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是什么 > 导航 >

明代瓷器纹饰特点是什么?

明代瓷器纹饰特点是什么?

瓷砖是什么 什么是瓷砖 什么是好瓷砖

2020-04-23

瓷砖是什么。

明代瓷器纹饰特点是什么?明代瓷器纹饰装饰主要以绘画为主,也有刻花、划花、印花、镂雕等方法。从绘画风格上看,无论人物、花乌、飞禽走兽都极为生动豪放、富于画意,线条舒展流畅;加之釉色纯朴浑厚、丰富多彩,就更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官窑瓷器的纹饰比较工整、细致,民窑器物的纹饰笔法潇洒、自由奔放,生动地表现了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愿望。画面题材很丰富,人物、花鸟、飞禽走兽无所不有,有些画面取材于锦缎上的纹饰,或受小说木刻插图影响,或取材于戏剧、民间故事传说等。有些内容尤其是在官窑器物上,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意识,有些则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明代所画的人物比较挺拔,小孩儿头比较肥大,不合比例,前额及后脑凸出,明代早期龙鳞画得比较精细,晚期有的龙鳞画得草率,龙爪画得比清代简单。此时八宝纹的排列多为轮、螺、伞、盖、花、鱼、罐、肠。后仿品有时忽略此点,在鉴定时应注意观察。明代瓷器上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如梵文、阿拉伯文、寿字、福字等。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明代瓷器纹饰特点是什么”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taoci52.com小编推荐

玻化砖是什么 玻化砖特点是什么


玻化砖是什么?玻化砖特点是什么?装修建材种类繁多,有业主了解到玻化砖,但是不清楚玻化砖到底是什么样的,玻化砖有什么特点。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玻化砖和玻化砖特点,让大家对玻化砖有更多的了解。

玻化砖是什么?什么是玻化砖?

玻化砖是抛光砖的一种,与釉面砖在家装市场上的地位几乎是平起平坐的。因为抛光砖的一大特点就是硬度强与其他瓷砖,可以说抛光砖是所有瓷砖中硬度最强的,而玻化砖作为抛光砖中硬度最强的一种,自然其实力不可小觑。玻化砖经常被用在卫浴空间或者厨房,就是因为玻化砖的另外一个优点,防滑性能。对于家有老人的家庭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玻化砖特点是什么?玻化砖的特点:

1、色彩艳丽柔和,没有显著色差。而自然花岗岩因为成岩时间、岩层的深浅不同色差较大。

2、高温烧结、完全瓷化生成了莫来石等多种晶体,理化性能稳固,耐腐化、抗污性强,历久如新。花岗岩因为自然构成,成材时间、风化程度等不尽相同,导致致密度、强度不一,运用两年后逐步失去光泽,外表磨损粗糙,难以清洁,影响雅观。

3、厚度相对较薄,抗折强度高,砖体轻盈,建筑物荷重减少。而自然花岗岩强度较低,轻盈,增添了建筑物的荷重,且会给运输、铺贴等过程带来一系列的艰苦。

4、无有害元素。花岗岩是自然矿物,长期埋藏于地壳深处,未经高温烧结,故含有微量放射性元素,如长期接触会有害身材健康。

德化窑瓷器特点是什么


盛行于宋朝,繁华于明代的德化窑瓷器在中国陶瓷中属于非常珍贵的艺术品,它不仅制作细腻,雕刻精美,同时造型生动,深受世人的喜爱,在现代藏品中尤受藏者欢迎。因而,想要了解并收藏德化窑瓷器的人非常多。那么,德化窑瓷器特点是什么呢?

一、胎质优良

了解过德化窑瓷器的人都知道,德化窑瓷器的胎釉质量非常好,而且无论是制作还是烧制工艺都十分讲究,因而作品十分精美。从目前看到的藏品可以看出,德化窑瓷器的胎体比较厚重,而釉面滋润度却很高,很少有瑕疵品,是理想完美主义者的最爱。德化窑瓷器的大件不多,多为小件器物,再加上追求和谐完美,因而能够传世的很少。

二、形象完美

在中国古代人物瓷器中,德化窑瓷器的制作算是最为完美的。它善于根据不同人物形象进行构思,同时在整体与局部的比例协调方面非常注重完美,因而作品十分精美,深受喜爱。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没有参考的情况下,能将作品制作的如此完美,比例把握的如此精准,也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三、白

德化窑瓷器中白瓷是最多见的,也是最不容易得到的。宋元时期的白瓷,釉色偏白,但却带有青色,明代时期的白瓷胎质细腻、透光度好,釉色纯白,光润明亮,因而也被称为是象牙白。到了清代,德化窑瓷器中的白瓷已经有了非常不一样的发展,它的质感更硬一些,透明度也更高一些。

德化窑瓷器的种类非常多,像梅花杯、香炉、瓶、壶、碗、洗、瓷塑等都有德化窑瓷器的身影。德化窑瓷器的瓷塑极负名望,尤其是白瓷观音、达摩等塑像更是惟妙惟肖,深受喜爱。德化窑白瓷雕塑的人物面部性,衣纹深而自然,能很好的表现出人物特点和性格,这在古代是非常难得的。

2014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德化窑瓷器白釉达摩陶瓷像最终以1444万港元成交,这是德化窑瓷器中首次拍出千万价格的,创造了德化白瓷的纪录,但也向世人传递了一个信号,即德化窑瓷器收藏价值极高。自此之后,世人对德化窑瓷器的关注度又提高了一个档次,德化窑瓷器的市场价格也是频频走高。

看完这篇文章,不知道大家对德化窑瓷器特点是否已经掌握呢?通过这篇文章的讲解,相信以后判断德化窑瓷器真假也更容易一些了吧。当然,如果不确定,还是建议找专业平台专家鉴定一下,更放心一些。

明代瓷器纹饰有什么特点


明代瓷器纹饰装饰主要以绘画为主,也有刻花、划花、印花、镂雕等方法。现在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明代瓷器纹饰有什么特点”

从绘画风格上看,无论人物、花乌、飞禽走兽都极为生动豪放、富于画意,线条舒展流畅;加之釉色纯朴浑厚、丰富多彩,就更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官窑瓷器的纹饰比较工整、细致,民窑器物的纹饰笔法潇洒、自由奔放,生动地表现了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愿望。画面题材很丰富,人物、花鸟、飞禽走兽无所不有,有些画面取材于锦缎上的纹饰,或受小说木刻插图影响,或取材于戏剧、民间故事传说等。有些内容尤其是在官窑器物上,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意识,有些则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明代所画的人物比较挺拔,小孩儿头比较肥大,不合比例,前额及后脑凸出,明代早期龙鳞画得比较精细,晚期有的龙鳞画得草率,龙爪画得比清代简单。此时八宝纹的排列多为轮、螺、伞、盖、花、鱼、罐、肠。后仿品有时忽略此点,在鉴定时应注意观察。明代瓷器上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如梵文、阿拉伯文、寿字、福字等。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明代瓷器纹饰有什么特点”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哥窑瓷器的特点是什么


宋代的哥窑在后世受到人们的青睐,元、明、清时期有许多模仿者,他们有自己的风格,被称为仿哥窑。虽然它们的生产工艺无法与宋代哥窑相媲美,但它们有其自身的特点。那么,你知道哥窑生产出来的瓷器都有哪些明显区别于其他陶窖制作出来的特征吗?

1、元哥窑

元代瓷器一般粗糙,瓷体一般厚而松,哥窑产品的胎体厚重,胎体是松散的灰黄色,即使是那些比较小的瓷器也缺乏灵活性。釉面装饰多为浅灰白色,釉质薄,浑浊沉闷,仿佛是火候不够的感觉,且含有一定杂质,釉面不均匀、不干净。裂细纹片,开口较乱,色调不清,缺少宋代哥窑那种开口自然明亮、整齐的效果。

1996年,杭州老虎洞中出土了一些遗迹,老虎洞遗址可分为三个时期:南宋、元初和元末。其中,南宋遗物为修内司官窑,而元初、元末的主要遗物仍与官窑瓷器外观相似,说明元代老虎洞继续生产仿制官窑物品。

元代晚期,有一种容器与流传下来的哥窑非常相似,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就其中使用的一些化学物质来说和原先的哥窑是一样的。都有有浅灰色,深灰色和黑色的胎色,釉色多为蓝灰色、粉蓝和天蓝色。

2、明初仿哥窑

明初,与元代相似,南京沐英墓出土的双耳长颈瓶,有月白釉、薄釉、开片,上有紫黄褐的釉色。器具多为外倾和不规则倾斜设计。扬州博物馆还收藏了从明墓出土的同一对文物,这些物品的釉面与南京明故宫和凤阳明皇陵的釉面相同。

3、明永乐仿哥窑

永乐时期,仿制哥窑是景德镇皇家窑厂的一项新工作,它具有白胎轻、釉色白亮、裂纹大等特点。看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永乐青花漏管,漏管是哥窑的风格。

4、哥窑

最为关键的特点就是生产出来的瓷器有釉面开孔的现象,原先是一种自然的现象,而后来人们对其裂开规律有了掌握后,故意让其开裂,从而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宋代哥窑釉光彩夺目,釉面分为厚线和薄线两种。术语“冰裂”通常被称为“金丝和铁丝”。

哥窑瓷有紫色的纹路,质地薄,此外还有油灰色、米色、粉蓝色三种釉料,表面布满裂纹。这是哥窑最重要的特点,如果是没有薄膜开口和金丝铁丝的话就不是哥窑了。

清代瓷器的特点是什么?


清代瓷器的特点是什么?1、造型,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硬朗挺拔,雍正时的造型秀气柔和,乾隆时则显规整,工艺复杂。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例如康熙时期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如双鹿尊等,是康熙时期独有的。总体来看,雍正、乾隆时期造型创新达几十种,乾隆之后造型就没有大的创新了,基本延续前期的造型特点和风格。

2、胎体,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胎土的淘炼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胎骨结构更紧、更细密、有重量感、可塑性好,为这一时期的瓷器品种呈现多样化提供了保证。清中晚期的胎土则又向粗糙发展,器物的胎质多有颗粒和杂质,也显得疏松,整个瓷器的质量下降明显。例如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明代瓷器露底处,常泛火石红色斑到清代已基本消除。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底,滚圆泥鳅背形足等。

3、釉面,不及明代肥厚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雍正时釉面细白莹,多有桔皮皱纹。乾隆时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够平整,波浪明显。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不够坚致。清代青花呈色最好的是康熙中晚期,用云南明珠料,呈色是所有青花瓷器中最好的,俗称“五彩青花”。雍正、乾隆青花有呈色浓郁深沉的特点。

4、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御用官窑瓷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繁缛。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采用斧劈皴,并加皴点,古装仕女高髻秀丽,柔细的花绘采用没骨画法。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支脚立体感强,龙身体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清代常常以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另外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在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如在珐琅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绘画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花纹图案。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

5、款识,清官窑多署皇帝年号款,多六字、四字的,如“大清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等。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例如康熙楷多篆少,前期字体宽大,笔画粗重而挺拔,顿捺明显;后期字体渐趋清秀。雍正时期楷,篆并用,款识己定为专人书写,故各类瓷器上的字体基本一致。楷书六字三行横排双圆圈体式,是早期流行的款识,款的书法一般写得柔弱略草,也有少数款写得工整有力。六字两行围有双圈或方框竖写的,时间略晚,字体工整秀丽。乾隆以后篆多楷少,大多书写规整,笔道严谨,根平竖直,书法生动。嘉庆瓷器款识基本承袭乾隆款识特点:以篆书六字三行为主。官窑款字体工整,结构严谨。多用青花书写,也有红彩、金彩及刻款。还有少量楷书款。道光时期多篆书,少有楷书。篆款书体为铁线篆,行笔圆润流畅;楷书款,圆润工整,篆书款,六字三行横排的,无圈栏;六字一行横排的,多数落于器外口沿下或中腰。楷书款,多六字三行横式排列,围以双圈环,有青花、金彩、红彩款及刻款。白釉器青花款与刻款兼有,刻款为六字楷书两行竖式。窑变釉、茶叶末釉及炉钧釉器是刻款,为篆书六字三行横式。

明代釉里红瓷器的特点是什么?如何鉴定?


明代釉里红瓷器比元代时期的釉里红瓷器绘画更加细腻,精妙,甚至将白描技法发挥的淋漓尽致,让人赞叹,非常难得。那么,如何鉴定明代釉里红瓷器?明代釉里红瓷器的特点又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明代釉里红瓷器如何鉴定

对于明代釉里红瓷器的鉴定,部分专业藏家认为必须要先纵后横,不能断代式、断层式或者是片段式进行鉴定,这样的鉴定不仅没有系统,而且缺乏统一性,整体性很差,难以成为行业公认的标准,也难为其他人提供借鉴。再加上传统瓷器鉴定都讲究尺度、标准,不科学非科学之类的本质性缺憾,因此在鉴定结论上,不少专家都存在主观性、岁以下甚至是片面性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仅不可避免,也很难遏制,因此只适合私家收藏,不适合公众收藏,否则肯定会对部分藏家产生误导。

明代釉里红瓷器的鉴定可以先看气泡衰变精度、程度以及烈度,如果不足明代,肯定不是明代的釉里红瓷器。那么,接下来就要分是新仿还是老仿,这个暂且不提。如果到了明代,就要根据特征来判断等级。一般的鉴定过程都是透明的,鉴定结果也比较科学,所以藏家不用担心自己的藏品被埋没。这样的事件发生几率很低,没有网友说的那么危言耸听。

明代釉里红瓷器的特点是什么

明代釉里红瓷器最大的特点就是烧制难度非常大,而且成功率非常低。它以同为着色剂,以白胎为画布,绘画各种图案纹饰,上面有一层釉。铜在高温的烧制下,会发出红色,因此被称为是釉里红。明洪武时期,釉里红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其中表现之一就是存世量变多,甚至比青花瓷还多,这确实很少见。

另外,洪武后期的釉里红颜色是暗红色的,釉水比较厚。到了永宣时期,釉里红瓷器制作较少,发色变化不大。不过釉层却比洪武时期要薄一些,发色为暗红或者是血红色,偶尔有发绿或者是发黑的情况。宣德早期的釉里红瓷器颜色是暗血红色,且因为铜料比较浓厚,有下淌的迹象。

到了成化时期,铜料涂抹比较均匀,发色也较为鲜艳。局部发黑不明显,铜绿色的现象几乎不见,可见当时的釉里红烧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成化中期的釉里红涂抹非常均匀,发色也是鲜血红色,与宣德时期的发色不同。

总的来说,明代釉里红瓷器各个时期都有各个时期的特点,从其发色就能看出朝代,所以,在鉴定的时候,要格外注意釉里红瓷器的发色。

明代釉里红瓷器精品鉴赏及拍卖成交价格:

1:明宣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尺寸:高:8.8厘米,估价:HKD 40,000,000 ~ 60,000,000,成交价: HKD 43,800,000 ,成交时间:2014.10.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秋季拍卖会。

杯撇口,深弧腹,高足外撇,细砂平底。通体施白釉,外壁釉面凸起三条红鱼,内心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 双行六字楷书款。「春在斋」收藏春来春往,光阴如梭,吾与「春在斋」主人相识,忆来已逾十载有余。斋主收藏,极见大家之气,集美、艺、学于一身,静心所求,但品佳器而已。斋藏精专,着重官作御器,内廷恭造,尽见帝王品好,或尚国政、或醉美艺、或居天子、或痴文墨。「春在斋」主人,博学以富其藏,必精选,眼、心、神,三元合一,遍集不世瑰丽,观宋之漆盌,幽幽素雅,赏明之瓷杯,冰清秀美,见清之遗存,弥足稀珍。在此,苏富比荣幸备致,将以系列拍卖,呈献如等珍品美器,与世共赏。

永乐一朝,釉里红、铜红釉器,烧制严格,筛选苛刻。正如此,御出之品,日趋成熟,渐达官器标准 。此时御窑,属创烧阶段,各类新品辈出,精者留,不适宜者,刻时停废。经反复试烧,铜红釉所用之料,较釉里红料,效果更佳。时之匠者,遂以釉代彩,或于两层透明釉间,着笔抹红,绘出纹饰。继而试作新器数类,但有次品,就地弃之。

2:明永乐釉里红暗刻云龙纹罐,尺寸:高21.5厘米,估价:RMB 3,200,000 ~ 5,200,000,成交价: RMB 4,025,000 ,成交时间:2019.12.04,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卖会。

明代沿用景德镇为御窑厂窑址烧造瓷器,但其何时开始为宫廷服务烧制御瓷,一直尚未有定论,以文献来看有洪武二年说,洪武三十五年说、洪武末年说及宣德初年说,但洪武二年说显然与《大明会典》所载:“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之记载相左。如据《大明会典》所载,则洪武二十六年以前,景德镇仅为同磁州、处州一样的官府窑厂,而尚未成为独有的御窑厂。此一时期的珠山窑厂仍全面继承元代官府窑厂制度及特征,沿用元代瓷局管理之生产旧法,于正德年间的《饶州府志》也可见此类记载:“景德镇,即陶器之所,肇于唐而备于宋,国朝设局以司之。”故而洪武瓷器大多尚有元代之遗风。本罐即为此例,罐敞口,圆肩圆腹,内凹圈足。与洪武朝胎底无釉,显现火石红色不同,本品于器底罩施白釉。且釉色白润匀净,十分难得。通体以釉里红为饰,口沿、颈部以弦纹为饰,底部环饰仰莲纹,腹部主体纹样为奔腾的行龙,呈争珠之姿。龙首修长,如意云鼻上卷,龙角顺贴于首后,龙爪锋锐有力,龙身姿态遒劲,背鳍分明,四肢矫健,且于关节后方缀饰龙髯,姿态跋扈,动势鲜活。龙鳞描绘精准而清晰,背部、腹部、爪部、颈部过度自然,详尽而写实。周围折带云缭绕。此纹样之蓝本即可追溯至元代,尤以四肢于关节后描绘的龙髯最为典型,其例可参见赫赫有名的大维德瓶,现藏大英博物馆,因其颈部有明确祭祀铭文而可确定为元代至正年间产物。

3: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尺寸:高32厘米,估价:HKD 15,000,000 ~ 20,000,000,成交价: HKD 18,040,000 ,成交时间:2014.05.28,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年春季拍卖会。

瓶撇口,束颈,垂腹,圈足。通体绘釉里红纹饰,内口沿饰一周卷草纹,颈环绘芭叶纹,下承一圈回纹、卷草纹及下垂如意纹。瓶身饰缠枝牡丹纹,牡丹花或仰覆或正面绽开,胫部绘变形莲瓣一周,足墙饰卷草纹。铜红发色浓郁,微泛灰。

此件洪武玉壶春瓶的造型展现了十四世纪晚期雄浑稳重的特色。其腹胫丰满圆硕,使画工有足够的空间得以尽情挥洒。以缠枝牡丹为主题的纹饰结构端正大方,展现出画工下笔的精炼流畅,藉由釉里红浓郁的色泽,整体更显得雍容大气。许多类似的玉壶春瓶由于口沿纤巧易碎,故此多有破损,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支同类玉壶春瓶便是最佳例子;相形之下,此瓶保存至今仍完好无缺,益显其弥足珍贵。1 自唐代开始采用氧化铜于高温陶瓷上绘制红色纹饰以来,这种技法给陶匠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铜红料极为敏感,陶匠在制作过程中必须小心翼翼地处理底釉的成份、铜红料所占比例、窑内的焙烧温度和还原程度,以及器皿在炉膛内的摆放位置,以达致预期的颜色效果。

4:敞口、深腹、腹部丰满、圈足,足端平切。器内外壁均以釉里红绘缠枝牡丹纹,口沿及圈足饰回纹,是洪武釉里红的常见制饰。釉里红偶有褐色斑点,釉色白中泛青,底足可见火石红。此碗与1997年4月29日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中的518号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花卉纹大碗如出一辙,纹饰以缠枝花卉为主,辅以回纹边饰。花、叶远不及元代瓷器所绘的缠枝花卉纹花、叶的大小,花卉在构图中的地位更为显要,枝繁叶茂的缠枝纹饰因此更为悦目突出;正面描绘花卉时,花蕊均留有一道白边,这种画法简洁有效,加强了与周围深色花瓣的浓淡对比;牡丹的正面、侧面描写交错出现,侧面描写三角构图,呈现出洪武朝明显的特征。红色是明王朝的吉祥之色,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推崇,因此釉里红瓷器的生产受到了朝廷的高度重视,洪武三年朱元璋颁布了“服色所尚,以赤为宜”的旨意,并且要求宫中内外皆以红色作为装饰,故釉里红也成为洪武官窑瓷器最受追捧的品种。釉里红烧造技术较难掌握,尤其是铜元素对炉窑的温度和气氛要求非常严格,烧制温度低了颜色发黑,温度高了颜色又会晕散,甚至完全挥发成不了红色,其间不可预计因素极多,所以世间流传很少,如此碗红色上乘的更是寥寥,属难得一见的收藏珍品。

5:明洪武釉里红菊花纹棱口大盘,尺寸:45.2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8,324,100 ,成交时间:2002.10.28,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2秋季拍卖会。

6:明洪武釉里红如意云形缠枝牡丹菊纹大碗,尺寸:直径41厘米,估价:RMB 7,000,000 ~ 9,000,000,成交价: RMB 8,050,000 ,成交时间:2015.11.15,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5秋季拍卖会。

碗直口,深腹,圈足。釉里红纹饰,碗心与里壁饰折枝牡丹纹,外壁饰折枝菊花纹。里外口装饰浪花纹。近足装饰莲瓣纹,其内饰莲花纹,足墙饰回纹。此大碗器纹笔法娴熟,线条流畅。洪武瓷器大多沿袭元末旧制,如碗的造型便与元枢府釉甚为相似,古朴醇厚。但由于官窑碗锐意创新,逐步形成了后来永乐瓷碗秀美的雏形。所以这类洪武碗是介于洪武至永乐之间的过度造型。

本件拍品另一重要看点便是其显赫的来源背景。在1994年出版的ESKENAZI精品展览中,是件洪武釉里红大碗不仅占据了主要位置,而且曾引起学术与商业两界的广泛探讨。朱塞佩·埃斯凯纳齐(Eskenazi),1925年创建其古玩生意于意大利米兰,1960年在伦敦开设第一家海外分店,1970年成为国际顶级艺术品收藏和经营机构。他从17岁开始就表现出了对艺术品的浓厚兴趣,当时他还只是他叔叔Vittorio的助手,1952年他去伦敦求学,为他日后鉴赏中国、日本等东方艺术品奠定了坚实的底蕴。他接手家族公司之后开始快速发展,尤其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其创作的一个又一个艺术品拍卖记录。

7:明洪武青花釉里红菱口碗,尺寸:高5.2厘米;口径21.5厘米;底径17.3厘米,估价:RMB 5,800,000 ,成交价: RMB 6,380,000 ,成交时间:2008.10.26,拍卖公司: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8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菱花口外撇,壁起棱线成花瓣状,平底圈足。青花釉里红绘画纹饰,有湖石牡丹及各种花卉。釉里红成花瓣花蕾,鲜艳非常,青花绘画枝叶,颜色青中泛灰,锈斑沉淀自然,堪称孤品。

8: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花卉执壶,尺寸:高33厘米,估价:RMB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RMB 5,750,000 ,成交时间:2013.06.02,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春季拍卖会。

壶唇口,细颈,斜肩,硕腹,圈足。壶身作玉壶春瓶式,壶体一侧置弯曲细长的壶流,并以一云板形饰件与壶身相连,另一侧置曲柄,连接于颈腹之间,柄上端置一小系。壶通体绘釉里红纹饰,颈部分层绘焦叶纹、回纹、缠枝灵芝纹各一周,腹部满绘缠枝牡丹纹,壶流亦满饰缠枝花卉,壶柄绘有缠枝花卉及卷草等纹饰,近足处为一周变形莲瓣纹,足外墙绘卷草纹。足内满施白釉,无款。壶盖为鎏金錾刻,做花卉钮及莲瓣纹,有细链与壶柄相连。

此壶造型优美,纹饰线条流畅,一气呵成。在装饰风格上一改元代纹饰繁密的特点,布局渐趋疏朗,采用分层装饰的手法,绘画粗犷而不失工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均藏有相同器形及纹饰的藏品,可资比较。

明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多为大盘、大碗、大罐、玉壶春瓶、梅瓶、执壶等大件器物,纹饰以各种缠枝、折枝和串枝花卉为主,此外还有松竹梅、庭院芭蕉及龙凤等纹饰。此时期的釉里红发色不甚鲜艳,多为红中偏灰黑的色调,此壶发色较为纯正,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宣德瓷器款识的特点是什么?


宣德瓷器款识的特点是什么?“年款”是从明朝开始兴起的一种在瓷器上印上帝王年号的艺术形式。明代年款大体有两种楷书题写和篆书题写。篆书题写的自永乐开始,以后宣德、弘治、万历等朝代也有。用篆书题写的以刻划暗款为主,一般为“某某年制”四字。并且锥刻款多见于单色釉瓷器上。明宣德起开始出现以青花楷体题写,题于青花框或圈中的年款有“大明某某年制”、“大明某某年造”、“某某年制”等,成为以后明代历朝乃至清代题写年款的主要形式。除口沿、器肩、器腹等无圈框年款外,宣德官窑瓷器上以青花、红彩在器心、器底位置题写的年款,有单圈、双圈、单框、双框、椭圆、莲瓣等边饰。从文字排列看有直行和横书两种。总之,宣德年号款的款式种类之多,为明代历代款式之最。此种现象正说明宣德是“年款”起初阶段,尚没有固定的规范格式形成,所以才会给后人留下一个“宣德款遍器身”的说法。

宣德款的常见笔迹特征

字体写法不一,风格多变

宣德官窑楷书年款中,有一种风格尤其突出,其笔法工整、清秀、刚劲,自然大方,以前人们多认为这是仿晋唐小楷的笔法,近年有人提出宣德官窑年款的蓝本,出自当时功力深厚的大书法家沈度之手。沈度以长于“台阁体”书法而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名重一时。“台阁体”结构以方正为主,笔道粗细一致,各部停匀,属于楷体,适合皇家的欣赏口味和审美标准。书写一笔不苟,法度谨严,点画巧妙,转折分明,提按清楚,运笔便捷利落而沉实;线条轻重,粗细有变化,其收笔、落笔、撇捺、转折勾挑处,既有法度,又不刻意做作,字中牵丝搭笔,显得十分自然。可以肯定的是,当时景德镇御窑厂临摹当时官方常用“台阁体”书写宣德款绝非一人。因此造成宣德官窑瓷器上年款字体的写法不一。

以“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为例,常见“大”字的撇画,下分割第一笔横划,有右边长的,也有左边长的,也有左、右相等的,且这一横还有长短之分的。但,由横划左侧三分之一处分割为常见,并且上方出头适中,过长者为清代仿笔特征。

“明”字的日部常低与月部,日与月的最下一横笔,其左右高低、倚斜之势基本保持一致,在一个基准线,而月部却绝无长勾现象。

“宣”字第一笔向右点,往往与第三笔横勾连接。第三笔横勾左高右低,带动整体横划有倚斜之势。

篆书“德”字心上有一横,而楷书“德”字心上无一横。“德”字双人旁与左边有支离不合之貌,“德”字“心”中三点在一个基本平直面上,最后一点无拖拉。

“年”字虽然有五种不同的写法,但第四笔用向右平斜点代替短竖,少有右短竖为常见特征。本朝款不见第四笔左斜是宣德款的重要特征。第五笔左高右低,倚斜之势能收得住,笔不下塌。最后一笔直画下端常见顿笔收尾色浓,极少见尖锐之锋。

“制”字下“衣”一点或有或无,有“衣”款将点和第三笔的撇一笔连成。“衣”字提笔和撇笔书写无连接,“衣”字提笔与捺笔分笔书写常不在一个对应线上。

寄托宣德款的时代特征

研究宣德款识的字体和书法也是对其他朝代所具有的时代书写款识个性和风格特征的研究。

仿宣德款自明代正德开始,字体不如宣德款遒劲,显得方正宽博。具有正德款写款特征。明正德仿宣德官窑制器,因为“年”字的书体是正德的特色(虽然不是绝对),但“年”字的真款第四笔一小平右点,在正德瓷器上常书写成一小横。万历民窑青花仿款,笔画豪放跌宕,青花双圈紧靠圈足,线条无力松棉。“宣德年造”、“大明宣德年造”青花楷书款多为明正德、天启、崇祯等朝寄托款及后代仿制。“德”字“心”部加一横的,基本可以断定为后代仿制。至于部分仿宣德款较为成功,是字与字之间的空间处理,字体的特征、书法,都极忠于原器,所以鉴定时如不注意其制作、造型、纹饰及釉色等项,即易鱼目混珠,被蒙骗过去。而正德以后,至民国大肆仿造。其款识带康熙楷书款风格为最多见。

从写法看,字大而工整,字间布白舒展。不象真器款识,字有大小的不同,倚斜之势的六字双行,常显高低错位之分。康熙楷书仿款,双圈青花粗细浓淡一致,首尾无明显的接笔痕迹。“大”字的撇画横笔以上出头过于长;“明”字月部第二笔横、竖、勾转折处,具有宋体的外拓性;“制”字下“衣”竖提后直接写捺,或者“衣”字提笔和撇笔书写连接一线;万历或者康熙有的仿款,楷书笔画不同真款横竖粗细大致相同,而显示出横细竖粗特征。在仿宣德青花款的发色上,康熙青花瓷器因施釉方法采用了吹釉工艺,釉面薄,青花发色浓艳明丽,不见了铁锈结晶斑。至于后贴款的鉴别方法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研究宣德款识的字体和书法,不仅仅是对一个朝代的写款特征作研究。而是因为历代对宣德瓷器的追捧,使的我们对它进行研究的同时,可以兼顾了解其他朝代所具有的时代书写款识个性和风格的特征。仿品的款识往往带着时代书写风格,不是显得字间结构软弱无力,就是体现不出宣德本朝的那种书法韵味。如果我们牢牢记住各个朝代款识最典型的书写青料(或彩料)的深浅、浮沉的呈色变化,和其习惯性写法以及款识的内容、排列格式、字体结构的演变规律,便可以结合器物本身的年代特征,来考虑是否后朝仿前朝,或正处于朝代交接之际,存在着专人延续写款的情况了。虽然说眼下仿制的风气非常猖獗,制作一件宣德瓷器似乎也并不那么难。但是假的总归是假的,它们总免不了有“过”或“不及”的毛病。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深入研究,年款的书写真伪仍不难发现其间的差距,瓷器的“真”、“伪”鉴别也不出例外了。

冰裂纹瓷器的特点是什么?


冰裂纹瓷器的特点是什么?冰裂纹又称开片原,是一种古老的汉族陶瓷烧制工艺,属于龙泉青瓷中的一个品种,因其纹片如冰破裂,裂片层叠,有立体感而称之,冰裂纹制作工艺异常复杂,于南宋灭亡后失传,那么冰裂纹瓷器的特征特点有哪些?

冰裂纹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因有二: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原是瓷器烧制中的缺点,但人们有意利用开裂的规律制造开片釉,作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以宋代哥窑产品最为著名,开片釉在制作上可分两大类:一为填充型,在烧成的釉裂纹中填充煤烟等,纹路呈黑色;也可在裂纹中填充硫酸铜等着色剂,呈棕绿色纹路,另一类为覆盖型,在焙烧后的底釉上覆盖一层颜色釉,再次焙烧,呈现裂纹,露出底釉颜色,开片据裂纹稀密和图形不同分别称冰裂纹、鱼子纹、百圾碎、蟹爪纹、牛毛纹及鳝血纹等,数九寒冬,冰冻三尺,执棒槌或石头砸其上,冰面就会嘎然一声,出现许多炸裂开的白色纹路,这种纹路人们称之为冰裂纹。

将这种纵横交织的纹路首先运用在传统艺术上,并蜚声全球的当属中国的瓷器,其中,哥窑上的开片是极好的一例,所谓“开片”,即冰裂纹,系胎釉膨胀系数不一,导致釉面出现裂纹,实际上是一种缺陷,却被制瓷工匠巧妙地用来作为装饰纹,且效果精美绝伦,有浑然天成、巧夺天工之感。古人曰:“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色到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色之下也,纹取冰裂为上,梅花片墨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可见它的独特美早就博得古人的厚爱,并将其视为稀世珍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明代瓷器纹饰特点是什么?》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明代瓷器纹饰特点是什么?》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是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