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蓝色瓷砖 > 导航 >

霸业之蓝色战争

霸业之蓝色战争

蓝色瓷砖 古代蓝色瓷器 大理石瓷砖

2021-04-13

蓝色瓷砖。

景德镇的辉煌时代,自元朝开始。此後,虽然中国的政权不断易手,但从元、明、清代以至民国,这里仍然是中国瓷器的大本营。在许多次的大动乱之中,景德镇的生产受到阻断,但只要社会一旦恢复秩序,国家必定郑重地恢复景德镇的活动。可以想像,瓷器和景德镇数百年来在执政者眼中,并不止是器皿或工艺品如此简单,更关系到经济、文化以至国体的深层次课题。

青花是一种一次入窰烧成的制作,当瓷土拉坯成形後,技工便会把花纹绘上,再涂上以各式矿石构成的釉粉,入窰烧制成器。由於色彩涂在釉下,因此被归纳为釉下彩(underglaze),与日後出现的五彩、粉彩、斗彩等釉上彩(overglaze)区别。景德镇的天然优势,是丰富的高岭土,对於古代中国而言,就有如今天中东对待石油一般,明知终於会用完,在当下却又见不到尽头,於是尽情开采。可是,青花的瓷胎有了,另一个问题却困扰着瓷匠,特别在明朝,那就是颜料。

青花的蓝色,源头不在中国。我们之前谈过,中国人一向不崇尚蓝色,崇尚蓝色的是中东和蒙古,而中东工艺品上的蓝色颜料,中原并没有生产,於是元朝统治者为了生产青花,开始大规模地输入;但是,汉人建立的明朝,失去了对中东的控制,固有的输入方式中断,於是他们不断另辟蹊径,找寻这种蓝色原料及其代替品。因此,在明朝不同年代的青花,其蓝色亦有明显差异。

明成祖是中国历史上最会打仗的皇帝,他不但无数次亲身上阵,把各部游牧民族打得魂飞魄散,建立庞大的陆上帝国;在海上,他更造就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海洋霸权。我们熟悉的郑和下西洋,不止是古代国际外交的一次壮举,更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重要突破,青花所需的蓝色颜料,在明朝初年,人们明确称之为苏麻离青,这麽个怪名字,一听便知道是个译称。至於这个译称代表甚麽,现在没有定论,可能是苏门答腊、索马里、速来蛮(伊儿汗国的一位君主)等。

典型的元青花和永宣青花,蓝色最深处会蚀进瓷胎,与下面比较便一清二楚。

从永乐到宣德,是中国青花雄视全球的年代,郑和把苏麻离青运到中国,又从中国向欧亚各国输出青花。外国人看到这来自远东的珍品,又摸不透其制作,只道是魔法般的神物,成为他们对东方产生幻想的媒介。这时的青花,颜色深邃厚重,蚀入胎骨,成为此後历代追求的正宗。直到现在,元青花和永宣青花,依然是拍卖场上最贵重的项目。

嘉万青花蓝得发紫,与永宣时期对照之下,两者的深邃色泽明显不同。

宣德以後,明朝对於航海事业无以为继,国力亦急速下滑,土木堡之变後甚至堕入亡国边沿,景德镇亦骤然跌进低潮;到史书再有明确记载的时候,已经是三十年後的成化年间。这时候,郑和带来的苏麻离青早用完了。但是青花还是要造,怎麽办?那就找代替品吧!

成化时期的青花,用色非常的淡,原因是材料换成了国产的平等青。

这时,一种名为平等青的国产材料出现,虽然同为蓝色,但平等青的表现力非常纤弱,淡得很,略带灰,成为成化瓷器的特点;到了後来的嘉靖、万历,由於皇帝玩命的奢侈,以及国力的中兴(多得张居正变法,给明朝打了一支大补针),国家又开始输入颜料,但这次不是苏麻离青,而是一种名为回青的颜料。回青的色泽非常浓艳,蓝得发紫,像佛像头上的颜色,因此又叫佛头青。稍涉历史的人都知道,嘉靖迷信道教,万历则极度奢侈,两人都於生产瓷器絶不吝啬,成为明代青花另一重要时期。

克服颜料上的问题,康熙青花不但采用国产色料,更能做到水墨般的分色效果,非常好认。

万历以後,明朝已经步入尾声,天啓和崇祯两朝,都不是有作为的年代,景德镇虽然有生产,已不能和前朝相比;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三个月後,李自成又被满清驱逐。中原的混乱局面,一直要到康熙把三藩之乱平定後才告结束。经过这几十年的苦日子,青花进入了第三次全盛时期康熙青花。到了清朝,中国不但不愁在国内找寻蓝色颜料,更在强大的国力支持下,大肆研发和生产各种类形的瓷器,使青花的地位,甚至一度受到威胁。

taoci52.com精选阅读

霸业之王者联盟


青花为景德镇和中国瓷器一举奠定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的地位,但是景德镇和中国瓷器的成就,却远不止青花。自从成为官窑重地,只要朝廷运作正常,景德镇几乎便不会缺乏资源(包括钱、人才和政策等),于是,在元、明、清这三朝七百年间,华丽的瓷种相继面世,仿佛一代又一代的无冕王者,彼此血缘相近,却各自创造出成就高峰,难分高下。从宏观角度来看,其他国家的瓷器,或偶有佳作,但形单影只,便难成气候;唯有中国瓷器以全系列形式推出,其成员分则独领风骚,合则互相辉映,有如一个强大联盟,才能做到让全球所折服。

1.釉里红(鼎盛期:明·洪武)

釉里红色泽深沉,火候要求极高,霸气十足,与明太祖可谓绝配。

青花是一次入窑的制作而成的,与之做法相似的,只有釉里红。但是釉里红的火候控制,比起青花难上N倍,因为在没有温度计的情况下,工匠要在摄氏1300度的窑内把温度误差控制在10度之间,太低了不够红,太高了红便挥发掉。因此,釉里红很难找到烧得好的,当年只有明太祖因为个人喜好而不惜工本大力烧制(明太祖出身红巾军,年号洪武,大概认为红色旺他)。虽然之前的元朝有少量传世,日后的康乾盛世也有制作,但最能够把它与皇帝匹配上的,只有洪武时代。而日后由于二次入窑技术的出现,釉里红亦渐渐被其他烧制方法取代。

2.五彩(鼎盛期:明·嘉靖、万历)

万历为五彩的辉煌时代,至今仍留下不少宫廷佳作。

五彩是对于中国瓷器的重要性,有点像电视从黑白走向彩色。在五彩出现以前,绘画瓷都是一个颜色的,但五彩的出现,打破了此一界限。工匠在制作五彩时,克服了一次入窑的问题,不再框死自己,把烧胚和绘画一次过完成,而是可以先入窑把瓷胚烧一遍,拿出来在釉上绘画后,再放入窑烧第二遍,成品的颜色不但更易掌握,变化亦更多。五彩与青花几乎同时出现,但一直占不了上风,要过了几乎两百年,到了明代嘉靖、万历时候,才大量生产起来。中国人的数字一向不准,这个“五字”没有特指那五种色,而是指一种运色之法,上一篇讲过的红绿彩,便应归入其下,而日后康熙出现的“素三彩”,亦同样是其支流。

3.斗彩(鼎盛期:明·成化;清·雍正)

成化斗彩以体积细小的鸡缸杯和天字罐见称,两者在市面己经几乎绝迹。

斗彩与五彩非常相似,初学者几乎无法分辨,而即使是有经验者,如果单看图片,有时候也会混淆。斗彩是在五彩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五彩艳俗,斗彩娇媚,看起来更柔和,对于古代读书人来说,普遍较为容易接受。明代斗彩之最,要数成化年间的“鸡缸杯”和“天字罐”,按古籍记载,一双小小的杯子,传到孙子万历手上,也要他十万钱,而到了今天,要找真正的成化鸡缸杯(后来仿制的不算),动辄上千万,甚至有钱也买不了。清朝的雍正皇帝,品味相当高,他所做的斗彩,质素亦当数清朝之最。

4.珐琅彩(鼎盛期:清·乾隆)

乾隆珐琅彩高贵华丽,一直为当今人们所追捧。

珐琅彩是西洋传教士带来的礼物。欧洲利用珐琅彩作画历史悠久,优点是表现力强,颜色亮丽。珐琅的着色体主要是金属,所以金属胎珐琅可以说是纯粹的进口技术;但是,把珐琅彩用上瓷器,难度比起在金属上大大提高,因为瓷土比金属脆弱,而瓷土和珐琅彩的受热程度又不同,烧制难度极大,成本又高,非常折磨工匠,因此懂做的人很少,直到民国初年,故宫解禁,一般人才恍然大悟有此一品种。如此高难度的制作,只有人力物力至臻巅峰的乾隆年代才堪负担。在坊间流传中,珐琅彩又称“古月轩”,由于“古”、“月”成“胡”,许多人便怀疑珐琅彩乃西洋画家郎世宁的创作,事实上,学界一直认为此乃空穴来风,查无实据之言,很可能是古董商穿凿附会,抬高价格之言。

5.粉彩(鼎盛期:清嘉庆、道光、同治、光绪)

大雅斋瓷器很好认,主要以粉黄或粉绿为地,当眼位置有“大雅斋”和“天地一家春”字样。

乾隆晚期开始,朝廷开始没有钱和技术去做瓷胎珐琅,但是皇帝又要享受,于是,宫内的工匠开始动脑筋,要找成本较低又有相似效果的材料,终于,他们发明了粉彩。从诞生的一刻开始,粉彩的使命就是珐琅彩的代替品,于是在嘉、道年间,我们看到它崭露头角;但由于占有成本优势,粉彩经历几十年的制作,量质大大提升,最后更熬出头来,成为唯一可以取青花而代之的瓷种。而这个年代,与其说是同治、光绪年间,不如说是这两位皇帝背后的女人——慈禧在发功。慈禧为了提升自己和皇帝的生活质量,下旨烧制了一批名为“大雅斋”的瓷品,为粉彩中的极品,作为颐和园和紫禁城之用。至今仍然是拍卖场和博物馆的珍品。

中国的瓷器不胜其多,要逐一细数解释,多少本专著都不够。这一次透过景德镇为引,纵贯多个时空,横通各项品种,希望能够给各位一些基本概念。这几篇文章挂一漏万,忽略了很多值得提及的项目,譬如颜色釉、龙泉窑、德化窑等,只能留待日后再作探讨。下一期,我们即将展开新的探索,介绍另一种不可不知的艺术品种。请各位继续留意!

探讨景德镇霸业崛起之前的历史


探讨景德镇霸业崛起之前的历史

今天谈到瓷器,几乎离不开“景德镇瓷器”这几个字。但是,景德镇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瓷器的伊甸园,它真正在中国瓷器史上成为老大,要到元代青花瓷出现的时候。不管美术史专家如何强调它在宋代的辉煌,以及其名字“景德”,是来自北宋真宗的年号,都无法否定它早年辈份低的事实。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将与您一起来探讨。

因为在元代以前,中国所流行的瓷器是青瓷,从汉代的绿釉陶器,到魏晋南北朝的早期青瓷,由于政权分裂以及经济的原始性,整个中原大地,并没有出现一种计划性的、以手工业供养整个城市的生产模式;直到唐代,规模经济逐渐成形,青瓷与白瓷出现了首次的分庭抗礼,当时称为“南越北邢”,南方的越窑盛产青瓷,而北方的邢窑则长于白瓷,两者并驾齐驱,难分轩轾;到了五代十国,南方出现了一种称为“秘色釉”的青瓷精品,风靡北方,把白瓷压了下去;到了北宋,五大名窑中即使以定窑出现最早,排名上却只能叨陪末座,其余的汝、官、哥和钧,都属于青瓷系统,可见截至元朝以前,青瓷白瓷之争,青瓷一直遥遥领先!

定窑是宋代白瓷的代表

“景德镇”位于江西,本名“浮梁”和“饶州”,虽然很早已经以瓷器生产为主,其名字亦在宋真宗年间受赐,可是在早期的青白争霸中,它并没有担当起重要的角色。相反,它不过是一位对于青瓷亦步亦趋、忠实严谨的模仿者而已。当然,宋代的景德镇瓷器产量非常大,但问题是,正如一个歌手,即使不断在全国走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无休,但都只是唱着别人的歌,没有自己的作品,那么你能相信,这人能够成为万世不朽的巨星吗?不断唱陈奕迅的歌,不会为你带来陈奕迅的成就,顶多只能让你变成一位影武者而己。景德镇在宋代的繁荣,就是一种活在别人影子底下的繁荣。可是,这时候的它,已露出了自成一派的巨大潜力,因为,那里有着一种无可取代的原材料——高岭土。

采之不尽的高岭土

高岭土是一种非常洁白、坚固、细腻的原材料,可塑性比起任何窑口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看五大名窑,定窑也是白色的,但是一掂量在手,感觉就是密度低、松散,颜色带杂质,不但许多造型完成不了(不够结实,结果抵抗不了高温而变形或垮掉),美观度也不足;对于青瓷,景德镇可以洁白瓷土模仿,可是青瓷却模仿不了景德镇的洁白,正如白纸上可以涂绿色,绿色纸却涂不上白色的道理,青瓷是一种有局限的工艺,一旦中原品味的大潮流变了,它就可能永远的失去优势。

蓝色和白色在中国文化里,一向不是吉祥的颜色,但在中东世界,却是穆斯林的象征。蒙古人把军队打到了欧洲,汗国势力则巩固在亚洲最西端,刚好把整个伊斯兰文化圈兼而并之,亦同时把他们的品味和工艺消化掉。刚巧,蒙古人也是尚白尚蓝的民族,于是景德镇,就在宋元之间的品味革命之中,找到了它的转型契机;用现代的商战术语来说,它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蓝海”,打出了另一个市场,另一片江山。

青花,是真正的“青出于蓝”

景德镇的高岭土,成就了青花瓷的白色基调,而青花瓷的蓝色,则是由西域的颜料和风格来完成。当中的细节,譬如究竟由谁下旨烧造、以及技术东传的细节等,文献上仍然待考,但可以肯定的是,西域的人和物料,来到东方的景德镇,是英雄来到用武之地;而景德镇在元朝崛起,则是先由“时势造英雄”,再有“英雄造时势”:蒙古人和穆斯林的品味,促使了青花瓷的诞生;而青花在中国诞生之后,则反过来被中东世界所疯狂。

中东世界的Iznik瓷器

在十五世纪,也就是大概明朝的时候,中东出现了一种称为Iznik的瓷器,正是伊斯兰世界对于青花的模仿和创作。中东世界的Iznik瓷器,一直是中国青花的追随者,可惜从原料开始,已经先输一截。笔者曾经在土耳其看过不少佳作,在比较下,瓷质、用色、造型、品味,都很难追得上青花。

陶瓷行业遇冷 旺季战争已爆发


有人说,2012年是陶瓷行业最难过的一年,左手成本,右手调控,陶瓷行业难上加难。在这个严峻的局势下,有人说,最终竞争的结果,就是取决于公司的实力和产品。安华瓷砖事业部营销总监程振表示:“产品是驱动陶瓷企业市场竞争的核心动力,品牌信任度是陶瓷企业迎战市场的决心”。

八月,一向是家居行业“金九银十”前的淡季,在陶瓷产业进入销售旺季之时,各系列瓷砖的销售也一路飙升,而以“大理石瓷砖”走俏市场的安华瓷砖无疑是这场商战的最大黑马。笔者了解到,安华瓷砖,被陶瓷行业内外誉为大理石瓷砖新标杆。

【专家表示】:

大理石瓷砖的出现,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天然大理石的装饰效果,减少了对天然大理石的需求,从侧面起到了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自然资源的效果,正好是安华瓷砖所倡导的绿色环保低碳生活消费理念。

【终端情报】:

凉爽的秋季已经来临,陶瓷市场日渐呈红火趋势。无论经济条件尚可或是生活富足的家庭,陶瓷瓷砖的选择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在终端卖场王女士告诉笔者,买瓷砖非常重视售后服务及产品质量本身,只要用得放心,价格不是很在乎,此外她表示自己家铺贴的是大安华瓷砖,大理石瓷砖花色各方面都符合自己的需求,并且在服务上让自己很满意。

近日,笔者在走访市场的时候,得知荆州安华瓷砖国际馆,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国际馆将于9月16日隆重开业,在此提醒广大业主,由于安华瓷砖的品类、系列非常丰富,建议大家在开业期间可提前到荆州安华瓷砖卫浴国际馆“踩点”。

【结束语】:消费者在选购瓷砖时对产品质量的关注已经超过了对价格关注程度。2012年陶瓷行业旺季提前到来,让人拭目以待!

景德镇陶瓷霸业之王者联盟


青花为景德镇和中国瓷器一举奠定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的地位,但是景德镇和中国瓷器的成就,却远不止青花。自从成为官窑重地,只要朝廷运作正常,景德镇几乎便不会缺乏资源(包括钱、人才和政策等),于是,在元、明、清这三朝七百年间,华丽的瓷种相继面世,仿佛一代又一代的无冕王者,彼此血缘相近,却各自创造出成就高峰,难分高下。从宏观角度来看,其他国家的瓷器,或偶有佳作,但形单影只,便难成气候;唯有中国瓷器以全系列形式推出,其成员分则独领风骚,合则互相辉映,有如一个强大联盟,才能做到让全球所折服。

1.釉里红(鼎盛期:明·洪武)

釉里红色泽深沉,火候要求极高,霸气十足,与明太祖可谓绝配。

青花是一次入窑的制作而成的,与之做法相似的,只有釉里红。但是釉里红的火候控制,比起青花难上N倍,因为在没有温度计的情况下,工匠要在摄氏1300度的窑内把温度误差控制在10度之间,太低了不够红,太高了红便挥发掉。因此,釉里红很难找到烧得好的,当年只有明太祖因为个人喜好而不惜工本大力烧制(明太祖出身红巾军,年号洪武,大概认为红色旺他)。虽然之前的元朝有少量传世,日后的康乾盛世也有制作,但最能够把它与皇帝匹配上的,只有洪武时代。而日后由于二次入窑技术的出现,釉里红亦渐渐被其他烧制方法取代。

2.五彩(鼎盛期:明·嘉靖、万历)

万历为五彩的辉煌时代,至今仍留下不少宫廷佳作。

五彩是对于中国瓷器的重要性,有点像电视从黑白走向彩色。在五彩出现以前,绘画瓷都是一个颜色的,但五彩的出现,打破了此一界限。工匠在制作五彩时,克服了一次入窑的问题,不再框死自己,把烧胚和绘画一次过完成,而是可以先入窑把瓷胚烧一遍,拿出来在釉上绘画后,再放入窑烧第二遍,成品的颜色不但更易掌握,变化亦更多。五彩与青花几乎同时出现,但一直占不了上风,要过了几乎两百年,到了明代嘉靖、万历时候,才大量生产起来。中国人的数字一向不准,这个“五字”没有特指那五种色,而是指一种运色之法,上一篇讲过的红绿彩,便应归入其下,而日后康熙出现的“素三彩”,亦同样是其支流。

3.斗彩(鼎盛期:明·成化;清·雍正)

成化斗彩以体积细小的鸡缸杯和天字罐见称,两者在市面己经几乎绝迹。

斗彩与五彩非常相似,初学者几乎无法分辨,而即使是有经验者,如果单看图片,有时候也会混淆。斗彩是在五彩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五彩艳俗,斗彩娇媚,看起来更柔和,对于古代读书人来说,普遍较为容易接受。明代斗彩之最,要数成化年间的“鸡缸杯”和“天字罐”,按古籍记载,一双小小的杯子,传到孙子万历手上,也要他十万钱,而到了今天,要找真正的成化鸡缸杯(后来仿制的不算),动辄上千万,甚至有钱也买不了。清朝的雍正皇帝,品味相当高,他所做的斗彩,质素亦当数清朝之最。

4.珐琅彩(鼎盛期:清·乾隆)

乾隆珐琅彩高贵华丽,一直为当今人们所追捧。

珐琅彩是西洋传教士带来的礼物。欧洲利用珐琅彩作画历史悠久,优点是表现力强,颜色亮丽。珐琅的着色体主要是金属,所以金属胎珐琅可以说是纯粹的进口技术;但是,把珐琅彩用上瓷器,难度比起在金属上大大提高,因为瓷土比金属脆弱,而瓷土和珐琅彩的受热程度又不同,烧制难度极大,成本又高,非常折磨工匠,因此懂做的人很少,直到民国初年,故宫解禁,一般人才恍然大悟有此一品种。如此高难度的制作,只有人力物力至臻巅峰的乾隆年代才堪负担。在坊间流传中,珐琅彩又称“古月轩”,由于“古”、“月”成“胡”,许多人便怀疑珐琅彩乃西洋画家郎世宁的创作,事实上,学界一直认为此乃空穴来风,查无实据之言,很可能是古董商穿凿附会,抬高价格之言。

5.粉彩(鼎盛期:清‧嘉庆、道光、同治、光绪)

大雅斋瓷器很好认,主要以粉黄或粉绿为地,当眼位置有“大雅斋”和“天地一家春”字样。

乾隆晚期开始,朝廷开始没有钱和技术去做瓷胎珐琅,但是皇帝又要享受,于是,宫内的工匠开始动脑筋,要找成本较低又有相似效果的材料,终于,他们发明了粉彩。从诞生的一刻开始,粉彩的使命就是珐琅彩的代替品,于是在嘉、道年间,我们看到它崭露头角;但由于占有成本优势,粉彩经历几十年的制作,量质大大提升,最后更熬出头来,成为唯一可以取青花而代之的瓷种。而这个年代,与其说是同治、光绪年间,不如说是这两位皇帝背后的女人——慈禧在发功。慈禧为了提升自己和皇帝的生活质量,下旨烧制了一批名为“大雅斋”的瓷品,为粉彩中的极品,作为颐和园和紫禁城之用。至今仍然是拍卖场和博物馆的珍品。

中国的瓷器不胜其多,要逐一细数解释,多少本专著都不够。这一次透过景德镇为引,纵贯多个时空,横通各项品种,希望能够给各位一些基本概念。这几篇文章挂一漏万,忽略了很多值得提及的项目,譬如颜色釉、龙泉窑、德化窑等,只能留待日后再作探讨。下一期,我们即将展开新的探索,介绍另一种不可不知的艺术品种。请各位继续留意!

蓝色+绿色 10图有色瓷砖拼构清爽卫浴间


导语:一早一晚,在清爽的浴室空间里冲凉解热排上了盛夏季节的日程表。虽然用瓷砖拼贴浴室墙面是最为常见的装饰手法,但是要想让窄小的浴室空间具备既清凉又现代的洗浴效果,一定要选用有色的小瓷砖,拼贴出应季而时尚的效果,营造出清凉感不消散的舒适感受!

新闻图片说明

蓝色+绿色10图有色瓷砖拼构清爽卫浴间

编辑小评:

放眼望去都是蓝色,在这样的卫浴间进行洗漱、沐浴时肯定有置身大海的错觉。大面积蓝色马赛克被运用在了墙面上,甚至是淋浴房圆弧的外沿也做了蓝色瓷砖来铺贴,大面积的蓝呈现出清爽一致的视觉观感。踢脚线位置巧妙的花纹拼接更显空间的精致感,为了缓和大面积蓝色带来的视觉深度,屋顶白墙跟地面原始复古砖的选取化解了这种视觉尴尬。

蓝色+绿色10图有色瓷砖拼构清爽卫浴间

编辑小评:

地面是大理石云纹花砖,自然多变的纹理令人印象深刻。墙面一侧则选用了蓝白两色马赛克来做拼花处理,赋予变化的空间展示最为精致好看。

新闻图片说明

蓝色+绿色10图有色瓷砖拼构清爽卫浴间

编辑小评:

纯粹的蓝色也许会让人觉得压抑和头晕,所以主人巧妙的在蓝色中点缀了不少白色,再辅以搭配白色卫浴洁具,倍感舒适、温馨。

蓝色+绿色10图有色瓷砖拼构清爽卫浴间

编辑小评:

深蓝色用的好也会很出彩,而且也不用担心太深的蓝会压抑空间。大面积的白色墙面做了基础打底工作,搭配后期的软装配饰,再选择一面墙做局部蓝色瓷砖来装扮,不仅单面墙因此突出抢眼,整个空间也多变化之美,时尚好看!

蓝色+绿色10图有色瓷砖拼构清爽卫浴间

编辑小评:

海蓝色加上白色,无与伦比的清爽感。为了区分卫浴间中的各个功能区,在空间里设计了一道弧形的隔断墙,划分出的淋浴房。以蓝色马赛克作为装饰材料,和白色的空间基调形成色彩反差,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的同时,也为浴室增加了清凉感。

蓝色+绿色10图有色瓷砖拼构清爽卫浴间

编辑小评:

白色自然纯洁干净,容易打造出明亮宽敞的空间感。如果大面积白色,不免单调,因此,绿色条纹砖的融入刚好缓解这种视觉感,呈现出清爽耐看,有色有味的卫浴间。

蓝色+绿色10图有色瓷砖拼构清爽卫浴间

编辑小评:

条状瓷砖在淋浴房里大面积拼接,竖向的拼接方式让空间多了一份流动的质感,清凉的绿色跟白色搭配起来,自然更让空间格外清爽,很适合夏天的空间搭配。

蓝色+绿色10图有色瓷砖拼构清爽卫浴间

编辑小评:

小方块的马赛克选择单面墙,简单拼接方式依旧呈现出舒适清爽的自然风味。清新的绿色就想一抹清风吹拂人的心灵,让你得到最大方位的身心放松……

蓝色+绿色10图有色瓷砖拼构清爽卫浴间

编辑小评:

深色绿色如果是用在亮色这样的马赛克上面,缤纷多姿的外观,在光线的照拂下,呈现出别致个性的空间感。大面积马赛克的拼接,让空间格外突出,夺人眼球。

蓝色+绿色10图有色瓷砖拼构清爽卫浴间

编辑小评:

绿与白的卫浴间空间,充斥着浓浓的自然味道,走进小卫浴间就仿佛渡入了初夏之际,而这款案例中的马赛克瓷砖特意选择了大小不规则的种类,这样一来能让单调的空间更为丰富多姿。

南海渔民文物故事:潭门小镇的蓝色记忆


罗盘、更路簿、在出海生产作业中打捞起的各个朝代的瓷器……一件件裹满了岁月痕迹的器物、文物和文物标本,整齐地摆放在主席台下的长条桌上,讲述着海南渔民耕海的故事,更承载了潭门渔民沉甸甸的家国情怀。

11月15日,“南海之约:讲述南海渔民自己的故事”——国家南海博物馆潭门渔民文物捐赠仪式在琼海市潭门镇政府举行。

832件,海南琼海潭门渔民无偿向国家南海博物馆捐赠了珍藏多年的“宝贝”。“这些都是从我爷爷那一辈传下来的,知道国家南海博物馆需要这些东西之后,我们一家人觉得这些东西还是放在博物馆比较好,这样才有意义。”潭门渔民王玉龙这次捐出了203件文物和文物标本,其中明代瓷片标本185件。这些潭门渔民的“宝贝”,将被放置于国家南海博物馆专门设置的展示南海渔民生产、生活的区域内,向人们展现海南渔民开拓南海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底蕴。

“每一件进入渔民展示专区的藏品背后,都是一段源远流长的耕海故事。”国家南海博物馆筹建办主任陈江说,这些珍贵的“蓝色记忆”如今正被潭门渔民代代传承。

器物中的“闯海记忆”

《加勒比海盗》里的杰克船长靠着一个神奇的罗盘便可以纵横在广阔的海洋之中,闯入许许多多神秘的海洋禁地。潭门,这个南海之滨的小镇上,同样也有着能依靠一个罗盘和一本《更路簿》闯大海的船长。

一个圆形的深褐色的木质盒子,揭开盖子后,围绕着黑色的指针,周边的黑底O形木质底座上,刻写着子壬亥乾戍等天干地支24个白色字样。这是一个已经传承了上百年的罗盘,它的“老搭档”是同样摆放在长条桌的用毛笔抄写的一本《更路簿》。“几百年前我们潭门渔民就是靠着这两样装备起航闯南海的。”潭门老船长卢家炳说,驾船时,船长会用罗盘按照《更路簿》上记载的角度方位,让罗盘所对应的角度对准子午线,让船按照这个角度行驶,到达下一个岛礁后,再按照《更路簿》记载的角度更换行船方向,再行驶到下一个岛礁。如此连接下去,整个南海就顺利地绕一个圈,航行完毕。三圈、猫注、黄山马峙、鸟仔峙、罗孔……浸染了年月痕迹的《更路簿》上,留存下的一个个用海南方言命名的岛礁的名字,是海南渔民代代耕耘南海的历史记忆与见证。

不仅仅是罗盘和《更路簿》,船浆、老船木物件、旅游工艺品等等每一件潭门渔民捐出的“宝贝”,都是一段活生生的潭门渔民生产生活变迁史。比如其中一件雕刻精美的砗磲工艺品,就代表了现如今许多潭门渔民的生活状态。2012年底开始,琼海市围绕“田园城市、幸福琼海”的主题,先后投资1.2亿元对潭门道路、街道立面及生活设施进行改造。道路从坑坑洼洼变得平坦畅通、建筑立面从单调枯涩变得风情浓郁,慕名而来的游客让这个千年渔业小镇充满了活力。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潭门被注入了更多的产业元素,旅游业和工艺品加工业慢慢注入小镇发展的脉络,因此有越来越多的渔民开始“上岸”,吃上了旅游饭。

中西经贸与文化交流的见证

据广东知名文物鉴定专家谢海山等人鉴定,潭门渔民捐赠的物件中,“最年轻”的也有100余年历史,最久远的则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期间五代、宋、元、明,以及民国时期等各阶段均有呈现,跨度久远,且包含了福建、江西、广东及浙江各大民间窑址出产的器具。此外,还有来自东南亚和欧洲地区的物件。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物件,是怎样来到潭门渔民手中的?卢家炳说,有一部分是以前渔民在南海上生产作业时打捞到的,一部分是渔民在南海一些岛礁上捡到的,还有一些是祖辈行船到东南亚各国时用渔获以物易物换来的。

“由此可见,从古代起,整个南中国海都是一条非常繁忙的海上交通线,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一条商路,海南是这条航路上重要的停靠点之一,才会有这么多的货品遗留下来。”南海博物馆筹建办业务组组长张建平说,渔民们捐赠的文物和文物标本,是中西经贸与文化交流的见证。

据史料记载,自汉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航道屡有变化,但海南岛始终扼航道之要冲。唐宋时期,商船从广州启运,途经海南岛,经南海到波斯湾、红海,经航东南亚、南亚、西亚,远达东非、北非和地中海沿岸国家。

“这件明代青黄釉划龙纹五辅首缸,听说出水时里面装着各式的瓷器胭脂盒,应该是当时货主用来保护各种小件瓷制品的。”谢海山对渔民们捐赠的部分物件的年代、用途做了初步鉴定。

在渔民们捐赠的文物和文物标本中,有些物件专家能将来龙去脉摸得一清二楚,但有些器物,就连专家也无法断言其用途,比如一件漏斗形的中间有三个圆形小孔的白色小瓷器物件。“有些渔民说这是香插,有些说这是咖啡漏,说法不一。究竟这是什么,目前还有待考证。”张建平说,“渔民们捐赠的东西有着比较厚重的历史文化感,对于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民间贸易交流很有价值,将其集中起来做一个展览意义特别重大。”

舞之不如蹈之


欢乐的舞蹈

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

高14.1厘米口径29厘米

1973年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舞蹈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形式,一般用音乐伴奏。舞蹈在原始社会已经产生,先民们用舞蹈来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祈求上苍或祭祀祖先,这件彩陶盆就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大胆的想象

盆用细泥红陶制成。大口微敛,卷唇鼓腹,下腹内收成小平底。口沿及外壁上部采用了一些简单的线条装饰,作为主要装饰的舞蹈纹在内壁上部。

舞蹈纹共分三组,每组有舞蹈者五人,手拉着手,踏歌而舞,面向一致。他们头上有发辫状饰物,身下也有飘动的饰物,似是裙摆。人物头饰与下部饰物分别向左右两边飘起,增添了舞蹈的动感。

更奇妙的是,每组外侧两人的外侧手臂均画出两根线条,好像是为了表现空着的两臂舞蹈动作较大和摆动频繁。西方现代绘画中把在静止画面上表现事物的连续运动视为一种艺术创新,而在中国的原始艺术中就已出现了类似的表现手法,这种大胆的创造不能不使人击节赞叹。

舞者之韵

彩陶盆的设计制作,还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舞蹈者的形象以单色平涂的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三列舞人绕盆沿形成圆圈,下有四道平行道纹,代表地面。盆中盛水时,舞人可与池中倒影相映成趣。小小水盆成了平静的池塘,池边欢乐的人群映在池水之上,舞蹈的韵味让人心醉。

生机勃勃的活力

关于舞蹈的内容,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大家一致认同的是它不仅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先民们群舞的热烈场面,更形象地传达出他们生机勃勃的活力。正如德国学者格罗塞所说:“原始的舞蹈才真是原始的审美感情的最直率最完美,却又最有力的表现。”

宋瓷之美


我的案头清供是几片宋瓷。薄胎、厚釉、冰裂纹,色取天青、粉青、炒米黄不等。灯下夜读时,拂不去的总是一片晶莹的静美。

也许它们来自城外的菜园,宋高宗退位时住的德寿宫就在此处。赵构是位典型的中国文人,战乱的颠簸和政权的孱弱,使这位风流天子对政治由无奈而心灰意冷。他需要精神平衡,自以为心中还藏有一片艺术之境。他不愧是位一流的艺术家,不仅对陶瓷、书画、园林一往情深,还能亲自为南宋画院出试题招聘画师。还记得那次考试是唐人诗句——“竹锁桥边卖酒家”。入考画师多数在成片竹林里,画一小酒店。独李唐所画不见酒肆,却在桥边挑出个招牌,上写一“酒”字。高宗大喜,为此写下了“李唐可比李思训”的御批。他有兴致时写几笔瘦金体,所画的小笔山水,已没大唐的气势,专写烟岚昏雨的凄清和朦胧之景。

他需要呼吸自然的气息,把皇家御苑都建在凤凰山上。也许受理学风气影响,宋宫皆仿江浙民居,崇尚简静,黑白分明,不施五彩。他望一眼宫内陈设,只有几件张浚进贡的北宋汝窑瓷器。他渴望能再烧出这种春水般柔和清澈的釉色,那是一种雨后初晴时淡淡的天青色,如美玉般可望而不可求。他黯淡的眼和心被这种波光折射出一种高贵静穆的情感。他沉思良久终于下旨:设修内司和郊坛下官窑,烧瓷!

它们也许来自乌龟山的郊坛下旧址。每当我步入南宋官窑博物馆,端详着修复后的龙窑,眼前常会化出一片幻景。在那个千峰翠色的春天,一位满腹程朱理学的官员,展开按青铜器和玉礼器绘制的图录。细雨中一群身披蓑衣的窑工,表情缄默地燃香祭完窑神。坐定,喝一口酽酽的茶,捧起素胎上釉。在炉口看火焰的变化,根据变化迅速地选择时机加柴或封火。他们都是千里挑一的高手,把釉面的天然开片作为追求的境界。官窑的开片,本来是一种缺陷。但窑工们却凭着经验化腐朽为神奇,烧制出蟹爪纹、鳝血纹等不同纹饰。为了使裂缝着色,与“紫口铁足”匹配,又用墨汁、茶叶汤等高丹宁含量的液汁,染出了“金丝银线”的天然意趣,使宋瓷一跃成为中国陶瓷史上残缺美的顶峰。

只见春风杨柳中,一炉新瓷开窑了。窑场上一片肃穆。临窑督造的修内司官员,小心地捧起瓷器细细查看。如冰似玉无疵点的选入宫中,供皇上享用。稍有缺陷的,当场摔碎,决不流入民间。这就是南宋官窑传世稀少的原因。宋瓷的特点一是摹古,仿礼仪用器。青铜器虽好,毕竟体积太大,只能供于高堂。二是追求玉的效果,君子比德于玉,还是个“礼”在作祟。民间可管不了那么多,耀州窑、磁州窑,都以刻、划、绘为手段装饰器身。而高宗却嫌这些乱,他说“烟波名利不如闲”,有点儿看破红尘了。他喜欢简静之美,就没让它们跨入皇宫一步。当然,也决不允官窑流出宫外。难怪苏富比拍卖行在香港拍卖的一件南宋官窑六方洗,成交价为2500万港币,拍出了中国瓷器的天价。

我那静静地伴我夜读的宋瓷呵!你们究竟来自何方?从寻找修内司窑址到仿制南宋官窑,已成了时下杭州的热门话题。可对于我,你仿佛是残缺的南宋的缩影。一首凄清婉约的宋词,一种弥漫着哀怨的境界。你像一位早逝的美人,留给岁月一瞥销魂的波光。那些淡泊到没留下姓名却留下精神的窑工上哪儿去了?那种创造了精光内蕴的大境界的艺术氛围上哪儿去了?

其实,世间人人都是收藏家,而收藏家是孤独的。我那案头的瓷片,就很难让人清玩出一份优雅。

呜呼!宋人的气息已消散于空间,南宋官窑可仿吗?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霸业之蓝色战争》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霸业之蓝色战争》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蓝色瓷砖

相关推荐