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中国古代陶瓷器 > 导航 >

江西黎川欲打造"煲都" 成中国陶瓷大县

江西黎川欲打造"煲都" 成中国陶瓷大县

中国古代陶瓷器 中国古代葫芦形陶瓷器 陶瓷艺术

2021-04-06

中国古代陶瓷器。

讯江西抚州黎川地区作为江西省最穷的地区之一,在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并不突出,而随着陶瓷大军疯狂入驻江西之后,黎川成为了第二类目标,在继高安之后是否又会出现一个超级大污染地区?这真的是令人感觉担忧,当地的特色产品在于耐热性陶瓷生产,并且是当地大力支持的产业之一,作为一个小县但是黎川的呼声却非常高,仅仅只有五家耐热陶瓷企业却声称将成为中国陶瓷大县,变身为中国“煲都”。看来黎川实在是志存高远,有着以区区数十里之地而挑战全国强势地区的决心。

口号总是响亮的,而实际状况又如何了?黎川当地不少企业已经和学院进行了合作,一次借助学院的先进技术将企业的生产工艺进行大幅度提高,当地鼓励企业进行创新但是在环保方面的细则并不明显,因而这让市场上比较担忧其是否会成为第二个高安,要知道高安的生态环境在短时间根本就不可能逆转。高安这种以牺牲环境为经济利益的做法实在是令人感到无语,当地为了追求利益根本就没有考虑过环境方面,最终被全国主流媒体共同讨伐。

黎川此次培养的重点项目也是陶瓷,而陶瓷在生产过程当中造成的污染最大,那么到时候如果没有注意好环境则很容易导致环境出现污染。目前黎川的陶瓷卫浴企业主要还是和当地一级江西本省项目进行合作,虽然去年某企业还曾经销售过产品熬海外,但是今年则难以延续海外方面的业务。黎川在中国卫浴市场当中可谓是名不见经传,而江西在卫浴市场当中也是处于靠后的位置,近年来江西卫浴市场的发展不过是一个数字的发展而并没有任何的品质,江西的卫浴企业基本上都是外省赶出去的高污染企业,选择江西只不过是因为当地经济较为落后。

黎川距离中国陶瓷大县的目标到底有多大的距离?就目前全国一些陶瓷县的情况来看,其他地区主要的优势不仅有时间方面还有数量方面,而且对于环境污染的控制也明显强于江西,因而在未来市场的角逐当中黎川想要迅速成就第一名号实在是难上加难。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株洲醴陵陶瓷艺术城欲打造“中国瓷谷”


瓷城醴陵,荆楚古邑,是文明全国的“古瓷都”和“花炮之乡”。

如今,这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生机勃勃,活力迸发,正以矫健的步伐,奔驰在从产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跨越的征途上。

瓷城支柱,转型升级绿色链

大潮澎湃,百舸争流。

株洲醴陵是一个以陶瓷花炮传统产业为依托的生产出口基地。然而在新一轮发展浪潮中,醴陵人发现,浏阳、宁乡等一些省内县市以惊人的速度裂变发展,株洲县、攸县等一些相邻县异军突起,标兵越跑越快,追兵越追越近。县域经济竞争加剧,不进则退。

株洲市委常委、醴陵市委书记谢清纯掷地有声:“争一进百,科学跨越”,各项工作在全省争创一流,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醴陵市委将新型工业化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醴陵市“一心一意谋产业,聚精会神抓集群”,着力调结构,转方式,瞄准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化”,产业园区“品牌化、特色化”,新兴产业“两型化、规模化”,三抓并重,将陶瓷产业培育成以新型陶瓷材料为核心的战略性产业,将花炮产业培育成安全、环保、时尚产业,推动“醴陵陶瓷”列为株洲市“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之一,带动轨道交通、汽车制造业的配套跟随和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技术等生产性服务产业的蓬勃兴起。

去年,株洲醴陵共引进新型产业项目24个,合同引资79亿元,创历史新高。电瓷电器产业园、汽车配件产业园、高档旅游鞋制造、箱包制造等十大项目,使得醴陵产业发展多点开花。

活力迸发的醴陵,连续四年获得“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红旗单位”殊荣。去年,醴陵陶瓷产业迈上“两百亿”台阶,花炮产业达到“一百亿”规模,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508产值过亿元企业12家。今年上半年,醴陵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7亿元,同比增长43.3%。

绿色发展、转型发展、两型发展,使醴陵两大传统支柱产业实现华丽转身。

世博传奇,“概念服务”放异彩

醴陵市委、市政府把做概念,优服务,搭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发展平台,作为推进产业发展的抓手。

抓住国家出台“调方式,转结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安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园区发展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培育集群,培育龙头,培育品牌。

去年,醴陵市按照“政府做概念,企业做品牌”的思路,整体打造“中国釉下五彩瓷之都”区域品牌,《世博传奇——瓷瓶上的世博故事》,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釉下五彩瓷在世博展馆大放异彩,醴陵陶瓷产业品牌进一步提升。

抢抓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机遇,推进天然气的使用扩面,将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该市陶瓷产业燃料成本降低50%以上,产业标准化率提高10%以上。

打造区域物流中心,促进银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醴陵生产性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企业出现困难,醴陵市委、市政府总是在第一时间排忧解难。

2008年,株洲时代金属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还只有5800万元,去年一举跃过2.8亿元。谈起公司的成倍增长,董事长顾东来说,缘于醴陵市委、市政府的倾力扶持。2009年,谢清纯带队来公司现场办公,公司很快从银行获得2000万元的贷款,完成了设备和工艺技术的改造,产能实现成倍扩张。

近几年来,醴陵各部门干部服务企业蔚然成风。

文化软实力,让发展引擎“飞起来”

今年4月28日,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奠基。

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规划占地650亩,总投资达20亿元,建设陶瓷文化、艺术、教育、科研基地,将其塑造成株洲和湖南的一张产业名片。

醴陵在引导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企业向园区集聚,产业向园区集群的同时,挖掘产业文化特质,以文化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技术链高端发展,实现“醴陵制造”向“醴陵创造”转变。

醴陵陶瓷产业园党工委书记向平说,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瞄准打造“中国瓷谷”,壮大智力和文化引擎,目标是推动“千亿陶瓷产业”实现由“跑起来”到“飞起来”的转变。

引导企业和国家陶瓷艺术大师对接,醴陵拥有15名国家陶瓷艺术大师,在陶瓷产业园规划中专门建设艺术大师工作室和生产基地,“华联瓷业”和艺术大师合作,成功开发出酒瓶瓷。

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为基础,规划建设陶瓷学院,定期为园区企业提供技能培训。

做大陶瓷品牌,放大文化优势,园区产业聚集力迅速提升。

枯燥的数字远不能描述现实的火热场景。走进产业园区,一股勃勃生气扑面而来:先后入园投产的55家企业,不仅为社会提供了3万余个就业岗位,还诞生了“时代金属”和“华联瓷业”等6家亿元旗舰企业,占醴陵工业亿元企业的半壁江山。

江西黎川陶瓷产业铆足劲头再发力


邦企、华冠、金海利等陶瓷企业4月底试产;舒雅、欣天利等陶瓷企业正在加紧兴建厂房和附属设施;京尚、佳宜、怀泉、嘉顺二期扩建等4个陶瓷项目已开工建设。8月6日,走进黎川县陶瓷工业园,只见一派建设与生产的火热场景,一大批陶瓷企业的入驻,壮大了产业规模,同时,康舒、环球、嘉顺、九洲等老牌陶瓷企业正在进行扩建,扩大生产规模,推动产业升级。今年1至7月,该县陶瓷行业实现产值10.6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税收4240万元,同比增长17%,陶瓷企业总产值占园区各企业总产值的20%以上。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第十九条明确支持黎川陶瓷产业基地建设,该县紧紧抓住这一发展契机,编制了《黎川县十年陶瓷发展规划》,规划了万亩陶瓷工业园。组建招商小分队,以引进日用陶瓷、耐热陶瓷、艺术陈设陶瓷及配套企业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几年来,该县先后引进原料、燃气、色釉料、花纸、机械、包装、物流等10多家陶瓷配套企业。投资5000万元的金海利陶瓷有限公司,2012年落户陶瓷工业园,现已建起了两栋厂房和一条陶瓷窑炉生产线,专业生产杯碟等陶瓷产品,于今年4月进行试产;县工业园区落户企业——天龙刺绣公司老总邓国彬,去年与人合股投资5000万元,办起了华冠陶瓷有限公司,专业生产耐热陶瓷产品,于今年4月点火试产。2012年以来,该县先后引进佳宜、华冠、舒雅、欣天利、嘉顺二期5家耐热陶瓷企业,以及京尚、邦企、怀泉、铭川、金海利5家日用陶瓷企业,全县现有陶瓷及上下游配套企业52家,其中年纳税额超50万元的有22家。新引进的陶瓷企业中,已有4家陶瓷企业进行试产,6家正在兴建厂房和附属设施,预计今年10月底进行试运营。

为鼓励能人返乡创业,该县通过寄公开信、开座谈会、走访慰问、建立同乡会等方式,定期向在外企业家通报黎川经济社会发展及投资环境情况,通过打“亲情牌”召唤他们回乡投资创业。在县工业园区兴建3000亩的乡友陶瓷园,并引进了签约投资额逾20多亿元、包括50家陶瓷企业的潮州陶瓷项目。目前,乡友陶瓷园已完成1500亩土地的“五通一平”和绿化、亮化、硬化、工程,今年7月已有4家陶瓷企业入驻该园区,预计年底50家陶瓷企业将全部进驻。

在通过招商引资壮大陶瓷产业的同时,该县还注重做大做强老牌陶瓷企业,推动陶瓷产业发力提速。县里成立了陶瓷工业局和陶瓷行业协会,加强对陶瓷产业的引导、管理,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陶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了陶瓷产业发展基金600万元,用于陶瓷园区平台建设、企业更新改造、科技成果转化、品牌创建、重点项目攻关等。全县现有8家企业建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在耐热陶瓷和日用陶瓷领域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外观设计专利50余项,完成省部级科技项目3个。2012年以来,该县陶瓷企业投入的技改资金达5000多万元。九洲陶瓷与苏泊尔公司合作开发的智能电饭煲耐热瓷内胆即将正式投产;嘉顺陶瓷申报的“嘉顺牌”中国驰名商标即将进入公示期;环球陶瓷生产的镁质强化瓷系列日用瓷,以及嘉顺瓷业生产的耐热瓷、导磁煲系列产品,被评为中国陶瓷行业名牌产品;康舒陶瓷的耐热瓷产品年产量占全国同质耐热瓷产品产量的60%以上。目前,该县陶瓷企业产品分为日用瓷、耐热瓷、陈设艺术瓷、卫生洁具和工业电瓷五个系列,共有1800多个品种。2012年,全县陶瓷产业实现产值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8%;实现税收6220万元,比上年增长18%。

江西黎川:商标品牌战略助推陶瓷产业升级


金秋,黎川县陶瓷工业园区内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康舒7条生产线全部加大马力生产;环球瓷业作为江西省日用陶瓷出口量最大的企业,产品销往沃尔玛、麦德龙全球各大超市,位于上海、北京的专卖店也陆续开张……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黎川陶瓷却能逆市崛起,企业老板道出其中重要原因:黎川工商局引导企业培育、发展、保护商标品牌,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商标品牌已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黎川陶瓷业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初,2000年企业改制后,步入高速发展的良性轨道。但当时多数企业主的商标品牌意识不强,不少企业甚至贴牌生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黎川县工商局经过深入调研和认真思考,决定大力引导有市场知名度的陶瓷企业争创品牌,倾力打造具有黎川特色的本土品牌。黎川县将实施商标战略列入全县经济发展战略,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形成了政府大力引导、企业积极参与、部门共同配合的良好格局。

商标品牌战略实施后,在短短两年内,黎川这个小县城一下子飞出两只“金凤凰”:2010年1月,江西康舒陶瓷有限公司的“康舒”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1年5月,江西环球陶瓷有限公司的“怀泉”商标又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商标战略让黎川陶瓷在全国知名度不断打响,黎川县工商局也因此被评为“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商标工作先进集体”。

目前,黎川县陶瓷工业园区已引进43家企业,100多名抚州返乡创业陶瓷企业家也有落户意向。黎川县工商局局长万雷说,工商部门将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引导更多企业强化商标品牌意识,助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更好服务县域经济。

唐山陶瓷艺术欲打造地方品牌


陶瓷艺术发展层次化

在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并没有统一的品牌特色,基本上都是属于多层次,多风格的发展特色,不过尽管没有统一的市场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从艺术的发展特色上来看,不具风格的发展变迁,更拓宽了陶瓷艺术发展的道路,无论是从绘画,陶瓷工艺,还是收藏鉴赏方面,陶瓷艺术的发展都是都层次化的!

不过对于没有统一品牌的陶瓷艺术来说,它随着在艺术领域没有限制,但是从品质上来说,对于多方面发展的陶瓷艺术来说,在品质上容易混入一些虚假的伪劣产品,这样就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在唐山的陶瓷艺术发展过程当中,对于品牌建设的理念已经提上日程,给具有特色的陶瓷艺术进行品牌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陶瓷艺术的发展来说更是凸显了地方特色,而在风格创新以及艺术特色的工艺制作上更具有一定的推动力,对于目前市场混乱的陶瓷艺术发展来说,更能够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而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更可以实现陶瓷艺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对于一些新颖的艺术产品的出现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陶瓷艺术的发展不仅仅是属于产业特色之路,统一在艺术的领域阶段来说,更能够突破有特色的品牌举行,因此唐山地区举办陶瓷艺术的品牌之路,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体现出技术创新,文化改革的特色!

凌成兴:丰城要全力打造中国精品陶瓷之都


6月24日下午,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凌成兴来到丰城,就丰城发展精品陶瓷产业进行调研。凌成兴在调研时强调,丰城要依托较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精品陶瓷产业,努力形成一个结构合理、以“高档、精品、齐全”为主要特色的陶瓷产业,全力把丰城打造成中国精品陶瓷之都。

省政府副秘书长朱希随同调研。市委常委、丰城市委书记冷新生,副市长龚细水等陪同。

凌成兴在讲话中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对上海斯米克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在丰城开工典礼和广东唯美陶瓷公司正式落户丰城表示热烈祝贺。他要求,宜春市、丰城市及各级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全国知名企业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尽快开工建设、投产。

凌成兴指出,丰城要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煤炭资源、燃气资源、瓷土资源、林木资源、人力资源)、运输优势(公路运输、火车运输、水路运输)、区位优势、成本优势(原料成本、燃气成本、用煤成本、用电成本、用水成本、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等多种优势,为发展精品陶瓷产业服务。

凌成兴强调,丰城要以上海斯米克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唯美陶瓷公司的品牌效应为辐射力,以三家企业的产业发展方向为风向标,通过引进更多的相关企业大力发展建筑陶瓷制造业,逐步形成集建筑陶瓷成品生产、原辅料生产供应、现代物流、中介服务、陶瓷机械、包装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力争3年将丰城建成全省精品陶瓷产业基地,5年建成全国精品陶瓷产业基地,8年形成全球精品陶瓷产业基地。

腾飞的黎川陶瓷


黎川以江西“第二瓷都”名声远扬。到过黎川县的外乡人都不忘带些当地的杯杯碟碟回去。这里的日用瓷不仅洁白光亮,器形优美,且品种花色特多,中档茶杯的数量更是占了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杯碟大批出口欧美和中东。优质瓷土资源十分丰富,按目前生产规模至少可开采数百年。虽然黎川瓷业起步发展仅有30多年时间,但发展迅猛。目前,全县现有陶瓷企业21家,职工4000余人,全县陶瓷工业产值已过亿元。陶瓷工业已形成工业瓷、日用瓷、工艺瓷、航空瓷等生产体系,300多个品种,1200多种规格,其中数十个品种分别获部级、省级奖,陶瓷产品畅销北京、上海等地。技术进步为黎川陶瓷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每公斤瓷产品耗能5000大卡是轻工部“八五”攻关课题,1995年,这一技术难关被黎川陶瓷专家和技术人员率先攻克,并使每公斤瓷耗能从16000大卡降至4700大卡,产口烧成一、二级品合格率提高12个百分点,瓷器白度优于轻工部标准10个百分点,达到国内日用瓷炉窑先进水平。陶瓷老大景德镇市10家瓷厂的新老厂长专程来黎川考察取经。黎川窑炉水平并不因此停滞,1999年,大截面隧窑进一步节能30%,降至每公斤瓷耗3000大卡,窑内上下温差从20℃调至5℃,产品烧成合格率从60%提高到99%。技术的进步有力促进了陶瓷产品的开发、更新换代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全县每年投资新品开发资金逾300万元,先后开发了50多个省优、部优日用瓷新优产品,新瓷种、新品种异彩纷呈。已拥有轻质瓷、象牙瓷、高白釉餐具、高强耐热瓷煲四大瓷种,18个系列,580个品种,3000多个花面。去年,仅环球瓷业公司一家,就有宇春杯碟、月亮杯碟、各种花面马克杯等60多个新品种应市。系列青瓷功夫茶具、红棕芥茉碗、低温砂锅、注册名牌康舒高强耐热系列瓷煲等名优产品畅销海内外。锐意进取的黎川人,继1995年全县陶瓷企业全面实现从国有、集体所有制到股份合作为主体的改造之后,去年多家企业已完成买断企业产权的再转制,一批有实力、懂管理、善经营的私营企业主正充分协作,利用他们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西安、沈阳、成都等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的专营窗口,以强而有力的“联网”式销售,把黎川的日用瓷产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难题制约产业发展 黎川陶瓷期待“破茧成蝶”


近年来,随着黎川陶瓷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黎川被不少人誉为“江西第二瓷都”、“江西东部瓷都”。但是,相比闻名天下的景德镇,非业界人士(甚至不少陶瓷业界人士)对黎川的陶瓷产业知之甚少。黎川的陶瓷产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发展中存在怎样的“软肋”?如何破解瓶颈创造光荣与梦想?

近日,记者深入黎川进行了实地调查。

渐次崛起的江西东部瓷都

黎川陶瓷业的起源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当时,距县城17公里的社苹公社发现陶瓷原料后,组织10余名社员,借用面积600余平方米的邱家祠堂,开始生产日用瓷。之后,该县成功办起了红旗瓷厂、永华瓷厂等多家陶瓷厂。随着全国经济体制的变革,黎川陶瓷产业也几经起落。

2000年开始,黎川县对陶瓷行业进行机制体制改革,建立了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良性机制。由此,黎川找到了陶瓷工业崛起的原动力,驶上发展快车道。如今,全县拥有陶瓷及配套企业38家,形成了从原料生产、纸箱及彩印、花纸、陶瓷机械、能源供应到成品出口等完整的陶瓷生产销售产业链。黎川生产的陶瓷产品不仅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出口到欧美、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一批陶瓷生产企业开始崭露头角,形成陶瓷产业方阵,康舒陶瓷城被誉为“全国耐热瓷生产基地”,其生产的耐热瓷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60%,产品打入“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知名大超市;环球瓷业成为我省日用陶瓷出口量最大的企业;九州陶瓷研制开发比格陶瓷卫生洁具,填补了省内空白。

2008年,黎川县陶瓷工业总产值达12.75亿元,固定资产7.2亿元。陶瓷产业基本形成了工业体系、产业体系、产业链条、产业聚集的格局。

一个江西东部瓷都正在渐次崛起。

三大难题成为发展障碍

经过40余年的发展,黎川的陶瓷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与景德镇一起形成了江西的瓷业两翼。但是,放眼全国,与日用瓷生产重点区域佛山、潮州相比,黎川还存在不少差距。其中,人才缺乏、资金困局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弱三大难题,成了制约黎川陶瓷产业发展的障碍。

其实,陶瓷市场人才的缺乏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即使是国内知名陶瓷企业,也经常发出“急聘英才”的呼声。找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成了制约黎川中小陶瓷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这其中,待遇是关键。黎川县陶瓷局党组书记彭运根告诉记者,虽然政府每年都重点培训专业人才,也提高了人才的待遇,但与省外相比,还是相差太远。曾有一位技术骨干,从学院毕业后在县里工作了几年,后来到广东佛山某陶瓷企业就职,年薪高达80万元。另外,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也成了一些陶瓷企业的“软肋”。一些中小企业还是家族式管理,这显然阻碍了人才的进入和发展。因此,如何改善现有的管理体系,为人才创造出足以发挥其能力的舞台,也是当务之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黎川5大陶瓷企业的扩建均遇到了资金难题。由于普遍存在固定资产不高的现状,导致企业从银行贷款难度大,而民间融资渠道又不通畅,致使企业的发展空间受阻。嘉顺陶瓷拟扩建三条窑,需投资6000余万元,但迄今只筹到1000余万元,只能逐条投入。没有投入,企业难以做大,黎川的陶瓷企业与国内其他知名陶瓷生产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黎川最大的日用瓷生产企业九州陶瓷,年产值8000余万元,而在广东潮州,年产值超过2亿元的陶瓷生产企业随处可见。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黎川大部分陶瓷企业仍然处于落后的手工作坊、小工厂生产阶段,很少有大型先进的生产设备,加上产学研没有紧密结合,陶瓷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消化吸收能力薄弱,企业不能真正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由此,使得陶瓷企业的技术更新跟不上国际潮流,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

一位陶瓷业界专家对记者表示,虽然黎川陶瓷业已经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但这些难题不解决,就制约了陶瓷业的发展速度和做大做强。而在全球化竞争加剧的今天,发展缓慢就意味着将被淘汰。

政企合力探索“化蝶”良方

来自市场的压力,企业能够最先感受到。当遭遇困境时,企业就会集中力量求生存、求发展,主动寻找新的突破口。

在黎川,变化已经悄然进行着。

华星陶瓷原本是一家作坊式工厂,创办人尧忠义懂技术,开发的“强化釉骨质瓷”在业界具有领先水平。但苦于资金受限,生产能力不足,面对许多大客户的订单,他都无力承接。今年9月,尧忠义与浙江客商李益晓经多次接触后达成合作协议,通过股权稀释方式获得3000万元扩建资金,在“新华星”中,尧忠义让出法人代表和董事长的位置,占49%的股份。对此,尧忠义没有一丝遗憾,他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这是一次技术体现价值的合作,企业将迎来一次全新的发展机会。

这是一次成功的民间并购重组,其透露出来的信息不仅仅是合作双方的勇气与智慧,更是企业“破茧成蝶”的希望。记者从多个渠道获知,类似的“自救”行动也在其他饱受资金不足困扰的陶瓷企业上演。

政府的协调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县投资担保公司正在筹建中,将对陶瓷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30万元,对报考并录取为陶瓷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学生实施最高5000元的奖励,技术人员1个月以上的进修每人补助1000元。

更具吸引力的是通过多年努力,人才开始有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该县学科带头人、毕业于学院的李小安,经县有关部门推荐,以技术入股成为环球瓷业有限公司的5大股东之一,并被重用为公司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成为股东及公司负责人后,李小安迸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创作“冲动”,在他的主持开发下,将公司原来的明焰裸烧隧道窑改为节能隧道窑,为企业节约成本35%,产品合格率从82%上升到96%。

记者手记

黎川陶瓷的未来

历经40余年的发展,成功跻身中国新兴陶瓷产业区行列,黎川无疑是成功的。但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如果不尽快改变“一将难求”、“千金难求”、“新品难求”的被动局面,黎川的陶瓷产业将很难进一步发展。我们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三大难题对于黎川的陶瓷业来说,有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继续存在,应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破解这一制约陶瓷业更好发展的瓶颈。

推动黎川陶瓷产业腾飞还有许多事要做,不仅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更应进行充分的物质准备,如调整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大创新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等等,为跨越发展积蓄足够的能量和动力。

黎川掀起“中国红瓷器”热潮


黎川“中国红瓷器”

近年来,黎川县陶瓷产业驶上发展快车道。如今,全县拥有陶瓷及配套企业38家,形成了从原料生产、纸箱及彩印、花纸、陶瓷机械、能源供应到成品出口等完整的陶瓷生产销售产业链。该县生产的陶瓷产品不仅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出口到欧美、中东等地。康舒陶瓷被誉为“全国耐热瓷生产基地”,环球瓷业成为江西省日用陶瓷出口量最大的企业,九州陶瓷研制开发比格陶瓷卫生洁具,填补了省内空白。黎川陶瓷形成了日用瓷、耐热瓷、工艺瓷、卫生洁具四大系列,共2000多个品种。但在这些色彩斑斓的陶瓷产品中,唯独没有象征吉祥、喜庆、最为中国人喜爱的大红色瓷。这是因为红色釉料不耐高温,烧制异常困难,成为摆在黎川制瓷人面前的一道大难题。

尧忠义,黎川华星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凭着多年孜孜的追求,敲开了红瓷烧制的大门。2008年初,尧忠义研制的强化釉骨质瓷,被省科技厅评为“江西省重点创新产品”,产品以瓷质细腻通透、釉面润泽光亮、不变色、釉质硬等优点,受到客户的好评。2008年2月的一天,一位客商从北京赶到黎川,专程考察华星陶瓷公司,并当场订下了5000套强化釉骨质瓷。尧忠义事后得知,这位客商将华星强化釉骨质瓷产品再转到北京一家瓷厂进行红釉处理,做成中国红瓷,作为奥运礼品送给嘉宾。尧忠义十分兴奋,心想:自己有烧制强化釉骨质瓷技术,要是能突破红釉技术难关,研制出耐高温的大红瓷釉,产品一定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想归想,但要做,还是很难,这其中的难点之一便是工艺。红瓷通常要经过素烧、釉烧、红烧、金烧等多次进炉,铜红在摄氏800度便分解,而中国红要在摄氏1450度的高温下才成瓷。当时,能做中国红瓷的湖南、福建几家陶瓷厂把这项技术看成兴企的绝活,不轻易外泄。搞红瓷研发,尧忠义只得“摸着石头过河”,一面买来相关技术书籍研读,注重收集有关技术信息,另一面对几件买来的红瓷产品琢磨,细心研究强化釉骨质瓷上红釉的技术,大胆打破传统的瓷器工艺思路,不断改良釉配方,经过上千次试验,去年9月,尧忠义终于成功研制出能耐高温,光色均匀,色相与中国国旗、国徽一致的中国红瓷器。

浙江客商李益晓看中尧忠义的技术和中国红瓷器的市场前景,以股权稀释的方式,投入3000万元扩建资金,组建了新华星陶瓷有限公司,在县工业园区购置土地60亩,扩大生产规模,“中国红”瓷器产品开始批量生产。

中国红瓷器,让黎川陶瓷人终于圆了梦,让素有“江西第二瓷都”之称的黎川瓷库又多了一个品种,多了一张闪亮的新名片,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市场。这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去年12月,在广州办家具厂的黎川宏村老板孔铭孙将在华星陶瓷公司购得的红釉礼品瓷带到广州,放在办公室桌上,作为陈设观赏,被广州市经贸委的李先生看到,中国红瓷立即引起了他的兴趣,忙问红瓷出产哪里。孔铭孙告诉他说:“这套中国红瓷是江西黎川县华星陶瓷公司研制的新品。”几天后,李先生从千里之外的广州赶到黎川华星陶瓷公司考察,在公司的陈列室里,李先生看到了不同款式的中国红瓷器,非常高兴,立即下了500套中国红瓷订单,作为新年企业家联谊会上送给参会企业家的礼品。经广州企业家的宣传,华星红瓷这张名片迅速在市场上叫响。

中国红瓷,因烧制工艺要求极高,成为皇室内廷和国内外历代收藏家追求的珍品。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红瓷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谈起红瓷的市场,华星陶瓷公司董事长十分兴奋:“红色有吉祥、喜庆、和谐之意,老百姓在乔迁新居时,都喜欢买一套‘中国红’瓷器放在新居,作为陈设观赏,中国红瓷作为礼品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今年以来,来自广东、成都、义乌、北京等地的生产订单,不断向华星陶瓷有限公司飞来,公司的生产订单已排到了8月底。目前,华星陶瓷公司已开发了办公用品瓷、礼品瓷、工艺陈设瓷三大系列30多个红瓷品种”。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江西黎川欲打造"煲都" 成中国陶瓷大县》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江西黎川欲打造"煲都" 成中国陶瓷大县》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中国古代陶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