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江西陶瓷产业劳动力调研就业状况

江西陶瓷产业劳动力调研就业状况

陶瓷艺术 陶瓷瓷砖 瓷砖陶瓷

2021-05-03

陶瓷艺术。

为了了解宜春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工作情况及当地陶企的用工情况,4月27日,江西省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新雄一行走进江西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丰城精品陶瓷工业园的陶瓷企业车间内及深入宜春市乡镇基层劳动保障站所、劳动就业培训学校等处调查研究。在调研中,吴新雄表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务必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作为解决民生的前提,大力提升劳动力培训与企业用工对接水平,统筹解决群众就业和园区发展难题。

省政府副秘书长肖根、省劳动保障厅厅长张勇、省中小企业局局长谢碧联、省劳动保障厅副巡视员邬建群等随同调研。宜春市市委书记谢亦森,市委副书记、市长龚建华,市委常委、高安市委书记郭安,市委常委、丰城市委书记冷新生等陪同调研。

当天,在江西陶瓷产业基地,吴新雄一行先后到江西新瑞景、江西富丽高、江西新明珠等陶瓷企业车间内,了解这些企业目前的工程建设进度以及企业的用工问题。目前部分陶企基本解决招工问题,但由于企业的逐渐扩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还是在上升中。虽然目前当地陶瓷企业工人的待遇不错,大多每月在1000元以上,但是由于陶瓷企业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噪声大等因素,目前招工有一定的难度。再则,企业对部分员工(如技术人员)要求比较高,当地劳动力大多难以达到要求,因此陶瓷产业实训中心的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据了解,目前陶瓷产业实训中心正在筹建中。

在丰城,吴新雄对斯米克建筑陶瓷公司为所有员工办理社保、医保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企业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要主动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对接,扩大招工,加强培训,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省里的有关政策做好员工的社会保障工作。同时,要创造全厂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爱厂如家的企业文化,把优秀的人才留住,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机制留人,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吴新雄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地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引导就业、激励就业、扶持就业、对接就业的政策,重点支持本地企业、工业园区企业招收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企业发展、群众就业的“双赢”。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劳动力供不应求陶瓷行业频现“用工荒”


‘浙江用工缺口700万’、‘广东用工缺口100万’,2011年沿海省份‘用工荒’再次升级。中国劳动力总量尽管还没有从富余向短缺过渡,但由于劳动力供给速度跟不上经济增速,‘用工荒’开始出现并不断升级。

陶瓷普遍出现企业招工难问题

陶瓷行业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许多企业的一线工人流动较大,’新生代’工人有的不屑从事这行。60、70后员工在逐年减少,80、90后员工不见增长,80、90后们都希望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而陶瓷行业还没达到他们心中的期望。有人预言,2012年,’电荒’或将持续,’用工荒’或再次袭来,陶瓷企业将面临’大考’…

陶瓷产区用工探访

佛山-最缺搬运工

目前佛山陶瓷行业的缺口还是集中于车间的底层人员,其中瓷砖搬运工是目前缺口最大的岗位之一。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搬运工的月薪已经涨到3000-3500元,由于搬运工是按件数来计算工资的,如果工人勤快一点的话,甚至可以拿到4000元以上的月薪。’即使如今的搬运工工资待遇可观,但现阶段还是少有人问津。

潮州-企业过半停工

作为广东另外一个陶瓷的重要产区--潮州,在本次的用工荒浪潮中几乎被完全冲垮,众多陶瓷企业近乎停产待业。其中日用陶瓷的缺工情况最为严重。

淄博-劳工外流严重

淄博陶瓷产区同样遭遇到’用工荒’的冲击,据当地的行业人士介绍,淄博建陶企业接近30-40%是外来打工者,这些员工主要来自河南、河北、安徽等地。但这些地方都已经大规模地上马自己的生产基地,其中河南、河北等地尤为突出,因此,在薪资待遇差不多的情况下,就使得很多当地的务工人员选择留在当地就业。

醴陵-用工受制于年龄层

相对于日用陶瓷而言,电瓷企业对用工荒的感受更强烈。醴陵市电瓷电器商会副会长陈又得说,’电瓷工业劳动强度相对较大,60后、70后一代的产业工人年龄逐渐增大,而80后、90后选择更多,无论是工资因素还是其他原因,他们都不太愿意从事一线生产。’

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状况调研 选


团队成员:黄金平、袁伟、高智丹、毛子平、赖华生、赵琳

指导老师:李明文

1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必要性和可行性

自身的局限性意味着景德镇走传统的规模化发展模式不具备充分条件。同时,由于陶瓷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尤其是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过度地引进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大规模陶瓷企业,势必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大大增加节能减排的压力等一系列问题。此外,在2009 年3月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批44个资源枯竭城市名单中,景德镇也位列其中,由于过去数十年间过度开采,当地的瓷土(高岭土)已消耗殆尽,资源的不足致使景德镇瓷业发展面临着转型的过渡。转型一般要求采取多元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跳出产业衰退循环;实施集约整合战略,探寻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新途径。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恰好实现了这一转型的要求,对于促进景德镇陶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2 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状况浅析

2.2 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通过分析调研数据与资料,制约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的因素如下:

思想落后,自主创新观念不够。景德镇陶瓷文化是区域传统文化的经典,千年瓷都较长时期内发展缓慢,反映了陶瓷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在现代市场经济转型中的滞后。有57.5%的工作室经营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室应该向公司企业发展,20%的经营者希望自己的工作室保持原来状态,5%的经营者想转行到其他行业。大部分的经营者都不满足于现状,希望自己的工作室能够做大做强,但不希望自己的艺术瓷产业化。在这些工作室经营者当中,58.5%的人属于院校毕业生,7.3%的人来自陶瓷世家,7.3%的人属于陶瓷艺术家。他们工作时间长的人较少,其中5年以上仅有15.9%,说明后期转业的人占大多数,反映了近些年来工作室的生存环境恶劣。

创业者融资困难。在这些工作室经营者当中, 67.5%的人通过自筹资金创办工作室,创业的环境比较恶劣,政府没有给予相应的扶持措施。27.5%的人有充足的创业资金,5%的人通过与企业合作,来获取创业的机会与资金。景德镇有三所与陶瓷有关的院校,每年都会培养出6000余名专业人才,由于创业环境比较艰苦,很多人选择了直接就业。政府应加强对毕业生创业启动资金的扶持,让更多的人融入陶瓷创意产业发展当中。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当谈到产品被别人模仿、被人抄袭时,55%的人强烈反对这种做法,有27.5%的人觉得无所谓。受访者表示,作品被模仿,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瓷器的推陈出新有促进作用。5%的人对自己的作品被模仿表示支持,针对艺术瓷山寨化,政府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陶瓷文化创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原创性的承认和保护,也是尊重和承认个人创造力的价值。

艺术瓷产业化有待提升。采访时了解到,景德镇的艺术瓷产业化遇到不少困难。很多陶瓷艺术大师认为,艺术瓷产业化就不再是艺术瓷了,大众化的瓷器没有了艺术。很多人反对艺术瓷产业化,陶瓷艺术大师任瑞华说:“艺术的交流要开放思维,让大家的思想相互交流,相互碰撞。”

人才支撑不足,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等高级人才由于体制原因,往往限于个人创作,影响规模相当有限,很难支撑起全市的陶瓷产业。人才结构失衡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以陶瓷制作技术为主,对于中间阶层的陶瓷创意设计型人才非常短缺,同时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很不合理,存在着严重的断层现象。

创意产业发展缺乏品牌集群效应。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整体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很小,地域品牌响亮但企业品牌力弱,长期以来只有产地概念而没有形成产业的品牌效应。虽然,景德镇现有注册的民营陶瓷企业400多家,个体作坊2400余家,但是目前为止只有景德镇陶瓷只有一个驰名商标、2个中国品牌,还没有形成品牌集群效应,影响力较弱。

产品设计单一,缺乏创意。调查显示,陶瓷首饰成为工作室设计生产的主流产品,其中有55%设计生产陶瓷首饰,30%设计生产日用陶瓷,42.5%设计生产陶瓷艺术类产品。他们的产品从设计到成型再到成品的周期在一周到一个月之间占45%,3—5天的有10%,一周的占22.5%,一个月以上22.5%。从这组数据来看,成品周期直接与市场的占有率挂钩,短暂的设计与成型不能达到创意的精致。然而,单一的产品设计直接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

缺乏销售人才,销售渠道不畅通。销售渠道成为工作室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50%的工作室是采用零售兼订购的销售模式,60%采用批发兼订购销售模式 。了解到工作室月销售额一般在5000—10000占32.5,1000—2000的月销售额占2.5%,月销售额在3000—4000占15%,月销售额在10000以上占25%。从月销售额上看,工作室的规模太小,需要不断壮大,从而向公司与企业方向发展。销售渠道相对简单,没有适应市场的销售模式,销售渠道需要在实践中创新。工作室团队结构为陶艺与陶艺的有12.5%,有32.5%的团队结构为陶艺加雕塑,47.5%的团队结构为陶艺加其他,工作室的团队结构模式过于简单,缺乏销售人才。

3 景德镇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内外部环境解读

3.2 浅析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及瓶颈

3.2.1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

浓厚的陶瓷文化基础。景德镇这座“因瓷而名、以瓷而兴”的老城城池衙署、老街里弄、坯房窑房、民居会馆、瓷行柴行白土行、水陆码头、高岭古矿等角落拥有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区5片,文物遗迹达1500余处,仅南河流域就有136处古代窑业堆积。不仅如此,与之相伴而形成的“买书薄”、“禁窑”、“买位置”、“宾主制”、“买扁担”、“开红禁”等行业行规,“花朝”、“变工节”、“歇手”“烧撞火窑”等节日规定,一并构成了景德镇独特、珍贵而完整的文化遗产体系。

丰富的陶瓷人才基础。地处景德镇的景德镇陶瓷学院、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景德镇市高技术陶瓷研究所和各大陶瓷企业研究所、国家科技部与景德镇共建的国家陶瓷科技城、国家陶瓷工程技术中心登教育、研究机构所拥有的陶瓷研究人员多达2000 多人,占全国的半数以上,为景德镇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

坚实的陶瓷产业基础。目前,景德镇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日用、艺术、建筑卫生、工业陶瓷产业体系,形成了集地质勘探、矿山开采、原料加工、陶瓷器械、窑具、模具、窑炉修建、陶瓷成形、烧成、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为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潜在的市场基础。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艺术陶瓷在国内市场的交易出货量持续增长,已超过出口贸易量,成为我国陶瓷消费市场的主导产品,这些潜在的市场需求就成为发展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源动力。

良好的政策基础。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将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全市八大支柱产业予以优先发展。

对外开放基础。当前景德镇将陶瓷招商工作放在重心位置,“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对外开放环境,为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解决资本瓶颈提供很好的条件。

3.2.2.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

景德镇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人才储备略显不足。在景德镇加快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过程中,急需高级专业人才,而作为萌芽初期的景德镇创意文化产业,其发展更是需要大量极富创意的专门人才。尽管景德镇市陶瓷科教资源丰富,但人才外流现象突出,使得景德镇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人才储备略显不足。

缺乏市场主体建设意识,文化资源管理分散作为。国家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景德镇拥有众多的与陶瓷生产与交易有关的古瓷窑址、古窑坊、古作坊、瓷行、柴行、会馆、栅门、码头,以及相关建筑及建筑群遗址。而且二千余年的烧瓷历史,遗留了众多陶瓷文物。景德镇陶瓷馆、陶瓷历史博物馆收藏了自五代以来不同年代、不同艺术造型,不同创作风格的陶瓷珍品。然而,这些文化资源又由多个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分别管理,不仅存在着市场主体缺位、而且资源分配的机制缺乏有效整合和集聚,导致市场主体责任不清、市场主体效益低下、市场主体社会地位不高。

缺乏先进的创意陶瓷市场营销。当前,除了海畅、哈哈泥、法兰瓷等企业注重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品营销,很多企业及个体仍然处于被动经营状态,竞争意识不强,缺乏走出去为产品找市场的主动营销意识。

缺乏明晰的产业链分工。从整体来看,除一些中小型企业具有明确的产业链分工外,很多个体经营者仍然保持了生产销售一体化的传统生存现状。景德镇大大小小的陶瓷作坊及工作室分布广泛,而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减少创业风险,这些工作室、作坊普遍采取了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很少出现生产与营销明显分工的现象。

缺乏主流形态的文化创意。由于景德镇本地陶瓷艺人大多囿于传统技法、造型、色彩、陶瓷的传统设计观念,甚至不愿意尝试改变一些陈旧的、不入主流的创作风格,导致大批艺术瓷至今仍然保留着数十年、近百年不变的风格,在创新方面上处于较落后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高端人才大量外流,与世界接轨的创作人才不多,产品设计样式古板,缺乏创新和创意。

政府政策扶持力度略显不足。目前,政府的相关政策已陆续出台,大力支持鼓励陶瓷创意产业项目。客观分析,很多政策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对创意陶瓷生产企业扶持力度和扶持广度略显不足。

5 创意陶瓷soho新经济体系的构建及产业化初探

5.1根据国内外soho发展态势及景德镇实际确定发展创意陶瓷soho的优势

作为新经济、新概念的代名词,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最早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随着几十年的发展,soho创意社区已经慢慢地在经济结构板块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且这种新型的经济生存体正以旺盛的生命力推动市场经济体系的改革,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在研究soho新经济体系的发展形态问题。

纽约soho区,在1969年,SOHO区已经成为一个街道多年未打扫、房屋破旧、墙皮脱落、门窗残破的区域,到了其发展的最低点。可在60年代,一些主要由画家和雕塑家组成的艺术家陆续搬进SOHO区,把这些空置的工厂变成工作室。70年代,当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搬进SOHO时,这些艺术家开始在房子上贴上石标“A.I.R.—ArtistsInResidence”(驻家艺术家),在旅游业的拉动下,现在SOHO发展成集居住、商业和艺术为一身的一个完善的社区,被誉为“艺术家的天堂”。今日的SOHO,特色酒吧和高档时装店为邻,艺术画廊和个性化的家居装饰品店并肩,是雅客、时尚青年和游客都不愿放过的重要时尚商业区和旅游景点。

北京宋庄原创艺术聚集区原来是由普通乡村向艺术村的转变始于1994年,最初集聚的艺术家并不多。1995年圆明园画家村遭清理后,原居那里的艺术家们开始外迁,有一部分来到宋庄与先期艺术家进行会合。随着艺术家队伍逐渐壮大,宋庄的名声开始鹊起。目前的宋庄画家村,以小堡村为核心,包括周边其他村落,艺术家队伍也从最初的架上画家扩展成为一个由雕塑家、观念艺术家、新媒体艺术家、摄影家、独立制片人、音乐人、诗人、剧作家等组成的巨大的艺术家群落。据有关数据统计,宋庄现有美术馆13家、画廊近百家,艺术家工作室3000多家,文化相关制造企业30家、文化相关服务企业25家,集中展览、经营面积达10多万平方米,艺术区发展到现在有近20个,4年来的艺术品交易额累计已达到8亿多元。目前,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原创艺术产业链,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原创艺术家集聚地和世界著名的原创艺术集聚区。

通过国际国内两个soho创意社区的发展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创意社区起初都是由创意人才的聚集,然后由商业化的运作,把艺术与商业进行整合,最终形成市场化的经济体系。

景德镇拥有清新的自然山水,悠久的人文底蕴,低廉的生活成本,便捷的城市系统,完整的厂房里弄,优秀的产业工人,建立在陶瓷基础上的丰富的艺术资源,尤其是艺术品市场这个要素优势资源,据了解,目前景德镇从事瓷画工作的人有3万多,其中仅有国家级大师50人,省级大师119名。并且,景德镇市陶瓷文化创业产业大小实体共有2900家,其中,初具规模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实体约有30家,其它小型创意工作室2800家。同时还形成了雕塑瓷厂创意产业园、景德镇国际三宝陶艺村、艺术瓷厂、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创意中心等创意作坊群聚集。

景德镇的城市形态以及经济要素资源决定了景德镇的生产制造规模不可能无限放大。因为景德镇没有佛山、德化、潮洲那样的区位优势,吸引外来资金建设出口外向型生产基地;并且景德镇最为优势的传统手工技艺又不适合大规模地机器工业生产;还有景德镇的自然资源、人口工业产业素质、历史经济基础等等条件都不是很好,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集群。然而景德镇的陶瓷产业链是完整的,因此在雕塑瓷厂、三宝国际陶艺村、建国瓷厂等景德镇地标地段创建创意陶瓷soho新型产业链集群是符合景德镇目前陶瓷业发展情况,也顺应了景德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大趋势。创意陶瓷soho陶艺工作室发展模式,是对创意陶瓷产业化发展的探究。因为创意陶瓷产业属于新型产业,正因为新型,所以它的市场需求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盲目的追求过大的产业化,这势必会造成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机制被破坏,陷入恶性竞争的漩涡,最终做烂了创意陶瓷市场。综合景德镇的实际情况,构建创意陶瓷soho新经济体系是创意陶瓷产业化的初探,对于创意陶瓷业得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5.2构建以三宝国际陶艺村、雕塑瓷厂、建国瓷厂等创意陶瓷产业集群的田园soho及城市soho

上述我们构建的3个创意陶瓷soho集聚区在园区定位,人才分流,作品分类上,我们都进行了考量,这样避免了同类产品在同一园区内进行竞争,也避免了园区作品大面积同质化的问题。园区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产业链的构建都形成了区分度,这使得景德镇整体的创意陶瓷产业在空间结构、园区功能、产品特色、产业链生成上形成了科学、合理的产业格局。

5.3构建景德镇创意陶瓷符号,培育品牌优势

与日本的京瓷、丹麦的皇家哥本哈根瓷、英国的维基伍德、法国的柏图相比,如今的景德镇找不出与之相对应的世界级陶瓷品牌,景德镇陶瓷品牌林立,到目前为止,无论是个体作坊还是规模化的企业都没能打造出与世界知名瓷都地位相适应的陶瓷品牌。受历史传统、企业定位、管理水平、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景德镇大多数企业的产品仍属于中低档产品,缺乏创新意识、市场定位模糊、产品外观粗俗。处于高端的大师级艺术瓷,虽然其美誉较高,但受制于产量稀少、价格昂贵等因素,不可能承载景德镇打造世界知名陶瓷品牌的重任。所以通过一般意义的招商引资很难解决景德镇陶瓷品牌难题,集中力量致力于引领景德镇本土陶瓷品牌走上世界舞台是景德镇陶瓷产业“破冰”、“复兴”的要点。

景德镇四大名瓷——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瓷,经过这么多年市场沉淀,青花、粉彩、颜色釉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亲睐,而玲珑则市场接受程度不高。所以在构建景德镇创意陶瓷符号过程中,笔者认为青花、粉彩、颜色釉等元素可以作为景德镇创意陶瓷符号元素。景德镇作为千年陶瓷制作艺术的发源地,它本身就是一项符号标记,既然它已经形成了注册商标,如何打造“景德镇”这一世界级符号和品牌就成为摆在景德镇创意陶瓷业面前的历史使命。从宏观上,打造景德镇城市符号,“景德镇”商标;在微观上,如何将景德镇传统工艺、高超画技和景德镇传统制陶元素、现代审美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形成具有景德镇特色的符号与品牌,这是构建景德镇创意陶瓷符号与品牌的关键所在。

5.4浅析创意陶瓷的范畴问题及创意陶瓷soho产业结构问题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美国加州南部的电影产业基地——“好莱坞”能够给予我们很多启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实效必须通过产品的制造才能得到最大的释放。“制作电影-出售电影盈利-用盈利制作更好的电影-取得更大的盈利”,形成上下游的产业链和成熟的产业结构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存之道。对于景德镇创意陶瓷soho的产业结构模式问题,它可以参考、借鉴“798”艺术区、纽约soho区、北京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等一批文化创意聚集区的产业结构模式。将陶艺家、艺术展示空间、艺术家工作室、景德镇陶瓷艺术民俗展示区、景德镇陶瓷艺术出版中心、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协会、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媒体企划机构、时尚店铺、餐饮酒吧等众多的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到创意陶瓷soho集聚区里,并且配套原材料、物流、釉料、画料等各类陶瓷艺术创造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企业,使得创意陶瓷第一、二、三类衍生性企业同步发展,共同发展,形成一个多元化、多态势发展的产业化格局。

5.5浅析创意陶瓷soho产业集群的市场化运作问题

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联似乎是密切一点,因为在文化展示的对象中游客的比重是最大的。而景德镇拥有千年的陶瓷文化积淀,肯定会给游客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陶瓷文化创意能不能为景德镇的旅游产业带来新的效益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们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能够时刻注意到这一点,想方设法地将对游客做陶瓷文化展示的内容、形式、途径、角度做突破,就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并且我们建立的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创意陶瓷田园soho集聚区、雕塑瓷厂、建国瓷厂创意陶瓷城市soho集聚区也可以纳入文化旅游产业的一部分,因为各式各样的制瓷工艺的展示、创造过程的呈现、极具景德镇区域特色传统民俗表演都具有很高的欣赏性,这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很有促进作用的。

从内部层面来看,景德镇创意陶瓷soho集聚区可以引进或者借鉴北京“798”艺术区的园区管理模式,因为他们的运行体系相对来多比较成熟,并且经过几年的市场考验,属于比较稳定的市场化运作体系。

6 关于景德镇发展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6.1做好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宣传和推介工作

景德镇陶瓷产业要走创意之路,首先就要转变发展理念,转变思维定势,要把文化的要素融进陶瓷产品,使陶瓷产品艺术化、创意化。日用瓷、建筑瓷、卫生瓷应增加文化含量,提高产品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使艺术陶瓷走出“象牙塔”,变艺术圈内孤芳自赏为大众的掌上明珠。其次,积极培养创意生活与创意环境,免费对市民开放景德镇历史博物馆、古窑遗址、景德镇陶瓷博物馆等,通过教育培训,积极支持群众的创意发展,在群众中间广泛开展宣传,多为他们提供与创意接触的机会,使人们可以享受到创意生活。

另外,开发多种形式的以陶瓷为特色和主题的文艺表演节目。周所周知,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景德镇就已经有这种类型的文艺表演节目。例如瓷乐、瓷舞、瓷娃娃表演等等。这些,在景德镇的对外宣传和接待工作中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也被社会广泛认可。发展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就应该在这个领域加大力度组织更多的精品剧目。

6.2设立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专门机构

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尽快一个统一的管理全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机构。建议市政府建立全市性的跨部门、跨行业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机构,对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统一的规划、组织和指导。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传统的陶瓷产业,它不仅仅与陶瓷生产有关,还涉及到文化、艺术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各个方面,因此,这个管理机构必须要有相当的权威与独立性。

6.3做好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和局部规划工作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有创意的载体来承载。从政府层面上讲,一定要制定比较长远的规划,一任接着一任去实施;从运作的上来看,要讲求实际,注重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宏观的产业政策引导,使企业成为创意产业的运作主体,从易到难,由简而繁。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同时,建立独立完整的陶瓷文化实体资源性开发与保护监督体系,包括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的监督、国家法律法规监督、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规划系统监督、社会公众与媒体监督、经济手段监督和制约。

6.4做好陶瓷创意产业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工作

景德镇需要明确一个最关键的短板——高端创意人才。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在创意。但是如何利用好现有的人才呢?在这方面,一要创新人才政策,引入全面的创意产业相关的培训,特别在高端人才短板不能短期解决的情况下,观念的更新往往带来创意的萌生,而不是仅仅将传统产业变更了下名字;引入高端创意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用项目吸引人,用景德镇这个品牌吸引人;完善基础设施平台,特别是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完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使用、激励和引进机制。

德化陶瓷产业焕发“芯”动力


讯:千年瓷都,独领风骚。在德化,陶瓷企业有1400多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这里是中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德化日用工艺陶瓷产业集群还被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然而,受多重因素影响,德化陶瓷产业也一度进入“内外交困”的微利时代。

转型升级,破解难题。近日,记者再次来到德化,感受在“二次创业”大潮中,陶瓷产业集群发展焕发的新动力。

特种陶瓷抢市场

靠捏观音佛像起步的陶瓷艺人,竟然也能捣鼓出尖端的特种陶瓷。这样的神奇故事,最近在德化时有耳闻,德化福杰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福文就是这样一个引人关注的人。在他的办公室,各种规格的特种陶瓷轴承一字排开,让慕名前来的记者惊讶不已。据介绍,这种陶瓷轴承具有耐磨、耐高温、耐腐蚀、硬度强、弹性系数大及无污染等特性,使用寿命是钢铁的十倍,可以与国际上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同类产品相媲美。

相比陶瓷轴承仍有待量产,一种新型的LED陶瓷散热器(俗称陶瓷灯头)已经收获不少订单。就在记者采访时,正赶上福杰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吕小军到广州参加一个大型LED展览回来。据介绍,虽然价格比普通LED灯头略高,仍有多家LED制造企业签下订单。

转向特种陶瓷,在德化远不止福杰公司。据德化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已有不少德化陶瓷企业“抬起头”,通过与国内一流科研院校合作,引进稀缺专业人才,寻求传统陶瓷与其他前景广阔的产品嫁接,福杰公司的LED陶瓷灯头就是其中一例。

引天下人才,为我所用,迈开转型升级步伐的德化企业家眼界大开。为了吸纳更多的国外艺术元素,工艺陶瓷出口巨头顺美集团直接在有欧洲文化重镇之称的法兰克福设立公司,在当地聘请众多专业人士组建研发中心。近年来,德化大力推动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还有很多像顺美这样的企业通过在外设立公司的形式,在全球网罗人才。

信息化再造经营模式

受国际需求不振影响,这两年德化陶瓷出口企业境遇不尽相同。去年出口超过1700万美元,顺美集团何以一枝独秀?董事长郑泽洽还把原因归结为:率先二次创业,不仅导入文化,不断开发新产品,而且经营模式不断创新。

10年前,顺美集团就推行信息化。“传统陶瓷产业经营模式再造,走信息化路子,引进先进设备设施,导入国际市场认可的文化元素。”郑泽洽向记者介绍当初走信息化的思路。然而,从引进ERP系统,到真正分步实施,顺美集团花了3年时间。“要求每一个生产管理环节都要懂得使用,不仅要增加人手,还要投入资金,花费时间。”郑泽洽笑称,单单围绕导入ERP系统,到目前就开了上千次培训会。

信息化路上的执著,让顺美集团尝到甜头。今年正月初四,在不少同行还无单可做时,一个国外客户一次就下了一笔400万美元的订单。“国外客户只要看中样品,就可以在电脑终端自行下订单。订单一进去,各项生产数据自动生成。”郑泽洽告诉记者,有了这套系统,可以实现标准化生产,无论是原料重金属的控制,还是产品成本控制,心里都有一本即时账本。

在德化,正是信息化带来的魅力,让越来越多的德化陶瓷精品走向世界。

创意赋予新生命力

每天都有来自美国、欧洲、东南亚等一大批客商来德化订货采购,德化也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

德化陶瓷何以独领风骚?郑泽洽认为,从国际市场带来了各国文化,这种文化跟德化的陶瓷产业完美结合,这就是德化陶瓷跟其他产区的最大区别和优势。在德化,流行这样一句话:只要你有主题,我们都可以做到,全球客户来此采购。

正是创意,赋予千年德化陶瓷新的生命力。一位长期关注陶瓷产业的德化县领导说,千年陶瓷文化是德化的“金名片”,县里的思路就是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月记窑陶瓷创意中心显然是开拓德化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先行者之一。在陶瓷古镇三班镇的一处斜坡上,月记窑诉说着四百多年柴烧窑的历史,“海归”的陶瓷艺术家吴金填在这里编织着一个“世界级陶瓷创意产业园”的梦。

“已经有20多位陶艺家的工作室入驻,月记窑美术馆马上要动工了,吸引世界各地的陶艺家来此创作。”吴金填一边抒发内心构想,一边领着记者一同体验从千年陶瓷到现代创意的“穿越”:从城市陶艺体验中心,到国际陶艺家作品展厅,再绕过2009年由新西兰奥克兰陶协主席PeterLange带队修建的欧洲窑,2011年修建的月记窑新龙窑展现在眼前。信步一圈,一个引领国际当代陶瓷艺术潮流的瓷都德化迎面而来。(泉州晚报)

评论:中国陶瓷产业发展动力是什么?


即使是按现有的考证,从粗陶出现算起,已有上万年历史,从原始瓷算起,也有二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不管陶与瓷是同源还是不同源,中国人做陶瓷的窑火从没有中止过。当代,中国更是世界陶瓷生产基地、制造中心、最发达的国家。这样一个从农耕时代靠手工和天然资源为起端的产业能延续这么长久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然有广阔前景,其发展动力是什么?我认为其根本答案可以用“前拉后推”四个字来概括。

拉就靠是消费市场拉动。陶瓷的实用性与中国人喜欢欣赏、寄望和使用陶瓷器皿所形成的长久不衰的大市场使这个产业自古至今延续下来。中国有几个家庭没有陶瓷的?

推,就是有人、有资源、有天时地利的条件来支持这个产业。水、火、土毕竟是大自然随处可见可取的,考察中国的古产地,无一不是处于有山有水有泥巴矿石的地方。即便是当代生产基地的选择,也离不开要么靠近市场,要么靠近资源二大原则。

这因果关系的拉与推条件,是其它产业很难具备或找到的,也是陶瓷业的优势,陶瓷业肯定是世界上生命力最顽强的产业,尽管其经济总量不会很大,有些毛病给人说三道四,但连说这种话的人也离不开陶瓷。更何况,随着科技进步,毛病是可以解决的。

对陶瓷产业的发展动力的平淡评论,可以提供一个有用的结论与启迪:当代的中国陶瓷业要做得更好,大到一个产业,具体到一个企业,还是二件大事:抓好市场的开拓和建设,抓好科技进步与人才建设。有市场有生产能力的产业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江西黎川陶瓷产业集群逆势崛起


欣天利、舒雅等新建陶瓷企业施工现场,工程车来回穿梭,建筑工人挥汗如雨;康舒、环球、嘉顺等企业的生产车间内,机声隆隆,窑火旺盛……在黎川县陶瓷工业园区,到处是一片繁忙的生产场景。在全国陶瓷市场陷入低谷、行业形势异常严峻的大背景下,黎川县加快产业优化升级,陶瓷产业逆势崛起,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该县大力开展“三大战役”突破年活动,全力打好工业强攻战,扬优成势做大做强陶瓷产业。该县成立陶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订《黎川陶瓷产业发展纲要》,设立陶瓷产业发展专项基金600万元,用于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平台建设及重点科技项目攻关。同时,在县工业园区内规划了1万亩的陶瓷专业园,并投入资金4200万元,加快园区道路、电力、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产品结构,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该县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推进新产品研发,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该县一方面组织本地企业家“走出去”,到北京、上海、南昌、景德镇等城市与国内相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结亲”,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对接活动;另一方面大力“请进来”,通过举办经贸洽谈会、建立培训研发基地等形式,邀请国内外科研院所来与当地企业“零距离”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康舒公司引进国内最先进的耐热瓷生产技术,开发出药炖煲、高压电饭煲等150多个耐热瓷新产品;九州公司生产的比格牌洁具被评为“中国十大最有发展潜力卫浴品牌产品”;环球公司开发的镁质强化瓷工艺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据统计,该县陶瓷企业每年投入科技创新资金达6000多万元。

该县先后出台一系列奖励政策,调动陶瓷企业创名牌的积极性,提升产品档次。县工商、质监等部门也积极引导陶瓷企业开展“重质量创名牌”活动,推动企业采取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重点扶持5家日用耐热陶瓷企业争创国家、省级名牌。目前,黎川已拥有两件全国驰名商标、5件省著名商标。

为拓展陶瓷产品销售市场,该县改变过去坐等订单上门的做法,主动上门为产品找“婆家”,每年组团参加国内外陶瓷博览会,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设立500余家销售窗口和信息站。

景德镇推动“陶瓷动车组”扩大就业再就业


近年来,该市陶瓷行业始终坚持实施大开放主战略,通过着力招商引资,打造陶瓷园区,引来境内外陶瓷企业落户,扶持民营企业等举措,陶瓷行业俨然成为一列“动车组”,从2002年开始连续6年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这不仅为该市新一轮发展带来勃勃生机,也直接带动了全市就业、再就业人口的增加。据统计,该市陶瓷行业就业人数到2008年底,已递增至9.2万人,净增1.2万人(其中安排返乡农民工1262人)。截至2009年6月底,仅陶瓷工业园区人园企业数已达到76家,规模以上企业共40家,安排从业人员5464人。

筑巢引凤,引进境外“洋车”。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瓷局大力推进陶瓷招商引资工作,使得该市陶瓷行业的招商引资引企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先后已有120家境内外陶瓷企业在该市落户,实际利用外资4777万美元,实际引进内资27.5亿元。已投产的企业90家,台资企业法蓝瓷、台达、东王景,美资企业常青,日资企业嘉佳以及东富盈等数十家知名陶瓷企业相继来景德镇投资建厂。日前,市政府与台湾正翰科技公司就远红外陶瓷项目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些陶瓷企业项目的引进并投入生产,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工艺技术,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做大陶瓷“蛋糕”亟需的资金,同时,也大量增加了就业人口,成为新增就业人口的大平台。

建好园区,打造陶瓷发展“新车”。早在2002年,市瓷局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在高新区着手建设1.5平方公里的陶瓷园,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思路,打造一个崭新的陶瓷产业基地。两年之后,该市又在浮梁开辟了新的基地——总体规划达8.12平方公里的陶瓷工业园,吸引陶瓷企业纷纷入驻。

抓住国内陶瓷产业基地梯度转移的机遇,市瓷局积极应对,主动靠前,吸引了广东佛山的乐华、金意陶、特地等企业落户陶瓷工业园,合众锦川等一些品牌企业也先后来该市投资建厂。日前,来自福建的汉索夫陶瓷、汉索夫彩印公司已在工业园三龙陶瓷基地正式奠基。据统计,该市今年上半年新签约陶瓷项目13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项,合同总金额10.25亿元人民币,外资220万美元,实际引进内资8.277亿元。随着这些陶瓷项目完成投资、达产达标,预计可为大中专毕业生、下岗职工、失地及返乡农民工提供10750个就业岗位。

改革创新,扶持民营陶瓷“大车”。景德镇有大大小小民营陶瓷企业2400余家,从业人员4.5万人。为尽快把这些“小车”培养成“大车”,成为陶瓷就业的主平台,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营陶瓷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和举措,使得鹏飞建陶、望龙陶瓷、佳洋陶瓷、景光特陶、博大陶瓷等一批民营陶瓷企业脱颖而出,成为非公有制经济的龙头企业。如今,配合城市道路拆迁改造,佳洋陶瓷公司生产厂房面貌一新,生产规模扩大,员工人数也得以增加。鹏飞建陶在租赁原生产基地规模的同时,又新建了一座现代化厂房和生产线,被国家授予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望龙陶瓷公司由小做大,退城进园,如今,一座仿古厂房和全新生产线已投入使用。在原国有企业生产基地成立的景德镇远景陶瓷有限公司,安排就业和再就业职工由成立时的170多人递增到如今的620多人。

就业乃民生之本,陶瓷素有劳动密集型行业之说,如今,该市陶瓷行业“洋车”、“新车”、“大车”并驾齐驱,共同打造了就业、再就业的崭新平台,成为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新亮点。

陶瓷大师促进陶瓷产业内部交流增加发展的动力


现代陶瓷大师们的创作源泉

内在动力特性,更能决定最终的发展水平,任何一个产业的进步与发展,都在实际地进程中起着这样的作用。积极促进陶瓷产业的不断进步,陶瓷人士中大师是重要的一个动力。陶瓷大师身重责,同时在内部不断进行交流以基础上,也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尤其是体现在整体的发展方向上,增加发展的后劲,提高专业的技术水平,这是现代陶瓷大师们进行创作的源泉。

陶瓷大师在艺术造诣方面的标准,得到广泛的认可,自成一体,各具风格,所以现在国内的陶瓷市场上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让整个的艺术气氛更加浓厚,而且在艺术的造诣方面,也越来越强烈。增加发展产业的源动力,提升内部交流的效果,还要在陶瓷大师的创作中有所体现,这是现代艺术陶瓷发展的基本模式,也是大师在产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方式。

提高艺术的品味,还要提升对艺术的一份责任感,这是大师们得到名号之后收获成功之外的另一个收获。责任对于有能力的人是一种光荣,而对于没有水平的人,则是一个负担。陶瓷大师的能力是得到充分认可的,所以在实践中可以看出整体的艺术氛围也更加浓厚,尤其是从专业的角度来看,陶瓷产业和陶瓷方化的进步与发展,陶瓷大师在内部交流方面,技术提升方面,都是整体发展的动力。

醴陵陶瓷产业园要升级 阳卫国调研助力


“各部门要优化服务,全力支持配合,通过升级,做大做强醴陵陶瓷产业园区。”4月6日下午,株洲市委副书记阳卫国在醴陵调研时说,一定要量化目标,争取在2013年底完成醴陵陶瓷产业园区升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申报工作。

今年,是醴陵加快发展、加速赶超的重要一年。年初,醴陵启动了园区“两制一权”的体制改革,园区活力进一步迸发。目前,标准厂房建设、园区国瓷路延伸段、汽配园石官岭路、生产性配套服务区等基础性工程全力推进,陶瓷艺术城、华联火炬、汽配园等一批在建项目如火如荼,升华科技、兰思华联陶瓷新材料、新能源拓展、深圳恒凯通等一批产业项目相继启动,特别是旗滨集团玻璃产业项目有望整体搬迁园内,呈现强势发展的良好态势。

“目前相对宽松的政策为醴陵陶瓷产业园区升级创造了条件。”醴陵市委书记蒋永清说,2008年以来,在不涉及新增土地,不涉及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也不涉及财税政策调整的情况下,启动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相对容易些。“何况对照园区升级的审核标准,我们一定会一一突破,尽早实现目标。”

阳卫国表示,醴陵能自加压力,非常了不起。考察完汽配园、陶瓷艺术城等一批在建项目后,发现醴陵确实发展思路好,成绩凸显。他强调,醴陵一定要完全释放自身的优势,强化责任,量化目标,争取在2013年底完成申报工作,相关部门更要通力配合,优化服务,把醴陵陶瓷产业园区建设成生产、生活、生态相结合的一座新城。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江西陶瓷产业劳动力调研就业状况》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江西陶瓷产业劳动力调研就业状况》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