陶瓷产品的价格,企业形象,产品的推广、广告,是怎么制订?消费者去买产品的时候,看专卖店比较好,才进来看,进来是看你的价格还是销售人员的态度。”所以要把整个价值链做得细致的话,就会非常清楚。如果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比较敏感,我们会在价格上做一些促销活动。如果是他受电视媒体的影响比较大,我们就要做一些媒体上的东西。要如何吸引消费者,不仅是在产品上面下工夫,还要有专卖店的形象,我们的服务形象管理,还有售后,这些东西才是最终吸引消费者。

依靠高能耗走到尽头 佛山陶瓷业洗牌动真格


依靠高能耗投入的陶瓷企业发展之路终于走到了尽头。

12月初,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节能减排”列入明年经济工作的八项任务之后,12月12日,在中国陶瓷最具影响力的佛山,第三次加快推进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治理工作现场会在南庄召开,政府已经明令关闭一批为数不少的高能耗陶企。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之手下,陶瓷业洗牌真正拉开了帷幕。

这是广东陶瓷业最有代表性的一条路,路旁陶瓷企业广告牌林立,据不完全统计超过100个。

但经过这次整治,究竟还有几家陶企能幸存呢?

综述

陶瓷业洗牌真正启幕

几年来,有关陶瓷行业洗牌的论调都一直甚嚣尘上。但显然,这次是动真格的了。与以往“洗牌论”有所不同,这次的驱动力不再是价格战,也不是管理绩效,也不是设计的原创性,而是有关节能减排的技术和成本壁垒。

早在今年4月份,备受关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以下简称《能耗限额》)审议会就在陕西咸阳举行,一度触动了众多陶企的神经。

随后7月1日,陶瓷制品的出口退税率从8%调整为5%,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两次下调,由13%调到5%。加上今年人民币不断升值,陶瓷产品出口的利润被一再打压。

如果说有关《能耗限额》的审议还停留在行业内部的话,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对于陶瓷等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宏观调控再下一城:将“节能减排”作为2008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方面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之后对出口企业利润的压缩,以及对治理污染、降低能耗决心投入之后的成本增加,一方面是陶瓷生产的原材料开始持续涨价,重重压力之下的陶瓷企业显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艰难。

由此,在中国陶瓷重镇佛山,政府之手开始强势介入,而且一出手就关停了35家厂。表面上看,这太残酷!但事实上,这却可以理解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一剂猛药。

在记者的采访中,很多业内资深人士对政府的做法表示了认同,太多的同质化重复建设,在靠不断地增加投入赢来利润的同时,也造成了更多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产品上市后又会面临异常惨烈的价格战。单位产品的价格不断降低,投入却不断增加,行业发展的脉象由此开始错乱。而政府的介入,让这些粗放型投资开始退烧,不但节约了资源,而且还为很多实力品牌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然,政府的强势介入并非一味地打压,也会加大投入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12月19日,财政部表示,为鼓励企业的节能减排,对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项目及专用设备投资,实行定期减免或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节能减排专用设备投资,实行企业增值进项抵扣政策。政府煞费苦心,大家也是有目共睹。

契机

“节能减排”被列入明年经济工作八项任务之一

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描述2008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时,指出:“加大攻坚力度,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

“明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

“必须完善政策法规,注重用法律手段促进节能减排……加快制订和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

反响

佛山重拳整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闭幕,佛山市政府便即刻响应号召。12月12日,佛山市第三次加快推进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治理工作现场会在南庄召开。

禅城区常务副区长刘宏葆表示,禅城区将在2008年底以前,通过各种形式淘汰90家低端的陶瓷企业,目前已有35家停产或关闭,仅有25家企业被列入“改造提升”的名单。

但这并不意味着将保留这25家陶企,如果整治不达标,在2009年6月之前,该区内的陶瓷生产企业同样可能“一家不留”。

方向

陶企数量减少,综合实力增强

政府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治理力度的加大,让陶瓷行业拉开了“洗牌”的大幕,那么,陶瓷行业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呢?

改造提升限期整治

记者采访得知,佛山对陶瓷企业的整治并非是简单的“一刀切”,在重手关停35家企业之后,还规划出25家企业被列为“改造提升”类,将对照清洁生产标准进行限期整改。

据了解,南海区政府对治理罗村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投入达到了1.6亿元,禅城区则以5000万元成立了“陶瓷产业整治工作专项资金”,用于补贴、补偿或垫支因陶企关闭、搬迁、转产造成的土地停租、职工欠薪等。南庄镇也已决定拿出1亿元用于该项整治。佛山市副市长李子甫表示,市一级也准备拿出500万元,明年重点鼓励整治工作推进最为出色的罗村和南庄。

外迁生产基地

记者获悉,今年开始,佛山已经有不少陶瓷企业外迁。外迁地方近到省内的清远、河源、肇庆,远到四川、东北、山东、江西、湖南等地。

仅以江西为例,从今年6月开始,佛山的6大陶瓷企业(东鹏、金意陶、新中源、新明珠、欧雅陶瓷、英皇卫浴)投向江西的陶业资本就近70亿元。其中,8月28日,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与江西高安市政府正式签订协议,计划投资12亿元,在该市八景镇的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上马建筑陶瓷项目生产线。10月29日,新明珠与高安“二次握手”,将新明珠高安工业园的总投资额追加到24亿元。追加投资后,新明珠高安工业园项目占地达3500亩,生产线将达40条,预计瓷砖年产量将达到1亿平方米以上。该项目成为佛山在江西最大的建陶投资项目。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对记者说:“前一阵去沈阳看一家新迁的陶瓷厂,环保做得相当好,污水养鱼都没问题。迁往外地的这些陶瓷厂像新明珠在环保上都相当重视,政府支持的力度也很大。”

当然,外迁本身就是一次行业洗牌的过程。经过重新规划之后,很多企业开始向管理和技术以及通过设计等手段追加的产品附加值要效益,这本身自然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发展“总部经济”

大批的企业外迁之后,佛山陶瓷的整体品牌将如何维护呢?蓝卫兵告诉记者:“转移的只是制造,而佛山陶瓷的灵魂还在这里。以后的佛山将成为展示中心,信息、服务、物流、研发中心。”

对于这种认识,佛山市政府给赋予了一个更好的品牌“中国陶瓷业总部经济基地”,这就是佛山陶瓷未来的定位。7月26日,佛山富泰投资有限公司投入巨资7.5亿兴建瓷海国际中国佛山陶瓷交易中心。9月28日,中国陶瓷城二期项目奠基,并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牌为“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这两大项目应该是对“总部经济”的最直接支撑。

声音

佛山陶瓷产业不会“空心化”

何新明: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不赞同佛山陶瓷产业“空心化”的提法,政府提出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城市环境,赶走污染,做强陶瓷的号召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城市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的过程。

产业优化升级的结果,一是陶瓷业转移后其他产业取而代之,二是陶瓷产业转移的是制造业,随着总部基地的建设,陶企的总部、营销、研发、物流仍留在佛山,就像乐从的家具、中山的灯饰一样,仍保留区域品牌。

应该保留“佛山陶瓷”的标准

蓝卫兵: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

我觉得应该留下“佛山陶瓷”的标准,不论你是迁到江西还是四川,不论你在哪里生产,在别人眼里,你都是“佛山陶瓷”。就像日本电器一样,生产都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中国,但在全世界眼里,它都叫日本电器。毕竟,佛山陶瓷有5000多年的文化底蕴,现代建陶也有20多年历史,这些是无法抹去的。

德化陶瓷业善借外力行销海外


提升区域产品竞争力,扩大企业出口优势。3月11日,德化县被正式授予“省级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牌,标志着全国首个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在“中国瓷都”——德化县全面建成。

三年多的“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不仅使德化出口陶瓷的不合格率在近三年来呈现75.16%、41.13%、20.62%的下降趋势,更为深远的影响是,曾以价格优势取胜欧美市场的德化陶瓷,如今开始以设计、文化、品牌等为突破点,邀请西方设计师加盟团队,设立境外分公司,吃透外销市场。

接文化激活出口市场

在开馆不到一年的德化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国际文化区,现在正进行着一场生动的世界文化导览:圣诞节、丰收节、复活节、玛雅文化、格林童话……通过将世界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各具魅力的文化元素融入陶瓷设计,去年,顺美陶瓷以1800多万美元的出口量成为德化县最大的陶瓷出口企业。

受国际需求不振影响,近两年,作为全国最大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的德化,陶瓷出口企业遭遇瓶颈,不过顺美集团却在2013年保持了80%以上的出口量,其中一项重要的创新举措便是大胆借用西方文化,开拓外销市场。

“不管世界各地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区、哪一种宗教、哪一个地方习俗,只要客户提出要求,我们就能按其需求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让产品更适销更对路。”顺美集团办公室主任徐海燕向记者透露了公司的设计、研发人员结构组成:180多人的团队中,5%来自德国与澳大利亚,只有50%左右属于公司员工,而其他的则是来自台湾、香港地区的知名设计师、省内高校学者、国家级或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等。

借西方设计师之手,设计出符合西方审美的工艺陶瓷,一批又一批融合了西方文化元素的德化陶瓷重新激活了市场。据了解,2013年,顺美陶瓷7成以上的出口陶瓷在海关编码中被归为文化产品出口。

打品牌从价格战中突围

人民币升值,人工成本、运输价格上涨,让德化陶瓷一直引以为豪的价格优势,现如今已基本丧失。尤其是随着越南、柬埔寨的崛起,欧美的订单纷纷转向这些国家。一位陶瓷业内人士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在越南,500元的工资可以请到一个总经理,而在德化,总经理的月薪至少要6000元。

不过,根据泉州检验检疫局的统计数据,2013年,德化陶瓷产值却达150.1亿元,仍然实现了20.7%同比增长。在德化业内人士看来,这与德化陶瓷的“品牌突围”不无关系。

2011年,德化协发光洋高端日用陶瓷挺进迪拜七星级酒店;2011年前后,德化富贵红陶瓷赴新加坡、古巴等各个国家参加国际性艺术精品展、博览会……事实上,近年来,在德化县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陶瓷企业逐渐走出国门,到国外设立研发中心或办厂的不在少数。据介绍,早在2002年,顺美便在德国设立了研发基地和营销窗口。同时,研发、销售两端在欧洲与高层次的同业进行竞争、合作,逐步实现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德化陶瓷业在“大洗牌”中咬牙挺住》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德化陶瓷业在“大洗牌”中咬牙挺住》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德化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