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古代著名的瓷器 > 导航 >

把醴陵打造成为世界著名的“陶瓷之都”

把醴陵打造成为世界著名的“陶瓷之都”

古代著名的瓷器 古代著名瓷器的名字 古代瓷器著名的名字

2021-05-14

古代著名的瓷器。

一度衰落的醴陵陶瓷产业,近年因民间资本进入,一扫沉闷的景象活力勃发。去年419家陶瓷企业,共完成产值5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5%;缴税1.46亿元,几占全市财政收入3成。陶瓷已成为该市最大的支柱产业。今天,郑茂清副省长在考察醴陵陶瓷产业时,勉励该市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品质,把醴陵打造成我国甚至世界著名的“陶瓷之都”。

醴陵拥有数百年陶瓷生产历史,素有“瓷城”美誉。因产品老化、企业机制僵化,该市陶瓷产业一度陷入困境。近些年,该市加大了国有、集体陶瓷企业产权改革的力度,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这一产业。短短几年,醴陵陶瓷再现异彩,产品由单一的高温日用瓷,发展到如今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建筑瓷、特种工程瓷5大类4000多个品种,特别是日用炻瓷的勃兴,使醴陵陶瓷大步走出国门,盈利能力大增。

在参观东阳电瓷、天博瓷业、华联瓷业、陶润实业等醴陵陶瓷业的领军企业后,郑茂清对该市陶瓷产业集中度与外向度高、创新与盈利能力强等优势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醴陵陶瓷不能满足于现状,要继续做大做强。为此,郑茂清建议在改善企业组织结构上进行探索可按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在企业间进行各专业分工合作,既可避免重复建设,又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同业企业也可在行业协会组织下,或实现产品错位生产,或联合起来共同参与市场竞争。郑茂清指出,纳米新材料的应用为陶瓷产业提升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醴陵陶瓷企业要赶快行动起来,加快新材料在陶瓷生产中的应用,抓住机遇,再上新台阶。

taoci52.com延伸阅读

佛亚欲把亚陶打造成东方“博洛尼亚”


4月的南方,春雨绵绵、寒意浓浓,4月3日上午,佛山市佛亚展览有限公司与佛山陶瓷城发展有限公司在中国陶瓷城召开新闻发布会,双方就“亚陶第十一届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签署合作协议。

即将于4月18日至22日举办的第十一届陶交会(亚陶春季展)由佛山市人民政府、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联合主办,佛亚展览有限公司承办,中国陶瓷城、中国陶瓷城·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为会场的独家合作方;届时将在佛山市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中国陶瓷城两个会场进行展览。

据悉,本届展会面积超过8162平方米,参展企业在500家以上。其中在所展示的产品及技术中,新产品、新技术占总展示产品的17%,同比增加5%;新品牌约占10%,同比增加4%。截止到4月1日,组委会已针对目标观众发出参会邀请函70000余份,终端直销本届盛会。与往届相比,此次组委会还特别加大了国外的宣传力度,除通过会展常规的宣传外,国外买家也可以在6个国际性的网站和杂志上了解到本届会展的最新动态。更可以通过展会属下的E-marketing团队定期发出的E-express电子杂志了解展会所展示的新产品及新技术。组委会预计,本届展会专业观众较上届增加30%,其中国外专业买家较上届增加10%。

佛山市经贸局副局长徐平在致辞中表示,中国陶瓷城与佛亚展览公司的深度合作,正在使佛山陶交会与政府的发展思路更加契合。经过中国陶瓷城与佛亚展览公司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佛山陶交会将更快提高竞争力,扩大优势。今后,政府将对这样的重要会展和品牌会展在多方面予以有力支持。到2015年,佛山政府将把佛山市发展成为一座中国著名、国际知名的会展城市。

佛亚展览有限公司托马斯·沃尔夫先生在签约仪式上表示,佛山是重要的陶瓷展览中心,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中国陶瓷城在禅城区,禅城区是陶瓷的基地,是陶瓷文化的发源地,与中国陶瓷城的合作将促进亚陶展的顺利进行,还将促进与广交会的更大合作,通过双方的合作将更加成功地把佛山的展会办成世界有名的展会。

作为展会的独家合作方,佛山陶瓷城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周军表示,两家正式合作以后,会加大对佛山陶瓷交易会国际推广的资金投入,加大组织国际专业观众的力度,同时,进一步改善展会服务设施,使陶交会服务更加专业、操作更加规范、努力把佛山陶交会打造成中国乃至亚洲第一的陶瓷专业展会。

托马斯·沃尔夫先生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把亚陶展打造成一个新型的展会,展会的模式不会模仿西方的操作模式,也不会沿袭我们的竞争对手上海展会的模式,我们将融合中西文化,因为佛山的展会比上海展更加重要。

千年瓷都景德镇打造成世界陶瓷王国


打造成世界陶瓷王国

如今,景德镇紧紧抓住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契机,充分利用“千年瓷都”这个品牌,让中外陶瓷技术和艺术在景德镇汇集,将千年瓷都景德镇打造成世界陶瓷王国。一直以来,景德镇被公认为世界陶瓷的故乡,上千年的历史发展让景德镇拥有深厚的陶瓷文化艺术底蕴。

企业以人为本

“虽然我办的是企业,但我们讲究以人为本。”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总裁陈立恒说,他们要让世界高科技陶瓷技术与千年瓷都留下的陶瓷精粹相结合起来,生产出高附加值陶瓷精品。

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厂房内宽敞明亮,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生产各种规格陶瓷产品……这是记者在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看到的情景。

在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内,不仅有环境优美的厂房,还有标准的400米跑道、篮球场、桌球室、健身房、图书馆、洗衣店、美容院等功能齐全的生活配套设施。

打造成世界陶瓷王国

“我们将紧紧抓住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契机,将景德镇建设成为陶瓷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景德镇市瓷局副局长刘子力自豪地说。

在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内,生产高附加值陶瓷产品的企业不仅是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一家单位,该园区自2004年开工建设至今,共引进了陶瓷企业及配套项目9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高技术陶瓷、高档日用瓷、高档艺术瓷、精品建筑卫生陶瓷为主及相配的陶瓷产业链。

泉州德化成为‘世界陶瓷之都’称号城市


“今天,德化通过了‘世界陶瓷之都’的考评,大家应该感到珍贵,因为这是世界第一个拿到‘世界陶瓷之都’称号的城市。”5月30日,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国际专家组全票通过,授予德化县“世界陶瓷之都”称号。

5月29—30日,德化县迎来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国际专家组对“世界陶瓷之都”的复评。该专家团队包括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拉丁美洲地区、北美地区的负责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派代表以及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等。

专家组首先听取了县长欧阳秋虹作的题为《世界陶瓷手工艺的璀璨明珠——德化》的工作情况汇报,再实地走访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德化陶瓷博物馆、凤凰陶瓷陶瓷研究所、尚思小学陶瓷实践课堂、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中国白艺术馆、宏益陶瓷研究所、多宝堂、屈斗宫古窑址、洞上陶艺村、蕴玉瓷庄、协发光洋陶器有限公司等地,详细了解德化陶瓷文化发展、陶瓷生产流程、陶瓷技艺传承、产业规模和人才培养等情况。

考评组对德化丰富多彩的陶瓷产品,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雄厚的产业基础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德化工艺大师的作品让传统的技艺得以继承和创新,现代日用陶瓷发展的风生水起带动了就业,创造了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形成了良好的陶瓷发展现状,完全满足“世界陶瓷之都”的所有条件。

专家们纷纷表示,德化获称“世界陶瓷之都”当之无愧。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主席加达·易加薇表示,德化县政府对陶瓷产业十分重视和支持,在方方面面都做了努力,尤其是陶瓷的技艺传承从小学生抓起,这让她很感动,同时德化对历史遗迹、文化方面的保护工作也做得很好,值得很多国家学习。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凯文·穆瑞说,“希望德化精彩的故事能得到进一步发展”。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执行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山则这样表达专家们的感受:“这两天,可以说是‘美瓷与咖啡,让我心儿醉’,对每一个专家来说,都可以用三个成语来形容。一是‘梦寐以求’,这里是每一个人梦中都想来的地方,二是‘流连忘返’,这里让大家来了就不想离开,三是‘回味无穷’,专家们回去后,都还会时刻想起这里的情况,成为文化使者,将德化陶瓷宣传出去,让德化瓷到世界各地发扬光大。”

近年来,德化先后荣膺“中国瓷都”、“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版权保护先进单位”等殊荣,“德化瓷烧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德化白瓷”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如今,德化拥有陶瓷企业1400多家,10万多名从业人员,80%的产品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中国首个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2014年实现陶瓷产值177.15亿元,是中国百佳产业集群,陶瓷业成为支撑德化发展的民生产业。

“德化获评‘世界陶瓷之都’,是起点,绝不是终点。”德化县委书记吴深生表示,德化一定珍惜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世界陶瓷之都”殊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后,德化将继续以“振兴工艺美术,传承手工技艺”为使命,围绕“争当世界陶瓷产业的领导者”目标,与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全球的视野打造发展平台、发展陶瓷产业、深化交流合作,推动德化陶瓷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让千年瓷都薪火相传,永不熄灭。

努力把法库建设成为中国陶瓷之都


6月13日,全国知名陶瓷企业家座谈会在沈阳召开。省长陈政高与来自全国各地的79位知名陶瓷企业家亲切座谈,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共商法库陶瓷产业发展大计。沈阳市市长陈海波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

法库县及周边地区陶瓷原料和煤炭、煤层气丰富,其中陶瓷黏土和高岭土储量达3亿吨以上。近年来,法库县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陶瓷产业。到2011年末,已有152家企业落户,实现产值318亿元,产品涵盖建筑瓷、日用瓷、工艺瓷、电瓷等各个门类,是东北最大的陶瓷研发、生产、销售基地,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命名为“东北瓷都”。目前,法库县正在加快推进结构调整,重点发展日用瓷、艺术瓷、卫生洁具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力争五年内实现千亿产业集群的目标,把法库建设成为中国陶瓷之都。此次座谈会共签约项目22个,总投资142亿元。

座谈会上,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缪斌介绍了全国建筑陶瓷行业的现状。广东亚洲陶瓷控股、佛山全友卫浴、广东科捷制釉、佛山金牌陶瓷、江西威福尔能源科技、大连中星制冷等11家企业负责人先后发言,就提升法库陶瓷产品档次、建设物流平台、促进市场营销、完善基础设施等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在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陈政高说,今天,国内知名的陶瓷企业家云集沈阳,这是中国陶瓷业的一次盛会,也是共商法库陶瓷产业发展大计的一次盛会。我们就是要与在座的各位企业家携起手来,打造一个千亿元的陶瓷产业集群,建设一个30万至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把法库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陶瓷之都。

陈政高指出,法库已经完全具备了发展陶瓷产业的各种条件。这里有充足的原材料,完全可以百分之百本地化;这里聚集了来自国内外的陶瓷企业,聚集度非常高,远远超过了国内其他地区;这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已经搭建了包括金融、人才培训、研发、展销在内的10个平台;这里依托陶瓷产业,正在形成一个功能齐全、为陶瓷产业发展配套的中等城市;这里交通便捷,商务成本较低,劳动力丰富;这里土地充足,基本能够满足陶瓷产业建设用地需求;这里市场前景广阔,不仅有东北市场,还可以辐射蒙古、俄罗斯等东北亚国际市场。特别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法库陶瓷产业发展,专门设立了1亿元技改资金,用于陶瓷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辽宁省和沈阳市坚定不移、矢志不渝地支持法库陶瓷产业发展。希望各位企业家紧紧抓住机遇,到法库投资,大家一起努力,早日把法库建设成为中国陶瓷之都。

景德镇将瓷博会打造成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平台


2009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开幕式上,市委书记许爱民在欢迎辞中表示,陶瓷文化积淀深厚的景德镇,将通过扬优成势打造陶瓷艺术的全国、全球性创意经济城市。而从2009瓷博会举办前后的种种迹象我们不难发现,千年瓷都景德镇着力打造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战略,已开始浮出水面。

2010年的瓷博会将如何更好地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瓷博会执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市瓷局副局长刘子力介绍说,文化创意产业需要不断去打造,储备资源和能量,我们会在历届瓷博会的基础上不断得去深化、挖掘、做实,开辟一条正确道路。2010年瓷博会将联姻外来陶瓷文化、设立陶瓷文化创意展馆等等,将它精心打造成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平台。

最大的对外交流 对内沟通的信息平台 

刘子力说,瓷博会是文化创意产业一个最大的信息交流、沟通的平台,这个平台囊括了国际国内、兄弟产值区、兄弟窑口不同文化、科技、思维,他们所有的信息都汇聚在瓷博会这个大平台里。当时搭建这个平台的初衷是扩大贸易,做大产业,同时,也是为加强沟通,做深做实文化,也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首先定位是在产业,不光是文化。它是在文化的基础上如何做大产业,以文化来强壮产业,使这个产业很有底蕴,能够非常长远,可持续的发展壮大。这才是文化产业。所以说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是信息交流平台。

瓷博会做为景德镇对外交流,对内沟通的一个平台,刘子力说,瓷博会有很多对外交流的资源,我们要肩负借他山之石来壮大自己机会的责任,把景德镇文化、企业通过瓷博会介绍出去,以展会为载体的经济实体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个渠道把景德镇创意产业推出去,引进来。把别人的好东西借鉴过来,更大范围的搭好平台,做好交流,做好文化使者和产业使者。

参展实体最多的盛会 最具前沿性和国际化

瓷博会是一个全世界、国内国际的各种陶瓷文化汇聚景德镇,代表不同陶瓷文化风格的参展实体最多的盛会,其内容独特,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国内的5大名窑,十大窑口都有到景德镇来参展,带来不同的窑系文化,不同的陶瓷文明。除了国内的还有国外的,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各具特色,非常有文化实力。刘子力说,这些洋洋大观逐步变成瓷博会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其核心就是来源于不同窑系的陶瓷文化,风格各异的实体实物把他们的传统和观念带到景德镇,充实了瓷博会的内容。

每年瓷博会都着重打造文化内涵,试图借文化内涵把瓷博会产业做大,从哪些方面体现呢?刘子力说,首先我们把景德镇艺术陶瓷做为瓷博会最具吸引眼球的一块磁铁来打造,把艺术品作为展会的核心,吸引全世界,吸引全国的陶瓷从业人员到这里来寻找灵感,感受文明,也是景德镇文化内涵,借此来壮大景德镇自己的实力,打造瓷博会产业的实力。第二,着重打造当代国际陶瓷艺术的核心展,请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陶艺家来景德镇布展,使瓷博会更具前沿性,更具国际化,使它的魅力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增加国际化内容。第三,每年都邀请十大名窑的传承代表来景德镇布展,把当今中国十大名窑发展的新东西,跟景德镇传统文化、传统工艺交融嫁接。锲而不舍的每年一届一届接力棒的打造,使瓷博会具有前沿性,国际化,同时把它努力变成瓷博会的核心竞争力,使瓷博会更具影响力,吸引力和号召力,使博览会能够把贸易在这个平台上做得更大,客户邀请的更多,更广范围的市场影响力和文化渗透力,这是瓷博会想做的目标,实际上我们也会一直这样做下去。

联姻外来陶瓷文化 设立陶瓷文化创意展馆

当记者问到下一步瓷博会有什么具体安排时,刘子力说,首先主要的工作肯定还是循着瓷博会的“搭好平台,扩大贸易,打响品牌,做大产业”的主要脉络去做实,然后再做进一步的深化。今年瓷博会将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到每个产值区、窑口去跟他们当地传承机构和文博系统沟通,让他们不但来景德镇参展,还要在景德镇扎根,使当今的中国传统名窑又能够重新汇集景德镇形成新的陶瓷文明。想办法把原来短期参展的名窑长期留在景德镇,跟艺术联姻,加深陶瓷的文化内涵,提高陶瓷产品的附加值,为陶瓷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刘子力还说,景德镇本身就是“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八方良工之精华”的魅力之地,通过瓷博会的平台,把外面的文化不单单是引进来,而且还要留下来;不单单是留下来,还要跟本土文化“牵线搭桥”,促成一桩桩美满“姻缘”,“生儿育女”。

最后,刘子力说,今年国际陶瓷博览会,我们会设立一个陶瓷文化创意展馆,把陶院学生、乐天陶社的创意集市精髓搬到展馆中来,把景德镇民间一绝的作品挖掘出来,把中国其他产值区、民窑绝技,独具特色的陶瓷作品引进进来,将这些最具创意的陶瓷文化作品在瓷博会上进行展示,通过创意这把钥匙,推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之门。

中国钧瓷之都China的世界


我常常在想,“中国”的英文名称为什么不选择指南针、造纸术、火药或者活字印刷?

可以肯定的是,当翻译家们决定用China来指代中国的时候,瓷器的名声已经超越“四大发明”而响遍全球。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说,“元朝瓷器运销到全世界”。至少从元朝开始,一批批精美的瓷器就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从中原出发,过玉门,经中亚,至西欧,在西方引起轰动。在那些金发碧眼的老外眼里,瓷器代表一个神秘的文明古国,象征着古老的东方文化,瓷器就是中国。

从元朝至今,近千年的光阴滚滚而逝。

在记者节来临前夕,我们来到被誉为“中国钧瓷之都”的神垕镇。这里是钧瓷的故乡,也是河南最大的陶瓷产地和集散地。

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瓷世界”。

大大小小的街道两旁满是瓷器门店,摆放着成千上万件瓷器供你挑选。巧夺天工、古香古色的钧瓷,洁白无瑕、美不胜收的高白细瓷,形态各异、工艺精良的绿化瓷……

从门店走进企业,我在一家炻瓷生产企业观看了炻瓷的生产过程:

一堆黄泥土,要“破茧成蝶”,形成外观美丽、质地优良的瓷器,需要经过搅拌、沉淀、挤压、制胚、烘干、打边、磨平、上水、打章、隔格、手绘、上釉等20多道细致的工序,最后还要在1200多摄氏度的高温炉里烘烤10多个小时。

炻瓷,因为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无铅、无毒,适合现代化机械洗涤,并能顺利通过从冰箱到烤炉的温度急变,在国际市场上销量很大。目前,神垕炻瓷年产量达3.6亿件,出口创汇3600万美元。

神垕镇有380家多陶瓷企业,已形成六大瓷系、上千个品种,产品远销美国、东南亚、欧洲、日本、非洲等地。在全省正式对外出口炻瓷的41家企业中,有33家在神垕。

瓷器给神垕带来了什么?

在孔家钧窑的炻瓷生产项目车间,19岁的赵颖颖一边工作一边与记者交谈。她是一名普通的女工,月工资在600元左右,够自己花销。她的头发染成了金黄色,带着金黄色的耳环。三年前她初中毕业,曾零星地打过短工,一年前来这里工作。如果不是在瓷厂上班,她最大的可能是外出打工,但她说:“那样未必就好,我在这儿干觉得挺不错。”

作为一项劳动密集型行业,神垕镇的陶瓷行业为当地及周边乡镇提供了两万多个就业岗位,成为富民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带动了运输、包装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让我没想到的是,在这里,我遇到了深圳一家公司的河南代表赵超。由于神垕瓷器的名气,他干脆把办公室从郑州搬到这里,成为公司常驻神垕的“特别大使”。像赵超一样,在神垕镇,“驻扎”着近百名各个贸易公司的代表,在这里,你能听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方言。

中国是瓷器的发祥地,可我们却不得不面临这个尴尬的事实:我国的日用陶瓷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七成,但陶瓷贸易额和单件产品创汇却很低,单件创汇率仅相当于英同、日本的1/7,法国的1/3。有人这样形容:外国瓷器销售的是质量与档次,中国只是卖资源!

在神垕镇,每年有3亿多件印着“MADEINCHINA”字样的炻瓷销往国外,然而,由于目前炻瓷生产还处在初级阶段,器皿设计、经营权都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我们只能赚取较低的加工费用,而国外的公司则从中赚取了5倍乃至10倍的利润。陶瓷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使产品出厂价格一降再降,高层次的国际贸易、管理人才欠缺也成为突出问题。

神垕啊,你将怎样去面对未来?

可喜的是,神垕人已经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发展意识和危机感,并在用实际行动破解这些存在的难题。

神垕镇党委、政府以建设“世界陶瓷名镇”为目标,提出了“名瓷带动,以瓷兴镇”的发展战略,制定出陶瓷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建好工业园区,打造陶瓷产业发展平台。各个生产企业将目光放在科学管理和市场观念的更新上,并主动走出去开阔视野。

孔家钧窑董事长孔相卿意味深长地说:“瓷器不仅是属于神垕的,更是属于中国的。神垕的钧瓷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有志气,早晚有一天,我们会在国际陶瓷市场上取得应有的地位。”

对于神垕人来说,昔日的辉煌已属于过去,未来才是永远的追求。

把醴陵陶瓷产业纳入千亿产业集群


在中国瓷城醴陵,陶瓷已经到了“无所不能”的境地。原先专门利用釉下五彩这门独门绝技,生产陶瓷锅碗瓢盆,现在邮票、医用骨头、手机背壳、碰撞实验用的汽车外壳,都可以用陶瓷做。醴陵陶瓷人常说,需要钢铁或塑料作为材料的物品,正在逐步被陶瓷替代,陶瓷已经进入材料学范围。

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蒋永清、李忆湘、李文金、钟宏、彭澎等提交多份建议,建议将醴陵陶瓷产业纳入省级层面的千亿产业集群,同时开办陶瓷职业学院。

省人大代表建议,筹建醴陵陶瓷职业学院。提交议案的省人大代表认为,陶瓷产业已经属于制造业范围,醴陵陶瓷仍未像湘绣、湘酒等产业进入省级层面。

代表们提出,将醴陵陶瓷产业纳入省级层面的千亿产业集群予以长期支持,每年安排3000万元的引导扶持资金,支持醴陵陶瓷产业项目发展,将陶瓷产业纳入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四千工程”,在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技术改造资金、承接产业转移资金等政策性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

湖北浠水对接广东佛山打造“中部陶瓷之都”


日前,投资逾60亿元的湖北省浠水县生态陶瓷产业园一期工程正式投产,浠水县一个新的重点产业集群呼之欲出。记者在生态陶瓷产业园看到,雄陶、澳晟陶瓷两家企业两条生产线正在满负荷生产。据雄陶公司负责人黎中添介绍,每条生产线每天生产地面砖近2.4万平方米,产品销售到武汉、河南、安徽等地,供不应求。

浠水发展陶瓷产业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该县是全国知名的“窑炉之乡”,窑炉建筑安装、机械制造占据行业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聚集了全国75%以上的窑炉专业人才,“浠水窑炉工”被评为全省十大劳务品牌,从业人员达4.2万人,年创劳务收入10亿元。此外,浠水陶瓷原料丰富,且品位极高、埋藏较浅、极易开采。

2010年,浠水县立足本地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与“南国瓷都”佛山的知名建筑陶瓷企业——新中陶集团“联姻”,在鄂东港口重镇建设陶瓷产业园,引进东部陶瓷企业来浠发展。已邀请江西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分别完成了园区总体规划、一期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远景规划和环境规划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文章出处是,并顺利通过了评审。陶瓷产业园紧紧围绕“合理布局、功能分区、产业扎堆、集群发展”的要求,按照“集约化、集群化、循环化、生态化”原则,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

2012年,浠水县根据形势发展,及时提出了园区二期工程规划:利用五至十年的时间,投资200多亿元,占地18000亩,建设60条陶瓷生产线,以集群式专业发展陶瓷产业,链条式发展交通物流、机械制造以及商务休闲等相关产业。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千亿,利税过百亿,安排就业3万多人。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不断融合世界先进陶瓷先进技术,吸纳全国各地陶瓷科技人才和资金,丰富传统陶瓷文化和现代品牌艺术,逐步把浠水打造成我国“中部陶都”。

目前,兰溪陶瓷产业园一期工程已有湖北雄陶、湖北澳晟、湖北汇星、上海新安储、南山包装等5家陶瓷生产及配套企业落户,其中,雄陶公司、澳晟公司的第一条生产线于9月上中旬正式产出瓷砖,其余生产线正在加紧建设。

浠水县委书记吴烨表示,该县正集中力量加快陶瓷产业配套及专用码头和主干路网建设,加大入园企业帮扶和以商招商力度,力争早日将陶瓷产业打造成为全省重点产业集群。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把醴陵打造成为世界著名的“陶瓷之都”》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把醴陵打造成为世界著名的“陶瓷之都”》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古代著名的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