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艺术 > 导航 >

打造“楚天瓷都” 通城陶瓷异军突起

打造“楚天瓷都” 通城陶瓷异军突起

陶瓷艺术 陶瓷文化 陶瓷瓷砖

2021-04-09

陶瓷艺术。

3万平方米的钢结构车间,两层楼高的压机不停转动,一公里长的窑炉生产线上,起端吃进去的是瓷土,另一端吐出的是一块块“银砖”。这是记者昨日在通城杭瑞陶瓷产业园看到的壮观一幕。

忙碌在车间的董事长张名旗指着转动轴上滚动的仿古瓷砖说,日产1万平方米也供不应求,部分产品出口西欧。

杭瑞陶瓷产业园由佛山市谊生陶瓷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创办,总投资3亿元,建设4条高档陶瓷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可望实现年产值3亿元。目前这条生产线是去年底正式投产的,主要生产各种高、中、低档仿古瓷砖等产品,月产量达到30万平方米,创产值近1000万元。第二条生产线正在进行设备安装,6月可生产。

通城境内有陶土储量6000万吨。上世纪80年代,通城陶瓷业发展迅速,大小陶瓷厂数十家,“通城造”陶瓷产品在市场上热销。由于一哄而起,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最终全部关门停产。

随着通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县又把复兴陶瓷工业作为经济强县的主要抓手,规划5年内,将通城打造成华中地区集陶瓷原料加工基地、陶瓷产品生产及出口基地于一体的“楚天瓷都”。

2008年,在杭瑞高速公路旁大坪沙口村选定规划用地5000亩,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可容纳10余家企业的陶瓷工业园,面向全国招商引资,先后有柏豪银丰瓷土公司、杭瑞陶瓷有限公司、明仁研磨项目等6个项目入园。

taoci52.com编辑推荐

清三代彩瓷缘何异军突起


近年,清代瓷器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彩瓷系列成为中国古董市场上最热门的追捧对象之一。

2002年春季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只雍正粉彩蟠桃《福寿》纹橄榄瓶以4150万元港币成交,创造清代瓷器拍卖最高价;而在同年秋季该公司的拍卖会上,一只堪称绝品的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式镂空花卉纹大罐,叫价至4000万元港币时便无人间津而流标;同时举行的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只雍正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以3200多万元港币成交。

在2002年秋季北京一家拍卖会上,一只乾隆粉彩山水如意耳琵琶尊以1100多万元人民币成交,创内地瓷器最高价而这只琵琶尊几年前的拍卖成交价只是200多万元人民币、也曾轰动一时。

回顾中国古董收藏的历史,人们一直以追幕高古为境界。到了清末民国,宫廷收藏陆续外流,明清官窑瓷器成为收藏对象,但直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古董的收藏仍足以宋元及以前的高古器物为主流。80年代后,随着华人经济实力的增长,元明瓷器价位开始攀升。90年代末,清代官窑、特别是康雍乾三朝的彩色瓷系价位猛增.屡创新高。这种现象颇有些令人揣摩之处。

清朝皇皇家收藏在中国历史上发展到极致,皇家对高古的推崇影响到民间的博古之风。清朝末年,宫廷遭劫掠,宫藏被盗运,古董从皇家及士大大手中转向江南买办新贵,转向东洋、西洋古董商手中。外流的大量明清宫廷器物工艺绝美,适应江南新贵和洋人的口味,改变了中国古董收藏的构成。明清瓷器开始在市面流行。但收藏的高境界始终还是高古器物。

上世纪50年代后,中国社会变迁,国内文物市场关闭,本土古董收藏偃旗息鼓,只有海外偶有交易。中国古董的国际价值无从谈起。

7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华人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台湾、香港等地经济的腾飞,中国古董市场在伦敦、纽约、香港逐渐活跃起来。大量的交易物是明清艺术品,但顶尖的标志仍是以宋瓷为代表的高古器物。直到90年代末至近两年,中国大陆涌现出一批古董鉴赏家和收藏家。他们在国内小试身手后,纷纷到境外参与竞投和交易。由于人数较众,出手狠,其收藏倾向开始影响整个市场的走向。清代瓷器特别是康雍乾三代彩瓷系列成为热门,与这一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后,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社会化的文物鉴赏和文物市场被禁止,加上经济体制的禁锢,百姓根本无从鉴藏文物。改革开放以后,文物市场也是最后开放的领域之一。而最早染指文物鉴藏的人土,他们最早可能接触到的古董就是被国家博物馆不看重的清代艺术品清代艺术品、特别是康雍乾王朝的宫廷瓷器无论在造型、色彩还是工艺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也极容易被这些古董鉴赏的初学者接受。发表最多的学术成果,涌现最多的鉴赏专家也是关于明清艺术品研究的。所以,他们手握重金在市场上寻找的必定是他们最早结识的东西。而且,清代瓷器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早期瓷器,更利于市场取舍和投资运作。康雍乾王朝的彩瓷是清瓷工艺的最高代表,在市场上最适合作为一个时代古董行情的标志。

从收藏者收藏方式来讲、这种局面也反映出新兴的收藏者与传统的收藏家的不同。传统的收藏家是因为爱好、家学或保存家业的意愿等来浸润收藏新兴的收藏者则更将其他经济域的投资方法移植到古董市场中来、更多地将文物古董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作投资前景的研究、更多地将文物古董鉴藏当作产业来建设,更愿意尽可能快地将最好最有价值的古董收入囊中。所以,在文物古董市场上,每遇佳品必定创造"天价"。康雍乾三代的彩瓷作为难得的古代艺术品自然成为天价的创造对象。高古瓷器传世数量极其有限,虽然人们心目中仍然视其为天物,但总归难以企及,更不可能作为市场运作的对象。加上长期的封闭管理收藏体制的限制高古瓷器的学术研究成果社会化不够,人们无从获知高古瓷器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判断的标准。象牙之塔.无以论价所以就产生清代瓷器价格高于高古瓷器的现象。因为国内法律政策的规定,使高古瓷器进入市场的通道狭窄,使很多人士望而却步。作为中国古董收藏主体队伍的国内收藏者不能进入这一领域,自然就影响高古瓷器的价位。

清朝康雍乾三代彩瓷的异军突起,价位居高不下是一个历史现象。这里有文物收藏自身的规律,有学术研究成果的影响,有不同时代鉴藏者审美情趣的因素,有不同时代鉴藏者不同收藏投资方式的作用,但最根本的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成长起来一批热爱民族艺术的有实力的收藏者和投资家的作为。他们对清朝官廷艺术,特别是对康雍乾三朝彩瓷的热爱,使中国清代艺术品乃至整个中国艺术品的国际价值迅速提升。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关于中国艺术品的研究不断深入和社会化,随着中国新兴鉴藏者对中国古代文物的认知不断提升,康雍乾的彩瓷和清代其他艺术品国古代文物的认知不断提升,康雍乾的彩瓷和清代其他艺术品的价位还将不断提高。

湖北省通城县:积极打造华中陶瓷中心


为了积极响应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指导,紧抓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这一历史机遇,作为九省通衢的中部核心大省湖北而言,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加深的形势下,更加时不我待。通城县地处武汉“8+1”城市圈重要成员的咸宁境内,属于中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的发展中地区,既能共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区位、政策、人才、资源等优势,又在区域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拥有巨大空间。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陶瓷业颇具规模,奠定了相当的产业基础,资源丰富的通城县在承接沿海陶瓷产业转移中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据鄂东南地质大队勘察论证,通城县境内可供使用的各种高岭土资源蕴藏量在3000万吨以上,不仅有丰富的风化花岗岩型、风化伟晶岩型、风化细晶岩型、断层泥和淋积粘土型资源,陶土储量也在6000万吨以上,可作彩釉砖块、日用精陶、工艺美术陶、园林彩陶、建筑用陶的制作原料。通城县高岭土的吸水率和白度均超过了国家标准,而且开采便捷,近的可就地取材。中国建材科学院有关专家到通城县考察后称,这里的陶瓷资源极为丰富,在全国都为数不多,这将为通城振兴陶瓷工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

据相关资料记载,通城县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陶瓷工业发展较快,全县大小陶瓷厂超过300家,陶瓷生产厂的净值近1000万元。生活、建筑、工艺用瓷涉及的品种多,样式全,是当时邻近三省的抢手产品。后来随着体制落后和技术人才的流失,陶瓷业逐渐衰退。但是当时的规模生产为现在承接沿海陶瓷产业转移和振兴陶瓷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城是一块正在崛起的投资热土。近年来,该县工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基本形成磨具磨料、中药制药、电子信息基础材料、电工绝缘材料、矿产品开发加工等五大特色产业。规划建设中的陶瓷工业园区占地8平方公里,已完成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环境保护设施日趋完善,陶瓷工业废渣二次利用配套产业初具规模,废水处理设施正在建设之中……这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为通城陶瓷业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

大力发展陶瓷工业,符合通城县的实际,且投资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借助新一轮陶瓷产业转移,优化升级,打造“陶瓷之都”的契机,通城正在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通城陶瓷工业园,为沿海陶瓷企业进入通城保驾护航。以开放的视野组织生产经营,以更新的机制加快技术创新,以驻足湖北面向世界的眼光来进行招商引资。

通城县政府正在积极规划,到2015年,将把陶瓷业建设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和工业系统的主导产业,将通城打造成为华中地区集陶瓷原料加工基地、陶瓷产品生产及出口基地于一体的“小瓷都”。对投资过亿的生产型企业,县政府实行“一事一议”。即企业投产后3年内县级税收部分对企业实行奖励返还制度,并配送部分标准厂房;投产3年内免收一切县级管理规费,上级部分应收取的规费实行“一卡制”定费。从签订投资协议起,县政府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全程代办执照、监理工程、招工培训、信用贷款、安全生产、治安维护等系列服务措施。真正落实“四全”政策,即:税收全奖、规费全免、厂房全送和服务全程。

通城县电力隶属华中电网,依托三峡水电工程,境内建有小水电站6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大工业用电价0.53元/千瓦时。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同网同价为1.23元/吨。4000~6000大卡的煤炭均价350元/吨。

丰富的优质陶瓷资源、充裕的能源、务实的招商政策,市场区域广阔、高起点高规划的通城陶瓷工业园成为陶企挺进华中,承接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新亮点。今年上半年,通城县赴佛山进行陶瓷招商。全球鹰、天宇、奥雅、金尊、艺高、彩石烧等6家佛山陶企与通城县分别签订了投资合同和投资意向协议。投资总额达7.5亿元,其中合同金额3.5亿元。

据行业专家分析预测,国内外产业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战略调整和转移,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通城县只有通过推动沿海产业向中部逐步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才能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双向互动和共赢。使陶瓷工业真正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将通城打造成为内地乃至世界的“陶瓷之都”!

德化致力打造“文化瓷都”


打响区域品牌 打造“文化瓷都”

3月17日,德化名瓷走进世博暨《世博和鼎》运输方案征集新闻发布会在德化县中国白艺术宫隆重举行。福建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备委员会办公室、泉州市、德化县、德化陶瓷学院领导出席了活动。

被陶瓷界誉为“千年一宝、世界瓷王”的《世博和鼎》,将于上海世博会福建馆第三展区一楼演示厅展出,同茶叶、漆器、寿山石等元素一起,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现福建城市、文化以及生活的历史变迁,多角度展现福建历史文化底蕴。福建省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备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靖评价《世博和鼎》“不仅有高超的烧制技艺和艺术感染力,而且契合了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充分展现了福建、泉州的魅力”。

《世博和鼎》走进世博会,将向世界展现中国德化高超的陶瓷技艺和文化魅力。以此为契机,德化陶瓷将进一步扩大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中国瓷都德化由“工业瓷都”迈向“文化瓷都”,为泉州加快经济强市建设作贡献。

挑战烧制极限

三年炼成《世博和鼎》

历经三年多的精雕细磨,经过上百次的挫折,《世博和鼎》成功出炉,攻克了大型瓷雕烧制的世界性难题,可以说是德化瓷雕史上的一次标志性突破。

闽清改造提升陶瓷业 打造东南瓷都


陶瓷业是闽清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传统陶瓷业高能耗高污染,将面临淘汰危险。近年来,闽清县着力改造提升陶瓷传统产业,实施陶瓷产业“瘦身强体”战略,鼓励陶瓷企业兼并重组,中小陶瓷企业关停11家,整合34家。

福建大业陶瓷有限公司是全省首家抛光砖生产企业,投资1亿多元的第一条生产线日前已点火投产。与传统陶瓷企业燃料不同,大业陶瓷使用天然气。“使用天然气后,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排放量,燃烧过程基本不产生大气污染。”大业陶瓷LNG气化站负责人介绍说。他给记者仔细算了一笔账,按气化站生产规模计算,以天然气为燃料,比煤制气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300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8000吨/年,减少烟尘排放量6700吨/年,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530吨/年,使用天然气有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目前,使用天然气已经成为闽清陶瓷业的共识。记者了解到,已有3家建陶企业和8家电瓷企业使用了天然气,另外6家陶瓷企业正在安装和调试相关设备。闽清县政府引资7000万元建成了广安天然气储运库,日供气量可达22万立方米,年供气8000万立方米,对投入使用天然气的陶瓷企业予以补助补贴。

依托千年瓷都优势打造陶瓷产业基地


今年以来,乐平市按照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依托千年瓷都的品牌优势,大力发展陶瓷产业,现已高起点规划了一个10平方公里的陶瓷产业基地,力求打造陶瓷新市。作为后来者,乐平有何种优势在承接陶瓷产业扩张、转移热潮中取得一席之地?成为佛山陶企“双转移”的赢家?为此,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共乐平市委书记王家林。

记者:王书记,乐平为什么选择陶瓷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王家林:陶瓷产业作为建材行业的主导产业之一、由于其产业链长、市场覆盖面广、比较优势明显等特点,越来越成为投资、决策人优先选择追逐的对象。近几年来,佛山、潮州等全国老陶瓷产业基地所在地政府鼓励生产企业外迁,向内地特别是生产要素优势的区域迁移,这给乐平发展陶瓷产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为此,我们通过多方论证和到佛山等地实地调研,结合乐平生产要素优势,作出“抓出‘双转移’,发展‘大陶瓷’”的决策。可以说,乐平陶瓷产业将是继精细化工产业饱和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是融入瓷都、发展乐平的新路子。

记者:王书记,您刚才提到本地优势,能否谈谈乐平在发展陶瓷产业方面,有什么比较具体的特殊优势能让客商心动?

王家林:当然可以。具体来说,乐平发展陶瓷产业方面主要有以下四个独特优势。

第一,千年瓷都的品牌优势。众所周知,景德镇是千年瓷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景德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发展成为产业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影响辐射面广阔的主导产业,具备强大的陶瓷科研、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产品开发服务、科研服务、信息服务和其他配套服务支撑能力,同时,还有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这个国际产品交易平台优势,这些优势都是独一无二且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源。

乐平唯有树立大经济圈和大资源观,充分借助景德镇的品牌和资源,大力发展陶瓷产业,才能更好地融入瓷都,加快发展乐平。

第二,禀赋优良的资源优势。一是原料资源优势:乐平陶瓷原料十分丰富,十余种原料基本齐全,储量约5亿吨,其中高岭土、瓷石、石英石、膨润土储量大,镁质粘土、伊利石、膨润土等三种原料是其他区域不可比拟的品种。二是交通资源优势:乐平交通便利,公路、铁路、航路四通八达,皖赣铁路、206国道、景鹰高速穿境而过。特别是乐安河水运,通过加快河道疏浚和码头建设,今年底将实现航道通航能力250-300吨,三年内总通航能力达到500-600吨,可通过鄱阳湖达长江至东海,辐射范围达山东、江苏、浙江及海外,可节约陆路运输成本80%。三是电力、供水优势:年供电24亿度的赣东北供电局、三峡500KV变电站均落户乐平,是赣东北电力输变中心,享受省直供电价,电价为0.576元/度;水资源丰富,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充足。同时,劳动力优势也较为明显,乐平全市人口共有83.2万,且劳动者素质较高,普工、技工都非常充沛。在40.2万劳动力中,中专(高中)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职称的达8.1万人。同时,随着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的即将完工,将为乐平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撑。

第三,规划科学的平台优势。按照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我们高起点规划了一个10平方公里的陶瓷产业基地,该基地位于乐平农业科技示范园旁,距乐平市区4公里,乐平大连新区2.3公里,乐德铁路、吴乐公路穿境而过,基地距景鹰高速出口处8公里,距206国道2公里,距接渡火车货运站1公里,距景德镇机场45公里,距600吨级码头7公里。目前,该基地正在抓紧进行土方平整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两个比照”的政策优势。乐平能同时享受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政策带来的惠泽,在乐投资兴业可以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同时,为了支持陶瓷企业的快速发展,乐平还推出了投资鼓励政策,主要从基金扶持、财政奖励、规费减免等三个方面给予优惠。如市财政设立陶瓷企业扶持基金,用于企业员工培训、贴补贷款利息、技术改造、新产品项目研发等方面;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按规定为陶瓷企业提供一定数额的融资担保,并协调金融部门给予流动资金上的支持。

记者:在这次承接陶瓷产业扩张、转移热潮中,乐平的起步显然已经比其他县市区慢了一到两年,您觉得如何能让企业“情定”乐平,分享佛山企业转移这块“蛋糕”?

王家林:对于陶瓷产业,乐平起步虽晚,但潜力巨大,具有较强的后发优势。只要我们以农民“双抢”、学生“赶考”、战士“亮剑”的精神抢抓机遇,奋力作为,乐平陶瓷产业发展的前景一定是广阔的。发展经济,环境是最大的品牌。我们将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牢固树立“企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投资者是主人”和“只有投资者的成功,才有我们的发展”的“双赢”观念;坚定“同一时间先见客商、先陪客商、先服务客商”的“三先”理念;强化“你投资我服务,你发展我开路,你困难我帮助,你发财我保护”的“四助”关系;发扬“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难事巧办、事事快办、不能说不办、只讲怎么办”的“五办”作风,用70%的精力安商,用30%的精力招商,真正做到替投资者着想,帮投资者发展,助投资者成功。在全市形成一种“人人关心陶瓷产业发展、事事促进陶瓷产业发展”的浓厚社会氛围。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道路、管网建设,充分发挥陶瓷产业基地管委会作用,为陶瓷企业提供“保姆式”、“零距离”服务。

打造百亿陶瓷产业集群和提升西部瓷都区域品牌


8月7日,按照四川省工商局、四川省个私协会印发的《促进夹江百亿陶瓷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为全面指导、帮助夹江县推进西部瓷都区域品牌战略的实施和打造百亿陶瓷产业集群,省工商局黄俊副局长、杨楠副巡视员率领由省工商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调研组,赴夹江县对百亿陶瓷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专题考察与调研,指导打造百亿陶瓷产业集群和提升西部瓷都区域品牌工作。

在上午的实地考察中,调研组一行在该市工商局袁晓东局长、杨乐林副局长、叶朝良调研员(市个私协会会长)和夹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龚德勤,县政协副主席、西部瓷都夹江陶瓷协会会长李学如及夹江工商局王良谋局长的陪同下深入到四川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四川米兰诺陶瓷有限公司、四川建辉陶瓷有限公司、四川威尼陶瓷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的一线生产车间、陶瓷产品展厅和建筑陶瓷研发中心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夹江陶瓷产业巨大的发展变化感到惊喜,对夹江着力打造西部瓷都区域品牌所取得的突出成绩表示肯定。考察中,针对夹江县陶瓷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要素制约、创新能力不强、信息化程度低和缺少自主品牌等具体问题,调研组认真和企业负责人交换意见,提出了改进措施。

在下午召开的调研座谈会上,夹江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陶宏伟,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罗渝,县委副书记陈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晋锐,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龚德勤,县政协副主席、西部瓷都夹江陶瓷协会会长李学如等县领导,市工商局袁晓东局长、杨乐林副局长和调研员、市个私协会会长叶朝良,县工商局王良谋局长和张光照、杨焱斌副局长参加了调研座谈会。参加调研座谈会的还有

夹江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市工商局有关科室负责人以及11家陶瓷企业代表。

调研组一行认真听取了罗渝有关夹江县情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夹江建陶产业集群发展历程、现状和夹江县委、县政府在全力打造百亿陶瓷产业集群,提升西部瓷都区域品牌工作中所采取的工作措施、已取得的成效及夹江陶瓷产业集群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恳请省工商局大力支持急需解决的7个问题等方面的情况汇报。听取了市工商局袁晓东局长有关近年来市工商局立足工商职能、出台政策措施、狠抓服务落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特别是就夹江县陶瓷产业如何发展提出的建议。

省工商局商标分局、个私处、企业处、合同处、公平交易处、广告处和省个私协会等7个处室的负责人针对夹江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恳请省工商局大力支持急需解决的“商标品牌建设、组建企业集团、省级‘三化‘市场及物流中心建设、在灾区拓展销售、陶瓷企业广告宣传、建立维权协作机制切实保护企业、消费者合法权益和企业融资、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开展培训和互动交流等7个方面的问题分别结合各自工作职能,从”充分发挥夹江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劳务优势等有利条件,充分利用省委、省政府关于工业强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紧紧抓住扩权强县和灾后重建的大好机遇,依托陶瓷产业,推进自主创新,强化产品质量意识,大力推行品牌战略,进一步促进陶瓷产业整体上档升级“等方面建言献策。

省工商局黄俊副局长认真听取了夹江县的工作汇报,对夹江县培育壮大陶瓷支柱产业,实施”1315“工程,打造百亿陶瓷产业集群所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高度评价。针对目前夹江陶瓷产业发展面临的新的历史机遇,在”十一五“期间要实现的打造百亿陶瓷产业集群的奋斗目标,黄俊副局长强调:一是必须要认真做好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用好、用活、用够政策,积极争取各方面配套政策的支持。二是必须要创新机制、体制,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走集团化发展道路。三是必须要加大产品的科技创新力度,在上档升级上下功夫,科技创新对夹江陶瓷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四是必须要全面实施品牌战略,使企业树立先进的观念和理念,对品牌战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五是必须要全面实施广告战略,拿出一个宣传西部瓷都区域品牌的整体广告宣传战略方案,最好是拍一个宣传夹江陶瓷产业发展的宣传片,很有必要,广告处协助一下;建立”三化“市场及物流中心势在必行,省局将考虑在夹江专门建一个‘三化’市场。六是必须要做好维权工作,保护先进,不保护落后。

黄俊副局长最后表示,省工商局将积极向省委、省政府汇报,争取政策支持,积极发挥工商职能作用,加强协调服务,切实帮助并全力配合做好夹江县打造百亿陶瓷产业集群和提升西部瓷都区域品牌战略工作,促进产业做大、企业做强、产品做优。

德化陶瓷业转型提升量质并举 打造“实力瓷都”


今年8月开业的铄阳礼品有限公司,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实现产值1100多万元、纳税100多万元。据公司董事长苏庆阳介绍,目前正在生产的仅迪士尼陶瓷胖胖杯一个单子就达到150万件,公司开业以来一直满负荷生产。

该公司是德化今年招商引资成功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通过转型提升,实现量质并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德化以争创“科学发展示范县”和“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县”为目标,深入开展“四个年”活动,全力打好“五大战役”,扎实推进“二次创业”,经济社会持续稳健发展。1—11月,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09.96亿元,增长12.8%;财政总收入11.1亿元,增长14.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67亿元,增长20.3%。预计全年全县GDP、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可达136.3亿元、12.65亿元、7.1亿元,比2011年增长12.5%、14%、14.6%。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低迷,陶瓷出口困难,加上原材料、劳动力价格的持续上涨,许多陶瓷企业利润空间严重受压,经营压力增加。

然而,德化许多陶瓷企业积极应对,逆势而上,创新工艺,开发新品,在提高市场竞争力上有很大的优势。正如五洲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建洲所说,市场需求量不断减少,只有靠提高产品档次,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据介绍,该公司自2009年开始与国外设计团队合作,对全球资源进行整合,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了一系列高档次的新产品。同时还从营销、管理、品牌等方面提升竞争力,目前公司打造的DFC国际知名家居品牌正开启新的篇章。

同时诸如宏晟集团、龙鹏集团、铄阳礼品有限公司等坚持内外并重,实行“两条腿”走路的企业不断涌现出来。这些企业积极争创各类品牌,以品牌经营带动产品的研发、质量的提升、市场的拓展,实现从生产经营向品牌运营的转型。

今年以来,德化保持工业大盘增势,成立省陶瓷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对接出台民企“二次创业”、10个工业与经贸专项等配套政策,设立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专项扶持资金,成功举办全省星级酒店用瓷品鉴会,深化领导挂钩企业制度,落实“一企一策”帮扶措施,跟踪企业生产,解决实际困难,提振发展信心。科学调配矿源,推动矿山企业满负荷生产。1—11月,实现工业总产值160.51亿元,增长19.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6.42亿元,增长22.0%,陶瓷产值12.93亿元,增长21.2%。

农业经济效益显著

初冬正是淮山采挖的最好时节。连日来,笔者在龙浔镇英山村淮山基地看到田间地头一片热火朝天的场面,淮山种植户们喜滋滋地采挖着成熟了的淮山。“今年淮山品质好,销路不愁,价钱也不错。”种植户李金水笑道。今年英山村1200亩淮山喜获丰收,预计可实现产值2400多万元。

今年,德化着力提升农业经济效益,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综合直补和良种补贴1279万元,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3.84万亩;超额完成造林绿化和“四绿”工程建设任务,分别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2.2%、101.9%;加快发展“三黑三黄三白三红”等特色农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96家,4家入选农业部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名录,新增2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总数达24个,德化黑鸡获“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德化淮山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被列为2012年—2014年省级现代农业(竹业)生产发展项目县。1—11月,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5.36亿元,增长2.8%。

第三产业迎头赶上

近日,笔者走进九仙山风景区,只见铺就一新的水泥路顺着山势蜿蜒盘旋通向景区主峰。水泥路面工程已基本完工,工人正紧锣密鼓地铺设路肩和水沟,路边坡地也进行了植被绿化。沿着主峰右侧新建的观光木栈道拾级而上,一路饱览秀美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由盛达(福建)投资股份公司投资5亿元兴建的九仙山旅游度假区逐步建设,不久的将来,一个集宗教朝圣、山水观光、度假养生、避暑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今年,德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出台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成立县旅游发展委员会、福建省旅游商品陶瓷研发中心,成功举办《中国陶瓷——德化窑瓷器》特种邮票首发式和泉州陶瓷文化生态旅游节。1—11月,全县共接待游客188.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38亿元,分别增长35.9%、35.8%;商品房销售面积12.84万平方米,增长98.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5亿元,增长13.0%;全县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3亿元。

景德镇大建陶瓷园 打造千年瓷都


景德镇因瓷而名,瓷因景德镇而兴。素有“维妙花瓷动四方,二十里长街半窑户”之说,尤其是创造了闻名遐迩的古彩、粉彩、珐琅等和各种名贵色釉,陶瓷文化日益丰富,瓷都景德镇更是闻名世界。现今,品种已达二十多个大类,240多个系列,2000多个品型,3600多个画面,历年所获的金奖、银奖都居全国之首,外交礼品瓷中90%以上都是景德镇设计烧制的,景德镇作为陶瓷产业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都源自陶瓷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弘扬陶瓷文化,打造千年瓷都,景德镇最近正在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精心构建发展框架,为发展瓷业航母增强实力。很多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投资商和集团都看好景德镇在世界中的影响和瓷业的大好前景,作为他们投资的风水宝地,纷纷跻身瓷都,大建瓷园。目前,已建和正在兴建并具规模的有:中国香江集团投资兴建的“中国陶瓷城”(首期投资3.5亿元,首期用地200亩,预计年底建成);景德镇环球陶瓷有限公司建设的“天下第一瓷园”——锦绣昌南“中国瓷园”(首期投资5.6亿元,用地700亩);还有“世界陶艺公园“新都”民营陶瓷园”以及相关配套园区的大规模建设;昌河工业园、香港豪德贸易广场、昌江工业园、金昌利陶瓷贸易大世界等,为瓷都和景瓷的发展奏响了进军的号角,并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为瓷都走向世界,领居航母地位铺平了道路,为助腾飞增强了实力。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打造“楚天瓷都” 通城陶瓷异军突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打造“楚天瓷都” 通城陶瓷异军突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