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法库瓷砖 > 导航 >

努力把法库建设成为中国陶瓷之都

努力把法库建设成为中国陶瓷之都

法库瓷砖 中国古代陶瓷器 中国古代葫芦形陶瓷器

2021-04-09

法库瓷砖。

6月13日,全国知名陶瓷企业家座谈会在沈阳召开。省长陈政高与来自全国各地的79位知名陶瓷企业家亲切座谈,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共商法库陶瓷产业发展大计。沈阳市市长陈海波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

法库县及周边地区陶瓷原料和煤炭、煤层气丰富,其中陶瓷黏土和高岭土储量达3亿吨以上。近年来,法库县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陶瓷产业。到2011年末,已有152家企业落户,实现产值318亿元,产品涵盖建筑瓷、日用瓷、工艺瓷、电瓷等各个门类,是东北最大的陶瓷研发、生产、销售基地,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命名为“东北瓷都”。目前,法库县正在加快推进结构调整,重点发展日用瓷、艺术瓷、卫生洁具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力争五年内实现千亿产业集群的目标,把法库建设成为中国陶瓷之都。此次座谈会共签约项目22个,总投资142亿元。

座谈会上,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缪斌介绍了全国建筑陶瓷行业的现状。广东亚洲陶瓷控股、佛山全友卫浴、广东科捷制釉、佛山金牌陶瓷、江西威福尔能源科技、大连中星制冷等11家企业负责人先后发言,就提升法库陶瓷产品档次、建设物流平台、促进市场营销、完善基础设施等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在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陈政高说,今天,国内知名的陶瓷企业家云集沈阳,这是中国陶瓷业的一次盛会,也是共商法库陶瓷产业发展大计的一次盛会。我们就是要与在座的各位企业家携起手来,打造一个千亿元的陶瓷产业集群,建设一个30万至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把法库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陶瓷之都。

陈政高指出,法库已经完全具备了发展陶瓷产业的各种条件。这里有充足的原材料,完全可以百分之百本地化;这里聚集了来自国内外的陶瓷企业,聚集度非常高,远远超过了国内其他地区;这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已经搭建了包括金融、人才培训、研发、展销在内的10个平台;这里依托陶瓷产业,正在形成一个功能齐全、为陶瓷产业发展配套的中等城市;这里交通便捷,商务成本较低,劳动力丰富;这里土地充足,基本能够满足陶瓷产业建设用地需求;这里市场前景广阔,不仅有东北市场,还可以辐射蒙古、俄罗斯等东北亚国际市场。特别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法库陶瓷产业发展,专门设立了1亿元技改资金,用于陶瓷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辽宁省和沈阳市坚定不移、矢志不渝地支持法库陶瓷产业发展。希望各位企业家紧紧抓住机遇,到法库投资,大家一起努力,早日把法库建设成为中国陶瓷之都。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法库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争创中国陶瓷之都


作为沈阳市产业集群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法库陶瓷产业从2002年第一条陶瓷生产线落地至今,历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

利用资源优势,法库“一抓到底”让陶瓷“希望之光”辉耀四方,成为实至名归的“东北瓷都”,引领法库县域经济走向辉煌。

如今,法库陶瓷产业力图实现新飞跃。以改变中国陶瓷发展格局、改变世界陶瓷发展格局的气魄,法库人发扬“争第一、创唯一”的法库精神,计划大干三年,创千亿陶瓷产业集群,向“中国瓷都”目标迈进。

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争创中国陶瓷之都。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法库陶瓷产业定将续写新传奇。

10年耕耘法库陶瓷年产值突破300亿元

1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对法库而言,却是金子般的10年,是依靠陶瓷产业创造发展奇迹的10年。

2002年3月,当时的沈阳市政府主要领导高瞻远瞩,明确提出法库要认真查摆自身资源优势、市场优势,要突出区域经济特色,举全县之力迅速将非金属矿产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发展陶瓷产业,“此事要一抓到底,这是法库的希望之光”。

地处长白山余脉与医巫闾山余脉交界处的法库县,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27种,占沈阳市已知矿种的70%以上,占辽宁省的20%以上。矿产地70处,种类以非金属矿产为主,能源矿产为辅;瓷土、膨润土、硅石、硅灰石、方解石、沸石等30多个品种的非金属矿产储量之大、品位之高、种类之全位居世界前列。法库因此享有“全国一类矿产资源大县”、“全国瓷土基地县”的称号。

2002年春天发展陶瓷产业的战略决策,让长期以来埋藏在法库大地丰富的矿产资源,迅速成为法库经济腾飞的抓手。

当年6月,第一家陶瓷企业“沈龙瓷业”落户法库经济开发区,4个月后投产。

一个见证发展奇迹的美好时刻从此开始,一个属于法库的陶瓷时代就此盛装启幕!

2010年8月26日,法库被中国工业陶瓷协会授予“东北瓷都”称号。9月12日,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东北亚建筑陶瓷产业基地”称号。10月12日,荣获“中国产业百强县”称号。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法库陶瓷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不断令世人刮目相看。

如今,法库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陶瓷生产、研发、销售基地。陶瓷园区落户企业152家,竣工投产生产线240条,在建生产线162条,产品主要面向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部分产品销到北京、天津一带及出口国外,直接安排就业近5万余人。

“点石成金”的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离不开法库县委、县政府坚守的信念:“一张蓝图画到底,是发展陶瓷产业集群的首要保障。只要是老百姓受益的事情、老百姓拥护的事业就要一抓到底,决不改弦易调。”

殚精竭虑,10年耕耘。在陶瓷产业的拉动下,一座新型建材产业基地正在法库大地迅猛崛起。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法库县域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1年,法库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生产总值318亿元,同比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98.58亿元;招商引资完成50.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5亿元。

今年以来,截至2012年6月末,园区实现工业生产总值213亿元,同比增长4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66亿元;招商引资完成2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3.6亿元,同比增长60%。

陶瓷产业,改变了法库的命运,让资源大县意气风发走在了大发展、快发展的腾飞路上。

冲刺千亿举全省之力迈向中国陶瓷之都

法库陶瓷产业的发展奇迹,来自于法库人一如既往的不懈努力,更离不开省、市党委、政府自始至终的全力支持。

从2002年陶瓷产业起步至今,法库县委、县政府从未动摇过发展陶瓷产业集群的决心,从未停止过发展陶瓷产业集群的脚步,变化的只是从规模要质量、从粗放要集约、从产业要集群向目标迈进的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

不变的,更有省、市党委、政府十年如一日对法库陶瓷产业的支持、关注。

去年11月,省领导作出重要批示:法库陶瓷产业要“紧盯国内市场、发展中高档产品、引进外国著名品牌、大力发展卫生洁具和艺术陶瓷,提高附加值”。

今年5月,省领导来法库调研,对法库陶瓷产业寄予厚望:“打造千亿产业集群,争创中国陶瓷之都。”

6月,全国知名陶瓷企业家座谈会在沈阳召开,省领导与来自全国各地的79位知名陶瓷企业家亲切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商法库陶瓷产业发展大计,“希望各位企业家紧紧抓住机遇,到法库投资,大家一起努力,早日把法库建设成为中国陶瓷之都”。

建设中国陶瓷之都,法库具备各种条件:这里有充足的原材料,完全可以百分之百本地化;这里聚集了来自国内外的陶瓷企业,聚集度非常高,远远超过了国内其他地区;这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已经搭建了包括金融、人才培训、研发、展销在内的12个平台;这里依托陶瓷产业,正在形成一个功能齐全、为陶瓷产业发展配套的中等城市;这里交通便捷,商务成本较低,劳动力丰富;这里土地充足,基本能够满足陶瓷产业建设用地需求;这里市场前景广阔,不仅有东北市场,还可以辐射包括蒙古、俄罗斯等国在内的东北亚国际市场。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法库陶瓷产业发展,专门设立了1亿元技改资金,用于陶瓷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法库县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在辽宁省、沈阳市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支持下,法库陶瓷产业将进一步实施“国际化、品牌化、瓷文化”发展战略,围绕产业调整和进档升级、产业配套服务平台建设、集约使用资源等主要工作全面推进陶瓷城“二次创业”。到2015年,力争园区落户生产及配套企业突破1000户、争创省级以上名优陶瓷品牌100个、有10户以上企业上市、从业人员10万人,实现销售收入超千亿元,把法库建设成为东北亚现代建材产业基地;汇建筑陶瓷、创意陶瓷、艺术陶瓷、工业陶瓷、特种陶瓷、新型建材等产业于一体,集科技研发、市场销售、会展交流、物流集散等功能于一区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陶瓷之都。

只争朝夕不到一个月引资35亿元

有了新目标,就立即付诸行动。“争第一,创唯一”的法库人,明确发展思路后,正举全县之力,以改变中国陶瓷发展格局、改变世界陶瓷发展格局的气魄,迎接陶瓷产业发展的另一个春天。

着力引进新的陶瓷企业,成为法库人努力的重点之一。在他们看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必须在继续巩固提升建筑陶瓷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卫生洁具、艺术瓷、日用瓷、特种瓷和新型建材企业。

于是,法库成立由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分别带队的招商小组,从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招商小分队,分赴国内外陶瓷产区,展开新一轮招商攻势,进行地毯式排查,着力招引名牌企业、龙头企业。利用以商招商、陶瓷商会招商、聘请一批区域招商代理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延伸招商触角,不断拓展招商层面,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陶瓷品牌。

“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法库县的“四千”招商精神,很快见到了实效。

5月10日以来,法库经济开发区共派出5个招商组,接待来访客商750人次,洽谈项目65个,达成意向项目11个,签订合同项目5个,引资总额35.5亿元。

赴福建、走山东、下广东、奔江西,与法库县签约的5个项目永德科技陶瓷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工业精细陶瓷项目、世拓(沈阳)建筑系统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的文化石项目、沈阳新宝丽洁具有限公司投资2.2亿元建设的卫生洁具项目、沈阳市中瑞陶瓷建材市场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的市场项目等,个个含金量十足。

11个意向型项目,其中投资超亿元的就有7个。如淄博海特曼集团与开发区初步达成投资意向,计划新上4条高档内墙砖生产线,总投资3.5亿元,全部达产后,每年可实现工业产值5亿元。大连中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高端陶瓷市场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可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中国全友卫浴有限公司拟投资5亿元建设卫生洁具及配套生产项目。

据介绍,下一步法库将加大产业配套企业招引力度,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增强根植性,提高产业区域核心竞争力。对附加值高、产业拉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对能产生集聚效应的核心企业,要“筑巢引凤”,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精诚所至一次座谈会签约22个项目

6月13日,对法库陶瓷来说,是个好日子。当天,在沈阳召开的全国知名陶瓷企业家座谈会,广东亚洲陶瓷控股、佛山全友卫浴、广东科捷制釉、佛山金牌陶瓷、江西威福尔能源科技、大连中星制冷等11家企业负责人踊跃发言,为法库陶瓷冲刺千亿产业集群建言献策。与会的79家知名陶瓷企业纷纷将目光瞄准法库,此次座谈会共签约项目22个,总投资142亿元。

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的诚意,让投资者心动,进而积极行动,携起手来,汇聚到法库争创中国陶瓷之都的洪流之中。

对这些知名企业来说,投资法库,前程远大。

未来三年,将是法库发生巨变的三年。城际铁路开通后,沈阳至法库只需30分钟;通用飞机可实现开放点之间的通航;东北地区最大的陶瓷市场、国家级的检测和研发中心、充足的气源、充沛的双回路电力、日供10万吨的工业用水以及30万城市人口的城市环境。

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潜能,法库都展示出巨大的商机和发展潜力。法库县委、县政府承诺:法库是诚信的法库,将尽心竭力地为来此投资兴业的企业家提供“主动、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创造“舒心、安心、放心”的发展环境。

法库县委、县政府真诚地希望,企业家朋友们聚焦法库的陶瓷产业发展,抢抓法库大开发、大开放的机遇,到法库来参观考察、投资兴业、共赢发展。

法库县委、县政府的真诚,感动了投资者。法库发展陶瓷产业独具的优势,更让知名企业心向往之。具体而言,法库境内现已探明陶瓷黏土和高岭土储量达3亿吨以上,适合做各种陶瓷,且开发成本较低;在全国陶瓷产区,唯有法库陶瓷企业集中在一个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的园区内,产品市场开发潜力巨大;有国家级陶瓷研发中心和陶瓷技术检测中心,能为陶瓷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煤炭、天然气、煤制气、煤层气、电力等能源丰富;交通便利,生产运输成本低;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工业、商业用地储备充足,土地成本较低;园区有建筑陶瓷、电瓷、工艺陶瓷、日用陶瓷、卫生洁具等门类相对齐全的陶瓷生产体系,一些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更让人心动的是,法库发展陶瓷产业具有投资环境的优势。园区的发展定位是建成东北亚新型建材产业基地。陶瓷产业的发展,将会在产业布局、项目建设、技术支撑等方面得到省、市的大力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实行封闭式管理。发展陶瓷产业除享受省级经济开发区优惠政策外,还享有法库县制定的特殊优惠政策。

为发展陶瓷产业,法库搭建了12个平台,即一流医院、一流幼儿园、一流职业技术学校、陶瓷学院、公共研发中心、会展中心、配套住宅、星级酒店、物流中心、融资平台、陶瓷博物馆、休闲游览中心。

据介绍,今后,法库县将继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创新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实行全方位封闭管理,充分放权、授权,简化审批手续,实行全程高效服务;继续深化包保体系,将服务企业人员队伍建设成一支信息快捷、办事高效的前置系统,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成一个运转灵活、高速的指挥系统和业务处理系统。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管理经验,创新招商引资、项目服务、投融资、考核等体制机制,为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提供保证。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行为,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把醴陵打造成为世界著名的“陶瓷之都”


一度衰落的醴陵陶瓷产业,近年因民间资本进入,一扫沉闷的景象活力勃发。去年419家陶瓷企业,共完成产值5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5%;缴税1.46亿元,几占全市财政收入3成。陶瓷已成为该市最大的支柱产业。今天,郑茂清副省长在考察醴陵陶瓷产业时,勉励该市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品质,把醴陵打造成我国甚至世界著名的“陶瓷之都”。

醴陵拥有数百年陶瓷生产历史,素有“瓷城”美誉。因产品老化、企业机制僵化,该市陶瓷产业一度陷入困境。近些年,该市加大了国有、集体陶瓷企业产权改革的力度,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这一产业。短短几年,醴陵陶瓷再现异彩,产品由单一的高温日用瓷,发展到如今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建筑瓷、特种工程瓷5大类4000多个品种,特别是日用炻瓷的勃兴,使醴陵陶瓷大步走出国门,盈利能力大增。

在参观东阳电瓷、天博瓷业、华联瓷业、陶润实业等醴陵陶瓷业的领军企业后,郑茂清对该市陶瓷产业集中度与外向度高、创新与盈利能力强等优势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醴陵陶瓷不能满足于现状,要继续做大做强。为此,郑茂清建议在改善企业组织结构上进行探索可按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在企业间进行各专业分工合作,既可避免重复建设,又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同业企业也可在行业协会组织下,或实现产品错位生产,或联合起来共同参与市场竞争。郑茂清指出,纳米新材料的应用为陶瓷产业提升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醴陵陶瓷企业要赶快行动起来,加快新材料在陶瓷生产中的应用,抓住机遇,再上新台阶。

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取得四大建设成果


记者从2011中国(景德镇)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了解到,由江西省和科技部共建的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取得四大成果并获科技部肯定。

一是景德镇市目前已经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市,景德镇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陶瓷产业进入良性发展。2010年,全市陶瓷工业总产值实现160.2亿元,陶瓷出口3.08亿美元。仅景德镇市新升级的国家级高新区就有入园陶瓷企业近70家,年产值超过30亿元,其中包括以远红外陶瓷、功能陶瓷、结构陶瓷、生物陶瓷、电子陶瓷等为系列产品的40多家高技术陶瓷企业。

二是陶瓷科技和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新陶瓷技术成果转化初见成效,高新陶瓷技术和产品开始自成体系。当地积极依托学院、国家日用和建筑陶瓷工程中心,促进真空发射、远红外电热薄膜模块、纳米氧化锆粉体、高性能低膨胀陶瓷和微波介质陶瓷等60多项非金属新材料技术和5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高技术陶瓷产品也由原来以压电陶瓷为主扩展到纳米陶瓷、陶瓷粉体、防弹陶瓷、功能陶瓷、远红外陶瓷品种齐全的产品架构,技术陶瓷产业集群正在形成。据统计,2010年景德镇高技术陶瓷企业户数同比增长9.52%,高技术陶瓷产值同比增长48.07%。

三是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中心建设进展顺利,结出丰硕成果。景德镇以工程技术中心为依托,建设了国家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西)、中国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全国陶瓷标准化中心和全国陶瓷文献信息中心等4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四是学院、昌飞公司、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院被授予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创新合作方式、提升合作层次,成为技术先进、人才聚集的国际化研发基地方面成果显著。景德镇共成功举办了七届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参会海内外专家学者规模已达1000多位,发表宣读论文约300篇,有超过三分之一被美国《工程索引》收录,20多项高技术陶瓷项目落地。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参赞徐海在肯定陶瓷科技城建设成果的同时表示,景德镇在世界陶瓷技术和产业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希望能进一步加快国家陶瓷科技城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由国家科技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于2004年10月共同启动建设。拟在景德镇建成陶瓷新技术研发基地、陶瓷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陶瓷商贸和国际交流中心、国家陶瓷人才培养基地。

千年瓷都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建设成果综述


厚朴的瓷窑文化,泥与火的记忆温度,造就了“因窑而生,因瓷而盛”的千年瓷都景德镇。断壁残垣的老窑遗址,薪火相传的不灭使命,这些都是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自然而然的源泉。坐落在中国古窑址之上,融汇古御窑与现代建筑科技的建筑——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项目如今已初露端倪,建成后将成为景德镇对话世界的新名片、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的新地标。置身其中可以体验到中国工匠精神的传承,见证中国智慧创造的世界奇迹,感受中国建设者的精益求精。

创造世界最大规模窑址群体迁移保护工程纪录

今年6月上旬,第三届首都国企开放日,数十名媒体记者、专家和公众走进世界唯一皇家瓷厂、中国唯一古御窑遗址——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项目,揭密世界最大规模窑址群体迁移保护工程,体验每1平方厘米都不相同的异形建造艺术,聆听新时代大国工匠和明清工匠的对话。

建设中的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项目,其前身是世界唯一皇家瓷厂——景德镇御窑厂,是明清两代御用瓷器的专职制造场所,也是中国唯一古御窑厂遗址、全国10处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据了解,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项目2016年10月正式动工,目前御窑博物馆结构主体、拱体窑砖砌筑和干挂已全部完工,8个拱体建筑初露端倪,正在进行拱内机电安装和幕墙工程以及配套修缮工程的施工。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了总重量为734吨的明清时期的窑址,按照国家文物局的意见和要求,必须将其迁往5公里外的场地进行保护。窑址共六块,最重的窑址重达214吨,迁移途中要穿过浅埋密集燃气管道的老城区,这样的窑址迁移在国内外都没有可以参考的先例。中建一局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项目部设计了数套方案,成功闯过完整取出窑址、起吊、运输和归安四道大关,创造了世界最大规模窑址群体迁移的世界首个成功案例。

为保证窑址能完整地从地下取出,中建一局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项目部首先在地下区域进行侧部分层开挖,逐层用工字钢和钢板进行侧向封闭至窑址底部,底部采用无缝光管水平并列拼接包封。为确保已封闭的窑址能顺利起吊,项目部将4根工字钢穿入底部起吊点钢管以增大钢管强度,再利用500吨和350吨的汽车吊同时起吊,协同作业。

为了确保运输安全,顺利穿过道路狭窄的老城区,中建一局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项目部提前用铁索和钢管加固了窑址和车辆,用有80个车轮的自动调平轴线车装载窑址,沿路铺设了20毫米厚的钢板路面以保护地下浅埋的管线,并委派管线检测人员全程进行地下管线检测,将意外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

在最后一道归安关卡,中建一局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项目部用两台汽车吊协同作业,将窑址吊装下放至预定位置,并对其进行整体焊接、加固,涂刷防锈漆,在外侧搭建桁架保护棚以避免窑址受损,至此窑址归安顺利完成。

创造窑砖干挂及砌筑工艺在多曲面拱体结构上成功应用的世界首个案例

去年3月,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设计方案在戛纳获得“未来建筑”奖,而“未来建筑”奖是全球唯一表彰世界范围内尚未建成但富于创意的优秀建筑设计作品。

“这个建筑之所以能获大奖,因为它是每1平方厘米都不相同的异形建筑。以往接触到的异形建筑很少有曲面的,这个建筑的结构不仅是曲面,而且是多曲面、变曲率,国内外从未有过此类项目的施工经验,建造难度可谓举世罕见。比如,多曲面、变曲率的钢筋混凝土拱体结构,对模板安装要求非常高。工程施工要在确保拱体剖面形状的同时,还要确保多曲面弧度与设计尺寸完全吻合。最难的是每段拱体浇筑完毕后,下一段还须与上一段实现平滑相接。”中建一局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项目经理齐玉顺说。

中建一局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项目部用中国智慧和大国工匠精神,将中国现代建造神器和手工砌筑完美结合,将这个“未来建筑”奖设计杰作变成了现实,创造了窑砖干挂及砌筑工艺在多曲面拱体结构上成功应用的世界首个案例。

针对各项业内罕见的技术难点,中建一局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项目部组建了一支由全项目部各专业工程师组成的项目级BIM团队,利用BIM5D行图纸深化和协同管理,并基于BIM+MR、放线机器人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双曲面拱体的施工进行从交底到验收的全过程质量监控。

“通过MR混合现实技术,施工人员可预先直观看到异型拱体的完成情况,达到身临其境的模型交底效果。”中建一局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项目BIM负责人万仁威说。“基于BIM的智能放线机器人可以直轻松实现放线测量,用放线机器人每100米可将误差1厘米降到5毫米之内。能在一天内测量130个点,平均每天可以节省2个人工”。测量员刘永祥说。

入窑一色,出窑万千。为实现设计“拱体表面砖体的颜色、厚度、材质呈渐变趋势”的要求,中建一局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项目部通过调整不同的粉料和熟料配比,定制了190万块响砖、窑汗砖、基砖、青砖和灰砖,同时搜集到90万块老窑砖,并前后进行了11次样板实验,对各种窑砖的比例和位置反复调整,仅窑砖干挂和砌筑一项累计使用280万块窑砖。

“每一块砖都是工人手工砌上去或挂上去的,所有的窑砖和构件必须精准保证精准的错缝,才能确保8个拱体的弧度是平滑的,不出现端部翘头的情况。工人砌挂完成每一平方厘米,项目技术人员均要运用放线机器人从不同方位对成型后拱体的弧度、角度进行复核校准,一旦发现拱体弧度有偏差,就要立刻调整。”齐玉顺说。

设计师要求要最大程度凸显建筑本身的色彩,必须使用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案。清水混凝土是指混凝土拆模后不做任何装饰处理,这就要求预埋件及预留洞口位置必须准确,混凝土浇筑必须一次达到清水效果。但项目部发现景德镇以及周边省市的搅拌站,没有一家有清水混凝土施工经验,他们决定自己来试验配比。为了调配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清水混凝土,项目部做了28次试验,终于找到了设计方认可的颜色。(来源:景德镇日报)

沈阳法库:中国陶瓷谷


核心提示:

金秋9月,秋高气爽。陶之魅,瓷之色。法库作为全国著名的五大陶瓷产地之一,将隆重召开第七届沈阳法库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

为期三天的陶博会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主办、沈阳市人民政府、中共法库县委、法库县人民政府、辽宁法库陶瓷协会、东北瓷都商会、国内外陶瓷主产区(商)协会、中国瓷谷各陶瓷企业承办。

法库陶瓷产业集群—“中国陶瓷谷”。法库因生产陶瓷而备受瞩目,法库因销售陶瓷而走向世界。而今的法库陶瓷产业集群,已实现工业生产总值450亿元,市场销售收入已经突破100亿元。

抢抓机遇,发扬“争第一、创惟一”的法库精神,勤劳质朴的法库人,令陶瓷产业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的格局。

砥砺前行10余载“中国陶瓷谷”走向全球

实至名归的中国陶瓷谷—法库坐拥国家一类矿产资源,是全国瓷土基地县。

这里资源优势十分凸显,占尽地利。天然的禀赋是成就法库发展陶瓷产业的重要条件。

据了解,这里已发现的非金属矿产就有30余种,占全省20%以上,占沈阳市70%以上,其中,瓷土、膨润土、硅石、硅灰石、方解石、沸石等30多个品种的非金属矿产储量之大、品位之高、种类之全位居世界前列。

从2002年起步的法库陶瓷产业始终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政策抓到底”的勇气,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既定的目标踏实迈进,砥砺前行,收获颇丰。

现在的法库,186家陶瓷及相关配套企业入驻、陶瓷产品远销欧美……完成了陶瓷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跨越。

法库县县长陈佳标向记者介绍,中国陶瓷谷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已建设20平方公里,开工建设各类生产线436条,带动就业近7万余人。

在《陶瓷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非金属矿产资源利用规划》的指引下,法库县陶瓷产业集群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条日益完善。

法库县的陶瓷产品更覆盖了东北三省及内蒙古、河北、山东、北京、天津等地区,并远销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韩国、朝鲜等多个国家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区,经营的主要品牌有:马可波罗、诺贝尔、蒙娜丽莎、箭牌、阿波罗、地王、长城、东鹏、新中源、金威廉等。

3天“陶博会”迎客10万人

9月5日至7日的陶博会,规模比往届更加宏大,共设六个展区,展区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包括法库陶瓷文化创意展示中心、大东北陶瓷城、中冠陶瓷市场、王者陶瓷以及部分陶瓷企业产品展厅。展品种类包括建筑陶瓷、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工业陶瓷、精细陶瓷和陶瓷配套等。预计参展、参会人数将超过10万人次。

沈阳市副市级领导、法库县委书记冯守权向记者介绍,法库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陶瓷生产、研发、销售基地。新型城镇化是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未来10年新型城镇化也将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大战略。

法库是辽宁省惟一获批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统筹发展改革试验区”,法库正在加快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率先走出一条沈阳特色、法库特点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统筹发展道路,为沈阳市乃至沈阳经济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到2015年,法库县力争在此落户生产及配套企业突破500户,争创省级以上名优陶瓷品牌100个,上市企业10户以上,从业人员10万人,实现销售收入超千亿元,把法库建设成为东北亚现代建材产业基地;汇建筑陶瓷、创意陶瓷、艺术陶瓷、工业陶瓷、特种陶瓷、新型建材等产业于一体,集科技研发、市场销售、会展交流、物流集散等功能于一区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泉州德化成为‘世界陶瓷之都’称号城市


“今天,德化通过了‘世界陶瓷之都’的考评,大家应该感到珍贵,因为这是世界第一个拿到‘世界陶瓷之都’称号的城市。”5月30日,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国际专家组全票通过,授予德化县“世界陶瓷之都”称号。

5月29—30日,德化县迎来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国际专家组对“世界陶瓷之都”的复评。该专家团队包括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拉丁美洲地区、北美地区的负责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派代表以及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等。

专家组首先听取了县长欧阳秋虹作的题为《世界陶瓷手工艺的璀璨明珠——德化》的工作情况汇报,再实地走访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德化陶瓷博物馆、凤凰陶瓷陶瓷研究所、尚思小学陶瓷实践课堂、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中国白艺术馆、宏益陶瓷研究所、多宝堂、屈斗宫古窑址、洞上陶艺村、蕴玉瓷庄、协发光洋陶器有限公司等地,详细了解德化陶瓷文化发展、陶瓷生产流程、陶瓷技艺传承、产业规模和人才培养等情况。

考评组对德化丰富多彩的陶瓷产品,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雄厚的产业基础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德化工艺大师的作品让传统的技艺得以继承和创新,现代日用陶瓷发展的风生水起带动了就业,创造了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形成了良好的陶瓷发展现状,完全满足“世界陶瓷之都”的所有条件。

专家们纷纷表示,德化获称“世界陶瓷之都”当之无愧。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主席加达·易加薇表示,德化县政府对陶瓷产业十分重视和支持,在方方面面都做了努力,尤其是陶瓷的技艺传承从小学生抓起,这让她很感动,同时德化对历史遗迹、文化方面的保护工作也做得很好,值得很多国家学习。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凯文·穆瑞说,“希望德化精彩的故事能得到进一步发展”。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执行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山则这样表达专家们的感受:“这两天,可以说是‘美瓷与咖啡,让我心儿醉’,对每一个专家来说,都可以用三个成语来形容。一是‘梦寐以求’,这里是每一个人梦中都想来的地方,二是‘流连忘返’,这里让大家来了就不想离开,三是‘回味无穷’,专家们回去后,都还会时刻想起这里的情况,成为文化使者,将德化陶瓷宣传出去,让德化瓷到世界各地发扬光大。”

近年来,德化先后荣膺“中国瓷都”、“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版权保护先进单位”等殊荣,“德化瓷烧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德化白瓷”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如今,德化拥有陶瓷企业1400多家,10万多名从业人员,80%的产品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中国首个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2014年实现陶瓷产值177.15亿元,是中国百佳产业集群,陶瓷业成为支撑德化发展的民生产业。

“德化获评‘世界陶瓷之都’,是起点,绝不是终点。”德化县委书记吴深生表示,德化一定珍惜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世界陶瓷之都”殊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后,德化将继续以“振兴工艺美术,传承手工技艺”为使命,围绕“争当世界陶瓷产业的领导者”目标,与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全球的视野打造发展平台、发展陶瓷产业、深化交流合作,推动德化陶瓷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让千年瓷都薪火相传,永不熄灭。

法库陶瓷产业成为县域经济支柱 迅速壮大


随着“2010法库陶瓷博览交易会”的成功举办,“东北瓷都”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法库县以其陶瓷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壮大越来越被世人所熟知。在不久前召开的“2010年中国产业发展大会”上,凭借陶瓷产业,法库县荣获了“2010年中国产业百强县”称号。

凭借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发达的交通和雄厚的人力资源等优势,法库县一直坚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战略,陶瓷产业集群规模迅速壮大。今年1-8月份,法库陶瓷产业集群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67亿元,固定资产投入35.8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8亿元。

年初以来,法库县在陶瓷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按照“国际化、品牌化和瓷文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告别贴牌创品牌”和“创建国际环保区”的新目标。目前,飞奥美、日日顺、冠盛等诸多陶瓷产品都分别获得了“中国与东北亚产品展览会金奖”、“沈阳市政府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同时,自主研发出高档普拉提地砖、景德盛京烧工艺美术瓷、高性能轻质发泡陶瓷、黑瓷复合陶瓷太阳能板等十余个高端新产品,进一步提升了法库陶瓷品质。

此外,现代陶瓷科技园、法库国际会展中心的投入使用,园区孵化器和博士后工作站的成立,与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清华大学、学院、沈阳理工大学和鲁迅美术学院的深度合作等,使陶瓷产业链条更加完善。

景德镇加快建设陶瓷工艺美术之都


景德镇市是世界最早的手工业城市之一,是中国陶瓷产业的集大成者,代表我国陶瓷行业的巅峰水平,由陶瓷艺术家引领的陶瓷创意设计底蕴丰厚,陶瓷艺术和陶瓷产业在创新中发展,已具备申报创意城市,陶瓷手工艺术与民间艺术之都的基础条件。

民革政协委员陈根荣说:“景德镇是闻名世界的瓷都,陶瓷艺术历经千年而不衰。申创创意城市手工艺术与民间艺术之都不仅对于景德镇市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我们江西全省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目前,我省已将文化创意产业规划为战略新兴产业,景德镇申创创意城市手工艺术与民间艺术之都的成功,不仅可以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交流和展示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推动景德镇在大开放中以新的姿态走向世界,同时,对于提高我省的知名度和软实力,促进全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无疑也将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陈根荣说。

申创手工艺术与民间艺术之都需要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共同推进。为此,陈根荣建议,成立支持景德镇申创手工艺术与民间艺术之都办公室,合理规划和改造陶瓷产业集群,提升传统工艺,做大陶瓷总量;支持景德镇对陶瓷物质文化空间载体的保护。

“搭建形式多样的陶瓷创意交流平台,除了瓷博会之外,采取更多样的形式,如规划建设陶瓷创意游览区,打造面向全球的陶瓷创意中心,建设陶瓷艺术研修院等。”陈根荣建议省旅游部门与景德镇市政府联合将景德镇老城区内的老陶瓷工厂与生活里弄进行改造,开辟陶瓷生产游览区,实施陶瓷里弄游,仿照北京的胡同游,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陶瓷老街旅游项目。

“省财政可参照推进三清山、龙虎山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做法,设立专项基金,用财政政策来支持景德镇市申报创意城市手工艺术与民间艺术之都的工作,使申创工作能顺利进行。”陈根荣说,并结合申创工作,对景德镇市名优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产品尤其是陶瓷手工艺产品展示其艺术魅力,将名优工艺美术产品作为政府指定礼品。加强对传统手工艺产品保护和创新开发,鼓励对优秀传统制作技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努力把法库建设成为中国陶瓷之都》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努力把法库建设成为中国陶瓷之都》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法库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